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村创业致富项目

农村创业致富项目范文

发布时间:2024-02-24 09:46:2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农村创业致富项目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农村创业致富项目

篇1

蓝宗耿:创业致富带头人对农村发展新型的经济体系起到三方面作用,一是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延伸农业产业链。致富带头人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提高产业质量和效益。三是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通过“合作社+贫困户”方式带动贫困户入股分红、委托经营获取收益或就业增收,实现脱贫致富。

谌孙武:在“四跟四走”精准扶贫中,怀化市实施致富能手“双培双带”计划,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增强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贫困人口致富的能力。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起到了标杆和旗帜的作用,让大家看到了前进的方向,增加了脱贫的信心,更直接带动了大批的贫困户加入到自主创业脱贫的行列。

李振生:当前,脱贫的主体在农村。要发挥他们的内生动力,避免“等、靠、要”的被动式脱贫,就必须发挥基层组织的引导作用。通过培训后,他们回到家乡,去当村干部带动村、当创业致富带头人去做项目带动身边的贫困户。他们把外面的资源引进贫困村,去改变了贫困村、贫困户的发展观念。这样村里有了集体收入、创业致富带头人也有收入、贫困村民的收入也增加了,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潘建章: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培训,让我懂得脱贫攻坚的重点之一是激发贫困村内生动力,必须有产业,让贫困户有致富的渠道,而贫困村发展产业成功必须有龙头企业、经济能力、带头人。

谭泽勇: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在共同致富思路上、方法上对我的帮助很大,除了在技术和技能上得到帮助以外,更加重要的是通过培训,让我的视野更加开阔、思路更加清晰,带领我们村老百姓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我村曾经也是一个贫困村,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通过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发展走上了快车道,摘掉了贫穷的帽子。

陆凤美:在培训班里,导师结合他们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理论知识,给我们讲授了种养技术、营销规划等内容丰富的知识,向我们宣传了扶贫补贴政策,我的知识面和专业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培训的内容也与生产实际能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学习培训,提高了我的思想认识,解放了我的思想。培训回来后,我的创业信心足了,也有了创业激情,更愿意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

谭霞:看着乡里乡亲守着青山依然贫困,让我萌发了返乡创业的想法,我想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被推选为楠木桥村村委会委员后,我就与村里的几个青年人租赁村里100亩集体土地,主要种植中药材和培育苗木。我参加精准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后,使我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增强了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苏达谋:我参加了2015年粤桂两省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第一期培训班。导师讲得很实在、接地气、易听懂、特管用,对我的养殖很有帮助,让我对养殖技术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了养殖水平,从而更加坚定了我的养殖信心。2016年3月,我成立了达谋生态种养合作社,带领村民发展“山水牛”养殖。政府的大力扶持,给了我这么大的一个创业平台,让我们找到了致富的路子,我们脱贫有希望了。我要把产业打造成集种植、养殖、有机肥生产、生态农业观光为一体的循环生态产业链,计划用五年的时间来带动更多的困难村民脱贫致富。

周爱玲:创业致富带头人有头脑、有能力、敢冒风险,为我们村找到了脱贫致富的路子。我们村的年轻人很多都外出打工了,村里的土地都荒废了,创业致富带头人闻彬军回到村里,利用土地流转的方式,把地充分用了起来,我们得到租金。他们在村里建合作社、公司发展种养殖,增加了我们农民的就业机会,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赚钱又能照顾家人,再也不用背井离乡了。我现在既是山庄农民艺术团的台柱子,还担任公司在武汉开设有机食品店的店长工作,已于2016年底脱贫。闻彬军还出钱修好了我们村的路,村里变漂亮了,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了。

篇2

自从投身到科技致富信息行业,王国宏一直秉承着“诚信为本,踏实做事”的信念,赢得了很多人的信任与喜爱。尽管这些年来,在科技致富信息、项目搜集的过程中,他也遇到过不少的挫折,甚至中过圈套,但他的信念却从未动摇,从未有过放弃的想法,正是由于这样的坚持与努力,让王国宏有了今天事业上的成就与人脉的积累。如今的王国宏是《生意经》杂志社读者服务部经理,他通过各种报刊、杂志等媒体作为平台,正在慢慢描绘自己的“致富”蓝图。

已过不惑之年的王国宏深知自己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来之不易,近年来他一直在酝酿着回馈社会与大众的想法,现在终于有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他将各大媒体推广的前沿项目通过高价引进,自己先学习和熟悉,然后再低价传授给广大读者朋友,有的项目引进需要花费上万元,而在他这里仅需几百元甚至几十元便可以学习和掌握,并且保证技术、项目均真实可靠。对于每一位怀揣创业致富梦想的有志者而言,选择一项适合自己的项目,不盲目投入,找准方向才是最重要的。这就是王国宏想做的“致富”事业——与有同样梦想的人共同创业致富。

王国宏整理的致富项目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小本创业、创富金点子、致富书籍和光盘、科技新产品、保健产品、民间秘术偏方、中医名师独门验方,另外还包括有武术、易经、医学等方面的珍贵资料。他将以上所有致富信息编辑成一本《生意经创富宝典赠刊》,通过各大媒体向读者免费赠送(将您的详细地址来函来电或者短信告知即可索取)。他还长期与《农村百事通》杂志社合作,常年举办一些实用技术的现场培训班(只面授不函授),都是适合农村劳动力办厂的投资少、可手工生产、迎合市场需求的好项目。

2004年起,王国宏就与《农村百事通》杂志合作进行十里香卤烤技术的推广,并在江西南昌开设了面授培训班,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上百人。其中,来自湖北的李庆和,从当初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民到如今经营着数家年收入超过20万元的卤烤店老板,这样华丽的人生蜕变都要归功于他的一次重要选择——来南昌学习十里香卤烤技术。当时,王国宏为了能帮助前来学习卤烤技术的学员更快、更好、更全面地掌握这门技术,亲自面授教学,从原料挑选、食材腌制、调料搭配、火候掌握都亲自示范。大多数学员学了三五天就走了,但李庆和由于担负着全家经济支柱的重担,丝毫不敢怠慢,足足学了十天之久。虽然只是短时间的相处,但他发现王国宏是个既细心又负责任的人,如果没有他提供一次那样的机会就无法成就今天的自己。如今李庆和在甘肃酒泉开的卤烤店铺,已有五家连锁店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年的盈利都在增加。能拥有今天的成就,李庆和十分知足和感恩,千言万语也道不尽自己对王国宏的感激之情。

王国宏就是这样一个值得大家信赖和促膝交心的朋友,一个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的致富榜样,更是一个倾尽全力帮助大家创业、开辟人生新境界的致富大师。

(江西 刘帆)

