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06 16:13:0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中语文教学资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语文教学资源优化使用的目的
根据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教学资源优化使用,可以使教学资源的使用与学生对资源的掌握发生直接的对应关系。教师可根据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的优劣、学生掌握情况的好坏,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调整教学方式,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使用,达成教学的目标。为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选择使用多媒体视频、图片、音频以及大量的背景知识等丰富的教学资源。这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根据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优化使用教学资源,对不同教学资源的教学效果要了如指掌。比如,教师在本课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将学生引入送别的戏剧环境,并利用《西厢记》中送别时的插图对人物惟妙惟肖的描绘,渲染离别的情景,再配以适合此景的音乐,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达成教学目标。
(一)资源丰富但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
高中语文教学资源丰富,随着网络信息交换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资源的交流范围也从学校、区县扩展到省市甚至是全国。交流范围的扩大使得各系列的教学辅导材料五花八门,针对某一具体课程的多媒体课件从备课、讲课到练习、复习也十分详尽。如此多的教辅材料、参考课件,让人无从下手。特别是课件的质量有巨大的差异,有的课件是名优师精心准备的精品课件,具有很高的学习参考价值;有的课件制作简单,内容不全,可能还不如自己的课件,参考这类课件既浪费时间、金钱又会对自己的思路产生干扰。
(二)资料内容全面,覆盖面广而不精
新课程改革中强调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但现实的高考制度使得学生学习压力巨大,用于单一科目的学习时间有限。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必须依据高考大纲进行针对性教学。而一些教辅教材,贪图资料的全面,讲究教学形式,脱离了课程教学的大纲,对每个知识点都平均讲解,不能突出重点、要点。因此,一些教辅教材中讲到的知识点,如果在考试大纲中,学生学习掌握后对考试有益;如果不在考试大纲中,就是完全在耽误教师和学生的宝贵时间。
(三)资料内容更新不及时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考试大纲的逐步调整,部分原来可以作为精品的教学资源逐渐被淘汰。但是在目前的网络资源库上,此类资源很难消失,往往被更新淘汰后不久,又被冠以精品资源的方式重新到网络资源库上。如果不考虑时效性,这些资源都是精品,因此特别会误导缺少经验的年轻教师,使他们不能更好地接受新的教学要求。
三、高中语文教学资源使用现状
(一)教学资源缺乏有效管理
现在很多学校每个学科都有相应的教学课题组,课题组主要工作是协调教师教学进度、组织教师集体备课等等,然而课题组对教学资源却缺乏有效管理。课题组本身掌握着历年来教师的各种教学资源,却没有专人负责对已有资源进行整理和归纳。在备课任务下达后,各位教师都会忙得不可开交,在海量资料中花费大量时间挑选。在获得新的教学资源后,也不认真筛选、分类,而是直接保存到原来的资料库中。这样导致教学资源越来越庞大,质量却越来越低。
(二)教学资源使用方式简单
由于语文教学的特殊性,高中语文教学是最适合综合使用各种教学资源来提升教学效果的。但是目前很多教师使用这些教学资源的方式简单,比如在讲课时随意地放上一段视频,就算是使用了多媒体教学了。学生看完视频也不知道这个视频和授课内容的联系,必须通过教师的讲解才能明白。这样单一的使用完全不能达到刺激学生感官、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有的教师花费精力找到一个精品课件后,却不把课件与自己的授课结合起来,而是直接在讲课时播放一遍课件,然后继续按自己的方式讲课,完全失去了使用课件的意义。
四、教学资源优化使用的积极作用
(一)推动新课程改革,促进课堂学习效率提高
资源优化使用指的是能够带来高效率的资源使用,其着眼点在于“优化”。资源使用是否优化,其标准主要是看资源的使用是否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大幅度提高。教学资源的优化使用主要靠的是教学效果的调节,教学效果的好坏使教师必须主动优化教学资源使用,进而促进课堂学习效率提高,提升教学效果。
(二)推动教学资源共享
教学资源优化使用可以推动教学资源共享质量的提升,通过有效地使用管理可以迅速淘汰低质量、过时的教学资源,为教师选择教学资源提供参考,减少教师在选择教学资源时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建立完善的机制,提供精品资源交换的方式,可以让更多的教师用心提高原创教学资源的质量,从而使整个教学共享资源始终保持内容新、质量高。
五、优化使用语文教学资源遵循的原则
(一)语文教学资源的优化使用需要教师的实践经验
教材、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只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利用的材料,必须有教师的二次加工,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如何将各种资源与新课程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各种资源对新课程的支持,反映了教师对资源优化使用的能力。教师需要利用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优化使用教学资源,建立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事半功倍地学习。
(二)语文教学资源的优化使用需要结合教学目的
有的课程如果配合使用各种教学资源,能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不一定能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在讲解《鸿门宴》一课时,对人物的分析是课程的重点,如果想通过截取影视片《鸿门宴》中的场景来增加学生的兴趣,帮助分析人物,未必能达到目的。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应该是《鸿门宴》一课之外能佐证本课中对人物分析的典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提前将这些资料备好,在授课时适时地介绍给学生,强化学生对本课中人物的认识。
(三)语文教学资源的优化使用需要团队的合作
要实现语文教学资源的优化使用,需要丰富的授课经验和创新的授课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一名教师同一门课一年最多教一、两次,这样的经验要实现对课程资源的优化使用也许不够,但是一个教师团队却能够迅速获得大量的教学经验,对不同的课程制定一些优化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焦明亮.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3,27:59.
