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媒介营销创新

媒介营销创新范文

发布时间:2024-03-05 14:50:0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媒介营销创新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媒介营销创新

篇1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航空媒体产业应运而生。作为媒体产业的一大分支,起步较晚的航空传媒产业以其独有的行业特点与竞争优势迅速占领市场,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与较大的提升空间。作为国内三大户外媒体广告之一的航美传媒,在正确分析自身条件后,将发展重点主要放在定位为中高端受众的航空媒体。

成立于2005年的航美传媒(Air Media)现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中高端户外媒体运营商,其航空数码媒体市场占有率高达90%以上,打造了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全国主要机场以及包括国航、南航、东航等多家航空公司在内的2550余条航线的航空媒体网络。在据有领先份额的机场传统媒介资源的情况下,着力开发航空新媒介,拓宽其市场覆盖面,不断优化自身发展。

航空电视媒体,作为航美传媒最早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包括机场电视与机载电视两大类。因其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一经投入使用便取得良好效果。经过几年的不断发展,航美推出的航空电视已经形成覆盖乘客从出发、飞行、到达的全过程,建成了包括机场与航线等多角度、全方位的电视媒体网络。航空电视的受众通常是高端收入阶层与精英阶层,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创造社会财富和推动消费的主力群体”。这个群体具有较强的产品预购能力,通过航空电视这样高端营销平台的精准传播,能够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然而,随着航空传媒产业的不断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也逐渐显现。为了守住已有的市场地位,航美传媒需要总结其航空电视近来年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并且积极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案。此外,航空媒介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愈加明显,电子网络业务的进一步推广与使用,航空电视能否激发自身最大潜力是其今后所要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一、航空电视联播网构建

航空电视分布于受众可接触到的地方,从进入机场、登机、飞行途中、到达后离开机场,每一环节都有电视系统为航空旅客带来优质的高效服务。整个过程基本囊括了旅客飞行前、飞行中、飞行后的所有能够触及媒体的机会,全方位、多角度、高频次的无缝覆盖,促使航空电视系统网络化的逐步建立。

1、机场电视

机场电视的主要形式是机场内42—65寸高画质LCD电视屏幕,一般分布于机场内各大主要区域,采用“节目+广告”搭载播放的形式。

通常航空旅客会有平均2小时的机场停留时间,机场电视抓住这一极佳的收视传播时机,瞄准目标受众群体,投播其所需资讯或是能够形成购买力的商业广告。包括天气情况、新闻资讯、娱乐节目等,最大限度满足受众群体内部细分化需求,在提升机场电视媒体关注度的同时也加强了传播效果,达到双赢。

机场电视在机场内部各区域之间的无缝对接,使其成为机场媒体到达率与记忆度均是最高的传播形式。其较强的消费触动性,对消费终端的影响力达到73%。航空电视媒体受众的产品预购能力相对较强,该群体在这种精准化的营销模式之下,容易产生触动性消费行为,促成广告客户达到最终销售目的。

2、机载电视

机载电视是飞机上的电视系统,属于机舱内影音媒体,基本能够覆盖乘客整个旅途全过程。机舱作为特殊的传播环境,机载电视进行的是一种封闭式高效媒体传播。同样采用“内容+广告”的搭载播放,每架次航班播出一次,其中广告总时长为3—12分钟不等。现已覆盖包括三大航在内的国内多家航空公司,编织成庞大的空中电视网络。

机载电视的节目内容设置与机场电视基本相同,致力于满足航空旅客的高端文化休闲需求。除了单纯的广告播出外,航美加大了对影视节目的投放力度,弥补广告单线播放的不足。

大多数乘客在飞行途中是相对轻松的,此时他们有机会关注平时可能忽略的资讯。机载电视在相对封闭狭小的机舱空间内,其媒体到达率、记忆度各方面优势明显,反映出机载电视较强的广告传播效果。

3、航空电视联播网

机场电视与机载电视共同构成了“地面+空中”的航空电视联播网。通过这种全面覆盖的方式,抓住每一个受众可接触机会,进行高效传播。

航美传媒旗下的航空电视随着联播网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在拥有良好的机场环境与宜人的收视环境前提下、丰富的媒体资源以及定位于高端人群所体现的高受众价值等,不论从内部属性还是外部环境都显示出其独有的价值。

二、受众定位的细分化

航空电视的受众主要是高端人群,这个群体具有较强的产品购买力,其潜在消费指数也相对较高。

根据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的统计数据表明,航空旅客中40.9%为中高层管理人员,22%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并且87.2%的个人月收入超过4000元,表明这类人群具有更高的决断能力与预购能力,而且消费力与引导力较强。由于近几年航空市场的激烈竞争所引发的低价机票销售热潮,航空人群的构成开始趋于多元化,搭乘飞机的旅客均有涉及高中低端人群。但就航空电视的主要受众而言,其定位依旧锁定于高端商务人群。不论是商业广告还是娱乐节目,都是经过精心挑选以满足航空旅客的高端文化休闲需求。

分析发现,航美传媒推广的航空电视所针对的传播对象实则是受众市场细分化的结果。用精准化的受众定位来吸引广告客户,从而采用细分受众市场的特定传播经营方式。

三、营销平台高端网络化

航空新媒介是科学技术进步催生的产物,其高端性不言而喻。航空电视处于一个时间与空间都相对特殊的传播环境之中,在客观因素与主观条件的共同作用下要求广告投放力求精准化。

航空电视一般是通过售卖广告获取利润,只有对具有潜在消费能力与较高预购能力的受众产生作用,影响其思想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后,广告客户才能取得收益,从而利于整个过程的有效运转。航美拥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并建有国内最大的航空数字媒体网,这样的条件保证了精品节目的制作与播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广泛性,形成良好的传播效果。

机载电视相较于机场电视来说,其播放的商业广告比例更高。因为在机舱内的时间资源更充足,旅客的状态通常更加放松与平和,注意力相对集中,行动范围较小,可供选择的娱乐项目单一。此外,除了播放商业广告,电影电视节目等也成为了新的选择。国航与航美传媒联手打造的“中国航空电影院线”,让旅客在飞行过程中体验不一样的空中观影感受,开辟发展新路径。

航美的航空电视从受众定位、内容选择与制作、传播辐射范围等方面均体现出高端营销的理念与目标,彰显出品质化特点。通过地面与空中的无缝对接,形成网络化传播,逐渐打造规模化的环形网状营销平台,最大化覆盖航空人群。

四、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航美传媒建立初期找准市场空白点,结合主客观条件推出航空电视,迅速占领市场。经过几年的不断发展,现已与多个行业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资源系统的不断建构与整合,形成一定的垄断优势,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发激烈,航空电视媒体的发展逐渐饱和,增长空间较为有限,增速已有明显减缓趋势。已呈现出金牛产品特点的航空电视,其高市场占有率等相关问题导致增长空间在缩小。相较而言,机场数码刷屏媒体增速较快,增幅较大,而且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航美传媒敏锐察觉了当前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及时转变发展战略,寻求新的思路,开始涉足纸质媒体与相关的文化产业。在航空电子媒体与航空传统媒体发展成熟后,逐渐加大力度投入航空电子网络业务(机上网络互联网平台、机上智能终端媒体)的建设,不断拓宽业务板块。

通过全新的网络平台与个人终端的结合,旨在实现一对一的精准营销与移动网络营销,延长了传播时间,加大了成功营销的可能性。一方面丰富了客舱娱乐活动,提供个性化的资讯服务;另一方面实现旅客与地面的实时互联,为旅客带来全新的飞行体验。

结语

我国航空新媒介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科技、内容与整合式营销的共同作用。在技术的不断推动下,航媒开始转变自身发展形式,不断趋于多元化。对于目前航美建成的航空电视网络化高端营销平台来说,立足于既有的竞争优势,全面了解并尽力解决发展过程中所遇的各种问题。结合现有的新技术,转单一的营销传播方式为多元化发展,完善传播理念,趋于更加人性化与多样化的综合服务。转劣为优,使航空电视创造的高端营销平台更加完善,辐射范围更加广泛,传播效果愈加明显,从而有效达到营销目的。

航空电视未来的发展面对来自多方的竞争与内外部压力,航美只有紧随时展的潮流,及时掌握市场的走向与动态,不断创新,才有可能保住自己在国内航媒的领军位置并促进高端营销平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航空新媒体:高端营销的平台》[J].《成功营销》,2008(4):24

②《中国航空新媒体市场趋势观察》[J].《市场观察》,2010(4):20

③张聪,《从航美传媒的布局与发展看泛媒介时代的媒体运营》[J].《今传媒》,2011(3):73

④刘爽,《论新媒体在航空服务品牌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传媒科技》,2012(7)

⑤崔保国、张晓群,《新媒体对中国传媒产业的影响分析》[J].《现代传播》,2008(2)

⑥康燕,《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方向与策略选择》[D].复旦大学, 2010

⑦朱春阳、曾培伦,《角色重塑与路径转换:中国传媒业的创新聚焦——2009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述评》[J].《新闻大学》,2010(9)

