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29 16:18:1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现行的教育方针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U2939;TP391.98
文献标志码:A
Abstract: To evaluate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emergency strategies of the trail transit under different passenger flow conditions, also simulate and analyze the emergency strategies quantitatively, a simulation platform for urban rail transit was proposed. This system modeled four main objects that consisted of the kinetic model of train, the Automatic Train Control (ATC), the trackside equipment and the moving block system. On this basis, the whole simulation system wa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based on VC++ development platform combined with computer network and database technology. Finally, the operation of the train was able to be automatically implemented on this simulation platform driven by the train timetable. The system was assessed by using the data of the rail transit of Shanghai 8th line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good consistency with the real timetable.
Key words: rail transit; simulation platform; modeling; object oriented; Automatic Train Control (ATC)
0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在规划、建设以及运营过程中往往会碰到许多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为了对轨道交通各阶段的实施方案进行评估论证,提高轨道的运行效率,增加轨道交通运行的安全系数以及在突发事件应急状态下,对应急策略进行仿真和定量分析,国内外各研究机构采用不同的手段,设计了轨道交通列车运行仿真平台。
谢蜀劲[1]对目前国外使用较多的RailSys、OpenTrack、STRESI等列车仿真程序的功能进行了论述。由于现有的软件基本上都是针对某些特定功能而开发的,主要用于在现有的列车时刻表下,对列车的运行进行仿真,并检测其中的冲突,所以其通用性较差、不便于扩展;宗明等[2]采用基于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UML)的方法,对自动列车运行(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 ATO)系统进行了仿真,并且采用建模工具集中的Rose工具进行了实现。但通常认为列车的控制由3部分组成,分别为ATO、自动列车控制(Automatic Train Control, ATC)和自动列车监控(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 ATS),这三者相互依托,互不可分,这种仿真方式属于对部分模块的仿真模拟,并未对整套轨道交通进行完整的仿真;Nunez等[3]以管理学的手段,对轨道交通的运行进行了仿真研究。然而这种方法忽略了列车的实际运动模型,无法完成对故障状态的扩展以及对应急策略效率的定量分析;陈祥献等[4]则着重研究了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ommunicationBased Train Control, CBTC)系统,并对CBTC下的联锁闭塞机制进行了研究仿真。CBTC主要应用于联锁闭塞机制中,若要建立完整的仿真平台还需建立相关的模型;除此以外,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均对轨道交通仿真平台中的部分模块进行了设计与实现,包括视景的仿真、运行图的自动生成以及分布式系统在仿真平台中的应用[5-10]。列车运行视景的仿真主要用于培训列车操作人员,其针对性较强,不适宜实现平台的通用性;运行图的自动生成主要用于轨道交通的管理层面,它主要用于对仿真平台进行测试。
上述仿真系统虽然都对轨道交通仿真平台进行了研究,但基本都是侧重于对某一模块的设计,并且通用性及扩展性较差,并没有对系统进行整体的设计研发。本文在参考已有仿真系统的基础上,依托同济大学陈永生教授轨道交通研究平台,提出了一种较全面的城市轨道交通仿真平台,可以模拟整个轨道交通中大部分模块的运行。本文采用经典宏观物体运动学理论,对列车的运行建立运动模型,分析了列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的组成;对自动列车控制(ATC)系统的组成模块进行了划分,并对各个模块进行了属性赋值,用以限制列车的运行;将轨旁设备分为4个模块,分别为信号机类、道岔类、轨道类及站台类,根据功能的不同,赋予了功能属性;采用移动闭塞原理,结合列车运动模型,建立了轨道交通的运行控制方法;以VC++作为开发平台,结合计算机网络以及数据库技术,建立了完整的地铁仿真平台。最终,以上海地铁8号线作为研究对象,对仿真数据进行了验证。
从图1可以看到,轨道交通由主控中心、联锁集中站、轨旁设备、列车、主干通信网络以及管理人员所组成。
其中管理人员作为整个轨道交通运行的决策者,是轨道交通安全、正常运行的核心保证;主控中心承担着列车调度、运行计划的制定以及系统监控的任务,并且在紧急状态下,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联锁集中站接收来自主控中心和列车的信息,并实现信息的转发,同时承担着轨道交通区域信息管理的工作;轨旁设备包括了轨道、信号机、道岔以及通信设备等,是列车进路畅通的硬件保障;列车则是运载旅客的载体,在ATC或人工的控制下,运送乘客;为了实现上述所有模块的信息交换,一条高速主干通信网络承担起了各部分模块信息交换的功能[12]。
1.2仿真平台模块划分
为了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仿真平台的设计,首先对上述真实轨道交通各组成模块以及其主要功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需要仿真建模的部分;然后以面向对象的方式,对各模块赋予相应的属性,完成模块建模工作。仿真平台的主要组成模块如图2所示。
图3~4展示了随着列车在牵引力及阻力的共同作用下位移不断增加,速度不断增大的过程。在列车的加速过程中,其速度的变化逐渐减缓,也就意味着随着列车速度的增加,其获得的加速度不断减小,这一点与列车受到的阻力规律相符,表明了此算法可以模拟列车的速度控制。
2.2自动列车控制ATC结构设计
自动列车控制系统ATC由三个子部分组成,分别为:自动列车监控系统ATS、自动列车保护系统ATP以及自动列车操作系统ATO。其中控制中心仅存在ATS系统,并且通过ATS系统监控整个轨道交通的运行状态,同时控制着整个轨道交通的运行;联锁集中站中的ATS在控制中心的授权下完成进路控制等功能,同时也是控制中心与列车之间信息交换的中介。联锁集中站中的ATP/ATO系统确保仅有一条进路有效,并且对站台机电设备进行操作;车载ATS系统保存各种行车数据,并通过联锁集中站ATS系统接收来自中心ATS的信息;车载ATP系统实时监控列车的运行状态,并与ATO系统相互配合,实现列车的安全运行。图5列出了在基于面向对象的建模思想下,ATC各组件的属性以及方法。
根据对ATC系统的功能描述,设计出如图5所示的ATC对象模型。从图5中可以看到,这三个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组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控制、监督系统。
2.3轨旁设备
本文采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抽象出轨旁设备的共性,设计出设备类作为所有设备的基类。根据不同设备的特性,从而派生出各种设备子类。这样对将来系统的扩展留了空间,并且使得复杂系统标准化。图6展示了轨旁设备各对象的关系,以及各模块的属性。
2.4移动闭塞
列车的闭塞系统实现方式可分为两大类,分别为固定闭塞和移动闭塞。传统的固定闭塞信号控制,采用阶梯式速度控制方式,对应每个闭塞分区只能传送一个该分区所规定的最大速度命令码。其特点是线路被划分为固定位置、某一长度的闭塞分区,一个分区只能被一列车占用。闭塞分区的长度按最长列车、满负载、最高速度、最不利制动率等不利条件设计。这种闭塞方式运行效率低,现在已逐渐被淘汰。在移动闭塞机制下,列车间隔为若干闭塞分区,而与列车在分区内的实际位置无关;制动的起点和终点总是某一分区的边界,列车的安全运行由ATP/ATO系统负责。本仿真平台中,采用移动闭塞的方式实现列车的操作与碰撞避免。
如图7所示为列车运行过程中的移动闭塞机制示意图。在移动闭塞机制下,前后两列列车之间的闭塞区间长度一般为固定值,这段区间的长度由列车的制动性能决定。它必须保证在列车紧急制动状态下,前后两车的距离不得小于设定的安全距离,即图7中的后方保护距离;闭塞区间的边界则会随着列车的运行而动态改变,如图7所示,其边界点分别位于后车的车头与前车的车尾减去保护距离。在仿真平台中,本文采用如下算法分3阶段来实现在移动闭塞条件下,列车的运行状态控制。其中列车的制动采用一次连续式。
4结语
轨道交通运行仿真平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轨道交通的运行进行模拟,实现列车的自动调度、运行、进路选择以及联锁闭塞的控制;此外,仿真平台还可以满足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机构对管理人员的培训需求,在降低培训成本的同时提高培训效率;同时,作为一种通用的地铁运行仿真平台,还可以作为轨道交通科学的研究工具,对新的理论以及算法进行定量分析。
在当前阶段,本系统仅设计和实现了轨道交通工作状态的一部分,即列车的运行仿真以及科研分析的相关接口。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可以在系统中加入更多的功能,包括:环控系统、火灾报警以及故障信息,以实现对真实轨道交通更全面、真实的仿真。
参考文献:
[1]XIE S.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of simulation programs for rail transit operation [J]. Urban Rail Transit, 2006, 9(10): 64-65.(谢蜀劲.轨道交通运行仿真程序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9(10):64-65.)
