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07 14:53:3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消费主义的坏处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通货膨胀一般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它在现代经济学中意指整体物价水平上升。通货膨胀是一个向来被经济学家关注的词。对于通货膨胀的危害,凯恩斯曾指出,再没有什么比通过摧毁一国的货币来摧毁一个社会的基础更容易的事情了,这个过程涉及破坏经济过程的所有隐藏经济法则的力量,并以绝大多数无法诊断的方式进行。下面就通货膨胀在我国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作以下分析:
一、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过快。2003年以来,我国GDP速度一直在10%以上,而且呈逐年加快的趋势。在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影响下速度才有所放缓。但经济总的趋势是迅速增长的。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某些经济结构问题更加突出,特别是投资与消费的比例结构和三次产业结构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改善,而且日趋严重。在这样的状态下,过高经济增长和过快投资增长无疑成为了通货膨胀的动因。
(二)我国实施过度的重商主义发展战略。这种发展战略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可以动员全球的资源涌到中国来,坏处是中国的资源和国民财富大量廉价流失,发展的结果被外人所利用。
(三)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在结售汇制度下,随着国际收支顺差的逐年增加,我国的外汇占款也逐年递增。由于对应于外汇储备而发行的人民币也将参与国内商品的购买和投资,导致了相对于国内商品而言,货币供过于求,流动性过剩,物价上涨2007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值达1.53万亿美元。据2008年底的权威数据,中国共拥有1.9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额达到2.1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8%。这是中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
(一)阻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降低中国的国际竞争能力。中国经济已经是一种外延型的经济,技术的含量还不高,在国际上主要靠价格低廉来赚取微薄的利润。如今市场上的商品标签随处可见”MADE IN CHINA”。通货膨胀会得中国经济长期无法摆脱在国际分工中的低端地位,甚至有可能使得中国在与其他劳动密集型经济在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的竞争中处于劣势。那么我国必然会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加重国家的负担。
(二)给投资和消费带来的巨大的不确定性。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非是由于市场的真正需求的上涨,而只是由于生产者的投机冲动或者消费者对价格进一步上涨的恐慌造成的。由于并不是每一个生产者都能掌握市场的全面信息,因此这种由不确定性带来的投机和恐慌很可能推动没有根据的进一步的投资冲动,而此时的消费也变得更加混乱。盲目消费,抢购风随之而来。
(三)使得中国的收入分配结构更加不平等从而影响人们生活。土地、资本和其他财产所有者可以在轮番涨价的通货膨胀中通过提高土地和产品的价格来降低通货膨胀损失,甚至在通货膨胀中获得一些收益。由于低收入民众只有工资收入,工资上涨的幅度永远也比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他们货币收入的实际购买力大大下降,即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从而导致生活水平的下降。
三、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
