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订阅热线:400-838-9662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范文

发布时间:2024-02-27 16:01:14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篇1

中图分类号:C9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320-02

党的“十”吹响了建设“新四化”的号角,2013年10月,《山西省信息化促进条例》也开始实施。监理行业企业应该积极响应中央和山西省委省政府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号召,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强化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本文将结合山西省煤炭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的信息化工作实践,从三个方面阐述监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建设监理企业管理的要求

如今,我国建设工程监理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从宏观面看,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建筑市场、监理企业和监理项目规模均不断壮大,建设监理企业内部组织架构和管理内容日趋复杂,传统的公司运转模式几乎无法承担总体管理成本。细化到企业方面,监理公司经营活动的项目特愈加明显,多项目、高风险、快变化、严质量、短工期、低成本已经成为企业项目管理的主要特征和目标。

成立于1996年的山西省煤炭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目前已具有矿山工程、房屋建筑工程、机电安装工程等甲级监理资质,以及矿山建设、地质勘探、焦化冶金等甲级监理资质。同时,公司机关六部一办有职工2289人。其中包括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国家注册造价师、国家建造师、国家安全师、行业监理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上千人。“如何适应趋势,强化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难题考验着公司管理和决策层。为此,公司于2012年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迅速组建了信息化管理办公室,采用先进、科学的信息化手段,逐步形成涵盖企业管理和项目监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化信息管理体系,构建起了公司信息化管理平台。

在该平台的推动下,公司首先全面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更好地实现了部门间的协同工作,加快了公文流转,并非常容易地运行于网络平台上。其内容包括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如项目管理、办公管理、事务处理、文档管理、工作管理、沟通管理、网络办公、信息等应用为一体的企业级协同工作平台。其优点在于,有效整合企业信息资源,实现基于互联网的跨区域协同作业的资源共享,提供一个对外宣传的窗口,提升企业管理形象;该平台通过对企业人、才、物、信息四条主线的关键信息的数据挖掘,以图形、报表等多种手段,为企业领导者提供分析和决策依据;该平台能够建立全新的项目管理模式,涉及项目的启动、计划、实施、验收、评估等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对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内容的信息录入,可以满足多个、多级工程项目的管理,使企业实现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具备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012年以来,山西省煤炭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在抓项目成本控制中实行“年初报计划,年终调计划,年末查计划,落实兑现,奖优罚劣”的办法。该办法实施过程中,信息化建设成果——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和项目监理信息系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各项目负责人、项目总监在项目管理中积极应用信息化办公室工作人员和信息系统提供的解决方案,使项目成本控制收到了明显效果。

二、建设监理行业的发展趋势要求

随着我国大中型项目和经营的私有化进程的加快,业主将渐渐成为推动建筑业发展的原动力。业主需要的是全过程的服务,而现在的监理业务范围过于狭窄,只能提供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为了满足业主的需求,建设监理公司面向项目管理机构的转型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监理企业向项目管理公司转型可分两步走,一方面是扩大业务资质范围,另一方面是通过改变企业管理模式,应采取矩阵制形式,分部门、分项目进行管理,同时引进领先的管理机制、成熟的管理模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完善的管理手段。

现代项目管理的最主要特征是:系统化、网络化、节点化、标准化、程序化、信息化。伴随着互联网络走进千家万户,以及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成为必然方向。近年来,更新最快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以惊人的速度得到普及应用,而且呈现加速化趋势。这给项目管理带来很多新的特点以及便利,在信息高速膨胀的今天,项目管理越来越依赖于电脑手段,其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已成为信息战。

三、从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研究表明,在大型工程项目中,随着项目的实施,信息量的增加是惊人的,手工处理信息的效率呈现下降趋势,如图二,手工进行信息处理显然无法满足项目实施的需要。这种情况下,就必须为建设工程监理工程师提供项目监理信息系统。

篇2

房地产业作为我国现阶段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更加激烈的行业竞争。谁能在竞争中胜出,谁能在市场低迷状态下寻找出生机之道,强化内部管理包括财务信息化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才能快速应变,通过自身调节来提升企业竞争力。

由于企业财务信息是各类信息的交汇点,也是支撑经营决策的基础,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和有效监督控制的必然选择。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实际上是围绕房地产企业的资金运动为主线,以“销售”和“成本”为对象开展,同时还要最大可能满足集团公司总部的财务管理需求,快速、准确、全面地为决策者提供重要财务信息。如果房地产企业忽略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财务管理水平将难以从核算型跨越到管理控制型,而核算型财务管理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财务管理工作中销售环节的信息提取和处理明显单一而滞后,停留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的简单核算水平,定期就已收房款与销售部门核对,无法及时提供实时、全面的动态信息,提高资金利用率,加快资金回笼速度;第二,在项目结束时才进行的成本核算,即使在财务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对于动态的开发过程而言,则掩盖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由于没有建立以财务信息管理为核心的成本控制体系,造成从立项的可行性分析到项目预算以及合同管理等关键环节的财务信息零散脱节,难以整合为实用的过程控制和决策依据。第三,对于以房地产为主业的集团公司来讲,如果没有从宏观的角度和企业整体发展的高度对下属的地产项目进行内部财务管理,建立项目投资、进度、资源、成本、质量等的统一信息分析平台,既无法克服基层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造成的数据不一致性和不可比性,也难以发挥集团管理整体优势,进而无法保证集团的战略发展目标得以实现。

这些都成了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就以提升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效益为目标展开信息化建设的如下讨论。

一、销售环节的财务管理侧重在资金的回收管理方面

第一步,为克服传统财务处理中信息滞后、零星不完整和可利用性低的不足,迫切需要加强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衔接。在信息整合过程中首先搭建基础信息框架,设置包括可售房屋的标识、预售面积、销售单价和收款时间等关键项目;第二步,以岗位分工,通过设立用户、职位、账号等多种方式对操作人员的管理权限及权限范围进行控制;第三步,依靠设置部门间基础数据的关联互动函数,将零星分散的资料互相关联,整合为关键信息传递给管理层,便于其及时查询和决策。它的突出特点主要包括现金流量中的销售收入情况一目了然,便于预测未来销售现金流量,客观评价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同时共享平台能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控制,通过以合约时间设置分类是否逾期,按影响逾期的因素分类为客户和按揭银行等方式来进行具体催收减少坏账,提高货币资金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益;在期末,信息平台为财务核算直接提供收入结转依据的销售合同额、成本结转依据的销售面积、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等等,弥补了现有财务软件提供信息的不足,在免除了大量财务统计和核对工作的同时,在销售环节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二、开发建设环节的财务管理侧重在成本控制和资金安排