[2]ZONG M, ZHANG G. Development of automated driving simulation platform in rail transit [J]. Urban Rail Transit, 2012,15(6):52-55.(宗明,张国侯.轨道交通列车自动运行仿真平台的开发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15(6):52-55.)
[3]NUNEZ F, REYES R, GRUBE P, et al. Simulating railway and metropolitan rail networks: from planning to online control [J]. IEE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Magazine, 2010, 2(4): 18-30.
[4]CHEN X, WANG D, HUANG H. Design of simulation platform for CBTC system [J]. Railway Computer Application, 2011, 20(8): 50-55.(陈祥献,王东,黄海.CBTC系统仿真测试平台设计[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1,20(8):50-55.)
[5]LU C, CHEN Y. Simulationbased metro scheduling method [J]. Journal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2011, 31(S2): 187-189.(陆诚君,陈永生.基于仿真列车运行的时刻图编制方法[J].计算机应用,2011,31(S2):187-189.)
[6]LI S, CHEN Y. Dynamic schedule strategy for urban rail transit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Content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2012, 6(3): 86-92.
[7]JIANG Z, XIE C. MultiAgent delay simulation model in mass rail transit system [C]// ICMTMA 2009: Proceedings of the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asuring Technology and Mechatronics Automation. Piscataway, NJ: IEEE Press, 2009: 717-720.
[8]ZHU X, LI C, XU Z, et al. Study on modeling simulation of locomotive dynamics for urban rail transit [C]// Proceedings of th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lling,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Piscataway, NJ: IEEE Press, 2011: 86-91.
[9]LU B, NI S. Station operation simulating system in railway station based on .NET framework [J]. Railway Computer Application, 2010, 19(11): 1-4.(鲁斌,倪少权.基于.NET Framework的轨道交通车站作业仿真系统[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0,19(11):1-4.)
[10]SUN J, SHI W, NING J. Research of Agentbased mass transit ATS simulation system [J]. Journal of the China Railway Society, 2004, 26(3): 123-126.(孙娟,施卫忠,宁建国.基于Agent的轨道交通ATS系统仿真方法研究[J].铁道学报,2004,26(3):123-126.)
[11]LIU B, LI G. Urban rail transit signal [M]. Chengdu: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ess, 2011.(刘伯鸿,李国宁.城市轨道交通信号[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3-056-02
乳腺癌是现今全世界范围内女性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由于其危险因素及我国人口增长及老龄化的双重作用,乳腺癌将是近年来增长幅度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的早发现、早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37例临床触及乳腺肿块病例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照分析,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复习,对乳腺疾患几种影像学检查的优缺点做了一定探讨,为乳腺患者在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上作了有益提示,以期提高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特别对乳腺癌的定性诊断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以期提高乳腺癌的确诊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7例均为女性,且均为临床扪及有肿块的患者,年龄在18岁~71岁,平均年龄47.5岁。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同时做过乳腺彩色超声检查、数字乳腺钼靶检查,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的。
1.2 检查方法
37例临床扪及肿块的患者均进行了乳腺彩色超声检查和乳腺钼靶检查。彩色超声仪为飞利浦HD11高档彩色超声诊断仪,常规仰卧位或左右前斜卧位,发现肿块后,仔细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及有无包膜、内部回声情况,及团块内部及周边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血流(CDFI);钼靶设备为芬兰peanmedr乳腺X线摄片机,飞利浦的DR,常规摄影为立位,投照位置为正位(亦称头尾位,CC位)和内外斜位(MLO位)。
2 结果
37例中患者中除1例漏诊外,其余36例依彩色超声诊断乳腺癌9例,其中7例患者超声检查均发现乳腺腺体内明显肿块回声,伴后方声衰减,明确提示癌性诊断,其中2例患者术后超声已提示腋窝淋巴结肿大;另2例患者术前超声提示乳腺癌,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纤维瘤伴瘤体内钙化;乳腺积乳症1例,经病理证实符合诊断;纤维瘤11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为10例,另1例患者术后超声诊断提示乳腺纤维瘤,钼靶摄片提示乳腺癌,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单纯癌;乳腺囊肿或导管扩张2例、小叶增生症12例,术后亦经病理证实;还有1例患者超声拟诊断为轻度增生症,未建议手术治疗,后患者行钼靶摄片后坚决要求手术治疗后,经病理证实为小叶增生症。依钼靶X线摄片明确诊断的36例患者中乳腺癌9例,3例患者钼靶摄片时能发现明确肿块影并明确诊断,另6例乳腺癌中,小于临床所触及的肿块者3例,2例伴粗细不等长短不一的毛刺,1例有同侧腋窝淋巴
结明显肿大;1例见到泥沙状恶性钙化局部腺体密度增高,未见明确肿块影;9例患者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1例系肿块伴周围“晕环”征诊断为积乳,手术后经病理证实。纤维瘤9例,手术后经病理证实;小叶增生症15例,其中13例患者术后经病理证实,2例患者术前钼靶摄片未提示增生,彩色超声诊断为增生症,术后病理证实。2例患者钼靶摄片未明确提示诊断,建议超声检查证实为乳腺导管扩张症。
所有37例临床触及乳腺肿块患者采用彩色超声检查和钼靶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诊断正确率为97.3%,与国内其他同仁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仅有1例误诊,该误诊患者临床触诊乳腺组织质地坚硬,触痛明显,而彩色超声检查时无明显肿块提示,钼靶摄片钼靶X线又表现局部结构紊乱,未见明显肿块回声,后患者、医生协商后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原位癌,最后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具体数值见表1)
3 评价与讨论
3.1 彩色超声对乳腺疾病诊断的优点是:①对囊性病变较敏感,便于区分囊实性肿块,可于囊性增生性病变中发现肿瘤,如本组积乳囊肿即依超声协助确诊;②当钼靶X线片有可疑高密度影,以及对丰满的触诊可疑特别是当体检与X线钼靶摄影间有不一致情况时,超声诊断的意义更大,常可显示病灶的有无。如本组2例于乳腺增生中发现纤维腺瘤;③无辐射性,便于观察病灶的血流情况、导管扩张情况(较X线更为敏感),如本组病例中有2例依B超诊断导管扩张;④对纤维腺瘤有较为特征性表现。但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仪器设备的精细与检查医师的个人经验,对于较小病变超声常常不易显示或不可区分良恶性,特别是对微小钙化的检出率敏感性远不及X线,对小于1 cm的乳Ca易于遗漏。
3.2 乳腺疾病X线钼靶诊断的优点是①比较全面正确地反映整个的大体解剖结构便于观察月经周期、妊娠、哺乳期、内分泌变化等因素对乳腺结构的影响;②比较可靠地鉴别乳腺良性病变和恶性肿瘤,甚至可查出临床上未能触到的隐匿性乳癌;③溢液患者,行乳腺导管造影配以钼靶X线片具有特殊诊断价值。但因乳腺病变的检出与诊断是靠病变与正常腺体间的密度差及形态学表现,故也存在着“同病异影,异病同影”的情况,对于致密性乳腺则诊断更为困难,如本组2例致密性乳腺患者依彩色超声和MR诊断。应用钼靶X线诊断,即使在最佳的摄影与诊断条件下,仍有5%~15%乳Ca因各种原因而呈现假阴性,且在鉴别良恶性病变方面仍有较高的假阳性率。
综上所述,对比两者的检查方法,结果显而易见:由于乳腺钼靶检查是整体乳腺摄片,受检者的主观影响比乳腺超声要小一些;但是乳腺钼靶摄片相爱乳腺边缘有盲点存在,而且乳腺钼靶检查有射线,对人体存在一定的影响,乳腺超声正好弥补这些缺陷,而且对病灶的定位更准确【3】。因此,对于临床扪及肿块的乳腺疾病的诊断,特别是在肿瘤良恶性方面的鉴别诊断,应用彩色超声检查与乳腺钼靶、MR等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互拟不足。三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能够提高乳腺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其中乳腺彩色超声检查与X线钼靶相结合诊断明显减少了乳腺癌的漏诊和误诊率,目前称为乳腺Ca检查的黄金组合。