(一)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通过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来减少总需求,降低物价水平;提高利率,收缩信贷,缩紧银根,减少市场的流动性;提高贴现率提高准备金率和减少信贷总额;同时,现阶段人民币升值预期比较大,热钱会想方设法进入中国,如果热钱的流入只是套利,损失的只是汇率。那么对于货币需求没有影响。但是如果热钱涌向房地产等行业,就会增加货币流通速度,拉动货币需求。我国政府需继续加强资本管制,防止热钱涌入;并且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让其快速回归均衡汇率。否则,货币政策会失效。
(二)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从两个方面同时人手:一方面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增加总供给。二者不可偏废。若一味控制总需求而不着力于增加总供给,将影响经济增长,只能在低水平上实现均衡,最终可能因加大了治理通货膨胀的代价而前功尽弃。因此,在控制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人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三)加强金融特别是特定经济部门的监管。虽然在目前的金融自由化大趋势下,各国提倡金融以及经济自由化,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经济中不稳定性因素多而复杂,并且我国刚刚彻底的实现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因此,我国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在取消一些不合理的金融、经济管制的同时,也应该通过不断完善的法律以及通过体制的不断完善加强监管。总之,中国整体的宏观调控应当全面考虑各种经济政策目标的成本和收益,在综合排序的基础上权衡利弊。由于通货膨胀会导致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紊乱,并产生巨大的再分配效应,其中利益受损最严重的是中低收入阶层。因此,应坚持反通胀的目标,需要在充分考虑这些牵制力量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妥善决定反通胀政策措施的力度,精确制导。
通货膨胀的特点是流动性过剩,源自内在经济机制失衡。过剩,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基本含义就是失衡。在货币流通失衡的情况下,有些人感觉钱太多有些人感觉钱太少。一种更加普遍更加符合教科书定义的观点是,通货膨胀属于成本推动型结构性通胀。
一、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仲大军教授认为: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前些年里我国实施过度的重商主义发展战略。这种发展战略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可以动员全球的资源涌到中国来,坏处是中国的资源和国民财富大量廉价流失,发展的结果被外人所利用。
中国社科院的金融学专家李杨指出,通货膨胀的特点是流动性过剩,源自内在经济机制失衡。过剩,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基本含义就是失衡。在货币流通失衡的情况下,有些人感觉钱太多有些人感觉钱太少。一种更加普遍更加符合教科书定义的观点是,通货膨胀属于成本推动型结构性通胀。所谓结构性通货膨胀,就是说不是货币普遍贬值,而是一部分商品大幅度涨价;成本推动型的含义,就是商品涨价不是因为市场需求出现异常增长,而是因为商品成本现意外增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也是主张成本推动论。
而第二第三产业的成本提高主要是初级产业以粮食为龙头的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为重要因素。粮食价格的上涨,已经成为影响2008年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2008年粮食价格上涨较2007年仍继续:第一,全球粮食供需仍较紧张。导致国际市场粮油价格的上涨,这是对我国粮食价格上涨将继续产生直接影响。第二,近两年我国粮食虽然增产,但工业用粮也大幅增加。
从目前的粮食供求关系上看,我国粮食供给还没有达到明显供大于求的宽松状态,仅仅是偏紧状态下的供求平衡,而且在粮食供求的结构、时间和空间上还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特别是南方产粮大省遭遇50年一遇的雪灾,将影响夏粮产量。根据国内外粮食供求的变化情况分析,国内粮食供求仍然处于紧平衡状况。
二、通货膨胀对经济稳定造成的严重影响