篇2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13.034

影视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迅猛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它的昌盛和时展、文化潮流与社会经济进步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整个二十世纪中,影视艺术以其视听综合、时空综合、艺术与技术综合的绝对优势而引人瞩目,被誉为最年轻最富于潜力的新兴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的大众传播媒介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数字和网络技术的高度发达为媒介融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到了加强,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随着新技术和新观念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这方面的影视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可是当前的影视教育相对滞后,因此需要适应媒介融合的趋势变化,培养出具有媒介融合思维与意识及融媒创新能力的影视专业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的教育模式将是媒介化取代传统教育的崭新时期,教育的传统受教对象和习惯的耳提面命的经验,将被新一代人和新的模式逐渐取代,新的教育秩序已经酝酿并正在形成。影视教育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势头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变革。

一、媒介融合的趋势与影视教育的现状

1.我国当前影视教育的现状

随着以影视传媒为主导的大众传媒的日益兴起和繁盛,影视教育也日益兴起,甚至呈现遍地开花的局面,使传统处于边缘位置的影视教育日益成为“显学”,各个高校纷纷设立影视专业或与之相关的传媒专业。在非影视专业院校或学科,也纷纷开设影视课程,使之成为艺术教育的重要部分。

首先,很多高校设跨专业影视艺术选修课程。根据不完全统计,包括500多所普通高校开设过有1门以上的影视课程,多数为《电影鉴赏》、《电影评论》、《电影分析》、《名片欣赏》等。其次,在非影视专业设立影视方向。最早在一些综合性大学的中文专业、电教专业等设立关于影视的专业方向,招收本科学生,后来逐渐在重要高校、师范院校、以至理工农医院校都有涉足宽泛影视方向的专业或方向。再次,影视艺术专业的建立。上世纪90年代初的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在综合大学中最早建立专业,及至新世纪以来,包括影视艺术教育、更为宽泛的广告、传播专业等蓬勃发展。第四,设立影视专业学院或系所。包括专业艺术院校设立影视热门学院,如北京电影学院开设动画学院,北京广播学院开设动画学院和相关电影艺术学院等。第五,影视教育层次提高。在一些重点大学和主要艺术专业院校申报了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传播学以及新闻学硕士点。影视及相关学科层次在逐步提高,社会现实证明影视、传播教育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重要阶段。

2.当前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这里所指的影视人才主要指影视编导创作人才、播音主持人才、影视技术人才和影视媒体经营管理人才。目前我国有500多所院校为影视行业输送着各种专业人才,从电影电视的采编播摄录剪,到影视动漫的制作合成,电视节目的创意策划主持,以及影视工程技术的人才培养,这些人才或者由专门特定的专业培养专门化的人才,或者由综合性的院校依托综合性的学科优势培养出“宽口径”的素质教育人才,或者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理念指导下培养出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但是从总体上来说,目前的影视人才培养远远无法满足当前媒介融合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当前的人才培养还不能满足网络数字时代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影视行业对影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具有单一艺术素养与技能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媒介融合入发展的趋势。当前社会需要的是媒介融合形态下既懂艺术又懂技术,既懂影视的采编导播,又懂媒介的经营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二、媒介融合时代对影视教学模式的探索

影视教育日益繁盛,但是影视教育的教学方法相对更多是沿袭传统的讲授加观片的教学模式,影视艺术作为日新月异不断变化的艺术形式,媒介融合时代的影视教育理也应与时俱进,适应媒介发展的需要,运用新的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一步突出、强化影视教育的教学效果,要紧跟社会对影视人才需求发展的步伐,应着重从以下方面着手:

篇3

有评委和业内人士在颁奖现场表示,本次评选跟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广告主越来越多地将营销重心从单纯的媒介购买,转向能否激发用户的主动传播,也就是俗称的“从Paid Media转向Earned Media”。随着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欢迎,影响到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新浪“门户+微博”的双平台营销威力日益呈现,并得到了广告主和广告公司的广泛认可。可以预期,新浪未来依然是最重要的互联网营销以及全媒体整合营销平台之一。

新浪全国销售总经理李想表示,新浪获得诸多殊荣是众多广告主和广告公司对创新营销和实效营销孜孜以求的结果,作为媒体,新浪对广告主、广告公司以及各位评审的认可表示感谢。未来,社会化营销和全媒体整合营销是大势所趋,新浪愿意在其中找好定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广告主和广告公司提供更加深刻的媒介洞察和更具创新实效的营销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整合其他数字媒体、传统媒体以及其他营销手段,为广告主提供最大化的投资回报。

本次广告节,各个论坛、颁奖以及展览处都挂着微博大屏幕,四处也都能看见微博控的广告人低头发微博,再加上新浪获得诸多奖项,真可谓“无微不至”。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新浪《weibo.com上线整合营销案例》不仅获得“中国媒介创新营销奖”金奖,而且还获得全场大奖,是这个奖项历史上第一个全场大奖。业内人士评价说,一个案例,两个殊荣,在这个奖项9年的历史上,尚属首次。主持人宣布结果时,全场掌声雷动,来自宝马的评委代表所说,全场大奖给微博实至名归,因为它影响的不只是广告,而是整个中国社会。

据了解,“中国媒介创新营销奖”、“中国互动网络广告创意奖”、“中国艾菲奖”都是中国广告协会主办的行业重要的年度奖项,其中艾菲奖还有深厚的国际背景。这些奖项是对营销人年度成就的一种肯定,在业内含金量极高。获奖案例呈现的精彩创意和效果内容,也都证明了这一点。

有趣的是,有些案例在不同奖项类别中交叉获奖,比如在新浪所获得的“中国艾菲奖”里,有些获奖案例跟“中国媒介创新营销奖”、“中国互动网络广告创意奖”的获奖案例是一样的。专家认为,同一案例在不同奖项中都分别获得奖项,说明这些案例从不同评价体系来看,也都是优秀的,获奖当之无愧。

此外,新浪本次所获奖项的案例横跨汽车、日化、快消、IT等行业,涉及多个广告主,体现了作为影响力媒体和互动平台在营销层面的广度和深度。具体来说,汽车行业获奖案例包括奔驰、凯迪拉克、路虎、一汽奔腾等广告主,日化快消领域包括尊尼获加、麦当劳、多芬、凌仕、百威、必胜客、李宁等,IT行业的诺基亚和三星也是毫无疑问的最大赢家。

附录:新浪获奖案例统计

奖项名称奖项获奖案例名称

中国媒介创新营销奖全场大奖weibo.com上线整合营销案例

金奖weibo.com上线整合营销案例

银奖尊尼获加语路计划全媒体整合营销

银奖麦当劳:舔着圆筒看世界跨平台营销

铜奖诺基亚绿箱子环保计划

中国互动网络广告创意奖金奖路虎极光之城-连载式动漫微电影

金奖李宁:轻呼吸,听见跑创新体验营销

金奖麦当劳:舔着圆筒看世界跨平台营销

银奖奔驰:SMART大电影多矩阵营销

银奖三星“4夜奇谭”互联网全案营销

中国艾菲数字营销奖全场大奖尊尼获加语路计划

金奖尊尼获加语路计划

银奖百威“爱的代驾”创新营销

铜奖凌仕效应谁为你疯迷

铜奖麦当劳:舔着圆筒看世界

铜奖诺基亚N8全社交网络会

铜奖三星“四夜奇谭”4+1

铜奖三星SMART TV大对决

篇4

如果有足够的想象力、资金实力和运营能力,没有什么不可以成为沟通信息的媒介。事实上,如今的消费者也的确生活在各种媒介信息拥塞的环境里。高铁传媒副总经理张帆在峰会上分析道,新媒介要么基于新技术,如搜索引擎、手机电视等;要么基于营销观念变革,如满足终端促销需要的超市媒体;要么基于工作生活环境,如写字楼媒介,网吧媒体等。这些创新媒介在广告主心中仍是传统营销媒介的一种有效补充,如何说服广告主投放是摆在所有新媒介运营者面前的难题,而了解自身媒介属性、挖掘自身媒介独一无二的优势、开发别具一格的媒介形式则是吸引广告主投放的第一步。

张帆所在的高铁传媒针对高铁车站人流量大、受众移动性强的特点,创新媒介形式,在户外LED媒体中首推“助动式传播”,充分利用LED屏幕面积巨大的特点,以静态视频、FLASH等方式“助力动态视频广告”,以动态视频广告与静态品牌诉求相结合的方式达成更佳的传播效果。张帆介绍说,高铁传媒已逐步建立动态实时监测系统,以为广告主的广告投放提供更多的科学性与可说明性。

银通传媒副总裁赫连剑茹在会上介绍,银行是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地方,这里受众人群广泛,信赖感、安全感很强,基于这一生活环境开发的银通传媒为给广告主更加精准的传播通路,还细分了营业服务大厅LED媒介和VIP空间LED媒介。运营实践表明,银通传媒的这种创意媒介对广告主是比较有吸引力的。

互联网是无可争议的富媒介,与受众多种多样的沟通方式是其他所有媒介所无法比拟的。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王珠琼在论坛上说,创新不一定就是要标新立异,关键是要整合线下线上所有能够调动的媒介资源和沟通方式,为广告主提供整合营销传播服务,无论是广告形式、媒介方式和营销模式的创新,其主要目的还是为提升客户的投资回报率。他坦言,和讯网现在不只是一个互联网沟通的平台,它还承担了很多公关公司和线下活动公司的工作。对此,酷6网销售总监曹玮深表认同,他认为,无论是媒介创意还是创意媒介,所有创新都应基于用户需求和广告主需求。

