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24 15:24:5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品牌策略的好处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简单地说,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的情况,是因为这些企业很好地掌握并 运用了子品牌策略或副品牌策略。
子品牌好处何在 ?
一个企业有一个企业品牌,其产 品有产品品牌。如果企业的企业品牌 与其产品品牌用同一个名字(通常出 现这种情况时其产品品牌为两个或两牌(通常情况下即为多品牌策略)。如: 著名的宝洁(即企业品牌)公司旗下 便有“海飞丝”、“飘柔”、“舒肤佳”、 “玉兰油”等数百个子品牌。
一般说来,与单一品牌相比,采用 子品牌策略有以下几大优势:
1. 品牌与产品及其特性高度统一。
在单一品牌策略中,本来消费者对强 力品牌的品牌类别、核心产品等情况 认知明确、记忆清晰,然而,如果该品 牌过度延伸,就会扰乱强力品牌在人 们心中的定位。而子品牌策略一般是 一个品牌只针对一类或一种产品,由于 广告宣传,对外传播的信息都是有关 这一品牌的,所以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久而久之便能品牌一推向市场就给消费者留下较深的 印象和影响,有效降低了完全的单一品 牌策略带来的“模糊效应”,并在很大 程度上左右着消费者的品牌选择。
2. 避免“株连风险”。在单一品牌策
略中,依挂在同一品牌下的多种产品中 只要有一种产品在市场经营中出现问题, 就极有可能影响到其他产品的信誉,而 子品牌策略中宣传的重点是子品牌,而 企业品牌放在宣传的次要地位。这样, 一旦某一子品牌产品在经营中出现质量、 服务或其他问题影响该品牌经营时,不 至于对企业其他子品牌造成很大的损害, 对企业品牌的损害也可以降到最低,从 而保证企业免受更大的损失。同样,一 旦企业的企业品牌出现危机,子品牌受 到的损害也可有效降低。
1996 年,因“常德事件”等原因的 影响,三株口服液销量剧减,“三株” 品牌(既是企业品牌也是产品品牌)声 誉一落千丈。这时,遭受巨大损失,立即将自己生产的护肤品子品牌“生态美” 产品包装中的企业品牌“三株”字样去掉,由此 才保存了今天发展势头很好的国产护肤品牌“生 态美”,这便是对子品牌策略优势极好的阐释。
子品牌做法何来 ?
1. 根据产品线的分类归属不同而采取子品 牌策略。当企业同时生产相关性不大的各类产品
时,可考虑在统一的企业品牌下,按产品线建立 新产品的品牌。当品牌延伸的各类市场不具兼容 性时,尤其应该采取此策略。名不见经传的广东 雄伟集团旗下却有几大知名品牌产品 :松本电 工、正野电器、威利坚机器模具等。实践证明, 这种品牌策略是切实可行的。
2. 根据同一类产品不同档次(质量)而采取子品牌策略。这样可以保持其高档产品的份额, 同时又可以打入中、低档市场而且不对高档品牌造成影响。如号称“钟表之王” 的瑞士钟表便 采取了这样的子品牌策略,其一级表品牌用“劳 力士”、“欧米茄”,二级表品牌用“浪琴”, 三级表品牌用“梅花”,四级表品牌用“英纳格”。 而与此相反,早年美国的“派克”钢笔以物优价 贵闻名于世,被视为身价的象征,但 1982 年新
任总经理詹姆斯 ? 彼特森上任后,欲进入低档笔
市场,但却采用了单一品牌策略,仍用“派克” 品牌,每支售价仅为 3 美元。结果派克公司不仅没有打入低档笔市场,反而使高档笔市场的占有率下降到20%,销售额只及其对手克罗斯公司的50% 左右。
3. 从促销的角度出发而故意在同一类产品中采取子品牌策略。这种策略是指在同一类产品中 设立两个或多个相互竞争的品牌,这虽然可能会 使原有品牌的销售量(额)稍减,但几个品牌加起来的总销量(额)却比原来一个品牌时更多。
这种策略的主要好处是:第一,零售市场的 商品存列位置都有限,多一个品牌就可多占一个 陈列货位;第二,不少消费者属于品牌转换者, 具有求新好奇的心理,而要抓住这类消费者的最 好办法就是多推出几个品牌;第三,这种做法可 以把竞争引入企业内部,使负责各个品牌的部门 之间相互竞争,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第四, 可以使企业拥有较多的品牌而去占有较多的不同 细分市场,不仅满足消费者的共同需要,也尽力 满足具体市场的独特需求。如我国服装业著名的 杉杉集团有五大品牌,但各个品牌市场定位不同, 例如,“杉杉”品牌以男装为主,主要目标为中 档偏高的消费群体;“麦斯奇莱”品牌以女装为主,主要目标为白领职业女性群体;“意丹奴”品牌以休闲装为主,主要目标为年轻活泼群体等。
4. 由于历史原因而采取的多品牌策略。如我 国广东科龙集团,早期该公司只有“容声”冰箱, 后来由于“容声”仿冒者甚多,影响“容声”品牌形象,因此启用“科龙”品牌重树公司形象, 后来又兼并“华宝”空调厂而采用“华宝”品牌, 与“三洋”合资而采用“三洋科龙”。还有松下 公司本来的品牌是“National”,后来因为该词在一些国家不能注册而启用“Panasonic”。
“双重品牌是企业的产品在使用同一个主品牌的同时,依据市场的不同细分,消费人群的不同定义,产品的个性特征以及产品的价值特色而使用不同的副品牌。”
“双重品牌策略有利于企业对品牌覆盖范围的放大;
双重品牌策略有利于企业对产品、市场网络进行深度开发;
双重品牌策略有利于企业对市场进一步细分,实现销售最大化;
双重品牌策略有利于提高品牌的无形资产;
双重品牌策略有利于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双重品牌策略有利于品牌个性的突出和品牌识别的加强;”
这完全是主观的想法!让我们看看在市场上取得成功的白酒。如水井坊,单一品牌战略;茅台,单一品牌战略;国窖1573,单一品牌战略……
大凡成功的白酒品牌,基本上都是单一品牌战略,这里讲的是产品品牌而非企业品牌。作为一个企业而言,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细分市场开发不同的品牌。
针对文中提到的双重品牌策略的好处,本人百思不得其解!
这位“白酒营销专家”只是从企业的角度来定义品牌,却将消费者全然抛在脑后,这种品牌规划理念也许会有些效果,但肯定是短期的,而不是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品牌策略。
首先,一个品牌如果不能取得消费者认同,在消费者头脑中不能占据一块位置,那这个品牌又如何才能保持竞争力呢?毕竟是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之后这个品牌才具有在市场上存在的意义。而没有取得消费者认同的品牌,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又如何会想到呢?所以,双重品牌战略虽然能暂时节省企业资源,却不能建立在消费者品牌中的认知。因为,消费者通常只能接受一个品牌的单一性认知。比如,茅台是最好的酒,水井坊是最贵的白酒,绝对伏特加是最贵的伏特加,法国的红酒是最正宗的红酒等等。而进行双品牌战略,新品牌必然分化母品牌的认知,而新品牌在母品牌的掩盖下也很难确立自己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这和在一个苍天大树下面种植一棵树,却很难再长成第二棵苍天大树一样的道理。作者在文中提到,福星酒就很好利用金六福品牌的影响力,进行品牌塑造。实际上,大家发现没有,福星酒并没有多大的市场空间,福星酒也不可能成长为第二个金六福。试想,如果将水井坊改成“全兴”,是否会有现在的成功?
其次,不要试图开发新品牌去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这主要是要怪竞争对手,因为在你开发新品牌之前,已经有竞争对手占据了那一块市场。比如董酒,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相继开发出酱香董酒、浓香董酒,并且从几块钱到几百元,共32个品种都有,号称是要建立让全国人民都喝得起的白酒品牌,然而,结果呢?结果是只能怪现在是市场经济,不是计划经济,生不逢时,这么美好的愿望却不被广大人民接受,已经停产三年了!
现在完全是一个供大于求的年代,不要打着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幌子,最终,企业开发品牌的目的就是为了占领市场,获取利润!对于一个企业开发新品牌而言,不是在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为已经有成百上千的品牌在满足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并不缺你,关键是你要告诉消费者你与竞争对手有何不同,最终,将竞争对手从消费者头脑里移开,让你的品牌去占据那一块位置!
如今,生活多姿多彩,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由大众消费时代进入分众时代,这为多品牌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当今世界上,适合所有人的产品是不存在的,现代市场丰富多彩,几乎找不到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商品。因此,企业只有给品牌进行准确定位,找到一个足够小的市场空间,集中兵力形成优势,才有可能进驻消费者的心志空间,于狭小的市场区域中割占最大的市场份额,而企业的扩张又希望无所不为。于是,多品牌策略成了企业定位时的最佳选择。
多品牌策略的优点
多品牌策略在实践中屡见不鲜,它常被一些卓越企业运用得出神入化,是因为其具有的优点恰是统一品牌策略所无法企及的。多品牌策略的优点很多,主要有:
1.多品牌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没有一种产品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一个市场是无懈可击的。浩瀚的市场海洋,为企业提供了许多平等竞争的机会,关键在于企业能否及时抓住机遇,在市场上抢占一席之地。见缝插针就是多品牌灵活性的一种具体表现。
宝洁公司在中国推出了四个品牌:海飞丝、飘柔、潘婷、沙宣,每一品牌都以基本功能以上的某一特殊功能为诉求点,吸引着不同需要的消费者。希望自己“免去头屑烦恼”的人会选择海飞丝;希望自己头发“营养、乌黑亮泽”的人会选择潘婷;希望自己头发“舒爽、柔顺、飘逸潇洒”的人会选择飘柔;希望自己头发“保湿、富有弹性”的人会选择沙宣。宝洁公司从洗发水的功能出发及时地向市场上推出了不同功能和不同品牌的洗发水,为满足不同目标市场上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多个品牌各自沿着各自的路走人市场,各有各响亮的牌子,各有各特殊的用途可供消费者“各取所需”。不同品牌的洗发水沿着各自的路子走入市场,共同提高了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使产品迅速覆盖了中国大江南北。
2.多品牌能充分适应市场的差异性。消费者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的、复杂多样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审美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追求,等等。同一品牌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如上述宝洁公司就是运用了多品牌策略,充分适应了市场的差异性。
3.多品牌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多品牌策略最大的优势便是通过给每一品牌进行准确定位,从而有效地占领各个细分市场。如果企业原先单一目标顾客范围较窄,难以满足扩大市场份额的需要,此时可以考虑推出不同档次的品牌,采取不同的价格水平,形成不同的品牌形象,以抓住不同偏好的消费者。
某饮料厂将一种产品分别注册成两个牌子,以成年人为目标顾客的叫“乐口福”,以儿童为目标顾客的叫“阿华田”,分别配上“有福的人喝乐口福”和“阿华田的孩子了不得”这两句广告词。一种产品、两种定位、两个品牌、两种广告,并且在销售上同时取得成功,有人形象地将它比喻为“一石二鸟”。
“阿华田”和“乐口福”实质上是同一种产品,之所以企业要将该产品分别安上两个品牌名称。是为了赢得不同消费者的青睐,占领更大的市场。如果企业只采用一种品牌,宣传上介绍它既营养丰富、又美味可口;既适合老人、成人,又适合儿童,消费者难免会产生疑问:老人、成人和小孩的生理机能与需求就没有分别了吗?但企业若为了解除这一疑问,而只是诉求对成年人或只对小孩更为有益,则意味着企业将要放弃一半的市场。于是,采用“乐口福”和“阿华田”双品牌就非常技巧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消费者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专业对口的感觉,自然更乐意接受。在这里,策划者只是运用了一种小小的却不无善意的狡猾,从而轻而易举地攻入了消费者的心里,获取了最大的市场,而这种效应,是品牌延伸所难以达到的。
多品牌策略的实施路径
多品牌策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可划分出个别品牌策略、分类品牌策略、企业名称加个别品牌策略等三大类。
1.个别品牌策略
个别品牌是指企业的不同产品分别采用不同的品牌。这种多品牌策略主要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使用:其一是企业同时经营高、中、低档产品时,为避免企业某种商品声誉不佳而影响整个企业声誉而采用这一策略;其二是企业的原有产品在社会上有负面影响,为避免消费者的反感,企业在发展新产品时特意采取多品牌命名,而不是沿用原有的成功品牌,并且故意不让消费者在企业的传统品牌与新品牌之间产生联想,甚至隐去企业的名称,以免传统品牌以及企业名称对新产品的销售产生不良的影响。
提起美国的菲利浦・莫里斯公司,人们立即就会联想到香烟,大名鼎鼎的“万宝路”牌香烟就是这家公司的拳头产品。然而,要是有人问你“卡夫”酸奶和奇妙酱、“果珍”饮品、“麦斯维尔”咖啡以及“米勒”啤酒是哪家公司生产的,许多中国人也许都会发愣,其实发愣的不仅仅是中国人,连美国的消费者都是要么发愣、要么认为是美国通用食品公司的产品。其实,这些产品全部出自美国烟草大王菲利浦・莫里斯公司。
个别品牌策略作进一步演变,引申为品牌扩展策略和多重品牌策略。