地址:西安市电子城邮局8号信箱《生意经》杂志社读者服务部

邮编:710065

篇3

一、发挥职能优势,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行动。2016年以来,通化市不断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目前,全市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48万人。一是建立帮扶台账,夯实转移就业基础。完善市、县、乡(镇)、行政村四级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摸清就业贫困劳动力对象的数量、年龄、培训、就业需求等各类基本信息,建立健全8552名农村贫困劳动力基础台账,实行按月跟踪服务、适时更新信息的动态管理。通过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2628人;二是开展专场招聘,拓宽转移就业空间。针对贫困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通过收集企业用工信息,结合贫困人口的就业需求、就业能力等因素,沟通企业尽全力为贫困劳动力提供相关待遇和适合岗位,召开贫困劳动力专场招聘会共计12场,活动现场发放宣传材料22000份、提供各类政策咨询1230人次,为634名贫困劳动力通过岗位对接实现就业。

二、开展精准培训,实施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扶贫行动。针对农村劳动力季节特点和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通化市调整培训内容,推出以“短、平、快”为主的灵活培训项目。一是选配创业致富带头人。为全市73个贫困村各选配一名创业致富带头人,建立了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档案,涉及食用菌种植、甜玉米种植等25个致富项目,有效带动贫困户284户。其中,人社与妇联系统联合开展的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效果尤为突出,选拔出项目发展前景好、带富效果明显的优秀女农产品经纪人、致富女状元16人带动作用明显;二是开展精准培训。全面实施“三年劳动者技能提升计划”,开展常态化的分类订单式培训。免费为591名贫困劳动者有针对性的开设了家政服务、面点、厨师、按摩技师等课程和免费技工教育,对具备创业条件的128名贫困劳动力开展了创业促就业培训。通过技能培训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三、部门协作联动,实施选点突破扶贫行动。一是借力造血,延伸脱贫工作触角。着力加强精准扶贫责任单位之间的联系,充分整合资源,将就业政策发出去、信息需求收回来,定向制定帮扶措施让贫困户能从中享受政策、转移就业、参与创业,实现政策能落实、就业有收入、创业能带动的就业扶贫工作效果。发挥678名行政村就业辅导员和妇联37个农村巾帼电商信息服务站功能,为农村贫困人员掌握技能、增收致富提供了智力支持;二是打造“劳务品牌”,发挥家庭服务业安置就业作用。通化市坚持把发展家庭服务业作为安置贫困人员就业的重要渠道,通过典型引路、选树品牌、组织技能大赛等措施,推进家政服务业向规范化、职业化发展。重点打造了“通化日盛省级家庭服务职业培训基地”、“通化巾帼家政用工规范诚信企业”,陆续培树了“北京保安”、“北京朝鲜族大嫂”、“东安赴韩劳务”、“通化绿环物业”和“通化日盛保洁工”等劳务品牌。其中,“通化日盛保洁工”劳务品牌获吉林省优秀劳务品牌称号。这些品牌的培树,极大地带动了农村诙力的就业,同时为缺乏技能的贫困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帮扶,创造了就业岗位和平台。

四、搭建服务平台,实施助力返乡创业扶贫行动。通过完善服务体系、营造创业氛围、打造创业基地等举措,在政策上鼓励、资金上扶持、环境上优化,将农村就业创业脱贫工作引向深入。一是创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充分发挥精准扶贫的倍增效应。全市共创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18个,其中,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5个。扶持农民工企业2386户,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10213人,其中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110人;二是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创业贷款。全市共计为245名返乡创业人员提供了1700万元创业贷款,其中为29名贫困人员提供190万元创业贷款。通化县果松镇南岔村居民韩文明,因为家境贫困,多年在外打工,收益并不多,至今生活依然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当地人社部门帮助其承包了南岔村的十亩地用于种植黄烟,又由站所出面帮助办理了营业执照和《就业创业证》,就贷款发放问题与银行进行了沟通,通过实地考查,确定了项目的可行性。在与烟草收购商进行协商后,签订了有保底价格的买卖协议,在人社内部职工进行担保的前提下,1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顺利发放到韩文明名下,及时解决了他创业过程中的资金问题。在发展黄烟种植事业中,不仅让韩文明的就业稳定了,还脱离了贫困,同时间接带动周边6个人就业,成为贫困劳动力返乡创业的示范典型。

篇4

经过多年摸索,在相关部门的引导和帮助下,温州市水库移民依托政策扶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农业开发和发展为直接动力,多产业并举;采取并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和多元化经营,以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充分发挥移民精英的带头作用,走出了自己的创业致富之路:①建立特色农业基地,实现产业化升级。温州市水库移民根据各地特点,因地制宜,建立名、特、优种养殖基地,并依靠“科技兴农”,优化种养殖结构。如鸥海区的大棚香菇种植基地、瑞安市的养猪场、乐清市的蔬菜基地等不仅规模大,而且种养殖品种和经营项目也在不断扩展。②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经济。以家庭经营为基础,采用土地(或资金)入股方法,自愿组成的生产经营合作体,成为温州移民创业致富的重要途径。截至目前,温州共成立移民专业合作社66家,注册资金5587万元,年产值达13789.14万元,涉及移民5500人,其中,浙南移民农机合作社在2010年共创收746万元,可分配盈余572万元,社员人均纯收入达3.1万元。③利用地区优势,打造旅游经济。温州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为移民创业致富带来了新的契机。文成县水库移民抓住江郎山申遗成功的机会,大力发展家庭旅馆、农家饭店和以杨梅、葡萄采摘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逐步形成了吃、住、购、玩一条龙的旅游服务产业。④开展来料加工,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温州各地通过开展木材加工、纺织品加工和羊毛衫加工等来料加工业,真正实现了水库移民在家门口的创业与就业,仅白沙村一个村就发展木材加工企业32家,700余移民受益,年增收2万多元。⑤以城镇为依托,自谋出路。水库移民从农业户口转变为非农业户口,失去生产用地后,较多从事五小行业,经营理发、餐饮、零售、旅馆和家电等,另外,房屋出租也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

2水库移民创业致富促进移民社会融入

温州水库大多建在经济落后、生活贫困的山区,而其安置地则为地理位置相对优越,非农产业和商品经济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虽然水库移民在搬迁中会获得相应赔偿,但与当地村(居)民相比,经济上仍然存在巨大差距。水库移民搬迁后成为新生产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加上一部分移民“等、靠、要”的思想和特殊公民心理,社会融入状况陷入恶性循环。而创业致富不仅为移民社会融入奠定经济基础,而且在创业致富过程中形成的心理认同和社会关系网络也加速了移民的社会融入。

2.1创业致富积累经济资本,促进移民社会融入经济持续同步发展与移民和谐融入之间存在着和谐共振的效应,而实现经济持续同步发展是移民和谐融入的基础和决定性条件。移民搬迁后,如果经济上能够迅速发展起来,甚至是超过搬迁前的水平,那么移民的和谐融入就顺理成章,反之,则会出现社会融入难度大,社会不稳定的现象。由于迁入地和迁出地在地理区位、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水库移民与当地居民经济状况不平衡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通过水库移民创业致富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水库移民因经济差距带来的心理不适,增强对未来生活的预期,而且能使移民与当地居民居于平等的地位进行交流,为其他形式的融入创造条件。据统计,2013年底,温州水库移民人均纯收入已接近全市农村居民的16194元的标准,很多移民村甚至远远超过这个水平,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村、富村,吸引大批移民干部和当地居民前来取经,提高了移民村在当地的声望,加速了当地社会对移民的认同与接纳。

