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数字媒体技术发展

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范文

发布时间:2024-02-27 14:48:1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数字媒体技术发展

篇1

【关键词】数字技术;动画创作;新媒体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技术早已被艺术家们广泛地运用在各类艺术创作之中,一个庞大的数字艺术文化产业正以新媒体为介质,全面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动画创作是与数字技术、媒体传播结合得最紧密且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创作形式之一。数字媒体时代的来临,使得传统的动画创作以及其传播形式在本质上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动画——数字技术——新媒体之间构建了全新的结构体系,并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

一、颠覆性的技术革新

传统动画一直都是以“1 秒24 帧”的既定标准来进行创作,动画中出现的角色和场景均是由动画制作人员以手绘的形式完成。经过反复的校对原画,确认动作连贯协调之后勾线上色,再按顺序放入专业的线拍仪进行逐帧拍摄,最后根据镜头的顺序进行配音、字幕等一系列后期合成剪辑工作。如此,一部动画片就算是基本完成了。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包括像二维动画软件flash、三维动画软件3DMax 和Maya、后期特效软件AfterEffects 和Fusion 等专业的动画制作软件应运而生。创作者们依靠计算机编程、人机交互来实现动画片中角色场景、肌理、特效的绘制和后期制作,告别了动画片制作全部依赖手绘的时代,为动画制作开辟了全新的领域。动画创作人员可以借由数字技术实现之前依靠纯手绘无法实现的质感和效果。在2012 年上映的魔幻史诗级电影《霍比特人:意外之旅》更是全球首部采用“1 秒48 帧”技术的好莱坞大片。48 帧技术所带来的高帧率可以得到更流畅、更逼真的动画效果。每秒钟帧数越多,显示的动作就会越丰富越流畅。48 帧技术的使用,意味着原本作为动画制作核心标准的24 帧将有可能成为历史。由数字技术引发的动画技术革新也已经彻底撼动了人们原来赋予动画的定义和范畴。而这场技术革新带来的不仅仅是创作形式的变革,它还大大缩短了动画创作的时间周期和人工成本。以迪斯尼1994 年上映并取得空前成功的长篇动画电影《狮子王》为例,此片创作耗时四年之久,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片中羚羊奔跑的场面是迪斯尼的CG 工程师们花了大概三年的时间才得以完成,由此可见在没有先进数字技术的帮助下,制作一部优秀动画片是多么的艰辛。而使用专业的动画软件就能够避免人工上色造成的色差、绘制线条存在差异等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制作效率,减少了制作成本。

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传统动画创作基本都是依托绘画来完成(当然这其中不包括木偶动画、泥塑动画等),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单一的表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动画创作者的需求,他们需要更新奇更丰富的素材来进行创作,数字技术则满足了这一需求,文字、绘画、图形、影像、肌理效果、照片等统统都能转而制作成为创作素材,彻底摆脱了传统动画表现形式的束缚,丰富了画面的视觉效果,增加了动画的画面张力。2009 年在国内得到极大好评并改编成电影的国产动画《李献计历险记》就是善用各种素材进行拼贴式创作的佳作。片中将动画角色与现实的照片或视频场景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再搭配上引人入胜的情节,彻底征服了亿万的网友和观众。

数字技术不但为创作者提供了多元化的素材,还成为了他们的造梦手段,为创作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1977 年上映由乔治·卢卡斯指导的科幻电影《星球大战》就是一个跨时代的作品,该片开创了借助数字技术进行电影道具和动画特效制作的先河。观众首次在电影之中观赏到了炫目的CG 视觉特效,令观众大开眼界的同时影片也由此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和成功。而在2009 年上映,号称“开启电影新时代”的电影《阿凡达》则在多年后更进一步证明了数字技术已彻底颠覆了人们对电影以及动画特效的认识,该片采用的3D摄影手段、CG 合成虚拟人物表演创造出了惊人的视觉效果,片中借由动作捕捉技术,收集真实演员表演时的身体及面部动态信息,将数据结合到由CG 建模完成的虚拟角色上。保证了虚拟演员的肢体动作、表情细节都栩栩如生,毫无违和感。如今,创作者们还可以运用专业软件模拟各种灯光、材质、特效,实现了影片殊效果的“真实感”。利用后期制作技术完成影片的剪辑、修补、色彩校正、技术合成、画面组接等操作,实现实际摄像机无法拍摄出来的镜头特效或者导演编剧的奇思妙想,形成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三、新的传播途径引发全民“狂欢”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和因特网的发达,世界已经进入数字媒体时代。以报纸杂志、电台广播、电视转播为主的界限分明的传统媒体,其传播格局被彻底打破。现如今,任何的文字、声音、图形、图像都能通过数字技术来进行整合处理,实现信息在数字平台上的跨媒体融合。新媒体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集合了所有信息的收集和传播为一体的综合性,在整合信息数据的同时又创造了大众传播的平台。基于网络新媒体的展示平台给大众提供了更为开阔的艺术视野和欣赏艺术作品的途径,其中借助数字技术和新媒体平台得到最快发展并最具传播代表性的艺术形式莫过于Flash 动画。Flash 动画的特点就是数据量小,便于下载和传播,并借由矢量图形技术保证了画面的清晰度。且Flash 动画能够集合音乐和剧情,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娱乐性,从早期风靡网络的Flash 动画《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新路上的摇滚》《大话三国系列》,到如今点击率动则破千万的Flash 动画《李献计历险记》《泡芙小姐》《猫》,等等,都说明了动画片的传播已从单一院线、电视转播逐渐向网络平台进行延展,从原先相对小众的观众群体发展成为没有年龄、职业、专业界限的大众化娱乐。而正是借由网络新媒体平台对动画的推广,越来越多对动画创作有兴趣爱好的非专业领域人员也开始加入到动画创作的行列中来。

篇2

传统的字体设计是立足于静态画面的,无论是海报、招贴还是包装等设计领域,文字作为画面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始终是静态的。随着数字媒体技术与传播手段的多样化,传统的字体设计已不能满足数字媒体的快速发展。因而,数字媒体对字体设计提出了新要求。首先,文字作为人们情感交流和信息传达的主体,是视觉设计的重点与核心。在设计中不仅要有美观的构成方式,还应有更为显著和独特的传达功效,使字体设计在媒介的传播过程中达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数字时代人们对文字的信息传播更加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综合化,注重参与性和沉浸感,期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致使字体设计按照视觉设计的规律进行从整体到局部的、有艺术性的精心编排。再次,媒介技术的发展造成文字传播在声像主导的时代日渐式微,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字体设计的传播创造了再发展的机会,借助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衍生出数字杂志、数字报纸等新型的传播形态,不仅成功延续了文字传播的传统,还为字体设计在数字媒体平台上迎来了大变革。

二、字体设计与数字媒体的互动性

数字媒体时代的字体设计不仅仅遇到现有设计工具、显示载体改变所带来的冲击,更重要的是设计师还需要面对在新的阅读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读者。交互式界面、三维动画以及影视特效制作这些新的设计领域,都不再是传统上简单的静态画面,而是具有动感和交互性的动态画面。在这些画面中字体所扮演的角色依然重要,在功能上又有新的发展。就字体设计而言,只针对某一特定标志服务的年代已经过去,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数字媒体的发展。随着字体设计的功能、形态和审美的不断演化,其设计意识、设计方法及视觉效应也在信息化、数字化等现代因素的渗透下,不断蜕变。字体设计通过不同的载体变得更为流动和不固定,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同时应用于多种平台,例如从电影到游戏再到平面设计等领域。基于此的字体设计作品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表现形式,也激起了人们对数字媒体的追捧。因此,我们对数字媒体时代字体设计的判断标准不仅要从美学的角度出发,还要考虑不同平台上的字体识别和应用功能。适应不同的媒介平台以成为现代字体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同时,将动态设计原理融入字体设计之中,让字体设计与数字媒体紧密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数字媒体的传播技术与平台尽可能地实现字体设计的美感与价值。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字体设计得以与数字媒体互动性发展,不断扩大外延和内涵,实现了质的飞跃,体现出全新的意义:是审美、文化、技术以及新媒体的融合。

