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发布时间:2024-03-01 15:47:5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要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篇1

新课程标准下的科学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各种能力。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也是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学生观察能力的强弱对学生其他智力的开发是十分重要的。

1.什么是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指运用感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它是学生认识自然,获取信息必不可少的一种智能活动。观察能力在生命科学研究上具有重大作用,许多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规律就是由生物学家通过观察发现的。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在观察实践中才能形成和发展。生物教学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观察,它们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

2.1 教育学生思想上明确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名人效应来教育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如:世界著名的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在他的研究院门口的石碑上刻下了“观察、观察、再观察”的名句来强调观察对于研究工作的重要性。

2.2 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兴趣是观察的挚友,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先决条件之一。中学生的猎奇心理较强,科学兴趣较浓。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为着眼点强调观察的目的性,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介绍有趣的生命现象,开展课外活动,进行野外考察,参观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学生往往有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也表现在生物观察中。当观察成功时,他们就兴趣盎然;反之,则兴味索然。在观察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学生的观察获得成功,以增进他们的观察兴趣。

2.3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3.1 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挂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挂图是生物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具,它和教材中的插图都是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或者难点而绘制的,具有紧密配合教材、生动、形象、可视性强的特点。使用挂图和插图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通过视听感官与大脑思维的积极协调活动,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不仅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教材,也使学生的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2.3.2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演示实验是一种加深学生感性认识的直观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时,学生只有认真观察,才能获得对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为掌握教材打下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观察生物模型和实物标本,以及幻灯、录像、教学电影、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也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

2.4 通过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教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4.1 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步骤,指出观察的重点和难点及解决的方法。

在学生开始观察前,教师要通过讲解,学生预习或者印发观察提纲的方法,使学生明确观察的内容、步骤、重点、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时目标明确,有条不紊,重点突出,难点易克,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4.2 要掌握与观察有关的基本技能。

对生物现象的观察仅使用感官是不够的,往往要借助于各种观察用具和技能。因此,在进行观察前,一定要使学生掌握各种观察工具的使用和技能运用,这对学生顺利地进行观察及培养观察能力是很重要的。学生在学习时,应该让他们做到:一要懂得用具的用途和性能,二要掌握规范操作,三要爱护各种观察工具。

2.4.3 充分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这是保证观察顺利进行的前提。准备工作应该包括:

(1)准备实验用具和选取实验材料。

(2)做好实验准备。课前,教师一定要按实验要求亲自做一遍实验,以便了解观察内容的各个细节和观察中易出现的问题,从而上课时能正确指导学生。

(3)精心设计观察的方法和程序。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个观察内容,首先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独立观察和思考,然后通过学生阅读教材或者教师用谈话、讲述法进行总结。

2.4.4 要加强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关键是在观察活动中,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1)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观察的顺序要按所观察的对象来决定。一般是:先整体,后分部;先外形,后内部;先前面,再后面;先上面,后下面。

(2)要抓住观察对象的特征,有重点地进行观察。观察时要随时指导学生抓住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进行观察。这样才能重点突出,效果显著。

(3)要勤于思维。观察是一种具有思维活动的高级形式的知觉活动。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要用生态观点去观察生物的生活习性、外部形态及行为;要用结构与生理相适应的观点去观察生物的结构和生理活动;要用进化的观点去观察生物各类群的特征;要在个体-细胞-分子的水平上去观察生物个体;要在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水平上观察生物界。

(4)观察要有记录。教师要教会学生对观察现象和结果做认真的记录,并要对这些现象和结果,对观察的成败原因进行分析。

2.5 通过课外活动和野外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和进行野外观察。学生在课外活动和野外观察中,通过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栽培植物、饲养动物、进行杂交实验、组织培养、生态调查等,可以观察到大量的感性材料,这不仅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还培养了观察兴趣、观察能力和科学的工作方法。特别是野外观察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热爱大自然,增强他们保护自然的意识。因此,课外活动和野外考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总之,作为一个中学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篇2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083

实验是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基础,实验对物理学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验,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更好的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通过实验,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走向科学的殿堂;通过实验,能够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吸引力,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物理实验对学生物理学科的学习有很大帮助,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存在一些问题,据此本文就新课改下的物理实验教学进行探析。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各学科都进行了深入的改革,改革的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广,一些更加具有“探索性”的实验被人们提出,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就实验形式而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在实验过程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这对学生的物理学习而言,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激情。

新课改以来实验教学发生的这些变化充分的说明,物理实验不仅引起了教师的广泛重视,同时社会各界对物理实验的重要性也有了全新认识,通过物理实验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认识,更要提升学生的能力。然而在实际的物理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因素影响了物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尤其是高中阶段的物理实验教学仍然是我国物理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仪器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要想进行有效的物理实验,既要有理论知识的指导,也要有充足的实验仪器做支撑,这是进行物理实验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条件。然而,就目前的高中物理实验而言,实验仪器不充足的现象始终困扰着很多课堂。实验仪器的短缺限制了学生进行实验的次数与质量,很多需要学生亲自进行操作的实验可能因为实验仪器的短缺而导致学生只能通过观察的形式对实验现象进行了解,影响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实验仪器存在的另外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仪器过于陈旧。学校受财政等方面原因的影响,实验仪器的更新换代存在一些问题,这也给学生的实验带来了一定的困扰。落后的实验仪器对实验结果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可能在学生实验步骤正确的情况下,也难以得出想要的结果。

