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教学管理方法

小学教学管理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4-02-29 15:38:4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小学教学管理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小学教学管理方法

篇1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看似简单,但是要想使教育教学工作能够切实符合学生需求却是繁琐与复杂的。在教学执行的过程中教学管理者既要以现实为出发点,耐心去搞好学生工作;在实际工作执行的过程中又要求教师眼光长远,帮助学生进行未来规划,从而使现今所执行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更适合新形势下的要求。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以学生作为主体

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活动主体逐步转变为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制定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据笔者观察,很多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依然秉承着“严师出高徒”的想法,在班级管理中总是挑出班中的种种不足,在教学工作中总是批评学生,而对班中所出现的积极形象却只字不提,在教学工作中总是从严去管理学生。而作者认为这种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过于陈旧,不符合新形势下学生的心理,往往不利于团结与学生成长。在新形势下班级管理工作的制定要充分尊重学生,学生受到尊重,才能为集体着想,这样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才会规范,班集体才会有凝聚力。在实行过程中,作者将教育教学制度的制定,班级奖罚等的制定都在班级进行讨论,然后制定出符合学生需求的人性化制度,从而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体,享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有的权利。例如,作者在班级管理中就高度重视学生与教师身份转换,在管理工作中逐步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在任命班干部时教师也给予其一定决定权,让其处理内部事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引导辅助作用,如在制定班规等活动中我会让学生来主持班会,我会和同学们坐在一起,和他们处于同一层面上,与学生平等交流,学生在得到信任的过程中,对班级事务也会更热情,在教学过程中也能更具备主人翁意识,对于班级活动参与性也会大大增加。

二、建设良好的班风

新形势下一个班级班风的构建对于一个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班风的建设是班级学生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学初作为小学的管理者就要开始着手去建设班风,使同学们一起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工作中逐步形成统一认识,从而树立学习目标,形成好的学习风气,还可以通过积极向上的班风来影响学生,使其学会做人的道理。笔者就曾采用如辩论会等班集体活动让学生说出自身的想法,逐步在探讨中形成班风精神。同时,在班风建设时,教师也不能忽视对个别学生,如对单亲家庭等有特殊情况的学生给予特殊的关爱。教师可以通过定期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的情况。在班风建设时,作为教师应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如可在黑板报部分设计“大家说说话”等栏目,让学生将喜欢的格言写在上面,从而让学生互相分享激励自身的言语,解决学生间存在的困惑,使班集体更团结,最终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构建向上的学风

学风是班级的立班之本,优良的学风应包含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有良好的学习目标、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有较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强烈的学习兴趣等。在班级学风构建中,作者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作者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非常勤恳努力,但成绩老上不去。笔者经过探究发现他们主要是没有形成好的学习习惯。针对这一点,笔者在教学时会经常结合学生的需求给其讲授一定的学习方法,让学习成绩好的分享学习经验,并与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定期交流,从而使其逐步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2.加强对后进生的关爱

根据“木桶理论”,一个班管理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级学困生的表现。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对这些学生的引导与帮助工作。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就从各方面给予学生关爱:在学习上热情指导,在生活上真诚帮助,有了错误耐心指导,有了进步及时鼓励。从而让其能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改正不好的生活习惯,逐步跟上班级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新形势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班级管理工作更为复杂,作为教学管理者要想搞好班级的管理工作就要深入学生中去,以学生为主,结合学生的需求,从班风、学风建设等入手,并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不断结合学生的需求总结经验,从而使每一个小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班级的温暖,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王守超 王颖 单位: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洋河样子岭小学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洋河镇中心小学

篇2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看似简单,但是要想使教育教学工作能够切实符合学生需求却是繁琐与复杂的。在教学执行的过程中教学管理者既要以现实为出发点,耐心去搞好学生工作;在实际工作执行的过程中又要求教师眼光长远,帮助学生进行未来规划,从而使现今所执行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更适合新形势下的要求。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以学生作为主体

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活动主体逐步转变为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制定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据笔者观察,很多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依然秉承着“严师出高徒”的想法,在班级管理中总是挑出班中的种种不足,在教学工作中总是批评学生,而对班中所出现的积极形象却只字不提,在教学工作中总是从严去管理学生。而作者认为这种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过于陈旧,不符合新形势下学生的心理,往往不利于团结与学生成长。在新形势下班级管理工作的制定要充分尊重学生,学生受到尊重,才能为集体着想,这样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才会规范,班集体才会有凝聚力。在实行过程中,作者将教育教学制度的制定,班级奖罚等的制定都在班级进行讨论,然后制定出符合学生需求的人性化制度,从而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体,享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有的权利。

例如,作者在班级管理中就高度重视学生与教师身份转换,在管理工作中逐步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在任命班干部时教师也给予其一定决定权,让其处理内部事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引导辅助作用,如在制定班规等活动中我会让学生来主持班会,我会和同学们坐在一起,和他们处于同一层面上,与学生平等交流,学生在得到信任的过程中,对班级事务也会更热情,在教学过程中也能更具备主人翁意识,对于班级活动参与性也会大大增加。

二、建设良好的班风

新形势下一个班级班风的构建对于一个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班风的建设是班级学生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学初作为小学的管理者就要开始着手去建设班风,使同学们一起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工作中逐步形成统一认识,从而树立学习目标,形成好的学习风气,还可以通过积极向上的班风来影响学生,使其学会做人的道理。笔者就曾采用如辩论会等班集体活动让学生说出自身的想法,逐步在探讨中形成班风精神。同时,在班风建设时,教师也不能忽视对个别学生,如对单亲家庭等有特殊情况的学生给予特殊的关爱。教师可以通过定期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的情况。

在班风建设时,作为教师应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如可在黑板报部分设计“大家说说话”等栏目,让学生将喜欢的格言写在上面,从而让学生互相分享激励自身的言语,解决学生间存在的困惑,使班集体更团结,最终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构建向上的学风

学风是班级的立班之本,优良的学风应包含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有良好的学习目标、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有较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强烈的学习兴趣等。在班级学风构建中,作者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作者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非常勤恳努力,但成绩老上不去。笔者经过探究发现他们主要是没有形成好的学习习惯。针对这一点,笔者在教学时会经常结合学生的需求给其讲授一定的学习方法,让学习成绩好的分享学习经验,并与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定期交流,从而使其逐步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2.加强对后进生的关爱

根据“木桶理论”,一个班管理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级学困生的表现。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对这些学生的引导与帮助工作。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就从各方面给予学生关爱:在学习上热情指导,在生活上真诚帮助,有了错误耐心指导,有了进步及时鼓励。从而让其能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改正不好的生活习惯,逐步跟上班级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

新形势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班级管理工作更为复杂,作为教学管理者要想搞好班级的管理工作就要深入学生中去,以学生为主,结合学生的需求,从班风、学风建设等入手,并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不断结合学生的需求总结经验,从而使每一个小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班级的温暖,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篇3

