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26 15:20:3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工程造价的基本构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cost control has been the focus of study in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design practice, and analyz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project cost in the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trol measures for the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 cost,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follow-up.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structure design; cost control
中图分类号: 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优劣对工程总投资有很高的影响度,因此,在设计阶段加强建筑成本控制越来越受到房地产公司的重视。在设计阶段进行建筑成本的合理控制,尤其是对建筑结构成本的控制对工程总造价的降低作用明显。如何在设计阶段对建筑结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成为降低工程项目总体费用的重要工作。
1建筑结构成本主要影响因素
1.1建筑设计方案
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劣不仅影响建筑的功能布局是否合理,外观是否美观,同时也是影响工程造价的决定性因素,甚至极大地影响建设工期。建筑设计方案对建筑结构成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体系。建筑的造型、平面布局通常是决定建筑结构体系的关键。2)结构的规则性。建筑平面布局形状越简单、规则、对称,立面设计越简洁,对结构设计越有利,从而有利于控制建筑结构成本。3)建筑方案对施工便利性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1.2主体结构设计
建筑的功能布局、立面设计基本确定后,即可根据建筑功能要求进行主体结构设计。在设计方案及初步设计阶段正确地选择建筑的结构体系以及构件的截面及采用的材料,对整个建筑的经济性影响是相当大的。选择较为合适的结构体系,可以在方案阶段总体控制成本。同时由于上部使用功能的差别,构件截面类型也会有差异,从而导致成本差异。
1.3基础型式
基础形式的选择不仅直接决定了建筑物基础的工程造价,同时还与基坑开挖与支护难度及费用密不可分,并对施工工期形成较大的影响。软土地基地区高层及小高层住宅常用的结构形式为短肢剪力墙结构,其基础形式一般采用筏板基础或条型基础。桩型的选择直接影响筏板的厚度及基础梁的截面尺寸,宜采用单桩承载力较大的桩型,可沿轴线布置,减少直接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
1.4材料强度
材料强度选择应合理,尤其是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确定,应进行综合考虑。当根据构造要求进行配筋计算时,混凝上设计强度越高,钢筋的用量也越大,因此,在建筑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降低混凝土设计强度。目前设计中结构的混凝土设计强度有越用越高的趋势,这一方面是随着建筑材料的不断更新发展,为设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建筑物结构形式越来越复杂,对构件截面的限制越来越严格。但是在建筑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降低混凝土设计强度。
2.建筑结构设计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措施
结构设计优化绝不是以降低结构的安全度来换取经济效益。结构的优化设计不仅要求在经济效益上有显著提高,而且还要改善建筑空间效果,增加建筑使用面积。建筑工程的优化设计,不应只从本专业出发,而应从整体综合上考虑。
2.1强化设计阶段对工程成本的控制意识
建筑结构设计中应不断对工程成本的控制意识进行强化。设计人员必须建立经济理念,熟悉本专业相定额与取费标准,熟悉建材性能与价格,熟悉施工工艺与施工成本,防止设计方案过于保守或过于超前。保守往往出现在结构上,如不合理地加深基础与加大断面、不合理地加大梁、柱截面、不合理地增加钢筋的直径与根数等。此外,推行工程限额设计也是控制投资成本增加的重要举措。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限额设计是将上阶段设计审定的投资额和工程量先行分解到各专业,然后再分解到各单位工程和分部、分项工程而得出的。限额设计体现了设计规模、设计标准、设计原则的合理取定,通过层层设计、严格审核、步步为营,从而实现对投资限额的控制与管理,同时也实现了对工程设计规模、设计标准、概预算指标等各个方面的控制。
2.2合理选择结构方案