(二)教师和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认识存在问题

近年来,虽然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被人们广泛的认识,但是受传统物理教学理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和学生对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1.学生对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取得高考的胜利,因此,很多学生都将高考作为自己学习的出发点,很多学生对高考的考试形式进行分析,就物理学科而言,实际的实验操作并没有被纳入高考行列,这就导致学生对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认识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很多学生更愿意将时间投入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通过实验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

2.教师对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都能认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但是一些教师依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不管是在讲解与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时,还是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都出现了懈怠的现象,对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对有效解决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一)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

不管是多么伟大的物理发现,概念或规律,都离不开“观察”,观察既是学生有效掌握物理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进行物理探究的重要渠道,只有在观察过程中,学生才能获得最直接的感性材料。人类在探索过程中,只有掌握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兴趣才会被有效激发,感性材料越多,学生的兴趣就会越膨胀,进行独立探索的激情就会越高涨,能够以更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投入到研究中去,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要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物理现象多种多样,很多物理现象是能够用肉眼观察到的,还有很多现象是用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对于复杂的物理现象及抽象的物理概念,学生想要从根本上加以理解,仅仅依靠教师的指导是不行的,必须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上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对知识点有深刻而清晰的理解。

(二)加大对实验器材的财政支持

实验器材短缺与陈旧,对实验教学产生了不良影响,为了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器材,同时实现实验器材的有效更新,需要相关方面能够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首先教育部门要对物理实验教学引起足够重视,给学校的物理建设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学校也要对物理实验引起足够重视,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帮助,促进物理实验课的顺利开展。

(三)转变教师的物理教学观念,转变学生的物理学习观念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想要真正建设高效的物理实验课堂,就必须从根本生转变教师与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观念。

篇3

观察能力是指一个人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力,通过观察能够获取有效的信息和资讯,并经过分析处理和想象力的应用,具体体现在美术工作中。其实,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都与观察密切相关,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而言,观察力的提高更为重要。对于中职美术学习者而言,他们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观察能力和迁移能力都在扩展之中,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就能够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对物体进行鉴赏的过程中发现其中蕴含的美。

一、观察能力在中职美术基础教学中的具体表现

观察能力对于美术学习者而言是最基础的能力之一,由于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需要观察的数据也越来越多,观察力就起到了奠基作用,是接下来绘画的前提和保障。对此,观察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课程设置观察。

(一) 艺术鉴赏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中职美术基础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就是对艺术实施鉴赏,它对学生的观察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大多是动态化的,观察不能流于表面,必须找到深层次的美,才能形成别具一格的美术风格。因此,在艺术鉴赏观察能力的培养上必须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让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能够看到别人无法发现的美,从观察过程中获取艺术信息。

(二) 整体教学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艺术来源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整体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实际课程的开展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引导,让他们了解观察的技巧,从每一个细节入手,获取更为全面的信息,实现知识的整体迁移。

(三) 艺术写生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写生是美术基础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对学生绘画能力的展现,只有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才能画出具有灵动性从写生作品。观察是写生的第一步,由于写生的内容多为山水、人物模特等真实的场景,就更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找准所观察事物的特征。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的观察,把握写生对象的相关规律,从整体到局部,从远及近的全面观察事物,从而为接下来的写生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中职美术基础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观察能力是一个美术学生表现出来的具体的能力素养,对艺术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想要更好的运用观察能力,就必须找到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有效对策。

(一) 营造有助于美术学习的良好氛围

学习氛围是保证高效学习的基础,对学生热爱美术的程度都有巨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在新生培训阶段就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喜爱之情,通过讲座、活动等方式加强教育,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调动课堂的气氛,改变刻板的教学形象,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比如在教学工作开展之前,可以播放比较流行的艺术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美术基础课程建立良好的学习积极性,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美术兴趣。

(二) 选取合适的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教材是学习的重要依据,选择与学生需求相适应的教材,能够更好的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学习的兴趣。对此,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挑选合适的教材,并通过有效的解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另外,教师还要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改变单一的教学办法,在课堂授课中强调观察力的积极意义,组织学生对实际物体进行观察,然后让学生讨论观察到的主要内容,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 重视艺术写生活动,提高学生自我能力提升

美术写生,是中职美术基础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由于美术写生过程中需要学生自己去进行相关元素的捕捉,自己去抓取一定的艺术画面,自己去进行相关艺术作品的创作。因此,美术写生对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职美术基础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艺术生活与写生活动结合起来,教师也要讲解清楚观察的主要方式和办法,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写生的事物,从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扩展他们的思维。

(四) 通过对话教学,使学生在交流中完善自我

篇4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最基本的途径,而物理观察则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对运动中或者知觉物质等物理因素进行观察,了解物体的变化和形象,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关联等。主观上,物理观察能力指的是人们迅速、正确、全面、深入地捕捉观察对象的能力,物理观察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物理学科掌握的好坏,尤其在高中物理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注重 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察能力,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难度较大的物理学科,取得良好的物理成绩。

1、 物理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物理观察能力本身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感知活动,通过观察物理现象,分析关联问题,抓住重点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理解物理问题,进而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解决。高中物理是比较难的一门学科,很多物理知识的学习或者物理问题的理解通过直接想象是很难把握的,必须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并对其进行观察分析才能够真正理解其含义。例如微观世界的粒子运动、测电流、电压强度以及滑块问题等,这些都必须通过认真的观察,通过科学的建模分析才能够把握。通过利用科学仪器的实验分析,对表现出的现状进行仔细的研究才能够掌握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物理观察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2、 明确观察目的