1.教学设计未能深度发掘
许多教师的语文教学设计,仅仅着眼于单纯的教材,没有能够立足教材进行拓展延伸,从而制约了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
2.先进教学手段未能充分利用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教学成效提升的重要帮手,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忽略这一手段的作用,认为其华而不实,教学设计时没有将其充分融入进去,导致课堂不够生动活泼。
3.课外活动空间未能有效整合
部分教师忽略课外活动空间拓展的作用,没有能够有效发挥课外活动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拓展功能,制约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4.资源整合研究未能形成合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资源发掘中,部分教师各自为政,没有能够相互交流,导致自己的思维方式空间受限。许多学校在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方面,也没有将资源的整合运用充分体现出来,在各类教学研究教研活动之中,缺乏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有效兼顾。
二、充分发掘与有效运用教学资源的措施
作为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资源的发掘,并在教学中将其有效运用起来,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深入开展。
1.强化规范管理工作,集聚教学资源运用合力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应当站在年级组和学校的层面进行,仅仅依靠教师的个人努力,既重复开展了劳动,同时这样的资源开发也较为零散、不够系统。因此,要在学校层面牵头,综合开展教学资源开发与运用工作。要明确分工,制定详细的计划,按序时进度有效推进。例如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面,可以将制作目标任务分解到年级组的每一个备课组,甚至每一位教师,大家各自选取一部分进行突破,整合起来则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这样的工作过程有效集聚了大家的智慧,对于提高资源运用效果具有积极的帮助。
2.发挥信息手段作用,增强语文课堂生动性
信息化手段是高中语文教学资源发掘与运用的重要抓手,其可以从两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广泛搜集各种先进的教学经验、教学模式,将这样的先进模式和自身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达到他山之石为己所用的目标,这对于提高教师教学的艺术性和有效性帮助较大。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当运用多媒体手段在课堂上进行形象演示,将教材中所蕴含的信息以影音形式展示出来,这样的展示效果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能够缓解学生感知方面的不足,让语文教学更为生动有效。
3.延伸课堂教学空间,发挥课外活动资源作用
影视是一个时展的产物,同时影响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学生接触众多的媒体,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对学生的生活具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渠道来获取信息。影视资源融入高中语文教学是时展的必要,新课改也要求影视资源融入高中语文教学当中,以促进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语文教学要走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利用影视资源,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帮助学生具备基本的鉴赏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利用影视资源,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会变得更加有活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同时可以有效地提高高中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影视资源的可行性
影视资源的实际内容非常丰富,涉及音乐和美术以及艺术方面。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影视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具有内涵。利用影视资源,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都会得到训练。在不同的场合学生都需要和别人进行交流,因此听和说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影视资源上听说的具体方式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可以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利用影视资源,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有些比较深奥,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理解能力。例如学习《雷雨》这一课,影视《雷雨》对于剧中的人物进行系统的分析,让学生对人物角色有一个立体的理解。影视资源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宽广,在多个层面都有所涉及,不管是国外的、国内的还是现代的、古代的……都具有与此相关的影视资源,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显而易见,可以促进语文知识不断形象化、情景化。
三、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结合影视资源和教学内容
影视资源是高中语文教学的辅助工具,在教学中要将影视资源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结合。学生在影视资源中,可以对教学内容理解的更加深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将教学资源导入其中,可以提高学生对于高中语文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有关《三国演义》的相关课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可以是易中天品三国等节目,利用其中比较幽默的谈吐和独特的见解,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乐趣,这样教师可以顺利地展开高中语文知识的教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穿插影视作品,学生通过观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视作品,对教学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观看《红楼梦》中这一片段,让学生体会课文内容中的相关描写。或者,教师可以尝试完全不依赖教材,让学生单纯观看影视作品,充分掌握学习内容,让学生投入到情景教学当中,使高中语文教学逐渐实现感官化,使教学内容实现多元化。
2.组织学生进行经典作品的鉴赏
观看经典的影视作品,可以让人产生很大的感触,得到更深层次的感悟,使自身情感得到有效的升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对各种经典影视作品进行观看,让学生对作品充分地理解,进行相关的品鉴。教师也可以将影视资源进行详细的划分,由科教、情感、故事等类型组成。
有关科教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探索发现》等节目,让学生对我国五千年的中华历史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体会我国古人的心理和精神,了解在我国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文字对其的影响。让学生观看《魅力中国》等节目,让学生体会我国的景色,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经典作品进行品鉴,可以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洗涤,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培养高尚的品格,提高审美能力。
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影视资源需要注意的问题
影视资源的存在并不是因为教学工作,因此影视资源并不能很好地满足高中语文教学。在使用影视资源时,教师要合理地剪切影视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取舍。将影视资料的作用充分地显示出来,让学生尽可能地得到更多的知识。
新课改是最近几年风靡于教育界的大事件,面对着新课改这一新的教育趋势,为了在教育方面更好地做到与时俱进,各级教育部门相继出台相关的应对策略,教师作为教育环节中与学生接触最直接的群体,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又该怎样对自己的教学做出调整以便于更好地适应当前教育大环境,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出努力呢?其实,随着多媒体技术进驻各等级的学校,我们的教学方式更趋现代化的特点已经越来越明显,那么,怎样更好地提升自身驾驭多媒体课堂的技能,怎样更好地让优质网络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当下我们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的引进给新课改教育背景下的教学带来了极大地便利,有了多媒体技术的参与,教师们的教育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视觉效果的冲击使得学生们课堂注意力极大地提升,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加自觉地加入到课堂教学的环节中去,当然,多媒体技术的引用也使得学生们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等等,可以说多媒体技术加盟到语文教学中去对语文教学来讲是一大创举。然而,事物的存在总有其两面性,如何更好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也是教师们在利用网络资源服务课堂教学时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那么,网络教育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什么意义,以及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又是什么呢?这将是接下来笔者将与大家一同探究的共同话题,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网络教育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讨论,希望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网络上的教育资源可以说是包罗万象,良莠不齐,什么性质的教育资源都有,关键看我们如何进行筛选,将真正适合高中生语文课程学习的网络资源分享给学生们观看可以更好地拓展学生们的语文视野,有助于学生们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养成。当然,为了更好地给学生们提供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在备课时我们就需要在网络教学资源的下载上严格把关。首先要自己检查一遍,然后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重难点内容筛选出真正适合学生们学习的网络资源供学生们使用和观看。此外,作为教师而言我们还要提升自身使用计算机和驾驭计算机办公软件的能力,能够自如地应对课堂上随时出现的问题,这样的话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才能不断地保持注意力集中,同时对教师提供的网络教学资源给予认可。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人才的教育要从小抓起,自小给学生们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才能使其在以后各个阶段的学习生活中占据优势。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便捷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使得课堂教学在氛围上和课堂教学质量上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立足于当下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地给学生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便利和更多的资源,我们必然要及时地做到与时俱进,对自身的语文教学严格要求,扎实地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从网络上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进一步丰富学生们的眼球。
虽然网络教育资源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很多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了诸多问题,有的教师在基本办公软件的操作上还是不够熟悉,导致课堂上计算机出现小故障不会灵活应对的问题;还有的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几乎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都依赖网络资源,对很多问题没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在网络资源的筛选过程中也是没有做到抓住重点,而是随意下载可用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播放,由于教师的懒惰使得学生们在感官的看完影像资料或者是图片资料之后,留在自己脑海中的记忆就是观览过程中的那一点点欢笑和愉悦感,没有将真正的知识点进行记忆。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反而受限,教师们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自我反思,有则改正无则加勉。为了更好地促使网络教育资源能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该怎样做出努力呢?