为真实反映每个开发阶段的开发投入和未来资金需求,有必要围绕合同管理增加目标成本与合同台账及合同结算、付款环节的联动功能。在合同订立时,通过汇总约定付款时间和金额等信息,就能建立初步的资金计划。在预算成本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以计划―目标―修订―结算为顺序,生成全项目动态成本一览表,在表中直观体现每个项目的进展情况、成本情况,以反映最新的工程进展信息。在一览表中对超预算的项目给予报警提示,实现对项目的事中控制。通过提供多种条件进行统计与查询,给公司高级管理层提供查询分析的依据。同时可以就成本控制情况进行跟踪分析,为管理水平评价提供依据。

篇3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的工业化之路,信息化的非凡功效,正在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收益.体制转轨,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各个企业都感到了建设企业信息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信息化建设可以推动人们的观念创新,可以改变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流程再造,它为企业管理赋予了新的内涵,为现代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企业实现自我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信息化建设可推动企业思想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不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还涉及到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工作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即要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决策系统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1信息化建设带动思想观念创新

开展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接受信息化技术,这就需要学习新技术,接受新观念,这本身就是一个观念创新的过程。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发展迅速的领域,新的软件不断出现,带动信息化建设不断升级换代,保持过去一成不变的看法必然会被掏汰,所以,信息化建设过程也是一个员工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的过程。信息化技术进入企业管理和工作流程后,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打破了一成不变的工作方式,使得企业员工必须以新的思维来工作。同时信息化建设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观念和感受,比如效率观念、创新观念、学习观念等等,冲击着员工的头脑,带动员工思想观念全面创新。

1.2信息化建设改变企业传统管理模式

信息化的建设,重新设计了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用计算机程序控制替代了一部份职能,使得企业的某些岗位、部门的职能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各部门的职能重新调整、归并,这些都意味着传统管理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1.3信息化建设实现管理流程再造

企业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管理流程再造(bpr)。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企业、客户、供应商等集成起来,完成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转移与优化,包括企业内部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办公自动化(oa)等功能全面集成优化实现网化。

1.4信息化建设推动技术创新

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一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如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各类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等等,企业大量运用信息技术收集科学技术的信息,进行企业产品工艺的研发。实现了企业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和管理的高度集成化,使企业生产经营趋于并行化、柔性化、智能化,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2但是要想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应用中取得预期的效果,就要用正确的思路建设企业信息化,在规划中要讲策略.避免走进信息化建设的误区,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2.1建设企业信息化,必须是企业一把手工程

企业一把手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宜传推动和组织实施,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还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不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能完成的,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共享本身就要求全员参与。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必须坚持企业“一把手”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充分发挥各部门主观能动性,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全力推进,同时加强管理,建立机制、加大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从根本上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2必须设计好信息化建设框架和方向

信息化建设必须进行总体规划,把握信息化建设的框架和方向,首先要坚持适应性原则,结合企业实际。其次是坚持经济性原则,最后是效益性原则。在企业内部组织相关领导和各专业技术骨干人员到信息化系统应用好的同行业单位考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解决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信息化建设主体框架,不仅使信息化始终与核心业务联系在一起,而且还避免了信息化建设各个子系统数据口径不一致、数据库类型不统一的“信息孤岛”现象发生。

2.3必须确保信息建设的资金投入

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不投人一定的资金,是难以实施的。企业应从长计意,考虑到信息化关系企业的生存发展,虽然短期内不能见到效益,但长远效益和为企业带来的后劲是无法估量的,所以越是困难就越要开展信息化建设。

2 4必须解决好信息化建设部门之间的壁垒问肠

信息化建设是基础产业,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和其它专业相配合,才能发挥出整体合力。企业各部门、各二级单位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无形的壁垒,跨部门或跨专业办事常需要进行一些人及事的协调,而信息化建设工作涉及公司所有的单位和部门,协调工作更加重要。企业首先把信息化建设放在一个全局的位置,对信息化建设坚持一盘棋思想,对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技术资源集中把握,保证软件开发的顺利进行。

篇4

在一个企业中,安全管理是支撑企业的核心,特别是对于生产企业而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类似办公OA系统、ERP和EMS等办公系统的建设在不断完善,被广泛采用。信息化是企业提高管理效率、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但在卷烟行业中,部分企业在信息化和安全管理的融合过程中做得不够完善,对信息化的重要性和信息化带来的高效率等方面认识不足,因此,加快卷烟生产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势在必行。

1.2原因分析

造成卷烟生产企业管理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①意识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给卷烟生产安全管理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忽视了信息化建设。②资金缺乏。卷烟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信息化建设,造成信息化建设滞后。③技术匮乏。这是制约卷烟生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原因,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必然会造成信息化建设滞后。具体而言,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2.1安全管理人员队伍素质偏低

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然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在大多数卷烟生产企业中,相关专业的人员素质较低,在信息化的应用和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和劣势,进一步制约了卷烟企业的发展。

1.2.2安全信息系统投入风险较大

信息安全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复杂、长期的工作,需要长时间的设计和调试。在企业中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是建成信息系统的必要基础,但由于其具有的不确定性和回报周期较长等特点,在资金投入时,必然会影响到管理层的决策。

1.2.3安全信息系统建成模式单一

在我国当前的信息安全信息化建设中,模式单一是其弊端,原因是可借鉴的经验和先例较少,且在现行的信息建设平台中,大部分采用了相同的工作方式和运行原理,缺乏新意,创新程度较低,进一步制约了信息安全的发展。

2卷烟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加强卷烟生产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实现卷烟企业长久发展、提高效率的重要保证。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卷烟企业实现信息化后将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2.1是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当今社会中,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资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支柱。信息化的发展必然会推动现代烟草业的发展,使卷烟生产更具系统化和专业化,从而提高卷烟的生产效率。在现代卷烟生产中,卷烟行业具有的分散性、时变性和经验性等都是制约卷烟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而信息化是解决卷烟行业中存在问题的有力武器,信息化会渗透到卷烟生产行业的各个环节和领域,改造传统的卷烟生产,从而带动现代烟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2.2是现代烟草物流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烟民人群庞大,但因其分散程度较高,因此,必须有效发展烟草物流。烟草行业要想打造现代烟草农业,必然要进一步推动烟草物流业的发展。信息化提高了烟草物流的时效性和连续性,降低了烟草物流的成本,使物流的可操作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可在物流的分拣、配送和综合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使烟草产业的供应链更加优化,进一步提高供应链的准确性、时效性。

2.3可有效加强烟草行业安全生产管理

信息化可对卷烟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管理,使卷烟行业监管更具效率,提高了卷烟的生产效率。卷烟质量是卷烟生产企业的重中之重,信息化安全信息管理的建设可有效提高检测水平和质量,及时发现并整改生产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高了卷烟行业的安全性,从而确保了卷烟生产的质量。