在实际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必须先将观察的重要性和观察的目的以及方法告知学生。只有学生明白了观察目的才能够对要观察的对象有清洗的、明确的知觉。在课堂实验中,必须先将实验目的告知学生,让学生明白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自己通过实验要明白什么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学生在实验室过分重视观察实验仪器,而忽视了实验目的。基于这种物理教学方法,笔者在讲授物理实验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通过物理天平、秒表等测量物理量时,笔者要求学生要将重点放在如何校准仪器、如何正确读数上,而不能过分观察这些仪器的构成。在实验开始前,首先为学生讲解本次实验的目的,需要观察的物理现象有哪些,实验的过程和注意事项等,要求学生先将实验报告中的实验目的和实验过程填写完整,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明确实验步骤。在实验过程中,笔者通过巡查,不时地向学生强调实验的重点,以及应注意观察的现象,明确告知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的目的,这样在学生心中树立一个通过有目的的观察来解决问题的实验要求,强化观察的重要性,带着目的,有重点的观察,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为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提供有利条件。

3、掌握观察方法

掌握观察方法是学生学会观察,提高观察能力的关键,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向学生讲解观察方法,要求学生将各种观察法铭记于心。常见的物理观察方法有:

(1) 系统观察法。全面系统的观察是帮助学生站在全局的角度,系统地了解物理问题,从而避免片面看问题而造成错判。培养学生系统观察法时,要求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观察结果中可能出现的场合,获取可能变化的结果的相关情况;其次,掌握这些场合中的不变因素和变化因素。例如在观察欧姆定律时,首先要求学生定性观察电压和电阻变化引起的电流变化,然后固定电阻或者固定电压后定量观察电压或者电阻变化对电流产生的影响。

(2) 对比观察法。在进行探索性实验研究时,教师应该刻意要求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通过对比得到实验目的。通过异物对比、对比观察等掌握物体的变化特点,判断引起变化或者支配变化的关键因素。例如在教学中探究原磁场是否为引起电磁感应的因素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原磁场虽弱但有变化,磁场虽强但无变化这两个物理情景进行对比和分析,进而判断出是哪种因素对电磁感应现象起了决定作用。

(3) 重点观察法。重点观察法时基于系统观察之上的,对能够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问题进行重点观察。重点观察能够帮助学生抓住观察的核心对象,迅速把握核心内容。在实际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出现“挂一漏万”的现象,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调动多种器官进行试验观察,通过对大量个别现象的研究和观察得到正确的概念或结论。例如牛顿第三定律的归纳中,牛顿就是通过对伽利略等的实验基础的概括和总结得到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掌握重点观察要素,抓住多种现象中的重点问题,让学生学会从对局部的观察得到整体,并且能够按照实验要求的重点解决的问题进行特定观察,要求其在观察中将精力集中在重点解决的问题中,掌握核心观察现象。

4、 创设物理情景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在教学中应该注重通过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例如油膜法测分子直径或者观察螺旋测微器等物理现象等,这些物理观察实验都具有很强的可观察性,能够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进而引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在讲解物理题时通过建立模拟演示实验引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且能够让学生在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中更快地解决物理问题。

5、结语

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察能力是学生了解物理规律,掌握物理学习方法的必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利用每一个物理学习环节,注重创设物理情景,向学生传授物理观察方法,并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加强训练,帮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和成绩。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初中生自身的身心特点就是在于对事物的好奇心较强,在进行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对于这一点应该加以充分的重视,以此来对学生自身的观察能力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就结合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自身的观察能力培养进行相关的研究论述,其主要观点就是在于生活实际与学生自身观察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使学生对于事物的观察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

一、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对于初中作文教学的重要性

在中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观察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自身素材的搜集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很多学生自身的阅历过少,其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学生自身对于生活中周围事物观察过少所导致的。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从这一点我们就能够充分看出,生活与学生自身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过程中对于这一点应该加以充分的重视。从以上论述过程中,我们就能够充分地看出其重要性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于学生自身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应该做到进一步的增强。

二、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活元素不能与教学内容很好地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生活的认识并不是十分的彻底,导致教学与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相脱离,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并不够细致,很多学生认为自身在进行作文创作过程中没有丰富的素材,写不出很好的文章,这一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于自身的生活观察较为缺乏,对于这一点我们教师朋友应该提起高度的重视,在平时教师自身对于生活的观察应该做到进一步的加强,进而带动学生并且鼓励学生观察生活,这是我们在进行中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存在不足的主要表现所在,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落后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广大教师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不能够得到摒弃,很多教师还是以“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导致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自身的注意力不能够得到充分的集中,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以及观察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培养,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方法还应该做到进一步的改进,在后面的论述过程中就这一问题我个人会做出相应的解决。

(三)教学情境运用明显不足

教学情境对于学生自身的观察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很多教师对于这一点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在教学中以单调的教学形式进行作文教学,学生注意力并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激发,学生自身的好奇心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带动,所以导致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存在很多的问题,对于这一现状我们还应该加以充分的重视。

三、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方法所在

(一)鼓励学生自身对周围事物的观察

在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对于周围的事物并不是很在乎,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思想比较严重,所以学生自身对于教师自身的作文培养感到十分单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于周围事物应该提起高度的重视,使自身的生活实际与作文教学能够做到紧密结合,同时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得到很好的激发,学生对于自身的观察和感知能力会得到同时的培养,这也是我们对于学生自身观察能力培养的关键点所在,希望我们广大教师朋友能够得到充分的重视。