结构体系方案的合理选择必须建立在对所有结构体系深刻了解的基础上,分清影响因素中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因此,结构选型是一个多目标的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综合决策问题。结构型式选择应以常规结构型式为首选方案,如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等,异形柱和短肢剪力墙结构由于抗震性能较差,造价较高,尽量避免采用。如在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住宅结构设计时,由于高层建筑设计中关键是控制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侧移,因此,抗侧力结构体系也就成为结构工程师选优的重要目标。按抗侧力结构体系的不同,高层住宅常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矩形柱和异形柱)、大开间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结构。每一种结构形式都有其相应的适应性和抗震性能,各自的经济性也有所差别。因此,设计人员应对各种结构形式的抗震性能及经济指标有一定的了解。
2.3高强钢筋和高强混凝土的应用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设行业所用钢筋和混凝土强度普遍低1-2个等级。整个建筑物混凝土造价与混凝土价格成正比,而与混凝土强度成反比。目前,国内工程中普遍使用的主要受力钢筋是HRB335,辅助钢筋大多为等级更低的HPB235,混凝土则以C20-C40为主。在楼层数和高度不变的情况下,采用高强度材料的混凝土,混凝土造价将明显降低。同一建筑,在相同情况下,竖直构件采用C40混凝土时的造价,仅为采用C25时的65%左右,其经济效果是非常显著的。采用高强度混凝土后,其竖向构件的截面尺寸较小,混凝土总用量减少的同时,施工所需的模板、架料、水平、垂直运输量、施工工期等均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而采用高强钢筋如HRB400钢筋比HRB335钢筋可降低20%左右的造价。推广应用高强钢筋和高强混凝土可以节约钢筋和混凝土的用量,降低工程成本,获得巨大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收益。
2.4应用结构控制新技术
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对节约造价意义十分明显。设计者如果能够结合施工进行设计,会取得明显的效果。建筑结构的抗震理念发展至今,已经由传统抗震方法“硬抗”逐渐转变为结构抗震控制。减震隔震技术是近十多年来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的一项新技术,在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被广泛采用。隔震技术主导思想是将建筑物的基础与主体之间用一些特殊的“隔震层”隔开,使基础和主体结构之间的刚性连接变成柔性连结,在地震等灾害荷载作用下,由于“隔震层”对变形的适应性,可大大减轻地震力对上部主体结构的影响。消能减振技术是在结构中设置非结构构件的消能构件来消耗部分原本由结构构件自身消耗吸收的能量,使结构构件在未进入塑性阶段之前便开始有效地消耗地震输入的能量。因此,整个结构受力构件的配筋及截面尺寸都可以减小,抗震设计级别可以降低,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3. 结束语
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对工程的造价有重要影响。实际上在许多建筑工程中均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建筑设计师在通过在原有设计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成本控制策略,科学合理的进行结构设计,保证建筑使用功能及安全性的基础上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性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江华.建筑工程造价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0(10)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设计和工程造价两者关系
1.1 工程设计和工程造价成本关系
收集有关资料结构设计方案对直接投资统计显示,结构设计本身所消耗的费用相当低,大多数情况其所占比例平衡在千分之五左右,表面看来几乎可以忽略,然而作为对工程各项投入指导作用影响巨大,最高可达80%左右。结论表明结构设计影响工程造价然后直接影响投资行为,不同建筑材料的选用,基础类型施工定位、结构的表达、建筑结构规范性与合理性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工程造价成本,因此对两者的协调问题讨论十分必要。
1.2 由于结构设计产生的一次性投资与使用阶段成本
工程结构设计是否合理除了影响施工过程的一次性投资外,其对工程竣工后试用阶段所产生的影响也是很巨大两者关系呈密切的反比例关系,往往作为建造施工方的设计合理性对于装修阶段经常性费用产生长期的影响,如水暖工程采暖、照明能源消耗、防火、防震措施防护、日常清洁等。工程结构设计方案合理并且一次性投资饱满,其产生的经常性费用越低。作为建筑设计人员主要任务是不仅可以合理的完成结构设计方案,降低后者的经常性费用消耗,协调两者关系,不盲目增加一次性投资成本,不过分压低后续经常性费用,协调两者关系才是作为结构设计者在工作和相互学习中需要发现的问题
1.3 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对建筑质量的影响
在一次次地质灾害面前,地震所引发的建筑方面灾难一次次给我们敲响警钟,不同建筑在地震灾害面前的表现愈发引起我们的思考,同资金、人力、物力、时间的投入,为何出现相同建筑受损不同,一些甚至满目疮痍难辨面貌,而一些建筑群巍然不动,这一事实说明结构设计的合理程度会对投资人和使用者带来巨大损失,笔者在听取及经历中,在由工程质量引发的众多事故中,由于设计水平能力较弱、设计的不合理、不完善而导致的事故发生几率几乎在一半左右,在引发的质量事故中占首当其冲的第一位。工程设计不合理性引发一系列矛盾,施工过程由于临时变更所引起的工期拖延,由此变更出时间紧迫工程粗糙,工程造价增长、返工、停工等现象,大则工程增加不可修复的安全隐患,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投资的巨大浪费、工程造价的彻底增加,甚至是危害人民的生命安全。
