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人力资源战略实施

人力资源战略实施范文

发布时间:2024-02-27 14:48:1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人力资源战略实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人力资源战略实施

篇1

摘 要:当今社会企业间的竞争,就是企业人才的竞争.企业主要依靠人力资源获得人才,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人力资源部门输送更多兼具挑战性和竞争力的人才,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是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所远不能及的,因此由人力资源管理过渡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历史发展必然的趋势.本文从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入手,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实施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085-02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K2014A393,SK2013A035);安徽省省级专业改革综合试点(2013zy095);安徽省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2014sjjd032);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基金;校级质量工程项目(2014xjjxtd01,2013xjsjjd01,2013xjzy02,2012xjrcpy01,2011jpkclx05)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得到了企业界的公认,但是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企业不善于挖掘员工的潜能,招聘方式不够科学,招聘标准不够合理等导致的“大材小用”和“小材大用”.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所带来的弊病迫使一些企业开始寻求改变,采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正在探寻的改变方式.

1 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1.1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有助于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而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与企业的经营战略是相契合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为使企业达成目标所进行和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人力资源部署和管理行为,战略性人力资源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途径,它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有助于企业稳固根基

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想楼房建得高,打牢地基很关键,只有根深蒂固才能屹立不倒.企业这栋楼要想筑得高,就得根基稳,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可以让企业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队伍,使得企业获得科学的管理,并实现其主要的战略目标,为企业扎稳根基.

1.3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能保证企业在竞争中的战略优势

要想在瞬息万变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企业就必须维持相对于其他竞争者的某种优势,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目的正是帮助企业发展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它主要是利用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制定战略和执行战略中的伙伴作用,为企业确立竞争战略,并采取与企业竞争战略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使企业有效开发、利用人力资源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1.4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有助于企业发展壮大

企业就像一颗成长的大树,要想不断的壮大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除了需要牢固的根基,营养的供给,还需要一个良性的生产循环系统,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正好为企业制定了一套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使得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招、育、用、留与企业成长相辅相成,让企业达到内外和谐,吸引人才兴旺发达,从而实现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2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困难

2.1 追求短期利益,无法可持续发展

虽然说不盈利的企业是不道德的,但是投资者太看重眼前利益也是无法走远的,人力资源获得的投资回报是滞后的,很多企业只专注于眼前的绩效,因此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不愿意用战略的眼光看待人事问题.

2.2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无法理解企业战略

由于一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接受的是一般的管理培训,他们的理解能力还达不到理解整个企业战略的水平,同时这部分人并未进入企业的决策层,以致于他们没有较强的战略思考能力,更无法对其他的职能人员构成影响.

2.3 其他部门无法认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工作

事实上很多人都把人力资源部门看成是没有业务能力的官僚机构,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人对人力资源或其操作职能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认知上,毫无疑问这对人力资源部门的定位是存在偏差和不精准的,这种偏差的定位使得许多人把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当做对手而非同盟,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增加了管理的负担.

2.4 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果无法量化

由于受到市场竞争压力的影响,企业常常把盈利放在首位,但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很难直接用数量来衡量,比如说企业的培训、团队建设等都很难量化,以至于企业看不到切实的利益,因此这些人力资源的计划很难受到重视而被实施.

2.5 传统会抵制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

传统跟变革总是相互矛盾的,因此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极有可能给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引发的变革带来不小的压力,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看重的是完成某件具体的事情,成本是企业所最主要考虑的因素,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将人看成企业的资源而并非一个工具,而这意味着企业对人的管理方法也将发生重大的转变,包括工作的组织方式,员工雇用、培训及开发方式,工作绩效测量方式,员工薪酬的给付方式等等.但是很多希望维持现状,因循守旧,年长或技能少的员工并不愿意发生这些改变.

3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策略

策略一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以人为本”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思想,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就是视人为资源,把人当做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所以首先就得给管理者灌输“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指企业管理的一切活动,始终把人放在核心位置,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管理思想.能否建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直接关系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能否被有效的实施.

策略二 将招聘工作做到位

选拔人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一环,是企业获得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途径,招聘工作的质量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企业把招聘工作做到位很重要.企业要想招聘到合适的员工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把控.

(1)招聘前做好分析.没有合理的分析,只会像没头的苍蝇乱撞,俗话说“有备无患”,做好招聘分析工作直接关系到招聘是否顺利.招聘者可以以企业内部人才的需求为标准,从个人技能、个性、价值观等方面判断应聘者是否符合岗位的要求.

(2)避免主观臆断,树立正确的招聘理念.不少招聘者在招聘的过程中都会陷入这样的误区,就是认为招聘就是要招最好的,却忽视了应聘者是否与岗位是最适合的这一点.事实上有时候企业要招的并不是最好的而是最合适的.

(3)对企业人力资源未来的发展做好规划.人力资源规划应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目标性,它是一个根据企业内部需求的变化,预测企业未来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以及满足这种需求所提供的人力资源的活动过程.只有做好人力资源未来的规划,才能不断的构筑强大完善人力资源,保证人才源源不断的供给.

策略三 实施绩效考核

绩效考试是企业对员工完成目标情况的一个跟踪、记录考评,考核的内容是员工具体工作表现和业绩的体现,而考核得到的结果可以作为员工职务晋升和工资发放的参考标准,不仅如此考核结果还有助于企业建立合理的人事管理机制,同时考核结果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则是为了让员工有更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绩效考核机制要规范全面,同时绩效考核还要保证效率,提高员工绩效,因为组织效率的实现有赖于员工绩效的实现.

策略四 建设有效的激励机制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与留住人才是密切相关的,根据公司的战略需要和员工的绩效表现对员工进行激励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激励的核心任务,可以说企业的激励水平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劳动生产效率是成正比的,因此要想通过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就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可以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对员工实行有效的激励,从物质方面最主要的是让员工建立起总体薪酬的概念,使得员工了解到总体薪酬除了基本工资和奖金外,还包括餐补、话补、股票期权、员工持股、退休金、保险等许多其他形式的薪酬,让员工从心理上对自己的工资感到满意.当然仅仅只靠物质激励是不够的,因为有时候重赏会带来副作用,我们还需要精神激励,精神激励是对物质激励的补充和强化,精神激励可以从树立目标、获得荣誉和尊重两方面入手对员工进行激励.目标激励可以让管理者知晓员工的目标,以便管理者将公司目标和员工目标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而荣誉激励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更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的热情.

策略五 对员工进行培训,开发挖掘员工潜力

这是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关键的一步,因为战略性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就是“育人”,企业除了给员工提供报酬以外,还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培训机制,通过培训和教育员工以使员工获得不断成长的动力和源泉.培育和扶植员工并不像一些人所认为的是企业资源的浪费,这反而是一种切实的需要,企业想要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就不能鼠目寸光.

策略六 创建优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的过程中,各部门,员工经验积累得到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只有优秀的、好的、先进的企业文化才能充分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体现和理念的传达,它不仅可以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导向,还可以营造一个激励为主的用人氛围.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让企业保留持久的生命力,而拙劣的企业文化可能导致企业在竞争的洪流中覆没,因此在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很重要的.

4 结束语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战略性人才资源管理已经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但是一些传统的人才资源管理理念仍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让战略性人才资源管理的实施障碍重重,尽管如此,我们仍需要逾越障碍,打破传统的束缚,不断的推行战略性人才资源管理的实施策略,让企业在不断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滨成.关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认识[J].中国西部科技,2010(6):111.

(2)董萍.关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中国证券期货,2012(11):92.

(3)张琪.企业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74.

(4)马耀荣.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9):228.

(5)高坤静.浅谈中小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及建议[J].现代商业,2015(2):82.