所谓品牌扩展策略就是对个别品牌加以扩展,以表示该产品的不断改进。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对其电视、录放影机等视听家电类产品就常采用这一品牌策略,从而给消费者传达一种该公司富于创新、年轻有活力的观念,博得消费者对该公司产品的认同及依赖。这种策略是指在同一产品中设立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竞争的品牌。这虽然会使原有品牌的销量略减,但几个品牌加起来的总销量却比原来一个品牌时更多,因而这种策略又被企业界称为“1+1>1.5”策略。
多重品牌策略由宝洁公司首创。宝洁认为,单一品牌并非万全之策。因为一种品牌树立之后,容易在消费者中形成固定印象,不利于产品的延伸,尤其是像宝洁这样横跨多种行业,拥有多种产品的企业更是这样。因而宝洁公司不断推出新品牌。该公司在我国推出的美容护肤品牌就有近10个,占了全国美容品的主要品牌的三分之一。消费者熟悉的“潘婷”、“飘柔”、“海飞丝”三大洗发护发品牌都是宝洁的产品,这三个品牌分别吸引三类不同需求的消费者,从而使得它在中国的洗发液市场占有率上升为第一,达50%以上。这显然是宝洁公司成功运用多重品牌策略的成果。
目前,这种方法在美容用品、洗涤用品等行业中运用已经较为普遍。上海家用化学用品公司也分别推出“露美庄臣”、“清妃”、“白领丽人”、“雅霜”、“男宝”、“伯龙”、“尤维”、“友谊”、“六神”、“高夫”等许多品牌,以期占有不同的细分市场。
2.分类品牌策略
如果企业所经营的各类产品之间的差别非常大,那么企业就必须根据产品的不同分类归属来采取多品牌策略,即为各类产品分别命名、一类产品使用一个品牌。
美国最大的零售商西尔斯公司就是采取这样的策略,它的家用电器、妇女服饰、家具等产品分别使用不同的品牌。这种策略特别适用于生产与经营产品种类繁多的大企业,由于它们所涉及的领域是吃、穿、用俱全,如果两类产品之间的差距很大,则绝不能使用同一品牌。
试想,企业既生产食品,又生产化肥;既生产化妆品,又生产农药,如果使用同一品牌,的话,消费者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因此,美国宝洁公司在我国销售其产品时,杀虫剂用的是“雷达”品牌,鞋油用的是“红鸟”品牌,而大量的化妆品用的是其他品牌。我国的海尔集团在销售其家用电器如冰箱、彩电、洗衣机等产品时使用的是“海尔”品牌,而其产品线延伸至保健品行业时,用的却是“采力”品牌,目的也是为了保持海尔集团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一贯的主体形象。
3.公司名称加个别品牌策略
企业在考虑到产品之间既有相对同一性又有各自独立性的情况下,典型的做法是在企业的名称后再加上个别品牌的名称。
在每一品牌之前均冠以公司名称,以公司名称表明产品出处,以品牌表明产品的特点。这种策略主要的好处是:在各种不同新产品的品牌名称前冠以企业名称,可以使新产品享受企业的信誉,而各种不同产品分别使用不同的品牌名称,又可以使各种不同的产品保持自己的特色,具有相对独立性。
这种做法在一些著名大企业的经营方针中屡见不鲜,就因为它们的企业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可以为个别品牌带来支撑。例如柯达公司的胶卷因其性能不同,而被分别命名为“柯达万利”胶卷、“柯达金奖”胶卷、“柯达至尊”胶卷等,很显然,这些品牌中都隐含着企业的名称。在我国,海尔集团的冰箱依据其目标市场定位不同而分别命名为“海尔双王子”、“海尔小王子”、“海尔帅王子”等,洗衣机也有“海尔小小神童”洗衣机,这种多品牌策略给海尔集团带来的巨大效益是有目共睹的。
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与百事可乐公司几乎同时向市场推出低糖的健怡类饮料。百事可乐将其取名为“健怡百事可乐”,而可口可乐公司却取名为“泰森”。结果,“泰森”败在同类产品“健怡百事可乐”手下。因为“泰森”虽能迎合消费者的口味,但却未能将可口可乐的大名延伸过来。可口可乐公司吸取教训,重新命名产品,推出“健怡可口可乐”,立即被消费者接受,“健怡可口可乐”很快成为美国第三大饮料产品。“健怡可口可乐”的成功,正是企业名称和个别品牌策略正确运用的结果。
适合多品牌策略的企业
多品牌策略是一种有效的品牌扩张决策,但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照葫芦画瓢地去使用。笔者认为,以下两个行业的企业可以考虑使用多品牌策略。
1.处于成长期的消费品行业
一、两种品牌策略的概念理解
双重品牌(Dual Branding)又称为联合品牌(co-branding),Gary Armstrong和Philip Kotler 认为,联合品牌策略是指两个不同的公司将两个确定的品牌名称运用在了同一个产品身上。联合品牌策略其实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属各自不同的独立企业的品牌出现同一个产品身上。比如,日本柯尼卡和美能达两家公司于2003年10月8日在我国上海的《新民晚报》刊登出整版广告,宣告这两家公司在数码办公领域里携手合作,所有这两家公司在数码办公领域中的产品,诸如数码复印机、激光打印机等产品,都采用一个新的品牌KONICA MINOLTA,并采用了原来的美能达公司以传统照相机镜头的圆形图案与光学镜头中镜片的横切面线条相组合的原有美能达品牌视觉形象作为联合品牌的新视觉标志。这样,一个双重品牌就诞生了。
而更换品牌策略,顾名思义则是指企业用新的品牌去取代原来产品的旧品牌。比如美国新泽西州标准石油公司原来在世界范围内用的是埃索(ESSO)品牌,其品牌标志是一只猛虎,它凶猛强健、奔跑如飞,体现出埃克森公司旺盛的竞争能力和不服输的毅力。后来,标准石油公司董事会决定,将公司在美国本土的产品从ESSO更改为一个新的品牌,以区别公司在国外的产品。经过慎重考虑后,美国标准石油公司将其在美国的产品品牌更改为EXXON(埃克森)石油,并为其设计了一个独特的名称性标志,将EXXON 中的两个XX叉在一起写,即两个字母共用一个具有负斜率的斜线。
二、从双重品牌策略角度来看两种品牌策略的比较
采用双重品牌策略的某一方或者双方,很想通过这样的品牌策略来取长补短,发挥联合优势,从而使自己的产品更加具有竞争优势。日本三洋公司所制造的照相机专用锂电池,号称是输出电流大、使用寿命长、电流恢复快、自放电率低、低温性能好以及一节电池能够拍摄30卷胶卷等优点,三洋锂电池与三洋充电器在中国销售时,却在其自控宣传品与广告中,采用了“SNAYO by Haier”的品牌标识。明明是三洋自己亲自生产的,却在宣传品中重点突出“现在为您推荐海尔集团与世界电池行业的领头军――三洋株式会社强强联合共同推出的几款高效超能电池、充电器……”等字样。从这个双重品牌的推广样式中我们可以看出,三洋株式会社是想通过自己过硬的产品质量与性能,与海尔在中国强大的销售渠道、顾客资源、售后服务能力与品牌信誉相结合,从而发挥出自己产品更大的竞争优势。在这里,三洋具有产品的技术优势,但在中国市场内的锂电池和电池充电器销售方面,却缺乏经验与销售网点,而在这方面是海尔的强项,生产锂电池与充电器却是海尔的弱项,双方组成双重品牌后,其取长补短的效果显而易见。同样道理,在生产大功率空调方面,海尔又与日本三菱重工合作,推出了一个大功率空调的双重品牌“三菱重工海尔”空调,这个双重品牌使用的是三菱集团的视觉形象标志。在三菱重工海尔的广告中说:“三菱重工海尔汇聚了三菱重工先进的空调机生产技术和海尔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很明显,这又是一个立足于双方取长补短的双重品牌模式。菲利普•科特勒和加里•阿姆斯特朗认为,双重品牌策略还可以使得一个企业将其现有品牌扩展到一个新的产品类别,而如果不通过双重品牌试图单独进入新市场则可能困难重重。
通过双重品牌策略的实施,给原有的忠实消费者以新鲜感。采用双重品牌策略的一方或者双方,因为长期以来,坚持自己老的产品与老的特色,可能也会给自己充实的消费者产生厌倦感,觉得企业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而通过采用双重品牌以后,其产品类型、产品特色或者是在销售渠道方面的新特点,会给消费者以新意,让消费者看到企业在求新求变的进取精神,最终达到巩固已有消费者忠诚度的目的。KONICA公司如果长期一直坚持在传统感光胶卷领域里挖掘,可能就会给消费者一种垂垂老去的迟暮感觉,而如今与MINOLTA公司一起组成一个双重品牌并以此作为契机,突入崭新的数码办公领域,就会给消费者看到这个传统老公司与时俱进的开拓意识,同时也能创造公司形象在消费者心中的注目率。菲利普•科特勒和加里•阿姆斯特朗在谈到双重品牌的众多好处的时候认为,由于每个品牌在不同的产品类别分别占有优势,那么整合后品牌将创造出对消费者更强的吸引力和更大的品牌资产。
双重品牌中的一方陷入了某种危机,想通过一个双重品牌的策略来帮助自己度过难关。组成双重品牌中的某一方,企业出现了某种危机,于是通过组成双重品牌的方式,借助于另一家在某一方面具有优势的合作伙伴,想方设法寻找转机与突破。这种做法,只有合作对象也能够在该企业身上找到对方所拥用而自己所缺乏的某种技术特长或资源优势,合作双方才具有组成双重品牌的可能性。法国阿尔卡特公司在其手机业务连续四年徘徊在亏损边缘的形势下,决定将其手机业务与TCL合作,并与后者成立了一个双重品牌TCL-阿尔卡特,随后在中国报纸上做出巨幅广告,标题是“TCL联手阿尔卡特,开创全球手机新时代”。在这里,法国阿尔卡特是向通过与中国一个有实力、有声誉的企业组成一个双重品牌来摆脱自己的手机生产领域中的困境。
企业可以通过双重品牌的方式,将自己的触角伸向原先并不属于自己产品范畴的消费者群。双重品牌策略的实施,还能够使得企业能接触到其以前不曾接触到的新消费者群体。原来某种或者某些群体的消费者从来不是该企业的目标顾客,或者说该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范围,永远与这些消费群体无关,但是,在新的形势下,该企业很想将自己的触角延伸到这些消费群体中去,也就是要将这些消费群体纳入到自己的目标顾客范畴。如果同另一个与自己原有产品范围相异的企业组成一个双重品牌,就能将自己所生产的产品范围拓展到自己产品与技术不曾拥有的领域,而那个领域的消费者群就会成为自己新的目标顾客。对SONY公司来说,手机领域的消费者原来并不是它的目标顾客,换句话说,手机消费者与SONY公司没有什么关系。SONY公司如果想将其触角伸到手机的消费者中去,一个迅速与简便的方法就是与一个专业的手机企业组成双重品牌,SONY公司最终找到了在一个曾经在手机领域里的佼佼者而目前却正陷入手机业务发展低谷的Ericsson公司,双方组成了双重品牌。SONY公司可以借助Ericsson公司在手机生产上这么所积累的经验与技术,而Ericsson公司则设法借助于SONY公司的强大企业形象、产品研发能力优势和技术开发优势,来使自己摆脱困境。SONY-Ericsson手机定位在年轻的男性,年龄在25岁至35岁之间,这些男性既酷又棒,既有时尚活力又有成熟魅力,并且追求有结果的创新。这就是索尼爱立信,这种既酷又棒的“新贵”风格的树立,成了索尼爱立信作为手机市场后来者杀出重围的成功策略。在2004年最具有品牌竞争力调查数据中,索尼爱立信从榜外一跃而入,迅速飚升,名次超过了众多知名品牌,在市场容量日趋饱和的中国手机市场,成为了一匹引人注目的黑马。很显然,在索尼爱立信手机定位中所描绘的那个具有鲜明特征的手机消费者群,索尼公司由于一个出色的双重品牌策略的成功地将其轻易地纳入到自己目标顾客的范畴。
企业采用双重品牌策略还有一个重大的战略意图,那就是促使成份品牌化。如果一个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不是以一个最终产品的面貌出现,只是一个中间产品,也就是说,是作为一个最终完整产品的众多组成成分之一,那么,这个中间产品很可能永远被隐藏或者封存在最终产品的外壳里面,很难让消费者认识与知晓。比如,作为一家专门生产电脑内存条、声卡或者显示卡的厂商,由于其产品都是以电脑整机品牌厂商最终产品的中间成分的面貌而出现的,其所生产的内存条、声卡或者显示卡被深深地隐藏在电脑整机的金属外壳内部,一般消费者只看到并记住整机电脑的品牌,这些品牌还被以突出显示的方式标识在机箱正面的显著位置,不断地加深消费者的记忆。但是,作为中间产品的生产商就非常尴尬,因为,其产品因永远深藏在最终产品的结构内部而无人知晓。怎样让自己所生产的中间产品从幕后走向前台,让广大消费者认识并记住,这是个问题。成份品牌化策略,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成份品牌化作为一种新的品牌策略的方式,发源于美国Intel公司的一种新的富有创意的做法。英特尔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芯片制造商,曾开发和生产8086、286、386和486等86系列芯片,由于86系列芯片没有得到商标保护,其竞争对手AMD和Cyrix等公司也大量生产86系列计算机芯片,大大损害了该公司的收益。因此,从1991年开始,英特尔公司决心逐步放弃86系列芯片的生产并推出奔腾系列芯片。随之制定了耗资巨大的促销计划,拟每年花1亿美元,鼓励计算机制造商在其产品上使用“Intel Inside”的标识。对参与这一计划的计算机制造商购买奔腾芯片给予3%的折扣,若在计算机整机的外壳上贴上Intel公司特意设计的注有“Intel inside”的专用标签的话,则给予5%的折扣。1992年,英特尔公司的销售额比上年增加63%。由于芯片是计算机的核心,计算机的性能主要取决于使用的芯片,而英特尔一直是优良芯片的最大供应商,因此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了一种印象,计算机就应该使用英特尔公司的芯片。迫于消费者和销售商的压力,几乎所有主要计算机制造商都参加了这个计划。一时间,市场上销售的IBM、Compaq、Dell、HP等名牌计算机,除企业原有品牌外,均在计算机的机箱整面的显著位置,贴上了Intel公司设计“Intel inside”的标识。
有人认为,Intel公司的做法,不是真正双重品牌。所谓成分品牌化指的是供应商为其下游产品中必需的原料、成分和部件建立品牌资产的过程。合作品牌是两个或多个不同主体的品牌联合起来进行营销的一种方式,常见的是最终产品品牌之间的合作。而成分品牌化则是成分供应商与产品制造商之间的品牌合作,也属于两个不同主体之间的协作。从性质上讲,成分居于生产的中间投入,它隐藏在最终产品之中,不直接与最终用户接触,因而通常情况下,用户对成分并不会刻意留心。成分品牌化则打破了这一常规,其作用机制是:将成分从生产的后台推到销售的前台,让最终用户对产品所含的某品牌成分产生印象乃至偏好。最终可能形成的理想结局是:某品牌的成分将逐渐成为最终产品行业的标准成分,用户不会购买不含此成分的产品。所以,从根本上说,成分品牌化过程是试图营造一种行业标准的过程。