2.2创业致富生成心理资本,促进移民社会融入心理资本是指水库移民在创业致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它主要包括自我效能、希望、乐观和韧性等几个方面。在迁移初期,由于与安置地居民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水库移民易产生怀旧、依赖、失衡和矛盾的心理,他们缺乏对安置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迁移后往往表现出懈怠和压抑的状态。而温州市开展的一系列移民创业竞赛活动,不仅激发了移民创业的热情和安居的信心,而且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成功经营也使创业主体的个人能量和价值得到极大的释放和实现。水库移民逐渐从“特殊群体”的思想中解脱出来,以一种主人翁的角色,积极乐观地融入当地社会。当然,在此过程中,移民精英的示范效应不可忽视,他们的创业致富经验极大地激起了其他移民的主动性,“不等不靠不要,而是靠自己积极地寻找致富之路”不仅成为移民的信念,也是外界对移民的一致评价。

2.3创业致富扩展社会资本,促进移民社会融入目前,对社会资本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国内外学者根据各自研究的问题和理论框架对社会资本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但概言之,社会资本主要区别于经济资本和人力资本,着眼于水库移民的关系指向特征及其所处的社会地位状况对其所能获取的社会资源的影响,它主要包括社会网络(即社会关系)、规范和社会信任等内容。风笑天指出,“无论是移民之间的交往,还是他们与当地原居民之间的交往,都会增强移民们融入当地社会的程度”。在创业致富过程中,水库移民的职业状况既扩大了移民与当地社会的交往,为政府、当地居民和移民的多边互动提供可能,同时也提高了移民社会网的质量,增加了移民的生存空间。一方面,水库移民积极从政府处获得政策、资金和信息支持,另一方面,创业致富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机会,改变了以往村民对移民“占用资源,分割土地”的排斥与歧视心理。而移民群体间的互助式帮扶更是移民融入的动力,先富精英为后来者提供技术和销路上的指导,介绍创业经验,提高移民生存技能,帮助困难移民实现融入。

3水库移民社会融入为创业致富提供机遇

从一般过程角度上讲,水库移民创业包括创业意识和动机的形成、创业机会的获取和识别以及创业资源的筹备等阶段。它不仅要求创业者有经营的头脑,具备管理能力,还要求创业者能挖掘市场潜在信息,准备把握时机,而创业前期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则是创业得以进行的前提。我国农民群体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市场行情掌握不足和资金不够等特点,与普通农民相比,水库移民更有着生产生活被中断,社会关系网络淡化的特殊性。因此,水库移民要想实现创业致富,社会融入必不可少,它不仅能为创业者提供信息、技术和资金支持,而且能有效规避创业致富中的风险。

3.1水库移民社会融入为创业致富拓宽信息渠道信息作为一种资源,一种财富,能够有效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它在移民创业致富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迁移初期,水库移民由于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社会网络限于一同迁移的亲戚和邻居,信息资源匾乏,创业行动难以开展。但随着社会融入的加深,移民的社会网络逐渐由最初的移民圈发展到当地居民、致富精英、供应商、销售商、金融机构以及政府等部门,信息来源渠道大大扩展。水库移民通过对各方信息的准确把握与分析,创业行动得以形成。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作为连接产销的桥梁,水库移民只有充分掌握市场的销售行情与前景,才能降低生产的盲目性,真正实现致富的目的。温州水库移民大力创办特色农业基地,正是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通过分析当地市场行情和交通区位,在低成本、低风险的情况采取的理性行动。

3.2水库移民社会融入为创业致富提供资金支持长期研究创业问题的学者鲁西耶将影响创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归纳为资金取得、财务控制、创业经验、创业者个人特征和危机管理等15个方面,其中资金取得居于首位。正如熊彼特指出,“只有资本得到融通与筹集,经济才有发展,企业才有利润形成,才有财富的积累与再投资”。水库移民要实现创业致富,必须投入大量资金,但由于我国农民收入普遍较低,资金积累能力较弱,因此,移民创业投资需要有效的外部资金支持。从实地调研来看,温州水库移民创业资金主要来源于两种途径:一是政府的有效支持,包括政府的创业贷款和创业扶持资金。二是民间借贷。与正规、严格的贷款程序相比,民间借贷具有应急性强、利息低、时间限制不严格等特点,也正是这些特征,加上政府创业贷款开展的滞后性,民间借贷往往成为水库移民创业致富的主要资金来源。水库移民的借贷对象除了亲戚朋友,也包括当地社会的富裕人群,而良好的社会融入关系,则是能否成功借贷的关键。

3.3水库移民社会融入为创业致富奠定物质基础与返乡农民工创业大多从事加工业、小型工矿企业、餐饮服务业、运输业和农村旅游业等非农产业不同,温州水库移民的创业领域仍主要集中在与农业相关的产业,如创办特色农业基地,种植茶叶、蓝莓和水稻,这可能与移民搬迁前以土为生的谋生方式有关。按照我国现行土地制度,农民具有土地经营权、使用权和收益权。水库移民要扩大生产规模,只能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来获取土地资源,而土地流转这种私下交易往往涉及到创业致富者在当地的社会融入状况,包括水库移民能否获得流转土地以及获得流转土地价格的高低。接受调查的水库移民普遍反映,在搬迁初期,由于当地居民视移民为外来者,大多不愿将土地转让给移民经营,即便愿意进行交易,也往往以高出市场行情很多的价格进行要求,而随着移民在当地社会的逐渐融入,这种状况基本消失。

3.4水库移民社会融入为创业致富创造良好环境张永祯通过对深圳沙县小吃的调研发现,“对于农民来说,辛苦本身并不算困难,经营上也并不需要太高的技能也能维持下去,而由于难以融入当地社会,由此产生的归属感的缺乏安全现象和不安感往往对农民创业会带来长期的影响。创业者经常会遭到敲诈和勒索,而店主则多抱着身在异乡破财消灾的心态给钱了事”。温州水库移民也不例外,但不管是逆来顺受还是奋起反抗,都与水库移民在当地的社会融入状况以及关系网络的构建有关。在初期,由于关系网络的缺乏,创业者单枪匹马而只能选择顺从,而随着社会融入的加深、关系网络的完善,创业者就有足够的资本对抗侵扰者。另外,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也往往以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建立专业合作社来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利用各方异质性的关系网络来规避资金不足、信息闭塞、销路不畅的风险,这就出现了有些企业有做不完的订单,而有些企业只能勉强维持生计的状况。

