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气自动化的基本认识

电气自动化的基本认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4-02-29 15:38:4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电气自动化的基本认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电气自动化的基本认识

篇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8-0000-01

社会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怎样更好地在激烈的竞争环境当中培养出各种技能型的人才是所有高等院校所要解决的问题。最近几年以来,我国的失业人员不断地增加,人们面临就业的压力。高校的教学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因此,高校需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丰富知识与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

一、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社会要求

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对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要求也提高了,跟以往相比,现在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加重视所学专业的实践性。具体来讲,要求学生具备电气维修能力,电气看图能力和电气操作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及对大型装置的维护、安装和调试能力。此外,还要求学生具备远程控制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编程能力,也就是应用有关的软件编写程序控制电气装置的能力。

二、电气自动化教学面临的不足

尽管高校都重视培养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可是还面临着一些不足之处,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教学的过程中,课本的内容跟社会的发展相脱节,理论知识不够先进,比如不能够详细地介绍最新的变频器与智能表。

第二,当前形势下,高校面临着轻视实践和注重理论知识的问题,虽然教师也组织学生做一些实验,但是实验的目的也只是让学生初步地认识各种实验现象,并未让学生动手操作,因而不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多学校的学生都存在着只看教材、不做实验的现象,虽然有部分课程有一些实验安排,但是这种实验只是帮助学生对试验现象进行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没有让学生切身体验,这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非常不利。即使有些高校安排学生实验,但学校的实验设备质量较差,不够先进,实验缺乏创造性,无法让学生充分了解设备原理。

第三,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讲解知识,不注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当前,高校的很多教师不认真地对待学术研究,仅仅是完成了学校的教学任务,教师在授课之后就只顾着忙自己的事情,致使学生找不到教师,更谈不上受到教师的指导了。

三、电气自动化的教学改革

(一)确保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的与时俱进,并改革教学模式。当今社会在飞速地发展,电气自动化的发展也是非常快的,高校需要明确这一点,一定要根据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社会要求来设置相关的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高校需要不断地探索,在教材当中充分地体现最新的研究成果与理论,指导学生获取最新的知识信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教师在教学中不可以仅仅依靠教材,需要以教材作为基础,并借助社会案例,不断地延伸教材。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并根据实践,指导学生了解有关知识是如何应用的。此外,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应用一些教学软件,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

(二)学生的实习需要和企业统一起来。一般来讲,一些先进的电气自动化装置在企业当中最先应用。因此,高校在组织学生进行实习的时候需要和一些企业进行联系,借助企业的装置实施培训,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体来讲,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指导学生了解企业的实际需要,以使教师对学生的培训更具有针对性;第二,把学生的实习和企业相统一,让学生在一些电气自动化的项目当中应用自己所学习到的相关知识,以确保学生可以应用到最新的电气自动化装置。

(三)高校需要加大对实验装置的经费投入,制作出仿真的装置。电气自动化装置的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因此,高校需要高度重视实验装置的引进。为了确保电气自动化实验装置的实时更新,需要加大经费的投入。为了实现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目的,它的实验装置一定要体现出实践当中工业电气自动化装置的特点。这就需要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师走进企业的第一线,勤于思考,善于动手,制作出一些跟实践当中电气自动化装置相近的仿真装置,以指导学生学会最先进的电气自动化生产技术和工艺。

(四)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师要善于获取先进的电气自动化相关知识。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不同于基础学科的教学,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非常快,先进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往往先应用于企业,而后才能走进课堂。为了保证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不落后于当前企业的工业电气自动化,这就要求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师要善于和电气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联系、合作。当电气自动化设备生产企业有新产品研制成功时,教师能获得第一手信息资料等,使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获得及时补充,同时,有科研能力的教师还可以和企业合作开发新的产品,这就更保证了学校教学的前瞻性;第二,高职电气自动化的教师要深入电气自动化水平高的厂矿企业,深入了解当前企业电气自动化的生产力水平,把当前企业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和教学相联系,使学生获取的知识能直接应用于企业,达到高职的教育目的。

四、结语

针对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高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需要以社会的实际需要作为导向。在设置课程的时候需要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基本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培养出专业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2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教委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培养目标,对相关的课程进行了要求,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这就需要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一系列的完善。下面介绍了完善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实践教学的几种方法。

一、加强实验室实践教学

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不但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有实际的操作能力。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的实验环节都是单独设课。为了更好的学习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的内容,需要有高质量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完成动手实践的目的,实验时,需要将操作过程中的进行情况、实验成绩划入到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实验教学的最终成绩里,使学生的主动性增加,自己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在相关的实验器材方面,学校有条件的话,可以配备现代化的新型设备,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通过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的实验操作,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大幅提升。学校可以自己开发电气自动化控制对象的装置,根据现有的教育经费,收集一些不用的产品作为学生控制的对象,比如废弃的挖掘机、遥控汽车等。开发面向应用的电气自动化控制对象装置,使这种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层次和专业的实验教学。用目前的教学模式二次开发,针对以前建立的实验室,还需购进先进的实验模型,比如四层电梯模型、立体仓储模型、八层变频电梯模型、机械手控模型等。它们通过单机控制。为了避免教学实验模型的闲置,可以利用这些教学模型研发物流控制系统和基于总线的电气自动化控制试验室。由于这些二次开发的教学模型和企业生产经营现场的控制差不多,使学生更好的面向企业实践,使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教学质量上升。

二、进行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的整合

通过数据分析,电气工程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机械制造专业可以在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上进行整合,通过整合形成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可以进行一体化的教学,这样一来也优化了电气工程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进行重点、难点的圈注,选出适合学生实际掌握的基本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去理解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知识。

三、开发相应多媒体课件

在以往的教学中,受传统的古板教学方式影响,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为了突出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的实践教学,可以选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各类电器元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PLC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各种复杂指令的应用是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进行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好实际的案例和目前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的发展状况,充实课程的内容,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对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的实践动手能力。还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添加动画、图片、视频等网络元素,使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课件变得生动形象,借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低压电器的特点结构讲解过程中,可以用多媒体动画的方式进行介绍,多媒体教学可以略去不必要的系统原理图,使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的讲解过程变得简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中的应用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强化教工教育意识

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不单单要注重学生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的专业技能培训,还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要求老师认识到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在进行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时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原则,培养出既能掌握电气自动化控制类的技能知识,又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教学过程中,进行必要的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讨论,技术讨论不但要注重结果,也有可能讨论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老师的总结评价是使技术讨论取得成果的重要保证。所以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应做出激励性的,客观性的评价,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有效梳理,帮助学生处理解决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中那些有难度的或有争议的问题,使学生对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知识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也要促使对原有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知识重新构建。老师要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将自己掌握的问题付诸笔端,让学生描绘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讨论中获得的思想成果,反思自己处理问题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更能得心应手的处理在实践教学时遇到的各类问题。

总结:

在目前的情况下,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教学需要突破传统的古板教学模式,整合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的知识点,突出实践性、专业性的原则,重视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的试验室实践教学,整合电气自动化控制类专业实践内容,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实践课程讲解,提高教职工的教学素质,使学生具有综合的实践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篇3

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深入了日常生活以及企业生产。对于热电企业而言,尤其有必要接受全方位的自动化改造。只有经过了全面改造,才能符合新形势下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趋势,热电企业也可以降低能耗并且节省发电能源。电气自动化适合新型的热电企业,热电企业也有必要转变认识,通过电气自动化的手段来节能降耗[1]。