篇2

 

某鞋业贸易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年轻女性PU质地鞋类产品出口的贸易公司,主营业务是通过商和经销商向国外市场投放针对年轻女性的各种鞋类产品。缺乏雄厚生产能力.使公司成为为争取生存与发展,往往在与外方谈判中降低品牌诉求与供货价格,从事大量贴牌产品的低利润生产贸易模式。公司以欧洲特别是欧盟各成员国客户作为经营目标,不直接面对消费者.通过了解和追随国外时尚鞋类产品的潮流趋势,采取批量出口贸易的经营模式,争取客户在女鞋销售方面的认同与支持。获得稳定增长的客户资源与市场份额。公司员工除必备的财务人员和处理日常内务的工勤人员外,主要由两种职业类型人员构成.一种是专门从事外贸接单的办公室业务人员,具备一定外贸英文听写水平和一定年限的从业经验;另一种是专门从事不同鞋款制作的版房技术人员.由从事鞋类型款设计与制作十多年工作经验的师傅与负责一般技术人员组成。

经营者并不注重公司文化的构建。公司人员构成中8O%以上人员年龄在27岁以下,属于从业时间短、未有家庭负担约束的就业人群。家族式的经营模式使公司强调经营者的绝对权威.不鼓励权力下放。家长式的员工管理模式使员工在公司工作中必须事事以经营者的明确肯定作为商业行为的依据。员工在公司中被看作是承担并完成任务的载体,并不强化个人贡献对公司的影响。企业文化更多可以以“来去自由、松散乏味”概括。员工对公司的认同度与忠诚度往往不能经受住其他公司更高薪酬的考验

作为一家主要市场在欧洲的女鞋产品贸易公司.其产品必须紧贴市场变化趋势,在迎合顾客需求方面,中国的企业设计人员所设计的女鞋式样不能适应西方女性的审美标准,所以公司采取与同行相同的手法,通过在国外参展考察期间有意识拍摄鞋款样式.聘请技术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模仿设计、生产乃至贸易销售。该公司的总体技术水平比纯粹从事一般鞋业产品的生产型企业高.但所使用的PU质材,又使其比从事皮质面料的鞋类贸易企业技术标准低。

针对欧美市场的女鞋贸易公司,目前都面临机遇与挑战的长期并存与不断发展的经营格局,完全开放的市场环境,对于目标定位于确立品牌地位的企业而言,往往意味着挑战多于机遇。过度竞争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根本克服难于实现跨越性发展的种种难题。目前,欧盟对中国皮鞋征收高额反倾销税所产生“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骨牌效应,日益加强的贸易保护主义,同业为争夺市场不计后果的降低同类产品供货价格,以及这两年来欧洲市场进口过量鞋类产品造成积压,的确使公司发展受到各种层次的困扰利用五项因素分析法采取人力资源策略迈克尔·波特的五项因素是一个考察人力资源系统是否适用的分析框架。这五项因素分别是:(1)社会、政治、法律及经济环境:(2)组织战略;(3)劳动力;(4)企业文化;(5)生产技术和工作管理。就公司的发展而言,可从五项因素分析,适当调整人力资源策略。以满足公司发展需要。

一、外部环境

该鞋业贸易公司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制约。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一批新兴企业所共同遭遇的普遍问题。这些企业由一些有丰富从业经验及客户资源的从业人员从原企业离职后所创立。管理经验不足,不能从家庭式工作模式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质的转变,是束缚其在短期内迅速发展的致命弱点.企业必须根据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为着力点,想方设法作出改变,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篇3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01

一、前言

在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企业相关的管理人员要采取公平、适度、平衡以及激励的手段来激励内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由于我国高绩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起步比较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要不断提高企业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最终使得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能够得到内部员工的认同,使得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能够充分的发挥作用。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具有负责的态度,从而能够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1.高绩效人力资源是促进企业质量建设的重要保证

企业要不断进行改革,这样才能使得企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企业要建立一个具有弹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从而可以合理的安排人才,使得每一位员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企业通过市场配置,不仅可以淘汰一些工作效率较低的员工,而且可以避免人员闲置,从而能够使得每一位员工实现他们的自身价值,最终能够促进企业的质量建设。

2.高绩效人力资源是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手段

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要求企业要特别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道德规范等。企业文化可以使得每一个员工能够在无形中改变自身的行为和方式。企业文化也可以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提升自身的价值,并且通过企业文化可以感染更多的工作人员,使得每一个工作人员更具有责任心和道德责任感。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建立一个和谐、包容、积极向上的多元化文化氛围,能够使得员工与员工之间和谐相处,并且在竞争中能够不断进行学习,从而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有利于自身价值的实现。

三、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具体分析

1.考核指标体系影响企业绩效

企业对工作人员的业绩进行考核的时候,要根据工作人员的所在岗位的内容、性质、职责,从而分析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这样可以客观的评价工作人员,从而在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的时候做到客观、公正。企业在考核的过程中,要做到奖罚分明,这样可以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使得企业的健康发展。

2.培训开发影响企业绩效

为了能够提高企业的绩效,企业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培训和管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而且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人力资源部门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的时候,企业相关的负责人要鼓励工作人员在空闲时间自学有关的专业知识,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从而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人员素质。与此同时,企业要不断深化单位文化,从而可以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意识,从而有助于企业的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3.薪酬激励影响企业绩效

(1)制定科学的、合理的薪酬策略和原则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策略和原则。在制定科学的、合理的薪酬策略和原则的时候,第一,要使得薪酬的策略和原则与组织的战略发展以及中长期经营目标保持一致。由于组织的战略发展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更好的开发人力资源。第二,薪酬管理的策略要能够刺激企业,从而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管理层。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经营战略能够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薪酬管理的策略要和经营战略保持一致。第三,企业应该采用的薪酬策略主要是指高额报酬与高中等程度的绩效奖励和中等福利的相结合。第四,在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来说,在制定经营战略的时候,要以保持利润以及保护市场为基础,所以此时的薪酬策略主要是指奖励管理技巧、平均报酬水平与中等程度的奖励以及标准福利水平的相结合。

(2)建立灵活的奖励以及福利保险制度

灵活的奖励制度不仅能够废除了奖金多少与职位高低的关系,而且能够调动企业内部员工的积极性。通过建立灵活的奖励制度,使得发放奖金与职位高低脱离开来,让奖金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灵活的奖励制度可以防止在高层领导内部出现不劳而获的现象。与此同时根据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表现情况来调整奖金的数额,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员工的成就感,而且能够增强员工的危机感。然而在福利保险方面,企业内部员工所享有的福利应该与其工作绩效相联系。企业要定期根据员工的工作业绩来决定员工的福利的档次,这样做可以激励员工投身于工作中。从体制上来说,建立灵活的奖励和福利保险制度,能够杜绝福利平均的弊端

(3)实施团队薪酬,不断创新薪酬制度结构

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并且要以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薪酬为核心,从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培训、薪酬激励以及绩效回馈这四个环节出发,采取积极的搓死,从而能够培养一支具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队伍。为了能够确保人力资源队伍中成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因此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这样不仅能够减少企业内部人员的负担,而且也会调动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要采取新型的工资奖金管理模式,提高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生产积极性,并且能够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这就使得企业的运行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面对企业运行环境的变化,企业要不断强化单位内部人力资源的管理,并且要不断改进企业的文化氛围,从而保证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企业要不断进行创新,使得我国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了使得我国企业单位向着一个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政府鼓励企业要勇于探索与创新,从而可以推动企业能够顺利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玉荣.对企业家人力资本激励机制的探讨[J].商业研究,2008(20).