2 优化结构促进制衡结构与工程造价协调
2.1价值工程在结构设计与工程造价的体现
在价值工程原理指导下完善结构设计,在结构设计中体现工程造价控制的协调关系,平衡两者关系,体现结构设计的最优化特性,才是作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的职责所在,吸收借鉴外国理论与实践经验不仅是过去百年国人遵循的,也是我们现在一个设计者具有的品质,得到公式V=F/C,其中V代表价值,单位或个体产生的利益值,F功能的代表,C为成本,以上公式不难看出,价值的产生来源于功能与成本,要想提高价值就必须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获得:在功能大小不变时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来取得效益,或者更好条件下提高商品呢功能的同时降低成本则此种商品产生的效益值更大,所以当个人或企业在认识到这点的时候,那么协调两者关系,在工程设计中也就是协调结构设计(功能)与工程造价(成本)的关系。
2.2
依据工程特点开发适用设计、有效平衡工程造价首先在设计实践中我们应最大程度地满足建筑内部平面、空间高度、建筑立面等使用功能及美观要求进行总体结构的选择、构件布置及材料使用。要牢固树立复杂化、不规则的结构设计并不是美观、创新的象征,把握建筑的规则结构效应才是结构设计的核心。结构传力的设计途径中我们应力求以简单、直接的设计避免多次转换结构构件的形成,从而在高度安全的同时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当然,科学的设计离不开规范制度的制约,我们必须来源于实际的充分遵循条文规定并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做必要的设计方案调整,合理配比混凝土与钢筋的用量,从而真正实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标。地基基础的牢固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的施工质量,而其投资成本则占结构工程总价的30%以上,因此在结构设计中我们只有本着确保安全、合理选择地基类型的原则才能适度的平衡工程造价、尽量的缩短建设工期。 .
3健全完善机制,使结构设计合理抑制工程造价的提高在实行合理的设计措施平衡工程造价的同时,我们还应努力健全完善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对设计的成果进行考核与评价,对其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进行彻底评估。相关管理部门应切实的加强设计市场的管理,从而杜绝无证设计、挂靠设计、越权设计等现象的发生。为了更好的稳定建筑市场,我们可通过不断的实践促进工程结构设计与建造工程总承包的融合,使孤立的两个环节形成联合承包体并在共同的经济目标、连贯设计与施工中,更好的发挥优化设计、平衡工程造价,构建建筑工程的全新发展格局。
3结论 .
工程结构设计与工程造价两者关系协调发展,结构设计在实用、功效、结构合理的前提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只有促进两者的平衡与有效整合、用安全、经济、科学、适用的原则设计工程结构,发挥其对工程造价的真正合理影响,才能最终使建筑工程企业降低投资成本,在安全建设的基础上利用有限的开发资源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国权. 加强工程项目管理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的思考[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11,30(11)
关键词: 750kV输变电工程;工程造价;原因分析;管理措施
Key words: 750kV power transmission project;project cost;cause analysis;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4-0056-02
0引言
在电网建设中工程造价管理已成为电网建设管理的内容之一,而在750kV输变电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中具有长远的发展意义。同时也是为今后750kV输变电工程建设的标准和精益化起到推动的作用。因此,做好750kV输变电工程的造价控制管理是以后发展的首要问题。
1样本情况及分析方法
1.1 样本情况本次研究的750kV送电线路工程样本共计10项,包括单回路6条、双回路4条。按单回路折合线路总长2869.65km,其中单回路长度占比为37.35%,双回路为62.65%。初步设计概算动态总投资80.88亿元,单回路投资占比为36.39%,双回路为63.61%。
1.2 分析方法及指标
1.2.1 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差额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分析输变电工程造价水平及变化趋势;运用ABC分析法及鱼骨图分析法的分析理念,对工程造价构成进行分析,挖掘工程造价变化的原因;通过影响率指标定量分析各因素对造价变化的影响程度[1]。
1.2.2 分析指标以“单位容量长度造价”指标为主,“单位长度造价”指标为辅。
2总体造价情况及原因分析
2.1 总体造价情况