冰川矿泉水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红坦言,当初选择高铁传媒作为5100冰川矿泉水作为自己的主要合作伙伴与传播通路,除了看重高速铁路的受众人群之外,其推出的“助动式传播”媒介创意形式也深深吸引了她。她很感谢、也很欢迎富有创意的广告人为广告主提供了这么多创新的媒介通路和沟通方式,她认为,只要适合自身产品特点、能为自己带来高营销投资回报的新媒介就是好媒介。2010年,5100矿泉水的媒介策略仍会以高铁传媒为主。这或许给所有运营新媒介的人士提了个醒,不要掉入传统媒介是主流沟通媒介、新媒介是辅助媒介的思维陷阱。如果客户的消费人群与媒体的受众人群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它就是主流媒介。余下的工作就是如何运用说服艺术来改变广告主的投放思维定式了。

洁丽雅品牌运营总监黄海南认为,无论是创意媒介,还是媒介创意,都不是广告公司、媒体公司的专利,只有广告主参与其中,才能更好地把自己的品牌信息很好地传递出去,所有的创新才会更有价值与意义。他透露,洁丽雅之前的广告投放主要以央视为主,2010年品牌的营销工作会下沉,因此媒介预算也会分流一部分到省级卫视和其他一些区域媒介。他还透露,洁丽雅2010年会在继续擦亮毛巾品牌的基础上,向高端男士内裤和袜子做品牌延伸,品牌延伸策略的执行必将带来媒介策略的转变,那些不太适合传统媒介传播的品牌信息将转向新媒介沟通平台,互联网媒体将是洁丽雅2010年媒介组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还建言,互联网媒体的广告经营者应该多做功课,提供更有科学性、可说明性和创造性的营销传播方案,满足广告主对互联网媒介沟通的需要与期待。

植入式广告经验分享

如果要说近年最火爆的媒介创意形式是什么,那当属植入式广告。因为将品牌信息植入媒介内容,避免了受众的直接逃离与拒绝,这种媒介创意方式近年深受广告主欢迎。然而,植入式广告操作周期长,广告主控制力弱,效果较传统广告更难评估,其风险也不容忽视。比方说,“方宏进事件”虽事发欠款不还,根本还是植入式广告风险所致,这再次为有意植入式广告投放的广告主提了个醒。

篇5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 A

The Media Function of Terminal and the Terminal Function of Media:

the Two Fold Distribute of Marketing Powe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Media Marketing

Li Jingli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Communication, 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4)

Abstractmedia are becoming a kind of new sale place; while sale place is becoming another medium. It is not only two new market phenomena but also two marketing patterns .It is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media. Analyzing all of these, we will find out that the media and the sail place are transferring to each other, the truth of the transferring lies on the two fold distribute of marketing power because of the value change of the media and the sale pla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media marketing.

Key wordsthe media function of terminalthe terminal function of media marketing power two fold distribute

以手机电视直销为代表的电视购物已经在近三年红遍了电视荧屏。橡果国际每年全国总销售额超过10亿,上海七星购物方兴未艾。媒体见机而动,CCTV的中视购物、湖南卫视的快乐购物都开始介入手机电视直销,2007年四川电视台也开办了星空购物频道并开始大力宣传。网络购物大行其道,EBAY易趣、阿里巴巴、淘宝网成交的销售金额数以十亿计。

以媒介直销销售标准衬衣而在短期内取得巨大成功的PPG,让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中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营销人员真切的认识到了服装行业“黑马”的出现。PPG男式标准衬衣月销售量过万的销售额不仅让同行业的人羡慕不已,也让许多行业外的人眼睛一亮。很多人都意识到了PPG和手机电视直销模式所带来的营销模式的变化,可是,其中同时悄悄发生的媒介角色的转换,被许多人忽略掉了。在这两种看似没有关联的市场现象之间,酝酿的是一场媒介与营销终端之间的巨大革命。在媒介融合,真正实现信息爆炸的时代,市场营销模式的创新与广告媒介的发展,往往快得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而广告媒介与营销渠道终端之间力量的此消彼长,让我们看见了在一个品牌博弈时代下的市场话语权的争夺。

一、媒介终端化

媒介终端化,指的是相对与传统的营销模式来说,广告媒介在新的市场环境中,从品牌推广和信息告知的中介角色,通过直接的产品信息告知,将销售渠道压缩为零,直接取代产品终端销售角色的过程和现象。这样一来,新的营销模式就转变为:产品(代加工工厂)――运营商(品牌信息管理系统、物流系统)――媒体(品牌形象兼销售终端)――消费者。

PPG即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它只作为整个营销模式过程的运营商,自己不设工厂,通过自主设计、委托加工、自创品牌、控制产品质量,再以严密的信息管理系统、高端的媒介直销系统来控制和代替渠道终端,从而实现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规模化销售。这种方式彻底地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营销模式,在这种非传统的营销模式背后,传统的销售渠道被压缩为零,本来作为品牌推广的媒介,在这种模式中直接充当产品销售的终端,兼演了直接销售和品牌宣传的双重角色。商品通过一个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物流系统,直接进入消费者手中。媒介在营销模式中的终端化,直接节约了渠道成本,减少了商品流通环节。

在这一系列的营销过程中,关键的控制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运营商。运营商掌控了一切从生产产品到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环节,具有唯一性的话语权力,从而解决了传统的厂家与商家之间的矛盾和博弈。我们从传统营销模式与PPG模式的比较图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见示意图1)

除了PPG与《南方周末》《中国经营报》等主流报纸的合作外,手机电视直销也是媒介终端话最强有力的证明。自2006年4月发展以来,手机电视直销尽管之前备受争议,最终因为众多厂家商家的成功而受到市场的极度追捧。2006年,恒基伟业旗下的商务通,仅仅两款手机,全年的销售额就达到了6个亿,其中电视直销的手机达到了17万台,以濮存昕为形象代言人的商务通在全国34个频道,每天播放10个小时,媒体投放额度达1.3亿。随着商务通的巨大成功,众多拥有手机生产牌照却在传统渠道销售模式中濒临倒闭的手机品牌,开始蜂拥进入手机电视直销领域,金立、PDA,长虹、创维、康佳等纷纷起死回生。在行业发展的顶峰时期,甚至可以达到每在电视上投入1万元的广告,就可以拉动地面40万元的销售。①

网络自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它已经不是单纯的媒体那么简单,而是一个复合型的集媒体、终端、社区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电子信息平台,今天发达的电子商务在市场上创造的无数财富神话,已经深深的说明了这一点。

在如此令人瞩目的销售业绩背后,传统媒体在这种新的营销模式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媒体不再仅仅是品牌的宣传工具,它已经完全取代了产品营销过程中的终端功能,尤其是在手机、男式衬衣这一类高度标准化、高度同质化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它的终端功能已经毋庸质疑,这主要体现在它的几个特征上:

高密度的广告信息接触,使得媒体具有终端强大的空间、时间覆盖功能;

与消费者进行直接接触;

声音、文字、视觉图像的展示,在很大程度上拥有了终端的商品展示、介绍和体验功能(尤其在消费者对标准化商品现场体验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媒介完全能替代终端的商品展示功能);

依赖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物流系统的配合,能快捷、便利地为消费者直接提品。

媒介的终端功能,正是PPG媒介宣传模式和手机电视直销模式与传统广告的销售效果天壤之别的秘密武器。正因为营销模式的变化和营销链条的缩短,拥有媒介资源的媒介机构,只需要进行产品选择和信息系统管理,即可摇身一变,变成集产品开发、品牌包装、媒介投放、终端销售于一体的运营商。

媒介的终端化,一方面得益于工业社会的高度标准化工业生产,使得媒介直销成为可能,一方面得益于发达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物流系统,直接解决了传统营销模式中的厂商矛盾,但更关键的因素是由于市场化运作而导致的媒介本身的强大和品牌化,使得媒介在市场中拥有了更强大的影响力。它必将带来标准化工业生产背景下商品营销模式的重大变革。

二、终端媒介化

“终端”通常指的是“商品零售卖场,即指商场、超市、零售店等出售消费品的场所”。② 作为最终与消费者“亲密接触”的环节,终端卡住了营销的出口。

随着终端大型卖场在各个行业的勃兴,大型卖场数量暴增,几乎遍布大中型城市的各个角落。凭借自己的空间展示优势、吸引的人流状况、不断推陈出新的各种促销活动,一些大型终端本身已成为了强大的广告媒介。他们或由终端卖场自己经营,或者由媒体公司经营,开始较大规模的进入广告媒体领域。

“在《广告的未来》中,乔・卡普认为,终端的强大逐渐增加了对整个营销链条的压力,‘零售环节对广告施加的影响常常被低估甚至被忽视,但是它却存在,真实且正在增加’,终端的聚合趋势增加了他们的话语权。这种状况明显地体现在食品杂货卖场,那里拥挤着成千上万的全国推广的广告产品,KROGER、ALBERTSON’S”和SAFEWAY三大超市链掌控了美国总计6500家店铺,2001年经营业绩达到1200多亿美元。……象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零售大鳄逐渐控制了营销环节的话语霸权,成千上万、不断涌现的产品必须拥堵在几个出口,使得营销者们面对零售商们不得不做出一些牺牲和让步。…………产品的竞争对手都想在货架上占据更有优势的位置,争取在终端环节上压住对手……营销者们在终端上拼杀,不得不舍弃一些物质利益给零售商们,以获取终端陈列的回报。……零售商们的货架俨然变成了一种媒介,在上面上演着激烈的营销争夺。”③

