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08 14:55:5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免疫学概论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1.1查阅文献能力对于所讨论病例,教师指定20篇核心文献,根据学生上交的文献查阅目录与核心文献的相关度判断学生查阅文献能力,相关度≥16篇,代表优秀,查阅文献能力强,相关度≥12篇,代表良好,查阅文献能力尚可,相关度≥8篇,代表普通,查阅文献能力一般,相关度<8篇,代表差,查阅文献能力差。
1.2提出问题能力对于所讨论病例,教师指定30个核心问题,以一个讨论小组为单位,根据每个讨论小组提出的问题与核心问题的相关度判断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相关度≥23个,代表优秀,提出问题能力强,相关度≥18个,代表良好,提出问题能力尚可,相关度≥12个,代表普通,提出问题能力一般,相关度<12个,代表差,提出问题能力差。
1.3解决问题能力对于教师指定的30个核心问题,以一个讨论小组为单位,根据每个讨论小组能够正确回答核心问题的数目判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回答数目≥23个,代表优秀,解决问题能力强,正确回答数目≥18个,代表良好,解决问题能力尚可,正确回答数目≥12个,代表普通,解决问题能力一般,正确回答数目<12个,代表差,解决问题能力差。
1.4归纳总结能力对于所讨论病例,教师指定20个核心内容,以一个讨论小组为单位,根据每个讨论小组结论与核心内容的相关度判断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相关度≥16个,代表优秀,归纳总结能力强,相关度≥12个,代表良好,归纳总结能力尚可,相关度≥8个,代表普通,归纳总结能力一般,相关度<8个,代表差,归纳总结能力差。
2结果
普通班和PBL班学生之间查阅文献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的比较结果见图1~4。结果显示PBL班学生在这四方面的能力均优于普通班学生。
3讨论
由于学生个人素质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他们对PBL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也存在不同。因此,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PBL教学中的表现和对课程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在小组进行病例讨论过程中,有些学生认真思考问题,对问题进行充分分析,努力寻找解决问题途径。这些学生在组间讨论时,表现积极,并能主动改进讨论的形式,丰富教学内容。他们通常对讨论的问题认识深刻,能够运用基础知识和前期查询的资料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
而有些同学仅从课堂表现就能发现在查阅文献阶段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因此在课堂上表现不够踊跃,一直等待着被动获取知识。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在每个单项能力的评估过程中,PBL教学方法均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并且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对PBL教学的参与热情度高,课堂气氛活跃,自由讨论热烈,对教学工作也十分配合。这表明他们喜欢这种老师课堂讲授和自由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相较于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学生对这种相互结合的教学方法的适应性也较强。然而,用考试成绩对PBL教学模式进行评价是一种不科学的方式,因为学生在PBL教学过程中,提高的是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问题本身的答案的关注度自然会下降,这无疑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怎样使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已迫在眉睫。应用PBL教学模式替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会始终贯穿整个教育改革过程。而PBL教学模式之所以推进较慢的主要限制还在于教学成绩评价体系。目前仍以考试分数、达标率为主的评价体系严重阻碍了PBL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推广。
二、新型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1.实验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围绕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新型研究生免疫学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导”的教学理念,根据目前科研中常用的免疫学技术调整实验内容,引入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淋巴细胞的分离和增殖实验,免疫荧光和免疫酶技术等的实验内容,由教师提出实验内容及目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教学讨论等自主性学习研究,自行制订实验方案,准备实验仪器和试剂,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撰写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通过查阅相关实验技术资料,将理论知识和实验内容相联系,丰富了学习的过程,教学讨论以6~8人组为单位进行,各组推选一名组长,组长负责组织其他成员,对实验中涉及到的每个问题和注意事项由学生提出并进行分析、解释和讨论,而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实验操作阶段,要求学生熟记实验操作流程,严格按实验室规范进行实验操作。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达到提高学生科研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目标从知识传授向独立实验能力培养进行转变,使学生能够主动地、独立地完成实验的整个过程,为以后独立从事科研设计和科学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实验教学考核改革。
围绕免疫学实验考核形式单一的问题,在实验教学考核中引入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学习单元结束时进行,目的是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弥补不足,从而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备课,首先确定免疫学实验课考核体系指标,实验课评价体系包含平时考勤、提问和讨论、开题报告和实验方案、实验论文等组成部分,占总评成绩的最高比例为30%,通过实验主要注重考核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课程开课初将考核方案告知学生,明确各个项目评分标准,在考核过程中及时、如实记录以作评价依据。教师在考核结束后及时对考核结果进行科学分析,通过分析找出问题,并将分析结果及时向学生反馈,这不仅可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三、开展新型实验教学的体会
1.通过实验教学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在教师提出实验内容及目标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各组学生在广泛查阅资料,深入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汇报后老师和同学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存在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血型鉴定实验中,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标准抗A血清和标准抗B血清能够用于血型鉴定,这些血清是什么性质的血清,如何得到标准血清,从而引出单克隆抗体的相关知识并讨论。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实验相关知识的衍生,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除此之外,对实验整个过程,教师都全程进行指导,一些操作较难的、较关键的技术老师手把手带教示范,并随时注意精密仪器的维护。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并启发学生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不断总结经验,对实验现象如实地进行记录并及时地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如CCK-8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B淋巴细胞吗mIgM,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凋亡的测定实验中,我们采用分组的方式及时对各组的实验结果讨论后发言的方式,阐述各组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判断,既活跃课堂气氛,又改变学生只重视实验操作,不动脑筋思考问题的不良习惯,提高了同学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每次免疫学实验课结束前,教师再对本次实验内容作一个简明扼要的小结,综合分析和评价实验中出现的各种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并帮助同学一起进行分析,对于好的实验结果予以肯定,对于错误的结果寻找导致实验结果失败的原因并提出意见和方法。以此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提出的想法,尽可能通过简单通俗的语言来启发学生,既可以解决学生的疑问,又增加了实验课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使研究生熟悉了常用免疫学的检测方法,掌握了基本的免疫学实验技能,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方法的在科研中的应用。