在当代中国教育中,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教师对学生缺乏必要而正确的管理。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不是教师们管理能力的问题,而是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没有意识到教师除了教育学生、教给他们知识之外,还负有一定的管理责任。当人们谈起教学质量时,大部分人都会认为这是校长或是年级主任等领导阶层的任务,却没有意识到教师其实就是一个直接管理者。教师不仅对学生进行直接的管理,也管理着相关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等。另一方面,教师批改作业、修订试卷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在管理学生的过程。遗憾的是,大部分教师仅仅知道自己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却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为学生直接管理者的责任。

2、“填鸭式”的教育手段

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中国小学生的作业量在全球的国家中可谓“名列前茅”,这也是中国教育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小学生的作业难度不大,主要是一遍遍的重复和记忆,但其数量之多足以让我们这些成年人都大吃一惊。不可否认,“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小学教育中所教给学生们的知识都是基础,是他们接受更高水平教育的垫脚石,需要反复不停地记忆以加深印象。

3、重教师轻学生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各个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少学校甚至出现了重视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情况。这主要表现在在有些学校的档案室中,关于学生学习及德育方面的资料屈指可数,而关于教师的资料却是一抓一大把。很多学校的课堂都是老师的“天下”,老师稳稳地占据讲台,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坐在下面听讲,更有甚者,本来是学生思考的问题老师却代替他们思考,本来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老师却在讲台上替他们完成了,本来是学生发散思维的时候老师却早早地把答案亮出来。这种过分突出教师主体地位而限制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做法值得我们反省。不仅如此,大部分学校都重视检查教师的课,并相应地组织听课,但很少有学校重视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测验、考试除外)。

4、重应试少发展

中国的应试教育体系有利有弊,它能存在这么多年自有其存在的道理,这里我们不必多说。但是教学过程中若是一味地以应试为目的,凡事都以取得高分为宗旨,从而限制了学生兴趣的发现和其他方面才能的挖掘,这就有点得不偿失了。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潜力无限,他们更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来发现人生的种种可能性。然而,应试教育下的他们只能被局限在课桌旁,他们脑袋里塞满了知识却缺乏一个少年本应该具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不仅是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更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二、具体优化方法

1、强化教学管理的认识

要想有效地解决小学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强化小学教学思想、提高小学教学管理的认识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不仅仅是“一校之长”要有明确的办学理念、正确的办学目标、有效的办学方法和一套系统的治学管理体系,身为直接教学管理者的教师更要肩负起自己身上的重担,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在遵守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

2、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

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也要切实加强对教学管理队伍的培育。这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对教学管理队伍进行相关方面的培训,为此,学校要将培训所需费用列入学校的财政预算,同时对不同岗位的教育管理者进行分批培训、分期培训、反复培训等,以使他们掌握最前沿的教育管理理念以及最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要加强教育管理者们的创新意识,对那些不符合时代潮流、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管理方法要坚决摒弃。

3、优化教学方法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份,不可过分干涉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学习。同时要讲究教学方法,不可一味的以作业的数量来实现对学生的检查和测评。要具有灵活变通的能力,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应适当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与此同时,教师也应注意与时俱进,在课堂中适当引入一些新鲜的元素以使课堂充满活力和吸引力。要适当拓展教学内容,有意识的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帮助学生们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和发现自我。

篇4

二、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科学管理

过去对教学质量的管理只重视对结果质量的考查,严重地忽视了对教学过程的科学管理,教学的质量并不是考查出来的,而是在教学中创造的,因此,在管理上,学校工作的重点是对教学整个环节加强管理。当前,我国对小学的教学管理,对学生作业,尤其是家庭作业的管理还很不足;这主要是因为:没有严格统一规定学生家庭作业的时间;各科教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没有考虑各科作业的均衡度;一些学校课外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开展。因而,要实现教学全过程的科学管理,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家庭作业的调整管理,还要协调各科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提高教师布置任务的质量,以及加强学校对于课外活动的有效安排和管理,从而实现教学管理的实效性。

篇5

企业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对成人教育院校培养学生时所带来的影响日益明显。同时,成人教育院校培养的是直接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只懂得高级技术理论的人才已经不再受到企业的追捧,拥有更好的实践经验以及对自身有良好工作定位的人员才是企业所需要的。因此,要把企业管理理论的精华部分,通过成人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传授给学生,更直观、深刻地让学生了解整个企业的管理经营理念和先进的企业管理文化。要通过企业管理理论在成人教育院校中的不断深化发展,培养学生较高的职业素养,增强其工作能力。将优秀的企业管理理论融入到学生教育教学管理中、校园人文文化环境塑造中、校园师资力量建设中,可以有效加快成人教育院校的教育管理模式转型与发展。

二、企业管理理论与成教院校教育教学管理间的

企业推行管理理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形成组织内部良好的工作秩序,构建畅通的沟通渠道,减少在工作过程中的资源浪费。企业管理理论不仅仅可以帮助员工树立一个工作行动标杆,同时也可以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态度。企业的管理理论都是经过一次又一次尝试与变革、积累了无数经验总结出来的,是一种企业文化、企业精神。

成人教育院校的特点是大部分学生有企业工作经验,部分学生的实践能力远高于理论能力;也有职业教育院校的学生为了获取更高的学历直接通过各种途径参与成人教育,如函授、自考等。所以成人教育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是塑造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观念,拥有熟练的职业技术技能。成人教育院校通过在教育过程之中加人企业管理理论,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执行力、纪律性。既能打造出学校文化新内涵,也可以提升学生素质。

虽然成人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之间有部分差距,但是成人教育院校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是针对社会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一线行业所输出的高端技能人才。这些人才需要有快速融入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模式的能力,不仅仅需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同时需要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而学生的这种适应能力,需要通过成人教育院校的一系列教育教学以及校园氛围来培养。

企业管理理论中有一部分内容可以借鉴到学校中来,但是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组织,企业更加注重经济效益,企业的管理理论主要针对的受众是员工。而成人教育院校是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成人教育院校的“产品”是满足社会需求的学生,两者在本质上有着根本的不同。所以成人教育院校在借鉴企业优秀管理理论的时候应当有所选择要选择科学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比如使用“PEST”理论来分析环境,使用“SWOT”理论对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进行研究等。总之,对于企业管理理论,成人教育院校要发掘适合自己发展之路的部分去吸收,让这些优秀的企业管理理论进入到自己学校的教学管理中,并且不断地在此基础上创新提高,走出自己的特色道路。

三、提高成人教学管理质量,关键是系统科学的管理

(一)根据自身的特点,制订个性化实施方案

成人教育院校在实施企业管理理论过程中,不能拿来就用,只学习不思考的“拿来主义”永远无法使成人教育院校的教育教学得到进步与提高。企业管理理论的应用,需要与成人教育院校自身发展的特点相结合,要取其精华,注重运用企业管理的先进理论和方法,吸收融合企业管理理论中的成功经验,参考了解其他成人教育院校在与企业管理理论结合方面的成功经验,分析自己院校的实际情况,制订最适合当前情况的实施方案,避免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管理断层与停滞不前等情况。