笔者不同意有关成份品牌化不是双重品牌策略的说法。从Intel公司的这个成分品牌化实践来看,最终产生的效果是,消费者在一个完整的最终产品的表面,即电脑外壳上,看到了两个公司的名称,一个是最终电脑整机生产商,比如HP,还有一个就是Intel,从一个消费者对品牌心理认知的角度看,这实际上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双重品牌的构造,而典型的双重品牌,通常都是由两个公司的品牌名称所共同构成的。因此,成份品牌化,可以被看作是双重品牌策略的一种特殊形式。为什么说是特殊形式呢?当消费者看到一台电脑时,并不会将其称之为IBM-Intel电脑,也不会将其称之为HP-Intel电脑,而只会将其称之为IBM电脑和HP电脑。但是,有一点非常明确,当消费者看到无论是IBM电脑还是HP电脑时,通过看到的电脑机箱正面的“Intel Inside”的标签,同步印入脑海的是这台电脑使用的是Intel公司的芯片。从消费者的心理感受来说,这实际上起到了双重品牌的作用,但是,这台电脑又确实不能称之为IBM-Intel电脑或者HP-Intel电脑。所以,我们说,成份品牌化是双重品牌或者说是双重品牌策略的一种特殊形式。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双重品牌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一种是中间产品双重品牌(Ingredient Co-branding)。如富豪公司的广告,它使用米其林轮胎或贝帝•克罗卡的果仁蛋糕,包括一罐好事巧克力糖浆。
(2)同一公司双重品牌(Same-company Co-branding),如通用磨坊公司的特里克斯/约波兰特酸奶。
(3)合资双重品牌(joint venture Co-branding),如在日本的通用电气公司和日立公司的日光灯,由花旗银行和美国航空公司共同发行的花旗银行AA级信用卡。
(4)多个持有人双重品牌(multiple-sponsor Co-branding),例如托利金德(Taligent)是苹果公司、IBM公司和摩托罗拉公司技术联盟下的品牌。
在这里,菲利普•科特勒所说的中间产品双重品牌,实际上就是成分品牌化策略,至于菲利普•科特勒所说的富豪汽车与米其林轮胎之间以及贝帝•克罗卡的果仁蛋糕与好事巧克力糖浆之间是如何来具体进行品牌联合策略的,笔者不得而知,因此不好判断菲利普•科特勒在这里所举的例子,是否就是我们所论证的成份品牌化策略。菲利普•科特勒和加里•阿姆斯特朗曾对双重品牌的局限做过简要的总结,他们认为双重品牌的局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双方需要签署复杂的协议和许可证书来达成;第二,必须周密协调双方在广告、销售促进以及其他营销活动;第三,双方必须信任对方能够精心呵护自己的品牌。
从中可以看出,两个独立的公司组成一个双重品牌,其实是有许多细节方面的内容也进行考虑与规范,如果这些细节内容没有充分协商与规定好,日后就会形成两家企业的不愉快、纠纷甚至最终导致双重品牌的破裂。比如在柯尼卡美能达这个双重品牌中,由于柯尼卡和美能达两家都是相对有实力的企业,柯尼卡和美能达两个品牌也都属于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在组成双重品牌时,谁放在前面谁放在后面就成了一个问题。我们现在看到的结果是,柯尼卡的品牌名称放在前面,而整个双重品牌的视觉形象,即品牌标志,则采用美能达的那个著名的光学镜头的圆圈中间嵌有光学镜头镜片横剖面的图形标志,其两家著名公司在双重品牌合作的细节上,用心之良苦,可见一斑。
三、两种策略的共同点
上文我们详细地探讨了双重品牌策略与更换品牌策略的相异点,双重品牌策略与更换品牌策略虽然其具体做法不同,但是,仔细考虑,这两种品牌策略又有其相似的共性。
首先,两者都可能是因为原有的品牌陷入了某种危机,企业经营者很想摆脱这种危机的局面,从而采用双重品牌策略或者是更换品牌策略来达到某种目的。其次,当企业经营者有重大的产品或者企业经营思路的改变要告诉消费者,或者是企业的一个崭新形象要展现给公众,引起公众注目,这个时候,既可以采用双重品牌策略也可以采用更换品牌策略来完成任务。再次,当企业经营者想给消费者在企业形象、品牌形象或者是产品形象上的一个新鲜感,以消除消费者对其固步自封、老气横秋的看法,这个时候采用双重品牌策略与更换品牌策略都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最后,当某个或某类产品在市场上遭受失败,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时,并直接殃及其所冠名的品牌,这个时候,企业经营者为了扭转不良的影响与局面,可以采用双重品牌策略或者是更换品牌策略来达到同样的效果。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Gary Armstrong,Philip Kotler. Marketing: An Introduction (7e)[M].New Jersey:Pearson Prentice Hall,2003.241- 249.
[2]Don E. Schultz , Beth E. Barnes. Strategic Brand Communication Campaigns[M]. Chicago:NTC Business Books,1999.34-57
[3]Randall G. Chapman. BRANDMAPS(Third Edition)[M].New Jersey:Prentice-Hall,Inc,1994.73-91
[4]Randall G. Chapman. BRANDS A MARKETING GAME[M].New Jersey:Prentice-Hall,Inc, 1993.5-10.
大量中小企业决策者认为,自己的企业规模不够大,还不需要做品牌。这当然是错误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企业规模的大小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比如,对于一般的乡村来说,销售额1000万的企业在村子里可以算是大企业了,但是相对于整个世界来说,1000万元的企业在全球只能算是一个小企业。也就是说,企业的规模需要结合具体的地理环境来看待,当然,也需要结合具体的行业环境来评判。比如,有的行业在起步阶段,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的企业就算是大规模,如广告业。但是有的行业在成熟之后,销售额达到10个亿的企业也只能算是小企业,如钢铁业。这样分析,我们便不难理解,企业规模大小是相对的,只要企业存在就需要做品牌,并且应该做品牌,而不能说企业到了销售额10亿元的就要做品牌,1000万元的就不需要做品牌了。
因“企”制宜制定品牌策略
尽管说只要企业存在就需要做品牌,但是企业必须认清自己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社会发展趋势、行业发展趋势以及消费者兴趣发展趋势等等。简单的说就是,10亿元的企业有10亿元的做法,1000万元的企业有1000万元的做法。即,做品牌必须根据企业的综合实力来做。相反,如果不切实际的采取拔苗助长似的品牌策略,拿10亿元企业的品牌策略,不分青红皂白的套用在1000万元的企业上,其结果必然是把企业推向“死亡之路”。为什么不少中国中小企业做品牌失败了,其中不乏拔苗助长的原因,而且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因“企”制宜的制定品牌策略,做好品牌定位、品牌命名、品牌传播和品牌微调工作,并适时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品牌培训,以更加有效的执行品牌策略。当然,最基础的是品牌定位,这一步一定要“精准”,否则其后的工作都将功亏一篑。
做公关先于做广告
与具备实力的品牌策划公司合作,利用公关塑造品牌是一个趋势,而且很适合中小企业资金少、缺乏人才、实力不强的普遍状况。因为,利用公关塑造品牌的成本要比利用广告轰炸低很多,而且公关更有助于快速有效的提高品牌知名度。笔者操作的一个企业,其每年的公关费用还不到高速公路一块路牌广告的费用。但是,该企业却在公关的作用下,短时间内异军突起,品牌迅速冲出“重围”,带动销售翻番,并进一步促进人才引进。目前该企业综合实力已经跻身行业前列,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更是位居行业前三甲,让业界惊叹。当然,广告对于维护品牌的重要作用一定不能忽略,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具备一定的实力后,可以考虑用广告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品牌形象。不过决策者得切记,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实力”,否则极有可能遭遇品牌“猝死”。
做品牌要持之以恒
塑造一个强势品牌要比引进一台先进设备困难得多,它需要持之以恒,但企业决策者必须深谋远虑,才能逐渐掌控市场主动权,以推动企业的发展,成就一个卓越的品牌。事实上,任何一家强盛的大企业,他们成长壮大的历史无不与其品牌建设有着紧密的关系。我国的中小企业应该从中学习,以坚持品牌创新,塑造出自己的强势品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相关链接
21家药企入选优势企业品牌
品牌延伸,就是把在某类产品中已树立起来的品牌使用到其他种类产品上去。与品牌延伸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个概念是产品线延伸。产品线延伸是针对某一新的细分市场,对原已成功的产品在产品构成和功效上加以改进,或在产品的外观形状、包装、口味等方面对原产品进行改进,并在这些产品上使用原来使用的品牌。如可口可乐公司在传统可乐的基础上,推出低热量的“健怡”可乐(Dietco1a);光明牛奶推出家庭用大容量包装、酸奶等。这些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改变的方式,与品牌延伸有着很大的区别。如果说产品线延伸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填补市场细分化之后的空白,想用品牌这把刀切得一块蛋糕中更大的份额,那么品牌延伸则是用这把刀去切另外一块蛋糕,使品牌进入或创造另外一个市场。品牌延伸的结果是出现了产品组合(产品编配)。比如海尔在电冰箱上创出名牌后,便在家电行业的其他领域进行了品牌延伸,如洗衣机、空调器、热水器等。
一般而言,由于产品线延伸没有超越企业已有的经营领域,因此产品线延伸较品牌延伸更为普遍,也更便于操作。但对于希望取得快速成长的企业来说,一味在原有产品领域寻求发展,显然难以达到上述目的。因此,对于这类企业,进入新的产品领域自然成了合乎逻辑的选择。新产品的推出,固然可以全新的面目出现,但企业常常认为,要以一个陌生的品牌进入一个原已瓜分完毕的市场,要在消费者心目中拥有一席之地,成本高昂,而利用成名品牌推出新产品,即采用品牌延伸策略,一方面可提高消费者对新产品的认知率,另一方面又可降低企业的促销成本,大大提高新产品市场成功的机会[注21]。
在品牌日益被注重的今天,品牌延伸策略正自觉或不自觉地被一些企业所利用。例如,太阳神集团公司继太阳神口服液大获成功后,又推出太阳神矿泉水等系列饮料,1997年又推出太阳神植物防脱洗发水。而品牌延伸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刀。它在一定条件下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对不少企业具有难以抗拒的诱惑;但另一方面也应意识到著名品牌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品牌延伸失误或失败不仅会使新产品难以立足,更为严重的是它可能会损害成功品牌的形象,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品牌延伸决策上,企业决不能草率从事,而要充分分析品牌延伸可能带来的收益和风险。
品牌力策划是品牌在消费者心理中与同类品牌竞争的策划。在这场竞争中,品牌延伸是左右一个品牌成长的关键。品牌延伸成功了,延伸产品群有力地维护了品牌形象,使品牌联想更加明确;若品牌延伸失败了,那么延伸的产品常常会干扰和混淆大众心目中对品牌的原有印象,使品牌力在不知不觉中慢慢被削弱,最终被大众遗忘而淘汰出市场。成功的例子如金利来将品牌延伸至服装、鞋袜、领带、皮具等行业,但是这样的品牌延伸事实上是为了支持同一个品牌形象——成功的男人世界,因此这样的延伸在产品上是分散的,但在其品牌力上却是集中的。
从品牌力的角度来讲,品牌延伸与产品线延伸都涉及到消费者对某品牌的心理感受。为便于叙述,在本文中将品牌延伸和产品线延伸统称为品牌延伸,相应地延伸产品也包括应用原品牌的所有新产品。
5.1.2.品牌延伸对品牌力建设的利与弊
采用品牌延伸策略推出新产品,企业有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受益:
1)原有品牌的知名度有助于提高新产品市场认知率和减少新产品的市场导入费用。新产品推向市场的第一步就是要获得消费者的认知,使消费者意识到该产品的存在。消费者选择产品,尤其是日用消费品总是在他们所熟悉的品牌范围内选择,以减少心理风险。即使部分消费者存在求新心理去尝试一下新的品牌,也大多是在强大的广告攻势下,或在有奖销售等促销方式的吸引下才偶而为之。如果新产品没有特别吸引消费者的优点或缺乏持续广告的强有力的支持,要在消费者的记忆中占据一隙空间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在竞争激烈、产品趋于成熟的市场,产品本身的差异很小,新产品的市场开拓更为艰难。同时,市场上业已成名的品牌,常常会成为新产品进入的强大壁垒,构成竞争壁垒的原因在于品牌忠诚的存在。大多数消费者愿意重复选择一个或某几个著名品牌以节约时间,减少购买风险,因而往往会漠视新品牌的存在。消费者对新品牌的这种抵御心理,使有关新品牌的广告和促销等推广预算大幅提升,使企业新产品的导入成本巨大,风险加大。因此引入新品牌对企业的利润目标的压力是相当大的。采用品牌延伸策略,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企业所面临的上述问题。著名品牌在市场上家喻户晓,新产品借此推出,不仅能迅即为消费者熟悉了解,为企业节约大量的促销费用,同时还有助于消除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戒备心理。
