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音乐教学的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的教学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4-02-29 16:18:2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音乐教学的教学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音乐教学的教学方法

篇1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1-114-1

一、高中音乐鉴赏课现状分析

让学生通过音乐欣赏,产生对音乐的喜爱,并从中得到乐趣,是音乐教师锲而不舍的追求。但在现行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中学唱歌曲部分比较感兴趣,乐于去学,而在倾听音乐部分则出现了“放松或休息”的现象,当他们听到某些音乐作品时,会打不起精神、表情茫然、坐不住,甚至会产生厌烦等情绪,还有学生会坦率地说:“老师,这个曲子我欣赏不来,太高深了!”“这曲子太古老了,没兴趣啊!”在欣赏一些时间较长、音乐内涵较深刻的曲子,例如《二泉映月》《梁祝》等时,有的学生听到精彩的地方可能会出现一瞬间的兴奋反应,然而随后又恢复“游离音乐”的状态;有的学生不能认真地把乐曲听完,注意力经常分散到别的事情上,出现“非完整”的音乐体验。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良的倾听音乐状况呢?原因有很多。初中阶段音乐课程基本为每周一课时,教师和学生交流音乐的机会甚少,又由于学生有升学压力,家长、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不够,也就意味着学生对于音乐学习虽有兴趣,但音乐学习的习惯并未养成,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在有限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音乐习惯。

二、面对现状,如何有效地开展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是推动学习的动力之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关键是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这一问题,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

(一)以良好的素质和教师形象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要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就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社会知识。教师自己肚子里没有东西,再好的设备、再漂亮的图片、再好听的音乐,也只能让学生产生一时的兴趣,听厌了、看厌了,可能学生就要睡觉了。要保障学生有效地听讲,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教师还要有很好的教学控制能力。众所周知,放任学生自由打闹就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但一味打压学生又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恐惧感,学生也许不闹了,但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了,学习的积极性没有了,当然就更谈不上什么有效性了。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对于某一事物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产生动机,由动机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中产生新的兴趣。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生疑、释疑的情境,使其心理上处于兴奋状态,形成兴趣氛围,进而形成使“学习者对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的内在学习动机。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创设教学情境要从教学目标出发,真正为教学服务,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鼓励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创设多个“兴奋点”,以激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所谓的“兴奋”,即指人振奋、激动的精神状态。而兴奋点,是指能激起人精神振奋或激动的情境、话题等等。

抓住课堂“兴奋点”,是指在课堂上,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兴奋点”,或者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兴奋点”,去激起学生振奋或者激动的情绪,从而带领他们进入生动活泼的课堂,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振奋的精神状态下,认真听课,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始终围绕在课堂教学上,使他们的情感尽可能地与教材内容及课堂目标一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觉愉悦地踏上预定的航行路线。

趣导对于音乐课堂教学来说是一个达到成功所必备的良好开端,是体现学科魅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连接新课程与现阶段高中生课堂学习的和谐的桥梁。当然,兴趣是成功的先导,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它将强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撞击学生心中的火花,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利用学生的兴趣去引导学生认识事物、了解世界,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发展的。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心理,优化课堂结构,努力创新教法,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好学,让教学步入有效、高效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音乐新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3]王朝霞.学校音乐欣赏教学改革[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2.

篇2

 

音乐是人类最早创造的艺术,是没有国界的语言。它能渗入心灵,陶冶情操。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比较喜欢音乐但对音乐课不感兴趣。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世界各国的教育为了迎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都把信息技术作为教育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一种手段。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音乐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来开展音乐教学活动,这为传统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扩展了音乐课的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尤其是为音乐欣赏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局面,极大地缓解了课时少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许多优于传统教学的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逐渐成为各中学音乐欣赏教学的主流辅助手段。

1、音乐文件播放快捷方便

音乐欣赏课需要播放大量的音像资料。传统存储媒体是录音磁带和录像带。由于我们每一堂课所需的音频或视频素材不可能恰好在一盘磁带上,即使是教学方法,所需播放的顺序也不可能就是磁带上存储资料的顺序。上课时,要找到我们所需的音乐作品或重复播放某一音乐作品,就不可避免地要对磁带进行快进或快倒,这往往会因为不能及时找到所需的素材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另外,影碟机和光盘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虽然可以快速找到所需播放的音乐素材,但音乐欣赏课分析音乐作品往往需要播放音乐作品中的某一片段,使用影碟机仍然会明显感觉到不便。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以上问题就可迎刃而解。通过利用计算机播放器的数字计时和播放进度条可轻松、快速地对任意一个文件进行快进、快倒、片段播放等操作,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无限次地重复播放,还可以利用一些软件对音频和视频文件进行编辑、剪裁,自己制作出所需的音乐片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能够方便、快捷地播放和处理音乐文件是传统媒体所不可比拟的。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并展开丰富的听觉联想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音乐知识的传授单凭教师的讲解往往只是片面的、空洞的、枯燥的,所以音乐课应努力创设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环境,将相关的知识编制成融声、像、文字于一体的教学软件,则更有效地浓缩了时间和空间范围。运用网络教育技术为学生学习音乐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如,利用校园网络,围绕阶段学习主题,把丰富的知识资源组织起来,建立一个有质量的、有个性的音乐学习网站,让学生随时可以欣赏音乐,查找有关资料论文怎么写。让学生在这个“大环境”中,能够自然地接受音乐的熏陶,享受音乐,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如果将音乐与非音乐的因素相结合,就可以实现通过音乐来描述外部世界的目的,它们带给人的认识功能便会大大增强。如:与文字标题、诗歌结合的歌曲,与人体动作结合的舞蹈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歌剧,与电影画面相结合的电影音乐。因此,如果我们利用编辑软件给音乐配上生动的画面、图片或字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单一的听觉感受变为了视听结合,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来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这有助于学生思路的拓宽与创造力的培养,容易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固然是一项比较繁琐的工作,尤其是音频、视频素材的采集整理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但课件一旦制作完成就可以重复使用,下一轮上课前不必再整理众多文字资料和音像资料,只需打开课件即可快速熟悉讲课内容、完成教案编写,进而轻松地完成备课。这就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真可谓“一劳永逸”。