3卷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3.1提高思想认识

信息化的首要前提是提高思想认识,只有更多的人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会促使更多的资源流入这方面。要提高单位领导的意识,在现代企业的竞争中,谁能掌握第一手资料,便能掌握先机,从而获得更多机会,信息的充足程度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程度;要提高单位职工的认识,企业的发展与每一个员工息息相关,因此,身为企业的一份子,要将企业的利益放在首位,理解信息化对企业的重要性。

3.2开展人才培训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专业领域,需要有大量的专业人才参与其中,才可有效建立和完善。因此,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是加快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步骤之一。要建立完整的信息处理平台,就要要求各部门协同配合、共同工作。只有各部门团结一致,才能更快地建立完整的信息处理平台。

篇5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 企业竞争力 创新避免走进信息化 建设的误区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的工业化之路,信息化的非凡功效,正在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收益.体制转轨,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各个企业都感到了建设企业信息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信息化建设可以推动人们的观念创新,可以改变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流程再造,它为企业管理赋予了新的内涵,为现代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企业实现自我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信息化建设可推动企业思想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不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还涉及到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工作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即要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决策系统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1信息化建设带动思想观念创新

开展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接受信息化技术,这就需要学习新技术,接受新观念,这本身就是一个观念创新的过程。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发展迅速的领域,新的软件不断出现,带动信息化建设不断升级换代,保持过去一成不变的看法必然会被掏汰,所以,信息化建设过程也是一个员工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的过程。信息化技术进入企业管理和工作流程后,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打破了一成不变的工作方式,使得企业员工必须以新的思维来工作。同时信息化建设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观念和感受,比如效率观念、创新观念、学习观念等等,冲击着员工的头脑,带动员工思想观念全面创新。

1.2信息化建设改变企业传统管理模式

信息化的建设,重新设计了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用计算机程序控制替代了一部份职能,使得企业的某些岗位、部门的职能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各部门的职能重新调整、归并,这些都意味着传统管理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1.3信息化建设实现管理流程再造

企业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管理流程再造(BPR)。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企业、客户、供应商等集成起来,完成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转移与优化,包括企业内部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办公自动化(OA)等功能全面集成优化实现网化。

1.4信息化建设推动技术创新

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一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如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各类设备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等等,企业大量运用信息技术收集科学技术的信息,进行企业产品工艺的研发。实现了企业开发、设计、制造、营销和管理的高度集成化,使企业生产经营趋于并行化、柔性化、智能化,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2但是要想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应用中取得预期的效果,就要用正确的思路建设企业信息化,在规划中要讲策略.避免走进信息化建设的误区,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2.1建设企业信息化,必须是企业一把手工程

企业一把手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宜传推动和组织实施,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还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不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能完成的,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共享本身就要求全员参与。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必须坚持企业“一把手”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充分发挥各部门主观能动性,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全力推进,同时加强管理,建立机制、加大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从根本上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2必须设计好信息化建设框架和方向

信息化建设必须进行总体规划,把握信息化建设的框架和方向,首先要坚持适应性原则,结合企业实际。其次是坚持经济性原则,最后是效益性原则。在企业内部组织相关领导和各专业技术骨干人员到信息化系统应用好的同行业单位考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解决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信息化建设主体框架,不仅使信息化始终与核心业务联系在一起,而且还避免了信息化建设各个子系统数据口径不一致、数据库类型不统一的“信息孤岛”现象发生。

2.3必须确保信息建设的资金投入

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不投人一定的资金,是难以实施的。企业应从长计意,考虑到信息化关系企业的生存发展,虽然短期内不能见到效益,但长远效益和为企业带来的后劲是无法估量的,所以越是困难就越要开展信息化建设。

2 4必须解决好信息化建设部门之间的壁垒问肠

信息化建设是基础产业,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和其它专业相配合,才能发挥出整体合力。企业各部门、各二级单位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无形的壁垒,跨部门或跨专业办事常需要进行一些人及事的协调,而信息化建设工作涉及公司所有的单位和部门,协调工作更加重要。企业首先把信息化建设放在一个全局的位置,对信息化建设坚持一盘棋思想,对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技术资源集中把握,保证软件开发的顺利进行。

篇6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1-0245-02

信息化管理是指企业管理的各个活动环节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环境,建立科学的网络系统,使企业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工作流集成和综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中小企业经过改革开放后的多年发展,取得不少成绩,这些企业大多是传统管理模式,因此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建设成为了各个企业的必须面对的问题。

1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科技信息技术也日新月异,各个行业面临各种挑战与机遇。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加为推动了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导致中小企业原有的行业,时间,地域,这些竞争门槛更加激烈。只要能合理有效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就能减少因为信息缺失而造成的损失。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然成为信息发展的必要途径。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更加能大量节省劳动力。信息技术的采用可以减少很多库存,从而节约库存占用的资金。网络环境的建立方便了企业对外交流,创造商机的同时,大大提高企业形象。

2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

2.1 企业内部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信息化程度低,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和企业员工始终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存在质疑,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内涵认识混淆,同时企业领导和职员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意义认识不够深刻,这些观念上的模糊导致了信息化管理成为一种形式。其主要表现有:

第一,中小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管理建设不够重视。大多数领导没有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总是更多的将重心放在了市场销售等直接盈利方面。总是觉得信息化时机未成熟,对信息化建设一直没关注,相应的企业系统购买以后,也只是成为摆设,并未投入实际工作中,同时也缺乏与企业信息部门的合作。

第二,因为中小企业大多是传统企业,中层干部也相对保守,他们大多对信息化建设存在消极情绪甚至是抵制,这些领导缺乏时间精神,过分注重自己利益,不愿意尝试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更多的固步自封。

第三,因为信息化管理的是一种新的管理手段,所以必然有许多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管理存在片面认识甚至是误解。有的企业管理者虽然知道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十分重要,但是在具体实践中缺存在一些错误认识,比如只是引进的相应的系统和配套设置,并未改革政策,这就必然大大降低信息化管理的效率与其带来的经济效益。

2.2 资金投入不足

当前,只有少数资金雄厚,而且重视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中小企业真正使用计算机来进行辅助管理。其中还仅仅是这些企业的部分部门使用,相关的信息管理软件也因为缺乏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远远无法普及。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只停留在数字化层面上,技术含量相对低下,并未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信息交流。因为资金限制,大部分企业信息设备条件差,发展不够均衡,信息的整理,处理能力低,甚至有还处于手工操纵阶段,并未利用信息带来的管理手段。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建设,没有一定的资金投入是无法开展的,引进信息技术,购买信息化工具等等都需要资金。研究数据表明,大体上来说,企业信息化管理缺乏长期投资策略以及稳定的投资渠道。根据问卷调查显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在总资产的比例十分少,远不及大型企业。

2.3 管理相对混乱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是一次重要的改革,引入相应的设备和计算机系统等等只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在传统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变的过程中还涉及许多管理因素,没有稳定的管理模式,流程不够清晰,信息化管理根本无法建设。

