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儿童健康教育指导

儿童健康教育指导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7:4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儿童健康教育指导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儿童健康教育指导

篇1

【关键词】 烧伤急救 儿童 健康教育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situations of empyrosis field first aid in the children,explore the countermeasures. Method: A survey by questionnaire was conducted among 205 guardians of small area empyrosis children who seeing doctor. Result: At scene of emergency ,>90% guardians could sever children from heater promptly,>80% guardians could painting salve correctly and go to the hospital seeing the doctor . 65% guardians could protect epidermis of wound carefully, but there were only 22.16% guardians who could utilize cool means correctly;48.48% guardians acquired the knowledge of field first aid by the hospital, 51.56% acquired the knowledge from television, journalism,community and another persons. Conclusion: Emphasis guardianship of children's safety in family,develops health education positively in the hospital and community, enhances field first aid level of the guardians, reduce children 's harm and the pain from family accident.

Key words empyrosis field first aid;children;health education

烧(烫)伤是儿童常见的社区意外伤害之一。若现场急救方法得当,可减轻儿童烧伤程度,减轻患儿的痛苦;若现场急救方法不当,常导致烧伤加重,甚至贻误抢救时机。本组对2002年~2007年来我院门诊就诊的205例II~III度小面积烧伤患儿进行烧伤现场急救状况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4年~2007年来我院门诊就诊的烧伤患儿205例,其中女性62例,男性143例;年龄1个月~5岁;烧伤深度II~ III, 烧伤面积<5% ,创面烧伤程度判定采用国际和我国的三度四分法[1]。均为热液烫伤。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卷参照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烧伤救治实际自行设计,烧伤儿童就诊后逐一发放问卷,由家属或陪同人员填写后收回。共发出问卷205份,收回有效问卷198份,有效回收率96.58% 。

2 结果

表1显示,>90%家长能够及时将儿童脱离热源,>80%的家长在儿童烧伤后能正确涂抹药膏并及时到医院就诊。注意保护创伤表皮的有65%,但能够正确运用冷疗的家长只有22.16%。 表1 烧伤现场急救情况(略)

表2为家长对急救知识的获取方式。表2 家长对烧伤急救知识的获取方式(略)

3 讨论

3.1 健全社区护理,提高社区在儿童意外伤害中的预防和应急作用

烧伤占小儿意外伤害第l位[2],以年幼组最多,多发生在1~3岁的幼儿。幼儿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家庭,而社区由许多个家庭单元组成。应利用社区居民集中居住的特点,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制作实用高效的健康教育资料,进行烧伤急救宣传及技能培训,完善社区护理。协助社区管理者,积极开展儿童意外伤害的健康教育活动;进行社区管理工作人员的急救技能培训,加强社区内巡视,积极帮助受到意外伤害的儿童家属,缩短受伤儿童的就医时间。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人们喜闻乐见的传播途径,加强健康信息的传播,提高人们的烧伤认知水平,正确进行现场急救,降低烧伤意外给儿童带来的伤害和痛苦。

3.2 加强家长健康教育,提高对幼儿安全的防范意识,学习烧伤急救知识

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弱,好奇心重,容易在家庭中接触到热源。在烧伤原因中以热水、热饭菜汤烫伤最为多见,占70.2%[3]。加之其皮肤细嫩,表皮和真皮都较薄,在同样热力作用下,较成年人烧伤程度重[4]。表1显示,不正确的脱离热源>9%,而这种状况一般都是儿童在失去大人的监控后发生,尤其是3岁以内的幼儿,由于其无自我保护及自理能力,接触热源时间越长,损害越大。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培养儿童的安全意识,生活常识等,让孩子对危险有一定的认识,积极主动回避危险;教育保姆和老人,提高安全意识,让儿童避开危险的地方,放置好易被幼儿接触的热源,对幼儿正确地监管和带养。只有22.16%的家长在儿童烫伤后,能正确地应用冷疗法。而这种方法可减轻患儿的痛苦,减少损伤。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从正确的途径获取烧伤急救知识,即使遇到危险,也能运用正确的急救方法将危害降至最小。

3.3 宣传正确的烧伤现场急救方法及伤后社区护理指导

表2显示,正确的急救方法主要由医院获得。因此医院应充分发挥职能,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具体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①患儿来院就诊时,先给予创面处置。在疼痛缓解,患儿情绪稳定,家长焦虑减轻后,向患儿家长宣传正确的烧伤急救方法。在教育过程中,注意纠正家长不科学的急救方法,向其宣传烫伤后的简要急救常识,如迅速脱离热源,轻轻地脱去被热水浸透的衣服,尽量保持烧伤皮肤的完整,如果衣物和皮肤粘在一起,用凉水反复打湿使其慢慢分离脱下,如果衣服不容易脱下,可用剪刀剪开。用清凉水冲洗创面,急救时不要用红药水、紫药水等有色消毒液涂抹创面,以免影响医生对烫伤程度的判断[5]。②向就诊病人发放烧伤急救的健康教育处方,宣传正确的烧伤急救方法。③ 为患儿完成治疗后,做好卫生宣教。烫伤包扎者,教家长学会观察末梢血液循环及呼吸,防止因包扎过紧而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和呼吸困难。防止感染,遵医嘱抗感染治疗;保持创面敷料的干燥,及时到医院换药;注意监测患儿的体温和行为,发现异常随时到医院就诊。叮嘱家长为患儿补充营养。将咨询电话留与家长,以利患儿家长和医院之间就患儿的病情和状态进行沟通,方便病人。④ 组织人员到社区,配合社区进行宣教。

3.4 植皮手术知识的介绍

对于小面积Ⅲ烧伤的患者,经门诊换药治疗创面无法自行愈合,向患者介绍植皮手术知识,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以选择有利的手术时机,促进创面早期愈合。

参考文献

1 刘俊田,王政人,高秦征等.烧伤创面.第1版.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24~25.

2 吕华,徐红贞.496例小儿意外伤害因素分析. 浙江预防医学,2002,14(8):15.

篇2

【关键词】 健康干预;儿童保健;影响。

正常小儿运动功能发育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正常小儿10个月左右能扶住栏杆独站,13~15个月会独走,1岁半时能拉着玩具车走,2岁左右步态稳。但每个小儿的发育情况可有差异,其影响因素较多,如父母文化程度、教养方式、育儿技能、生活习性、出生季节、是否接受儿童保健指导等都可能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比如冬季出生的小孩,因衣服包裹过多、过紧,运动功能发育可能较其他季节出生的小孩延迟。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可获得有效的支持,促使个体、群体和全社会的行为改变,从而促进儿童健康发展[1]。我们对各年龄段儿童进行实用性、针对性的健康干预,在儿童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1年6月~2011年10月在册管理的县城社区内散居儿童和集体儿童。

1.2 分组 : 将研究对象分4个目标人群,分别是:新生儿期组、婴儿期组(28d~未满1周岁)、幼儿期组(1岁―未满3周岁)、学龄前期组(3周岁~入小学前的集体儿童)。

1.3 方法和内容

1.3.1 创建健康教育小组 由医院医务人员组成一个健康教育小组,负责不同时期儿童的健康教育工作。护士长是健康教育的总负责人,为每次健康教育的组织者,负责协调全面工作以及效果评价和分析;儿童保健护士负责上门家庭健康教育;儿保医师负责托幼园所的健康督导和健康教育;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为健康讲座的主讲专家。

