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管理学的建议

管理学的建议范文

发布时间:2024-03-05 14:50:0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管理学的建议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管理学的建议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一、目前经济管理学科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最显著问题是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课程设置涉及课程的学时、开课时间、教材的选定和教学内容的安排等多项内容。

专业英语的学时安排一般在32-48个学时,多数高校安排在大四第一个学期学习。如果该专业没有开设过其它双语教学课程,这32-48个学时将是学生接触专业英语知识的有限机会。而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其学习的热情和集中度均大打折扣。考研的学生利用这一学期强化他们基础英语知识的掌握,准备工作的学生被纷杂的就业讯息、甚至一些小道消息所迷惑,而很难脚踏实地的沉下心来学习。因此,在这个学期安排有限的课时来讲授专业英语知识,只能是蜻蜓点水,“雨过地皮湿”,大部分内容只能浅尝辄止。结果是专业英语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讲仅仅是增加了一些专业词汇,无法达到基本畅通应用的要求。

其次是教材选择的限制。教材在教学诸环节中处于重要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教与学的内容和方式。专业英语的教学采用的教材通常有两种形式:(1)直接选用英文原版教材;(2)采用国内统编专业英语教材。很难选择一本适宜的专业英语教材是众多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一大问题。莫再数(2003)针对专业英语教学中教材的选用主观随意大、教材建设欠规范与科学性、教材研究滞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郁凯元等(2002)对使用原版英语教材进行双语教学进行了探讨。

笔者曾尝试使用不同的教材作讲解,发现了一些在教材方面拭待解决的问题。在选用英文原版教材时,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笔者选用了Philip Kotler所著的《Marketing Management》一书。这本书是国外经典的营销学教材,在国内也被一些知名的院校用在本科或MBA的教学中。使用原版教材首先可以让学生掌握地道的专业英语表达,而且所涉及的专业基础知识很广,书中对基本概念或是营销过程的解释既有理论又有与之相应的案例,很容易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点。但选用英文原版教材存在的问题也不少。首先原版教材内容很丰富,但对于仅有40个课时的专业英语课来讲,显然不可能讲完书中的内容。在教学中笔者用了48个学时仅讲了《Marketing Management》书中7个章节,近200页的内容。而全书共有22个章节600多页的内容。因此,花费70元左右的价格购买的书籍,而仅讲了三分之一的内容,让学生很难接受。其次,原版教材对语言的要求程度较高。对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此之前大多没有接受过双语教学的学习,专业领域的英文类读物学习的机会很少。因此,当手拿一本厚厚的英文书籍、看着满是英文的句子,没有一个汉字的时候,他们首先从心里上就没有信心去一字一句的理解、阅读课本,尤其是一段话中有多个不熟悉的单词时,很容易退缩,放弃学习。

二、围绕如何提高专业英语教学已有的研究建议

新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高校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该教学要求将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一般要求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是为有条件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类型和人才培养目标所选择的标准而推荐的。其中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中均明确提出了对专业英语的掌握能力,而且对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均提出了具体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如更高层次要求,听力能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和英语讲座;口语表达能较为流利、准确地就一般或专业性话题进行对话或讨论,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阅读方面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和资料;书面表达要能用英语撰写所学专业的简短的报告和论文;翻译方面能借助词典翻译所学专业的文献资料,译文内容准确,基本无错译、漏译,文字通顺达意,语言表达错误较少。然而目前还没有与课程要求相配套的教材和具体的课程设置。因此,各高校各专业只能各自为阵安排专业英语的教学。

围绕如何改进当前专业英语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很多高校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多角度的提出了改进的意见。陈冬纯(2001)提出专业英语的教学要突出“完整性”、“连贯性”和“阶段性”。据此,将专业英语的学习划分为3个阶段进行,并提出不同阶段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各自突出的主攻方向。周桂英(2009)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指出提高会计专业的英语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明确课程的目标;增加课时,实现英语学习不断线;对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提高国内教材质量,精选国外原版教材;提高教师水平;打破单一的教学方法。张杰(2005)提出了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将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相互融合,通过公共英语教学的专业化与专业英语教学的公共化提高对英语的掌握能力。韩萍等(2003)设计了新的专业英语教学理论框架,该理论框架的核心是专业英语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按照信息输入―学习与思考―实践―总结与反思的步骤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

三、提高经济管理学科专业英语教学的建议

(一)完善课程设置,满足专业英语教学阶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要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学生专业英语的较高层次和更高层次的要求,更好的服务于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仅仅在大四开设一门专业英语课程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体现了专业英语的学习过程既要有阶段性,又要掌握语言的综合技能。为了达到循序渐近、持续的提高专业英语的水平,需要针对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教授不同深度和广度的专业英语知识。

合理的教材是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国家应该统一规划,安排一流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师编写教材。专业英语教学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又要深刻地了解专业知识。而国内拥有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流高校,很多课程已经使用英文或者双语教学,这些教师很多有国外留学背景,不但能把握语音表达的准确性,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双语教学经验,具备编写高水平教材的能力。

(二)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提高经济管理学科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如实训性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技能,其中包括业务处理技能与专业软件操作技能等,主要项目设计突出专业特色,包括会计帐务处理业务、国际贸易实务与国际结算、企业管理实务、商业银行业务、农村区域发展规划、经济活动分析等,要求学生熟练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外贸交易系统、企业决策与计划制订系统、证券交易与银行业务处理系统及SAS统计软件等(周玉玺等,2010)。这些系统中很多一部分是英文系统,教师应尽量指导学生使用非汉化的软件,通过英文软件的学习,自然地增加了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创造语言学习的应用环境,也有利于学生和国际接轨,来开展今后的工作。在实习环节中,如撰写简单的市场调查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济预测报告或外贸电函等,可以要求以小组的形式提交简单的英文报告,并选派代表对核心内容做英文陈述,着重解决英语应用文的写作和口语能力。在毕业论文撰写环节中,应该要求学生精读5~10篇该研究方向具有代表性的英文学术论文,了解一些该领域的前沿性研究内容。

(三)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通过实践,发现采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对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在使用《Marketing Management》教材中,由于所教对象是普通大学的学生,总体的英语水平并不是很高,学生感觉学习起来很吃力。为此,要告诉他们,我们和一流大学用的教材是一样,如果掌握了这样的知识,在专业英语方面的能力不亚于国内一流大学的学生,同时对他们学习中的进步及时赞扬,告诉他们自己是最优秀的。这样的心理暗示迫使学生不愿意放弃当一名优秀学生的机会,使得他们更加努力来证明自己的优秀。

和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找工作、就业辅助作用不明显,很多学生问这样的问题“我将来就业不可能去外企,学专业外语有什么用呢?”。对待这些学生,要对他们进行积极地、正面引导。通过让他们了解正面的就业形势,树立向上的学习态度。据《中国人才蓝皮书(2010)》的信息显示,2010年中国外贸人才缺口较大,需求人数将达到79万。蓝皮书指出,未来3年,大中型跨国公司在中国需要人才70万-80万人,加上外资企业和优秀的中国公司,需要200万-300万人。而大学生要符合跨国公司的人才要求,就必须充实自己,利用课堂学习的机会提高自身素质。通过上述内容的教导,也可以起到解答学生心中疑惑,纠正学生学习态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莫再树.专业英语教材建设:问题与对策[J].外语界,2003,(4):66-71.

篇2

一、引言

管理学是高校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教学目标要求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了解管理学原理普遍适用于各类不同组织的前提下,掌握管理基本职能及其内在联系,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专业基础。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管理理论、知识和技能,并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经验和技能,达到学生对所学知识体系意义建构的目的。传统教育论下,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呈现方式,培养出的被动接受型学生不再符合社会发展对能力、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内涵

构主义的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柯尔伯格、斯腾伯格和卡茨、维果斯基等学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变“教师中心”说为“学生中心”说,提倡学生以协作、深入情境等方式实现既学习知识点,又培养起分析、沟通、协作、创新等综合能力。强调由学生自身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教师为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内化提供组织、指导和帮助。教学成为一种不断培养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运用以及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品质的过程。建构主义为进行传统教学方式改革提供了重要理论及实践支撑。