篇4

        企业人力资源储备的战略思考就是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存在以上问题而提出的,以此指导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人力资源储备战略指的是企业根据未来的发展和可能出能出现人才缺位,在企业整体战略框架上,事先做好各职位候选人的规划、招聘、培训、晋升和考核,并辅于相关的制度安排和后勤建设的全局思考和预见性的谋划,实现科学的留才、育才、用才观念,使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同步、稳定、协调的运作。

        1 实施人力资源储备战略的原则

        1.1 自知自明原则 人力资源储备战略实施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出现人才缺位,并满足企业战略发展需求。而保持企业员工的稳定,企业应该定位好自己,企业规模、对人才的实际要求、地理区域、资源条件等,对人才的要求绝对不能脱离或超越企业所能为员工提供的各种福利待遇。一个位于边缘城市中的中等规模企业,市场的品牌度不高,欲招聘大城市中一般以上高校的毕业生,可以说其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即使是招进来了,也将很容易离去,关键还要全面衡量企业所提供待遇与他所能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之间的距离。当然例外的也有,在企业的诚恳承诺加上高薪的条件下也会有“勇夫”。总之,企业要根据自己的条件,量体裁衣,合身就行,重在实用。

        1.2 人本原则 人本原则重在要求企业要建立与新老员工之间的诚实信用关系,以员工的实际利益为中心,将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员工的未来发展晋升规划等方面内容全部向员工交待清楚,使之有较好的心理准备或重新进行职业选择,这样才能使员工从内心深处树立起自身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血肉相连的关系,忠诚于企业。

        1.3 权变原则 权变原则不仅是针对市场变化,而且也可以运用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内部人员调整。企业经营环境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企业的人才储备方向和人力资源要求层次、知识结构、工作经验等也不能脱离具体的环境,要善于把握环境变化和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

        2 人才储备战略实施的流程

        有效人力资源的储备战略要做到两个方面:企业自身的准确认知、多渠道合理选才、进行人才的内外部培养、辅助制度和措施的实施、战略实施的绩效反馈。

        2.1 分析和认知企业的主客观环境 企业的主客观环境的分析和认知是为了使企业对所处的地理区位、拥有的资源条件、未来的发展前景、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企业所能提供的各种发展空间和福利空间有一个明确的把握,从自身着手分析以往员工流失的原因是否与这些要素相联系,如果偏离这些要素的实际情况,那么,企业就应该进行调整,而不是凌驾于这些资源能力之上,使得企业对员工的期望与企业自身所能提供环境相一致,这样才能留住与企业实际情况要求相一致的员工。

        2.2 多渠道合理选才 基于上面的多因素分析,企业基本上对自身的总体情况有了明确的把握,那么企业就可以量体裁衣,制作合身的“衣服”,将合适的人才充实到具体的岗位上。

        多渠道选才按人才来源方向可分为: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但主要是企业立足于人才市场,通过外部的人才的引进,补充新鲜的血液;外部招聘的渠道通常有:招聘广告、职业介绍机构、大学校园、网上招聘及猎头公司等。外部招聘人才,有利于企业解决人才短缺特别是高层次的技术、管理人才短缺的燃眉之急,有利于新的经营理念和创新思维的产生。外部招聘人才,同样应遵循“适才”观点,企业不一定要选聘最好的,但一定是最适用的,只有招聘来的是合适的人才,人才才能为我所用。而如果招聘的人才不适合,则会浪费企业资金,增加企业运行成本,造成很大的损失。而“外才”若能为我所用,就必须打破国企传统的用人机制,制订一系列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2.3 培养和塑造储备人才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这个道理,企业要对储备人才进行战略性的素质能力培养,细分不同岗位不同人才的培养方案,或针对不同的储备人才特点进行专业化的引导和培养,使各种人材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脱颖而出,在需要的时刻发挥其作用。储备人才的培养机制包括专向培养和内部培养。

专向培养,择优而用,企业可将部分优秀员工带薪送往大学脱产进行专业学习,形成优选、代培、优用的人才激励机制。

篇5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战略问题

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相比较,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有其独特的特点,这也决定了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不能单纯的套用传统的管理方法,而是要采用适合事业单位的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目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各位同仁不断的总结与反思,寻找合适的方式方法。笔者在文本中分析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且探究了事业单位内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对策

1.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组织发展战略的要求下,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员工,并对员工进行薪酬、绩效以及员工关系进行管理的过程。人力资源管理的任何一个方面没有做好都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效果产生影响,并影响组织的长远发展。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1.1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陈旧

相对于追逐利益,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企业单位而言,事业单位改善人力资源的愿望普遍没有那么迫切,甚至可以说事业大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是模糊的,对员工的管理仅限于工资结算和人员培训上,没有根据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来进行人员的管理,也不会针对员工的个性来进行管理和激励,导致很多员工普遍不热爱自己的工作,这种现状下员工普遍缺乏工作热情,工作效率低下,已不能满足新的发展形势的要求。另外,尽管我国事业单位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但“单位人”、“官本位”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单位作为个人安身立命的依托”、工作人员一律享受“国家职工”的身份等等,这些观念在事业单位仍在延续,导致现代人事管理中的岗位管理、聘用管理和“社会人”的制度难以实施,事业单位活力、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

1.2没有规范、合理的绩效管理

考核内容缺少量化指标,考核过于简单和笼统,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仍存在凭印象打分的现象。考核工作流于形式,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表现为对绩效考核认识不到位,只重视业务工作,对绩效考核。另一方面表现在尚未进行标准的职位分析,未对各类岗位名称进行规范,此外,绩效考评的结果没有同职工的工资分配、职位的变动及奖惩直接挂钩,绩效考评往往流于形式。工作也只不过临时拼凑人员仓促考核影响考核质量,往往年终时由人事部门发放年度考核,各部门及人员匆匆应付了事。合理的绩效管理是对员工进行激励的基础,但是目前事业单位往往没有制定合理的考评制定,且考核标准的设置不够严谨,考核方式不合理,从而导致绩效管理比较混乱。这样以来,考核的结果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员工的努力程度,不仅不利于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还不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1.3激励制度不健全

没有科学的绩效管理就不会有合理的激励制度,另外,事业单位的员工晋升也存在很大问题,人才的选拔不是看重员工自身的能力和贡献,而更多地取决于领导的意愿,这些不合理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奖惩制度的设置也存在问题,只要不犯大错误就不会影响工资和福利,这导致员工普遍不作为,导致了不公平现象的存在,挫伤了其他员工的积极性。

2.事业单位内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对策

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的发展中发挥着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于事业单位来讲也不例外,因此作为当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要认清楚形势,不断的充实自身的知识,从而满足新形势下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要求。事业单位内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2.1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的意识,建立竞争性用人制度

建立公开的招聘制度,扩大招聘渠道,确保招聘过程的公平公正,以确保招到真正的有能力的人才,另外,转变传统的员工管理理念,真正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全面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根据员工的个性特点进行区别管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

2.2建立规范、合理的绩效管理制度

绩效管理的目的是给予员工的工作能力和贡献真实、客观的评价,为员工的报酬发放和未来发展提供依据,规范、科学的绩效管理要以合理、全面的考核标准为基础,在设置评价标准的时候要避免单一化,考核方式的选择也要根据组织发展的实际需要,考核内容的选择也要有代表性,能真正反映员工的成绩,考核结果可以真实反映员工的情况,这样的绩效管理才是科学的、有效的,才能真正改善员工的工作表现。

2.3建立健全员工激励制度

对员工的有效激励能够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对人力资源的利用,在科学的绩效管理的基础上,对员工进行合理有效地激励要求激励方式的多样化。首先是物质上的激励,对于有成绩的员工要给予更多的物质报酬;在做好物质激励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其他方面的激励,因为员工还有其他的更高层次的需要,例如,事业单位对于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为员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用于实现自我,帮助员工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并对规划的实现提供良好的环境;另外,要建立规范的员工提拔晋升机制,根据员工的能力和贡献做出提拔决定,避免领导在员工发展上的主观随意性,对员工的职业发展做出科学管理,对员工形成长远的激励。多种奖励方式的综合运用可以满足不同员工的需要,增强激励的有效性,从而提升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