(二)转变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教师应该得到不断的转变,学生自身观察能力的培养并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简单的灌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这样学生通过自身思维空间的拓宽才会将自身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激发,同时对于周围的事物进行相互的联系,这样学生自身的作文能力才能够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个人认为对于教学手段的转变有很多种,比如说开展竞赛或者是小组竞猜等等,这些方法对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身观察能力的基础。

(三)提倡教学情境的转变

教学情境是让学生从内心思想得到转变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学生自身观察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作文题材对于教学情景模式的设置,这样学生在结合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自身的观察就会变得更加彻底,使自身的情感能够得到带动以及抒发,这是我们在进行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此,我们对于这一点还应该加以充分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于教学情境的设置应该做到充分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使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观察状态。

四、结论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于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的相关研究以及论述过程,对于其重要性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并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我们广大教师朋友进行分享。希望我个人的论述观点,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存在的不足还希望我们广大教师以及相关学者能够多提自身的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张健.培养观察能力提高作文水平[J].教学交流,2009(10).

篇6

一、实验观察探究能力的基本内容

所谓观察、探究能力,就是对事物的探究性知觉能力。它有两个相互关联的特点:一是能注意到某个事物或现象的不甚明显的特点;二是能将这些特点与过去经验中的某些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索,以探究其实质和规律。学生的验观察、探究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观察、探究的目的性 即要明确观察的对象、条件和要求。实验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探究活动。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对观察、探究的现象或结果要做到心中有数,减少观察、探究的盲目性。

2.观察、探究的条理性 观察时要遵循合理顺序,有计划地观察和探究。按照某一先后顺序或位置的前后顺序进行观察、探究,这样才能不至于漏掉实质性的实验现象。

3.观察、探究的敏锐性 即对观察到的现象迅速做出整理,为探究作准备。化学实验现象千变万化,没有对化学现象观察敏锐的反应能力,就不能获得准确的观察信息,即使观察到极微小的异常,它也可能隐含着重大的发现。

4.观察、探究的理解性 在观察过程中,要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以理解观察对象,使探究更有理论基础。

二、实验观察探究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1.认识观察、探究的重要性 观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对任何理论知识的掌握,都必须建立在通过观察而获得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非简单地表现在是否注意到某个事物或实验现象的不甚明显的特点,而是更多地表现在能否就此进行探究性思索,以透过其表面把握其本质和规律。科学家断言:任何联系实际的自然科学都始于观察。通过事例教育学生,使他们认识到,一切有成就的人在科学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都离不开对周围环境、周围事物及自然现象的观察。科学研究开始于观察,没有观察、探究就没有科学的新发现。我们要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及日常生活中坚持对事物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探究,不放过任何微小的细节。

篇7

所谓观察、探究能力,就是对事物的探究性知觉能力。它有两个相互关联的特点:一是能注意到某个事物或现象的不甚明显的特点;二是能将这些特点与过去经验中的某些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索,探究其实质和规律。学生的实验观察、探究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观察、探究的目的性。

就是要明确观察的对象、条件和要求。实验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探究活动。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对观察、探究的现象或结果要做到心中有数,减少观察、探究的盲目性。

(二)观察、探究的条理性。

观察时要遵循合理顺序,有计划地观察和探究。按照某一先后顺序或位置的前后顺序进行观察、探究,这样不至于漏掉实质性的实验现象。

(三)观察、探究的敏锐性。

即对观察到的现象迅速做出整理,为探究做准备。化学实验现象千变万化,没有对化学现象观察敏锐的反应能力,就不能获得准确的观察信息,即使极微小的异常,也可能隐含着重大的发现。

(四)观察、探究的理解性。

在观察过程中,要开动脑筋、积极思维,理解观察对象,使探究更有理论基础。

二、实验观察探究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一)认识观察、探究的重要性。

观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对任何理论知识的掌握,都必须建立在通过观察而获得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非简单地表现在是否注意到某个事物或实验现象的不甚明显的特点,而是更多地表现在能否就此进行探究性思索,透过其表面把握其本质和规律。科学家断言:任何联系实际的自然科学都始于观察。通过事例教育学生,使他们认识到,一切有成就的人在科学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都离不开对周围环境、周围事物及自然现象的观察。科学研究开始于观察,没有观察、探究就没有科学的新发现。我们要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及日常生活中坚持对事物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探究,不放过任何微小的细节。

(二)做好演示实验,激发观察兴趣,提高观察、探究质量。

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表演和示范操作,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实验,它能为学生提供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从而提高探究能力。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好演示实验,对于教材中的每个演示实验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影响学生,决不能随便找些理由,敷衍搪塞了事。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让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强化观察效果。为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可适当增加一些趣味实验,用精彩的实验把学生带进绚丽多姿的化学世界。如在能量变化教学中,没有火柴能不能点燃酒精灯?学生置疑,然后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后再蘸取高锰酸钾,立即放到酒精灯的灯芯上,酒精灯被点燃。如此“奇怪”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

篇8

【基金项目】课题:“走进中学课堂”与职前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获得关系研究,2011年浙江师范大学社科处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96-02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外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外语教师教育关注的新热点。而实践性知识的发展需要教师在真实的课堂环境中认识教学、学科、学生等诸多因素,并在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和内化。而课堂观察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已经得到学者认可(崔允郭、周文叶,2008)。本文旨在探讨课堂观察对职前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产生影响。主要回答两个问题:(1)职前英语教师可以从课堂观察中获得哪些知识?(2)课堂观察是如何促进职前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因为该方法能够全面地、动态地描述和分析研究对象(陈向明,2001)。研究对象为某大学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的八位研一学生。他们英语能力突出,并受过一定的教师教育。2013年4月8日到12日,作为职前教师的他们在本市一所重点高中进行了以课堂观察为主的教育见习活动。研究数据来源于职前英语教师的40篇反思日记和对2位职前教师的访谈。研究者对数据进行编码并反复阅读,寻找逻辑关系,将数据进行分类呈现、分析。