1 热电企业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必要性

1.1 更新发电技术方式

热电企业在发电时,通常都需要投入较多能源,这些能源具体包括燃煤以及石油原料等。如果无法确保最佳的能源配置,则很难在根本上提高发电的实效性,同时也无法有序配置热电企业所需的资源。电气自动化融合了多层次的新式技术,因而表现出显著的实用性。针对热电企业而言,电气自动化也有助于长期的技术改造和更新。热电企业通过引入新型的自动化发电方式,可以确保掌握新型的发电技术,同时也符合了环保的根本目标[2]。

1.2 提升整体的产能

提高整体的发电产能,是热电企业最关注的生产目标。若要实现目标,管理者就需要因地制宜,不断引入新型的电气自动化。这是因为,电气自动化改进了热电企业常用的作业流程和发电模式,在全面改进的基础上引入了人机操控。在全程发电中,热电企业也可以引入新式的计算机技术,用电子技术的手段来确保达到优良的企业效益。同时,电气自动化还引入了整合式的发电模式,从而为热电企业节省了发电过程中的过多能源消耗[3]。

1.3 发挥竞争优势

近些年来,热电企业面对日益剧烈的行业竞争,正在思索怎么去改进现有的技术方式。实际上,热电企业具备的综合性竞争优势不仅包括了产能,更包括选用的技术手段。热电企业如果能够借助先进手段来节约发电的能耗,则可以表现出自身具备的竞争优势,发挥节能和环保的价值。电气自动化恰好符合了剧烈竞争的市场形势,为热电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提供了支持。

2 完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具体措施

从热电企业本身的角度来讲,电气自动化也帮助企业节约了宝贵的发电成本。在具体运用中,热电企业应当遵照如下的思路。

2.1 转变不适当的认识

在热电企业中,某些管理者仍没有真正接受并且认可电气自动化。管理者通常会认为:热电企业只要能够确保为本区域提供电能就可以了。至于引入电气自动化的技术,还会消耗额外的企业成本。受到这种认识的阻碍,某些热电企业针对电气自动化仍持有抵触的心态。对于此,热电企业就需要全面扭转这种观念,明确自动化技术给热电企业带来的增产效益。只有转变了认识,才能够真正体现出电气自动化的成效性。从现状来看,很多热电企业都改进了原有的DCS控制系统。针对电气系统,也设置了新型的安全保护装置。例如:自动性的励磁调节、厂用电源的切换装置都可以配合集散控制的电气系统,有助于实时性的信息交换。热电企业如果要实现全面的自动化,那么相关人员先要转变认识,不断接受新型的ATS技术以及AVR技术。如图1所示。

2.2 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热电企业在日常供电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各个流程以及环节。同时,各种类型的热电设备都容易表现出安全隐患,从而威胁热电企业整体的运转。电气自动化配备了自动的隐患检测方式,能够及早辨别隐患并且消除设备缺陷。同时,电气自动化还设置了系统预警的方式,便于相关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判断设备的安全缺陷,维持热电企业正常的运转[5]。新型的电气自动化设有故障诊断和运营检测的环节,能够及早发现隐患。在消除隐患的过程中,电气自动化也可以选用主动性的安全控制措施,例如系统冗余等措施,有助于防患于未然。

2.3 改进原有的生产模式

运用电气自动化的手段,能够改进热电企业原有的生产流程。借助人机操控的方式,热电企业就可以整合各个生产步骤,从而创造优良的生产实效。通过自动预警的模式,相关人员能够迅速判断安全隐患。同时,电气自动化也符合了主动性控制的基本原理,能够自动识别并且控制热电系统的运转过程,在整体上提高电能产量。

统一的单元机组配备了MIS的信息管理系统,专门用于采集信息。针对AGC的系统指令,火电电网都能够集中予以调配。通过信息采集以及调度方式的改进,热电企业就可以获得最佳的运行状态,提高了自动化的监控水平。近些年来,在采集数据过程中还设置了远程的智能控制方式,也就是I/O的智能方式。具体的措施为:电缆的硬接线连接于采集柜,双绞线连接控制器的主机。I/O的远程信息采集具备了自动校正以及数据处理的性能,可以用于远程通信。如图2所示。

3 结束语

进入新时期后,城乡居民生活以及各个行业的生产都需要更多的电能,这种现状也增加了热电企业的发电负担。因此,如果热电企业仍沿用传统的发电模式,那么已经不再能够满足新时期的供电需求。相比而言,电气自动化更加适合新时期的环保节能,有助于消除热电企业在发电环节中产生的污染,节省热电企业的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发电的实效性。热电企业经过自动化的改造,就可以适应新阶段的发电技术需要,为城乡各个行业的进步提供优质的电能。

参考文献

篇4

1煤矿机械设备电气自动化现状及存在问

题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煤矿机械设备中的应用并不是很广泛,对于煤矿产业的发展需求来说,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稍显落后。因此,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加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实际应用。在煤矿机械设备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存在不少问题。首先,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水平不高,和国外存在明显差距。虽然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实现了较大发展,距离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减。但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在煤矿机械设备等矿山设备中的应用,距离世界先进水平却存在不小的差距。例如,我国采煤机的电气自动化的最大牵引功率仅为500kW,相关牵引设备需要从国外进口,不论是在硬件方面还是软件方面,对国外依赖程度都很高,没有实现独立发展。其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存在误区。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的目的在于提升煤矿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强化对设备运行作业的监测和控制,提高煤矿作业质量提升经济效益。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实现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才能实现经济效益提升。但是,部分煤企在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时,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将经济效益放在了首要位置,将设备安全稳定摆在了经济效益之后,这与煤矿安全生产形成了背离。同时,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速度较慢。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能源危机不断凸显的大环境下,采煤作业的要求正在不断升高。因此,煤矿作业需要实现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应用,力争在短时间内提升采煤作业的成效,使其符合社会实际需求。但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却比较缓慢,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而且应用效果并不理想,需要反复优化完善。这就拖慢了煤矿生产速度的提升,阻碍了煤矿企业的高速发展。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煤矿机械设备中的应用

1)电气自动化技术在采掘设备中的应用。

采掘设备是煤矿中十分重要的一类设备,除核心的掘进机械设备之外,还有一系列辅助设备。在煤矿采掘作业中,主要是依靠电力作为采掘作业的核心动力源。在采掘设备上,多电机驱动系统应用逐渐广泛,在煤矿生产规模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多电机系统的容量也在不断提高,单机牵引功率已经超过了120kW。通过电力作为驱动动力,可以有效提升采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作业稳定性,增强了设备的抗性,缩减了机械设备的维护工作量,优化了采煤作业环节。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计算机技术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通过计算机技术,能够实现采掘设备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故障诊断等多方面的基本功能,促使煤矿机械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在采掘设备不断实现电气自动化的同时,其他相关辅助设备也实现了电气自动化的应用。比如输送设备,传统的输送设备承载力较低、功能单一,难以符合煤矿生产发展进步的实际要求。但是,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输送设备正在向重承载、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在某些国家,双速电机已经投入到输送设备中,通过计算机能够对其形成全面监控,及时调整输送设备运行状态。而就液压支架来看,其是保证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道具,通过电气自动化,就可以使实现高压供液和自动化电液控制等功能,提升液压支架的工作性能,确保煤矿作业安全。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提升设备中的应用。