通货膨胀对当前中国民众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至少有三大危害。首先是它将使得中国已经不平等的收入分配结构更加不平等。通货膨胀会降低消费者的实际生活水平,但是通货膨胀对低收入民众的生活的冲击最大。土地、资本和其他财产所有者可以在轮番涨价的通货膨胀中通过提高土地和产品的价格来降低通货膨胀损失,甚至在通货膨胀中获得一些收益。由于低收入民众只有工资收入(或者养老金收入),而工资收入的增长不仅总是在落在通货膨胀之后,而且上涨的幅度也比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这种情况在劳工权利缺乏的中国更加明显。
通货膨胀的第二个危害是它给投资和消费带来的巨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将使得中国本来已经扭曲的经济结构更加扭曲。商品的价格应该是市场对生产者发出的信号,生产者根据这个信号来掌握市场对自己产品的需求,从而相应地提高或者减少生产规模,以保证各种社会经济资源能够得到更好地运用。但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非是由于市场的真正需求的上涨,而只是由于生产者的投机冲动或者消费者对价格进一步上涨的恐慌造成的。由于并不是每一个生产者都能掌握市场的全面信息,因此这种由不确定性带来的投机和恐慌很可能推动没有根据的进一步的投资冲动。
第三,通货膨胀将阻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降低中国的国际竞争能力。从生产者的角度看,在一个通货膨胀时期,最简单的牟取利润的办法就是涨价;而且是争取自己的产品以更快的速度涨价。虽然到头来轮番的价格上涨将冲销自己产品涨价所带来的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收益,但是如果不涨价损失则将更高。
三、对通货膨胀的预防措施
面对这些因通货膨胀对经济产生的不良影响,在现在的情况下,虽然控制危机保持经济稳定健康增长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但是在保增长的同时,必须预防因过度投资引发的通货膨胀。
首先,制定适当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真确处理抑制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促进物价涨幅低于经济增长率。保持货币供给基本适度,货币供给既要有利于控制物价上涨,又要促进经济增长持续发展。改革金融宏观调控方式与方法。金融宏观调控要从直接调控为主转为以间接调控为主。中央银行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在货币供给控制形式上又送有紧,实行预调,微调,防止经济增长起伏过大,要充分发挥信贷政策引导信贷资金投向的作用,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支持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
其次,中央银行必须对存款金制度进行改革。要逐步回复存款准备金支付,清算和作为货币总量调控工具的作用。改变国有商业银行一方面一较高比例向中央银行交付准备金,保留预付金,另一方面有向中央银行大量借款的现象,理顺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资金关系,增强商业银行资金自求平衡的能力。
第三,必须深化我国利率管制体制市场化改革,最终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为核心的市场利率体系。
参考文献:
[1]何慧刚.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冲销政策[J]:效应、制约因素和对,.2007,(8)
当代社会生活中,服装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日趋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绝大多数的消费者绝对没有想到过光鲜亮丽的服装产业实际上是一个“高污染行业”。由此可见,如何把绿色观念带入服装设计中,无疑是当代服装行业中极其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服装设计行业中存在的环保问题
越来越多衣服也许只穿上几次,就会被丢到衣橱最深处,几年后被扔进垃圾桶,这些一次性用品就给垃圾处理带来巨大的压力,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破坏。虽然满足了人们对时尚的追求,但更频繁的更新衣柜,使服装的使用周期越来越短,急剧增加了“二手服装”。但是这些“二手服装”很难进入新的一轮消费中,如何处理这些衣服,成为服装行业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由于现在品牌众多,品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的品牌通过采取促销的方式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从而促使消费者购买更多不必要的衣服。零点调查公司在京、沪、穗三地针对18-35岁的青年女性举行的一次定性、定量抽查显示:受促销影响而购买了不需要或原来没有计划购买服装的女性比例高达56%;为形式多样的店内展销活动而动心并实际购买的女性也达到40.8%。同时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固体垃圾每年以8%到10%的速度增长,服装在固体垃圾中的比列虽然不算大,但比重持续在上升。