三、职前英语教师从课堂观察中获得的实践性知识

对实践性知识的构成要素,学者们看法不一。有学者认为实践性知识可分为关于自我的知识、关于学科的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和关于情境的知识(陈向明等,2012)。也有人认为教师实践性知识涵括了学科内容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教师自我知识五个层面(姜美玲,2008)。本文梳理出的结果与先前研究基本吻合。因此本文将从教学、学科、学生、师生关系、自我这五个方面来呈现职前教师所学到的实践性知识。

(一)关于教学的知识

见习中,职前教师们见识了老教师是如何组织课堂,她们了解到一些在理论课堂中未学到的知识,比如在课堂中使用日常例子的重要性;练习对于巩固学生理解的重要性;“从易到难”的重要性等等。

周老师在这些翻译以及造句中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LL0408)

老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加深学生理解,强化学生练习,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JLL0410)

这节课给我的启发就是老师上课要从简到难,带学生慢慢走入文章,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除此之外,一个清晰的板书和规范的字体也是一位教师所要具备的。(LJJ0410)

原来我只知道warming?鄄up 和reading是怎么上的,现在对词汇课、语法课也有了了解。(FTPL)

过去,职前教师们学习了基本教学模式,对如何上课有粗略的概念,但是,通过课堂观察,他们开始注意到教学的细枝末节,例如如何选择教学例子和编写习题,这些细节都是无法在理论课堂中体会到的。

(二)关于学科的知识

除了教学细节,职前教师也意识到了深厚的学科能力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

职前教师的学科水平还需要加强。在给老师改听写作业时,我问老师:“a good advice算对吗?”老师说:“advice不可数,当然不对的。”当时,我的脑子里浮现出三条线,只可惜覆水难收。老师,其实我知道滴,只是太久没上英语课了……我的心里一阵呐喊。所以,作为职前教师的我们确实有必要提高自己的学科水平,没有知识积累的老师,她的教学也是苍白的。(PL0409)

朱老师的词汇课给我们职前教师的启发在于,作为一个英语教师,要有过硬的学科专业知识。(XQ0410)

通过课堂观察,职前教师意识到学科能力的重要性,这提醒了他们在注重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忘了学科知识的积累。

(三)关于学生的知识

在五天的课堂观察中,职前英语教师们真实地感受到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困难。

同学们很少发言,发言的同学,他们也说的很少,很多地方都表达不出来。他们的英语水平比我想象的差了很多。(FTPL)

在见习第二天,美国兄弟学校刚好到A中交流。这为学生们提供了在真实语境中使用英语的机会。然而,与外国友人的交流也暴露了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不足:现在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英语,但从今天课堂提问的表现来看,多数同学实际使用英语的能力还很薄弱,外国交流生用正常语速回答提问时,全班同学要求其放慢速度,可见学生们平时在这方面的操练还是比较少的。(WZP0410)

此外,职前教师们的学生观也有了一定得改变,开始真正了解到每个学生的需求和差异性,并关注如何通过调动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篇9

所谓观察、探究能力,就是对事物的探究性知觉能力。它有两个相互关联的特点:一是能注意到某个事物或现象的不甚明显的特点;二是能将这些特点与过去经验中的某些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索,以探究其实质和规律。学生的实验观察、探究能力,主妻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观察、探究的目的性。即要明确观察的对象、条件和要求。实验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探究活动。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对观察、探究的现象或结果要做到心中有数,减少观察、探究的盲目性。

(二)观察、探究的条理性。观察时要遵循合理顺序,有计划地观察和探究。按照某一先后顺序或位置的前后顺序进行观察、探究,这样才能不至于漏掉实质性的实验现象。

(三)观察、探究的敏锐性。即对观察到的现象迅速做出整理,为探究作准备。化学实验现象千变万化,没有对化学现象观察敏锐的反应能力,就不能获得准确的观察信息,即使观察到极微小的异常,它也可能隐含着重大的发现。

(四)观察、探究的理解性。在观察过程中,要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以理解观察对象,使探究更有理论基础。

二、实验观察探究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一)认识观察、探究的重要性。观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对任何理论知识的掌握,都必须建立在通过观察而获得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非简单地表现在是否注意到某个事物或实验现象的不甚明显的特点,而是更多地表现在能否就此进行探究性思索,以透过其表面把握其本质和规律。科学家断言:任何联系实际的自然科学都始于观察。通过事例教育学生,使他们认识到,一切有成就的人在科学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都离不开对周围环境、周围事物及自然现象的观察。科学研究开始于观察,没有观察、探究就没有科学的新发现。我们要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及日常生活中坚持对事物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探究,不放过任何微小的细节。

篇1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是在大量的实验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且与现代科学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往往只局限于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重复实验等被动式的实验模式,忽略了在实验中对学生观察、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改革化学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一、实验观察探究能力的基本内容

所谓观察、探究能力,就是对事物的探究性知觉能力。它有两个相互关联的特点:一是能注意到某个事物或现象的不甚明显的特点;二是能将这些特点与过去经验中的某些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索,以探究其实质和规律。学生的实验观察、探究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观察、探究的目的性