管理方面的缺陷而导致的信息化建设失败是十分常见的。这些管理缺陷的主要形式有:(1)有效管理制度的缺乏。任何先进的生产方式采用,都必须有配套的扶持政策和保障制度。信息化管理的引入,一定会导致许多工作模式和方法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制定新的管理制度来配合信息化管理。如果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制度缺陷,必然会形成信息化管理建设的障碍。(2)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必然要求企业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有一定的变动。业务流程的再造必然触及一些既得利益者和现有利益,部分企业工作人员,为了隐瞒工作中的不透明收入,在数据录入中故意虚报数据或者阻碍数据信息的正常流动,从而给信息化建设工作带来困难,中小企业在管理中如何遏制这种情况发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4 人才技术缺乏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每个企业管理者都知道人才的重要性,人才的正常流动是必然的,然而如果人才经常性变动,就说明企业的人事制度有问题。具体到有关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需要的人才来说则存在如下问题:

(1)缺乏有较高威望的复合性的高级项目管理人才――企业信息主管。中小企业信息得以成功必然要求有一位具有较高威望,技术与管理兼顾的管理者在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检索牵扯的部门众多,同时牵动给方面的利益,会遇到各种阻力,只有在高层人士的大力推动下,信息化建设才能成功。

(2)缺乏具体的实施队伍。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各个项目部门负责人和骨干技术人员,而且需要统计整理大量数据信息,如果没有具体的实施人员,信息就会不及时或者不准确。中小企业如果在这些方面相关人员素质跟不上,就会对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造成非常大的苦难,甚至导致失败。中小企业的人才流动过于频繁,加上培训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也会影响人才培养。

相对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因素来说,技术方面的设计的人员和环节是很少得,因此由于技术原因而导致的信息化失败相对来说很少,但这并不是说技术不重要,相反,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的首先条件就是技术引进。

因为技术原因和导致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失败的原因主要有:(1)引入的软件不适用企业实际情况。虽然每个企业在技术引入前都会咨询相关的技术人员,也根据自身企业特点制定了一些方案,但是由于引入时协调沟通不够导致应用软件不适合企业日常工作,有可能引进的技术是先进的,但是对因为与企业实际脱节,所以并未达到管理简单、安全可靠、便于改进、易于使用的要求。(2)不能及时更新技术和设备。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以后,除了要保证硬件建设的一次性投资,还要考虑到软件建设和系统维护以及设备更新的需要。特别是现在市场信息发展飞速,中小企业对管理活动也提出的了许多新的要求,这就要求软件能够不断的升级。而大多数企业只是一次性投资建设,对于后续的维护和更新并未重视。这样即使企业使用了信息化技术,但是可利用的资源有限,更不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从而导致企业信息落后,阻碍发展。

3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优化

3.1 提高信息化认识

企业信息化是为了管理服务的,与企业的发展规划、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等密不可分。同时信息是创造附加值和财富的源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把握市场行情,提高运行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水平。

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企业管理者是关键,他们是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的重视,宣传和实施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十分重要。没有管理者的决策是无法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企业管理者要学习掌握信息化技术,这样才能把握信息化管理建设。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单纯是信息化技术问题,它涉及到企业各个方面,企业信息化的过程是实现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企业管理的重新组合,流程的再造,必然会引起权利和利益的再分配。这样也肯定会产生矛盾和障碍,所有这些阻力,如果没有企业管理者的执行与推动是很难进行的。

3.2 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不足一直就是制约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原因。大政策方面就需要政府相关制度进行扶持与补贴,以及银行方面可以增加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贷款,就企业自身来说,应该建议多元化的投资体系,以增加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中小企业长远方面考虑,必须加大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仅要确保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及时跟上,而且可以设立专项资金,针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建设。

3.3 重组企业流程

信息化管理看重的是实效,必须结合各个企业特点进行信息化建设。中小企业在传统的管理格局下,各个流程被分割成一段段分裂的环节,每个环节重心仅仅是自身环节,而不是整个管理的最优化。在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中只是用信息技术模拟传统管理系统,并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流程重组,是根据企业信息化处理特点,对现有的企业流程进行设计,成为提高企业效率的重要途径。

企业流程重组就是在新信息技术条件对企业的流程就是重新组合以解决问题,企业流程与企业的运作方式、组织的协调合作、人员的组织管理、新技术的应用与融合等紧密相关,因此企业流程重组也必然免得很对困难,需要自上而下层层贯彻和推进。

3.4 架构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化网络是信息化管理中首先构建的,同时要对企业信息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并减少企业信息系统。企业可以自己开发,联合开发企业信息系统,还可以委托引进等等。信息资源要标准化,要建立信息化管理体制。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一个过程,不可以单一分割开来,企业可以开始只在一个部门应用,进而推广到企业整体,最后进行企业信息系统的整合。

3.5 加强人员培训

加强职工队伍教育,应该列为企业信息管理的重点。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发现、培养、引进专业人才,特别是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要建立相应机制,专业人员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小企业人员培训应该是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的重点。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是企业高速发展的必要前提。中小企业从传统管理发展到信息化管理是十分必然的,因此必须有相应的实施方案,合理组织。企业可以整体对人员根据信息化程度进行分层,相对能力弱的加强培训,使其了解信息化基本知识。也针对信息化知识了解深刻的员工进行提高培养等等,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也是企业的重要核心。

4 结语

企业在现代化竞争必然要信息化管理建设,这样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的同时,更加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的过程。企业管理者也应积极学习,共同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篇7

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以往传统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在许多企业中,他们对信息化的理解只停留在传统的思想里,认为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的信息技术,以为只要购买计算机等信息化的设备,连上宽带,就等于实现了企业信息化。因此,经常会出现企业信息技术系统已经建立好了,但是关于企业内部的流程和数据却不能及时准确地起到共享的作用。信息技术与企业的流程两者缺一不可,企业的一切决策需要数据作为参考,而数据的准确性则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依据,所以信息化是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奠基石。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我国体制的改革,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深刻体会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对信息化促进企业发展和壮大的理念达成共识。现今企业是根据企业自身的员工情况、固定资产和营业额来划分企业形态,许多大中型企业把信息化建设作为长期发展的规划,而中小企业则利用网络化的发展来利用信息,它的信息化建设热情并不逊于大中型企业。在我国企业中,信息化使用率虽然超过了65%,但实际能成功的却不到10%,由此可见,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道路十分严峻,主要与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无法具备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条件有关。