二、“二次改造”的含义和运用
“二次改造”就是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旧物”将其改变,使其“陌生化”,然后在设计师个性、独特、创意的设计下以最自然、最合适的方式赋予“旧物”新的生命力。日本平面设计师原研哉在他的著作中曾说“‘将已知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就像一个杯子是用来盛水的,追逐它的本源目的,才不会被现行的构造和趋势所禁锢,只要你设计的杯子可以盛水就可以称之为杯子,这样你的思维才会更加跳跃……”
如何对“二手服装”进行改造呢?对“二手服装”进行改造,应该依循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应该设几个“二手服装”回收地点,以方便更多的人们将自己家衣橱里不穿的衣服送到这个地点。第二,根据面料、质地,对回收的衣服进行分类。首先,不管衣服有多旧,只要它的面料好,就可以对其进行拆解、改造,让它改头换面,这样就让布料的生命得以延续。同时,这在服装的原始流程里面又省略了对面料进行生产这一过程,因此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也避免了对资源的浪费。其次,有很多衣服价格相当便宜,衣服从设计到生产成本都很低廉,因而穿一两次就可以扔掉的衣服在各方面都有坏处。对于这一类的衣服,可以通过工厂把旧衣切碎,制成拖把、棉被或者抹布等,然后把它们销往市场,这样就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类型的面料,避免了资源的浪费。第三,对搜集的“二手服装”进行拆解、改造。对于这一环节不仅是考验设计师创新思维而且是考验一个设计师设计功底的环节。拆解和改造就是根据衣服的缝线把服装拆分成几个部分,然后再把这几个部分重组成一个新的、具有时尚气息的服装。比如:把一件西装拆解改造成为一条裤子、一条裙子等;把一条裙子拆解改造成一件衣服、一条裤子等;把服装中的口袋拆解改造成一个时髦的包包等;把一件原本阳刚十足的衣服拆分改造成一条颇具女人味的束腰连衣裙,这种风格上的改变使得原本的“旧衣”更具魅力;也可以把从不同服装拆分下来具有不同质感的面料进行拼接设计,通过在面料上的改变来进行新的设计,从而使设计更加独特;在拆解“旧衣”的时候,很多衣服上有纽扣、拉链等辅料,因此,可以把这些不同风格、不同质感的纽扣、拉链等运用到其它“旧衣”的改造之中,使得这些“旧衣”在款式和装饰上焕然一新;在把“旧衣”拆解、改造之后,剩下的一些布料可以运用到其它“旧衣”的改造之中,可以作为其的一部分,也可以做为一种装饰。通过对“二手服装”进行改造,每推出的一款新的衣服都是以最新时尚潮流进行混合搭配,再以全新的名字进行出售。在对“旧衣”进行改造的时候,不是单纯的把“旧衣”拆解,然后把拆解之后的部分缝制成一件新的服装。而是应该根据当前社会所流行的一种风格,对“旧衣”进行改造。时尚潮流至少每六个月更新一次,时尚潮流总是变化无常,如果对“旧衣”的改造,完全追随当下时尚界所流行的面料、款式等进行改造,这只会加重“二次改造”的负担,增加环境的负荷,那么“二次改造”就失去了其的环保意义。在时尚界,风格是永存的而时尚却变化太快,因此在对“旧衣”进行改造的时候,应该创造一种“可持续风格”。
三、环保的意义与设计文化的发展
环保理念渗透服装产业并非今日才开始的。从本世纪初以来,就不断有服装厂以及设计师将环保观念引入到这一耗费巨大的工业中。在全球穿“穿旧”的风潮下,首个纺织服装全球回收标准(GRS)也已经出台,一个名为管理联盟证明机构的组织将产品回收标准分为铜、银、金标准三级。金标准要求产品包含95%—100%的回收材料,银标准产品包含70%—95%的回收材料,而铜标准则包含不低于30%的回收材料。经过这一标准认证的衣服挂有金、银、铜标志,让消费者一目了然。“二次改造”即一种全新的衣服循环系统,值得肯定的是有效的处理了人们平时那部分不会再穿的服装,避免了资源的浪费,让服装资源进入一种无限循环往复的状态之中,使衣服在循环中得到永生。
“二手服装”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词,它有着很深的文化渊源。它发源于法国巴黎,但全世界热衷旧衣的要数英国和日本。早在19世纪60年代,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那个时代,民权运动、新左派运动、反战运动风生水起;价值体系和道德标准不断受到冲击。由于当时的嬉皮运动诞生了一批崇尚自由、反对传统的嬉皮士。他们是生活在既定的社会之外的不顺从的年轻人,他们寻找一种非唯物主义的生活方式,偏爱奇装异服,常用麻醉剂和大麻。他们热衷穿着别人闲置的二手衣,拒绝接受新衣服,终日在跳蚤市场和旧货市场寻找怪异能彰显个性的宝贝。“二手服装”开始流行与1970年,1990年代又再次流行。在欧洲的大商场、时髦的商业街到处都有古着店出售“二手服装”,这非常适应当前所提出的的低碳、环保理念。说到“二手服装”,不得不提Vintage,它是一种个人主义的Slow Fashion。当过度消费遇到了Vintage,我们视乎可以从中寻找到解药,缓解当代人们的过度消费。消费社会带来过度消费与物质过剩,让我们根本不懂得如何去真正品味服装,因为在快速的消费体系中,人们几乎根本没有时间和服装真正相处。Vintage潮流结合了一种新的消费道德,用一种旧的东西可以消除过度消费的罪恶感,因而Vintage潮流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
