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法学教育的重要性

法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发布时间:2024-03-05 14:50:0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法学教育的重要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法学教育的重要性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58-02

近年来,外语学习的导向从知识型向应用型转变,英语听说的重要性被不断地加强,英语语法教学自然而然被英语学习者和教学者排在了次要地位,仿佛再强调语法教学就是老套就是落伍。这种趋势在各类英语考试题型中显现,语法考核都逐渐被综合题型或其他题型所取代,例如,四、六级的词汇和结构单选改为综合部分的完型填空,翻译和改错题型;考研英语中取消了语法词汇单选题;托福考试也把原来语法题改为口语等题型,考试题型的改变是否意味着英语语言学习者的学习方法需要本质的改变呢?英语语法教学真的是在英语教学中不重要了吗?英语语法的学习意义不大了呢?答案是否定的。这些改革都不意味着英语语言学习者的学习方法需要本质的改变,亦或是英语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不重要,意义不大了,而是告诉我们英语语法是整体英语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笔者常年从事成人英语教学,其中包括广播电视大学英语,西工大函授科技英语,注册视听生英语专业的主要课程,网络教育中的大学英语,高职高专的实用英语,以及公司培训中心举办的各类口语班的培训课程等等,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法在外语学习和外语教学中不可替代的,尤其在成人英语教学中发挥着英语学习重要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从影响成人英语教学的因素,成人英语学习的特点和成人大学语法教学的特点三方面加以解释。

一、影响成人英语教学的因素及措施

1.教材应该本着“量度适中,难易适中”的原则,由于成人英语教材普遍使用普通高校的教材作为其使用教材,难度大,容量大,对成人学习者容易造成学习者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鉴于此,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根据学习者的实际状况增减内容,而从语法入手则是最佳切入点。学习者一旦掌握了语法规则,也便于自学。

2.生源水平层次不一,有大学本科的,有高中的,有大专的也有技术学校的,大多基础薄弱。年轻一些的学员,学历层次高一些的可能会好一些,但是对大部分的学员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听说读写译这五项技能的掌握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说写译属于输出过程,而听和读属于输入过程,没有一定量的输入储备,输出根本无从谈起,所以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听力和阅读总是作为重点,但是如果语法不清楚,就会出现听不懂,看不明白的现象。所以说语法在教学过程中应起到重要作用。

3.教学方法单一,多为教师讲解,学习者接受模式。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仍沿袭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这种模式单一枯燥,但比拿着多媒体课件在家学习,或者是远程教育更受学员欢迎,他们更愿意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尽管这种模式有它的时间地点的局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和内容变换教学方法,加强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把汉语对英语的干扰转化为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一定要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二、成人英语学习者不占优势的地方

1.大多数的成年人学习英语时其发音习惯,语言结构已经固化,对于已经形成定势的习惯再去纠正它绝非易事。教师需要花费很大的功夫去改进;同时还应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既要改进,同时还要激发和保护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需要教师的耐心和恒心和一定的技巧。

2.成年人在工作繁忙,家务缠身的情况下抽出业余时间在课堂上听讲,时间精力不足,记忆力减退;而英语学习对时间的投入和记忆力的要求很高,所以在这方面成年人不占优势。成年人要想在英语方面有所突破,须将时间化整为零,挤出时间去学习。

3.成年人英语学习的一大缺陷是文化背景的缺乏,文化知识和语言学习是息息相关的,英语的研习实际上是承载着英美文化,而大多数成年人的文化背景知识匮乏势必造成语言学习流于形式。

这么说难道成年人学习英语就没有优势吗?答案是否定的。

1.成年人具有稳定的知识结构,宽广的知识面,同时具备一定的相关的专业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强。这种特质就会使得成年人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会触类旁通,一点就明白。学习英语亦如此。

2.抽象思维发达,对知识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理解事物的本质,推理和概括语言规律的能力强,条理清楚。这种特质非常适合学习语法,学习语法知识需要理解,归纳,总结,举一反三后容易掌握。

3.注意力集中,恒心毅力强。目标明确,自我意识强,自觉学习语法规则,并有意识应用。成年人自我控制力强,为了达到其目的:或者是拿文凭或者考职称亦或是仅仅为了能辅导孩子英语,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与执着是让人难忘的。这种耐力是学好英语的必备条件。

成年人学习英语的优势和劣势过程中应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员选择正确的学习策略,善于选择并很好地应用策略的人能够为成功的学习者。由于成年人具有很强的抽象理解力,帮助他们培养一种认知策略,这种策略就是从语法入手,并将语法贯穿始终,使语法教学成为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辅助工具。

三、成人英语语法教学的一些特点:

1.偏重实用性。中学英语教学的最大目标是高考的高分。而成人英语教学的目标则是让学生把英语变成可用的工具,应侧重让学生超越语法学习的表象,去掌握内在的规律,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

2.偏重听说读写译的相互结合。成人英语教学强调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语法教育应成为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整体水平的辅助工具。

3.偏重句法的教学。英语语法的学习是指学习英语语言的结构规律,包括词法和句法。中学的英语教学属于打基础阶段,语法教学往往从词法入手,而成人英语语法教学则更偏重句法的教学。例如大学语法学习的难点之一是长难句,而长难句运用地最多的语法就是从句,平行比较结构和非谓语动词短语三大语法规则。

语法学习具有系统性,逻辑性,条理性,这些正好契合了成年学习英语者的特点,所以学习英语从语法着手脱离语法学习对成年人来说就等于不用逻辑思维理解。同时英语语法具有规范性,描述性,系统性,教师需要帮助学员把握规则的实质以及规则的基本原则。做到循序渐进,一步一个台阶,从词到句再到段落文章,深入浅出,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才不会迷失方向。综上所述,语法教学在成人英语教学中很重要。

篇2

语法是遣词造句的基础,是语言体系的组成要素。语法规则是人们长期以来所使用语言的结构规律的客观总结。正是由于有了语法,语言才有可能赋予人的思想以物质的语言的外壳。人们要想正确理解和运用外语,不懂语法规则是难以想象的。不按语法规则随意堆砌在一起的词汇,不能被人理解,更不能起到交流思想的作用。语言要成为交流工具,其结构必须符合公认的语法规则。

一、语法和语法教学的概念

语法是从语言具体实践中归纳出来的起组织作用的基本规则。了解语法规则可以避免语言运用的盲目性,提高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提高语言沟通交流准确性的必经之路。但同时,在外语教学中也不可过分强调语法的作用,语法最终是为使用该语言体系进行交流服务的。语法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从语用的角度出发,把语言的具体形式、意义和用法有机结合,使学习者掌握语法规则,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外语语法教学的基本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外语的遗词造句规则,培养外语的活用能力,进而培养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外语教学不必教授语法的观点