(二)依托企业的支持,实现校企高度合作

成人教育院校大多依托行业、企业办学,培养的学生也需要依托相关行业、企业来实现对口就业。开展校企合作,能够实现双赢。企业可将员工送入学校进行进修,学校可以依托企业的资源进行实训等教学工作,举办企业宣讲会,针对未步人社会的学生开办订单班,实行企业员工“1带N”教学模式,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带没有经验的学生,等等。因此,成人教育院校要与订单培养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把企业管理层人员请进校园指导企业管理理论的具体实施,指导学生实习并在现场直接针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不足进行改进,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快捷地深入领会企业管理理论对企业运作的重要意义,领会学校实施企业管理理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他们更主动地接受企业管理理论思想,更自觉地遵守企业管理理论的行为习惯。

同时,具备企业管理理论推行成功经验的企业在与成人教育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后,可以采用针对性、点对点的培养形式,将企业管理理论从“概念化”转变为“实战经验”,在实践过程中培养职业意识,快速帮助学生形成规范化的操作习惯,逐渐拥有“职业化”的工作学习态度。

传统成人教育院校的培养模式,使得学生在毕业后需要经过严格的上岗培训,企业、学生双方都需要经过一段磨合适应期,要浪费更多的资源与时间。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也担任了培养成人学生的角色。企业与成人教育院校合作培养学生,按照企业用工标准来培养的学生更加熟悉企业的生产规范和流程,从而在毕业后可以及时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

(三)建设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1.人力资源对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成人教育院校以培养企业提升发展中所需要的发展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针对全体教师员工开展企业管理理论培训。让教师进入企业了解紧跟时代步伐的企业管理方法经验等,以点带面,转变思维。只有在师资力量上先转变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通过老师影响学生,改变整个教育教学模式。

2.各种优势资源共享。对于可以合作发展的资源要采取开放式原则,将成熟的企业管理理论资源、企业高端管理层人力资源,成人教育院校的教育资源和培训资源有机统筹运作,形成教学设备设施、多样化课程、多层面师资、多媒体教材、新教学模式在系统内的共享,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育教师队伍新素质、开发学生创新思想、成果实现产业化而服务。

3.知识共享。将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先进技术、知识、生产管理经验等进行系统梳理与归类,转化为成人教育院校教育教学的教学内容。

(四)教育教学方法应以学导式为主

学导式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能力发展水平,遵循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认知规律和科学知识的逻辑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地研究问题、总结规律,从而使学生获取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能力。这种方法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其求知欲,又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五)教学管理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

篇6

1目前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现状及影响其效率的因素

1.1教学管理现状1.1.1采用系统管理软件进行管理,效果显著大部分教学管理工作已采用了系统管理软件,有排课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学生毕业验证系统、实验教学设备管理系统、教学管理控制系统等,基本将教学管理各项工作纳入计算机系统软件管理中,实现了现代化管理,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大量数据源的存贮与精确的统计结果,为监测教学动态与效果及监控教学质量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平台,不仅方便、快速,而且能减少数据计算统计的失误,有效提高了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1.1.2逐步加大了硬件设施投入学校重视对教学管理硬件设施的建设,每年投入大量的经费购置办公设备,由于计算机等硬件设施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学校每两年给教学管理人员更换已使用一定期限的计算机,到2011年实现了各教研室教师两人配备1台计算机,行政管理人员每人配备1台计算机,同时还购入了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办公辅助设备。为加快信息传递,数次增加带宽,接入光纤,提高了网络传输速度,为提高工作效率打下了基础。1.1.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我校于2007年初建立了南宁市卫校QQ群,随后又建立了班主任专群、外聘教师管理群等。教师通过QQ群,可及时接收学校下发的通知和文件,也可随时下载群共享中的各种教学资源。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可通过QQ进行工作上的交流,及时通知和反馈,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利用电子邮件收发教学文件。目前教学计划、教案、学生成绩、教师论文、课件等大量的教学文件都通过电子邮件上交,教学管理人员只需通过电子邮件接收教学文件,提高了收集教学文件的速度,使日常教务工作变得条理清晰、简单快捷,全面提高了办公效率。通过登录学校网站可进行学生管理信息、教学信息、实训基地信息、招生信息、就业信息等的网上查询,使教师、学生能及时获得相关信息,通过畅通的网络化通讯平台,实现迅速、便捷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1.2影响教学管理工作效率的因素1.2.1工作方式陈旧,不愿尝试新的管理手段某些管理人员教学管理观念较落后,习惯以手工方式进行信息收集、管理、反馈和交流,不愿尝试新的工作方式,甚至有些管理人员不会操作计算机,仍沿袭落后的管理手段,不注重信息化综合技能的提高,工作效率低下。1.2.2管理人员产生职业倦怠,缺乏工作积极性教学管理人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学校在招生形势喜人的同时出现工作量与人员比例失衡的问题,导致教学管理人员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有的人员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以上。长期高强度、长时间以及繁冗琐碎的工作,易使管理人员产生职业倦怠。1.2.3教学管理人员工作强度大,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先进管理方法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十分繁重,除了日常工作外还有教学改革、业务学习、课题研究等,此外,教学管理人员还担负着各级部门各式各样频繁的检查及评估验收材料的准备工作。学校每年都有2~3次评估检查,这些工作几乎都由各岗位教学管理人员配合完成,时间紧、任务重,在完成日常工作之外,他们主要的精力都放在评估及检查工作的材料准备上,从而无法顾及学习和研究新的工作方法。1.2.4采用的管理软件存在缺陷,软件的适用性较差在教学管理中,大部分工作已采用了系统管理软件,但有些软件存在缺陷,各个模块不一定都适用于我校实际情况,使得软件的适用性低,达不到预期的管理目的。如我校教学管理双向控制系统某些模块的功能不是很完善,并不完全适合我校实际情况,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又需更换新的管理软件,而频繁更换管理软件造成一些文件信息及数据丢失,且每次更换软件要将大量的数据重新导入,工作量非常大,影响了工作效率。1.2.5管理硬件不完备尽管学校已加大了教学管理硬件投入力度,但某些岗位的硬件设施配置仍相对不足,例如一些工作量比较大的岗位目前使用的仍是单张送纸的针式打印机,打印速度较慢,导致工作效率低。