3.结束语

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是由很多相关方面的工作有机构成的,这些方面包括事业单位明确的长期发展战略,清晰地人力资源规划,公开公正的人才招聘流程,有效的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体系,深入人心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合理、规范的绩效考核机制,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等等,这些内容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部分都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结果产生影响,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实施需要这些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人事 人力资源 战略 管理 变革

前言

管理方法在变革进程中一直在努力自我提升与开发。时代在进步,相应的管理方法也一定要演化升级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对不同的管理方法的演变进行探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时代的发展意义。

一、人事管理的概念与缺陷

人事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第一阶段,是有关人事方面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信息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人事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①组织。②计划。③人员的配备和使用。④培训。⑤工资福利。⑥思想政治工作。⑦人事管理研究。

人事管理因局限于主流管理模式而缺乏战略层面的思考。因为人力资源管理应当带有全局性,所以这种模式与直线管理之间存在潜在冲突。此问题源于工业革命时期,多种力量的联合导致了工会和福利运动的产生。两种额外因素导致缺陷的产生:没有理论基础;过多参与战略层。近来人事管理方面的许多责任移向直线管理,全球化和激烈的竞争使人们重视如何去组织和管理人力资源。

二、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及发展前景

1.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七十年代人力资源管理代替人事管理。它将人力资源计划与组织战略结合在一起,运用泰勒的管理模式,以控制力强,有效性高,低成本,有效遏制冲突为特点,形成与过去模式的根本差异。人事管理与直线角色有清晰的联系,人力资源师与直线管理者之间是创造额外价值的伙伴关系,共同为组织目标而奋斗。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行为的合成,包括发展,劳动力关系,及个人远景规划。这一理念注重将人力资源作为竞争优势并认为人力资源成长具有战略重要性。

2.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前景

(1)人才的发展。未来的人才尤其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的学生学到的不能只是专业,还要有学习能力和方法。

(2)学习是终身任务成为共识。毕业生在大学所学的东西并非仅仅就是专业知识,更多的是专业附近或其他方面的知识。

(3)组织在未来更多注重创新,而不是重复技能。来自不同专业的人员特别是大学生,研究生具有不同的知识,各行各业的知识推进着创新。

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倾向于招聘有创新力的员工。人的经验和专业要求已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还是创新意识与渊博知识。所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要从招聘能力如何的人向如何在招聘之后进行激励开发员工方向转变

三、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介绍

1.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Strategic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简称SHRM)是指企业所进行的一系列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人力资源管理以实现目标的行为。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提出一个相关模型,从而更清晰地描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内容与公司目标、战略、外部环境的关系。它可以划分成四个层次,首先是一个自行车的整体形状,企业目标是轴心,外轮胎如同开放的企业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影响了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源环境。其次是公司战略层面,企业目标就在这个层面被决定,同时被决定的还有企业直接参与市场竞争方式的层次。再一个层次是影响公司战略能否成功的关键部分,支持战略的实施,如人、文化、结构和领导。最后一个层次就是具体的人力资源战略,或者说是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区域,这个层面体现的是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系统,支持公司战略同时也要互相合作,任何一根辐条出现问题都会影响车的前进,使企业目标难以实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在这样四个层面间发挥作用,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目标。

2.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突出特征

篇7

在不同性质与规模的高校中,会对不同岗位的职工进行相关培训,但是这些培训都是趋于表面化和形式化,对实际技能和工作能力的提升没有太大帮助。由于培训体系、培训内容与培训流程的不完善,使得培训质量不高,影响了教学质量。另外,部门分工的不细致问题,不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问题等,使得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投入与效用不相匹配。

1.2人才流失情况严重

由于地域和高校类别的差别,使得一部分高校人才的才能被埋没,不能人尽其才,又提升了高校运营成本。一些高校过度在教师教学和教务工作能力方面进行培训,没有重视教师自身内在素质、修养和系统性知识的完善,使得人才的潜能也没有完全发挥。另外,民办高校条件没有公办高校优越,导致了人才的大量流失,影响了教育水平。高薪选聘的高素质、高科技专业人才,由于没有给予符合其实际能力的岗位和职务,使得不能人尽其才,浪费了人才资源。

1.3需要改善工作环境

信息时代下,高校对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一些部门虽然人数众多,但是不能熟练操作网络化办公设备与软件,影响了高校的日常运作。存在人员质量、数量与工作环境等问题,使得高校核心竞争力降低,也降低了高校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制约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2目前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2.1知识经济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

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与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关键,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对人才的优化配置,提升高校的综合竞争力,也强化高校教育水平。为实现最优人力资源配置,需要重视人才的选聘、晋升与裁员等各方面的问题,实行“有能者居之”、“各尽其才”的管理理念,增强高校教师和管理队伍质量,使得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效和充分整合与利用人力资源。

2.2市场经济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深入,高校间的竞争愈演愈烈,高校间的竞争归结为人才的竞争,所以,需要创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模式。重视合理、科学的考核,完善管理、奖惩制度,并激励职工能够制订个人发展计划,推动职工完善自身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对职工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实施激励性措施,调动职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促进职工和高校共同进步。

2.3国际趋势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高校间竞争也趋向于国际化,战略视角下,高校需要改革与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整合与利用大量的社会资源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经验与技术引进,充分整合这些有利资源,加以高效利用,满足高校不断发展的实际需求,提升高校的综合竞争力,以此促进高校能够有效应对国际化挑战。

2.4大众需求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

战略视角下,高校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特点与发展需要,有效调整和提升发展能力,完善各方面的发展战略,制订高校差异化定位,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推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提升管理灵活性,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满足大众化需要。另外,为迎合高校内在发展趋势,需要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施精神激励、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激励策略,整合与高效利用高校人力资源,提升高校综合实力。

3战略视角下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3.1树立战略人资管理理念,完善相关管理机制

现阶段,需要树立基于高校人才战略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改革与创新传统的管理模式,完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要从转变职工观念出发,与时俱进,树立符合高校实际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另外,在完善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明确管理目标、完善管理机制,制订完善的管理规划与实施方案,将不同的岗位明确分工,并制订阶段性、目的性、计划性的教学任务。为鼓励职工个人发展和进步,实施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结合激励措施,提升职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发光发热的积极性与潜力。

3.2构建战略人资开发机制,完善岗位聘任机制

不管是企业还是高校,竞争都可以归结为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训、开发与管理是挖掘和培养人才的关键。基于战略视角下,打造人才竞争理念和管理模式,建立战略性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与管理机制,重视每个职工的角色,挖掘他们的潜力,鼓励职工发展和进步。需要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和开发,完善培训与开发机制,使得职工能够在高校的大环境下逐步发展和进步,提升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避免人才“跳槽”或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还需要实施公平、合理的岗位选聘机制,使得对应岗位上有能力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各司其责,各尽其才。鼓励高校职工进一步完成更高学历学习,加强理论基础知识,并在工作实践中应用,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学校给予学历学习补贴或创造机会,使得职工能够与高校一起进步,实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3.3构建战略绩效评估机制,完善竞争激励机制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引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策略,不断满足职工的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实施激励性的管理措施。战略视角下,需要建立公平、合理、科学的用人理念,构建战略性绩效评估考核机制,重视对人才潜力的挖掘,以激励机制调动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激励机制管理是战略视角下用人管理的重要部分。在生活、生产实践中,建立基于战略导向的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机制,完善人才战略评估机制,有利于人才尽最大可能地发挥自身潜力。不同岗位、不同能力的员工都能得到公平的晋升机会、物质、金钱和精神激励,针对职工自身的特点、兴趣、特长与优势,深入挖掘与仔细分析,将其安排在适合他们的岗位上,以尽其才,发挥职工优势,为高校稳定发展和进步而努力。