三、字体设计在数字媒体平台中的应用

字体设计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声音、文本、图形、视频、动画融入字体设计中,通过影像合成、结构成组、拼贴透叠或方向旋转、移动变化等形式形成一个多维空间的版面,已不单是平面的,纯粹的构图关系,而是构成了多视点、矛盾性空间层次的立体化。比如网页编排、影视片头、以及通过LED和高端多媒体技术3G调光、3G投影等进行广告展示推广,其视听效果非常好。例如凤凰卫视的台标及各节目的片头动画,就是应用多媒体技术对字体进行静态到动态的设计,根据不同的栏目内容来组织不同的版面,形成了自身的风格特点。在网页设计与影视片名设计这些以屏幕为表现载体的媒体,对字体的设计要求应该是最能体现其行业性质的多元化与交互性。数字媒体中的设计元素不仅包括影像,而且有时还会以特殊的字体设计引以为荣。数字媒体作品中以动态字体的设计与视听形象的结合,内容、画面、声音、字幕四位一体才能构成一部完整的作品。数字媒体的发展为文字设计提供了全新的创作平台,传统字体设计形式阈于材质的造型与展示的能力得到了大大释放。

(一)字体设计在网页的表现

网络技术发展到今日已经不能简单的满足于阅读这一基本要求,更使用户在视觉、触觉、听觉上得到全方位完美的互动体验,网页设计是集合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各种元素的综合性设计。在网页设计中文字不仅要能传递信息更要打动人心。网页设计作为一种视觉语言,特别讲究字体的编排设计和布局,通过文字图形的空间组合,表达出和谐与美。网站上信息的传达,绝大部分是利用文字进行的,字体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网页设计的视觉传达。因此增加文字的触感体验是当前文字设计的关键,而动态文字的交互性特点恰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1]动态文字在网页设计中的传播呈现多元化和交互式的特征,可以很容易表达字体的“运动”特征,具有交互式特点。Flash、Dream-weaver、Photoshop等数字化技术软件的应用更加丰富了网络文字的动态表现形式。

(二)字体设计在影视片头的表现

影视剧在成为人们休闲娱乐不可或缺的同时,人们对它的要求也不单单停留于内容的精彩程度。决定着人们对一部电影或电视栏目第一印象的往往是它的片头设计。片头字幕的设计不仅能给作品锦上添花,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观众的眼球,从而奠定影片的整体基调。一方面,为了使字体设计与片头元素更好的融合,创作方法往往会运用字体与影像的合成效果,使其设计图形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半文半图形式。大量电脑字体的运用难免会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疲乏,片头文字设计的好坏,与影视栏目的内容、性质和气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在央视荧屏上有一条感动了无数人的公益广告《爱的表达式》,这则公益广告通过对英文单词“family”字母演变,把每个字母变成代表家庭成员的人物形象,逼真地演绎了家庭成员的成长经历,诠释了“家”的温情与内涵。字体设计很好地把握住了影片表现的主题思想,通过对字母增加背景肌理来营造故事的环境和氛围,烘托画面主题,使文字形象更加丰富饱满,正好与影片的基调吻合,从开始就把观众的视线引入了整个影片的情境之中,产生看下去的欲望。[2]另一方面,为了让影视栏目的片头更有震撼力,对字体设计运用“视觉质感”的手法,会有出奇不意的效果。文字的“视觉质感”也就是我们用眼睛所能看到的字体质感,它通过不同的材质运用,体现出各种肌理效果。在影视片头的字体设计中,视觉质感的表现方式非常多,常用的有:立体金属质感、图案文字、光效文字以及一些特效文字。这些文字都用一些金属、水、火、光线、粒子、图案等纹理来表现。例如2014年马年春晚节目的晚会片头,在倒计时字幕的设计上就采用了立体金属质感的文字特效,整个片头十分华丽、大气,在配上带有立体金属质感的文字,春晚的片头设计会彰显气势磅礴的场面。这些质感文字的运作,让影视作品更具震撼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篇3

1 数字媒体技术概述

学习数字媒体技术,首先要了解的概念是媒体。所谓的媒体(medium),一般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通俗的说就是宣传的载体或平台。它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指信息的物理载体(即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实体),如书本、挂图、磁盘、光盘、磁带以及相关的播放设备等;一是指信息的表现形式(或者说传播形式),如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而数字媒体(digitalmedia)具体指的是“以二进制数的形式记录、处理、传播、获取过程的信息载体,这些载体包括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和动画等感觉媒体,和表示这些感觉媒体的表示媒体(编码)等,通称为逻辑媒体,以及存储、传输、显示逻辑媒体的实物媒体。”但通常意义下所称的数字媒体常常指感觉媒体。数字媒体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动漫、游戏、数字影视、数字音乐、数字教育、数字出版等。

2 数字媒体技术的优势应用及实例分析

根据数字媒体的主要内容和应用对象可以看出,数字媒体技术主要应用于影视、游戏、广播、广告、出版、储存、计算机图形与动画、虚拟现实等领域。因此,本文将列举一个影视广告领域中的优势应用及实例分析分析其特点、优势和效果,着重体现数字媒体技术的优势在该实例中的展现。

尽管传统的户外广告媒体如灯箱广告牌、公交车车体、霓虹灯广告、LED看板等都很醒目、美观,在空间上覆盖率也很高,对消费者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由于其静止的表现形态很难吸引消费者的主动关注,和数字电视、互联网络这类声形俱备的数字媒体比较起来,也更难与消费者达成互动,这一弱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传统户外媒体的发展。关注运动着的物体是人类的本能反应,所以只有让广告“动”起来,吸引受众的注意,用极佳的视觉效果,加深受众对产品的记忆,广告宣传才能真正有所收益,而这一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数字媒体。

在当今世界,影视广告已成为人们获取各类广告信息的重要媒介之一。影视广告这项新兴的广告类型,以其快速的传播速度和显著的艺术效果日益成为企业宣传自我形象、产品信息的最佳手段。影视广告剪辑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非线性编辑、数码特技、影视合成等数码技术的应用,使影视广告的后期制作更高效、更灵活,高清技术的横空出世更使影视作品成为一场空前的视觉盛宴。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直接刺激并带动了影视广告的创意,并影响到最终效果,改变了人们的视觉经验,促进了艺术表现的创新。如《脑白金系列电视广告》,通过两个计算机三维软件制作的卡通角色,跳着各种风格的舞蹈引出广告的主角,一盒跳着同样动作的脑白金进入镜头。一对卡通老夫妻跳着时尚的舞蹈,本身已经足够吸引观众眼球,随着舞蹈节奏,运动着的广告主角慢慢进入观众视野,人们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转移到产品上,从而完成了广告的最终目的。尽管脑白金的广告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争议,但就其畅销十多年而不衰的现状来看,数字媒体技术的使用在这则电视广告中所起的作用仍是不可忽视的。

3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

(1)数字媒体技术的新趋势―――增强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Realitytechnique),简称AR技术,是一种把原本在现实世界的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很难体验到的实体信息(视觉信息、声音、味道、触觉等),通过科学技术模拟仿真后,再叠加到现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的技术①。它的出现与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空间定位技术、人文智能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是未来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2)IT和IPIV产业整合不断深化。将IT和IPIV产业相整合,可以更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各种不同需求,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完善的个性化、定制性信息、媒体、娱乐综合体验;同时也能够提供权威专业的指导和建议,能够使用户充分享受网络带给生活的便捷和丰富的体验。IT和IPIV产业的深化整合,方便政令下达、信息告知、自我学习等,也方便进行安全的电子商务,同时也大大方便了网上事务的处理和增强了网上交易的安全,为科技发展、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更大贡献。将IT和IPIV产业整合不断深化,也是未来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

(3)媒体分工更加细致明确,和个人生活更加紧密。数字媒体的个性化传播特性决定其传播对象的细分化,甚至开始出现以家庭和个人为基本单位进行量身定制和传播的方式,这就使得受众这一传统概念得到越来越细的划分,传播内容也能在大众传播的基础上进行更分众化、精确化的划分。内容生产环节逐渐从产业链上剥离了出来形成了内容产业。同时,分工和协同交融而成的融合生产方式所具有的效率优势,能够满足内容生产规模的最大化,内容生产的独立打破了“竖条式”的媒介产业链结构,形成了新的“伞式”媒介产业链结构。由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未来的数字媒体技术将不再就技术论技术,而是直接和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总之,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使媒体内容形式发生巨变、媒体分工更加细致明确,和个人生活更加紧密。

注释:①申健.数字媒体未来发展趋势―――数字媒体与增强现实技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1).