4、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和学生的学习

一些复杂的音乐欣赏多媒体课件往往涉及图形、图像制作软件(如Photoshop),音频、视频编辑软件(如Cool Edit,AdobePremierePro,Ulead VideoStudio 等), 动画制作软件( 如AnimatorPro,3DMAX,Flash等)和课件制作软件(如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几何画板,方正奥思等)的操作,单独完成困难较大。这就需要多位老师相互配合、分工合作来共同完成,使教师们在课件制作中得以相互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由于一些积件式课件信息量大,教师只能选择部分内容应用于教学。对于拥有校园网络系统的学校而言,可以将这些课件放到网络上供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其他内容,使课堂教学得到了延伸,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5、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我们提倡老师们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否则很难体现出自己的意图和教学特点,只能充当“课件放映员”。其次,多媒体辅助教学终究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主要是用来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突破重点和难点,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并非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及内容,我们应该根据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和媒体的特性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补充。第三,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课堂信息量大大增加,所以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授课进度,突出重点和难点,否则即使是精心制作、功能全面的优秀课件教学方法,也容易使学生造成严重的“消化不良”。第四,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中,教师既是课件的操作者和使用者,还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课件能非常清晰地体现教师的整体思路,但由于所有的内容和走向都是事先设定好的,所以它在教学中显得比较被动,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味的播放会使学生变成看客,多媒体教学也就成了讲稿演示。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注意课件以外自身主导性的发挥以及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调节。

总之,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与音乐课教学的有机整合,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然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音乐教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短期内的实践和总结,更需要长期的学习和探索。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应用工具的不断完善,多媒体技术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运用领域也会不断深入,会给音乐教学带来翻天覆地的变革。这就要求我们战斗在教学一线的教职员工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勇敢地去探索去变革,通过最好的教学方式来教育祖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赵易山,张路路.音乐多媒体课件制作[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17.

篇3

音乐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是一种为了达到音乐教育目的而调整教师和学生相互联系的活动方法。音乐教学过程的进行、音乐教学原则的贯彻、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等等,归根到底都取决于音乐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我认为很有必要对音乐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

1、音乐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益。音乐知识的传授,学生对音乐由不知到知,对识谱、唱歌、奏乐、欣赏,由不会到会,并逐步形成技能技巧,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优良的、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能正确地领会和掌握教材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力。音乐教师也能从中累积教学经验,增长教学能力。如果教学方法不得当,音乐教师同样花了很大的精力,但收获甚微,甚至会挫伤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学生的音乐能力也得不到发展。我们在听课中经常会发现,有些音乐教师歌唱得动听,琴也弹得入味,个人的音乐素质也很好,论音乐水平在一般音乐教师之上,但由于他不研究音乐教学方法,所以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而有些音乐教师个人的唱歌、弹奏技能、技巧可能不很突出,但他注重研究教学方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师生配合默契,教学活动充满着乐感,其教学质量一定是良好的。因此,掌握科学的音乐教学方法是一个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它不仅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有重要意义,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有利发展。

2、音乐教学方法是随着音乐教学活动的出现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教学方法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美国当代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教学的目的除了要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科学知识以外,还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良好的智力发展,以便使学生成为自主且主动的思想家,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而反对把人当作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发现学习的方法。布鲁纳倡导“发现法”,强调学生是个“发现者”,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学习,不仅掌握深刻而牢固的知识,而且还学会探索研究的方法,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教学方法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即兴创作,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创造音乐,这些都具有现代音乐教学法的特点。

3、音乐教学方法是音乐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时采取的手段。它即包括教师教音乐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音乐的方法。在现代音乐教学中,自始至终包括着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向交往活动。例如音乐教师应用演示法进行新歌范唱,而学生则要集中注意力聆听、感受。思考这首歌的情感、意境,获得对新教歌曲的整体印象,产生学唱的欲望。再如,教师指导作品欣赏,当学生熟悉了第一、二乐段主题旋律后,教师用谈话法,要求学生在听第三部分音乐时,找出这一部分与前两部分的关系。学生仔细地听完了作品的第三部分,发现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音乐的再现,从中懂得了ABA三段体曲式的特征,并能创造性地运用这知识,即兴创作一首短小的三段体音乐,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双向交往这一特性,做到即协调、均衡,又层次分明,以提高教学方法的效果。

篇4

律动教学法的实践方式是通过肢体动作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学生们对音乐节奏的注意力,丰富音乐课堂的表现形式,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一、音乐教学中使用律动教学方法的意义

在教学活动中,强调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学生们对音乐的天赋是与生俱来的,而音乐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则是后天培养的。一般认为,音乐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简单概括为后天的学习经历,教育教学环境以及音乐的接触程度等。作为当代音乐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们演唱课本上的歌曲,而是把创新型音乐人才的培养列为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音乐教学是一项综合性教学,涉及演唱、视唱练耳以及音乐表演等内容。在音乐课堂上,要积极突破传统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的教学方法;要充分创造一切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成为音乐教学活动的活跃因素,能够积极、快乐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们的表现欲。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高超的演唱技巧不是最重要的,只有轻松、快乐的音乐教学体验才能够丰富学生们的成长,让学生们在音乐课上领悟音符的美感,节奏的魅力。鉴于上述思考,在音乐课堂上,应该让学生们动起来、玩起来、快乐起来;而体态律动教学法就是能够让学生们“动”起来的方法。

