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28 15:43:2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有趣的数字教案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在电子课堂教学系统中,所有科目的课本内容和课后习题等都被收录在平板电脑中,成为电子课本或电子书包等。对比传统课本,电子课本让教材更加立体化,可以涵盖更多丰富多彩和生动的教学内容以及课外衍生素材,让学生由被迫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利用平板电脑的超容量可以建立一个庞大的学习资源库,里面可以储备大量教案、课件、习题、图片、音频、视频以及各种有趣的互动课程。而学生手拿平板电脑,可在不同难度级别的题库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习题,系统自动批改并向老师反馈答题情况,从而实现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指导。除了丰富的教案和习题,老师还可以为自己的学生量身设置“书架”,学生可根据需要看书或者在线做题。不仅如此,电子课堂紧随电子信息化潮流,能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份完整的“档案”,上学期间的所有教材、作业、评价等都收录其中,这是一件很有意义且很美妙的事,它使得电子教材对知识的检索十分方便。届时,沉重的教辅书本将被轻便的电子终端替代。在这样的电子终端中,视频、网页、FLASH等多媒体都能融入,包揽课前预习、课上课后互动、电子课本复习、电子作业批改、考题批改系统等,都能得到充分的运用。
除此之外,为了迎合电子课堂的发展,很多内容提供商开始推出适合终端的教科书等应用。如谷歌、Pinterest等都已相继推出教科书与教学素材专区,供老师学生们下载分享与租借购买。跟很多Google Play的非app类服务一样,Google教科书专区(Books的一个分类)暂时是美国专用。Google同时更新了iOS的Google Play Books app来配合这个新增的服务。用户可以在上面直接买下或租借教科书180日,据报它们的价格通常比印刷版低一点。同样,Pinterest于近日“Pinterest For Teachers”,聚合学前班到小学课堂的所有教学素材。
生动教学
如图所示,在电子课堂中,人手一本平板电脑,老师在电子讲台上进行电子信息化教学,电子白板显示系统上面在线显示的夹克衫可以通过白板在线标注与演示等功能瞬间改变颜色及新旧,实现教学的直观立体,生动有趣,使教学变得便捷轻松,大大突破了传统教学课堂的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
交互有趣
在电子课堂教学系统中,教室被无线网络覆盖,老师和学生上课用平板电脑互动,老师在讲台上用电脑播放教学课件,讲解所学知识,学生可以在电脑上同步互动或随时移动分组讨论。师生可以随时上网查阅资料,老师还可用手机分享里面的教学视频。老师运用无线网络可以在线当堂批改学生作业,学生的学习状况能及时反馈。回答老师问题,学生不用离开自己的座位,而是在手中的平板电脑上,将问题回答好,通过网络同步显示在具备交互触摸显示及标注等功能的电子白板上。同样,学生不用离席就可以通过iPad组建讨论小组,互动协同地解决老师布置的难题。这是室内的互动,电子课堂还可以实现室内室外互动。在生物或地理等教学中,学生还可以到户外去找寻与验证他们所学的知识,讲课教师则通过教室里能与iPad等移动终端互连的显示设备收看现场传回的学生探究画面。由此将课堂延伸到户外。
情景再现
传统的纸质教学都是简单的图文呈现,相对于传统教育,电子课堂教学用的最多的是多媒体教学工具,运用现代的教学理念,结合声音、图片、视频等构建一个有声有色、情景教学情境,从听觉、视觉、触觉等各方面都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拓展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对教师而言,直接在电子教材上就可以进行批注勾画,上课时更容易将重点、难点以轻松互动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对学生而言,教学终端将视频、网页、FLASH、声音等学习资源都融入其中,并结合教师的讲解让他们能从多个角度形象直观地感受书本中的内容,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除此之外,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必要背景,与教材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如“大海的波涛”、“飞翔的小鸟”、“藤上的葫芦”等,都可通过背景,激起学生广远的联想。还可通过音乐渲染情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
当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课文中不好理解或用言语难以表达的情况时,如地理课中的“大陆漂移”“地球自转”“宇宙星球运动”等,就可以通过电子白板的在线演示与标注功能与移动终端进行同步动态演示与解说,以达到增强现实的目的。
绿色环保
有数据统计,我国的课本每年“消耗量”在20亿册以上,而如果课本能连续使用5年,就可节约528万吨文化纸,相应也就“节约”了300万亩木材。而电子课堂的出现正是顺应了教育无纸化的教学理念,相比传统教育,可以节约大量纸张,从而避免浪费。电子课本的诞生,就可以为我国每年节约300万亩木材,实现环境和资源的双丰收,为绿色环保,走资源节约型的社会起到跨越式发展。
再者,传统课本一般不轻易修订和改版,因为这要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有时甚至需要重新编辑排版,所以印刷课本一般几年才修订改版一次。而电子课本就不存在这种顾虑,它可以根据需要,每年甚至每学期进行修订和改版,因为全部的工作量就是敲几下键盘,在“原版”上修改几个地方。另外,电子课本在造价上也比一般的印刷课本便宜很多,从学生的角度看,至少他们不用再背着沉甸甸的塞满各种教科书的书包上学了。
“小先生制”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由他们身边熟悉的同学来当老师教他们,学生感到既新鲜又刺激,从而引起学生们极大的兴趣和关注。据我观察,学生们也更愿意主动地与他们的“小老师”配合交流,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更容易营造一个轻松互动的学习氛围。我充分相信学生不仅能学,而且能教,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大胆放手,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当“小先生”的机会。三年级上学期的一节《How are you?》中,学习到How are you?以及回答,Fine, thank you. / Not bad, thank you. /Not so good, thank you.我同样运用了“小先生”,“Boys and girls,Now let’s play games and revise . Would you like to be a little teacher?”话音一落,学生纷纷举手,一个个“小先生”争相登台,各显身手,其中有自己表演,请同学起来操练对话的;有拿起句型卡片起来,一本正经地叫学生读:“ You, please. Read after me.”还有针对同学的错误发音进行纠正的机灵“小先生”。几名“小先生”过后,全班同学不仅牢固掌握了所学句型,而且锻炼了在实际情景中使用的能力。每位上台“小先生” 按达成目标的质量和难易程度加1分或2分,他们也乐坏了,个个都要求争当“星级小先生”。
二、有利于培养小先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英国教育家爱德华德波洛认为:“教育就是教人思维”。问题是人的思维激发剂,它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小先生”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养成细致入微的洞察能力以及及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小先生”的思维得到激发,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去思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无论教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都未得到很好的体现。但“让学生自己当‘小先生”’,教学双方都是学生,在这样宽松自然的学习氛围下,教的一方会主动去学,学的一方也乐意去学、去问,双方配合默契,都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发挥学习的主体能动性。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小先生”逐渐养成在思考中主动实践的好习惯,主动实践的习惯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例如,3B Unit5 Plus and Minus 的教学内容是用英语进行20以内的加减运算,所涉及的数字13—19在构词上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于是我在周五布置了一项争当“小先生”作业,让愿意当Unit5“小先生”的学生在周末时完成一份教案。再从教案中挑选两篇写得不错的教案,并让教案作者上台授课。一位学生通过个位数three,four,five,six,seven,eight,nine,thirteen,fourteen,fifteen,sixten,seventeen,eighteen,nineteen,然后她请同学找数字在构词上的相同点;接下来她又通过加减运算呈现plus和minus。另外一个学生则从24小时计时法的时间认读开始,导入13—19的认读,并且还像模像样的设计了有趣的数字运算练习。
三、有利于磨砺“小先生”良好品质和学习意识
实施“小先生制”过程中“小先生”要面对很多挑战,这对“小先生”个人品质的磨砺作用是巨大的。三年级下学期是学写英语单词或句子时的起始阶段,英语词句的书写要谨记“三要素”,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实在太困难了,“小先生”能准确亲授吗?我来到小组中间,疑虑很快打消了,每个“小先生”在完成自己的抄写任务后,拿着红笔,挨着组员的座位依次批改句子。整个过程都磨砺了“小先生”的耐心和细心。
教师一直被视为神圣的职业,同样,“小先生”也会遇到困难和问题,为了帮助同学得到进步,“小先生”牺牲自己的课余和休息时间,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到帮扶同学中。在课余,每每我路过教室总能发现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讨论并解决问题。我相信“小先生”们一定能体会到意志的力量,他们会逐渐变得坚强,变得富有毅力,变得具有钻研精神。
小学生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基础教育事业的顽症,严重阻碍着全面素质教育实施和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已经给小学生健康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了“救救孩子”的呼声,青少年发出了“还我童年,还我青春”的强烈呼唤。那么该怎样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呢?