在绿色环保观念下,旧衣改造变得越来越流行。现代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喜欢“变废为宝”,把原本已经老旧的衣服变成时尚的新衣,只有这样才能赋予服装灵魂和生命力。(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参考文献:
尽管不能确定,不过可得的证据显示,2008年的真实增长要远比官方公布的小。一般怀疑的原因源于官方统计的有意模糊处理和内部不一致。相信官方GDP增长被大大高估的理由,来自过去的GDP和能源消费的官方统计数据。
官方GDP数据为30.07万亿元,2007年的修订数据为25.73万亿元。这意味着16.9%的名义增长率,暗示GDP平均指数为7.9%,比官方消费者价格指数高了5.9%,差距可观却不离谱。
官方数据暗示,2008年第四季度的GDP为9.9万亿元。然而,这不能和2007年第四季度的GDP直接相比,因为2007年没有各季度的修订数据而只有全年的。这一点自中国2005年修订数据开始一直如此――基本的季度GDP不能被核实。
更糟的是,经济主要组成的数据也是这种情况。2007年的投资和消费由于GDP被修订过,所以也想当然地被修订了。但是这些组成成分的变动并未公布,那么其第四季度增长也无法确定。这样一来,GDP和一切数据在前三季度的官方增长是否正确,就不得而知。这些数据也不会在之后以系统性方式。接下来的一些修订不知何时会未经宣布就公布出来,一些修订则永远也不会公布。中国经济数据永远都无法证实。
更加仔细观察的话,情景不会更好。消费的基准衡量是零售销售。这在中国的国内国外都颇受关注,因为人们希望消费会推动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在第四季度,全球消费受到重创,
(不完全修订数据)却暗示中国零售销售的年度增长超过了20%。2008年全年的零售销售飙升到21.6%,创下13年来新高,比2007年16.8%的增长(未修订)还要快得多。
不幸的是,很难相信这么快的增长。轿车销售在2008年增加了7.3%,远低于2007年记录的21.7%的猛涨。居民住房的销售在去年11月前所未有地狂泻21%。那中国消费者到底在买什么?反正不是进口品。消费中唯一可证实的进口数量在第四季度下降了8.8%。
现在的经济繁荣开始于2003年。GDP增速自那时起一直在追赶能源消费增长。然而,在这段繁荣期间,GDP增长一直低于能源消费增长。可是当2008年经济陷入困境时,GDP突然比能源消费增长得快了。第四季度更是如此,甚至当能源需求收缩了6.7%,GDP增长仍号称有6.8%。
有什么有用的方法来去除官方数据的水分呢?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提前一季度考虑数据。在一个很难收集数据的环境中,中国的统计人员不得不去往边远地区,在季度末的短短三周内来判断当地数据的情况。实际上,表面上为这一季度收集的调查信息其实更准确反映的是前一季度的情况。
这能解释很多问题。一个有6.8%增长的季度不应造成600万农民工失业,或造成去年11月底9.4%的城市失业率。但是如果增长在第三季度已经下降到6.8%,又在第四季度下跌至零增长,那么失业率的猛增就有情可原了。
刺激计划:基本还是老一套
你对中国的刺激计划所知道的一切都是错的。
好吧,仅仅大部分是错的。一些人将这个计划评价为有可能带领中国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大。说我爱挑刺好了。我不相信中国的刺激计划能改变世界;它能否使中国变强,取决于在庞大的国家消费之上再多加一点消费到底是不是个好主意。
北京方面确实创造并有力守住了一个保证国内外货币完全分隔开的国际收支体系。在国内,中国政府用老方法消费――印钞票或是通过销售债券筹钱。因此,中国在国内消费的钱多了,并不代表在美国债券上投资的钱就少了。中国的出口大于进口,流入的资金多于流出的,于是自发地积累了外汇(主要是美元)。这些外汇不能在中国国内消费,最终主要流向了美国国库券。
引出的问题是,刺激消费计划到底能否根本性重构中国经济,使北京方面认识到这是调整国际收支体制的合适时机?浮动汇率制将削减出口,减少中国对外国需求的依赖度。开放的资本账户会让用外国债券来储存资本变得不必要。
然而,此次刺激计划不会引领中国经济走向新方向,反而会强化其现有结构。
中国这次新的、巨额的刺激计划有两个重要特点。
1.它实际上不新。
这个4万亿的计划宣布将用于9个部门,超过一半投放于所有类型基础建设。中国十年来,一直在基础建设方面大额度开支。衡量过去基建开支的一种方法表明,中国的基建开支在1998-2008年的增长超过800%。
那么开支再多一点还会造成什么显著改变吗?