二、律动教学法的内涵

律动教学法的全称是体态律动教学法,由达尔克罗兹提出。体态律动教学法的基本内涵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聆听旋律、体会节奏,以声音和肌肉感觉的合成印象为基础,不断促进学生听觉、运动、情感、思维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方法。

由于体态律动这种音乐教学方法能够符合少年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已经被很多地区的音乐教学相继引用。但是,在体态律动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为数不少的音乐教师只关注了律动的动作,而忽视了律动与音乐的结合。由于律动教学方法的实施水平有限,尽管改变了传统式正襟危坐的课堂气氛,但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学生们“群魔乱舞”的尴尬局面,违背了律动教学方法最初的实施目的。

三、律动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把握律动教学的本质

律动教学的研究重点在于,让学生在倾听音乐的同时,通过肢体运动来感受节奏,体会乐曲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最终形成体验化的认知和感受。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是让音乐沦为肢体活动的伴奏,也不是随着音乐开展体育活动,而是把肢体运动作为一种全新的认识方式。利用体态律动这种方法,让学生们感受音乐、体会思想,最终实现创新型教育教学。

(二)重视生活素材的积累

要进行律动教学,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律动的素材。所谓律动素材,就是指在音乐伴奏下,让学生们掌握一种基本动作、模仿动作、基本步伐或一组综合运动的教学活动。一般来说,现阶段的律动教学多使用模仿动作,模仿动作的来源主要是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动物形象,他们都是活生生的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学生要对他们进行模仿,就需要熟悉他们的基本特点。只有在熟悉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够概括出人物(或动物)的动作要点,进而浓缩成体态律动。因此,音乐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上多鼓励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和动作,并引导他们概括出不同人物(或动物)活动的特点。

以人物为例,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大家有木有注意到爷爷奶奶们走路时跟我们有什么不同?(学生们陷入思考中,教师可停顿2分钟,然后提问举手的同学)

学生1:爷爷奶奶拄着拐棍!

教师:很好,还能想到别的吗?

学生1:走的慢。

教师:刚才那位同学回答的很好,还有其他同学补充吗?

学生2:爷爷奶奶们会驼背。

教师:刚才这两位同学说了,爷爷奶奶们走路是拄拐棍、驼背、慢。(将这三个词写在黑板上),大家可以站起来,感受一下,爷爷奶奶们是怎么走路的。

(三)音乐与动作结合

在动听的音乐旋律中,学生们会不由自主的产生对音乐的理解,进而激发出一种强烈的表演欲望,这种表演欲望尤其是在低年级的学生之中。作为音乐教师,应该积极有效的利用学生的这一天性,开展体态律动教学。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性质、节奏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进行体态律动。例如,在学习朝鲜族民歌《桔梗谣》的时候,受到民族差异的影响,可能学生们对这首歌曲的兴趣并不浓厚。对此,教师可以向学生们介绍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崇尚仙鹤,在跳舞时多模仿仙鹤的动作,甚至可以从朝鲜族民歌的节奏中感受到仙鹤优美的步态。教师可以在课前收集整理一些朝鲜族歌舞的视频,让学生们学习模仿,模仿一只只在河边戏水、翩翩起舞的仙鹤,从而激发学生们的表演欲望。在此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学生们处在一种自我陶醉的健康情绪,乐在其中。同时,也增强了音乐教学的民族性,让学生们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做到深入浅出

体态律动教学最初的目的是丰富音乐教学的课堂表现形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如果在体态律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过分追求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天性,就会得不偿失。音乐课堂上的律动活动,本来是一项快乐、轻松的活动,如果过分吹毛求疵,对学生的动作严格要求,就会从律动变成广播体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在现代教育中,学生的创造性培养至关重要,如果教师盲目规范动作,对学生的“随心而动”加以制止,就会把律动教学等同于传统填鸭式教学。学生在上音乐课时,除了要用心学习歌唱技巧,还要记牢老师教给的动作,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压力,让学生感到疲乏,久而久之丧失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结语

音乐是一个重要的人文学科,也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新课标重新规定了音乐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鼓励音乐创造。将体态律动教学方法应用于音乐教学,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

参考文献:

[1]姜璐璐.浅谈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5).

[2]齐颖.浅谈“体态律动”教学理论在我国儿童音乐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3,(03).

[3]宋艳琼.让音乐教学在律动中焕发生机――浅谈肢体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02).

篇5

1.引言

新课改要求初中教学能够摒弃以往陈旧传统的教学方式,转而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经过新课改洗礼的音乐教学也一改以往沉闷的教学氛围,呈现出多元化、深层次的特点。音乐不仅是人们表达情感和思绪最好的方式,同时成功的音乐还可以净化听众的心灵。因此初中音乐教学要深刻抓住这一特点,通过音乐课让学生感受音乐本身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审美与鉴赏能力。另外中学音乐教材挑选不仅包含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审美特征,音乐教师要深刻意识到这一点,争取通过音乐教学达到新课标对初中音乐教学的要求。

2.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人们经常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眼睛”。一切美好的因素只有经过人的审美心理的相互作用才能被人感知。可见审美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初中生是国家新生的希望,新课标要求初中教育要能够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出发,帮助学生建立审美观和价值观。而音乐教学就是审美教学的重要通道,纵观整个音乐教学过程可以发现中学音乐教材中的审美特征无处不在,无论是歌曲的演唱舞蹈动作在举手头投足之间表现的优雅无不突出了“审美”主题。若教学者能够充分利用音乐教材,采用正确的音乐教学方式,利用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如何利用音乐教学来进行审美教育?采用审美教学方法才能够吸引住学生,让其愿意真正的去学习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

笔者以为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初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3.中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方法

