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子政务发展

电子政务发展范文

发布时间:2024-03-09 17:18:5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电子政务发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电子政务发展

篇1

第二,适应政府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调整,将成为电子政务建设发展中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新课题。十七大报告在阐述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时,一个重要思路就是按照决策、执行、监督三者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原则建立政府权力结构,确立政府的运行机制。这种变化笔者认为会深刻影响到电子政务的系统构建。假如这些改革思路在一些部门付诸实施,这就意味着我们已经构建的一些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也要随着部门调整进行系统调整。

第三,十七大报告提出政府要按照大部制管理,也会深刻地影响到电子政务系统的模式和信息资源的采集、共享和利用。按照大部制的要求,统筹政府的信息资源,将受到更多的关注。

第四,顺应中央垂直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调整,为进一步解决电子政务信息化的条块分割,实现上下对接提供了重要机会。如何解决条条和块块的权力关系,如何解决条条和块块的电子政务系统关系,一直在困扰着我们。值得关注的是,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解决“条块”方面的权力关系,并进行改革,这为解决电子政务系统方面的“条块”系统对接,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契机。

第五,配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信息公开对电子政务将提出更高的要求。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正式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对所有政府机构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基本精神,今后基本上要做到“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这就意味着,不仅政府要主动公开大量的政务信息,而且老百姓、企业可以主动要求政府公开一些需要知道的信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施行对整个信息化建设、特别是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很重要的机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过去在信息化公开方面,政府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用老百姓的话说,政府想公开就公开,不想公开就不公开,这种思维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后,就完全行不通了。

第六,配合大部制管理模式的推进和跨部门应用的协同,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业务线”思路将被越来越多的机构所认同。“业务线”思路是目前解决电子政务中跨部门业务协调的一种重要解决方案。其基本要义是,将一些受众面广、多个政府部门共同完成的审批或者办事项目,提取出来,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最大限度地避免部门各自为政。

第七,为了提升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能力,电子政务围绕决策支持、应急管理等工作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将会有新的发展。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未来的政府管理中,将特别强调政府的决策、执行、监督三者功能上的分化。这种功能分化,将要求我们在重视电子政务服务应用的同时,要把电子政务的决策支持系统和应急管理系统的构建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这些系统虽然主要是为领导机构指挥管理服务的,但都是跨部门的,甚至是跨系统的。2008年,有关这方面的系统建设将受到更多的重视。

篇2

中图分类号:F224-39

一、国外发达国家进行电子政务建设的特点

当达国家,引领电子政务潮流,他们在构筑电子网络政府,或者说推动政府信息化这个过程中,显现出一些比较显着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与政府改革紧密相结合。这一点应该特别值得我们关注。为什么要关注国外在推动政府信息化、构建电子网络政府与政府改革的结合这个问题呢?因为我们国家在推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往往在这个方面结合得不够紧密。国外在政府改革的过程中力度比较大,如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英国发动了一个政府改革,由此引发了西方国家大规模的政府改革。英国的政府改革很快波及到全世界,后来形成很多不同类型、模式的改革,如所谓的市场导向的改革,完善行政体制的改革等等。

第二 提出要再造政府,重新构建一个政府。在政府改革中,他们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将政府承担的一些具体的服务型职能转移出政府,转移给民间组织,甚至转移给私营企业,让他们代替政府提供一些具体的服务职能。他们认为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把大量政府职能和服务型职能转移给社会,转移给民间机构以后,政府就可以减少具体琐碎的事务,就可以集中精力做好重大决策,也可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第三 放松政府对社会、对市场的管制,减少不必要的过于繁琐的规章制度。也可叫做放松管制,放松规制。在这一点上不能完全和中国的改革进行生搬硬套,因为从我国目前看,可能还是一个法律、制度比较欠缺的国家,还应该进一步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法规体系。而在西方等发达国家,法律比较完备,规章制度也非常健全,一般做法是遇到问题就立规矩,这样规章制度就越来越多。而规章制度过多过繁,反过来就会束缚公务人员的手脚,公务人员变成了规章制度的奴隶,他们的自主性、积极性难以得到发挥。所以他们要大刀阔斧的放松管制,放松规制,给公务人员更多的自,提高他们的管理积极性。

二、国外进行电子政务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

注重统一规划和技术标准。电子网络政府的构建,除了要和政府改革相结合以外,还非常重视制定统一的规划和技术标准规范,这一点是极其重要的。政府信息化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政府的组成是有上下左右协调配合的,政府的运行是有一个权力行使方向的,因此有隶属关系的政府是一级控制一级的,政府信息化建设比电子商务建设的要求更高。因此我们在推动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如何制定规划,统一标准,就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在这点上尽管西方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多是一种联邦制结构,比如说美国,它的联邦政府对州还没有直接的领导被领导关系,但是它在构建电子网络政府的时候,也很注重制定统一的规划,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把它作为推动电子网络政府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关注应用,提供服务。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在推动电子网络政府的时候,十分关注应用,更多强调的是政府给社会、企业、社会成员提供的信息化服务,把应用的重点不是放在政府内部办公自动化上,而是放在政府为社会、企业、社会成员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信息服务。

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国外包括发达国家在推动政府信息化过程中,在构建电子网络政府时,也是大体遵循了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三、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电子政务应该采用的模式

