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31:2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行政复议的特征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行政复议有以下四个特点:
(1)提出行政复议的人,必须是认为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法人和其他组织。
(2)当事人提出行政复议,必须是在行政机关已经做出行政决定之后,如果行政机关尚没做出决定,则不存在复议问题。复议的任务是解决行政争议,而不是解决民事或其他争议。
(3)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决定不服,只能按法律规定,向有行政复议权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4)行政复议,以书面审查为主,以不调解为原则。行政复议的结论做出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只要法律未规定复议决定为终局裁决的,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仍可以按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请诉讼。
遥感影像与地质景观的对应性,在一定程度上遥感图像是地表地质景观的真实缩影。因此,矿床展布的时空网络结构与遥感影像的网络结构间常具有同位对应性,这就形成了遥感影像网络结构与矿床定位这一矿床遥感地质的重要问题,矿床定位模型与预测标志、矿床遥感地质理论和方法的新思路[1]。从而提出了遥感影像网络结构与矿床定位这一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新问题。这一新思路、新问题应在国内外均还未系统涉及。
1 遥感影像网络结构与构造结点
矿物具有一定的晶体结构,矿床的空间展布亦呈现一定的排列规律(一定的点阵、一定的间隔),构成一定的网络结构。矿床展布的时空结构模型是表述矿床诸控制因素时空配置关系而导致相应的矿床定位时空展布特征的综合模型,是矿床模型研究前沿的重要课题。遥感影像中色调、阴影、线性体、环形体、影纹图案等组成的影像单元亦总是显示一定的组合形式、一定的影像结构,从而呈现一定的影像网络结构。
遥感图像中不同色调色彩的线、带、斑,不同影纹、形态、大小的影像单元或影像特征的差异,可识别和圈划为线条(线性体)和环块(环形体)。就此而言,线性体和环形体是遥感图像组成的最基本要素、最基本的影像单元。鉴于遥感影像与地面地物波谱特征的对应,而地质特征及地质景观是地面地物特征的主导因素,影像线性体和环形体总代表一定的影像外延和内涵、一定的地质作用形成与其相关联的具一定组合规律、结构形式、自成体系的一系列地质构造形迹与地质现象群体。与此相对应,遥感图像中包含有与地质群体相对应的线环群体[2]。遥感图像是地质景观的综合显示,是各种地质环境、地质因素、地质形迹、地质现象等地物特征的总和效应。地域的地质景观中包含有不同地质作用事件所形成的不同系列的地质形迹地质现象群体;在遥感图像中可分解为显示不同地质事件、地质形迹群体的相应的线环群体系列,它们各自为独立体系。这种显示不同地质事件的线环群体系列的线性体、环形体规律组合形式的影像特征(影像外延和内涵总和),即称为影像网络结构。影像网络结构具有影像与地质的双重性,其影像特征与地质特征的双重含意,具影像―地质的外延和内涵。影像网络结构具有多层次性,具规模级次序列和同生或叠加形成时间序次,以及与之相应的群集系列体制。
影像网络结构的判别依据是:同一地域影像特征与地学特征的对应性及关联性。影像组合特征是地学要素组合关系的显示,地质结构网络与影像结构网络具同一性;多地学线、环要素及其组合形式的同位呈现,多地学线、环具同位性。影像网络结构判别的准则是:影像―地质单元的对应性――单元划分标志;多地学线环的对应性――线环要素对应标志;影像线环要素的趋群性、共拥性――影像要素的群集标志;影像―地质等级体制的对应性――线环要素与影像单元组合的等级体制标志;影像―地质事件的对应性――影像结构要素逐层次按体制筛选标志。影像网络结构厘定的方法是:影像―地质事件分析筛选法,将影像要素划分为不同层次、不同序次相互关联的群体系列;影像―地质信息互反馈鉴别法,增强影像的地质信息量,提高网络结构信息的可信度;影像―地质网络的典型类比借鉴法,通过与已知网络结构信息借鉴对比,达到寻“同”求“异”的判释效果。
2 影像网络结构与矿床定位
构造结点岩石结构脆弱,与交切构造贯通,不仅是岩浆侵位的优选部位,而且是岩源、热源、热液或其他流体(如对流气液、表层循环水)易于聚集、易于疏散(扩散)、易于分异演化聚集定位的场所。
在构造应力场变更应力状况(如多期次构造作用下),在应力驱动下,成矿物质一般由高压力、高能量、高温度、高浓度部位向低压力、低能量、低温度、低浓度部位迁移。因而,物化条件适宜的构造结点部位成为成矿物质聚集或流体扩容的优选部位。显然,构造结点是成岩成矿的有利部位,是岩体、矿床定位的最佳优选部位。网络结构及其构造结点是重要的成岩成矿构造标记。网络构造、成矿环境、成矿动力、成矿物质的统一性,有利于构造结点部位形成形变、蚀变(变质)、矿化的同位性。网络结构定的物质属性―时间属性―空间属性的岩石矿物系列―演化系列―构造岩浆矿化单元系列一致性的网络、层次、体制信息可作为矿床定位网络结构“标志组”。