认识到中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就要利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将审美教育付诸实践。通过研究方法,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能够快速有效的实现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3.1 引起学生对审美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展审美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引起学生对审美的注意力并激发其对审美的兴趣。网络的流行让很多初中生在接触初中音乐课程之前就形成了自己的审美观,且其审美观主要是针对流行类音乐。由于教师和学生属于两个不同群体,因此音乐教师与学生存在审美差异很正常。要想缩小这种差异性,音乐教学在授课之初应当积极了解学生的音乐审美,并结合学生的审美需求来合理安排音乐课堂,让学生能够在接受音乐课程之初就对音乐这门课程引起充分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够和学生融成一片,为日后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欣赏的敏锐度打下基础。

3.2 增强学生的音乐体验,让学生的音乐教学中获得美的体验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不是靠教师的口口相授,而是学生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体会。因此要想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接受良好的审美教育,就应当引导学生自己去感受音乐的美,在美的体验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当然虽然音乐教学并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授方式,教师在音乐课中还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也起着很大的作用。而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获得真正的愉悦和良好心境,才能保证初中音乐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3 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初中音乐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的审美基础上展开的,要想让学生进一步提高审美能力,教师应当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利用理性思维对课堂中的音乐作品进行认识和评价,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艺术的组成及形式结构,还要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技术理论知识,通过这种方面的同步学习让学生的了解音乐的同时对如何欣赏和评价音乐有一定的认识。长此以往的不断积累和学习,学生的审美能力一定能够得到发展。

4.结语

美随处可见,音乐仅仅是美的一种表现形式。初中的音乐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欣赏音乐,发现音乐中的美,还要通过音乐审美切实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从而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笔者相信中学教师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教学方法就能够将学生引入音乐的魅力天地,就能够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培养了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1现象的研究及观点的提出

在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大半个世纪以来几乎都是“唱歌课”,广大音乐教师一般使用传统的歌唱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即先识谱后唱歌,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对学生的音准节奏等方面进行训练,并创造性地总结出各种有关解决视唱难点问题的方法如识谱教学顺序、采用绘图乐谱等方法来解决快速识谱问题,以至于大多数音乐课的教学模式仍属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有不少教师会把一节音乐课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教识谱,把本应是生动活泼又有趣的音乐课堂变成了纯粹的知识传授课、技能训练课,从而大大降低了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可见先识谱后唱歌的教唱方法并不很科学。

我们身边就有许多从来没学过识谱的音乐爱好者,但是他们却能通过各种方式多听多模唱,随时哼几句就学会了自己喜欢的歌曲并模仿的惟妙惟肖,有很多流行歌曲节奏比较复杂,从识谱上面看难度很大,但学生却能通过听觉的辨识来解决视觉识谱的带来的恐惧,进而准确生动的演绎歌曲。所以先唱歌后识谱可以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让学生先唱歌,进而对整首歌曲的艺术形象更好的理解诠释,最后再进行识谱教学就事半功倍了,也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先唱歌后识谱”教学方式的特点及优点

(1)先唱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后唱歌在目的上并不矛盾并且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从中小学生的心理和心理发育的特征方面看,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是“先理性后感性”,而是“先听觉后视觉”,丰富的音响材料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以便达到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来感染、教育学生,提高学生对歌曲从内容到形式的审美能力的目的。不管是先识谱后唱歌还是先唱歌后识谱,其教学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通过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来完善他们的演唱水平,提高审美能力。

(2)先唱歌后识谱可以降低识谱难度、提高教学效率并使音乐更具线条感。

中小学音乐教唱歌应以听唱教学为主,过早的采用视唱法,将妨碍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如莫扎特的歌曲《渴望春天》中出现“#F、#C”等变化音以及弱起的三连音节奏型,这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按传统的教唱法,先识谱后唱歌,就会出现节奏混乱及音准问题,让学生先学会唱歌,在反复的听唱、跟着录音机哼唱的基础上,并仔细观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如“三连音”符号、“#”号等,让学生理解节奏的变化和特点都是为表达歌曲和传递情感的,学生能够熟练演唱后再让他们识谱,他们很快就能唱准了。

先唱歌后识谱可以使学生很快地把握住歌曲的内涵,学生识谱也就不再感到那么枯燥了。如《渴望春天》学生在多次听唱中已经完整的感受到了阳光般灿烂、春天般和煦的作品风格,感受词与曲的和谐及明朗愉快的情绪,学生边用手划旋律线,边随意律动,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的体验。学生们会很自然地把歌曲表现的情感带到一个个音符上去,我们听到的也不再是枯燥的音符了,而是一串串流动的音符,识谱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学生表现自我、变现音乐的一种方式。

三、“先唱歌后识谱”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运用构想

(1)聆听。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依赖于听觉。如《渴望春天》听一遍就能清楚感知其音乐清晰、格调明朗。第二遍可以配之以律动等,感受音乐的节拍力度。第三遍就可以轻声跟唱,确立表现歌曲内容的情绪、速度。三遍听过之后,再通过模唱来促进内心对调式、速度、音阶、力度、曲式的感觉,为后面学习歌谱打下坚实的基础。

(2)听与欣赏。更进层次地听,更深入地听。在聆听中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进入歌曲情境。通过进一步的听,可以体会歌曲渴望春天具有维也纳圆舞曲性质,很具舞蹈性,可以配合舞蹈连续演唱。

(3)边听边唱。歌唱使学生对音乐中的旋律轮廓、节奏运动和乐句结构变得敏感,在边听边唱的过程中发现音乐特征。如在歌唱中很明显感受该曲结构:a+a1+b+a2,明显的三拍子节奏,音乐轻快活泼。

(4)听与律动。先用拍手、捻指、跺脚等容易掌握的动作对单音、节奏型、乐句等进行模仿,将身体作为乐器。也可以用简易乐器如竖笛、口琴、葫芦丝、钢琴等演奏歌曲的主题乐句,设计节奏型为歌曲伴奏,让学生自己在乐器上探索音高音准,用动作做出对音乐的反应,不仅是学生对音高意识的反应,也是对音色、时间和结构意识的反应。

