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医药基础建设

中医药基础建设范文

发布时间:2024-03-04 17:21:3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中医药基础建设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医药基础建设

篇1

1 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

当前世界各国的设计专业设置的主要基础课程三大构成都源干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这个基础课程的体系结构是现代主义发展的高峰,在传播和现代设计艺术教育体系的建立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艺术形式都是社会经济与生活的客观反映。由于文化的差异,设计需要立足于本国文化的继承与传播,如果一味按照国外的要求训练,我们的艺术创作往往容易停留在技艺的模仿与提高,缺乏自己国家的艺术文化根基。因此对国外优秀经验的借鉴学习之余,更应该建立并完善具有民族特色的基础课程训练。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能使我们的设计更好的为中国大众所接受喜爱。

剪纸是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无论是创作素材还是创作方式、色彩搭配都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剪纸在民间美术中占有相当突出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宝贵遗存。能够从民间剪纸文化中吸取养分,把传统文化转换到现代设计中去,这样的创作更能丰富我们的设计内涵。

2 创作形式多样化需要

创作工具的多样化,决定了艺术品表现效果的多样化。以刀是一种区别于常规画笔的作画工具,它有画笔无法呈现的表现’形式。创作过程多采用剪与刻两种方式。剪、切就意味着分离断开,负空间的图像一旦剪掉,就无法重新连接更改,创作过程具有不可逆转性,这种创作方式有着一定的难度。由于刀的硬朗,在细节的处理上,剪和刻同时使用,画面线条也较硬朗,没有渐变等效果。在剪、刻物像之前,还可以对载体进行初加工,比如折叠、扭曲。折叠后只能观察到纸张的一个局部,再针对这一局部进行设计。在创作之前,大脑中就必须理性的分析,剪好以后整张展开图的大致效果,从而进行反复思考,如何达到预计的创作效果。这就是一种“以偏概全”、“以小见大”的创作方式。这样的创作方式,有促于增强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为以后的专业课程,特别是环艺方面的建筑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空间思维训练的需要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常用平视构图,将三维物像表现在二维平面上,使初学者在三维空间转换中开创了独特的视觉角度。剪纸一般用镂空效果与线条的长短粗细交错排列,表现三维空间感觉。剪纸不善于表现多层次复杂的画面或者物像的深浅,善于用平面的眼光去描绘世界物像。因此删繁从简,用简练的线条和块面对物像的基本特征进行概括,有促于概括能力的提升。求全的心理是民间审美创作之根本,在民间剪纸中,将不同素材各自独立,互不交叉,同时这些不同素材又可以合理的安排在同一个平面中。被剪的物体前景、后景在一个平面上出现,物象之间互不遮挡,互不重叠,既看到眼前的物象,又能完整地看到后面的物象,’从而呈现出较强的装饰风格。这种散点构成的作图方式,对空间思维训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 色彩肌理训练的需要

剪纸的载体有纸张、布、皮革等材料,其中多选纸张。纸张的颜色、厚度影响着最终的创作效果,例如过硬或者易破粹的纸张无法进行剪纸创作。这就对纸张的要求有过多限制。同样,在有限的纸张范围内,用有限的几个颜色去创作,这就使得纸张色彩的搭配显得特别重要。由于剪纸的工具是刀,在色彩方面无法达到渐变柔和的效果。色彩的纯度、明度变化的可选范围也有限。所以常见的单色剪纸居多。如何扬长避短,用有限的色彩搭配出丰富的画面,是基础训练的重要课题之一。不同纸张有不同的肌理,动手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对材料的感知能力。

5 想象力训练的需要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先图腾的崇拜,是剪纸主要表达的内容。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善于用比喻手法来创造多种吉祥物,表达吉祥寓意。根据吉祥寓意的需要,作者可以随意把不同环境、不同季节、毫无关联的物像组合在一起。由于其反传统的思维方法、超常规的构形方式,往往能从大量司空见惯的平庸图形中脱颖而出,也越来越普遍地得到大众的欢迎。因此,剪纸的创作需要开放式思维,丰富的想象力给剪纸作品注入无限生机。

6 归纳能力训练需要

篇2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也成为了一个显著的社会现象。建筑行业的崛起使得以建筑市场为依托的相关产业、工作都引发了高度关注,比如建筑电力电气工程。在建筑电气配电系统的设计中,设计人员必须首先考量建筑物、电气设备以及人员的安全,将安全要素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是必然选择,也是确保配电系统发挥出核心作用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建筑电气配电系统应用日益广泛的背景下,研判安全要素的存在及重要性还是很有意义的。

一、 优化建筑电气配电系统设计的环境,注重对安全要素的管控

建筑电气是建筑工程项目中以电力技术手段、电气和电能设备为核心构建的科学项目,是维持建筑物电力环境与良好电气氛围的重要工作。配电系统的设计是建筑电气的重要工作内容,顾名思义指的就是通过对建筑物配电线路、设备的优化设计来提升建筑物电气配置水平的系统。设计良好的配电系统需要工程设计与技术人员密切联系建筑物的实际,采取更为有效的设计方式,切实保证建筑物判断系统的完整性。其中,由于建筑电气施工尤其是配电系统的设计都涉及到“电”,所以必须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隐患与危险因素,集中表现为设计、施工过程中的触电危险、安装隐患、责任事故及电力设施和线路的损毁隐患等。必须通过优化建筑电气配电系统的设计环境,从总体上管控好配电系统的安全要素,确保设计与施工的安全系数。

如,住宅小区的建筑电气配电系统的设计是建筑行业中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问题。无论是住宅小区的楼宇线路布线,还是电力设备、线路的移机、安装等,都时刻充满危险。尤其是很多设计人员并没有预先设置安全预警、报警与防误装置,导致一旦有人触电可能危及生命。因此,此类的问题在配电系统设计的周期中必须引起重视,以周密的设计安排来确保电网、电力设备的安全,防止人员因配电系统问题引发不安全因素。要通过对配电系统的设备、线路、管网、安全细节等各个安全要素的管控,确保建筑电气配电系统的整体稳定和安全,确保建筑物与人员的绝对安全。

二、 开展有效的配电系统设计,优先确定负荷等级及负荷的总体容量

建筑电气的设计工作关系到建筑物及居住人群的用电安全,也喜欢配电系统设计的成败。所以,要首先确定负荷的等级,其次要计算出符合的容量,以此为基础构建配电系统的设计体系。一般情况下,确定供电系统中负荷等级必须要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一级供电负荷指中断供电在政治和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者;二级供电负荷指中断供电在政治和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者;三级供电负荷包括一级和二级负荷意外的所有情况。以此可见,负荷等级的确定是建筑电气配电系统设计的基础,也是设计人员开展相关工作的前提。

通常,在高层建筑物的建筑电气配电系统设计中,负荷等级的确定要遵循一定的规定,一般可以参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及其附录的相关内容。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及其附录中详细规定和说明了不同性质的建筑物,其设施的负荷等级划分也不同,这就给建筑电气配电系统设计提出了全新要求。一般来说,高层建筑建筑电气的配电系统设计中变压器是重要设备之一,其容量的确定也是很重要的,对于设计人员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也要引发高度重视。

三、 配电系统设计要确保电源及线路的安全,做好相关辅助措施

前面已经提到,诸多民用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要以配电系统建设为核心,而安全性的保障则来自于电力电源、线路及设备的设计、维护。以电力线路为例,在设计、规划过程中开展对电力线路的日常维护、检修和保养是确保线路稳定、安全供电的重要措施。如,要加强对线路、管网及光纤线路的维护和保养,防止线路遭到腐蚀、污染物污染以及灰尘侵蚀,要避免外部热源的侵蚀及其他线路的错搭乱搭造成的隐患。

此外,在很多公共建筑、民用建筑的配电系统设计和操作中,要尽可能采用高技术含量及外部质量较好的线路、设施,在施工、建设及后期验收的过程中要遵照国家、地方有关的技术与质量标准,形成完整的管理与检修模式,以此配备配电系统设计工作始终处于“安全区间”。此外,对于一级、二级负荷用电,必须配备两台及以上变压器,同时可以辅以一台柴油发动机,随时备用。这样,配电系统的安全隐患可以得到规避,建筑电气设计才能体现质量与技术规范。

综上所述,新时期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建筑电气设计工作日益引发业界的关注,其中配电系统的设计工作十分重要,事关建筑物的安全与建筑物人群的生命财产安全。配电系统设计不仅要着力于设计工作本身,还有从外部入手,辅以配套系统、设备与线路的支撑,以形成完整的配电系统管理体系,不断提升整个建筑电气配电系统的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

[1] 王宇. 民用建筑供配电设计的可靠性与经济性分析[J]. 林业科技情报. 2010(03)

篇3

1前言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也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总书记说过:推进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坚持以规划为依据,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功能培育为基础,以加强管理为保证。要深入认识和全面把握城镇化的发展规律,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可见,小城镇建设必须以科学合理规划为先导。

2市场经济趋势下城镇规划的基本要求

现代市场经济规则要求我们在考虑城镇发展目标时要与我国政府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保持一致,在制定目标时必须紧紧围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地区特色经济、改善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开展城镇规划建设,用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发展思路,努力强化中心城市功能,提高城镇集聚能力和建设水平,积极发展小城镇,形成以城带镇、以镇带村、整体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