篇5

鉴于现在农村“会荒”严重,农民就业渠道和工作地点分散、平面媒体入户到达率较低、网络媒体尚未普及等原因,现今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靠广播和电视。因此,盐城电视台的各类对农节目,要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惠农政策出台后的第一时间,向广大农民做详细的介绍性报道,并通过对相关部门的干部和专家的采访、访谈,来解答农民对新出台政策的各种疑问、疑虑;还要通过对典型农民、乡村的采访和各种贯彻落实情况的连续报道,让农民了解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好政策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的长远影响。比如,去年入夏,市场上猪肉价格攀升,我们深入农村调查,发现因粮价提升,农民认为养猪不划算,导致上市生猪不足而牵动猪肉价格上涨。就在这时,政府出台了“能繁母猪补助政策”。我们及时通过各种方式解读宣传,从而使农民朋友对党和政府这一惠农政策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调动了他们饲养生猪的积极性。到了秋天,全市生猪存栏量就上升了20%。

强化引导性,热忱帮助农民进行市场调研,找准致富项目

在盐城,农民小本创业致富已蔚然成风。政府也顺时应势,出台了“扶、放、搭、帮、管”的五字方针。明确要求各行各业都要为农民创业致富搞好服务,提供宽松、适宜、便利的环境。盐城电视台体便将政府的这一要求融入到为农民架桥引航的提示性、引导性节目中,具体做法有三点:一是大容量、高密度地报道农副产品市场信息和小本创富典型。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每天在对农节目中长三角地区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的各种蔬菜、肉类、禽蛋、水产品、粮油食品价格信息,并采访专家分析、预测市场价格走势,鼓励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和规模性种植、养殖及其加工业。同时,对小本创富的各类典型、各种推介会、经验交流会和三产项目进行密集报道;二是精选题、巧切入,报道率先创业致富的村镇和农民企业家;三是运用电视平台举办小本创富、全民创业项目推介大型活动。汇集苏南、苏中、苏北各种农民创业致富典型,招商引资,推介项目,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架设桥梁。同时,围绕活动,采编制作对农节目。这些举措,都受到了农民观众的广泛欢迎。

强化普惠性,适时进行预报,传播科学技术

盐城电视台确立对农传播的公益属性,给予对农节目更多的扶持性政策,实施新闻扶贫、信息惠农。具体体现在对农传播上,要兼顾各种农业项目、各类农村人群和农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既要注意多宣传各类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定单农业等加速农民致富步伐的典型,也要注意多宣传粮、棉、油等传统农业项目的生产、销售情况,把保证粮食安全作为“信息惠农”的重点。

强化当代性,积极倡导现代时尚的民风民俗,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电视对农节目还要讲求一定的当代性、时尚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各种理念引导、激发农民朋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激情。盐城电视台在这方面的节目大体分三种类型:一是着力反映农村人际关系的变化,如邻里新风、家庭婆媳和睦新风、农村干群关怀互助新风以及计划生育新风、殡葬改革新风、嫁娶生日贺寿新风等,激励农民改变传统习俗,建立新型的和谐共处的人际关系;二是着力反映农民生活消费观念的变化;三是着力反映农民娱乐休闲方式的变化。2006年春节前,笔者在盐都区尚庄镇文化中心采访,见到几十个中青年农民自发在新浪网上搞文艺演出直播,形式很像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主持报幕、歌舞、戏曲、小品、方言快板、相声、民乐独奏合奏,一应俱全。而且大多是自编自演,取材全是本镇的新人新事。我觉得很新鲜,也很时尚,便采制了一条长消息《农民网上搞直播,迎接新年唱家乡》。这档节目也在2006年度江苏省电视好新闻评选中,受到专家一致好评,荣获了一等奖。

篇6

1、建立帮扶机制,选择切实可行的创业项目,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及实施方案。镇团委负责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其项目选择提供咨询意见,并帮助其制定发展规划,联合起所在的村组织和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对其提供多方面的帮助。

2、镇团委负责帮助其解决前期资金筹集、场地建设、养殖品种引进等方面的问题,联合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生产用水、用电及交通畅通等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帮主其申请“田园小康”项目和争取“计划”创业资金,目前,两名大学生村官都已经获批了“计划”创业资金,其中一个还申请到了“田园小康”的创业帮扶资金,初步解决了其创业所需的资金问题。场地方面主要是做当地养殖大户的工作,从其养殖场地分出一部分提供给大学生村官作为出资,年底可以用分红的形式补偿收入,目前,两人均得到了适合的创业场地,可以直接用于生产。

3、组织涉农部门为其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在其创业过程中,组织涉农部门对口帮扶,主要是为其提供技术指导,并组织当地养殖大户进行经验交流,提高经济效益,扩大养殖规模,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去年底到今年初,由于养殖周期问题,只能做场地维护,技术学习等方面的工作,三月份以来,我镇团委两次带领涉农部门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在鱼苗购买和放养等方面为其提供指导。同时鼓励其参加相关的水产养殖技术培训会,自己多掌握一些技术,确保创业成功。

篇7

小生意大市场

6年前,“巴比馒头”创始人刘会平怀揣4000元借款从安徽来上海创业,如今已拥有14家连锁店,每年盈利60万元。

曾是建筑工人的农民王红刚。10年前用200元买了一筐扁豆种子。现在,他的扁豆生意做到上亿元,掌控着整个上海98%的扁豆生意。他被称为“大上海的扁豆大王”。

同样成功的吴莹女士曾是下岗工人。几年前,她靠做蓝印花布的传统工艺服装创业,2008年成功拿到奥运会的订单。

东北农村出生的张子飚用19年研制出了“玉米特强粉”,把粗糙的玉米面加工成口感好于白面的各类食品,他的企业资产已从3年前的3万元发展到目前的5000万兀。

还有,在武汉卖“臭干子”创业的雷波,他的“环保型臭豆腐干”现在日销售额两吨。

这些“把小生意做成大买卖”的普通老百姓,成了“首届百姓致富经验交流年会”上榜样人物。在本次年会上,CCTV-7《致富经》栏目与中国人民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MBA中心共同推出了国内第一个“百姓创业致富年度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泰岩教授称,当人们为海尔、联想等一大批中国企业的成功欢呼的时候,许多人在不自觉间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创业是伟大的,伟大的事业让普通平民只能敬仰、不能接近。“这是一个误解!”他说,创业是极其平凡的,甚至很弱势的人都可以去尝试并且成功,“在我们国家的创业英雄族谱中,平民创业英雄恰恰是最薄弱的一章。”

通过研究400多位中国普通老百姓的致富成功案例,研究者发现,目前最成功的行业是餐饮业、农业加工业和服务业。调查还发现,门槛低、资金周转快的行业是创业者能成功的行业,而创业者的资金来源80%来自个人家庭的积蓄或者家庭借款。

研究者从年龄角度发现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中国创业成功者集中在25岁到35岁。25岁以下比例小一些,46岁以后有一个很大的下滑。

另外,创业者的性格气质也起决定性作用。研究者称,具有较高成功率的性格特征是外向,创业者对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力强,并且能够坚定不移地推进业务。同时,敢于冒险的创业者成功率也相对较高。