参考文献:

篇4

随着社会的逐步进步与发展,经济突飞猛进地提升推动我国进入新媒体时代,与之同时,社会以及人类对于电子工程提出了俞趋多样性的需要,电子工程技术的缩影已经进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之中,电子技术是网络技术的关键性要素,在推动新媒体的发展上做出了突出性贡献,有效拓展了媒体传播渠道。我国在该方面较之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显著差距。在新媒体发展进程中,该技术存在着巨大发展空间的同时还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实施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1电子工程的技术的概括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运用带动了电子工程技术的发展,其在社会的各项产业以及人们的生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然而其在新媒体背景之下还存在着不可靠等问题,急需对其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以便于满足时展以及人们生活的需求。电子工程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它是在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基础上对电子信息控制和处理。新媒体便是电子工程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提供了新的媒介和传播渠道,存储方式已经彻底颠覆了原来的模式向数字化方向进展,更加便捷化快速化。在新媒体背景之下,其主要包含如下价值意义;一是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新型产业,能够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提升精神层次,二是其在增进我国和国际其他国家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稳固我国地位以及提升综合国力,随着我国对其扶持政策的实施,其获得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和空间,具备较强的市场发展潜能。

2新媒体环境下电子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

随着电子工程技术的提升与进步促使其理论体系结构逐步健全和发展,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其作为在时展需求之下诞生的一个新兴产业,在新媒体发展的潮流之中不断摸索前进,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性的成果,其创造出的产品价值也在逐步提升,比如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为新媒体提供了良好的媒介,一部手机便能够实现多种媒体功能。除此之外,其还对媒体交流方式进行了扩展,直播便是新媒体在电子技术发展之下的一个新兴媒体传播手段,与之同时人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内容,在新媒体环境之下,各个行业打破了原有的行业界限的束缚,增进了各产业的交融,为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2]。

3关于电子工程技术发展的优化策略

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要加强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依赖于良好的外部环境的支撑,电子工程技术也不例外,其中和谐有序的市场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国家有必要对此构建必须的扶持优惠政策以促进其发展和提升。第一,国家应该加大在该技术领域的资金投入,为其科研提供必要的设备以及资金支撑,在以银行作为融资主体的基础上扩增资金流入渠道。第二,随着新技术的研发与诞生,要针对科研人员构建一定的奖励机制,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上对技术人员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提升技术人员的研发与创新热情。第三,针对电子工程技术市场环境,国家要制定一系列的整顿措施并且确保能够落实到位发挥实现,促使其稳步提升。二是要加强国家对于科学技术的扶持力度,随着我国对科技的重视与扶持,我国的科学技术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与提升,但是还存着一些政策方针不完善的现象,因此国家要加大对科技的扶持力度,健全和完善产业技术发展机制,促使电子工程技术在新媒体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提升,结合于该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探索者一条顺应时展的研发之路。因此,国家不但要逐步完善与之相关的政策管理机制,还要对其提供技术上的扶持。强化技术应用的有效方法:一是培养多技能人才,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各个行业的竞争实质已经转变为人才的竞争,人才作为产业的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技术的研发与生产发挥着至为关键的作用,在新媒体发展趋势之下,为推动该技术的提升和发展就必须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工作,努力培养多技能人才。然而,由于我国教育方式的制约使得我国多功能型人才的产出并不是很多,与之同时由于人才市场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企业招收该层次的人才的难度较大。所以,在新媒体环境的驱动之下,社会对电子工程技术的要求日益严苛,企业要对该行业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进而都于该方面人才需求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加大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人才市场要加强其管理,提高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效率,教育机构要加大自身改革,为国家发展培养出高质量的多功能型人才。二是努力开拓产业发展空间,在国家对于电子工程技术的扶持之下,要积极对其发展空间进行拓展和延伸,站在电子工程技术企业来说,其在增加融资的渠道的基础上,要对各个行业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以便于将本公司的核心技术运用和融入其中,扩宽业务领域的同时,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除此之外,企业在新媒体发展的进程中要注重于保障用户隐私和信息安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篇5

中图分类号:G2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3-0000-01

Consum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Effect on the New Media of Radio&Television

Gan Meizhong

(Xiamen Overseas Chinese Electronic Co.,Ltd.,Xiamen361006,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terminal display technology,multimedia technology energy saving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and a more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the relevant radio and television consumer electronics,broadcasting and film concludes with a new media deal with the consumer electronics industry measures and proposals.

Keywords:Consumer electronic;Televis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ED

广电新媒体产业化程度提高,也使产品与服务日益贴近消费者。因此,不仅消费电子行业的成功经验值得广电新媒体借鉴;而且,消费电子行业最新产品与技术发展也对广电新媒体相关产业进展产生直接影响。

一、终端显示技术

GSA最新的报告显示,截至目前,全球已有35家设备供应商提供大约100款LTE终端设备,包括最近在CeBit展会与移动世界大会亮相的的产品。从目前来看,LTE生态系统正在快速完善,尤其在终端发展方面。今年2月,GSA在的一份报告中称,截至2011年2月,全球已有63款LTE可用终端设备。而最新数据表示,相比2月,现在LTE终端设备数量增长比达到55%。LTE生态系统是迄今为止发展速度最快的技术,全球70个国家已有180家运营商确认投资LTE,52个国家的128家运营商致力于部署商用LTE系统,另外还有52张预商用及测试网在18个国家部署。目前已有17家运营商已经推出了商用LTE业务,分别位于奥地利、丹麦、爱沙尼亚、芬兰、德国、香港、日本、挪威、波兰、瑞典、美国和乌兹别克斯坦。

(一)LED技术

通过GPRS/EDGE/CDMA/3G无线网络,实现从信息编排、发送,中心服务软件自动生成信息播放列表,并通过数据中心下发到对应的分组终端设备,由下位机控制系统在有效时段内于LED显示屏按时滚动播出。系统包括用户管理,系统管理、节目管理、终端管理、统计查询等业务功能,具有组网规模大、不受距离限制、覆盖范围广、实时信息、同步效果佳、安装维护方便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车辆、气象、政府、商业、交通、餐饮、娱乐、地产、旅游、医药等各个行业的信息。不仅提升美化了城市形象,丰富了广大市民的生活,也为城市架起了经济发展的信息桥梁,带给人们享受无线信息的乐趣。

(二)平板电脑

目前,平板电脑已经成为继PC、智能手机之后的第三大类IT终端产品,仅仅1年的时间,平板电脑就一跃成为去年整个IT界的最新宠,国内外各大权威机构均分析报告预测,平板电脑将在今年呈爆发式增长,且这一旺盛增长趋势将至少持续到2015年。全球著名的德勤咨询公司甚至在其年度预计报告中指出,平板电脑将取记本成为消费者的首选产品,今年企业用户将消化掉平板电脑出货量逾25%的市场份额,明年该数量还将继续上升至少25%。平板电脑此番大热的态势,必将影响PC产品的销量。尽管业内的意见普遍倾向于平板电脑不会取代PC和智能手机,但是平板电脑的份额还是继续上升。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数据显示,去年平板电脑出货量达到1700万台。

二、影像技术

(一)WebP影像技术

Google新WebP影像技术可让网页图档有效进行压缩,同时又不影响图片格式兼容与实际清晰度,进而让整体网页下载速度加快。Google在今年的Google I/O大会上除了提出Google TV概念外,在第一天也提出针对HTML5技术应用外,也提到WebM相关编码技术。除了希望能将影片内容赋予更有效率的编码即减少档案大小外,Google也希望能针对静态图文件作到“减肥”的目标,因而提出WebP的新影像技术。透过WebP编码技术,原本如JPEG格式的图档可有效减少40%的档案大小,而虽然图档经过压缩却不会严重影响内容呈现,甚至一般肉眼根本无法判别是否经过更改。而网页内容随着图档尺寸变小,提供下载的速度也能更快,同时也能减少频宽负荷(根据Google官方统计,约有65%的网络流量是在下载网页图档内容)。目前Google准备将WebP影像技术变成标准技术,不仅是一般网页可用,其它诸如数字相机、手机等装置均可使用。

(二)超高清液晶电视

NHK公司的研究人员开发了数字视频系统研究样机,称作超高清视频系统Super Hi-Vision。NHK公司可以从摄像机或硬盘存储器读取视频流,并把它发送到显示屏。这一系统的摄像系统,由一个摄像头和一个连接16个光学高清晰度串行数字接13的控制单元构成。摄像头使用4个1.25英寸的有800万像素的CMOS图像传感器,它们分别用来捕红光(1个)、蓝光(1个)和绿光(2个)。据NHK公司称对于视频摄像来说,这种新的图像捕捉系统能每秒6O帧的速度处理800万像素的图像。