参考文献
一期来,我校全体教师践行科学发展观理论,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为目标;以课程改革,校本教研为契机;以狠抓教育教学管理、狠抓学生行为习惯为落脚点;以实施《教师目标管理责任制》《班级目标管理责任制》《小学生一日常规》为重点。在上级部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通力协作下,加上本人的勤奋努力,做了大量艰辛细致的工作,较圆满的完成了教导处的工作,总结如下。
二、工作成绩:
<一>、坚定不移的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校风校纪的形成,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没有全体老师的齐抓共管是不可能完成的。本学期开学第一个大动作就是以《目标管理责任制》为基点,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细化,并坚定不移的实施,操作如下:1、教师目标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向全体教师征求意见,教师对现行的制度的任何一块提出的可行性意见,只要是合理的予以考虑,适当采纳。此举使我校的目标管理具备了群众基础。
2、学校行政会讨论。综合教师反馈意见,对现行的目标管理制度做了一些修正。修正后,召开全体教师会,学习讨论通过每一项细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让全体教师都成为规则的制定者、监督者、实施者。3、构建评价机制。规则关键要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才能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此我校实施了系列评比检查制度。除了行政值日外。还安排了学生大队干部值日。坚持做好几项常规记录。如教师出勤登记,学生出勤登记,学生一日常规检查登记,校务日记等。通过系列检查评比,使学校各项常规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并督促全体教师开展自学和同伴互助式学习,每期要求做10篇的学习笔记,定期写学习心得。为我校校风校纪的优化,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逐渐养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校教师都深深感受到了这种可喜的发展态势,学生也能较自觉的遵守各项规章,深受家长的一致好评。
<二>、狠抓教育教学质量。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发展的前提。全面、优质的教学质量是我校锲而不舍的追求。在此方面我们也有新举措。1、抓好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向40分针要质量。2、抓学生的作业练习,做好知识的巩固一环。3、抓学生的培优补差,做好面向全体与因才施教的工作。4、分阶段及时检测,让教师时刻明了学生学情,有的放矢的做好复习补漏工作。5、严格期末检查评价,做好阶段总结评价及奖勤罚懒工作。对期末考试中成绩优异的科目任课教师实行重奖。6、开展教育教学先进评比表彰活动。教师的作业批改、教案按月评比,期末进行综合评比,优秀学生作业7科,优秀班主任2名,优秀任课教师2名,优秀班集体2个。
<三>、关注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负责。
关键词:结构化文献型数据库教学方法;PBL教学方法;针灸医籍选;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143-03
《针灸医籍选》是研究古代医籍中关于针灸基础理论和针灸临床知识的一门原文课,摘选了《黄帝内经》《难经》中针灸理论的精华以及后世针灸医论、歌赋选,是针灸专业学生接受中医理论熏陶的基础。该课程内容具有深刻的思想性,教材中包括阴阳、五行、经络腧穴、病因病机等多个模块;同时,具有实用性和启发性,针灸离不开操作技术,教材中同样含盖了许多有关针刺操作技术的内容,如:有关针灸补泻的原则与方法,针灸的禁忌内涵等。所以,《针灸医籍选》的内容具有以原创性、思想性为主导,兼具实用性的特点,是塑造学生中医思维的关键[1]。但是由于中医古籍广博浩瀚,《针灸医籍选》的教材按照原文排版,内容不乏重复,不利于初学者学习和理解;同时,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以传统教学方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为主,即以老师授课为基础的学习,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课堂咬文嚼字枯燥无味,忽视了学生的各种技能培养。
本研究借鉴结构化文献型数据库的方法,讲授内容在教材组织处理上要做到“少而精”的原则,削枝强干,区分教材内容的主次,把握核心,重点讲授学生未知和有疑问的内容,非重点内容留给学生自己看书学习,将教材中相同题材的内容归纳在一起,集中分析讨论。这不仅可以避免授课者重复讲述相同内容,亦可使学生清晰明了本门课程的内容。同时,利用PBL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ning),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从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自主性[2]。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1班(86人)和2班(79人)为教改对象,采用抛硬币的方式,随机选取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1班作为实验班,2班作为对照班。
(二)研究方法
两个班使用的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希言主编的《针灸医籍选》精编教材)、教学学时(54学时)和授课教师(具有数十年《针灸医籍选》教学经历的教授)均一致。
1.实验班教学方法。实验班在授课前,教师借鉴结构化文献型数据库型的方法,将教材中相同题材的内容归纳在一起,“抓住重点,讲深讲透”,在学习古籍原文的同时,增加医案的讨论,将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同时结合PBL教学法教学,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根据学生能够掌握的程度与教材的深度,多组织专题讨论课。
具体实施方法如下:①内容分配:由教师先将教材中相同题材的内容归纳在一起,列出提纲,按组将标题分配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必须准备的内容同时又可以对感兴趣的标题加以准备、发挥。对较难的题目适当给以提示,以防准备不充分,讨论不深入。②收集资料:学生围绕所设定的内容,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如图书馆、网络、求教专家等途径,获得与所讲内容相关的资料。③讨论:学生就所设定的内容,结合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深入地讨论。④堂交流:选出代表交流总结报告,同学们自由讨论。⑤总结升华: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讲评、补充和总结。
2.对照班教学方法。对照班教学内容采用传统教学法逐章地讲授,辅之以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法授课过程包括:组织教学―目标展示―讲授新课―归纳总结―课堂提问反馈五个步骤。
3.教学效果评价。采用课程综合成绩对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价,课程成绩由考勤平均分、课堂提问讨论得分、两次作业得分以及期末笔试得分共同组成,其中考勤平均分、课堂提问讨论得分以及两次作为分别占10%,期末考试得分占60%。所有评价环节评分均采用百分制,由研究生分别将分数录入Excel 2010,采用SPSS统计软件19.0进行处理。
二、结果
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1班有1人申请缓考,共84人参加考试,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2班共79人参考考试,所有成绩均有效。
(一)考勤平均成绩
两个班的考勤平均成绩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个班同学考勤情况均较好(见表1)。
(二)课堂提问讨论成绩
两个班的课题提问成绩情况比较,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1班成绩优于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2班成绩,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三)课堂作业得分
每班分别布置了两次课堂作业,两个班课堂作业成绩情况比较,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1班成绩优于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2班成绩,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四)期末笔试成绩
两个班的期末笔试成绩比较,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1班成绩优于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2班成绩,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五)课程综合成绩
两个班的课程综合成绩得分比较,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1班得分优于2012级针灸推拿专业2班得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三、结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采用结构化文献型数据库型教学内容与PBL教学方式相结合授课班级的课程C合成绩得分较高,其中课堂提问讨论成绩、课堂作业成绩以及期末笔试成绩得分均高于传统教学模式授课班级。可见,结构化文献型数据库的教学内容与PBL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该模式克服了本课程内容分布零散、重复不利于授课者讲述和学生接收困难的弊端,同时教师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逐章讲授的角色,起到了分类整理教督的功能。教学理念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为基础”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教师讲授主题不再是某一方面具体的知识,而是获取某一方面知识的方法。教师如何更好整理归纳教材内容,更好地引导学生,从而达到训练学生正确的思维和推理方法,提高其自学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提问,多看课外相关的书籍、文献,最后做到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目的。