中国农业大学MBA研究中心付文阁博士认为,普通百姓创业的特点是规模比较小,业务大多贴近普通人的生活。“虽然涉足的行业五花八门。而且看起来店面很小,又不起眼,在我们身边都是很普通的东西,但这些人却能够做成功。”

他认为,关键是“勿以事小而不为”。在北京很多经营食品、卖菜、搞清洁的是外地人,北京人看不起这块市场,可小的东西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市场之大,任何一个小的项目只要耐心开掘都能发财致富,对普通百姓尤其如此。

谁都可以做创业者

在这个崇尚财富的时代,想创业的人越来越多。但许多人把创业人群想象为“特殊人”。事实到底是什么呢?2004年中国创业致富的调查结果显示,创业不需要高学历,也不需要特殊的职业背景。也不讲究性别。

1.性别差异。2004年中国创业致富的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创业所占的比重高达31.3%,这说明性别差异虽然对创业具有影响,但并不成为创业路上的一道绝对障碍。男性能够创业,女性同样也能够创业。

2.年龄差异。2004年中国创业致富的调查结果显示,25~35岁年龄段是创业的年龄高峰期,表明这一年龄段的人所具有的体力和智力活力,特别是承受风险的能力,对创业构成了坚实的支撑。

但25岁以下和36—45岁两个年龄段仍有相当高的成功分布,显示了创业的年龄分布是相当广泛的。当然,46岁以上年龄段的创业成功率分布急剧下降,应该引起创业者的足够关注。

3.学历差异。2004年中国创业致富的调查结果显示。高中学历的创业成功率居于最高点,然后是初中和专科,小学和本科以上迅速降低。创业成功率与学历的相关性表现出正态分布的特征,这意味着:一是从小学到高中,表现出高学历与高成功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哪怕是最简单的创业都需要一定的学历保证:由于此次调查的是平民创业,创业领域并不高端,因而也就不需要很高的学历支撑。

4.创业前的职业差异。2004年中国创业致富的调查结果显示,创业的成功率与创业前所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的相关性,企业雇员的创业高成功率,意味着创业者在企业中工作所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对自己创业是非常重要的。

成功者的创业素质

1.成功创业者的气质特征。2004年中国创业致富的调查结果显示,“外向且稳定”的气质特征最有利于创业的成功,在成功者中占有58.1%的份额。另外,“内向且稳定”者也有较高的成功率,而不稳定的气质特征成功率也较低,这意味着稳定的气质特征对创业成功是极其重要的。

2.成功创业者的性格特征。2004年中国创业致富的调查结果显示,“只要成功把握较大,就敢于一搏”是鹤立鸡群、成为创业成功者的突出性格特征。这说明了创业要想成功,就要有一点“拼搏精神”。当然,这里的拼搏不是傻拼、愣拼,而是在有一定成功把握基础上的拼搏。不过,一定成功的把握并不是百分之百的把握,所以,拼搏精神之中又隐含着敢于冒风险的精神。

创业者的行业选择

每个创业者都面临着新的机会,新的挑战,新的抉择;也一定都在思考和探索:面对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所带来的市场机遇,如何果断切入?怎样才能和别人一样创业成功?

调查显示,餐饮业、农业加工业和服务业是平民创业成功最集中的行业,显示了这些行业的创业空间巨大以及这些行业对平民创业的适合性。

——善于寻找合适的创业机会

篇8

大学生村官创业帮扶计划主要依托团省委“计划”,联合其所在村和镇涉农部门对其提供帮扶,主要包括为其创业提供场地,组织技术人员帮助其选择创业项目,制定创业方案,开展养殖技术、疾病防治、日常管理、市场信息等服务工作,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活动开展半年以来,我镇团委主要做了一下工作:

1、建立帮扶机制,选择切实可行的创业项目,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及实施方案。镇团委负责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其项目选择提供咨询意见,并帮助其制定发展规划,联合起所在的村组织和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对其提供多方面的帮助。

2、镇团委负责帮助其解决前期资金筹集、场地建设、养殖品种引进等方面的问题,联合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生产用水、用电及交通畅通等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帮主其申请“田园小康”项目和争取“计划”创业资金,目前,两名大学生村官都已经获批了“计划”创业资金,其中一个还申请到了“田园小康”的创业帮扶资金,初步解决了其创业所需的资金问题。场地方面主要是做当地养殖大户的工作,从其养殖场地分出一部分提供给大学生村官作为出资,年底可以用分红的形式补偿收入,目前,两人均得到了适合的创业场地,可以直接用于生产。

3、组织涉农部门为其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在其创业过程中,组织涉农部门对口帮扶,主要是为其提供技术指导,并组织当地养殖大户进行经验交流,提高经济效益,扩大养殖规模,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去年底到今年初,由于养殖周期问题,只能做场地维护,技术学习等方面的工作,三月份以来,我镇团委两次带领涉农部门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在鱼苗购买和放养等方面为其提供指导。同时鼓励其参加相关的水产养殖技术培训会,自己多掌握一些技术,确保创业成功。

篇9

然而,有世界屋脊之称、人口仅588.43万人的青海省,却是我国扶贫开发任务重、难度大的省份之一。尽管2015年青海省已完成脱贫20万人的目标任务,但是目前精准识别贫困人口仍有52万,占全省乡村总人口的13.2%。大多数贫困人口居住在青海省东部浅脑干旱山区和青南高寒牧区,生态脆弱,气候恶劣,灾害频发,交通不畅,是我国生存环境最严酷的地区之一。

2016年,青海省举全省之力将扶贫攻坚的目标定为,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1万人,退出贫困村400个,6个贫困县摘帽。在这场脱贫战役中,为充分发挥农牧区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在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中的骨干引领作用,青海省扶贫开发局、共青团青海省委通力合作,多措并举,力推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和青年“领头雁”培养计划有效落实。

启动青春创业扶贫行动

2016年9月18日,第十三期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和贫困青年实用技能培训班在青海省团校隆重开班。来自青海省六州两市的100余名学员参加此次培训。共青团青海省委工农青年部部长安志忠、青海省扶贫开发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崔凯、青海省团校副校长周英出席了开班典礼。

据安志忠介绍,本期培训班共计14天,9月18日至9月23日在青海省团校学习,9月24日至9月30日赴河南省团校学习。此次培训以理论学习和观摩考察为主要学习形式,全部教学内容以贯彻学员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采用课堂教学与考察交流相结合,提倡学员刻苦钻研、勤于思考、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学习方法。

他说:“创业是时代主题,青年是创业先锋。青海地处青藏高原,地理地质环境较为特殊,长久以来,受信息获取渠道窄、资金和技能缺乏等因素制约,农牧民创业致富的能力普遍较弱,亟须培养一批‘领头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两年前,2014年年初,共青团青海省委制定了《青海农牧区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确立了“每年每村至少培养1名带头人,全省每年至少培育4000名带头人,用5年时间培养20000名带头人,争取村村都有带头人”的目标任务。