研究生都要面临课题设计和实验,如何把所学到的免疫学实验技术应用到自己的课题设计和实验中,与自己的课题结合起来是学生关心的问题。因此,我们在进行实验课教学的同时,注意联系当前的科研工作,对免疫学技术在科研工作中的应用进行相关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和应用。例如,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和CD8+T细胞实验教学中,通过流式细胞术可以分析检测:DNA倍体含量、细胞凋亡、免疫活性细胞的分型与纯化,淋巴细胞亚群与疾病的关系、血液细胞的分类、分型,造血细胞分化的研究,药物在细胞中分布等。这些介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实验方法的重视,还有一些学生马上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学科的课题和该方法进行联系,提出相关问题,老师讲解和答疑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药学;高职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改革;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卫生事业的进步,社会对药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药学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医药类高职大专人才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大有可为,尤其是各制药企业及各基层医疗机构中。传统的本科教学注重理论学习,不适应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需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新的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为此,对我院高职药学专业微生物和免疫学理论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收到了初步成效,现将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旨在与同行交流探讨。
一、背景分析
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是药学专业一年级的基础课,学生对大学生活还不能适应,学习方法仍然停留在中学水平,以死记硬背为主,总希望教师能像中学教师那样手把手地教,一个题一个题地练。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很难和自己以往的经验联系起来。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和尝试。
二、开设两周的岗位体验周
学期开始,进行两周的岗位体验周。学生到医院去,到药厂去,实际体验工作岗位。学生通过岗位体验,看到了实际的工作环境,不再把自己定位在一个高中的毕业生上,看到了药学岗位对微生物、对环境的粉尘的各种严格的要求,树立好自己的角色目标。通过岗位体验,再进入正式的理论学习的时候,往往是带着兴趣和问题的,不再觉得理论知识枯燥乏味。比如说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对洁净度的要求,对微生物指标的要求,药品片剂对大肠杆菌的要求。学生学习这些的时候不再觉得是和自己无关的知识,而是觉得这是自己以后工作中会涉及的,会更加的专心和认真。而岗位体验周的经验不只停留在两周,学生回学校以后要一直探讨下去、去了解这个行业的特点和要求,对各门课的学习和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都是有益的。
三、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将学生分成7个小组,每个组6名同学,组内又分成3个小组。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变成了一个向导,准备好了各种学习材料,列出了各种需要探讨的问题。学生采用分组对学、小组和小组之间讨论、各大组之间交流展示的方法。对学习材料进行学习交流,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及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经过这样的学习后,学生把枯燥的书本知识变化成了自己内化的知识。最后教师要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总结该部分内容的理论知识和重点。这样一来,学习方法的改变,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把知识分解成一个个问题。而这些问题有教师提出的和临床及职业考试息息相关的问题,也包括学生自己感兴
趣的问题。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对学习本门课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有了大的进步。
四、理论倾向实用性,提高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是技术型、实用型人才,同时社会也需要上岗即为骨干的人才。为此,在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中理论必然要倾向实用。在平时的理论课教学中也要时刻灌输实用性原则。拿很多案例来说明,比如最近的恒天然奶粉实践中存在肉毒杆菌的示例,某中学食堂出现食物中毒感染的事例等。还可以让学生去搜索往年的一些大的与微生物有关的事件,拿到课堂上与同学交流。而且交流后,请学生回家的时候对家人宣传微生物和人们的关系,加强药品和食品的卫生工作宣传,这样就能起到很好的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
五、就业结合教学,给予压力与动力
对于现代的大学生,就业是一道人生的门槛,大家都非常重视。在课堂和课间,经常和同学们交流沟通,让教师听听同学的想法,让同学听听药学专业的最新信息,了解工作中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重要性,了解就业的压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
由于医药高职高专教育介于中职医药教育和本科医药教育之间,使医药高职高专教育较难找到准确的定位,大多数医学高职院校对其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取舍等诸多方面难以定夺,以致医学高职高专教育不能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医药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目标应以应用及能力培养为中心,瞄准广大制药企业和基层医疗机构及社会药房,培养具备药学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适应制药企业及基层机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从一个学习者变成一个探索者,以就业后的岗位责任和目标来要求自己,增加了对知识的适用性的认识。以上是我对我院高职药学专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方法改进的一点心得。
参考文献:
[1]金路.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胡淑珍.教学技能[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张德良,程荣福.整合课程,强化实训,创建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4(8):42-43.
[5]王锦倩,祁国明.关于医学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5):1-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35-0064-02
免疫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诸多学科交叉融合,渗透于疾病机理、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研究和应用领域,是推动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免疫学又是一门蓬勃发展的学科,其推动力的源泉来自于免疫学科自身的不断创新。可以这样说,是创新精神贯穿于免疫学的整个发展历程。所以,在医学免疫学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将使得学生在免疫学的学习过程中,与免疫学现象的发现者、免疫学理论的创建者、免疫学知识的传授者产生对话与共鸣。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免疫学的学习兴趣和动力。[1]
一、教师的创新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
创新教育呼唤创新型的教师。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讲:“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传统的教育观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做。教师是教育中的权威,学生要无条件地服从。在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不应该再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而应该是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探讨的合作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创新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也要创新。在每一课的备课中,不但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更应备创新教育的插入点,要把自己在免疫学教学、科研实践中积累的创新理念融入到每一节课、每一个实验中,引领学生做一名创新思维的开发者和培育者。在教学中,师生地位平等,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得以发挥。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生态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