即要明确观察的对象、条件和要求。实验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探究活动。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对观察、探究的现象或结果要做到心中有数,减少观察、探究的盲目性。

(二)观察、探究的条理性

观察时要遵循合理顺序,有计划地观察和探究。按照某一先后顺序或位置的前后顺序进行观察、探究,这样才能不至于漏掉实质性的实验现象。

(三)观察、探究的敏锐性

即对观察到的现象迅速做出整理,为探究作准备。化学实验现象千变万化,没有对化学现象观察敏锐的反应能力,就不能获得准确的观察信息,即使观察到极微小的异常,它也可能隐含着重大的发现。

(四)观察、探究的理解性

在观察过程中,要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以理解观察对象,使探究更有理论基础。

二、实验观察探究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一)认识观察、探究的重要性

观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对任何理论知识的掌握,都必须建立在通过观察而获得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非简单地表现在是否注意到某个事物或实验现象的不甚明显的特点,而是更多地表现在能否就此进行探究性思索,以透过其表面把握其本质和规律。科学家断言:任何联系实际的自然科学都始于观察。通过事例教育学生,使他们认识到,一切有成就的人在科学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都离不开对周围环境、周围事物及自然现象的观察。科学研究开始于观察,没有观察、探究就没有科学的新发现。我们要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及日常生活中坚持对事物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探究,不放过任何微小的细节。

(二)做好演示实验,激发观察兴趣,提高观察、探究质量

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表演和示范操作,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实验,它能为学生提供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从而提高探究能力。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好演示实验,对于教材中的每个演示实验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去影响学生决不能随便找些理由,敷衍搪塞了事。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让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提高观察效果。为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可适当增加一些趣味实验。有精彩的实验把学生带进绚丽多姿的化学世界。如在能量变化教学中不用火柴能不能点燃酒精灯?学生置疑,然后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后再蘸取高锰酸钾,立即放到酒精灯的燃蕊上,酒精灯点燃。如此“奇怪”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去探究。

(三)加强学生实验,增加观察机会,提高观察、探究能力

学生实验是培养学生独立、周密地进行观察和探究的好机会,必须大力加强。首先,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育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倾向,消除“让学生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要求背实验”、“学生实验可做可不做”的错误看法。充分认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其次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开足开好所有学生分组实验课,充分做好仪器的准备工作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人人都能动手做实验。如条件许可,可将某些演示实验改作学生实验或边讲边实验,增加学生观察和探究的机会。再次,要重视实验中的操作指导:讲清实验目的要求,帮助学生明确操作正确步骤,规范操作动作,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指导学生掌握各种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为了增加学生观察的机会,鼓励学生多做实验,实验室应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重做或补做教材上的实验,可以选做自己感兴趣的实验或书后的家庭小实验,也可以做自创性实验(为解决学习中的难题自己设计的实验)。通过加强学生实验教学,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将会大大提高。

总之,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改革化学的体现,是实施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观察是探究的基础和前提,探究是观察的延续和升华。观察能力提高,能激发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努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融观察、探究于一体,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好的化学人才。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162-02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对观察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曾作过论述:“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内心的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观察记录可以更多地看到幼儿发展的潜能,深入地了解幼儿,从中验证自己提供给幼儿的活动是否促进了孩子的发展;可以作为对幼儿形成性评价的依据,便于教师认识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学习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评价幼儿,从而调整我们的课程,使其更适合幼儿的发展需求。因此,活动观察记录在教育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活动区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极大的自由自主的空间,幼儿在活动区中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主题、材料开展各种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全面展示自我的机会。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

观察记录一直是一线教师的短板,有一定意识但比较随意无目的性,即使记录也是比较的粗浅。但我们都知道区域活动是教师了解幼儿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的良好场所。坚持观察记录并分析这些情况,可以真实地了解幼儿群体或个体的特点,掌握个体差异及“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教育才是适宜的、有效的,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最终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目前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如何进行观察与记录,还没有很好地把握科学的方法,以致影响了学习型区域教育功能的发挥。

一 教师的观察与记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观察记录随意性较明显

区域活动中教师对观察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无预设目标,导致教师记录随意性大。

2.观察记录不全面不深入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不全面、不深入,不能兼顾全体观察与个别观察的操作情况。要么教师为了了解每个孩子的活动情况就会忙于全面的巡视,从而被动、琐碎地去观察和记录,无法对某个孩子的发展有深入细致的了解,要么顾及个别孩子的观察指导,不能兼顾全体的观察,未能全面了解全体幼儿的基本操作状况。

3.对记录信息的分析运用不够

教师对观察记录资料的价值认识和提取运用不够。教师未能很好地分析观察中的记录内容,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了解幼儿当下的能力及需求,调整材料投放与指导的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差异性地教学。

所以,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什么、如何观察与记录,最后能适时、适度、有效地介入指导,最大可能地发挥区域的教育功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 最基本的观察记录方法

1.学会观察是进行游戏指导的关键

观察的要点:寻找观察视点,设定观察目标、划定观察范围,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观察。

2.有效记录,高度把握幼儿

班上两位教师每次各选取几名幼儿作为观察对象,教师跟随他们更换区域内容,了解他们参与活动的自主性、创新性、专注性及兴趣等方面的情况。这样,每一个月教师能对全班幼儿都观察一次。两位教师还可以分工负责,各自参与到某个区域中,以幼儿个人或自然形成的小组为对象进行观察记录,主要记录该区幼儿合作和使用材料等情况,详尽了解幼儿在特定区域活动中的具体行为表现,从而方便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提供更适宜的材料。