事实上,终端的这种媒介化力量不仅仅体现在食品杂货卖场和大型零售超市,其他许多行业的终端也开始显示出他们的强大媒体化力量。就目前国内发展的情况来看,能称为媒介并显示出强大媒介化力量的终端大致有几种类型:

百货商场:像仁和春天百货、太平洋百货、王府井百货、百盛、燕莎、赛特、日本的伊藤洋华堂等遍布国内大中型城市的大型百货商场;

大型零售超市:像境外的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台湾的好又多以及本土区域性较强的苏果超市、新一佳超市、新华联超市等;

其他类型产品的专业大卖场:像家电的国美、苏宁;建材家居的宜家、百安居;医药的连锁药房以及手机卖场等;

电影连锁院线:比如星美院线、太平洋院线以及正在大规模扩张和兴建中的万达连锁院线。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百货商场、大型零售超市、大型卖场往往都聚集在一起,在一个城市中心形成极具人气的商业区域,最终导致商业区域的无限繁荣和商业区域媒介的大量开发和经营。比如北京的,上海的衡山路,南京的湖南路,成都的春熙路,重庆的解放碑等。这些商业区域,由于复合型商业的大量集中,形成了人流的集聚效应,因而各类新型媒体的开发十分繁荣。

在终端展示出巨大媒介力量的,第一是终端卖场的陈列架,陈列架作为直接向消费者展示的媒体,用其灯光、色彩、空间展示等多种方式,与消费者进行最直接的品牌接触,不仅传达大量的商品信息,而且还传达消费感受,前面我们已经说到过这一点。其次,终端还充分利用自身的场地、人气,开发诸多的新型广告媒体。终端的媒介形式主要有:终端大型户外看板,户外灯箱,场内挂旗、吊旗;道旗(主要集中于商业区);终端液晶电视(包括收银处液晶电视、场内液晶电视等);LED液晶电子显示屏(主要集中于商业区),场内POP海报、堆头等; 这些媒体在同一空间内的立体联合, 一方面为卖场营造了浓厚的商业气氛,另一方面充当媒介,向消费者传达着无数炫目的广告信息。

我们试着用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来梳理一下终端的媒介化特质以及其传播方式和过程(见示意图2):

终端拥有传播场地、传播主体、传播信息内容、传播受众、传播方式、对受众产生传播影响,因此,已经具备了显著的媒介特质。

终端的传播场地和传播主体就是其大型卖场或连锁卖场,传播的信息内容就是主要是其卖场内产品的信息,其受众就是终端所聚集的大量人流,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包括陈列展示、户外看板、液晶电视等,其传播目的和传播影响就是促成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和购买行为。

对许多产品来说,终端媒介还拥有其他媒介不具备的一些特点:

比起大众传播的大海捞针来说,终端的传播直接面向消费者,具有无与伦比的针对性与直接性;

它最大限度的缩短了消费者从接受信息到购买行为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距离,实现了传播与消费的无缝对接;

它在固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让消费者获得关于产品的最全面的信息,对商品不仅“闻其声”,还“见其人”,对消费冲动形成最直接的暗示和诱惑;

其声、画、实物、文字、色彩、旋律等多重信息形成了一个“消费磁场”,这个巨大的消费旋涡让消费模糊了个体理性与冲动的界限。

总的来说,终端的媒介化让终端从一种获得产品的地点变为和消费者的全方位接触方式,成为多元化的洞察式终端;其信息传播具有直接性、互动性、整合性、补充性等优势,不仅有助于品牌传播,更直接拉动消费。它将媒介与销售终端合而为一,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关于消费社会的最直接最具有表现力的场景,成为消费社会最好的现实阐释与在场说明。

终端的强大媒介化力量和销售力量,使得许多行业都由终端掌握了市场的话语权,目前这种话语权正在受到类似于“格力模式”的挑战,但是我们都知道,自建销售终端,需要雄厚的资本,需要付出巨大的力气和代价。因此,只有少数企业能偶一为之。终端通过媒介化过程而获得更为强大的话语权,已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三、市场话语权的双重分配

1.品牌博弈下的市场价值裂变

在新媒体时代、新营销时代产生的“媒介终端化”和“终端媒介化”状况,不仅仅是媒介和终端的功能互换功能交错的结果,而是在一个品牌博弈的时代,媒介和终端各自充分挖掘自己的价值链,进行市场价值裂变和功能创新的结果。

由来已久的厂(家)商(家)矛盾,导致营销过程中模式的创新,在作为中间宣传推广环节的媒介与作为终端环节的卖场之间,始终存在着对企业(也是广告主)营销费用的争夺。在将有限的营销费用更多的投入媒体还是投入终端之间,企业(也是广告主)始终存在着选择和平衡的问题。然而,在企业、媒介、终端这三者之间,谁的品牌力量更强,谁就掌控主动权,谁的品牌在消费者面前最有优势,谁能给产品带来更大的销售量,谁就拥有最终的市场话语权。

传统的企业为主导的时代早已经过去,媒介和终端在对营销费用争夺的过程中,并不甘于被动的命运,它们都跳出了传统的角色,媒介不再仅仅是媒介,终端不再仅仅是产品交易场所,它们各自修炼“内功”,一面不惜余力的打造自身品牌,一面充分发掘自身价值的“多元化”,延伸自身的价值链条,以获得更大的利润和市场发展空间。

因此,媒介的终端化与终端的媒介化,是媒介与终端在对市场的争夺中进行价值裂变而形成的。它们的功能和地位都发生了变化,从同一个营销系统中的两个独立的环节,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媒介的地位日益突出,从一个信息传播者与品牌塑造者角色日益渗透进营销领域,甚至与营销终端堪与终端相抗衡。终端也随着自己品牌的强大,逐渐侵蚀媒介的地盘。

2.品牌博弈下市场话语权的重新分配

随着媒体和终端各自的多元化市场价值裂变,媒体和终端的市场功能不断融合,但这种融合不是合二为一,而是双向度的“媒介终端化”和“终端媒介化”。(见示意图3)

双向度的运动,导致媒介和终端在功能融合和互补后的重新分离,这种重新分离其实质是在品牌博弈背景下,市场对媒介和终端话语权的重新分配。这种双向运动的过程和结果,既是媒介自身遵循经济学规律本身发展壮大的结果,也是市场营销模式创新的结果。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说,“媒介终端化”和“终端媒介化”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营销模式。一种是终端对营销传播资源的充分整合,代表了强大的终端话语权,一种是媒介对传统营销终端和渠道的压缩和简化,代表了强大的媒介话语权。

从媒介发展的经济学角度来说,“媒介终端化”和“终端媒介化”也代表了两种媒介发展趋势。媒介终端化,是传统媒介对营销渠道和终端的渗透和控制,与媒介资本本身的盈利本质息息相关,终端媒介化,是终端作为一种新媒介的兴起,是终端打造综合营销传播平台,创造更大销售额和利润本质的驱动。

四、小结

“媒介终端化”和“终端媒介化”,是在整合营销传播过程中一场交互的博弈。其核心的价值链条是:谁是品牌?谁又能造就品牌?谁又能造就实实在在的销售业绩?谁更能适应不同具体产品对营销模式的需求?这才是最终决定每一种产品进行市场模式选择的原因。

这场博弈最终的结果,是媒介取代了终端?还是终端取代了媒介?抑或是双峰对峙互为补充?这并不重要,甚至有没有结果也不重要,关键的是这个交互竞争的过程中所发展出来的两种不同的营销模式,也是新的媒介趋势,能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能为传统媒介和新媒介的发展找到更为广阔的空间。

注释

篇6

中图分类号:J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137-01

一、我国的电影市场营销面临的优势与机遇

我国电影市场营销面临的快速发展的机遇,主要体现在我国目前经济市场对于市场营销发展的四大优势,即: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良好的政治环境、良好的国际经济发展环境以及良好的技术环境,下面对此进行简单的探讨:

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在进入21世纪后,我国政府在对我国经济腾飞以我国社会改革行动计划制定时,已经明确指出要从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的道路。这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的速度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经济的发展自然带动了人们的消费,这给电影营销带来极佳的氛围。

良好的国际电影发展环境。随着社会的进步,国际经济全球一体化也成为经济发展的趋势,我国在在加人世贸组织后,国际市场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方面的促进作用尤其明显,对于电影营销来说,这不再局限于国内,可以走出去,同时也能够引进来,这对于电影的发展是双赢的。

良好的科技环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各领域也开始取得全面的发展,科学技术尤其是互联网通信技术发展尤其明显,微博,QQ、人人网、推特等等日常交流工具的兴起也给电影的营销提供较好的传播工具。

二、我国电影营销的对策

在新的媒介环境下,电影的营销已经不能用以往那种单纯的广告电视营销或者明星营销进行了,在新的媒介环境下,那就应该借助新的媒介进行电影的营销,下面就从电影营销的基本方法策略以及创新战略对新媒介环境下的电影营销对此进行探讨分析:

(一)基本方法策略

电影营销的基本方法主要可以从营销体制,资源以及市场这三块进探讨,下面对此进行简单的阐述分析:

营销体制的改革。就目前来看,我国的电影营销的体制比较僵化,商业营销的成本过高, 且由于市场的沉寂导致缺少竞争力, 影响电影市场的整体发育进程。因此,电影在进行营销的过程中,应该坚决的抛弃原先落后的营销体制,借助新媒介,拉近人与电影之间的距离,以及能够加大电影在民间宣传的力度,以及在电影相关的消费政策上进行诱导,合理的制定消费的结构,提高电影的效益。

重新配置资源。对于电影制造商来说,应该整理单位内部的结构,重新的配置电影营销的资源,也就是应该合理适当的加大对电影营销方面的投人,从而使得提高电影制造商的知名度以及提高民众对电影的认可度,达到提高电影的整体效益的目的。

多元化电影市场营销的应用。电影经济市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电影市场的营销,因此,电影企业在如今的新媒介时期应该多采用多元化的市场营销方式,如电影的绿色营销、网络营销、道德营销、文化营销以及企业产品直销等等多元化的市场营销方式,提高电影的知名度以及民众的认可度,从而吸引民众去观看电影。

(二)电影营销创新战略

目前,我国的电影营销基本趋向于形式化以及死板化,因此电影营销战略的创新这对于电影企业的市场营销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下面就从发掘市场潜在需求,确立消费者品牌归属感、明确市场细分目标,树立营销新理念及整合营销资源,实现市场优势最大增值三方面简单探讨电影营销的战略创新:

发掘电影市场潜在需求,确立消费者品牌归属感。对于电影的制造企业营销来说,这属于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对于不同的企业,企业的产品和市场状况都会有所不同,电影企业的市场营销应该掌握这些不同的特征,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新的媒介交流平台,加强与电影消毒者的互动,从而深入的了解电影消费者的心理与需求,发掘电影市场的潜在需从而制定出电影营销策略,这不但能够取得较好的电影营销效果,同时还能够增加消费者对电影制造品牌的归属感。

整合电影的营销资源,实现市场优势最大增值。整合电影营销资源,简单的做法整合新媒介环境下,电影发行企业整合如微博,电影节目宣传以及明星宣传等等所有的营销资源,进而运用网络,搜索引擎,媒体舆论等等方式建立电影的立体化的市场营销体系,以市场为中心,消费者为导向,对电影进行整体全面的甚至爆炸式的全面营销,从而实电影营销的目标,创造出电影的最大效益。

篇7

摄众六度理论与社会学上的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六度分隔理论是哈佛大学教授Stanley Milgram 所提出的,核心理论是指社会上每一个人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同样,摄众六度理论要解决或实现的目的就是品牌如何与消费者发生联系,有趣的、兴趣的、情感共鸣的、愉悦的、温馨的、感动的……从消费者情绪的哪一方面, 品牌都可能与之发生联结,而这就是促使消费者主动对品牌产生了解的兴趣的最基本动机,甚至自愿为品牌进行传播。同时,如何使品牌的推广活动能够引起媒体的共振,使企业能够以最少的投入却得到最有效的市场传播。这些就是摄众六度理论要解决的问题。

摄众的六度理论分别为媒介创新、跨界互动、娱乐元素、受众创造、扩散传播以及媒体共振。通过对这六度理论的有效演绎,营销传播将成为一把锐利无比的利器,使品牌的势能迅速得以提升。

媒介创新:媒介即内容

在传统的市场营销中,媒介只是品牌传播的载体,选择电视或者是报纸、电台传播商业信息,考虑的要素只是什么样的媒介更接近消费者,更容易被目标客户群所接触到。作为信息载体的媒介本身并不能传达与品牌相关的内容。但在新的媒体环境之下,媒介已经不只担当纯粹载体的角色,而同样负有传递内容的目的。

为了利用北京奥运的巨大关注度,拓展品牌的影响力,三星手机与中国移动合作推出了“星火相连,短信牵——三星奥运火炬分享计划”大型营销推广活动。参与者只需发送某条短信至指定端口,即可收到一条短信和一条彩信。彩信为本次活动概况及参与方法,短信为参与者的活动编号以及积分情况。此短信也是传播奥林匹克精神的一颗种子。参与者只需将此短信转发至2008+手机号码,便将这颗种子传给了自己的亲朋好友。积分位列前100名的参与者将有机会成为奥运火炬手。

即使没有成为奥运火炬手候选人,参与者也在活动过程中,除了将和平与友谊的种子传给了自己的亲朋好友外,还有机会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获得三星手机、移动充值卡等丰富礼品。

在奥运火炬手选拔历史上,这是第一次借助移动终端和手机互动平台来选拔火炬手。所以,这项具有创新性的营销计划一推出,吸引了许多手机用户参与。

在三星的这次营销推广活动中,除了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之外,活动推广所选择的载体也是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中国拥有5 亿左右的手机用户,选择手机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不仅仅是比起电视、报纸等媒介来说,可以直接面对更广泛的受众,更重要的是手机信短作为一种个人化的媒介载体,不仅与三星手机产品特征一脉相承,同时也更能够吸引目标受众的参与兴趣。

媒介即内容,媒介运用创新已经成为提升传播势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一个新媒介不断裂变出现的环境中,企业必须懂得运用创新性的思维,用创新式的媒介迅速打动消费者。

跨界互动:媒体势能360°

在许多企业的营销传播中,虽然会选择不同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但是不同媒体之间所起的作用只是作为不同载体而已,相互之间并不能起到一种协调互动、相互配合的作用,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有效性。

Nike在推广其一款产品时,先在电视上播出了一辑扣人心弦的悬疑式广告:一位滑雪爱好者沿着陡峭的雪山快速滑下, 就在他快抵达山下时,忽然在他面前出现一道断崖,只听到滑雪者的一声惊叫,广告戛然而止,然后打出字样: 欲知滑雪者的命运,请登录nike.com网站。

而观众登录nike.com网站之后, 耐克在上面列出了该滑雪者的几种命运结局,有惊无险、成为冰人、跌落山下等。如果观众选择成为“冰人”,网络的广告片就会接上电视广告的结局, 继续播放影像, 画面上出现几位护士手拿冰锤, 正在围着那个被冻成了冰棍一样的滑雪者敲打……同样, 如果观众选择其他的结果, 图像就会显现与其选择对应的结局。这种非常有趣的广告表现吸引了大批观众,许多是先看了网络广告然后回过头去看电视广告,有的人则是看了电视广告接着登录耐克的网站去寻找故事的结局。

这种跨界的互动大大提升了耐克营销传播的有效性,其传播的影响人群也因此以几何级增长。

打破不同媒介之间的界限,强化信息的联动效应,更加有效地吸引消费者关注,这就是跨界互动的重点所在。

娱乐元素:活力品牌

在21 世纪,商业的本质就是娱乐。当技术改变了世界的时候,而娱乐正在改变商业。娱乐营销的崛起与成长是如此之惊人,乃至许多卓越的企业也将企业发展战略定位于不再是出售具体的产品,而是出售欢乐——从麦当劳、西南航空、维珍集团、百事可乐、三星至迪斯尼,所有这些先锐的企业都将娱乐精神深深融入到商业运营之中,延伸出独具一格的营销策略、管理风格。

而在面对企业品牌推广时,消费者往往更加倾向于接受能够给他们带来快乐体验、带来乐趣的活动,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充满娱乐性的营销活动更受欢迎的原因——从蒙牛的超级女生、汉堡王的“听话的小鸡”到动感地带的“动感赛季”新声大赛都是一样。

如何在营销推广中融入新鲜、有趣、独特的创意,使整个营销传播变得更具趣味性,这是企业所要思考的问题。

受众创造:受众思想与品牌结合

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分工与协作成为社会运作的一个关键词。上下游、不同渠道的合作将使得产品更加精密、性能更加出色。同样,在营销推广中,那些以开放式平台的方式允许受众融入自己思想、创意的品牌,大都能获得成功。

产销合一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消费者会更喜欢那些更能体现他们智慧的产品,这会使消费者在心理上更容易形成产品是定制的、融入自己思想的自豪感——宜家家私正是把握住消费者这种心理,把产品的最后组装部分交给用户,充分激发用户的动手兴趣,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洞察到消费者介入的好处,在传播链条中邀请消费者参与,让他们融入自己的创意与思想,从而赢得他们对品牌的认同感——超级女生成功的关键之一就在于把竞赛优胜者的最后决定权交给了观众,充分调动起观众的积极性。

循环扩散:信息自我扩散

在企业商业传播之中,如果企业将信息流视为一条水平链时, 企业就必须不断投入资金去推动信息不断流向消费者,一旦资金投入停止,信息的流动自然随之停止。

但在新的传播环境中,未来的营销信息流将是一种循环式的信息扩散传播——将信息变得更具体验性,每一个接触信息源的消费者都会被信息内容、传递方式或者呈现的结果所打动,继而自己产生对信息进行再次扩散的愿望,从而实现了信息的二次扩散。这对企业而言,不仅大大节约了传播的费用,更重要的是人际网络之间的信息传播其有效性及接收率将更高。

时间、创新、渠道是信息进入循环扩散的三大关键点。时间指营销传播选择的启动点。胡戈在《无极》电影播出之后, 推出了《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恶搞短片,引起了受众强大的共鸣,人们自发地下载、传播、分享他的“馒头”,信息迅速进入自我扩散的阶段,但是《无极》之后,胡戈继续推出其他的作品,但关注度却大大减弱, 因为在时间性的选择上失去了借力点。