1.3.2 工作方式和内容 (1)新生儿期组:健教方式以健教信息传播为重点,采用入户宣教的家庭健康教育方式,由专职儿童保健护士负责3次上门访视工作。访视中对新生儿要进行“问”:喂养、睡眠、预防接种和大小便的情况;“查”:全面的体格检查,称体重,及早发现新生儿疾病,特别注意口腔、脐部有无病变、黄疸出现与变化情况,以及母亲的生理、心理康复情况,并进行新生儿生长发育初步评估;“指导”:发现新生儿有疾病,及时转到儿科治疗,把生长发育状况不良者列入高危儿并转入儿童保健科管理,指导母亲饮食、休息、清洁卫生及产后运动,亲自教授正确的哺乳姿势、喂哺方式和次数,同时给予计划生育避孕措施的指导。(2)婴儿期组:健教方式以示范教育为主,采用个别面授和家长班大课堂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该时期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阶段,热量和营养的需要量高,但婴儿消化功能的不完善容易引起其营养失衡和喂养问题。所以,健康教育以儿童营养与喂养为重点,由儿保医生定期(每年至少4次)进行门诊观察和检查,了解其生长发育和营养情况,指导家长学会合理的膳食原则,使婴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防止由于喂养不当而造成的各种营养性疾病。定期召开家长学习班,以交流经验的大课堂形式使家长提高认识,掌握育儿知识,增强育儿技能。(3)幼儿期组:此阶段的儿童神经系统发育较为迅速,语言和动作能力明显增强,但注意力时间短,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健教方式宜采用游戏互动的教育方式,以发展感知觉、运动、语言能力为早期教育的重点。通过每月1次行为发育评估检查,了解儿童在大运动、语言、精细动作、社交能力等方面是否达到同龄儿童的水平。在每次保健体检时发放儿童发育进程表(如8个月可用拇指和食指捏小物、1岁3个月独自走稳、1岁半学习自己用勺子等),让家长们清楚知道此期儿童的行为发育应达到什么水平,同时教会家长帮助儿童克服恐惧心理的技巧。每半年举办1次相应年龄段的育儿讲座或小比赛(如家庭接力跑、小诗歌表演等),让专家、家长和儿童在游戏中形成一个轻松的信息交流平台,融教育于游戏中。(4)学龄前期组:此年龄组的儿童体格发育稳步增长,神经精神发育迅速,智力日趋完善,活动增多,与社会的接触日益增多,健教方式宜采取行为指导的教育方式,重点是防止意外伤害和传染病发生。每季度由专职儿童保健医生到托幼园所进行健康状况的督导,通过游戏、讲小故事、树榜样等形式让儿童学会正确的生活方式(如正确洗手的方法、刷牙的方法),教导儿童如何自我保护。对保健员和教师,采用上课和发放宣传小册子的形式,让他们了解各种季节性疾病和传染病的预防和隔离措施,掌握儿童意外伤害的基本处理。对厨房人员、清洁人员用示范方式教会消毒剂的各种调配方法、紫外线灯消毒方法和注意事项。对家长采用大讲座、发放宣传册、橱窗画宣传等形式进行教育。

1.4 效果评价:儿童健康教育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①行为反映。通过观察儿童日常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了解儿童健康教育后的成效。②问卷调查。对家长或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儿童在健康教育实施前后的认识、态度及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变化。③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患病率统计调查。根据不同的健康教育群体,制定了不同的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分别为育儿知识、儿童行为发育知识、儿童常见病防治知识、儿童意外伤害预防知识等[2]。对健康教育前后的情况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健康教育前后的变化情况,以评分的方式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

2 结果

4个组别采取健康教育干预的前后有所差异。其中,新生儿组的差异最为显著,干预后知晓率较干预前提高了31.33%,反映出这时期的家长初为人父母,对新生儿的教养经验相对缺乏,对育儿知识最为渴求,通过我们的健康教育,能使他们迅速掌握更多的育儿知识和技巧,从而保证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而学龄前期组干预前后知晓率提高最小,反映了这时期无论是儿童或家长,通过与社会的接触,幼儿园的教育,已掌握到一定的常识,同时也反映出这组的健康教育方式和质量有待提高。

3 讨论

儿童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医院医疗服务的一部分,其健康教育内容在儿童的健康成长历程中有具体指导的现实意义[3]。实施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必须与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相对应,与儿童身心发展及生活经验相关联,要针对儿童的健康现状及其趋势选择教育内容。与儿童的接受能力相符合,内容的深浅应符合儿童的接受能力。 医院儿童健康教育的对象应儿童与家长并重,认知的过程应遵循从被动―主动―自主的规律,尤其是新生儿组和婴儿组是被动的群体,家长既是受教育者也是传导者。儿童的不同阶段认识和接受能力相差很大,在进行教育活动中,根据不同年龄的认知和活动特点,将健康教育活动的方法、形式、途径等进行全方位的不同程度整合实施。家长的文化水平、家庭的层次、儿童所在托幼园所的育儿文化背景对健康教育都会有影响。医院儿童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水平、教育方式也是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篇3

一、凸显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基本理念和研究趋势

(一)《指南》已经成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与实施的指导性文件

本次年会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颁布以来学前儿童健康教育领域的首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本次年会不仅进一步帮助与会人员深入理解了《指南》精神,也展示了在《指南》指导下健康领域所开展的一些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会上,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顾荣芳教授作了《贯彻<指南>精神,实践健康教育》的主题报告。报告在整体把握《指南》精神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地逐条分析了健康领域的目标和内容,并分享了有关健康领域关键经验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刘馨副教授在《提高幼儿园体育活动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主题报告中指出,应“落实《指南》精神,正确把握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目标”,从而促使各幼儿园充分理解《指南》的相关内容,以引领其提高体育活动质量。深圳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陆克俭教授在《幼儿园体育教学的价值、特点与策略》的报告中也以《指南》为指引,探讨了幼儿园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另外,《幼儿园特色体育活动探索》《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安全策略》等获奖论文都以《指南》中的相关内容作指导,从不同的角度对幼儿园健康教育进行了探讨。

(二)从多学科、国际化的视角来研究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状况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绝不是孤立的研究领域,应尽可能拓宽视野,吸收其他学科或国外的理论营养。本次年会中的部分研究成果采用了社会学、心理学、营养学等学科视角,部分成果借鉴了国外先进经验,体现了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走得出去,回得进来”的基本研究趋势。例如,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主任朱惠莲教授在其主题报告《学龄前儿童的营养与健康》中通过详实的数据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幼儿和家长在饮食营养方面的误区,提出了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的对策与建议。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特级教师姚蓓喜从“科学营养、食品卫生、美味烹饪、饮食健康、营养研究”五个方面谈了如何通过提高幼儿膳食质量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来自新疆的李元玲老师借鉴积极心理学中“幸福感是个人积极的心理体验”的观点,以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第四幼儿园教师为例,分析了幼儿园教师职业发展的五种心理健康危机,并提出了相应的化解策略。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周燕教授在《“重要他人”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报告中引用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的“重要他人”的概念分析了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另外,美国免费营养早午餐政策、美国《3~5岁儿童运动课程的适宜性实践》等都对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充分分享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实践经验

本次年会的分会场设立在广州市第一幼儿园、广州市第二幼儿园、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一院、政治部幼儿园和司令部幼儿园。从各幼儿园的园所经验介绍、健康特色活动观摩以及专家点评中,我们可以在特色体育活动开展、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环境创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得到一些借鉴。