1.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教学资源越丰富,学生就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信息,这种知识量的积攒可以为学生口语能力、写作能力的提升提供较大的帮助。与传统的教学素材相比,影视资源更加直观、形象,在这种动态影视频的欣赏下,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会出现较大的转变。在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影视资源的观看与收集,这对于语文教学的有序开展非常有利,教师可以在教学大纲的引导下进行影视资源的删选,通过公共平台进行共享,以此来达到其教学的目的。同时,基于部分古典文学自身存在的难度较大,通过影视资源的观看下可以减少教学中的难度,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思维能力。
2.影视资源自身具有较大的优势
影视资源是集美术、服装、音乐、历史等为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不同人物的诠释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人文风貌。受中国传统阶级观念的影响,部分文学作品在词语的组织及语句的选用上较为严谨,与现代人简洁、直接的表达方式有较大的区别,在影视资源的欣赏,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直观的了解到主人翁所处的环境及内心情感的变化,这对于文章主旨的了解及人物角色的分析都非常有利。学生可以在这些影视作品中学会些许为人处世的技巧,重视个人语言组织能力的提升。就高中语文教学中《雨巷》的分析来讲,其字面上表达出的是一位孤独的雨中行者,他盼望遇到一位丁香一般的姑娘,但是,通过相关影视作品的鉴赏我们可以发现,其潜在想表达的是革命黑暗时期诗人渴望光明与希望,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内在感情线索的牵引,学生能够对文学作品有更加深层次的了解,逐步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影视资源利用的策略
1.阅读教学中影视资源的利用
语文教学的主线是通过教材中文章的阅读及分析来开展的。因此,学生需要对文章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文章大意的分析及结构的划分,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及写作的技巧。但是,受社会环境限制,各时期的文学作品风格各异,相关影视资源的欣赏可以很好的弥补教材的缺陷,通过教学氛围的营造及音乐的渲染,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水平。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呈现了我国古代文人骚客较高的文学水平,与其他文学表现形式有较大的差别,无论是用词还是结构上,其独具一格,寓意深远,因而学生在理解及分析上存在较大的难度。如司马迁的《鸿门宴》中是这样描绘樊哙不惧生死,于危急中与沛公共同进退,“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_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学生可以通过字面无法准确的了解到樊哙此时的形象特征,而影视资料的观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在特定的背景下樊哙的心理动向及鸿门宴氛围的紧张。这对于加深学生对鸿门宴的映像及角色分析非常有利。同样,在现代文学的分析及讲解中,其优势也不容小觑,如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孔乙己都极具代表性,因而在这类角色的分析及文章的讲解中可以灵活地运用现有的影视资源。
2.写作教学中影视资源的利用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语文功底及充足的写作素材,对多种文学结构有一个全面的认知,这样才能将多种写作技巧融合起来,创作出优美的文学作品。
较为常见的文体类型有说明文、应用文、记叙文等,这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习惯,通过生活素材的积累为语文写作提供支持。教师可以通过对部分表述较为清晰、意境优美影视资源的灵活运用给学生写作提供灵感。如央视播出的纪录片《走遍中国》《动物世界》《百家讲坛》等都可以起到借鉴作用,这些纪录片中的配音,镜头的捕捉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魅力,从中了解到自身不知道的世界。同时,也可通过对经典影视作品片段的观看了解影视作品传递出的讯息,这些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利。
3.口语教学中影视资源的利用
目前,我国的教育正在进行深度改革,以迎合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素养的人才。因此,注重课程资源的利用开发,才能让我们的教学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资源包括课堂的教学资源和课外可学习的资源,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如书本、网络、电视、广播、电视、电影、图书馆、博物馆、广告牌、报廊、布告栏等等。此外,一些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日常生活所见所闻都是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开发语文课程的资源,就是寻找那些与人们文明文化息息相关的,并能够与语文教学相联系和结合的资源。有效地利用开发母语学习的课程,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学习文化的兴趣和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那么,怎么开发利用语文教学资源呢?