三、建构主义导向下管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第一,团队式“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均以团队方式进行。Schmucks(1997)曾指出,建构主义学习设计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分组、如何帮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尝试让学生在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时,将其分成若干学习团队,采取多种可行性、操作性强的协作方式,将单独学习个体以共同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以8-10人为一组,明确每个成员在团队管理中的分工、任务,制定团队规则和制度,确保团队学习、讨论、协作过程有序开展。引导一个成员主动参与解释知识、建构知识;引导学习团队完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六个环节:观察、体验情境、自主提出问题、为自己新旧知识结合搭建桥梁、组织协作、展示学习成果、反思过程,以展示阶段性学习成果来对学生思维能力、知识建构能力进行检验。因此,学习团队不仅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平台,更是一个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来建构或认识管理学知识,并据此基础,主动对新知识、新信息协作学习,最终形成自己知识结构体系的平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协调平衡的能力。对教师团队式“教”授的设想:考虑不同教师在《管理学》各章知识的专业所长,以3-4人组成教学团队,进行团队教学,以团队专业化分工教学弥补单一教师难以面面俱到的不足。录制团队管理学教学慕课,将慕课平台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第二,情景模拟教学。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师需在课前设计出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符合的情境剧,剧情只限于背景、角色、面临的问题等要素,不作任何分析、不下任何结论,课堂上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模拟情景过程,面对情境难题,在仿真模拟中积极挖掘所储备的经验、知识,在情景体验中独立探究、协作沟通,培养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脱离学习只为应试的陈旧方式。如在“决策”这一章的教学中,我采集了一个“野外求生”的模拟情景,要求让学生们以团队为单位,分角色扮演人物。利用提供的十余种工具,在规定时间内,先由个人独立思考,进行“个体决策”制定求生方案,并依次根据自己对各种工具发挥作用大小的认识进行排序编号;然后再以团队为单位相互沟通、交流、讨论,得出求生的“群体决策”,依据群体达成的共识再对各种工具发挥作用大小的认识进行排序编号。这一情景模拟设计的目的并非考察学生求生技能,而是要考察个人、团队的决策能力以及领导能力、沟通能力等。个人、团队两组编号总和后的差值大小表示个人对团队决策影响力的大小,以此说明个人沟通能力的强弱,差值大则表示个人沟通能力弱;反之则沟通能力强。最后抛出专家对求生工具的排序编号作检验决策正确性的参考,个人编号之和、团队编号之和分别计算与专家编号之和的差值,说明个人或团队决策正确性的大小,差值大则决策正确性低,反之则正确性高。通过场景模拟教学,学生们感叹亲身体验才深刻理解了“决策者知识的有限性决定了对信息利用能力的有限”、“决策者为什么只能做出满意决策,而非最优决策”,明白了”个体决策”、“群体决策”的内涵,并纷纷表示要通过进一步深入学习管理学知识来提高自己的“沟通技巧”、“领导能力”等。贯穿于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类似的情境模拟教学设计,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在这种积极活泼、生动直观的学习场景中,有效增强了师生间、同学间的感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潜能也得到了创造性的发挥。第三,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提供案例,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利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对案例中的特殊情境和疑难问题进行合作式探讨的一种学习方法。本质上是提供一种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教师在教学中仅充当设计者和激励着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面对复杂的管理情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要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摘要: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导向,进行管理学教学改革,是新时期高校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需要。本文秉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探索建构主义导向教学方法在管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着决定性的影响,而教育就是学校的最高利益,所以与其利益相关的人员,也就是师生、家长都应该参与到管理当中。对此,学校应构建多元化的监督机构,并积极借鉴日本、英国等国家在校级教育行政层次上的安排,科学设置董事会、家长会等机构,并将其纳入学校事务管理监督当中。因此,中国中小学应结合自身情况,积极鼓励家长、社会参与到学校教育管理当中,并以此来避免行政化问题的产生。第五,社会、家长参与教育管理。学校可以让社会贤达、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等参与到学校的决策中,组建上文所提到的董事会,他们可以通过学校董事会会议来了解学校最近运营情况,并且了解学校的招生、基础建设、财务和人事等情况,进而发表他们独特的看法。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家长开展家长沟通大会,让家长参与到家校互动和学校建设中。学校的一些选修课程可以聘用一些社会专业人士来进行教学。进而实现社会和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学校的校服可以交由家长来设计选择,教学评价也可以参考家长的建议。

四、结束语

总之,虽然现在很多中小学都存在较为严重的行政化问题,但是学校教育的发展还不能完全摆脱行政管理,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对中小学教育管理现状进行深入、全面分析,引导行政部门正确认识到,其主要职能是要为师生提供相应服务的,而非相反情况。同时,在实施行政化管理措施中,应对教育、人才成长规律做出综合考虑,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出更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远小红.谈中小学教育管理行政化问题[J].赤子,2014(6):195-195.

[2]山东省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专家办学,潍坊中小学校去行政化改革探索[J].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4(7):38-39.

[3]刘月兰,刘雅.对中小学管理行政化问题的反思[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6(3):48-50.

篇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关于改进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认识和建议

收录日期:2011年11月2日

一、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特点

1、专业性强。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所包涵的工作内容及特点要求二级学院教学管理部门的人员首先要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熟悉高校教学管理的具体内容;其次,教学管理人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学习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探索教学管理的特点和规律,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质和水平;最后,教学管理人员要尽可能地懂专业、懂学科。只有这样,才能用专业化的视角去审订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更具有科学化、规范化、指导性的教学管理制度。

2、原则性与灵活性并存。二级学院作为学校的基层教学单位,一方面办学理念与管理模式要与学校一脉相承;另一方面在办学实践过程中,二级学院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鉴于此,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既是一份原则性很强的工作,又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体现灵活性,实施人本管理。这就要求实际从事教学管理的人员在工作中要吃透有关方针、政策,头脑清晰,冷静处理问题,不夸张、不袒护,客观如实地反映情况;同时,也要针对不同对象和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管理措施和方法,为教师和学生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与学生的潜能。

3、服务性。教学管理是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活动,二级学院教务管理工作是为学院教学尽可能地提供帮助与服务。学院教学管理的目标应立足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通过采取各种方法,努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使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中获得自尊和自信;同时,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制,给学生更多的自和选择权,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二、改进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才。首先,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对刚进入大学的新生,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学习任务,如何安排好大学的学习生活,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尽快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帮助他们解决的问题。二级学院可以为学生配备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及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作为导师和班主任,帮助学生制定成才规划,并在学习方法、学习目标、选课以及发展方向等方面对他们进行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其次,学院可以通过强化学风,利用教师的道德风范、严谨教风以及渊博的学识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成才观。

2、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直接关系到教师潜能的发挥。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的核心资源,只有拥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才能保证一流的教学质量。一般来说,教师的成长首先取决于自身的素质,但与学校和学院的激励机制、培养措施和成长环境有不可否认的关系。因此,二级学院在教学管理中必须遵循激励、培养、尊重、关心教师的原则。既要教师从严执教、严谨治学、刻苦钻研,又要积极为他们营造和谐、宽松的人际和学术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潜能。

3、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直接关系到为社会服务的价值。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而这种服务往往是通过高校内部院系或科研机构所取得的教学科研成果来实现的。院系教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确保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因此,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质量标准的执行情况以及专业布局的前瞻性、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实践教学的针对性等等,直接关系到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直接关系到一所高校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贡献的大小。

三、改进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建议

1、教学管理理念的革新。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要以面向基层、面向教学第一线、面向服务对象为原则,加强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减少盲目性和经验性,实现由经验型管理转向科学型管理,由模糊管理转向透明管理的根本目的。学院教学管理人员要养成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的好习惯,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新思想和思维,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的管理体系,不断思考新问题、拓宽新思路、采取新措施、取得新成果,以避免低效、超负荷、重复、机械性的劳动,使学院教学管理工作上层次、上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生动、严谨、活泼而宽松的人才培养环境,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2、在管理手段上做到刚柔相济。管理的最高境界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价值和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健全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是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的重要保证。科学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是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而在严格管理的同时,还应坚持以人为本,有效运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因此,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应在规范的基础上体现出一定的柔性与弹性,把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管理机制高效运行。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启迪学生的自觉性、能动性,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突出主体性,区别对待,挖掘学生发展的潜力,鼓励每一个学生在发展中自我启发、自我比较、自我提高。在教师管理上,应坚持“教学有方、教无定法”的原则,遵循激励、培养、尊重、关心教师的做法,鼓励教师根据自身情况,博采众长、大胆创新。学院应积极为他们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学术和人际环境,让不同类型和特质的教师对学院有一种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为教师的发展提供空间,使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及风格。

3、加强信息的沟通和传递,让师生更多地参与教学管理过程。信息的及时更新将会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高效运作,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广大教师是教学任务的具体承担者,他们对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体会最深也最具有发言权。因此,学院教学管理者必须紧紧依靠教师,高度重视、认真听取教师提出的教学管理意见和建议,强化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从而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同时,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应贯穿于教学管理全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管理。学院可以组织开展全院学生对学院、甚至学校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引导学生参与学院有关教学及教学管理的评估督查任务,评价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等工作,参与教学研讨与信息交流,从而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同时也使教学改革工作更有针对性。

主要参考文献:

篇4

(一)具有实战经验的“双师型”师资力量严重缺乏

“双师型”教师既能胜任实践指导工作,又掌握丰富的实践教学理论,但现实是,高校“双师型”教师占整体比重小,大量年轻教师一毕业即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专业训练,自身尚不是行家里手,自然难以胜任相关的实践指导工作,“重理论轻实践”、“重讲课轻实践”难以避免。