2)借助品牌延伸,用著名品牌推出新产品,使后者的定位更为方便、容易。将产品进行定位,使之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是产品取得竞争的重要手段。产品定位往往要与产品的某些具体特征相联系,如产品的独特功能、超群品质等。对于新产品,要树立这样一种品牌形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企业拥有的成功品牌正好能准确地传达新产品定位所需要的信息,新产品定位就显得容易多了。如海尔优质高价的定位就贯穿它所推出的所有产品中。
3)如果品牌延伸获得成功,还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原品牌的影响与声誉。这是因为品牌延伸一方面能增加该品牌的市场覆盖率,使更多的消费者接触、了解该品牌,从而提高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消费者使用延伸产品的良好体验和感受,有可能反过来提高原品牌声誉,产生积极影响,使原品牌的地位不但不会因为品牌延伸下降,反而会因此而获得提升。
上面是品牌延伸有利的一面,但企业进行品牌延伸决策时,切不可只为品牌延伸的诱人前景所陶醉,而对它的潜在风险和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掉以轻心。
品牌延伸往往以放弃开创新的品牌为代价,这种代价有时是很昂贵的。试想宝洁公司如果在它的洗衣粉、香皂、护肤品、牙膏等众多产品上统一使用P&G这一品牌,恐怕该公司也不会有今天的地位。品牌延伸决策时还应意识到品牌延伸是有条件的,不是每一个具有影响的品牌都可以进行品牌延伸,并获得成功。如果只是借助原品牌的影响提高延伸产品的知名度,而消费者对为什么选择延伸产品提不出任何令人信服的理由,那么这种品牌延伸,即使初时获得了成功,从长期来看是难免失败的。
品牌延伸的另一个风险是,它有可能淡化、损害原品牌的形象,弱化其竞争地位。而这种风险往往是蕴藏在初时的成功中的。其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①由于众多产品使用统一品牌,导致该品牌渐渐失去其独特性。⑨延伸产品可能引发某些不好的含义,并对原品牌产生负面影响。⑧即使延伸获得成功,仍会有部分消费者对延伸产品抱有抵触情绪。这将危及消费者对原品牌的忠诚。④当品牌是由高档产品向低档产品延伸时,原品牌的高贵形象将会受到损害,品牌力将会削弱。⑥当原品牌紧密地与某一产品相联系、成为某种产品的代表或代名词时,品牌延伸可能会使原品牌的定位变得模糊。因为从消费者的观点看,品牌延伸与品牌的类别定位策略是互相冲突的[注22]。
5.2.品牌联想是品牌延伸的基准
5.2.1.品牌联想的概念与种类
为什么要在品牌力战略中讨论品牌延伸呢?在品牌力战略中,需求的把握和观念的竞争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品牌的延伸策略与一个品牌在消费者观念中的竞争地位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与之相关联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品牌联想。我们认为正确的品牌延伸策略可以维护和提升品牌的联想,从而提高品牌的竞争地位。反之。错误的品牌延伸策略则可能破坏品牌的联想减弱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从而降低品牌力。
所谓品牌联想是指消费者心目中与某品牌联系的一系列事物的组合。品牌联想是品牌基本价值的重要表现。对品牌经营者来说,品牌延伸能使他们更容易地了解消费者对品牌的感受,从而更准确地进行品牌延伸。品牌联想对于消费者来说,有助于人们更清晰地区分不同的品牌,同时还可能给他们提供购买的理由,创造积极的态度和感觉。
一个品牌对于不同环境中的人可能意味着不同的事物。品牌的管理者力求让更普遍的消费者产生一致的积极的联想,并使这种联想更加强劲有力。因此需要了解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了何种联想,在哪些方面产生联想。常见的品牌联想包括以下一些:
1)产品的特征。如看到可口可乐的广告时,就会想到那独特的味道。佳洁士(Crest)防龋这一特征的强劲联想使其成为美国牙膏市场的领导品牌。
2)产品的价格。如BOSS让人联想到高价。
3)生活方式和个性。如劳斯莱斯体现了一种豪华的、社会地位显赫的生活方式。人们购买劳斯莱斯,似乎不是在买车,而是在买一枚成功的标签。
4)名人。如百年润发洗发液和影星周润发联系在一起。
5)无形价值。如全聚德品牌会令人想起它的经营历史和挂炉烧烤的技术。西门子令人联想到德国人的严谨和一丝不苟。
5.2.2.品牌延伸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符合品牌联想是品牌延伸的基本原则。海尔向家电全行业进行品牌延伸正是建立在“海尔”所带来的成功联想——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培养、提高品牌力是品牌经营的中心内容,品牌延伸也不例外。企业事先必须去了解将品牌应用到很多产品上会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产生何种影响。
为维护和提升品牌力,需要依据品牌联想来决定是否进行品牌延伸以及进行何种方向延伸。因此,首先要考察的是原品牌有何种品牌联想。这种联想是否在销售上是积极的,是否是经营者希望塑造的。一般来说,成功的品牌无论是有意识或无意识,都能满足这两个要求。那么在对成功品牌进行延伸时,就要考虑延伸产品能否维护和提升这种品牌联想,从而使品牌力更为强大。从这个原则来看,象“杉杉”从西服向其它男士服饰延伸是正确的,而当年向烟草的延伸则显得草率。
品牌延伸一般有以下步骤:
1)了解品牌的联想内容。
在进行品牌延伸时,应首先确定原品牌的形象特征,如原品牌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消费者将它与哪些事物、情形相联系。企业可以采用联想法等多种调查技术了解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联想。比如,在给出品牌名称后,可要求消费者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里,将与该品牌有关的情形、事物一一记录下来;或者通过与其它品牌的比较,要求消费者指出本品牌的独特之处。
2)确定与该联想有关的候选产品。
通过上面的调查,企业就可以清楚地了解该品牌具有什么样的品牌联想,然后据此决定可将该品牌延伸到哪些产品领域。如举办消费者座谈会(FOCUS GROUP),让他们根据联想的内容,列出可以延伸的产品领域和产品。通过对消费者的调研,麦当劳才得以用“孩子”这个联想推出了玩具、儿童服装以及游戏机等深受孩子们喜爱的系列产品。
3)经过各种测试后确定最适合该品牌的产品。
这里,有两项标准可供参考。一是考察原产品与延伸产品在加工、制造工艺、所用材料、功能、用途、使用场合、销售渠道等方面是否有一致或类似的地方,或者说两种产品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关联程度如何。如原产品与延伸产品之间的关联性越强,消费者对原品牌的好感越容易转移到延伸产品上,否则,这种转移将会受到阻碍。选择延伸产品的第二个标准是,使用原品牌较之于在新产品上使用新品牌,消费者应感到满意。更具体地讲,消费者是否会因为新产品使用某一著名品牌而觉得有更大的成就感和满意感。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则该产品作为延伸产品可能是适宜的,否则,应作进一步的筛选。
5.3.其他品牌策略对提高品牌力的意义
5.3.1.双重品牌策略与亲族品牌策略
对风险较大的品牌延伸,或原品牌的产品升级换代频繁,不宜将原品牌或延伸产品联系过于紧密,以免延伸产品失败而殃及原品牌的品牌力。而另一方面,设立一个全新的品牌而将原品牌弃之不用就甚为可惜。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品牌策略可供选择,一是可以采用双重品牌策略。这是指在新产品上同时使用原品牌和一个全新设计的品牌,借助原品牌的信誉和影响扩大新品牌的知名度。如海尔洗衣机有小小神童、玛格丽特等。这种双重品牌的策略还有助于消费者对众多的延伸产品进行区别。传统的做法是在品牌后加上字符加以区别,如诺基亚5110,但是不利于消费者记忆。
二是采用亲族品牌策略。它是以原品牌为基础,将它稍作变化或将它与别的文字结合起采,组成一个或多个与原品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品牌。如美国柯达公司以“Kodak”这一著名品牌为基础,又设计了“Kodacolor”和“Kodachrome”等品牌用于公司的新产品上[注24]。这种策略国内企业也有应用,如春兰虎、春兰豹等。但从品牌力的角度来看,春兰的实践是十分不合适的。与红豆类似,春兰原有品牌的联想是“温署、亲切”等。现在将这种联想与“虎、豹”结合起来,无疑破坏了品牌联想与空调之间的和谐。
5.3.2.多品牌策略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面临种种风险,下列风险中不属于差异化战略的风险的是
A.易于被竞争者模仿的风险
B.多变的市场造成的风险
C.高额专属成本造成的风险
D.丧失市场份额的风险
2.某企业与外商共同出资创办企业以带动产品出口,该企业采取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属于
A.商品出口战略
B.加工出口战略
C.合资经营出口战略
D.境外投资战略
3.日本松下公司对生产的洗衣机、空调、冰箱等产品都统一使用“松下”的品牌名称,那么,松下公司采取的品牌名称策略是
A.个别品牌策略
B.家族品牌策略
C.组合品牌策略
D.独立家族品牌策略
4.根据产品要素的分类,下列属于无形要素的是
A.产品数量
B.产品品质
C.产品的包装
D.产品的安装
5.在下列技术创新战略中,具有“高投入和高风险性”特点的是
A.合作创新战略
B.自主创新战略
C.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战略
D.模仿型技术创新战略
6.关于企业实行横向一体化战略的好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够吞并和减少竞争对手
B.能够形成更大的竞争力量去与其他竞争对手抗衡
C.能够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和被吞并企业的技术及管理等方面的经验
D.有利于节约与上、下游企业在市场上进行购买或销售的交易成本
7.美国IBM公司有个“俱乐部”,公司以成为该俱乐部会员来激励员工完成任务,IBM此时采取的激励方式是
A.荣誉激励
B.物质利益激励
C.任务激励
D.榜样激励
8.下列融资方式中属于内源型融资的是
A.银行贷款
B.股票
C.折旧准备基金
D.企业债券
9.根据企业文化的层次,厂区厂貌文明环境情况属于
A.制度与行为层文化
B.物质层文化
C.精神层文化
D.理念层文化
10.根据战略经营领域(SBA)的划分原则,“问题SBA”具有的特点是
A.环境引力大、企业实力大B.环境引力小、企业实力大
C.环境引力大、企业实力小D.环境引力小、企业实力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11.企业实行收缩型战略面临的风险有
A.容易引发消极经营
B.影响员工的积极性
C.抑制企业的发展
D.快速发展破坏资源平衡
E.过快的发展导致应变能力下降
12.市场细分的作用有
A.有利于企业分析和发掘新的市场机会
B.有利于企业有针对性地制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C.有利于企业降低市场价格
D.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
E.有利于企业发展竞争优势
13.企业宏观环境分析包括的主要因素有
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生态资源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E.技术因素
14.企业在不同寿命周期阶段应采取不同的产品战略,投入期适宜采取的产品战略有
A.收缩战略
B.“以新”战略
C.“新品完善”战略
D.优质低价战略
E.新品形象战略
15.企业经营战略控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预测未来原则
B.放松控制原则
C.重点控制原则
D.经济合理原则
E.奖惩结合原则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6.麦肯锡矩阵分析法
17.集中化战略
18.反回头战略
19.市场定位
20.资产重组
四、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在“答题卡”的试题序号后,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改正错误。
21.在市场营销新谋略中,突出强调环保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营销谋略是文化营销。
22.产品组合的广度指企业所拥有的产品品种的平均数。
23.由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不同职称等级的人才形成的比例关系被称为人才层次结构。
24.外延型投资的主要特征是把投资用来扩建或新建广房,增添设备。
25.在企业经营战略控制的层次体系中,由企业基层为主体所组成的控制系统属于业务控制层。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6.简述企业经营战略产生与发展的背景条件
27.简述企业稳定型战略的特点。
28.简述总成本战略的实现途径。
29.简述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要特点。
30.简述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战略中的作用。
品牌是一个企业为其产品所规定的名称、术语、标记、符号、图案或这些要素的组合,它使得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能够与竞争对手相区别。日本索尼、精工、丰田、资生堂、松下等国际知名品牌,以其独特的品牌策略打造企业的竞争优势,树立了在国际市场中强势品牌的地位,其品牌运作模式与策略值得研究和借鉴。