3.4注重营造和谐工作氛围,推进分配制度创新

和谐的工作氛围是创造力激发和提升的关键因素。一个人经常处在神经紧张和精神郁闷的工作环境中,难以发挥自身潜力,也难以做出成绩。战略视角下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注重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引导职工深入理解和领悟高校的运营理念和人才培育实现,提升职工的归属感与责任感。还需要不断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构建完善的薪酬体制,不断营造和完善人性化、柔性的管理环境,在收入分配制度上改进与创新。还需要认真分析职工的精神需求,加强人文关怀,引导体验集体温暖,在精神上、物质上给予满足,使得职工发挥自身最大潜力,为高校的发展奠定基础,也真正提升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质量。

篇8

    战略是组织发展的长期方向和愿景,是组织整体的运营和未来的发展程度。战略管理是企业在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瞬息万变的经营环境,所必需采取的管理手段。人,作为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部分,是生产活动的第一资源,企业的其他资源都要借助于人的参与才能发挥其使用价值,创造价值。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就必须在企业战略答理的框架内,重新思考自己的任务、职能定位,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促成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变化

    新经济时代,中国企业所处的战略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货币电子化、资源知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科学技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变革体现出广泛性、快速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等特征。

    1、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社会经济的深刻变化

    新经济时代,社会经济正在发生着深刻而广泛的变化,并具有快速、动态、不确定和复杂性等特点。就人力资源管理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蕴含着对新市场、新产品、新观念、新的企业竞争力和经营方式的新思考。企业的管理者,需要以一种新的思维重新思考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角色与价值培植问题,建立新的模式来培养竞争力。

    (2)信息网络化。电子通讯、计算机国际互联网和其他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世界变得更小,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交易费用,而且对企业管理方式也产生了巨大冲击。

    (3)社会知识化。2l世纪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将从事知识的创造、传播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为社会创造财富。在这样的社会里,知识管理能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知识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

    (4)员工多元化。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健全人员的流动必然更频繁,企业员工队伍的组成更加复杂。知识型员工与一般员工、长期员工与临时员工、高层管理者与一般专业人员在各种形式上的差别将会显露出来。

    2、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刻变化

    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在新经济时代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来支撑和保证企业经营战略实现;这代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已从传统人事管理,向帮助企业获取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员工贡献最大化这样一种全新角色的转变。

    (1)关注知识型员工,进行知识管理新经济时代将是一个人才为主导的时代素质越高、越稀少、热门的人才将获得愈多的工作机会和报酬。知识型员工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关注的重点;知识的创造、传递、应用和增值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2)建立新型员工关系,满足员工需求。面临新经济时代的诸多环境变迁,管理者要对包括企业竞争战略、人力资源政策和其他会影响到员工的经营政策在内的众多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活动负责。

    (3)吸引与留住优秀人才,帮助员工发展。在这个不断变化的、全球性的、需要技术的经营环境中,寻找、留住优秀人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是企业具有竞争力的根本。

    (4)开发企业能力,倡导“以人为本”价值观。在新经济时代,“人高于一切”的价值观更为流行,人力资源管理则是这一价值观的价值导向。

    二、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时代意义

    1.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内涵

    新经济时代,随着知识经济向广度、深度发展,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成为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真正成为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人力资源的价格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标志,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逐渐成为能够创造价值并维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部门。作为整个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战略就是确定一个企业如何进行人员管理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的方向性指导计划;而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就是要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相一致,以符合企业的战略需求,引导所有的人力资源活动都围绕着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为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创造条件,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2、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时代意义

    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使现代企业能够适应当前企业环境的变化,使人才资源更好地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服务。在新形势下,只有从战略的高度,有效的开发、合理的使用、科学的管理人力资源,才能保证企业蓬勃发展,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第一,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可以保证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为适应外部环境日益变化的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长远规划,它是企业总体战略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保证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和竞争优势的建立。

    第二,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有助于将企业利益与职工个人利益结合起来。21世纪由于企业经营环境的变革,使企业内部员工的需求和价值观趋向多元化。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将员工个人期望与企业战略目标结合起来,从双方的长远利益出发,确定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合异求同,以达到共同发展、共同获得利益的目的。

    第三,进行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可以指导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人力资源战略可以帮助企业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自身的发展,建立切合企业实际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法。

    第四,进行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改进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方法,使其更加合理、更富有激励作用。我国加入WTO后,企业而临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由于人力资源战略充分考虑到环境的不断变化,它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所采用的方法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现代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体系的构建

    企业战略的实施程度主要取决于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要使得人力资源管理符合企业的战略目标,首先要构建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体系。  

    1、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观念

    新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市场竞争的焦点将从资金、产品等有形资本的竞争转为无形的智力资本的竞争。如何正确地识人、选人、育人、用人、留人,对于现代企业竞争至关重要。新经济时代,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观念要把握以下几点:

    (1)人力资源是一种战略性的资源。企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培育和不断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能力的本质就是承载在企业人力资源身上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以及对这些核心知识和技能的整合、共享及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2)人力资源是创造利润的主要来源。商品的价值是由两个不同性质的部分组成,即转移价值和附加价值,其中附加价值是商品价值对转移价值的差额部分,这部分价值由劳动创造,它是利润的真正的来源。

    (3)人力资源管理要构建和保持智力资本优势。新经济时代是一个人才主权时代,人才具有更多的就业选择权与工作的自主决定权。企业要尊重人才的选择权和工作的自主权,并站在人才需求的角度,为人才提供人力资源的产品与服务,赢得人才的满意和忠诚。

    2、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定位

    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人力资源是最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企业要想取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就不能仅仅依靠传统金融资本的运营,还必须靠人力资源优势来维持和培育竞争力。这种变化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战略思考和定位。

    (1)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进行战略选择的根本,也是企业的灵魂和永续生命力的根源。企业战略应与之相互适应和相互协调。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塑造优秀的员工,提高员工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高度认识企业文化的战略地位,文化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境界。

    (2)参与企业战略决策。企业的战略管理基于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信息和外部市场环境的整合。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第一资源,不再是游离于企业系统之外的资源,企业高层和人力资源工作者都应当从“系统论”的角度来思考人力资源管理在新环境中的定位。在促成企业战略转型和战略实现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参与企业战略决策,提供基于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及系统解决方案,将人力资源纳入企业的战略与经营管理活动当中,使人力资源与企业战略相结合。

    (3)发挥专家顾问团的作用。人力资源工作者一方面是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者,另一方面又是企业战略发展的顾问。在企业战略制定和战略执行的过程中,要参与企业战略决策,为企业的战略和变革提供人力资源的信息并帮助企业如何进行决策,进行管理,为企业人力资源问题的解决提供咨询。

    (4)做好人力资源储备。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战略目标,要求不断地引进新兴人才;企业内部员工的新老交替,空位填补等问题,都事关企业战略发展。人力资源管理者应牢固树立人力资源储备的战略思想,立足企业战略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和储备工作,识别未来战略所需要的人岗匹配,作好企业核心能力的传承、培育以及核心能力员工的新旧交替。

篇9

前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得到诸多企业的关注与重视,发挥着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企业为在激烈竞争中获得优势,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必须摒弃传统、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完善人力资源结构,健全人力资源梯队,促进企业发展。

一、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指为保证企业能够达到战略性经营目标,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采取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人力资源活动,其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促进企业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相较于其他资源管理模式,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将企业员工视为企业整体战略发展的最重要资源,在人力资源部门管理体系的相关政策基础上,展示人力资源为企业带来的效益。其中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主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确保企业战略发展方向得到员工的认可并接受。另一方面,任何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与价值,激发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保障提高企业员工工作效率,达到员工个人绩效与企业绩效相一致的目的。