创新是指信息内容的新颖性,渠道则是指信息传播的媒介创新,如第一个推出热气球广告、第一个手机铃声广告等等。

媒体共振:媒体共谋者

在一个媒体为王的时代,媒体对于事件的关注程度很多时候决定了事件的影响力。而对于商业传播或商业活动来说,如何有效吸引媒体的关注,让媒体对事件深感兴趣,继而产生报道的意愿参与其中,这将是决定营销成功的关键之一。而要实现媒体共振,使其愿意成为信息传播的共谋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握媒体对事件的关注特性。

篇8

从媒介渠道方面看,根据艾瑞数据,电视和互联网是网民获取奥运信息的最主要途径,将二者作为首选的网民占总网民的80.6%,而其中网络占据47%,电视占36%,网络媒体已经俨然成为主流媒体。

奥运会拉动的网络媒体的强势增长,注定了其营销价值水涨船高,进而带动整合营销的重心转移:网络成为新媒体拼盘的“震中”。数字营销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传统广告banner为代表的1.0模式。一种是互动2.0的模式。两种模式在奥运营销中相辅相成,发挥出巨大的威力。

传统网络广告位置的售卖,在强烈的眼球聚焦效应和巨大流量的推动下,具备重要的营销效果。从网民的角度来看,他们对奥运赞助商品牌和产品有较高的认可,奥运赞助商身份对品牌识别度产生正向影响,并总体来说高于竞争对手的品牌识别度。

而强调互动的2.0创新营销模式在奥运期间也大显身手。2.0营销模式的核心在于将信息单向化的传播“你说我听”,变化为“沟通互动参与”,一次参与大于1000次点击。同时营销的方式呈现出去广告化、软性化、趣味化,抛开了抢占媒体后就可向受众疯狂“Push”的传统思路,学会利用包有“诱惑力”糖衣的信息来“勾引”受众,讨得用户的欢喜和许可,有效地吸引网民的眼球,在网民们乐此不疲的参与之中,润物细无声。借奥运营销之机,门户巨头新浪(.cn)就这种Web2.0方式进行了充分的探索,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Web2.0的代表新浪博客中,有新浪魔棒和博客模版的两种创新营销模式。新浪魔棒是由新浪爱心接力棒平台逐步发展而成,逐步变为“公益接力棒”、“营销接力棒”等多种形式。在爱心接力棒主网站中,网友可以选择从自己的博客“一键加入”,也可从别人博客“一键克隆”。在公益心的驱动下,魔棒形成“核裂变”病毒式传播爆发了巨大的效力。参与其中的网友都成身为“媒体”,他们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进一步传递信息的节点,也就是俗语所谓的“一传十,十传百”,达到植入式营销和口碑传播的效果。网民的互动介入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信息传播速度、信息量、便捷性大大加强,使得魔棒一夜之间红遍博客成为可能。同时新浪博客模版,通过创意设计,模版中植入品牌信息成为商业化模版。为方便网友进行更换设置了小工具如“一键克隆”、“一键更新”,来吸引网民使用。拥有众多粉丝的Nike和雀巢模版都成功入驻了众多网友的博客。

篇9

1、多元化、电子化媒体渠道竞争激烈,传统媒体不受青睐。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成熟运用,多元化的电子网络媒体快速崛起,从电梯广告、地铁广告以及户外电子广告牌等新兴媒体的出现,给报纸广告等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报纸。报纸的受众人群有限,而网络媒体具有快速性、反复性,并且电梯、地铁等电子广告直观性强,且辐射范围更广泛。

2、广告商的需求水平提高,而报纸广告效果不佳。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消费者对于报纸的关注度逐渐下滑,取而代之的是电子类广告效果上升,同时,来自于广告商对于传播效果的需求更高,希望更加有效精准地传递到目标人群当中来拉动消费者潜在需求,而报纸广告虽然价格相对较低,但其效果表现不佳,因而很难满足广告商的要求,报纸媒体需要创新其广告营销策略,保持其现有的广告市场份额。

二、报纸广告营销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1、广告营销策划方案成为报纸广告创收的主要来源。广告营销策划方案的设计,已成为报纸广告创收的新动力,报纸广告策划能够给报纸媒体带来潜在的收益,特别是一些适合于报纸版面的行业广告。在广告策划完善的前提下,能够为广告商积极宣传产品,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为读者增加了集中了解某类广告信息提供直接方便的途径,长期的分类广告营销策划可以实现报纸媒介、广告商以及消费者共同的利益。

2、分众化的媒介削弱报纸的广告量。所谓分众化媒体是指消费者依据个人收入水平、消费能力、生活方式以及购物偏好等搜素某类广告信息的平台媒体,例如,网络搜素引擎为广告市场扩大市场规模。目前,消费者对新鲜事物的了解和接受速度逐渐加快,有兴趣主动去了解搜寻一些信息。因此,分众化媒介在广告收入上严重威胁到报纸广告,构成竞争压力。

3、汽车、房地产等广告占据报纸广告版面的绝大比重。近年来,许多报纸广告偏向于向某类行业广告的趋势发展,近年来,许多报纸广告偏向于向某类行业广告的趋势发展,其中,房产置业、汽车运输、医疗、商贸、家电家居类占65%-75%的比重,具有明显的行业偏向,且这类广告所占报纸版面和版面价值也相对较高。在实际中,一些报纸媒介针对主要广告客户商类别,集中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专刊等方式来满足客户需要,通常广告策划为经营性专刊专版的行业类型主要包括房地产、汽车、通讯、旅游和教育等,同时,向特定行业的人士提供专业性、针对性、深度性的行业信息服务,与行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及研究专家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为广告客户提供一体化定制服务,帮助客户企业解决公关问题。

三、报纸媒介广告营销策略创新途径

1、加强广告策划营销策略,创新报纸广告服务形式。对于广告商来说,广告策划是其产品营销策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告商在进行广告投入预算时,不仅希望借助于报纸媒介向读者传递商品信息,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更能通过各种活动来塑造和提升品牌形象。因此,报纸在为广告商筹划广告策略时,不仅要满足产品广告服务,更要提供一种促销功能,可采取一些适当的公关活动来加强广告策划的实效性。一般在设计报纸广告策划时,需要结合目标市场的服务领域,走进市场,调查市场消费主体的人群特点以及预期的广告效果,广告策划已成为当前报纸广告营销中的重要战略步骤。报纸媒介要与广告商或企业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广告策划,提高客户的信任度,以及自身的广告竞争力,建立社会公信力,并以此来发展更多的潜在客户。

2、抓住报纸广告主要受众群体的消费特点,提供更精准的产品信息。在新的营销环境下,报纸广告要抓住受众群体的消费特点,提供更为精准的产品信息;来增加产品的潜在消费者。因而,报纸广告的营销组织也有传统的4P转型为4C,即由企业为中心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模式,积极主动地了解目标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支付成本、消费水平以及获得便利性等方面基本数据。报纸媒体的广告营销过去更多地关注于广告的投资回报率,围绕这产品品牌以及产品促销为主来宣传产品信息,这种宣传方式很难为广告客户精准地找寻目标消费群体。当前报纸广告应更加关注于受众群体的消费特点,整合现有的营销模式创新广告策划,建立互动式的营销计划,为客户提供更为精准的寻找目标客户,及时反馈广告效果。

3、广告传播渠道电子化,建立网站平台及多媒体报纸。报纸广告应积极应用新技术,将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和更新作为自身创新广告营销渠道的关键。面对新兴的各种网络报纸媒介,应充分利用自身品牌形象优势,将报纸内容拓展到网络和手机平台上,拓展网络和手机上的多媒体报纸。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互动性、快捷性、丰富性方面远超过传统的报纸媒体,其内容上与传统报纸媒体并无太多差异,说明传统媒体仍然具有其内容方面的优势。因而,报纸媒体优化其自身的资源配置和加强技术支持,有利于报纸行业更加有针对性地提高广告效果,进一步向优势媒介集中。建立自己的网站平台,加大对电子报纸的投资建设,把握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良好时机,如已广泛应用的手机早晚报,已成为广告消费者阅读电子报纸的有效途径。

篇10

大趋势之二:北京奥运成为2008年度最大媒体事件。

2008年围绕北京奥运进行的整合传播营销将达到空前水准。因此,这一事件还是年度最大的广告营销事件、最大新闻事件、最大体育事件、最大社会事件。以此为契机开展的多媒体传播具有全球化传播、传播形态复杂多变、传播能量集中、传播阶段属性强等特征。在这样历史机遇面前,中国媒体人能否驾轻就熟地利用各类传播手段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整合传播营销将是一次严峻考验,媒体道德自律、媒体社会责任也会由此放大。