(二)教材体系和配套课程体系建设落后

管理学专业课程教学除了自身主干课程教材外,还需要相应的配套课程体系给予支撑。许多高校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不健全,诸如课时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选材脱离实际,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规程等教学文件陈旧等问题依旧制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效果的实现。

(三)实践教学基地缺乏或管理落后

一方面,一些高校管理类专业教学没有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来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另一方面,教学基地功能单一,缺乏科学的组织管理,高校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实践教学评估和激励手段不足,导致基地运行效果欠佳。

二、高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教育主管部门强化管理学专业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

为了提高高校管理类专业教学的效果,建议相关教育部门从政策层面尽快制定强化管理学人才培养责任的有关框架指导和细则界定,充分调动管理学教学课程建设的积极性,提供可操作性的政策、法律支持,通过这种保障机制来改善运作机制,促进高校管理类专业教学课程建设建设相关机制迅速形成。

(二)高校方面需要积极推行相关举措

1.优化管理学教学建设管理制度。成立管理学教学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院领导任组长。学校配备专(兼)职管理干部,建立一支能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熟悉实践教学规律,一专多能的实践教学与管理指导队伍;此外制定并严格执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搞好企业服务,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等工作,实现管理学教学建设与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2.完善管理学教学基地建设的合作机制。高校应当制定合作单位选择标准,选择具有健全培训机构和完善管理体系的企事业单位,保障教学实习的正常运转,顺利完成实践教学任务;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应当创新合作形式,采取共建教学基地的形式,双方共同出资,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不仅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还可以面向社会,为其他企业培训人员,转换实践教学基地的市场价值,这种良性合作机制形成了“共建”各方利益共享的持久力和有效合力。

3.积极改革实践教学配套体系建设。高校要改革现有的管理学课程体系,立足在课程改革中突出应用性。从总体而言,为适应管理学教学的需要,高校应以人才市场的需求为核心,综合考虑知识结构、应用技能与特殊个性化需求等因素,按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综合实训课的形式对现行课程体系重新整合。整合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依托实践教学基地,充分挖掘和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平台作用。

4.高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关键是要建立和培养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高校需要根据需要选派校内教师到生产现场进行短期或长期的培训,了解熟悉企事业单位,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取得相应专业职称证书。创造条件组织他们参加学校及校外组织的继续教育,在专业理论及实际操作能力等力面迅速得到提高。此外,高校可以聘请校外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兼职教师,定期到学校指导实训教学。

5.健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激励机制。高校对教师要提出实践教学工作的要求,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实习、实训的指导。一方面,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广大教师参与实践性教学,激励教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实践教学改革。另一方面,鼓励教师通过兼职、培训等途径,强化自身经验背景,构建“双师素质”专业教师团队。

(三)具体教学单位需要落实细化教学环节

篇5

一、技工学校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技工学校档案工作内容和特点

我国技工教育承担着培养和造就一支专业技能强、技术过硬的工人队伍的光荣使命,它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技工学校的教育不同于大学、中专的教育,更不同于普通中学的教育,技工学校的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既要学会一定的技术理论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技术,这是技工学校区别于其他类型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因此,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从工作实践中探索适合技工学校的档案管理模式,科学有效地管理学校档案资料,为日后查考、借鉴和充分利用档案做好基础工作。学校档案工作是指学校档案室从事的一项档案专业的业务管理工作,即用档案管理的原则和科学方法管理学校日常工作中产生的档案,为党和国家及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作用的专业性工作。档案工作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对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编目与检索、保管、统计、编研和利用工作。档案工作是由相对稳定的各个环节工作组成的有机整体,各个环节工作之间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应该严格遵循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性,科学规范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不能以人的主观意识随意破坏或改变各个环节的程序。从其工作特点说:档案管理与其他文献及图书管理有相同和近似的特点,都具有对信息的储蓄、加工、输入、输出的传输信息的控制系统。但是档案工作又有独有的特点:(1)档案资源形成和积累过程的缓慢性。(2)档案管理活动过程的阶段性。(3)档案管理对档案形成部门的依附性。(4)档案的保密性、对社会的相对封闭性。

2.档案的定义及技工学校档案的内容

档案是机关、组织和个人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作为历史记录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各种方式和载体的文件。

技工学校档案是学校在教育、教学和科研实践活动中的原始记录。它客观地反映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历史发展过程,又是学校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智慧结晶,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的文件资料管理、校园文化教育建设、教学科研成果、技能实训考核、招生入学和学籍管理、毕业就业管理、财务账目管理、国资财产管理、教学设备管理及职业技能培训、技能等级鉴定、特种作业安全培训和测评考务管理等方面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大量档案资料。

二、学校档案以教学、教务档案为重点管理

1.学校教学档案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学校教学档案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学校工作的历史发展过程,同时又是教学工作的信息库。做好这项工作,便于学校领导了解学校面貌,了解各届、各班的教学质量,掌握学校历史发展进程中各种重大措施及其落实情况,掌握教师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各种数据。这些原始档案材料是学校做出决策,制定规划,科学管理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学校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行教学研究、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材料。

2.教学档案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条例、法令、文件,各项教学计划,各种教学大纲,以及本校历年的教学进程计划、总课表、学期授课计划、教师进修计划、教学质量提高计划、课外活动计划、各种教务行政统计资料、教学工作总结、各班成绩统计汇编、试卷分析报告、试题汇编、学校考勤材料、升级、留级、试读情况记载、教师逐年工作量汇总表等。

3.学校教务档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学生名册。其中包括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家庭出身、政治面貌、家庭地址、入学成绩、毕业分配情况等内容。必须每班一册,每册第一页要有综合性材料。(2)学生学籍档案。每个学生应有户头,记载该生基本情况,其中包括学习情况、奖惩情况、学籍登记情况以及毕业生登记表等。(3)教师业务档案。包括教师基本情况、来校时间、历年任课情况、教学效果、科研及科研成果、历年进修计划考核情况、技术职称的晋升记录,及编写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的记录等。(4)教学改革方面的有关资料。包括学校各种教学改革方案、改革经验及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总结等。

三、计算机的应用对学校档案工作的影响

1.加强技工学校档案现代化基础建设,我校近年来在信息化技术普及中,计算机应用到各部门的日常工作中。政府加大对技工学校教育、教学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分别新建并投入使用多媒体教学、数控车床实训、数控机电实训及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等教学设备。学校财务管理、技能创业培训、职业鉴定、特种作业安全培训等部门先后与上级业务部门建立互联网络办公系统,使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工作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有很多部门的文件在计算机上产生,在网络上进行处理,因此,产生大量电子文件。经过档案人员的收集、整理、鉴定、著录等归档的各环节工作,形成日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凭证作用的电子信息档案。

2.提高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效率,进行现代化管理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使档案工作的效率得到全面提高。在档案管理工作实践中,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模式与传统的手工管理技术模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被充分体现出来,如检索目录迅速、查找档案便捷、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强、档案寿命长、成本低廉等。这些优势能极大地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及档案利用工作的水平,也是档案专业部门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先进的档案科学管理技术接轨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摆在我们新时期档案工作者面前新的研究课题。我们要不断充实专业知识,用积极的工作态度满足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四、做好电子文件的保管工作和加强学校档案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电子文件作为未来社会现行文件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是今后档案部门接收的主要文件类型。做好电子文件的保管工作,对其长期保存和充分利用、延续数字时代人类的记忆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谈几点做好学校档案工作的建议想法及对策:

篇6

 

1 引言

随着信息的自动处理以及网络式的信息交互方式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和应用,让计算机来管理学生的信息是现在各个高校都在积极进行的工作之一,也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运用计算机对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更加节约资源,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对山东中医药大学体育教学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特别是在学校教学管理软件的基础上,针对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将体育艺术学院网上选课的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挂钩,运用Microsoft Visual FoxPro6.0软件,自主开发研制了体育专项课管理软件,并进行了近一年的试运行,效果良好。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综述法: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教学管理的整个过程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得出了山东中医药大学体育教学管理的特点和基本流程。

2.2 计算机编程:

本文运用Microsoft Visual FoxPro6.0软件进行计算机编程,完成了整个系统的制作。论文参考网。

2.3 实验法:

本文通过对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级学生的体育专项课的教学管理进行了该系统的实际运行实验,得出了该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需要解决的任务,并不断对程序进行修改,目前已达到实用水平。

3 研究结果

3.1 山东中医药大学体育专项课管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及操作流程(图1)

