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疗改革的背景

医疗改革的背景范文

发布时间:2024-03-09 17:18:5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医疗改革的背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医疗改革的背景

篇1

在新形势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是整个医院经济工作的核心所在,属于医院战略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在医院总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各项经营活动顺利展开的保障。新医改政策下,它为医院的经营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它的总体改革思路是管理体制的改革、运行体制的改革以及监督监管体制的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建立健全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另一方面还要最大程度地减轻公民个人支付的医药费用,尽可能地避免不必要的费用,从而体现出公共医疗服务体系的公益性质。这不仅需要坚持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原则,还要对医院的管理进行优化。病人作为医院管理的中心,是医院办院宗旨和立院之本,也是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出发点。那么从医院的各项工作开展角度来讲,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是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办院宗旨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是医院财务管理活动的中心。[1]

总而言之,在当前新医改政策的大力普及和运用的背景下,对于医院来说,它的大众服务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医疗市场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就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抛弃过去依赖政府办院的思想,强化市场竞争意识,通过对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的加强和对成本控制采取相应的策略,确立并坚持新的财务管理和目标定位。简单来说,就是医院要以尽可能低的运营成本和患者的就医成本,对病患者提供一个优质的医疗服务。从人民群众的实际出发,切实满足各种医疗需求,获得最为合理的经营收益,实现在推动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层收获。

二、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的成本控制策略

(一)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

对于医院来说,它的部门分布较多。因此,其经济活动都是以财务管理活动为主线开展的,所有的经营决策都要坚持以医院的财务核算为依据,参考精确的会计数据、前瞻的财务预测以及周密的财务分析;而这些经营决策的实施又离不开财务部门合理的财务控制。因此,推动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是确保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必须要不断强化财务参与、财务控制以及财务服务的职能,使三者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首先,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在医院的经营发展过程中,重视内部控制和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基础,也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对于财务管理人员来说,不仅要对医院的业务流程和控制目标有明确的掌握和理解;而且还要对医院的各项资金流动有充分的了解,对不同业务的开展有相对应实施对策。

其次,把计划管理作为重点对待,发挥计划管理的作用。医院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和财务计划的制定是必不可少。它是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一部分;是以资金投向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重点保证远期计划和医院发展规划相一致。此外,在各个设备购置使用之后,财务人员还要对它所使用的实际效益状况进行实时的调查总结,并做好相应的参数信息记录。

第三,强化成本控制意识。[2]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对于各项成本的核算始终要坚持成本控制机制的原则来对医院的内部资源配置进行合理调配,重视并加强成本管理工作,这是目前对医院经营管理的一种改善,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促进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可以使内部各种资源的配置效率得到提升。此外,成本控制还可以依据定额成本或者是标准成本来对材料消耗等的费用项目进行预先控制,进而达到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增量资产的目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对成本考核指标的利用来实现事后的成本分析和评估。

(二)做好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发挥成本控制的作用

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主体――财务人员,就必须对现有的各项财务业务流程进行开展,合理的设定控制目标,并对不同的控制点有一个明确的分别。根据控制目标来采取控制措施,加强医院的财务预算管理对于医院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收支平衡以及对各个科室的工作协调等都是十分有益的。此外,对于支出预算的编制需要把握好三个关键性费用,也就是人员费用、基本公用费用以及按照现金的流入量来合理安排流出量,对于各个现金的预算要立足于收付实现制,把实际收到现金的时间来作为资金收入的确认,同时也要把实际支付现金的时间来保证资金的支出。[3]

首先,建立健全会计账簿,详写会计核算科目明细。医院财务管理活动是对医院资金总体上的一种规划,在财务活动的具体开展上必须要依据财政部和卫生部所出台的相关文件来设置会计账簿,根据自身的行业发展特点和具体的业务流程设置核算科目。

其次,进一步强化内部结算功能。从医院的正常运行角度来讲,医院在制定经营管理政策时就必须把有限的资金量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分配和使用,保证各项资金的流动都满足医院长远发展的要求。此外,还要实行统一化的管理方式,对现有的资金进行统一安排,对各项用款进行合理的规划并根据进度定期的召开资金平衡调度会,并依据预算的状况对重点项目和紧急项目的资金进行合理安排和落实。

(三)抓好财务评价分析和评估工作

医院之所以要进行财务分析,主要是为了对之前运行中的财务活动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它是整个财务预测工作开展的前提,在财务管理成本控制的整个循环过程中具有过渡性质。新形势下,医院的财务信息关系到各方的经济利益,[4]做好财务管理的分析和预测工作可以对成本控制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风险进行事先防范,这样可以更好地改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为医院的各项经济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篇2

一、 研究背景

近些年来,医疗改革逐步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焦点话题,且因为涉及到民众的利益,所以可以说是备受关注。现阶段,我国的医疗状况是不容乐观的,看病难、看病贵、医务工作者不能很好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等都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在这样的形式下,倡导医疗改革,提出应对医改困境的措施势在必行。而且,我们也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党和国家政府推出了备受关注也备受争议的新医疗体制改革方案。

二、医疗改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医疗改革涉及到老百姓的生老病死,涉及到老百姓的健康水平,涉及到解决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医疗改革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意识,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解决老百姓看不起病、看病不方便的困难。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医疗制度体系,解决民众面临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仅仅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同时还能有效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医疗体制改革符合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它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三、医疗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本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但是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中的不足。当前的医疗改革依然还面临很多突出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农村地区公共卫生和社区医疗水平较为落后;医保制度还有待健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医药流通领域发展不成熟、不规范,药品市场价格过高,民众买药难;对医院的运行和管理不够严格,制度不健全,弱化了公益性的医疗机构;有待健全卫生投入机制,改变单一的办医体制,逐步向多元化发展过渡;政府医疗卫生事业支出较少,与当前国情相符合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尚未建立,难以解决民众所面临的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现状。此外,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逐步加大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和自然生态环境发生改变等,这些都将成为影响医药卫生工作的重要因素。

在供给层面上基本形成商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是现行的医疗卫生行业的显著特征。行业限制基本没有,也没有出入门槛,各种资本纷纷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市场需求决定着新进入资本的布局以及服务目标。无论是公立的医疗机构还是公共卫生机构,都逐步采用了企业化的运作和管理模式,独立经营、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方式。同时各医疗服务机构之间也逐渐形成了全面竞争的态势,市场供求关系成为了决定医疗服务价格体系的关键因素。与供给层面的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不同,在需求层面,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逐步演变成为了私人的消费品。相比较于城镇地区约占半数的覆盖人口,医保制度的农村覆盖率只占到了农村全部人口的10%左右。

商业化和市场化是医疗卫生体制变革的基本趋势。这样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一、竞争机制发挥作用,提升整个医疗服务行业的竞争意识,提升整个医疗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二、各种民间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全面提升了医疗服务领域的供给能力,更多更大的的医疗服务机构出现,改善提升了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此外,所有制结构上的变动、管理体制方面的变革以及多层次的竞争,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行业的运转效率以及医疗服务机构和工作者的积极性,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向好的方面发展。

但不能忽视的是,商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走向其实是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律背道而驰的,这直接导致了强调社会公平性的医疗服务和注重宏观效率的卫生公共投入等措施的功能被弱化。它具体表现在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品性质与商业化、市场化服务方式之间的矛盾;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与商业化、市场化服务方式之间的矛盾;医疗卫生服务的宏观目标与商业化、市场化服务方式之间的矛盾;疾病风险与个人经济能力之间的矛盾。