我国煤矿的快速发展开始与20世纪80年代,在能源需求迅速增长的背景下,采煤量急剧攀升,这就要求提升设备必须实现大幅升级发展。胶带运输机是主要的厚煤输送设备,为了提升胶带运输机的升级发展,相关企业开发出了工况监控系统,在实际使用中表现出了强大的功能。工况监控系统主要包括了PLC编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胶带运输机的运行安全保证工作实现了系统化和综合化。不仅如此,基于分散式DCS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对各项设备实现分散式控制,提升了控制系统的容错能力。除此之外,我国还开发出了全数字直流调速系统,通过实际应用,其表现出了十分高效的调速效果,极大优化了输送作业。与之对应的集中监控系统能够对胶带运输机的各个工艺流程进行集中监控,甚至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其建立生产模型,用以预测分析最佳工况,进行设备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还催生处理变频技术,通过变频技术,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优化煤矿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和能量耗用,起到维护机械设备使用寿命和降低采煤作业经济成本的作用。比如,在运输机或提升机中,可以通过变频技术对电机的运转进行变频控制,根据实际作业需求,确保运输机或提升机始终处于最优工作状态,实现能耗降低。

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通风系统和排水系统中的应用。

通风系统是煤矿生产的一个重要系统,相关设备众多,功能意义重大。在通过系统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个方面是做好井下环境监测,即对井下的瓦斯浓度、粉尘浓度等危险因素进行监测;第二个方面是进行通风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根据相关监测数据,对通风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及时调整,确保瓦斯浓度、粉尘浓度等危险因素能够被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不会对煤矿生产形成影响。排水系统也是煤矿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是实现排水系统三个方面的自动化功能。第一,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实现排水系统的自动给水和排水,并且可以对给水量和排水量实现精准控制。第二,排水系统发生故障时,可以自动发现问题并作出警报,同时对故障进行自动处理,防止问题扩大,保证采煤安全。第三,将排水系统的各项工作数据、运行信息全面自动地反馈至地面,汇入煤矿生产总体数据库,以便进行全局工作规划与调度。

篇5

前言

火力发电是发电厂进行发电的最主要形式,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之下,电气自动化技术由于其具有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优势,逐渐被应用到火力发电中,从而有效的控制和保护电力发电系统,增强了火力发电中电气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弥补以往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使电气系统的创新发展又迈向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因此,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创新与应用具有极强的现代化意义。

1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本作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应用主要是以监控技术为主,将数据信号反馈给主系统,在具体的监控过程中,用曲线和线路图等形式测量设备的数据信息和其具体的运行状态,一旦出现警报信号能够及时上报,避免因为人为原因出现意外状况。例如采用测控系统中的脉冲功能和计量信号,使远方的定值设备能自动校准,实时关注电动机的检修状态等等。传统的火力发电主要是采用集散控制系统,侧重于对炉、机系统的简单控制,电气化自动技术的应用,基本能够实现独立运行,能够实现信息的互访和交换。同时也转变了传统一对一收集信号的形式,减少电缆的安装数量,时现场的总电缆技术能够与智能化的监测设备相结合从而建立发电厂中的电气系统大数据,再利用互联网全面化和多样性的优势,挖掘更深层次的电气系统数据,促进整个发电厂的自动化生产,提上能够整个发电企业的工作效率,实现长远的社会效益。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应用的现状

(1)强弱电控制问题。由于ECS技术应用到DCS系统之后,整个控制系统需要输出的点会与AC220V或AC380V电压一起窜入DCS系统,可能使大批的供电线路损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重视强弱电的区分,避免烧毁整个电路设备。(2)缺少操作监护。DCS控制系统虽然在权限的设定方面做得很到位,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缺乏必要的认识,需要技术人员在会议方案中提出明确的需要,要求生产DPS技术的厂家在进行ECS的操作时,需要由技术人员确认程序。(3)影响正常用电。一般情况下,DCS的设备安装工作,在工期上通常会晚于送电、用电,因此ECS技术在纳入DCS系统控制后,在调试用电设备的同时对ECS系统进行部分安装,很可能造成电路短路,影响正常的用电。因此需要重视DCS系统的操作室以及机柜室的工程,使其能够同步或提前完成。

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创新与应用

(1)创新体统控制的保护手段。通常来讲,以往传统的火力发电中,采用的保护手段和系统控制大多数为连锁和警报系统,只能基本实现超越报警线以以外的系统控制和保护,因此很难实现生产自动化。但是通过创新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依托电子计算机的强大存储系统,自动检测系统的运营状况,判断故障发生的位置,提前做好安全的防护工作,改变保护手段和控制策略,采取一些具有主动性的控制措施,对系统故障的范围和结果进行控制,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使电气自动化系统能够在安全的模式下运行,还可以让电气自动化设备从预防维修和事后维修同时进行。(2)统一整个炉机组的状态。创新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应用要从机、电一体化向电、炉、机一体化的分类化运行机制转变,才能对这个系统中的集散系统进行实时的数据整理和检测分析,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掘火电机组的内在潜力,发挥其自身所具备的控制效果,减少对于控制室的投资建设,简化控制室的监测系统,从而减少成本造价。同时建立统一的路机组也能为火力发电厂的信息管理和采集提供便利的渠道,提升整个电网的工作效率,使火力发电的整个系统达到最优质的运行状态,提升其监测水准和自动化水平。(3)促进电气系统的全通信控制。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火力发电厂的自动化系统还不能够完全满足集散系统控制,难以实现对整个系统的全通信控制。同时通信的速度和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还需要得到一定的改进,集散控制系统和自动化系统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硬接线。因此想要建立电气全通信模式,需要处理好冷热工艺的连接问题,提升这个电气系统的后台运行能力,实现当前阶段的基本监测功能,使电气自动化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的自动化水准和管理水平。(4)建立通用的网络结构。通过构建电气系统中的通用网络结构,能够基本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运营效果,对于整个发电厂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火力发电厂需要创新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根据实际的发电用电情况,选择能够实现自动控制办公环境以及整个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网络信息产品,确保电气发电厂的管理层能够对发电现场以及控制设备进行实时的监测,确保电厂的管理系统、计算机监测系统以及控制元件之间形成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畅通无阻,使信息资源能够实时共享,从而促进全集成的自动化生产。

4总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对电力资源的关注度也逐渐提升,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应用,能够很大程上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基本用电,促进用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电气自动化系统综合运用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设备,充分保护测量集散的电路,实现火电发电厂电气的保护、运行、故障管理、控制等一系列的综合性优化,发挥电气系统网络化的优势,使电气自动信息能够公开透明,实现资源的共享,便于电气的管理和控制工作,从而为电力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鑫.论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厂中的创新与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1):49.

