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环保教学设计

环保教学设计范文

发布时间:2024-02-27 14:48:1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环保教学设计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环保教学设计

篇1

1、学生分析: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对于保护环境,已有初步认识,但还不够全面和清晰,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在教学方法上要适应初一孩子的特点,采用活泼灵活的方式。

2、教材分析:通过学习,能够关注身边的环境,使学生初步树立环保意识;懂得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落实环保行动,关注身边的环境,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为家乡环保出作贡献;小手牵大手,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周围的人,共同保护好环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知道破坏环境,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知道保护环境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搜集资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学以致用、知行统一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提高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

四、教学策略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情激趣,设疑引思

今天,咱们一起聊一聊有关“环境”的话题。

板书:环境

我想知道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觉得什么是环境?举个例子来说明。

*演示文稿2

学生1:我们自己的家庭、学校。

学生2:森林、草地。

学生3:公园、广场。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秀美的山水、蓝天白云、茵茵绿草等等,我们身边的这些具体可感的事物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我们生活的环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环境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小到一个家庭、一条街道、一个城市,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大洲乃至整个地球都是我们生存的环境。那么,环境和人的关系究竟有多么密切呢?

(二)营造环境,观察分析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短片,看过之后想一想你能从中明白点儿什么道理?

演示文稿3《地球家园》

学生1:地球是人类唯一能够生存的星球。

学生2:是地球给了我们生存所必需的空气、水等条件。

师:同学们分析地很透彻,由于地球所处的空间位置,使得她能够形成生命生存所必需的空气、水等自然条件,为人类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是地球养育了我们。因此,有人说,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不能没有地球。

(演示文稿5)地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从目前人类认识宇宙的能力看,地球仍然是我们能够生存的唯一星球。所以说,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是人类共有的家园。

(三)交流操作,同化顺应

演示文稿6(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既然地球对于人类来说如此重要,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她呢?

学生1:保护好地球。

学生2:保护好我们生活的环境。

师:是啊!地球就象是养育我们的母亲,我们要善待她,保护好自己的生存环境。

板书:保护环境

师:一说到保护环境,我想大家一定有好多的感觉和想法。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破坏环境后果到底有多么严重?保护和改善环境又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

(四)构建获得,强化记忆

咱们先不忙着回答,带着这个问题来看一组图片。

演示文稿7—13(破坏环境、保护改善环境方面资料)

学生1:环境污染损害人和其他生物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死亡。

学生2:环境污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学生3: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学生4:合理地改造环境,可以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让人们生活得更好一些。

学生5:改造环境,可以造福一方。

师:同学们说得好极了。各种中毒、生物死亡和物种灭绝、沙尘暴、水土流失造成的泥石流、滑坡等现象,都是由于人们破坏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恶果。因此,

破坏环境,直接或间接地危害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演示文稿14)相反,

保护和合理地改造环境,就会使环境变得更加适合人们生存,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比如,我国一方面北方地区淡水资源短缺,另一方面南方地区又有大量的淡水得不到充分利用而白白流入大海,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调集了大批专家学者经过几十年的考察论证决定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这一工程现在正在进行中,预计完工之后将大大缓解沿线地区的城市用水紧张状况。(演示文稿15)保护和改善环境,是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

一次次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告诉人们“什么时候重视了环境保护,人类就会享受到环境的恩惠,什么时候放弃了环境保护,人类就或受到环境的惩罚。”正是人们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开始采取各种措施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

请同学们看图片(演示文稿16)

人们主要通过三种形式进行环保活动。

制定各种环保纪念日。

自从1960年世界地象组织为了提高公众对气象问题的关注制定了世界气象日以来,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经有14个环保纪念日。其中世界环境日,每年都要确定一个主题,开展环保宣传活动。这些环保纪念日的目的是通过这些纪念日的宣传活动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醒人们进行积极的环保行动。

除此之外,世界各国都制定了各种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使破坏环境的行为得到制裁,强迫人们的行为必须规范到保护环境上来。比如:我国现在已经十几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规定、条例等。;美国通过机动车排放立法来控制尾气污染;等等。

另外,由于环保宣传地深入开展,使得各国纷纷推出了一些有利于环保的具体措施。如:我国政府加强了河流和空气治污管理,定时河流的水文、水质和空气质量状况公告;英国推出“零碳社区”;美国则建成了“零能耗社区”。

由此,我们可以说,人类已把保护环境看作了一切工作的前提。

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地球公民应尽的义务。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五)迁移拓展,发展智力

为了确保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我们要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同学们,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演示文稿

我这里有几组资料,咱们来分组讨论一下。每组选出一名同学作好记录,再选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做总结发言。

合作探究活动

四人一组,把学生分六至八个小组,确定每个小组的学习任务。

第一小组:阅读:《德国人的环保意识》

小组探究:想想从自身做起,我们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请写出三——六条建议

学生总结:A、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

B、随手关紧水笼头

C、不踩踏草坪

D、不攀花折枝

E、主动对垃圾进行分类

师:说得很能具体,实在是个不的主意。

第二小组:阅读:《生活中如何减少“白色污染”》  《垃圾分类回收》

小组探究:1、如何在现有条件下管理好垃圾,保证环境的清洁?

2、根据我校、我市的实情,提出处理垃圾的可行的一两项措施。

学生总结:A、在家里帮家长进行垃圾分类

B、在班里,放置两个垃圾桶

C、管理好自己产生的垃圾

D、建议学校设立分类垃圾桶;建议给市民发放垃圾袋;建议制定措施限制市民使用一次性方便袋。

师:有见解!课后可以写成书信发给环保局。

第三小组:阅读:《历年“世界环保日主题”》《“环保纪念日”》

小组探究:1、即将到来的6月5日是环保什么纪念日?

2、今年的环保日主题是什么?并试着写出相关的环保宣传标语3~5条 。

学生总结: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中国宣传主题为:“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

为了那满眼的绿色,让我们一起来吧!

让蔚蓝色的天空永存!

爱布制手提袋吧!

师:大家创意好极了!希望同学们就从现在做起,当一个环保的宣传者。

第四小组:   阅读《禁食野味》《野生动物的路》

《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自然区》《环保图库》

小组探究:1、如果你去饭馆就餐,发现了用野生动物做的菜,该怎么办?

2、请你为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设计一个徽标。

学生总结:A、拒食这个菜

B、告诉老板他们的做法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是一种违法行为,不能这样继续下去。

C、向到餐馆就餐的人宣传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性,告诉他们野生动植物和人类一样都是地球的子女,我们要象爱护自己一样爱护他们。

D、徽标:

师:保护野生动物,就要和人们的陋习作斗争,这需要勇气和毅力!让我们坚持、再坚持!

第五小组:   《水的故事》

小组探究:1、你有哪些节约用水的好办法?