一、有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念
传统的课程观念中,过于强调“以书为本”的思想,盲目地认为课本是唯一的语文的课程资源,导致学生的学习被限定了范围。
教师要想解决上述这个问题,就必须转变观念,实现从“课本唯一学习课程资源”向“世界是个大的课程资源”的根本观念的转变。教师还要有强烈的对课程资源的认知意识,努力开发,有效利用周边世界的自然、人文、社会等多种资源。准确地来说,语文资源还是相当广泛的,对于它的开发利用,教师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语文课程方面也是无限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我们所看到的自然形态和人工的形态。教育者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去体验观察我们大自然所带来的美妙和神奇。
(二)开发利用社区资源
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学习也有一定的要求。学校应该适当发挥优势,进行不断的创造,为语文教学配备相应的设备,而且应该尽量让社会各方支持,以及和社区建立稳定联系,为学生学习语文创造一定的实践环境,从而使多种文化活动得以开展。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还要在社区中让学生能将所学进行有效的运用。因此,开发利用学校资源是特别重要的。对于学校来说,语文课程资源是包括物化方面的资源还有人为方面的资源。
(三)开发利用家庭资源
在家庭中,也是存在着语文资源。家庭资源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物化的设施和营造的文化环境,比如家庭藏书等。另一方面是家长。家长也可以是很好的学习资源,开发利用家长方面的课程资源也是很重要的,值得我们关注。
二、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教学策略
课程资源并不是直接就能被语文教学所使用,而是要对语文的课程资源进行一系列的筛选、重新组合、归类和选取等工作,才能将课程资源转化为课程使用。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最重要的就是进行教学的优化策略。具体来说,有以下一些策略。
(一)筛选策略
大量的课程资源只是我们实施教学的备选材料,我们只有对这些材料进行严格的筛选,才能提炼发掘课程资源的价值,并不是“放到篮里的就是菜”。
(二)问题策略
围绕所存在和产生的一些问题对语文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是可以有效提高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课程时对产生的问题进行探索寻找,利用无限的课程资源对问题进行解答。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习了解了课本知识,还让学生对我们的课外生活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对书本知识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
(三)专题策略
这种策略是指教师有针对性地对一些专题问题进行课程资源探寻,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然后让学生从网络、社会、家庭生活、自然环境中有效地获取语文的学习资源。
(四)动态生成的策略
“动态生成”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情况,演绎出新的教课学习内容。这些内容并不都存在于课本中,有的是突然出现在教学活动中。这是一种有重要意义的语文课程教学资源,但是目前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三、结语
作为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有较强的资源意识,开展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争创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实践环境,加强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使用,全方面提高学生对语文的使用运用能力。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开发利用我们周边的语文资源,课程资源必将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使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荣.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6-0018-01
语文教学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强化对学生的人文熏陶,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更加全面的审美理念和思考方式。另外,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还可积极利用地方课程资源。这些资源的利用不仅使语文教学的内容更加生动化,而且语文教学也会更加贴近生活,进而使学生的语文抽象感进一步减弱。简而言之,就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地方课程资源的利用意义显著。
一、地方课程资源的应用丰富了教学内容
1. 使课程内容更加多样化
地方课程资源的利用有一个突出的优势就是实现了课程内容的多样化。在原来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因为教材具有统一性,所以教学内容相对较为固定,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掌握范围也比较有限。在应用了地区课程资源之后,课程内容的丰富性有了显著的增加。比如盐城地区的地方课程资源,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用淮剧、民俗等内容和课本内容对照进行深入教学,并利用对比教学使学生们的认知宽度得到拓展。通过这样的教学,课堂内容的丰富性得到了提升。
2. 使课程内容有了生活化的特色
地方课程资源的利用还具有一个突出的优势,就是使教学具有了生活化的特色。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内容围绕教材进行,学生们的理解和认知也大都停留在书本的层面,而实际感知和生活化体悟相对较弱。盐城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资源,将这些资源融入到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们会真切感受到原来语文就在身边。由于地区课程资源的介入,学生们感受教学内容会变得更加真实,内心体悟也会更加深刻。凡此种种,都是在强化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特色。
二、地方课程资源的应用拉近了语文教学和生活的距离
1. 实现了语文生活化教学
地方课程资源的应用拉近了语文教学和生活的距离。原本的语文教学停留在书本的层面,教学内容的选取存在着多样性,学生对其的感受比较模糊。但是地区课程资源不一样,因为地区课程资源扎根于地区客观基础之上,所以学生对其的感知更加真实。比如文化习俗的学习,课本上的文化习俗因为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所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度不够。但是盐城地区的文化习俗、语言习惯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时时刻刻的,将这些内容融入到教学中的时候,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走向了生活。通过这样的资源融入,生活化教学得以实现,学生的学习环境更加广阔。
2. 增加了语文学习的真实感
地方课程资源的应用,使得语文学习的真实感有了显著的增加。例如,在四大名著的学习中,了解作者是必要的内容。但是因为具有历史空间的隔阂作用,所以学生对于作者的了解会存在偏差。《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地地道道的盐城地区人,无论是他的思维方式还是语言习惯都具有浓厚的盐城特色。因为文化具有传承性,所以盐城地区的学生对施耐庵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都会有更加真实的感受。在统一的文化氛围中,这种文化造就的语文真实感,使得语文的魅力大大提升。