总之,这种先唱歌后识谱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中主动而自觉地主动地要求学习音乐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识谱,自然地形成运用唱名表示音高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的内心听觉,使学生更有学会、学好的动力,我们的识谱教学才不会形同虚设才会事半功倍,并且识谱教学的成功必然会对其它音乐方面的教学起到催化的作用,这样,我们的美育会得到更好的进行,音乐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也才会得到更好的实施。

篇7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音乐教育也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在这种背景下,历史上所形成的一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也应随之进行变革,以更好的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比如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提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倡导自主学习,而不是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这就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模式上的革新,事实证明,这种方式确实有助于获得教学质量的提升。音乐教育的整体发展,必然会带动教学各个环节的革新,这既是一种发展的需要,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一、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方法革新的必要性

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音乐教育无疑是有着多方面特殊性。学生基础水平、教学目标、学习环境等都有着明显的不同,比如有的学生之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在音乐学习中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就应该体现出针对性,而不是对其他类型音乐教育教学方法的照搬照抄。只有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才能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音乐教育中教学方法的革新

(一)分层教学法

传统的音乐教育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学生都是“一视同仁”进行整体教学。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不同的学生在基础水平、性格情绪等方面是各不相同的,如果将其按照统一的模式进行培养,势必会造成“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分层教学法可以使这种现象得到有效解决。早在几千年之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近代一些教育学家也纷纷提出只有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引导,才能使学生获得最大化的发展。由此可见,分层教学法正是对这种教学理念的运用和体现。

具体来说,教师要对学生的基础水平、兴趣爱好、性格脾气等进行全面了解,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进行分类教学。比如可以将学生划分为A、B、C三层,分别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方式。通过这种层次上的划分,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对自己当下的学习水平有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能够得到教师针对性的指导,获得相应的进步。对于较高层次的学生,要肯定他们当下的优势,适当为他们布置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鼓励他们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使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一般层次的学生,也要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避免产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态。对于较差层次的学生,教师要以鼓励为主,从激发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入手,多为他们提供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以此坚定他们的学习信心。层次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有的学生经过刻苦学习之后,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就可以升入高一级别的层次中;有的学生态度松懈,水平有所下降,就要降入低一级别的层次中,这也从无形中给了学生以一定的学习压力,使他们始终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使每一个学生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提升。

(二)对话教学法

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主要采用讲述式教学方法,即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模式不适用于音乐教育。一方面,音乐是一门体验的艺术,音乐学习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采用讲述式教学法,其实就是将教师的个人体验强加给学生,将学生视为一个被动接受灌输的容器,这与音乐及音乐教育本质规律相违背;另一方面,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表现在基础水平、性别、性格等多个方面,要想真正提升教学质量,不能仅仅关注知识和技能本身,也要充分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性格、情感等,方能保证他们的学习沿着既定的轨道发展。而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讲述式教学法所不能及的。因此,应对教学方法进行革新。

对话式教学法是近年来广受好评的新型教学方法,主张师生双方在一个平等、民主的氛围中,通过对话的形式完成知识的建构。这种对话并不局限于教学,而是一种全面的对话,包含个人的思想、情感、生活等多个方面。一方面,能够营造出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每位学生都获得充分表达的机会,使教学任务得以高效的完成;另一方面,通过对话,可以使教师对学生学习之外的各种认识和状态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引导。比如对一首音乐作品的欣赏,教师可以先简要介绍作品,随后让学生进行鉴赏。音乐播放完毕后,先请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每位学生的发言,对于教师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参照,对其他学生来说也是一种丰富和借鉴。如果学生的看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还可以引入小组讨论的模式,让更多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学生的认识和感受是非极端的,教师都应予以鼓励和支持。学生讨论完毕之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和完善。可以看出,对话式教学法的运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并有助于加强师生间的联系和沟通,因此理应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并予以广泛的运用。

(三)多媒体教学法

近年来,我国各级教育的教学条件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教学的标准配置。合理运用多媒体,不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对音乐教育来说,如果教学中仍然以黑板、讲义、钢琴为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应对多媒体有充分的重视,发挥出其特有的功能。

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将教学内容用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在音乐鉴赏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画面,将单纯的听觉接受变为视听结合,这种接受方式上的扩展,无疑能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审美体验,而且学生也乐于看到他们脑海中所想象的场景变为真实可感的画面。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音乐制作一些视频影像,从而将欣赏教学变为一项主动的、富含乐趣的活动。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质量。当前,各种音乐教学类软件已经十分丰富和完善,完全能够有效应用于教学中。在视唱练耳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演奏钢琴,但是受到教师水平和乐器形制的影响,难以做到百分百准确,但是一些音乐类软件,如Musicator,就可以将课堂上常用的发声练习曲编制成MIDI文件。以此文件作为发声练习的参照,更能保证音准和节奏的准确。在音乐伴奏、打谱等方面,音乐软件也都有着独特的功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教师应尽快推动自身从单一型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变,通过各种渠道,努力提升自己的多媒体操作和应用能力,使其真正成为教学中新利器,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中的各种不足。

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怎样教”的问题,对于整个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教学方法的单一和陈旧,已经成为提升高校音乐教育质量的瓶颈,理应得到及时的完善与革新。教师应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正是本着这一认识和目的,就教学方法的革新进行了较为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够通过教学方法上的变革,使教学质量得到鲜明的提升,为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小峰.高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刍议[J].民族教育研究,2006(6).

[2]熊鹰.高校音乐教育的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7) .