2.1.1 750kV送电线路工程单位长度造价水平经过分析,750kV线路新建工程平均单位长度造价281.56万元/km(动态投资,下同),比示范工程上升7.25%。其中单回单位长度造价274.34万元/km,比示范工程上升4.49%;双回单位长度造价571.75万元/km,折算后比示范工程上升8.89%。
2.1.2 750kV送电线路工程单位容量长度造价水平750kV新建输电工程平均单位容量长度造价为1.20元/(kV・A・km),比示范工程上升7.25%。其中单回单位容量长度造价为1.17元/(kV・A・km),比示范工程上升4.49%;双回单位容量长度造价为1.22元/(kV・A・km),折算后比示范工程上升8.89%。
2.2 造价构成对比分析
2.2.1 单位长度造价新建工程中本体工程费用平均单位长度造价为203.8万元/km,比示范工程上升了2.87%,其他工程费用单位长度造价为78.76万元/km,比示范工程[2]上升了20.72%。与示范工程相比,新建工程其他工程费用占比从24.54%上升至27.62%,本体工程占比从75.46%下降至72.38%。
2.2.2 单位容量长度造价新建工程中本体工程(包括工地运输、土石方工程、基础工程、杆塔工程、架线工程、附件工程等)[3]费用平均单位容量长度造价为0.87元/(kV・A・km),比示范工程上升了2.87%,其他工程费用(含辅助设施费、价差、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用建贷利息等)单位容量长度造价为0.33元/(kV・A・km),比示范工程上升了20.72%。
2.2.3 750kV送电线路工程本体费用构成及变化分析本体工程费用占比约为工程造价的70%以上,是送电线路造价构成的主体[4]。本体工程费用中杆塔工程和架线工程费用占比最大,占65%左右。本体工程费用上升了5.69万元/km,对工程造价上升的影响率为29.86%,杆塔工程和架线工程费用的上升是造成工程费用上升的主要原因,影响率为50.82%。杆塔工程和架线工程费用占比从示范工程的64.65%上升至67.59%,上升了2.59%。
2.2.4 750kV送电线路工程其他费用构成及变化其他工程费用主要由辅助设施费、价差、基本预备费、建贷利息等组成,其他工程费用上升了13.35万元/km,对工程造价上升的影响率为70.12%。其他工程费用中价差、场地征用及清理、建贷利息均上升,其中价差升幅最大,变化率为402.81%,影响率为125.71%;基本预备费、其他费用(扣除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基本预备费)下降,基本预备费下降了54.27%,影响率为-34.43%;其他费用(扣除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基本预备费)下降了23.48%,影响率为-62.35%。
2.3 造价变动主要原因分析总体来说,750kV输变电线路工程造价在近几年来上涨较快,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2.3.1 杆塔价格呈上升趋势,导致工程造价上升8.38万元/km,影响率为44.02%左右。由于路径通道困难,线路杆塔指标呈上升趋势,转角塔由10%增至15%左右;工程沿线高低压、通讯线纵横交错,公路铁路密集,沿线跨越的障碍物较多,故杆塔平均呼高均有所上升;2007年末2008初的雨雪冰冻灾害,为提高电网的抗冰能力,杆塔采用差异化设计,导致杆塔指标上升。
2.3.2 装置性材料价格上升幅度较大,导致工程造价增加23.94万元/km,影响率为125.71%。塔材的价格平均上涨33.33%,导线的价格平均上涨60%以上;基础钢材、金具、绝缘子的价格均有12%以上涨幅。
2.3.3 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用上升是工程造价上升的主要因素,其上升了2.83万元/km,影响率为14.88%。输电工程建设场地征用涉及面广,包括场地征用、房屋拆迁、青苗等经济作物及树木砍伐等费用,线路走廊沿途要经过大量的果园、苗圃、大棚等,赔偿价格越来越高。
2.3.4 基本预备费由3.5%逐步降至1%,总体降低了4.6万元/km,工程总体造价增幅的影响率为-34.43%。
2.3.5 其他费用呈下降趋势,下降了23.48%,对工程造价增幅的影响率为-62.35%。主要原因是后期工程强化了工程管理,技术服务费、工程管理费用大幅降低。
2.3.6 建贷利息上升。由于2006―2008年是升息周期,融资费用较示范工程上升了41.02%,对工程造价增幅的影响率为13.02%。
3工程造价管理采取的措施及成效
近年来,结合750电网发展和工程建设的特点,积极采用或借鉴“三通一标”、“两型一化”、“两型三新”的研究成果,从管理创新和新技术(设备)应用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有效控制了工程造价的上升。
3.1 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降低工程造价
3.1.1 大力推广扩径导线的研究和应用电网公司在750kV示范工程扩径导线应用的基础上,组织科研、设计、制造、施工等单位进行研究总结,研制出LGJK-310/50、LGJK-340/50、LGJK-400/45型系列扩径导线,并在750kV骨干网架的某输变电线路工程选用,共计约350km左右。扩径导线可节约导线用铝33.3%。按照计算,采用扩径导线后,总体造价降低约2.8%。
3.1.2 积极采用海拉瓦-洛斯达航拍技术采用卫星遥感片(卫片)、航片和全数字化摄影测量系统与计算机优化排位程序进行选线和定量的路径方案比选。在综合考虑路径长度、地形影响、交通条件、民房拆迁、树木砍伐等因素的前提下,确定最优的路径方案。统计表明,采用海拉瓦技术可使线路路径平均缩短1%~2%[5]。
3.2 管理创新,降低工程造价
3.2.1 强化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6],直接影响着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是否科学合理。通过可研阶段对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初步设计阶段对初步设计方案及概算进行方案比选分析和技术经济分析,在“源头”上有效控制工程投资。