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应对大量的信息,教师更多的是一个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也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
“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自由愉快”的教学生态环境,坚持正面的激励,宽容和理解学生,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出现错误,不求全责备。因为,错误不再只是具有消极意义的因素,而可能成为引发学生内部认知重组的积极诱因,是通往创新的必由之路。同时,鼓励每个学生畅所欲言、发散思维,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相反,教师要发挥教学民主,放下“权威”,贴近学生,尊重学生,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大力鼓励学生敢于突破权威定势,这样才会出现“抗体侧链学说”。要鼓励学生敢于突破经验定势,唯此,才会有单克隆抗体的发现。要鼓励学生敢于突破从众定势,如此,才会有肿瘤免疫治疗为癌症患者延长生命。
三、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
1.免疫学概论:创新精神培养的第一课
免疫学概论是学生学习免疫学的第一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时机。因此,教师要精心准备第一课,以自己的个人魅力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教师要用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去感染学生,博得更多的学生的喜欢,进而喜欢免疫学课程。
免疫学概论系统介绍免疫学的发展历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对创新精神的感性认识。例如,经验免疫学时期,“牛痘”的发明和应用开创了人工自动免疫的先河,帮助人类在全球范围消灭烈性传染病――天花。科学免疫学时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学派的形成,“抗体侧链学说”、“免疫网络学说”和“克隆选择学说”等确立了免疫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中的地位。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分子免疫学的发展,抗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遗传学基础、PCR的基因克隆、MHC限制性、细胞因子及受体等理论的阐明,不仅使人们深入了解诸多免疫学重大科学问题的本质,而且昭示了现代免疫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因此,是一次次的重大创新性发现贯穿了免疫学的整个发展历程。在授课时,教师要着重阐述免疫学的每一个历史性阶段都体现了创新精神,创新是免疫学发展的原动力。
2.免疫学概念和原理的建构:创新精神培养的融入点
免疫学的发展史就是科学家的创新创造史。教材中有许多科学家及其科学成果的介绍,这些材料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教育的好材料。教师要发掘教材中介绍的科学家和他们著名的科学实验,用大师们超常的创新思维来感染学生、启示学生、激励学生。在讲授每一章节的知识点时,要有意识地把创新精神的教育融入到概念和原理的建构,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创新精神的理解更为具体和形象。例如,在介绍树突状细胞时,可以告诉学生树突状细胞在被发现后的百多年时间里一直处于沉寂状态,如今一跃成为“明星细胞”,为什么呢?学生不但会饶有兴趣地学习体外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的方法,更能激起他们更深入地研究这群细胞,并将其应用于肿瘤免疫学治疗等领域,实践为癌症患者造福的愿望。如能再结合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拉尔夫?斯坦曼,一直以来都用自己发明的基于树状细胞的免疫疗法给自己治病,使得其生命得以延续至颁奖前三天才去世,更能激发学生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3.免疫学实验:创新精神培养的实践体验
免疫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免疫学实验以其直观、形象的特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教师应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当然也包括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首先要创设实验教学情景,让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参与实验。例如,在做B淋巴细胞融合实验时,可以提到该技术发明的基础是“克隆选择学说”,该技术本身由于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引发了一场革命,于1984年获得了诺贝尔奖,学生自然很有兴趣想体验一下这个为生命科学带来奇迹的实验。
免疫学实验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实验原理,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免疫学研究的实验设计方法,为学生将来的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常用的“控制条件”的实验方法、“显微观察”的实验方法、“动物模型”的实验方法等。教师可选择典型的实验,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来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
4.免疫学讲座:创新精神培养的“现在进行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津津乐道免疫学辉煌的创新历史,这往往是回顾性的,是免疫学科的“过去完成时”,那么,免疫学科的“现在进行时”是什么?是否还是保持着青春焕发的创造力?通过讲座形式及时将免疫学科的最新进展展示给学生,并尽可能地和学生展开讨论,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课堂授课中提及了Treg细胞是T细胞功能性分类中的一个亚类,就可以开设一个讲座,讲授和讨论Treg细胞在疾病机理、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研究方向,不但使学生了解到学科研究的前沿知识,更能给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很大的启发。
5.免疫学课外研究性学习:创新精神培养的实际演练
免疫学教师接受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外参与到自己的研究课题组,或者指导学生参与诸如“大学生创新课题研究项目”的实施,可以为学生提供亲历亲为的机会,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2]另外,教师可以把某些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设计为研究性实验,使之达到不同层次的创新精神培养目标。课外研究性学习较课堂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学生在自己“探索”生命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让学生明确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环节,并在实验仪器的选取与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结论的得出等一系列环节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相对独立的实验活动中,通过实验设计、方法选择、实验操作等过程,体会创新的艰辛与愉悦。
免疫学是现代医学与生命科学中的一门基础性、带动性、支柱性的前沿学科,与许多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免疫学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人类及动物的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预防、生物制药及肿瘤的生物治疗等领域。目前,在全球已经批准上市的生物类药品中80%以上是免疫工程类制剂。免疫学对现代生物医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近百年来,因为免疫相关的理论和技术的突破性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的学者就有20余位之多。免疫相关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以及现代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领域内被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
目前,免疫学基本理论与技术的发展仍然日新月异,免疫学相关理论本身存在着较多的重点和难点,而与免疫相关疾病种类繁多,机制复杂。在医学和生物学相关本科专业中,《免疫学》和《医学免疫学》的教学一直存在着众多的困难。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难以达到好的效果,同时,简单的示教式实验也无法让学生接触和掌握更多的免疫学相关技术。因此,我们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免疫学教学团队从2011年起,就在《医学免疫学》的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探索。其中的教学创新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大小班授课;②模块式教学;③研讨型教学;④参与科研实践。
1大小班结合的研讨型理论课教学