2.1大环境系统协调

大环境系统协调是城镇体系规划的首要任务。在规划中,必须重点强调城镇与区域发展的总体协调,资源、基础设施与城镇发展的平衡协调与长远发展。

(1)镇与区域发展与协调

制约我国发展的问题是人多地少、资源贫乏、城市少实力弱和城镇多规模小等问题。对此在制定城镇发展方针时必须合理发展核心城市,积极发展地区中心城市,以点带面来改善和提高小城镇大发展,以加速城乡一体化联网发展进程。从战略上把发展城市作为城镇体系规划的重点,使城镇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加快城镇化综合发展进程。有目标的制定城市规模科学合理、职能分工明确、 空间布局有序的发展目标。

(2)地区性资源与城镇发展的协调

必须注意各种地区性资源与城镇发展相协调的关系,有效利用各种地区性资源和潜在资源。尽可能发掘可再生资源和智力资源、旅游资源、民族文化资源。

(3)基础设施与城镇发展的协调

区域基础设施的重点在交通,交通是联系着各地经济发展的枢纽,因此,要发展城镇经济,必须考虑拓展扩大经济和接受经济辐射的基本条件,加快铁路和公路的出省通道建设,将核心城市建设成为综合通枢纽,中心城市建设成为区域通枢纽,加强各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通过便捷通畅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促进协调、合理的城镇体系稳定、安全和富有效率。

2.2 在宏观与微观上科学整合城镇发展战略目标

(1)发展空间的全方位整合

就全国范围而言,城镇特别是沿海城镇的发展战略,应充分利用各地区各具特色的基本条件,立足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强化互补合作模式。一方面要合理发展核心城市,另一方面要改善提高小城镇,大力扶持中心城镇发展,优先发展中心城镇,扩大辐射作用和效应。

(2)小城镇整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是以小城镇全面发展为主要内容和特征呈现的。沿海地区的对外贸易和加工贸易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内地农业人口迅速向沿海地带转移,沿海地区以前的村镇在较短时间内变成各具特色的工业化城市。由于沿海地区城镇化发展过于迅速,所以,需对小城镇加强科学整合,这有利于加快中心城镇的发展。

(3)协调发展、整体提升

协调发展、整体提升是城镇体系规划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我国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形成与国际经济接轨、与国内外广泛联系的全方位、多功能的开放格局,并构筑了布局合理、功能协调、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城镇网络,但在新形势下从总体布局上看欠缺平衡发展、优势互补的功能,在某种程度上讲风险依然存在,而且抗拒风险的总体能力还相当薄弱。

3做好城镇规划的建议

3.1构建城市联盟协调体系。做好战略保障措施

从长远发展目标看,城镇体系规划是从区域整体利益均衡出发的,要促使城镇协调有序稳定地发展。从而避免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行政畸形发展、生态恶化、重复建设、表面化、领导意识等问题。从区域整体平衡发展、 城乡协调互补发展、生态共存共保、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角度出发,突出强调不同行政区之间在产业结构分工、基础设施共享、生态环境保护、城镇空间延续、生活质量差异缩小、城乡差异缩小等方面的有效衔接和共融与协调。

3.2 建立健全规划的实施跟踪管理与约束机制,进一步强化规划的重要作用

为切实发挥城镇体系规划的作用,在努力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同时,必须加强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跟踪管理。城镇体系规划在体现宏观规划的政策性、指导性和战略性的同时,要加强规划具体细则的可操作性和具体监督责任,提高规划执行的真实性和实际完成效果。要将城镇体系规划战略转化为政府宏观管理区域和城市发展的有关政策和措施,真正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规划必须在保障合法性、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与市场接轨,背离自然规律是没有前途的虚假规划,必须在实践中接受各方面利益主体的评判,当然要特别注重远期综合效应,造福子孙后代不能只是说在嘴上的空话,要定期对规划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做出客观的评价,并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并可根据实际需要,适时编制某个地区或某个方面的专项规划或调整措施,使规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深化,顺应潮流、顺应规律,城镇体系规划才真正具有生命力。应该把城镇体系规划工作质量作为区域各部门和各项事业发展的考核内容,避免政府规划部门说空话,办急功近利的错事,办不需要负责任、不顾及后果的献礼规划。把规划作为引导区域城市化与城镇合理发展,协调和解决区域中各城镇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和问题的政府协调手段。

3.3 加大科学性投入,从总体战略上加快城镇建设步伐

篇4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8-0018-02

Sense of Importance of Laboratory Infrastructure and Manage-ment Measure//HUANG Xia

Abstract University laboratory experiment is an important place of teaching is to develop students’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y of an important base. Therefore, the laboratory infrastructure specifications, standardize management, and place of service is very important.

Key words laboratory;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否规范合理,管理措施是否得当,管理人员是否尽职,都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的质量。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笔者在基础实验室工作多年,来谈一谈这方面的感受。

1 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必须要安全、规范、合理

实验室里的基础设施无外乎水和电以及实验台、通风设备等,尤其水、电,几乎所有的实验必须是在有水、电的保障下才能进行。特别是一些综合制备实验,没有水、电就根本无法完成。试想,在实验教学或实验过程中,一断电或停水,实验都无法正常进行,还何谈所谓的实验教学质量?所以,为了有一个正常的实验教学环境,水、电的通畅以及安装的位置,是否是安全用电,还有通风设备、实验台的设计是否合理等,都显得特别重要。

水、电安装要规范合理

1)水龙头安装的位置必须符合方便使用的原则;每一间实验室都必须安装总水阀和分水阀;进水管和排污管的质量必须要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要保证进水和排水都要通畅;地面必须要有地漏装置;水池必须有渗水装置;排污设施必须符合环保要求。

2)插座安装的位置要符合使用方便、安全的原则,必须带漏电保护装置(这点很重要,因在实验中往往用到大量的水,所以环境比较潮湿,容易发生导电的情况)。电线的负荷及质量、保险闸等都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安全供电的标准。

3)修建蓄水池。为了实验教学计划能顺利正常进行,最好能在实验教学楼建一个装有循环装置的蓄水池,以应对因突发状况造成的停水而影响到实验教学的计划。

通风设备的安装 实验室的环境建设很重要,它关乎着师生的安全和健康。在实验中会常常用到一些有毒有害的试剂,为了营造一个安全的实验室教学环境,实验室必须安装通风设备。而且,通风设备的开关最好能分别、分级设置,这样既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又可以节电。可实际上实验室的通风设备在安装的时候往往只设置一个开关,没有充分考虑到它的合理性,不能够满足按需要使用,既费电,也影响到通风设备的使用寿命。此外,实验室里必须要设一个专用通风橱来摆放有刺激气味的药品。

学生实验台、公用实验台的设置

1)学生实验台是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地方,它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验操作。基础实验室的实验仪器多为玻璃制品,因此,实验台的设计应以方便保管、取用为前提。再根据各实验室仪器的特点来设计实验台。比如有机化学实验室实验用的玻璃仪器形状各异,种类多、规格多、数量多且易损。根据这一特点,有机化学实验室学生实验台应为多层设计的柜式实验台,每一层不仅可以随意推拉,还可以按仪器的形状、体积大小来设置一些隔断,这样便于仪器的放置、管理及取用。可实际上只是按常规来设计,没有考虑到各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只有隔层,没有隔断。由于没有隔断,许多仪器只能混着堆放,学生稍不注意仪器就损坏,造成不必要的损耗。

2)公用实验台,主要是用来摆放药品、公用仪器的。因此,它的摆放位置以方便取用和操作为原则。

3)实验室里在安装水管的时候,为了美观,通常会将水管掩藏在实验台的背面。为了将来便于检修水管,实验台的背板最好设计成活动的。可在安装的时候,没有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背板都是固定的,如要检修水管,只能把背板敲掉,这样做很不划算。因此,在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有关部门应加强这方面的沟通和监督,使实验室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加完善、适用、合理。

2 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

良好的硬件环境是实验教学的基础,完善的管理机制是实验教学正常进行的根本保障。为了使实验室的管理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比如实验室工作人员守则、实验室教师守则、实验室学生管理条例等,使实验室的各个环节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实验仪器的管理 主要采取集中管理和学生自己管理的形式,常用仪器以学生自己保管为主。为了方便学生,按照实验开设的内容给每个实验台都配备了一套仪器,并按实验台的编号给仪器编好号,依照清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保管,实验结束后再清点交还实验室。实验过程中如损坏仪器,视情况按照一定的比例赔偿。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仪器的损耗。以前,有的学生做完实验后,仪器到处乱放,有的甚至不清洗,仪器损坏也不报损补充,直接影响到下一组学生的实验,学生之间也容易产生矛盾。管理措施的出台,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来管理仪器,不仅降低了仪器的损耗,也降低了实验教学成本的支出,学生的素养也得到了提升。而对于不常用的仪器,如分水器、分馏头等,则由实验室集中保管,需用时再发放。