2、根据自己的观察,给家长和学校提几条节约用水的意见建议。

学生总结:A、实现水的多次使用,如:用洗菜水浇花、浇地;用洗手、洗脸水冲厕所等等

B、养成随手关紧手笼头的习惯

C、小件衣服尽量用手洗

D、建议学校给每个班级发一只水桶,用来涮拖把,这样比在水管上要节约水

E、建议家长洗碗、洗澡要用盆。

师:同学们观察地十分细致,让我们把这些好的习惯保持下去,把这些好的建议尽地告诉学校和家长吧!

第六小组:地球之肺——森林

小组探究:1、平时你见到过那些破坏植被的事情?

2、就保护植被给同学们提几点建议。

学生总结:A、有人在草坪上打闹玩耍

B、有人攀折树枝

C、还有人为了自己方便把污水倒在树旁,致使树木死亡。

D、也有人在树木上刻字

E、建议:不在草坪上玩耍打闹;不随手折树枝;不在树木上乱刻乱画;学会种花种草;坚持每年种一棵树。

师: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努力,绿化美化我们的环境。

第七小组:阅读《零碳城市》、《法国的第一座绿色学校》

《合理利用能源,保护自然资源》

小组探究:1、节约能源,我们平时能做些什么?

2、在节约能源方面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学生总结:A、在光线充足时,及时关灯

B、尽量少空调

C、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D、外出时,尽量步行或坐公交车

E、我们想做的第一件事是:尽量步行做事

师:我赞成大家的做法。

第八小组:阅读《美境行动》、《保护母亲河行动》

小组探究: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讲,你打算采取点儿什么行动?

学生总结:A、我们想把节省下来的零花钱捐给保护母亲河组委会

B、我们主动购买有绿色环保标志的商品

C、向家长和亲朋好友宣传绿色消费

D、从自身做起,积极宣传和参与环保活动。

师:大家的想法太让我感动了。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相信蔚蓝色仍属于地球。

(六)反馈调控,提升经验

把我们刚才所说的这些总结一下,可以概括成三大项:

演示文稿

1、自觉保护环境,不做污染环境的事。

2、爱护山林绿地和动物。

3、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

具体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我们应该从以下小事做起:

演示文稿

篇2

通过专题教育的形式,引导学生欣赏和关爱大自然,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培养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其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鼓励其积极参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与行动,成为具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

1~3年级:亲近、欣赏和爱护大自然,感知周边环境、日常生活与环境的联系,掌握简单的环境保护行为规范。

4~6年级:了解社区的环境和主要环境问题,感受自然环境变化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养成对环境友善的行为习惯。

7~9年级:了解区域和全球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后果,思考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联系,理解人类社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自觉采取对环境友善的行动。

(二)内容结构

环境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环保观念、环保意识和参与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内容包括认识环境、关心环境、积极参加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活动三方面,按照学生认知水平安排到1~9册,呈螺旋递进式。

(三)编写特点

1 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身边的问题,围绕“认识环境、感知环境、了解环境、改善环境”的主题开展研究活动,教给比较系统、全面的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和环保技能,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按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原则形成系列化的安排。

2 选用真实的事例、真实的图片和数据资料,采用生活化、情景化的内容材料。呈现真实的、生活化的社会情景,增强教材的说服力和启发性。如人们对塑料袋及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习以为常,但给环境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教材用生动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引导学生从一个个活生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环境现象入手。引发深入思考。努力认识和解决身边出现的环境问题。

3 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拓展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突出体验、探究式学习的特点,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生活垃圾分类》《我当家庭绿化设计师》《拒绝白色污染》等主题活动,开展角色扮演、模拟演练、体验、交流、调查、制作、探究等活动,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进行实践活动创设了平台。

教学建议

1 贴近生活实际,交出自主活动。本模块强调贴近生活实际,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力求构建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要选取具有地方特点的学习材料。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设计各种认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实践活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可开展社会小调查、我为家乡环保献计策等活动,培养学生对人与环境关系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2 关注现实环境问题,在习以为常中发现问题。人们的日常行为、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等,往往与某些环境现象或环境问题息息相关。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周围的环境现象及各种层次的环境问题展开调研,思考各种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关注现实中的环境问题。例如,人们为美化居住环境,爱在室内摆放绿色植物,但很少考虑什么植物对人体健康有益,什么植物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问题等。环境教育恰恰要使学生从习以为常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达到解决问题、提升能力的目的。

3 运用所学知识,从“可解决的问题”做起。当代环境问题已从区域性、小规模向全球性、大规模方向发展,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更需要关注身边的、可以解决的环境问题。像家庭、学校和社区中存在的浪费生活用水等问题,教师可以此作为环境教育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自信心。增强参与改善环境行动的意识,

4 关注学生的活动评价,随时调整教学策略。要注意对学生的环境态度、技能、行为以及参与环境教育学习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随时调整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实效。

5 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适当把握教学目标、理解教材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教师可根据自身特点、本地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文本中的内容和活动进行调整,并注意开发其他教学资源,创造性地拓展和使用教材。

《拒用塑料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五年级第8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 (课件出示美丽的家乡风光)师:这是我们美丽的家乡。这里鸟语花香、天蓝水清。你想对你的家乡说什么呢?师:老师还在江西的有些地方拍到了这样的画面。(课件演示:废弃塑料袋在草坪上随风飞舞、火车铁轨旁塑料盒成堆、废塑料在河边成片)看了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呢?

2 揭示课题。

(二)主动探究。交流信息

1 认识白色污染及其危害。

(1)认识什么是白色污染。

(课件出示塑料袋、一次性餐具、塑料薄膜等)议一议:什么是白色污染?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容易造成白色污染?

(2)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读一读“智慧泉”里介绍白色污染危害的内容,和同桌讨论交流白色污染对环境、人类、动物的危害。

2 探究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讨论:废弃塑料袋何故四处纷飞呢?真的是塑料袋本身的罪过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们有过乱扔乱丢的行为吗?

3 共商治理方案。师:同学们,白色污染正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的生活离得开塑料制品吗?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防治白色污染?(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三)知识拓展,提出建议

1 提问:拒绝白色污染,少用或不用塑料制品不仅可以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还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你们知道塑料制品是用什么做的吗?

2 计算:一年下来,全国仅生产塑。料购物袋就要消耗多少吨石油?要动用30万吨超级油轮跑多少次?

3 交流:面对这么大的一笔资源浪费,你想提出什么建议呢?

4 思考:在能源危机的时代,限制或不使用塑料购物袋意味着什么?