索尼公司的单一品牌与延伸策略
索尼公司从一个小作坊起家,多年来,公司将“SONY”这一品牌从录音机、收音机延伸至电视机、录像机、随身听、摄录放一体机、数码照相机等系列电子产品领域。索尼公司在推出新产品和改进型号方面是全世界最高效的公司之一,平均每天推出4种新产品,每年推出1000多种,其中800种是原有产品的改进型。公司在科研开发上的经费投入占营业额的6%以上。
多年来,索尼公司单一品牌延伸策略的优势在于:利用已经树立的市场形象介绍新产品容易赢得消费者好感;索尼品牌经过多年的使用,已被顾客熟悉,消费群体稳定,给新产品冠以“SONY”老牌号容易被消费者认可、接受;借用原有品牌比重新培育一个新品牌更经济,可以节省一大笔品牌宣传推广费用。具体分析,索尼公司单一品牌延伸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保持品牌的核心价值
树立名牌形象需要企业对品牌宣传推广进行大量的长期的投资,而品牌延伸却极易动摇品牌的定位。当一个品牌成为定位准确、个性鲜明的著名品牌以后,它的名称便蕴涵着某种感彩。这时,品牌名称的意义除了代表物以外,还给消费者留下一些特别的印象、感觉和暗示,这便是品牌的个性特征和核心价值。索尼实施品牌延伸策略注意不损害品牌的核心价值,其一贯奉行的多品一牌策略,不断强化着SONY品牌个性统一的市场形象。
增加品牌的人性化、个性化内涵
品牌因其代表特有产品的属性而首先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核心利益的满足。索尼的品牌运作强调,仅有利益诉求的品牌特征是不够的,企业还应该考虑:在哪些方面进行持续性的投资才能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这就是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强势品牌要通过其特殊的、个性化色彩十分鲜明的价值承诺来招揽和维持顾客的品牌,例如,给品牌赋予人性化的特征,包括友好、谨慎、自信、果断等。索尼公司一直致力于体现产品的轻巧特性,坚信人们购买的是知名、可信的品牌,而不是一种单纯的电子产品的信念。
重视保留品牌的忠诚客户
索尼强调在品牌延伸之前要研究消费心理、洞悉消费行为。如果从更深的层面分析,企业真正的无形资产是品牌忠诚度,没有忠诚的品牌消费者,品牌不过就是一件普通的商标或一个识别标记。国外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品牌价值与忠诚度密切相关,企业吸引新顾客的成本是留住一个原有顾客成本的5-6倍。
精工的不同档次与定位品牌策略
日本精工面向不同的目标顾客群,推出了不同档次与定位的四个品牌:拉塞尔(Lasule)、精工(Seiko)、琶莎(Pulsar)及洛斯(Lorus)。四种品牌的不同定位面向不同收入的消费者群体。在金字塔顶尖的“拉塞尔”,既现代又不乏古典味,最高售价为900美元;接下来是更有运动味的“精工”,最高售价为600美元;“琶莎”明显针对追求时尚的女性市场,而“洛斯”则意在吸引刚开始自食其力,只能购买100美元以下的第一块手表的年轻人。
企业采用多品牌策略的好处是:各品牌具有不同的个性和利益点,能吸引不同的消费者;在卖场为企业争得更多的货架空间;给低品牌忠诚者提供更多的选择;鼓励企业内部合理竞争。
从精工企业的四个品牌的不同定位中也可以看出,精工品牌针对一个较广泛的市场,而其他三个品牌则针对三种更特殊的市场。这对支持和维护精工这个主品牌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1988年,据美国著名的Landor公司对美国、日本、欧洲最有实力的品牌名称的调查结果显示,精工与可口可乐、IBM和麦当劳等一起,位居全球十大顶尖品牌之列。
丰田公司的阶段性品牌策略
日本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汽车工业公司在发展的各个不同历史阶段,推出以不同品牌命名的产品,以快速的产品换型击败了美欧竞争对手。早期的“丰田”、“皇冠”、“光环”、“花冠”汽车名噪一时,近年的“克雷西达”、“凌志”等豪华汽车也极负盛名。到90年代初,它年产汽车已接近500万辆,击败了福特汽车公司,名列世界第二,汽车出口比例接近50%。让我们回顾一下丰田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
1955年1月,公司推出第一部“皇冠”(Crown)轿车,实现了丰田佐吉“领导潮流之先”和丰田喜一郎“要把质优价廉的小轿车挤进世界行列”的诺言。“皇冠”(Crown)轿车自投放市场以来,销售势头一直很旺。
20世纪50年代末期,日本汽车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增加产量满足需求成为当务之急。1959年新厂“元町工厂”建成投产,1957年推出了发动机排量为1000CC的“光冠”(Corona)轿车,产能迅速扩张。
1961年,日本通产省提出了汽车大众化的构想,为此,丰田公司于1996年10月开始生产“花冠”(Corolla)轿车。由于其物美价廉而受到消费者的厚爱,产量年年递增,1974年以来长期保持世界汽车产量第一,被誉为日本大众国民车,也是20世纪丰田公司开发的主流车型。2000年8月,第九代“花冠”(Corolla)轿车在东京亮相,轿车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汽车技术,不仅车体轻、加速快、排量小、耗油低、驾驶更安全舒适,而且采用了大量可再回收利用的新型材料,成为符合新世纪发展要求的环保汽车。
而丰田公司的“塞尔西奥”则是被誉为是胜过“奔驰”的超级豪华车。1997年10月,丰田公司又推出了世界第一辆电力――汽油两用车“普利维斯”,积极致力于环保事业。
凌志(lexus)品牌是丰田公司20世纪90年代推出的代表丰田汽车新一代产品的“旗舰”品牌,直接定位于豪华轿车,是丰田汽车家族的佼佼者。它线条流畅、造型完美、内饰豪华,乘坐舒适而且平衡性极佳。凌志车上市时几乎横扫了世界豪华轿车市场,在美国上市的第一年,仅有90个经销商经销,销售量为16000辆,而第二年便达到75000辆,与在高档车市场苦心经营了多年的宝马车业绩持平。凌志也因此成为丰田和整个日本汽车业的第一品牌。在中国,凌志也一直深受用户的喜爱,保持着丰田车系和进口车销售额第一的记录。
丰田公司阶段性品牌的推出与其持续的产品开发创新是相适应的,即适应时代要求,及时开发生产更适合消费者需求的新车型。以新品牌命名的新车型总是以其更先进的技术性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的需求。无论是在创建初期采取对国外汽车的仿制,还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后采取完全自主开发新产品或改进、延伸原有产品,这种策略始终得到了贯彻执行。
丰田公司几乎每隔两年就做一次小规模的产品改进,每四年进行一次全新的产品换代更新。这样高频率的产品开发与调整,使丰田拥有完整的产品组合。无论轿车、客车、卡车、货车,品种齐全,而且每个种类中都有若干系列,像轿车有皇冠牌、大众牌等,每个系列的产品又分不同的型号。丰田汽车产品组合在广度、长度、深度上都有扩张和延伸,使顾客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种类、系列和型号的产品。
资生堂公司的内外品牌策略
世界知名化妆品生产企业资生堂公司的品牌体系如图1所示。
资生堂化妆品品牌战略的展开,分为“资生堂内品牌”和“资生堂外品牌”两大类。“资生堂内品牌”的中心是重视与顾客沟通的咨询服务品牌和化妆品品牌,这里包括与价值层相吻合的“大众领导型品牌”以及起着创造新价值作用的“国际品牌”。“大众领导型品牌”着重于“在更广泛的顾客范围内,更多地奉献资生堂能提供的价值”;“国际品牌”注重的是“面向21世纪,突破国与国的界限,创造全球价值”。
资生堂的一般化妆品品牌群,都是在店铺无咨询的低价格产品以及男性用洗浴水。1992年3月开始销售5大品牌41种商品,大多在连锁店、专卖店以及便民店销售。
“资生堂外品牌”是指资生堂以外的品牌,即在店铺或在商品的生产商、销售商标志上不写出资生堂,在大众广告中也没有资生堂的信息,是一种完全与资生堂形象相分离的品牌。这种商品的流通渠道,既存的零售企业是不准经营的,一般都是由连锁折扣店销售。原因在于这类商品很难与资生堂品牌商品区分开来,比如对于那些对外资企业化妆品的动向比较敏感的顾客层,资生堂自身不直接经营,而是交给其他公司开展营销,从商品企划、制造、销售等活动全部由其他公司进行,不受资生堂的约束,可以针对特定顾客层自由地采取经营策略。
资生堂多品牌战略的展开,特别是一些以“资生堂外品牌”形式进行的品牌开发,成功地实现了与资生堂的差别化。也就是说,它企业化的战略与自社会化战略相比投资要小得多,而且由于消费者是从零开始认识的,促进了零售商的努力。尽管这种战略在一定意义上存在着一些不合理或不自然的做法。但从将来会实现与其成本相吻合的利益来讲,这可以称之为极具价值的品牌战略。
松下公司的全球统一品牌策略
国内品牌National和国际品牌Panasonic
松下电器拥有两个英文品牌名称。在产品的市场推广中,松下在日本国内使用National,在海外使用Panasonic。National品牌的诞生先于Panasonic,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两个品牌产生的历史。
松下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做学徒时经常看到报纸上写着“International”这个英文单词,查字典后得知是“国际的”的意思,把“Inter”去掉,“National”是“国民的”意思。“National”作为时代用语有一种时髦的感觉,而且使自己的产品成为国民必需品是松下最终的奋斗目标。所以在销售炮弹型车灯时,松下公司初次使用“National”作为商标品牌,体现了松下幸之助以民族产业为骄傲,以国家昌盛为已任的奋斗目标。
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松下电器的产品开始销售到世界各地。National品牌强调的是国民性,而非世界性,显然不符合松下产品国际化的背景,因此,松下果断推出了Panasonic作为海外产品的商标,利用Panasonic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推出新产品占领市场。
推行全球统一品牌Panasonic
松下电器为提高全球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价值,在 2003 年开始将 “Panasonic”作为全球品牌进行统一 , 并把“Panasonic ideas for life”作为全球品牌口号,其意义是:全球松下集团员工要团结一致、通过研究开发、制造、销售、服务,为全世界的顾客不断提供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为实现朝气蓬勃的梦想、星罗棋布的数字网络社会、为人类繁荣和社会发展、为保护地球环境实现人类与地球共存的社会做出贡献。这也标志着松下公司在新的时代、新的体制下为实现向“全球 N0.1 企业”挑战而在品牌策略上所做出的积极创新。
随着日本松下电器全球第一款Panasonic品牌冰箱在上海的亮相,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的新任董事长伊势富一宣布,松下的全球第一品牌正式全面启动。2004年3月起,Panasonic将全面取代National,National将淡出人们的视野。
松下作为著名的国际公司,在实行了多年的双品牌战略之后,选择了单一的综合品牌Panasonic。松下的中国公司新任董事长说明了松下公司这一重大品牌战略决策的根本原因是:松下旗下的Panasonic和National,经常会混淆用户的品牌概念,大大分散了松下的品牌资源,不利于增强松下的整体竞争力。因此,松下决定使用Panasonic作为全球海外市场统一的品牌商标。
松下由多品牌战略转变成单一的综合性品牌战略,可充分发挥综合性品牌战略的优势:节省品牌建设的费用投入;集中所有资源全力塑造统一品牌,增强综合品牌在目标市场中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联想度;以统一的品牌形象确立市场定位,使其个性更鲜明;以综合品牌整合公司的各种资源,建立与松下公司国际市场地位相称的强势品牌的统一形象。
综合以上分析可看出日本知名国际企业的品牌策略各具特色:索尼公司以单一品牌在电子产品领域实现了深度延伸;精工手表以不同品牌分隔了产品服务的目标顾客群和价格定位;丰田公司阶段性推出不同品牌弘扬了公司的创新精神,满足了不同时期顾客的需求与偏好;资生堂公司则以内外有别的品牌战略实现了差异化营销和品牌价值的最大利用,赢得了更广泛的消费群体;松下公司从多品牌策略转向统一品牌策略以建立全球统一的品牌形象。日本这些国际知名企业的品牌运作经验值得我国企业借鉴。
参考文献:
1.近藤文男,中野安编著.日美营销创新[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2.武齐,彭程主编.索尼中国.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3.夏年喜.丰田经营秘诀.改革出版社,1997
1、产品的多样化促成产品包装多样化,系列化
在现代生产领域,企业界致力于开发新品种,新产品速度快、时间短、收效高。同时,与之相适应的包装界致力于向消费者提供更方便、识读性更强的多样化系列化的包装设计已成为必然,以食品工业为例,人们对食品消费需求向多规格、多样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因此,食品加工业已将费用投向开发具有更灵活和机动的包装线上。这充分说明产品的系列化生产与包装的系列化实施给企业的有效快速发展起到了有力的助动作用。美国制药业最先采用了防盗开封口包装,近年药品的多样化,更加快防盗开封口系列化包装有增无减。这种确保产品品质的安全包装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乳品、饮料等包装,并推广到了世界各地。
2、个性、专业化特色化设计不断促成系列化包装
企业的灵魂就是创新,Techpack公司就是典型的代表企业。公司在巴黎附近成立了一个创新中心,专门用于研发新的概念和新的产品原型。Slim彩妆盒就是其中一例,它可以180。全方位打开,透明简洁,内中的产品一目了然。生产商还选择将产品名称Sexy四个字母展示在透明彩妆盒内,每个字母中放入不同颜色的唇彩,这样不但降低了包装的成本,节约能源,与倡导的绿色设计也不谋而合。
3、先进的包装技术开发设计与人性的结合,促使系列化的包装设计成为必然