三、地方课程资源的应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1. 区域魅力在教学中得到深化
地方课程资源的应用对于学生学习信心的提升也有着较大的帮助。首先表现为区域魅力在教学中的深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于江南的描写与赞美不在少数。从教材的描写中,学生们会对江南心生向往,因此会多了一份憧憬之情。由于这份情怀的放大,自身区域的魅力便会出现相对的降低。盐城地区本身就是江南文化的代表区域,通过地方课程资源的应用,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自身所在区域的文化内涵,从而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的产生,使得区域魅力在学生的心中有了更加深刻的烙印。
2. 地区自豪感使得学生的自信心高涨
地方课程资源的应用使得区域魅力在学生的心中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而在这种魅力提升的基础上,文化认同感的加强会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换言之,就是地区自豪感可以使学生的自信心高涨。盐城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百河之城”“鱼米之乡”“东方湿地之都”等标签都使得这块土地熠熠生辉。在强大的地区魅力感染下,学生的自信心空前高涨,学习兴趣有了显著的提升,学习效果也得到进一步强化。
四、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积极融入地方课程资源,不仅会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而且会使语文教学向生活化发展。同时,在语文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随着教学资源和基础的扩大,区域特色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使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得到强化。而在学生自信心提高的基础上,学习的效率也会显著提升。
1.同源字教学有利于汉字学习量的积累
同源字学习一般遵循汉字学的相关规律,通过学习同源字群,由读音相近和字源意义相近所建立的联系来提升学生对汉字的形、音、义的理解、记忆。同源字的讲解会牵涉到汉字文化、汉字源流方面的知识,可转变单个汉字的学习方法。大多数同源字的字族往往都是相同的,其信息容量较大,还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可以成批理解、掌握。一般情况下,看到独体字就可以使学生联想到由该字所派生出的子体字,看到子体字同样也可联想到母体字。比如:学习父字时,该字的甲骨文像是手持原始的石斧,其本义指的是石斧。而在石器时代,石斧属于最为关键的生产工具,同样也可用作兵器,代表的是权力,通常是由生活中的主事者执掌,因而可以引申到男性长辈的通称内容中。读音为fù时,代表的是父亲,而音为fǔ时则是老者的尊称。且父字还通甫,是男子的一种美称,从这样的延伸意义中可以使学生的词汇量得到扩充。
2.同源字学习是汉字学习的横向延伸
同源词必须具有两个必要的条件,要求同源词古音必须相近或者相同,且同源词意义须有一定的联系。学习同源字时,可将义、音的相近性、同一性当作标准,将汉字划分成诸多字群。所谓的读音相近主要包含:字的声母须是双声、邻纽、旁纽关系;而韵母的关系则应保持旁转、旁对转、叠韵、对转;声韵相匹配时,同源字的声近韵近或者韵近声远、声近韵远。同源词间的定名指虽然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因取象立意比较相近、相同,所以虽然会存在笼统、概括的情况,但同样可以体现同源词族的共同语源义。让学生感悟汉字在其简洁、凝聚的外表下还具有丰富的语义,进而使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宽。比如:髦、老、考三字的叠韵,均有老字的含义,且字形也可以归入到同一个字族中。在语源义认知方面是将分散的字联系在一起,组合成具备相同语义的若干同源字,各组字中的词汇均可形成一个相应的词义体系,学生在识记汉字的过程中能在理解该字的同时提升记忆效果。若汉字认知范围逐渐拓宽,其音义之间的联系也会变得更广,识记语根相同的字时更加方便;不但能够实现集中识字教学,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字义的理解。
二、同源字教学的课堂表现形式
1.从字到词,以点带面
在学习同源字的过程中,必然要对词义进行解释、剖析,同样也要把某些或者某个同源字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学习、辨别、分析,这样才便于理解字义。只有从字到词、以点带面对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同源字进行学习,才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汉字,加深对汉字的理解以及记忆。比如,在同源字食、空、朝这几个字的学习过程中,与其字意相关、相似的同源是饲、孔、潮。朝与潮属于同源字,这两个字和早晨的意义相关。食字与饲字同源,其在拿东西给人吃的字义上属于同音、同义。而空与孔也是同源,其本义都是指小眼儿、窟窿。在此类型的音同义通字学习中,均是由原始音义的约定关系所派生出来的同源字,这样就会便于学生对汉字的掌握,使学习的趣味性更强。
2.辨析应用,巩固理解
学习同源字时,通常都是将联系识字、分类识字、对比识字、文化教学、组词识字等方式综合起来开展识字教学,这在实践中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高中语文识字教学的整体效果。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教学中还应加强相应的练习,通过调动备课组、教研组等教学资源把教材中涉及的各种同源字进行分类整理,并在该基础上编制学习汉字的教材、习题,进行不断的完善、补充,使汉字教学更加科学、实用。
G633.3
长久以来,教科书作为高中语文过程中的唯一资源。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给语文教学拓展资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外,我国近年来影视业的快速发展,也给高中语文教学中影视资源的运用提供了可用的材料。
一、 在语文教学中影视资源运用的可行性
1.影视资源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大多影视作品的拍摄都是会表现作者想要表达的价值理念或是一个社会现象,很多具有教育意义,当然不同的电影反映的主题不同,能够运用到语文教学中的影视作品所反映的价值观或者主体对于高中生是会具有教育意义的。另外还会有专门的教育影视资源,直接运用电影的形式讲授语文的学科的学习,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
2.影视自身的特征
影视作品本身具有形象性、表现性、生动性等的特征,能够通过对具体人物的塑造,对故事的细节拍摄,展现给人们更加真实具体详细的故事,生动的画面能够更加容易引起观看者的共鸣,通过对电影里直观的传达的内容,在人们的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人们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思考。
3.影视在学生的影响
现在的生活中,电影、电视以及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现在的学生也深受这些现代技术的影响,各种电影电视中的内容影响着他们,他们更热衷于在图声并茂的影视作品中吸取信息。现代课堂中投影仪多媒体等的使用,也给影视资源的运用提供了条件。
二、 影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提供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专注于教材的语文课堂的氛围沉闷,内容无趣,这也是大多数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的原因。影视资源,集图画、声音、知识于一身,且表现的内容直观生动,更容易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
2.影视资源能让知识更具体形象