传统的教学都是大班教学,从头到尾由老师灌输式讲授,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那种模式下,大学的学习跟中学阶段几乎没有本质区别。为此,我们摒弃了传统的一贯式讲授方式,采用了大小班结合的模式。
首先,我们将《医学免疫学》分为了四个学习模块:①免疫系统;②固有免疫;③适应性免疫;④临床免疫。每个模块设置8个学时。前两次课(4个学时),由具有丰富免疫学教学经验的资深教授进行大班讲授(学生总人数40人左右)。主要讲授免疫学发展的历史、免疫学相关基本概念、各模块的基本框架内容。而后两次课的教学则有年轻老师分小班进行。40人分为四个小班,每班10人,然后分成3~4个学习小组。每个模块的大课结束以后,根据相关模块的内容,我们分发了10个左右的思考题。学生在课余时间针对这10个思考题进行自学和资料搜集。学生分组准备思考题的答案。我们要求每组学生准备两道左右的思考题,用PPT、板书、视频等手段来准备答案。在小班研讨课上,各组学生对思考题进行讲述,小班老师则参与讨论,对学生讲授的材料进行点评和补充。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与平时成绩优秀的奖励(学生平时成绩占最终成绩的30%比例)。
以"免疫系统"模块为例。大班课上,教授主要以传染病与疫苗的故事来展开免疫学发展的历史。进而讲授免疫学主要的相关概念,概要介绍了机体的免疫相关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并概括了免疫学的基本功能。基于这一模块的具体内容,给小班研讨课留下了以下思考题:①近20年来,在中国及世界范围内爆发了或者正在流行哪些重要的感染性疾病?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②现有的婴幼儿计划内免疫接种所涉及的疫苗有哪些?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疫苗?目前还有哪些重要的感染性疾病尚未有人用的疫苗?③讨论免疫系统的功能以及功能失调的后果;④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概念,特点及二者相互关系;⑤抗原的定义及抗原的特性;⑥抗原表位的概念,以及抗原表位的类型;⑦趋化因子的概念和功能;⑧粘膜免疫系统及其与疫苗剂型的关系;⑨几类重要的免疫细胞;⑩抗体的网络学说及其意义;
以上这些思考题,涵盖了免疫学发展历史、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免疫相关细胞和分子等。学生通过一到两周时间的课余自学,寻找相关资料,分组准备PPT、板书和视频资料。小班研讨课上,每个班的同学都准备了较充分的答案。每个学习小组的学生轮流担任某个思考题的主讲,其他组员进行补充。而小班老师则在学生陈述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学生有错误的地方,老师会着重进行讲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加强了自主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课堂讨论,相关知识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很多教科书没有的最新研究进展,学生老师也能通过互联网资料得到,并在研讨课上进行讨论和分享。这样的研讨型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两个教学周期后,我们对相关学生进行了教学质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两个教学年度80名学生,有68人(85%)给与好评,8人(10%)给与中评,只有6人(7.5%)提出了改进意见。绝大多数的学生对参与授课的资深教授和年轻老师打了5分或者4分的高分(满分5分)。其中代表性的学生反馈意见如下:"大课概论,小课细讲与讨论问题的教学模式是创新的,能激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讨论表达能力。支持!";"大课概论和小课细讲与问题讨论这一模式很实用,能调动学生对学习的自主积极性,很好。";"大课以老师讲课为主,小课学生讨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学习的方式对今后的科研也有一定的作用。" 而学生提出的改进意见主要集中在大课授课内容的进一步充实完善;还有建议学生也参与思考题的设置等等。这些意见,我们教学团队在今后的实践中将一并予以考虑。
2免疫学综合实验的实施
1 启发式教学的运用
启发式教学可以使课堂变得双向互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消毒与灭菌”,先让学生回忆“非典时期”的常见现象:带口罩、喷药、通风、空气过滤器等,然后引出消毒灭菌的目的和意义,使生活与理论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另外,启发式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利用有限的实验课时学到更多的知识,如中药抗微生物实验,同样的操作而结果不同,引出影响中药抗微生物效果的因素。那么,如何使结果具有可重复性?让学生自己思考,寻找答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免疫学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深奥,利用启发式教学,可以由浅入深,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当介绍免疫的定义时,比较抽象,学生一般会望文生义。为了打破惯性思维,从现实中接种疫苗和过敏现象切入,通过讨论思考,使学生掌握免疫的利弊,对免疫的概念有全面的理解。
2 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微生物与免疫学》内容丰富,学科发展十分迅速,在有限的课时内形象生动地将前沿内容介绍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和学的水平,多媒体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建立电子化教案和讲稿。有利于提高备课的效率和质量,有利于在教学中随时根据实际需要增、减和更新授课内容,把教师从重复的教案抄写中解放出来,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改革和科研,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建立丰富多彩的资料库。通过互联网寻找国内外丰富多彩的数码资料,利用数码相机从其它教材、杂志、生活中收集生动的图片,使生活与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结合传统的板书教学,对章节内容提纲挈领板书,结合幻灯片讲解,使学生能够整体把握重点,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3 合理调整授课内容顺序
在中医院校,《微生物与免疫学》课时少,为了使内容由浅入深,传统的教学顺序是先讲授微生物学概论,然后插入免疫学基础,但结果并不理想。由于大多数学生对考查科目没有有效的预习和复习,往往在学完免疫学基础后忘记了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而且,有些学生还将免疫误解为是由于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所以,我们吸收了西医院校的教学顺序,即先讲授免疫学部分后讲微生物学部分,使复杂的内容条理化,使初学者易于理解错综复杂的抽象概念,易于理清思路、提纲挈领地进行学习,学生对免疫学知识的理解度和总体优秀率有明显的提高。当然,先讲授免疫学,对于学生而言入门较为困难,但只要在授课时不断强化免疫学的相关内容,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 移情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教育学中的移情(Empathy)是指教师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眼光审视教学;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体会他们的所思所行,体察他们的各种需求和感情;根据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及时妥善地调整改进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内在动力,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微生物与免疫学》所讲授的内容大多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把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放大、具体化。如把经典的实验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体会到知识产生的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艰辛和智慧;利用课间时间,交流教与学的心得,及时了解学生听课的体会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感情回馈。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心理和角色是不同的,但在理智和情感上是平等的个体,教师通过移情,可以拉近师生的心理差距,形成良性互动,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水平和质量。
5 运用行之有效的考查方法
考查是督促学生掌握所学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反映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测评,实施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针对不同的专业和层次设计不同的考查方法,重点考察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目前的考查方式是:理论闭卷考试成绩占70%,实验部分占20%,平时的作业和课堂发言占10%。
2、专业课程。
人体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医学心理学基础、诊断学基础、内科、外科、神经科、康复医学概论、中医康复、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疗法、言语治疗、假肢与矫形器等核心课程。
3、护理专业课程。
主干学科为伦理学、心理学、护理学。主要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医学伦理学、心理学、诊断学基础、药物治疗学、护理学基础、急重症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儿科护理学、精神护理学、预防医学、护理管理学等