鉴于母语语法是在自然的环境中习得的,人们可以不通过有意识的专门学习就能够掌握语法的使用,并且在特定教学法(如直接式教学法)中,学生也可以在没有专门语法教学的情况习得语法,有人认为,语法不用教,学生可以自然习得。在教学过程中,语法知识教学一般不采用语法学的体系,而是采用便于教学的体系。语法知识教学体系多种多样,在呈现形式上有体系性和非体系性、模式性和非模式性之分。体系性是指某一范畴的语法知识相对集中,形成微型体系,在教学中专门列项;非体系性是指在同一范畴的语法知识也分散教学,教学中并不专门列项。模式性是指只给句式,再模仿所给句式举例;非模式性是指先用语言表述规则,再根据所给规则举例。由此可见,上述观点主要是反对体系性和非模式呈现形式的语法,并不反对非体系性和模式性呈现形式的语法。这种主张认为语法不必专门列项,不必介绍语法规则,而是结合新的话语教学,通过让学生模仿语言的形式达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目的。这实际上并不是要不要教授语法,而是如何教授语法的问题。

三、语法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1.语言的组成要素及特征决定了语法教学的必要性。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组成的,语音和词汇只有通过语法才能组成用于交际的语言。语言的内容要通过语音和词汇才能表达出来,从而语法的功能才得以实现。这三要素相互影响,缺一不可,构成了语言系统的物质基础。语言学家认为语法是语言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是具有创造性的特征,学习者可以运用有限的语言规则表达无限的意义。外语教学的目标在于通过学习其语言规则形式,掌握生成言语的能力,从而正确理解运用目的语。

2.语法的内涵决定了语法教学的必要性。对于语法的内涵,持语法知识论观点者认为,语法是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师所研究的一门知识,包括描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描述性知识是由各种语法规则组成的,包括发音、词法、句法以及词类、句式、时态和语态等,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程序性知识指运用语法完成交际任务的知识,它表现为一种能力,必须通过反复训练和应用才能掌握。持语法技能观点者认为,掌握了语法知识不等于能说出或写出符合语法的句子,更不等于能用正确的句子交流思想。学习者要通过各种练习,要反复使用才能掌握语法。而对于那些本族人来说,语法更是一种技能,一种自动的技能,因为他们很可能说不出所使用的语法规则。两种观点虽然形式不同,但都强调了语法学习和练习的必要性,通过学习和反复训练才能掌握语法知识,进而运用外语进行交流。

3.显性语法学习的优势决定了语法教学的必要性。语法学习的形式有两种,显性学习和隐性学习。1989年,Scott在一个高级法语班进行了显性与隐性教学的实验。法语班分成两个小组,实验组接受显性教学,听教师讲解语法规则;控制组接受隐性教学,听含有相同语法点的故事。结果发现不论是在口试中还是在笔试中控制组都无法超过实验组。此外,Ellis等著名学者的研究也证明了显性教学的优势。上述教学研究案例表明,在外语的习得过程中,语法教学尤其是显性语法教学是必要并且是高效率的。显性语法学习可以促进语言的习得过程,但也要注意到,显性的知识很难促成自然习得。教学的最佳方式是将显性学习与隐性学习的结合,既学习语法描述性知识,又通过各种交际实践使用语法,培养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4.外语教学的环境特点决定了语法教学的必要性。主张不必教授语法者认为,人们学习本族语言并不学习语法,因而要学习外语同样可以不学语法。这种观点同上述观点一样,混淆了“不学”与“不专门学”的概念。使用本族语必然要循本族语语法规则,否则别人根本无法理解,自然起不到交际作用。因此,也就是说,人们使用本族语也要懂语法,不过没有进行专门语法学习的人是在潜意识下运用语法规则的。并且他们所具有的这种潜意识也是通过后天环境反复练习强化习得的。而对于外语教学来说,缺少具体的语言环境,潜在非意识的语法学习得不到训练和强化。因此,在学习外语的活动中,需要有一个衡量正误的依据和标准。这个依据和标准就是语法知识。著名应用语言学家Mohammed认为,语法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外语教学中尤为必要,因为除了课堂,学生没有机会习得这门语言。由此可见,外语教学中,搞好语法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语法是语言基本规则的最好展示。语法学习最终是为交际服务的,语法的掌握也必须通过学习、活动、交际应用来实现。人们要想正确理解和运用外语,必须学习和掌握目的语的语法规则。语法学习是语言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样遵循学习的一般规律。但是语法学习也有其特殊性,尤其是在外语教学中,缺少具体的语言交际环境,在这种情况下语法教学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语法教学,能够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基本语法知识和技能,不仅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做到概念清楚,形式正确,而且能够根据不同语境运用适当的语言形式,从而逐步运用目的语清楚准确、规范得体地进行交际,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

参考文献:

[1]符春焕.浅谈英语语法教学的必要性[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6).

[2]梁红梅.英语语法教学的必要性与实践[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3]沈敬萍.如何将语法的学习渗透于专业精读课[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8,(9).

篇3

1.学生综合素质所需。

高职教育在教学目标上与普通高校本身就有一定的差别,培养的学生在素质上也是不同的。普通高校在学科设置上一般都涉及文理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然有自己的专业,但接触其他专业内容的机会也同样很多。因此,普通高校的学生只要自己踏实肯学,就很容易在各方面得到提高,尤其是与所学专业不相关的,这样在将来不管是就业还是升值都会有很大的优势,毕竟当代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而反观高职教育,首先是学科的设置过多地集中在强调实际操作的工科领域,其次在专业的教学上也往往仅限于一个方向,而且注重技能的培养。这样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虽然能让学生学到一门扎实的技术,顺利走上就业岗位,但是学生所接触的东西过于单调,学习潜力和思考能力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扩展,不利于未来发展。很多实例表明,从高职走出来的学生在起初找工作时能够得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技术能力也受领导的褒奖,但是工作很多年后,职位却一直得不到提升。当然,这里不是引导学生盲目地追求名利,但是我们应该挖掘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这是因为社会对更高级别的管理人员不仅要求其拥有扎实过硬的技术本领,而且要求其有广泛涉猎,具有优良的综合素质。面对国家对法制化建设的日益关注,各行各业都在法治方面进行改革,在高职教育中加强法律教学方面的内容,深化高职教育的培养力度,既充分响应国家要求,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可谓两全其美。法律在学科设置的大方向上属于文科,法律的学习要求学生充分了解认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具有较强的分析、逻辑思维、判断能力,这些能力正是过多接触实际操作技术的高职学生所欠缺的。由此可见,法律教育对高职学生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2.是学生未来生活所需。