一、凸现新颖性和多样化的作业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兴趣是成功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不会觉得自己是在做作业,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是在游戏、在玩。如:你想知道信封上的邮政编码的用途吗?邮递员是怎样进行分发信件的呢?就请你了解学校和家所在地的邮政编码。学校所在地的邮政编码,家所在地的邮政编码。去向邮局或向邮递员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与含义。写出邮政编码四个部分各代表什么?用同样的方法调查电话号码、车牌号、身份证号、酒店房间号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给自己班级里的17个学生编一个学号。思考:学号要分几个部分,每部分表示什么意思,每部分用几个数字表示?注意学号必须能清楚区分出每一个学生。这样的作业学生做的开心,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了知识的内化。
二、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
1、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知识是向45分钟要效率的强大后盾。“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真是至理名言。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他们本身掌握的知识是贫瘠的土地,那么学生知识的幼苗又怎么能茁壮成长呢?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掌握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知识。⑴经常学习教育理论,订阅各种教育刊物,从中获得教育新信息,吸收新营养;⑵多参加群众性的教研活动,从中吸取精华,摈弃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吸取成功新颖的教学方法;⑶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要走特色之路,根据自己学生特点,结合自己教学特点,设计出新颖、富有活力教学过程。
2、高质量的教案是向45分钟要效率的基本保证。教学决不能打无准备之战,一定要备好课,高质量的教案是向45分钟要效率的基本保证。精心高质量的教案设计要达到以下目的:重点要让学生牢牢掌握,难点要能使学生彻底解决。比如我在设计《可能性》一课时,紧扣“猜测”二字,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解决了教学难点。
三、布置作业时把握关键知识
研究发现,练习题量的多少并不是与学习成绩成正比的,如果学生内心反感,无论做多少练习题都是无效的。如果作业中许多都是机械重复的知识,做多了学生自然会失去兴趣,产生反感心理,影响他们正常掌握知识。可见,为学生布置作业未必“多多”就会“益善”,而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精心选择,抓住知识的关键所在布置作业,做到精益求精,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而非增加数量。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负担过重,畏惧或厌烦学习,把学习视为一种迫不得已、很难接受的事情,就会出现明显的抵触“课业负担”的行为。教师在布置练习题的时候,事先――定要认真考虑,抓住每一个重点知识来选择需要布置作业的内容与多少。使学生认真做,仔细体会,从作业中感受知识的乐趣,从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1、小学生比较好奇,新奇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究活动,为此,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心理要求和知识实际出发,灵活组织、安排每个内容,力争使每堂课都有新鲜感。例如:我在讲完圆柱体体积公式的计算后,多数同学都能正确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可如果仅练习同类问题,就容易使学生厌烦,思维停滞,针对这种情况,我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拿出一截圆木截让学生动手量出它的底面积半径和两个不同的高度,学生量得很认真,兴致很高。接着我提出:谁能运用所量数据计算出它的体积?大家都愣住了,此时,我又拿出一截和刚才一样的圆木截,假设它是原来一个圆柱削去一半以后所得的,你能知道它的体积吗?这时同学们思维活跃起来,很快想出了解答方法。这样既巩固了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又培养了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园本课程的构建是动态的,而数字化资源的灵活性很好地支持了这一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可以不断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引导幼儿深入地认知与理解,愉快地探究与发现,自由地想象与表达,在自主探究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丰富自有资源
我园在多年的园本课程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活动设计、图片、音像资料等课程资源。它们是教师、幼儿、家长以及社区人员共同积累起来的,它们记录幼儿探究的历程,反映家长参与的过程,体现教师反思的经过。它们以单元或主题的形式被收集到课程资源库中,各个班级都可以参考,通过筛选、调整,形成新的单元和组合。
例如,我园曾就“邮局”展开过一系列活动。孩子们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给自己的好朋友写信,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去附近的邮局寄信,了解邮局的内部设施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并记录寄信的流程和所用的工具。在实地探究后,幼儿和教师共同在班级创设了“邮局”的游戏情景,幼儿自己设计邮票、制作邮筒、为邮局起名字、分信件。在游戏中,教师不仅关注幼儿的角色扮演、物品替代、实物操作等,也重视他们的合作、分享、协商等,更注重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用静态的文字(计划、方案、反思等)和动态的视频及照片相结合的形式,将这类活动案例收录在课程资源库中,丰富与完善了我园的课程资源。
2 整合外来资源
数字传输的便捷,使得资源的流动和共享成为现实。充分利用自有资源,合理整合外来资源,成为丰富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必由之路。我园参与了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研究”,深切地体会到网络资源能给我园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库带来多方面的支持。例如,我们在进行“交通”这一主题活动时,调用了课题组的模拟资源库“小天天快乐学习宝库”中的若干相关资源。
课件《盈盈的汽车旅行》以幼儿的视角展现了生动有趣的“汽车旅行”,设置了一系列问题情景。教师可以以此为课程资源设计中班语言活动,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了解在乘坐汽车时应该遵守的安全规则,并用较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通过观看动画片和与同伴交流进一步了解乘坐汽车时的安全知识。
课件《与汽车一起工作的人们》以动画的形式模拟了汽车在旅行过程中发生的事情。通过该课件,幼儿可以自由交流、讨论遇到问题时该到哪里寻求帮助。初步了解加油站和停车场的设施、加油和修车等操作步骤以及相应的人员和标记,知道除了司机还有许多人与汽车有关,汽车有问题时可以到相应的地方解决。通过该课件,幼儿可以了解加油-加油站-加油员,停车-停车场-引导员,修车-修理厂-修理工,交通事故-警察,洗车-洗车场-洗车工;认识相应的标记:禁止打手机标记、严禁烟火标记、停车场标记、加油站标记、出口和入口标记。幼儿还可以尝试将自己了解到的有关汽车的设施运用到游戏中,学习模仿其中的对话、手势,讨论用到的工具、标记,增设洗车场、加油站、停车场等场景,增添洗车员、加油员、引导员等角色。
“小天天快乐学习宝库”中不仅有前文所述的与交通相关的各种类型的动画,还有与交通相关的各种类型的照片、声效等。在照片方面,不仅有静态的“各种不同车辆”的系列照片和“各种交通标识”的系列照片,还有表现人们动态的交通生活场景的“坐地铁的过程”系列照片和“上班高峰时期的街道”系列照片。在声效方面,有各种车辆行驶时发出的声音、指挥交通的声音、飞机升降的声音等。这些资源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深入开展有关交通的主题活动。
二、数字化教研资源
教学管理与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构建数字化教研资源库,可以帮助教师开展实践研究,解决看似平常却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数字化教研资源充分体现了开放和激活的特点,可以促进教师间的合作和教师的个性化发展。
1 构建“数字教研室”
构建“数字教研室”可以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便利,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操作上,我们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集体网络备课。以往,教师的书面备课任务普遍较重,教师常常感到疲惫。如何使教师的备课有效、有益,突出个性,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为了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我们采用了“网络备课”的形式。教师可以在内网搜索相应的教育资源,根据教学实际进行修改与调整,然后将其保存在自己的备课夹中。教师经过教学实践,在年级组讨论修改后形成较完善的教案,便可以上传到网络空间,让其他教师分享。我们逐步认识到,搭建“网络备课系统”可以让教师形成数字化、互动的教学反思模式,这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形式。
二是经典案例共享。教师通过“设计-实践-再设计”的过程,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策略,使经典的教育资源得以在动态变化中完善。教师在不断实践与反思中,设计出许多有趣的活动。例如,融合了语言、科学、音乐的主题系列活动“倒霉的狐狸”,体现科学、音乐与游戏整合的系列活动“打字机”“按摩”,等等。教研组根据教师写出的脚本,研制出课件,如VCD、PPT等,放在本园网络主服务器上,作为教育活动资源,供全园教师根据班级教学的内容和幼儿的可接受程度选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01
1 新颖而有趣的多媒体教学构建生态高效课堂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进行课堂研究,构建和谐的生态课堂,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时展和具有创新精神的综合型人才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科技也越来越多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学习的方式和模式也随着时代的变化有了新的内涵。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当前教育。例如,英语、音乐等课程,由于科目及内容特殊性的原因,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确实能令人耳目一新,能起到提高课堂效率的效果。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是很难达到的。可以说,多媒体教学的出现打破了几十年来的常规教学模式,亦将课堂形式进行了颠覆。对比起传统模式下的教学,学生们更喜欢新颖而有趣的多媒体教学,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课堂内容变得有趣
孩子们是天真无邪的,对于小学生来讲,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而数学的确是一门较为乏味的课程。如何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呢?我想多媒体可以帮大忙。利用PPT把一个个数字变成动态的、颜色绚丽的,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加减法的时候,我们可以把“3+7=?”这样的问题演化成3个苹果加七个苹果让孩子们来算,这样就把课堂内容变得丰富有趣。孩子们的眼睛都盯在教学内容上,还愁孩子们的学习效率不高吗?