实验药品的管理 实验中严格控制学生实验所需药品的量。一些学生做实验只片面地追求产品的量,不按实验要求,总是超量取用药品;而有的学生却不按操作步骤,实验失败了,不找原因,不报告实验教师,而是把反应物随便倒掉,又重来。这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增加了实验教学的成本。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药品的监督和管理,做好巡回指导。要培养学生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来正确对待每一次实验和实验的结果。对具有强腐蚀性的药品比如硫酸等采用滴瓶分装,以方便学生取用;对有强刺激气味的药品,提醒学生在通风橱里取用,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实验药品的回收再利用 在实验中,常常有一些制备实验的产品是可以回收后再利用的。如基础有机化学实验中“乙酰苯胺的制备”的乙酰苯胺、“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备”的苯甲酸等,回收后都可以用做重结晶实验的原料。一些萃取剂如乙醚、乙醇等,回收后,经过干燥、蒸馏等手段处理,可再次用于实验。在化学教学法实验“氢气的制备”中,锌粒和硫酸也可以回收后再用于同一个实验。对于不能回收的,要让学生倒在指定的地方统一处理,告诫学生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这既节约了实验教学成本,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还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公德。

3 加强自身专业素养,搞好实验教学服务

实验室工作是融服务、技术为一体的工作,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但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过硬的实验技能。作为实验室的管理者,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加强自身的综合素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适应新的实验教学改革体系。要想搞好实验室的工作,更好地为实验教学服务,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研读实验教材 只有认真仔细地研读实验教材,才能熟悉和掌握每一次实验的内容,根据实验的内容、要求,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和药品。

做好预备实验 通过预备实验,了解实验过程中哪些地方还需要注意和改进,即使做过的,也要认真对待,把每一次预实验都当成是第一次来做,并做好记录。这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保持与任课教师的沟通 通过与任课教师的沟通,了解其对该实验的想法和要达到的实验目的,及时调整实验准备方案。

对一些实验进行微量或半微量改进 在不影响实验效果和实验目的的前提下,把药品的原始用量减少到一半及一半以上,比如正溴丁烷的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备等。通过对实验药品用量的改进,既降低实验成本,又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仪器设备 要充分了解实验室里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特点,并且要会熟练操作,对出现的小问题能应对解决。加强对各种常用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如电热干燥箱、电热套等,发现问题及时报修,让常用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保持恒定。

篇5

一、工程概况

杭州市某地下车库工程位于新业路、钱江路、富春路、解放东路围合区域,为两层地下车库,地下二层地面标高为-14.3m,建筑面积为29637m2,围护设计由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靠近解放东路与钱江路一侧采用钻孔咬合桩作为围护结构。桩径为1000mm,相邻两桩咬合量为250mm,钢筋桩(B桩)有效桩长为24.45m,素桩 (A桩)有效桩长为19.45m,共有527根桩。

二、施工工艺

钻孔咬合桩是采用CG型全套管钻机钻孔施工,在桩与桩之间形成相互咬合排列的一种基坑围护结构。钻孔咬合桩有支护、承重和止水三重功能。钻孔咬合桩施工第一步是在桩顶上部制作混凝土导墙,目的是为了提高钻孔咬合桩孔口的定位精度并提高就位效率。导墙设计为每侧宽50cm,厚30cm,强度等级为C20钢筋混凝土。桩的排列方式为一根钢筋混凝土桩(B桩)和一根素混凝土桩(A桩)间隔布置。施工时,先施工A桩,后施工B桩,在A桩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B桩的施工。A桩采用超缓凝混凝土,B桩采用全套管钻机,切割掉相邻A桩相交部分的混凝土,从而实现咬合(如图1所示)。

1、单桩施工工艺

B型(配筋)单桩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平整场地测放桩位施工混凝土导墙套管钻机就位对中吊装安放第一节套管测控垂直度压入第一节套管校对垂直度抓斗取土,跟管钻进测量孔深清除虚土,检查孔底B桩吊放钢筋笼放入混凝土灌注导管灌注混凝土逐次拔套测定混凝土面桩机移位。

(注:A型桩与B型桩相比,只是少了钢筋笼安放环节,其余基本相同。)

(1)钻机就位

精确测定桩中心位置,作为钻机定位的控制点。

(2)取土成孔

在桩机就位后,吊装第1节管在桩机钳口中,找正桩管垂直度后,磨桩下压桩管,压入深度约为1.5~2.5m。用抓斗从套管内取土,一边抓土、一边继续下压套管,始终保持套管底口超前于开挖面的深度不小于2.5m。第1节套管全部压入土中后(地面以上要留1.2~1.5m,以便于接管),检测垂直度,如不合格则进行纠偏调整,合格则安装第2节套管,继续下压取土,直至达到设计孔底高程。

(3)钢筋笼制作与吊放

钢筋笼制作要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要求,钢筋制作加工要符合图纸尺寸要求,笼体完整牢固。为使钢筋笼有足够的刚度,以保证在运输和吊放过程中不产生变形,每隔2m用Φ20mm钢筋设置一道加强箍。

(4)混凝土灌注

A、B桩混凝土质量要求如表1所示。

水下混凝土灌注采用导管法,导管为Φ250mm的法兰式钢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宜保持在2~6m之间,最小埋入深度不得小于1m。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面或埋入过深,一次拔出高度不得超过4m。

混凝土灌注中应防止钢筋笼上浮,当混凝土进入钢筋笼底端1~2m后,可适当提升导管。导管提升要平稳,避免出料冲击过大或钩带钢筋笼。

对于A桩,每车混凝土均取1组试件,监测其缓凝时间及坍落度情况,直至该桩两侧的B桩全部完成为止。发现问题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5)拔管成桩

边灌注混凝土边拔管,始终保持套管底低于混凝土面不小于2m。

2、排桩施工工艺

施工原则是先施工A桩,后施工B桩,其施工流程为A1A2B1A3B2A4B3……,如图2所示。

在施工中根据施工进度要求,一般采用两台桩机相背施工,这样可以解决最终的冷接头问题。但有时可能采用多台钻机分段施工,存在施工段的冷接头问题,必须进行接头处理。处理方法为在施工段与段的端头设置1个砂桩(成孔后用砂灌满),待后施工段到此接头时抽出砂子,灌上混凝土即可,如图3所示。

三、关键技术的质量控制

1、孔口定位误差的控制

在钻孔咬合桩桩顶以上设置钢筋混凝土导墙,导墙上设置定位孔,其直径宜比桩径大20~40mm。钻机就位后,将第1节套管插入定位孔并检查调整,使套管周围与定位孔之间的空隙保持均匀。

2、桩的垂直度的控制

根据设计要求,桩身垂直度偏差按照不大于5‰控制。

1)套管的顺直度检查和校正

钻孔咬合桩施工前,在平整地面上进行套管顺直度的检查和校正。首先检查和校正单节套管的顺直度,然后将按照桩长配置的套管全部连接起来,套管顺直度偏差控制在1‰~2‰。检测方法为:在地面上测放出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将套管置于两条直线之间,然后用线锥和直尺进行检测。

2)成孔过程中桩的垂直度监测和检查

地面监测:在地面选择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采用经纬仪或线坠监测地面以上部分套管的垂直度,发现偏差随时纠正。这项检测在每根桩的成孔过程中应自始至终进行,不能中断。

孔内检查:每节套管压完后,安装下一节套管之前,都要停下来用“测环”或“线坠”进行孔内垂直度检查。不合格时应进行纠偏,直至合格才能进行下一节套管施工。

3)纠偏

成孔过程中如发现垂直度偏差过大,必须及时进行纠偏调整,常用的纠偏方法有以下3种。

① 利用钻机油缸进行纠偏:如果偏差不大或套管入土不深(5m以下),可直接利用钻机的两个顶升油缸和两个推拉油缸调节套管的垂直度,即可达到纠偏的目的。

②A桩纠偏:如果A桩在入土5m以下发生较大偏移,可先利用钻机油缸直接纠偏。如达不到要求,可向套管内填砂或黏土,一边填土一边拔起套管,直至将套管提升到上一次检查合格的地方;然后调直套管,检查其垂直度,合格后再重新下压。

③B桩纠偏:B桩的纠偏方法与A桩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是不能向套管内填土,而应填入与A桩相同的混凝土。否则有可能在桩间留下土夹层,影响排桩的防水效果。

3、超缓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

A桩混凝土缓凝时间应根据单桩成桩时间来确定,单桩成桩时间与施工现场地质条件、桩长、桩径和钻机能力等因素相关。根据咬合桩施工工艺,A桩初凝时间为

T=3t+k

式中t―――单桩成桩时间,一般取12h;

k―――预留时间,取24h。

一般控制A桩初凝时间为60h,在施工中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在确定混凝土相关参数后,委托混凝土供应商进行混凝土的配比设计和生产。由于钻孔咬合桩施工工艺的特殊性,要求超缓凝混凝土的缓凝期必须稳定,不能波动,否则将有可能给工程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要求混凝土供应商设置专用生产线来生产超缓凝混凝土,其所用的设备、人员、原材料都相对固定,以减少出错的机会,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四、常见工程事故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1.“管涌”处理

“管涌”是指在B桩成孔过程中,由于A桩混凝土未凝固,还处于流动状态,A桩混凝土有可能从A、B桩相交处涌入B桩孔内。克服“管涌”有以下几个方法:

①A桩混凝土的坍落度应相对小一些,不宜超过18cm,以便于降低混凝土的流动性。

②套管底口应始终保持超前于开挖面一定距离,以便于造成一段“瓶颈”,阻止混凝土的流动;如果钻机能力许可,这个距离越大越好,但至少不应小于2.5m。

③必要时(如遇地下障碍物套管底无法超前时)可向套管内注入一定量的水,通过水压力来平衡A桩混凝土的压力,阻止“管涌”的发生。

④A桩成孔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相邻两侧B桩混凝土顶面,如发现A桩混凝土下陷,应立即停止B桩施工,并一边将套管尽量下压,一边向B桩内填土或注水,直到完全止住“管涌”。