四、对策:政府主导,充分引入竞争、放开医疗市场,合理调配医疗资源

根据完全竞争市场模型,市场的资源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会达到优化配置。医疗卫生事业也可以逐步走向商业化、市场化。降低医疗市场的准入门槛,开放准入机制,从政策上对进入行业的资本予以相应的优惠支持等措施,吸引民间资本广泛进入,并通过竞争机制的作用,促使医疗服务机构通过提升内部运转效率、服务能力以及从业人员素质来提高生存能力以及行业供给能力。但市场经济是一种自发性、自动性、自主性的经济,谋求物质利益最大化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直接目的。在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引领下,市场竞争的结果必然是“两极分化”的情况。要避免这种情况,就需要“社会看得见的手”,如法律制裁、行政约束、道德谴责等对经济行为进行约束和制衡。因此,在未来的医疗改革中,各地区各级政府应该作为主导,领导医疗改革。在明确政府职责的前提下,重新构建政府、市场、医疗机构等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

篇3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进入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在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提高面对挑战,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水平成为医院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在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对医院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财务管理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不断的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并发展,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一、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面对的挑战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工作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说明。

1.对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冲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的职能逐渐转变,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宏观调控的力度越来越强,其目的主要是解决人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政府结合当地医院的经营管理状况制定合理的优惠政策,并对医院进行积极的引导,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比如对单病种费用的最高限制,对先天性心脏病的免费治疗,在这样的环境下,原有的医院财务管理模式就不能适应现在的医院管理。面对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医疗体制改革所引起的经济关系变化,医院就要制定符合自己的财务管理方式和方法,在不断完善内部、财务与会计制度的同时也指导医院决策者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强化内部管理,来适应时展的潮流。

2.对财务管理中成本核算的冲击

成本核算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可以对医院各项业务成本进行控制,减少不必要的资本输出,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在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要以医院的长远目标为中心,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杜绝浪费行为,这是医院经济效益提高的保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想要发展,就不能固守陈规,医院一方面要加强管理,不断的增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扩大市场的占有率,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发展。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成本核算工作带来了困难,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已经逐渐在医院财务管理中体现,这样就增加了成本核算的工作量。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医院也必须和企业一样,把财务管理作为主要工作来抓,制定科学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和核算方法,加强对成本核算的控制,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3.对医院资金筹集的冲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的市场竞争已经处于白热化的阶段,医院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不断的扩大规模,增加市场的占有率。这样就需要大量的资金,虽然国家给予医院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是这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需求。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这种现象就越来越明显,因此,医院的资金筹集就成为了一个难题,处理不好这个问题,医院就不能更好的发展。目前我国医院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财政拨款、医院药品收入、医疗服务的收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政府的职能发生了转变,医院的资金来源也有所变化。财政拨款在医院资金来源的比例逐渐减少,药品的利润也在减少,医疗服务收费也趋向合理化,目的是解决人们看病难的问题。这是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这就给医院的资金筹集带来困难。所以,医院要结合自身特点,不断的寻求更好的方法筹集资金,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分析

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医院的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提高,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在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医院要不断的更新管理理念,树立发展目标,加强自身的管理,不断的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医院更好的发展。伴随医院营运模式由管理型向经营型的转轨,医院必须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保证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新的医疗体制改革与医院的财务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医院必须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深入研究医疗体制改革的特点,适应改革的需求,促进医院更好的发展。

1.医院的发展要面向市场,更新管理理念,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

医院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就要以市场为主,一切经济活动以市场为中心,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下,不断的更新管理理念,促进医院向现代化管理模式发展。同时,要注意到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结合医院的实际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指导医院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保证医院的各项工作有序的进行,减少不必要的资金输出,节约成本,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医院也要不断的提高服务质量,为医院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这是医院发展的关键。医院的财务管理要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这样才是经营型的财务管理,才能保证医院的经营管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此外,医院还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工作人员的素质决定着医院工作的质量,决定着医院医疗服务的竞争力,我们一定要加强对这方面的重视,定期的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2.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增加财务管理的内容,做好各项支出工作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医院的财务管理也遇到了新的问题,这样就需要财务管理去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2011年医院财务制度也进行了改革,解决了医院财务管理的突出问题。例如:①参照企业引入了权责发生制。②重新对收入和支出内容进行分类。③以前单独核算的药品与卫生材料一样进行进价核算。④强化了医疗成本的核算和控制。同时,医院在努力增加收入的情况下,加强对人员工资福利业务招待的支出,医院购置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和大型修缮的专项支出,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专项物资的支出。将其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保证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财务管理内容的扩展,是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的创新,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不断创新,自力更生,实现自主经营

医院的经营管理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我们医院的资金来源主要有政府的财政拨款、医院药品的收入、医疗服务的收入三个方面。在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资金的收入已经不能适应医院快速发展的脚步。医院的管理者就要结合医院的经营特点,自力更生,不断的创新经营模式,扩大资金的来源,保证医院发展的需要。这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发展必须要走的道路,也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医院的财务管理者一定要具有勇往无前的精神,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医疗卫生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卫生事业为了更好的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医院也要适应这种变化,加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发挥财务管理的功效,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王东.新医改下公立医院财务问题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3):105.

篇4

2、在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病人被重复检查

在现阶段,病人在一所医院检查的结果,可能在其他的医院不能够被承认,这就导致病人必须对于已经检查过的项目进行重新检查。从病人的角度而言,就会导致时间的严重浪费,也会无形地加大病人在经济上的负担;从医院的角度而言,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

2.2 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分布不均

我国不同地区的医疗水平参差不齐,医疗资源总体不足,与此同时,有限的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分布在大城市的大医院,从而导致许多病人不得不长途跋涉,异地就医,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降低了医院的效率,也给病人带来了麻烦。

2.3 群众不愿意到社区医院看病

为了为群众的就医带来方便和实惠,使社区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得到缓解,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些社区医院,然而,群众不愿意到社区医院看病的情况比较严重。这是由于部分社区医院的规模比较小,缺乏先进的医疗设备,也很难保障病人的后续康复治疗、日常保健等简单的医疗服务。

3、在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方法

3.1 建设电子病历系统

建设电子病历系统,可以有效应对病人重复检查的问题。电子病历系统可以将传统的纸质病历完全电子化,能够对病人的医疗记录进行电子化的存储、查询、统计和打印等等。医院工作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能够对于病人的医疗记录进行方便快捷的存储、检索、浏览和复制,实现了工作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临床科研水平的提高。对于病人来说,通过电子病历实现了病人医疗记录的共享,能够进行相互调用,病人在一家医院进行治疗之后,能够直接到另一家不同的医院继续接受治疗。与此同时,在病人到了新的医院治疗的时候,也不没有必要带着病历,从而给病人带来了更多的方便。

3.2 建设视频查房系统和无线查房系统

为了保证每一个病人的健康,防止病毒感染,可以建设视频查房系统和无线查房系统。通过视频查房系统,医院工作人员能够对于病人的一举一动进行“近距离”的观察。另外,医院在需要控制的区域安装无线查房系统之后,可以在病人身上佩戴能够发射出无线射频信号并不会损害身体健康的智能电子标签,这样,病人电子标签所发射出的信号就能够被医院的信号接收装置所接收,从而能够实时监控和追踪病人所在位置。一旦发现病人出现在医院门口等不应该出现的位置,系统就能够发出自动报警信号,从而避免病人被人从医院内盗走,使病人的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有利于医院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档次的提高。