三、广播影视新媒体应对消费电子行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随着国家和行业发展的需要,“三网融合”已经从构想走向了切实实施。各类数字电视终端层出不穷,家用电视仍然是普及面最广的消费电子产品,对广电而言,抓住家用电视终端,相当于占领了“三网融合”发展导向的先头阵地意义重大。随着环保意识增强,消费电子相关环保技术标准呼之欲出。当前,美国、欧洲各国、日本等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应的环保标准,广电部门也应该结合产业发展现状,抓紧时间、组织力量尽快出台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产业发展。

篇6

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广播电视事业正在发生很大变化。如今,以数字化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冲击着传统媒体的管理、技术、营运和发展。

数字多媒体技术是一个相对概念,与“传统媒体”相对应。在“传统媒体”中广播频点、电视频道一直是人们公认的最宝贵的资源。而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广播电视频道资源得到了极大丰富。网络广播电视、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DAB数字广播、手机电视等一系列技术的应用突破了收音机、电视作为唯一终端的传统模式。笔者以几种比较成熟的技术做为例,浅析数字多媒体技术是如何应用与传统广播之中的。

1 DAB数字音频广播

数字声音广播第一个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的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广播系统是数字声音广播DAB(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系统。DAB的相关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由12个成员组成的协会――著名的EUREKA-147开发起来的。该系统实现了从信源编码、信道编码直到调制方式的完全数字化,采用了新的技术、新的频率和新的业务结构。

DAB与现行的广播相比,具有音质好、接收质量高、抗干扰性强、发射功率小、覆盖面积大、频谱利用率高等特点。其优点归纳如下:

(1)DAB广播的音频编码率达到了192Kbps以上,这已经接近CD级的接收质量了。

(2)在使用体验上,DAB收音机与传统的AM/FM也截然不同。DAB广播只需要用户记住相当有限的几个频段即可。

(3)DAB广播一个突出的优点是在高速移动环境下的稳定性。它采用了时间交织和分等级防错保护等技术,使得DAB具有抗多径干扰/快速衰落以及移动接收能力强,数据传送能力高的特点。

(4)DAB完全是数字信号传输,因此具有非常好的抗干扰和抗电波衰减性。

(5)频谱利用率高。信道可容几十路立体声,在传送声音广播节目的同时,DAB的数据信道还有能力传送其他附加信息如音乐、语言、发射的识别以及节目类型等信息的传送。

(6)数字广播具备加扰、加密功能,使有偿节目服务成为可能。

随后,在数字声音广播DAB的基础上又发展了DMB(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数字多媒体广播。与DAB广播不同的是,DMB广播是一种能同时传送多套声音节目、数据业务和活动图像节目的广播,它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优势,多样化的服务使其拥有多种受众群体。

2 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

CMMB是英文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的简称。它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套移动多媒体广播行业标准。它能为手机、PDA、MP3、MP4、GPS、笔记本电脑、车载电视等多种移动终端提供数字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信息和紧急广播服务。CMMB的主要技术特点有:

(1)采用先进的编码、压缩、调制等数字技术。电视业务视频压缩编码采用AVS、H.264/AVC,伴音压缩编码采用MPEG-4 HE AAC,广播业务音频压缩编码采用DRA。

(2)与DAB相同,CMMB也采用了OFDM无线环境下的高速传输技术。

(3)采用卫星和地面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天地一体”协同覆盖,全国节目通过S波段卫星对全国实现覆盖,卫星遮挡地区可采取地面同频增补方式,在城市人口密集区域采用U波段增补。地方节目采用U波段地面网络实现覆盖。

(4)数据广播采用可扩展的多协议封装复用传输,支持流模式、文件模式传输。

(5)加密授权系统对音视频流和数据广播流采用ISMACryp进行加扰,系统前端支持同密,终端采用多密,系统支持单向、双向和基于电子钱包的授权管理方式。

(6)运营支撑系统原则上采用两级架构体系,对内容统一加密,统一管理,支持公共服务、基本服务和扩展服务,实现各类终端用户的合法注册。

CMMB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套移动多媒体广播行业标准得到了国家广电总局的大力扶持。这反应出数字移动多媒体技术在广电行业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做好准备、提前布局也是我们现在应该面对的问题。

篇7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191-01

一、视觉传达设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技术、理念与艺术之辩

计算机的简易操作性把人们带入“人人都是设计师”的时代,设计作品的层次差别很大,数字多媒体介入设计,合成时代到来,程式化的设计比比皆是,而视觉传达设计如何借助技术的优越性走的更远,保持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新生事物的出现,总是在发展和质疑中不断推进。如同 20 世纪末,计算机刚被应用于设计,许多设计师还在传统手工制作和数字化工作方式之间徘徊时,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计算机已成为设计不可或缺的伙伴,数字化的艺术形式频频出现,大大丰富了设计的表现形式。

技术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颠覆传统的设计方式,更重要的是设计理念的深入。视觉传达设计现如今呈现多学科交叉发展的局面,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设计实施提供了便捷的工具,使设计作品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从而使设计师有了更多思考创意的时间。但是数字媒体技术为我们带来优越性的同时,也使我们陷入技术依赖的怪圈,造成创意语言的缺失,技术带给我们视觉上的震撼,却难有回味的感觉。随着设计工具及过程的网络化,设计师对电脑的过度依赖,使得设计思维、创新意识、设计能力逐渐被弱化。有些人简单的认为只要学会软件就可以做设计了,其实不然,设计思维以及设计感觉的培养不是一簇而就的,它需要经过长时间、有计划的培养,软件技术仅是实现设计师思维理念的工具而已,当然,对工具的有效使用可以创造出更加精美的设计效果,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设计注重的是想法、创意、内涵,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被技术支配,成为工具的奴役。在视觉传达设计的数字化进程中,现代的设计师应该思考如何利用现今的数字媒体技术把设计理念更好的表达出来,实现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二)设计作品个性特征的缺失

贡布里希认为当来自外界的刺激和我们的预期相符合时,信息量就小,反之不符合时,信息量就大,人注意力更容易集中;信息量的大小与新颖性成正比关系,信息传递中越新颖的目标越容易吸引注意力。我们正处于视觉信息泛滥的时代,个性化、差异化、新颖性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是信息有效传递的前提,随着网络资源的共享与便捷,以及对工具的依赖性,目前的设计作品同质化与程式化现象严重,缺乏独立创新的精神。

网络的普及,使人们没有了时空的限制,资源的共享使设计师在灵感的启迪上有了更多的共享,从而也使设计的地域差异越来越来小,许多设计师从网络中直接下载素材使用或模仿他人的创作,丧失了主动创新的欲求,使得设计作品呈现大同小异的现象非常严重。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之所以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它的创意或者表现手法上的新颖性。数字时代,技术的支持极大的解放了设计师地工作量,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设计的创新上,创造出个性鲜明、独具特色的设计作品,从而适应新时代人们不断求新求异的需求,体现出时代的创新理念和诉求。

二、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趋势

挥之不去的数字化趋势。数字媒介的发展和兴起,是现代数字科技,社会经济,人文环境共同进步发展的必然结果。数字媒介是借助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借助现代数字图像,影像,网络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媒介。其融汇了多种传播技术,使信息传播可以在更多元的方式下实现。社会文化形态的进步,也促使数字媒介得以快速发展,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使数字媒介有了存在的依托和成长的可能,经济实力的增长使其得到快速的发展。数字技术以及数字多媒体设计等新型高科技综合手段,使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打破了以往平面的、静态的宣传效果,以个性化的和强烈的视觉刺激效果,快速而多变地传递着各类信息。这种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代设计必然的大趋势,它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迫使我们树立正确的视觉传达设计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数字化成为当代设计挥之不去的发展趋势。

篇8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c)-0234-01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戏曲艺术由从勾栏到厅堂,再进入了剧场的舞台艺术,发展到今天的戏曲小品、戏曲电视剧的银屏艺术。为了发扬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戏曲工作者不断的创作符合现代社会进程的戏曲作品。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戏曲仅在传播载体或作品本身题材上的更新,还不能完全使我们的传统艺术走出困境,背负着传统的表演模式和古老的历史故事的戏曲艺术不断遭逢着“生存”的危机。高科技的视听艺术是否取代传统戏曲?戏曲艺术的生存空间将如何把握机遇以拓展?都将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1 “传统艺术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我们正在走进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信息的流通空前活跃,数字化已经逐渐蔓延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和角落。艺术的超时空性,多维性和多样性的交融是经过数字化处理的艺术作品的一个鲜明特色。随着数字化不断创新的进程,各种视听艺术形式层出不穷,艺术的功能不断扩宽加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正给中国的传统艺术带来了新的契机。