图1体育专项课管理软件组织结构图

3.1.1 数据准备

该系统所有数据准备均具备数据导入功能

(1)教师、学生、课程信息准备

将教师、学生、课程的基本信息录入到系统中,以方便进行管理。

(2)教学计划的准备

将专项课的时间安排、任课教师、开课项目等有关教学计划录入到系统当中。

3.1.2 选课操作

录入学生的选课结果及对选课的结果进行修改、补选、查询等管理。

3.1.3报表打印

打印选课单、点名册、教师预报表、课程表等。

3.1.4 成绩管理

对学生成绩进行管理,包括成绩的录入、查询、打印成绩单、打印曲线图、成绩分析等。

3.2 软件系统的特点

(1)操作简便,只要具备基本的办公操作基础即可。

(2)安全系数高。论文参考网。软件系统,将用户分为四个等级:管理员、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教师,各个级别具有不同的使用权限,只能进行权限内的操作。对用户的密码等重要信息采用了加密措施。

(3)切合教学管理的实际。经过在实践过程中的不断改进,针对于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教学管理任务,特别是工作量比较大的任务,基本上能够顺利完成。如:打印教师预报表,可以将所有班级或指定班级的教师预报表在几分钟中内打印完毕。在成绩统计分析方面可以直接导出符合学校要求的成绩分析曲线图。大大减少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4)数据准备工作量小

该软件数据准备所需数据均可通过EXCEL表格导入到系统中去,同时,为方便打印,所有需要打印的材料,系统均生成EXCEL表格格式,方便用户编辑排版。论文参考网。

(5)该软件除适用于体育专项课等需要选课的教学管理外,也适用于一般课程的教学管理。

4 结论与建议

4.1该软件符合体育教学管理的工作实际。

4.2该软件具备完成常见教学管理的基本工作的功能。

4.3通过试运行该软件可操作性强、简单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4该软件已具备的条件。

篇7

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受教育者依靠主观能动性按照社会目标,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转化控制的能力。这种能力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都是十分重要的。基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状态不容乐观的现状,怎样才能合理利用时间,加强自我约束力,利用大学四年的时光实现个人人生规划,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

一、由大学生学习现状看自我管理能力现状

1.1大学生上课出勤率低,自我约束力差

在大学中,流行着“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这样一种“大学学习方法”。笔者随机访问了几位同学,他们都表示:这是与上课的方式与制度是有关系的。必修课一般是几十人的小课堂,几乎每节课都有班长点到,因此出勤率较高。而选修课大多是上百人的大课,管理较为困难。有人约束便去上课,无人管制就随意逃课,让我们不得不怀疑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

1.2大学在校生的课余时间利用率低且目的性差

进入大学,与中学的一大差别就是:课余时间明显增多。在校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除了上课时间以外,其它时间都没能有效的利用。

1.3学习盲目性大,缺少必须的人生规划

如今,大学里的教育教学设施逐步完善,但却得不到有效利用。自主学习意识的缺失,还因为现在的在校生大多缺少人生目标,他们甚至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缺少目的的学习,当然只能是事倍而功半。

二、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2.1有利于适应大学、走向社会

在大学,自我约束能力的高低一部分程度上就决定了大学生能够学到多少知识乃至会影响以后的发展。正是因为独立学习能力与自我约束力的缺失,导致了大学四年没有学到应有的知识,也不具备应有的能力。毕业后,找工作就自然成了难事。造成现今的人才市场出现一边是用工荒一边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尴尬境地。

2.2有利于提高自身能力

相较于中学来说,大学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它不再刻板的规定作业和所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更不会有人对你的学习方法指指点点。但这种宽松的教育模式,并没有降低对学生的要求,相反,它反而对大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入大学,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发现,课余时间变得很多。

三、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几点建议

3.1走出父母的庇护,学会自己飞翔

到了大学,所有的老师都自然而然的认为,我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于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是中学与大学之间的一个空白。作为教育者,我们应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作出相应举措:在大一新生入学的时候,开展心理学讲座,帮助大一新生渡过过渡期;成立寝室、班级、院系三级互助体制,由先进带动落后,提高大学生整体的自我管理能力;新生辅导员要考勤制度及思想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适应大学生活。

3.2掌握时间利用的技巧,做时间的主人

随着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学校内外对于大学生的诱惑也越来越多。如何做好时间管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时间管理是指有效地运用时间,降低变动性。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是合理利用课内外时间,更为高效的利用时间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充实自己。

第一,计划管理

做好自己每日、每周、每年的计划,将这些计划写在待办单上。待办单就是将你每日要做的一些工作事先列出一份清单,排出优先次序,确认完成时间,以突出工作重点。

第二,四象限法

著名管理学家科维提出了一个时间管理的理论,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了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象限”: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时间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观念是应有重点地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集中地放在处理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上,这样可以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第三,有效的时间管理

美国管理学者彼得・德鲁克(P・F・Drucker)认为:“有效的时间管理主要是记录自己的时间,以认清时间耗在什么地方; 管理自己的时间,设法减少非生产性工作的时间; 集中自己的时间,由零星而集中,成为连续性的时间段。”

3.3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找到奋斗动力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大学在校生是因为没有自己明确的人生规划。这必将从两个方面影响大学的学习:

第一,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对未来的茫然,势必导致现在的颓废与消极。对于个人来说,会是学习热情消失,对于校内外的各项活动更是兴趣索然。

第二,缺少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会导致学习的盲目性。很容易造成什么都会一点,但什么却又什么都不精细的情况。

这里的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要找到奋斗的动力,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就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

在大学期间,自我管理能力无疑是最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缺失自我管理能力会导致一系列问题,例如缺少时间观念、不会合理利用安排时间、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与情绪。而这些弊端则直接导致了大学生活和学习的失败。所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4]统计学基础 人民出版社

篇8

大学属于高等教育阶段,其职能是培养专业人才、发展科学研究以及服务社会,在加强通识教育的同时更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大学班级是学生经常学习与生活且具有一定目的性、组织性和心理相容性的集合体。班级管理是大学生管理的重要一个环节,也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现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班级主体的大学生,身心发展更为成熟,追求独立、平等和自我表达,而且不同学生在生活背景、个人经历、兴趣爱好、思想观念等方面差异显著。这些差异使得大学的班级管理更加困难,因而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班级缺乏凝聚力。马克思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可见,集体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作为一个优良的班集体,成员之间应该有较高的心理互依性,但是现在大学生的班级集体归属感普遍不高,缺乏较强的班级凝聚力。

2、班主任作用不明显。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这就使得学生不能及时地获取学校学院所要传达的信息,老师也不能够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建议和帮助。从另一方面来说,大多数的同学没有跟老师主动沟通和交谈的习惯,除非必要都避免跟老师有过多的交集,老师跟学生的交流仅限于在学习上和课堂上。

3、没有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在我们的班级管理中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现在大学的班级一般都没有由大家讨论而产生的共同遵守的班规。多数学生只求成绩合格,没有触犯校规,不受学校处罚,顺利毕业就好了,这些想法导致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自由散漫,容易造成一些思想上的偏差,这也不利于班级的建设。即使有些班级有自己的管理制度,但并没有做到有效全面的推广实行,甚至可能有很多同学根本不知道有这些制度,加上制度的实行力度不够,这些管理制度对于学生来说只是形同虚设而已。

4、不积极参加班级活动。班级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作为学生教育的主体,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有趣、有意义的经历对学生的成长也很重要。学生对大学里的各类社团活动往往寄予厚望,但往往也得不到满足,学生的怨气也就非常大。大部分学生表示对目前的班级生活不满意,其原因就在于班级开展的活动太少,活动形式不够多样,不具有吸引力和创新性,大学生活没有想象中的有趣、丰富多彩。

5、班级精气神不足。班集体是一种教育力量,但是并非所有班集体都能发挥教育作用,只有具有班级精神的班集体才能发挥教育作用。班级精神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它通过情绪感染、价值导向、行为制约和信息筛选来统一行动。但是,就现在大学班级来说,大多数的班级都没有精神。就拿上课来说,现在的大学课堂俨然已经不再是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相长的活动,而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爱听不听的状况。目前大学生玩游戏,上网,逃课,做作业敷衍了事的已经成为大学班级中最突出的问题。

二、改进班级管理的建议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所谓学生观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学生和对待学生所秉持的观念。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育工作者的一切的教育行为都是为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服务的。所以,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创造相互探讨的学习氛围,培养互动的学习习惯。

2、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的培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逐渐加强引导学生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大学生已是成人,他们自知自觉,在一定程度上有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意识,但在日常工作中应通过各种途径来强化他们这种自我责任意识。让他们明白自己需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学业成绩负责,对自己在家庭中或班级中所承担的角色负责,他们有很强的责任意识的话,对班级建设也大有益处。

3、建立好的班委会。班级工作是学校工作的基础,而一个奋发向上、团结和谐而有凝聚力的班委会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先决条件,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窗口,是沟通老师与学生的桥梁。在班级管理中,建立班委会容易,但是运作起来是否有战斗力就不一定了,时间长了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建立起一个高效、有序的班委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班委会组建过程中,要尽量让班上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让他们知道班级建设并不只是班委们的事,也是班上每一个人的事。