3.3 建设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和就诊“一卡通”系统

按照医疗体制改革方向和医院发展需要,必须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的信息互动平台,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对于病人日常的预防免疫、就诊情况、健康检查记录、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健康档案信息进行详细的记录;在医院,可以对病人在医院的就诊、住院的信息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且也能够提供病人出院后的康复建议。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所有的医疗卫生机构都能够共享的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之后,也可以形成就诊“一卡通”系统。这种系统将具备国家统一标准的“社会保障卡”作为介质,因此,所有的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都必须逐渐统一在社保卡上,从而保证就诊“一卡通”系统得到有效应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实现就诊流程的优化,使病人排队挂号的等候时间和看病流程得到缩短,有利于群众“看病难”问题的解决。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有利于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加强。我国的医院都应该继续完善信息化建设,切实提高医院的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平,池捷,王洪清,时长城,郑涛,夏悦.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建设和应用[A].2008年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九次学术年会报告集[C],2008.

[2]杨爱荣,孟艳艳,李力力.电子病历在医院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

篇5

    一、继续执行医疗经费由医疗机构定额管理的办法,合理确定定额指标和考核指标,认真落实奖罚措施。

    二、享受人员负担医疗费用标准

    1、符合公费医疗管理规定的医疗费用,享受人员个人负担低于下列标准的按下列标准执行:

    年度内门诊医疗费支出在3000元(含)以下的部分职工个人负担20%,3000元以上的部分职工个人负担10%;

    年度内住院医疗费支出在10000元(含)以下的部分职工个人负担10%,10000元以上的部分职工个人负担6%。急诊留观且收住院的病人,其住院前7日内的留观费用与住院医疗费合并计算。

    2、门诊放化疗的医疗费用,职工个人负担比例按照住院医疗费用负担比例执行,门诊血液透析、器官组织移植后服用抗排异药的费用职工个人负担6%。

    3、退休人员个人负担比例为在职职工的50%。

    4、符合公费医疗管理规定的医疗费用,离休人员、在乡二等乙级(含)以上革命伤残军人,按照有关规定报销,个人不负担。

    三、器官移植、组织移植列入公费医疗报销范围的项目为:肾脏、角膜、皮肤、血管、骨、骨髓移植。其它器官移植、组织移植的医疗费用公费医疗不予报销。

篇6

近年来,在我国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对于公立医院内部经营管理也不短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新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完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在公立医院内部构建更加规范有序和高效的内部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公立医院自身管理的首要任务,这对于促进公立医院适应市场经济,实现自身长远稳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新医疗改革对于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要求分析

新医疗改革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奖罚机制,改变国家对医疗卫生系统的补偿方式,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内部人士安排,积极促进医疗机构投资多元化而采取的一系列改革制度措施。新医疗改革的实施对于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要求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环境

新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公立医院必须不断地改进内部控制环境,特别是要不断地改进完善内部的组织机构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高公立医院内部整体运转效率。

(二)要求加强对内部的监督管理

新医疗改革背景下,要求公立医院内部经营活动必须合法合规,对内部控制管理有效性的要求更高,这也进一步要求公立医院必须重视内部监督管理,特别是内部审计工作,通过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以及强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控制管理绩效。

(三)要求应该进一步加强内部资金资产的管理

资金资产管理在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中属于管理的核心内容。在新医疗改革背景下,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也同样应该将资金资产管理作为重要内容,不断改进优化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二、当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内部控制环境需要不断完善

造成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力度较弱,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就是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层的内控意识薄弱,在内部组织结构管理上,还没有有效的划分权责,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也不够合理,造成了一些关键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无法有效落实。

(二)关键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健全

有的公立医院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关键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完善,预算管理不够严格,货币资金控制存在薄弱环节,成本费用控制管理不力,影响了整个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作用发挥。

(三)公立医院的内部监督管理不到位

很多公里医院的内部审计还存在着不到位的问题,有的没有成立有较强独立性的内部审计机构,问责机制也不够健全,造成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纠正解决。

三、新医疗改革背景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一)优化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建设

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优化上,首先应该对公立医院的组织机构进行完善,明确公立医院院长办公会、各临床、医技、行政、物资、附属机构等部门的职责,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基础。其次,应该注重不断地扩大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覆盖面,并将内部控制管理活动重点不断向内部决策上移,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力度。此外,公立医院应该适应新医疗改革的要求,加强医院财务制度改革,健全与现代医院管理相适应的公立医院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与岗位责任制度,形成责、权、利有机结合的运作机制。

(二)加强关键环节的内部控制管理

在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更应该突出重点,主要应该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公立医院预算业务的控制,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作好预算的平衡调整,并加强预算的执行控制,确保严格按照计划控制公立医院的资金使用。加强收支业务控制,对公立医院的各项收入业务严格执行统计稽核,加强对各项支出的审批审核,确保资金收支的规范准确。强化采购业务控制管理,对采购业务的申请准备、审批复核、招标签约、支付验收等环节严格控制。改进资产管理,对公立医院资产的购入配置、维护保养、报废处置等环节细化要求,不断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加强成本控制,把成本核算作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核心,提高成本核算的精准性,降低医院各项消耗成本。

(三)加强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

在公立医院内部设立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公立医院监督管理制度,专项开展内部控制管理监督工作,重点检查公立医院内部各个部门是否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条例。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作用,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重点对公立医院的预算管理、收支控制、资金流管理等进行审计,通过强化对医院内部控制的评审和评价,及时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设计和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纠正解决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四、结束语

在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化背景下,改进完善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应该重点完善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着重加强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优化设计,同时加强内部控制监督管理,以实现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最大化,促进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7

乡镇医院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提高社会群众的身体健康指数起到重要作用。为提高乡镇医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必须做好成本核算管理工作[1]。在医疗改革出现之前,乡镇医院主要通过销售药物来带来收入,确保医院财务的正常运行,这也是传统的“以药养医”机制,医生和医院的收入和药物销售量成正比。但是在医疗改革背景下,各大医疗卫生机构纷纷实行药物制度,也就是维持医疗收费的原价不变,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其中产生的医疗费用差价完全由国家财政进行支持,这也就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带来了充足的资金保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条件[2]。但是受到医疗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许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成本核算管理中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对与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只有妥善解决成本核算管理问题,才能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本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财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国家事业单位,这些事业单位缺少专业的财务人员,许多财务管理人员都是卫生机构的医生临时指派,或者半路出家上任的,没有专业的财务人员对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成本进行核算,结果导致医疗卫生机构的成本核算等财务管理工作效率降低,管理质量不足。而且有许多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失误也容易导致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额外财务支出增多。在医疗改革的背景下,财务管理的会计知识也在发生变化,如果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与时俱进,就会导致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失衡,无法有序进行成本核算工作。而且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普及,各种财务成本核算软件和设备相继出现,医院在管理财务信息时如果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将会导致信息交流的实时性降低,成本核算的信息不准确等问题,对于医疗卫生机构的转型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1.2会计核算信息和成本核算信息不一致