(四)应用深化,动手实践

1 讨论:我们有很多减少白色污染的办法,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拒绝白色污染,少用或不用塑料制品:购买东西带自制的环保袋)

2 思考:可以用什么材料做环保购物袋?(学生汇报)

3 制作:我们一起设计图案美观的环保购物袋吧。(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评价)

(五)了解社会,总结本课

1 介绍与主题相关的社会动态:美国为了解决塑料废弃物问题,采用了立法的强硬措施:意大利是目前欧洲回收塑料垃圾做得最好的国家:我国政府也做了很多工作……

2 知识链接。读一读“望塔”里的内容。

3 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开展“拒绝白色污染”的探究学习活动,对白色污染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想法,你还有其他的收获吗?为了我们美好的家园,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齐心协力,共同拒绝白色污染。

(六)课外实践,走向社会

篇3

    二、教学理念实践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进行学习,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感受。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大气污染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体会“地球在哭泣”的含义。

    2.关心生活中的大气环境问题,初步树立大气环境忧患意识和保护大气环境的责任感。

    3.策划保护大气环境的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保护大气环境出力。

    重点:了解大气污染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树立大气环境忧患意识和保护大气环境的责任感。

    难点:树立大气环境忧患意识和保护大气环境的责任感。

    四、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

    五、教学环节

    活动一:感受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优美的语言文字描写和直观形象的图片感官刺激,让学生感受到地球的美丽,体会到地球是人类美丽的家园,为与下文地球环境的污染形成感情的落差做铺垫。

    活动二:了解生活中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现象。

    设计意图:抓住语文课本中宇航员的感叹,引导学生感受地球由“美丽”到“哭泣”的变化,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知道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是地球哭泣的主要原因,初步引发学生的思考。

    活动三:了解大气污染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初步了解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搜集、交流、展示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实,再通过设身处地的感受交流,进一步认识到大气污染给周围的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唤起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活动四:策划保护大气环境的活动。

    设计意图:此活动的设计,在于进一步激发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并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为保护大气环境出力,做地球村的主人。

    活动五:课外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策划付诸于行动,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和教育更多的人行动起来,净化大气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六、课后反思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课程要求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因此,我们要让学生通过《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道理,并将这些道理转化为一种内在社会动力,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了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本节课中,教师没有就教学内容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课前要求学生搜集、查找跟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充实、拓展了学习内容,强化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学生在查找、搜集资料的同时,也进行着资料的筛选、整理,提高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符合《课标》中对高年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

    2.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课本上学生通过阅读就能解决的问题,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习;需要集思广益、扩展容量、人人参与、有一些难度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而对一些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独立思考的问题,则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不同学习方式的交替使用,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篇4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老师也很喜欢旅游,去年暑假我又在被誉为“人间仙境”的九寨沟转了一圈,还带回了一碟九寨风光片,大家想不想看?(想)不过老师有个要求,看过之后要把自己的感受跟大家谈一谈,行不行?(行)好,我们就跟随摄像师一起到九寨沟去看一看吧。

【评析】教师的寥寥数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谈感受作好了准备。

二、知“法”

1.多媒体播放《九寨风光》,学生欣赏。

师:大家觉得这里的风光美不美?(美)美在哪里?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说感受)

师:美丽的山水总是让我们流连忘返,但生活有时却是不尽如人意的,老师这里有几段来自中央电视台的报道,不知大家看了之后会有怎样的感受?

2.多媒体播放三段中央电视台关于环境污染的报道(①青海省的沙尘暴;②陕西省的泥石流;③新疆的死鱼事件),学生观看。

师:我清楚地看见大家的脸上写满了愤怒和忧伤,谁来说说此时此刻你又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

3.揭示课题。

师: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什么?(人们对环境的破坏)

师:为了免受大自然的惩罚,人们该怎么办?(保护环境)

师:用什么办法来对付那些破坏环境的人?(制定法律)

教师板书:《环境保护法》

【评析】美丽的九寨风光深深地吸引着同学们的眼球,而三则污染环境的报道则强烈地震撼着孩子们的心灵,两者迥然不同,形成鲜明的对比。孩子们在这种巨大的反差中发出了“用法律来制裁违法者”的呐喊,此时出示学习内容真是水到渠成。

三、学“法”

师:法律是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有力武器,大家想不想拿起这个法律武器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想)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一下我们国家的《环境保护法》。

1.多媒体出示《环境保护法》的基本情况,(具体内容略)学生自由读。

师:从这段文字中,你了解了《环境保护法》的哪些内容?(生答略)

2.发放印有《环境保护法》部分条款的材料,学生自学。

【评析】出示《环境保护法》基本情况,是想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这部法律的情况;发放法律条款材料则是让学生对这部法律的重要条款加以理解和掌握,并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四、用“法”

师:为了检测大家对《环境保护法》的学习情况,我们现在举行一个“我是环保小卫士”的现场招聘会,对掌握好的同学发放“环保小卫士”标牌,大家想不想成为环保小卫士(想)。好,我们一起走进招聘会的现场。

1.第一个环节是“巧补天窗”,多媒体出示四个填空题(题目略),学生抢答。

2.第二个环节是“明辨是非”,多媒体出示四个选择题(题目略)学生抢答。

3.第三个环节是“动漫说法”。观看动画片《还鸟儿一个家》,想想片中有哪几方面违反了《环境保护法》?

学生观看后,教师点名学生回答有哪几个方面违反了《环境保护法》。

4.对回答对了的学生发放“环保小卫士”标牌。

[评析]以“我是环保小卫士”招聘会的形式来检测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既改变了传统的点名提问的检查方法,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漫说法”更有效地利用了学生喜欢动画片的心理,学生回答问题自然就兴味盎然了。“环保小卫士”标牌的发放让学生懂得了保护环境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五、守“法”

师:保护环境是需要同学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的。但是有些人就是不注意细节,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同学们看了这个动画片,或许你会有话要说。

1.观看动画片《水是生命之源》,并说说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学生观看了动画片后,踊跃地谈自己身边污染环境的的现象。)

2.多媒体出示:“破坏环境无小事”(具体内容略)

篇5

一、前言

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党的十以后,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号召全社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特别是近几年人们对绿色环保理念的认识不断提高,越来越重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高校设计学科教育工作者,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渗透与传播绿色环保理念,教会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坚持绿色环保设计,成为迫切要探讨的问题。

二、将绿色环保理念植根到设计伦理之中,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渗透

设计师不负责任的设计行为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已经摆在了我们的眼前。当人们还在为当代设计的进步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而自豪时,也要看到出现的一些问题,如一次性产品的开发,使得人类对于资源的消耗超出正常标准,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环境。设计师要合理地使用材料和资源,考虑设计是否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破坏生态平衡等。要求高校设计学科在人才培养阶段加入绿色环保理念教育,要将绿色环保设计相关的内容列入课程设置。

笔者通过随机抽查方式调研了国内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院校设计学科的人才培养方案。目前绝大多数院校的设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缺少设计伦理方面的课程,而在研究生阶段开设这门课程。也有部分学校将绿色环保设计抽离出来放在某门课程里面进行讲解,例如,绿色包装设计、绿色产品设计、可再生设计等。只有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设计中,成为每个设计师的设计意识中的一部分,把绿色环保理念作为一种设计态度、设计思想,并在其指导下,设计出优质的产品,才有可能在以后的设计中杜绝那种不负责任的设计,才有可能使人类生活变得更健康、美好,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三、将绿色环保设计理念当作重要原则体现在教学实践中设计的作品或产品上