国家现在之所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各方面的建设需要一大批具备技术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每年,全国各地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不计其数,他们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对社会各方面的了解在大学期间也得到一定积累,他们的就业对高职学生的就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高职学生即使找到了合适的就业岗位,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也很难完全应付各种各样的工作、生活状况。所以高职学校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生存的技能,更要尽可能地教授在社会立足所需的各种知识,为其未来的良性发展打下基础。而观察当前的国内发展,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各方面都在与国际接轨,对法律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商店购物都与法律有了联系。高职学生踏出校门、走进社会的第一步就与法律有了联系,所以没有一定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是完全无法在社会立足的。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实例,就是由于高职生因为不懂法律,白白付出了汗水,劳动成果却被懂法的人窃取,还有一些高职学生不顾法律,干违法事情而谋取利益,最后毁了前途。这些对众多学生和高职教育的参与者来说都是严厉的警告。在处处讲法的现代社会,往往是缺乏相关法律学习的高职生们吃了苦头。而如果学校在学生学习期间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学,学生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将有一定的预判和处理能力,就可以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对于高职教育而言,本身就是社会需要什么,学校就应该相应的培养什么,既然学生的发展需要法律知识,学校就应该将其添加进学生培养方案中。

3.国家法治建设所需。

虽然国家在近些年的发展中,一直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无论是从发达国家发展的历史经验看,还是从当前国内发展的需求看,法治建设都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部分。当前很多国家在政治干预、进出口贸易、货币政策上都是从法律的角度与我国进行讨价还价,国内的很多行业也是基于法律进行各项竞争,和谐的社会风气的形成也越来越依赖于法律的权威力量,所以国家的法治建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不可能放松的。高职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接班人,应该担负起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相同的社会责任。从大的方面说,高职生如果在未来从事与高科技领域有关的技术工作,不了解法律知识,就会导致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直接危害国家利益。从小的方面看,高职生在就业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后,担任重要的管理工作,不注意法律方面的事务,就会影响企业或者单位的利益。从社会风气讲,高职生没有一定的法治素养,在与人交流中或多或少会产生摩擦,给别人以影响,间接地造成对社会风气的危害。广大高职生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单纯的学习专业技术知识是远远达不到国家长远发展对自己所提出的要求的,至少在法治素养上,还应该努力去提高,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高职学校也应该相应地了解自身的社会责任,合理有效地加强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扮演好学校在国家发展中所充当的角色。

二、加强高职生法律教育对策

1.增强重视程度,添加课程安排。

高职生法律教育的提高首先需要学校相关领导的重视。上文已经充分分析了法律教育的各项重要性,学校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及时将法律教学添加进教学安排,并聘用专业老师或者是有相关研究的学者作为老师。老师在课程的安排上要针对高职生基础薄弱甚至是零的情况,酌情加以简化或者依从由简到难的教学思路。学生从自身的角度也应该把握当前形势,积极参与类似课程的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自身发展做准备。

2.提升教学方式,结合专业培养。

虽然当前有一些高职学校开设了法律课程,但是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效果都不如预期,究其原因,是教学方式未优化,未注重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比如,给一个土木工程的学生讲刑法就很难达到效果,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但是如果改成讲工程经济相关法律,跟专业对口,日后对学生就很有益处。所以老师应该充分把握因材施教,在教学方式上多使用实际的案例,把抽象的法条具体化,让学生在实际案例当中体会法律的严密和威严。这些精选的实例还可以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3.课内外配合,加强学生理解。

对于法律的深刻理解,单一地通过课堂学习,没有什么基础的高职生很难有所体会。教师要合理地利用课外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加强其理论运用能力。可以请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进校园来作讲座,或者邀请校友来作相关法律重要性的报告,利用榜样的力量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劲头和自信。对于授课内容,可以定期举办法律诊所等小活动,让学生自己来解决实际问题。当然,在案例的选择上教师要仔细斟酌,毕竟高职生不同于专业的法学学生,太难太偏的例子对他们难以理解,以后也接触不到,太简单的例子又巩固不了学习成果。

总而言之,无论从学生的自身角度出发,还是从社会、国家的大方向来看,法律教学对于当前的高职教育来说还是十分重要的,相关人员一定要把握发展趋势,加强相关重视度,及时将工作做到位。从增强重视程度、提升教学方式、结合课内外教学等方面去优化法律教学,可以有效提升高职法律教育的教学效益,但是这中间也有不少细节值得我们作进一步思考。希望未来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够拥有一定的法律素养,为国家的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4

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用来交流,因此在这一层面上,我们怎么强调以功能意念为主的情景教学活动也不过份。但是我们好像忽视了一个前提,那就是语言的习得,它得有充分的习得条件——学习者得在自然语言环境下有意或无意地在交际过程中对母语进行不断地输入和输出,请问我们中国人学习英语,有这样的习得条件吗?一个中国人,他可能不认识汉字,更不谈什么语法了,但他能用自己的语言和别人进行流利地交流,但是我们能把这两者混为一谈吗!

如果我们再认真的考察一下历年的高考试卷,离开了语法这一工具,我们对试题的理解,对语言结构的分析,甚至于对文章整体思路的把握还能那么得心应手、手到擒来吗?离开了语法这一拐杖,可以大胆地说一句,我们有时候恐怕寸步难行;再说了中国人学习英语绝大部分不是为了与外国人面对面的交流,而是为了掌握以英语为媒介的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关材料,没有语法,行吗!

因此,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我们对语法教学,不仅不应该淡化甚至于弱化,而是要进行一定的强化,作为教者,更应该理直气壮的喊出:重视语法,从我做起!

二、 当前的英语语法教学现状及改革方法

当然,我们说要重视语法,并不是要走到过去以讲为主,以讲代练的老路上去。而是要积极主动的融入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去,当然也要吸收过去语法教学中有益的东西。我们需要解决的是改变过去注重讲解——讲解的过多、过深、过细,面面俱到,只注重语言的形式而忽视语言的实际应用,所谓的课堂操练也仅仅是流于形式而已,看起来热热闹闹,事实上一无所获;课堂上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讲解的眉飞色舞,学生听的是头头是道,下课后不知所云,遇到题目时无从下手。这样的语法教学当然不适应现代教育理念,也必定受到师生的唾弃。

因此,为了使语法课的教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既要符合新大纲的种种要求,也要满足高考升学的实际需要。我们要对语法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注重课前预习和小组合作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例句有学生收集,如在刚刚学过的课文里,在刚刚做过的讲义中,在日常用语里,在格言谚语里,在一些流行的经典歌曲中寻找与所学内容有关的例句;其规律有学生总结:它的构成,它的标志词语,它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和其他相似语法的区分所在等等;重点问题可以有组与组合作解决,实在不能处理的问题,可交有老师协商解决。既不能低估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也不能扩大他们,把课堂完完全全的交给他们。学生毕竟还是学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有其不成熟的一面。也正因为他们没有成熟,才需要我们来教育、引导和培养。

这样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就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即使遇到一时不能解决或解决不了的问题,经过老师的巧妙点拨,恰当讲解,他们往往会豁然开朗,一通百通。这样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的能力也会在这样的实践中慢慢的不知不觉中形成。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实行新课改之后,有些老师在课堂上,不敢讲,把课堂的一切都交给了学生,看起来这样的课堂热热闹闹,事实上再聪明的学生,再团结的团队,没有一个好的组织者与领导者,其效果往往很难说。因此作为老师,作为课堂这一阵地的最高指挥官,我们能袖手旁观吗?要理直气壮的,大胆的讲出必须讲的东西,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真正起到一个引领者的作用。作为教者,你的讲解要做到高屋建瓴、一针见血!