从本质上来看,成本核算和会计核算信息必须保障一致性,但是在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成本核算一般安排在该月的25号,截止到下月的26号,而会计核算信息按照标准的自然月进行核算,这就导致两者之间相差1~2d,很容易造成信息核算不一致,使成本核算信息和会计核算信息之间出现较大的差距,对于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财务运转是非常不利的。从微观上来看,成本核算属于会计核算的中通过要组成部分,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中,能否科学、合理地开展成本核算工作至关重要。

1.3选择的收入确认方法不合理

根据《医院会计制度》中提出的要求,所有的医疗机构必须根据在院患者来计算医院的收入,因此,医院的每个科室通过核算收入能够了解科室的当期收入,通过分析权责发生制记录的支出和当期收入,研究二者之间能否形成配比结余,才能够表明医院科室是否获得经营业绩。但是在当前许多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许多医院都是根据出院患者来计算医院收入,这和《医院会计制度》的规定相悖,以这种方式来确认医院收入,无法正常反映医院各科室的成本收入,其中可能混杂了历史收入以及其它收入,不利于审查核算医院的经营业绩。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本核算管理的具体措施

在医疗改革背景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本核算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必须加强成本核算管理,才能为群众提供科学、合理的服务价格,改善当前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2.1加大对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重视

为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效果,必须加大对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重视。作为医院的领导部门,首先必须转变传统思维观念,更新管理理念,同时要向医院全体职工贯彻成本核算的意识思想,根据《医院会计制度》制定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3]。具体而言,可以定期开展成本核算宣传和财务人员培训工作,让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重视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从思想上了解成本核算的内涵,实现医院各大科室之间的信息共享,为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各大科室医护人员必须尽到财务管理的责任,不能随意推卸,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成本核算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其次,医院必须吸收专业的财务人员,通过财务人员成立的成本核算小组,定期对医院的财务成本进行核算,小组内部人员细致分配成本核算任务,明确每一笔资金的用处和收益。最后,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必须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医院内部的成本核算模式和管理机制,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软件和硬件设施,优化调整成本核算系统,并且对各项财务成本信息进行准确记录,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实时性。

2.2严格依照会计理论开展成本核算工作,确保成本核算和会计核算保持一致

医疗改革的持续推进给医疗卫生机构成本核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成本核算工作中,必须严格依据会计理论,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方式,来确保成本核算和会计核算保持一致,这样能够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4]。同时,随着财务会计专业的快速发展,成本核算工作作为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不断借鉴和应用先进的会计理论,使用合适的工作方式,才能提升成本核算的科学性。

2.3科学确认成本费用,做好成本核算中的归集和分摊工作

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成本费用中,涉及到多种成本费用,其主要包括了医疗卫生材料费用、人员办公经费、药品成本费用以及医疗风险费用,所以在核算医疗服务机构的成本费用时,必须明确划分核算范围,合理区分医疗服务和各项经济活动的成本支出。同时,医院的不同科室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摊工作至关重要,可以把不同科室的费用支出按月为单位来进行归集,同时制定检查制度,对各个科室的成本费用信息进行科学管理,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平台,这样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地管理成本费用,使医院成本费用能够公平分摊开来。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医疗改革的背景下,为了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成本核算管理工作,首先必须加大对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重视,其次需要严格依照会计理论开展成本核算工作,确保成本核算和会计核算保持一致,最后要科学确认成本费用,做好成本核算中的归集和分摊工作,这样才能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华红英.探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之间的关系[J].财经界:学术版,2014(21):75.

[2]田丽华.浅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9):116-118.

篇8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091-01

1 前言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比较快,医疗卫生水平也取得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涉及到的医疗档案资源越来越多,增加了档案管理工作难度。医疗档案主要是对诊断病例、病人健康情况、设备设施配备情况及科研成果的记录,它是对医院各项资源及医疗信息的有效汇总。医疗档案管理质量直接关乎医院发展水平,医院负责人和档案管理人员要结合医院发展背景,将医疗档案资源管理与建设工作落实到位,推进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医疗档案资源管理与建设必要性

医疗档案资源对医院日常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详细记录和整理,并对医务人员具体工作情况和实践治疗成果等进行总结。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医疗档案的形式比较多,包括纸质档案、电子档案、视频、音频等。当前,仍然有部分医院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沿用传统的信息收集、归纳及整合方法,管理制度缺失,且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制约了现代化医院的建设及发展。医疗改革背景下,对医疗档案进行科学管理,可实现医院的高效运行和发展,使医院的整体医疗卫生水平及管理水平不断提高[1]。

3 医疗档案资源管理与建设现状

3.1 医疗档案资源管理建设基础条件不完善

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受制于自身文化水平,使医疗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比较低,而医院不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并未对他们进行过系统培训;医疗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决定了他们不仅要具备专业医疗知识,而且要具备较好的管理能力及统筹能力。但是,档案管理人员并未达到该种水平;没有结合医院发展背景,制定医疗档案管理制度,仅对国家档案法律法规进行照搬,使其针对性不强;尚未认识到医疗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医疗档案与人事档案混淆,基础设施不完善。

3.2 没有充分利用医疗档案信息资料

医疗档案是对医疗信息的书面记录,很多医院对医疗档案进行记录和存档之后,将其积压起来,无人问津,当有需求时,才进行查询;对部分科研医疗档案进行保密管理,无法实现医疗研究成果的共享;医院负责人和档案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医疗档案的重要性,并对部分档案实施保密管理,从而降低了医疗档案的使用价值,使医疗水平难以提高,制约了医院发展及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2]。

3.3 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

计算机网络背景下,对医疗档案提出了信息化管理要求。然而,部分医院因资金短缺、信息化人才缺失等,仍采用传统袋装和卷宗形式对医疗档案进行保存,使医疗档案管理混乱,增加了日常查询难度,且容易丢失。部分医院虽将实施了医疗档案信息化管理,但是,受档案管理人员水平限制,医疗信息录入时,经常出现错录、漏录情况等,无法提高医疗档案管理效率,也对医疗改革工作的推行产生了制约。

4 基于医改背景的医疗档案资源管理与建设方法

4.1 完善医疗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

(1)财务部门要结合医院发展背景,调配一定的资金数额,为医疗档案管理工作配备办公设备、档案材料收集室和计算机等硬件设施,营造一个专业的医疗档案管理环境,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更加专业、正规,便于后期信息查询,为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2)依据医疗档案管理工作内容、部署和要求等,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裁撤,使他们各司其职,以保障医疗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从高校选聘优秀毕业生,重点招收医疗专业人才,结合医疗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向他们培训相关专业知识,并注重道德培养,实现综合性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提高医疗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使其更加专业;(3)完善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及发展需求,对医疗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细化,使其更加具体,并将奖惩措施落实到位,提高医疗档案资源管理及建设质量[3]。

4.2 合理开发医疗档案,提高档案资料信息利用率

档案管理部门对医疗档案实施保密时,也要采取正确的方式,对医疗档案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和利用。依据医疗档案资源管理和建设情况,成立医疗档案开发组,定期组织探讨会,对最新医疗科研成果进行研究、论证和总结,不断引进新型医疗设备、器械、药物等,对疾病治疗方法进行创新,为人们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医院也要对医疗档案进行合理开发,对病例情况和患者就医情况等进行总结,增加对该科室的资金划拨数额,实现医院财政资金的合理配置及优化利用。注重医疗档案的实用性,对其进行不断开发,提高档案资料信息利用率。