青海省扶贫开发局、共青团青海省委协商沟通,联合启动了贫困地区大学生“青春创业扶贫行动”;联合青海省人社厅,就做好青年农牧民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与青海省财政厅、省农牧厅协调沟通,争取了100万元资金用于启动“领头雁”创业培训;青海省团校也积极联系省外培训机构,协调培训资源,精心设计课程,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当年12月4日首次开设的农牧民青年创业培训班上,43名来自农牧区的青年走进课堂参加培训,标志着青海省农牧区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正式启动。这次培训共分一期省级示范培训和八期市州级培训,共培训1040名全省各级团组织推选出的农牧区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

时至今日,学员们依然清晰地记得,在培训班开班式上,时任共青团青海省委副书记高波强调,参训学员作为各级团组织树立的典型,在今后要主动联系团组织,参与支持团的工作,并能密切联系身边的团员青年,给予他们创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真正发挥“领头雁”的积极带动作用,成为团组织联系农牧区青年的工作手臂和桥梁纽带,争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引领者。

“1+x+y”创新模式

安志忠介绍,“领头雁”培养计划的培训对象为贫困村居民或贫困家庭成员,原则上为年龄在40岁以下,初中毕业(含)以上文化程度,有外出打工经历,有强烈的创业愿望和带领扶贫对象共同脱贫致富责任心的青年。村两委干部、村干部后备人选、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负责人、农牧区经纪人、种养殖大户、农牧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有创业经历的人员和各级团组织评选认定的农牧区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乡村好青年及大学生村官、青年农牧区信用示范户及农牧区优秀青年代表优先。

培训方式则采取“1+x+y”的新模式:开展1次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实际操作、外出考察等方式,融入实用技能、创业设计、电子商务培训,集中培训时间14天。

开展x种培训指导,安排x个月导师跟踪服务。通过培训,在激发创业意识、确定创业方向、开展创业实践、做好创业设计等方面给予重点指导。激发创业意识,重点是激发学员的创业激情,建立想创业、敢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引导学员学会感恩,担当责任,当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确定创业方向,根据创业培训收获、导师服务指导和所在地区实际,明确创业项目发展方向。开展创业实践,组织学员到相对应的专业合作社或小微企业观摩实习,与企业家零距离接触,了解创业中如何破解困难和问题,提升创业的实践能力。做好创业设计,在创业导师指导下,通过相关职能部门现场咨询,自主完成创业设计。形成创业项目,形成一个具有发展潜力,能够带动贫困家庭就业增收的项目、产业或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培训结束后,安排3-5个月的创业导师跟踪指导服务,采取集中指导、现场指导、一对一指导等方式,提供全程咨询服务,解决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提供y种后期扶持服务。一是孵化服务,将培训对象创业实体或创意项目纳入青海省青年创业孵化服务有限公司或各地青年创业孵化器,作为园外孵化项目,提供长期孵化服务。二是政策扶持,列为团省委与政府部门联合制定的相关创业就业扶持优惠政策和扶贫局相关扶贫政策重点扶持对象,帮助解读政策,做好政策服务。三是导师服务,团省委利用现有“导师服务团”和青年企业家协会资源,成立专门服务贫困地区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导师指导团,每年开展3-5次集中指导和现场指导,通过电话、短信、QQ、微信经常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咨询指导,最大限度规避创业青年创业初期风险。四是金融服务,将已经培训的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和“领头雁”纳入青春创业扶贫行动贷款对象,由邮储银行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建立扶贫创业担保基金,与当地银行合作,取得授信额度,提供专项贷款支持;列为青海省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重点扶持对象,提供小额担保贷款。

在世界屋脊展开翅膀

在采访中,安志忠表示,其实早在2008年,共青团青海省委就开展了青年农牧民就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全省各级团组织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培训近5万名青年农牧民。2011年起实施东风帮扶大学生村官项目,累计培训大学生村官499人次,帮助农牧区青年有了一技之长,助推了“拉面经济”、蔬菜大棚、牛羊育肥、建筑工地劳务输出等农牧民就业产业。

而“领头雁”培养计划经过近两年的有效落实,安志忠告诉记者,截至2016年8月31日,青海省扶贫开发局累计落实担保贴息资金5500万元,省邮储银行累计发放贷款23406.2万元,其中2014年7652万元、2015年6411.2万元、2016年截至目前9343万元,直接受益个人和团队成员1753人,带动贫困户1334户,带动贫困人口和青年就业13142人。在城市,通过社会化方式募集资金,投入1410余万元成立“青海省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运用基金的孵化引导作用,与中国银行合作推出“青创中银帮”小额担保贷款,对具有创业能力、创业项目的困难青年进行帮助。截至今年8月2日,创业青年申请贷款23笔2855万元。同时,正在与农商银行洽谈开发创业贷记卡项目。

同是农村走出来的安志忠深知农牧区青年的需求,他始终坚信,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是培养创业人才、培育创新项目的动力源泉,在青海省扶贫开发局、省农牧厅、省财政厅的全力支持下,2015年落实资金500万元,共举办9期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和贫困青年实用技能培训班,培训1024人;2016年落实资金850万元,举办15期培训班,培训1700人,其中4个专题班和2个精英班,目前已举办13期。

作为创业导师之一的安志忠介绍,培训课程设置有公共基础课,旨在培养学员坚定方向,立足省情,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专业核心课则分为三个单元:一是创业政策培训,邀请省政府相关部门领导或专家讲授青海相关创业扶持政策,创业方向和信贷政策;二是创业方向培训,通过创业导师和创业成功青年讲述创业经历、各行业创业形势分析、青海特色创业项目介绍等课程,明确个人创业目标和项目;三是电商培训,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上。能力拓展课通过素质拓展培训,培养团队意识。在省内外开展实地观摩考察学习,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安排学员到与所学专业相对应的专业合作社或小微企业见习,激发自身创业灵感。

篇10

1.立足高起点,择优选拔培训学员

按照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产业基础、经济基础和创业能力的要求,洪泽县在培训学员选拔过程中做到“三个确保”,即:一是确保人员高素质。培训对象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年龄在40岁左右的种养殖大户、农民经纪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村组干部或外出打工返乡人员,并且学习愿望与创业能力要强。二是确保产业上规模。申请参加水产、畜禽、蔬菜等专业培训的学员都要有一定的养殖、种植或经营规模,从事其他创业项目的也需有相应的基础。三是确保发展有跨度。主动领头创办农场(养殖场)、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年增收有较大幅度,并带动一定农户发展相关产业。

2.围绕高效益,选定培训专业与项目

洪泽县以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培植与壮大农业优势产业,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为目标,确定创业培训专业与项目。在目前开展的培训中,根据农民创业现实需求,主要选择了特种水产、优势畜禽、设施蔬菜、特色蚕桑等高效农业培训专业与项目。