3 影像特征与赋矿地质特征的依存性
遥感图像是地表地质体、地质现象及地物电磁波谱特征的记录,是地壳地质景观的真实缩影。金属矿床所赋存的赋矿地质体,由于其具有与区域地质所不同的特殊的岩石矿物及其组合,并由于此而决定和与之相伴形成的地质构造异常、地球化学异常、地球物理异常,这些赋矿地质体的地学信息在遥感图像中形成了与之对应的影像特征。
遥感影像是由色调、形态、影纹等所显示的一个总体,可将其用线性体、环形体等表述为不同的影像基本组成及它们组合成影像单元。遥感影像是地表地质特征地质景观的总和显示,我们可据线性体、环形体的特定的组合形式将其划分为一定的线一环结构类型,也可将各种成因的遥感影像划分为不同的相互关联成组成套的影像线一环系列线一环体制[3]。一个地区的地质现象是该区历次地质事件的综合记录,因此一个地区的地质现象地质构造可划分为不同成岩成矿作用、不同地质事件的一些地质构造旋回及其产物,诸如不同构造体系、不同构造旋回、不同岩浆建造,同样地,地区虽有多次成矿事件形成的矿床分布,亦可按其成矿事件划分为在一定成矿地质环境一定成矿地质事件中形成的在时间、空间、成因上相互密切相关的矿床组合――成矿系列。
影像特征与地学信息的对应性、遥感与多地学线环的同位性、影像线一环体制与地质事件的同一性等分析表明影像特征与地质特征间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从此也可得出进一步的认识:赋矿地质体的地物波谱特征决定了赋矿遥感影像的特征,即赋矿影像特征(特别是赋矿影像线一环结构)依存于赋矿地质体的特征(特别是其地质构造特征),赋矿地质体的信息构成了赋矿遥感信息。金属矿床遥感影像特征与地学信息的相关性构成了遥感地质方法研究矿床展布规律及开展成矿预测的基础。
参考文献
在市政公用事业或公共工程的特许经营领域,一旦政府成了特许经营的实施主体或特许经营协议的缔约者,那么政府特许经营协议是属于行政合同还是民事合同,对此问题,理论界观点并不一致。有人认为,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应该是私法契约;也有人认为是民事契约,还有人将政府特许经营行为分为两段,前半段的招标与决标行为,涉及到厂商的投标资格及国家资源的充分公平分配问题,公法性质突出,因而是公法行为;而契约的缔结、履行等行为,则是私法行为。这种观点虽有一定道理,但由此而生的法律问题难以解决。因为同一政府特许经营协议,若前阶段的招标决标与后阶段的缔结履行法律性质不同,而适用不同的司法程序、甚至不同的法院来管辖和评价,不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们的认识分歧,而且会引发更大的争议。
笔者认为,政府特许经营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行政许可。首先,政府特许经营协议主体的特定性主要表现为协议主体资格的特定性。政府特许经营协议是在行政主体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其设立、变更和终止,原则上离不开行政主体的活动,合同中有一方为行政机关,另一方为有一定资质的单位或组织而不是普通的自然人或法人,合同双方主体地位是不平等的。所以,这种协议的主体必然是特定的。我国的政府特许经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已能找到直接而明确的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12条第(二)项的规定,“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为使此项规定得以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53条又作了进一步规定,据此,行政主体实施上述事项的行政许可,应当通过招标、拍卖等公平竞争的方式作出决定,具体程序,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行政主体按照招标、拍卖程序确定中标人、买受人后,应当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并依法向中标人、买受人颁发行政许可证件。行政主体违反此项规定,不采用招标、拍卖方式,或者违反招标、拍卖程序,损害已中标人合法权益的,已中标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客体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公用事业,并非一般的投资项目,具有极强的公共性、公益性,对特许经营的投资经营者的选择及特许经营区域的划分及确定,属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应由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来决定,不宜由人民法院通过民事或者行政审判方式来裁决确定经营者。否则,则构成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干预。
一、引言