4.3 注重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为了适应医疗改革需求,将信息化建设用以医疗档案资源管理与建设中,使管理过程更加数字化,可提高医疗档案管理质量及效率。医院要结合自身发展背景及实际医疗、科研情况,借助人工录入、电子扫描和照相等方法,改变传统的纸质档案存储方式,以信息化模式,对医疗档案进行保存,构建完善的医疗档案信息化收集平台,借助该平台对医疗档案进行汇总,并以数据库形式对它们进行保存。医院工作人员可通过密码或权限设置,获取医疗档案或相关数据信息,降低医疗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档案利用率,使它的应用过程更加便利。完成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建设工作之后,在医院内部将数据库管理医疗档案宣传工作落实到位,并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4]。

例如,国外一家医疗信息管理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Queue的医疗信息整合系统。医院可应用该款软件进行医疗档案资源管理与建设,患者只需将姓名、住址、药物过敏史、家族病病史等基本信息输入到云文件中,医院即可通过该系统及时提取病人信息,缩短患者等候时间。医院也可通过该软件对某时段就诊人数进行管理,对病人医疗档案进行有效存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避免病人档案丢失,极具快捷性和便利性,有效降低档案管理工作难度。

4.4 创新医疗档案管理方法

随着医疗改革工作的深入,传统医疗档案管理方法及模式已经不具备适用性。医院要依据外部环境,对医疗档案管理方法进行不断创新,深入临床一线进行各种调研活动,明确档案利用及反馈信息,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医疗工作,对医疗档案进行充分利用,实现资源共享。近年来,医疗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各基层医院也逐渐认识到了医疗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依据医院实际情况及具体医疗工作内容,对档案管理方法进行不断创新,实时更新医疗档案内容,不断提高医疗档案资源管理及建设水平,推进自身快速稳定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医疗改革背景下,医疗档案管理及建设工作非常重要。医院负责人和档案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医疗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结合医院发展背景,对医疗档案资源管理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具备清晰的认知,并提出具体改革建设方法,以对医院各项服务进行优化,提高医疗档案管理质量,实现档案资源的充分利用,推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及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就医服务。

参考文献:

[1] 朱盈锟.医改条件下医疗档案的管理建设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6,(05):120.

[2] 梁威伟.医改条件下如何加强医疗卫生档案管理[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09):133-134.

[3] 杨慧莉.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方法探究[J].当代医学,2013,(10):26-27.

篇9

在我国这一轮医改的背景下,目前工作重点集中在公立医院的改革上,由于我国公立医院在医疗领域具有一定的主导地位,并且也深受我国民众的欢迎,公立医院改革的成败决定着这一轮医改的成功与否。公立医院改革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配合。基于此,我们要运用思想政治工作这个强大的武器,引导全体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医改之中。

一、公立医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意义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内在要求。当前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公益性的淡化,在公立医院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内在要求。党在十七大中明确提出人人都有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权利,作为公益性事业的公立医院对于一些弱势群体要给予更便利的医疗服务,这样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目前由于我国在公立医院领域的卫生投入有限,要通过教育引导的形式来加强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培育员工的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在工作过程中真正实现“病人为中心”这一理念。

2.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医德水平的重要途径。我们知道医疗改革的追求目标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安全、高效、价廉、优质的医疗服务,但是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在医疗领域普遍存在着医疗法制建设的滞后、医疗人员思想政治观念淡薄等现象,甚至一些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缺少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所以,加强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内在需求和迫切需要。

3.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促使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重要方式。我们知道,医务人员是医疗改革的直接执行者。目前由于我国公立医院的改革已经逐步走入深水区,所以在公立医院加强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刻不容缓的,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阻碍一些错误理念,提高医务人员的思想觉悟,使医务人员能够正确的理解医疗改革的正确意义,积极的投身于改革工作中。

4.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医疗改革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 医疗改革一定会涉及到医疗机构的重组,所以原有的利益格局也会随之改变,这样就会在公立医院中产生诸多矛盾,阻碍改革的步伐,对改革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对医务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加强医务人员的大局观,在工作过程中合理的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利害关系,从而减小改革的阻力,缓解在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矛盾,使医务人员具有凝聚力,为医疗改革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公立医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策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改革主要存在着规章制度不完善、监督不严谨、激励机制不合理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就越加突出。对于当前这种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1.针对医改难点,开展理论宣导,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时效性

受传统理念的影响,思想政治工作往往被认为是一种“务虚”行为,为了改善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些缺点,克服思想政治工作单纯说教的缺点,理论宣导工作紧密结合当前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通过在医务人员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医务人员充分的认识到医疗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医务人员知道在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只是暂时的。

2.结合实践经验,开展丰富活动,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书面来开展是远远不够的,要落实到实践活动中去。要以改革发展情况和当前形势为前提,在医院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有序协调的发展,使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阶段性和针对性。具体在改革的过程中就是要加强改革措施的落实工作,结合在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重点和难点开展主题性思想政治工作。

3.凝练医院文化,体现以人为本,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号召力

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文化,医院文化是经过医院长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具有群体性意识的行为规范,和一些相配套的规章制度以及组织构造,医院文化也是医院长期协调发展的根本保障。医院文化的核心是医院精神, 医院精神主要包括竞争精神、创新精神以及服务精神等等,医院文化是一种社会资本,在医院改革过程中更是一种催化剂。通过为医务人员讲解医院文化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也为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开展医院文化活动也更有效的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号召力。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思想政治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医务人员在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妥善的解决,在解决问题的前提下做到对其思想状况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沟通。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我国公立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会遇到一些新问题和新困难,无疑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这也对我国公立医院的改革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所以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把握机遇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使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针对性和拓展性,使公立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时效性,时刻关注新医疗改革中新的思想动向,团结带领广大医务人员顺利实现医院建设与发展的各项目标和工作任务,从而推动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魏娜.新时期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1.

篇10

中图分类号:F064.1

一、引言

医疗改革是保障民生之要。自1998年国务院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城乡医疗救助保险制度,基本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截至2011年底,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达25226万人,是2000年底水平的6.27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2066万人,是2007年底水平的5.14倍;新农合参保人数为8.32亿人,是2004年底水平的10.4倍。可见,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享受到了社会医疗保障服务。

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的同时,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也逐年增长。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医疗保健支出分别达968.98元和436.75元,分别占生活消费支出的6.39%和8.37%,而1990年水平仅分别为1.54%和3.25%。2011年,综合医院门诊病人人均医药费为186.1元,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7027.7元,分别为1990年水平的17.1倍和14.8倍,而期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仅分别增长14.44倍和10.17倍。可见,医疗改革对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很难通过医疗保健支出、医药费支出等数据直观做出判断。因此,选取合适方法测算医疗改革对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截至目前,学术界对居民医疗消费行为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David E. Sahn和Stephen D. Younger通过对1993年坦桑尼亚农村居民人力资源开发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证实影响居民医疗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医疗质量、医疗价格及自身的健康状况等。H.naci mocan等(2004)通过微观调查数据研究中国城镇居民的医疗消费行为,认为家庭特征和工作条件是影响居民医疗消费的主要因素。Randall.ellis和Germane m.mwabu(2004)采用Nest Logit模型分析肯尼亚的家庭调查数据,证实居民收入是影响医疗消费的主要因素。Edi karni (2008)基于消费效用函数提出不确定性条件下居民医疗消费行为理论。