高中学生,可能不像小学生那样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活跃,因此作为老师要想尽一切办法,调动一切手段,使自己的英语课堂动起来,活起来。动的是学生的求知欲望,动的是学生的学习热情,动的是学生的积极认真的思考。这样你的课堂才会有活力,才会有生命力。学习的内容活了,学习的主体活了,只有活力的东西才有生命力,学生才能主动的接受。语法不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一条条呆板的规则,而是有血有肉的精灵!教师要促使学生归纳、合作、探究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完成语法学习的任务。鼓励学生“动中学、动中悟、动中用”,这样你的语法教学课堂充满动感的旋律。

三、 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

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初中英语教学淡化语法,使得许多学生连一些最基本的语法知识都搞不清楚,如:不少学生不知道十大词类,不知道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不知道句子最基本的成分主谓宾,更谈不上其他更为复杂的语法概念了。因此,如果在高中阶段还是一味的淡化语法教学的话,如果在高中阶段不采取断然措施的话,对学生的伤害不仅是眼前的,也将是永远的。我们可以看看无论是全国的还是各地方的英语高考试题,尽管高考试题年年都在强调变化,都在求新,但是试卷改革的方向是很明显的,那就是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经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对语法的考查不仅没有中断过,而且从过去的单纯的对一个个简单的语法知识点的考查转向把语法知识放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中来考查,是把几个知识点放在一起来进行考查,既考查了学生的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考查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的实际运用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考查在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中显得尤为明显。

历史的经验值得我们重视,历史的经验我们更不能忘怀。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英国的语言教学界曾兴起一阵热烈而且普遍的讨论,主题是:“在学校的语文课程中,英文法是否有必要列入”。结果,“英文法”纷纷地从各学校的语文课程中消失了。可是事隔20多年后美国和英国的教育界发现把英文法从语文课程中排除出去后不但没有获得教学效果的改善,反而引起了不少负面的影响。于是这些专家又开始主张重新把英文法列入学校的语文课程中。

篇5

一、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

今年来,随着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交际教学法、CBI教学等教学理念的引进,很多学校和老师认为大学本科阶段已经没有必要专门开设语法课,应该附带到其他课程中讲解,如精度、综合英语等课程;即使开设有语法课的学校也是把语法课作为选修课或者是考查课。笔者曾对自己授课学校的10级英语专业的学生做过调查,学生口语表达过程中的错误有80%属于语法错误;而写作过程中的错误也有70%属于语法错误。英语语法的掌握是培养英语语言能力的基础,而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应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基础。因此,具备坚实的语法基础,熟练掌握并应用语法知识是实现良好交际的重要基础。

二、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规定,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教学必须把重点放在语言基础上,而语言基础也包括基础语法。著名语法学家章振邦在他的《新编英语语法教程》中一开头边写道:语言(Language)是社会交际的工具,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的体系。语法(Grammar)是语言的组织规律,它赋予语言以结构系统,而词汇(Vocabulary)则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它通过语法而赋予语言以意义内容。也就是说,学语言就像建房子,不光要有建筑材料,还要把这些建筑材料按照一定的结构和形状以及不同的需求,有规律的组合起来。如果只是一味的乱摆乱放,那么所要的建筑物就不会成型,只能成为一堆废墟。由此可见,词汇与语法共同构成语言的两个重要因素,形象一点说,语法和词汇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缺少了任何一个就不稳定。因而,语法教学理论上应该成为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如语法学家章振邦所说,问题不在于要不要,而是在外语教学中如何把语法摆在恰当的位置上,尤其重要的是,应该教什么样的语法以及如何使语法教学成为培养语言技能的一个环节。这就涉及到语法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具体措施。

三、加强语法教学的有效措施

1、实现与中学阶段所学的语法知识良好衔接

大学阶段的语法教学应与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的语法知识构成一个良好的衔接。大学英语语法与中学时期的语法在能力要求、学习目标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虽然对于大学英语的学生来说,在中学就已经学过基本的语法规则,但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并未系统地学习过语法,而且大多是为了做题及应试,基本都是一些“快餐式”的语法规则。大部分学生仅限于对语法形式的掌握,他们并不能将这些形式与意义及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运用于实际交际当中。因此学生在此之前所学的语法知识是零碎的、不系统的,甚至是不准确的。大学阶段的语法教学则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语法名称、术语及相关规则,把学生已经学到的零散的语法知识串联起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准确化。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学习专业的语法知识,他们不仅能掌握一些术语和语言现象,而且还能够明白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与规则。

2、增加相关学科知识、拓展学生思维

广义上的语法包括词法、句法和章法;狭义上讲,从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到动词的时态语态,从情态动词到非谓语动词,从虚拟语气到各种从句,从强调、倒装到谋篇布局等等都属于语法的范畴。因此,教师在讲授语法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只是讲解语法规则,更重要的是要拓展相关学科的知识,诸如语言学、词汇学、篇章学、修辞学等方面的知识。非谓语动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其表意功能也就不同;表示原因、条件、让步时非谓语动词常放在句首,而表示结果方式和伴随则要放在后面。

如The old man, not understanding what the other meant, replied in pure Tamil,…(《综合英语教程3》)。

这句话也可以还原为带有两个并列的谓语动词的句子:As the old man didn’t understand what the other meant, then he replied in pure Tamil, …。这两句话虽然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是从篇章上来看,二者的效果确实截然不同。教材中的句子主句信息明显,非谓语动词-ing成分在句中作原因状语,起到解释主句的作用。

除了具有表意功能外,语法还具有交际功能,而忽视语法的交际功能也会影响到语法的正确使用。如If I were you I would … 这个表示虚拟语气的句型,它不仅在交际中十分常用,而且在四六级听力考试中常被考查。

3、以语法课为蓝本、辅助以解决其他课程的相关问题

如果在讲授语法的过程中,只是讲教材中的知识,则显得比较枯燥。要掌握语法,最重要的就是要使用语法。通过掌握这些规则,具有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转化为实际运用。笔者曾经教授过同一个年级不同班级的语法课和基础英语课,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经常帮助学生用刚刚学过的语法知识来分析基础英语课本中的一些相关的难点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们逐渐意识到,对于语法规则的掌握及有效运用可以帮他们理解一些长难句,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这样反过来也增加了他们学语法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样,写作课也可以强化学生的语法知识,写作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他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对整个文章的行文和谋篇的能力。如学生可以通过写小短文的形式训练自己对虚拟语气的掌握。教师可以要求写一段如果自己中大奖或者通过某个重要考试后的心情与状态的小作文。