篇8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249-01

在小学教育中,音乐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音乐更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音乐成为各种电视,广播和商业广告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音乐教学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十分重要。

然而,一直以来,小学音乐教学的地位没有得到重视。很多学校将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语数外等学科上,而忽视音乐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学校不重视音乐课教学,抹杀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新时代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和教师要对小学音乐教学足够重视。

一、小学音乐课的重要作用

首先,小学音乐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音乐教学,学生能分辨什么是好的音乐,什么是不好的音乐。学生们能够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养成良好的品格,培养高尚的情操。

其次,小学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音乐能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小学音乐教学是引导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的好手段。学生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开阔自己的思路。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的教学方法

笔者从事小学音乐教育已有数十年。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一直试图研究如何将小学音乐课上的生动有趣,也运用了一些教学方法。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尝试,总结出以下几种有效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分别为情境法,游戏法,互动法和创新法。

(一)情境教学法

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情境是一个人的内在感觉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所形成的音乐教学所特有的情感境界”。很多情况下,学生对所学习的音乐曲目不熟悉,如果直接教唱的话学生一时间难以学会。此时,要创设一种轻松的情境让学生很快融入到愉悦的音乐课堂中。比如在教唱《小红帽》这首歌曲的时候,首先我用故事导入这堂课,然后对学生进行启发。可以对学生说“现在老师把眼睛闭上数数数到10,你们用什么方法能把自己变成小红帽呢?”说完老师闭上眼睛数数,偷偷观察学生的表现。笔者看到学生先是兴奋的讨论,然后他们摘下自己的红领巾系到头上,把自己变成了小红帽。通过这样的导课吸引学生对本堂课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这样,在后来的演唱和表演环节学生们都会融入进去,积极参与。

(二)交互法

所谓交互法就是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教师必须创设民式课堂教学,营造交互环境。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表达自我,提高他们课堂的参与度。如在教唱《大雨和小雨》这首歌的时候,可以先播放雨中情境的视频。这首歌的教授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的学生看到过电闪雷鸣,感受过狂风暴雨,当然也有在雨中嬉戏玩耍的经历。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说一说自己在雨中发生的故事。说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声音或器材来模仿雨的声音。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能充分理解大雨的声音即哗啦啦,小雨的声音是淅沥沥。学生在表达的时候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评和鼓励。这样学生对该堂音乐课的兴趣会被充分调动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游戏法

游戏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在音乐课堂中适当的穿插着一些游戏环节,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效果非常良好。“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小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引入课堂,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演唱游戏是笔者经常试用的一种游戏教学法。在课堂中,笔者经常采用钓鱼游戏。每个学生取一个鱼的名字,一个学生扮演钓鱼者的角色。充当钓鱼者的同学先唱到,“我是钓鱼者,我要张开网,捕捉鱼,鱼儿在哪里?”。然后扮演鱼的同学们齐声喊道“我们在海底,在海草里,你的网破了,捉不到我们”。捕鱼者又说道“渔网已修好,我要捕金鱼”。这时取名为金鱼的同学必须立刻抛开。如果他没脱险被捕鱼者捉住,就需要演唱所学歌曲。通过这种游戏的方法吸引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使全体同学都参与进来。

三、结语

正确的音乐教学可以净化和熏陶学生的心灵。小学音乐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也有助于学生记忆力的提高。教师应重视音乐教育,积极探索音乐教育的有效之路。

参考文献:

篇9

面对我国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状况,如何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加强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大面积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是进行音乐教学改革的现实课题。近些年来,国外的一些音乐教学方法陆续被介绍到国内来。这些外国音乐教学法各有所长,但这些音乐教学法毕竟是各国音乐教育家根据各自国内实际情况创造出来的,我们的音乐教育改革不能照搬照抄,只能在其启发下依据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努力探讨中国式的教学方法,这是一个大课题。下面就自己教学中感受粗略谈一谈浅显的看法。

一、中学生都是十四、十五岁左右的学生,他们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大,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耐力差。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首先要重视音乐课的组织教学。组织教学应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使其精力集中,以便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特别在每次出现新知识、变换新内容之前,都要千方百计地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迅速、顺利地突破难点,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

其次,组织教学的方式方法,应注意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应多采用启发、思考、发现等方法进行疏导。另外,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结合自身各方面条件,扬长避短,使自己始终保持一定的权威性、示范性、,减少失误。

二、学生对掌握不同的节奏型,往往会出现困难和混淆。如果死记硬背,为学生带来许多困难。教师可根据生活中的不同音响特点编写一些“节奏歌谣”或归类比较,让学生反复练唱或分析对比。

三、教师的有意提问,能把学生带入思考、追求探索的意境中去。

四、在曲调和节奏练习中,采用由浅入深的变化和对比,诱导和鼓励学生去不断克服困难。如:通过练习节奏抓住学生要强、好奇的心理,使他们觉得“既不能轻而易得,又不是高不可攀”地引导学生逐步克服困难去完成新的任务。

五、运用形象比喻和有趣味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传授新知识。这不但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把顿音号比喻成指啄食的鸡嘴:顿音号、象鸡嘴,应该唱得短又脆;把重音号比喻成箭头:重音号,象箭头,时间唱足音饱满;把延长号比喻成眼睛上面加眉毛;把连音号比喻成相同音上搭座桥;把渐强号比喻成喇叭,左边小来右边大;把渐弱号比喻成宝剑,右边小来左边大;把休止符°比作“某某同学没赶上车”,要给他留座位(即空出与音符相应的时值)。

篇10

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基本方法之一:就是讲授法。它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教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两种。它的优点是使音乐教师有较充分的主动性,易于把握所传递的音乐教学大纲及教材中的所有的音乐知识及音乐常规(包括乐理、音乐表现手段、作品的分析处理等),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的知识和技巧。但它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运用时要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灵活变换讲授的具体方式。