1.1 新的戏曲艺术形态

对于戏曲的传播来说,“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新媒体艺术的盛行,不仅为继承发扬中国古代艺术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在数字媒体产业化模式的进程中,戏曲艺术也在改变传统的创作模式和欣赏模式,与其他媒体行业交互合作,彰显着戏曲艺术的魅力。

“新的传播媒介与传统艺术的结合必然碰撞出不同于原来的艺术形态”[2]。如戏曲电视、网络戏曲、手机彩铃戏曲、影视戏曲、游戏动漫戏曲等,它们是数字媒体产业链中具有巨大潜力的一员。

而“2007上海电子艺术节会展”的“新视觉电子音乐会”更是一次打造新感受戏曲剧场的大胆尝试。它结合音乐、视频、舞蹈、戏曲等多种艺术类型,运用视听多种高科技打造的一场三维立体的音乐会。它以中国文化遗产昆曲为音乐的基本元素,以“节奏”作为贯穿整体结构的主线。并通过不同段落的表现形式,力图多角度诠释“节奏”的内涵。观众们可以通过听觉与视觉,感悟音乐和画面的律动。整场音乐会都是用一种“交互式”的制作概念,向听众展示新媒体艺术的魅力。

这次音乐会打破了传统音乐会单一的听觉欣赏模式,在视觉上运用的景观装置、影像装置等多种艺术装置作品,加入演员与观众的互动,让观众接受了视觉和听觉上多重的艺术享受。它是电子、数码、光影等技术和音乐、美术等创意的结合而产生的新形态的艺术作品,是传统艺术和现代技术结合大胆尝试,带给人以全新的感受。

1.2 戏曲紧跟着科技发展的脚步

技术的发展绝不是戏曲艺术的绊脚石。人们可以发现从音乐会、演唱会、唱片、影视音乐到新视听电子音乐,从电子琴到合成器,再到数码工作站,音源、采样器、电脑等直接使用于乐队的现场表演,从多媒体运用到新媒体技术的融入,无不是科技为音乐开拓了更为多样和广阔的表现空间。运用最新的高科技电子技术可以将为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进一步传承发扬开阔广阔的空间,奠定技术基础,提供新的表现形态,如二维三维影像的捕捉与再现、虚拟现实技术、交互式电子音乐技术、实时音频与视频处理技术、多声道音频技术等,以耳目一新的形式,突破传统构架,使其成为一部既深含民族文化底蕴、又具有当代都市气息的艺术作品。

2 新视听的戏曲艺术发展需要多个领域交互沟通,共同努力

新视听戏曲是文化、艺术及数字技术三个领域的综合交叉艺术。它的生产发展需要多个领域的共同努力,即戏曲的创作者,表演者,传播者,伺服者。

2.1 戏曲创作是新视听戏曲发展的基础与核心

新视听戏曲不仅仅带来传播方式的改变,其本身也需要注入新的血液。继承传统,结合社会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创作具有时代感的戏曲艺术,是对戏曲一线人员提出的新要求。艺术本身随着载体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戏曲的创作必须与社会现代化相结合才得以继续生存。

2.2 戏曲表演者是戏曲艺术的第二创作者,由他们将纸上的艺术呈现给人们

随着戏曲现代化的进程,戏曲艺术品种不断丰富,戏曲表演者也分为了两个领域即戏曲演员和戏曲数字技术人员。首先,电视剧戏曲、MTV戏曲的发展要求演员具备新的表演素质,戏曲不再是纯粹的舞台表演,演员一味追随古老的表演形式,已无法将戏曲的时代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其次,戏曲艺术还发展了FLASH戏曲、三维戏曲等现代数字化表现形式的艺术品种,从而带来了戏曲表演者的多元化。数字技术人员根据戏曲作家的谱本直接进入第二创作阶段,将声画数字化展现给受众。如电子人声合成或纯电子唱腔的音频制作,二维或三维的非真人演绎的视觉效果。这些都大大加强了戏曲的艺术性、观赏性、趣味性、娱乐性。数字技术领域的创作者就需要加强对戏曲剧作的解读能力,或与戏曲作家产生共鸣,贴切的或更丰富的表现戏曲内涵。

2.3 屏幕或互联网是新视听戏曲的传播载体

科技的发展,电脑的普及,都为这一领域提供了条件。然而网络上各种流行元素的汇集,戏曲艺术占的比例却是少而莫甚。因此,在政府给予戏曲互联网传播的支持与鼓励的同时,还需要文化传播和数字技术领域人员加强创新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加大戏曲艺术的信息量,给人们提供更多的观赏机会。

2.4 戏曲的伺服者指从事戏曲艺术的理论研究、教育事业等为戏曲发展服务的人员

在信息流通海量性、获取信息渠道多元化,交互行为空前活跃的今天,数字戏曲这一新艺术的发展更需要正确的理论为依据,新人的培养为支柱。戏曲理论家,教育家的正确引导,新一代戏曲艺术人才的培养,都将有助于优化数字戏曲的创作,提高受众的鉴赏水平,创建戏曲艺术良性发展的社会氛围,最终完善数字戏曲的发展。

同时,我们在享用数字技术给传播戏曲带来便利时,还要注重不同门类艺术的整合。只有多种艺术领域在发展专业本身的同时,不断加强与其他领域的合作,数字戏曲的多媒体产业化才能得到发展,我们的数字戏曲才有可能在互联网上与其它的流行元素相抗衡。

3 结语

当代的戏曲不再是乐谱上平面的艺术,唱片、无线广播中纯听觉的艺术,电视里单向的视听艺术,而是摆脱守旧的单一的传统模式,发展成为集交互性、海量性、多媒体性的综合艺术。技术是艺术发展的催生计,为艺术的前进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走数字化道路,利用互联网新技术保护、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是戏曲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篇9

在如今知识经济时代下,创意发展已成为各种产业竞争的核心力量。创意发展数字媒体是通过技术开发人员的创造力、技术水平以及个人天赋去使得数字媒体的发展更具有新意。数字媒体现在已成为了语言、文字与信息传递的载体。

一、数字媒体的现状

数字媒体已成为了目前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传统的穿暖媒介而言,它具有了传统媒介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首先,数字媒体的信息更加及时、准确、范围广。它是对传统传播媒介的一种补充,它不仅具有节约成本、信息容量大、方面携带等优点,还能够为人们生活提供娱乐、休闲,阅读更加富有色彩。其次数字媒体的到来,已成为了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生活水平上升,就需要数字媒体更加凸显它在生活中的帮助作用,还要追求更高品质的美的享受。但现阶段数字媒体仍需要不断完善,不断开扩创新,从而促使人类能够更舒适的在创意性的数字媒体生活中感受生活的惬意。

二、使得数字媒体更加具有创意性的方式

创意发展的数字媒体本质上就是艺术、创新与技术的结合产物。

1.使得数字媒体更加创意性就需要政策支持。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与一个国家的政策是不可分割的。对数字媒体创意性的支持,不仅能够促进一个国家产业链更加完善,还能够提高这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这也于国、与民都有利的政策。促使数字媒体创意化,国家首先要执行严格的技术标准,通过技术标准的压力来促进有关机构能够有进行创意媒体研究的动力。其次,提供资金支持。资金的充足是研究项目得以成功的经济保障。创意数字媒体的研究仅仅具有充足的资金是不够的,还需要高素质的研究人称。因此,就需要国家聚集人才,着手技术方面的创意数字媒体研究。2.需要市场的优化配置。市场是买卖双方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市场交换是通过买卖双方有特定需求与利润获取而产生的。政府首先要规范市场环境,使市场能够公平、公正的进行买卖。一旦,研究企业发现市场需要创意性数字媒体,那么企业基于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就会主动的投入到创意性数字媒体的研究当中,正如现在“苹果”的发展一样,它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就是基于市场利润驱使与企业不断研究、创新的结果。3.教育的培育作用。教育是教育机构,有目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教育主题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因此,培养数字媒体的创新人才就需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就应该尊重孩子的各种思维、想法,并鼓励孩子的各种奇异想法。好奇心是每个孩子最具突出性的特点,好奇心的驱使能够让孩子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充满热情与活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孩子仅学到书面上的知识,还应该赋予孩子勇于探索,善于创造的机会,从而唤醒孩子创新意识的起点,为将来的创意思维工作打好基础。其次,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具有创新思维是不够的,还应该具有头脑将创新的想法付诸实践。创新,既是思维在新,行动在造。通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培养创新的极为重要的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实行以智力多边互动为主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求知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得学生找出方法独特、新颖。最后,培养数字媒体研究的专业人才。基于创意发展的数字媒体不仅仅需要的是创新人才,也更需要结合专业技术,在基于具备创新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是极为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数字媒体更加创新性。