2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的措施

2.1更新观念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管理工作也要不断调整和变化,教学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树立创新观念,与时俱进,不能一味地固守着旧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应不断学习、探索、加强创新意识,利用科学的管理知识及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新的理念引入教学管理工作当中。2.2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随着教学管理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管理能力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和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教学管理水平与信息化建设的成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与工作效率成正比,学校要加强教学管理人员培训,根据管理人员的岗位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其信息管理能力的训练,提高其信息意识和信息化操作能力。给管理人员提供学习新技术、新方法的平台和时间,通过培训、进修、继续教育等渠道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平。2.3克服职业倦怠,提高工作积极性职业倦怠的产生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原因,可从工作和心理方面进行减压。可通过适当减少工作量,合理分配工作等方式进行调节,同时减少加班、避免疲劳工作状况。在管理上“以人为本”,加强上下级沟通,使教学管理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采取相应的业绩评价量化标准,给优秀工作人员予以鼓励,激发其工作热情和信心,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2.4积极开发或引进规范适宜的教学管理软件充分结合我校教学工作和教务管理的特点,积极开发或引进规范适宜的教学管理软件。在教学管理软件的引进或开发过程中,教学管理人员要全程参与,及时发现软件设计缺陷,并提出意见,使引进或开发的教学管理软件在结构、功能、使用上更加科学、合理、高效。要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探索更高效的工作方式,就要使教学管理的全过程汇入计算机应用技术。一套合适的管理软件可以数倍提高工作效率。我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大部分已采用了系统管理软件,在继续完善现有的各子系统管理功能的同时,建议增加以下的教学管理系统。2.4.1教材管理软件教材征订可采用教材管理软件进行管理,我校年征订教材数量约为13万册、710种,征订教材的班级平均为61个,教材种类繁多,数量大,给教材管理工作带来困难,如采用软件管理,可使教材采购、入库、教师和学生领用处于计算机监控之下,使订、收、发、存环节合理清晰,减少大量手工录入及统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2.4.2教师档案管理软件中职学校评估检查工作较多,教师学历、职称的不断提高,各种技能、获奖证书的增加,给师资情况统计工作增加了工作量,如采用教师人事档案管理软件,可对人员增加、教师调动、职称提高、证书管理、教师培训、获奖情况等进行快速准确统计;也可以图片的形式将教师档案(如学历学位证、职称证、教师证、技能证、获奖证书等)信息扫描入系统,解决了评估检查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问题;同时便于对教师档案及时更新,随时掌握最新的师资情况,也避免了人员变更交接不清的问题。2.4.3评估材料可使用电子文档系统管理每年的评估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材料整理,若能实现评估材料的系统化管理,可将各部门的材料定时更新,以图片或文本的形式存入系统,系统自动将各评估条目的内容归类。此外,也可进行无纸化评估,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提高工作效率。2.5加大教学管理现代化建设经费的投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等硬件设施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因此,学校应加大对教学管理经费的投入力度,更新教学管理硬件配套设施。2.6寻求更快捷、更便利的网络资源优化校园网,应用网络实现迅速便捷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通过网站信息,让教师和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教学动态。教师、学生以及其他人员可以从网上获得相关信息,从而解决通过打电话或亲自到办公室进行了解或咨询的问题,提高办事效率。学校网站可以开通问答式或交互功能,如留言板、E-mail等,建立教师与学生的网上交流平台,实现网上评教评学。通过校园网的辅助功能,使教学管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质量。总之,要紧扣中职学校的特点,深入分析和总结当前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教学管理工作摆脱落后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完善的、科学的、规范的管理体系,推进教学管理的现代化和高效化。

作者:庞伟勤 单位:南宁市卫生学校

篇7

现实社会中,最直接有效的激励方式就是薪酬分配。美国哈佛大学的专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员工的潜力只发挥20%~30%,甚至可能达到相反的效果;但在适宜的激励环境中,同样的员工却能发挥潜力的80%~90%。学校在基本工资的基础上,还有结构工资和各类福利。结构工资以课时或工作量为系数,体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分配原则。学校还可以修订《教职工奖励实施细则》、《教师带队训练、指导补贴标准》和《关于教育科研经费的申报、管理的暂行办法》等,对教师各种付出和努力兑现回报的方式,鼓励教师积极从事教育教学事业,不断进取。

但在用薪酬待遇激励人这一方面,一定要注意把握分寸,因为员工随时都可能在企业中成长而薪酬不可能紧紧相随,没有人总是对自己的薪酬满意。从师德建设的角度说,教师的努力工作归根结底是为了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教师所取得的成果,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也是学校多年培养的结果,如果一味地将教师的付出事无巨细均“折合”成薪酬,看上去是公平了,但往往会造成个别教师斤斤计较,唯利是图,反而适得其反。

2.用学校文化鼓舞人

作为思想意识的学校文化不仅直接影响并反映教育者的教育观念体系,而且影响教育者处理教育事件或教育问题、采取教育行为的普遍思维方式,最终体现的是学校中人的普遍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教师的工作在本质上不是靠规章、程序的制约进行,不是依赖校长的指令,规定做什么和不做什么,而是主要依靠他们的认识、觉悟和能力,依靠他们的事业心、使命感及由此而产生的对工作目标和自身修养目标的执著追求的热情,以至于最终形成一种较稳定的思想、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当学校的文化和教职员工的价值观一致,充分体现到对教职员工的尊重时,教职员工会与学校融为一体,为自己的学校感到骄傲,愿意为学校奉献智慧。良好的学校文化必须彰显教职员工的主体地位,尊重教职员工的首创精神,弘扬协调合作的团队精神,鼓励勇于创新的奉献精神。出色的学校文化营造的人文环境,对教职员工的吸引力是其他因素无法比拟的。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注重积极探索“党工共建”的路子,重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作用,把党的一些工作任务、要求变为工会的决议和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通过开展各类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做好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家爱岗敬业,不断增强使命感,并对学校产生强烈的认同,从而为学校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撑。

3.用感情关怀温暖人

国外有远见的企业家从劳资矛盾中悟出“爱员工,企业才会被员工所爱”的道理,因此他们一般采取软管理办法,营造员工与企业间“家庭式”的关系氛围。如果一个学校是一个家庭,那么管理者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家长”要把教职员工的事当做学校的事,关心、照顾教职员工,使之心无旁骛地工作;关心有困难的职工,使他们对学校更忠诚。

作为教职员工“保护人”的学校管理者,必须竭尽全力地维护员工的种种切身利益,如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法律利益等,这是许多员工最关心的现实问题。比如学校在教职工生日时会有所表示;当教职工结婚时,领导会到场祝贺;生病或亲人去世时,工会、行政都会上门慰问,等等。这些都会让老师们感到:学校就是自己的家。

4.用事业发展凝聚人

篇8

一、 强化课堂管理要在抓纪律上下功夫。

课堂气氛要和谐,并不等于放弃课堂管理,学生爱干什么就干什么,若是那样的话,就变成了放任自流。因此,任何一个班级要想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纪律,都要制定纪律规则,当然,规则也不能太多,要简明扼要,易于操作。有了规则就必须严格执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要是自己违反规则,就必须承担责任,就必须得接受批评和惩罚。