3.着眼高技能,确定培训内容与方式

在培训内容安排上,把创业基本技能、创业意识培养及创业计划设计等作为培训重点,着力提高学员的创业技能。具体培训分本专业最新技术及国内外发展前景、农产品营销知识、创业基本技能、网络信息收集和技能等四大模块,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培训方式上,采取集中授课、生产实践、跟踪指导三个环节相结合,注重了动手能力培养,强化了创业技能训练,确保了培训质量。在培训时间安排上,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培训时间为4个月,其中公共课培训半个月、专业课教学与实践2个月、情景教育1个月、专项考察半个月;农民创业培训普通班,以短期集中培训为主,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30学时,实践时间为60~90学时。

4.突出高层次,选聘名校名师开展培训

在实施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试点工作中,洪泽县将学员选送到师资力量强大、实习场所设施齐备、培训积极性高的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和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分别参加种草养鹅专业、特种水产养殖专业的培训学习,设置“导师带学生”制的小班,实施全封闭管理,使培训工作取得预期效果。在农民创业普通班培训中,根据创业培训对象实际需求,开设“百家讲坛”,将学员集中到县,邀请省、市有关教学、科研、推广单位的学有所长的知名专家、教授,并聘请部分企业家和创业成功人士,为创业培训学员授课,有效地激发了学员的创业热情,拓宽了行业眼界,比较好地引领学员创业。为开展好实践教学,组织学员到农业龙头企业、畜禽养殖场、农贸批发市场参观考察,实行情景教学,让学员了解其产业状况、市场行情、市场运作和发展前景等,增强了学员回乡创业致富的信心,让受训学员想创业、敢创业。

5.坚持高标准,编制创业计划

培训结束后,在采取书面答卷、专家答辩、现场操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考试考核的基础上,组织参训学员编制个人创业计划。创业计划内容包括学员基本情况、已有产业基础、创业目标和创业措施等。创业计划由参训学员本人根据实际进行设计,辅导教师对其科学性、实用实效性进行指导,培训单位组织专家、教师对学员创业计划进行点评和论证,为学员创业量体裁衣,修订出符合学员实际的创业项目计划书,为学员回乡创业提供有效指导和优质服务。

二、农民创业培训“三大”保障机制

1.组织协调机制

(1)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实施全国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和全县农民创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与管理小组,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做好全县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十一五”期间全县农民创业培训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农民创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具体方案,为组织实施好农民创业培训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在县领导小组的协调下,由县农业部门牵头,相关单位积极配合,各司其职,全力做好学员的选拔、先期培训和技术服务等工作,圆满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

(2)争取多方支持。洪泽县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得到了农业部、省市农业主管部门以及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等院校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为农民创业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落实帮带责任。建立了县领导联系、县直部门挂钩和镇领导蹲点、科技人员结对指导的帮扶机制,帮助创业对象制定年度创业计划,协调解决创业中的实际问题。

2.扶持服务机制

(1)政策服务。凡参加创业培训的学员,除了可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外,还提供土地流转、创业项目包装、电力、交通等服务。

(2)技术服务。洪泽县在农民创业培训中不仅请教授讲台传经,而且还请专家现场送宝,确保农民创业有人扶,技术有人帮。明确县农业、畜牧、水产等部门有关专家、科技人员分别与创业培训学员结成对子,在学员回乡创业后专访学员,对学员创办的企业或生产经营实体进行诊断,根据其创业需求进行全程跟踪指导,提供后续技术服务和产销技术信息,建立学员与创业辅导专家的长期互动关系,指导其健康发展。

(3)资金服务。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多渠道解决创业培训学员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短缺、贷款难问题,涉农金融部门提供了优惠信贷支持。

(4)信息服务。在创业培训后续服务中,进一步为创业学员培训网络信息知识,发展网上交易,拓展销售空间。

(5)平台服务。通过建立农民创业者协会等载体,为创业农民加强信息、技术、营销等方面的沟通、交流和合作提供平台。

3.宣传激励机制

(1)典型宣传。编印了《创业致富50例》宣传图书,组织创业事迹报告团深入县、镇巡回演讲;组织人员进行创业典型现场观摩,强势宣传他们的创业致富经历,激励更多的创业者学典型,赶先进,争当创业致富的排头兵。

(2)表彰奖励。每年推荐一批优秀创业农民,由上级农业主管部门和县政府给予表彰奖励,以此激发广大农民创业热情。

三、农民创业培训的主要成效

1.创新理念,创业意识普遍增强

农民创业培训学员通过了解和学习本专业最新现状、最新品种、最新技术,经过创业理念的灌输,培训后学员普遍开阔视野,增强本领,增加信心。一是增长了创业见识。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参观学习,学员了解了所从事产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一揽子信息,看到了创业的发展前景。二是增强了创业意识。培训学校创业理念的启蒙,擦亮了学员创业的双眼,点燃了心中创业的火种,跳出了传统小农经济的桎梏,转变了创业发展的观念。三是增加了创业胆识。培训后学员的创业意识、市场意识和开拓意识明显增强,创业发展的信心更足,创业致富的干劲更大。

2.增长技能,创业能力明显提高

篇11

目前栏目设有两个版块:“闯天下”和“经济视野”。

“闯天下”报道的都是老百姓身边的致富明星,是观众可望又可及的致富榜样,是以农村百姓的创业经历、经济生活或经营涉农产业的城市人的创业经历、经济生活为题材,讲述一个具有时代感的财富故事。

“经济视野”是跟踪时代前沿的发展涉农经济的经验,报道老百姓关心的涉农经济环境。只有开拓视野,准确把握经济环境,才能善于发现身边的财富机会。

《致富经》栏目所报道的致富人物和现象,并不是扑朔迷离的,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身上,走近他们,您会发现,原来创造财富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

别人的致富项目不可以照搬,但别人的致富经验一定要参考。《致富经》节目就是要激发观众的“财商”,让观众善于把握商机,发现自己身边的财富。

栏目成长及演变过程

2003年11月3日,为了及时报道涉农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服务观众不断增长的收视需求,《致富经》栏目全面改版,栏目定位、目标观众、节目内容、节目风格都有很大变化。新版《致富经》在CCTV-7周一至周五22∶07-22∶37首播。

从2004年8月起,在央视200多个上网栏目中,《致富经》央视国际点击率开始保持在前十名,且多次位居第一。

2005年元月9日至11日,在北京成功举办“首届中国百姓致富经验交流年会”。

2006年7月26日,《致富经》栏目调整为周一至周五22∶02-22∶32首播。

2006年11月15日,《致富经》栏目2007年度广告经营独家权面向全社会公开招标,并获得圆满成功。首开中央电视台七套节目栏目广告招标先河。

2007年12月19日,中央电视台了“2007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的结果,此次调查是委托国家统计局在全国进行的第五次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此次调查中,被观众提及的喜爱的电视栏目共有1000多个,涉及全国120多个电视频道,其中排在前20名的栏目中,中央台占18个,地方台占2个,数据显示:《致富经》已成为最受全国电视观众喜爱的前20名栏目之一。