4、临床医学课程。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做出分类鉴别的能力
5、助产学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遗传与优生学基础、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病理学基础、药物应用护理。
医学免疫学作为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学科,以其广度上的多交叉、深度上的多层次、发展上的高速度成为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重要的桥梁学科[1]。当代医学免疫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并和临床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发生、发展等诸多环节密切相关,加之免疫学理论内容抽象,名词概念新颖繁多,内在联系紧密,使之发展迅速,新理论、新知识不断涌入。学生初次接触时,觉得学习较为困难。面对这些特点,如何适应当代医学免疫学发展的要求,针对免疫学知识体系的特点,有效地提高医学免疫学教学质量,成为教学的关键。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将医学免疫学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1 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学习热情
高校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就需要我们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反思,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与激发创新的关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方法,即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实行严格的训练和考试;以激发创新为主的方法,则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并给以自由发展的机会。前苏联、日本等国采用第一种方法,造就了几百万工程师;而美国则采用第二种方法,造就了成百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两种教育方法所反映的是继承与创新的矛盾。我们通过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感到“分层次”教学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传授知识与激发创新上有所侧重。对于本科生,以传授知识为主,为授课学生做出简明扼要的课件,再配以形象生动的图片或动画,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对于硕士研究生,则着重介绍新进展,如讲到超抗原时,就其参与某些病理过程、与自身免疫应答的关系、与免疫抑制的内在联系并可发挥抗肿瘤效应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使学生们拓宽视野,培养发散性思维,并能捕捉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
教师在授课时还可结合授课内容,介绍一些与免疫学有关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生平事迹,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学习热情。如讲解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的编码基因及多样性时,可简要介绍因发现免疫球蛋白基因结构而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学者利根川进(S Tonegawa);在讲解免疫耐受时,可将澳大利亚学者伯内特(FM Bumet)在免疫耐受理论和实验中所取得的研究成就介绍给学生;在讲解单克隆抗体时,可将德国免疫学家克勒(G Kohler)和美国美国生物化学家米尔斯坦(C Milstein)在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和制备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与学生分享[2],以达到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做一名有益于社会的人。
2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根据不同内容、不同授课对象我们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采用导入法、比喻法、比较法、设问法、案例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1 导入式教学法 “导入”好比一首乐曲的“引子”,设计巧妙的“导入语”能够渗透主题,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免疫学的第一章“免疫学概论”教学中采用导入式教学法,设计的“导入语”为:人们常说机体好比国家,而免疫系统好比这个国家的军队,那么当外敌入侵时,免疫系统是如何保护机体的呢?由此引出免疫的概念;古代人民认为免疫即免除瘟疫的能力,由此引出抗感染免疫的概念。接下来可提出设问:免疫力仅仅就是抗感染能力吗?之后又会自然引出现代免疫的新概念。这样的“开场白”能即刻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又可引起学生的浓烈兴趣。
2.2 比喻式教学法 应用比喻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如:讲授抗原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时,将抗原比喻为免疫系统的启动剂,体内一旦有抗原进入即可导致一场战役,这场战役称为免疫应答。为使学生深刻理解抗原抗体的反应具有特异性,将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比喻为钥匙和锁的对应关系,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种抗原只能与其相应的抗体结合。在讲述“补体”激活过程时,将激活过程比喻为“多米诺骨牌”效应,只要推倒第1张,骨牌长龙依次倒下;即只要激活补体C1q成分,其经典途径的全过程随后即被活化。在教学中采用贴切、恰当、生动的比喻有时胜过千言万语,使人豁然开朗,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
2.3 比较式教学法 是通过对知识结构进行对比、归纳,探求其内在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在教学中采用比较式教学法施教,对“适应性免疫应答”与“固有性免疫应答”、“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与“补体激活的旁路途径”、“外源性抗原处理和提呈”与“内源性抗原处理和提呈”、“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与“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进行比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4 设问式教学法 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准确设问,能给学生以悬念,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如:在“免疫学诊断及免疫学防治”教学中设置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可用已知的抗原测定未知的抗体,或可用已知的抗体测定未知的抗原?为什么给机体注入抗原与注入抗体后免疫力维持的时间不同?为什么疫苗一般要注射多次?同学们对提出的问题很感兴趣,积极发言回答问题,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3]。
2.5 案例式教学法 该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授“超敏反应”一章后,我们与学生们共同分析如下案例:一个八岁男孩,最近体重减轻并伴低热,右侧淋巴结肿大。无咳嗽且X线胸部检查正常。淋巴结检查肉芽肿性浸润,但未见抗酸杆菌。现正在等待结核分枝杆菌的微生物学培养结果。结核菌素皮试48小时出现直径为20mm的肿胀和红斑。试分析:(1)哪种类型的淋巴细胞与皮肤试验反应有关?如何诊断?(2)给家庭成员作皮试时,男孩的五岁弟弟也呈阳性反应,但是他很好,胸部X线检查也正常。他的免疫应答皮试结果说明了什么?有何意义?案例教学中,我们首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案例,分析讨论,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归纳总结。案例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前后联系、融会贯通
运用前后联系的方法系统学习,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例如讲解体液免疫应答时,让学生先复习一下抗体的基本结构、产生细胞、抗体的生物学功能等,并将学过的抗原提呈过程,T、B细胞的表面标志与后面要讲的体液免疫应答过程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尽力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于体液免疫应答过程复杂,涉及到抗原呈递,TH细胞和B细胞的双信号活化,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的过程,每一过程都有许多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在讲解这一过程时,先在黑板上画一简单的反应流程图,再由浅入深进行讲解,逐步将该过程图添加详细完整。这一过程的关键是TH细胞的活化,其活化的三个阶段中双信号刺激又是关键中的关键,这一关键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按图讲解,层层深入,已达到很好地理解免疫应答这一复杂过程。
4 课尾进行小结、课后及时评估