1.2 与实际生活结合紧密的生态高效课堂
数学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学科。特别是小学数学,教的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得很紧密。例如,认钱币、钟表,还有分清年月日、度量衡等这样的常识性问题,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就会缺乏演示效果,课堂效果可能就不会很好。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可操作性就很强。就拿认识时间来说,讲到时针、分针、秒针的时候就可以在多媒体上清晰地将各个针的走动情况放出来,图文并茂地让孩子们认识和学习,甚至还可以在演示的时候给不同的针加上不同的颜色,寓教于乐。这样的生活常识在孩子们学习后马上就可以将这份热情带进生活中去,十分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巩固。这也是数学这门学科广泛性的体现。
1.3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构建生态高效课堂
多媒体教学带来的并不仅仅是课堂效率的提高,对于教学效率同样有很大的提高。它亦可节省教师的板书时间,转而把课堂内容增加。对于教师来说,多媒体教学要比传统教学省时省力。特别是数学,需要不停的板书和演示,如果能够把这一过程放到大屏幕上,自动化地播放出来,既能让每个步骤清晰,又增加学生的印象,一举两得,这样的课堂才能称得上是生态高效课堂。
2 如何通过多媒体教学构建高效生态课堂
2.1 综合运用多媒体构建高效生态课堂
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和教学体系,那么在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上,每一位教师也都应该大胆创新,敢于打破常规。利用多媒体的一大好处就是综合性很强,可用视频、PPT、音乐等给学生做一个视听方面的全方位的展示。我们教数学的也不应过多的拘泥于原来的模式套路。例如,在讲应用题之前,完全可以根据题意把题目用一个简单的小动画展示出来,再让学生进行计算和演练,在最大程度上发散学生的思维。又例如,在进行数字教学的时候,可以把数字和音乐结合起来,让孩子们根据音乐来判断数字,全面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我认为这才是素质教育的创新和体现。
2.2 给予学生生态的人文环境
上课的模式也不一定是单一的教师演示、学生听课。在步骤简单的情况下,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展示。亦可以在教案上留白,让学生当堂根据课堂内容去填写。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展示个人的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将计算机与学习相结合的能力,这从当前的教育情况看是普遍缺乏的。我们在创新的过程中,就可以培养孩子们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这也是构建生态高效课堂的具体方法,体现了生态高效的内涵。通过这样的互动,就是要让孩子们学会自主学习,学着让他们走在教师的前面,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除此之外,从情感角度讲,这既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团队配合,增强责任意识,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加教师和学生的感情。
2.3 营造充满爱的生态课堂
教书的最终目标是育人,这也是所有教师都必须谨记的责任和肩负的使命。我们应该在牢牢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它只是我们传道授业的工具,并不能从根本意义上抹杀教学。从教学的意义上来讲,我们还应该重视实际教学和课本的结合,不要把课本知识抛掉,本末倒置。从教育的意义上来讲,我们还应该注重德育,在学习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营造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态课堂。所以在多媒体这个强大的工具下,我们要把教学和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教育,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关注。孔子在很早之前就阐述,教育轻松教学的特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现代教育中,除了教学知识的重点内容外,还存在情感教学的特点。要知道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在知识以及情感两条主线上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愉快的学习,同时可以消除学生内心紧张情绪,缓解学生学习中的疲劳,提高学生旺盛的精力与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朗、乐观活泼的内心世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与感知力,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作为数学教师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特点,设计好课程教案,给予学生轻松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知识的乐趣与经济性。
一、导入课程,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对于数学教学来说,较为枯燥无趣。这对数学教师教学来说,要从课堂的实际性出发,为学生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将问题设计成有趣的形式,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理解学习数学的乐趣,全面增强课堂的氛围,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学生在加减法训练时,学生的心理活动是比较枯燥无味。教师正好可以利用有趣的故事来继续课程,这样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力。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其实数学本身是比较有趣的,只要教师引导学生,给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其实,在数学的百花园之中,有趣的问题很多。比如我国成语“韩信点兵”以及“三人分钱”等,都是可以进行轻松教学。轻松教学,全面提高课堂的教学问题,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备课
每一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在保证新课程标准落实之下,将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环境的空间,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可以丰富发展情感以及自身态度价值观念。在教学中,恰当的风趣幽默,可以带动课堂氛围,达到教学的作用。对于很多有经验的数学教师来说,在上课的时候时常出现开怀大笑,同时又保证秩序井然的教学氛围,这就是教学中幽默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充分的利用各N资源,在备课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进行公开讲课、听课,针对班级学生的情况,不断推敲出精彩的案例。明确分工合作的备课方式,不仅能够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可以全面的提高教学环节的质量。
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课堂氛围
对于教师教学来说,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课堂氛围的愉快进行。这种关系存在于课堂,但是建设于平时。对此,数学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之中,必须爱学生,才可以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对于教师自身来说,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断培养自身良好心理素质修养,加强职业道德素质,全面的提高政治业务素质。
其次,自主探究,合作教学。在教学中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学生可以看到不同的思路。对于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与竞争意识。在合作过程中,因材施教弥补教师面向有差异学生教学的不足,可以实现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全面发展。对于教师自身来说,必须要融入到学生小组讨论之中,了解每一组的合作效果与情况,可以灵活的调动学习环节。
师生之间的互动评价,可以让学生客观的认识自己优点,树立学生自信心。在进行小组互评的过程中,可弥补自身的不足。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同时这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学生可以从客观评价别人,学习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对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来说,具有求新好奇的心理特征。设计有趣的问题导入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在设计教学模式的时候,要针对学生思维进行设计,全面增强教学的主动性与形象性。比如,在学习到能被3整除的数特征时,教师揭开课题。在黑板上写出515,这个数字能不能被3整除?这个时候学生经过计算就会肯定的回答。而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说和学生比赛,看谁不用计算就可以迅速的判断任意一个自然数可以被3整除。当然比赛结果是老师获胜,而这个时候学生更像知道老师是怎么样判断的。有利于学生对数学产生很强烈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学习乐趣。
课堂教学应该松弛有度,有利于学生思维集中。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冷静对待,及时提醒学生注意知识的难点以及细节。当学生情绪低落时,教师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唤起学生自信心,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题。教学内容必须适合学生实际需求,主次分明,教学节奏快慢得当。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带着学生轻松学习。
把自己当回学生,真真切切地当回学生,你才会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理解学生的多情,理解学生的出格,理解学生的差异。继而,在课堂上就会有等待、有期待、有善待。你的教学思想将是开启学生心智、引导学生探究、唤醒学生思维、濡染学生身心的数学精神;你的教学行为将提升学生理解数学价值,最终使学生的心充满着――数学美丽。
二、为学生所需做老师
明确自己的地位。时常问问自己“我是谁?”我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创造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帮助者,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决策者。
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创造能力不是一种纯粹的认知果过程,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因此,我认为教师要关注孩子的情感体验,注重孩子个性品质的培养。
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我们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应是生动活泼的。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走进孩子的心灵,站在儿童的角度上看问题,就会发现严谨科学的数学知识里面包含这大量丰富有趣的内容。那时我们就会自觉地把精致在教材上的东西通过艺术化的教学手段,呈现在学生面前。数学课在孩子的眼中不再是抽象的数字、干巴巴的符号、乏味的定义、没有生命的算式,而会真真切切地使孩子们感受到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乐园,如在学习分数比较大小知识时,我以“分西瓜”的故事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唤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展学生所想重问题