2007年12月25日至28日,大型公益活动《诺基亚致富创意行动》东西南北四个赛区的演播室节目播出。此节目在百姓创富领域引起强烈反响。

2008年1月29日,《致富经》栏目荣获2007年度农影中心优秀栏目奖。

“2008年上半年,中央电视台共有15个频道251个栏目参与了满意度调查,《致富经》栏目观众满意度排名第24位。在全台经济生活类栏目中排名第一。”

――《中央电视台观众满意度调查

报告(2008年上半年度)》

“《致富经》栏目已经成为CCTV-7的明星栏目,发展较为成熟,各项指标均列频道内第一,在全台中的表现也较好,应继续保持自身优势,讲述更多更好的致富故事。”

――《中央电视台观众满意度调查

报告(2008年下半年度)》

2009年1月5日,《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调整为周一至周五21:17-21:47黄金时间段。

典型品牌推广

1、大型公益活动――“诺基亚致富创意行动”

“财富的起点谁来鼎力相助”

“诺基亚致富创意行动”是由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和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大型公益活动。活动宗旨是为拥有致富创意而缺少启动资金的人提供最初的创业资金。

2007年12月13日至16日,“诺基亚致富创意行动”最终评选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1000平方米演播室现场展开,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24个致富创意获得了由“诺基亚致富创意行动”组委会提供的共计68万元的创业基金。获得奖金的24名选手将通过这笔基金启动创业梦想。

2、权威《中国百姓创业致富调查报告》

《致富经》记录了许多人的致富故事,成就了很多人的财富梦想。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交流思想、把握商机、赢得财富,《致富经》每年都会盘点中国百姓创业致富的经验。

2005年1月9日至11日,《致富经》栏目举办了“首届百姓致富经验交流年会”。在本次年会上,《致富经》栏目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MBA中心、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协调中心共同推出了国内第一个《中国百姓创业致富调查报告》。

2006年2月18日至20日,《致富经》栏目成功举办了“第二届百姓致富经验交流年会”,并由《致富经》栏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协调中心、中国农业大学MBA教育中心、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百姓创业致富调查报告》。

2007年5月17日,《致富经》栏目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创业研究中心联合《2006―2007中国百姓创业致富调查报告》。

3、走进“目标观众”主题活动

从2006年开始,《致富经》开始启动主题为“近一点,再近一点”的全国目标观众研讨会(室内)和观众见面调查活动(室外)。

2006年在浙江杭州市和湖北秭归先后举行了两次目标观众研讨会。

2008年9月20日,在重庆市《致富经》举办了“西南片区的目标观众研讨会”。

2008年10月18日,在大连市《致富经》举办了“东北片区的目标观众研讨会”。

篇12

平远县在农村党员中大力开展以“在岗党员示范带富、无职党员设岗带富、外出党员回乡创业带富”为主要内容的“三带富”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在发展农村经济、带头带领群众致富中发挥引领、服务和带动作用。目前,该县3149名农村党员在“三带富”中大显身手,其中有973名在岗党员参与示范带富,发展经济项目375个,培育带富标兵47人,建立带富基地26个;2155名无职党员进行了选岗履职,发展致富项目344个;21名回乡创业党员敲定21个发展创业项目,带动268户523人致富。

“当时大家都以为我傻了,放弃外面的高薪福利回家养猪,但经过几年打拼,事实证明我是对的。”站在自家养猪场前,回乡创业的长田镇长庆村党员黄燕红感慨地说。2005年,黄燕红和丈夫辞掉外面的工作,回到娘家长庆村搞起种养业。经过几年发展,她已成为一名年收入40万元的示范户。该村党支部书记黄忠明告诉记者,全村40名党员中有30名走上创业致富路,年收入10万元以上就有7人。更为可喜的是,在像黄燕红这些党员的带动下,长庆村以“村支部+农户+合作社”的模式,发动48户柚农成立金柚专业合作社,发动20余户成立养猪专业合作社,成功探索出一条以养猪业为主、种植业为辅的耕山致富模式。目前全村已有200多户种植金柚3000多亩,100多户养猪专业户,年产金柚200多万斤,出栏生猪250头。

记者了解到,在开展农村党员“三带富”活动中,平远县整合各职能部门力量,在技能培训、技术指导、市场营销等方面开展服务支持,仅去年便组织种植业、机电技术、旅游服务等5个专题培训,培训1000多人次,为农村党员致富打好基础。为鼓励党员参与,该县结合农村实际推出农村党员信誉贷款项目,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党员提供2年3万元额度的无抵押贷款。目前,已为184名党员发放503万元“党员信誉贷款”。另外,该县还按“以点带面,以强带弱”的原则,坚持在创富带富党员中发现典型、培植典型,要求每镇创建1个以上党员创业示范村,每村建立1个以上党员创业示范户,每个党员示范户结对帮扶多户农户,通过传、教、帮带带富一方群众。

篇13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成人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培训基地结合汉中市农业农村发展需要,以及技术转型升级的需求,大力开展农业知识宣传、农业技能培训等活动,构建高素质农民社区教育服务模式,提升社区教育服务的质量,强化社区教育功能,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促进社区教育工作持续有效开展,以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服务。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围绕“高素质农民社区教育服务”,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本地区的高素质农民社区教育服务现状进行调研,收集调查问卷74份、座谈会8次、个别访谈200余人次,整理资料300余份。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培训人员认可的社区教育培训方式是“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培训内容主要以农民综合素质培训、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为主,培训结束后可以获得相关的资格证。47%的调查者认为参加此类培训的时间较短,希望培训授课方式以集中面授、远程授课和编组学习多种形式,采用教师讲课和自己手动操作练习等多种方法结合为主。25%的调查者认为培训的成果不能够很快转化为生产力,增产难、致富慢,培训内容上要求包括现代农业理论知识、产品市场及营销、创业技能等。55%调查者认为培训地点的选取上过于局限,希望延伸至区县、乡镇一级的地区。

二、高素质农民社区教育培育中发现的问题

(一)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目前汉中地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多,留守人员年龄偏大、劳动能力不强,青壮劳动力缺乏,制约了农业劳动的开展,优良的品种及主推技术难以在农村中推广开来。

(二)部门配合不紧密,培训缺乏统筹性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在管理工作中,协调配合不强;分配任务时,培训单位与受训人员统筹不到位;培训资源整合混乱,往往出现多个培训专家讲同一内容,不同培训单位组织的专家为同一人等现象,导致受训人员抱怨重复培训、培训内容单一等情况出现。归根结底,各部门未能紧密配合,缺乏有效的培训管理系统。

三、高素质农民社区教育培育的思考及对策

(一)加强社区教育培训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多渠道做好高素质农民在科技致富等多方面的宣传,树立先进典型。如宁强县巴山镇石坝子村王永定,原来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成为了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2020年被评为全国就业创业脱贫典型代表。培育一个致富带头人,带动脱贫一大片。另外,可以将一些高素质农民培育好的经验及方法进行推广,不断提高高素质农民的影响力,让青年农民看得见希望,回到农村,建设农村,成为新一代高素质农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