《针灸医籍选》是针灸专业最具代表性的经典理论课程,本研究根据《针灸医籍选》这门课程的特点,采用结构化文献型数据库型的方式将教材中相同题材的内容归纳在一起,集中分析讨论,同时结合PBL教学模式可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明晰、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自主地、积极地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十分容易地获得来自其他同学和老师的信息;使有关课程的问题尽可能多地当场暴露,在讨论中可以加深对正确理论的理解,还可以不断发现新问题,解答新问题,使学习过程缩短,印象更加深刻;此外,还可锻炼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的能力,主导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等,这些将对今后开展工作和科学研究等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侯中伟,马惠芳.针灸医籍选读课程设置再思考[J].中医教育,2010,29(1):78-79.
[2]张树剑.《针灸医籍选》课程设计的思考与应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55-57.
初级中学的教学既要考虑到全体学生升学比率的共性基础,又要考虑各学科学习获取知识的延伸;既要考虑人才的培养,社会的需求,又要考虑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所以,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新课程改革下,我们既要正确地对待学生的美术学习,又要抓住素质教育不放,以人为本,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中乃至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永远具有品牌效应。根据我们初级中学现行的美术教学状况,课程结构应做必要的调整,我认为初级中学的美术教学应抓住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1.基础训练环节
2.审美教育环节
3.社会实践环节
二、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美术教师专业的发展
1.课程资源的开发
美术课程正处在战略性变革时期,课程资源开发成为新的切入点,凡是对学生艺术修养和对大自然的欣赏能力有提高作用的有效资源都应该进行开发。
2.课程资源开发可促进美术教师专业技能发展
美术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必定会促进专业技能的发展。因为,介入课程资源开发以后,教师会面临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素材和策略的挑战,让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从理论上讲,能增进教师对学校课程及整个学校的归属感,可以提高教师的士气,提高教师的工作满足感和责任感,使教师对教学工作有更多的准备,并且教得更好,也更为自信。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变革的过程,是帮助美术教师在课堂上构建现代艺术观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课程资源开发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要与学生协作,从而达到“打造精品,文化与美术双赢”的目标。
三、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基本情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村级完全小学,地处郧丹公路的一侧,交通方便,掌握信息速度快。领导管理有方,上档次学校发展比较迅速,现已是湖北省村级示范学校的定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等。随着学校的不断进步,来我校参观、交流、学习的领导及有关的社会人员越来越多,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校教师队伍的发展,特别是思品教师,担负的是学生人生道路的指路灯,引路人。我校正有一批教学过硬,思想端正,工作扎实,方法灵活,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我校共有学生五百多人,这些学生来自于居峪、前湾、槐树、肖沟、钟家河、雷家等。在家中受到父母的宠爱,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没有一定的理想和目标,态度不端正,没有上进心和进去心。我校现有思品教师10名,教学班10个,相信经过这学期的共同努力,一定会为我校撑起另一片天空。
三、任务及目标
1、端正思想,加强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的质量。
2、各位教师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现行的教材为依据,完成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来规范学生。
4、联系周围,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5、配合学校教导处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教研组的工作。
6、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培训。
四、方法措施
1、加强常规教学的管理,实现常规教学规范化。
2、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兴趣,通过各种形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统一。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不断增大,情绪低落、性格变异、缺乏个人成就感已不再是个别现象。突破仅讨论教师素质问题的藩篱,探究隐含其中的更深层次的心理原因,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1 教师职业倦怠的内涵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在1974年首次提出了“职业倦怠”概念,用来说明个体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与生理综合症。随后,许多学者陆续重视对它的研究。1974年,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将“职业倦怠”定义为:服务于助人行业(helping professional)的人们由于每日工作时间太长、工作量过于大、工作强度过于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
教师职业倦怠就是指教师不能够顺利应付长期的工作压力,而产生的各种不良心理反映。
2 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
教师职业倦怠,并不是由具体的某一件事造成的,而是由于不能有效缓解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导致情绪上产生的一种低强度递进的反映过程。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有。
2.1 教师本身的原因
教师工作目标定位失准,在现实中不能达到自己的期望值,从而产生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再加上本人的性格缺陷,如内向、孤僻、暴躁、不和群、缺乏自信心,不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而产生职业倦怠。
2.2 社会压力的影响
合格的中学教师不仅掌握精湛的专业知识,懂得科学的教学规律,师德高尚、爱岗敬业,还必须达到相应的学历要求。现行的职称晋升、职务聘任、岗位末尾淘汰等制度,必然给每一位教师巨大的压力。许多人认为,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反之,教育质量下降,人们自然就会将责任归咎于教师。这些因素形成的巨大压力超过了部分教师的承受极限,出现职业倦怠心理。
2.3 学校环境的影响
长期应试教育,以学生学业成绩作为评定老师高下的唯一依据,许多中学以追求升学率为目标,学校的制度丝毫不考虑教师个人的需求、不惜以剥夺教师的节假日为代价,以各种手段强制教师补课,借继续教育无限度强制业务进修。学校的领导观念陈旧,急功近利,不惜牺牲教师切身利益。并不能从实际上关心教师。在评优、晋升等涉及教师切身利益过程中拉关系、走后门,都会对教师产生影响从而出现职业倦怠心理。
2.4 工作方面的原因
学历提升、职称评定、、考核评优等使许多中小学教师产生焦虑感,再加单一的教学方法与单调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环境,使教师感到“雄关漫漫真如铁”,如今迈步无法越。从而引起职业倦怠。
2.5 教学对象的原因
当今许多中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热情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优裕的生活条件使他们不肯付出艰辛的劳动,各种社会诱惑使他们耐不住长期进行学习的寂寞,盲目追捧歌星影星、金钱至上,享乐至上。学生的行为表现背离了教师的期望,教师对学生崇高而远大的期望无法实现,职业信念动摇,精神回报缺失。
2.6 人际关系方面的原因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教师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信任感缺失,消极情绪表现明显,更有甚者自我封闭,很难听从别人的建议。
3 避免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管理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阻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发展,严重制约着我国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切实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已经是我们所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任务。