意大利生产商GlobalTube推出了一种全新的软管理念,满足了消费者对可携带和便捷的要求。CombiCap软管盖适用于防晒或粉底液等系列产品,此外还有第二个盖子用于封住其它产品,例如唇膏或掩饰用化妆品。这样就可使企业从产品的包装设计流程、成本费用、设计费用降到最低。更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减少包装垃圾,减少装运成本,通过特殊设计的组件、系统来缩短生产时间,与供应商、制造商朝着以最少的用料提供多种包装作业,从而促成系列化商品的整体价格低于单独购买的总价格的优势定位,已成为诸多企业、商家静下心来考究的一个新思路。
二系统化包装的品牌战略需求
系列化包装设计,贵在创新,只有新的创意、新的格调、新的表现手法才能吸引公众的注意,才能有不同凡响的心理说服力,加深包装装潢的视觉传达范围和冲击力,结合产品的优良品质,塑造名牌产品,才能给企业带来无限的经济价值。美国许多名牌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其重视产品与营销及包装的设计,尤其在现代的产品营销过程中,家族式企业、系列化的包装、CIS战略的实施,为企业、产品品牌的声名远播奠定了基础,更造就了美国世界第一品牌大国的地位。
(一)实施品牌战略
系列化产品及包装设计是引导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企业实施名牌战略要有科学正确的方法。品牌策略恰恰提供了从品牌诞生到成长壮大的系统指导。为某个特定品牌确定一个适当的市场细分位置,使商品在顾客的心中占领一个有利的空间,当某种需要一旦产生,人们会先想到某一品牌,同时为品牌选定一个便于成长发展的空间。产品的系列化通过包装传达信息,应该是品牌传播的基础和依据。
l、品牌设计与
应该按照确实的品牌形象对品牌进行一系列包装设计,并通过特定渠道向外界,是塑造品牌形象的工具、方法和途径。广义上讲,品牌设计与不仅包括形象和标识设计CIS战略,更是包括产品、服务、价格、等内容与外包装设计相关的信息系统项目。
2、品牌推广与传播
要实现品牌推广与传播,包装设计与品牌策略至关重要,要对已经进行包装设计和对外过的品牌利用各种媒介和渠道向市场以及消费者进行广泛宣传。注重品牌的传播管理。通过包装设计、系列广告,新闻,公关,促销等各种方式推广品牌,让每一分钱的传播费用都能产生最好的传播效益。
3、品牌管理与巩固
这是品牌策略的核心内容。体现出对内的以品牌为核心目标进行组织结构建设,制定相应的品牌意识和品牌文化,并通过企业文化内涵影响外部客户;对外实现与顾客的多维度和立体化沟通,通过产品包装、包装的系列化设计,服务广告等加强顾客对品牌的记忆、理解、认同和忠诚。品牌巩固则对解除消费者对新产品的不信任感和提升品牌价值等多方面的好处。
(二)实施品牌延伸
参考国际成功的经验,品牌的持续成长离不开合理的延伸和辐射。就是要借助成功的品牌扩大企业产品组合或延伸企业产品线,采用现有的知名品牌推出新产品。
1、一牌多品
由企业的多种产品均使用同一品牌,实施“一牌多品”战略进行品牌延伸,不仅可以使企业以较低的费用迅速打开市场,也有利于企业树立行业综合品牌的形象。一品多牌战略通过企业对同类产品使用两个或多个的品牌,其战略目标是将企业内在属性经过多元、多极、多渠道的方式向外传播。这不仅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也有助于企业的市场细分,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2、多品牌策略
通过企业拥有多个品牌且一般来说不同的品牌对应不同类的产品。多品牌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分散市场风险,又可以建立市场区隔,避免不同产品相互之间的消极影响。例如,宝洁产品多种多样,不同类别的产品一般对应不同的品牌,如洗衣粉有汰渍等,洗发水有飘柔、海飞丝等,牙膏有佳洁士、高露洁,化妆品有玉兰油等。
3、次品牌策略
可由企业在拥有一个主品牌,同时在同类市场中还拥有其他若干个次品牌,他们相对核心品牌的市场份额要小。在这一战略中,品牌的主次要分明,次品牌要主动保护主品牌的领先地位,同时要担负起企业品牌整合与调整的任务,并以此来扩大市场占有率。实施这一策略的有可口可乐公司(可口可乐、雪碧、天与地、酷儿)等。
4、副品牌策略
集团经济研究2oo6·1o月下旬刊(总第21o期)企业的产品在使用同一个总品牌的同时,依据市场的不同细分,消费人群的不同定义,产品的个性特征以及产品的价值特色而使用不同的副品牌。尤其是针对知名度很高、美誉度很好的品牌,使用副品牌有助于突出不同产品之间的差异和个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海尔集团的大王子、雪王子、冰王子、金王子、美王子、小王子、小小王子系列冰箱等。从产品外包装和企业形象的展示上系列化产品的包装设计将体现的淋漓尽致。
5、新品牌
具有中国国情的一个概念,主要有创业时间短、产品创新多、宣传力度大、市场覆盖广、竞争意识强、管理团队化、经营模式新、企业信誉高、效益增长快、发展前景好等特点。商务通、盖中盖、报喜鸟、一卡通、鲁能、海航等都是新品牌的经典范例。
6、商品牌
又称销售商品牌,由销售商创建并由销售商承担其责任和利益的品牌经营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使企业在保持经营高度灵活的同时,实现快速的扩张。例如,著名的“耐克”品牌,其系列运动产品是在耐克公司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下,由合作公司生产出来,再标上“耐克”的商标销售的,这使得耐克能够以较低的成本,以极快地速度在世界各地扩张起来。此外还有双品牌等针对目标客户群在品牌上做出明确划分,如高端产品和低端产品,男用品牌和女用品牌等等改善了品牌的市场效果。
三系列化包装设计的思维创新
从广告学的角度来讲,创意是在进行广告策划时的一种思维活动,而商业创意设计又是进行产品广告、产品营销的一种必需表现形式,随着现代广告策划的不断科学化、程序化,使得包装设计创意不再像以前那样“天马行空”随意而为,而成为一种更为理性、更为科学的创作步骤。它是一种有规律可循、有策略可讲的活动。它需要思维上要突破习惯印象和恒常心理定势,从点的思维转向发散性思维,多渐性思维。善于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展开思维,学会用水平思维、垂直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反思维,以使思路更开阔、更敏捷,在发散思维的同时把握住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辩证规律,充分发挥设计师的想象力,使包装设计更加富有个性和独创性。这其中,要遵循的创意策略:
1、目标策略:系列化包装常常只针对一个品牌,一定范围内的消费者群,才能做到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目标过多,过奢的包装广告往往会失败。
2、传达策略:包装的文字、图形避免含糊、过分抽象,否则不利于信息的传达。要讲究包装广告创意的有效传达。
3、诉求策略:在有限的版面空间、时间中传播无限多的信息是不可能的,系列化包装设计主要诉求该企业统一的形象特征,产品的形象、品质、特征及产品的优越性等把主要信息通过简洁、明确、感人的视觉形象表现出来,使其强化,以达到有效传达的目的。
1、产品的多样化促成产品包装多样化,系列化
在现代生产领域,企业界致力于开发新品种,新产品速度快、时间短、收效高。同时,与之相适应的包装界致力于向消费者提供更方便、识读性更强的多样化系列化的包装设计已成为必然,以食品工业为例,人们对食品消费需求向多规格、多样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因此,食品加工业已将费用投向开发具有更灵活和机动的包装线上。这充分说明产品的系列化生产与包装的系列化实施给企业的有效快速发展起到了有力的助动作用。美国制药业最先采用了防盗开封口包装,近年药品的多样化,更加快防盗开封口系列化包装有增无减。这种确保产品品质的安全包装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乳品、饮料等包装,并推广到了世界各地。
2、个性、专业化特色化设计不断促成系列化包装
企业的灵魂就是创新,Techpack公司就是典型的代表企业。公司在巴黎附近成立了一个创新中心,专门用于研发新的概念和新的产品原型。Slim彩妆盒就是其中一例,它可以180。全方位打开,透明简洁,内中的产品一目了然。生产商还选择将产品名称Sexy四个字母展示在透明彩妆盒内,每个字母中放入不同颜色的唇彩,这样不但降低了包装的成本,节约能源,与倡导的绿色设计也不谋而合。
3、先进的包装技术开发设计与人性的结合,促使系列化的包装设计成为必然
意大利生产商GlobalTube推出了一种全新的软管理念,满足了消费者对可携带和便捷的要求。CombiCap软管盖适用于防晒或粉底液等系列产品,此外还有第二个盖子用于封住其它产品,例如唇膏或掩饰用化妆品。这样就可使企业从产品的包装设计流程、成本费用、设计费用降到最低。更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减少包装垃圾,减少装运成本,通过特殊设计的组件、系统来缩短生产时间,与供应商、制造商朝着以最少的用料提供多种包装作业,从而促成系列化商品的整体价格低于单独购买的总价格的优势定位,已成为诸多企业、商家静下心来考究的一个新思路。
二系统化包装的品牌战略需求
系列化包装设计,贵在创新,只有新的创意、新的格调、新的表现手法才能吸引公众的注意,才能有不同凡响的心理说服力,加深包装装潢的视觉传达范围和冲击力,结合产品的优良品质,塑造名牌产品,才能给企业带来无限的经济价值。美国许多名牌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其重视产品与营销及包装的设计,尤其在现代的产品营销过程中,家族式企业、系列化的包装、CIS战略的实施,为企业、产品品牌的声名远播奠定了基础,更造就了美国世界第一品牌大国的地位。
(一)实施品牌战略
系列化产品及包装设计是引导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企业实施名牌战略要有科学正确的方法。品牌策略恰恰提供了从品牌诞生到成长壮大的系统指导。为某个特定品牌确定一个适当的市场细分位置,使商品在顾客的心中占领一个有利的空间,当某种需要一旦产生,人们会先想到某一品牌,同时为品牌选定一个便于成长发展的空间。产品的系列化通过包装传达信息,应该是品牌传播的基础和依据。
l、品牌设计与
应该按照确实的品牌形象对品牌进行一系列包装设计,并通过特定渠道向外界,是塑造品牌形象的工具、方法和途径。广义上讲,品牌设计与不仅包括形象和标识设计CIS战略,更是包括产品、服务、价格、等内容与外包装设计相关的信息系统项目。
2、品牌推广与传播
要实现品牌推广与传播,包装设计与品牌策略至关重要,要对已经进行包装设计和对外过的品牌利用各种媒介和渠道向市场以及消费者进行广泛宣传。注重品牌的传播管理。通过包装设计、系列广告,新闻,公关,促销等各种方式推广品牌,让每一分钱的传播费用都能产生最好的传播效益。
3、品牌管理与巩固
这是品牌策略的核心内容。体现出对内的以品牌为核心目标进行组织结构建设,制定相应的品牌意识和品牌文化,并通过企业文化内涵影响外部客户;对外实现与顾客的多维度和立体化沟通,通过产品包装、包装的系列化设计,服务广告等加强顾客对品牌的记忆、理解、认同和忠诚。品牌巩固则对解除消费者对新产品的不信任感和提升品牌价值等多方面的好处。
(二)实施品牌延伸
参考国际成功的经验,品牌的持续成长离不开合理的延伸和辐射。就是要借助成功的品牌扩大企业产品组合或延伸企业产品线,采用现有的知名品牌推出新产品。
1、一牌多品
由企业的多种产品均使用同一品牌,实施“一牌多品”战略进行品牌延伸,不仅可以使企业以较低的费用迅速打开市场,也有利于企业树立行业综合品牌的形象。一品多牌战略通过企业对同类产品使用两个或多个的品牌,其战略目标是将企业内在属性经过多元、多极、多渠道的方式向外传播。这不仅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也有助于企业的市场细分,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2、多品牌策略
通过企业拥有多个品牌且一般来说不同的品牌对应不同类的产品。多品牌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分散市场风险,又可以建立市场区隔,避免不同产品相互之间的消极影响。例如,宝洁产品多种多样,不同类别的产品一般对应不同的品牌,如洗衣粉有汰渍等,洗发水有飘柔、海飞丝等,牙膏有佳洁士、高露洁,化妆品有玉兰油等。
3、次品牌策略
可由企业在拥有一个主品牌,同时在同类市场中还拥有其他若干个次品牌,他们相对核心品牌的市场份额要小。在这一战略中,品牌的主次要分明,次品牌要主动保护主品牌的领先地位,同时要担负起企业品牌整合与调整的任务,并以此来扩大市场占有率。实施这一策略的有可口可乐公司(可口可乐、雪碧、天与地、酷儿)等。
4、副品牌策略
集团经济研究2oo6·1o月下旬刊(总第21o期)企业的产品在使用同一个总品牌的同时,依据市场的不同细分,消费人群的不同定义,产品的个性特征以及产品的价值特色而使用不同的副品牌。尤其是针对知名度很高、美誉度很好的品牌,使用副品牌有助于突出不同产品之间的差异和个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海尔集团的大王子、雪王子、冰王子、金王子、美王子、小王子、小小王子系列冰箱等。从产品外包装和企业形象的展示上系列化产品的包装设计将体现的淋漓尽致。
5、新品牌
具有中国国情的一个概念,主要有创业时间短、产品创新多、宣传力度大、市场覆盖广、竞争意识强、管理团队化、经营模式新、企业信誉高、效益增长快、发展前景好等特点。商务通、盖中盖、报喜鸟、一卡通、鲁能、海航等都是新品牌的经典范例。
6、商品牌
又称销售商品牌,由销售商创建并由销售商承担其责任和利益的品牌经营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使企业在保持经营高度灵活的同时,实现快速的扩张。例如,著名的“耐克”品牌,其系列运动产品是在耐克公司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下,由合作公司生产出来,再标上“耐克”的商标销售的,这使得耐克能够以较低的成本,以极快地速度在世界各地扩张起来。此外还有双品牌等针对目标客户群在品牌上做出明确划分,如高端产品和低端产品,男用品牌和女用品牌等等改善了品牌的市场效果。
三系列化包装设计的思维创新