4、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实施制度化管理,不仅是班集体建设水平的标志,而且是班集体得以形成并向优秀班集体发展的有力保障。在用制度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合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做到有章可循,有约可依,借助于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使班级目标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二是制度要有可操作性。班级制度要精练、具体、可行,便于操作。班级制度要在全班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并结合年级的量化管理条例来制定。三是在执行过程中还应不断搜集反馈信息,并不断修改和补充,使之更加完善。

5、构建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所谓“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即系级管理者、班级辅导员和学生干部共同进行班级管理的模式。系级管理者是系属各班级的总负责人,负责掌握全系班级管理建设的方向、班级管理工作的指导和检查以及建立和完善班级管理目标的评价机制等;班级辅导员是班级的指导者、管理者和组织者,也是完成班级管理工作目标的责任者;学生干部是联系班级辅导员的桥梁,是协助辅导员对班级实施管理的助手。因此,要不断提高系级管理者、班级导员和学生干部的管理素质,完善班级辅导员的工作考核机制,建立学生干部自我评价和学生评价机制,加强三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实现“系级管理者、班级辅导员、学生干部”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以生为本的良好的学风和班风的建设,促进班级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系统化。

班级管理实质上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绝离不开好的班级管理,它需要的不仅仅是班委们的认真负责,更需要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每个班级都是独特,班级管理不可能存在固定模式,只有根据自身班级的情况,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可能形成更适宜本班级的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杨芝,黄明山.大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9(4):76-77.

篇9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园地,搞好班级管理,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同时能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祖国需要的合格人才。农村小学的班级管理工作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教师花更多时间和精力解决。

一、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多采用批评的方式对待后进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里大多数学生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孩子都是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由于老人年纪大,管理方式落后,有的根本就不管,造成一部分孩子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不讲卫生,学习习惯懒散、自律性差。因此这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常常会不断地犯些错误,如上课时经常做小动作、无故旷课、寝室纪律卫生差等,有的甚至发展成偷窃、斗殴。因此,大多数班级管理者都把工作重点定放在批评教育这部分后进生上,过多地对后进生使用批评教育。

(二)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能力的培养。

现阶段我们的教育现状就是:教育行政部门仅仅以升学成绩考核学校,学校则以教学成绩考核班级管理者。小学虽然不存在升学压力,但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即成绩至上,家长希望孩子有好成绩。评职称教学成绩也是重头,而且学校的成绩还影响到生源,于是各个学校、班级的管理者都只注重抓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其他的能力课程经常被语文、数学课代替,农村小学中这样的现象更是非常普遍。因为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往往一位教师兼几样课程,教师本身对这个课程就不太熟悉,自身能力也有限,所以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些课程也就由语文、数学课替代了。

(三)教师的权威绝对化,工作方法简单。

农村小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生活在农村,接触到的新思想、新方法比较少,尤其是老年教师,很多还延续着老的教学方法。他们在班级管理中的权威是绝对的,制定班规,确立班委,实施管理,进行监督,评价学生,都由班主任说了算,充当着“管家”、“警察”的角色。学生没有参加班级管理的机会,主体地位根本无法保障。另外,在农村小学中,班主任的教育方法多以批评教育惩罚为主,因为这种方法费时少,见效快,但这种方法的负面影响是明显的,一味地批评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失去信心,导致很多学生自暴自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四)班级的管理随意,没有合适的班级制度。

农村小学中,教师对班级的管理往往仅凭自己的经验和主观意愿,没有班级管理目标,没有制定合适的班级管理制度。教师往往只向成绩看齐,偏重智育,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只关心学生在校在班的管理。有些教师对于学生班级管理随意,导致许多学生思想素质下降,心理素质差,法制观念淡薄,人为地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

二、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偏重智育,以学生的成绩衡量学生。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老师、学校都希望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学生学习成绩好了,教师高兴,学校高兴,家长更高兴。于是在班级管理中出现只关心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不闻不问,仅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标准,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

学习成绩优秀并不能代表其他方面的健康发展。在出现离家出走、社会暴力事件及品德行为问题的学生中不乏成绩优异的学生。成绩好的学生能够当上班干部,因为他们平时学习努力、自律能力强,在学校一向得到老师的重视和爱护,家长对这些孩子也很放心,忽视他们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和挫折。好学生为了在老师和父母心中树立好的形象,在言行上严格要求自己,压抑自身的心理需要和个性发展。这类学生一旦在现实生活中遭到挫折,就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

(二)家庭对班级管理的影响。

在农村小学中留守儿童较多,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过于溺爱孩子,或者孩子根本不听老人的教诲,因此很多孩子养成了不良习惯,并且很难改正。在许多农村地区都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造成学校教育得不到家庭的支持,教师一个巴掌拍不响的局面,直接影响到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成效。

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的关系构成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小社会,所以社会对班级管理的影响较大。社会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而影响到班集体的建设、班风的形成,影响到班级的管理。这种影响是巨大而具有决定性的,甚至有些是班级管理者难以改变的。农村人口受到的教育少,私心也较重,因此农村人口的觉悟相对城市人口来说要低,社会风气自然也差些,这就增加了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难度。另外,由于电影电视的普及,影视内容中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也影响到了学生的成长,进而影响到了班级管理。

另外,学校的工作会影响到班级的管理。比如学校对学生提的一些要求,学校对于各班任课老师的分配,学校公共卫生区的分配等。这些情况虽不是影响班级管理的主要因素,但如没有协调好,就会对班级的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教师本身的素质对班级管理的影响。

农村小学中有很多教师年纪较大,教育程度不高,而新工作的师范生中相当一部分属于独生子女,一方面是他们从小就是在父母的“呵护”、“娇生惯养”中长大的,另一方面近年来师范生的质量在逐年下降,加上农村学校工作量大,待遇差,导致很多优秀的年轻教师纷纷调离农村,导致农村小学教师的素质亟待提高。

三、农村小学班级管理对策

(一)根据农村学生差异,合理运用教育手段。

农村小学多是来自农村,他们性格各异,家境各异,经历各异,要想把这样的大家庭管理好,需要班级管理者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整体把握,全面深入了解学生情况,针对每位学生的具体问题,正确分析,对症下药。

1.对各方面都比较好的学生,应正确引导其追求自我价值。引导他们在学习方面严格要求,积极进取;参加学校、班级的各项活动,比如班级竞选、学校文艺汇演、小记者征文等;思想上要上进,乐于帮助后进同学。

2.对于后进生,教师应以鼓励教育为主,尽量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其逐渐改掉各方面的缺点,同时在班级里设立多种奖励措施,激发他们的各种潜能,让学生有适合自己、展示自己的舞台。

(二)合理制定班级各项规章制度。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它是班级成功的保证。在班级管理中,应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行动方向,制定必要的班级管理制度,这个制度应与学校的校规校纪相符合。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1.制定班级公约。班级管理常规可以以“公约”的形式出现。开学初,我就要求全班同学讨论制定班级公约,班会课上,同学们积极思考、讨论,制定出了十条针对班级管理的公约,大家还宣誓,一定会遵守公约。班级公约使同学们认识到它是维护班级利益不可缺少的,是代表师生利益的,必须自觉遵守。公约就是制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2.建立班委管理制度。班委是班主任的左右手,一个有活力的班级集体,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班级委员会。所以班主任在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时首先应该选好班委。农村小学老师大多是自己任命几个成绩好的学生当班干部,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的,成绩好的学生并不一定有管理能力,而且这样的班干部很多学生都不服,往往会抵触他们的管理。另外,农村孩子们比较胆小,不敢大胆地表达自己,毛遂自荐更是不可能,所以教师应该采用民主的选举方法,让学生推荐并举手通过,这样选出的班委大家信服。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班委选出后,要大胆放手让学生管理学生。自习课、午睡课我都会放手让班委管理。我发现当我坐在教室的时候,很多学生会悄悄地说话,做些小动作,我还经常提醒他们。当班委管理的时候班里很安静,没有一点声音,我每天安排一个班委值日,交给班委一本加锁纪律册,如有吵闹的同学将他的名字写下,课后我对这个同学进行教育,这样的方法非常有效,没有老师在的时候,值日的班委就担负起管理班级的职责,从而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三)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师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教师如果品行端正、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有好的教学效果,本身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无形的影响,不言自高,不怒自威。但农村的小学教师离这个标准还很远,所以必须不断地学习,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修养,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加强工作培训,时时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树立素质发展观、学生主体观,多与优秀教师交流,吸取经验。

(四)加强与社会、家庭的联系、沟通。

要积极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教育。教育关乎国家、民族和每个家庭的未来。学校班级常规的管理、未来合格人才的培养,需要家庭、社会的基础,需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农村小学与外界接触得不多,家庭对孩子的学习关心得也不够。学校应该多请一些外面的优秀人物来学校演讲。我校在过去几年就请了很多位优秀人物来我校演讲,有医生、警察、种田大户等,这些人物的演讲对学生帮助很大,他们知道了讲卫生的重要性,遇到坏人应该怎样报警,要有毅力才能取得成功……

学校还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有两次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学校也经常举行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还征询家长的意见,请他们出谋划策,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

总之,要搞好班级管理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学校所有教育教学人员,尤其是班主任、班级任课教师,以及家庭、社会共同付出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同时,教育工作者还应好好学习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善于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努力扬其所长,抑其所短,为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常思亮.中国教育问题报告.中南工大出版社出版.