二、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展示实物、图片等教具进行示范性演唱或采用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演示法直观性强,能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知识,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对教材进行范唱或范奏;配合教学内容出示相应的挂图及实物(如:乐器),运用录音、幻灯、录相等视听电化教具。但是在演示前要按照教学任务与教材内容,事先有明确的目的与要求,并做好充分的准备。范唱、范奏一定要熟练,最好能不看谱进行,能完整地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用来演示的教材要能够突出所学内容的主要特征。

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为教学中的某一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直至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讨论法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能促进他们灵活地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歌曲演唱的处理分析、音乐欣赏作品的理解、形体律动的动作分析、旋律创作的研究等等,都可以采用讨论法。运用讨论法事先要有充分的准备。教师提出问题,并做好一定的知识准备,以便不失时机的启发、引导、解答学生的有关问题。讨论的题目要具体、明确。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中心讨论,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积极参与讨论。讨论后要有小结。

篇11

关键词:音乐课;民间音乐;全球化;情操培育

一、中学音乐课程中民族民间音乐的价值

民族民间音乐的价值包括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民俗价值和审美价值。

1、历史价值。民族民间音乐体现一个地区一个种族的风情特色,题材取于当地劳动生活,将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情趣以音乐的形式记录下来,对考古学家的音乐考古提供足够的素材。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汲取了历史知识和文化背景,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有深刻的体会。

2、文化价值。民族民间音乐,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音乐信息易于进行交流传播,音乐元素渗透交融,逐渐形成了姊妹艺术,相互推进发展,共同进步。

3、民俗价值。民族民间音乐,是受地理因素,文化因素,生活生产方式,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形成独特的民族特色与特征。民族民间音乐传承当地的民俗地域文化,来源于人民的民俗生产活动,其中包括物质民俗生产和精神上的民俗生产。内容大部分于取材于当地的生活生产民俗,表演上借助于社会、节假日等民俗活动;艺术表现和民间的文化艺术同根。

4、审美价值。从人文性、情感性、实践性等方面,体现了民族民间音乐的审美价值。

民族民间音乐历史悠久,意蕴丰富。长期的演变发展中,反映着人民生活的变迁,反映着每一个个体的价值观念,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

二、新课标改革下的民族民间音乐教学

我国的音乐基础教育从1949年―2009年共经历八次改革。从八十年代开始,我国进行了基础音乐的教学反思。这八次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在教育领域中,都有重大的意义作用。

中小学音乐是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对学生的智力促进、智能的提高、兴趣爱好的萌发、正确审美情趣的培育,起着关键的作用。新课标之下的民族民间音乐,可以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受理解以及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形成正确的艺术价值观,最终目的是身心受益,培养学生的个人品质。

三、教学对策与方法探索

课程内容有四个领域,分别是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我们在弘扬发展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之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主体优先原则。继承与传承规律,可以有效保护其原生态,尊重原生态艺术家的艺术心血,对其艺术技能和艺术价值予以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从原生态作品中深刻体会其内涵意蕴。

2、发展性原则。在尊重传统、尊重传承的同时,也尊重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世界是日益变化发展的,在肯定原生态作品之时,对创新的民族音乐实践同样予以尊重。

3、实践性原则。有体会才会有心得,有实践才能够有领悟。带领学生领悟民族民间音乐的真谛,感受中国国粹之璀璨。

中学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主导。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组织能力,将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转化为实践成果,发挥现代化教育资源的优势,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结合新课标,传承、挖掘、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推进中国素质教育,以此提高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中学生课外音乐活动。引导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他们音乐素养、审美能力,甚至可以增加乐器演奏的活动等等。

教师在教授学生民族民间音乐知识之时,应采用以下几个原则:

1、鼓励性原则。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兴趣,给予学生继续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动力,在他们有疑惑不解的时候进行具体的指导讲解,让学生体验成功。

2、及时性原则。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抓住时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动力和兴趣,尝试进行探索性学习。

3、循序渐进的原则。由于中学生年龄的局限性,未变能够领会民族民间音乐的真谛,所以,教师要耐下性子,由易渐难,逐渐引导,使学生在民族民间音乐的探索上有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篇12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119-02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是文字,二是数字,三是音符。”由此可见音乐的重要性。音乐教学能够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从而启迪学生的智慧,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实现其艺术素质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进步。教师要寻找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一、找准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和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目标是课堂的灵魂,教师的目标意识是确保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教师要想在课堂上有限的40分钟内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准备充足,在备课中设计清晰而周密的教学环节。首先,教师要在深入理解乐曲背景和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和欣赏乐曲的重点。其次,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设计具体而丰富的课堂活动。如《爱唱什么歌》是律动、情节表现和情绪体验的主题歌曲。要培养学生在歌曲中的模唱和表演能力,教师就要对动物模仿表演形式进行课前探究,在课堂上通过唱、跳、弹等表演方式让学生领悟歌曲的主题思想。当然,教学方法不能每一节课都使用,教师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增加一些新鲜、有趣的情节和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

二、注重聆听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小学生善于模仿,想象力也很丰富。在音乐课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由模仿和想象而来的创造力,还要注重让学生聆听音乐,引导学生聆听歌曲中蕴涵的情感。比如欣赏《森吉德玛》的主题音乐时,要让学生体验音乐由于速度的改变而形成音乐性格的变化,教师可首先介绍“森吉德玛”的故事,为课堂营造欣赏音乐的浓厚氛围,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然后通过课件播放音乐,可以反复播放《森吉德玛》的主题音乐,先慢速,再快速,让学生从听辨、体验音乐中感受音乐速度变化带来的美感。在多次倾听后,教师提问学生:“音乐的的旋律是不是相同的?”学生回答“不相同”。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两段音乐中的不同形象,想象第一次慢速和第二次快速音乐中所描绘的画面是什么。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想象出第一幅描绘美丽辽阔大草原的景象;第二幅表现蒙古族人民欢天喜地、载歌载舞过着幸福美满生活的画面。由此,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培养,教学顺利达成了预定目标。