3.2.2 对工程造价实行全过程管理工程造价管理贯穿于项目决策、初步设计、工程招标、施工图设计、工程实施等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造价管理控制的重点。根据工程造价控制不同阶段的特点,分阶段编制“临时执行概算”、“执行概算”,作为控制投资的依据。
3.2.3 公司层面对外部环境的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电网建设的征地、赔偿等外部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越来越大。公司通过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与各地方政府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从而在变电站选址、土地征地价格方面争取到了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有效抑制了工程造价的过快增长。
4结论
4.1 750kV输电工程总体造价水平呈上升趋势通过对近年750kV输电工程造价分析可以看出,总体造价呈上升趋势。与示范工程相比,新建工程平均单位长度造价上升7.25%。750kV单回上升4.49%,750kV双回单位长度造价折算后上升8.89%。
4.2 750kV输电工程费用构成有所变化本体工程费用占比约为工程造价的70%以上,是送电线路造价构成的主体。本体工程费用中杆塔工程和架线工程费用占比最大,占65%左右。与示范工程相比,本体工程占比从75.46%下降至72.38%;其他工程费用占比从24.54%上升至27.62%。
4.3 750kV输电工程造价上升的主要原因分析装置性材料价格上升、杆塔指标上升、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用上升、建贷利息上升是工程造价上升幅度较大的主要原因,基本预备费、其他费用呈下降趋势,抑制了总体造价的上升水平。上升因素中,装置性材料价格上升影响率为125.71%,杆塔指标上升影响率为44.02%左右。下降因素中,其他费用下影响率为-62.35%,基本预备费影响率为-34.43%。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造价分析报告[R].北京:国家电网公司,2008.
[2]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750kV输变电示范工程建设总结设计分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2006年水平)[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建筑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工程建设领域的投资控制更加重要,工程建设项 目需要通过市场的作用,优化各种相关资源的配置,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地为社会提供建筑产品。实现这一目标的必须途径是对建设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确定和全过程的有效控制。
1建筑工程造价原理
建筑工程造价是建筑产品的建造价格,它的范围和内涵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1.1建筑工程的建设投资
工程造价从广义上讲,是指完成一个建设项目从筹建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全过程的全部建设费用,可以指预期费用也可以指实际费用。它是该项目有计划地进行固定资产再生产和形成相应的无形资产和铺底流动资金的一次性费用总和 ,所以也称为建设投资。
1.2建筑工程承发包价格
从狭义上讲,建设项目各组成部分的造价,均可用工程造价一词 ,在整个项 目建设程序 中,确定工程造价的工作与文件就有投资估算、设计概算、修正概算、施工预算、工程结算 、竣工决算 、标底与投标报价 、承发包合同价的确定等。
在建筑市场规范管理中提及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较多的是指建设项目中承发包工程的承发包价格 ,它是建设投资中有关工程制造成本的部分,即建筑产品价格。
2案例分析
2.1工程概况
某火力发电厂(2×300MW)机组烟气 脱硫工程土建工程,为该厂建设的2×300MW机组配套 的采用石灰石一石膏湿法脱硫工艺的2套烟气脱硫装置的建筑部分,位于石门县东南部丘陵河谷地带,主要包括脱硫工艺楼、石灰石卸料间、脱硫电控楼、石灰石仓、室内外设备基础及沟道、地坪等项目,结构为框架结构,±0.oo相当于绝对标高62.7m。工程于2006年12月28日正式开工,合同工期2007年12月31日竣工,实际竣工日期加2007年12月21日。工程建设单位为大唐石门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施工单位为石门宏电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2造价控制指标
建设单位计划合 同价1500万,合 同形式为固定总价合同,变更洽商增减1O万元以内不进行调整,人工及钢筋、混凝土等主材单价按投标预算综合单价包定:考虑变更洽商及增加合同外工作内容等,本工程最终结算价控制在1488万元以内。
2.3控制思路
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就是指对整个项 目施工所涉及的费用进行的管理和控制 。施工项 目在施工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通常涉及的主要有设备费、材料费、人力资源费、施工管理费等支出构成了项目的成本。