2、钢筋笼上浮处理

由于套管内壁与钢筋笼外缘之间的空隙较小,在上拔套管的时候,钢筋笼有可能被套管带着一起上浮。预防措施主要有:

①B桩混凝土的骨料粒径应小一些,不宜大于20mm。

②在钢筋笼底部焊上一块比钢筋笼直径略小的薄钢板以增加其抗浮能力。

③必须安装钢筋笼导正器。

④混凝土灌注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

3、钻进入岩的处理

套打钻孔咬合桩仅适用于软土地质。如施工中遇到局部小范围区域少量桩入岩情况时,可采用“二阶段成孔法”进行处理。第一阶段:不论A桩或是B桩,先钻进,取土至岩面,然后卸下抓斗改换冲击锤,从套管内用冲击锤冲钻至桩底设计高程,成孔后向套管内填土,一边填土一边拔出套管(即第一阶段所成的孔用土填满)。第二阶段:按钻孔咬合桩正常施工方法施工。

4、事故桩的处理

在钻孔咬合桩施工过程中,因A桩超缓凝混凝土出现早凝现象或机械设备故障等原因,造成钻孔咬合桩的施工未能按正常要求进行而形成事故桩。事故桩的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平移桩位单侧咬合

B桩成孔施工时,其一侧A1桩的混凝土已经凝固,使套管钻机不能按正常要求切割咬合A1、A2桩。处理方法为向A2桩方向平移B桩桩位,使套管钻机单侧切割A2桩,施工B桩(凿除原桩位导墙,并严格控制桩位),并在A1桩和B桩外侧另增加1根旋喷桩作为防水处理。

(2)背桩补强

B1桩成孔施工时,其两侧A1桩、A2桩的混凝土均已凝固,处理方法为放弃B1桩的施工,调整桩序,继续后面咬合桩的施工,以后在B1桩外侧增加3根咬合桩及两根旋喷桩作为补强。

五、结束语

1、本工程地质条件、工程环境复杂,整个基坑处于软土地区中,且地下水丰富,水位较高,采用咬合桩有较强的针对性,加快了施工进度,保证了施工质量,效果明显。

2、采用全套管钻机成孔,无须排放泥浆,施工现场文明;无缩孔、断桩等常见的钻孔灌注混凝土桩的通病。

3、咬合桩的关键工序为全套管成孔和成桩的垂直度控制以及混凝土超缓凝技术。出现故障时,采用上述处理方法,能快速、有效地处理施工过程出现的常见事故,加快了施工进度,保证了施工质量,为钻孔咬合桩施工提供了新的思路,对同类工程施工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篇6

【摘要】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战略主要内容之一。对于新疆来讲,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决定其能否充分发挥核心区作用的制约因素之一。但是,资金短缺是新疆基础设施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当前新疆的正常渠道不能满足建设的资金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也谨慎操作。与此同时,大量民间资本却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途径。“一带一路”战略为新疆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机遇,应该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充分激活民间资本的活力,使民间资本在建设基础设施方面能够有所作为,这样才能有利于更快更好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其核心区的作用。

关键词 一带一路;新疆;民间资本

【作者简介】王梦,新疆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经济与管理;王建新,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经济与管理。

一、引言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之一,有利于我国构建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格局,加快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和国际物流大通道的建设。但是由于我们国家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而且在改革开放前期强调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造成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长期相对不足。2000年开始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2010年提出的全国19省市对口支援新疆等一系列战略部署,促进了新疆的基础设施发展。但是与东部地区相比,新疆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十分落后,建设基础设施的投资资金严重短缺。怎样缓和或者解决新疆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短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是我们眼下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新疆民间资本的现状以及基础设施投资的基本情况,接着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新疆基础设施建设引入民间资本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为新疆能够把握“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为民间资本进入新疆的基础设施领域投资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二、民间资本对新疆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

(一)引入民间资本可以使新疆经济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速

基础设施建设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专家指出,当一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后,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会迅速增大。新疆在2013年的人均GDP为37181元,按当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新疆人均GDP约为5994.71美元,大于4000美元。另外,新疆位于我国西部,是欠发达地区之一,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等战略的实施,新疆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提升。当前新疆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但是,长期以来,新疆的基础设施一直在拖经济发展的后腿,基础设施的投资增长速度长期低于加工工业的增长速度。基础设施投资的相对不足,必然造成基础设施缺乏,成为制约新疆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例如:新疆处于严重缺水地区,2013年,新疆水资源总需求量为956.07亿立方米,供水总量为588.04亿立方米,供不应求,应当把雨水充分利用起来,但是受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影响,无法建设先进的雨水处理设备,新疆雨水利用率很低,从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此外,高速公路的缺乏,高铁、动车、铁路、港口、民航设施的严重不足,电信、通讯设施的发展滞后,都在现实中制约着新疆经济的发展。民间资本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结合不仅可以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问题,还可以缓解民间资本集聚在制造业所造成的压力,并且能够带动基础工业和支柱产业的迅速发展,为新疆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证。

(二)新疆建立基础设施需要民间资本的支持

新疆近年来GDP增速分别为2011年的12%,2012年的12%,2013年的11%,2014年的10%。

新疆已经逐渐进入良性发展,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提出,更加大了新疆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假如排除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新疆的这种经济增长势头仍会持续一段时间。按照保守估计,假如未来每年保持经济8%的增速,从2012到未来2017年新疆每年的基础设施投资大概在1600亿到3500亿元之间(表1)。

表1中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保守估计,将经济增速假定为8%的情况,如果不出现其他大的事件的影响,新疆未来几年用于基础设施投资额应该大于本文的保守估计值。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量,仅仅靠银行或者财政显然难以满足,需要拉动民间资本来弥补政府投入之外的资金缺口。如今民营企业通过过去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很多财富,并且已经具备承担一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因此,让民营企业参与新疆部分基础设施建设有一定可行性。

(三)“一带一路”为民间资本带来新的机遇《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之中提出“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而作为核心区的新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落后和薄弱,新疆必然会抓住这个重要的机遇,提升自己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必然会给民间资本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

新疆发改委最近透露,刚刚获得批复的库格铁路在新疆境内有711.9公里,新疆境内工程投资为233.37亿元。库格铁路只是“一带一路”战略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的一个部分,但其需要的资金已经上百亿,未来陆续还会有更多基础设施项目,这些必然给民间资本带来很多投资机遇。新疆近年来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人口持续增加,城市不断发展,这些都会产生对环卫、道路等基础设施产生新的需求。西部大开发以来,新疆的基础设施投资明显过度依赖政府投资。即使如此,新疆在基础设施的投资缺口仍然较大,并且存在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影响新疆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的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政府的债务风险。因此,在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引入更多的民间资本有一定现实意义。过去,民间资本的投资活动范围往往受到限制,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新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该降低民间资本的准入门槛,规范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这样新疆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核心区的作用。

三、民间资本与基础设施投资绩效评价

为了验证新疆的民间资本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的绩效,本部分参考当前已有的研究和新疆的具体区情,选择1993年到2013年新疆的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集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以及个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这3个变量的数据进行比较来对比分析国有投资、集体投资、个体投资的绩效。

本文基于索罗模型和科普道格拉斯函数,通过分析1993~2013年的国有经济投资、集体经济投资和个体经济投资对GDP的贡献效率,来证明引入民间资本的必要性。由于相关统计年鉴没有对基础设施总投资的数据,只有各个具体项目的投资额,加上统计口径也发生改变,为了数据的可靠性和收集数据的便利性,本文使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来代替基础设施投资额,分别选取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集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以及个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作为解释变量建立模型,见(1)式。

GDP=f(X,Y,Z)(1)

其中GDP代表新疆国民生产总值,X、Y、Z分别代表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集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以及个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现将(1)式写成Cobb-Douglas函数形式,变为(2)式。

GDP=AXαYβZε(2)

式中GDP表示新疆国内生产总值;X、Y、Z分别表示国有、集体和个体经济的固定资产投入,A表示余值贡献。指数α、β、ε分别表示各因素对GDP的弹性系数,即该因素增加1%,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百分比。为了便于回归分析,对指数函数式(2)两边取对数,将其转化为线性函数,见(3)式。

LN(GDP)=C+αLN(X)+βLN(Y)+εLN(Z)+λLN(W)(3)

根据表1的数据,运用spss19.0软件回归,得到如下结果:

LN(G)=2.724135+0.450122LN(X)-0.120826LN(Y)+0.541291LN(Z)

se=(4.831307)(3.413845)(-1.900738)(4.874362)

t=(4.831307)(3.413845)(-1.900738)(4.874362)

p=(0.0002)(0.0033)(0.0744)(0.0001)

R2=0.976901

D-W值为1.698083

从统计检验的结果来看,调整的R2值(0.972824)、t统计值、D-W值(1.698083)都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总体显著性检验——F检验(值为239.6500)结果也是令人满意的。