篇6

一、电气自动化的概念

电气工程包括了电网设计、电力系统建设和电能的生产等多个方面,电气自动化指的是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等电气方面的内容,是自动化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电气工程包括了电网设计、电力系统建设和电能的生产等多个方面,电气自动化指的是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等电气方面的内容,是自动化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电气自动化的应用和发展

(一)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净化空调设备中的应用

装设在通风管内的湿度传感器所检测的湿度,送往控制器与设定湿度相比较,用比例加积分运算控制,输出电JK信号,控制蒸汽电动调节阀的动作,控制回风湿度保持在45%,65%,使洁净室湿度以满足GMP要求。装设在回风管的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温度送往DX-9100,与设定点相比较,输出相应电压信号,控制加热电动调节阀或冷水电动调节阀的动作,控制回风温度保持在12℃~26℃之间,使洁净室温度符合GMP要求。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建筑行业中的应用

电气系统作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占有非常大比重的施工系统也必须尽快进步来适应建筑行业的发展,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被引入到了建筑行业当中。在电气自动化技术引入到建筑行业之前的电气系统在管理和运行方面都存在较多的缺陷,使得电气设备在工作时经常出现事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电气自动化技术融入到电气系统之后即使电气设备的工作更加的规范,而且有效地将配电、照明、消防和空调等电气自动化技术配合成一个整体以提高系统的联运效果,使得电气系统实现了结构的复杂化和功能的多样化的目标。

(三)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国钢铁工业中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钢铁的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大家都知道在炼制钢铁的时候需要使用到高温将钢铁融化,在进行锻造,而高温融化钢铁在进行锻造的过程时非常危险的,一旦融化的钢铁喷溅而出就会造成生产人员的伤亡,因此,在钢铁行业中引入电气自动化技术是非常必要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在钢铁行业中的应用主要用于检测原材料、生产环境安全性和产品质量。而且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很多不能够单独依靠人工完成的工作得以很好的使用设备就能够完成,使钢铁行业在生产时变得更加的便利,使钢铁行业得到了更大的进步。

三、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一)向电气智能化发展

在电气自动化近年的发展过程中,一些相关的开发设计公司已经在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努力,在智能化的理念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设计模式,比如自动控制、专用集成电路、CIMS以及机器人出品等等,使电气智能化得到了发展并且形态多样,也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二)与计算机技术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计算机已经逐渐的被人们广泛的使用,而且在工业生产中计算机所占的比重也在逐渐地增加,计算机在工业生产中的大力使用降低了工人的工作难度,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使工人在生产中逐渐变得轻松,而电气自动化技术也在工业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科研人员逐渐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有机的结合了起来,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三)操作人员专业化发展

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中,机械设备已经逐渐取代了人工施工,使人们在工业生产中过多的依赖于机械设备,但是去往往忘记了机械设备也是需要由人来操作的,如果操作机械设备的人的相关技术不过关,对设备没有最基本的了解,那么设备也不能够及时的完成任务,因此,工业生产单位应该大力加强对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使操作人员对所操作的设备有基本的了解,减少由于操作人员对设备不了解而造成的生产问题。而且,操作人员最好能够懂得如何修理设备在生产中经常出现的小问题,减少由于设备出现故障而影响生产进度事情发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电力需求量增长迅速,这就给电力企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面对政策和市场严峻挑战的同时,自动化技术也在应用和探索中不断提升。但电气自动化是现代电气工程的支撑,也是工业发展的基础与原动力。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我们能够发现,现在的技术已经不能够脱离其它技术再进行发展了,每一项技术的发明和发展都有着其它技术的影子。所以,发展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同时也在发展其它对人们有用处的技术,因此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到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特点,结合计算机技术,加强创新,准确地把握它的发展前景,将电气自动化技术投入到工业生产中,充分地应用其优点,只有这样才会使人们未来的生活变得更加的美好,为我国的经济蓬勃发展和崛起贡献。

参考文献:

[1]罗奕.电气工程专业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5,4.

篇7

在现代化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工作的相关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还提高了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的质量。然而,从当前我国大多数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为此我们就必须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对其进行优化处理,进而实现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的理实一体,满足现代化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

一、结合理论知识,开展校内实训活动

现代化综合型技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除了要要求学生对其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熟练的掌握以外,还要对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严格的要求,而在电气自动化教学中,我国许多院校在对学生专业能力进行培养的时,人们并没有对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实践进行合理的安排,这就十分容易导致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为此我们在电子自动化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从而使得人们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自身的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且我们在电气自动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建设相关的实训基地,让学生的理念教学和社会实践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满足现代化电气自动化教学的相关要求。另外,我们在对学生们进性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吗,还可以将相关的先进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引入到其中,进而使得电气自动化实训教学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完善高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生综合考核体系

职技院校应该加强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首先应该强调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在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中,更多地 采用参与式教学,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活动中去,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创新意识的能力。其 次,应该建设一套系统的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考评机制,使实践教学有一个有效的标准,设计一些可靠的评价指标。从而最终完善高职实践教学的质量。这一套综合 考核体系不但要涉及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考核,而且还必须涉及学生在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的表现,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考核。

三、创建理论、实践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电气自动化师资力量

目前我们在电气自动化教学质量优化的过程中,对教学队伍的创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使其师资力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还满足了现代化创新教学的相关要求。近年来,我国大多数院校在对教师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教师的专业技能进行严格的要求,还要重视其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人们在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很好的保障。而且我们在对学生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当中,也可以在学生们实践教学中起到一个良好的指导作用,这就使得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有效的增强。另外,我们在对专业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也可以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相关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们的素质、经验以及技能等方面都得到很好的增强。

大多数院校除了对校内电气自动化教师的培养之外,还应该加强校外兼职电气自动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定向的向一些企业聘请那些一线技术人员来校做兼 职电气自动化教师,授予学生们实践技能和参与学生的实训实习指导。总之,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必须提升专任教师中拥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的比重。采 取“请进来,送出去”的途径,实现专业教师的“双师型”发展,优化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同时,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 要求对在校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定期的再培训,有计划的安排他们进入企业挂职培训,让他们不断更新企业实践新工艺、新知识、新技术,从而提升教师们的实 践教学更新能力。从而随着企业工作流程和工作技术、方法更新较快,职技院校电气自动化教师应该跟进实践工艺、技术的发展速度,及时进行实践经验课的补修。

四、理实一体化对教学过程的要求

把课堂搬到实习、实验基地,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印证理论,这应当作为教学过程中一体化教学的一种基本模式。

在学校内建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实训室,电气设备线路布置实训室等电气实验室,实验室应全方位模拟实际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和职能岗位;学校与工 厂企业联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定期到校外实验基地去参观实习,比较现实工作环境和实验场所,实际工作内容和实验内容,也可通过在施工企业现场实 习,去体会学校的教学是和现场工作,增强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兴趣。

在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中,必须使学生树立安全操作的习惯,对于正确的安全操作习惯必须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反复训练,在做中学,在做中养成习惯,即在实践中养成习惯。

在际操作技能训练中,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心理能力,但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训练来挖掘。教学过程中要 让学生多动手、多参与、多操作,在认识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规律,鼓励学生敢于“异想天开”、 “寻求创新”。通过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养成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

在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协调人们在日常活动中的行为,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电气自动化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为此我们需要对电气自动化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对其进行优化,从而使其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篇8

相比传统的仪表,电气自动化仪表在性能上更加优秀,并给电气企业带来更高的运行效率,因此研究电气自动化仪表的管理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我国的电气设备主要采用巡检的方式进行维护管理,因此要求相关管理人员提高警惕,制定合理的计划,从而保证电气自动化仪表正常运行,本文将立足于电气自动化仪表的工作特点,深入探讨电气仪表的管理与维护。