3.反思调整,集聚能量

教师要及时地收集并分析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留下的各种痕迹(记录纸、计划本、语言等)。同时,还要及时吸收来自幼儿方面的其他“信息”进行分析,以了解幼儿的想法、思路,明确幼儿探索的方向。在观察记录中发现幼儿有问题或障碍时,不要急于进行指导,而要采取多形式的“问”与幼儿互动。

为分析投放材料与组织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做出调整,观察记录时必须进行反思。如在结构区幼儿合作建构城堡,要求幼儿分工要细,并记录在计划纸上。果果负责搭围墙,在建构过程中他说:“这好像体育场。”于是他转向建构体育场,结果围墙无人搭,这与预成的计划产生冲突。在建构体育场时,他又搭看台,又搭火炬,投入更多的热情。

三 如何在实践中提高教师观察记录能力

1.教师的观察记录如何从粗到细

刚开始时,教师的观察记录往往是粗枝大叶或烦琐无重点。具体表现在教师对观察重点的表述过于概括,而这恰恰是造成教师观察无目的、指导没有可操作性的主要原因。

2.教师观察记录行为如何从随意到有意

教师在进行区域观察时,最初往往是无目的和被动的,而当他们有观察意识时,却又常常出现为观察而观察,对于信息缺乏主动分析和应对的意识与能力。

我们建议老师们在进区时带上笔和本,方便随时记录幼儿的操作情况;当幼儿遇到一个操作问题,教师要先在旁边观察,而不是先着急去指导,让自己有时间对幼儿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幼儿现有操作水平和材料设计的适宜性进行观察。教师从随意观察到有意观察的转化,提高了对观察区域的全面把握,以及针对观察计划中观察重点深度挖掘的能力。这样,教师对个体幼儿的水平把握和整个区域活动的设计就更加明确了。在有意观察中的有效记录也改变了教师固有的工作习惯,促进教师整体教育行为的形成。

3.教师的观察记录如何从散乱到有序

有些教师由于观察经验的不足,往往会匆忙奔走于各区之间,以致对观察信息的捕捉和处理过于散乱无序。缺乏关于孩子操作的过程信息;当不同孩子操作同一套材料时,关注的是每个孩子的完成情况,却没有关注不同孩子在操作材料时的差异,把握的只是孩子表面上的操作信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了解如何筛选观察中的有效信息,帮助教师明确观察目的,如了解孩子“最近发展区”,观察孩子的兴趣所在,如孩子对投放新材料的反应,关注孩子的问题解决过程,从而把握材料的层次性;了解孩子的合作交往水平等。

篇12

人们常说“十指连心”、“心灵手巧”。著名哲学家康德认为:“手是身体的大脑”。让幼儿动手操作对全面发展其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笔者认为手工制作就是让幼儿动手操作的一种最好的教学形式。而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的乐趣”。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手工制作教学,让幼儿的各种能力在丰富有趣的手工制作活动中得到全面培养。

一、幼儿手工制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幼儿手工制作教学重视不足

目前,还有一部分教师对手工制作教学对幼儿全面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存在在美术教学中重绘画、轻手工的观念误区。其实,手工制作与绘画活动一样,都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有益于幼儿的手脑发育和能力发展。

2、对幼儿手工制作缺乏必要的指导

有些教师片面强调幼儿的自主性,对幼儿手工制作缺乏必要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尊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幼儿手工制作不敢教、不指导、放任自流,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3、对幼儿手工制作的评价不当

有的教师总是把“像不像”作为评价幼儿手工作品的唯一标准,久而久之,会大大挫伤幼儿大胆创作的积极性,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其实,幼儿的每一幅作品都具有独特的形状和色彩,都充满了幼儿的观察力、理解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应该创新评价手段,从多角度、多层面对幼儿进行因人而异的积极评价。

二、手工制作对培养幼儿各种能力的重要性

1、有利于幼儿的右脑开发

手是幼儿感悟世界的重要器官,受大脑支配,同时又对大脑的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长期以来,人们非常关注对左脑的开发,在左脑所支配的语言、逻辑、数学符号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对负责空间知觉和艺术欣赏等的右脑开发不足,这十分不利于全面开发幼儿的大脑。手工制作教学活动正是典型的脑、眼、手同时协调的运动,是同时调动了幼儿各个部位感官的活动。因此,手工制作可以让幼儿的绘图、空间位置等感知得到有效的锻炼,有利于幼儿的右脑开发。

2、有利于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

由于幼儿年龄小,肌肉群的发育较迟,手部控制能力弱,协调能力差,幼儿需要较长时间训练才能有意识地控制。而手工制作正好可以锻炼幼儿手部的灵活性。通过手工制作的手部运动,有利于幼儿形成准确、灵巧的手法,促进手指精细度、灵活度、稳定度、协调度的发展,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3、有利于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

巴甫洛夫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过观察能力的重要性:“应当先学会观察、观察、再观察。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幼儿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注意事物的色彩、形状、结构、方位关系等特点,然后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最终创作出独具特色的手工作品。这一观察过程与科学家的观察如出一辙,因此,手工制作有利于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

4、有利于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

手工制作教学往往以群体活动为主,由于时间限制和幼儿个体存在差异,加之教师指导不过来,一些幼儿往往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满意的作品。如果采用小组集体制作的方式就能弥补这些缺失,幼儿在制作时相互之间“问一问”、“说一说”、“教一教”、“帮一帮”,不仅促进了他们之间的友谊,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而且有的手工活动是个体难以完成的,必须多人合作方能完成,这就潜移默化地加深了幼儿的合作意识。