国有投资的产出弹性为0.450,个体投资的产出弹性为0.541,相对较高。而集体经济投资的产出弹性很低,甚至有轻微负相关关系。这说明新疆的集体经济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提高不利于新疆资本产出率的提高。这个结果可能的解释是国有经济投资对新疆GDP的贡献较大。西部大开发以来,新疆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拉动。个体投资具有逐利性和灵活性,这部分投资对新疆GDP贡献也较大。而集体经济由于体制改革滞后,存在管理体制缺位、改革不配套等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新疆集体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国有投资主要用于维护社会安定、提供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这些方面在短时间内是很难看到其对新疆GDP的贡献的。但是,总体来讲,国有投资的绩效相对个体投资较低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我们需要更大力度地将民间资本引入到新疆基础设施的建设之中。

四、结论与讨论

“一带一路”战略给新疆带来了新的机遇,新疆要把握这个机会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的支持。

而当前新疆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存在总体规模显著不足,基础设施技术等级比较低,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当前新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较大,仅靠政府投资很难解决,而进一步引入民间资本可以提高新疆的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新疆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民间资本的发展。但是,新疆在把民间资本引入基础设施投资中还存在观念陈旧、审批复杂以及寻租行为等一系列问题。应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完善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要给民间资本创造一个宽松的市场准入规制,让民间资本在基础设施上不仅能发挥其提供资金的功能,更能发挥其创新的活力。其次,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在保护民间资本产权的同时要加强对其的监管。民营企业的产权有保护,才有利于他们放心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更重要的是要规范政府行为,深化民间资本投资者与政府之间的组织信用,完善政府与民间资本共同投资建设基础设施的机制。

参考文献

[1]凌丹,袁开洪,邹江东.论吸引民间资本发展环保产业的重要性及途径[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2]李杉杉.借鉴国外经验加速发展我国民间投资[J].财经问题研究,2014,(1).

[3]郭昊.民间资本借贷问题及解决方案——以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为例[J].人民论坛,2012,(2).

[4]阙方平,黄超.民间资本转化为银行资本的现状与问题——以湖北省为例[J].银行家,2012,(1).

[5]吴娟.新疆跨越式发展的资本支撑分析[J].实事求是,2012,(2).

[6]王译.利用民间资本建设高速公路的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2012,(5).

[7]中国人民银行鄂尔多斯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民间资本如何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之探析——以鄂尔多斯市为例[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3,(10).

篇7

二、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本地中医药资源

按照年初计划,今年我们对中医医疗资源进行了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到20__年底,经过合理配置,我镇22个行政村,其村卫生站均已按照《标准》改造完毕。切实加强了农村中医药服务工作的力度。

三、中医工作档案实行规范化管理

20__年,我镇卫生院对中医药工作的各项档案实行了规范化管理,中医台账涉及的内容包括中医药人员花名册、中医药人员基本情况汇总表、中医科室登记表、中医药工作统计表、中医药业务收入统计表、中医药学术论文登记表等各项登记表,并且有专人进行统计和分析。

四、进一步落实中医专项经费和创建经费

20__年,镇政府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给予了政策保证和支持,按照创建标准,按辖区内人平不低于0.3元/人安排中医专项事业经费,今年划拨专项经费在去年的基础上增长25。用于中医药医、教、研工作,确保了中医事业后劲,促进中医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五、加强基础建设,健全和完善中医药三级网络

今年,根据《四川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标准》》要求,切实加强了中医药各项工作,抓好了镇卫生院中药房、中医科和村卫生站的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必备设施的投入。同时,加强内涵建设,加大新项目、新技术的引进与利用,强化专科、专病建设,提高危重症的救治能力。县中医院积极加强专科专病的建设,力争在明年将骨伤科建设为双流县的重点中医专科。

六、加强中医药人员培训

篇8

通过项目实施,在全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相对集中独立统一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提供10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技术服务。在全市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配齐能够开展中医药服务的诊疗设备,提供4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二、项目范围及内容

(一)项目范围

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

(二)项目内容

1、加强基层中医药基础建设。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诊室、治疗室、中药房、煎药室等中医药科室集中设置,布局流程符合医疗卫生服务要求,形成中医药特色诊疗区域,便于群众接受中医药服务;装饰装修采用中式风格,门扇可挂体现中医药文化内涵的对联,走廊、诊室张贴中医药知识和方法的宣传栏、宣传图片等,突出传统文化特色,注重人文关怀,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集中开展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一体化中医药服务,同时向群众宣传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2、为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统一配备火罐、刮痧、推拿、艾灸、熏洗等中医药适宜技术设备,在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以上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在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的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在最基层开展中医基本诊疗和养生保健服务,向基层群众宣传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

3、提高基层中医药技术水平。基层单位要有计划的安排中医药人员到二、三级中医院参加培训和跟师学习,二、三级中医院要主动与基层单位对接,安排专家到基层坐诊、讲课和义诊,现场帮助、规范和指导基层中医药工作。

4、加强基层中医首诊工作。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发挥基层中医首诊作用,基层利用中医能够诊疗的病人应留在基层治疗,基层中医诊疗不了的,既可向二、三级中医院求援专家下基层诊疗,也可介绍到二、三级中医院诊疗,形成中医人才技术上下流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性机制,更好地用中医造福百姓健康。

三、项目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1季度,市卫计委制定下发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季度,各县(区)卫计委指导基层单位规范体系、设备、人才队伍、制度和业务建设。

第三阶段:3季度,市、县(区)卫计委组织调研,督查建设情况,推动工作开展。

第四阶段:4季度,组织专家检查验收项目建设情况。

四、项目要求

篇9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在有关文件中明确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采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的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1]。由此可见,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对于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给予很大的支持。中医药进入社区,是由中医药具有的显著疗效和特色优势决定的,是开展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必然选择。

1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与意义

中医药学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为我国重要的卫生资源,全社会都应该对中医药事业进行重点的扶持、保护与发展。近年来,将中医药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使中医药的优势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得到充份的展现。

1.1社区群众基础广泛 中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民间就有中医强身健体、致病疗伤的习惯。中医在社区居民中,特别是老年人,接受程度高,有极高的信任度。中医药中所使用的天然药物、自然疗法等,开始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市场前景一片大好。同时,中医药中传统送医、送药服务,能与居民的需求贴近。

1.2中医传统理论可满足社区卫生服务需求 中医提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理论,其中,"未病先防"充分显示了健康教育、疾病预防与保健的重要性;"既病防变"是指导健康与医疗活动。中医认为,人体是否患病,其主要在于体内正气是否充足,可抵御外邪,确保人体健康的功能,但是维护正气,进行机体预防,作保健知识的普及,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社区卫生服务需要以疾病预防为主,中医药能满足社区的康复、保健、计划生育、医疗与健康教育等需求。

2中医药在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中面临的问题

2.1缺乏科学管理 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对于流程和操作的管理需要严格的规章制度,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社区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的融入过程中衔接不严密,具体操作缺乏规范性,出现错误后没有及时的发现和纠正[2]。

2.2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①卫生服务人员缺乏必要的责任心,在工作中不够严谨,对于患者的接待不够细致,不按规范对中医药药品进行管理,使得一些人为的事故产生;②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不到位,业务水平不高,比如对于中医药的特点、构成、使用等了解不够充分,用药不准确;③医护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素养,对待患者态度较差,存在中医药乱收费的现象。

3提高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融入进程的对策

3.1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健全 卫生部门与中医药管理部门,依托于目前已经存在的社区卫生服务基础,不断巩固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基础建设。让许多社区都建立起中医诊疗科室,配置中医设施与中医人员。根据区域规划,也有中医院构建了中医特色服务机构,承担辖区中的中医药技术的指导工作等。使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中的应用不断完善

3.2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 首先在体制内部要制定出相关的制度,实行问责制,加强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管理和监督,让其自觉养成良好的中医药使用习惯和正确服务意识。其次国家要加强对于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使用的规范化管理,出台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于具体操作要有可行的标准,并且要建立外部的监督机制。

3.3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素质 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是保障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前提,也是我国公共卫生建设目前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和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优秀的医疗和护理人才,能够有效的提高中医药使用的精确性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护服务。首先要强化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拥有完善的知识基础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对于新的中医药产品及时的了解和掌握,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其次要形成专业负责的态度,对待医护工作细致认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

3.4政府要加强财政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是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工作的主导者和指引者,政府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视和投入程度直接影响了该项工作的质量和进程,因此为了更好的完善其内容和作用,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划拨专款对基础设施进行完善。

3.5建立健全基层服务机制 社区卫生服务机制是公共卫生建设的重要前提,首先要建立前面而长效的体系,确保服务站的功能和价值得到长期的发挥,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要转变思维,以服务的的态度开展各项工作,最后要对领导干部实行责任问责,以保证服务站建设的顺利进行[3,4]。

4结论

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是国家医疗改革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生活水平和人口身体素质的具体表现,将中医药参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不仅是对服务工作的一种充实,更是对中西医思想的一种结合,能够更好的完成服务工作。当然,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经验和理论的欠缺,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转变思想,将理论同实际联系,把服务工作落到实处,相信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会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吴军,徐蕾,王荔源,等.社区产褥期妇女中医药综合保健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3):1536-1538.