每次课的内容讲授完后,用5~10分钟将重点、难点再一次复述,或解答学生不太清楚的问题,有益于加深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系统理解和掌握,对所讲授的内容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4]。课后评估就是每次上完课后,自我回顾上课中的教学情况,内容是否讲清楚,教法是否得当,时间安排是否合适,与授课计划有多少出入,学生的反映如何等等。这种回顾,对上好下次课、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很有帮助。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学生获取和掌握知识的程度,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付出程度,为此,督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上好每一堂课。
参考文献
[1] 汤红明,赵杰,邓维秀.“四备一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运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4):352-35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223-02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及教育水平的提高,来华的留学生越来越多。近几年来,我校MBBS留学生招生已达到每年90~100人。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如何在教学中成长,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尤为重要。本人在博士毕业后通过助理教学制的培养后,承担了部分MBBS留学生医学免疫学的教学工作,现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探讨和分享,希望对承担MBBS留学生教学任务的青年教师起到相互促进作用。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对象的特点。我校招收的MBBS留学生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和泰国,少数来自于欧美发达国家。学生的生活习俗、和文化教育背景各不相同,与本国学生在生活习惯、学习态度及为人处事方式等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上课比较自由、散漫,但气氛比较活跃,喜欢当堂提问、讨论、发言踊跃,等等特点。
2.医学免疫学课程的特殊性。医学免疫学是基础医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一门前沿学科,且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等多个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是临床医学等学科的重要基石。医学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假说多且抽象。此外,医学免疫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课程,每个章节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其内容形成一个闭合循环。比如,在讲述抗原概念的时候会涉及到抗原与B细胞表面的识别受体(B cell receptor,BCR)或T细胞表面的识别受体(T cell receptor,TCR)的概念,抗原通过与BCR或TCR的结合而活化B细胞或T细胞,但此时T细胞、B细胞的基本特征尚未讲述,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易理解、掌握,易丧失学习兴趣。
二、青年教师自身的优势和短板
由于教学对象和学科的特点,对于初上讲台的青年教师来说所承受的压力很大,同时遇到的困难更大。但青年教师在MBBS留学生教学上也有着自身特有的优势。①青年教师刚走上讲台有一种特别的感受――荣誉感和使命感,充满激情,敢想敢干。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一样,青年教师没有过多的思想负担,更能够尊重留学生,并严格、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②我校青年教师在走上讲台前都经历了《简明高等教育学》、《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高等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法教程》课程的系统、全面和规范的岗前培训,从心理上做好了走上讲台的准备和充分的信心。③青年教师熟练掌握了Windows、office、photoshop和微课等常用软件,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有利于链接生动flash的动画、专业的视频,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新颖、有趣味性和富有想象力,便于学生理解,拓展学生思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④青年教师有着广交朋友的特点,能灵活应用QQ、飞信和微信的网络交流终端,有利于拓展与学生交流的时间和空间。⑤我校青年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有的经历了博士后的训练,部分教师具有海外研修经历,所以具有较好的英语读、写及口语表达能力。⑥青年教师刚从学生角色转化过来,因此思维方式与学生相近,对于学生所思所想比较了解,易与学生交流勾通,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三、教学方法的探索
针对上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特点,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研讨和确定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并初步取得了的成效。
(一)理论课程的教学法研究和应用
1.问题引入式教学。我们利用基础医学发展历史中的典型事例或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临床医学典型案例来引入每一章节要讲授的内容。在讲授抗体这一章节时,笔者首先以目前常见的宠物饲养存在的一些医学问题引入话题,例如许多人会喜欢把萌萌的猫、可爱忠诚的小狗作为自己的宠物,但是,这些动物有时候也会对主人发脾气,抓伤或咬伤主人或他人,这时我们必须要进行创口处理和疫苗预防接种,那么就可以引出“什么是疫苗?”“为什么要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有什么用?”“其预防机制是什么?”等等一系列问题。留学生表现欲较强,课堂上发言积极,尽管其答案不一定正确,但要对其的积极思考和勇于发言给予鼓励,然后再详细阐明原因。这种基于问题的经典教学方法,即PBL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形象比喻教学法。免疫学基本理论知识繁多、枯燥、不易记忆,而采用生动的动画结合形象的比喻可以将一些繁杂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比如在讲解抗体的基本结构时,可以将抗体想象成人的身体。两个Fab段就如同我们的两条臂膀,由于铰链区(肩关节)的存在可以上下摆动,结合抗原的可变区部位好比我们的两只手,手可以抓住抗原物质。而每个人是不一样的个体,每个人手的大小、指关节形成的空间构型都不一样,好比是不同的抗体的空间结构,因此可以与被抓住的不同抗原物质形成高度的吻合性。边讲解,边摆动自己的手臂及手指演示,结合多媒体动画,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通过这种肢体语言生动形象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
(二)实验课教学策略
相对于理论课,实验课的课堂气氛较活跃。实验课上我们无需拘泥于严谨的英文语法,可以用简单的短语来讲解实验操作内容,而留学生也容易理解。上课时首先详细讲解实验原理及意义,让学生回顾理论知识,从而理解实验内容与理论课程的关系,为何要进行这项实验?如何进行理论知识的验证?再将英文标签标示的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和材料认识一遍,然后讲解操作步骤并带领学生逐步进行操作,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于一些微量操作或定量实验,由于学生操作手法的不恰当,经常会出现异常的结果。比如说试管凝集实验,实验中要对血清进行倍比稀释,我们做出来的预实验结果是第四或第五管会出现“++”的凝集现象,但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学生没有充分混匀样品或加样量的不准确导致没有“++”的凝集现象,而阴性对照管也会有凝集现象出现,对于这些异常结果我们要详细分析给学生听。对于部分实验需要几人一组来完成,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才能快速地完成实验。刚开始时学生间合作不密切,实验操作比较慢,我们会教学生怎样合理地分配任务来有效地完成整个实验,锻炼团队合作精神。
四、文化交流促进相互理解
这些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差异使他们的思维、处事方式等有很大差异。由于长期受儒家思想的浸润,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常会用委婉、谦虚的用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来自这些国家的留学生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多用肯定或者直接否定等较为直接的方式。中国人在与人告别时常说“慢走、不送了、下次再来”等;但英语只需要说“Bye,See you later,hope to see you again”,不能说成“walk slowly”,容易造成误解(本来是告别的话,如果对方身体正好有残疾,会让对方认为是一种侮辱)。在对颜色的表达方式上,不同的民族对颜色的看法也有很大的不同。在中国红色是个喜庆的颜色,每逢重大节日多用红色点缀,而白色多用于丧葬;但在西方白色则视为高贵、纯洁的象征。此外,为了充分做好留学生的教育及加强不同国家留学生的交流,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年都会举办一次为期1~2天的“国际文化交流节”。在活动中学校提供专门场地设置不同国家的展台,留学生现场制作他们国家的特色美食及手工艺品,并相互邀请品尝及赠送。此外,留学生现场表演自己国家的歌舞、开展文化背景知识竞猜、现场翻译比赛等一些和所在国家文化息息相关的节目。“国际文化交流节”的开展,使我们相互了解了彼此的文化,同时增强了彼此之间的友谊,使留学生在异国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五、结语