[2]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

[3]何国华.陶行知教育学.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1997.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1984.

[5]骆舒洪.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教育研究,2001(11).

[6]谢维和.论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倾向.教育研究,2000·6.

[7]韦禾.儿童的权利——一个世纪性的新课题.教育研究,1996(8).

篇10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主要为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行政单位等培养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深厚,专业技能熟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我们要充分意识到实践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实践教学是一种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使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以胜任未来职业岗位为教育目标的教学形式。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遵义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属于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分为旅游管理本科、专科两个层次。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综合素质,具有比较系统的管理学、经济学和旅游企业管理(酒店服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能在旅游企事业及相关单位从事经营管理与服务工作,以及能够胜任中等旅游学校教学、教学研究的教师等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与本院的办学宗旨是一致的,都是要培养高素质本专科应用型专业人才,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在遵义师范学院开设的本专科课程中,主要有两类课程:一是与旅游行业相关的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如旅游学概论、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导游业务、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政策法规、旅游区规划与管理、旅游心理学等课程。一是与宾馆饭店相关的课程,如现代饭店管理、酒店技能训练。这两类课程的设置都局限于我国旅游业中旅行社、宾馆饭店两大传统行业与传统岗位,而对于现在的一些新兴岗位、新兴的旅游业基本没有涉猎,比较滞后,未能与时俱进。

此外,经过调研发现,遵义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除了以上所述的常规课程教学外,实践教学环节尚处于起步阶段,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除了课堂上老师教学生学习宾馆饭店的叠被、叠花这些最基本的技能之外,就是大学最后一年有一次为期一周的旅游参观的实习机会。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丰富,但一旦进入社会实际岗位工作,很难一下子胜任本职工作。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缺乏与时俱进的目标

遵义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其课程设置普遍存在重理论知识,轻实践知识;重基础知识,轻应用知识的现象。因此,我们要改变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要重视实践教学,明确制定实践教学与时俱进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使实践教学的实施有据可依,不盲目。

(二)实践教学缺乏科学的内容体系

遵义师范学院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应该如何开展?内容体系应该是什么?都很缺乏。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开展的很少,即便开展的实践教学也仅仅是课堂上学习一些叠被、叠花的基本技能和旅游参观。对于学生来说,在学校掌握到的这些技能离胜任未来的工作还相差甚远。

(三)实践教学缺乏科学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实践教学如何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一套科学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来综合评判。完整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至少包括:实践教学的目标、实践教学的大纲、实践教学的形式、实践教学的管理、实践教学的评价等,缺一不可。遵义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现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更需要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在一开始就构建好一个科学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让实践教学真正的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四)实践教学缺乏科学的管理与保障

实践教学的成效如何,跟科学的管理和充分的保障是密不可分的。中国人经常说:“不依规矩,不成方圆”,科学的制定各种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则并严格执行,对于实践教学最终的成效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如果缺乏,实践教学的成效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遵义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这一环节是缺乏的。由此会导致其实践教学随意性比较大,部分教师责任心欠缺,对学生放任自流,而影响最终的实践教学效果,影响到旅游管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一)明确实践教学目标,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遵义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要系统开展,首先必须要确定其实践教学目标,只有实践教学目标确定好,相关的工作才能开展。旅游管理专业侧重于应用性、实践性,因此,其实践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管理能力、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旅游管理专业素质。其次,要科学的制定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科学的制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科学的制定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遵义师范学院旅游方面的课程开设的比较全面,开设了旅游学概论、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导游业务、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政策法规、旅游区规划与管理、旅游心理学等课程;但宾馆饭店的相关课程却只有现代饭店管理、酒店技能训练两门课程,相对薄弱,因此,在这方面要加强。此外,我们还应该与时俱进,结合现在旅游行业出现的新兴岗位开设相对应的新课程。

(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开展实训课教学

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依据遵义师范学院校园的有利环境和设施,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实训课教学活动。这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从经济上来看比较节约成本,实施起来难度不大,从教学来看比较灵活、便利。校内实训基地可以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实训平台,减少师生在学校与企业间的奔波,提高实习效率,还可以省去一定的实习费、交通费、住宿费、饮食费等,使有限的教学经费真正用到刀刃上。并且,校内实训基地一旦建设成功,可以持续使用,在授课之余可以向师生免费开放,基地还可以开展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等服务,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它的利用率。

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的实训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尤其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专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训课教学与理论教学一样,需要严格按照实训目的、实训课教学大纲、实训考核办法进行授课,并通过科学的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如果有些实训课与理论教学不能分开,可以将理论课与实训课交替进行。

校内实训基地可以建设导游模拟实训室、旅游规划设计室、旅游电子商务实验室、餐饮技能训练室、客房技能训练室、形体训练实训室来进行授课。如导游模拟实训室可以模拟导游讲解,导游资格考试及相关鉴定,旅行社业务培训等;形体训练实训室可以承接遵义市区各种大型活动接待人员的礼仪培训及社会各行业礼仪培训,礼仪指导师资格培训与认证等。此外,我们还可以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旅游管理专业的职业技能竞赛,如导游模拟大赛、酒店服务操作技能大赛等,使学生的专业水平在比赛中得到充分展示,挖掘学生的特长和潜能。

(三)与社会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

除了校内实训基地,遵义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一些地方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尤其要充分挖掘遵义作为一座历史名城的特色一一红色旅游,建设一批长期稳定的、高层次的、成熟的实习基地,为学生和旅游企业架起了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战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青年学子也给旅游企业带来了勃勃生机,从中旅游企业也能选拔到优秀的人才。

同时,对于校内实训基地无法完成的全程导游实战、地接导游实战、领队实战等实战类课程,我们都可以在校外实习基地完成。社会经济在日新月异的发展,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仅仅依靠在学校里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肯定不能适应企业需求,他们必须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从社会这本大书中汲取所需的实践经验。

(四)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科学管理出成效。学院只有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按制度管理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实践教学的成效才能呈现,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性专业人才。科学的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学的组织。如科学制定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计划、大纲、实施方案、实施细则,并组织开出实训课程等。

第二,顺利的实施。把实践性教学的计划、大纲、指导教师、经费、场所和考核落到实处。开展中期检查、工作总结等环节。

第三,严密的制度。科学制定实践教学的具体管理规则和文件,从制度上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第四,严格的监督。聘请专家定期对实践教学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纠正实践教学环节的偏差。

篇11

关键词:参考咨询;学科馆员;民办院校

摘 要:民办院校图书馆建立参考咨询学科馆员制度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文章以广东培正学院为例论述其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588 ( 2016 ) 01-0052- 02

学科馆员制度是大学图书馆的一项综合性、系统性、长远性的基础建设工程,是大学图书馆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加强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是当前民办院校图书馆建设和发展面临的问题。

1 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意义

在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中,学科交流和信息传播的速度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建设学科馆员制度能够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大大加快了信息交流和传播的速度,真正体现了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学科馆员是由图书馆挑选出来为读者主动提供服务的专业人员。他们具有相关的学科背景,能够通过多途径了解相关学科的最新动态,能够及时准确地为读者提供最新的文献信息。在保证信息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及时性的基础上,学科馆员制度使得图书馆文献信息的利用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基于学科馆员与信息用户的紧密联系,能够使图书馆更多了解用户信息需求及其变化,从而建立一个提供最佳学科文献资源的服务平台。

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使得图书馆的发展模式由传统的文献管理模式转变为知识管理模式,摒弃了当初那种“坐等”用户上门的被动服务形式。由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主动与学校相关学科老师联系,针对其对信息的需求开展与其专科对口的学科信息咨询服务。及时了解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与整个图书馆能够获取的信息资源进行匹配,以更快速直接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所需的信息及协调图书馆各个部门为读者解答问题。这种主动的较为深层次的服务,为图书馆服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能量。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使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由以前的单一、简单的服务模式转变为综合、系统的服务模式。提供服务的不再是单个的图书馆员个体,在学科馆员制度背后为读者提供服务的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图书馆。

图书馆为了获得信息资源,必定会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有所消耗。如果这种消耗带来的信息资源不能及时有效地传递到需求用户手中,那么这种消耗的价值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越来越小。学科馆员作为图书馆和信息用户的联系人,能及时了解信息用户的情况,在为用户提供信息资源的同时,还可以根据用户所需要的信息资源的变化,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学科馆员制度使得图书馆的服务不再是单向的,信息用户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在学科馆员的纽带作用下,成为一种互动关系,最终这种互动关系必将变成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良性循环必然会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莫大的益处。