(一)传承传统文化,设计别具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

秉持本次年会“快乐体育”的主旨,各个分会场所在幼儿园展示了幼儿武术操、幼儿篮球活动等特色体育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生动活泼的表现,一方面体现了幼儿园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另一方面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结果。各幼儿园都选用了优美的广东音乐、广东传统武术操和民间游戏,加上独到的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设计出了别具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这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幼教工作者实施具有特色的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具有启示作用。

(二)高效利用物质资源,创新幼儿园体育运动环境

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学习知识、发展自身的。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具有挑战性的物质材料,可以有效地将幼儿的运动、游戏、交往和探究融为一体。各幼儿园除了在户外设置丰富多样的大、小型运动器械外,还高效利用废旧材料和低结构材料自制运动器械,或者采用一物多玩的方式,既符合环境创设的经济性和创新性原则,又能增加体育活动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一条简单的“溜溜布”可以锻炼幼儿走、跳、蹦等基本动作;三张普通桌子的不同摆设也可以让幼儿尝试做侧身钻爬、直体翻滚、平面跳跃等动作。

(三)凸显融合意识,重视幼儿园健康教育与其他领域的相互渗透

“快乐体育”是为了“健康身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每位幼儿园教师在设计健康教育活动时都能有意识地将其他领域的教育元素融合进来,而体育活动最能体现幼儿园教师的融合意识。例如,中班体育活动“好玩的溜溜布”在每一个环节中都伴以有节奏的音乐,有效地将体育文化意识与音乐之美融合在一起。再如,大班体育活动“好玩的小布格”将体育、音乐、科学、社会领域有机结合起来。

(四)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健康教育素养,发挥男教师特长

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幼儿园教师的健康教育素养,而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幼儿园教师具有扎实的保教知识和健康教育技能,更有赖于其对幼儿运动发展理论的掌握。在本次年会上的幼儿体操表演和体育活动展示,都反映了各个幼儿园对于提高教师健康教育素养的重视。有了专业的教师,才会有简单多变的材料和设计到位的活动。本次年会上,我们有幸看到了诸多男教师矫健的身影,各幼儿园充分发挥了男教师在设计和组织幼儿体育活动方面的特长。

三、进一步厘清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中的相关内容

(一)区分了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中的相关概念

1.体育课与体育活动

“体育课”仅仅是一次以体育活动内容为主的集体教学活动,而“体育活动”则包括晨间锻炼、户外体育活动、区域体育活动、室内外体育游戏、幼儿体操,以及渗透在其他领域或生活环节中的身体活动。仅仅重视“体育课”,则有可能陷入“小学化”的误区。

2.特色体育活动与体育特色

有教师认为在幼儿园展示了特色体育活动,该幼儿园就是体育特色幼儿园了。这是把特色体育活动的开展看成了体育特色幼儿园的全部或主体。仅凭特色体育活动并不能形成一个幼儿园特有的风格,但是初期可以作为体育特色幼儿园创建的突破口。只有当整个幼儿园的园风园貌、核心价值观以及园本课程建设过程中都体现出体育特色,幼儿园中形成了体育文化氛围的时候,或许才可将其称为“体育特色幼儿园”。

(二)明晰了学前儿童体育活动不同性质目标之间的关系

1.在确定普适性活动目标的基础上考虑目标的具体化和多样性

篇4

【关键词】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 幼儿园

儿童健康教育是一项庞杂的社会化教育,涉及到全社会,需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内容、手段和不同时机、场合,立足社会整体,把儿童、物、环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从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和有序性多方面进行系统化科学管理,这样才能提高儿童健康教育的效率和优势,达到良好的健康促进目的。

3-6岁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我园非常重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一直把儿童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提高幼儿健康认识,改善幼儿的健康态度,促使儿童建立有益于健康的观念,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良好的社会化适应能力,受到孩子、家长及社会的一致好评。多年来,我们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活动已形成了自身特色。现在就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由于儿童的健康教育不只是单纯的传播卫生知识,而是要向儿童本人和有关人员(如家长、朋友、社会其他成员)进行卫生观念和健康知识的传授,使其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才能事半功倍,起到良好的健康促进作用。

1环境

幼儿周围的环境,为其健康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我园处处为孩子考虑,提供有利于健康的物质环境;创设绿化、儿童化的外部环境;给予合理多样的膳食,良好的进餐环境氛围;教室内最佳的物品摆放和空间设计,在各方面最大限度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幼儿健康的发展。

2家长

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首先是健康知识的传授。由于托、小年级幼儿年龄尚小,不能理解,因此对家长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园就利用一切平台及方法为家长创设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条件。

2.1幼儿园每个班级布置的“家长园地”有“向您推荐”版块。

每星期教师会把幼儿不同时期需要注意和配合的要点及相应的健康教育文章放入其中。如:给新生家长—如何让孩子爱上幼儿园;宝宝刚上幼儿园为何老感冒?等等,让家长和孩子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2.2 幼儿园健康教育橱窗。

由保健室负责,每月更换一次主题,从幼儿园全局出发,根据当下季节变化、传染病流行、儿童生长发育、营养膳食、心理健康等情况给予相应的介绍及宣传,覆盖面广。

2.3家校联系平台。

幼儿园对每位孩子家长都建立家园学校联系平台,家长在这个平台与老师相互沟通、提问,老师也可以跟家长一对一讲解孩子在幼儿园各方面的情况,针对每个孩子给予家长最适宜的健康教育指导,为家长答疑解惑。

2.4 幼儿园网站及园报设有健康教育专栏。

幼儿园每周会在网站放一些儿童常见的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现在很多孩子上幼儿园的接送工作都是家里老人承担,因此网站和园报健康教育专栏的设立为广大的年青父母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了解和学习的平台。

2.5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每学期幼儿园会开展一次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聘请一些知名的儿童保健专家,与家长面对面授课。例如:儿童行为习惯的纠正与养成(托班第一学期)、儿童常见病的预防与护理(托班第二学期)等。权威的专家为家长带去专业的健康教育知识及理念,深受好评。

3幼儿

幼儿健康教育工作是由保教人员具体负责,以培养幼儿良好卫生和行为习惯、预防意外伤害为主要内容,采取儿童游戏、训练、辅导、授课等形式进行,因此,我们幼儿园的保教人员要定期参加专门的业务培训。通过多样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途径把健康教育知识贯穿在孩子的每一个教学与生活环节中。

3.1 幼儿健康教育就是生活教育。

幼儿园孩子年龄小,她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健康教育也应多样化,要有机地配合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如:饭前便后要洗手,为什么要洗手,怎么洗手,教师可以讲解洗手的重要性和正确方法;有小朋友生病了,帮助孩子了解预防常见病的简单知识,如多饮水,多休息;有小朋友不爱吃饭了,帮助孩子认识常见食物的名称、种类和特点,指导不同食物有不同营养,培养幼儿不偏食的良好习惯;上课了,鼓励孩子积极发言参与,发展她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求知探索精神。

3.2保健医生进课堂。

篇5

教育不仅影响我们的过去,也影响着我们的未来,在学前儿童教育的五大领域内容中,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儿童的生存和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先决条件,儿童的健康关系着祖国的未来。那么,什么是健康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有哪些内容?