提出问题,使学生快速行动;分析问题,使学生浮想联翩;解决问题,使学生茅塞顿开;应用问题,使学生感到妙不可言。
低效课堂常常处于这样的循环:教师课前准备不足──上课语序紊乱行为紊乱丢三落四──对于教学效果不放心──留大量作业──花大量时间批改作业──新课准备不足……这就要求教师在问题设置与习题编排上求突破,直击教师备课之痛处,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得体适量的“半成品”(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个性进行使用上的再创造),把日常训练中拼数量、拼时间、拼体能的“红海战术”,转化为超越竞争、自主自由自在的“蓝海战术”,把日常课堂上教师的“临场发挥”转化为课前的“运筹帷幄”。
本人认为,一节课的好坏,不是学生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复制和学会上,更重要的是看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碰撞,对问题的质疑,文本的批判,动态的生成。正确的课堂模式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也代表着需要“达到”的目的地,应体现以“生”为本,以“学”为出发点。一份好的教案既能承载学生的学习目标,又能强化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是一个学科知识的循环系统,它能保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并逐步升华为一种学习能力。如果用一个比喻来概括,教案就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好的教案能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这个教案与传统的教案和讲学稿不同。这种教案的制定是基于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教案是师生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而传统的教案和讲学稿是从教师的“教”出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强调的只是传授的结果而非学生“学”的过程。
四、关注学生抓细节
作为知识与技能呈现的过程,细节是需要引导的;作为情感与态度舒展的过程,细节是应该捕捉的;作为价值与生命彰显的过程,细节是值得表扬的。
一堂课最能体现教学效果的莫过于课堂中那些鲜活的细节。细节的设计与捕捉是教师智慧的体现,发现细节、利用细节,才能打造富有灵性的高效数学课堂。认真钻研教材,整体感知,在把握教材知识结构和教学目标的同时,预设细节,关注每一个知识点,把课前预设和课堂上的生成很好地结合起来,就一定能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目的。小学生学习数学与探究性实践活动分不开,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特别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动手操作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设计操作方法和选择使用学具时,要重视细节,否则会事与愿违,事倍功半。我们在设计操作时,课前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准备学习材料,材料要有一般性、有开放性,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又能使得到的结论具有说服力。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中闪现出来的一个个细节,深入发掘细节中蕴藏的教育资源,才能使课堂真正实现思维和精神的共同成长。
时至今日,世界各国对解决问题这个方面有着高度的重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进行综合性培养,把提高学生能力作为一项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教育模式只是对学生灌输求同思维和习惯性的思维,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学生能不能接受?没有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导致没有很好的与实际生活结起来,对数学产生了抵抗的心理。这就导致了学生缺乏了主动性和求知欲的减少。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几点体会,仅供参考。
一、营造和谐有趣的课堂氛围,多给学生提问创造机会
学生创造性的思维都是在不断质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表现出来的,因此营造和谐、有趣的课堂环境就已然成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能否提出相应的问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创造机会。所以这也就需要教学者在课前充分的准备教案,不断摸索,找出适合学生的一个计划性的方案,例如:可以教学者找好一个题目有多种解决办法的题目,开办辩论赛的形式,分为甲乙丙三组,甲说:“这可以用方程解出来”。乙说:“这可以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出来”。丙说:“这完全可以添加辅助线,结果立马就出来了”。动员班上的学生都参与进来,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应对全体学生进行表扬,对那些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考虑不周的学生进行指出,避免这样的错误再犯。这样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就会更加的浓厚,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的一定的提高,为以后学习更高层次的知识提供了帮助。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自问自答
小学生的天性决定了他们不能很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他们会对窗外未知的事物产生无尽的遐想。所以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注意力。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强这一有利条件来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如:可以设置一些活跃课堂的小游戏2048,猜数字的字谜,自问自答等具有挑战性的益智小活动,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提升了学生对问题的质疑能力。
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所以教学者可以多采用,立体感教学,比如:讲三角形求面积的时候用多媒体找些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东西,长方体的时候用盒子代替。圆的时候用球代替,那样能弥补学生脑袋里面思维能力的空缺,也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到处都是数学的环境氛围,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造学习数学的情境,让学生周围“无处不数学”
要培养学生拥有逻辑性思维的能力,就要先让学生拥有数学眼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自主学习性,使得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会积极的探索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懂得团体合作的重要性,能够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运用到实际中,起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可以设置有关联的数学题目,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解决。例如:小卖部进了5箱苹果,花了100元钱,发现水果不够,又进了3箱梨和1箱苹果花了1元问:⑴小卖部进7箱苹果需要多少钱?⑵用300元进6箱苹果,剩下的钱最多可以买多少梨?虽然看起来过程比较复杂,但是仔细看下,发现就是需要运用到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还不止一种解决方法。老师进行正确性的引导,为学生的各方面都提供了条件。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出现各种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相信通过教学者的重视和学生的努力配合和不懈地努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处理能力必然会发生一个质的飞跃。
【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QJI12503); 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项目 (Hyjg2011-5)。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22-02
目前,在高校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长,高校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变得紧缺的情况下,基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教学模式应然而生。各高校纷纷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并对大学英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于是,从过去普通课室里的一本书+黑板+粉笔的课堂教学模式,到现在的多媒体演示型课堂教学模式;从纸质的教师参考书到电子教案;从学生戴耳机(无电脑)式的语音实验室,到现在的全数字化网络电脑学习中心;这些设备上的更新的确让教师感到现代科学技术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多媒体外语教学也和其它事物一样有利有弊。
1.多媒体外语教学的优势
无论哪种教学模式都应该有利于相应的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即: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和提供语言的交际实践机会;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策略和帮助学习主体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1.1课件设计形象生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外语课堂教学电子课件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人格、心智的全方位发展。演示型多媒体课堂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文件设计内容丰富、外观大方、形式生动的演示课件,从而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有趣的环境下习得语言,最大强度地降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的“情感过滤”,提高学习英语的效率。电子课件学习资源丰富,课堂活动设计合理有趣,通过视频、录音、影视片段等展现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文化知识,有利于课堂教学多方位立体输入,使学生能够多通道、多元化地理解学习内容,课堂还通过导入性的问答活动、讨论、辩论等形式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了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中“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优于单一感官的学习效果”这一观点。