绿色环保设计理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的著作《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一书中。他在这本书里强调:设计应该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为保护地球的环境而服务。当时提出来后并不被社会所认同,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绿色环保设计理念作为一个重要的设计理念开始深入人心。设计类院校作为培养设计师的摇篮,要培养学生绿色环保设计理念,并运用到教学实践过程中,体现在学生的练习作品里。

(一)基于綠色环保理念的简约设计

简约设计源于西方的现代主义。欧洲现代主义建筑大师MiesVanderRohe的名言“Lessismore”被认为是简约主义的核心思想。简约设计将设计元素或原材料简化到最低程度,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契合了绿色环保设计理念,同样实现了对自然资源最大程度的节约和保护。现在社会上很多产品的外包装都太过花哨,如口香糖的包装过多,包装成本占了该产品成本的三分之一,甚至超过产品成本的一半,又如月饼包装设计,外包装的经济价值远远超过了包装物的经济价值,浪费了大量的木材。而近几年绿色环保设计理念回归,大多数月饼包装设计日渐趋于理性,摒弃了奢华的外包装设计。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教会学生掌握简约设计,强调使用材料的经济性,摒弃无用的功能和装饰样式,让学生们设计的作品回归简洁。

(二)基于绿色环保理念的设计材料应用

设计材料应用是判断设计产品最终表现是否基于绿色环保理念的关键要素,也是我们评判的主要标准。基于绿色环保理念的设计材料应用,首先考虑的是天然可再生材料在设计产品中的运用。运用天然可再生材料,可以为人类反复利用,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其次,基于绿色环保理念的设计材料应用要考虑是否可回收循环。使用可回收循环材料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使用过程,一方面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成本,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对资源的浪费,起到了绿色环保作用。设计中优先选择使用天然可再生材料或者可回收循环材料的关键是要考虑设计产品的功能技术要求、材料的利用率、材料的生命周期。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根据材料的特性使用适合的材料,设计出既环保又性能与功能优秀的产品或作品。

四、课程教学内容关注绿色环保课题,渗透绿色环保理念,将其植入学生内心

当代高校设计专业学生要有宽广的全球视野,放眼未来,关注人类共同面对的环境保护问题,例如,水污染、能源危机、土地沙漠化、海平面上升、气候恶化等问题。《京都协定书》、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都已经为我们敲响警钟,我们应该加入保护这颗人类居住的唯一的星球的活动来。保护水资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森林的砍伐、节约纸张等课题都是我们在设计中的选题,例如,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相关的有教育意义的公益海报、影片等。通过课程教学内容关注绿色环保课题来达到教育学生形成环保设计理念、传播环保设计理念的目的。

渗透绿色环保设计理念,将其植入学生内心。绿色环保设计理念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中逐渐渗透,才能使其植入每个学生的内心,在设计的细微之处体现。我们所倡导的绿色环保设计,运用人性化设计、生态设计、可循环回收利用设计等手段,并且在设计中使用新能源、新材料。这些设计都是为了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产生,都是现在人们重视绿色环保理念的体现。

五、结语

总之,践行环保理念、切实保护身边环境、自觉节约资源与能源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而对于以后从事设计工作的高校大学生来说,更应牢固树立绿色环保理念,以身作则、争当表率,更要在今后从事的工作中以实际行动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许平,刘青青.设计的伦理——设计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重大课题[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1997(3). 

篇6

本文以包装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展开分析,就如何将高职院校设计专业学生在课堂上培养成为实用型人才提出观点和方法,为树立高职院校良好教学质量进行探索。

1 高职院校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环节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11 实践课程严重不足

包装设计是结合了艺术创作、技术制造、材料工艺等多方面的综合学科,具有明确的商业性和应用性。但长期以来,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等方面一味地仿照一、二本院校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包装设计的理论教育,却在面对市场需求方面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造成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课时被大幅压缩,学生得不到有效和足够的实践机会,学到的知识与包装产业脱节甚至落伍,无法适应社会包装设计的需求。

12 忽略市场需求

包装设计课程作为艺术设计专业诸多课程中的一个部分,教学内容基本上停留在表面的美化构图和文字、图案装饰组合阶段,导致学生包装作品普遍过于偏重视觉形象,而忽略了包装内产品的属性,以及市场需求、制造成本、包装结构、材料运用、印刷工艺等重要环节,理论脱离实际,艺术和技术知识相对脱节,作品只是好看,而无法应用到具体的印刷、生产和消费环节。甚至学生在毕业后正式进入相关行业从事设计工作时,往往会发现在学校里学习到的知识无法运用在实际商业项目制作中去,无法满足客户标准及市场需要。再加上高职院校文凭不占优势等因素,造成大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专业对口工作。

13 学生缺乏专业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甚至是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是人类行为的情感动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学习行为也是一样,只有对包装设计这个行业充满兴趣,学生在课堂上才能主动地融入教学环境中。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的艺术类学生在高中阶段是由于文理科成绩不理想,被迫走向通过选择艺术专业的捷径考取大学的道路,其自身对本专业的理解不够,兴趣不足。造成的结果往往是本科学习过程中基础课程跟不上,包装设计等专业课程更加吃力。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制作练习只是为了完成作业,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学生本来就不高的学习兴趣被打击得更低,丧失学习主动性,产生厌学情绪。缺乏学习兴趣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造成很多学生觉得毕业能拿个本科文凭就不错了,并没有足够关注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缺乏对本科学习目标的思考。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相关课程,但学生只是为了拿学分,将课程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对自己制定未来的职业规划的理性认识。结果导致学生在包装设计等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当中没有目的性,甚至不知道为什么学、学了有什么用。

14 教师授课方式缺乏针对性

从客观情况分析,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虽然具有其自身特点,例如想象力丰富、性格开朗、动手能力强、敢于大胆创新等,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在接受知识和消化知识的能力上略显不足。而高职院校的教师们大部分都习惯了他们在一本院校授课模式,往往忽略了上述的现状,所以常常出现课堂教学过于偏重理论,讲课节奏过快,重难点不够突出等情况。因此,在理论教学环节中经常出现让高职院校的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很大的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缺乏对包装工艺制作各个环节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在开始制作之前,由于对包装行业不了解,缺乏调研与分析,单纯地从个人的角度和喜好出发,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容易出现创意与实际市场需求不符,过度强调美观,忽略实用性能,主题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

由此可见,若要达到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设计理念,增强丰富的实际制作经验的目的,尽快建立和完善一套包装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和管理是课程设计的重中之重。