除了上述列举的三种主要措施外,我们在教授语法的过程中话可以借助其他多种教学资源与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提高学习兴趣与效率。

笔者发现2011及2012年的专业四级考试中,对语法部分的考核明显不同于以往,它不在是单纯的填词、选词,而是更重视用语法规则来分析语法现象或者解决实际问题。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的语法课不是不重要,而是更重要了。同时这一趋势也要求我们在讲授级学习语法的过程中,不要只是机械地讲解一些规则,更要从提高学生的语法应用能力入手。

参考文献:

篇6

近些年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法教学逐步走向不合理,有被淡化甚至被排除的倾向。本文笔者经过研究并结合语法教学的现状,分析一些当今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试提出几点解决建议,以警醒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语法知识的相关教学应加以重视。

首先,现今大部分地区在初中语文课本编制中缺乏语法教学的相关体裁。

由于语法知识在初中不作为考试内容,老师教学、训练时就降低要求了,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也不那么扎实了,只是一知半解,形不成能力。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就必须改变这种现状,将现代汉语语法常识编排到课本中并在考试内容中添加相关知识的考核。其次,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很难弄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语法特点,影响了古诗词的阅读能力。

向学生调查后发现,在初中阶段,老师基本不教语法知识了,即使教也只是在练习中出现相关知识时才讲一下,学生还是不得要领。诚然,语文教学之目的在于提搞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系统、完整的语法知识教学无助于达成这样的目标,淡化语法是有道理和应该的。但问题是,淡化并不等于淡出,不追求系统、完整的语法知识,并不等于完全不要语法知识。语文知识不能直接转化成能力,但语文能力是需要语文知识支撑的。一直以来,初中古诗词教学的难点就在语法知识的理解上,而古代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两者之间具有相似性,用桑代克的迁移理论来看,知识产生迁移的基础是两者之间具有相似性。因而要使学生学好古代汉语语法就得在现代汉语语法的基础上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迁移。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存在理解上的难度的。因而,应调整语法教学内容,使之形成合理的梯度。如要减轻初中教学负担,则应在初中阶段安排一些语法教学内容。可在初中阶段结合单元训练介绍语素知识和词的构成知识,让学生从构词法的角度认知词义;结合“理解句子”的训练介绍一些复杂单句和多重复句知识,搞一些复杂单句和多重复句分析,让学生从语法的角度把握结构、理解句意;还可以结合阅读写作训练介绍一些句群知识,让学生运用句群知识去阅读写作。

语法知识是其中的语文知识,把语法知识全然逐出语文课堂,是有损语文能力的提高的。当然,有人会反驳说,李白、杜甫不曾学过语法知识,他们的语文能力不是很高吗这种论调看似很有道理,但是忽略了一个道理,就是不学过语法知识并不意味着不懂语法知识,他们以自己的天才,在学习和生活上自悟那些有用的知识。而我们教学的对象是普通的初中生,他们自悟的能力是不高的,而且现代学习生活是如此繁忙,学生不可能再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奢侈的学习语言之路。

篇7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语言,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英语学习中,词汇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英语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掌握和运用,所以,词汇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来说,加强词汇量的教学要从高中开始,因为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和英语知识,要想提高自身对于英语的应用能力,只能从词汇教学入手,扩大自身的词汇储备,才能有效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在当前高考英语考试阅读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因此,对于高中英语教师来说,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加强对于学生的词汇教学,培养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是英语教学工作的重点和关键。

一、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语言是一门艺术,包含语音、词汇和语法三大要素,而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成材料,离开词汇,语言就失去实际的意义,对于英语这种对词汇依赖性极大的语言来说,如果词汇量贫乏,即使发音准确,语法应用熟练,也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造成理解和表达障碍。英国的语言学家威尔金斯说:“没有语法,人们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由此可见,词汇对于语言的重要性。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最早接触的东西是单词、词汇,需要大量记忆的东西是单词、词汇,对英语的掌握程度的高低仍然需要关注词汇量的大小,可以说,词汇量直接影响着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如果没有适当的词汇储备,对于英语的文章内容就会感到难以理解,同时对于语言的应用也会感到困难重重。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加强词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不足

虽然许多高中英语教师已经认识到了词汇教学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教学方法的不合理,导致教学时间投入多,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较差。

1.词汇学习方法不够科学

学生在进行英语词汇的学习时,往往都是采取死记硬背的形式,对单个单词进行背诵,强制性记忆,不但会使自己对单词产生厌烦心理,而且效率极其低下,虽然在短时间内记住了单词的意思和拼写,却无法正常的运用。教师对于学生词汇学习的检查也往往通过听写或默写的形式,脱离实际语言环境,因此,收效甚微。

2.词汇教学脱离实际语境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大多是以语法为主,忽视语境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一味地注重语法教学,将单词从语境中孤立出来,单纯地进行单词的讲解,导致教学枯燥无味,学生难以对单词的用法进行全面正确的理解,教学效果低下。

3.运用能力差

死记硬背记住的词汇虽然可能数量大,但是由于是孤立的记忆,很难自如地在实际交际中应用,过分依赖于教师和课本,考试成绩也许很好,但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差,不利于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

三、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

传统的词汇教学一般都是英语教师在授课时,直接针对教材中出现的重点词汇进行逐一讲解,之后在下一次上课时对所讲内容进行测试。这种方法在根本上违背了语言认知的一般规律,将语言和语境分割开来,使学习效果难以体现。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必须对词汇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转变旧有的教学模式,促进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1.音、形、义结合法

英语语言与汉语不同,是一种纯粹的拼音文字,依靠26个字母的组合形成博大的语言文化,同时也是一种有声语言,需要关注英语词汇的发音。因此,在对高中英语进行词汇教学时,教师必须重视语音教学,对学生的读音进行严格的要求,做到可以根据读音对单词的拼写进行记忆。

2.归纳对比法

归纳对比法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对于重复较多的知识点和重点词汇,可以构建一些针对性较强、规律性较强的句子,将知识点进行归纳,并对知识点的用法进行扩展。对于那些相似度较高的语法或单词,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将其进行区分,弄清其中的区别,从而加深对语法和词汇的理解、记忆。

3.语境释义法

将词汇教学与语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际的语境中对多义多类词的理解和判断,分析其在语境中的正确含义和用法。这一点,与汉语中的多音字其实是一样的,在不同的语境中,多音字的读音和意思完全不同。单独进行词汇的讲解是片面的,也是不准确的。对于英语词汇来说,甚至很少有单一意思的词汇,所以,在对词汇进行学习和分析时,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培养学生对多义多类词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4.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教师要根据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指导学生对词汇进行正确科学的记忆,通过多种方法对词汇进行识记,而不能放任学生进行死记硬背。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对词汇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掌握记忆规律,培养科学的记忆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及时进行复习和巩固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指出了复习巩固的重要性。在对词汇进行学习和记忆时,为了抗拒遗忘的规律,要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可以逐渐加长复习的间隔,不断对词汇知识进行巩固训练,始终保持记忆的清晰。

语言的三大要素对于语言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词汇结合语音和语法是语言学习的基石。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因为关系到高考的听力和阅读理解,词汇量的积累就显得极为重要,需要教师和学生自身的重视,增强对于词汇的积累和应用,提高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保林.浅谈高中英语词汇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7):10-11.