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概念

健康教育就是通过各种社会和教育活动,运用传播和教育的各种手段,丰富人们的健康知识,增进人们达成健康的期望和态度,促进人们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以促进健康。这个时期,幼儿的认知、情感、行为正在快速发展,但是危险因素却围绕在幼儿的身边,因此,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消除危险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二、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

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从细节上大致分为六个方面。

1、日常健康行为教育。这一方面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幼儿日常行为的形成提出的,比如起床、洗漱、睡觉等等。

2、饮食营养教育。这一时期幼儿正是长身体的关键期,饮食营养变得特别重要,这一时期幼儿容易挑食厌食等等,是不良习惯形成的暖床,因此,在这一阶段,对幼儿进行饮食营养教育特别重要。

3、身体生长教育。这一时期的幼儿对自身的生长发育没有任何概念,对于自身的发展变化也没有任何正确的解读,因此这就需要成人进行指导和教育。

4、安全生活教育。在生活中,威胁幼儿生存的因素很多,但是幼儿却没有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很容易上当受骗,因此,经常会看到幼儿走失、拐卖儿童的报导,所以需要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幼儿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

5、心理健康教育。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奠基时期,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有着重要的作用,无乱是家庭还是幼儿园都存在忽视幼儿心理的发展的情况,导致有很大一部分幼儿心理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对幼儿的心理进行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6、社会适应教育。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与这个社会密不可分,让幼儿能够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对幼儿的社会性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决定着幼儿的成长发展。

三、幼儿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健康第一”只是口号。在幼儿园教育中,随处可见的强调幼儿健康教育,但是教师真正让幼儿进行观摩的活动却相对较少,关于健康的鱼的主题课程也相对较少,并没有让幼儿形成健康的意识,还出现了错误的认知,比如说将幼儿健康教育等同于幼儿体育教育又或者将幼儿健康教育等同于幼儿园常识教育。因此,存在着健康教育知识口号的现象。

2、心理健康尚待落实。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有着需要改进的地方,家长容易忽视心理氛围的创设,以及幼儿的个性心理、对幼儿的评价等等,好多家长甚至以自我为中心,经常给家里造成氛围紧张的情形,对于犯错的幼儿,没有进行正确的疏导,反而地幼儿进行打骂,对于正在发展的幼儿来说,伤害是相当大的,而幼儿在学习生活中,幼儿园的教师重视课堂而忽视了实际生活,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关照不够,导致幼儿的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

3、过度保护后患无穷。呼吁过度,就容易造成过度保护,在现实生活中,幼儿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心肝”,有些家长就对幼儿进行耳提面命的教育,这导致幼儿变得胆小怕事,不利于幼儿某些人格的形成,比如勇气,过度保护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因此这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家长应该注意的。

篇6

班杜拉认为,人的思想和信念对行为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这些信念中,他强调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行为改变受个人控制感的推动。在学前儿童健康行为养成的问题中,如果学前儿童能将解决问题归因到自己所采取的行动上,就会倾向于以更高的承诺继续这样做。本文尝试在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健康行为的自我效能模式,对学前儿童在健康行为养成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一、自我效能及学前儿童健康行为的理论基础

(一)自我效能

20世纪80年代以后,班杜拉把自我效能看作“对影响自己的事件的自我控制能力的知觉”,“对影响自己生活的事件的控制能力的信念”①,或是“人们对组织和实施达到既定操作目标的行为过程的能力判断”;在此之前,自我效能被班杜拉解释为个体对其实施某具体行为或产生一定结果所需行为能力的预期,知觉到的效能预期影响着个体的目标选择、努力程度等。总之,自我效能感的核心内容是个体面临某一个特定活动或具体的任务时对自己的自信程度。

自我效能包括结果期望和效能期望两个部分。结果期望,是指个体对其某一特定行为可能导致结果的主观判断;效能期望,是指个体对其有能力成功执行这种特定行为的信念。个体对行为的效能期望决定着其在完成特定行为过程中做出多少努力,在面对失败时表现出怎样的情绪,在处理棘手问题时能够承受多大的压力,以及在面对困难时能坚持多久。所以,人的行为主要受效能期望的控制。效能综合组织认知、社会、情绪及行为方面的亚技能,并加以有效运用,是一种生成能力②。

自我效能感的早期水平影响着后期的发展结果,在健康行为的养成过程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在早期帮助学前儿童形成较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对其身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学前儿童健康行为

学前儿童健康行为是学前儿童为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维持或促进自身或他人身心健康而采取的各种行为或行为取向。健康行为的养成是通向健康的必由之路,因此理应成为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教育的重点在群众及行动。”可见,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就是要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广泛的教育活动,促进学前儿童健康行为的产生。

(三)健康行为研究的自我效能模式

自我效能概念自1977年班杜拉提出以来,在临床和健康领域迅速地得到应用,研究者发现了其在健康行为的引发、采纳和维持方面的影响。1992年,德国学者施瓦策尔提出了以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的健康行为过程取向(HAPA),从心理―社会角度对健康行为进行干预。其基本观点为:健康行为的引发、采纳和维持是一个模式化的过程,由动机与意志决断两个阶段组成。其中,意志决断可划分为计划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自我效能等相关认知因素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④。

二、学前儿童健康行为养成过程中导致自我效能感低下的原因

了解了自我效能理论在学前儿童健康行为养成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影响学前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哪些呢?依据班杜拉的理论,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社会说服、生理和情绪状态是自我效能感发展的四种信息源⑤。结合四种信息源,我将可能原因总结如下。

(一)学前儿童对健康行为的认识不足

学前儿童受其年龄、知识水平、身心发展水平等约束,健康行为的相关经验储备较少。这里所提的认识不够,不仅指学前儿童对健康行为的益处认识不够,而且包括学前儿童对不健康行为的危害认识不全面。成败经验来源于自身,而在健康行为与不健康行为分别产生怎样的结果这一问题上,学前儿童的经验显然是不够丰富的。

(二)成人不适宜的评价

学前儿童还未形成独立的、稳定的自我评价观念,在分析行为时,往往只根据有限的经验加以推测,往往容易轻信他人的“权威”评价。如果在学前儿童健康行为的养成过程中,成人没有给予准确的评价,学前儿童就很可能会发生行为偏差,产生焦虑、紧张等消极情绪。在一次大班健康集体教学活动《一拳、一尺、一寸》中,教师始终用“漂亮”评价坐姿端正的幼儿。这一评价的针对性不够强,如果幼儿长期以这样的评价进行归因训练,就可能会认为写字时坐姿端正只是为了“漂亮”,是坐给老师看、给家长看的,并没有把这一健康行为与自身骨骼、视力等的健康发育建立起深刻联系。那么在老师、家长不在身边、无人监督时,幼儿则极有可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除了准确评价,及时、适时评价也很重要。学前儿童的不健康行为应及时指出,趁热打铁,不要拖延。意识上已经淡忘了过错时,教育效果就差了很多。当然,评价也需要适时,在特定的时间段是不应该指责批评的。如一位教师在心得中写道:“我批评了淘淘,批评完就让他吃饭去了。可他这顿饭却吃得很不高兴,眼泪在眼眶中转来转去。平时他吃得很快,吃完还要添饭;可那天,他没再添饭,而且吃得很慢。对此,我现在还深怀歉意。”⑥

(三)不合理的期望

学前儿童的健康行为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成人在不能深刻了解这一点的情况下很容易形成不适宜的抱负水平。抱负水平即自我期望水平,指的是一个人从事某种工作前,估计自己所能达到的成就或目标。如果实际成绩低于原先的估计,个体就会感到失败;反之就会感到成功。如果学前儿童经常难以达到成人的高要求,受到成人的否定,就会积累“我不行”的消极情感体验,产生持续的挫折感。成人如不考虑学前儿童的实际情况,给学前儿童提出过高的期望,盲目要求按照其预设的健康行为水平,就会“欲速则不达”。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学前儿童就会怀疑自身的能力和价值,形成“自我无能感”。