2 高职院校包装设计课程实践环节“三步走”教学模式探索

21 增加课堂经典案例分析数量

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进程的开始环节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等方式,把包装设计成功经典案例制作成课件或教学模型等视觉素材进行分析讲解。结合前期理论教学环节的知识,以最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迅速提高包装设计的认知能力初步认识各种技巧。同时提供大量成功的设计案例和相关的策划与创意的详解,能够抓准高职院校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以互动的形式,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并提出不同意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包装设计不是只为了美观,其更重要的功能属性是为了保护产品,帮助学生树立包装设计离不开产品本身,同时应时刻与市场接轨的务实理念。

22 多组织学生到设计公司或印刷厂进行现场参观调研

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进程的过渡环节中,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将学生带出校园走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中去,主动去了解包装材料的分类,包装印刷的主要类型以及后期加工工艺,让他们能了解产品包装盒印刷制作的完整流程。同时积极从设计公司或印刷厂引进一些专业基础扎实,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熟练操作技能的设计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在校兼职教师或指导教师,给学生开展讲座和课堂指导,现场解答学生在课堂练习中遇到的创意瓶颈和技术问题。通过这些方式培养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地去感知、观察和思考的习惯。通过与在职设计师和印刷厂技工的交流,营造一种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将互动式教学贯穿于整个实践环节之中。同时鼓励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勇于探索新的包装设计思路与制作方法,增强学生对自身应用能力,专业发展趋势,行业用人标准的认识,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行业认知水平,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与目标。

23 以真实的商业设计项目为平台

改革教学环节和课程评分机制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进程的检验环节中,教师可以将真实的商业设计项目引入课堂,让学生分为不同的设计小组,借鉴真实的行业生产标准,强调规范的职业道德和素养,严格执行企业的设计生产流程,以招投标的形式鼓励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设计制作当中,根据学生设计构思的创意性以及制作成品的质量优劣给予包装设计课程的评分。

篇7

中图分类号:R286; 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13-0040-04

The effect of Shexiangbaoxin pills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angina pectoris and on serum IL-6, hs-CRP levels*

LIU Xiaohong**(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Central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 city, Ji’an 34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evaluate the effect of Shexiangbaoxin pills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angina pectoris and on serum IL-6, hs-CRP, blood lipid levels and E- selectin, SICAM-1, SVCAM-1. Methods: One hundred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angina pectori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une, 2015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0 patients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including isosorbide dinitrate tablets, simvastatin, aspirin for 1 month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dditionally treated with Shexiangbaoxin pills for 1 month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total efficienc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92%) than the control group (66%) (P

KEY WORDS Shexiangbaoxin pill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angina pectoris; IL-6; hs-CRP

冠心病是由于血脂中的脂质代谢不正常,沉着堆积于动脉内膜上形成白色斑块,而引发的全身性、弥漫性的动脉血管壁疾病,亦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同时,斑块的不断累积亦会造成动脉狭窄,血流受阻,引发心肌缺血缺氧,产生心绞痛。国内学者研究表明[1-2],高血脂和炎症反应是冠心病心绞痛致病的关键因素,其中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其关键的炎症因子,同时,炎症因子亦会诱发细胞黏附分子如E-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等因子的高表达,加速冠心病的炎性反应。国内学者研究亦表明[3-4],麝香保心丸能有效缓解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等临床症状,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临床疗效显著,但对其是否能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的研究报道较少。我院通过麝香保心丸和常规西药联合治疗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从临床观察其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为临床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研究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本研究的对象,患者通过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的检查,均符合我院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58.65±7.23)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5.88±2.02)年。心绞痛分级为Ⅰ级11例,Ⅱ级19例,Ⅲ级15例,Ⅳ级5例。合并的慢性疾病为高血压27例,糖尿病15例,睡眠呼吸障碍8例。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57.89±6.56)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6.02±2.12)年。心绞痛分级为Ⅰ级10例,Ⅱ级20例,Ⅲ级14例,Ⅳ级6例。合并的慢性疾病为高血压26例,糖尿病14例,睡眠呼吸障碍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和心绞痛分级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排除患有支气管哮喘、感染性疾病以及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患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硝酸异山梨酯片(1片/d,晨服)、辛伐他汀(10 mg/d,晚间顿服)、阿司匹林(100 mg/d)等常规西药治疗,疗程为1个月。

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麝香保心丸(1~2丸/次,3次/d),疗程为1个月。

1.3 疗效评定标准[5]

显效:治疗1个月内,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绞痛发作的次数明显减少,低于原发作次数的20%,硝酸甘油的用量亦比原用量减少90%以上。有效:治疗1个月内,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发生心绞痛的次数明显降低,低于原发作次数的50%,硝酸甘油的用量亦比原用量减少60%以上。无效:治疗1个月内,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心绞痛的发生次数及硝酸甘油的用量无明显减少。

1.4 观察指标

采用酶联免疫双抗夹心法测定IL-6、hs-CRP;通过酶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患者治疗前后E-选择素,SICAM-1、SVCAM-1水平。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6.0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6、hs-CRP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IL-6、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6、hs-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6、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TG、TC、LDL-C)的比较

篇8

就目前来看,将环保教育循序渐进地渗透于高中地理教学中 十分必要和重要。一方面,这是改善地球环境现状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这极大地迎合了新课改提倡“环境保护”的理念。再者,渗透环保教育是地理学科的本质所趋,地理学科研究对象是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故注重环保、渗透环保教育是其教育价值所在,理应受到教师的重视。

一、教师要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环保教育因素

地理教材是教师渗透环保教育的第一手资料,也是最重要的资料。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现成的教育资源,细致、缓慢、科学地渗透环保教育。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取材丰富、内容广泛,其间蕴含着很多关于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知识,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鼓励其积极参与珍爱环境、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确保环保教育的科学性、秩序化和有效性。

例如,《全球气候变化》课堂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与学习图表掌握全球气候变化规律,继而了解近年来“全球变暖”的气候变化实况,该节课中还重点提及“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教材中大量的内容都向学生呼吁要进行“环境保护”,以改善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总之,这些内容是绝佳的环保教育资源,教师应充分挖掘,灵活运用。再如,《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是更为直接的环保教育资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通过多元教学方法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树立全局化、绿色化、节约型的环保观念。

二、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巧妙渗透环保教育

良好的课堂教学方法对渗透环保教育、构建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以往“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课堂氛围机械沉闷,学生昏昏欲睡,这严重制约着环保教育的渗透效率。因此,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方法。首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声情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巧妙渗透环保教育。其次,巧用小组合作模式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让学生在高效的学习讨论中慢慢靠近环保,提高环保意识。最后,分层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都是相对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酌情、灵活使用。

例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隐性的环保教育素材,教师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完善教学方法,将隐性环保素材转变为显性素材,灵活科学地渗透环保教育。首先,教师可先讲述“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及其表现。其次,要用多媒体图片展示地理各个自然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图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整体性”的深层内涵。最后,可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中一个因素遭破坏对环境引起的恶性影响”,学生讨论后,教师要进行总结,并播放相关视频,加深学生的印象,唤起学生环保的责任感与义务感。