篇10

(一)积极配合做好医改工作。市领导高度重视新医改方案XX市的贯彻实施,王国平书记、XX市长多次就如何做好医改工作作出批示,市医改领导小组多次XX市深化医改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卫生部门作为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的主力军,积极XX市医改办开展工作,认真做XX市贯彻落实医改方案的准备工作,包括前期改革经验总结、现状调研、信息收集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有关落实国家新医改方案的工作思路。同时,积极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宣传。

(二)推行医院集团化管理。在成功XX市一医院、市妇保院、市四医院、市妇女医院、杭玻医院“五位一体”XX市六医院、市十医XX市儿童医院“三院一体”集团化管理基础上,建立浙医二院-市滨江医院、邵逸夫医院-市下沙医院一体化建设、一体化发展的名院集团化模式,以资本品牌为纽带,探索“市校合作、股份运作”的新机制。10月份,成功举办了公立医院集团化管理高峰论坛,王国平书记、杨卫校长都亲自参加论坛并作重要讲话。除在新医院建设等增量卫生资源大力推进集团化管理外,对存量卫生资源也进行了资源整合,市中医院将领办丁桥医院的建设。

(三)实行乡村卫生一体化。在前期周密调研的基础上,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面实行一体化管理,做到“六统一”,即统一命名标识、统一人员调配和培训、统一药品采购和价格、统一业务管理和绩效考核、统一信息管理、统一财务和分配制度,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卫生差距,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提供了政策保障。XX市劳动保障局、市财政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乡村医生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障的意见》,切实保障了乡村医生的权益,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加快基础建设进度,卫生硬件基础进一步夯实

(一)加快新医院建设。市滨江医院主体工程已顺利结顶;市下沙医院医疗综合楼主体结构已到20层;市第十医院(市西溪医院)医疗综合楼主体结构已到8层;市儿童医院(筹)挂牌试运行以来,门急诊日均350人次,门诊医疗综合楼已进入规划指标论证;市妇女医院即将完成桩基工程;市之江医院已完成医院选址;市中医院丁桥分院已确定医院选址;市二医院即将兴建门诊医疗综合楼。XX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已于6月份全面投入使用。萧山、余杭、富阳、桐庐、建德、淳安等区、县(市)XX县级医院也实施了迁建、扩建和新建。

(三)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构建以统一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重点的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全面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硬件建设,建XX市级管理平台,并试点在主城区运行系统软件,初步开展电子健康档案建立、数据库建设等工作,主城区统一数据库的电子健康档案已达10万余份。XX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建设、XX市卫生数据中心建设、XX市卫生专网建设正全面开展,一期工程会商系统已经启用。构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系统,试点在三级医院开展电子病历、网上会诊、临床路径管理等探索,试点并通过现场推进会进一步规范院务公开工作。

三、打响健XX市品牌,城市健康形象进一步树立

篇11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将保障人民健康作为中医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坚持中西医并重,将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鼓励中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进步、协调发展;坚持继承与创新,遵循中医药固有发展规律,继承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通过体制、机制、科技和知识创新,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和服务水平;坚持发挥特色优势,着力运用中医药方法防病治病,发挥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病、疑难病、传染病和养生保健、亚健康保健等方面的优势,开展“治未病”保健服务的同时,积极探索和拓展中医药在急救医学中的作用和范围;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进一步强化政府在政策、规划、投入等方面的责任,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中医药事业。

(三)主要目标。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律的体制和机制,合理配置中医药资源,进一步强化中医药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科研创新能力,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中医药学术、科研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明显提高,将我市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中医药临床基地、中医药教育基地和中医药科研基地,中医药整体实力进入全省中上游行列。

二、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一)优化中医药机构布局。将中医药服务机构建设纳入区域卫生发展总体规划,合理配置中医药服务资源,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基本医疗领域的重要作用。继续抓好政府主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建设,每个县办好一所中医院,形成以市、县级中医院为主体,以综合医院中医科室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科室为重要力量,以中医诊所、门诊部、中医“坐堂医”等为补充,涵盖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功能的中医药服务体系。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

(二)健全中医医疗服务网络。

1.完善城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立以市、县中医院为主体,以综合医院中医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医科为重要力量的城市中医药服务网络。把政府举办的中医院建成区域内中医医疗、培训和养生保健基地,充分发挥其疑难病诊治、人员培训和预防保健的辐射作用。中医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之间要加强业务合作,实行双向转诊,上级中医医疗机构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业务技术进行指导。加强市中医院建设与管理,适度扩大规模,用5年左右时间使其成为北及地区名牌中医医院,并逐步建设成为全市中医药骨干人才业务培训基地和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真正发挥“龙头”和辐射作用;条件成熟时,在云新城规划建设市第二中医医院,以进一步解决东部城区缺乏高水平中医药服务问题。加强综合医院中医科和中药房建设,县级以上综合医院按标准设立中医科(或中西医结合科)和中药房,并设置一定比例的中医病床,90%以上的综合医院5年内要达到国家建设标准。积极开展省级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和示范中医科创建工作,力争5年内再有1个综合医院中医科获得省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称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参照《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和《省乡(镇)村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设立中医科和中药房,配备2名以上中级职称的中医人员,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执业医师。积极开展城市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工作,力争5年内有2-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省城市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验收。

2.完善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加强县中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县抓好中医院、乡(镇)抓好中医科和中药房、村抓好中西医两法诊治疾病”的工作机制。组织市、县中医院支援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鼓励中医药专业人员到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工作。重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技术骨干培养,加强乡村医生和社区全科医师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县要办好一所中医院,并使其基本规模、服务功能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相适应,经过3年左右努力,所有县级中医院均要达到二级甲等中医院标准。积极开展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工作,力争5年内有1-2个县获得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称号。推进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工程,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要设立中医科(中医诊室),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药专业人员,扩大中医药服务领域,并加强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中医药业务管理和指导;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要有1名以中医药知识为主或能运用中西医两法防病治病的乡村医生(全科医师),积极应用中医药诊疗技术防治疾病,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服务覆盖率要达到100%。

(三)加快中医院达标建设。各地要将中医院分年度纳入政府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完善基础设施,配齐基本设备,提高综合诊疗能力和水平。经过5年左右努力,市中医院要巩固三级甲等中医院标准,加强内涵建设,形成服务功能健全、临床疗效显著、社会影响广泛、中医特色突出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尚未达到二级甲等中医院标准的中医医疗机构,要加快建设进度,3年内达到规定标准。各县、区政府要抓紧制定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改造计划,加大对中医院房屋改造和设备配置的投入;加强中医院急诊科和感染性疾病科建设,提高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重大疾病防治水平,各地应将具备急救能力的中医院纳入当地120急救网络。

(四)着力培育中医重点专科。深入开展重点中医临床专科、中医临床示范专科、农村医疗机构特色中医专科建设。引导各级中医院突出中医专科特色优势,力争5年内,市中医院脑病科通过国家重点中医临床专科验收,肛肠科通过省重点中医临床专科验收,在此基础上,争取再有1-2个专科成为省级重点中医临床专科建设单位。推广我市独具特色优势的蜂疗及中医药制剂。扶持县中医院在加强综合能力建设基础上,重点发展优势突出的中医专科。每个县级中医院要有1-2个市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力争1个以上专科成为省级重点中医临床专科建设单位。积极发掘推广针灸、推拿、拔罐、刮痧、药浴等中医药特色治疗项目;争取农村医疗机构特色中医专科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

(五)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充分发挥中医“上工治未病”的特色优势,强化中医预防保健功能。市中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应在省级试点单位基础上进一步做大做精,并在疾病康复、亚健康干预、优生优育、运动保健、食疗推拿、托老保健等领域进行深入探索;县级中医院要开设中医“治未病”门诊,进一步拓展中医药服务范围,丰富中医药服务内容,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三、注重人才培养,提高中医药队伍整体素质

(一)注重培养和选拔名中医。探索多种途径,采取综合措施,不断完善培养和评选名中医制度,每4年评选一次市级名中医,及时申报省名中医,为理论功底较厚、临床技能过硬、医德医风高尚的中医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尊重和保护名老中医,继承发扬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适当提高待遇,并在政治、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给予照顾。鼓励名老中医进行知识传承,对名老中医著书立说、传授经验给予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筛选一批热爱中医、富有潜力的中医临床骨干,采取以师带徒方式传承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并在每期传承任务完成后,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卫生行政部门给予带教的市级中医专家奖励。

(二)加快培养和引进中医药领军人才。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入实施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与人才战略工程意见的通知》(政办发〔〕209号)和《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实施办法》(中医政〔〕45号)规定,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一批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将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等获得国家级项目培养人才列为造就和引进在全省有一定影响的中医药领军人才,尽快形成一支功底扎实、现代知识丰富、创新能力较强、专业技术精湛的中医药创新团队,承担中医药重大科研任务,引领我市中医药学术的发展,推进中医药学术现代化。

(三)加强中医药人才继续教育。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要根据高等学校设置规划和社会需求,着力提升办学层次,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并充分利用学校平台,培养不同层次的中医药人才,组织接受中医药继续教育。重点加强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员和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逐步提高中医药临床队伍的整体素质。继续强化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教育,在各级中医医疗机构中开展学习中医药经典活动,注重辨证思维训练,增强中医医生运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方法诊疗疾病的能力。鼓励在继承的基础上吸收利用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化手段,搞好中医药技术创新。

(四)强化基层中医药人员培养。鼓励以在岗乡村医生中医药中专学历补偿教育、乡镇卫生院中医骨干培训班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快农村中医药人员培养,力争通过国家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及技能培训项目北教育基地资格审批,同时做好我市农村基层中医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工作。依托县级中医院定期对乡村和社区医生进行中医药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适宜技术培训,扩大中医药服务的覆盖面。