三、增强自我效能感,促进学前儿童健康行为的养成

(一)替代经验

鉴于学前儿童对健康行为的相关经验了解认识不足,成人可向其传递替代经验,同样可以提高其动机水平和自我效能感。例如成人可让幼儿发现身边某个生病的人生病前有什么不良习惯;告诉幼儿目前自身的不健康行为会造成什么样的不良后果,按照健康行为的要求做有什么样的好处。

(二)适宜的评价

评价方式在学前儿童健康行为的养成过程中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方面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学前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较低,他们更多依赖成人尤其是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对其健康行为养成的情况应以积极评价为主。改变评价方式关键是转变评价观念,把积极、多元、客观作为评价的基本观念。若学前儿童达到了健康行为的要求,教师则将其归因于学前儿童的能力与努力,从而使其产生自豪感,增强自信心。

1.把握评价时机。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长期受到教师的指责或是不闻不问,常常会使学前儿童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易导致其自我效能感低下。为了让使幼儿的点滴成功成为推动他继续努力的动力,教师要在学前儿童健康行为养成的原有水平上有所进步时,及时给予评价⑦。学前儿童会从中体会到老师对他的爱,对他的健康行为养成点滴进步的关注,自信心和自尊心就会增强。

2.采用纵向评价,坚持鼓励性评价。

对学前儿童在健康行为养成方面的评价,应着眼于每一名幼儿在自身原有基础上的变化。比如,在吃饭中,教师可以运用这样的评价:“天天(不爱吃蔬菜的)今天把蔬菜都吃掉了,老师表扬他!”“今天妈妈走的时候媛媛没有哭,媛媛进步了!”

3.准确评价,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

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做出的解释和评价。如何看待成败会影响自我效能感。在失败时多进行努力归因、成功时多进行努力和能力归因,将有利于个体自信心的发展和自我发挥。

如果学前儿童能将身体健康归因到日常点点滴滴的健康行为,将疾病、身体不适归因到某些不健康行为,其自我效能感就将大大提高。通过教师的干预学前儿童把不利于提高动机水平的因素转化为有利于提高动机水平的因素是归因训练的最终目的,即让学前儿童保持积极的情感和期望。因此,指导学前儿童进行正确的归因对成人十分重要。为了让学前儿童从自身寻找身体健康的因素,成人应引导其对健康行为的养成作内在的可控的归因,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以根据表现来调节自己的行为。积极的归因训练,可使学前儿童从小就形成身体健康是坚持健康行为的结果的信念。

(三)合理的期望

教师对“低期望”学前儿童鼓励少,批评多;对“高期望”的学前儿童则相反⑧。罗森塔尔1968年提出的期望效应早已为许多教师熟知,这直接影响其自我效能感,从而影响着儿童对健康行为的态度。只有经过学前儿童的“内化”,成人的期望才能起作用。一般来说,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的威信高,学前儿童就易接受教师期望的正面影响,则健康行为易取得预期的效果;反之则不起作用,甚至会让学前儿童产生“逆反心理”。了解每名学前儿童健康行为发展的具体情况,对每名学前儿童都寄予全面的积极的期望,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平等地看待健康行为现状好或不好的每个学前儿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使教师的期望成为促进每位学前儿童健康行为养成的强劲动力。

注释:

①班杜拉著,谬小春等译.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上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1-52.

②班杜拉.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M].心理学评论,1977:191.

③顾荣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88-89.

④郭本禹,姜飞月.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217.

⑤班杜拉著,林颖等译.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91.

⑥梁志.幼儿好行为养成指导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43.

⑦康丽颖.没有坏孩子[J].少年儿童研究,1997,(5):8-9.

⑧宋广文,王立军.影响中小学教师期望的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1998,(1).

参考文献:

[1]顾荣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2]郭本禹,姜飞月.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3]梁志.幼儿好行为养成指导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班杜拉著,谬小春等译.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上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佐斌.师生互动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霍力岩.学前教育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7

【关键词】 手足口病;健康管理;预防控制

【Abstract】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key points of applying health education in Hand-foot-mouth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s well as the advantages of community children health mangement in order for an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and for a remarkable decrease in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Key words】 Hand-foot-mouth disease ;Health manageme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A16(CVA16)、肠道病毒71(EV71)等20多种人肠道病毒血清型引起的全球性幼儿和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之一。临床症状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为主,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急性弛缓性麻痹、无菌性脑膜脑炎等预后较差的致命并发症[1]。2008年全国报告的丙类传染病中,手足口病位于发病数第二位 ,死亡数第一位。2009年3~12月全国手足口病发病人数达1,149,045人,死亡人数352人。2009年全国报告的丙类传染病中,手足口病为发病数及死亡数第一位的病种,与2008年相比,手足口病发病率增加135.13%,死亡率增加180.00%。2010年1~8月全国累计报告手足口病发病数达1,465,600人,死亡797人。从数字对比来看,2010年发病强度远远高于09年同期。

1 手足口病防控的难点

手足口病是属于可防可控的传染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居住条件的改善,应该可以大大降低发病和死亡率的。但是这两年流行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这种可防可控的疾病不仅发病和死亡率没有下降,还有不断增强的趋势,甚至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人口最集中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该病的发病率也最高[2]。说明该病的防控存在一定难度。

1.1 传染源难控制:手足口病的隐性感染比例很高,显性:隐性感染者>1:100,而现有的技术和措施很难及时发现并隔离隐性感染者;以轻型病例为主,农村偏远地区的患儿父母易忽视对该病的就诊治疗,亦不采取居家隔离等措施。该病在发病初期传染性极强,而患儿一般在被经过自我诊疗后方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又无疫苗。手足口病的上述特点,决定了难以将控制传染源作为疫情防控的主导措施。处于传染期的患儿和隐性感染者的流动易造成疫情的扩大和蔓延。

1.2 传播途径难切断: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较复杂,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及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因此采取单一的干预措施往往难以短时间内有效,而且越是人口稠密的地区,该病发病率越高。

1.3 普遍易感人群难保护:成人大都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低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因而有时会存在间隔流行的特点,即在人群中,主要是非流行期间新生儿出生,易感者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数量时便为新的流行提供先决条件,若此时暴发,短时间控制的难度也将很大。

由于上述的原因给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起重要责任,走进社区,广泛、持久、全面地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自觉性,就能预防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3]。

2 健康教育在手足口病防控中的作用

美国医药协会调查显示,每花1美元于病人健康教育服务上,就会节省6美元的医疗费用[4]。这个结论适合任何经济水平的社区和任何疾病的防控,尤其是针对传染病的防控。当今流行严重的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不仅仅是微生物致病的结果,更多的是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社区医生走进社区,不只是去治病,更重要的是去开展健康教育。手足口病除了需要及时发现患儿、及时隔离和治疗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运用健康教育手段广泛传播预防知识[5]。健康教育最适于在社区人群中开展。在当前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围绕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和传播方式等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阻断疫情的蔓延与扩散[3]。可以考虑将手足口病的发病率高低做为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监管的一个重要指标。

2.1 针对手足口病传染源的健康教育。通过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社区人群对传染源的认识和鉴别,特别是提醒小学、幼儿园老师及家长及时发现传染源,及时隔离治疗传染源。这在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向幼儿家长、托幼机构、中小学的教师介绍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和措施,使他们了解熟悉,并不断强化对儿童集中场所的依法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应尽义务。