国内对居民医疗消费行为研究的学者也比较多。林相森、舒元(2007)采用Logit模型对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0年调查数据做实证分析,证实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医疗支出的主要因素。顾卫兵、张东刚(2008)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1985-2005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证实城乡居民收入与医疗保健支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廖翔、柯国梁(2009)采用协整分析方法分析中国1989-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个人医疗卫生现金支出两个指标,证实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刘旭宁(2011)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中国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行为,证实收入水平和医疗消费结构对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产生重要影响。王超(2011)通过对中国1978-2007年城乡居民相关数据的研究,证实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是决定医疗保健支出的重要因素。

可见,目前学术界对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实证研究很少考虑医疗改革这一外生变量的影响。本文采用虚拟变量方法,将医疗改革这一政策因素引入到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模型中,并通过面板数据模型方法对中国29个省/直辖市(不含重庆和)城乡居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二、 指标、数据及单位根检验

对于指标、数据及单位根检验的分析,具体如下。

(一) 指标和数据

影响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因素有很多,如居民收入、医疗保障水平、医疗服务价格及居民健康状况等众多因素。由于本文主要目的是研究医疗改革前后居民医疗保健支出行为的差异,故只选择医疗改革、居民收入和医疗保健支出三个变量。

1.医疗改革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主要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分别于1998年、2003年和2007年开始实施。其中,1998年12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2003年1月,卫生部、财政部和农业部联合颁布实施《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2007年7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①。因此,本文将城镇居民享受的医疗保障划分为三个阶段:1998年之前、1998-2006年、2006年至今;农村居民享受的医疗保障划分为两个阶段:2003年之前及2003年至今。根据划分的时间段,本文构建三个虚拟变量D1、D2和D3:

2.居民收入和医疗保健支出

居民收入(x)选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两个指标;医疗保健支出(y)选用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两个指标。数据范围为1991-2011年,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及山西等29个省/直辖市(不含和重庆),其中农村居民的数据范围为1993-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数据分别根据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整成以1990年为基期的实际数据;医疗保健支出根据医疗价格指数调整成以1990年为基期的实际数据。所有的数据都由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而得。

(二)单位根检验

为了避免面板数据模型的虚假回归问题,有必要对各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最早使用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的是Bhargava等(Bhargava et al, 1982)。他们利用修正的DW统计量提出了一种可以检验固定效应动态模型残差是否为随机游走的方法。Abuaf & Jorion(1990)基于SUR回归(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模型,提出面板单位根检验方法—— SUR-DF检验。Levin and Lin(1993)建立的LLC 法也是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的早期版本。2003年Im、Pesaran和Shin考虑异方差和残差自相关问题,建立了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的W检验。为了避免单一方法可能存在的缺陷,本文选择用Levin, Lin &Chu检验、Im, Pesaran and Shin W-stat检验、ADF- Fisher Chi-square 检验和PP - Fisher Chi-square检验。

采用Eviews5.0软件对城乡居民收入、医疗保健支出的对数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1。检验结果显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城乡居民收入、医疗保健支出的对数序列都是一阶单整序列,符合回归模型对序列的基本要求。

三、 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

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如下。

(一)模型构建

面板数据综合了时间序列和横截面两方面的信息,使用面板数据建立模型至少有四个突出优点:一是可以解决样本容量不足的问题;二是可以减弱多重共线性;三是可以解决时间序列数据协整检验的小样本问题;四是对于固定效应回归模型能得到参数的一致估计量。

面板数据模型主要包括混合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考虑到各省/直辖市在政策实施及居民消费行为上有许多不同,故本文不把截面单元看成是来自同一总体的样本,而选择混合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Cheng Hsiao,2005)。

根据面板数据模型的一般形式,特构建包含虚拟变量的面板数据模型如下:

其中,Y表示人均医疗保健支出;X表示人均收入(城镇居民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为人均纯收入);i=1,···29,分别表示选择的29个省/直辖市(不含重庆和地区);μt和νt都为随机扰动项;αi和θi表示模型中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如果个体截距项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则应选取混合回归模型。影响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因素虽然还有医疗价格、健康状况等,但本文认为这些省略的重要因素和当前解释变量居民收入不相关,即认为构建的模型理论上不存在内生性问题。

(二) 模型估计

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1)和模型(2)进行估计,结果见表2和表3。

由于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和混合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不能简单的通过R2、t值等统计量进行比较,而应采用无约束模型和有约束模型回归残差平方和之比构造F统计量的推断方法,检验方法如下:

原假设H0:模型中不同个体的截距相同(真实模型为混合回归模型);

备择假设H1:模型中不同个体的截距项不同(真实模型为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

在原假设H0下,构建F统计量:

其中,RSSr表示约束模型,即混合回归模型的残差平方和; RSSu表示非约束模型,即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的残差平方和; N为截面单元个数;K为解释变量个数。

根据表2中的残差平方和数据,可计算城乡面板数据模型对应的F值分别为28.32和42.38,都明显大于5%水平临界值(F0.05(28,546)=1.497,F0.05(28,490)=1.499),则认为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更合理。

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对数的总离差分别有93%和95%,可由对应的回归模型做出解释;对数居民收入InX对应的t值都显著大于5%水平临界值,则证实居民收入对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有着显著影响;虚拟变量D和交互乘积项DInX对应的t值也都显著大于5%水平临界值,则证实不同阶段居民医疗保健支出行为的差异性比较明显,即不同医疗保险发展阶段下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收入弹性存在显著差异。由于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的DW分别为0.88和0.95,处于正自相关的范围,模型依然存在虚假回归的嫌疑。对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模型不含截距和趋势项),结果见表4。可见,残差是平稳序列,模型的构建是合理的,居民收入和医疗保健支出之间存在变结构的均衡关系。

通过整理,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式分别为:

由于αi和θi分别表示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模型中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将αi和θi 与地区居民人均实际收入构建散点图(见图1和图2),可见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即居民收入水平较高地区,医疗保障水平也较高,人们相对医疗负担也比较低。

估计结果表明:

第一,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医疗消费也逐年上升。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收入弹性都显著的大于0,即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水平也逐年增加。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居民医疗保健意识也逐步增强。正如曹秀玲(2005)所说的,居民的医疗保健消费心理已有过去的“小病忍一忍,中病等一等,大病急死人”逐步调整现在的“有病就医,无病保健”。

第二,医疗改革对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产生了显著影响。对于城镇居民来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后,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收入弹性从1.97下降为1.77;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后,该弹性系数又进一步下降到1.44。对于农村居民来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后,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收入弹性从1.62下降为1.56。即可证明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有效的降低了居民的医疗负担。医疗改革这一外生变量的影响,使得居民收入和医疗保健支出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均衡关系,即存在变结构的协整关系。

第三,各地区居民的医疗保健支出行为差异比较明显。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的截距项呈现个体在截距上的差异,结合地区居民收入分析这些个体差异,可以明显的看出:居民收入水平较高地区,医疗保障水平也较高,人们相对医疗负担也比较低。

四、 结论

本文利用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方法,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次重大医疗改革对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医疗改革背景下,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医疗保健支出之间存在变结构的均衡关系。每项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后,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收入弹性都呈显著下降趋势。

虽然从医疗保健支出的历史数据可以看出城乡居民的医疗负担似乎有所增加,但这并不和“医疗保障的实施有效降低了居民的医疗负担”这一论点相驳。如上所述,影响居民医疗保健支出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是医疗服务价格。目前,利益驱使医疗服务机构不仅通过诱导需求提供过量医疗服务,还通过推销高价药品、盲目使用高价的医疗服务器材等途径来获得收入。另外,为了获取更多的收入,医疗服务机构之间竞争加强,直接导致高端医疗设备的盲目引进,以及医疗服务体系的布局向富裕群体倾斜,进而导致医疗服务的资源可及性降低。

因此,要真正降低居民的医疗负担,除了在医疗保险实施上扩大保障范围、提升保障水平外,更需加强对医院、医药供应商等产业链条的监控与管理。

注释:

① 部分地区(如江苏、浙江等)实际上从2006年已开始试点工作。

参考文献:

[1]曹燕,田耕.我国不同收入组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特点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1(3):21-23.