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天性活泼、爱动贪玩,自我约束遵守课堂纪律的能力差。各班都有严明的班风制度,,但仍有同学自控能力差,时不时的会乱发言,摆弄钢笔或铅笔转着玩的,交头接耳左顾右盼的,故意起哄喧哗的……。学生不良习惯,打断教师的上课思路,教师教学方案的实施,从而也就影响了课堂教学和教学质量。教师上课时要强调课堂纪律,规范学生听课的坐姿、语言等,培养学生的课堂教学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课堂上的种种不良习惯,教师视而不见、听之任之,那么课堂教学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这些不良行为,也许每个教师都有各自的办法,但无论是什么办法,最起码的是要遵循两个原则,即消退原则和相反替换原则。根据H.B克鲁姆博尔茨的说法,消退原则就是教师要采取行动,使学生不能从不良行为中得到奖赏,从而自己停止不良行为;相反,替换原则就是奖励与不良行为相反的行为。这样做,既可以避免教师与问题学生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又能赢得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支持,教师的形象也因此变得高大起来,

二、强化课堂管理要在培养习惯上下功夫

习惯是人们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习惯一经形成,不容易改变。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也是学生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良好的休息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

现在的学生大多家庭条件较优越,生活安逸、懒惰滋生。年龄小,惰性强,缺少学习的自觉性。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学生将自己形成的需要调动起来,以提高学习积极性的过程。它是一个潜存在学生心里的东西,我们做为教师只是将它调动,使其发挥有效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培养勤思考、好思辩等的学习习惯,教育学生继承传统“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好习惯,设计问题注意层次,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的创意回答。科学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潜能开发是巨大的,有95%的潜能尚需等待开发。当学生在学习上有成就感时,学习的欲望就会迸发,不良的学习习惯就会得以矫正。

三、强化课堂管理要在教法上下功夫

众所周知,教有法无定法,贵在得法。为课堂教学改革需要,为培养和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就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来钻研教材和教法,是教师学生的情况,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喜爱的教学法,教师还需要在自身的语言修养上下功夫,多一点幽默,多一点婉转,多一点呵护。学生的注意力是很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的变换方法,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便于,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教学的目的。

四、强化课堂管理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必要的学习方式和方法。班主任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我们所说的具体学习方法主要指阅读的方法、记忆的方法、听课方法、预习和复习的

方法等。其次,班主任要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每一种学习方式都包含不同的理念以及相应的操作策略。因此,班主任要使学生明确这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D变。

五、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首先,教师要有威信。教师的威信是获得学生尊敬而产生信任感的对象,能产生“磁性引力”,使学生乐于受教。当一位有威信的、受学生尊敬与喜爱的教师走进教室时,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饱满;而当学生畏惧或厌烦的教师走进教室时,学生的心理就会蒙上一层阴影,情绪就会相当低落。

其次,教师要用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学生。教师的情绪,情感具有感染性。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可以产生共呜,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课堂出现一种心理气氛。作为一个教师,教学时不能板着面孔进课堂。板着面孔进课堂,学生一看到就望而生畏,跟学生拉了一个很大的距离,感情上老师和学生就有了距离。

六、重视教师的人格力量,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

教师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师要衣着整洁,仪表端庄,精神饱满,责任感强,知识面广,生动风趣,有组织能力;尊重学生,以民主、平等的思想看待学生,任何情况下都不得羞辱学生,不得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不布置惩罚性作业,更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学管理语言要准确精练、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形象生动;板书要工整规范、科学合理;教态要亲切自然。

篇9

(2)教学中知识性内容和趣味性内容的整合不充分。管理学课程面对的知识枯燥的教材,这一点在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但正是这种现状和特点才使得教师必须动用更灵活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将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够接受的样式呈现出来、。这需要教师将理论性知识转化为更符合学生口味的,趣味性更强的知识内容。同时对于转化的形式也给予必要的创新。但是,当前由于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知识单纯的满堂灌模式,这就使得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基础反映没有很好的被调动起来[2]。这样不但没有缓解学生的厌学情绪,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教学方法创新对管理学课程的影响越来越深入,而且影响的力度也逐渐无法适应学生具体情况。

(3)理论和实践相脱离。教学方法源于教育学理论,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经过反复验证之后提出的理论成果。对于广大教师而言,这些教学方法并不陌生,无论是教育经历中还是职后培训中都接触了大量的教育方法。也有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了这些教学方法。但是这些教学内容并不能很好的适应学生的具体情况。关于教学方法的理论到实践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转化为统一的教学实践内容。而且在这样的基础上还不断影响和提升整个教学方法的关键和基础。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环节的脱节主要是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具体情况的深入研究。在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没有将学生的具体情况与理论产生的环境结合起来,从而导致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2 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1)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方法创新的第一步,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其实就包含了教学方法创新手段和教学过程中实现的一些基本内容。教学目标一旦明确,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具有了依据,并且这些已经成为影响和提升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基础。在教学目标既定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选择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小组式教学方法等等。这些都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就目前状况而言,教学目标不明确也确实对教学方法创新和实施带来负面影响[3]。而且这些教学过程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也起到了非常不利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的制定主要依据社会对职业管理人才的需求,一些教学目标往往就是岗位任职标准。这种教育模式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2)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当注重多样化的尝试,因为一些基本的理论本身枯燥,必须借助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同时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具体负责实施教学过程的重要任务。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结合本身即是一种创新,例如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法等等都可能成为影响和提升教学方法的突破口。教学方法多样化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非常有效,不仅如此,管理学知识架构是呈现差异化状态的,不同的知识内容需要结合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完善知识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篇10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常都拥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较弱,需要有人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学习和成长齐头并进,稳步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小学语文教师在担任班主任方面拥有天然的优势,语文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往往有着更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更容易和学生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简单。班主任只有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才能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制订相符合的学习计划,因材施教。

一、语文教师担任班主任的优势

语文学科是学生学其他科目的基础,学生掌握了语文的基础知识,就能对其他学科所要学习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部分学校在安排课程时,安排的语文课时相比于其他学科的课时要多,语文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会更多一些,对于学生的个人情况也会得到更全面的了解,这对其日后开展班级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另外,小学语文教师传授的内容包括识字、写作以及古诗词方面,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内涵,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会拥有更加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全面的发展。所以,语文教师担任班主任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能为学生的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对于管理班级也会更加的轻松。

二、将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管理有效结合的策略

(一)通过语文教材内容加强德育教学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在要求学生拥有较高的知识储备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拘泥于课本的基本内容,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扩展,结合德育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对课本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如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里,有很多近代著名文学家的作品,还有很多经久不衰的诗词歌赋,这些作品里蕴含着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积极乐观、不断进取的情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学生不但学到了语文基础知识,还从教材中汲取出了额外的知识,学生通过学习教材提高了自身的认知水平与道德素养。例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的《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于永正在文中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圆明园被毁之前的富丽堂皇,以及被毁之后的残垣断壁。语文教师在讲述这篇课文时,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能清楚地了解历史,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一道理。