一、以预防为主的电气仪表维护

相比传统的管理模式,现代的管理模式更加倾向于防范于未然,而不等到事故发生之后,进行相应的补救。一旦电气自动化仪表出现问题,会给相关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今的电气仪表维护工作以预防为主。电气仪表工作的特殊性,要求电气仪表直接与空气接触,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外界环境对仪表工作状态的影响。从而提高电气自动化仪表的运行风险,分级管理是电气自动化仪表管理的重要途径,要针对不同的电气自动化仪表运行环境的差异,调整仪表的温度、湿度的管理,从而做到防范于未然的电气自动化仪表管理原则。[1]分级管理要从两方面开展管理工作,第一,自上而下的电气自动化仪表管理模式,工程设计主管需要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定期的考核,从而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对电气自动化仪表进行周、日、月的定期检修。第二,分级管理还表现在减少影响电气自动化仪表正常运行的不利因素,从而降低电气自动化仪表的运行故障,这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分层次的进行管理,将电气自动化仪表的管理以重要性为标准分为一级管理与二级管理,一级管理通常适用于常规性仪表,具体的工作对象是故障几率较低的仪表,同时,仪器制造商也会承担这一部分仪表的责任,因此一级管理相比二级管理要求较少,并且通常都安排专人管理,而是划分给不同的单位进行集体管理。

二级管理相对于一级管理,主要负责具有精密核心设备的电气自动化仪表,因此要求负责的管理人员能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根据电气自动化仪表的实际运行情况,开展巡回检查工作。此外,还需要听取相关专业意见,在管理的同时不断加深对电气自动化仪表机理的认识,尽可能的减少电子自动化仪表故障的几率。

二、电气自动化仪表管理对策

(一)定期巡检

定期巡检主要依靠健全的电气自动化仪表管理制度,合理化的制度是保证电气自动化正常运行的基础,因此定期巡检的主要内容是抽样调查,对大量的仪表通过抽查模型,进行故障率的调查。要求相关管理人员明确自身的责任,从而提高电气自动化仪表检查工作的力度,定期巡检还依靠相关管理人员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检查工作,从电气自动化仪表常见的故障出发,制定检查年计划、检查月计划以及检查日计划。[2]

(二)定期对电气自动化仪表进行清洁

清洁也是维护电气自动化仪表的主要途径,由于电气自动化仪表直接于空气接触,长期暴露在外面,因此会受空气中的颗粒影响,甚至导致严重的仪表故障,面对这个情况,要求相关从业人员做好电气自动化仪表的清洁工作,从而保证电气自动化仪表能够达到合理的清洁度,减少尘垢与污渍对电气自动化仪表的影响。[3]这要求相关管理人员熟悉仪表的性质,并根据维护等级的不同,井井有条的开展仪表的清洁工作。

(三)冬季保温

电气自动化仪表的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的影响。冬季是电气自动化仪表故障多发的季节,主要因为电气自动化仪表长期暴露在外面,因此在冬季,会在仪表的表面形成温度差,从而导致仪表因为进水而短路故障。同时,电气自动化仪表内的部分功能也会因为温度过低而停止工作,从而影响电气自动化仪表的正常运行。因此冬季保温工作是提高电气自动化仪表运行稳定的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将仪表的温度控制在稳定性的要求内,从而保证仪表在冬季也能正常运行,提高电气自动化仪表的工作效率。

(四)防止仪表零件腐蚀

由于电气自动化仪表的特殊运行环境,使其常常与强酸接触,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仪表内部零件腐蚀,轻则会给电气自动化的外观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腐蚀到仪表内部的精密元件,导致电气自动化仪表的严重损坏。一般来说仪表的精密元件包括仪表的膜心等部分,这一部分是仪表运行的核心,因此一旦损坏,会引起电子自动化仪表的全面瘫痪,影响与仪表相关的工作,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4]

(五)做好防雷工作

自动化仪表一般由半导体元件组成,因此雷电会给电气自动化仪表造成较大的损害,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气自动化仪表的运行风险。雷电对电气自动化仪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雷电会给仪表造成直接伤害,通过瞬间电流破坏仪表的内部原件。其次,雷电还能通过仪表的电路,对仪表造成二次伤害。一般来说,防雷工作依靠防雷装置,通过接地线防雷装置的安装,能够减少雷电对仪表造成的损失,从而提高电子自动化仪表运行的稳定性。

结语:

综上所述,电气自动化仪表管理工作的目标,是通过管理与维护的手段,建立合理化的仪表管理措施,并加强仪表管理力度,以防范于未然作为电气自动化仪表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延长使用时间与工作寿命为根本目标,从而提高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崧,郭圣伟.浅谈电气自动化仪表的管理与维护[J].山东工业技术,2015,01:191.

篇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成为当今工业发展的主流,该专业人才需求缺口大,尤其是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和高校作为该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主要输出地,其教学质量关乎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但该行业普遍存在普通劳动力多,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少的现象,这就牵涉到教学质量问题。在高职院校的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开发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技能型人才具有基础性、长期性作用。高职院校只有认清人才培养形势,深刻领悟课程开发的内涵,才能形成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开展课程开发和建设,既体现出本校教育特征,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开发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1.1 基本内容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快速实现学校到职业的转变,缩短毕业生适应生产岗位的时间,而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就是要实现更好更快地就业,而学生从学校走向岗位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工学结合模式使学生在学校长期与企业接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后迅速融入就业岗位。同时,工学结合模式是检验高职院校教学水平的试金石,是高职院校进行课程开发的依据。

课程开发是一种特殊的课程形态,与学生经验、社会需要密切联系。具体来说,课程开发就是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进行教学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评价和修订,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过程。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开发是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教学和教学内容这几个方面进行的开发活动,其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

1.2 原则

高职院校的专业目标已经确定,就必须围绕其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而课程体系的结构、内容必须合理,实现教学目标。所以说,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一般要遵循适应性、多元性、基础性、协调性原则,以培养应用型职业人才为目标,紧扣市场发展形势,构建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体系,加强基础训练,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2 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开发现状

电气自动化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加上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特点,课程开发必须体现理论知识与技能培养的结合,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促进学生顺利就业,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目前,其课程开发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开发动力不足、开发环境差、开发系统差。

第一,开发动力不足。课程开发是一项非常艰辛的长时间的工程,需要教师付出许多时间和精力,努力研究学生特点、社会发展趋势、课程目标、教学情况等,进行系统的课程开发和建设。但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程非常多,教师不仅有繁重的教学工作,还有科研工作,这使得教师很难抽出大量时间来进行课程开发。教师的开发动力不足,课程开发效果差。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最重要的是给予教师足够的财力支持和时间支持,以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做好课程开发工作。

第二,开发环境差。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以岗位需求为根本,以职业能力为课程内容进行的教学活动,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深化理论知识、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强调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一体的一种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程开发也要以岗位需求为基础,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培养职业技能。因此,课程开发人员不仅是专业教师,还有企业人员,但企业投入到课程开发中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偏少,开发环境差。

第三,开发系统性差。课程开发是一个系统的问题,要解决的内容很多,如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课程门类、教学标准、评价标准、教学环境建设、师资力量等。就高职院校的电气自动化专业而言,其课程开发包括十几门课程开发,涉及领域广,课程开发不仅是单门课程的开发,而是多门课程的系统开发。而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投入过少,系统性不强。

3 课程开发的发展趋势和策略

3.1 发展趋势

3.1.1 开发主体的多元化

前文已提到过,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开发主体不应仅仅是学校的专业教师,还应有企业员工,使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所以说,未来的课程开发主体应是专业教师、企业领导者、行业专家等人组成,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1.2 评价的社会性