三、游戏和教学相融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小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由于小学生都比较贪玩,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游戏和教学相融合,就是教师在课堂中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做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良好的歌唱习惯。比如在《折纸船》歌曲的教唱中,教师首先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说说台湾在中国地图上的什么位置,与大陆的距离大概有多远,台湾著名的山水、地名有哪些。教师接着简单讲解我国的历史,让学生体会几十年来大陆与台湾人民的深厚同胞之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师导入课题:“台湾人民非常想来祖国大陆看看,但两地被海水阻隔,就让我们折只小船去接他们!”教学通过语言过渡揭示了课题。教师再播放两遍《折纸船》音乐让学生聆听欣赏,熟悉歌曲。教师边用纸折纸船,边演唱歌曲,使学生领略歌曲热情、欢快地风格特点,体会歌曲饱含的深情。在接下来的游戏环节中,学生在《折纸船》的音乐中也用纸折小船,学生手拿着纸船,满怀着迎接台湾小朋友的愉快心情,随着音乐节奏律动,感受歌曲的意境和情绪。

在音乐和游戏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而非操控者。教学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一开始播放音乐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然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在不知不觉中融入教学主题中,达到提升音乐教学的效果。

四、动和说相结合,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瑞士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人对音乐的情绪体验及人对自身情绪体验的认识、反映都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来进行的。”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喜欢动和说的特点,选择一些能够结合形体表现的音乐作品,例如《木偶的步态舞》《颂祖国》等歌曲让学生欣赏。学生随着音乐用手打拍子、用脚踏节奏,甚至通过一些自由的舞蹈动作来表现音乐情绪,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而且音乐主题也能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教师还要及时引导学生说出听音乐产生的情感,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心灵和音乐融为一体。例如在教学《采茶舞曲》时,教师让学生听着音乐看风景,想象歌曲中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画面。学生根据音乐节拍拍手,体现了欢乐的情绪,以歌唱表达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所得,并用生动的语言把自己的形象思维展现出来,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的感受和记忆。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篇13

一、结合学生心理开展教学

1.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心理。中学时代是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在身心的发展方面,是一个充满矛盾很不稳定的时期。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心理学指出:在情绪和兴趣以及理解会对人类的活动有很大地影响,精神快乐,情绪舒畅,认知效果好,学习兴趣会积极、学习效果会更强。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感觉”“理解”“实践”等学习音乐,把激发学生兴趣放在首位。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强,学习效果更好。

2.教师在学生心理基础上的音乐教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一种自由、舒畅、相互交流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身入其境,注意力集中,唤起丰富的想象,引起联想和情感共鸣。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展音乐实践创造活动,让其在实践中提高。通过创造宽松、民主的音乐气氛和环境,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来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课前教师应精心选材,合理安排音乐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等手段来增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教学内容要丰富,视听结合学习音乐,从视觉上增进愉悦,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对于课堂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以鼓励性的小礼品作为奖励,为教学增添活力。创设音乐气氛或意境,使学生对要学习的音乐产生亲切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觉器官,让学生辨别乐器、从而理解音乐。在音乐作品前编上一段入情而简短的导语,这些导语的建立必须与中学生对该作品的熟悉情况和学生音乐操作能力的实际发展水平相关。

二、展开以民族民间音乐为基础的教学

1.民歌。中国民歌是艺术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民歌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下来,它包括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曲调简单却有节奏感。民歌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现象,也体现了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文化、民俗、语言、美学观点,同时也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思,其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是这个民族的灵魂与思想,是这个民族精神的载体。同学们对待“民歌”问题的茫然,这种状况的产生包含着很多方面的问题。针对这种状况,我尽可能全面收集整理有关民歌音乐欣赏教学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力求深入的学习研究,以期通过民歌专题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逐渐转变观念,对民歌得以更进一步的认识。

2.民族器乐曲。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民间乐器十分丰富,大约有五百或六百种。根据其发音原理和表现方式不同,大致可分为吹、拉、弹、打四大类。许多民间器乐,如笛子曲《喜相逢》,琵琶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作品,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是中国民间音乐瑰宝。中国民间音乐历史悠久,生机无限。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品种,区域和曲目众多,规模宏大,充满了民间艺术家们几千年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渗透着他们的血,为我们挖掘,整理和总结。

三、以民间舞蹈为切人点的音乐教学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舞者的身体动作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独立的艺术形式,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应该学习的一个综合性的艺术。我国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仅在汉族地区就普遍流传着龙舞、狮子舞、花鼓等民间舞蹈形式,其他少数民族舞蹈也都具有各自的特色,相应伴随的音乐风格也不相同。大部分民间歌舞是载歌载舞、歌舞结合,形成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民间舞蹈,先了解民族舞蹈的基本元素;其次感觉如何,舞者的身体动作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第三了解如何使用身体语言表达民族音乐。前两点通过欣赏教学达到第三点,并通过实践学习培训。开发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使用奥尔夫、罗斯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强调音乐与舞蹈、语言、动作相结合,开展动态的音乐课。达尔克罗斯的“体态律动学”是把音乐、舞蹈高度结合,学生伴随音乐节奏,通过身体反映音乐情绪和要素,通过练习去体会舞蹈动作与节奏、旋律的结合。在教学生学唱乐曲时,教学生有本民族特色的舞蹈动作,跟着音乐边唱边跳,全身心的投入其中。鼓励学生自己创编新的舞蹈动作,激发学生想象力,以增强学生们的舞蹈律动感,指导学生制作舞蹈道具、自制简单小乐器,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协调能力。学生们喜欢民族音乐,随着民族音乐进行民族舞蹈的动作表演对他们来说是很乐意接受的。

参考文献:

[1]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