教育家布鲁纳说,“语言写得再直观都是抽象的。"语文教材更多也是枯燥的文字,具有抽象性,不管文字描写的多么优美壮阔具体详细,在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是一样的抽象毫无吸引力。将影视作品引入到语文课堂,能够提供生动的具体的学习的途径,因此也备受学生的欢迎。文字是文学的一种表现手法,影视作品也是一种文学的表现形式,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很明显,在高中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更乐意接受简单生动形象的学习方法。
3.情景再现
语文中的知识很多的跨越时空的,比如很多的古代人写的古诗文,因为时空的限制,我们很难体会到作者那和年代的特殊经历,很多时候作品的欣赏要结合时代的背景去体会,这无疑加大了学生对作品的欣赏难度。影视资源的运用,则可以通过影视作品,缩小因时空所带来的差距,对跨域时空的场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重现。情景的重现,可以让学生更好去理解文字所表达的意义。
三、 影视资源的具体运用过程中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学的选择影视资源,从众多的影视作品中可以发现,不是所有的影视作品都对学习语文有用,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实际情况择优选择一些符合主题的。二是,不是所有资源都要在课堂上放,课时在设计时按课本内容进行设置,影视作品的播放时间不会包括在里面,影视资源的播放需要老师自身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可以选择一部分在课堂上大家一起看,另外可以布置为课后自己看,这样可以比较合理的缩短时间提高效率。
2.引导性原则
影视资源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最终的目的还是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老师要在播放影视资源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思考性的引导,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锻炼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看。看了之后要有所收获和感悟,这需要老师的引导,通过观看影视作品,思考电影更深处的问题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3.一致性原则
播放的资源是课堂的一部分,播放是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树上的内容,所以被运用的影视资源和课本和课堂将的内容,在整体上是要一致的,也就是,要保证课堂内容的整体一致性。什么内容放什么样的资源,放了什么样的资源,将什么样的主题思想,总之就是内容的一致性。
四、 运用影视资源存在的问题
1.会影响学生自身的想象
每个人都会有其自身的理解加想象,会有各种独特性在里面,然而影视资源的运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是限制学生自身的理解和想象,对他们的想象能力产生影响。会导致大多数人的想法的趋同性,失去原来特有的独特性。
2.影响学生对文字的理解
影视作品之所以能被拍出来,是因为拍的那个人对文字作品或者是经历有个自己的想法,然后根据自己的想法拍出来。通过影视资源,可以帮助我问对文字的理解,但同时会让别人的见解影响到自己最初的想法。同时,也让学生难以细细品味文字艺术的美感,依赖于通过画面的展示区获得视觉的享受。
一、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学习思路
传统教材的处理,不外乎两种方式:一是依纲照本,逐课学习,完成教学任务;或者大胆的进行单元学习,:但最终都是要体现出编书者的意图来的。殊不知爱好读书的学生早都走到了前面,再来学习如同嚼蜡(特别是编排在教材偏后的课文,有的同学不知已读过多少遍,愿学的自不待言,不愿学的你是无法调动他的胃口的)。我在教学中就经常有意识的避开这种现象,对编写者的意图进行创造性的改编,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在教学“探险”单元时,发现学生早已把本单元的课文读过好几遍了,我一讲到“探险”话题时,同学们并没有被那些“探险家”的精神所感动,反而对探险的刺激津津乐道,我先是就势利导,给了一节课让他们探讨这个问题,最终因亲身体验和材料积累太少而渐趋低谷。
二、充分运用网络媒体资源,拓宽学生学习面,充实学生学习源泉
当今社会,五彩缤纷,瞬息万变。学生感受最深、表现起来最得心应手的虽然是亲身体验的直接生活,但是电视、电影、网络、书籍等媒体对学生的生活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为学生提供了及时而广泛的间接生活体验。特别是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互联网上丰富多采、日新月异的知识源泉,是学生取之不尽的素材库。因此,如果我们能合理恰当地运用这些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生活面,为语文学习积累更多的素材。
三、有效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渗透,拓宽学习空间
应该说学校生活中,可开发的资源是相当多的,真可谓“学校处处皆教材”。 但是过去的语文教学视教材为圣书,关注书本,忽视人本,强调独立,缺乏合作,每个人都是封闭的个体,使学生的作文思路变得越来越狭隘。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应开放,留心处处皆语文,强调学科的交叉渗透。因此关注体验学校生活是学习积累的捷径。
当然,学校资源还应包括师生动态生成的知识。因为学生对问题、事物、现象的理解,需要有一个交流的过程,通过讨论各自的见解,相互促进,相互启迪,相互沟通,从而更好地学会表达语言。例如,写《我在月球的一天》,让学生针对所收集的资料展开讨论,学生对天体、星星、月亮有了不同的感受。另,月亮在不同学生的眼里变的丰富多彩,他们描述月亮的特征,想象月亮的情感,创造月亮的童话,他们的对话虽然是支离破碎,但富有情趣,打开了思路,激发了学习与写作欲望。
有效利用校本课程资源,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学语文的良好习惯,更激发了他们自觉学语文的兴趣。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愉悦的求知空间。
四、留心大自然、关注社会社区,开展实践活动,积累学习源泉
二、艺术教育资源共享的范畴及其作用
艺术教育资源共享是一种合作共享、互利互惠、教育辐射的发展模式。艺术教育资源共享是将各艺术教育阶段(幼儿教育至高等教育)的教师、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资源不分界限、共同使用,按照不同学校对于资源的需求状况进行适宜分配,各个学校拥有对艺术教育资源同等的使用权。实现艺术教育资源共享,能够在三个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
1.可以降低教育成本,避免资源浪费。
将高等院校和周边的中小学结合起来统筹排课,可以使中小学的艺术教育课在高校中展开,还可以邀请高校教师授课,同时可以开放高校图书馆、阅览室等。
2.可以为教职员更为深入和广泛的合作提供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高校和中小学的教职员可以有更多的机会相互交流和学习,如共同承担科研项目、探讨教学方法、加强专业的交流与切磋等。
3.可以提高中小学艺术教育质量。
使高校那些艺术造诣较深的专业课教师通过“‘走教’、‘支教’、‘巡回教学’、‘流动授课’、‘定点联系’、‘对口辅导’等多种形式”到中小学进行讲授,这样便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些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不高的问题。
三、高校与中小学艺术教育资源共享面临的问题及可能性模式
依据对我国目前艺术教育形势的分析,要想实现高校与中小学的资源共享,还面临一些问题。
1.面临的问题
1)一些学校资源共享意识较为淡薄。
要实现公办高校与公办中小学的资源共享,主要依靠政府政策的导向性。而民办高校和民办中小学则由社会集团、集体及个人投资,是一种自负盈亏的模式。要民办高校开放资源,就需要民办高校的负责人本身具有较高的资源共享意识,而一些学校负责人的这种意识较为淡薄。
2)共享体制有待健全。
我国一些中小学片面追求学生文化课的高分数,主观地减少艺术教育课程的课时量,这影响了学生审美水平的提升。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小学的督查,保证艺术教育课程的正常开设。另外,相关部门可以适当制定一些鼓励性政策,推进高校与中小学艺术教育资源的共享。
3)教学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