二、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借助企业核心人力资源达到构建企业竞争优势和依靠企业员工实现战略目标是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两大基本特征。相较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具有资源战略性、关键性、整体性、系统性等特点。

(1)资源战略性:在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基础上,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是获取企业技术资源、管理资源以及相关资源的主要媒介。人力资源作为战略资源的具体优势可参照图1。

图1 人力资源战略图

(2)关键性: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人事部门在企业中地位较低,仅负责人事行政事物工作,例如,招聘、工资发放、人事档案管理等。然而战略制定属于高层管理工作,诸多企业在环境预测、目标制定的基础上,开展人力资源配置工作,致使人力资源管理并未发挥其作用,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如今,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背景下,人力资源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资源,充分显示着人力资源的作用,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动力,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3)整体性: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过分注重人事功能,采用狭隘、片面的运作方式,缺乏与企业其他部门的沟通与联系。针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而言,其采用整合方式达到统筹环境、战略以及情景因素的目的,打破人力资源管理局限,不再束缚于对人的管理,而逐步涉及企业整体、跨部门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执行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有效见解,同时需企业各部门的协同发展。在实际企业管理过程中,教育、约束、激励下属人员是各阶层管理人员的职责与义务,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促进企业员工发展,进而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4)系统性:针对传统人事管理而言,招聘、培训以及使用和考核等环节属于割裂状态,未认识到其存在的内在联系,采用孤立管理方式,导致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致使企业核心竞争力难以提高,阻碍企业发展。对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而言,其属于企业为提升可持续竞争优势而构建的战略系统,蕴含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实际与方法,有效结合人力资源各组成部分是其基本要求,具有系统化管理特征,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保障。

三、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优点与重要性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以一种特殊资源形式存在于企业中,对企业具有无限价值。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优点与重要性日益凸显,彰显其特有的价值。

(一)提升企业执行力的前提

企业执行力是企业战略目标综合能力的彰显,决定于企业员工意愿与能力和企业整合方式,涉及方面较广,包括员工素质、组织结构以及企业文化等。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指导下,管理者在充分掌握生产效率、盈亏状况等信息的基础上,优化人员配置、组织结构调整和岗位设置,完善企业战略执行方式,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达到提升企业执行力的目的。

(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质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贯穿于整个核心竞争力环节,对人力资源管理具有较高要求。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基础上,管理者以企业战略高度为出发点,准确把握企业发展现状,分析国内外企业环境,制定符合自身企业发展需求的人力资源政策,构建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框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作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获取持续竞争力的保障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属于长期发展观点,在长期利益的指导下,以提升企业持续竞争力为最终目的。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替代性以及难以模仿性的驱使下,为企业获取持续竞争力提供保障,进而促进企业长足发展。

四、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构建

在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战略导向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必须囊括理念层面、目标层面以及实施层面的内容。换言之,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层、目标层和实施层均以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为依据,将企业发展战略渗透至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中去。该模式是战略要求与人力资源发展状况的高度融合,在分析内外环境的基础上,明确企业整体组织战略,制定符合企业整体战略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确保人力资源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促进企业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与此同时,作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必须具备战略导向、要素优化、结构优化以及科学规范等特征,以达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目的,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因此,为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作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管理者应正确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科学、合理的应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提升企业执行力,确保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占有优势,促进企业向前发展。(作者单位:萍乡学院)

参考文献:

[1] 卜凡静.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

[2] 陈刚,方创新.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湖北水力发电,2008,02:63-65+71.

[3] 朱耀锋.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J].情感读本,2015,05:64+28.

篇10

21世纪是信息交流统治的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得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正如社会是不断前进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呈现了不同以往的新的趋势。对于这些新趋势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的人力资源方面有更好的管理,实现最大的经济回报以及工作效率。

一、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目前,不同的企事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尽相同,信息化管理的程度也不同,一般来说根据程度的不同分为以下类型。

1.资料库型

这一类型的主要特点是将员工的档案由纸质改为电子表格进行存储,并借助计算机技术对个部门的员工之间的调度和管理的集中处理,这样可以为各部门省却很多的对接麻烦诸如对人事信息的多重记录或重复录入,便于管理小型的企事业。

2.独立功能型

独立功能型在程度上要深于资料库型,和那些单独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软件功能相同。企事业等利用资料库型只能记录个部门的职员档案,并没有对其进行相应的整合,全面管理。而独立型则是利用计算机将各部门之间的作业等等电子化,集中处理合理分配,自动化作业的处理流程,这样就可以减低员工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减少了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干扰。

3.功能整合型

功能整合型则是将上面两种类型综合结合起来,使得个部门之间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利用。这样就使得各个部门成为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实行统一的管理职能。但此种类型所需的成本较高、程序较复杂,企事业需要投入一定的前期准备时间,以及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宣导。

4.系统整合型

这一类型的管理系统具有很多优于以上三种类型的提点,例如它的集成性、先进性、统一性、完整性、开放性等等。这种把整个企事业的管理系统,其中也包括人力资源系统,整个地融合在一起,综合管理的系统。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弊端

一是人力资源部门一般编制少,这就使得每位员工必须承担相当繁重工作,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职员的工作效率可想而知;二是从业人员本身缺少相关专业知识,对于部门的理解不够透彻,工作范围不甚熟悉,使得对专业人员的吸收更为困难,并由此导致部门的恶性循环;三是由于从业人员的稀少,从某些方面影响了企事业对于内部员工的培养与考核,减少了对于人才的利用与开发。四是因为具有专业管理人员的缺乏,使得各企事业之间对于这类人才的激烈争夺,而不去重视其应具备的相关经验,导致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五是由于专业人员的稀少,导致员工对企事业的相关决策无法顺利进行反馈,从而影响到单位工作的系统化进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源于管理层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不够重视,对于未来的资源管理趋势没有正确把握,未及时调整自身的管理机制。

三、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

1.人力资源战略地位日益加强

在信息时代的形势之下,企事业必须确立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地位,重视内部关于人力资源的管理,提升其在其中的影响。可以通过注入高层人员来对这一目标进行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只是相关部门的责任,它是整个企业中所有管理层的责任,高层应该承担相当的管理责任,并加强对政策的实施,使得人力管理合理化,规范化。

2.人力资本特性突出

关于人力资本,一般认为是指职员拥有的各项专业知识及工作经验和业务熟悉程度。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下,知识、技术、信息等等成为了企业重视的主要能力,而人是创造这一切的主体,由此而言,人力资本也就成为了企业重视的关键资源,同时人力资源转变为人才优势也需要这一条件。现在企事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趋向于人本身的发展,同时为工作人员创造相对良好的环境,合理分配人员的工作区域与部门,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双重发展。一般而言,人力资本还需要一定收益来减少投资。

3.人力资源管理全球化、信息化

全球经济化趋势不可避免地对国家的各个行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人才的竞争不再局限于一国一地区,而是上升到整个人类社会。国际化的竞争必将改变企业在全球的人力资源调配。这使得人力管理的难度大大提高,不同文化的冲击以及跨文化管理产生的一系列的难题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同时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也将逐步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总而言之,社会在不断进步,时代不停地/变换,而人作为改变这一切的推动着,占据着主体的位置,因此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就至关重要。不同的时代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也不尽相同,在当前信息化的时代,如何把握它的新趋势,对于未来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立荣.新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J].企业研究,2007年

[2]侯国立,成迪夫.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的比较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7年

篇11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的问题

在社会快速改革的过程中,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培训与管理问题没有完全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通过有效的改革与战略化的管理,对人力资源培训工作进行升级,有利于事业单位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目前,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培训管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度不足。促进事业单位员工绩效与组织绩效的提高,是事业单位进行人力资源培训与管理的最终目标。也就是说,成功的人力资源培训与管理,就是将管理工作转化为有利于事业单位发展的力量。就目前情况来看,金字塔模式仍然是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形式,这对于单位职工之间的沟通有着负面影响。交流不充分,会影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导致职工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即使职工的综合素质在这样的管理模式有所提升,也会让他们的个人优势被抵制,潜能无法得到充分开发。除此之外,部分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与人员安排过于死板,使得权利集中化的问题广泛存在。