三、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必要性

(一)开展信息化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对企业而言,可以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是企业追求最大利润的快捷方式。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能够及时获取其他行业的信息,包括产品的信息,技术设备的信息,销售信息等等,甚至还可以获取竞争企业的有关信息。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及时的分析,从中找到突破口,快速做出决策,从而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二)改变企业传统的经营模式。在传统企业的经营模式中,一般离不开商品的生产、销售、存储,但这些过程则需要企业内部人员的分工合作才能完成。但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这个环节则可以使用信息化来实现,减少许多不必要的过程,还可利用信息化创新销售手段,例如网上开展营销活动等等,这样既能给企业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三)有利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在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使信息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大大缩短了原始信息的查找和反馈时间。使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更为方便、快捷,管理更加直接,既拉近了管理层和基层之间的关系,又改变了以往传统的企业管理机制。

四、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多数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早,失败得早。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企业的管理者的思想也在不断改变,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管理企业内部的经营模式,是他们一直追寻的目标。因此,有些企业很早就使用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手段,但由于当时的经济环境和信息化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问题没有完善,硬件设备价格都比较高。企业只是盲目地引进信息化,而却没有真正去认识和实施信息化技术,因此无法做到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导致最终效果不佳。

(二)员工信息化建设知识有限。想要实现信息化建设,企业就必须要有专业的信息化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人才。然而由于我国企业重视销售和经营的灵活,因此,他们不可能花大量的资金去培养信息化建设的人才。这就造成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受阻,无法正常发挥信息化的作用。

(三)基础设备不完善。目前,虽然我国信息化的基础设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不足。主要包括计算机的普及效率低,网络覆盖范围狭隘,软件功能不完善,系统之间的集成效果低等,这些都是阻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性因素。

五、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重视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管理者素质。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企业管理者应该率先垂范,多学习一些有关信息化建设的知识,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信息化的建设中去,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原来业务进行适当的调整,改变死板的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创新和变革的关键因素,只有领导者首先深化信息意识,才能带动员工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来,从而使企业信息化顺利的开展。

(二)培训员工的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一般员工较为重视自身的生产技能和管理技能,因为这直接与他们的工作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大部分员工则对计算机、网络查询信息和信息化技术的掌握不足。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员工的信息化技术,把他们的信息化与知识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平时的考核制度中,把计算机等网络操作的技能放在考评中区。企业应多一些与计算机和网络操作技术有关的教材,提倡员工自主学习,充分利用网络教程,与员工进行网上交流,把员工的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的重要项目中去。

篇8

【中图分类号】C9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125-01

引言

长期以来,军工企业对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的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往往体现在武器装备的研制上,通过为国家提供高新技术装备,为国防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现在很多军工企业及配套企业由于建厂时间较早导致设备工艺不强,管理方式落后,企业都在寻找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和路径。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改善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是军工企业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军工企业信息化现状

目前,很多军工企业都不能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很大一部分核心业务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对业务和管理的支撑力度不够,都希望通过信息化建设,打造内部统一高效的平台,实现企业级的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对企业进行全面的控制。诺兰模型将企业的信息化阶段分为初始期、普及期、控制期、整合期、数据管理期和成熟期6个阶段,目前大部分军工企业的信息化现状应该处于由普及阶段向控制阶段过渡。

下面从军工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信息化对管理的支撑、系统应用情况及数据管理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信息化基本情况

军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正处在企业级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军工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但目前大多数的部门都已经建设了信息系统,不过大部分系统只限于部门级应用,仅仅实现了部门的个别信息化,并进行了小范围的内部集成,初步完成了部门内部的局部信息化,在企业的层面,还缺少一个规范统一的一体化信息平台来实现企业级的资源管理和信息共享。

二、信息化对管理的支撑

目前,基本上所有的军工企业都已经实现了内部局域网的组建,实现了计算机物理网络的互联,并且有一些简单的应用,如电子邮件、内网文件服务等,实现了部门间部分信息的传递,达到了基本互联。企业也上线了一部分软件系统,如协同办公系统、财务系统、人力资源软件等,但有相当部分的软件系统都是单机版,即使有物理网络的联通,也无法为其他部门及时准确地提供数据。

三、系统应用情况

大部分军工企业的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范围很广,但深度不够。信息化系统应用刚刚从少数信息化水平高的部门扩展到其它部门,企业内部大部分的部门都已经开始使用信息系统。但由于没有进行整体的规划,系统多为各部门来主导建设实施,导致系统水平良莠不齐。

四、数据管理

数据是信息系统的核心,数据越复杂,管理越简单。目前数据管理的主要问题是获取困难和准确度不够,对于已有的数据,由于没有对其进行过统一规划,企业因而没有系统的数据编码体系,系统内编码也无法统一。

五、综合并总结上述四个方面

军工企业目前正在从计算机管理向数据管理转变,逐步意识并强调信息共享,并准备开展相关工作,以促进企业信息化更加良性的发展,这些变化说明,军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开始由普及阶段向控制阶段过渡。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如何能够把握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规律性、普遍性、策略性的问题,推动信息化建设良性发展并取得成功? 做好信息化建设规划。信息化建设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首先,应该从国家相关政策、集团和自身的经营战略、军工行业的内外部环境入手,对企业进行明确清晰的定位,并对企业现状进行全面而详细的梳理,从而确定军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目标、具体需求、建设范围、实施路径和资金计划。

六、八项原则

结合军工企业的特点以及长期以来信息化建设成功案例的经验,要成功进行信息化建设,需要遵循以下八项原则。

1、领导重视、全员共建原则。

信息化建设工作需要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的切实重视。建设过程必须全员参与、配合支持,尤其需要企业高层和各部门领导的持续重视和支持,确保项目顺利成功。

2、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

信息化建设是系统性工程,需要紧密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全面考量现有的基本情况来指导实施,必须对较长周期建设进行总体规划,贯彻执行要遵循客观规律,结合实际情况,从需求出发,紧迫先行、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分步实施。

3、总体集成、高水平严要求原则。

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要求包括:对企业产品知识要专业,建设实施经验要丰富,建设过程细节要严格。信息化建设采用信息技术实施难度大,实施周期长,军工企业若要整体达到具有行业领先水平、集团标杆、国内先进的水平,鉴于当前信息化建设队伍的规模和能力,需要寻求外部帮助,协助总体把握信息化设计与建设过程,解决系统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信息系统效益效能。

4、前瞻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原则。

信息化建设需要能够指导和支撑企业未来几年的业务发展需求,选择的技术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建设不能脱离企业内外各方面的客观条件,立足企业现有基础和发展阶段需求,强调建设的实用性,满足企业不同层面需求。

5、开放性与安全性相结合原则。

作为军工企业的业务支撑系统,由于涉及到国家机密,必须考虑系统数据信息的安全保密性。系统建设应采用开放式系统平台,以保证不同供应商的不同产品能够集成到应用系统中来,用更小的投资获得更高的性能,同时降低整个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成本。

6、经济性与先进性相结合原则。

在实用、可靠的前提下,信息化建设应尽可能地跟踪国内外先进的系统平台和软件技术,以确保系统的先进性,兼顾投资规模控制,以免资金投入过大增大项目资金风险。

7、标准性与可扩展性相结合原则。

必须遵循信息化建设国家、行业通用标准工程规范,严格遵守企业内部业务管理制度,以信息化规划成果为蓝本,信息系统的建设应考虑系统对未来的适应性和扩展性需求,保护现有的设备投资。