2.2 针对手足口病传播途径的健康教育。针对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加强对社区人群的健康教育,会极大地调动社区人群的防病自觉性,提高人们对手足口病传播途径的认识,做好集体单位和个人的消毒和防护工作,尤其是管理好病人的粪便,处理好水源.对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传播和蔓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3 针对手足口病易感人群的健康教育。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婴幼儿,由于他们身心未成熟、依赖性强、合作性差、好奇、好动、缺乏经验,所以,难以令他们自觉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但是儿童的心理与行为主要受家庭、环境的影响[6],因此,手足口病易感者的健康教育对象不是患者,而是其家属或幼儿园老师,通过对他们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使之掌握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不但能解除其对手足口病的恐慌,更能加强其对孩子的保护意识,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对孩子进行疾病防控。

2.4 针对流行方式的健康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抓住夏秋季的重点时期,抓住幼儿园、托儿所等重点单位,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预防暴发流行[4]。针对患者活动情况,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应学会流行病学调查,针对患者活动情况绘制路线图,与患者就诊的医疗机构取得联系,对有接触的医务人员、病人家属及一起玩耍的小朋友进行健康教育和流行病学调查,从而加强监测。要利用社区的广播、宣传栏、宣传册等各种方式进行健康知识的教育。为避免交叉感染和耽误重症患者的病情,乡镇特别是村卫生服务机构都应派出有经验的医生在人群中巡诊,发现症状比较重的,立即安排送医院诊治。医院也要做好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3 社区开展手足口病健康管理的意义及优势

随着以人为本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能力的提高,人们的健康需求也在转变。据此医疗卫生领域范围扩大、进行全民健康管理等新观念脱颖而出并普及。这些新的观点总结起来就是疾病的预防和保健。预防和保健体系是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体系。

3.1 手足口病的防控重点是社区儿童。包括城市和农村社区。儿童占我国总人口的28.9%,是社会的财富,祖国的未来。儿童保健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必须高度重视为儿童保健服务的问题,要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针对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和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控和保健措施,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3.2 建立并充分利用健康档案是社区儿童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社区儿童健康管理的实际意义就是社区医生在儿童生长的不同阶段对其健康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孩子健康上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以减少发生大病的几率。健康管理不仅是一个概念,也是一种方法,更是一套完善、周密的服务程序,它要求从孕产期即胎儿期、孩子出生,就建立健康档案,对健康档案实行系统的动态管理,随时记录、补充健康情况、病情治疗情况、治疗结果。健康档案还具有健康指导、健康体检、疾病预防、甚至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生活与行为习惯、促成心理健康及智力、思维发育的作用。所以健康档案建立可以促进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儿童的抗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儿童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同时还包括预防某些成年期甚至老年期的易患疾病。总之社区医生是健康档案的科学管理者而不是健康档案的保管人。

3.3 社区医生与社区儿童的关系是长时间的、稳固的、友好的关系。不同于医院的医护人员与儿童之间的短暂的医患关系,随着儿童病情的结束这种医患关系关系也即终止。社区儿童不是患者,而是健康管理的对象。持续性的友好关系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并科学使用健康档案,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发育的重要保障;是提高我国人口质量、增强中华民族整体健康素质的基石。

3.4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充分发挥自己的地理优势。社区医生熟悉辖区内每一个儿童的个体情况,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辅导[7]。对于儿童的健康教育,社区卫生机构的工作是繁杂的、细致入微的,效果又不是立竿见影的。而且要求社区医生积极主动的去寻找健康需求者,而不像大医院,等着病号来找他们。在我国手足口病高发季节,社区医生可以对所辖街道的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进行预防宣传与教育,进行疾病发生情况的监控,及时报告和采取措施。

总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健康管理的角度去提高人们对手足口病的防控意识,将对手足口等急性传染病的防控有着重要作用。防重于治,转变医疗卫生服务的重点,明确任务、宣传到位、有序管理,改变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展成熟、取得群众信任,对促进全面健康,全民健康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信振江,赵建忠,白俊梅,等.北京市丰台区手足口病疫情与健康教育对策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10):772~776

[2] 赵成松,赵顺英.手足口病的流行概况和应对策略[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6):419~421

[3] 祝太平,汪群,王卫强,曾凡荣,徐卫民.健康教育在手足口病防控中的作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8(8):570~572

[4] 上海科技大学主编.健康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4~5

篇8

10月16日,在简短的开幕式后,朱家雄教授做了题为《和谐社会与学前儿童健康》的专题报告,针对我国东西部城乡学前儿童生存境况的巨大差异,就留守儿童、幼儿教育资源公平分配、因地制宜开展幼儿健康教育实践等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阐述,并从宏观角度对制定关于学前儿童健康的政策谈了个人的看法和建议。随后,广东顺德机关幼儿园的代表李光坤、赵国柱老师介绍了该园开展2-6岁幼儿动作活动与心理发展教育的案例研究的情况;西安交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幼儿国的石朝霞园长向与会代表报告了《合理睡眠与幼儿身体健康的研究》,该园所进行的这项研究历时三年,填补了幼儿园在睡眠研究方面的空白;石家庄市桥东区第三幼儿园的代表高密林老师做了题为《努力将新的健康教育观念转化成具体的健康教育实践》的发言,通过多媒体展示了该园在健康教育活动中的具体做法和经验。

下午,大会围绕如何提高幼儿教师健康教育专业水平、幼儿园健康教育计划的构架和设计、幼儿园健康教育模式及管理方法、卫生保健与营养研究等问题进行专题交流,共有11名代表作了专题发言,与会代表踊跃发表个人看法,进行了热烈地探讨和交流,专家们对代表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答,并对大家积极的态度予以充分的肯定。

10月17日,与会代表分别到西北工业大学幼儿园、西安高新第一幼儿园、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幼儿园、西安世纪摇篮・三宝双喜幼儿园、陕西省政府幼儿园观摩参观。由9名教师进行的现场教学将研讨活动深入到幼儿健康教育实践中――生动的示教以及专家们认真地评课,带动了与会代表的情绪,大家就健康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各抒己见,充分展示了幼儿健康教育领域中教师专业水平长足进步。

10月18日,杨黄蕙吟博士做了《领导者与阴阳互动之幼儿健康教育课程》的大会报告。在报告中,杨黄蕙吟博士从阴阳平衡的角度对幼儿健康教育四个层面地状态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对幼儿健康课程设计做了提纲挈领式的阐述,这对提升幼儿教师健康教育理念和专业水平不无裨益。

随后,马以念教授就本次幼儿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的情况向与会代表作了说明。鉴于参评成果涉及面广、目标分散、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马以念教授分析了地域、选题、个体偏好的成因,并就如何从事幼儿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总结进行了方法学层面的引领。受到与会代表的欢迎。

篇9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3-126-001

陈鹤琴先生早在一九二七年就曾说过:“幼儿教育是一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可见,他预见性地从幼儿教育的复杂性揭示了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幼儿的健康教育同样如此。