(二)通过课外拓展阅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学生的未来的发展有着很深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布置课外作业,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养成从课外读物汲取知识的良好习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教会学生读与写,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读与写的能力。以《三字经》为例,《三字经》是传统的启蒙教材之一,是古代经典中较为浅显易懂又具有哲理的读本之一,文中有诸多的历史典故,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借此让学生更加理解了文章的含义,不但加强了学生的印象,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把文章写下来,同时,要保持端正的坐姿,用正确的笔画进行书写,以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通过亦师亦友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语文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培养。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都是需要靠学生的想象力去解决的,尤其是在遇到非命题作文时,理解不同,那写作的方向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要和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样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仅会更加轻松、和谐,学生也会觉得班集体很亲密、温暖,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和思考。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非常重要,第一,对教师来说,和谐的班级氛围能让整个班级团结在一起,更加便于教师管理,降低了工作量。第二,对学生来说,和谐的班级氛围能使学生之间拥有更亲密的关系,在学习时不断进行良性的竞争,共同进步,也会产生集体荣誉感,会更积极地响应学校召开的集体活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班级的凝聚力。第三,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较差,会有很多疑惑需要教师去解答,如果学生害怕教师,就会闭口不言,长此以往会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建立更融洽的关系,学生就会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师也能知无不言,不仅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并且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班级的管理工作会更加顺利开展。

(四)通过构建趣味课堂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据调查,部分学生比较反感家长和教师告诉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所以,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很有必要。教师应当构建趣味课堂,这不仅能建立起更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也能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快乐以及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听完后要给予肯定的评价,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避免学生下次犯同样的错误,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因为在生活中能学到更多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将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紧密结合。

(五)通过分组教学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来解决的问题,集思广益,这样不仅能给出合理的答案,还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分组教学能使学生获得集体荣誉感,让所有人都积极地参与进来,为同一个目标努力,从而感受到团队合作在竞争中的重要性,以及团队合作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愉悦心情。在分组时,教师要按照学生的性格与特点进行分组,并在每组中选择合适的人选作为组长,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在团队中实现的自己价值。分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还让学生学会聆听其他人的见解,学到不同的解题方法与思路。

(六)通过结合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很多来源于生活,文字是生活中重要的交流工具。因此,语文课程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课程,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使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同时,有利于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更充分的理解,达到提升学习效率的目的。教师要对学生的日常生活状态有全面的了解,针对学生的不同特性制订与其相符的教学方法。另外,教师可以征得学生家长与学校的同意,在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去野外郊游,让学生在不同的季节去认识大自然的变化,以及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同时,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了语文课堂的高效运行。

(七)明确教学目标,锻炼学生的班级管理能力

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实行班干部轮换制,让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锻炼,并让学生在担任班干部的时候学会与人合作。教师要注重实施以训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班级管理制度,把之前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育活动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把班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载体。例如,教师可以增添部分班干部职位,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担任班干部,不分大小,重在职责的把控,把学生的能力展现出来。好的班级管理制度能够让学生轻松地学好语文知识,提高学习成绩。总的来说,教师开展班级管理活动对于语文教学来说非常重要,建立规范的班级管理活动制度,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更加自信。这样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所以,每位教师都应该重视班级管理活动,这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的责任不仅是传授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以及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因此,更要重视对学生思想品格与素质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班主任管理工作时,要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进一步的了解学生的性格和生活环境,剖析教材,拓展课外阅读,营造和谐班级氛围,帮助学生树立团队意识,稳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杜琳.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的有效结合探讨[J].新智慧,2020(8):50—51.

[2]吴华平,周大勤.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的有效结合[J].新智慧,2019(2):10.

篇11

进入卫校的第二学期,学生们就接触到了较难理解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生理学。其特点是内容复杂,较难理解。对于现在这些中专学生来说,文化基础比较薄,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如何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就成为生理学教师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在教学中就不要循规蹈矩,而要说一些学生可以听懂的,通俗的一些语言,像和他们聊天一样,使他们掌握一些最基础的知识,才能让他们真正的学到一些知识。本人把一些课堂教学经常应用的一些方法阐述如下,供教师们探讨。

1 化繁为简法

在生理学中,有些内容是相当复杂的,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才能听懂。如讲到细胞膜物质转运功能——异化扩散两种转运形式时,第一种是以通道为中介的异化扩散,这个通道就可以说成是像一条隧道似的,可以让物质通过;第二种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这个载体就是一个运输车辆,可以装运货物,使物质通过。又如讲授两种生物电的产生机制时,书上的内容都是关于一些带电荷离子的细胞内外转运的现象,由于离子的种类很多,转运过程也相当复杂,如果让现在的学生理解起来是很困难的,所以整个产生机制就不需要学生去费很大的精力与时间去必须弄懂它,只要学生掌握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时钾离子流到细胞外面产生的,而动作电位的上升的产生机制是钠离子内流产生的,下降是钾离子继续外流产生的,只要掌握这些内容就达到目的了,而你非要把产生机制讲解得透彻,让他们都得理解,都得弄懂,对于这些学生来说那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有些较难的内容让他们记住结果,记住一些问题的结论,而对于中间一些比较复杂、比较抽象的内容可以简单讲解,这样可以节省学生的大量时间,让他们去记住一些可能对于以后临床工作用到的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有很大的帮助。

2 启发式提问法

在上新课前,教师们一般都习惯提问一些内容,而在提问时就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提问,这种提问方式比较僵化,学生可能一时知道答案,但是在脑子里不会停留时间太长。于是笔者在对于学生提问时采用这种“启发式提问法”。就是教师在提问于某一问题时,把接近这一问题的正确答案提出,然后让学生回答,看学生能否正确回答。由于提出的问题中有近似于正确答案的内容,所以对于该问题一无所知的学生无疑是一种启发,但又因为这一内容毕竟不是正确答案,要想回答这一问题又颇费些思考,启发他们把学过的知识重新在脑中过一遍,通过反复对照比较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下面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正常成人红细胞的值是(4.5-5.5)*1012/l。这一内容在平时的血液教学中已向学生讲过,并且是一个常识性的知识,必须得记住。若想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该内容掌握如何,可进行这种提问法,如用常规的方法提问为“正常成人红细胞值是多少”。但采用启发式提问法则可这样问“正常成人男性红细胞是(4.5-5.5)*1012/l么”或“正常成人男性红细胞是(4.5-5.5)*109/l么。而这样提问与前者比较使学生感到两种说法似乎都对,但又似乎不对。因为这两种说法只存在数量级上的差别,而前面的值是一样的,这样提问会使学生感到有很大的兴趣,因为这种有选择,有启发性的提问,会使学生心理有个思考、判断的过程,能把所学到的内容向这方面靠拢,对于所学的内容是个复习的过程,还可以提高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知识的准确性。显然启发式提问法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的问题,是个强化刺激过程。如果学生能正确回答后,不但其本人而且其它同学也会对所提问题加深印象,如上例要想正确回答必须有数值及数量级的准确概念即“正常成人的红细胞的正常值是(4.5-5.5)*1012/l的正确答案。从而使学生通过这样的提问于回答有温故而知新之感。本法主要适用于某些数据及容易混淆的内容,以强化某些正常值、概念、以及一些数值的记忆。