三、丰富课外活动,增加学生的环保实践体验

通过高中地理课堂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固然可行,但效果毕竟有限,故教师可以尝试着通过丰富课外活动,增加学生的环保实践体验来渗透环保教育。具体来说,教师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1)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在日常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推荐与环保相关的地理课外读物,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2)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通过接触大自然增加环保体验。(3)布置地理课外环保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认识。

例如,在《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与之相关的环保课外读物。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以下环保实践任务:我能为环保做些什么?要求学生立足当下,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为环境保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将其记录下来。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迎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理念,并改善环境现状的必然要求。作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引导者,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当然,高中地理环保教育工作是一项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不可一蹴而就,教师只有立足教学实际,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途径,才能真正做到对环保教育的渗透,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9

随着经济发展与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滥伐森林、过渡放牧、滥占耕地、无节制地抽取地下水、随意排放污染物、对矿产资源利用时采富弃贫、滥采滥用、复垦率低等等问题,造成全球气候恶化、土地沙化、地面下沉、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紧缺、温室效应加剧、酸雨增多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发生,它不仅影响当代人的利益,也危及子孙后代享用资源、环境的权利。哲学告诉我们,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而意识一旦形成,就具有能动性,能主动地反映客观物质世界。开展环境教育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在目前没有单独设环境课情况下,主要是采用"渗透"学科教学形式进行环保教育,以此提高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和高度重视,要他们明白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的重要性。因此探讨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和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任务已十分迫切,尤其在中、小学生中进行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意义更为重大。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又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实现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双赢的效果。

一、善用教材 ,精心设计

社会的发展,人类以空前的规模改造着自然,创造出史无前例的人间奇迹和物质文明。与此同时,人类的生存环境却日益恶化,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环境保护成了当今社环境教育是使学生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对待环境的态度,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改善环境,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教育过程。学生是祖国的下一代,他们更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学生时期对环境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他们成年后对环境的态度。而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环保教育实施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开展环境教育就是让学生时时刻刻接受保护环境的教育,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首先我从教材中找出蕴含有环境教育的内容进行分类,制订出相应的教学计划。为了把环境教育自然适度地渗透到教学中去,我主要从应用题中挖掘可渗透的内容,并找贴切的结合点,融于教学设计。教学时涉及到有关环境绿化的题目,我都尽量地利用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了解人与周围环境和谐的关系,从而理解环保的作用,唤起学生"爱绿护绿"的意识。另外,通过实践活动,也让学生知道了数学与环保科学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从小爱护花草树木,不采摘花草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道德。要想改进提高整个民族的环保意识,就要通过教育来改善人们的思想.提高公民的意识,就要从娃娃抓起。基础教育尤为重要,它肩负着培养具有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绿色消费等方面知识、技能和伦理的未来公民的使命。学校作为传授环保知识的主渠道,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例如,现在农村都用上了自来水,如果平均每户每月节水2吨,照这样计算,我们居民一年可节水多少吨?教学时结合学生的实际,让他们知道水的来之不易及废水处理的代价。再让学生思考,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流掉的水数以吨计;一个漏水的马桶,一个月要漏掉十几吨水。为了把环境教育自然适度地渗透到教学中去,并找贴切的结合点,融于教学设计。及时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地节约用水,用水时水龙头不要开得过大,用后要关好水龙头,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这些问题的内容都与环境教育的联系很密切。在教学时很自然地就把环境教育内容渗透了进去。

二、结合环保数据,适时施教,

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尽量捕捉数学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渗透环境教育,以"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使数学课堂教学鲜活起来,让每个学生都喜爱上数学,在学生的心灵中播下环境保护的种子,使其终身受益,也为培养有良好环保意识的社会公民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人类的生存环境却日益恶化,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环境保护成了当今社会一个重要的话题。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也逐步抽象、充实,从居住环境到校园环境,从自然环境到人工环境,从水、大气、土地到动、植物,从资源、人口到地球、宇宙,在教材中也有所反映。

在教学中,我还十分注重让环境教育的内容尽量贴进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使学生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又寓环境教育于数学课中。如,也是三年级下册的笔算除法,主题图出示了学生们在植树,正好结合"3.12植树节"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爱周围的环境……类似这样的题目还有很多,虽然教学大纲上没有明确提出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但我想,这种内容的题目会在学生做题的同时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还可开展了"环保对我们意味着什么"的讨论,使学生惊奇地发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不自觉地在制造着污染,破坏着环境,教育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约资源,减少垃圾,防止废弃物污染环境。在学生练习数数的同时教育学生要爱护我们周围的一草一木一水,爱护公共设施,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杂物等,使我们生活的环境多姿多彩,生气勃勃。

教学时结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发学生思考:这些写在我们身边的数字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培养学生养成"爱绿护绿"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从小爱护花草树木,不乱采摘花草的好习惯;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地节约用水,用水时龙头不要开得过大,用后要关好水龙头。学会一水多用,如用洗米水洗碗、洗菜、浇花,用洗衣水擦地、冲厕所等,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要求学生不滥用塑料袋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环保科学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并培养学生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道德。从而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做保护地球的好公民。

篇10

随着化学科技的发展,化学这门学科越来越多地与生产生活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伴随着化学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各种便利,与化学相关的污染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由于化学污染本身的高危害性和难治理性等特征,努力推进化学学科的环保发展之路就显得尤为关键。初中是学生接触化学科学的起始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将环保理念引入其中,让环保理念从小抓起,对未来环保事业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润物细无声地将环保理念引进来呢?

一、在知识传授中进行环保渗透

化学教材中几乎每个章节都会设计一些与环保内容有关的知识点,教师讲授日常知识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环保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将知识性教学同环保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接受环保意识,例如,讲到《化学与环境保护》这节内容,笔者结合课本上的知识,给学生讲解水污染、酸雨等问题的时候,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淮河作为我国重要的水系,污染问题十分突出,你们认为谁应该对淮河污染问题负有责任?假如你是地方的环保局局长,你会采取什么办法进行污染治理?这些带有实际意义且有一定角色扮演的环保问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会结合刚学过的知识,从环保角度思考问题,这样一来,就会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将环保理念渗入其中。