基于创意发展下的数字媒体的研究,是对人类社会更加深远意义的科学技术,它也是未来数字媒体发展的前进方向。因此,我们就应该周全考虑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坚定执行创意性数字媒体的战略,并等待着,期待着它将给我们生活带来更具历史意义的进步。

篇10

中图分类号:F0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010-03

一、引言

从媒体发展所面临的环境来看,以互联网、多媒体制作以及光纤电缆通讯为基础的数字技术已经全面介入新闻传播领域,吸引社会大众利用新技术去共享信息和娱乐休闲;同时,网络远程通信技术的全面升级,也促使数字电视、车载移动电视、互联网媒体以及手机媒体等多种新媒体的出现,这为信息传播以及文化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与趋势。而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兴媒体无疑具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传播信息的快速化、内容的综合化以及主体的多元化都使得传统媒体的消费者在逐年减少,并使得新兴媒体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更为严峻地是,随着新兴媒体的全面扩张,传统媒体正面临着以下的连锁窘境:传统媒体消费者规模的缩减,导致传统媒体收益的减少;传统媒体收益的减少,进而导致传统媒体行业人才的流失;传统媒体行业人才的流失,又导致传统媒体传播内容质量的下降;传统媒体传播内容质量的下降,最后再导致传统媒体消费者规模的进一步缩减。与新兴媒体相比,传统媒体虽然有不足之处;但就传播信息的内容质量而言,在文字编排的严谨性与易读性方面,传统媒体也有着自身的优势。因此,传统媒体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地面对新兴媒体的挑战,力争做到与新兴媒体有限竞争与共存发展。

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对比研究

为了更好地把握传统媒体面临的现状,以提出可行的发展策略,本文特选取了上海师范大学女子学院于2010年4月所开展的上海都市居民文化消费调研的部分数据,以对比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消费现状,从而发现居民在不同媒体选择上的消费分布,并为数字技术环境下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决策的依据与支持。

本次调研以分布全市徐汇、静安等10个区的上海居民作为调研的对象,通过随机访问的形式完成。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1713份,得到有效问卷1601份。在调研的样本分布上,男女的性别比例、年龄层次、教育程度、职业等级及收入水平等都进行了认真的甄别,并按照各年龄阶层的真实人口分布,以中青年作为调研的主要对象,从而保证了调研的数据结果能够真实地反映当前新兴媒体消费的现状。

(一)调研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1.调研群体的性别比例。从此次调研的性别比例来看,男性人数为766,占调研总体的47.8%;女性的比例为835,占调研总体的52.2%。这表明,女性的人数略占优势,但是从整体来看,男女双方比例接近,可保证本调研结论因性别差异而造成的内在误差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具体的男女比例分布结果可见表1-1:

2.调研群体的年龄层次。从此次调研的年龄层次来看,25岁-29岁群体占据样本总体的30%,为人数最多的群体;45岁-49岁群体占据样本总体的18.2%,为人数较多的群体。这表明,在调研的总体年龄分布上,中青年群体成为本调研的主体;一方面,青年人代表着社会消费的主流趋势,另一方面,中年人因社会地位及购买力使得自身群体成为最有可能的实际消费者,这也从侧面保证本调研的对象在年龄层次的分布比较符合社会消费的现状,从而极具参考的价值。具体的年龄层次分布结果见图1-1:

3.调研群体的教育程度。从此次调研的教育程度来看,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群体占据总体样本的48.4%,将近调研总体的一半比例;具有大专学历的群体占据总体样本的18.7%,与高中及以下学历水平的群体比例基本持平。这表明,本调研对象的整体教育素质较高,可以保证调研对象对本调研目的及意图的认知水平。具体的教育程度分布结果见图1-2:

4.调研群体的职业等级。从此次调研的职业等级来看,机关事业单位职员、公司或企业普通职员及一般专业技术人员等初级职位群体占据样本总体的53%左右;机关或事业单位干部、企业或公司部门经理及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等中级职位群体占据样本总体的30%左右。这表明,本调研群体在职业等级的分布上比较全面,各等级层次上的群体都有所涵盖,并比较符合社会现状中的职位等级分布情况。具体的职位等级分布结果见图1-3:

5.调研群体的收入水平。从此次调研的收入水平来看,4000元以下的较低收入群体占据总体样本的40%左右,基本与4000-7999元中等收入群体在总体样本中的比例持平。这表明,在居民收入分配上,上海保持着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合理消费结构,其在较高层次的媒体文化消费上的现状将具有典型性的代表意义。具体的收入水平分布结果见图1-4:

(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阅读现状对比分析

在关于阅读“纸质报纸”与“数字报纸”时间的对比研究中,可发现有15.7%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阅读纸质报纸,有17.7%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泛读纸质报纸1-10分钟,有42.4%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略读纸质报纸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精读纸质报纸30分钟以上;同时还可发现有72.9%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阅读数字报纸,有8.3%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泛读数字报纸1-10分钟,有12.1%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略读数字报纸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精读数字报纸30分钟以上。这表明,在即时性信息的传播方面,可能是由于文字编排及易读性的原因,传统媒体比新兴媒体具有更大的阅读优势;同时,在需要对信息进行深入解读时,较多的调研者都会选择传统的报纸作为信息了解的渠道。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图2-1:

在关于阅读“纸质杂志”与“电子杂志”时间的对比研究中,可发现有26.1%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阅读纸质杂志,有17.7%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泛读纸质杂志1-10分钟,有40.3%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略读纸质杂志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精读纸质杂志30分钟以上;同时还可发现有64.6%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阅读电子杂志,有5.9%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泛读电子杂志1-10分钟,有13.6%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略读电子杂志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精读电子杂志30分钟以上。这表明,在延时性信息的传播方面,可能由于阅读易读性的原因,传统媒体仍是社会大众主要获取信息的渠道。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图2-2:

在关于收看“有线电视”与“网络电视”时间的对比研究中,可发现有16%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收看有线电视,有2.9%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有线电视1-10分钟,有19%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有线电视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有线电视30分钟以上;同时还可发现有51.8%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收看网络电视,有2.4%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网络电视1-10分钟,有13.9%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网络电视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网络电视30分钟以上。这表明,在社会大众工作之余的娱乐休闲方式上,传统的收看电视节目消遣仍是其主要的娱乐休闲方式。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图2-3:

(三)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消费内因对比分析

在关于不购买“传统图书”和“电子图书”的原因调查上,可发现因图书内容质量问题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10.1%,因价格原因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16.1%,因没有时间阅读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总体的20%,因网络可以下载的原因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总体的27.3%;同时还可发现因图书内容质量问题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30.2%,因价格问题而不愿意购买电子图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6.9%,因电子屏幕小而不愿意购买电子图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32.7%,因不了解电子图书而不愿意购买电子图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5.2%,因拥有传统图书而不愿意购买电子图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22.1%。这表明,传统图书在内容质量与易读性方面比电子图书更具优势,而电子图书在价格因素上更为占优。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表2-1:

在关于不收看“有线电视”和“手机电视”的原因调查上,可发现因节目质量问题而不愿意收看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62%,因生活忙绿而没有时间收看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9.2%,因个人兴趣而不愿意收看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17.5%;同时还可发现因屏幕问题而不愿意收看手机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36.3%,因价格因素而不愿意收看手机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28.1%,因节目质量问题而不愿意收看手机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16.7%,因信号问题而不愿意收看手机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12.7%。这表明,对于传统的有线电视,社会大众更多的关注于节目的质量因素,而对于新型的手机电视,画面的可视效果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另外,对于新兴媒体的收费模式,因网络等新技术环境下资源免费的影响,消费者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付费收看习惯。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表2-2:

三、传统媒体的发展策略研究

通过以上的调研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新兴媒体的出现,人们的消费习惯开始发生转变,传统媒体在与新兴媒体比较中,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的内容质量、可信度以及易读性方面,明显占据着优势。另外,由于纸质媒体存在的稀缺性,通常情况下,越是稀缺的版面资源,其广告收入越高。因此,在传统媒体发展策略的制定上,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融合新兴媒体互动的多元化、即时性,并结合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迁移等特征,寻求在内容和渠道上的创新,以提升传统媒体的竞争力。具体的策略建议如下:

1.媒体的形态应该将传统平媒与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结合起来。传统平媒是由信息的方决定信息的内容及形式,其核心价值在于其背后拥有强大的新闻报道团队,能挖掘新闻背后的信息,这不仅是信息,是知识和智慧。因此,传统媒体应在确保传统阵地不失的同时,利用数字技术力求内容及渠道的创新。

以IPAD这个数字出版平台为例,一线平媒纷纷出版IPAD版。如《时代》周刊的IPAD版,《国家地理》杂志的IPAD版。他们充分利用了IPAD的极具视觉优势的功能,对平媒内容组合进行了创新,这种创新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同时,平媒内容商和掌握数字技术的渠道商的结合也给内容提供商带去了丰厚的利益。

2.媒体的经营应该将付费化与免费化结合起来。传统媒体的业务模式主要是依靠营运收入及版面收费,与网络环境下免费享受的信息咨询相比,消费者无疑更愿意选择后者;因此,在媒体业务的调整上,传统媒体应大力发展版面收费的模式,并采用DM直投来进行发行,以应对新兴媒体免费模式的冲击。在版面收费模式的制定上,传统媒体应根据自身的定位,来选取是以广告版面的收费为主,还是以内容版面的收费为主;DM直投的发行商,也应根据自身消费者阶层,来选择是在公共场所免费发放,还是选择通过定点直邮或在目的地定点投放的方式去发放。

与此同时,传统媒体业务的部分免费化也不是意味着信息质量的下降,相反应根据现代社会的文化特征,针对自身媒体的受众,传播易于该受众群体接受并认可的“共同生活文化形态理念”。所谓的“共同文化生活形态理念”,不仅涉及到目标受众的性别、年龄及收入等浅层次的社会阶层信息,也应包括其相关的爱好兴趣、价值观念等信息综合形成的地理和信息轮廓;并通过此种“共同文化生活形态理念”的形成,来保持自身受众对媒体的兴趣及忠诚度。

3.媒体的运作应该将职业化与业余化结合起来。传统媒体在信息的采集上主要是依靠职业记者通过专业的设备来完成,而在数字技术环境下,业余人员可以简单地通过数码相机或手机等工具来完成对新闻信息第一手的收集。在信息来源的广度及参与度上,新兴媒体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在媒体具体的运作上,传统媒体应更多地吸引业余人士作为编外记者,以为其提供第一手的新闻线索,并推动自身向专业的纵深向发展。如传统媒体可设立新闻热线,或者在其网络版中设置上传区域,以为社会大众提供信息传播的平台,同时还将对质量高的信息提供者提供奖励,以激发其参与的兴趣与动机,并最终形成所谓的“肖像部落”。

在此“肖像部落”中,参与信息传播的成员,不限年龄与职业等外在的条件,仅以“有社会正义感与偏爱信息传播”作为肖像特征的最好表征;同时,也通过此种媒体信息来源方式的创新,以引导传统媒体从报道角度到新闻素材、从表达方式到话语形态、从外在形式到内在特征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形成媒体文化的再次整合,以新形成的互动性“平民文化意识”去弥补传统单向性“精英文化意识”的局限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媒体的变革及新媒体的冲击带给社会的影响和改变是巨大的;而传统媒体也正在面临着新一轮的产业重组与整合。所谓的重组是指传媒的信息内容生产,读者定位以及运营模式都要更为准确与合理,并在广告投放上也要采取创新的理念,以保证媒体自身内容的独特性,从而保持差异化竞争优势;所谓的整合是指,传媒的方在信息的采集、编辑、传播及接受方式上进行重新的组合与再造,从而引发信息采编内容及方式的全新变化,并保证信息互动中主体的多元化,以最大程度地聚集消费者的参与。

篇11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与人们日常生活中文化需求的膨胀,以传统电视媒介作为单一载体的影视剧作品已经不能很好的贴合人们日常的观剧习惯,契合互联网文化的繁荣,网络剧应运而生。网络剧从取材、拍摄、制作、宣传到发行以及后期的持续造势等环节都与当下数字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对于数字媒体技术在网络剧当中应用与发展的研究,对于网络剧自身的成长与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数字媒体技术概述

1.1 数字媒体

传统媒体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化,现今,数字媒体也已经潜入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数字媒体指的是通过计算机进行存储、处理、传播等操作的媒体,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式,比如平面广告、特效视频、数字游戏等都属于数字媒体的范畴。

1.2 数字媒体的特点

数字媒体的快速扩张,主要得益于其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1)数字化,数字媒体以Bit的形式而非模拟信号进行处理、存储和传播;

(2)集成性,与传统媒体不同,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上的数字媒体可以结合文字、图形、声音等多种形式,应用更为灵活,范围也更加广阔;

(3)交互性及趣味性,数字媒体具有传统媒体难以媲美的人机交互作用,同时数字游戏、数字电视、互联网等数字媒体形式为人们所提供的娱乐体验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4)艺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数字媒体技术的广泛传播得益于也需要其自身对信息技术与人文艺术的结合,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创造出更加丰富灵活的文化体验模式,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手机app在其研发过程中不但需要信息技术人员进行软件的技术规划,同时也需要具有较高艺术审美能力的设计师进行视觉化的设计。

1.3 数字媒体技术及其应用

那么如何理解数字媒体技术呢?数字媒体技术是倚赖计算机作为主要硬件与软件,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等媒体信息,并实现对数字媒体的记录、表示、处理、传输、存储、管理等,是一门将抽象信息具体化、可管理化的软硬件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囊括的范围相当广阔,是多学科多技术交叉应用的成果,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新颖的技术手法。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数字声音处理、数字图像处理、数字视频处理、数字动画设计、数字游戏设计以及数字媒体的压缩、存储、管理、保护、传输等方面。

2 数字媒体技术在网络剧中的应用

2.1 数字媒体技术在影视行业的应用

数字媒体技术在影视行业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影视作品的拍摄、制作、宣传、发行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数字媒体技术的支持。数字媒体技术的出现,造就了电影行业继有声电影、彩之后的第三次技术变革,大大拓展了电影的叙事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一场又一场的视觉奇观。随着技术的升级换代,数字媒体技术在当下动画作品、电视剧作品、微电影作品以及新生的网络剧作品中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口碑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中下精心细致,栩栩如生的人物场景、玄幻电视剧《幻城》中的白色冰雪世界和让人眼花缭乱的幻术以及网络剧《老九门》中地下世界里的妖魔鬼怪等都得益于对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在众多网络剧中,《无心法师》更是将该剧超过百分之二十的投入运用到了其特效上,是一部在数字媒体技术的支持之下呈现出较高艺术水准的影视作品。

2.2 数字媒体技术在网络剧《无心法师》中的应用

网络剧《无心法师》是2015年由搜狐视频出品,改编自同名小说的一部民国奇幻网络剧。该剧除了在大陆网络平台播放,还于港台地区电视台进行放映,在该剧收官时,网络点击率已经突破了8亿,其新颖的题材、精心的制作也让该剧在收视火爆的同时收获了极佳的口碑评价,《无心法师》的精良制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数字媒体技术的支持。

2.2.1 符合身份定位的角色形象设置

作为该剧主人公的无心,是一个具有长生不死属性并且有着酷炫技能的法师,要想使得这样的一个角色跃然于屏幕之上,很大程度上要靠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来完成。譬如无心在剧中频繁使用的“开天眼”技能,就需要在后期多媒体制作的过程当中进行细致的处理。对于“开天眼”技能的展现主要倚赖于对于人物眼部CG(计算机动画)特效的应用,对于正面角色无心来说,其眼部的红色光芒饱和度或者亮度过高都会产生诡异的效果,因此对于此处CG动画的色调调整就显得极为重要,为了使效果足够逼真并且符合角色定位,特效团队十分细致地经过多番调试,将无心眼部叠加的CG特效调试出了较为清新的色彩风格,才使得无心每次使用法术时让观众觉得足够自然。