复合词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由词素按一定规律组成的一个新词,表达单一的语义概念,如rainfall(降水量),birth-control(计划生育),sea green(像海一样绿的)等。英语中的复合词早在古英语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是英语中极具能产性的构词法。Ayto(1999:xi)指出复合法是英语中最常见的构词法,到20世纪末英语中的新词有四分之三都是通过复合法构成的。汪榕培(1997:40-41)也认为复合法是最古老的英语构词法之一,对英语词汇的扩充起着巨大的作用。然而很多学者在复合词组成成分之间的句法和语义关系上观点并没有达成一致。另外,复合词的意义解读也是一个难点。本文首先分析了英语复合词的特征和类型,其次就复合词的意义解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二、复合词的特征
从复合词的定义上,我们可以看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成的并不一定是复合词,也有可能是自由词组。复合词与自由词组比较相像,但复合词也有自己独有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书写、语音、语法和语义上。
在书写上,复合词主要有四种形式:自由式、连写式、连字符式、连音式。自由式是指两个词语分开拼写的复合词形式,例如dining room;连写式是指两个词语连在一起拼写的复合词形式,例如bedroom;连字符式是指由连字符“-”连接两个词语的复合词形式,如reading-room;连音式是指两个词语拼写在一起,为了读音的方便改变(增加、减少或替换)个别音素的复合词形式,如sportsman。对于到底采用哪种书写方式并没有特别的规律可循。有些学者认为复合词的拼写一般只有前三种,因为连音式在英语中不太常见,其作为构词法的能产性很低,没有发展的前途。为了更好地体现复合词的语义单一性,越来越多的人采用连写式、连音式。
复合词的语音特点主要是针对自由词组而言的。复合词,尤其是连写式、连字符式和连音式的复合词,它们是一个词语,语音上是一个整体,重音通常在第一个音节上,如a’blackboard(一块黑板),a’darkroom(一个暗室)。而自由词组通常有一个修饰成分,如a dark room中的dark,重音一般落在被修饰成分room上,即a dark’room.复合词在语法上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结构和词法上。在结构上,复合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它可以是“动词+名词”的形式,动词修饰名词,如call boy(旅馆的男服务员);它也可以是“名词+过去式”的形式,如home-made;还可以是“形容词+过去式”的形式,如new-born(新生的),等等。这些形式都是自由词组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构。在词法上,复合词是作为一个词看待的,因此不论是自由式的复合词,还是其他形式的复合词,它们只能作为一个成分,所以它们的屈折变化一般都在词尾,而不能在中间进行,如flowerpot(花盆)的复数形式是flowerpots,而不是*flowerspot.但是这种情况也有例外,如lookers-on(旁观者),women doctors(女医生)等。但这种复合词数量很少,可以忽略不计。复合词的语义特征是鉴别复合词的主要依据。复合词的意义并不是其组成成分的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从这两个词的意义的综合中引出的新意义。如greenhouse并不是指绿色的房子,而是温室。还有很多通过隐喻、转喻等修辞手法演变出与组成成分的意义毫不相干的意义的复合词,如egghead(知识分子),dog days(暑天)。
然而,以上四种特点都不是严格地判定复合词的标准。张彦梅(2003)认为关于复合词没有一个能普遍接受的准确定义,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三、复合词的类型——构型、句法和语义关系类型
复合词的类型很多,根据不同的标准或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都有不同的分类。关于复合词的构型,虽然大多数语言学家都采取回避的态度,但Jackson&Amvela(2000:85)曾十分明确地列出12种,而很多学者认为这并没有穷尽复合词的构型,王文斌(2005)认为复合词的构型包括15种,还有的学者提出复合词的构型应该包括18种,除了王的15种外,还有三种,即(16)Adj+Ving:central-heating;(17)N+Ving:brain washing;(18)Ving+N:reading-room。
根据复合词组成成分之间的句法关系,复合词可以分为主谓型(heartbeat,心跳)、偏正型(snow-white,雪白的)、联合型(flowerpot,花盆)、述宾型(haircut,剪头发)、补充型(overthrow,)。根据复合词组成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复合词可以分为更多的类型。Miller(1996:118)总结了9种复合词内涵的语义关系,即(1)因果关系(cause):sleeping pill;(2)所有关系(have):cat’eye;(3)组成关系(make):rainwater;(4)使用关系(use):windmill,等等。很多学者认为,复合词内含的语义关系远远不止这9种。王文斌(2005)提出了另外五种语义关系,即同位关系(apposition):killer whale;并立关系(coordination):deaf-mute;比较关系(comparison):snow-white等。