篇8

一、激励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在体育教学中,有学生会因为自身的素质不好而害怕、恐惧,此时需要的是激励的言语,让他们树立信心,打破心理障碍,去获取成功的喜悦。有的学生是因为某方面的原因,才不参加体育活动,老师要掌握学生心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从而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能在玩的同时得到身体的锻炼,也就能达到体育教育的目的。激励法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如果对其作用认识清楚,使用正确,将有助于学生掌握体育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选择正确的体育行为,为学生提供成败信息,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体育教学是不同于其它学科的一门基础教学,要创造较好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信心,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去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取得较好体育教学为成果,激励法教育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激励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无论是学生在运动技能掌握初期还是在掌握以后,激励的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践证明,激励作用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积极的一种肯定,是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

1.激励具有确定学习目标的作用,有利于学生选择正确体育行为

激励是一种诱因和手段,可把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主观目标和客观目标,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有机的联系起来,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进而得到良好的学习的动力。

2.激励能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学习共成长具有求新求趣的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对练习认真,动作掌握好的学生,运动技术和能力较强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激励和肯定,推动学生去探求只是,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激励能激发学习动机,有利于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

当学生在体育实践中获得成功,又进步时,能及时的得到教师的激励和肯定,学生求成的需要得到满足,愉快心情也就随之产生。激励将化作巨大的推动力量,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从中获得更大的成绩,进一步的学习动机也随之产生。

4.激励能提供成败信息,有利于学生检查自己的进步情况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激励手段,能较为准确的为学生提供信息的反馈。学生通过反馈,及时了解自己的体育成果和进步情况。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及时调整自己的不足,增加了练习。因此,激励式教学法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体育实践的参与和掌握。

三、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激励教学法的方法

1.少批评,多肯定

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虽然性格处于敏感的叛逆期,但他们同样也渴望着得到老师对自我的认可与赏识,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而学生都是朝着教师鼓励的方向发展的,而批评则有损学生自信心的树立,进而缺乏学习的兴趣。尽可能地肯定他们已取得的成绩,挖掘他们在学习中的“闪光点”,表扬其与以往相比有进步的地方,哪怕是不起眼的一点小进步。通过抓“闪光点”,从而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克服畏难情绪,培养出学习的乐趣与激情。因此,在教学中多采取鼓励的方法,是符合人的心理特点的,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篇9

一、前言

在国家不断推行素质教育理念的大背景下,社会大众逐渐将目光聚焦到幼儿教育之中,如何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当前幼儿教师面临的主要课题。故事教学法是将故事作为主要的教学工具,对幼儿进行素质以及能力方面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不仅能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讲解的内容上,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对幼儿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

二、培养幼儿对语言的领悟能力

幼儿还没有对学习形成成熟的认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的故事来培养幼儿对语言的领悟能力。由于幼儿的年龄比较小,还没能掌握过多的词汇,其对语言的使用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认知能力都比较弱,教师采用直接讲解的方式为幼儿讲解一些语言知识,很难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一些幼儿比较熟悉的语言,选择一些符合幼儿兴趣的故事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例如,教师为幼儿讲《小红帽》这个故事时,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用一些生动的语言和表情,比如讲到小红帽看见大灰狼时,教师可以在语言中透露出一丝害怕,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的内容。

三、提高幼儿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幼儿阶段正是语言素养的形成阶段,教师在利用故事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应该提高幼儿对语言的领悟能力,使幼儿能完全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还应该将故事作为主要的教学工具锻炼学生运用语言叙述故事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幼儿对语言的运用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一个故事进行多次讲解,直到学生能将故事的大概内容叙述出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并请学生将教师讲解的故事转述给其他学生。其次,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一遍故事,然后根据故事的情节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能通过回答教师的问题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第三,教师可以通过语言与肢体动作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讲解故事,也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与幼儿进行一些互动,这样的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快进入到故事的世界中去。

四、锻炼幼儿对事物的模仿能力

适合幼儿的故事其内容一般都比较简单,其中有很多故事都非常适合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以及模仿能力。对幼儿进行故事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使幼儿能将故事的内容叙述出来,同时也能从故事教学中提高自己的模仿能力。幼儿园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能成为幼儿模仿的模板。因此,教师在为幼儿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故事的内容控制自己的语调、表情和动作,将一些故事内容通过动作表演出来,为幼儿提供一些表演模板,使幼儿能在表演中充分理解故事的内容。例如,教师讲到《丑小鸭》这个故事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动作和表情将丑小鸭不同的心理状态表现出来,比如,教师可以将头向前倾,将两只手臂向后伸,模仿小鸭子的动作,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

五、提升幼儿的想象能力

幼儿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段,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经常会产生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幼儿的想象力特点,并通过故事教学激发幼儿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故事,并引导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故事进行改编和续编。这样的教学模式能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使课堂教学的氛围更加生动活跃。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讲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教师讲解到小女孩在梦中看到了自己的奶奶后,教师就先不再继续讲解下去,而是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续编故事的结尾。比如,有的幼儿会想象着这个小女孩在被冻死之前被一对好心的夫妇抱回了家。有的幼儿会想象着这个小女孩所经历的一切痛苦都只是一个梦而已。

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

很多适合幼儿的故事都比较具有教育意义,很多文明礼仪或者思想观念通过教师的直接讲解无法使幼儿充分理解。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讲给幼儿听,使幼儿能从教师讲解的故事中了解到一些生活礼仪,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使幼儿在故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还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讲《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与幼儿进行互动,引导幼儿思考如果自己是孔融的话,会如何分配盘子中的梨。幼儿说出自己的答案后,教师再继续讲解故事的内容,并教育幼儿在生活中应该尽量孝敬自己的父母,懂得谦让。教师讲完这个故事后,可以请幼儿回到家为家人分配水果,从而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七、结论

综上所述,故事教学是一种非常适合幼儿教育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选择合适的故事,这种教学方法的意义在于培养幼儿对语言的领悟能力,提高幼儿对语言的运用能力,锻炼幼儿对事物的模仿能力,提升幼儿的想象能力以及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通过本文对故事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展开的一系列研究,希望能为提高我国幼儿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冯俐.故事讲述中声音表情的训练指导[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7):243.