[2]顾卫兵,张东刚.城乡居民收入与医疗保健支出关系的实证分析[J].消费经济,2008(1):43-46.

[3]廖翔,柯国梁.我国居民医疗消费与收入关系协整研究[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9(6):54-56.

[4]罗艳虹,丁蕾,等.基于中国26省面板数据的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实证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1(2):118-121.

[5]任健,王峰,等.基于变参数模型的我国人均纯收入和医疗支出关系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4):416-417.

[6]王超.我国城乡居民医疗支出与收入的协整分析[J].安徽工学院学报,2011(5):14-18.

[7]尹希果,付翔,陈刚.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医疗保健消费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07(2):135-137.

[8]张宜民,冯学山.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现状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3):185-188.

[9]Jeanne S. Ringel, Sergej Mahnovski.The elasticity of demand for health care[M]. Rand Publishing,2002.

篇11

卢林的文章对当前美国个人消费的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他认为,金融危机使美国财富积累和消费信用杠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基础受到了严重侵蚀。上述因素及人口分布的结构性变化将影响美国的个人消费发展方向。从短期看,美国个人消费必然会回升;但从长期看,美国市场的容量尽管仍然会居世界之首,但其重要性和稳定性将不如从前。

篇12

一、引言

2012年1月1日,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新型的《医院会计制度》与《医院财务制度》以保证全民医保的深度开展。其中改革重点主要在于公立医院。会计管理作为一项具有监管与指导性意义的管理职能,在引导医改的深刻与彻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首先,医院可通过核算医院的资产与负债以及医院的运营状况;其次,良好的会计管理可以从财政方面监控医改的实施,控制专项款的合理利用,避免违规使用医改特定款项。再次,通过医院的会计信息医院可以对医改的进度做出合理的判断,并为后续的深化改革提供信息基础。

现在,基本所有的公立医院都已将会计制度改革提上医院日常行程,由此可以看出医院会计管理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所有一切的改革都需要首先从经济层面的改革开始。我国公立医院的会计制度改革已经成为全民医改的重点内容。会计制度改革也是实现医改的重要渠道。通过会计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可为医改提供指标型数据,为医院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与此同时,医院会计制度改革也是医院进行绩效考核与有效财务管理的核心。通过考察医院的各项运营指标、资产负债比例、现金流状况可以有效地考察医院的运营绩效以及医院各个科室、职工的工作效率,为医院进行职工与部门评估提供依据。医院作为参与市场竞争的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财务管理是其日常经营必不可少的环节。会计管理作为贯穿财务管理全程的管理活动,在医院利润分配、现金管理、投资、筹资等环节起到监控管理作用。可以说,会计管理是医院财务运营的核心。

基于此,我们可以看出会计管理对于医院的日常运营与医疗改革的顺利进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现在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尚处于初步阶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作者将从医院会计管理的现状中总结出现存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建议,以促进医院会计管理改革。

二、医院会计管理现状

会计管理作为医院绩效考核与财务管理的核心,在医疗改革的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我国医院作为事业单位与自主盈利的混合体,其会计管理具有特殊性,因此,考察医院会计管理的特殊性有利于进一步贯彻实施医疗制度改革。

(一)新旧会计管理制度交替,管理混乱

目前我国医院的会计管理制度正处于新旧交替的转折阶段,进一步加大了管理难度。由于在旧体制下,我国医院往往是被划分为行政事业单位,医院级别也是按照行政级别来区分,医院的会计管理也统一按照行政会计管理处理。在新的管理与财务制度颁布之后,医院的财务管理有了一定的灵活性与发挥空间。医院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特性编制自身的财务报表格式,只需要在原则上与大指标上与国家统一保持一致即可。统一标准的松动带来了医院会计管理的混乱,部分经营活动按照原有的旧的国家统一格式编制记录,部分活动又根据医院自身的特性进行编制。部分医院继续沿用旧的行政事业单位统一会计管理办法,部分医院使用新的自身的会计管理办法。新旧交替导致了全国医院会计管理的混乱,导致医院会计管理缺乏统一标准,有些想要进行彻底改革的医院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工作人员缺乏新的管理意识

新型的医疗改革将医院定性为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在性质上对医院作出了重新定义。在此背景下,医院发展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其经营管理相应地应该采取市场主体地会计管理办法,进行核算、监督与利润分配。然而现实状况是医院大部分的会计工作人员都是在原有的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工作人员,习惯了按照行政制度进行医院会计管理,加大了医院进行会计管理改革的难度。会计管理人员的旧思维不仅影响了医院整个财务管理系统,还导致医院无法吸收新型的会计管理人员。现有的医院会计管理人员占据了医院的管理职位,又无法积极履行改革的职责,排斥新型的会计人员与会计思想,导致医院会计管理改革举步维艰,优秀人才大量流失。

(三)医院内部会计管理控制不严格

由于我国医院历来是按照行政单位划分,因此其会计管理长期受国家统一管理,医院自身没有必要进行独立的会计管理。受此影响,我国医院普遍缺乏标准化的会计管理职能部门,而只是由财务室代替。由于没有独立的会计管理部门,医院的会计管理长期按照统一布置,科室执行的模式进行。财务室做出会计管理计划,各科室单独执行,而执行的结果从来没有相关部门进行监督与管理。由于医院在所有制上属于部分归国家,部分归医院,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离,因此没有聘请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医院的会计或财务进行审计监督。缺乏审计监督导致医院的会计管理部分失真,缺乏制度支撑。

(四)医院会计管理改革外部环境不完善

我国医院的会计管理模式缺乏统一标准,参差不齐,外部环境混乱,无法为医院会计改革营造健康的环境。大部分的医院在数据采集方面方式单一、没有统一的财务管理系统,还建立在手写会计记录的技术上,而不是建立标准的电子化数字化会计信息管理工具。在技术与规则上缺乏统一标准,外部环境不完善。

三、医院会计管理改进对策

要推进医疗改革更科学更快速更彻底的推广,必须对医院的会计管理进行合理的改革,进行人才培养与资源引进、内部监控环境的完善与外部环境的优化。

(一)加快更新医院会计管理制度

由于我国目前尚处于新旧会计管理交替的岔路口,导致医院整体会计管理局面混乱,要整治该混乱局面,必须加快医院会计管理的更新速度。抓住医改的契机,将医院升级为独立的市场主体,采取 全面的市场主体会计管理办法。因此,将来的医院会计管理应该是在高度自主的基础上,以优化资源配置、开源节流、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会计管理的职能不仅仅停留在提供信息、记账上,更多的是进行核算与监督,发展成有效的管理工具。