从广告学的角度来讲,创意是在进行广告策划时的一种思维活动,而商业创意设计又是进行产品广告、产品营销的一种必需表现形式,随着现代广告策划的不断科学化、程序化,使得包装设计创意不再像以前那样“天马行空”随意而为,而成为一种更为理性、更为科学的创作步骤。它是一种有规律可循、有策略可讲的活动。它需要思维上要突破习惯印象和恒常心理定势,从点的思维转向发散性思维,多渐性思维。善于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展开思维,学会用水平思维、垂直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反思维,以使思路更开阔、更敏捷,在发散思维的同时把握住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辩证规律,充分发挥设计师的想象力,使包装设计更加富有个性和独创性。这其中,要遵循的创意策略:
1、目标策略:系列化包装常常只针对一个品牌,一定范围内的消费者群,才能做到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目标过多,过奢的包装广告往往会失败。
2、传达策略:包装的文字、图形避免含糊、过分抽象,否则不利于信息的传达。要讲究包装广告创意的有效传达。
3、诉求策略:在有限的版面空间、时间中传播无限多的信息是不可能的,系列化包装设计主要诉求该企业统一的形象特征,产品的形象、品质、特征及产品的优越性等把主要信息通过简洁、明确、感人的视觉形象表现出来,使其强化,以达到有效传达的目的。
重庆登康口腔护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以原重庆牙膏厂为主发起人,于2001年12月14日完成股份制改造的西南地区最大的,以牙膏为主的口腔护理用品生产基地。1979年,原重庆牙膏厂推出了“素美”牌牙膏,1987年厂里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又推出了“素美牌” 冷酸灵脱敏牙膏(药物牙膏),因其特有的功能定位,该产品一经问世就大受欢迎。此后,“素美”不断弱化,“冷酸灵”逐渐成为该产品的主要标志。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2002年,“冷酸灵”终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 的称号。这对于登康人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作为以牙膏生产为主的企业,到1995年时,原重庆牙膏厂95%以上的收入来源于牙膏,光是“冷酸灵”一个品牌的牙膏就占到企业收入的90%以上。而当时,“冷酸灵牙膏”只有一个香型:水果香型,产品规格只有两个:140克和65克。95年之后的牙膏市场,强大的国内外对手已经在市场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重庆牙膏厂的销售业绩不断下降,厂领导意识到重庆牙膏厂的根本出路在于市场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冷酸灵”品牌延伸空间狭窄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企业在品牌名称上明显的“脱敏”诉求成为了品牌创新的最大绊脚石,在品牌建设前期大力塑造出的“脱敏专家”定位,加上“冷热酸甜,想吃就吃”的广告语已经深入人心。“冷酸灵”这个曾经为产品打开销路立下汗马功劳的品牌名称到这时渐渐显示出了先天的致命缺陷。面对这个难题,有片区销售经理提出,在原有品牌上做文章,因其市场定位的局限而难于获得较大的突破,应该开发出全新的牙膏品牌去夺取牙膏领域的其他阵地。
借助2001年企业改制的契机,重庆牙膏厂正式推出了全新的企业品牌“登康”,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企业CI形象识别系统。同时,“登康”也作为产品品牌开始全面推向市场。
无奈的品牌规划修正
从推出“登康”品牌的那天起,登康公司就开始小心翼翼的管理着新老两个品牌的发展与规划。二者关系的处理成为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登康公司品牌图谱规划如下图所示:
从登康公司现在的选择上看,使用的是双品牌战略,以“冷酸灵”和“登康”两个品牌共同开拓市场,支撑企业的发展。但是,当我们仔细分析这个品牌关系图谱的时候,就不难发现登康公司在品牌战略上所面临的两难境地。
我们可以这样解读这幅发展规划图。首先,登康公司把“冷酸灵”作为其当前的牙膏品牌与牙刷品牌。
第一,在牙膏领域,因为其品牌名称与功效都定位在“脱敏”上,顾而产品线只能沿着这个方向拓展,即在“脱敏”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在登康公司2004年冷酸灵广告中,“抗过敏,更有效”依然是其广告诉求。而牙膏领域的其他细分市场将依靠“四新”以及以后新发展的品牌去占领。
第二, 在牙刷领域,“登康”品牌的三面牙刷相对于“冷酸灵”品牌的平面牙刷而言,占据了更高端的市场位置,代表了更先进的技术成果,“冷酸灵”在牙刷领域面临的是一个很尴尬的品牌延伸。很明显,公司为“登康”牌牙刷今后的发展树立了更好的科技领先的形象。
第三, 作为具有明显“脱敏”诉求的牙膏品牌延伸到牙刷品牌,先放开品牌名称与产品本身对不上号的疑问不说,拓展本身似乎反映出公司希望充分利用已有的知名品牌,但因条件限制又担心影响品牌核心识别的矛盾心理。
第四, “冷酸灵”品牌下的产品规划也就局限于这两类,再无别的新产品纳入其中。
再看“登康”品牌下所囊括的产品类别。作为企业名称,同时也是更全面的口腔护理产品品牌,“登康”明显具有更大的后发优势。在这个品牌下,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产品。
第一,公司近几年在新领域开发的产品,例如漱口胶,速白套装,三面牙刷等,都放在“登康”这个品牌下推向市场。这些产品都是在产品线扩展战略思想指导下推出的“种子业务”,公司必将全力打造其成为几年后的重要利润来源。
第二, 在蕴涵着企业更大发展雄心的大日化产品和跨行业经营上,公司同样选择了以“登康”作为品牌向外出击。这表明“登康”将成为公司的战略品牌,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强大的资源支持,也更具有生命力。
第三,在登康公司网站的“公司概况”里明确提出:“力争在5到10年内将新‘登康’品牌打造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驰名品牌。”从实际的广告宣传来看,登康公司在所有产品的广告片结尾,都无一例外的突出了“登康”的品牌名称与LOGO,一场打造“登康”强势品牌的计划正在逐步实施当中。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的双品牌战略是登康公司在对自身前期品牌规划失误的一个修正结果。从产品与品牌的结合方式分析,从品牌的角度看,“冷酸灵”所涉及的是部分产品的部分领域,而“登康”才是满足公司长期发展规划下的统一品牌。从产品的角度看,在牙膏领域尽管有“冷酸灵”的强势表现,但无奈先天的局限,公司规划的是做多品牌策略;在牙刷领域公司选择的是双品牌策略;在其他领域公司又是选择的统一品牌策略。深究下如此错综复杂的产品与品牌对应关系,相信也是登康的无奈之举。
曾经带给公司巨大荣耀的“冷酸灵”现在却成为了公司品牌战略的一块心病,表面的风光下隐藏着品牌管理的难题,公司正在为早年的规划缺失付出代价,个中滋味也许只有登康人自己心里最清楚。
品牌命名与品牌扩展空间的关系
为什么“冷酸灵”在品牌发展中会遭遇如此尴尬的境地呢?
实际上,“冷酸灵”命名方式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公司没有理顺品牌命名与品牌扩展空间的关系就仓促的推出了一个具有限制性的名称。而品牌命名与品牌扩展空间关系的实质又在于品牌名称决策与品牌战略决策的关系没有搞清楚。虽然二者是品牌化决策中企业面临的两个不同挑战,但他们却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其中一方的选择会对另一方的选择产生导向作用。因为对这一关键问题考虑不周全就盲目命名,直接导致现在品牌延伸困难,品牌扩展空间狭窄,不得不花大力气塑造一个全新的品牌“登康”,再从这点出发进行相关的产品及品牌拓展。
其实,从品牌命名的角度,按照是否在名称中突出产品某一特性的标准,可以将命名方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中性”命名;一类是“显性”命名。“中性”命名方式不追求在品牌名称上对单一产品的独特卖点诉求,适合于统一品牌战略或者主副品牌战略。“显性”命名方式则恰恰相反,从名称上把产品的独特性表达出来,更适合于多品牌战略。
对于选择“中性”的命名方式还是“显性”的命名方式,厂家在品牌前期规划阶段就应该考虑清楚。不突出功能性,选择一个“中性”的名称,好处在于可以自己去诠释品牌属性,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更强的包容性,缺点则是在前期品牌推广阶段需要厂家投入较大的精力,努力让消费者认识到品牌的个性,明晰品牌的形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商家选择了这条道路。比如说同样定位在口腔护理行业的“佳洁士”。在“佳洁士”这个统一品牌下,有“品牌管家”之称的宝洁公司在牙膏领域生产了双效洁白牙膏,防蛀修复牙膏,舒敏灵牙膏等等,通过命名“佳洁士XX牙膏”的方式,占据了众多的牙膏细分市场。特别具有借鉴意义的是“佳洁士舒敏灵牙膏”,同样是针对脱敏,同样是在名称中加进了对产品功能的诉求,“佳洁士舒敏灵牙膏”先期的条件与“冷酸灵”何其相似。不同的是,宝洁公司因为有更全面的品牌图谱规划而在一开始就把“舒敏灵”定位在副品牌加以推广宣传,不仅达到了与“冷酸灵”命名同样的效果,“舒敏灵”也没有品牌延伸的烦恼,坚定的留在脱敏领域不断深耕。
同时,“佳洁士”从牙膏到牙刷的品牌延伸,也会是一个很合理自然的过程,厂家通过直接附加产品特性在“佳洁士”主品牌之后的方式,引导消费者认识不同的产品类型。这相对于登康公司来说少绕了一个大弯,节省的不仅是大笔资源,更是宝贵的时间。
与之相反,利用不同的品牌去占领不同的细分市场,同样是一种选择。这样的选择能够在市场导入先期通过建立品牌名称与产品功能的对应联系,准确传递产品信息,获得消费者的认知,对于短时间内打开市场很有帮助。但是,这样做有一个问题必须提前考虑清楚,那就是单一品牌在公司整个品牌关系图谱中的位置如何。这样的品牌通常定位狭窄,延伸空间有限,追求的是深度,而不是广度,需要开发多个品牌来占领其他的细分市场。使用这种方法同样有非常成功的范例,例如同样是宝洁公司,其定位在洗发行业的产品,旗下就拥有众多品牌。
宝洁公司在洗发水市场选择了多品牌策略,用代表不同功能的产品品牌去占领不同的细分市场,并在每一块地里做到精耕细作,不断做大所定位的细分市场占有率。但是不是每一个公司都有宝洁这样的财务后盾和品牌运作能力,也不是每一个市场都需要这样的多品牌策略。
核心品牌指已建立市场地位的、作为品牌延伸出发点的原有品牌。核心品牌的以下因子对品牌延伸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
1.相似度,即核心品牌代表的产品或服务与延伸对象之间相似的程度。一般来说,相关程度越大,则延伸效果越好。相似度可以从三个方面衡量:①受众相似度。世界知名品牌“鳄鱼”,从衣服延伸到鞋子、皮具,都是针对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休闲的白领阶层的,其延伸自然成功。②技术相似度。“雀巢”咖啡是核心品牌,如果要把“雀巢”的品牌发展到技术差异较大的药品类就特别勉强。③类型相似度。如果从电脑软件延伸到保健品,这种延伸对消费者来说使用属性上跨度太大,企业在其服务支持系统上也很难找到共同点,最终不仅没有延伸成功,反而导致消费者对核心品牌的原有定位模糊起来。
2.强势度,即品牌力的强弱和势能的大小。强势度对品牌延伸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衡量:①美誉度。基于高美誉度的品牌,消费者才会对其延伸品牌产生好感从而激发购买欲望。②品牌定位。如果某一品牌与特定的配方、技术或产品紧密联系在一起,那么其延伸能力将大打折扣。反之,以经营理念为核心特性的品牌,延伸能力就强。
(二)消费者因素
品牌延伸的成败最终取决于消费者对其的态度和评价,从可操作测度的角度,消费者因素可分解为以下因子:1.品牌认知度,指消费者对核心品牌在品质上的整体了解程度。它是品牌差异化定位、定价和品牌延伸的基础。2.品牌联想度,指消费者从核心品牌引发相关联想的广度和深度。3.品牌忠诚度,指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多次表现出来的对某个品牌有偏向性的行为过程。消费者对核心品牌的了解和认识越深,建立起的品牌联想越丰富,对品牌越忠诚,延伸品牌就越容易被接受。
(三)市场因素
品牌延伸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容量、市场竞争程度、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等市场因素。一般来讲,市场容量大,只要企业有实力,就有机会把一个品牌做大做强,因此宜用多品牌;而市场容量小,采用独立品牌即使做成功了,也是没有效益的,因此宜用单品牌即品牌延伸。研究还表明,在产品生命周期的萌芽导入期运用品牌延伸的效果会好于明显成熟期。市场的竞争状况是影响品牌延伸效果的另一市场因素,如果市场竞争不激烈,延伸就容易成功,反之就容易失败。
(四)营销因素
企业在品牌延伸时,有无其它营销组合因素的配合,例如相应广告的投入多少、价格和销售网点的状况,都会对延伸的成败产生影响。因为品牌延伸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如果新产品所在的行业内存在大品牌,那么仅仅依靠原有品牌的知名度和核心价值的包容力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营销策略和强有力的营销手段,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1.进行产品和概念创新。2.迅速提高延伸产品的知名度。3.提高终端铺货率。
二、企业实施品牌延伸的有效策略
(一)品牌内涵的虚化策略