课程评价也是课程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评价是一种价值判定,反应学生的学习状况。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的评价要从社会需求出发,参照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将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岗位要求结合起来,从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技能水平、学习态度、社交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方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主体既是专业教师和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同时也是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评价结果则必须综合考虑各方评价主体的意见。评价不是用简单的分数或是优良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而是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缺点,看到自己今后努力方向,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做好职业规划,促进学生进行针对性提高。

3.1.3 开发内容的针对性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要求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内容开发必须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岗位实际结合起来,理论知识不再是纯粹的课本上的知识,它必须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让学生看到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深化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获取理论知识。理论知识与岗位技能学习内容是相互渗透的,开发的内容从生产岗位实际出发,结合当前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开发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使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程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开发策略

3.2.1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从学生将来从事的岗位和岗位能力要求入手,分析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并将其与高校、中职等学校的该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对比分析,紧密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深度,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简单来说,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扎实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良好职业技能,面向冶金、汽车、电力、化工等行业电气自动化设备及系统的制造、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等岗位的高技能人才。

3.2.2 确定工作任务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要求学校重视学生的实训,重视实习,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实习,在实习中获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必须进行生产岗位分析,确定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一个工作过程的四要素是劳动者、工具、产品和行为,所以在分析时就要注意: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产品是用什么工具制成的、生产何种产品、劳动者的行为。结合本校电气自动化专业面向的生产岗位群,开展调研活动,深入调查行业发展现状以及趋势,确定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比如说:电气维修工的典型任务有:电机维修工具的使用方法、部件故障维修、电机运行与维护、电力系统操作、总线控制设备操作等。

3.2.3 归纳典型任务,确定行动领域

每一个岗位都有大量的工作任务,而学校的教学时间有限,只能选择其中的典型任务来开展教学活动。因此,课程开发中的课程内容开发就必须归纳典型任务,确定学生的行动领域。由专业教师、专业带头人、行业专家共同探讨典型任务,并将典型任务转化成学生的学习内容,对这些学习内容进行简单归类,比如说,将本专业的课程内容分成公共学习领域、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每个领域都有明确的理论知识和实习任务。

3.2.4 编制教学标准

编制教学标准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校企共同参与的基本原则;课堂教学与生产活动的结合的原则;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适度够用的理论知识为辅的原则;以经验型和策略型知识为主、概念性知识为辅的原则;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合二为一原则,注重知识的主动建构原则。

3.2.5 在课程开发中进行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贯彻教学过程始终,在教学活动中起指挥棒作用。如前文所说,课程评价应积极实现主体的多元化、内容的社会化,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结合起来,将评价内容与职业资格鉴定结合起来。安排学生参加维修电工、电气安装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给学生的顶岗实习做出专业的工作鉴定书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课程评价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它是课程开发的内容之一,也是课程开发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良好的课程评价有利于学生提高职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4 结束语

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越来越成熟和电气自动化行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领导和教师要认识到课程开发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一起探讨课程开发与建设,构建行之有效的课程体系,为社会培养大量高级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郭艳萍,赵璐.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开发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0(11):18-20.

篇10

2.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系统功能的有效运用

2.1计算机保护功能的有效运用

为了对变电站各种电气设施设备(包括变电器、安全自动装置母线以及线路等)起到有效保护的作用,计算机保护功能应运而生。计算机保护功能有效运用于变电站运行期间,对变电站各种运行故障进行记录,对不止一套定值展开存储,并显示自身调整之后的定值;计算机保护功能有效运用于变电站运行期间,行使变电站总监控系统发出的相关指令,传输这一环节中的工作内容及相关故障数据,查找出变电站运行期间设施设备存在的故障,并予以解决。计算机保护功能有效运用于变电站运行期间,对变电站系统保护功能、控制功能的标准规约进行维护。

2.2采集和处理运行数据

电气自动化系统功能应用于变电站运行期间,某种意义上是对电气自动化实际基本功能的应用,采集和处理变电站运行期间的各式各样数据便是其中之一,且主要采集和处理的运行数据包括变电站状态数据、变电站脉冲数据以及变电站模拟数据等[3]。其中对变电站状态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分别有故障跳闸总信号的采集、处理,预告信号的采集、处理,断路器表现情况的采集、处理,设备告警信号的采集、处理,隔离开关表现情况情况的采集、处理等。此类信号经在电气自动化系统功能的作用下,可有效被采集,并传输至系统中。对变电站模拟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分别有对无功功率值的采集和处理,对母线电压的采集、处理,对馈线电流的采集、处理,对电流的采集、处理等。

2.3记录设备故障、事件播录测距

电气自动化系统功能应用于变电站运行期间,可准确的记录变电站设备故障、变电站事件播录测距。其中主要记录的内容包括,变电站运行设备的保护动作序列、变电站运行设备开关跳合等[4]。通过对一系列配置的选用,能够有效达到发挥变电站监控系统中通信功能的目的,同时经对变电站监控系统的应用,可有效达到对记录设备故障进行分析,对事件播录测距进行存储的目的。

2.4自动诊断自动化系统

现阶段,基于对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及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应用,方可使得变电站获取良好的自行诊断功能。经对变电站各式各样运行信息数据的动态监控、实时分析比对,可极大地提升找出变电站设施设备故障点的速率,并对相应的故障点第一时间展开自行修复[5]。电气自动化技术自行诊断应用于变电站运行期间,一方面能够基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缩减变电站设施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一方面能够缓解变电站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有效改善变电站系统运行效率。

3.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现如今科学、信息技术急速进步的背景下,为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契机,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俨然会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在电子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及互联网技术日臻完善的背景下,电气自动化技术必将更好的与变电站运行过程有机融合,积极作用于促进变电站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积极作用于促进变电站自动化运行质量水平改善,积极作用于变电站运行期间快速处理一系列潜在问题,积极作用于促进变电站安全、可靠的运行。

篇11

随着社会进步科技水平逐渐提高,在工业领域实现电气自动化控制,减少人力投入和运行事故,已经在业界达成了广泛共识。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十分迅猛,正在逐渐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加强电气自动化系统建设,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其能够在时代大潮中不被行业掩没。

一、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

(一)信息集成化。信息技术是实现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研发创新的关键技术,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实际运用。一方面是通过电气自动化设备、机器和系统,进行信息技术的横向扩展。在微电子处理技术被逐步推广使用之后,部分与软件界面相对应的通讯及软件结构,都逐渐被相关设计者重视起来。另一方面是在企业管理层面上,将信息技术进行纵向延伸。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专门系统对财务核算、人力资源和岗位变动等信息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同时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督,将企业各方信息及时进行归纳汇总,并完成相应的管理操作。

(二) 语言规范为Windows NT和IE。由于PC系统具有高度的灵活度和集成性,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接受并认可PC系统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运用,人机交互正在逐渐成为电气自动化系统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除此之外,由于PC系统发展历史很长,具有很高的成熟度以及扩展性,PC系统编程语言早已制定了统一标准,电气化自动系统使用这些标准编程语言进行编程,有利于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维护和故障处理。