二、联系生活实例进行环保渗透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这门学科不再是束之高阁的学科,而变成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学科,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与化学打交道。相比较于书本上的化学知识,身边的化学知识显然更接地气,而谈到环保问题,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问题就可以作为环保教育素材。例如,讲到《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这节内容,笔者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几乎每天都能看见的天气预报片段,在讲到空气质量报告的时候,将画面暂停下来,让学生认真观察空气质量报告中的几个数据,给学生分析包括PM2.5指数在内的关于空气质量的专业名词,简要地给学生说明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从而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空气质量、预防大气污染的重要性。这样从身边实例入手进行环保教育,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环境保护对每个人的重要性,更利于坚定他们的环保之心。除了在课堂上,在课外实践中,也有很多现实生活实例可以作为环保教育素材,例如,可以让学生调查一下自己家是否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或者一次性塑料袋之类的一次性制品?家中的废旧电池一般是怎么处理的?家中安装的电池是否属于节能灯?这些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情,认真追究起来都是关系整个环保事业的大事情,如果学生能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结合实践培养环保理念,会产生更有价值的实践意义。

三、通过优化实验教学进行环保渗透

实验是化学学习中不可逾越的环节,实验教学对整个化学教学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在渗透环保理念的教学目标下,对实验活动进行优化改进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各种化学产生的污染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各类实验活动和化学反应,因此,我们要努力通过化学实验改进优化进行环保教育。首先,对药品的取用要规范。化学实验中很多实验污染都与药品取用不当密切相关,尤其在学生进行的实验活动中,由于经验限制,取用药品的时候往往缺乏严谨性,想取多少就取多少,这样随意取用药品不仅会影响反应效果,还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污染物产生和污染物残留。因此,在开展化学实验活动之前,教师一定要就如何取用药品,取多少量等问题严格规定,尽量避免使用一些含糊的字词描述取用量,而尽量采用精确计量,例如,在进行“硫在O2中燃烧”的实验时,就要明确规定取用0.02g的硫磺粉就能获得需要的实验效果,有了这个明确的计量标准后,在取用药品的时候就能以此为参照恰当取用;其次,积极尝试对实验进行改进。在化学学习中有很多实验是必做的实验,并且很多时候化学实验污染都是难以避免的,然而,不同的实验方案、不同的实验材料,乃至于不同的实验装置设置,都会对化学污染的产生造成一定的影响,有些产生的污染很大,而有些则很小,甚至可能做到零污染。由此可见,在保证能够实现实验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对实验进行适当改进是实现环保化实验的重要手段。就拿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来说,为了让该实验尽可能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实验环保性,我们可以对原本实验方案进行改进,首先减少白磷取用量,与此同时,为了保障实验效果,将原本大烧杯换成小烧杯,接下来将烧杯放入水槽中,并向水槽中加入少量清水,最后在烧杯的外部罩上玻璃罩。实验方案经过这样一改进,不仅实验产生的污染物减少了,还不会影响实验效果;最后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化学实验产生的废弃物往往在成分上十分复杂,如果随意处理这些废弃物,一旦造成污染,就会很难治理,因此,对于实验结束后的废弃物,一定要妥善处理,对于可回收的废弃物要尽量再循环利用,对于不可回收的废弃物,如果污染性较强,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无毒化处理,或者统一分类倾倒。

环保对整个社会发展来说都至关重要,关系到各行各业及每个人的生活,而化学学科由于特殊的学科性,在环保事业中理应扛起大旗,努力为环保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化学教师一定要努力将环保理念渗透其中,努力推进化学教学朝着绿色化方向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篇11

现在是21世纪,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面临的环境也在不断地变化,如何使人类的生存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是中职学校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回顾人类社会的进步过程中,大规模城镇化的实施,自然物种不断的灭绝,茂密的森林被滥伐,导致地表地被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严重,资源紧张等各种问题的发生,这都与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息息相关。上述问题的根本解决有待于从学生时代就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使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中职学校地理教学,应该突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一、地理教师要具有科学的环保意识

俗话说得好,“育人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作为地理教师,本身需要有强烈的环保意识、环保思维、环保行为,这是中职生环保意识培养教学成功的前提。

首先,要从环保知识方面入手,让学生学会有关环保的多种知识。如人类人口数量增多、性别比例失调、石油资源、森林资源等环保知识,这些内容与人们的生活关系紧密,可渗透到地理教学中,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等环保意识。

其次,环境教育中加强环保意识的指导。地理教学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内外,尤其是加强课外活动时间的利用,例如对山川河流的考察、周末的郊游、教学实践实习等课外活动,这些活动,学生身临其境,有助于对中职生地理环境的教育,在环境教育中得到亲身的体验,从而正确认识人类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促使其环保意识的养成。

再次,大力倡导学生成为环保的小主人。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每一个中职生有责任有义务去爱护它、保护它。学生应该认识到,人类每天从它身上攫取各种资源,人类的生存和环境的保护是相辅相成,我们需珍惜和爱护身边的每一寸环境,使人类与环境和谐共生,使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从学生抓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使学生做环保的小主人。

二、抓住地理课堂教育的主阵地,使学生时时处于环保教育中

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教学,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课堂,作为教师,要从抓住45分钟的高效课堂、抓住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去培养中职生的环保意识。

1. 教学设计应突出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的相关课题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但放眼全国,我们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如何解决主要矛盾是每一个中国人需要思考的问题,尤其我们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教学设计多设计一些不同地区、不同的发展阶段遇到的各种环保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建言献策,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开放性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首先,地理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师生要有质疑精神,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取其精华,同时要补充相应的内容,来辅助主内容,同时教学内容要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与时政焦点相联系。因此,教什么内容、怎么去教,教师要心中有数。例如,温室效应问题,涉及了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空洞、森林滥伐等多个问题,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可让学生畅所欲言,想自己之所想,言自己之所言,出自己之所意。其次,地理教学时空的开放性。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一张嘴、一支笔、一本书的填鸭式的满堂灌,这里,教师主宰了课堂,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随着时空开放性的不断挖掘,地质博物馆、山川、河流,甚至田间地头等地方都可成为教学的有效资源,它不仅可开阔中职生的视野,还能使其认识到地理知识的奥秘和广博,更能树立环保意识,提高环保能力,热爱自己的家园,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3. 利用好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能力

地理环保知识的运用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检验,因此,要重视地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

首先,利用平时的地理知识,把知识巧化实践行为。平时教育学生学会观察天气,根据天气的不断变化,来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为做有效的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例如,2012年的夏天,我们这里接连几天高温天气,但不少学生通过冷热空气对流的知识,细心观察几天来天气的变化情况,然后得出几天后有可能出现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于是,他们向家长建议尽快把自己种的瓜果进行抢收,或者加强瓜果的保护。有些家长采纳了孩子们的意见,使自己的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但有些家长没有听从孩子的建议,结果损失十分严重。这里,中职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地理知识和实际结合一起,做出了科学的判断,得出了科学的结论,他们自觉遵循了自然规律,使我们人类趋利避害。

其次,通过参观访问提高环保意识。现在我们的社会的确在不断进步,但空气污染严重,火灾时有发生,用水浪费严重等却是现实。这里,可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周边工厂,使其认识环境污染的主因,然后让学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写成书信形式邮寄给有关主管部门,从而培养了学生环保意识与能力。