3.1 指导教师加强自我修养,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鼓励教师遭受挫折时不能失去信心,不屈服于眼前的困难,放眼未来,要以“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自古英雄多磨难”的豁达从容应对,指导教师理性地分析所遇到的困难,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组织教师通过阅读古今中外成功人士创业的书籍、观看励志影视材料等活动增强工作信心。保持乐观主义精神,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格。
举行丰富的文娱活动,增强生活的信心与勇气。指导教师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培养健康的爱好和情趣,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组织教师学习书画、组建校园乐队、积极参与职工娱乐活动,释放压力,保持开朗愉快的心境。培养更多的爱好与兴趣,通过欣赏艺术,拥抱大自然使他们的抑郁心情变得开朗。
指导教师积极地进行社会交往,参加学校以及社会的集体活动,与学生、同事、领导、家长及朋友保持正常的社会交往,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
3.2 创建民主和谐的环境,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学校着力创建公平合理、具有激励机制的制度,在教师竞争上岗、晋升职务、评审职称、进修深造、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 公正对待,一视同人。
学校管理者要关心、尊重教师,虚心听取广大教师合理的建议和意见,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提供更多的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加强学习和借鉴,结合实际,大胆创新,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学校,建立一套现代化的民主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团队意识。适当使用经济奖励、荣誉奖励、感情投资、榜样作用等手段,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举行一些活动,如文体活动、参观研讨活动、学术交流活动等,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加归属感。
3.3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效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十七大提出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加大投入,有效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大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切实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全社会共同参与,提高全民对发展教育的紧迫性、重要性的认识,创建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切实保障教师的各种权利。使教师职业逐渐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让每一位教师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工作之中去
总之,为了广大教师的身心健康,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要努力消除职业倦怠的负面影响,促进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辞源)上讲,“病”指“疾病”、“生病”,也就是指“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状态。”随着对疾病研究之深入.医学上产生了一门基础学科―― 病理学。所谓病理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专业名词。它是指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患病集体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改变状况,以认识和掌握各种疾病的症状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据此.我们把病理定义为疾病及其发生的原因及发展的过程和原理。“病理”一词包含着一定的价值判判。病理的反面是健康健康是人们所期望的状态.是一种理想的和被作为目标的状态;而病理则是人们不希望的,是需要克服和治疗的状态。
2. 教育病理及教育病理学的名称。教育病理学是德国莱德齐大学教授司托里音伯耳首先使用的,早在1890年司氏就在自己的著连中使用了教育病理学的名称。而日本学者们对教育病理的研究比较深入,由此涌现出众多的的研究者,使日本成为教育病理研究的典型代表,但是所谓教育病理,在日本并无明确统一的定义,有时指“教育的病理”,即作为结果或症状出现在教育领域中的病理现象;有时则指“病理的教育”,即作为病理之原因的教育问题;有时则指这两方面的综合。本文所探讨的教育病理,主要是指前者,即如日本教育学者大桥熏所界定的那样,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偏移和失调状态,是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异常条件使教育职能的实现受到严重阻碍,结果派生出多种越轨行为的过程。
3.教育管理病理及学校管理病理。教育管理,在汉语里,既指宏观的教育行政活动,又指微观的校务管理活动;在英语里,则主要指对学校教育活动进行具体的经营和对教育的组织领导。教育管理学,在美英等国,其研究巳走向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多元并置和多元融合的发展之路;在中国则还处于经验科学的发展阶段。根据陈孝彬先生的定义: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教育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实现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的行为。按照教育管理对象的特点,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广义的教育管理学和狭义的教育管理学两大类。所谓广义的教育管理学是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是以中央或地方的教育法令、法规为指导,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对整个教育行政系统和各级各类学校组织进行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以实现管理目标优化的一门现代科学。所谓狭义的教育管理学是以一定类型的学校组织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构建学校和社区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建立和健全学校组织及其运行机制.优化办学资源,调动全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的一门现代科学。
二、 校长负责制病因分析
校长负责制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方面确实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校长负责制出现了许多的漏洞,面临严峻的挑战,从而造成了学校管理的病理,其病因如下:
首先,校长负责制中的校长主要是实行任命制。这一体制中由于校长主要是由政府任命,校长基本上也只对上级政府负责,上级用管理政党干部的方法管理校长,一大批校长的任用与管理归组织或人事部门,无形中对教育的发展设置了障碍,导致教育行政部门事权与人权不统一。比如有些学校行政级别高,教育主管部门行政级别低,教育部门就管不了学校。一些行政领导又常被任命到学校担当领导职责,从而导致了学校政府化,校长官员化和行为媚上化。
第二、就校长本身的素质来看。现在的许多校长素质不高,这里的素质包括自身的道德素质与人际关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领导水平。有的校长虽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缺乏管理学校的技能和方法;有的是领导水平不高;有的则是知识与能力结构不良;当然也不乏有的道德品质低下,欺上媚下,靠吹、拉、捧走上领导岗位的。
第三、就办学思想来看。办学思想是指对办好学校的整体认识,它是校长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管理思想和教育方针,从本校实际出发,确立的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办学思想是学校的灵魂,一个学校的办学思想决定着该学校的发展方向,决定着该学校办学效益的高低。而有的校长对办学思想的认识模糊;有的校长其办学思想处于“缺失”形态,比如行政经验型的、实务忙碌型的、平安度日型的和盲目模仿型的;还有一些校长固守着错误的办学思想,把盈利创收放在首位,以应试为工作中心等等,这些都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及管理
第四、从校长领导的有效性来看。有很多校长并不能有效的领导学校,原因有很多:一是对教育方针不能正确理解;二是不能相信和依靠教师办学;三是激励能力不够;四是缺乏足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没有管理欲望;六是没有足够的影响力。当然还由于现行的校长负责制并没有给校长足够的自,影响其管理的效率。
最后,就校长的考核及监督机制来看。我国现行的校长负责制本身就是滋生专制和腐败的温床。君不见,一年一度的对校长的考核也不过是走走过场缺乏实际的监管作用。每一年度的对校长的考核虽然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在教育局领导的指导下,在众目睽睽之下拉开了帷幕,教师们拿起残存的权力去给校长们进行民主评议,可是这样的评议又有什么意义呢?因为最后的评定是教育行政部门说了算,在这样的格局下,校长只需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样而这些校长们又由教育行政部门任命的,他们往往有着共同的利益,因而这种系统内的监督,又有何作用呢?
三、 校长负责制的治疗方案
那么针对学校管理中的这个病理,我们又该采取何种方法去根治它?