3 实物比喻法

把某些内容通过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物进行比较,也能使学生把那些比较深

,难理解的内容轻松理解和掌握。实物比喻法主要借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某些物体或动作来进行讲解,并通过奇特的联想,创造性地把各种事物巧妙地连接一起进行解说。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通过观察体会后,用某些动作来说明事物的方法。一种形象美而又适用的形喻可用激发学生美好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又能使课堂生动活泼,教师也显得轻松自如。例如呼吸系统中肺通气的阻力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肺的弹性回缩力引起的。若把此问题讲解透彻,我们可以把肺比喻为一个已经充气的气球,所以此气球有一定的回缩的力量。当机体吸气时,就相当于向此气球再吹入气体,此时就会感到很费力,我们想特别是一些较厚的,回缩力大的气球更影响气体的进入,也就是肺的弹性回缩力大,弹性阻力就越大,越影响气体进出机体。又如视器中晶状体的讲解,可把晶状体为一个双面凸的透镜,也可以说晶状体是一个被两只手压扁的球体。正常时可以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到视网膜。而近视眼的产生就是双手用力小了,此球膨大,便鼓了,而光线折射到视网膜前面,导致看不清远处物体;而当双手用力过大时,此球被压得非常扁,这样折射光线的能力增强了,折射到视网膜后面,也看不见远处物体,形成为远视;还有正常时球的表面是光滑的,如果出现了几处小口或有破损时,变粗糙了,就形成了散光。实物比喻可以化复杂为简单,使学生较为形象地记住人体器官的一些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要把所讲授的内容事先和一些实物相对照,找出所教内容和一些实物的联系,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加以应用,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4 其他教学法

除以上几种教学方法之外,当然还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加以利用。如绘图教学法,生理学虽然涉及的图形较少,有些内容也可以通过绘图法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眼、手和脑综合性直观感觉作用,使学生在大脑中容易建立起牢固的实物形象;如归纳讲解法,此法是在讲解了一些内容或进行了一段学习后,教师加以归纳或引导学生加以归纳,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横向联系,融会贯通,进行记忆。如手势教学法手势记忆法就是运用手势来形象地表示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以便加强学生的立体概念。

以上列举了生理学教学中应用的一些教学方法。由于每位教师的教学方法及习惯又不尽相同,所以不见得全部采用。另外,生理学各章节的内容各有特点,教学方法也要相应地变化,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记忆知识虽是学生的事,教师若能有意识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指导学生掌握适当的记忆方法,使学生学得会,记得牢,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无疑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12

一、实践课堂的教学管理背景

传统意义的中职实践课堂管理方法遵循三个中心的原则,即实践基地为中心、教师示范讲解为中心、教学材料为中心,考核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标准是高分的理论知识模块和高效率的动手实操能力。这种“三中心”的教学管理方法相对枯燥乏味,缺乏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创新型职业人才的培养。

二、实践课堂的教学管理方法

放手让学生去主导课堂。转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管理模式,让学生站到课堂引导者角色的位置,放手让学生去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把学生交给企业一线员工。在每年寒暑假期间,组织带领中职学生走进企业厂房进行观摩、实习,这种结合课堂教师示范讲解的实践性学习方法,把学生当作企业的一线员工,课堂设在企业的生产流水线,让资深一线企业员工来传播现场的动手实践知识。

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有效的自管团队。单独的学生个体力量是有限的,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为相应的学习团队,人数6-10人不等,营造一种团队互助进步的学习氛围,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监督,这种团队自管式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既放开了学生,也放开了教师,让学生在互动探究中快速成长。

三、教学管理方法变更带来的现实意义

学生主导的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企业主导的课堂,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一线实战经验传递给学生;团队自管式的课堂,培养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提升学生的互动探究能力。三种方法协调应用,就能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实践课堂的教学效率,推动中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篇13

关注学生的心理,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在众多的研究讨论中,大家对学生的心理在学习和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达成共识。甚至研究已经细化到与具体的学科、具体的年级相结合,例如有董蓓非教授的《语文教育心理学》,把学生的心理与语文的教学规律结合,对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能力发展问题提出全新的解释。厦门的刘美兰老师还针对高三学生写了《高三学生学习心理问答》一书。在翻阅大家的研究成果发现,对心理在教学中的影响,大家提出的建议和策略更多倾向于两个方面:一是强调在教学中的心理引导作用,强调对学生渗透美学、情感等方面的心理教育;二是注重教师的角色定位和观念的转变,要求注重以“生”为本,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在大家的启示下,我更希望能找到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的“具体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结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调查和尝试,我将以阅读教学为切口,谈谈在探求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教学方法的一些做法和心得。

调查先行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教学中通过与个别学生的交流发现,学生对语文的态度很暧昧。基于语文的学科特点他们认同语文很重要,但认为阅读、文言、写作三大块是“硬骨头”,导致他们害怕甚至放弃语文的学习。但语文在高考中的大分值比重,又让他们弃之不得。出于此原因我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展开了对“高中生语文阅读现状与心理”的调查。调查主要从“识记内容”“课内外阅读情况”“课堂阅读教学情况”“阅读兴趣与方法”四个方面展开,在本校的高中三个年段进行,共投出700份,收回698份。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一些令人欣喜的“积极因素”,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消极因素”。积极因素:有87%的同学认为“阅读很重要”, 认为阅读让他们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生活中离不开阅读,在这一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希望参与生活、主动学习;学生认为“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50%以上的学生能按老师的要求自觉主动地记诵经典名著,诗词名作,可见他们在心理上有接受语文知识的可贵欲望;学生渴望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和追求阅读的个性化。消极因素:学生依赖性、惰性强。在高中众多学科的压力下,部分学生对语文兴趣不高,不够主动,在调查中回答“经典名著、诗词、精彩文学作品等方面,你如何对待”这一问题时,一半以上的同学回答“喜欢”或“比较喜欢”,但能自觉自发背诵的达不到20%,对于经典名著阅读结果则更为惨烈,只有10%的同学读过原著,大多数同学只通过读故事梗概或看电视来了解内容,应付考试;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系统有效的学习方法,他们喜欢网络阅读,不愿意纸质阅读;逆反心理较严重,对课内知识,老师要求的内容不爱读,但课外的新闻、随笔,网络小说等却能自觉阅读了解,对阅读内容有偏爱,侧重关注娱乐和体育等。

分析思考

调查研究涉及到学生的“阅读动机”“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和方法”等心理学内容。在调查中我发现了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我们的学生有自己的主见,能自主选择符合他们成长阶段的内容的心理特点;他们并不是完全不喜欢阅读,只是他们爱阅读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而且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去进行;但是他们的阅读动机不是来自课堂,他们的阅读兴趣有时还受到课堂的负面影响;同时他们有自己喜欢的阅读习惯,但并不科学合理,需要老师的引导;他们的阅读有一定的盲目性,特别是课堂阅读效果不佳,需要方法指导。