篇10

1.推行交际法排斥语法教学是观念上的误区。

由于交际法的推广和深入,交际语言教学思维已逐步被我们广大教师所接受,但是有些教师对交际法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他们简单的认为交际能力就是指听说能力,认为讲语法、讲知识都是陈旧的教育法,不是交际法。从而把语法教学和交际法对立起来。

交际法鼓励学习者张口,倡导“流利胜于正确”,“教语言而不是教语言知识”的原则,以为自己说得快、写得快就是说得好、写得好。其实不然。

事实上,在语言交流过程中,说快说慢不是根本目的,交流正确的信息才是主要的。从发展方向看,一个语言正确但不流利的学习者,如果有更多机会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接触,会逐渐趋向流利,但一个语言貌似流利但错误很多的学习者,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和纠正,很难自我纠正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正确看待交际法教学和语法教学的关系

其实,不仅听说能力是交际能力,读写能力也是交际能力,口、笔、脑能力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任何的语言教学法都没有把语法教学排除在外,交际法也不例外。交际法原则指出:“适当地讲授语言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自觉进行练习,提高学习的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倡导交际语言教学的专家们也强调交际需要适当的表达方式和正确的语言形式,不适当的表达方式和不正确的语言形式会影响交际。可见,作为语言形式之一的语法是交际能力中不可缺少的,交际法并不反对语法教学。

从语言学习的环境上看,在中国,完全用习得母语的方法学习外语是极不现实的,因此,在缺乏语言环境下学习英语,只有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语法结构,才能事半功倍,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准确性。

毫无疑问,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和保证,同时,交际能力又是语法能力的实践和最终目的,语法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二、学习语法的必要性

1.外语学得必须学习语法

我国学生学习英语是作为一门外语,虽然外语相对于第一语言来说是第二语言,但作为目的语。外语主要通过有意学习而掌握。

在我国学校学得外语有三个特点:

⑴ 主要遵循知识技能运用能力的路线发展;

⑵ 输入之后在吸收之前都得经过理解,这种理解或者采用归纳方式,类似“熟而生巧”或者采用演绎方式,类似“画龙点睛”,都离不了语法。

⑶ 由于教学环境的限制,学得外语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自学,自学要使用语法这个工具,犹如自学英语发音要用国际英标一样,为了学习英语发音我们可以学习国际音标那么学好英语而学习英语语法是无可非议的。

2.国内外同行专家对英语教学重新审视

20世纪60年代中期,英国的预言家和教育家曾提出一种理论,语言是在使用过程中提高的,孩子们不必学语法 ,为此,他们曾编写并推广一本包括一百多个单元的英语教材,经过多年的实践,他们发现英国学童的语言水平下降了。为此,他们在兰卡斯特召开了对语法教学的作用重新评价的学术研讨会,大家公认,语法教学还要的。同一阶段,在中国外语课堂上,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兴起,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有所削弱,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有的语言学者公开排斥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提出在任何教学阶段控制语法教学项目的做法。他们认为,只要在课堂上提供有意义的交际,语法就会被学习者自动习得。受此此观点影响,80年代有一段时期,语法教学曾一度在部分外语课堂消失了。然而,人们终于意识到了削弱甚至取消语法课的弊端,因而又重新思考语法在语言交际以及在外语课堂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正视语法教学,是之更好地为完成交际目的服务

语法教学只是在英语教学中为培养交际能力服务的一个必要手段,因此,我们应摆正语法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既不片面夸大,也不能忽视其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语法教学中,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

1.动机原则:动机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保证,语法教学也不例外,由于语法练习以控制性练习居多,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我们可增加语法练习的开放性,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展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即活动的源泉来自学生的亲身经历、学生的观点、学生的情感,这样的练习将有助于学生进行真实的交流,于思想交流之中内化语言规则。

2.效率原则: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是语法教学的有效保证,并有一定梯度以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东西,避免学生对活动形式过于单一而引起的厌烦,练习后要对学生学习结果有评价,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进行验收。

3.变化原则:课堂教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课堂活动的变化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多使用发现性策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来探索,去发现语言的使用原则。

4.程序原则:课堂教学应遵循由展示—解释—训练—拓展的程序,缺少其中一个,教学效果就会受到损失。

5.手段原则:语言能力的交际能力的基础,但学习语法只是学习语言的一种手段,不是学习的目的,教学不能为教语法而教,学习也不能为学语法而学。

6.交际原则:预言是为交际服务的,真正的语言能力是语言使用中培养的,因此,在语法教学中应体现交际的成分。

交际法指出,英语要作为交流工具来教、来学、来用,语法教学中的语音、词汇、句法、简单语法知识等应尽力用英语来解释,以便学生易于领会,或用英语伴以直观教学来讲解,对于理论性、抽象性比较强,或者需要英汉比较的语法知识可以用汉语来讲解,以便易于理解,教学省时省力,但是,即便使用汉语来讲解,还得突出交际原则,即所举的例子和所布置的练习应尽力提供一定的语境,使学生在语境中提高语法能力,又在语法中提高交际能力。

篇11

目前,幼儿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幼儿实施激励。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热,恶言一声暑天冷。”无论是大人还是幼儿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幼儿,激励可使幼儿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增强其自信心和上进心,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幼儿教育的目的。

一、激励的作用

激励就是根据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规律,通过一定形式的刺激手段使人发奋起来,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激励,会在幼儿身上会产生无穷的效应,德国教育学家迪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为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激励是不可或缺的。人的主体意识是一个逐渐确立的过程,幼儿发展的自主性较低,需要来自家长和教师的激励,激发儿童的外部动机并维持一定的动机水平,幼儿才能获得发展,对幼儿来说,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外部动机。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幼儿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其活动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模式,而逐渐有了主体意识的参与,对来自外部的激励,幼儿开始进行反思,逐渐具有批判性。因此,内部动机的激发和维持与主体意识的形成是一个互为因果的过程。一方面,个体经过学校教育和自身的社会活动与交往,不断形成自我意识,这是内部动机激发的前提;另一方面,教育通过不断激发、培养幼儿正确的内部动机,也推动着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逐渐确立其主体性。

二、激励教学的方法措施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要学会正确运用激励方法,按照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促进幼儿在思想品德、学习习惯、身体素质和个性心理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教师要正确分析和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变化,利用激励教育因势利导,扬长补短,促其成长。