(二)人力资源培训功利化严重。人力资源的培训与战略化管理,是一种人力资本方面的一种投资。这种投资具有长期性,往往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得到回报。但是,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培训往往具有较高的功利性,许多管理者希望通过投资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效果。这就使得大多数事业单位内的长期化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得不到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缺少战略性,也没有合理的规划。在功利性人力资源培训思想的影响下,人力资源的培训缺少持续性,战略目标不明确,极大地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三)人力资源培训机制不健全。要实施战略化的管理,就要给每一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明确一个目标。但是,在事业单位目前的人力资源培训过程中,并没有对单位内部的人力资源需求进行合理地分析,使得培训工作中的内容与方法没有得到合理地规划与安排。人力资源培训的课程选择有很大的盲目性与随意性,针对性不强。大多数事业单位会选择理论知识以及思想道德内容进行培训,不关注职工个人潜能的开发。另外,人力资源培训的方法较为单一,培训过程中的互动性不强,使得许多职工的培训积极性得不到调动,最终的工作积极也没有得到提高。除此之外,事业单位管理者对于职工经过培训后的表现期待过高,许多职工并不能将培训中学习得理论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实践工作中。这也就说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培训方法不尽科学,反而加强了职工对培训活动的片面认识,不利于培训工作的继续深入。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的方法

(一)加强现代化人力资源培训观念的建立。无论是从人力资源培训效果来看,还是从事业单位的各项社会服务职能的实现来看,要做好人力资源培训工作,都要先建立现代化的人力资源培训的观念,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化发展。只有人力资源培训思想现代化水平提高,才能让事业单位中当前存在的不利于战略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被消除。无论是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还是人力资源的培训者,都要认识到人力资源在事业单位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人力资源在事业单位发展中的地位,对人力资源的特点加以把握,重视职工个人潜能的开发。管理者需要学会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给职工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良好的条件,提供更多的平台与机会。在重视人力资源整体培训效果优化的同时,重视职工的个人成长,才能让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价值得到提高。

(二)解决人力资源培训中的配置问题。要做好人力资源的培训工作,事业单位需要对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提高人力资源配置的科学度,从而突显出每一个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应用特色。在制定人力资源的培训战略之前,对单位内职工的潜能与特点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制定出一个符合人力资源潜能开发的目标。引导事业单位职工对个人能力进行最大程度上的发挥,需要人力资源培训者全面分析人力资源应用现状,盘点人力的特点与个人价值发展需求,做好职工与职位之间的调整,加强职工绩效考核的科学度。提高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培训力度,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全面改进部门人力资源培训职责,做好绩效管理与用人机制改革,解决人力资源的配置问题,才能促进人力资源培训战略的有效实施。

(三)加强人力资源培训机制的建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管理工作,需要战略化制度的指导。只有人力资源的培训制度具有战略化特点,具有合理性,才能促进人力资源培训实践工作的科学化。涉及到人力资源培训的制度多种多样,事业单位要针对自身的发展需求,完善每一项制度,让单位内部的人力资源结构得到调整,素质得以提高,配置更加合理。

篇12

知识经济是现代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竞争、脑力竞争就是企业间的竞争,因此,企业竞争的重要核心即是人才。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谋求生存与发展,取得并保持企业竞争力优势的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人力资源管理逐步从一项事务性、辅的管理活动转变成一个战略性、导向性的管理系统。企业要想持续发展,那么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与企业战略合理匹配。

1 人力资源战略管理

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其战略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人力与物力,使其保持最佳比例,同时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性能,进行适当的诱惑、控制和协调员工的思想、心理与行为等一系列有计划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人力资源部署和管理,最终实现组织目标。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比较广泛,其中主要有人事行政管理、劳工关系管理、人际关系管理及开发行政人员等。进一步充实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活动层次因人力资源的管理与组织战略计划的整体性,而成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另一项重要战略职能。

人力资源是现代社会组织中最有能动性的资源,企业领导必须认真考虑并研究如何使现有人力资源吸引优秀人才,支持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等发挥其更大作用。统一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把人与组织联系起来,强调人力资源与组织战略的匹配。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源的规划、政策、管理实践实现组织战略的灵活性,实现组织目标。

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体系主要包括行政活动层、业务活动层和战略活动层。行政活动层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基本的日常工作,主要是一些基础性的活动,如认识记录、文件处理、员工的福利管理等。业务活动层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主体,主要是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如员工的招聘、培训、报酬、绩效管理及处理员工间的相互关系等。战略活动层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层次,主要是实施和指导活动,如制定和控制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实施和控制人力资源战略活动、分析人力资源战略环境的条件等。以上三个层次的战略价值是不一样的,整个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价值最大的是战略活动层。

2 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优点

人力资源拥有的判断能力、协调能力、想象能力和融合能力是其他资源所没有的,也是区别于其他资源最有价值的特征。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主要是指导企业其他各项管理活动,是其他各项管理活动的前提以及执行者和监督者。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目标是把合适的人分配到合适的岗位,使其发挥其最大的才能,最佳的完成任务,达到企业战略目的。

2.1 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创造价值。比如设计推出持续改进机制、全面质量管理、授权项目等通过努力降低成本,向客户提供独一无二的产品或服务,创造出了价值,同时还可以挖掘员工潜在的价值。

2.2 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寻找稀缺资源。部分企业特别是一流企业他们会投入较大资本用以网罗和培训优秀人才,以在竞争对手之前获得较大优势。因为竞争对手所没有的稀缺资源(具有优秀技术、知识和能力的人才)就是你所获得的竞争优势的源泉,特别是一些别人无法效仿的员工的能力与贡献,还有企业的独特文化及员工的团队精神。

2.3 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有效地组织员工活动。在分配一项新任务时,分析每位员工的能力和技术,有效的组织使他们的智慧整合在一起,最终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开展并完成工作。团队精神和相互合作是企业的另一项竞争优势。

3 企业的竞争优势

在知识经济时代,竞争是日益激烈,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企业只有取得竞争优势,才可以在竞争激烈的时代得以生存和发展。

3.1 成本竞争力。低价格产品具有相当高的吸引力,且是企业取胜的途径之一。生产低价格产品也就意味着需削减产品的生产成本,那么企业如何才可以实现低成本的目标呢?成本结构包括原材料、设备、资本、制造、营销、运输和人工。企业应科学地使用资源,达到最小的浪费资源。比如可以通过裁员或提供低工资福利或公平支付员工,还有减少运输过程中造成的花费等来实现目的。转贴于

3.2 高质量竞争力。质量可以通过产品的外观、性能、耐用程度、可靠性及是否与标准一致等来衡量,质量是产品的卓越性,高质量的产品对顾客的吸引力很强。企业应发现质量的具体因素,及产品的问题所在,精确确定产品性能标准,从而提供世界级的高质量产品。

3.3 速度竞争力。迅速或及时地执行并反应顾客的要求,更多更快地开发新产品并投放市场,凡事都快竞争者一步,就会在市场上占得先机。

3.4 创新竞争力。创新就是提供新产品或服务。由于生产同一产品的竞争者很多,企业必须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同时进行产品创新,否则就会灭亡。

4 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和竞争优势的关系

4.1 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核心能力是技能与知识的结合,并具有一流水平的能力,是企业开发新产品和拓宽市场的重要主体。它具有优越性、不可交易性、异质性和难替代性,是其他企业难以模仿的。核心能力的形成离不开企业的人力资源,需要人力资源凭借自身优势不断网络和培训人才。新核心能力是人力资源竞争力的体现之一。