在我国的高等院校发展过程中,各地区高校纷纷开设了艺术专业的专科、本科课程,同时,软硬件设施一应俱全。高等院校艺术专业教师资源通常比较丰富,从助教到教授,职称结构较完善。然而,这些资源在一些高校中并没有得到完全、充分的利用。有些高校中艺术课程的周学时量仅为四节,那么艺术教师在这一周中就有很多课堂时间是闲置的,如果将这些时间分配给周边或附属的中小学,那么这一大批高水平的艺术专业师资将满足很多所中小学的艺术教学师资需求量。
4)共享条件不足(网络、电子资料缺乏)。
资源共享的核心内容为师资、硬件设施、资料库。在这些内容中,资料库的共享可通过图书馆馆藏和电子图书等实现。截至目前,我国高校和中小学之间尚缺乏完善的网络共享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将艺术教育资源共享限制在了面对面授课的范围之内。
2.资源共享的可能性模式探讨
面对以上问题,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出一种实现高校与中小学艺术教育资源共享的可能性模式。
1)教师资源的共享。
教师资源共享的具体模式分为三种:授课、讲座和培训。高等院校的艺术专业教师可以由相关部门统一协调,规划出自己本职课程以外的时间,到中小学授课;相关机构可组织高等院校教师推出一系列美术作品鉴赏、音乐赏析等方面的讲座,定期到不同地区的中小学进行艺术知识的普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由政府组织、高等院校承担,举办一些师资培训,培训教师为国家级、省级等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培训对象为各省市中小学的艺术教师,通过这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方式,带动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
2)校舍和专业硬件设施的共享。
高等院校的校舍规模较大,其硬件设施的配备也较专业、齐全,中小学美术等艺术课程的教授可以利用高校的硬件设施,将课程拓展得更加丰富。这将从本质上改变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课堂形态,丰富学生的艺术活动。
3)图书资料的共享。
我国高等院校的图书资料一般归本校单独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图书使用对象的范围。另外,对于同一本图书,不同的教学单位可能各有一定的册数,造成了图书的重复购买现象。将高等院校和中小学的图书馆互相开放,既能节省教育资金,又能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4)联合教育。
通过地理位置划分、行政区域划分等方式,将高校和中小学进行“一对一”或“一对二”的联合,即一所高校联合一所或两所中小学,利用共同的师资和软硬件设施完成大学生和中小学生的艺术教育。这样高校和中小学可以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统筹排课,实现艺术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办学效益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语文学科的“教”与“学”过程中,就应该积极关注比较文学的时代使命,并且在为顺应时展的需要而全面实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以比较文学的学科理念为视角开发学科的课程资源。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实施范围不断扩大的背景下,“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因为,“课程资源”的研究将为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合理地开发利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增加课程的普适性添加广阔的理论视野和应用前景。但应该注意到,目前在教育理论界,关于“课程资源”的研究还相对粗浅,并且“课程资源”对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而言还是一个较为生疏的概念,“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更没能成为多数人自觉的要求和行动。因此,认真探究“课程资源”开发应当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崭新而重要的课题,其重大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二、课程目标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开发课程资源,意在使课程资源丰富而适切。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与此同时,课程目标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目标”是:“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学生应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很显然的,该课程目标一经实现,便意味着学生进一步提高了语文素养,具有了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其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也因此得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无疑是密切呼应的。据此,可以推断: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果能以“以人为本”的宗旨为引领,开发丰富且适切的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就一定能促成课程目标更有效的实现。
三、以比较文学的学科理念为视角开发高中语文课程资源是必要而可行的
(一)把“比较文学”这一典型的人文学科理念引入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行动研究是必要和紧迫的
早在1995年,“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就提交给教育部三条关于提高“比较文学”教学质量的建议,其中之一就是从“二十一世纪人才观”的角度说明了“中小学普及比较文学”的必要性。1998年,教育部下达的有关“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的文件中,把“比较文学”列为师范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与此同时,教育部师范司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指南》中明确规定:中学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应该包括“比较文学”,即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懂得“比较文学”。2001年5月,来自山东省胶洲市第一中学的姜悦亭老师在于潍坊市召开的“二十一世纪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上有感于“比较文学”符合全球化新时代的需要,再次呼吁“比较文学”走向中学,引起了与会代表的重视。2002年5月,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和《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杂志社联合主办、由潍坊学院和潍坊市教育局联合承办的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比较文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普及与应用研究”开题会议在潍坊学院召开,从此揭开了“比较文学”走向中学语文特别是高中语文的新篇章。
但时至今日,我们却遗憾地看到,把“比较文学”引入高中语文教学的呼声还未能汇聚而成激昂的改革号角,关于“比较文学与高中语文”的探索和实践还相对零散相对肤浅,我们能够查阅、搜索到的关于“比较文学与高中语文”方面的文章实在非常有限,至于以比较文学理念为视角开发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研究经验和成果就更少了。这是一片亟待开垦的沃土!