第一,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现代幼儿教育所提倡的动力型教育,就是以鼓励、赞赏等方式让幼儿多经历一些成功的体验,多享受一些快乐的感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远比教会他学会多少知识重要。再调皮的幼儿也有优点,再与人为难的幼儿也愿意别人肯定他。对幼儿来说就是,“鼓励使人进步,打击使人消沉”。激励教育应当及时发现幼儿的优点和长处,并及时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幼儿优点以及长处、能力的欣赏和肯定,要让幼儿体会和感受到大人对他所持有的肯定、欣赏、信任。

第二,关注幼儿的尝试和努力过程。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孩子追求良好品行的意愿和行动的结果不一定能完全达到一致,他们也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有时幼儿们出自良好的愿望却办了错事或傻事,有时幼儿们也会产生担心和害怕,他们不愿意探索和努力,因为他们不知道结果会如何,特别是他们的努力没有取得他们预想的效果时。对幼儿的努力,不管做事和行动的结果如何,大人都应当鼓励幼儿尽力去做,即使他们失败了也不要去太多的指责幼儿,而是应该尽且肯定他们积极的一面,进步的一面。

第三,发挥目标激励的作用。目标对幼儿的行为具有导向和激励的功能,能引起幼儿积极活动的动机。目标的吸引力越大,其动机越强。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在不同的阶段,引导幼儿努力去实现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及时给幼儿以充分的肯定,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第四,重视情感激励的功能。实践证明,要使我们的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做到情真意切,情理结合。真挚的情感和殷切的期望,是推动幼儿积极向上的车轮,是激励幼儿奋进的重要条件。

篇12

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教科书作用的充分发挥。我们应该好好研读,读出思想,读出精神,加以继承,做到全面、系统地阅读、理解教材,才能真正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千米的认识”教学时,书上给出的定义:通常测量路程或铁路公路、河流等较长的物体使用千米来作单位。我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发现这里的补充说明内容往往被大多数人忽视了,而这又是学生容易犯错误的地方,于是我在教学中作了如下安排: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通过读书你了解了什么?你是怎样感受千米的?并齐读教材中的内容,继续追问:这里的公里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同学读补充说明,即:千米的国际单位符号是km,千米又叫公里,并顺势介绍:千米时国际通用单位,符号是km,而公里是我国使用的单位,现在与国际接轨,我国基本上使用千米了,然后问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千米?书上提供的场景,你理解了吗?通过师生的互动,学生不仅认识了千米,同时对公里与千米的关系有了清楚的认识,又避免了学生犯糊涂。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数学阅读如此的重要,那我们在教学中又该采起什么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以下就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收获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学会阅读教材,充分应用教材

1、阅读教材,理解潜隐信息。数学阅读过程是一个转化的过程,因而,对于数学教材内容应该是要认真阅读,细细品味,做到不理解不罢休。理解的最好体现,就是对教材的驾驭,对教科书的灵活运用。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找质数》一课时,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小正方形完成表格后最终得出了“质数、合数”的概念后,紧接着对学生说:通过表格中的相关数据,说说我们总结的质数、合数判断方法,具体用一个数学式子怎样表达。同学们分组讨论:质数判别方法:生一: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生二:因数有2个;师:用一个数学式子怎样表示……因数只有2个,师补充:质数的条件是因数只有2个(1和它本身),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得出的式子学生容易理解,在应用中也很实用。

2、阅读教材,全面理解教材内容。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关心学生对数学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数学教材的阅读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都倍加推崇,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贝尔就数学教科书的作用及如何使用教科书曾做过全面的论述,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的材料的来源,而不仅作为教师教学材料的来源,必须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理解。我们在教学中就应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的内容。

3、阅读教材,优化例题步骤。教会学生阅读例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数学表达能力、规范学生的数学解题格式等都有益处,在阅读例题时,不能只是让学生读读、看看、念念,要注重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作用,让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如北师大教材二年级“小小图书馆”的教学,可这样设计教学:留出时间让学生阅读例题中的统计表,使学生在积极观察,独立思考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读懂此表,感受此表中丰富的数学信息,在学生充分阅读并汇报之后,引导学生竖看此表(多数学生只注意横看,提出求总数的问题),着重理解原来和借出的含义,提出求“还剩”的问题并激励学生自主尝试计算,虽然新课程倡导算法多样化,但算法还需优化,学生阅读教材例题更为重要。

二、兴趣培养――使学生愿读

1.营造氛围。在班级黑板报上经常刊登一些有趣的数学小知识、数学家的故事等,使学生感受到原来数学也有许多可“读”的东西,体验数学阅读的乐趣。

2.创设情境。对阅读材料,教师要创设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情境,让“情境”引发学生的有意阅读,使之读出感觉、读出兴趣。

3.开展活动。例如,开展数学趣味题、数学小故事、奥数之星、口算竞赛、预习能手等活动,以此诱导学生去阅读相关的数学书籍。

三、注重普通语言与数学语言的互译。例如方程,8X×25 =20是把文字表达的条件改用数学符号,这是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程序。数学实践告诉我们,凡是学生能用普通语言复述概念的定义和解释概念所揭示的本质属性学生都易理解。

四、指导、训练――让学生会读

1、课前参与:预习阅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课前预习离不开阅读,为提高预习阅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范围和要求,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阅读任务,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篇13

(一)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二)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尊师敬长,爱护体弱者。教育学生做事公正,为人和善,言行一致,文明礼貌,不损人利己,不投机取巧,爱护公物。培养学生做新时期合格的接班人。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一个团结合作的集体,才有凝聚人心,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即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良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四)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自己要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五)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体育教学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老师的讲解与示范,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逐步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

二、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求真。

(一)培养学生的求知好学精神。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为此,通过体育教学手段,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更主要的是能教会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到体育文化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编排徒手操,设计场地,制做体育器材等。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

(三)对学生进行“三基”教育。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这些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规律性,才能使学生的基本技术迅速提高,基本技能得到正常发挥。

(四)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篮球的投篮命中率能培养学生的准确能力,排球的扣球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体操动作能培养学生的时空感觉和运动感觉等等。所以,学生的智能水平通过体育教学能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通过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活动机能,养成卫生习惯,培养学生脑体结合、综合适用脑力和体力的能力,把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控在最佳状态。

(一)培养学生的自理自护能力。通过体育动作的学习,能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各项身体素质,练就一身强壮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理自控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健身锻炼,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动作能伴随人的一生进行活动,如田径中的中长跑项目,球类运动的篮球、排球、乒乓球等。通过讲授正确的动作技术和科学健身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并向学生讲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审美艺术素质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爱好。体育教学不仅要讲授动作技术,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去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要求学生每学一个动作都要保持动作美、姿态美、体形美。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意识和爱好,让学生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

(二)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特长。通过选修体育课的方法,可以满足学生的要求,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从而使学生领悟和品出所喜爱项目的艺术内涵,从中发挥艺术才能和特长。

五、劳动素质的培养

让学生学会劳动,在劳动中磨炼意志,得到锻炼,提高对劳动技能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敬业爱岗思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