8、长效治理、长期支撑原则。

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持续、动态变化的进程,不但需要在使用中长期维护、治理,确保建设成果持续发挥效益,而且必须满足企业发展、业务调整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诉求,伴随企业成长并长期支撑。

篇9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目前状况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有了一定成效,但整体水平较低。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已达到新的广度和深度。国家经贸委近期的调查表明300家国家重点企业中有50%以上已经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70%以上接人了因特网,50%以上建立了内部局域网。从总体上看,150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仅有10%基本实现信息化,中小企业中实现了信息化的比例则更低,可以说我国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仍处于较低阶段。

(二)企业信息化发展非常不平衡

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因企业类型、行业归属和所处地区经济状况而存在很大差异。从企业类型上看,国有大中型企业、具有国际开拓能力的外向型企业、新近发展起来的高效益企业信息化发展较快,而中小企业、竞争性较差、效益较低、老企业信息化发展较慢;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较高,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较低。

(三)企业对发展信息化的认识普遍提高

有些企业已经从信息化建设中获得了一定经济效益,企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投资趋于增加。

二、现代企业管理需要信息技术

(一)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信息时代,企业要生存和发展,非搞信息化不可。这不是企业主观上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客观互有联系和影响的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一种力量是企业外部竞争环境变化所造成的压力,另一种力量是企业内部结构调整所产生的动力。从企业外部看,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信息化呈加速趋势,市场范围不断扩大,竞争对手层出不穷,科技竞争、营销竞争、市场和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这对企业形成了强大的压力。从企业内部看,为适应外部竞争环境,内部结构、业务流程、管理方式都需不断调整、重组、变革,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

(二)信息化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1.企业通过信息化提高竞争力的可能性

企业信息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途径或者说可能性,是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及其结合所起作用的结果。这种可能性表现在可能产生的经济性效应与非经济性效应上。

所谓经济性效应主要有①管理规模经济性效应。③范围经济性效应。④差异经济性效应。所谓非经济性效应主要有①促进创新。②优化决策。③树立信誉。④提高素质。

2.企业对信息化的有效管理是竞争力提高的现实保证

企业基于信息化提高竞争力的种种可能性和能否或在何种程度上成为现实,还取决于企业对信息化的管理。①企业搞信息化首先要对搞信息化的预期费用同不搞信息化的机会成本、信息化可能带来的预期效益同没有进行信息化情况下的预期效益进行比较。②当企业决定对信息化进行投资时,则应根据投资的目的或动机,把握好投资的时机、方向、重点和结构。③要分析企业的竞争环境,特别是其主要竞争对手的状态和动向,来决定与同类企业相比信息化应先搞还是后搞,并选择哪种信息化模式更适合本企业情况,以赢得真正的竞争优势。④企业决定搞信息化后还应对其实施条件进行系统分析。首先是需求分析,其次是对影响信息化进展的各种障碍包括数据基础、人员水平、技术条件等等因素进行分析。

   (三)企业信息化是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条件

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将更多地融入全球经济,走与世界接轨的发展道路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在世界贸易一体化的进程中,电子商务将面对诸如关税与税收、统一商品代码、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新问题需要各国的对话与合作。这一切都是构筑在企业信息化基础上的。没有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就失去了发展的根基。

三、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企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企业自身的主观努力。政府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使能器”,企业则是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动力源,只有二者合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一)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政府的支持、鼓励与引导至关重要。

1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

2.加强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解决网上购物、交易和结算中的安全问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开展电子商务的关键。

3.建立网上协同作业体系。e-commence需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协调统一,网上协同作业体系建设的快慢直接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4.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企业信息化和e-commece需要一整套完备的法律法规作保障。

5.实施政策倾斜,如提供拨、贷款,税收政策优惠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

(二)建立企业内部良好的信息化运作机制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针对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企业应花大力气,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1.强调企业领导者的参与。企业领导者应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

2.建立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不断连续改进的过程。有必要建立一个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来全面统筹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工作。

3.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落实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投资很大的综合性工程,包括软件、硬件、安装调试、人员培训、管理咨询、系统维护等各方面的投资。因此,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等诸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预算,并使资金落实到位,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篇10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深入研究的重要意义

如今,我国信息科技技术有了空前的发展,这对于现代会计来说无疑是营造了一个完备的信息技术条件[1]。从目前来看,我们如何应用这样的信息技术条件来进一步提升企业综合性管理水平,进而能从根本上升华企业的最大利益就成了我们所要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笔者在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在这其中,如果要想使得企业利益最大化,最为直接的一个问题就是要让企业财务进行集中管理,从而能使得企业资源可以得到最为有效的利用。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新时期我们深入研究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阶段会计信息化建设原则分析

1、关于现阶段我国会计信息建设综合性强的基本原则

通常来说,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要包含了传统会计行业的各个领域:1)记账;2)报账;3)预测;4)决策;5)计划;6)控制等等,其中会计的基本信息原理和信息技术综合作用下将会使整个会计流程进行重整[2]。另外,笔者在这里还要强调的是,会计信息化建设不光是要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更要从实际出发应用现代网络和通讯的高新技术手段,进而构建整个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2、关于现阶段我国会计信息建设要遵循双

向交流和多项交流的基本原则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当企业进一步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之后,企业数据将高度自动化处理,信息也将高度共享。企业要通过网络获取必要外界数据,也需要获取本企业发展的大数据[3]。

3、关于现阶段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要遵循动态发展的基本原则

笔者认为,会计信息化建设从根本上来讲是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一个整体过程,这个过程必然是具备动态性的特点的。换而言之,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传统会计发展的里程碑,是一次质的飞跃[4]。会计信息化建设必然会引发对会计规则的挑战,进而对传统会计理论和方法进行整合。

4、关于现阶段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要遵循智能化的基本原则

相关调查研究资料进一步显示,会计信息化建设必要的依赖方式是信息系统,综合性的包括了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等现代化多重手段[5]。笔者需要指出的是,现代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要素还是人,要知道,任何管理和控制分析的根本都必须依靠人来进行。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不难看出,会计信息化建设从本质上来讲打造的是一个人机交互的智能型系统,使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准确且实用。

三、新时期会计信息化建设策略分析

1、关于要进一步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理念

首先来说,我们要在实际建设过程当中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使其从理念上进行转变,从而能够建立必要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理念。要从根本出发,让他们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会计信息化到来的必然趋势[6]。这实际上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也更是企业未来的发展的重要倚仗。其次来说,企业要重视内部会计信息管理机构的建设,从而能确实的指定该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2、关于要进一步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笔者在这里要着重强调的是,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人才是最为关键的,在深入分析了近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化人才供给情况之后,企业要想推动会计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国家相关职能部门要从大的角度入手,加强会计信息化教育投入,推动会计教育改革和发展力度,从而能培养我国现阶段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化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内部企业信息化人才建设工作。具体来说就是要打造一支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多层次、高水平的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管理队伍[7]。