1.2加大和丰富课堂教学输入,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非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中,教师要花去大量的时间板书和讲解,课堂上学生的信息量得不到满足,课堂教学无法保证学生摄入足够的语言输入。而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模式下,教师在拥有电子教案、课件、电子教材和网络教材的条件下,完全可以实现非在线性教学,共享优秀资源的教学成果,大大扩大了单位时间内的授课信息量,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
1.3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学习策略
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有利于正确引导学生对有关语言学习的本质的理解,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让学生明白使用语言的技能要通过实际的交际活动而获得,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不会自动转化为语言技能。课堂上所掌握的语言知识要通过不断训练才能成为记忆的一部分,但要将其转化为语言技能,还需要通过观察和体验实际的交际活动而获得,通过真实的交际活动才能“找到感觉”。
1.4 为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
在多媒体和网络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环境下,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学习要求以及认知方式实施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没有教室的时空限制,没有被动的学习顺序,没有被动的进度要求,语言学习可以建立在学习外语的特点和规律上,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增强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扩宽学生的英语知识面,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参与性与自主性。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语言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提供了重要条件。
2.多媒体外语教学的弊端
2.1 教学观念的更新跟不上信息技术的步伐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外语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想的改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长期以来,外语教师缺乏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对技术认识不足,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理念不强,较为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粉笔-黑板-磁带-教科书”。老师们注重语言点和语法知识的传授,而忽略文化、学习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2.2 教学模式未能从实质上改变
目前我国出版的外语教材已经从纸质平面教材向以多媒体网络为依托的立体式教材方面发展,每本纸质教材配备教学光盘,每本教师参考书配备电子教案和电子课件。但这种教材物理概念上的变化并不意味着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还是以课本为中心,以传授语言知识为重点,以考试为目标。课堂上,教师控制讨论的话题、内容、甚至时间,学生没有被给予足够的思考和发言的机会,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机会大多局限在与教师的一问一答的形式上。可以说,在以多媒体为辅助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的手段、形式、环境改变了、现代化了,但是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的本质没有变,课堂上仍然是教师对学生的单项知识灌输。
2.3媒体外语教学的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以学生为主体
高校外语教学大多是大班上课,人数过多,不利于以学生为中心,不利于课堂活动的展开。
在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中,由于学生人数过多,实际课堂还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的决定者和执行者,由教师来决定和控制讲授的进度和过程,决定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和方式上课。在课堂上,学生扮演的完全是被动的听众角色,即使是在“输出”(production) 阶段,学生也没有多少自由发挥的空间,只能被动地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操练。由于班级人数过多,操练的形式一般都是集体为主,教师很少有时间关心和指导个别学生练习,也没有时间和学生进行相互交流。
无论是读写教学还是视听说教学,班级人数过多就意味着学生发言表达的机会少,师生交流也会困难。因此而缺乏人文情感关怀,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焦虑感,失去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轻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与语言习得的客观规律显然发生了矛盾,达不到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
2.4过分依赖多媒体,忽视教师“讲课”的作用
在新的形势下,教师们开始逐渐地使用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但不少教师对于课件和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仅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甚至让多媒体设备限制了个性化教学的发挥。授课过程难得有机会走到学生中间,只是坐在控制台前忙于点击鼠标,使得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拉开了,大大减少了师生情感间的交流。授课过程不是“讲课”,而是“读课件”。
2.5学生在大量信息中迷失方向
在多媒体和互联网提供的大量资源环境中,学生常常会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该学什么,该记什么,不学什么,不记什么。在浩瀚的信息海洋里转来转去,最后所获甚微。
2.6电子教案的设计未能充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目前,许多电子教案设计的本质仍以学习语言知识为重点,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主,大多数内容在于课文和语言点的讲解,不够重视开展学生自我发挥方面的设计,未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光盘、自主学习中心、校园局域网或各种教学辅导用书学习相关内容。在课堂上重复教授同样的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没有生机。
3.对策
3.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
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把传统的“替代性教学模式”改变为“生成性教学模式”,其教学策略倾向于建构主义学习的理论观点,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教学意义的生成起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3.2普及泛在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
随着无线网络覆盖率和无线网络传输速率的极大提高,人们的关注点也逐渐从移动学习向泛在学习转变。泛在学习(U-Learning)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随时、随地以任何方式使用手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来进行学习活动的3A(Anyone,Anyway,Any device)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理论体系,泛在学习的实现需要数字化技术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复合教学模式和灵活学习支持服务等多方面资源的支撑。
3.3引进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课程
目前,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要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对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教学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对于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要。而ESP 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和学科相关的英语。它是按照学习者的特定需求来开设英语课程,如法律英语、医学英语、金融英语、商务英语、新闻英语、营销英语、旅游英语等。
3.4关注学生情感
外语的学习效果除了涉及学习环境、教师水平等客观因素外,还涉及到学生本身的情感因素。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变成语言的接受。教师要努力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发扬民主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用微笑面对学生,增强自身的亲和力,信赖每一个学生,并以一致的态度对待不同起点的学生,充分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1]莫锦国. 大学英语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开发的原则及实践[J]. 中国电化教育,2005(2):78-81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开端,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开始。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虽然已养成一定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在注意这方面,有以下三个特点:(1)无意注意仍占重要地位。(2)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不够。(3)注意分配和转移的能力不强。在现实生活中,注意力的强弱对孩子的学业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许多孩子在课堂中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影响学习质量,影响学习效率。集中注意力学习不仅能掌握好课堂知识,还能发展自己的认识能力。
本次辅导活动课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游戏,引导学生体验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学会克服分心的方法,养成专心做事的习惯。
[活动目标]
1.了解分心的不良影响,知道注意力在学习上的重要性。
2.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克服分心的方法,养成上课专心学习的习惯。
[活动对象]五年级
[活动准备]
“密码情报”纸,“密码情报”诗,“注意之花”卡片。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游戏
1.跟着老师的节奏、方向拍手。老师的手在左边,你的手就往左边拍,老师的手在右边,你的手就往右边拍。你拍手的方向、节奏要和老师的手的方向一致。手往上伸,你就学火车的汽笛声“呜――”,手往前下方伸,你就学火车放气的声音“哧――”。
做完一组后,教师播放有趣图片和声音进行干扰。
2.采访做错的同学:你刚才节奏和方向做错了的原因是什么?