1. 针对任命制,实行校长选拔制。首先,我们应该进一步明确校长的选拔标准。国外学校对校长的选拔都有严格的要求。在英国,无论是中学和小学,要当一名校长,必须有8―10年的学校工作经历,必须具有成功的教学经验,具有一定的行政工作政绩。在美国,要成为一名中学校长,候选人必须具有一定年限(至少3年)的教学经验,获得教育管理专业硕士或博士学 位,取得州教育部门颁发的校长资格证书,且具备管理和督导方面的专门知识,拥有某些行政经验和管理能力 。在德国,大学毕业者到中小学校实习2―3年,再经过各州的统一考试,合格者由州教育部分配到各个学校。经过学校 10年左右的教学生涯,且必须是优秀教师, 担任过副校长者才有资格应聘校长。
其次还要广开选才之路。1986年,美国教育部在《美国初等教育改革报告》中提出,“担任校长职务的人不应只是现任教师,各行各业具有领导才能的人均可担任此职。”这一建议虽然遭到校长组织的反对,未能实现。但突破常规选拔校长的思想引起了人们的共鸣。纽约市政委员会也在一份建议中提出,“校长职务的大门应向企业界、高教界和政府部门的管理人员打开。”贝内特在他的1988年《改革报告》中也强调,“必须打破常规并欢迎有才干的人到学校来任领导的职务。”新泽西州教育专员曾提出一项选拔校长的方案,该方案规定无公立学校教学经验者,但如具有管理学硕士学位,通过审查、考试和学校见习,亦可作为校长侯选人。
在社会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传统美德在物质文化的冲击下显得岌岌可危,社会群体日益漠视了传统美德教育,随之而来的就是毒奶粉,地沟油等事件,这些道德沦丧的事件委实让人痛心,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校园自杀事件和青少年犯罪事件屡屡发生。这些事件无不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道德教育缺失有关,我认为思想道德教育应着重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美德教育,“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可见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华民族拥有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下的传统美德更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精华集中体现了古圣先贤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与他人关系的基本价值观,这些文化珍品可归纳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字,最后浓缩成两个字---“道德”。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最宝贵的治国经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是中国传统教育一贯遵循的原则,祖先教导我们要把做人的大原则和大规矩放在第一位,要求孩子首先要做一个有原则的人,一个符合基本道德规范和准则的人,这是最重要的。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他的知识才越多越好,否则一个无德的人知识越多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而我们现行的教育方针确恰恰是智育为先,忽视德育教学,完全照搬西方的教育思想,几十年来,从社会导向到学校,然后到家庭。可以说每个环节都只重视了教书,重视升学,而忽视了育人,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让人们逐渐沦丧了道德的底线,所以今天我们从孩子们身上越来越看不到仁爱了,社会也越来越暴露出诸多的不和谐因素,现在的孩子有学历没能力、有教育没教养;个子在长,体质在降;经济在长,素质在降。这些现象确实值得我们去深思,所以在学校教育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势在必行,学校离不开传统文化教育。
《孝经》有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道德的根本就在一个“孝”字。我们的老祖宗是非常有智慧的,我们看教育的“教”字,左边是个“孝”右边是个“文”就是在告诉我们先有孝后学文,才叫教,不孝不教,一个不孝父母的人,学的东西越多,对社会的危害越大,,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人生五伦孝当先”的说法,传统美德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从“孝”入手,以孝为根本,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尊重长辈,这实质就是教育孩子感恩报恩的思想,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在他懂得孝道的同时,自然也就明白了“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的道理,进而做到“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成为一个心胸宽广,有仁爱大爱的有道德的人,一个人孝门打开了,万善之门就全开了。
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藏中的瑰宝,《论语》《孝经》《道德经》《弟子规》等经典是中华古代文化的精髓和源泉,孔孟之学以“仁义”为根本,老庄之言以“道德”为宗旨,这些正是我们今天迫切需要的的用来纠正青少年思想错误倾向,引导孩子正面发展,使之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的传统美德教材。校园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场所,学校是培育未来国家人才的摇篮。在学校开展传统道德教育。能起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营造道德文化氛围的作用。所以学校应当极力营造传统美德浓郁的学习氛围,使青少年在中华传统美德的温馨旋律中陶冶心灵。国家应把传统美德教育设计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安排适量的道德教育课程。如果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能够把这些经典作为学生的必修课来学习和力行的话,那么今天这些让人头疼的德行教育难题一定会迎刃而解的。
教育管理学以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和机构的管理现象、管理过程和管理规律为其研究对象。其中,学校管理是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核心,其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学校组织的特性、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后勤管理等问题” 。与此相对应,普通中小学的内设管理机构常常是:校长室、教导处、总务处。任何一所学校,无论规模大小,这三项职能是不可缺少的:作为一级组织单位的学校、日常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和保障学校运转的后勤工作。即使在简陋的复式教学点,虽然没有明确健全的机构,但是这几项工作区分是存在的,它们相对独立,而且缺一不可。对于规模更大的中小学校来说,机构更加健全的基础也就是相应功能内涵的细化和扩展,如办公室、政工科是校长室的延伸,教务科、政教科、保卫科是教导处的延伸等。所以,中小学校内部管理工作也应该围绕这三项核心职能要素来进行,即学校组织工作、教育教学工作和后勤管理工作。其管理模式则因这三种因素交叉结合的不同组合以及不同侧重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和模式。
一、系统管理模式
现行的中小学管理系统平台包含有非常详细的功能,如学校综合信息管理、教务管理、排课管理、教职工管理、学生管理、学生成绩管理、体卫管理、总务管理、档案管理、科研管理、政教管理等方面,这充分说明,从功能来说,学校是一个庞大的功能系统。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寻求并确立适用于系统的原理、原则甚至数学模型,实现对研究对象的功能的把握。有人说,宇宙、自然、人类,一切都在一个统一的运转的系统之中,一切伟大的进步都必须以系统论做为出发点及归属处。系统论试图囊括一切的企图未免有失夸大之嫌,但系统论确实有助于我们对学校管理各方面问题的综合思考。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这些思想具有科学方法论的意义。从整体性来说,学校、教学和后勤工作既有互相独立的内容,又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组成部分,不可偏废,不可缺少,要统筹思考。关联性有助于学校各个部门采取换位思考,对各岗位职责和工作意义有明确的意识,不妄自尊大,不自我菲薄。等级结构性有助于维护领导者权威,保证政令畅通,防止出现一盘散沙、各自为政、互不买账的情况。平衡性有助于我们把握工作的部分和部分、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不顾此失彼,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时序性有助于理解工作的先后秩序,如重要性的先后顺序,时间性的先后顺序,厘清思路,春播秋收,有序开展工作,防止一团乱麻,理不出头绪,抓不住重点。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还有助于我们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应对工作中变动不居的情况,培养更强的工作适应能力。系统论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观点来看问题。学校是一个发展的对象,本身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来说,学校将面临生源质量的起伏、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社区教育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学校工作要随时适应各种形势,制订相应的工作目标,采取相应的工作方法,才能使学校整体工作水平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从实践看来,我们工作中很多问题的产生都可以用系统管理的方法来予以克服,如新建学校的自我定位,老牌学校的自我调整等。如果不能随时全面思考学校自身的教学设施、师资队伍的情况、学生的来源质量等因素,就无法做出准确的自我估量,无法找准自我位置,完成计划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和育人目标。中小学的管理属于地方政府的一项日常工作,学校的定位还必须适合地方政府的政策规划和教育目标。从学校的外部环境来说,兄弟学校包括私立学校的竞争情况也是一个重要的关联因素。一所学校本身内部始终有变动不居的因素,如师资的补充、生源的变化、设施的完善和损坏等动态因素,相应的,我们要随时修改教学目标,以适应变化了的条件,避免资源浪费,寻求更好的发展机遇和平台。
二、目标管理模式
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层学校的管理工作是实现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保证,当且仅当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工作中实现“自觉控制”,自觉努力,主动完成自己的教育目标的时候,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才有可能最终实现。
目标管理法就是这样的一种管理模式。它围绕着学校(组织)的任务,学校和老师共同决定具体的绩效目标,并且定期检查完成目标进展情况,由此而产生的奖励或处罚则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来确定。目标管理法属于结果导向型的考评方法之一,考评的重点是员工工作的成效和劳动的结果。这里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
第一,管理实施前,要统一思想。教育是党的事业。只有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理解党的教育思想,吃透一个时期的教育精神,才能将党的教育方针和目的转化为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目标。否则各个部门,不同教学任务的老师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很难协调,发生内耗和浪费的可能性很大。
目标管理制订的绩效目标是由上级和下级共同讨论制订的,在将宏观的教育方针转化为具体的教育目标的时候,必须由上下级人员共同参与,明确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以及各个方面的工作责任,因此学校要经常召开会议,讨论决定学校的大计方针。在决策过程中,做到民主、透明和科学,这样大家才会有主人翁意识,参与的积极性高昂,思想统一,行动一致,工作效率高,有效避免扯皮现象发生。