笔者所在学院免疫学专业“国际化”办学水平相对国内知名高校及兄弟院校起步并不算晚,且发展迅速。时代赋予了免疫学专业新的发展机会,作为青年教师必须牢牢抓住这一机遇,开拓进取,知难而进,充分利用国家、学校人才培养平台积极学习,大力拓展自己的全球视野,全面提升学院免疫学专业的国际化教学水平。
以上即为笔者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及总结自身的问题来提高教学效果,为国家的留学生教育及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2课程设置
2.1课程的调整与整合
将生理学、病理学、病生学的实验等基础医学实验课程整合成《机能学实验》;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实验整合为《医用化学综合实验》;将内、外、妇、儿等临床课程整合成《临床医学概要》。这样既减轻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包括《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专业基础课包括《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这些课程之间存在着部分内容重复以及内容衔接不当的问题,以至于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常会遗忘了之前基础课中所学过的相关知识。为此,老师授课时不得不重复基础课的内容。因此,建议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合并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完专业基础知识后更好地继续学习临床技能。《分析化学》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学时较多,针对现代检验技术专业的特点,即已进入仪器检验的时代,因此该门课应侧重仪器分析的讲解,减少化学分析授课的比重。
2.2设置临床见习期
现有的课程设置与临床实践结合的还不够密切,由于未能很好地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致使部分学生并不知道临床检验报告是什么,不知道检验报告上各项指标代表何意,也就更谈不上有专业感情。因此,建议在对学生进行专业课教学之前应安排学生在医院的检验科临床见习一段时间,具体了解检验工作的流程,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检验知识的印象,达到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医学检验专业的课程教学应该针对检验技师的培养目标,强化检验专业的特色,突出检验技师岗位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具体表现在检验方法学、实验种类、检验项目、技术种类等教学内容的特色和优势。
2.3增设一些有特色的选修课
以加强学生对当前最新技术的了解和应用。如针对检验科的大型仪器设备,检验人员只需了解仪器性能及常见故障排除。因此,可以将《检验仪器维修》这门课程改为选修课或以专题讲座形式开出。也可将几门临床主干课程中的临床检验仪器集中为临床检验仪器学课程,避免重复讲授。为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开设《临床实验室管理》课程,可以将生化、免疫、细胞等质量管理的内容集中起来,不必在多门专业课中重复讲授;而针对《临床实验室管理》内容比较抽象,可以组织学生在临床实习期间边实践边学习,其教学效果会更好。
3课程开设顺序
课程开设顺序总体要求是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临床医学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这样依照学科的发展、知识的关联与衔接来设置。有平行课程时要平衡开课实验室和教研室的学年工作量。实训课中的军事训练建议在新生入学时安排,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组织纪律观念、集体观念和讲求规范及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促进校风校纪建设;社会实践课应安排在每年的寒假和暑假进行;临床见习时间宜安排在进入专业课之前;毕业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学年。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12英语(一)
00015英语(二)
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20高等数学(一)
00022高等数学(工专)
00023高等数学(工本)
00031心理学
00034社会学概论
00037美学
00040法学概论
00041基础会计学
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45企业经济统计学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3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0054管理学原理
00055企业会计学
00058市场营销学
00060财政学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66货币银行学
00067财务管理学
00072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00073银行信贷管理学
00076国际金融
00077金融市场学
00078银行会计学
00086风险管理
00087英语翻译
00088基础英语
00090国际贸易实务(一)
00091国际商法
00094外贸函电
00096外刊经贸知识选读
00097外贸英语写作
00098国际市场营销学
00099涉外经济法
00107现代管理学
00144企业管理概论
00145生产与作业管理
00146中国税制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51企业经营战略
00152组织行为学
00153质量管理(一)
00154企业管理咨询
00155中级财务会计
00156成本会计
00157管理会计(一)
00158资产评估
00159高级财务会计
00160审计学
00161财务报表分析(一)
00162会计制度设计
00163管理心理学
00167劳动法
00169房地产法
00182公共关系学
00186国际商务谈判
00189旅游与饭店会计
00196专业英语
00197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00207高级财务管理
00208国际财务管理
00226知识产权法
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0230合同法
00233税法
00242民法学
00243民事诉讼法学
00245刑法学
00246国际经济法概论
00249国际私法
00261行政法学
00277行政管理学
00281社区社会工作
00312政治学概论
0031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0318公共政策
00319行政组织理论
00320领导科学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
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0345秘书学概论
00346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
00370刑事证据学
00371公安决策学
00388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0039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00395科学。技术。社会
00420物理(工)
00442教育学(二)
00445中外教育管理史
00449教育管理原理
00451教育经济学
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
00453教育法学
00454教育预测与规划
00455教育管理心理学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
00464中外教育简史
00488健康教育学
00504艺术概论
00522英语国家概况
00527中外秘书比较
00529文学概论(一)
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00535现代汉语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540外国文学史
00541语言学概论
00595英语阅读(一)
00596英语阅读(二)
00597英语写作基础
00600高级英语
00603英语写作
00604英美文学选读
00605基础日语(一)
00606基础日语(二)
00640平面广告设计
00642传播学概论
00659新闻摄影
00660外国新闻事业史
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00714插画技法
00716印刷工艺
00794综合英语(一)
00795综合英语(二)
00840第二外语(日语)
00841第二外语(法语)
00896电子商务概论
00910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
00937政府、政策与经济学
00938组织行为学(二)
00939商业伦理导论
00940战略管理教程
00943公司法律制度研究
01564工程建设监理概论
01759药物化学(二)
01761药剂学(二)
01763药事管理学(二)
02087分子生物学
02120数据库及其应用
02141计算机网络技术
02159工程力学(一)
02183机械制图(一)
02185机械设计基础
02194工程经济
0219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198线性代数
02199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0220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02205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02238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
02240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02243计算机软件基础(一)