品牌内涵的虚化策略又称为品牌内涵的泛人群化策略或品牌内涵的提升策略。如果品牌等于某一类具体的产品,虽然可以为品牌带来竞争上的优势,但再想把品牌延伸到其它跨行业产品上就会非常困难。因此企业在树立强势品牌的前期,需要具备一种预埋品牌延伸管道的思维,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品牌资产利用率。企业还要寻找产品的共同点,在品牌的信息整合上多下功夫。在这方面海尔为我们做出了典范:海尔品牌的口号是“海尔,真诚到永远”,站在更高的利益点上进行诉求,这就使海尔作为一种品牌有逐步虚化、概念化的趋势,海尔不再单纯代表冰箱或空调某一产品品名,而是由单一的产品、利益诉求,发展到更深层次地挖掘品牌的文化内涵――优质真诚的服务。其内涵变得逐渐模糊,外延则出现一种扩大化趋势,从而使品牌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为其以后品牌延伸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及广泛的应用空间。
(二)副品牌策略
副品牌是指企业在生产多种产品的情况下,给其所有产品冠以统一名称的同时,再根据每种产品的不同特征给其取上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多个副品牌之间既共享一个品牌的影响,彼此又有所区别。利用副品牌策略进行品牌延伸有三方面好处:1.副品牌有利于“同中求异”,凸现品牌个性。比如海尔家电品种繁多,有69个大门类,10800多个品种。2.副品牌可以尽享主品牌的影响力,降低推广成本。副品牌一般不单独对外宣传,都是依附于主品牌联合进行广告活动;另一方面,副品牌不断推出,还可以提升企业主品牌的美誉度。3.副品牌有利于避开一些法律法规的限制。我国的《商标法》中明文规定:“商标不能使用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但是,如果企业采用副品牌策略就可以有效地避开法律法规的限制,不失为一个好的延伸策略。
(三)关联延伸策略
企业借助成名品牌在顾客心中的老产品形象,选择那些与老产品相关联的新产品,使其包装、广告、宣传等尽可能展示出与老产品相关联的做法,让顾客从相关性中快速发现新老产品之间的共性,进而接受采用成名品牌的新产品的策略。这种策略一般适用于那些功能型品牌的产品延伸,具体包括进行关联产品延伸、相似包装延伸、统一分销延伸,相关广告宣传延伸等做法。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9-0129-02
1 中国品牌价值的现状与特点
1.1 品牌价值的意识发生了根本变化
中国经济改革的纵深发展,使得国人的品牌经营意识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唤起品牌意识”到“中国品牌国际化”,很多中国企业经历了“来料加工-产品出口-贴牌生产-海外建厂-用自主品牌进军世界”的过程。
1.2 品牌价值的数量快速增长
从时间的纵向上看,中国品牌价值快速增长,按照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的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的资料,1995年品牌价值平均只有19.3亿,2006年达到127.68亿,增长了6.62倍。
1.3 品牌价值的规模迅速集中
上面的价值增长又是随着品牌数量的减少和日益集中密切相关的。前20位品牌的销售收入和价值变化最能够反映市场向最有价值品牌集中的态势。1994年,前20位品牌平均收入为38.5亿,2005年是310.01亿,增长了7倍。同时,前20位品牌平均价值从1995年的47.99亿,到2006年的224.81亿,增长了3.68倍。
1.4 国际市场上品牌价值大量流失
长期研究中国经济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曹和平统计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的GDP总量约为2.6万亿美元,这个价值相当于全球总量45.8万亿美元的5.6%,这是价值中的数据;而中国去年究竟生产了多少数量的产品呢?中国去年生产了全球51%的水泥,33%的钢材,合计约占全球42%的建筑业材料份额;生产了全球38%的服装,其中纺织品份额为35%左右;鼠标等电脑配件仅苏州一地,产量就占全球63%份额;鞋袜、打火机等轻工产品,在浙江早已是全球产量之冠;家电等电子产品保守估计在35%以上,为全球之首……在如此大的产品生产份额中,中国企业又获得了多少价值呢?曹和平认为,以5.6%份额除以最保守的35%占比,得出中国商品价值仅为全球平均价值的六分之一。
1.5 国内自主品牌大幅锐减
“产品出口”、“贴牌生产”目前仍然是中国企业的大多数选择,达到“用自主品牌进军世界”的企业很少。我国电视机中的牡丹、白菊、西湖,汽车中的切诺基,酒类中的孔府、酒鬼等这些稍微老一点的自主品牌现在都不见了,而新兴的品牌还有待市场和时间的考验。在我国经济发展最好的上海,一个自主品牌都没有,突出地显示了中国品牌发展中自主品牌太弱的现实状况。
1.6 中国品牌在世界品牌价值排名中稀有和落次
据了解,去年亚洲品牌500强中,前十位几乎全部是日本、韩国耳熟能详的品牌,如丰田、松下、三星等,入围前十名的唯一中国品牌是“海尔”。
简而言之,中国品牌价值自己与自己比较,进步速度惊人,业绩斐然;但是与世界著名品牌相比落差太大,竞争无力。在世界各地,“中国制造”的标记虽然随处可见,但中国的品牌却寥若晨星,品牌价值更是少得可怜。
2 形成中国品牌价值落后的原因
2.1 大多数企业安于现状缺乏创新
当前,全球产业化的制造业基地正在向中国加速转移,而在国内,大部分企业还处在乐于“简单加工产品”的阶段,缺乏创新,这正是中国商业价值处于低位的原因。
当前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分工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所谓的“世界车间”。 中国作为“世界加工中心”,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但是中国的企业和居民从中得到了什么样的好处?贸易上的“高进低出”的现状,意味着中国的这个加工中心是赔本的,是“穷国补贴富国”,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创新,没有商品的定价权。
2.2 中国企业管理者的品牌意识缺位
品牌其实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竞争力的象征,而围绕品牌传播所进行的经济建设,也已成了21世纪最大的政治。据国际权威的资产评估机构调查估计,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以是有形资产的4~5倍,品牌价值可以是年营业收入的2~4倍。目前有多少中国的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了这一点,中国商品品牌的落后,归根到底是思想意识的不先进。中国有很多企业管理者还缺少品牌意识,所以才有盲目生产、重复建设、急功近利、知识侵权,甚至假冒伪劣。所以,中国的企业在全世界的企业中是属于成长比较慢的一类。这都是企业管理者缺乏品牌意识的表现。
伴随改革开放多年来制造业的长足发展,服务业的滞后,形成第一、第二产业偏重,第三产业偏轻的布局,在品牌意识上的缺位正在减弱中国商品的“定价”能力。如今,中国的企业在很多领域中生产的商品无疑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过剩的阶段,这就需要我们更多的企业走出去,然而在品牌方面的意识欠缺,一方面使得商品的附加值无法实现;另一方面,低价格销售策略也使得中国商品在海外屡屡碰壁。
2.3 国家及地方政府对品牌扶持力度不够
品牌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于大量中国企业在未来的研发建设,国家应该给予一定程度的政策支持,甚至资金支持,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商业品牌价值追赶上发达国家。然而我国对创立自主品牌的企业在投资补贴、税收贷款、市场引导、法律政策等方面没有专门引导。
20年前,中国和韩国的信息产业发展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但20年后的今天,韩国信息产业在某些领域已大大领先于中国。韩国政府促进IT产业发展的实践,尤其是大力辅助品牌企业的发展,值得中国借鉴。
韩国IT产业形成了以几家大公司为龙头的完整的“技术创新链条”和“产业链条”,部分电子信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处于领先地位,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韩国电子信息产品产值从1990年的127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2128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2%。这些都得益于韩国政府对IT产业的推动和投入。相比之下我国政府的支持力度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3 探究提升中国品牌价值的对策
3.1 加大品牌价值评估的宣传力度
进入品牌竞争时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品牌管理活动,而品牌价值评估则是品牌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直接决定了企业品牌管理的质量,从而决定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水平,这也是增强品牌意识的有效方式。我国的品牌价值评估要使其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真正起到促进品牌价值国际化的作用。
3.2 选择提升中国品牌价值的途径
(1)企业可以通过“强强”联手的策略提升品牌价值。品牌价值的提升可以通过与其它品牌联手来迅速地扩展自己的品牌形象,从而创造更多的附加值。
(2)企业还可以通过品牌延伸策略提升品牌价值。品牌延伸战略包括副品牌策略和多品牌策略。副品牌策略是介于一牌多品和一牌一品之间的品牌策略。它是利用消费者对现有成功品牌的信赖和忠诚,推动副品牌产品的销售。提到多品牌策略就很难遗漏“宝洁”这样一个名字。关于品牌,宝洁的原则是:如果某一个种类的市场还有空间,最好那些其他品牌也是宝洁公司的产品。
(3)企业进而采用渠道密集渗透策略提升品牌价值。拓展、提升一个品牌首先就要让你的目标及潜在用户经常见到你的品牌,因为品牌价值最终要归结到用户的购买行为上,而要使用户完成购买行为就首先要降低实施这一行为的成本,这包括心理成本和行为成本,也就是说要让用户比较容易想到你、熟悉你、买你产品的时候少一些不信任和担心,之后在想到你时比较容易地买到你。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强有力的渠道支持,特别是要“密集”销售终端,加大对区域市场的渗透。
(4)企业在高端上挑战行业领导者,从而提升品牌价值。挑战行业领导者如同与高手下棋可以提升身价一样,一来容易被认同为高手,二来在与高手较量的过程中可以学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比较容易成为真正的高手。
3.3 坚定地走品牌持续创新道路
消费者在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会有不同的欲望,加之品牌自身的发展变化,一个品牌很难始终满足一个消费者的欲望,所以,消费者会“移情别恋”。这是很难避免的。因此,很多品牌都重视创新,希望凭借创新来留住消费者,提高品牌忠诚度,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
3.4 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扶持创立品牌企业的政策
我国可以借鉴韩国经验,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大力扶持品牌企业,提升品牌价值。在韩国IT产业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成长起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也正是这些大企业的成长,有力地支撑了韩国IT产业的发展壮大和国际竞争力的显著提升。韩国IT产业得以飞速发展,是政府多年培育和发展IT大公司的结果。1997年韩国遭遇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处于低迷状态。为了加快经济的复苏,提高产业的竞争能力,韩国政府加大了对IT产业的推动和投入。政府在法律政策、投资补贴、税收贷款、市场引导等方面进行宏观调控和引导,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品牌价值是品牌的灵魂。要增强品牌的竞争实力,必须着力于品牌价值的持续提升,通过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共同价值观、行为规范精心融进品牌,不断提高品牌的认知力、传播力、创新力,向品牌注入新的生命和活力,塑造差异化的品牌形象,强化品牌的比较优势,才能不断引导顾客需求,实现品牌的持续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品牌文化和品牌精神,从而持续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效益,以品牌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静.品牌有价:1995-2004中国品牌价值报告[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10).
[2]2005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财富企业[J].发现,2005,(9):9-10.
[3]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J],品牌报告,2006,(12).
[4]发展区域经济该怎样形成特色品牌[N].经济日报,200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