学校在制订教育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地集思广益,搜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凝练思想,凝聚人心。管理是一种具体行为,也是一种精神凝聚和思想升华。在精神层面上,它是形成学校文化的基础。一所学校在较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会逐渐有意识地提炼出自己的办学理念,形成独特的办学理念和风格等精神成果。这需要管理者在具体管理工作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和启发,全校上下团结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学校的教职工是流动的,学生也是流动的,但不管经过多少年时间的流变,学校的文化和精神是永恒的、传承的,是一份难得的财富。
第二,管理实施中,要保持协调互动。目标管理体现了现代管理的哲学思想,它非常注重过程,尤其是上下级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整个过程一般分为四个步骤,①制定目标,②实施目标,③信息反馈处理,④检查实施结果及奖惩。
我们上面提到统一思想,解决了制订目标的问题,接下来的实施过程对于学校管理工作来说更加重要。因为,只说不做,就变成了假大空,流于形式。实施的过程要一级一级地将教育教学目标分解到学校的各个部门和教职工。这样,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目标就被转换为每一个部门和教职工的具体工作行为。从国家的教育方针到政府教育任务,从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的教育目标,再最后落实到学校部门和教职工个体。这个过程还是结构性的,学校目标与部门目标连接,部门目标与每一位教职工关联,因此,每个人对学校的贡献都很关键。如果所有人都实现了他们各自的目标,则学校的教育目标也会自然达到。
目标的实现过程远非一帆风顺,而且人们对目标的理解也要在互动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完全理解和融合,因此,信息反馈和及时处理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在经过多次的反复和调整后,结果才能达到人们希望的高度和境界。
第三,管理实施结束,要保证绩效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正确的导向性。目标管理以目标为导向,以成果为标准,因此,衡量管理行为效果时,一般实施绩效考核办法。绩效考核是评价工作成绩,激励员工,促使能力发展,提供训练动力的重要手段。绩效考核细则的制订,应支持学校的教育目标、发展方向,符合学校的价值观,要重视教职工的参与性,体现出学校的价值导向,有一定的文化提炼意识,并与一定的结构性薪资方案挂钩。
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自从梅贻琦提出大学非大楼,而应重大师的理念之后,高等教育对大师即人才的重视程度非常普遍。从人才观来说,中小学和大学是相通的。对于基础教育,政策是保证,设施是前提,人才是关键。一所学校,如果有完整、齐全的人才队伍,各方面精英荟萃,这是学校最可宝贵的财富,是学校工作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提。从我们当前的教育现状来说,人才的缺失是明显的。因此,学校管理一定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
人力资源管理,首先要科学规划,其次要大力招聘,合理配置,第三要建立培训、开发与激励机制,第四要科学管理,包括考核、薪酬福利和劳动关系管理等方面。通俗地说,就是要招得到,用得好,留得住。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
当前国内的一些著名中小学都在实施名师战略,打造属于自己的名师队伍,用名师效应和名师作用带动学校工作的全面提质,重塑学校形象,凝练学校文化。
对于学校来说,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的工作是科学规划,这是前提,引领整个招聘引进人才工作的全部过程。名校不是全校,实际上,要做一所全功能型的学校不仅不现实,也不必要,毕竟每个学校有自己的办学实际,管理者有自己的个性追求。学校之间有竞争,以硬碰硬,硬是要在兄弟学校的强项上咬下一块骨头来,花费气力不算,效果不好不说,付出和收获肯定不成比例,效费比肯定不高。
世界著名大学有自己的个性,著名中小学也是有自己的个性的。有的学校艺术师资强,有的学校是传统体育项目学校,有的学校学生竞赛水平高,等等。为了塑造学校的个性,就必须有一定的学科意识。在招聘引进相同学科师资的时候,要注意专业方向的互补性。比如音乐教育师资,要考虑声乐、器乐和舞蹈的全面性和互补性,既要有带头人,把工作做活,又要有团队意识,做到整体层面的丰富和强大。
二、工作成绩:
<一>、坚定不移的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校风校纪的形成,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没有全体老师的齐抓共管是不可能完成的。本学期开学第一个大动作就是以《目标管理责任制》为基点,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细化,并坚定不移的实施,操作如下:1、教师目标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向全体教师征求意见,教师对现行的制度的任何一块提出的可行性意见,只要是合理的予以考虑,适当采纳。此举使我校的目标管理具备了群众基础。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043-01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办学条件的制约,一部分美术老师常常把美术课改上为工具学科。即使上了美术课,在课堂上一般都是老师随便指导学生动手画一画,然后随便打个等地评价一下,这样的教学根本谈不上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更不可能促进学生的个性行形成和全面发展,为了能真正地让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接受美感教育,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作为美术教师就必须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先能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美术课。在具体的教学中该怎样入手呢?。
一、教师首先应从思想上重视美术课堂教学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能否真正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能否面向全体学生、 让学生全面发展、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教学提出高层次的要求。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为了能更好实施新课标,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受审美教育,每一位美术教师都要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积极抓好美术教学工作。所以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美术教学和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科目同样看待,而不能想上就上,或者被其他学科代上,与此同时教师更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用自身的素质去影响、感染学生,让学生从心里敬佩自己的才能,打心眼里想上美术课。
二、在课堂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美术课堂是培养学生“创作”和“欣赏”的主要阵地。在教学中教师的方法一定要灵活一些,这样才会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学生才愿意和老师一起动手设计、绘画、制作、欣赏……具体地讲在美术课上教师要调动好学生的眼、手、脑,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1、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在现行的美术教学中,非常强调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而观察则是获取信息,培养这两种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美术课堂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欣赏、鉴别,还可养帮助学生分清要绘画内容的结构,更有利他们发挥好绘画的主动性,所以教师在课内外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要善于引导学生动口表达
学生通过观察后,无疑都会产生许多想法。这时教师就可以让他们谈谈自己观察到的画面样子、物体的形状,颜色等内容以丰富对事物和情感的认识。特别是对一些要求鉴赏的内容更应引导学生乐于去表达。如教学三年级的《重重复复》一课时,教材要求除了要引导学生说出课本中所提供图画采用了哪些形象元素,是怎样进行排列的,还让学生能说出身边重复排列的材料,并进行观察和体验它们的美感。学生如能在课堂上经常乐于动口表达,他们的观察能力、表达、鉴别能力就会逐渐提高,这自然也会促进其他能力相应地提高。
3、要设法引导学生巧于动手
从现行的的教材可以看出,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也并不单纯是让学生绘画,这里面还有手工制作,雕塑等。在课堂上学生眼、手、脑并用则更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基本技能。如四年级教材《千姿百态的帽子》就要求学生动手搜集纸张或其他材料制作成不同形态的帽子。在教学中老师们虽然能按照要求进行教学,但是为了能让学生把帽子制作得更加完美,教师在让学生制作时还应引导学生考虑帽子尺寸的大小,造型的变化,颜色的搭配,所以看似简单的教学内容却蕴含着很深的技能,教师如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他们做起来也一定会感到很快乐。
4、要善于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一般只是注重自己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而却忽视了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这也要加以改进。因为学生通过交流之后,再进行相互评价可以相互借鉴学习,促进他们共同提高,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先分组谈谈自己设计的想法,然后再动手设计,最后让学生分组评价,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表彰,从而激发全体同学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要加强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之间的联系
学科教学是相通的,在其他的学科教学中许多老师常常会忽视美术教学,这样就使学生失去了许多接受训练的机会。如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写话练习时,学生遇到不会写的生字,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用绘画图案来代替,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让他们给自己喜欢的课文章节配上插图,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也就会在不知不觉爱上了美术,自然也就喜欢上美术课了。又如三年级美术教材中《感受音乐》一课就要求学生听一听不同节奏的、不同旋律的音乐,用线条和颜色画出自己的感受。在不通学科中融会美术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四、在课外可以多组织学生参加有关美术技能比赛
在课外,教师可以结合节日活动或一些比赛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比赛,如“六一”儿童节到了,老师可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比赛,然后进行评比。如果有条件的话,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报刊、团体组织的绘画比赛,只要他们乐于参加,即使中奖率不是太高也没有关系。课外的一些竞赛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提升,这一点千万不可忽视。