一、“游戏”在健康教育领域的价值

幼儿园在儿童健康教育领域应能做的是以“游戏”为方法,使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动作能力、强健身体,达到身心协调平衡。在陈鹤琴先生看来,“游戏法”同样能为儿童的心理带来健康,使其保持内心的愉悦与平衡。在身体运动过程中,机体的各种动作还能带来心理的。陈鹤琴主张“幼稚园最重要的课程,就是怎样能使儿童多做游戏,多活动身体,并且使娇嫩的心灵多得到快乐”。“游戏法”同样为调节机体运作、改善身体状态、保持心理平衡起到了作用。陈鹤琴认为,游戏是休息之灵丹,能够调节儿童学习中的脑力疲劳。基于“游戏法”对幼儿生长发展的各方面有利影响,幼儿园可以将“游戏”形成为自己的园本课程,以“游戏”带动幼儿的认知、情感态度及动作技能的发展。目前,我们所实施的晨间体育游戏,其基本目标指向幼儿的动作技能发展,通过各式各样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了解相关规则的情况下,能够达到身体的发展,同时考虑到动作技能发展的全面性,教师指导幼儿进行多项游戏的尝试。然而,在对体育游戏的整合性与系统性上,我们考虑得还不够。我们期待的,应是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得到动作的发展、小肌肉大肌肉的锻炼,还要得到相关的知识储备以及对游戏抱有的各种相对深刻的感受。这或许比单一的依靠现成的游戏器材的搬运有意义的多。“游戏中不要让孩子成为搬运工”的初衷可能得以实现。

二、“环境”对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健康且适宜的环境是保障幼儿能够健康快乐成长的最基本条件。基于此,陈鹤琴先生还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了重视幼儿卫生和改善幼儿园的环境的基本做法。具体分为养成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安排幼儿的休息时间、正确平衡儿童的营养、给幼儿进行合理的衣着、儿童传染病的预防以及矫正儿童身体的缺点六大方面。关于卫生习惯,陈鹤琴认为,卫生的习惯与身体的健康是有密切关系的,因此要积极地培养儿童卫生习惯。陈鹤琴从保护儿童健康和养成规律生活的习惯上提出,儿童按时起床、按时睡觉、按时进膳都是要注意的。他主张小孩午饭后稍睡片刻,必使精神焕发,神志清爽,儿童饭后,胃须静养。他反对儿童饭后运动,恐怕有损于胃。他强调:营养对儿童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在传染病预防方面,陈鹤琴指出:“预防传染病是保护儿童健康最重要的工作。”对于“矫正儿童身体缺点”这一观点,我有些思考。基于我班有部分幼儿存在口齿不清、坐立姿势不正确等现象,对于陈鹤琴先生所提及的这一大点给我很大共鸣。在矫正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家园合作、教师与家长相互配合,共同帮助幼儿营造一个舒适且放松的矫治环境,耐心且细心的帮助幼儿共同克服某些细微的缺点。以鼓励和引导为主,让幼儿在主动的态度下循序渐进地改善。

三、“家庭”在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影响力

篇10

牙防工作汇报

我区于1997年相继成立了牙病防治中心、牙病防治领导小组和牙病防治指导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口腔医院。1997年口腔医院组织专业技术队伍进入学校、农村和社区为学生和居民免费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建立口腔健康档案,同时开展了口腔健康教育大课堂,创建了“家庭----学校-----社会”牙防新模式,于1998年创建了第三批全国牙防先进县。2011年区委区政府将“实施儿童健康成长工程,免费为全区6—12岁儿童预防龋齿”列入为民所办十件实事;2012年区委区政府《关于建立健全民生保障体系的意见》(兖发【2012】27号)中将该项工作列入民生保障体系。

区口腔医院作为定点医院,为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为给全区适龄儿童提供舒适优雅的就诊环境,投入43万元建立了集口腔健康教育和牙病防治于一体的儿童牙病防治中心,将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以防促治,以治促防”的工作方针,以儿童口腔健康健康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目的,实施儿童口腔健康保健和疾病综合干预措施,专门设置了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基地,特色鲜明,别具一格,通过宣教、演示、讲解、录像和现代口腔健康知识相结合、教育性和观赏性相结合、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儿童及家长得到丰富多彩的口腔健康教育,从而,使口腔保健知识进入学校,带入社区,融入到家庭,使口腔保健知识得到有效普及,使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为确保窝沟封闭质量,新购置了15台儿童专用牙科治疗椅和高档的封闭器械和材料,科学设置各职能科室,多次举办窝沟封闭预防龋齿项目培训班,对技术人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严格掌握技术操作规范。按照要求统一印制了工作资料和宣传资料,发放了《致家长的公开信》和《***市6—12岁儿童窝沟封闭预防龋齿知情同意书》等相关材料32万余份,并在全市小学相继开展以“窝沟封闭,预防龋齿”为主题的校园系列宣传活动,设置口腔健康教育宣传栏200余块,发放口腔健康教育光盘200套,口腔保健知识答卷33000余份,口腔健康教育处方4万余份,安排流动影像宣传车在学校周边循环播放窝沟封闭光盘,充分调动儿童及其家长的主动参与意识。市口腔医院为保证做好这项工作,制定了工作流程、工作手册和多套应急方案,安置了安全实施,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扎实做好“三好一满意”(即服务好、医疗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为充分考虑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又便于儿童就诊,窝沟封闭工作时间延长到晚9:30分,周六、周日及节假日不休息,完全保证了这项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这一举措得到老师和儿童家长的一致好评。

在窝沟封闭工作中,口腔医院的全体职工在院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工作,密切配合,顾全大局,舍小家顾大家,为按时完成适龄儿童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工作,加班加点,毫无怨言,窝沟封闭工作涉及到17所市直学校和7个乡镇,共82所小学,共计45053人,检查人数33123人,实际封闭人数32751人,共接待学生及家长61573人次,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大课堂1000余次,使家长和学生得到了系统、正规的口腔健康教育,使口腔保健知识得到有效普及,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达到95%,建档率达100%,有专业技术人员利用牙模型为儿童讲解正确的刷牙方法和步骤,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儿童达95%以上;市口腔医院在全年工作中做到了稳中求妥,确保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未出现一例纠纷、差错和事故,实现了“0”投诉的目标,这项工作也得到了各级领导认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工作的各项指标达到市政府的要求,给区政府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篇11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社区年1月至年12月参加儿童保健的约3862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18名,女1544名,年龄(0-4)岁。

1.2儿童保健方法: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社区配置1名具有医师资格的专职儿童保健人员,定期接受相关保健知识的培训。(2)儿保医生为社区内儿童提供医疗保健,每年对社区儿童进行身高、体重、心肺检查等。(3)为儿童家长提供健康咨询服务,教育儿童跟母亲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喂养方法,儿童营养搭配注意事项,儿童日常卫生指导,意外伤害等。(4)配合上级单位工作,对社区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入户调查及电话随访,对社区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预防和监测。为社区0-4岁的儿童建立4-2-1卡,进行系统化管理。(5)不定期召开儿童健康知识讲座和各种形式的亲子活动。(6)对儿童智力进行早期筛查,对高危儿、出生缺陷儿进行专项管理和综合干预。

2结果

各年的建卡率、母乳喂养率和系统管理率均有上升趋势,目前辖区内0-4岁儿童建卡率已为100%,母乳喂养率为85.9%,系统管理率已达90%以上。对中重度贫血、体弱儿、重度肥胖、佝偻病、出生缺陷儿及高危儿的检出人数较前几年明显增加。

3讨论

3.1社区儿童保健的现况分析:社区儿童保健是对社区范围内的儿童进行持续性、整体化的健康管理,以保证儿童健康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健康保健服务,是整个社会对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要求。社区是儿童生长的主要场所之一,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好坏,与儿童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息息相关。我们为社区儿童提供医疗保健、健康知识教育等多方面的医疗服务,以全科医学的观念指导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从本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儿童保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辖区内0-4岁儿童已建立4-2-1卡,建卡率为100%,定期对儿童进行健康体检,母乳喂养率已达85.9%以上,系统管理率已达90%以上。