根据企业会计规定,利润是指建筑企业集团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它是企业在会计期间内实现的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施工项 目和建筑业企业分别是企业的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施工项 目成本中心的地位有力地支撑着企业利润中心作用的发挥,而企业作为利润中心又有效地制约、指导着施工项目成本中心作用的发挥。
2.4控制措施
(1)采用国内公开招标 ,于 2006年 l1月 2日在 《某省招标投标监督网》上了招标公告,共有3家具有雄厚施工及资金实力、企业信誉较好 的施工企业递交了资格预审申请书进行投标,以降低履约及造价风险。
(2)招标文件中既提出主要合同条款并要求投标单位在回标时确认,否则取消投标资格。
(3)采用综合评分法确定中标人,技术和商务分别进行评分 ,价格按照一定计算公式和权重折算为价格得分,技术、商 务、报价得分的和为各投标单位的最终评分 。
(4)聘请造价咨询机构在工程施工当中全过程跟踪审计 。
(5)合 同约定合 同形式为总价包干合同:设计变更、洽商单次单项金额增减在 10万元之 内不允许调整 :人工及钢筋 、混凝土等主材单价包定 ,结算时量价均不进行调整 。
(6)要求中标单位在签订施工合 同后 7日内提供履约担保。最终中标单位为某电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标合同价 1488万元,建设单位基本达到了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 目标 。
2.5结论
本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造价 (成本)控制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才能控制好项目成本。换句话说,只有达到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才有意义。施工企业项目造价 (成本)控制在整个项目目标管理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实施造价(成本)控制,对降低工程成本,改善经营管理,提高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劳动积极性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建筑工程造价的具体构成
3.1设备、工器具购置费用
设备、工器具购置费用是指设备购置费、工具、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用,它属于固定资产投资中的积极部分。目前 ,由于市场经济的逐步发育成熟,再加上建筑工程地域性和单件性的特点,许多工程的常用大中型设备多以租赁费的形式出现。
下面只对国产设备、进 口设备原价、工器具费用的构成和计算作简单说明:
(1)国产设备原价的构成和计算费用主要 由材料费、加工费、辅助材料费、专用工具费、废品损 失费、外购配套件费、包装费、利润、税金、非标准设备设计费等项组成。
(2)进口设备原价的构成和计算进 口设备的交货方式不同,其原价也不一样,国际通用的主要有内陆交货、目的地交货(FOS)、装运港交货(FOB)等方式。
(3)工具、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工具、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是指新建或扩建项目初步设计规定的,保证初期正常生产必须购置的没有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仪器、工具、器具、生产家具和备品备件等的购置费用。此部分费用各省、市等均有明确的规定,计算基数和费率可按地方规定执行即可。
3.2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构成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主要由直接工程费、间接费和其他费用三大部分组成 。
3.3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主要是指投资方需增加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和设备、工器具购置费以外的其他费用。目前此项费用基本包括以下儿项:①土地使用费;②与建设单位有关的其他费用。
2.4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及调节税
(1)预备费。预备费一般包括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
①基本预备费是指在初步设计及概预算 内难以预料的工程费用。其计取的基础是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之和为计取基础,其费率的取值按国家及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②涨价预备费是指项 目在建设期 内由于市场价格等变化引起的工程造价变化的预测费用。费用的内容包括:人工、材料、机械、设备等的价格增长、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及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的调整、利率、汇率调整等增加的费用。
(2)建设期贷款利息。包括 国内银行 、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出口信贷、外 国政府贷款 、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境内外发行的债券等的利息。不同的贷款方式根据不同的计算要求进行利息计算,在此不做过多阐述 。建设期贷款 ‘般均按复利进行计算。