3、关于要进一步加强企业信息化进程推动企业会计发展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一些企业在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之后,相应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就处于了相对停滞的状态。笔者认为,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要知道,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与企业信息管理工作从本质上来讲有共通性。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和企业信息化管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缺乏企业信息管理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必然会导致信息数据在企业内部外部的共享环节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整体需求。所以说,我们要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和会计信息化建设两者同时抓,从根本上进一步提升企业信息管理发展速度,从而使得整个企业的三大环节(包括财务环节、业务环节、生产环节)实现一体化,准确打造企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对接环节,进一步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深入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近年来,我国经济和科技水平有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对于新时期的会计环境也有了相当大的改变。如今,时代在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步,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可谓是势在必行。从目前来看,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起步比较晚,在很多领域上都存在不少需要完善的内容。未来,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更好地推动我国会计事业茁壮发展是今后我们所要面对的一大重要课题。

作者:汪敏姿 单位:萍乡市汽车工程技工学校 萍乡市交通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刘梅玲.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2]曹凌云.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9,06:25-27+30.

[3]白茹兵.论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J].商业经济,2013,03:106-107.

[4]方卫东.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06:67-68.

篇11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的工业化之路,也正是信息化的非凡功效,并正在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受益。体制转轨,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各个企业都感到了建设企业信息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但要用正确的思路建设企业信息化,在规划中讲求策略避免走进信息化建设的误区。

一、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集成化和信息网络化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使企业面临着变革,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与企业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和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已不再仅仅支撑企业战略,而且还有助于决定企业战略,信息战略成为企业战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竞争优势也不再仅限于成本、差异性和目标集聚三种形式,企业信息反馈形成的独特竞争优势,逐步成为企业竞争的必然趋势。

二、企业信息反馈企业竞争

(一)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促进组织结构变化。

企业的业务和规模高速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出现管理力量跟不上企业发展的瓶颈。以现代信息技术的普遍使用作切人点,计算机系统将取代中间组织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加强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从而减少了管理层次,削减了机构规模。另一方面,各种“工作小组”将成为企业的基本活动单位,管理方式从控制型转为参与型,实现了充分授权。这种组织形式通过水平、对等的信息传递来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小组之间的活动,实现了动态管理,不仅使信息畅通,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组织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

(二)有效降低成本,扩大企业竞争范围。

信息技术的应用涉及整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它可以直接影响企业价值链任何一环的成本,改变和改善成本结构。一方面,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不仅可以使企业降低新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成本,还大幅度降低了对现有产品进行修改或增加新性能的成本。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形成成本优势。

(三)加快产品和技术创新,提高差别化。

由于Internet的发展,信息的流动创造了无限商机,尤其是电子商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使企业与供应商及客户建立起高效快速的联系,从而提高了企业把握市场和消费者了解市场的能力,使企业能迅速将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及时反映到决策层,促进企业针对消费者需求进行研究与开发活动,及时改变和调整经营战略,不断向市场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形成不易为竞争对手模仿的独特竞争优势。

(四)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信息技术实现了跨越地域的同步信息交换,尤其是随着Internet的发展以及各种决策工具的应用,使企业在获取传递利用信息资源方面,更加快捷和开放,形成信息——决策——行为三者高度集成化,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决策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方案评价选择能力,减少了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随意性和主观性,增强了决策的理性、科学性,从而提高了决策的效益和效率。

三、信息化建设可推动企业思想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一)信息化建设带动思想观念创新。

开展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接受信息化技术,这就需要学习新技术,接受新观念,这本身就是一个观念创新的过程。信息化技术进入企业管理和工作流程后,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企业员工必须以新的思维来工作。

(二)信息化建设改变了企业传统管理模式。

信息化的建设,重新设计了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用计算机程序控制替代了一部份职能,使得企业的某些岗位、部门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各部门的职能重新调整、归并,这些都意味着传统管理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三)信息化建设实现管理流程再造。

企业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管理流程再造。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企业、客户、供应商等集成起来,完成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转移与优化,包括企业内部生产、供应链、客户关系、人力资源、企业OA等管理全面集成优化实现网化。

四、用正确的思路建设企业信息化,避免走进信息化建设的误区

(一)必须设计好信息化建设框架和方向。

信息化建设必须进行总体规划,把握信息化建设的框架和方向,首先要坚持适应性原则,结合企业实际。其次是坚持经济性原则,最后是效益性原则。

(二)必须确保信息建设的资金投入。

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不投入一定的资金,是难以实施的。企业应从长计议,考虑到信息化关系企业的生存发展,虽然短期内不能见到效益,但长远效益和为企业带来的后劲是无法估量的,所以越是困难就越要开展信息化建设。

(三)必须解决好信息化建设部门之间的壁垒问题。

信息化建设是基础产业,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和其它专业相配合,才能发挥出整体合力。企业各部门、各二级单位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无形的壁垒,企业首先把信息化建设放在一个全局的位置,对信息化建设坚持一盘棋思想,对人财物以及技术资源集中把握,保证软件开发的顺利进行。

(四)必须实行全员培训,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实用化进程。

篇12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目前状况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有了一定成效,但整体水平较低。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已达到新的广度和深度。国家经贸委近期的调查表明300家国家重点企业中有50%以上已经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70%以上接人了因特网,50%以上建立了内部局域网。从总体上看,150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仅有10%基本实现信息化,中小企业中实现了信息化的比例则更低,可以说我国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仍处于较低阶段。

(二)企业信息化发展非常不平衡

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因企业类型、行业归属和所处地区经济状况而存在很大差异。从企业类型上看,国有大中型企业、具有国际开拓能力的外向型企业、新近发展起来的高效益企业信息化发展较快,而中小企业、竞争性较差、效益较低、老企业信息化发展较慢;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较高,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较低。

(三)企业对发展信息化的认识普遍提高

有些企业已经从信息化建设中获得了一定经济效益,企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投资趋于增加。

二、现代企业管理需要信息技术

(一)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信息时代,企业要生存和发展,非搞信息化不可。这不是企业主观上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客观互有联系和影响的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一种力量是企业外部竞争环境变化所造成的压力,另一种力量是企业内部结构调整所产生的动力。从企业外部看,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信息化呈加速趋势,市场范围不断扩大,竞争对手层出不穷,科技竞争、营销竞争、市场和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这对企业形成了强大的压力。从企业内部看,为适应外部竞争环境,内部结构、业务流程、管理方式都需不断调整、重组、变革,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