3.采访做对的同学:恭喜你做对了,你刚才节奏和方向做对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看来专心能把事情做对,而分心就有可能把事情做错。
过渡:分心和专心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影响呢?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二、一心二用
1.分别画圆形和方形。先用右手画一个圆,再用左手画一个长方形,时间20秒。
2.同时画圆形和方形。右手画圆,同时用左手画方,时间20秒。注意一定要同时画。
3.比一比两次画的哪次画得好,你有什么感受?
师: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图形,同样的手,第一次画的要比第二次好,原因是什么?
小结并板书:专注学习比分心学习效果好。
4.同学们平时在上课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分心情况,我们在怎么样的情况下会做或想与上课无关的事呢?
(与授课老师关系疏远;身体疲乏,睡眠不足;太大压力;对所做的事情不感兴趣;当时的情绪状态不好;有噪音等。)
5.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如何克服分心、怎样专心学习的问题。(题目用圆形卡片贴出)
6.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分心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三、心花怒放
过渡:既然分心对我们的学习有这么多不好的影响,那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克服分心,专心学习。
1.小组讨论,针对刚才同学讲的分心原因,集思广益,出点子克服它。小组比赛,每想出一个点子加十分,看哪个小组的点子最多。老师在课前也收集了一些分心的事例,给刚才同学们讲的作一个补充。出示:
上课了,还想着下课时玩的游戏。
上数学课经常听不懂,听着听着就迷迷糊糊了,感觉好没劲。
昨天晚上失眠了,好累哦,上课提不起精神来了。
我不喜欢某某老师,他一上课就没有意思。
今天考试卷发下来了,我考了不理想的成绩,我想:“完了,回家怎么办?”于是整节课都在想这个问题。
2.小组合作,合作时组长负责讨论纪律,让每个同学都有讲话的机会,记录员把同学们讲的点子记录下来,写在“注意之花”卡片上。
3.小组汇报并归纳:明确目标,意志坚定;自我提醒,他人监督;合理休息,养成习惯。(板书)
(把学生手中的“注意之花”卡片围着课题贴在黑板上,形成花朵状。)
4.为了方便大家去做,老师把这些方法编成儿歌。出示儿歌齐读。
克服分心有绝招,目标明确最重要。
坚定意志杂事抛,自我提醒少不了。
他人监督也很好,身心愉悦不可少。
劳逸结合效率高,享受学习成绩好。
四、心有引力
过渡:我们不仅要想方法克服分心,还要把这些方法运用到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使我们专心学习,享受学习。现在你有一个挑战,接受吗?
(一)游戏中感悟――密码破译
创设情境(音乐渲染):你现在就是一名小游击队员。在一次秘密行动中,你最好的朋友为了救你,自己却被敌人抓走了。现在,他正遭受敌人的折磨,情况十分危急,生命危在旦夕。只有你才能救他,你只有获取情报里的密码,才能救出你的朋友。但是,机会只有一次,如果你稍不留神,你的朋友将永远离开你,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遇到许多困难。但你发誓,无论如何,也要获取密码,救出你的朋友。
1.看“密码”题。(投影出示)
师:深呼吸,深呼吸,现在开始集中注意力,耳朵仔细听了。
学生在有趣的图片、声音的干扰下,教师朗读“密码情报”诗的稿子。
2.师:现在请你把知道的“密码情报”填进去,以便救出你的朋友。交流“情报密码。”
3.师:你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当你听到朋友的生命危在旦夕时,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在这个活动中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要想做好一件事,必须认准目标,心无杂念,还要想想自己肩负的责任。
(二)数“舒尔特”格子
1.师:还有一个挑战,看方框,按1~25的顺序找数字,并数数,比一比看谁数得快。数完后看计时器,记住刚才数的时间。
2.再出示一个“舒尔特”格子,数一数,记住这次数的时间。
师:比较两次时间,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注意力是可以训练的。只要我们坚持练习,注意力就会提高,你就会比原来更专心地学习!
五、总结延伸
1.我们一起度过了这节专注的课,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同学们今天专心地讨论方法,分享自己的感受,并在活动中运用这些方法。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能运用“注意之花”中的方法克服分心,使自己更加专心学习,享受快乐学习!