笔者认为,复合词内含的句法和语义关系相当复杂,但并不是不可明确的,只要按照统一的分类标准,各个类项间不出现重叠就是可以接受的。另外,有些复合词内含的语义关系可能还有争议,对于这些不一致,各家有各家的说法,但是要贯彻自己的研究方法,从一而终。总之,复合词种类纷繁复杂,这里无法一一列举(张彦梅,2003)。
四、复合词的语义分析
复合词的语义在多数情况下都是由组成它的两个部分的意义综合而成的。一般而言,第一个部分限定或修饰第二个部分,a flowerpot是一个花盆,而a pot flower是盆花。不少复合词含有隐喻、换喻或提喻等修辞手法,这使得复合词的语义解读有了一点难度,但又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正是这些修辞手法,复合词才能在简单的两词相加之外多了一些生动形象,如pickpocket(扒手),deadline(最后期限)等。但是也有很多复合词,它们的意义似乎与组成它们的两个部分的意义毫无关系,如egghead(知识分子)。这种复合词的语义解读是最困难的,它们往往涉及修辞、词汇发展历史、文化等多种方面,因此需要综合多方面才能解读。在解读复合词的意义的过程中,研究者们尝试总结了复合词组成部分之间的语义关系,这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因果、所有、组成等十四种关系。吴小晶(2006)指出,复合构词是一种极具目的性的编码行为。复合词是为了表达某一特定的义位通过选择构件组合出来的,不是词库里的词项漫无目的自由碰撞的结果。复合词语义分析之复杂性可见一斑。
在认知语言学中,以Fauconnier为代表的一批美国学者曾创立了一个概念合成理论。这个理论适用于对所有复合词意义的解读。简单来说,这个理论是指在合成组成复合词的两个部分的意义时,筛选两个部分的所有意义或特征,组合出比较符合常理的搭配,这样形成的意义就是整个复合词的意义。例如,egghead这个词中,按这两个组成部分的通常意思来组合,就是“蛋头”,这是个现实中罕见的概念,因此我们必须放弃这个组合,重新筛选。我们意识到egg(蛋)有“光秃秃的”这个特征,而head可以指人,联想一个具有光秃秃特征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很快我们便可以想到知识分子,因为在我们的印象中,念过多的书容易掉头发,即汉语中的“聪明绝顶”。所以egghead这个词的意思应该是知识分子。
五、结语
由此可见,英语复合词相当复杂。它不仅具有自己独有的特征,而且在构型、句法和语义关系上还有很多类型,其语义分析更复杂。关于英语复合词的很多研究至今都未形成统一的结论。本文只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复合词的部分研究情况进行了一个简要介绍,很多问题仍须进一步研究。例如复合法与其他英语构词法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它对英语词汇的影响具体包括哪些方面?又是如何影响的?这些问题虽然有很多学者提及过,却并未得到全面的阐释。笔者希望通过简略介绍,能够给予读者一些思考,希望读者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春节是凝结着中国味道的日子,它保留了民族文化最具表现力的一面。传统春节图形是传统春节文化中吉祥观念的图形化表现,是对春节文化中生命意识、伦理情感、审美情趣的一种物化体现。传统春节图形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是传统春节文化中一道风景线。传统春节图形符号可以分为避灾纳福的仪式图形符号,如灶神像、门神画、年画、剪纸窗花、门笺等;喜气亮丽的服饰图形符号,如除夕夜驱傩服饰、大年初一吉服新衣等;十二生肖图形符号以及谐音寓意的吉祥语图形符号,如迎福纳祥、金玉满堂、连年有余等。
美国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说:“艺术品就是将情感呈现出来供人们观赏的,是由情感转化成的可见的或可听的形式,它是运用符号的方式把情感转变成诉诸人的知觉的东西……”这句话说明了艺术符号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对象,任何艺术符号,如果是美的,就必须是富有表现性的。它所表现的东西是关于另外一些事物的概念,是某种情感的概念。朗格对艺术符号的表现性论述道:“所谓艺术表现就是对情感概念的显现或呈现,所谓艺术品,说到底,也就是情感的表现。”春节图形符号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情感的一种载体和寄托,作为蕴含着丰富民族情感的艺术符号,具有其独特的艺术符号特征。
一、动态的图形表现