(二)以比较文学理念为视角开发高中语文课程资源是可行的
“比较文学”是一门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为手段,通过全球文学的交流、沟通、对话、互融、互补、共建来谋求改善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为传播新的人文精神和建设人类的多元文化而架桥铺路,从而实现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合理化社会做贡献的学科。所以,它以人文关怀为学科宗旨,以开放、前卫、综合、跨越为学科特点,以沟通对话、尊重宽容、互补共建为学科精神,以改善人类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传播新的人文精神和建设人类的多元文化为学科目的。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泰斗乐黛云教授认为,从“比较文学”的宗旨和目的上推论,在21世纪,“比较文学”已经不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科,而且是一种生活的原则,一种人生的态度:它不仅是少数人进行的“高层次研究”的“精英文化”,而且是应该普及于大多数人的一种新的人文精神。笔者由此认为,如果能用比较文学的理念来观照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首先将进一步彰显作为21世纪最重要学科之一的比较文学的学科宗旨、学科特点、学科精神和学科目的;其次将使高中语文课程资源更加切合“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课改总目标;最后,它将使语文学科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承担起服务时代,推动人类迈向沟通、对话、尊重、宽容、和谐、和平友好的新时代的光荣使命。
四、比较文学理念视角下的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之探究
(一)正确解读“课程资源”
只有正确解读了“课程资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才有可能进一步有效地开发我们所拥有的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
什么是“课程资源”呢?吴刚平教授在《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一文中,把“课程资源”界定为“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并按其功能特点把“课程资源”划分为“条件性课程资源”(物质资源)和“素材性课程资源”(人力资源)两大类。前者主要指学校的教材、教师的数量、图书馆、活动场所、教学时间、教学设备和设施、学校环境等;后者主要指教师和学生的主动精神、知识结构和人格品质以及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等。
(二)建立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
我们所应关注的物质与人力资源开发是“有开发价值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这就需要从课程理论的角度建立起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第一,应通过教育哲学的筛选,使课程资源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办学的宗旨;第二,应通过学习理论的筛选,使课程资源与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第三,应通过教学理论的筛选,使课程资源与教师教育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
(三)以“人本”理念为引领,提升课程资源的开发效益
课程资源是丰富的,作为新课程的有效建设者和执行者,教师责无旁贷地应该承担起课程资源开发的重任,而教师本身就是最基本同时也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要提升课程资源的开发效益,教师首先应该以“人本”理念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也就是以比较文学的核心理念引领课程改革实践,有效地为学生搭建终身发展所需的实践、体验和创新的平台,并与学生同行在个性发展的精彩过程中。
谨以此文抛砖引玉,愿有更多用心于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同行加入讨论,尝试行动,分享经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走进高中新课程》编写组.走进高中新课程.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陈淳.关于比较文学与中学教育的思考,2002
[4].刘献彪,孟宪波.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比较文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2002
[5].刘蜀贝.比较文学:语文教学应有的开放视野.北京:人民教育,2003
[6].叶绪民,朱宝荣,王锡明.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武汉:武汉出版社,2004
在更高的层面分工协作,分头搜集、整理教学资源,在整体框架内进行融合,能够让教师所拥有的教学资源更为丰富,更具针对性。尤其是在整体框架内的分工协作,能够为教师节省大量的时间,同时获得更多的优质资源。
(二)有助于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构建课内课外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体系,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在各种专题研究中得到巩固和提高,是提升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抓手。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资源运用的现状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这方面工作并没有得到重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不充分、不重视、不扎实的现象,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2015.6•学术
(一)多媒体教学资源未能体现有效促进功能
部分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运用中奉行简单的拿来主义,设计教学课件时基本上靠“拼贴”成品课件,这就导致许多课件在课堂上“水土不服”,无法发挥促进课堂教学的功能。
(二)资源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有些高中语文教师在搜集整理教学资源时渠道较为狭窄,主要是从一些教辅资料中搜集知识点,未能以更广阔的视野来开展这项工作。还有些教师在教学资源搜集过程中贪大求全,没能突出重点,也没能和学生的学习薄弱环节挂钩,导致所搜集的教学资源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无法满足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
(三)资源未能凸显重点
对于教学资源,部分教师重搜集而轻整理,导致资料如同乱麻一样杂乱无章,也没能针对学生语文学习中的疑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整理,影响了实际运用的成效。
(四)学生能力发展缺乏有效空间
部分语文教师没有将课外活动资源的作用体现出来,甚至在语文教学设计中直接略过这一环节,或是仅仅停留于计划环节,没能对语文课堂进行有效延伸,导致这一方面存在空白,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紧扣重点优化整合,充分发挥教学资源辅助教学的功能
(一)尝试自主设计教学课件,增强教学匹配程度
教师应从初始的直接运用教学课件,逐步过渡到自主设计、灵活运用教学课件。这里的重点是要将课件设计与学生感知结合起来,以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深化认识为目标,搜集相应的素材,演示的流程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这一点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具有积极的作用。广大教师应充分提高自身有效驾驭信息化教学手段和自主设计教学课件的能力,使语文教学课件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联系得更为紧密,更有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广开教学资源搜集渠道,及时获得优质信息
高中语文教师应以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教学资源的搜集,一方面要从各种教辅资料、教学刊物中搜集有价值的信息,平时也要注重积累,围绕教学难点搜集资料;另一方面,要注重汲取其他学校、其他教师在教学资源整理方面的成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快速有效地搜集各种资源。另外,教师还要善于发挥网络的作用,通过浏览专门的教学网站,搜集下载各种教学资源,通过这样的综合整理方式获得与教学相关的各类优质资源。
(三)专人整理,便于运用
每位教师都有搜集整理教学资源的义务,但是如果一哄而上,势必耗时费力、效率低下。较为恰当的方式是对目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例如哪些属于文言文的,哪些属于文学常识的,哪些属于阅读理解的,哪些属于基础知识的等,经过分门别类使之形成系统性的教学共享资源。教师还可以进行分工,每个人选取一个方向或一个类别、一个项目进行教学资源的搜集整理,然后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另外,教学资源的整理还要突出重点,教师应以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应试要点为方向,整理出一批重量级的教学资源,以便有效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