(二)信息化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1.企业通过信息化提高竞争力的可能性

企业信息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途径或者说可能性,是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及其结合所起作用的结果。这种可能性表现在可能产生的经济性效应与非经济性效应上。

所谓经济性效应主要有①管理规模经济性效应。③范围经济性效应。④差异经济性效应。所谓非经济性效应主要有①促进创新。②优化决策。③树立信誉。④提高素质。

2.企业对信息化的有效管理是竞争力提高的现实保证

企业基于信息化提高竞争力的种种可能性和能否或在何种程度上成为现实,还取决于企业对信息化的管理。①企业搞信息化首先要对搞信息化的预期费用同不搞信息化的机会成本、信息化可能带来的预期效益同没有进行信息化情况下的预期效益进行比较。②当企业决定对信息化进行投资时,则应根据投资的目的或动机,把握好投资的时机、方向、重点和结构。③要分析企业的竞争环境,特别是其主要竞争对手的状态和动向,来决定与同类企业相比信息化应先搞还是后搞,并选择哪种信息化模式更适合本企业情况,以赢得真正的竞争优势。④企业决定搞信息化后还应对其实施条件进行系统分析。首先是需求分析,其次是对影响信息化进展的各种障碍包括数据基础、人员水平、技术条件等等因素进行分析。   (三)企业信息化是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条件

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将更多地融入全球经济,走与世界接轨的发展道路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在世界贸易一体化的进程中,电子商务将面对诸如关税与税收、统一商品代码、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新问题需要各国的对话与合作。这一切都是构筑在企业信息化基础上的。没有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就失去了发展的根基。

三、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企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企业自身的主观努力。政府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使能器”,企业则是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动力源,只有二者合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一)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政府的支持、鼓励与引导至关重要。

1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

2.加强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解决网上购物、交易和结算中的安全问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开展电子商务的关键。

3.建立网上协同作业体系。E-commence需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协调统一,网上协同作业体系建设的快慢直接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4.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企业信息化和E-commece需要一整套完备的法律法规作保障。

5.实施政策倾斜,如提供拨、贷款,税收政策优惠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

(二)建立企业内部良好的信息化运作机制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针对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企业应花大力气,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1.强调企业领导者的参与。企业领导者应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

2.建立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不断连续改进的过程。有必要建立一个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来全面统筹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工作。

3.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落实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投资很大的综合性工程,包括软件、硬件、安装调试、人员培训、管理咨询、系统维护等各方面的投资。因此,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等诸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预算,并使资金落实到位,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篇13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8. 032

[中图分类号] F2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8- 0049- 02

0 引 言

从“十一五”开始到“十二五”期间,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从“分散”到“集中”,从“集中”到“集成”的不同阶段,这使得企业信息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尽管如此,在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信息独岛”现象仍然存在,究其原因就是缺乏统一的信息系统标准或者忽视信息标准化工作。由于信息系统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问题,影响了信息处理工作的不规范,给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带来一定的困难,严重影响了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因此,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标准化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1 制定企业信息系统标准的必要性

标准化工作是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一项基础性的系统工程,是信息系统开发成功和得以推广应用的关键之一。因此,标准化与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息息相关。

(1)管理提升的需要。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进一步改变,企业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提升管理,帮助决策层、管理层、业务层及时了解企业经营状况,把握市场脉搏,必须确保企业信息系统指标的规范和标准统一。

(2)信息系统应用集成的需要。“十一五”期间,一些企业实现了ERP系统各应用功能,实现了ERP与FMIS的财务融合,随着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仍然无法按照单项产品查找实际成本;系统综合性页面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不利于企业成本的核算和关键绩效指标考核;缺乏统一的集成和展示平台;存在错码、重码和非标编码等等。[1]为此,全面提升ERP系统应用功能,建设规范、统一、高效、标准的信息系统集成平台是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3)数据移植和功能提升的需要。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软硬件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因此,为了确保信息系统和应用软件的移植和功能升级,避免重复开发工作,就必须重视和加强标准化工作,健全和完善信息系统、应用软件、数据与信息的标准和规范。

(4)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的需要。为了避免数据和信息重复采集与录入,促进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必须依赖标准化工作实现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

(5)信息系统开发质量和运行维护的需要。为了提高信息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可靠性、安全性、易维护性。必须遵守统一的软件工程设计规范和标准要求。

综上所述,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集成和应用软件的开发中必须建立统一的标准。标准制定是必需的,标准执行是重要的。

2 企业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企业信息系统标准建设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标准化认识不足。一些企业信息化建设者或者信息系统的参与者虽然知道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但并不清楚软硬件采购的技术要求以及信息化或信息系统实施中标准化工作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要点,不知道如何开展标准化工作,从而导致不能正确的执行标准。

(2)传统的标准化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因为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相应与之有关的标准的生命周期也缩短,因此,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要求的标准化工作必须改变方法和策略,并不断扩大标准化领域。

(3)标准的制定不统一。标准的制定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商,导致标准的实施和执行中困难重重。

(4)标准化的运行机制不完善。标准化的运行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导致标准的执行者减少了标准的参照。

(5)标准的宣贯不到位。由于企业对信息系统建设的标准化工作重视不够,又不经常学习和宣贯,从而导致标准的执行者对标准忽视。如果加强学习,领会标准的实质内容,信息系统建设中标准的运行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标准化工作的建议

企业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从项目启动实施开始就要着手,并且渗透到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甚至有时候要先于要实施的内容。

3.1 高度重视信息系统标准制定

要重视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企业信息系统标准化管理体制。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业务流程标准和工作程序标准等信息系统标准化基础工作。

3.2 按规范合理编制信息系统文档

在企业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要对企业运行现状、需求情况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按软件工程设计的规范化要求编制信息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详细设计报告和业务蓝图等一系列程序运行标准文档。

3.3 实现数据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数据管理就是按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导入、日常维护、数据清理等,并且贯穿于企业信息系统实施业务蓝图设计、系统测试、系统上线准备、系统上线切换及上线后系统推广应用等各阶段。因此,必须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的数据管理标准与规范,这样对于企业实现信息共享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4 标准中注重系统开放性与可扩充性

在制定企业信息系统标准的过程中,需要对企业信息系统的开放性与可扩充性进行充分的考虑。[2]通过标准让企业信息系统能够随着企业业务流程的调整而能够进行系统的扩充调整。标准要能够提供开放性的数据接口保障。

3.5 选择具有良好开发资质的软件开发商

软件开发商应具有ISO 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质量保证体系的CMM认证。具有高水平的实施团队,具有同行业成功的实施案例。能够提供运维售后服务的技术支持保障。同时,软件实施方应具有非常完善的系统实施规范,对企业流程清晰,设计的软件合理,应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4 结 语

企业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执行所涉及到的各项标准,并利用标准进行严格的审查。只有这样才使建成的信息系统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