(三) 电气自动化工程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系统是一种模拟类的混合系统,DCS系统在被各企业逐渐运用的过程中,其所存在的部分缺陷也开始显露出来。DCS系统配套使用各种仪表装置精度相对较低,无法在实际工作中提供精准的数据参考。除此之外,该类仪表由于制造厂商较多,各厂商之间又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致使各厂商之间生产的仪表无法实现交互使用,在企业遇到一些问题时,无法对相关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如此会影响企业正常运转。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使得DCS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相关企业的工作需求,急需对电气自动化相关技术进行创新。

(四) 控制系统采用集中监控的方式。集中监控就是把所有功能集中到一个处理器上,对于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来说,集中监控会产生大量运算,拖慢系统运行处理速度,降低相关设备运行效率。不仅如此,集中监控会包含大量的监控对象,压缩主机运行空间,增多电缆外设数量,致使系统整体营建费用上升。集中监控会使部分设备线缆很长,在信息数据的传输过程中,会影响系统整体性能。这是因为隔离刀闸闭锁和集中监控联锁是硬接线,而该接线方式较为复杂,线路维护工作和查线工作难度都较大。

二、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一)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创新技术。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在我国工业逐渐壮大的背景下,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计划。以期稳步提高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科技水平,对各项系统能力进行创新,争取尽快实现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完全国产化,开辟出更加广阔的空间以利于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未来发展。这需要将技术创新放在相关企业的工作重心与未来决策上,健全各种保障机制,完善各类政策给技术创新提供便利,以推动各类电气自动化科研项目发展。就目前国内实际情况来说,中低层次的产品充斥于企业与市场之中,这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努力向高层次产品转型,进而推动国内项目向大型项目发展。以便通过技术创新来助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

(二) 统一化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统一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各项技术标准,能够切实缩减相关产品的设计研发、开机调试、测试运行、和维护修理等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尽快让相关产品投入生产使用,最大程度优化产品设计环节,减少相关经费的投入使用。从客户的角度来说,统一电气自动化系统各项标准,在运行系统中分离出开发系统,将两部分功能独立出来,降低系统运行负荷,是客户对相关产品的需求。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而言,这也可以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的通用化,使企业之间以及部门之间能够实现交互。构建电气自动化系统网络,应该从企业工程管理、监管体系以及现场设计控制等方面进行,保证信息数据通讯流畅。不论是利用以太网还是现场总线进行通讯,都应该保证办公环境和控制元件整体通讯的协调性。

(三)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标准化接口。PC系统编程语言是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构建所主要使用的,PC系统编程语言已经具有明确的技术标准,可以有效排除差异性,减少相关工作所需的时间和资金成本,使信息交互共享在办公系统和电气自动化系统之间得以实现。基于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设计方案,通过Windows XP系统来实现企业办公和部分系统的连接。标准的IP系统是办公室通讯实现的基础,PC系统能够连接管理系统和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实现相关工作需求。在生产厂家之间实现硬软件的信息数据交换,需要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进行程序接口标准化处理,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切实解决系统在通讯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四) 市场产业化中的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在未来发展中,还需实现市场产业化,相关企业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决策,对产业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优化企业结构,坚定体制改革的推进及深化,根据科学技术来推动企业发展以及保障机制体系的建立。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在市场产业化过程中所可能出现问题的监督,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调查了解并进行修整。在电气自动化系统构建过程中,相关企业可以通过企业外协和项目外包的方式,将部分零部件的生产制造任务交给其他企业。如此既可以避免企业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研发过程中投入过多精力,也可以带动零配件生产制造行业的发展。市场产业化是电气自动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会形成的结果,其能够提升企业工作效率和资源配置。

(五) 更加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专业人才是支撑电气自动化技术更新发展的核心力量,所以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未来趋势就是通过更高级更专业的技术人才来推进的。目前电气自动化系统在诸多环节都忽略了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比如设计环节、安装调试环节等。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是科技水平很高的系统,需要很高的专业技能知识,才能在相关工作中符合工作要求。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从电气自动化的基本技术原理基础、系统设计思想、系统框架构成、系统安装调试、系统维护和故障分析处理等方面进行。使其通过培训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形成全面的了解认识,能够在相关工作中进行正确有效的操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通过专业人才培养,不断壮大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队伍,才能为其未来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

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需要通过不断创新相关技术、统一系统各项标准、将电气自动化产业市场化,同时培养大批专业人才,才能促进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发展。(作者单位:山东济铁工程建设集团)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TM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01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是企业当前提升生产效能的有效途径。其不仅是实现了效率上的突破,更是将生产成本进行了合理的控制。但是,电气系统是相对复杂的操作程序,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其所隐藏的风险,将会造成巨额的财产损失,甚至危及到工作人员的安全。

一、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准确的技术性认知

企业在引进电气工程系统时,仅考虑到新技术能够带给企业发展到帮助,却忽略了技术所存在的风险。当前主要问题在于:一是无法充分的利用系统优势,一些企业甚至在引入完善的电气系统后,仍旧配置大量的人力管理,说明在系统应用存在误区,并没有良好的体现自动化电气生产的优势;二是缺乏对自动化的认识。自动化系统在于减少人力成本,实现以技术管控企业生产的经营模式。同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我国仍需要消耗较高的建设成本。而很多企业在引入后,仅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生产模式,缺乏对“自动”的认识,不仅没有因此降低人力成本,还需要支付较比于以往更加高额的费用,用于维护器械。

2.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电气化技术能否达到最高效能,主要依托于技术人员的水准。但是,企业在经营和管理电气的过程中,并没有对人才合理关注,进而造成人才的缺失。当前电气自动化管理,主要呈现出技术人员参差不齐的问题,大量所谓的“专业”技术人员,多不具备真正专业的素质和水平,不仅无法有效的使用系统,维护、开发、调试等工作,更“是一窍不通”。这样的管理形式,无疑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甚至会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3.网络架构标准不统一

基于信息化背景的电气自动化管理,需要借助网络架构实现统一的操作和调配。不过,目前网络架构所采取的是独立标准,是供应商根据企业需求所量身定做。其优势在于开发成本低廉,系统使用的针对性较高。可是独立架构却会影响到系统的发展,例如后续的升级等工作,都会因独立架构的限制而无法进行。另外,供应商提供的系统,是由其独立开发,所采取的代码结构,会对电气联系造成限制,例如企业采取两个供应商的系统时,将导致两个系统无法沟通。

4.数据传输存在安全隐患

很多企业的电气系统采取LAN网络环境,由于无需联系Internet,所以在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上有所忽视。然而,数据管理终端,仍旧可以跳出LAN环境。说明系统的数据传输,存在着不安全性。且一旦发生重点侵入,整个系统便会遭到远程控制。而且,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因处于未被保护的状态,也可能会在其达到网关前被拦截,造成企业生产信息的泄露。

二、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问题的解决策略

1.加强认识

提升企业对电气自动化的认识,是改善电气应用效率的最好途径。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进行普及性宣传,使企业内各部门管理者,可以获得基础的电气知识;第二,尝试以电气化为核心,优化企业的生产方式;第三,公开化电气系统搭建过程,使员工认识到电气系统的结构,以免因错误操作造成损失;第四,根据新技术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增强企业对电气的整体认识。