2 民办院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

民办高校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不断地壮大。学院的办学层次在逐步得到提高,相应学科的科研能力的提高也是势在必行的。学院通过学科调研和比较,确定了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发展方向。这对相关学科及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作为为学院科研提供保障和服务的图书馆,面临的既是压力也是发展的契机。在教师承担学科建设和科研任务越来越重的时候,图书馆为更好地服务教学、科研,为用户提供准确的、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服务,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就显示出了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学科馆员服务的发展对图书馆来说也是提升自身地位的一个很好的契机。一方面,虽然图书馆一直被称为高校信息中心,是学校教学、科研的保障。但是在普通老师眼里能够看到的仅仅只是藏书的多少以及图书管理员借借还还等一些非常简单的服务工作。图书馆的工作甚至被认为是没有任何专业知识的人也可以胜任。另一方面,教师承担学科建设和科研任务越来越重又苦于找不到获得相关信息资源的途径和方法。每年的毕业生当中就有很多同学对图书馆能提供的文献资源和帮助了解甚少,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无从下手。这些现象都说明了图书馆应主动将服务融入学校发展中去,使图书馆员不再是坐在图书馆里被动等待服务。建立学科馆员制度,让图书馆的资源和读者的需要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匹配,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谋求图书馆的服务向纵深方向发展。这样不仅有利于学校长期的发展,同时也必将提升图书馆自身的地位。

3 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现状

虽然民办院校图书馆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作为私立学院,在人力、物力方面还有很多受局限的地方,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也比较落后,要跟上国内外名牌大学的发展形势谈何容易,但是国内外图书馆员制度的发展方向对民办院校很有借鉴价值。民办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逐步完善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

目前,广东培正学院图书馆学科馆员由4~5名图书馆工作人员兼任,他们本身还要完成其他岗位的工作,且现在只能提供初级的服务。具体服务内容:①通过一些常用的网络工具形成较简单的图书馆与学科信息用户的交流机制。②能根据与读者交流的信息和用户的需求提出增加和丰富相应馆藏的建议。③宣传图书馆的各种文献资源、学科信息资源、服务内容与方式。④收集与解答学科信息用户在资源使用方面的问题,对用户开展适当的培训活动。总体来说,广东培正学院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是较为初级的,对更深层次的服务现在尚无法开展,这也是大多数民办高校馆员制度建设的普遍现象。

4 发展学科馆员制度面临的问题

4.1 人员短缺问题

广东培正学院图书馆的学生读者有约万人、教师读者有近千人,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只有二十多人,维持一般日常工作尚需招聘勤工俭学的学生,设立学科馆员的人数就更是少之又少了。因此,目前提供的学科服务仍主要在学科信息导航层面,无法深入到知识服务层面。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对象大多是主动来咨询相关科研信息及检索方法和途径的读者。民办高校图书馆必须加大学科馆员人力投入的力度,学科馆员可以在图书馆现有人员基础上进行选拔、培养,也可以引进专业人才。

4.2 文献资源相对匮乏

广东培正学院图书馆有纸制图书160万余册,电子图书30万余册,电子数据库也逐步购买了一些。无论是纸制文献还是电子文献,资源的质量都直接决定着学科服务的质量,增加相关文献资源的投入是必要的。购买电子图书、期刊都是必需的,但是不能全部依靠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付费的电子资源,那样必然会耗费图书馆大量的经费,必须提高学科馆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科馆员信息检索的能力,充分利用网络免费资源获得与学科研究相关的更多和更新的信息资源。

4.3 学科知识服务深度不够

一方面,有些学科馆员自身专业知识素养不够;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科馆员在馆内还兼任其他工作,只能对读者进行信息资源的检索方法和检索途径指导服务?无法提供个性化?深层次学科专业知识服务,这就造成了用户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偏低?

提升学科馆员的专业技能以及服务能力成了当务之急。这个过程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必须通过长时间的培训来提升学科馆员自身的综合能力。能力培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掌握图书馆软硬件及网络的能力。主要是对计算机、网络的使用,以及对图书馆内部信息资源的熟练掌握?其次,能单独为读者提供服务的能力?主要的内容为信息资源获取能力、信息资源的筛选能力,对读者信息需求的分析和正确解读能力。最后,能够提供系统的信息服务,主要表现为能够协同图书馆其他馆员为读者提供服务和问题解答,能够协调信息需求者之间的矛盾,做到信息资源服务最大限度的优化匹配。

要想进一步拓展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内容和服务的人群,必须提高学科馆员服务的质量。除了对学科馆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之外,还必须在服务意识上转变思想;需要学科馆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学科馆员要有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意愿,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对学院重点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情况,要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实时跟踪掌握学科发展,了解学科的文献信息需求变化,了解国内外学术前沿动态,分析研究学科用户潜在的信息需求。学科馆员只有不停地对相关学科进行关注、跟踪和学习,才能为信息用户提供优质的科研信息资源,才能真正地履行好学科馆员的职能。

5 结语

民办高校图书馆要建立学科馆员服务虽然面临不少的问题,但是学科馆员服务的建设却是图书馆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如果回避这些问题,民办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将会裹足不前。学科馆员服务的发展需要高校、图书馆以及学科馆员自身共同努力,齐心协力才能把学科馆员服务建立并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 王申荣.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探微[ J ]. 菏泽学院学报,2008(10):140-142.

[2] 赵晶.民办本科院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初探[ 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269.

[3] 黄义文.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能力及职业素养的提高[ 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3): 49-50.

篇12

独立学院是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而兴起,经过十多年的深入探索和不断改革,逐渐成为国家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独立学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的满足,我们发现,这类院校的使命不能仅限于普及高等教育,而是要做到如何在普及教育的同时又能让知识成为一种强有力的生存工具。因此,独立学院应改变以往的教学目标,不能只强调"通才"教育,而应在专业基础知识教育之上加强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及专业特长的培养。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不但要具备财务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市场经济对此类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学习理论知识,同时要通过各种素质培养,形成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将所学知识能有效地发挥出来。教学体系是培养目标的真实体现,而培养目标是否能顺利达成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因此,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要顺利完成培养目标,必须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来规范教学工作。

一、独立学院财务管理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 公共基础课程设置方面

大多数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学分分布不合理,没有根据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如我院《大学化学》的开设对于本专业来说意义不大,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理论教学学时过多,较多的理论教学使课程缺乏新意;另外,本专业所开设的数学类课程教学方法单一,针对各专业的教学内容完全相同,不能很好地与专业相结合,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对该课程的用途更是茫然;还有,为了满足学分的硬性要求,对于一些课程,如《法制安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择业指导》 等课程的开设在教学体系中占据了很大分量,影响了专业课的重要性。

2. 专业课程设置方面

该专业课程庞杂,专业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重复的问题比较突出。由于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缺乏整体规划,各相关课程或各相关课程群之间在内容上互不兼顾和承应,未能围绕专业方向要求进行统一协调和合理安排,同一教学内容往往在不同课程中反复讲授,如我院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企业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工程经济学》三门课程都讲述了关于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其他课程内容体系也出现重复过多,彼此交叉,重复内容的讲授既浪费了课时资源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专业选修课设置方面

针对专业选修课,大多数独立院校未对其划分专业方向,对学生选课没有任何限制,学生自由选择课程,如果考核不合格,不必须重修而是还有机会再选择其他课程,导致学生在选择课程方面自由性过大,出现部分学生为了混学分的不良局面,从而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学生在众多课程面前无法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未来发展方向确定自己的选课范围,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无法实现专业选修课的教学目标。

4. 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根据财务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然而,由于多方原因,出现了以下一些情况:

(1)思想上重视不够,实践教学课时少。财务管理专业在我国开设时间较晚,很多院校尚在探索阶段,作为独立院校来说,没有成型的模式可以参考,因此,作为刚在高等教育队伍中兴起的独立院校来说,更不敢盲目地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而是把重心仍然放在理论教学方面。

(2)没有构建具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在实践方面稍有尝试的一部分独立院校,虽然也开设了一些专业实验课、课程实习、暑期实习等教学活动,但这些教学活动大多数都是一时兴起,并未形成系统性的有机整体,因此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并不能真正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3)实践教学基础薄弱,教学资源匮乏。独立院校一般建校时间不长,缺乏经验,同时又受专业人才、资金等方面的限制较多,因此在短时间内并不能保证实践教学资源的齐备,所以阻碍了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5. 职业能力培养方面