新的美术课标对现行的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可是由于目前师资状况和办学条件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很难达到相应的标准,但是我们相信只要广大的美术教师有着一颗热爱学生、热爱美术的教学之心,就会克服教学中的诸多困难,就一定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也一定会让学生爱上自己的美术课,自然也就会提高美术的教学质量。
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基础教育中还确实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倾向。一些小学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紧跟当前的考试内容和形式,考什么,教什么,削弱了德、体、美、劳以及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等方面的素质教育。为了提高考试成绩,搞死记硬背、加班加点、题海战术,使学生整天处于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之中。
这种单纯学练知识的教育倾向,使学生淡化了时事和政治,也没有时间去体验做人处事的道理,使学生呆板地掌握书本知只和书面应考技能,不利于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胆魄;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使学生的心理素质非常单纯、幼稚和脆弱;这种长期的封闭式的学习生活,也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善交往、懒于行动的隋性习惯。
当前,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劳动者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很强的法制观念以及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更应该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很强的心理适应能力以及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如果我们不彻底扭转应试教育倾向,所培养的学生就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更大的范围内来看,“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国示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就准确地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也为基础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要求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要求实施素质教育,世界范围内的激烈竞争和教育改革的大潮迫使着我们必须实施素质教育。这些事实都已经告诉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从教育改革的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看实施素质教育的可行性
现在有很多同志已经认识到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却又认为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素质教育难以推行。有的同志认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阻力在于学校内部,在于教育界还没有彻底转变教育观念。笔者认为,现在还没有进行配套改革的就业制度、人事劳动制度以及招生考试制度,才是制约实施素质教育的真正瓶颈。
固然教育观念的转变对教育改革能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还应该认识,如果不彻底改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就业制度、人事劳动制度以及招生考试制度,人们仍然会以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评价学校优劣的唯一标准,很难树立起全面的教育教学质量观,素质教育也将难以推行。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这些有关的制度正在改革之中,随着这些改革的深入发展,必然会给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是因为:
1.教育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必然会改变升学就业的传统观念。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有计划地实行小学后、初中后、高中后三级分流”,“大部分地区以初中后分流为主,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做到50%-70%的初中毕业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中心。”
如果实现了这个要求,就会进一步拓宽上学就业的路子,就会避免千军万马只走高考独木桥的局面。这不仅会改变人们只有考取大学或普通中专才能就业的传统观念,还会逐步改变只以升学率来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片面观点。
2.人事劳动制度的深化改革,必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
“建立和完善高等学校毕业生考核录用制度。推行学历文凭、技术等级证书、岗位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扭转升学、文凭、职称对于教育运行的片面导向作用。”
“运用劳动工资等政策杠杆,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大、中专学校毕业生的起点工资,用人部门可以按照实际水平和实际表现拉开档次。”随着这些改革措施的逐步落实,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各个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在选用毕业生的时候,就会既看文凭又注重毕业生的全面素质。国家机关在选招公务员的时候,更是注重招收对象的素质。这就会促使各级各类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
3.改革升学考试制度,引导学校位重整体素质教育。现在国家教委和一些教育科研单位都在研究考试改革的有关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新措施、新思路,这些都将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非常有利的条件。笔者认为,在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以及各类职业学校的招生考试中,除了进行文化课测试和身体素质测试之外,还应该增加其他方面的素质测试。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考查学生的智力水平、心理素质水平以及个性品质、行为习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等等。加试了这些内容,就会促使学校按照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采用各种教育形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4.建立全面细致的评估标准,推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最近,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旨在推行素质教育。地方教育督导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就可以根据这个《指导纲要》,制定出全面细致的素质教育评估标准,克服那种主要以考试成绩的优劣作为评价标准的倾向。另外,笔者还认为,在督导评估过程中既要评价那些易于讲形式的工作内容,更要对学生全面素质进行抽样调查,看真的,查实的,以此促使学校卓有成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只要我们紧紧抓住教育内部和教育外部的几个主要环节,深化改革,拓宽局面,就一定能够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并推动中小学校尽快步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三、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辩证关系,看实施素质教育应该采取的科学态度
既然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一对矛盾关系,我们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再往前分析一步,也就可以看出:素质教育应该克服应试教育本质的东西和一切消极的因素,同时也要有改造地保留其中某些合理的因素,这样才符合事物发展的辩证法。比如,在应试教育中单方面地强调知识教育,因而削弱了其他方面素质的教育,这就是它的致命缺陷。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反对应试教育,就淡化知识教育。再比如,在应试教育中,学生和教师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应考上,削弱了其他方面的教育,这当然也是不对的。但是就目前来说,考试仍然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成绩、反馈教学效果的一个教育手段,也是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书面解答技能的一个教育手段。因此,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既要保留考试这个教育手段,又要改革考试的形式和制度,还要控制考试的次数,更要端正考试的目的,让考试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服务。
从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过程也可以看出,素质教育是在否定应试教育的倾向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建国以后,我们的党和政府就提出和坚持了要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同时不断采取措施制止“片追”现象。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明确提出了反对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并采取了许多改革措施,使基础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因素越来越多,并逐步趋向主导地位。这个过程也是符合事物发展的量变质变规律的。我们分析这个发展过程和现实状况的目的,就在于澄清当前存在的两种模糊认识:一是认为,现在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这就意味着过去的教育走了大弯路。这种否认过去成绩的观点,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也是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另一种看法是,认为现在提出的素质教育与现行的做法差不多,还是老一套。这种不加分析的肤浅的认识和墨守成规、不求进取的思想,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非常不利的。
另外,素质教育应该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中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师培训、学校管理以及办学条件等,各个方面都应该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说,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场深刻的教育改革。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纠正这样一种片面的看法即认为采取了素质教育的某一个具体做法,或者落实了制止“片追”的某些措施,这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了。这是没有全面、系统、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表现。这种以偏概全的片面观点很容易把素质教育引向表面化、形式化。当然我们决不反对从某一个环节 入手进而全面推进的做法,我们反对的是做到一点、不顾整体、不求深入的短期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