02306自动控制理论(二)
02316计算机应用技术
02339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02356数字信号处理
02365计算机软件基础(二)
02376信息系统开发
02382管理信息系统
02387工程测量
02391工程力学(二)
02394房屋建筑学
02398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02407路基路面工程
02409桥梁工程
02599应用数理统计
02609互换性原理与测量技术基础
02864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02899生理学
02901病理学
02903药理学(一)
02997护理学基础
03000营养学
03004社区护理学(一)
03005护理教育导论
03006护理管理学
03007急救护理学
03008护理学研究
03009精神障碍护理学
03010妇产科护理学(二)
03139数据库技术
03200预防医学(二)
代码
专 业 名 称
专业课Ⅰ
专业课Ⅱ
01
汉语言文学(文)
现代汉语
中国现代文学
02
法学(文)
法理学
宪法学
03
工商管理(文)
管理学
会计学
04
金融学(文)
货币银行学
会计学
05
旅游管理(文)
旅游学概论
中国旅游地理
06
思想政治教育(文)
哲学原理
政治经济学
07
历史学(文)
中国古代史
世界近代史
08
广播电视学(文)
新闻学理论
汉语写作
09、44
学前教育(文、理)
学前教育学
学前心理学
10
应用心理学(文)
普通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11、41
会计学(文、理)
财务会计
会计学基础
12
国际经济与贸易(文)
西方经济学
会计学
13
市场营销(文)
市场营销
会计学
14
财务管理(文)
财务管理学
会计学
15、43
地理科学(文、理)
中国地理
地图学
16
英语(外)
综合英语
翻译写作
17
视觉传达设计(艺)
素描
平面构成
18
服装与服饰设计(艺)
素描
平面构成
19
艺术教育(艺)
艺术学概论
中外艺术史
20
美术学(艺)
素描
色彩
21
音乐学(艺)
声乐
钢琴
22
通信工程(理)
电路分析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
23
网络工程(理)
计算机网络
微机原理
2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
电路分析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
25
工程管理(理)
建筑材料
建筑构造
26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
材料力学
机械设计基础
27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
电路分析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
28
机械工程(理)
材料力学
机械设计基础
29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理)
电路分析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
30
数学与应用数学(理)
高等代数
数学分析
31
纺织工程(理)
纺织材料学
纺纱工程
32
化学(理)
分析化学
无机化学
33
化学工程与工艺(理)
物理化学
化工原理
34
生物技术(理)
植物学
动物学
35
生物科学(理)
植物学
动物学
36
药学(理)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37
园林(理)
植物学
生态学
38
动物科学(理)
动物生理学
动物生物化学
39
油气储运工程(理)
工程力学
工程流体力学
40
植物科学与技术(理)
植物学
植物生理学
42
软件工程
数据结构
C语言
45
中药学(医)
中药学
中药制剂
46
临床医学(医)
解剖学
诊断学
47
口腔医学(医)
口腔解剖生理学
口腔综合
(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
48
医学检验技术(医)
生物化学
检验综合
(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寄生虫学检验、血液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临床检验基础)
49
康复治疗学(医)
康复评定学
康复技术学
(作业与物理疗法)
50
护理学(医)
解剖学
诊断学
51
结合医学心理学开课情况, 选择我院2015级临床医学系160名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 将所有学生随机分为两组, 各80名。对照组男45名, 女35名;年龄21-25岁, 平均年龄 (23.570.89) 岁。观察组男43名, 女37名;年龄20-25岁, 平均年龄 (23.830.92) 岁。两组学生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 (P0.05) 。
2. 方法。
两组学生均由同一位授课教师, 学时数与开课学期均相同。对照实施传统教学法, 以教师讲授教学。观察组实施TBL教学法: (1) 确定学习团队。将80名学生以均衡团队成绩的方式平均分为8组, 每组10名, 并选择活跃性与责任心较强的一位学生为讨论组组长。 (2) 课前预习。授课教师在教学前一周将预习提纲和上课相关资料发放到每个团队, 由每位学生自行预习和储备相关知识。 (3) 课堂学习。正式上课后, 教师以个人阅读评价测试的方式考察每个学生的自学效果, 测试内容涉及到此节课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点, 难度适中。考核结束后, 授课教师向团队提出病案综合性问题、拓展性问题, 由组间讨论后总结出小组成员均认可的答案, 并实施组与组之间讨论, 对有异议或不足之处予相互辩论的方式加深学生印象, 最终得出学生均认可的结论。最后授课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评价, 进而使学生更全面、深层地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 (4) 课后总结。课后授课教师补充学习不足之处, 指出团队合作存在问题, 对每个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互评个人表现, 促进课堂和谐。
3. 观察指标。
从期末考试成绩、案例分析、论文写作三个方面 (各20分) 评估两组学生教学效果, 分数高低与教学效果呈正比。并以调查问卷的方式, 收集观察组学生对TBL教学法的评价。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 教学效果。
观察组学期末考试成绩、案例分析、论文写作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提高, 差异显著 (P0.05) 。见表1。
2. TBL教学法评价。
观察组调查问卷80份, 回收率为100%, 均为有效问卷。结果显示, 大部分学生对TBL教学法持肯定意见。见表2。
三、讨论
医学心理学课程是每位学医者的必修课程, 但目前的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 教学效果较差。有学者认为,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教学, 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进而促进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提高。[7]
本研究分析TBL教学法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显示, 观察组学期末考试成绩、案例分析、论文写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明TBL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大部分学生对TBL教学法持肯定意见, 表明TBL教学法受学生欢迎度较高, 且能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主要是因为TBL教学法的授课教师在上课前仔细研究教学内容, 在课堂上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教学, 能有效提高每位学生的参与度。TBL教学法对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均有较高的要求, 不仅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基础, 还对病理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灵活运用, 从而能较好地为学生解答疑惑。TBL教学法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积极参与团队合作。TBL教学法中小组成员参与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但最终成绩却基本相同, 这会使部分学生产生不公平感, 后期仍需改善。[8]
综上所述, TBL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性与自主学习能力, 且学生的好评度较高, 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具有较高的推行性。
参考文献
[1]朱宏晋.护士在职培训中实施TBL教学法的设计与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 29 (3) :541-543.
[2]邹鑫, 李小飞, 周勇安, 等.PBL和TBL的双轨教学法在胸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16 (7) :1345-1349.
[3]刘翠芳, 杨柳, 瞿远珍.TBL教学方法在急救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实践[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 35 (1) :125-127.
[4]张清伟, 宋佳玉, 王锋, 等.CP结合TBL教学在妇产科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重庆医学, 2016, 45 (8) :1133-1135.
[5]周敏, 周亮, 杜敏, 等.TBL教学法在外科学总论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 2016, 20 (4) :80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