四、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

(一)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和普及。深入挖掘本地中医药文化积淀,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营的中医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创建中医药科技文化园区等中医药文化产业基地。充分利用以康缘药业主打医药精品、市中医院院内药品制剂和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中药标本等为主的中医药优势资源,创建中医药博物馆。采取多种方式传播、普及、弘扬中医药文化。进一步加快我市中医药史志的编撰和秘方、验方的挖掘、整理,发掘中医药文化底蕴,营造良好氛围。卫生部门要定期邀请中医药专家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宣传中医药文化,提高广大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

(二)发挥中医院在中医药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各级中医院要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在办院理念、医院管理、人才培养、行为形象、诊疗活动和建筑风格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选择有条件的中医院进行中医药文化重点建设,为全市中医药文化建设起到示范作用。新建和改扩建的中医院,都要把中医药文化特征作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庭院、大厅、走廊、候诊区、诊室等区域全面展示中医药文化,努力使全市各级中医院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医药文化阵地。

五、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促进中医药科技创新

(一)加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加快建设现代中药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康缘药业国家中药现代化示范企业的作用,整合我市中药材地缘资源、中药企业、中医医疗、中医药教育机构等综合优势,开展对中医药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临床疗效研究,巩固并确立中医药产业在我市中医药创新研究领域、临床研究领域的引领地位。以康缘药业为龙头,将中医药产业打造成我市强势支柱产业,优化中药产业出口结构,扶持中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着力构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中医药产业体系。

(二)探索建立中医药集团发展新模式。完善政策措施,整合康缘药业、市中医院和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资源综合优势,按照以管理技术人才资本为纽带,以协议形式明确权力、义务,以制度规范运作行为模式,建立协作型中医药集团。鼓励和加强中医药企业与医疗、教育机构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企医联合、企校联合、医校联合,共同合作开发,促进医、教、研、产紧密结合,构建资源共享、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管理科学的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

(三)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我市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农业大市的优势,开展中药资源普查,保护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建立种质资源库。从农林产业布局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等方面,探索以康缘药业大型中药企业为主导,土地集约经营,农业现代化管理的新模式。扶持道地药材良种繁育,积极发展中药特色农业,建设规范化、规模化中药材种植生产基地10万亩。支持野生药材家种家养,开展技术培训、示范推广和对中药材种植指导与服务,构建中药材研发、种植、生产、加工、技术服务的营销体系。

(四)改善中医药科技创新基础条件。根据中医药科技创新发展要求,努力增加政府对中医药科技经费投入,进一步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和促进中医药科研人员研究、推广现代中医药诊疗技术。中医药科研课题立项、科技成果评审等,要充分尊重中医药的学术特点,对列入国家及省重大科研项目的予以重点扶持。市、县中医院要按不少于业务收入的1%提取科研经费,用于中医药科研创新。

六、健全完善保障措施,营造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切实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促进中医药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市政府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卫生、发改、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药品监督、物价、科技、农业(林业)、民政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市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制度,制定工作计划,进行目标考核,研究解决中医药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县、区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组织,负责协调解决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卫生行政部门要履行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统筹规划、中医药业务管理、综合协调职能。发改部门负责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优化中医药资源配置,推动中医药基础设施建设;财政部门要健全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长效投入机制,增加经费投入,做好财政政策落实工作;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做好中医药医保政策的落实及人才培养规划、职称评定工作;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帮扶医疗机构申报院内中药制剂与使用调节;编制部门做好中医药机构人员编制工作;物价部门负责申报合理制定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中针灸、推拿、中医整骨、蜂疗、院内药品制剂、中医特色技术服务等传统项目的收费标准,适当提高政府部门确定的名中医专家诊疗费标准;科技部门负责将中药现代化工作、中医科学研究和产业技术开发纳入全市科技发展计划,培育发展中医药科技市场,推动中医药科技进步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农业(林业)部门配合做好中草药种植特色农业基地发展扶持工作;民政部门要将中医药普及推广纳入社区服务范畴。

篇1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中医院是我县唯一一所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承担着全县中医科研、技术指导、业务培训等工作。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及县卫生局正确领导下,中医院的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县中医院被省中医药管理局评定为“二级甲等中医院”,但距离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标准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使创建工作如期达标,今后我院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统一认识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广泛宣传发动,使全院职工深刻认识到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重要性,人人都行动起来,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创建中医工作先进县行列中。成立创建中医工作先进县领导小组,协助卫生局把各乡镇卫生院中医管理科设立齐全,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并按照实施方案要求部署、落实、检查、考核各项工作,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使“硬件”尽快达标

按照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的要求标准,中医院基础设施不达标。为此我院计划在两年内筹措资金100万元,用于医院基础建设,基本上达到门诊与住院处相对分开;办公区与病区相对分开;医疗区与生活区相对分开;急诊室、病案室、供应室达到要求标准;病床开放数达到100张,每床设备费达到7000元;争取尽快创造条件建设合格的制剂室和门诊楼。

三、加大学习培训力度,提高理论技术水平

为使医务人员的理论与技术水平得到提高,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今后我们将做好院内学习培训及基层培训工作。以科室为单位,每月集中组织一次中医处方、中医病案规范化书写及本学科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和讨论;全院医、药、护、技人员都要根据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做好中医温课学习;鼓励在职职工参加中医自学考试,每年参加中医大专、本科专业学习者不少于5人;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医学继续教育培训班,每年参加市级以上医学教育培训班人数不少于20人;每年派出进修人员不少于4人,争取每年院内20%以上业务人员培训不少于150学时。版权所有

中医基层指导科人员下乡对各乡镇卫生院指导中医工作一次;免费为基层培训医务人员不少于5人;开办培训班至少一期,培训对象为乡镇中医人员,培训人数不少于50人。安排乡镇卫生院中医管理科人员对辖区村所中医药人员进行培训,每季度一次,每人培训时间不少于半个月,培训率达到100%。

四、提高中医工作质量,突出中医工作特色

巩固二甲级中医院成果,把抓中医工作质量作为我院工作重点,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以期达到急诊室进一步规范,门诊中医药治疗率达到85%以上;病房中医药治疗率达到70%以上;病案书写合格率达到90%以上;处方合格率达到95%以上。加强中医专科建设,在原有开设脑血管病专科、腰腿痛专科、痔瘘专科、皮肤病专科、乳腺病专科的基础上,计划增开肝病专科、骨病专科。把脑血管病专科、痔瘘专科作为我院重点中医专科发展,两个专科收入不低于医院总收入的10%。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更好的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按照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标准积极指导乡镇中医工作和村卫生所中医工作。

五、总结交流工作经验,为科研创造条件

开展学术活动3次以上,在省级以上医学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10篇。年内争取科研课题立项2项。到2008年争取获得县级以上科研成果1项。

篇13

一、引言

曾指出:中医药学 “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是目前我国唯一具有最广泛群众基础的,仍在普遍使用的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最具典型意义、代表性和无可替代性的医学科学体系之一。以中医药为核心的民族科技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具有战略地位,是提升民族声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文化支撑,是最具优势的中华民族文化品牌。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辨证施治技术也是世界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荆楚文化源远流长,积淀厚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炎帝神农的诞生地和李时珍的故乡,我省中医药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我省不仅是中医药文化大省,还是中医药资源大省,但不是中医药文化强省。在中医药事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和我省提出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新形势下,总结我省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和交流的经验教训,不仅对我省落实文化强省战略意义重大,对我国其他省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亦有深远的意义。

随着全球对健康的关注度逐年提高,中医的“治未病”理念逐渐得到认可,中药也作为预防和保健功能性药物而远销海外。我省地处中国中部,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适宜多种中草药生长,尤其是我省蕲春县,北倚大别山,南临长江,气候温和,处于我国“中三角”地带,属于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据全国中医药资源普查结果估算,蕲春县药材总蕴藏量为213487担,其中植物类204568担,动物类919担,其他类8000担,大宗药材品种56个。[1]现有170余个药材种植场,种植面积达20万亩,固定经营门店500余家,药材日吞吐量100多吨,日交易额60余万元。这无疑为我省跻身世界中草药强省行列提供了得力的条件。

二、我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动自身中医药文化建设,我省中医药界狠抓实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具体如下表:

其中,全省现有中医药医疗机构114家(公立中医院91家,民营中医院23家),床位31334张,在岗职工3407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292人,注册护士12746人。每千人口有中医床位0.54张,每千人口有执业中医师0.18人,注册护士0.22人。全省先后开展了5次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01人,继承人186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52人。我省卫生厅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2010年、2014年先后分别联合评选了“湖北中医大师”25名,“湖北中医名师”61名。

我省国家级重点专科总数在全国排名第9位,居中南六省前列。与此同时,为整合中医药资源,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我省正在积极推进“三堂一室”建设,即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国医堂”,在县级以上中医院建立“名医堂”“中医养生堂”和“知名中医工作室”。[2]

世界名著《本草纲目》诞生于湖北,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传播,极大地提升了我省中医药文化的国际知名度。据研究,自16世纪末刊出以来,几乎每隔3~5年就有新的版本出现。据《中国图书联合目录》截至1961年的统计,国内的版本有54种;至2010年各种版本近200种。不包括至少近1000多种的精编本、简编本、类编本等在内。《本草纲目》的外译本包括英文、法文、俄文、拉丁文、日文、朝鲜文等多种文字,据有关资料记载,各类型版本已近100种了。[3]由此可见我省中医药文化发展的潜力巨大。