4.2 人力资源竞争力推动企业快速并持续成长。新时代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需借助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越来越多企业都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都希望通过创新来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然而这些企业的创新一般都体现在质量控制、生产作业系统、销售服务和财务管理等方面,这些创新其实很容易被对手模仿。只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创新是难以被炮制的,因此,企业应开发和管理自身杰出的人力资源,并构筑自身的人力资源竞争力,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保持自身持续成长。

5 结论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应注重对人力资源的认识,把人力资源的投资当成一项战略性的投资,不能像以往一样尽可能的减少人力资源方面的花费。企业应开发与知识经济和现代经济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要从战略的角度以柔性化的方式来管理人力资源,同时建立一套以知识为纽带的新型激励机制,并构筑自身的人力资源竞争力,而人力资源的管理必须与企业战略相匹配。同时应建立一套实现人力资源和企业战略相匹配的战略规划,并完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完善组织机构建设和提升资源管理水平来提高人力资源与企业战略的匹配性,达到实现企业战略的目的。总之,只有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到战略上来,提高人才自身的竞争力,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彭剑峰.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杨善林.企业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篇13

一、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概念

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其战略目标所进行和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人力资源部署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人事行政管理、劳工关系管理、人际关系管理及行政人员的开发等各个基本方面。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把人力资源的管理与组织的战略计划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考虑,这就使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了另外一项重要的战略职能,即进一步充实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活动层次.

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体系具体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行政活动层,它来源于传统的人事管理活动,主要包括人事记录、文件处理、员工的福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解释和员工服务等基础性的活动。这些活动是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基础,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日常操作,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起到了一种最基本的管理支撑作用;二是业务活动,它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操作的活动层次,主要包括招聘、选拔、培训、绩效管理、报酬和员工关系的处理等活动。这些活动构成了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实践主体;三是战略活动层,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层次,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实施的出发点和指导方向,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战略计划相结合的纽带。它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战略环境条件的分析、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和选择、人力资源战略活动的实施和控制。这三个层次的战略价值是不一样的。据研究表明,行政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附加值是10%,业务活动层次的附加值是30%,而战略活动层次的附加值高达60%。可以看出,战略活动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价值是非常大的.

二、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特点

1、创造价值。通过努力降低成本、向客户提供独一无二的产品或服务,或通过二者的结合,人们就创造出了价值。像一些企业设计推出的授权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机制都是致力于挖掘其员工潜在的价值.

2、稀缺。当竞争对手不能获得与你具有同等技术、知识和能力的人才时,这些人才就成为了你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往往一流企业为获得较之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在网罗和培训最优秀的人才方面都进行了很大的投资.

3、难以模仿。当员工的能力和贡献不能被他人效仿时,他们就成了竞争优势的源泉。一些成功的公司因创造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员工的团队精神而文明,而这些都是难于模仿的.

4、有组织。当人们的天才和智慧能够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在分配一项新任务后,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开展工作,他们同样获得了竞争优势。使员工有效组织的方法是团队精神和相互合作.

另外,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对于企业的其他各项管理活动来说起到的是一种战略的指导作用,战略思想是人的各种观念的汇总,支配着人对其他各种管理活动的指挥。因为人是各项活动的管理主体,也是各项管理活动的执行者和监督者,只有把人分配到了最合适的位置上,才可以发挥人的最大才能,也就可以使得各项活动得以最佳的完成效果。只有在人的内心树立了一个长远的目标,他才可以指导着人的各种操作指令发出,并且使得各项指令活动都服务于管理者心中的那一战略目标。所以,人力资源的管理是各项管理活动的前提,也是各项业务活动的指导.

最后,人力资源拥有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素质,即协调能力、融合能力、判断能力和想像能力。这是人力资源区别于其他社会资源的最有价值的特征,也是企业财富增加的贡献者。总之,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不但具有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行政活动和业务活动的职能,而且还具有战略思想活动的职能。当一个企业拥有或开发了这种有价值的、稀缺的、独有的或有组织的资源的时候,它就创造出了竞争优势.

三、企业竞争优势的构建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为了生存和取胜,必须比竞争者更有优势。获得竞争优势的途径是通过竞争性成本、高质量产品、速度和创新使顾客满意的管理方法.

1、成本竞争力意味着成本足够低,以使企业能够制定对顾客有吸引力的产品或服务价格。显而易见,如果企业能低价提供有吸引力的产品,它多半能卖得出去。企业可以通过管理和削减成本提供低价。这意味着效率通过科学使用资源和最小浪费实现目标。如果你的成本结构是有竞争力的(与竞争者一样甚至更低),不能保证一定成功,但没有一个竞争性的成本结构,你不可能成功。成本包括花费在输入、转换过程和将输出送到市场上的金钱。原材料、设备、资本、制造、营销、送货和人工只是需要仔细管理的成本中的部分。其中,人是成本中的中心话题,最简单的和明显的减少成本的方式是裁员,或提供低工资福利。但是,更好的做法是公平支付员工以保证他们与竞争对手的雇员相比为企业的产品增加更多的价值.

2、质量是产品的卓越性,包括它的吸引力、没有缺陷、可靠和长期可靠性。质量的重要性和可接受质量的标准大幅度提高。企业不能再像几年前那样提供低质产品。质量可以通过性能表现、额外特性、可靠性(失败或故障)、与标准一致、耐用、服务水平和美观等衡量。只有超越对质量的一般理解,而发现质量更具体的要素,才能发现问题,设定需要,更精确地确定性能标准,从而提供世界级的价值.

3、速度通常是竞争世界区分赢家和输家的因素。迅速或及时的执行、反应和传送结果,更多、更快地开发并投放市场一种新产品,更快地对顾客的要求作出反应。总之,只有比竞争者更快,或者说对竞争者的行动反应快,就会占得先机.

4、创新就是提供新产品或服务。企业必须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竞争的新来源。产品不可能永远卖得出去,而且由于那么多竞争者总是开发那么多新产品,产品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卖的长久。企业必须创新,否则就是死亡。像竞争优势的其他来源一样,创新来源于人,它必须是目标并被管理.

四、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和竞争优势的关系

1、人力资源与企业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的能力。它具有价值优越性、异质性、难模仿性、不可交易性与难替代性。核心能力是使企业能持续开发新产品和拓宽市场的特性。而技能与知识的结合,体现在企业的人力资源中,由此可知,人力资源是形成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而且,企业发展新的核心能力,必须不断建立在发掘自己的人力资源优势上,这种新核心能力,就是人力资源竞争力.

2、人力资源竞争力推动企业快速持续成长。现实中,有的企业依靠专业化大生产的规模经济,有的企业依赖新奇特的企业策划包装,取得了暂时的优势。然而,想要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必须要依靠构筑人力资源竞争力。当代企业的竞争已转向知识和科技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知识与科学技术的“承载者”———人才的竞争.

而企业人才竞争,更多地要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职能和能力,即企业形成的人力资源竞争力,这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唯一持久竞争优势.

很多企业都意识到要通过创新活动来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但是事实上企业组织在生产作业系统、财务管理、质量控制和销售服务等方面的创新都非常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只有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方面的创新是很难如法炮制的,所以杰出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不仅对企业建立竞争优势,而且对企业维持竞争优势都具有重要价值。企业要想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保持持续快速成长,最佳的策略就是构筑自身的人力资源竞争力.

如今,人力资源方面的花费不能被看成是需要尽量减少的费用,而是一项战略性投资;因为员工的技能、知识和能力已经成为企业可以使用的最为独特并能更新的资源,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在人力资源规划的总体指导下,通过各职能模块和谐统一地有效运作。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过程就是一个成本节约和价值增值的过程,所以一个企业想要获得竞争优势甚至是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