2.2.2 奇幻场面的构建

《无心法师》作为一部奇幻剧,自然少不了许多依靠物质现实难以复现的奇幻场面。譬如剧中无心与巨蛇缠绕在一起搏斗的场面,着实让全剧增色不少。剧组当然不可能真的找来一条大蛇去和演员纠缠,大蛇的呈现全部依靠后期数字动画的应用,为了使场面足够逼真生动,特效组前期用真实的蛇做参考,包括蛇的柔韧度、游走动作等,随后在运用的过程中为了凸显其激烈的搏斗效果,对实际效果进行了夸张化的处理。制作巨蛇的动画效果首先需要建模,然后做模型和材质,接着进行动画绑定和骨骼设定等。在制作流程当中,甚至也包含了对蛇表情的建模制作,因为作为冷血动物的蛇其面部表情是有些僵硬的,为了凸显其凶狠的一面,在制作面部动画效果的同时融入了许多人性化的表情,比如它的嘴与日常生活中的蛇不同,是呈上扬状的,后期再通过音频特效为巨蛇加入了声效,使其凶狠的形象更加生动,至此才有了活灵活现,紧张激烈的搏斗场面。

2.2.3 细致特效的融入

在剧中,无心在与反派角色岳绮罗打斗的过程当中被割掉了半张脸,此处的效果单靠后期的处理会变得非常复杂和困难,所以在制作过程中,无心的“半张脸”效果采用了前期绿布和后期三维CG动画相结合的方法来制作,在拍摄过程中,运用绿布技术将演员的半边脸遮挡,后期处理时将绿布擦除,而后配合演员的表演和头部的转向进行三维跟踪,再加以背景填补,随后再配合血迹斑斑的动画特效,才能最终呈现出无心的“半张脸”形象。

该剧中的反派人物岳绮罗的惯用道具是会笑会飞会发光的小纸人,由于岳绮罗使用的纸人数量较多,有时每一个纸人都处在运动状态,但有时候又是个别纸人在表演,所以纸人的特效不能统一地用一套程序去完成,而是单个纸人做单个动画。又因为“纸人”在剧中是一个极为巧妙和关键的有魔性的道具,因此建构纸人动画模型的前期还要融入人类的动作才能让纸人更加生动。

3 结语

网络剧在数字媒体技术的支持之下快速发展壮大,已经聚集了数量庞大的观剧人群,制造了可观的商业成果,过程之中也涌现出了《无心法师》这样的网络视觉奇观,并且其在自身商业性与艺术性上做出很好的平衡。在资本的不断涌入的当下,伴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革新以及各大互联网平台对网络剧的日益重视,网络剧正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文化消费的一大主流模式,将数字媒体技术更为巧妙、合理的运用在网剧当中,将会为人们呈现更为精彩丰富的文化产品。

参考文献

篇12

近年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快速发展,数字新媒体得到了迅速发展,数字新媒体产业正逐渐成为2l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但数字新媒体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看待这些问题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对数字新媒体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数字新媒体的含义及特点

所谓数字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数字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数字新媒体具体有以下特点:

1、交互性与即时性。在数字化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新技术支撑下,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可以借助数字新媒体随时、随地进行互动沟通。

2、海量性与共享性。互联网将全世界的计算机连结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庞大无比的数据库,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可以非常方便地查阅到自己所需信息。

3、多媒体与超文本。数字新媒体是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的综合体,在新的技术支撑下,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来显示信息。

4、个性化与社群化。相对传统媒体的大众传播而言,数字新媒体可针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信息和服务。

二、数字新媒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新技术的推动下,我国新媒体发展迅速,“新媒体的民族品格和中国特色彰显,在社会化、融合化中得主流作用凸显,普及化中的有序性渐显”。国家十分重视新媒体公共平台的建设,正组织实施重大工程推动广播、电视、出版、数字出版等新媒体平台的建设。新媒体的技术支撑体系已经比较成熟,使用新媒体的消费者越来越多,新媒体的终端已经相当普及,新媒体传播的内容正在日益丰富。

CNNIC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为65.5%。家庭电脑宽带上网网民规模达到3.90亿人,占家庭电脑上网网民的98.8%。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达1.95亿,半年新增微博用户1.32亿人,增长率高达208.9%,其中,手机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为34.0%。

数字新媒体在我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思想认识不足观念落后。面对新媒体的崛起,对新媒体发展的认识不足,在思想上缺乏足够的重视。尽管不少传统媒体行业正在积极探索把网络和无线通讯作为新的业务空间,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进一步发挥内容市场的优势,实现由平面媒体向多元化、综合性媒体的转变,但不少从业人员仍然抱有“内容为王”的观念,只是把网络当成既有内容分发的工具和渠道,没有认识到传媒业巨型信息终端的趋势和读者阅读个性化的趋势,没有意识到互联网技术对传媒业的巨大改变。因此,传统媒体行业领导急需统一思想认识、分析利弊,看清新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增强运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媒体的紧迫感,加快发展新媒体。

2、适应新媒体发展的管理体制未能形成。传统媒体按照信息形态和内容差异实行广播电视、电信、新闻出版等部门分头管理的方式。在国家对现有的管理体制没有调整之前,仍然按原有体制对新媒体实行分头管理。例如,互联网的接入由工信部和工商部门监管,安全由公安部门监管,内容则由中央和地方的新闻办公室和对外宣传办公室监管,其他则由文化部门、新闻出版部门、广电部门等监管。这种管理方式不能适应对新媒体的发展要求,导致现有的各部门行业之间的利益和权力竞争,管理效率低下,执行责任不明确,监管成本加大,必然影响到新媒体的发展。

篇13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4.114

数字媒体技术是科技信息技术与艺术高度结合的综合交叉学科,它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显现出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目前,数字媒体技术已全面渗透到工业产品设计的整个制作过程,它使工业产品设计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1 数字媒体技术与工业产品设计的关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逐年增加,消费者对工业产品的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正是因为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设计师才能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出更加符合消费者满意的产品。现阶段产品设计在渐已成熟的软件技术帮助下,产品的表现力、造型的真实度、视觉效果等方面,与传统工业设计相比,都呈现出无可比拟的优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为现工业产品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然而工业产品设计需要,也促使数字媒体技术不断满足产品设计的需要[2]。

2 现阶段数字媒体技术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2.1 在工业产品设计前期阶段的应用

工业产品设计前期,必要的准备工作,将为工业产品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数字媒体技术介入使工业设计师节约了前期准备时间,提高了准备效率。与以往早期的传统动画电影不同的是,在进行动画创作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进行必要的策划、纸上绘图创作之外,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数字媒体技术作为支撑,可以通过Ps、Sai等二维图形绘画软件进行绘制,便于进行二次调整和修改,避免了纸质手稿的局限性,提高工作效率。

2.2 在工业产品设计中期制作阶段的具体应用

工业产品中期制作阶段是整个产品制作的中心环节。数字媒体技术中三维制作软件具有真实性、精确性和无限可操作性的特点。在工业产品设计中期,我们可以将之前的创意图利用数字媒体三维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制作出立体效果,使产品设计更加直观、更加生动逼真。由此可见,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丰富了工业产品设计的表现形式,更适合工业设计产品的定型和后续改进。

2.3 在工业产品设计后期制作阶段的具体应用

在工业设计后期的处理阶段,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显现出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数字媒体技术通过三维建模、贴膜、灯光及渲染,使产品效果更具有生动的表现力,避免了单纯手绘中难以实现的真实效果;设计师还可以利用数字媒体技术给产品附加动画效果,使产品更具有表现力,真正使得数字媒体技术服务于工业产品设计[3]。

3 数字媒体技术在未来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3.1 工业产品设计更加体现以人为本

未来的工业设计中,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和全面。它将深刻地影响着工业设计的创作观念和表现形式,同时也为工业产品设计的情感的表达、感情的抒发及影片的思考,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设计者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消费者体验设计产品,做到身临其境,与产品的内容进行情感互动,实现“所及即所得”。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大大加强了电影的创作空间,使工业产品设计不再受限于技术的制约,工业产品将会产生新的变革。

3.2 制作平台更加便捷

以犀牛、3D等为代表的三维产品制作软件将会推动工业产品设计不断前进;大量的跨平台交互设计软件的推出和更新,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到全方位,全时段的沉浸式设备的应用,都将促使工业产品更具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5];设计师和工程师之间将不断加强交流与沟通,简化操作程序,设计出更加便捷、迅速、人性化的数字软件,简洁的操作及制作将在大众面前得以推广,甚至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定制的需要。

4 结束语

以数字媒体技术特别是三维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应用,已经使工业产品设计的创作发生了质的飞跃。数字媒体技术赋予了工业产品设计越来越多的表现形式和传播媒介,从而触发了工业产品创作更加广阔的思考空间、创作空间及其表现空间。

参考文献:

[1]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美]刘易斯,[美]卢西娅娜,郭畅・译.数字媒体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邵健伟.产品设计新纪元 [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