总之,中职学校地理教学,要重视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从课堂内外抓起,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学生敢做环保的小主人。

【参考文献】

篇12

化学教材中安排了很多环保教育的内容,我们要善于挖掘其中关于环境污染的现状、环境保护常识等相关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要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列举学生身边的,尤其是学生耳闻目睹的实例,来说明化学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在教学《空气》一课时,让学生在掌握空气的组成、空气成分的发现以及对空气成分研究的基础上,拓展研讨:如“近年来,空气中哪些成分增加了?”“这些成分的增加,带来什么后果?”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小组讨论,从而找到答案。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引发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生物出现异常;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不断上升,导致酸雨的形成,土壤酸化,影响植物的生长;学生从中了解了大气污染的成因,强化了环保意识。又如,在教学《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教师设计提出“水危机”“水污染”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对周边水资源的储量和水质情况进行调查和检测,探求造成水污染以及水资源浪费的根源,提出应注意的事项和解决的办法和措施,体会加强环保意识的意义。

二、在化学实验中,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根据实验教学内容的要求,我们不仅有时会用到有毒的气体、液体和固体进行实验,而且很多实验会产生有毒的气体、液体和固体。这就要求我们为了安全和环保,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规范操作实验步骤,严格控制实验药品的试剂用量,设计安全合理的实验仪器设备装置,不断改进实验操作方法,加强安全教育,强化环保意识。首先,在学生第一次进入实验室上课时,教师就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经常会接触到或产生不少有毒的物质,教育学生一定要当心、谨慎。实验结束后,对有毒有害物质不能乱丢乱倒,并引导学生思考对这些有毒的物质如何进行无害化处理。其次,教师在化学演示实验中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重视环保意识的教育。

例如,在演示炼铁原理的实验时,特意让学生注意“有一个尾气处理的装置”。这样做就是非常明确地告诉学生,尽管排放的一氧化碳很少,但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是会污染环境的,对这样有毒的物质决不能随意抛弃,要教育学生学会妥善的处理有毒的物质,绝不能放过一丝一毫,强化环保意识。又如在做《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前,就提醒学生如何处理实验操作后的废液?使学生们懂得废液不能直接排入下水道,而应倒入废液缸中,减少环境污染。

再如,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有毒的气体,做这个实验之前,为了不让有毒气体污染大气,鼓励学生对该实验进行改进,改为用具支试管代替试管,塞上橡皮塞,用事先螺旋好的细铜丝代替铜片,并穿过橡皮塞,用橡皮管将具支试管与球形干燥管靠近具支试管一端塞上蘸过品红溶液的棉花,另一端塞上蘸过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连接起来。改进后的实验既可通过抽拉细铜丝的方法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又可通过观察品红溶液的褪色,说明有二氧化硫气体生成,还可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对二氧化硫的吸收减少环境污染。改进后的实验,不仅实验现象明显且极大地减少了有毒气体对大气的污染。

三、在课外活动中,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所以,要在课外活动中,结合学生的爱好、特点和兴趣,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一些有关环保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一是结合国内外重大的环境污染问题开展环保专题讲座。如利用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举办以“关注世界环境,关注未来环境”为主题的化学环保在校园活动;结合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就臭氧层的相关知识和氟里昂的应用及其替代技术开展环保知识有奖问答活动;结合最近我国出现的食品安全一系列的问题,开展食品安全教育等活动。二是组织学生参观活动。如组织学生去气象局参观空气质量的测定,去污水处理厂参观污水的处理程序;去农技站参观对土壤的检测。三是组织学生环保小课题调研检测活动。如组织学生对饮用水、河水、民用污水、工厂废水的pH值测定,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对比,撰写调查分析报告;检测土壤成分以及植物生长所需元素的缺失,指导当地农民因地制宜;调查周围空气污染情况等。四是开展废旧物品的回收。对可利用的废旧物品交废品回收站;对不能利用,严重污染的要特殊处理,如对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剧毒农药包装瓶(袋)的集中销毁等。

此外,我们还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时时处处不忘环保,提倡低碳生活。如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不乱倒生活垃圾等,教育学生要爱护环境,共同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参考文献

篇13

人类生活在环境之中,环境与人的关系十分密切,人类的活动同环境息息相关,因此,环境保护也就成为高中地理知识渗透的主要理念。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对于学生所开展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并非是高中地理知识的外延部分,而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一种基础与保障。对于高中地理教师而言,要想真正渗透好环保教育理念就应当对于地理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将课本知识点同自然环境理念有机结合、融会贯通,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对于环境保护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人类一直追求可持续发展,而要想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就离不开环境保护,教师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渗透环境保护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系将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理念是十分必要的。

二、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创新路径

1.课堂教学成为渗透环境教育的主要路径

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繁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地理知识本身就是环境知识,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应当吃透教材知识,充分利用地理教材这样的载体进行教学设计,渗透环境教育理念。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当将环保教育目标予以充分结合,深度挖掘教材中现有的环境因素,目的就是保证地理课堂中能够渗透更多的环境教育内容,这样的环境教育渗透才更具备感染力与说服力,如地理教材中关于全球变暖的环境问题,首先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看一幅漫画《啊!地球出汗了。》让学生意识到地球出汗的原因就是全球变暖,正是全球变暖才使温度升高;其次,可以让学生观看气候变暖产生的环境影响的图片及视频如科幻电影《后天》,从而引导学生发问,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有哪些;最后,以“全球气候变暖的利与弊”为话题进行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讨论中意识到全球变暖的弊大于利,危害大于好处。这样的地理教学课堂将会很好地渗透环境教育理念,教师既可以采用直观教学法,也可以借助多媒体采用情境教学法,在每一个环节都要发挥指导的作用,引导学生能够树立科学、正确的环境观念,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课外活动过程中渗透地理环境教育

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当珍惜并爱护地球上的一切自然资源,在环境教育方面应当做到渗透于课堂,意寓于课外,高中地理教师不仅仅注重地理知识的传授,同时还要时刻将环境教育理念渗透其中,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环境中学习”的活动,针对于校园环境分小组进行垃圾分拣、节约用水、爱护花草树木、节约粮食等实践活动。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资源的宝贵,无论是吃的米饭馒头还是用的水电,都是资源,都应当节约,对于身边的环境要做到爱护,不用塑料袋,拒绝白色污染,大力支持绿色环保工业的发展并以此为榜样。在日常生活中,多骑自行车,少开私家车,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石油的损耗,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导致的空气污染,同时骑自行车还能够锻炼身体,一举多得。地理教学课堂中教师以学生身边的小事件为例更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环境保护其实和自己都是息息相关的。课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组建环保小组,在课余时间进行气象观测或者是水源的采样检测,在国际环境的重大节日中如“国际湿地日”“环境日”等环保小组可以举办相应的活动呼吁身边的人爱护环境,具备环保意识。这样课内教学渗透、课外实践的方式便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从而实现了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