动态的图形表现是指在一种动态过程中完成的春节图形符号,图形符号对人造成的视觉感染力呈现一种运动的状态。如传统春节仪式图形符号,仪式图形符号是伴随着春节文化上升到礼俗的层面出现的,仪式常常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图形符号的形成也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完成。如春节送灶仪式的动态过程:从揭下旧灶王图形到举行送灶仪式,到贴上新的灶王图形来迎接新灶王,然后把旧的灶王画像焚烧躬送其上天汇报凡间一年的功过,在这里视觉图形价值的实现是在仪式中动态实现的。类似这样的动态图形表现还有祭祀祖先、更换门神,等等。这些春节图形都是在动态仪式中实现其价值的。
二、独特的识别表现
这里指被认知对象,在主体认识中的唯一概念识别性。春节图形符号中有灶神像、财神像、剪纸、年画、舞龙、狮舞、红色的春联门笺等这一系列的春节图形符号,经过长期的流传与使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识别表现。适应了人们的视觉经验、心理反应、生活习惯,成为春节的标志性图形符号体系。这些图形符号区别了春节与其他传统节日,更区别了春节行为与日常行为,让人一看便会产生春节即将到来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引导,这些传统春节图形就成为春节到来的信号。
三、稳定的造型表现
在周而复始的春节民俗活动中,人们约定俗成了一系列的价值观、人生观、生存方式、生活模式,使人们具备了基本相同的文化心理指向。这种民俗文化的周期性、程式性,带来了春节图形符号创造的相对稳定的造型手法、民俗意义和造型范式。如用鱼、石榴等象征多子多福,将物象的自然属性和特征延伸的造型手法;用公鸡镇宅驱邪,强调物象所具有积极的实用功能的造型手法。连年有余,“连”与“莲”谐音,“余”与“鱼”谐音,谐音寓意的造型手法都是相对稳定、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春节图形造型手法。再如传统春节图形中门神的题材不断演化,担任过门神角色的有神荼郁垒、方弼方相、秦琼敬德等,题材在变,但镇宅驱邪的民俗意义却始终没变,并且一直流传到现在。春节图形的造型范式并没有太大改变,还是以门神图形为例,可能由于地域的差异,不同地方的门神形象有所不同,但骑马、坐虎、执鞭、立锤的造型范式基本没有变化,也呈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造型。
四、实用的功能表达
传统春节图形符号是在生活变迁中发展的,所以说,它的功能满足一刻都不能离开生活的实际用途。春节图形符号是人们在自给自足的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同时也是人们自娱自乐的艺术消费品。它的实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满足现实生活的需要,二是要构成精神生活的丰富。如春节图形中的窗花剪纸,兴于祥和,止于审美,既起到了装点环境、渲染气氛的目的,又寄托着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再如春节图形中的门笺,它由唐宋时期挂的“春幡”转化而来,有祛邪、招财的意义,门笺的纹样和色彩也表达着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完满的整体效果
春节图形符号,不论是造型、构图、色彩、寓意,都很讲究整体效果的完满,这是中国人特有的视觉思维模式的表达,因为人们认为只有图形整体完满了才能表达出欢快喜庆、福意绵绵的效果,所以在构图上多采用对称式构图和环形构图,呈现出饱满丰富的视觉效果。身材肥硕、重心稳妥的“钟馗”,错落有致、密不透风的“百子图”,图文并茂、均衡对称的“春牛图”,都反映出了春节图形追求对称、饱满的构图特点。
六、慰藉的精神作用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特征概括,中国传统吉祥图案都是中国传统吉祥观念的具体呈现。传统春节图形符号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传统吉祥图案,因此也有着同样的特征。传统春节图形符号是人们精神的养料,人们在春节图形中得到了视觉艺术的浸润洗礼。由于现实中的遗憾和失落,使人们渴望凭借一种外来力量让自己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而春节图形符号正好成为实现这种愿望的一个载体,因为它从本质上达到对人们灵魂世界的呵护,从而实现精神的慰藉。如春节的财神图形就是人们为了摆脱贫困虚幻创造的,人们认为将财神贴在门上就能够获得富裕,还有如喜神、穷神等形象的出现都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精神补偿。人们认为,通过张贴这些神像图形够帮助他们实现梦想,这也许是信仰的力量。
结语
作为表达民族情感的艺术符号,传统春节图形符号呈现出中华民族崇尚完整圆满、讲究独特造型、提倡功能实用和精神慰藉的艺术符号特征,传达着生存繁衍、趋吉避凶、纳福求吉等美好愿望,蕴含着富、贵、寿、喜的深刻寓意,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品性以及生生不息的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