三、我省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语言文化障碍

其一,中西医文化存在巨大鸿沟。中医向来信奉的是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然而西医向来信奉机械诊断,注重实证,头疼治头,脚疼治脚。文化背景的不同让许多外籍人士很难理解蕴藏在中医药里的奥秘。[4]这也是在鄂的外国友人面临的问题。然而文化是指导消费者消费的主导因素,只有解决了文化冲突问题,才能将中医药产业传播出去。[5] 很多外国人对于尝试使用中医治疗疾病抱有抵触情绪,他们对中医药概念模糊不清,不具备基本的中医药常识,同时对中医药的科学性抱有批判的态度。我省作为中医药大省,其中医药医疗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我省作为中国中部迅速崛起的省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来鄂经商、读书、旅游的外国人数近年来急剧攀升。如何发挥在鄂外国友人的“传声筒”作用,对于我省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至关重要。为此,本课题组在武汉市高校留学生、驻汉外国机构和在汉经商等的外籍人士群体当中开展了广泛的调查和访谈,结果非常令人遗憾:他们当中生病时选择过中医药治疗的人数非常少,对我省中医药文化有所了解的也寥寥无几。这里面不仅有我省自身建设、宣传等问题,更有文化的鸿沟等待我们去跨越。

其二,中医药外语翻译领域问题重重。由于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日益频繁,中医药外语翻译的标准尚未建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交流和传播。语言是交流的基础,各行各业都需要有自己的语言。中医药要想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有自己成套的在国际上被广泛接受的语言系统。此外,中医药外语翻译人才的缺失也非常严重。湖北中医药大学每年外语专业本科生录取数在100名左右,而绝大多数的人本科毕业后都从事与中医药英语无关的职业,更何况很多人本身并不具备良好的中医药外语翻译能力。目前我省在中医药国际贸易服务和对外交流等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既精通中医药又精通外语的人才屈指可数,这使得有湖北特色的中医药文化走出国门举步维艰。当然这也是许多其他中医药大省(地区)所面临的难题。

2.我省中医药文化对外宣传相对不足

全国一些中医药资源大省早就做起了中医药文化的文章。据悉,作为我国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安徽省自1985年就启动了亳州中药材交易会,举办了多届亳州国际中医药博览会和华佗诞辰周年祭祀大典活动,而且参与活动的国外企业和外籍人士很多,较好地宣传了安徽省的传统医药文化。另一中医药资源大省――河南省自2002年以来连续举办了十几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张仲景诞辰周年祭拜等活动,活动规模大,参会嘉宾档次高,这使得河南的传统医药文化在国际上得到了有力的宣传。我省有近4000种中药资源,储存量在全国居第四位,《本草纲目》更是早已收进《世界记忆名录》。然而,我省从2008年才着手举办海峡两岸李时珍医药文化与产业发展研讨会和李时珍诞辰周年祭拜等活动,规模和规格上都不及安徽、河南等地的类似活动,在海外的影响力更是有限。我们在国家图书馆中查到多类《本草纲目》的版本(国家图书馆北区基藏类R282),却未搜到任何关于湖北蕲春中医药的典藏书籍或资料。同时,在我们对在鄂外国人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的外国人并不了解甚至不知道李时珍以及《本草纲目》,这与《本草纲目》在众多国际学术领域的知名度和《本草纲目》的研究热是极不相称的。由此可见,我们在促进湖北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同时还要打好文化宣传战。

四、促进我省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措施探讨

一种好的文化要想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自身要有足够强的实力和本领。我们只有加快加强湖北中医药文化的基础建设,才能在广大市民普遍认可的基础之上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虽然我省在建设中医药文化强省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就,但是与其他中医药文化大省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进一步夯实湖北中医药文化的民意基础,让中医药理念深入到我省人民的心中,让所有到过湖北的外国游客至少接受一次中医药文化的洗礼,从而打响我省李时珍中医药文化王牌。

1.以特色旅游产业带动中医药文化事业发展

以我省蕲春县为例,蕲春中医药旅游可以设计出养生保健型、研究学习型、科普参观休闲型、购物观光生态型等多种产业模式。基地则可以设立在李时珍陵园、药物馆、纪念馆、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李时珍医药集团、李时珍医道文化旅游区、本草纲目生物科技园、李时珍国际医药港等地区,形成多地连锁式特色旅游项目。特色节日如李时珍医药节和药物交易会等都可以促进湖北中医药文化在国际上的宣传。特色产品可以为“蕲春四宝”蕲竹、蕲艾、蕲龟、蕲蛇,其中可以主推年产量较高且物美价廉的蕲竹、蕲艾作为特色销售产品,让最广大的消费者能够接受,从而达到扩大宣传范围的效果。据《本草纲目》记载,艾叶自成华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而且艾叶用途广泛,艾灸可治疗多种疾病,艾叶煎服可治吐血下痢、妇女漏血等疾病。同时嫩艾有作菜食、和面做馄饨、做干饼子等多种用途。[6]我们可以主推物美价廉的艾叶制品来吸引海内外游客,如香囊、艾条、艾饼等,在招待外宾时可以推出蕲艾等特色中药菜肴。[7]

2.加大我省中医药文化的对外宣传力度

树立“大中医、大湖北”理念,我们要加大对李时珍文化等中医药文化拳头品牌的宣传。

首先,在地铁站、公交车、路边广告牌等传统区域设置广告宣传板,让大家对中医药文化旅游留下第一眼印象。

其次,利用新型媒体宣传平台,扩大宣传力度。例如,通过微信、微博等公共媒体让湖北中医药文化的有关信息得到更有效地传播。

最后,印发多语种李时珍文化宣传手册,免费发放到市民及来我省的国内外游客手中,让湖北蕲春这个中医药文化旅游胜地辐射到更多的人群。此外,2018年是李时珍诞辰500周年,我们要提前做好宣传工作,邀请世界各地影响力大的名人到湖北蕲春来做客,同时要准备好相应的宣传视频、书籍等资料,放到各大门户网站,让李时珍这一中医药文化名牌得以广泛的传播。

3.加强中医药外语人才的培养

我省高等教育资源非常丰富,有多所名校开设有外语专业,我们可以在各高校召集对中医药文化感兴趣的外语学习者对其进行中医药文化素养的集中培训和连续跟踪,及时选派各级外语人才到其他中医药企事业单位开展跨文化交流等活动,解决困扰我省乃至全国中医药国际贸易服务领域的“人才荒”问题,培养出大量中医药外语人才。

4.加快我省中医药文化的海外机构建设

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世界已有120个国家(地区)建立了440所孔子学院和646个孔子课堂,其中,欧洲、美洲和亚洲分布最为密集。然而建设有“中医孔子学院”或“岐黄中医学院”等机构的国家(地区)却远远少于此。在海外中医教育机构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的有甘肃省、江苏省、黑龙江省、北京市、上海市等省份和地区。甘肃省已经在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马达加斯加建立了岐黄中医学院,并准备今年在法国、美国、摩尔多瓦、瑞典四国再建岐黄中医学院,[8]这无形之中极大地提高了甘肃省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地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都在主要西方国家建立了中医孔子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更是于2014年在主席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的共同见证下与西悉尼大学合作建立了澳洲第一家中医中心。

在这方面,我省虽相对落后,但也有良好地发展势头。据了解,我省每年有多名中医师被派往阿尔及利亚等国开展医疗援助,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张英女士等多批次赴非洲进行医疗援助,她(他)们的英雄事迹受到国内外多家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好评如潮。2014年我省与阿尔及利亚的卫生部签订协议,拟在阿尔及利亚的乌斯法坦医院建立集中医针灸、理疗、康复为一体的中医药治疗中心。另据湖北中医药大学校方透露,由湖北中医药大学与加拿大有关机构合作开办的我省第一家海外中医孔子学院也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预计将于2016年建成并投入运营。这些对提高我省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交流和传播无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结语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的一系列措施,预示着中医药将成为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国家形象品牌。李时珍中医药文化向来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作为神农故里和李时珍的诞生地,我省应当巧抓机遇,借助自身优势和国家的有利政策,打造李时珍等中医药文化名牌,提升湖北中医药企业在国际医药行业的影响力。

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是满足人类健康需求发展的必然,是人类理性认识回归自然的必然,也是人类社会科学进步的必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是一部认识自然、回归自然、治疗疾病的重要文献。它是我国古代科技经典对世界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重要典籍之一,是中华科学史上的不朽之作,对中医药学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努力挖掘《本草纲目》等湖北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内涵,探讨湖北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与形式,整合资源,早日实现将我省建成中医药文化强省的既定战略性目标。如何充分挖掘丰富的传统医药文化资源,促进我省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将我省建设成文化强省,是增强我省的文化软实力和推动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中文,韩静林.李时珍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2(04).

[2]姚 云.树立大中医理念,建设中医药强省[R].湖北中医药大学濒湖论坛学术报告,2014-11-07.

[3]周 彭.发掘李时珍文化,弘扬中医药国粹[N].中国中医药报,第003版,2011-11-23.

[4]牛秋实.近代文化视野下中医与西医的比较研究[J].中医学报,2010(02).

[5] Li Qi,Liu Ying,Guo Rui,Wu Xin,Wang Xiaofan.Study on Influence of Values on Consumer Attitudes toward Traditional Chinese Product in America and Europe, 2011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Advanc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Vol,1-6.

[6]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