3.布置作业:
(1)为自己做一张提醒卡,写上提醒自己的话,贴在文具盒或桌边。
(2)自己制作几张“舒尔特”格子,每天练习数“舒尔特”格子,两周后检测自己的注意力。
(3)集中注意力做一件对自己有挑战的事,比如:专心看完一本书,专心做完一次作业等。
[点评]
关键词: 优化; 教学环节; 课后备课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却有可能成为名师”。[1]三十余年的教学生涯我们有这样的体会:教同一门课的两个平行班时,常常是第二个班的课比第一个发挥的更好些,教学效果也明显优于第一个班。究其原因,除了更熟悉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外,更主要的是上完第一节课后会自觉地对刚上完的课作一简短的思考,对其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可见每位教师的每节课都可能有点滴教学体会。如果能及时记下一些上课出现的偏差或收获,积累一些颇有价值的教学体会,无论是对于以后这节课教案的调整与充实,还是对下一节课教案的安排与设计,都会提供一些实施依据,从而探求出一些即适合自己,也适合学生的教学规律,不断优化教学过程,这就是课后备课。
一、课后备课有利于适时调整教学方法
例如:通过对每节课点滴教学体会的积累,我们从中总结出化学学科的三个基本特点:① 实验技能强。②化学术语应用性强。③基本概念、基础理论集中。从而认识到,学生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的过程,也是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过程。在这种思想启迪下,有机化学部分章节的授课中,我们采取了“启发—探究”式的授课方法,把学生“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认识程序变革为让学生“探究—发现—归纳—迁移”主动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新程序。经过两次阶段对比测试,学生的学习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
二、课后备课有利于教材有难化易
例如:烷烃的系统命名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我们使用的教材用了近五百二十个字叙述了命名原则[2]。为了便于掌握,每讲完一次课我们就反复琢磨,如何对教材文字进行浓缩,又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呢?经过十几次的修改,最后仅用了十六个字强调了四条原则,即:最长碳连、最小定位、由简到繁、同基合并。同学们反映,这样做不仅能快速记忆,而且能长期记忆。
三、课后备课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客观分析
例如:专升本化学训练题和试卷讲评课,原来我们是按顺序一道道题讲下去。虽然也进行了认真分析,指出了可能出现的错误。但一堂课下来,基础好的同学听烦了,基础差的同学却嫌讲快了。学生反馈的信息使我们体会到 :学生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机械记忆或教师罗列知识的水平上。重要的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和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所得结论的推理过程,在较高层次上实现知识的系统化。因此,我们现在讲解推断题,是把十几个题归为一组,即一个题干加上几个符合学习规律的小题。它们构成的顺序有的是一种解题的研究思路,有的是一种实验操作顺序。这种题型,有利于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可以把测试过程本身变成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做,学生反映很有收获。
四、课后备课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疑点
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碰到许多疑难问题。例如讲授无机化学时,我们从教学后记和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多个题目,即:为什么Cu2+湿态稳定而Cu1+干态稳定?在所有金属中为什么只有汞是液态?易升华的固体有液态吗?卤素的正价为什么是奇数而不是偶数?为什么锗、锡的+4价化合物稳定而铅的+2价化合物稳定?某些金属氢氧化物沉淀静置后的化学活性为何降低?我们把这些问题贯穿起来,用原子结构理论加以解释,组成了成功的专题讲座,使这些很棘手的疑点通过有趣的方法得到了解决,深受同学欢迎。
五、课后备课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一节课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原子轨道近似能及图即电子填充顺序图”[3]记忆非常困难,尤其是出现能级交错现象后就更易混淆。为此,我们在多年教学后记实践中不断总结,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原子轨道能级图记忆方法—分组数字法。该方法是用阿拉伯数字把电子填充顺序图中的电子层数n值分成六组,即:1、1、2;3、3、4;3、4、5;4、5、6;4、5、6、7;5、6、7。其应用方法是,上面六组数据中,电子层数n值第一次出现时,其亚层为s;电子层数n值第二次出现时,其亚层为p;电子层数n值第三次出现时,其亚层为d;电子层数n值第四次出现时,其亚层为f。根据上述方法,就可以得到电子填充顺序,即:1s、2s、2p;3s、3p、4s; 3d、4p、5s; 4d、5p、6s;4f、5d、6p、7s; 5f、6d、7p。根据这一填充顺序及三个原理,就可以确定元素周期表中任何一个元素原子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分组数字法把多个独立记忆元素整理成相互之间有联系、有一定数字规律的整体,记忆和应用均非常容易。
六、课后备课有利于强化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着其他手段无法代替的作用。教师规范熟练的实验操作对学生有着“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平时,我们对教学中某一个不理想的试验结果,哪怕几次,十几次的验证,最终也要找出关键所在。几年来,通过教学后记我们积累了大量实验成败材料,并围绕专业课程对实验设计和改进做了诸多工作。例如:甲烷制取实验中如何防止试管破裂?苯与溴取代反应的最佳体积比是多少?如何用化学方法制作镜画?如何掌握差减法称量的关键等等,为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提供了条件。
总之,通过课后备课写好教学后记,有利于教而多思;有利于对教材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有利于丰富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并最终把握住学生的学习规律。若能长期坚持,教师教课将是越来越轻松,而教学效果则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小学高年级数学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告诉我,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要条件是要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呢?老师就应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不再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而是调动自己一切注意力,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这种方法很多,例如老师有时谋前准备色彩鲜艳的教具,有时搜集了新颖的谜语、故事以备课堂引入,有时准备了有趣的数学游戏,尽可能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新奇,产生探究学习的动力,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使用所学数学知识自主解决问题,从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与自豪感,从而促进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2 教学的各个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法
有老师总结到,十年课改,教案变学案,别看一字之差,教学理念差之千里。传统教学主要是老师起作用,教师按照写好的教案按部就班的实施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能主动参与,因此学习兴趣不强,缺乏动力。而课改后教师采用学案教学,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堂检测、课后练习――学生都是主动参与,教师主要起导演的作用,引导学习过程向前推进。在每一个阶段,教师都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学生学习难点,帮助学生排除学习上的绊脚石上。因为着重点突出,学生精力集中,解决问题效果相当好。
2.1 课前预习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发现,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要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没有课前预习,接着无目的地无重点地去听老师讲课,效果一定不会很好。当然,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为遇上难点无法自主解决而苦恼,而找出疑难正是我们预习的目的之一。教师就是想通过学生预习,让学生发现并记下自己学习中的这些难点,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学习的目标很明确,因而效果也极佳。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预习的能力,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给学生预习数学的方法,提高学生预习数学的能力。例如:我在讲百分数应用题时,设计了三道预习题,以展示这种题型思考的节阶:
(1)甲班42人,乙班40人,甲班人数是乙班人数的百分之几?(与例1相似的基本题)
(2)甲班42人,乙班40人,甲班人数比乙班人数多百分之几?(与例2相似的基本题)
(3)甲班42人,乙班40人,乙班人数比甲班人数少百分之几?(将一个“多”改为一个“少”字,单位1发生了变化)
通过指导学生自主练习,同学们都能正确做出这种题目,从而达到了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的目的。
2.2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2.1 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在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首先全面地逐字逐符号地读课本上的情境图和对应的习题等,边读边理解。若有理解不了的地方就用记号标注出来;其次,要求学生反复研读导入新知识的旧知识,使学生从读中领悟新旧知识的联系,了解从旧知识推导出新知识的过程,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也就提高了自己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譬如有这样一道题:把四个棱长为2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长方体,表面积是多少?同学们练习,我巡视发现:有的同学直接列式解答;有的同学先操作学具,再列式解答;甚至发现了有一个同学伸出左手,将三个手指合并靠拢,思考后立即解答。同学们互相交流时,我就请用手指比划的陈明同学来分析自己的思考方法,全班同学听了,鼓掌称赞。尽管学生的比划操作,有些不够完美,但这种运用生活语言进行形象化的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兴趣。
2.2.2 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变式思考
教学中我还发现一个好办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变式思考,是一种较好的自主数学学习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了分数应用题后出示两个条件:“男同学20人,女同学16人”,让学生根据所给条件自己提出问题,并且解答。由此可以提出很多不同的问题:
(1)男同学是女同学的几倍?