大趋势之三:媒介市场调整力度加大,市场能量持续并加速向强势行业、强势品牌集中。

如果说2007年中国媒体市场是一个调整年,那么这样的调整态势至少将延续到2008年年底。其特征如下:行业管理力度加大,传播产品的规范性增强,市场对于娱乐产品的文化含量需求增加,低俗的娱乐产品会进一步受到遏制。由于经济宏观基本面整体出现过热苗头,媒介市场板块的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加,媒介运营的风险较往年明显加大。但是,媒介市场板块的市场规模仍然会持续增长,因此媒介运营将朝着品牌化方向前进。具体说来,电视综合影响力会持续拉升,其广告经营额会超过媒介市场平均增幅;报纸板块会出现小幅反弹,但是运营手段仍显疲惫;广播突围的方向仍然是主要问题,广播受众规模会持续减少,如果国家对广播广告加大管理力度,其经营风险会加大;期刊市场将继续朝着分众市场迈进,广告经营手段与额度相对稳定;因特网等新媒体的市场朝着理性方向回归,在受众市场持续走高的基础上,其广告运营中的有效到达率将制约市场的资金规模。新媒体的碎片补充地位仍然难以改变。

大趋势之四:电视媒体分化加剧,模式化运营出现新亮点,市场向强势媒体偏转加剧。

篇11

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最主要优势就在于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上。数字和通信技术的应用,使新媒体一方面实现了传播形态的多样化,得以声音、文字、图片、影像、动画等多种传播形式于一体,另一方面实现了传播手段的多元互动、可追溯和可搜索。这些新传播技术优势,使新媒体比传统媒体更加顺应和满足公众需求,提升了公众参与度和主动性,扩大了其传播效果和传播范围,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其媒体影响力,并对传统媒体直接造成了显著冲击。因此,当务之急,传统媒体必须充分利用先进的数字传播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进行传播技术转型,借鉴和应用多媒体综合信息处理方式和传播方式,革新传统媒体的传播手段,突破传统媒体的单一传播方式,从而实现信息产品的跨媒体、多格式传播,满足数字时代公众的多元、即时、互动化信息消费需求。

2.大力拓展信息内容

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新媒体正是以其信息量大、面广、多角度、延伸性强,同时又能够满足个性化的细分需求而胜出一筹。随着步入全媒体时代的媒介竞争日趋激烈,传统媒体必须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广泛数据应用,重新确立“全媒体信息服务商”的定位,并根据新媒体形态下的公共信息需求和传播的特点,加大信息资源整合,一方面通过全媒体数字化平台,实现一次采集、动态整合、多种渠道、立体、多次传播;另一方面,要大力扩展信息资源的深度、广度、维度和长尾效果,实现信息资源的价值最大化;要打破过去静态的信息内容,向全天候动态报道转变,并力争根据不同公众对信息内容的偏好,制成不同类型的产品供他们定制选择,以有效避免传统媒体的同质化现象,满足公众对信息的个性化需求。

3.加强营销创新与转型

面对新媒体不断推新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模式,及其对传统媒体市场的不断侵蚀,传统媒体必须尽快突破传统单一的广告销售盈利模式,在市场营销方面加速融合与创新转型,引入更多创新的商业模式,利用多元立体化营销策略,实现渠道拓展与市场开拓,拓宽收入来源,赢得更大生存空间。目前,一些传统媒体在这方面已经开始进行了各种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例如,一些平面媒体利用自身网站和手机报进行广告一体化经营和线上订阅收费及点击收费的营销模式,也有一些媒体尝试利用新技术发掘传统媒体内容产品的深层价值,借助新媒体形态,提供增值服务,转化为市场价值。其中,烟台日报在全媒体转型实践中,则提出了从“报社”转型成为“新闻社”,从“营销报纸”转型为“营销内容”;开发“多形态”产品,如纸质报、多媒体数字报、手机报、电子纸移动报等;采用“多渠道”发行,比如传统报业分销网,互联网(包括WI-FI),移动通信运营商的GPRS或CDMA等传输手段等;发展“多终端”的阅读介质,如新闻纸、PC、阅读器或电子纸阅读器、手机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加快流程再造

今天的传媒发展趋势给整个媒介组织机构与工作流程都提出了新要求。“报纸的内容搬到网上这么简单的模式已不能拯救报纸。”?? 向全媒体转型,已经突破了较早时期美国学者戴默(Lori Demo)在《融合连续统一体:媒介新闻编辑部合作研究的模式》一书中所提出的交互推广、克隆、内容分享等模式??,即已不仅仅要求传统媒体在传播内容与形式上、营销模式上简单地嫁接新媒体,而是必须在内容的生产、传输、营销、再生产、资源配置与优化等管理流程上,进行根本的改变和创新。例如,在全媒体竞争态势下,以往传统媒体趋于静态的“新闻策划机制”和滞后迟钝的“采编流程”,以及单一的靠广告利润而后进行资源再分配并维持媒体运营的管理流程,显然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传媒生产和管理需要,而打造动态的全媒体采编组织,并以新技术为依托,加快内部生产流程再造和管理模式优化配套,实现“动态信息生产”和“动态流程管理”,已经成为传统媒体向全媒体转型的必然要求。

传统媒体的流程再造包括:要通过打造信息资源数据库或多媒体信息中心,协调整合和联动共享媒体资源,实现信息的采集、制作、、销售的全媒体运营;通过打造以投资决策、效益监管等宏观管理为职能的投资中心,以发行、基础设施安装、收费以及广告和相关业务经营为职能的经营中心,协调内外部资源分配与优化,复合多元经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报业集团的规模经济效应。在新的流程下,不再是一报一台一站各行其是,单一媒介各自进行“作坊式”生产,而是跨媒介的团队合作,全媒体记者、一次生产、立体,全介质广告销售、全品牌开发经营,实现产品和服务的产销一体化,大大延伸产品和品牌的价值链,增强全媒介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实现全媒介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5.理念变革和机制创新

新媒体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成长起来,其运营机制灵活,富有创新精神。但我国众多传统媒体大多是事业单位,市场经营意识薄弱,缺乏按照市场原则运作的机制和体制。机制的创新首先基于与之相应的理念创新与变革。暨南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范以锦认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实行市场化、公司化运作,走市场推动、资本整合、产业结合、事业融合之路,是传统媒体向全媒体转型经营的趋势和必然选择。全媒体转型意味着经营单位要同时掌控多种媒体形态,而传统媒体原有的企事业不分的属性显然无法完成这样的任务。因此,传统媒体应抓住当前报刊出版行业的政策改革机遇,加快改革,成为更加市场化、更有活力的市场主体,从而为全媒体的发展布局打下基础。??

打造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与新媒体不同的传媒介质,传统媒体必须在不断的转型与探索中,坚持创造自身差异化优势,努力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才能真正实现未来的生存与持续发展。

1.内容为王,保持差异化竞争优势

网络时代信息泛流,内容最终决胜千里。美国皮尤研究中心近日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虽然新媒体的崛起减少了报纸的销量,但大量首发新闻仍然来自报纸。该中心选取了去年某一时段中发生的6条重大新闻,收集了53个媒体渠道的报道数据,发现在这些新闻的最早报道中,报纸及其网站的报道占61%,地方电视台及其网站的报道占28%,广播电台及其网站的报道占7%,纯网络媒体的报道只占4%。显然,这项研究表明:虽然如今新媒体已经快速崛起,但是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的新闻内容生产能力依然强大。近期摩根士丹利的关于名为《内容为王,品牌为皇》媒体行业分析报告中分析认为,随着3G互联网、互动电视的普及,中国“内容为王”的时代已经来临,“在一个产业发展和更替的过程中,内容的意义会发生变化。在不同的产业发展阶段,比如在这个产业初期发展阶段,可能渠道的价值显得更大;当产业发展相对成熟,内容的价值必然要显现出来。”??随着新媒体的激增,传播渠道不断增多,内容将成为最稀缺的资源。因此,传统媒体要想成为全媒体空间的主流,也必须走个性化之路,这就是要不断开发优质的、原创性内容,避免同质化竞争,形成差异化优势。

作为媒体而言,内容永远是核心媒体的重要支撑,内容资源也一直是传统媒体引以自豪的核心竞争资源。目前,受相关政策限制,新媒体的内容在相当程度上仍很依赖传统媒体,由于网络媒体一般无采访权,致使其原创性大打折扣,不得不向传统媒体采购内容或与其合作谋求发展。因此传统媒体可以利用新技术的整合,在适应公众习惯变化的同时提供丰富多元信息内容服务,并通过最大限度地运用新技术和全媒体工具优势,延伸新闻资源的价值链,就会找到自身的优势和发展侧重点,获得不可小觑的影响力,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2.打造公信力,提升传统媒体品牌价值

随着新媒体数量的日益增加,信息传播将变得越来越宽泛、自由,网络和手机媒体在利用其海量信息资源和超级链接赢得公众青睐的同时,新媒体的公信力也受到自身挑战。尤其在网络泡沫经济的冲击下,人们对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程度不断降低,在这样的背景下,媒介公信力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比较而言,传统媒体由于自身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信息采集、编辑和把关机制,它的出版、发行也较为规范,已经在公众中长期积累形成了权威形象,具有短时间内无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在未来的转型发展中,传统媒体应充分利用新技术,坚持打造公信力优势,不断提高公众信赖度,从而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断扩大传播力和媒介影响力,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并使自身获得可持续发展。

3.优化人才队伍,确保未来核心竞争力

传统媒体一直是我国媒介人才队伍的摇篮,多年来,一方面一直不断培养和优化人才,为自身发展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也不断向其他类型媒介输送人才。尤其是近几年,随着传统媒体不断向新兴媒体融合,培养和造就了一批跨媒体传播人才。由于媒介融合横跨诸多领域,这中间包括具备以多种形式进行写作和传播能力的融合采编人员以及科技含量很高的现代数字传媒工程专业人才,也有众多适应新旧媒体发展要求、懂得新媒体企业管理的经营策划人才,而这些人才正是传统媒体在未来全媒体转型经营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基石,亦是其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注释:

??《聚焦媒介融合和公共新闻――密苏里新闻学院副院长Brain Brooks教授系列讲座》,《国际新闻界》,2006年第5期,第73页。

??浮新才:《2009媒体高峰论坛实录之一》,http://news.163.com/09/1212/08/5QANHVMH000140LL.html

??蔡雯:《从超级记者到超级团队――西方媒体融合新闻的时间和理论》,《中国记者》,2007年第1期,第81页。

??徐沁:《媒介融合:新闻传播业的新趋势》,《东南传播》,2008年第6期,第71-73页。

篇12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7-0114-02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些陈旧的、不结合实际的东西,不管那些东西是洋框框,还是土框框,都要大力地把它们打破,大胆地创造新的方法、新的理论,来解决我们的问题。”对于这句话笔者的理解是,在一些过程当中我们会经历比较守旧的传统。对高校学报出版来说,在全媒体时代的发展当中,它的出版模式已经达到了多样化的水准。因此想要打破常规,让非核心类的高校,在这方面取得一定的突破和创新,就必须要以新的水准出发,充分地与当代创新科技结合在一起,在互联网条件和全媒体时代下共同进步发展。

一、全媒体时代高校学报出版发展现状

全媒体出版包括传统出版模式,也包括以数字化信息为主的现代出版模式。因此它的出版形式决定其多样化和综合化的发展特点,对于目前各大高校来说,在非核心高校的全媒体出版当中,数字媒体已经逐步地占据了出版的重要位置,主要形式方面有许多以网络为主,不过传统的模式仍旧占据了主流方向。根据数据显示,在2014年,我们国家在出版产业方面,2014年比2013年增长了近33%。这表明对于当代全媒体出版来说,它的形式在不断的扩张,而且在传统模式的完善下它发展了数字出版、网络、手机等各方面的方向。同时也取得了一个不小的成绩,一方面传统的出版模式在不断的细化,与增加出版交流的同时,创新的出版模式也增加了,让许多人真正地了解高校学报的编辑内容和学术价值。对于非核心的高校学报来说,目前是属于以传统出版模式为主,正在发展网络数字出版模式的过程,不过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明确的特点,那就是数字产业虽然发展迅速出版也在不断地更新模式,但是在创新方面他仍旧存在着许多问题。对于非核心类的高校来说,想要真正的在出版方向,取得不错的成绩就应该从出版形式出发,真正地做到从本质上得到改变,让其学校学报出版方向更加专业化、价值化、创新化。

二、非核心类高校学报出版的存在问题研究

1.全媒体出版还停留在比较传统的层次上

虽然这几年网络模式在不断的发展,数字出版已经逐渐的成为高校学报出版的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不少出版方向还是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出版中,比如说在稿件的文字编辑上,为了保证其高效的准确性和校对质量,不少学校习惯于传统的这种出版模式而不去考虑新的数字出版模式,即便是已经开始结合网络出版为一体,却也还是没能够跳出传统出版那种固定的模式。不少编辑团队对网络知识的了解还比较匮乏,他们对于新媒体的主观意识并不强,在一些学术上和一些技术方面虽然已经能够充分地掌握传统出版模式的技术与编辑方向,但是缺乏一定的创新精神。对于新的学报数字化和营销市场还不够了解,因此也造成了行为模式单一思想上意识的不足,和对新模式出版方向的不了解。

2.没有真正利用全媒体媒介的特点

全媒体媒介的具体特点就是它的出版非常的多样化。可以通过网络媒介、手机媒介和传统的模式去展开,在全媒体出版的发展当中我们不得不面临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真正充分地运用媒介的主要特质。比如在网络媒介当中,不少编辑网站都是通过远程技术或数字技术去实现网络媒体这个平台,但是在具体的应用上,却没有脱离传统媒介的模式,也就是说在保持传统媒介的形式下,去发展其他全媒体出版模式的同时,却忽略掉了其中的深刻含义,这其中包括:学术学报的交流、刊登、编辑及后期的营销与发展等。因此它的一些平台的建立基本上仅仅只是把传统模式照搬到网络模式上而不是真正的从网络模式对行为特征上出发,比如没有运用平台去吸引大家去阅读并了解高校学报的特点等。

现在的全媒体高校出版当中,还有一个存在问题就是缺乏专业的编辑团队建设。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复合型人才的缺失,这种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懂得传统出版的,同时也要懂得新媒体数字媒体的出版模式。但是目前面临的问题就是了解传统出版模式的人比较多,但是对于新媒体与数字媒体方向却缺乏一定的了解,也存在少部分人对网络没有一定的了解,却对传统模式缺乏一定的熟悉度。

4.营销模式的不统一

非核心类的高校学报出版在营销模式上存在着一定不统一的现象,因为当下不少高校开始进入建立网络平台,传统平台的销售渠道和出版流程是基本不变的。但是对于一定的网络营销而言,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因此这种传统模式与网络营销模式的相结合,是当下必须考虑的一个点。非核心的学报现在的问题是传统模式的营销和数字化平台的营销不能结合在一起,这往往让数字化平台的学报出版变成一种比较浅显的形式化,从而缺乏流程性的营销模式。所以非核心学报面对的最大难点就是营销模式较为松懈,非核心学报出版的营销渠道还是停留在传统模式上。对于数字化、网络而言,它的出版要与一些大的数据平台去合作,这样它的营销渠道就会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尤其对于非核心期刊来说,它的拓展性就不够高。网络出版已经变成了一种模式,而非真正的渠道营销体系。

篇13

中图分类号:J9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187-01

一、大背景下媒介融合发展趋势

新世纪以来,随着媒介生态和时代语境的变迁,网络新媒体和影视传统媒体之间的互动更加积极和多样,原有电视传统媒介线性的单向传播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受众和开放性市场的需要。因此,如何在媒介融合视域下以达到资源的充分和优化利用,实现电视节目在多元媒介形态上的优势互补,成为当下以真人秀为代表的电视节目创作与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从中国电视节目创作实践来看真人秀节目创新策略研究。电视真人秀节目无论是从节目的数量还是观众收视反馈来看,它都已经成为电视节目的一种主流形态。特别是真人秀节目已成为利用多元媒介平台互动最为频繁且互动形式多样的节目类型,亟需对以真人秀为代表的电视节目在新的媒介生态下构建媒介融合的多元平台的创作实践和发展路径进一步深入审视。

(二)从当今媒体市场来看真人秀节目创新策略研究。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轨迹更倾向于个性鲜明,定位明确的分众化内容。媒介融合带来了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契合以真人秀为代表的电视节目市场细分的发展需求和趋势。在媒介融合视域下实现多样化的平台,多样化的受众,多样性的内容是当下电视媒体健康持续繁荣发展,获得社会效益和商业效益所面临的重要话题。

(三)从当下媒介融合的趋势来看真人秀节目创新策略研究。当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媒介融合趋势日益明显。以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创作现状为切入点,深度探析新的媒介生态下电视媒体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索电视节目在媒介融合时代的多元发展路径和传播策略,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由于当下中国电视的传播方式日益多元,与新媒体平台的关系日益丰富紧密,从媒介融合角度深度分析电视节目与网络互动传播过程中的丰富实践样态,及其利用网络平台及时性和互动性的特点,与传统媒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探寻电视节目新的媒介拓展空间,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具体研究媒介融合视域下真人秀节目的创新策略

(一)媒介生态环境变迁中的中国真人秀电视节目发展现状研究。通过对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发展历程的梳理,进而分析总结当代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单类型及形态特征。

(二)当下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媒介融合环境研究。通过对媒介融合大趋势的分析,探讨电视真人秀节目与网络平台融合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在电视节目形态和文化特征方面,电视真人秀可以更好地在多元媒介平台上拓展自身发展空间。

(三)媒介融合视域下电视真人秀节目内容和形式创新研究。通过对代表性真人秀节目个案深度分析,探索多元媒介平台构建与电视真人秀节目内容、形式创新的方法与路径。

(四)媒介融合视域下电视真人秀节目传播渠道与营销方式创新研究。媒介融合为电视真人秀节目带来多元传播渠道的同时,也使新闻营销、病毒式营销等新兴网络营销方法称为电视真人秀节目创作与传播策略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以大学生的视角来谈媒介融合视域下真人秀节目创新策略的创新之处

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探寻受众心理需求和未来电视产业发展方向,将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灌注于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创作实践和研究中,可以带动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具有实践意义。

(一)研究方法创新。将媒介融合理论和媒介生态演变视野运用到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创作与研究中,通过涵盖媒介技术和人文内涵的多元媒介生态视角,全面观众电视真人秀节目与新媒体平台互动实践的发展历程。

(二)研究内容创新。以电视真人秀节目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创作与传播实践为坚实基础,通过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互为支撑,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创作实践,以创作实践论证科研观点,为媒介融合背景下为电视真人秀节目创新发展提供具体对策,更具有理论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

四、然而即便如此,媒介融合依然会存在一些问题

(一)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如何有效整合多方资源,进行真人秀电视节目制作与亚类型开发是重中之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