从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在毕业后所从事的财务相关工作岗位上具备基本的会计操作能力、财务分析能力、税收及审计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在校期间对职业资格相关内容有清楚的了解,最起码应具备从事该行业的资格,如会计从业资格、注册会计师等。但是,大多数学校在职业能力考试方面的关注较少,财务管理专业教师自身也缺乏考证的意识,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培训指导方面更是缺乏经验,从而导致学生在选择职业考证方面的盲从现象,在学习过程中更是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发展。

6. 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方面

目前,很多独立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仍依附于母体,在教学管理上更是套用母体的模式,学时制是学分制的翻版;同时,大多数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更不会对参差不齐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不能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方面,也是延续了母体的教学体系设置内容,并未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将研究型教学和应用型教学很好地区分,造成教学内容与现实相脱节,从而不利于学生在毕业后很快地适应社会工作。

二、财务管理教学体系的优化建议

当前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培养目标的实现,更不能完成其对特色人才培养的要求,为独立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更好发展设置了障碍。作为独立院校,要想获得新的发展,应该考虑根据培养目标来优化教学体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适当调整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

财务管理必须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大局出发,加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它包括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和身体素质等,在课程构建中要保证该类课程的必要地位和课时量,并对课时和学分进行合理布置,不但要开展专业知识教学,还要开设一些写作、心理教育、历史、政治、社会教育等方面的课程,使学生不但要具备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

在保证上述课程开设的完整性的同时,应注重针对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教学,如数学类课程,应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数学在财务方面的应用实例,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数学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从而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减少不必要课程的开设,如大学化学,对于本专业的意义不大,应该减少学时;作为管理类专业,应增加《管理学》的学时并加入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学习,以突出管理类学生在管理方面的特色;针对法制安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择业指导等课程,应该转变教学方式,作为课外补充课程进行开设,以突出其他公共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2. 合理安排专业课程内容,协调专业课程之间的学时分配

专业课程是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掌握专业课程知识,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所开设的与财务管理学相关的课程体系,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该类课程是使财务管理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关键所在,是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这类课程应能真正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特色,在设置方面内容新颖、理论与实践结合、信息量大、适当前瞻。既要借鉴国内外财务理论的新发展,又要注重与我国市场经济的结合。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科学制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成立相关课程的课题组共同讨论课程内容安排,注意课程之间的内容整合,事前避免课程间的内容重复;在课时计划安排上,力求务实,合理安排学时。

3. 合理划分专业方向,使学生根据自己所需来选择学习内容

专业选修课程应有助于拓展学生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潜能,也是各个院校最能体现其办学特色的所在。因此,学校应尽量增加该类课程的种类,以满足学生根据自己兴趣进行专业方向的选择,通过学习相关方向课程培养自身在该专业方向的能力;同时,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根据不同方向设置相应的系列课程,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开展自己的学习活动,通过该系列课程学习后具备相应方向的专业能力,从而避免了学生选课及学习的盲目性。

4. 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财务管理专业的特性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提高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首先,必须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体系相对重要的一部分,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数,给某些课程增加相应的实践环节,如《企业财务管理》、《投资学》等,在理论课程结束后增加实践课程;其次,我们应根据教学目标来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每个年级的要求设置相应的实践活动,并使所有实践教学活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基础到综合再到提高,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最后,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开展,必须增加实践教学资源,一方面要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同时还要建设专家资源库,定期邀请专家来学校开展专业讲座,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5. 培养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兼备的教师和学生

一方面,鼓励专业教师参加财务管理相关职业能力考试,如"会计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注册会计师"等,在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的同时,还可以为学生参加相关职业能力考试提供各方面的指导;另一方面,可以安排专业教师进入一些工作单位任职,参与实际财务工作,并在工作中收集案例,用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并有利于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6. 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独立学院应依据自己的培养目标,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打破"教师为主体"的局面,使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教会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自觉地去把握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还可以引入实际案例,通过案例的展开,让学生可以在实际的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知识,从而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及实际操作性。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忠东.试论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国家特色专业的建设.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

篇13

一、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学校档案是学校发展历程的原始记录

学校档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原始记录,它真实和客观地反映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历程,同时,又是学校广大教职员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智慧结晶。它包括学校的文件资料管理、教育教学成果、教研实践活动、学生技能实操考核、学生学籍管理、招生入学工作、毕业就业工作、财务账目管理、总务固定资产和教学设备账目管理、后勤服务管理、年度考核管理、技能培训、职业鉴定、特种作业培训等方面的内容。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学校办公自动化得到普及。在各项工作中,形成大量文字材料、声像资料、电子信息、电子文件等。这些档案资料需要经过档案人员进行收集、整理、鉴定、编目与检索、保管、统计、编研并利用于各环节工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确保被归档的档案完整与安全,使全部案卷科学规范,能够准确客观真实地反映学校发展的历程,为以后的档案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2.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及特点

学校档案工作是专门管理学校各部门档案资料的一项专业的业务管理工作,也是国家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作用和性质来说,是有一项有管理性、服务性和政治性的工作。从其工作的特点说,档案工作与其文献及图书管理工作有相同或相似的特点,都具有对信息的存贮、加工、输入和输出的传输过程和控制系统。但档案工作又有本身的特点:第一,档案资源形成与积累的缓慢性;第二,档案管理过程的阶段性;第三,档案来源形成部门的依赖性;第四,档案机密性对社会的相对封闭性。

在学校档案管理的实践中,档案形式的不同记录载体,形成不同类型的档案,在管理方面有其各自不同的具体方法。但其基本要求存在一定的共性,概括地说,主要是资料完整与安全、方法科学与规范以及管理的经济性与现代化等方面的要求。

3.学校档案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学校档案客观地记录着学校各项实践活动的发展历程,真实地反映各发展历史时期的教研成果和经验教训;又是今后学校制定各项工作发展计划不可缺少的借鉴、查询理论依据和工作总结。对档案进行综合性地分析研究,去粗取精,能够全面掌握学校在不同时期的组织沿革变化、机构演变过程和教育建设成果第一手宝贵资料,为学校整体教育工作的改进和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部分学校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档案管理资源不足和管理手段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档案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工作落后,利用率低

学校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档案管理意识淡薄,没有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些学校领导压缩档案基础建设经费,导致档案硬件设施不足,管理落后,工作封闭,利用率低;有些管理人员法规意识淡薄,对《档案法》学习认识不深刻,不按照国家有关制度管理档案;有些学校频繁更换管理人员,非专业人员兼职管理,这些现象都是档案管理得不到重视的具体表现。

2.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档案管理工作难度大

基层学校一般不设专职岗位管理档案,有些学校让教师兼职管理或临时抽调闲置人员管理档案,这些人本身学历不高或者没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在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方法情况下,很难保证工作质量。另外,在档案形成前,各部门环节工作上,专业知识薄弱,经常出现丢失、缺页、损坏不全的文件材料,难以符合完整与安全的归档要求。诸多因素,严重制约档案工作的发展。

3.档案基础设施落后,档案完整性不够

档案基础设施是档案工作规范化科学管理的重要物质基础。要保证档案管理的质量,必须具备标准的基础设施、设备。但当前基层学校:(1)档案室基础建设设施不达标,防虫蛀、防潮湿、防霉烂、防偷盗、防火灾等条件不够,容易造成损坏或丢失。(2)管理设施落后,规范不统一,不符合当前多样性档案的科学管理要求。(3)缺乏科学的认识,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做得不到位。

档案资料收集不完整:(1)各部门只注意本职工作中形成的专业档案资料,对整个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不能认真对待。(2)档案在归档过程中出现任意归档、错归乱放、资料缺页、丢失不全的现象,使得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受到阻碍。

三、提高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建议

当前,改进档案管理工作,要在变革中求发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规范化科学管理是档案工作的根本目标。在此谈谈个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改进建议:

1.学校领导重视,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体系

学校各级领导都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重视档案工作,组建以校领导挂帅,各科室负责人参与的档案领导小组,指导和监督本单位的档案工作。制定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档案工作体系建设,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建立档案工作业绩考核机制和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学校工作的全面开展。

2.加强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是增强档案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条件,也是推动档案工作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应用的有效手段。要建立综合档案室,购置添加管理设备,做好档案室各项防盗、防火、防霉、防虫措施,从根本上确保档案的安整和安全。

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抽调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具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同志,充实到档案管理队伍中,要积极开展档案业务培训,系统地学习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和档案专业知识。督促档案管理人员掌握并应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科学管理手段,开展我们的工作。

3.强化档案意识,充分扩展档案资源

举办讲座,加大档案管理工作宣传力度,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印发宣传材料,制作宣传专栏,举办知识竞赛,使全体师生重视和支持学校的档案工作;在各科室、教研组选派责任心强的同志兼职档案协管员,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学校档案收集、整理工作。要扩展档案资源开发建设,不断强化档案意识。档案的积累过程比较缓慢,在学校档案工作中,收集、整理有日后查考价值的文件资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尽可能地扩大收集范围,从深度和广度上,挖掘有价值的档案资源,不断丰富学校档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