各医院应该积极响应医改的会计管理要求,建立适合自身的会计管理制度,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采取有奖有罚的措施推动全面会计管理改革。对于积极吸收新思想的科室进行表扬并在全医院推广,以先进带动后进的办法脚踏实地实现会计管理更新。与此相关的各工作单位需要积极配合,以实现配套更新,全面顺应医改潮流。

(二)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先进管理意识

会计工作人员意识上的改变对于医院实现会计管理的优化升级起着根本性作用。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先进管理意识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提高现有的工作人员的意识,积极开展培训班教育,提高其对新型医改下会计管理长处的认识;另一方面引进先进的具有新型管理意识的人才,用他们来影响原来的老职工的落后思想,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内外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升级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从源头上推动医改背景下医院的会计管理先进化市场化。

(三)加强医院内部会计管理控制

传统的医院会计管理缺乏内部监督与控制,没有第三方对医院的会计信息进行审核,导致了医院会计管理的疏松甚至是违规操作。一旦失去监控,医院会计管理就会脱节。医院应该抓住医改契机,建立完整的预算、执行、监督等内部监控体系,全面管理,从资金源头到资金运用方面进行记录与评价,创造良好的医院会计管理记录,实现会计管理的可查询可对证。

(四)完善医改会计管理转型的外部环境

通过法律法规等形式硬性规定医院会计管理转型的指标性任务,提高医院会计管理转型的紧迫性,以此来营造优良的外部改革环境。由于历来医院的会计管理都是按照行政单位的会计管理进行的,要想在医院进行市场化会计管理势必是一项大工程,还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与政策、财政支持、战略远见与时间的配合。也许在会计管理改革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失误,但是要保持医改下会计管理的大方向不变。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全民医改已经初步成型,农村与城镇居民都快可享受到医疗保障,但是与此相关的医院财务管理尤其是会计管理方面的改革尚未同步实现,因此医改背景下医院会计管理的更新势在必行。本文作者从内外部环境、人才、具体时点等方面分析了医院会计管理现存的问题,并相应提出了解决办法,以促进医院的会计管理更加合理化。

篇13

一、前言

从目前医疗改革的目标来看,公立医院是实施医疗改革的重要单位,其服务质量和人员素质是医疗改革的重点内容。为了保证医疗改革能够落到实处,能够对公立医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公立医院应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应从职工技能提升入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积极开展职工培训,使公立医院职工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技能得到全面提高,满足公立医院的发展需要,为公立医院医疗改革取得积极效果提供人才保证。为此,我们应对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应结合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重点做好职工培训工作。

二、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是以医院人力资源为中心,研究如何实现医院人才的合理配置。它冲破了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的约束,不再把人看作是—种技术要素,而是把人看作是具有内在的建设性潜力因素,看作是决定医院生存与发展、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特殊资源。不再把人置于严格的监督和控制之下,而是为他们提供创造各种条件,使其主观能动性和自身劳动潜力得以充分发挥。

人才是科技的载体,是科技的发明创造者,是先进科技的运用者和传播者。如果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那么人才就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特殊要素。人才不仅是再生型资源、可持续资源,而且是资本性资源。在公立医院发展中,人才是一种无法估量的资本,能直接决定公立医院的整体发展水平。人才作为资源进行开发是公立医院发展的必然。公立医院只有依靠人才智力因素的创新与变革,依靠科技进步,进行有计划的人才资源开发,把人的智慧能力作为一种巨大的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才能达到技术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升。公立医院必须创造一个适合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良好环境,建立凭德才上岗、凭业绩取酬、按需要培训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满足公立医院的发展和竞争对人才的需要,从而实现公立医院服务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

三、新形势下公立医院职工培训应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

医疗改革推出以来,对公立医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不但要求公立医院在管理体制上进行变革和创新之外,还要求医护工作者能够积极提高自身服务质量和专业素质,更好的满足医院和患者的需要。为此,职工培训成为了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在新形势下提高公立医院职工培训质量,就要从执行详细的培训计划入手,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医院实际,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为了保证职工培训能够取得积极效果,在公立医院的职工培训过程中,首先应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并以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医院实际为重要依据,保证培训计划便于实施,满足公立医院的实际需要。

(2)合理设定培训目标,保证培训计划得到较好的贯彻和落实。在公立医院的职工培训中,要想使职工培训取得积极效果,就要保证培训目标的合理性,既要使培训目标切合实际,又要使培训计划在实际中能够得到较好的贯彻和落实。为此,我们应合理设定培训目标。

(3)对培训过程进行监督,保证培训计划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职工培训开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对培训过程进行全面监督,应保证培训计划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满足职工培训的实际需要,使培训计划成为保证培训质量的重要支撑。

四、新形势下公立医院职工培训应认真分析医院和职工的实际需要

在医疗改革的背景下,对公立医院职工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要想有效提高公立医院职工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就必须将培训作为主要手段。为了保证公立医院职工培训能够取得积极效果,我们应认真分析医院和职工的实际需要,具体应做好以下工作:

(1)在职工培训中根据医院和职工的实际需要确定培训内容。在职工培训中,除了要严格按照培训计划执行以外,还要在培训内容和培训目标上下功夫。考虑到公立医院的特殊性以及医疗改革对医护人员提出的具体要求,在公立医院的职工培训总,应根据医院和职工的实际需要确定培训内容,保证培训的整体效果。

(2)在职工培训中将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作为重点。在公立医院中,医护人员要想提高服务质量,就要积极提高整体素质,并在专业技能提升上下功夫,从公立医院的实际工作入手,将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作为职工培训的重点内容,满足医院的实际需要,达到促进医院职工培训发展的目的。

(3)在职工培训中努力提升培训的实效性。考虑到职工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公立医院的职工培训中,应将实效性作为重要目标,应重视职工实际技能的培养,使医护人员能够更加胜任本职工作,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公立医院的职工培训取得实效。

五、新形势下公立医院职工培训应注重提高职工的工作技能和服务意识

新形势下,要想做好公立医院职工培训工作,除了要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和分析医院与职工的实际需要之外,还要在培训过程中明确培训内容,重点对职工的工作技能和服务意识进行培养,满足职工培训的实际需求。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公立医院应定期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技能和服务意识进行考核,以此作为职工培训依据。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公立医院应重视医护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应定期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技能和服务意识进行考核,对不达标的个人或团体,采取参加职工培训的方式,督促其提供工作技能和服务意识,以此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2)公立医院应制定详细的用人制度,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技能和服务意识做出明确要求。除了要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技能和服务意识进行考核之外,公立医院还应制定详细的用人制度,根据岗位需要,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技能和服务意识进行全面培训,使医护人员的工作技能和服务意识能够满足实际需要。

(3)公立医院在职工培训过程中,应将职工的工作技能和服务意识的培训作为重点内容。考虑到公立医院的工作实际,为了保证公立医院的职工培训质量,应在培训内容的确定上合理选择,应从公立医院的工作实际出发,重视对职工工作技能和服务意识的培养,达到提升公立医院职工培训质量的目的。

六、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而职工培训工作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整体质量关系到人力资源管理效果。为此,我们应认识到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从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内容的选择和培训重点的确定入手,全面提高职工培训质量,满足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

参考文献:

[1] 刘勇.关于新员工入职培训的设计及实施[J].人力资源管理,2011(07).

[2] 万希.上岗引导:新员工培训的关键一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07).

[3] 倪显良,加庆波.浅析“社会学导制”培养模式及其展望——基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