篇12

二、上年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健康档案的建立,存在电子档案的录入与纸质档案不同步现象,部分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信息不能完全一致,各项重点人群的筛查率远低于理论数字。

2、 健康教育及健康咨询活动次数未达到项目要求。

3、 慢病管理频次及管理率不达标。

4、 慢病随访和其电子录入工作未能及时完成,个别随访无意义,甚至不真实。

5、 档案未很好的利用,多数成了“死档”,失去了建档的意义。

三、 长期工作安排:

1、健康档案。继续建立健全信息化档案,及时更新档案,并做好保密工作。

2、慢性病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至少四次面对面的随访,定期进行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并及时对其电子录入。利用随访宣传防病知识,做好资料汇总和信息上报。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同时加大筛点人群,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

3、健康教育工作。要真实,有意义。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季节防病重点,每两月更换一次室外及室内健康教育宣传栏的内容,印刷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在上门访视时进行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每个月组织动员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及6岁以下儿童家长等以重点人群为主的本地群众参加我院举办的健康教育讲座;每个月利用集市开展一次健康咨询活动;循环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六种;提供不少于十二种的印刷资料;其相关资料(通知、照片、记录、教案、试卷等)必须规范存档。

4、老年人保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护和伤害预防、自救 等健康指导。尤其是管理的老年人辅助检查工作。确保65岁以上老年人、特困残疾人、低保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体体检。全年对上述人群进行四次面对面的随访和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同时做好宣传发动,积极参与强化免疫,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

5、档案(纸质和电子)的利用工作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未建档的建档;建档的充分利用档案,如信息的更改,内容的填充,随访等。

6、预防接种。建立规范化的免疫门诊,建立健全计免制度,规范计免接种操作,每月接种不少于8天,同时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到安全注射,为我乡儿童提供安全、有效、免费、均等化的免疫规划疫苗的预防接种服务,熟练掌握接种前、后的全面情况,做好接种反应事故的处理登记,加强冷链管理,做好疫苗的进出管理、冷链远转管理、失效报损登记。根据上级疾控中心的要求,进行相关疫苗的强化和为重点地区的重大人群提供疫苗接种服务,有效预防和控制疫苗针对性的传染病。新生儿建卡、建证、入托学生验证。

7、传染病防治。

(1)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组织和传染病管理制度,全面规范使用门诊日志,建立健全发热、腹泻门诊登记,认真做好疫情报告、疫区管理及疫情登记。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传染病防治法》,让医务人员全了解法定传染病的病种分类、法定报告人、报告时限、方式、程序等业务知识。同时让更多人群认知疾病防治的重要性。要及时、准确上报疫情,及时完成疫情登记。

(2)积极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病人转诊率达100%,同时开展病人的追踪治疗及随访管理,督促其定期复查,并将信息及时上报贺州市疾控中心。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强普及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建立规范的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

8、儿童保健。加强儿检工作,四到六岁儿童系统管理率达80%以上,三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80%以上,新生儿访视率达90%,做好儿保建册工作,加强散居儿童保健管理。及时发现与治疗影响儿童健康的疾病,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依法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管理。对新入托园的幼儿一律进行体检,合格者方能入托。

免费向我乡0-6岁儿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同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辅食的添加等营养及护理的咨询指导,对常见病的预防、心理发育、意外伤害的预防指导。对贫血、佝偻病、肺炎、腹泻等疾病进行预防,规范儿童保健服务,逐步提高儿童健康水平,降低儿童死亡率。

9、孕产妇保健。免费向辖区孕产妇提供基本保健服务,规范孕产妇保健,做好早孕建册、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工作,并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筛查、追踪、随访和转诊等工作。继续加大实施母婴安全工程的宣传力度,以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为目标,广泛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掌握育龄妇女和孕妇情况,动员和通知怀孕妇女进行孕产期保健管理。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减少孕产妇死亡。叶酸及孕产妇分娩补助及时发放。

篇13

我们于2009年9月对华池县城区3所幼儿园的儿童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

资料与方法

县城区3所幼儿园的在园儿童1069人。

方法:以普查的形式进行,按照临床常规检查方法,对内科、外科、五官科和血、便常规进行检查,统计检查结果。

结 果

县城区三所幼儿园共有3~5岁儿童1112人,实际检查1069人,检查率96.1%。统计结果,见表1。

查出患病例数559人,患病儿童477人,患病率44.62%。患病情况统计结果,见表2。

讨 论

国民的营养状况与体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积极扶持政策和巨大的科技投入使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市场上的食物供给数量充足和品种日益丰富,人们的食物消费行为和膳食模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与此同时,儿童的营养与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儿童的生存条件和营养以及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是我们目前还必须面对儿童营养工作中存在的营养不良与过剩的双重挑战。多次全国性营养调查及地方性调查均显示,我国儿童无机营养素的补充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儿童钙与锌的实际摄入量明显低于推荐量。有数据表明,不论城市与农村,中小学生的日均摄入钙的数量明显不足,仅达到供给量标准的40%~50%。婴儿在出生4个月以后,血液中由母体储存的含铁量已基本耗尽,婴儿开始成为缺铁性贫血的高危人群。无机营养素是婴幼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也是最容易缺乏的营养素,特别是钙、铁、锌的缺乏,对儿童,尤其对快速成长的婴幼儿影响非常大。儿童血钙降低会引发手足抽搐、惊厥,长期摄取钙过低会导致佝偻病。铁摄入量不足或利用不良除了会出现贫血外,还会导致学习障碍。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报告,缺铁性贫血的儿童其智商较正常儿童平均低9个评分点。锌缺乏可引起食欲减退、认知行为改变,影响智力发展,导致成熟延迟、免疫功能减低,容易发生感染。

根据检查结果分析,我县城区集居儿童的发病率较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喂养不当:部分儿童出生后由于父母亲外出打工等原因,没有正确地实施母乳喂养,好多家长缺乏科学育儿知识,望子心切,盲目的补充营养品,喂养单一,导致孩子偏食、挑食、长期喂饮料等,造成儿童不良饮食习惯及体内营养成分失衡。②不合格食品的摄入:由于市场管理不善,幼儿园周围的无证小摊贩经营的食品均无合格证,不符合卫生要求,致使孩子每天在小摊点买不卫生的食品,对孩子的健康受到严重影响。③大多数孩子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个人卫生差,饭前便后不洗手,不注意口腔卫生,增大了病从口入的机会,使蛔虫症和龋齿发病率较高。④学校对儿童的健康情况重视不够,3所幼儿园均没有配备专职卫生保健医生和保健老师,缺乏必要的卫生设施,没有把卫生保健知识列入幼儿教育的必备内容之中,特别是对入园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证查验制度不完善,使儿童的健康安全存在隐患。

建议:①开展健康教育:向广大群众宣传儿童保健知识,科学育儿知识,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掌握育儿方法,及时添加辅食,保证儿童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改变儿童不良的饮食习惯,不挑食、偏食,少吃零食等。②加强对幼儿园的卫生保健管理,幼儿园应该建立健全卫生保健制度,配备专职卫生保健人员,开设卫生保健课程,进行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严格落实入园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未进行接种的儿童要到疾病控制部门进行补种,防止各类传染性疾病在幼儿园发生传染或流行。③工商、食品监督等部门应加强市场监管,取缔无证经营小摊贩,严禁不合格食品上市,净化食品市场,保证食品质量。④加强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发现疾病及时治疗。加强体格锻炼,提高抗病能力,指导家长做好儿童的家庭保健管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