2.它相对并不大。
可能更说明问题的是,这次4万亿的计划其实数目并不可观。仅仅在2008年第四季度,中国就投资了5.6万亿元。过去6年间,投资一直在以24%甚至更快的速度增长,这意味着投资在今年第四季度无论如何都会达到7万亿元。刺激计划到时候会再加上5000亿,也就是再加上7%而已。
中国经济的故事将和2002年以来的一样:银行贷款,投资,生产和出口。刺激计划的关键并非4万亿元,而是背后的银行贷款,还有所有即将进行的投资。贷款增速惊人,在第一季度流向企业的贷款要比流向家庭的大10倍,为生产率更高的投资来融资。投资在GDP的占比还要扩大,将超过消费的重要性。
换句话说,中国走的方向和以前相同,仅仅是更快了一些。
刺激计划会不会增强中国的竞争力?这个问题的讨论部分取决于是否认为中国模式合理。中国政府能花的钱实在太多,特别是那些流不到国外的人民币。中国的银行现在把资金顺着已然陈旧的基建这条渠道流放出去。存款人的选择十分有限,虽说中国的银行不会倒,但肯定也不能说贷款将使中国变强大。
作者简介
亚历克斯·斯特凡尼,他是欧洲最大的共享企业JustPark的创始人和CEO。得益于宝马风险投资和指数创司的支持,JustPark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共享泊车平台,用户超过了100万。
他是最先的科技加速项目(tech accelerator programme)——科技之星(TechStars)的导师。斯特凡尼和他创办的JustPark已经被ABC、CNBC、NPR、BBC、《金融时报》《连线》《纽约时报》等各大媒体广泛报道。
内容简介
《共享经济商业模式:重新定义商业的未来》主要讲的是“共享经济”,“共享经济”是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人们已经通过共享自己所拥有的物品,从汽车到电钻,甚至时间,从而获利年均超过26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数值将达到1500亿美元。《时代周刊》称之为“改变世界的十大创意之一”。
目录
推荐序一/I
推荐序二/III
推荐序三/V
前言价值10亿的粉红色胡须/VII
第1章 新兴经济的缔造者
什么是共享经济/ 005
两种共享模式/ 009
划分界限/ 009
当共享不只是共享/ 010
其他经济模式/ 012
共享平台上的商业会更好吗/ 014
记得如何共享/ 015
世界城镇广场/ 017
互联网:拥有共享的基因/ 019
智能手机,让重新考虑消费方式成为可能/ 020
共享2.0:社交网络/ 021
填补社会真空的在线社群/ 022
厌倦了独自占有/ 024
经济衰退:破产和共享/ 026
人性化品牌的优势/ 027
人口密度与资产价值的平衡/ 029
“共享”的“环境驱动程序”/ 030
无处不在的协同消费/ 031
一个超级实用主义者的社群世界/ 033
法国非营利全球性共享社区──OuiShare / 034
利己共享经济建设/ 036
第2章 我们:利己共享者
21世纪的“工蜂”/ 041
赚钱是每个人的天分/ 042
赋权/ 043
产消者:互惠动机/ 044
新类型特色产品/ 046
房地产:将空间利用起来/ 048
另类房地产/ 050
房地产:省钱/ 051
省钱之余的别样体验/ 052
汽车共享的吸引力:节约便利/ 054
拼车/ 055
各种交通工具/ 058
打开你的衣橱:衣物共享/ 059