2.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在员工管理上,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第一,普通员工。虽然普通员工不会过多参与到电气生产中,但是,日常工作会影响到电气系统的运行。因此,需要提升普通员工对电气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并为此搭建基于网络的电气信息普及平台,使员工可以通过咨询和查询,避免发生错误,同时也为其晋升搭建渠道;第二,技术员工;技术工作者主要负责电气的操作,所以也决定了企业能否依靠电气系统实现发展。在技术员工的管理上,必须要先行确定员工的基本技能,确保拥有60%以上的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员,再对技术薄弱或企业内晋升员工,采取相对有效的培训。

3.搭建统一标准网络架构

鉴于电气市场的环境,短期内无法达到领域完全统一的网络架构,所以只能够从企业自身入手,改善现有的网络制式,调解不同管理平台上的差异。对此,可以采用超级终端管理,即,将所有小平台兼容到最终的平台上,再由该平台实现分机或网络管理,从而在短期内实现标准问题。而在数据安全方面,实现网络架构的统一化,便能够减少数据传输的风险。除此外,优化操作系统,并保证数据加密等方式,也是解决当前安全问题的主要手段。

4.创建科学、统一的自动化运用系统

对于电气工程中存在的数据传输安全性问题,首先应该建立一套适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完整网络系统,它不仅可以让每个企业之间实现工业领域的自动化过程,还可以让电气设备的控制系统、技术监管和企业管理等诸多步骤通过网络有效连接在一起,从而合理地优化资源配置,让企业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准确和安全,数据传输得更加快捷和高效。其次,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对接,只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数据能够实现信息的标准化对接,该系统信息传递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才能得到充足的保障。所以,实现程序接口的完美对接在当今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中是关键的步骤,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开发的时间和费用。

三、结语

现代企业管理中,节约生产成本是当前主要的难题。所以很多企业纷纷采用电气自动化管理。但是,由于电气得到广泛的关注,却未获得良好的认识,难以有效提升提升该技术对企业的帮助。如此又成为了企业发展阻碍。本文所提出的问题,仅是涉及其中较少的内容,仅希望对企业管理者有所启示,进而实现结合自身生产需求的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篇13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80年代左右,我国钢铁冶金行业还普遍采用单回路控制,一般控制设备都为常规仪表,控制水平简单。而在90年代以后,自动化技术开始在我国冶金行业中普及,大部分企业的控制装备方面都以PLC、DCS、FCS为主,控制水平可以达到准无人化水平。最近这几年,冶金行业自动化技术再一次升级,部分钢铁企业已经实现了全厂信息化,控制系统也更加优化了,出现了BPS/MES/PCS三级结构。自从我国加入WTO,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国际钢铁市场的持续低迷,钢铁冶金企业现今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适应全球冶金行业的大环境,为了我国冶金行业更好的发展,提升我国钢铁行业自动化技术的水平势在必行。

(一)实现自动化生产

随着我国冶金行业的发展,许多技术都被应用到了冶金生产的控制方面。特别是采用PLC、DCS计算机控制,取代了传统的模拟控制,深受冶金企业的欢迎,目前已经得到普及。近年发展起来的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等技术,也逐步在冶金生产的自动化系统中应用,分布控制系统结构替代了集中控制,成为自动化发展的主流。

(二)实现自动化监测

自动化技术在生产监测方面也得以大量应用。例如,闭环控制、安全生产等相关的流量、温度、压强等数据检测,用上了自动化仪表设施,保证了回路控制、安全生产、能源计量等方面的监测的准确和规范。生产过程的各种预报、报警等,也都引入最新的监管、测量技术和设施,满足了管理、进程的需要。

(三)进一步加快信息化进程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引入,使得我国冶金行业的信息化程度得以提高。随着管理能力的加强,信息化开始得到冶金企业的认可,企业信息化慢慢得以建立,很多企业还创建了企业信息网。特别是国内的一些知名的钢铁企业,在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控制生产成本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和突破。在生产控制方面,高性能控制器、集中管控智能仪表、模型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增强了生产过程的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近些年,一些冶金企业慢慢认识到制造执行系统,建成了主要生产线的MES和产销一体化系统。例如某著名钢企开发了数据挖掘系统,建立了智能质量设计知识库等,在信息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总之,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引入,极大地推动了冶金行业的生产自动化进程,显著提升了我国的冶金电气自动化控制水平,缩短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冶金产业的差距,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一些基本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在钢厂中的应用

(一)继电保护技术

继电保护是指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通过自动化控制装置将发生故障的电路隔离到电力系统以外。其主要作用就是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尽可能的减少事故的发生及缩小事故的影响范围,以保证可以向用户安全连续的供电。其主要分为:①电源相间短路的电流电压保护,这是最基本的继电保护,其原理是当输电线路上发生故障时,将导致故障线路上的电流和电压发生变化,我们可规定一个正常值,当线路上有故障发生时,导致电流或电压高于或低于这个正常值时,保护器就断开故障线路上的断路器,将故障隔离。②接地保护:主要是限制漏电设备对地的泄漏电流,泄漏电流一旦超过安全范围,保护器就自动切断电源。③距离保护:主要反应保护装置与故障点的距离,并根据距离的范围来确定如何动作的保护装置。④线路纵连保护:是线路的一个重要保护,当线路发生故障时,两侧开关同时快速跳闸的一种保护装置。主要根据线路两侧判别量的特定关系来判定故障的发生。

(二)PLC控制技术

1、PLC定义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主要通过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随着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PLC已被广泛应用在冶金行业中。在冶金企业的自备火电厂中,它保证着各大系统的安全运行,直接影响到机组和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在钢厂中,其应用更加广泛,如铁水的脱硫处理、转炉、精炼炉和连铸的加料、吹氧、出渣、除尘等等各个环节都采用PLC自动控制系统,基本实现了各个工艺环节的自动控制,提高了炼钢的质量和效率。

2、PLC在炼钢中的典型应用

①在控制不同的料仓时,可以利用参数文件,实现同一个画面控制。

②在炼钢除尘风机控制中,风机可以采用高低速控制,两种速度转换时采用步进式调节。

③在氧枪控制中,氧枪定位采用增量型编码器,可以通过高速计数模板采集编码器的脉冲信号,经CPU运算处理成工程量位移信号,从而控制氧枪运行。

④在LF精炼控制中,PLC实现了电极调节,电流、温度优化控制,合金优化配比等的自动控制。

⑤在连铸生产中,PLC更是通过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实现了从大包回转到出坯的全过程自动控制。

3、PLC在钢厂其他生产活动中的应用

①称重系统

在钢铁企业中,要经常对钢坯、钢卷、废钢等进行称重,对所称得的重量要及时上传到生产管理系统,以便于生产管理。以前常采用工控机配合电子称进行控制,这种控制方式,可靠性比较差,费用高,自动化水平低,不便于管理。而现在多采用PLC控制,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为企业生产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②化学水处理系统

大部分冶金企业化学水处理的方法是离子交换法,就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将水中溶盐离子吸收,这种方法有个缺点,就是运行一段时间后,离子交换树脂就会失效,这时就要对树脂进行一些还原处理,以便再次使用。采用PLC控制系统,可以方便的控制两套设备进行切换使用,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编制好的程序启动指令来控制其自动转换及运行,大大的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而且PLC编程方便,对环境要求相对较低,且与其他设备装置连接方便,提高了自动化水平,有效的解决了继电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三、结语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冶金生产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也急需进一步提高。冶金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冶金产业的发展,我们应促进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更新、发展,不断推进冶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创新,以加强冶金生产过程中的整体创新,最终实现冶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