5、有利于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手工制作活动是手与眼协同活动,并借此对客观世界进行动态感知的过程,又是手与脑配合工作,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幼儿将自己的情感意识和观念托付于材料,将制作材料转变为表现的媒介,将脑中的意向转化为手中的形象,从而完成创新。手工制作不仅需要制作者的动手实践,还需要他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才能完成。所以,手工制作的每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都需要幼儿构思作品的内容、布局、形状与色彩等,在材料的选择,形象的构思、实际的操作、创作的灵感等方面,都最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最能体现学生的独创个性,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

三、幼儿手工制作教学的注意事项

1、手工活动重在参与

对于手工活动的效果来说,如果教师给幼儿做好了一切准备,只要让孩子照样折折、画画、贴贴,孩子的作品可能会更整齐、更漂亮。但幼儿手工活动的最终目的不只是完成作品,更重要的是发展幼儿的能力,培养其创造性。所以,手工活动最重要的是动手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无论是小、中、大班,我们都应该给幼儿设置不同程度的做做玩玩活动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去摸摸、试试、做做,对认真做的孩子,不论其作品好坏,都要给予肯表扬。

2、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手工活动,特别是折纸等需要有序进行的操作,教师的讲解示范非常重要。教师的示范讲解要根据幼儿的反应来控制,对于较难的环节要用幼儿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解,操作环节要让每个幼儿都看得清楚明白,有些方法的重复可以让幼儿自己来尝试,再根据他们的问题进一步讲解演示。

3、教师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

《纲要》指出:“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之间的思想和情感是相通的,他们的手工作品最容易被小伙伴感受和理解。引导幼儿相互欣赏,相互交流,既可以满足幼儿的成就感,也能激起幼儿间的相互启发,形成积极向上,你追我赶,大胆创造的学习氛围。

篇13

以往学校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教师往往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忽视掉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许多教师往往想到的是如何把理论知识交给学生,却忽视如何把学习方法交给学生。化学的发展源自于实验,实验是化学发展的源泉。在实验中,为了能够触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化学的教学不仅仅存在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化学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化学实验的存在,这是化学学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生命线。以往的实验设备比较差,大多中学都难以做到所有学生都能够进行实验,往往都是老师表演学生看,老师绘声绘色的演讲,学生百无聊赖的听,这很难打动学生的兴趣,难以使得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去理解化学知识的精髓。实验是化学的基础,教师往往忽略了能使得学生加深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的实验。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并激发对未知知识的浓厚兴趣,在大大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并享受学习成果带来的愉悦心情。因此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认识到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培养“慧眼”

科学界的巨匠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敏锐的观察力。”可见,独具慧眼显得尤为重要。1.传授正确的观察方式对于第一次接触化学实验的学生来说,往往都不知道怎么去观察,这容易使得学生的观察方式错误,导致知识学习出现问题。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该传授学生如何正确的去观察,使得学生学会观察,掌握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观察效率,并在观察中不断的学习。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大多数学校对于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往往仅存在于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仅凭学校的化学实验上的观察,往往难以系统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去观察有关于工农业生产或是有关于化学的现象,生活处处是化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1.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何培养学生实验的探究能力的基础在于如何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应该在学生初中时期开始接触化学实验的时候,就注重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的培养,这是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能力的基础。认真做好实验前的预习、熟悉实验步骤、正确使用仪器、规范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以及实事求是地填写实验报告等等都是良好的实验习惯的基础。教师应该在实验中给予学生示范和指导。2.指导学生掌握实验的基础能力教师应该积极指导学生如何去掌握实验,让学生学习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以及有关实验安全的知识。化学实验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化学药品和实验仪器,仪器的名称、类别、规格、用途、使用方法等知识以及药品的名称、类别、使用方式、贮藏方式、价格、废品处理等知识也是需要教师去指导学生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验的基础能力。

(三)注重演示实验和实验教学

1.注重实验演示化学反应往往都很神秘,很美。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实验的演示,让实验过程显得更加的神秘,更加的美。这容易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探索的热情,并全神贯注的去听讲。这时候教师在加以引导,以问题的形式层层递进,就容易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深化知识、巩固知识的目的。2.运用多媒体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教师为了使得教学更生动形象,往往会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那么如果将多媒体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那么将更加先进、直观、生动的把实验目标、实验过程、实验所带来的梦幻般的感觉传递给学生。这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内在想象潜能以及学习兴趣,也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去探索未知事物。多媒体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相结合,必将达到很不错的效果。3.另类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如今的教学中,学生所做的实验往往是依据课本已有的知识,对前人所传递的知识进行复述,这显然只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如若将几类相互反应不会产生危险的化学药品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的搭配,观察这些化学药品之间会产生何种反应。这在不出现危险的情况下,使得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的去创新。这种另类的实验方式,不但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促发了学生们想要作出成就,表现自己的心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重视家庭化学小实验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化学药品,学生们往往忽略掉了这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利用家中的一些材料,进行小实验,这是化学课堂实验的补充和延伸,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其实就在生活中。教师对于教学方式的研究一直都在进行着,不论是过去或是将来,只要有着更好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都将是教师前进的目标。而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这很不容易。但中国的教学方式需要改革,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事物的浓厚兴趣,才能使得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享受学习成果带来的愉悦心情。通过实验中完成对化学的学习是所有教师心中的目标,需要所有教师的不断努力和探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