家居及学生用品共享/ 060
食物分享/ 061
普利茅斯街之外/ 063
借贷平台/ 064
共享技能与服务/ 065
时间就是金钱/ 066
共享的相关须知/ 068
共享是充满风险的商业模式吗/ 069
特定行业的风险/ 070
第3章 共享型企业的创始人给你的10则经验
RelayRides创始人谢尔比克拉克/ 075
Poshmark联合创始人兼总裁马尼什钱德拉/ 078
Yerdle创始人兼执行总裁安迪鲁本/ 081
JustPark创始人兼首席采购官(CPO)安东尼埃斯基纳
齐/ 083
ThredUp创始人兼总裁詹姆斯雷哈特/ 086
Zipcar创始人罗宾蔡斯/ 088
Zopa联合创始人兼执行总裁吉尔斯安德鲁斯/ 090
Fon创始人兼总裁马丁法萨夫思奇/ 092
Airbnb联合创始人南森布莱查扎克/ 094
BlaBlaCar拼车网创业三剑客/ 098
共享经济领域是否对你足够开明和宽容/ 101
第4章 投资者:40亿美元的所有赌注全都押上了
众多的精明资本/ 110
生活负债表/ 112
共享经济的市场魔力/ 114
弗雷德威尔逊与联邦广场风司/ 115
更多市场能手/ 117
城里的新宠儿:股权众筹/ 119
股权众筹:怎样筹?为何筹/ 120
个人投资有风险,基金不投资有风险/ 122
债权众筹/ 124
奖励众筹/ 126
不放弃股权的众筹/ 127
Kickstarter和一群追逐者/ 129
风投资本:紧随大众的脚步/ 130
对众人投资/ 132
大资产投资/ 133
风险警示/ 135
“购买—共享”模式/ 137
第5章 公司:愤怒、恐惧,然后融入
每家公司最大的恐惧:无关紧要/ 145
音乐产业:传统商人的教训/ 147
汽车产业:引路人/ 148
酒店业/ 152
银行业/ 154
应对策略/ 157
共享经济公司扩张时会引起脱销吗/ 166
当个人发展成公司/ 167
第6章 政府:共享经济中的监管者
处于困境……走出困境/ 173
专属共享新兴公司的词汇:颠覆/ 174
人们想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 175
一则关于颠覆的故事:当出租车糟透时/ 177
优步所面临的全球冲突/ 178
共享交通服务中更多的冲突/ 181
书和汉堡包/ 182
P2P金融监管:快速突破/ 184
Airbnb的窘境:纽约传票和反击/ 185
不要招惹火蚁/ 188
运动团体/ 189
如何击败监管:迅速发展强大/ 191
透明世界需要轻度监管/ 193
自我监管和豁免/ 194
监管2.0 / 196
建设性接触/ 197
使用技术自由化/ 199
关键时刻方显共享经济的英雄本色/ 201
自我监管,做到合理谨慎/ 202
后记 我们要共享未来吗
我们可以填补鸿沟吗?来自爱尔兰的启示/ 205
更多的人,更多的共享:不管自愿还是被迫/ 206
新的社交网络:信任与声誉/ 207
社会价值的转变:形成和消亡/ 209
经济再度繁荣时的共享行为/ 211
为经济增长而共享/ 212
为经济稳定而共享/ 213
衡量共享经济的新标准/ 215
共享经济的牺牲者/ 216
富裕而强大的胜利者/ 218
协同2.0版/ 219
下一步做什么?下一步该往哪里去/ 220
共享能使我们感到幸福吗/ 223
这才是共享经济的第二天/ 224
八分好处,两分坏处/ 225
译者后记/227
友情链接/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