(2)男同学比女同学多百分之几?
……这样的变换使学生再度陷入问题的探索之中,而且这种求“变”,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因此,思变,就是清楚这类题的解题方法、步骤、过程等。这一环节中的“想”包括以下几步:思考条件和所求的问题分别是什么?条件中各数字的含义,题中的单位是否要统一?思考如何分析条件和所求问题间的数量关系?思考如何列式解答验算?
一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了解自己的数数情况,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
2、通过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在学会数数以后,能有序地数数,并能用多种方法数数。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工具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开始,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
2.师生相互介绍。
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教师拿出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我们平时有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齐数。(独立数——互数——齐数)
二、探究新知
1.数出数量是1的。
问:图中数量是1的有哪些?
(面国旗、一座楼房、一位老师、一个玩双杠的同学……)
师:对,这些都能用“1”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老师领着学生读一读,学生再自己小声读一读。
2.数出数量是2的。
问:图中数量是2的有哪些?
(有两个同学在跳绳;有两个同学在给老师敬礼;有两个同学在看书;有两个同学在进校门……)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这些都可以用“2”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2”,请学生读一读。
3.依次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如果答是“数出来的”,可以让该学生到前面数给大家听。数完后,让其他学生评价,他数得对不对。
师:这些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做事很认真,数数的方法很正确。我们大家要向他们学习,做事认真仔细,养成好习惯。接下来,我们看哪个小朋友数得好。
4.认读1~10各数
认读数字卡
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1~10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按方位数数
可以顺着数,倒着数,说说6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等等。
三、练习提升
1.数身边的实物
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鼻子、眼睛、嘴巴、耳朵、手指头、纽扣……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2.教学数字手势
3.开放性练习(可以放在课后)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盘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枝铅笔?
四、教学效果评价
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谁能说一说今天你都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会数1到10。并每个写5遍。
课后小结
谈话:写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数学王国的每一个成员都眨着智慧的眼睛在看着我们呢!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们打算今后怎样做?
学生自由谈论。
一年级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3~104页8、7、6加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录像出示8个小朋友去公园买门票,然后,又来了5个小朋友的情景。)
1.教师创设情境:星期天上午,天气非常好,小文、小丽、小明等8个小朋友到公园去玩。
他们来到公园门口,正要买门票,又来了他们的5个同学。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应该买多少张门票?他们想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同学们想帮这个忙吗?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2.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生1:我们是数的,数了数这些小朋友一共有13个人。
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第一次来了8个人,然后接着往下数,9、10、11、12、13,一共有13人。
生3:我们是把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中的2个人先和8个人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生4:我们是把8个小朋友分成5个小朋友和3个小朋友两组,然后把这5个小朋友和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4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二、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5。
师:8+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们小组先摆了8根小棒,又摆了5根小棒,然后从5根小棒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凑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
教师再请几个小组说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
教师根据几个小组汇报操作的情况,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由于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其他方法,如数数法、接数法便不再出现或很少出现。
2.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4、7+6、6+5的结果吗?
学生汇报,因为计算8加5时,学生用摆小棒的办法研究过了,所以用凑十法计算这三个算式应该没什么问题,教师这时应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凑十的方法: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
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方法有什么关系?(一样)那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目8+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汇报:
生1:从9中拿出2,与8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2:从8中拿出1,与9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3:我想因为9+8=17,所以8加9也等于17。
教师对这3种方法都予以肯定,并特别表扬第3种方法。教师渗透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教师用课件演示9+8=17想的过程和8+9=17想的过程,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迁移。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圈一圈,算一算。
2.(课件出示)1路公交车上原来有6个人,又上来了7个人,这时车上有多少人?
3.(课件出示)小兔找家:每个小兔身上有一个算式,每个小屋上有一个得数,学生做对后,小兔子就能回到自己家。
4.(课件出示)写算式。
根据图中情景,写出算式,看哪个同学写得又多又好。
一年级数学教案3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认识=、>、
2.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
教学难点:
会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0~5的认识,今天我们将来认识“=”、“>”、“”、“
板书:“=”、“>”和“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
①图上画的是什么? ②图中有哪些动物?它们分别有多少只? ③你能说说哪种动物多?哪种动物少?哪种动物的只数一样多?
(2)同样多。
①小兔有几只? 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贴上4只小兔。
②小猴有几只? 学生回答,老师一个对一个地贴上4只小猴,并用线连一连。
板书:4 4 1.“想想做做1”。
在圆圈里填上“>”、“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③小兔子和小猴的只数哪个多?哪个少?(同样多) 你是怎样知道的? (引导学生说出4只小白兔和4只小猴正好同样多)④4和4同样多,我们就说4=4。(板书:4=4) 老师指着等号说明:这个符号叫做等号。
(板书:等号) 读作:4等于4。
老师领读、齐读、同桌互读。
⑤书写等于号,在书上第18页上先描后写。
2.教学大于。
(1)小熊有多少只?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黑板上贴上5只小松鼠,并板书:5。
(2) 小松鼠有多少只? 学生回答,老师一个对一个地贴上3只小熊。(并板书:3) (3) 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小松鼠和小熊谁多谁少呢
(教师边连线,边提问)小松鼠和小熊比怎样? (4) 小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5比3怎样?(板书:5比3多)
5比3多,也就是5大于3。
(板书:5>3) 指着大于号说明,这个符号叫做大于号
(板书:大于号) 让学生齐说大于号,再指名说。
大于号开口一头向哪边? (向左) 尖的—头向哪边?
(5) 观察式子5>3,提问:大于号的开口一头和尖的一头,哪头大? 哪头小? 开口大的那头对着大的数还是小的数? 尖的那头对着什么数?这个式子读作“5大于3”,板书;5大于3。
老师领读、齐读,同桌互说。
(6)回顾一下,刚才学习了“大于号”,这道题是谁和谁比? 结果怎样?老师小结:这道题是小松鼠和小熊比,小松鼠比小熊多,5比3多,可以说成5大于3,写成5>3。
3.教学小于。
(1)小熊和小松鼠比怎么样? (小熊比小松鼠少) (2)小熊有3只,小松鼠有5只,小熊比小松鼠少也就是3比5少,3比5少就是3小于5。
(板书:3
(板书:小于号) 指导写“
(3)观察式子“3
(4)刚才我们学习了小于号。这道题是谁和谁比?结果怎样?
老师小结:这道题是小熊和小松鼠比,小熊比小松鼠少,也就是3比5少,可以说成3小于5,写成3
(5)同样一幅图,为什么可以说成5>3,也可以说成3
(比的标准不同,所以结果不同。)
4.小结
这一节课学习了“=”、“>”和“”还是“
三、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题图。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指名说一说每道题是谁和谁比,结果是多还是少?圆圈应填什么符号?
2.“想想做做2”。
在圆圈里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