(3)固定资产投资调节税。固定资产投资调节税是国家为贯彻产业政策,控制投资规模 ,引导投资导向,调整投资结构,加强重点建设,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对在我困境内投资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费用。
4建筑工程实施全过程造价控制
一项建设工程实现的全过程是 由许多个分过程或子过程构成的,而每‘个过程又l是由许多不同的活动构成的,所以建设工程全过程的造价是由多个分过程(建、设工程的阶段)和予过程的造价构成的,而这些不同过程的造价又是由每一项具体活动的造价构成的。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预决算工作作为建筑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著。考虑到工程造价是包含在建设过程的多个阶段,要完整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并及时纠正建设工程进展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价差,取得社会效益和投资效益的最优化,必须对影响工程造价的各个阶段实施全过程的控制。
一、工程造价计价依据和计价模式的分析研究
l、所谓计价依据,就是用以计算机工程造价的基础资料的总称,计价依据也是工程造价计算的基础资料。计价依据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概预算定额,主要包括费用定额、基础单价、造价指标等方面。权威性和指导性是计价依据的主要特点和作用。权威性指的是对于某些比较稳定的计价依据所赋予的强制性特征,使计价依据无论对执行者还是使用者,都必须按照规则行事。指导性是对于比较灵活的计价依据赋予较强的指导性,以便执行者和使用者参考。
2、造价依据是造价管理的前提,造价管理内容的明确是造价管理科学花开展的重点。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计价依据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是计算工程造价和投资者与承包商决策的重要依据,还可以促进生产企业和施工企业的技术进步,减少劳动者的工作量,反映建设市场的需求做为工程建设经济活动的灵敏指示器,更是政府对工程建设进行宏观调控的有力手段。
3、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计价模式以概预算定额制度为核心,以国家或地区的统一定额为主要基础。计价模式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根据计价依据来计算造价的程序,大概包括工程造价的构成、计价方式、计价程序和稳定价格等内容,这就是工程计价模式。政府对工程造价进行规范管理,机甲模式是国家管理工程造价的工具。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的计价特点决定计价模式是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基础,对工程造价的确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工程计价模式的不足之处
l、概预算定额计价模式的费用与费率的取定不合理。现在工程费用的计算中,都是以直接飞的方式计算,价差和定额直接费是直接费的计算的构成部分,按照施工图计算的工程量套用定额计算得产生定额直接费,定额是量和价相互统一的结合体。定额计算的定额直接费不能准确反映价的变化,不能真实清楚地反映直接费,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以定额直接费为前提,用价差才反应现实与定额时人工费与物资费用等变化。现场经费是以直接费为基础乘以费率计算而得,包括临时设施费、现场管理费两部分构成。
2、概预算定额计价模式中计划利润的取定不合理,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顺利进入WTO,改革旧的计价模式弊端已经刻不容缓,但是出于保护国有大型施工企业的发展需要,对经济发展的控制考虑和对社会稳定的的政治需要,改革进程的实施一拖再拖。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主要看所获得的利润,而企业的经营策略、实施方针、经营状况觉得了利润的大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企业自行决策。因此当前计价模式继续改革创新。建筑工程的使用单位几乎没有自主定价的权利,关于工程造价的利润和各项费用的开支都是按照规定得取。违背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
3、概预算定额计价模式难以对工程造价进行适当调整。概预算的定额计价模式陈旧死板,必须实行所用材料要和价格相对结合同一的形式,一旦人工、材料、劳动时间和机械价格有所变化,很难对工程造价进行调整。许多省市在实际工作中,分不清预算定额和概算定额,经常同时编制和使用单位预算表和单位汇总表。
三、当前工程造价管理内容和方法
1、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合理地确定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不同阶段的计价,形成了工程造价管理具体方向,在此多个层面研究并提出具体管理方法,以期提高本工程的造价管理水平。由于很多建筑工程任务重,施工时间长,耗费人力物力资源大,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多次对工程项目进行统计预算,从工程的项目的科学可行性为起点,直至工程施工完成。期间进行的研究阶段的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总概算和招投标阶段的承包合同价、工程实施、竣工阶段的竣工结算和决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