情绪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动机取向,更多地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是否有趣的情绪角度对之进行评估,并据以决定自己的行为”。而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中这样论述:“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者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学习方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过程”。这两条重要的理论都告诉我们得对这次调查结果好好思考,应该通过反思让我们在教学方法上寻求改进。首先要想想我们的教学内容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怎样才能触发他们自发自学的学习动机;其次还得考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兼顾课程要求与学生兴趣相结合;最主要的是老师需要给学生他们能够掌握的有效阅读方法,从而让他们感受到收获的喜悦。

探求方法

孙绍振教授对当前的语文课堂弊端的批判一针见血,他指出“现实教学中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如果只是囤于作品表面的简单滑行,抓取几个字眼来求证一、两个简单的结论是容易的,但也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不仅指出问题所在,更希望教师能运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语文课堂阅读的可操作性”,来帮助学生啃动阅读这块“硬骨头”。

一、分析矛盾法

在《直谏中学语文教学》中孙教授指出“我们能够通过对文本的‘细读’,找寻出文本中的‘矛盾’,我们就找到了解读文本的突破口。具体从操作方法上说,就是从作品与现实的矛盾、不统一的方面入手”,这指的就是“分析矛盾法”。 它主要是指寻找在作品中所出现与现实不符的“内容”,包括语言、细节、动作、心理等等。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抓住这些看来“矛盾的东西”,细细品读之,可以有力地把握作品的核心内容,从而实现对作品深层次的解读,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解读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一文,把握住文章中“我的主观情感”是文章的根本核心。如何引导学生分析“我的主观情感”,最直接、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解读文本,才能使阅读难题迎刃而解。在我的引导和指导下细心地同学发现了文中的几处“矛盾”:1. “幽僻、阴深深”的路与“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是相矛盾的;2. 在“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这段,平常的“我”与现在的“我”有矛盾;3.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此处中的感受与前文的独处之景的美妙是大相径庭的,为什么身处热闹之境,“我”却什么也没有?这与客观事实不符;4.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这一段的描写与前面对“荷塘月色”和“月色荷塘”的描写是很不统一的。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四处矛盾,思考讨论后同学逐个解决,就能清晰地把握文中“我的主观情绪”,其实它是一个环形的变化:作者经过了“心里颇不宁静――寻找宁静――又不宁静” 的心理历程。对于文章的理解就不会只局限于“分析文章的精美比喻,注重学习如何运用比喻描写景物”的层面,这样解读文本才能帮助学生真正地回到分析文本的正确道路上来,而不会让学生不明就里地认为朱自清写这篇文章只是想教他们如何写景。

这样的阅读方法是让学生受益的,既能让学生找到探究问题、思考的快乐,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又掌握了科学且符合文本阅读根本的方法。语文阅读教学不应该只是在句段、词语上动手术,那样不仅把文章弄得支离破碎,又让学生把阅读当作是机械无味的训练,找不到阅读的根本,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动机疲乏,自然在心理上排斥阅读,特别是课内阅读。

二、批注阅读法

应该说我是很幸运的,在对名著教学苦于吃力不讨好的情况下,有幸听了许鹄翔老师的讲座。作为一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又善于思考的老教师,他给我指明了一个教学的方向:教书不是与学生做对,而是要迎合学生的喜好与需求,努力去寻找符合他们青春特点的教学方法。批注式教学法就是利用学生喜欢简短评论的特点,让学生针对某个篇章、某个片段甚至某个人物或者某个字词发表自己的看法,公开客观地展开讨论、评价,从而引导学生自主自发地阅读。这种方法它最大的好处是不需要长篇大论,只要能触及一点加以发表看法就好。它的这一特点正好可以吻合学生喜欢上网发表评论的习惯,把名著阅读与他们的生活习惯、阅读方式结合起来,是件美妙的事。

我尝试着在名著阅读上运用此方法,小规模的尝试,却也尝到甜头。我通过开设班级QQ群、班级论坛,每天名著中的某个精彩片段,还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以“贴”的形式在群上,先有个别学生跟随,在课堂上我及时展示并给予鼓励评价,渐渐地学生对这种新鲜的阅读方式表现出兴趣,在参与度和文章的评价面上都有大大的改观。随着学生的兴趣的提高,还可以利用班级黑板报、宣传栏等对发帖积极、表现优秀的同学及时鼓励和奖励。激励机制在学生的学习中有很大的作用,反馈效应告诉我们“只有当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有了了解,同时这种结果又能起到强化作用,就能促进学习者更加努力的学习。”

我们学生课业压力大,每科都有巨大的作业量,所以他们学会了选择。要求他们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语文上,这是不现实的,但采用这种“网络论坛”的形式非常迎合他们的口味,时间可以零散利用,名著阅读又能化整为零,只要利用课余饭后的时间都能进行,同时使用手机这快捷方便的工具,评论发帖时尚又有成就。把课堂里要求的内容转移到课外,在心理上他们容易接受,这诸多的好处让学生认同这种阅读方式,阅读积极性顺其自然地充分调动。

三、表演法

“在活动中学,在实践中学”一直都是语文课堂倡导的模式。但我们往往因为赶时间、赶课程、应付高考把一切都模式化,都简单化了。“太多的老师掉进应试的陷阱”,雷夫・艾斯奎斯如是说。作为享誉世界的美国传奇教师,他找到了语文课堂的原点。“我们必须重新向课堂注入快乐的元素,表演《莎士比亚》剧,在表演中学生学会了很多。更重要的是通过表演学生学会了阅读,阅读没有捷径”。

当在校园艺术节上看到我们年段的同学为了表演课本剧,他们要学习把文章改成剧本,还要试着去选择符合人物性格的学生演员,作为表演者要努力让角色出彩。这些让他们学会去细细揣摩文章,品读人物的性格,斟酌人物的一言一行。此时教师,你还用得着追着他、逼着他去阅读文本吗?当我看到舞台上同学独特鲜活的表演时,我已经领略到了表演在阅读引导上的魅力。

青春需要表演,青春渴望张扬。因为高中正是青春焕发的时刻,他们渴望展现自我,如果我们给他提供施展的舞台,通过开展朗读、演讲、辩论、课本剧等表演方式,语文课的形式多了,花样齐了,语文课的魅力就加分了。学生们在展现自我的时候,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充分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表演中他们对文本进行了再创造,充分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体验到“思维舞蹈的快乐”。

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部分特别强调:“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好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才会认真听课。”学生并不是讨厌学习,只是他们希望能更有益更高效地学习,但学校整齐划一的要求与安排,高考独木桥的挤压,让他们又面临着沉重的学业压力和成长压力,因此学生们的学习心理容易出现矛盾而奇妙的变化。通过走近学生心理,课堂上教师结合学生心理特点,给予一些“具体可操作的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阅读的正确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破沉闷的课堂模式,阅读课甚至语文课堂会更受学生的欢迎。所以学生的学习心理在教学过程中一定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孙绍振. 直谏中学语文教学. 南方日报社出版, 2004.

[2]董蓓非. 语文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3]刘美兰. 高三学生学习心理问答. 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200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