政府管理的模式有管理型的,有管理服务型的,也有服务型的。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政府管理模式是管制型的。进入市场经济时代,政府管理的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政府首先要放弃过去那种管制式的模式,向管理型、服务型方向转化。因此在中国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要构建的电子政务目标模式,应该是管理服务型的。构建管理服务型的电子网络政府,应该是中国现阶段政府信息化追求的首要目标。

为什么中国现阶段电子政务的目标模式,应该倾向管理服务型,而不是单一的服务型的政府管理方式呢?这是因为管理和服务是对立的统一体,服务离不开管理,管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服务是目标、是目的,但服务更需要管理的保障才能实现.具体分析如下:

一.以人为本,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公共服务

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来看,公共服务在我国政府职能中将更加突出。电子政务是促进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公共服务,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建立,将成为我国电子政务的一项重要使命。以人为本,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是发展电子政务的主要方向。

细分用户、以用户为中心,提供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做法,首先出现在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电子政务建设中。近年来,这种思路逐步被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者所认同。上海、青岛、杭州等地方的政府门户网站中己经开始应用。从应用结果看,不仅丰富了政府面向社会公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政府人员的服务意识,使得政府能够主动寻求和迎合公众需求。

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服务型政府的建立深入人心,推进电子政务,既是创建服务型政府的有效手段,也是落实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需要,这不仅能够提高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用户满意度,更能够提高公众对政府服务的依赖度和信任度,是我国电子政务生命力所在。分析。

二:多种渠道和终端方式相结合,提供普遍服务

发展电子政务,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普遍服务。关注弱势群体。积极发展多种终端,提高偏远地区人群的信息获取能力。因地制宜发展公共服务,避免信息化带来欠发达地区和部分人群的“边缘化”现象。

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如果社会公众无法接触到电子政务,那么电子政务服务供给再丰富,意义也不大。因此,我国发展电子政务不能够一味依赖互联网网站和计算机,必须发展多元化信息渠道,使得电子政务能够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家常便饭”,这对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和提高政府行政效能都至关重要。

结语:

未来政府信息化的总目标是通过一个一个具体的政务信息化来实现的,这称之为电子政务。由一个一个电子政务,到最终建成一个电子网络政府,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现在构建和推进电子政务,对多数单位、部门来讲,都是一项一项具体应用系统的构建。一级政府也好,一个政府部门也好,它可能承担很多责任,有很多的职能。当一级政府对外服务,对社会管理主要的职能,能够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进行时,就由电子政务走向了电子网络政府。我们最终是要建成一个电子网络政府,这是我们的目标。

篇3

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治国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新的机遇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使电子政务的发展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89%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着手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并将其列为国家级的重要事项。事实上,电子政务已经迅速地列入了所有工业化国家的政治日程。

电子政务的发展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国政治家的重视,一方面是因为政府是全社会中最大的信息拥有者、最大的信息技术的用户,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建立一个更加勤政、廉政、精简和有竞争力的政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信息技术能够使人民更好地参与各项决策活动的政府,从而促进全社会 的进步。

现有的政府组织形态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已经存在了200年以上。随着网络时代和网络经济的来临,管理正由传统的金字塔模式走向网络模式。政府的组织形态也有可能由金字塔式的垂直结构向错综复杂的、水平的网状结构转变,减少管理的层次,以各种形式通过网络与企业和民众建立直接的联系。因此,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学者将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看作是对原有的政府形态进行改造的过程,希望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最终构造出一个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政府形态。

电子政务的发展既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新的机遇。江总书记明确指出,"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quot;。我国政府的现代化也离不开信息化。在信息时代,就像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企业必备的手段一样,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治国不可或缺的工具。

信息化使许多政府原来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不仅可以做到,而且可以做得更快、更好,帮助政府实现对国家的有效管理。今天,无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或者国家安全的保障,都不能没有电子政务的支持。

电子政务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将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电子政务的发展还将对我国各行各业信息化的发展起着示范作用。电子政务的发展使我们能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同时,建设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的政府。

梳理主线

规范业务

以政府业务流为主线,利用信息技术重新梳理,可以有效推进政府部门的职能转变和机构调整

如何实现由"现有的政务"到"电子政务"的转变,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困难的问题,决不是有了投资,买了设备和软件,或者说政府上网,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的问题。

以政府业务流为主线按照朱?基总理"政府信息化的发展要与政府职权能转变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应该以政府的业务流为主线,而不是以政府的部门或地区为规划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

以政府业务流为主线发展电子政务实际上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给政府重新"梳一次辫子"。把那些最急需的政府业务流的"辫子"先梳理出来。等到按照优先顺序把"辫子"梳完了,一个电子政务的总体结构就出来了。那些没有梳进"辫子"的业务流就是要转变的政府职能;而那些没有梳进"辫子"的部门就是要调整的政府机构。以标准化和规范化为方法

我国大大小小的政府机构数以万计。如果采用个体经济的办法任由部门各自开发自己的系统,不仅将浪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更由于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之间的各种系统势必难以兼容,信息资源难以共享。

实际上,电子政务中包含许多的标准"零部件",如人事、财务、计划、公文、档案、器材、考勤等等,不下数十种。如果这些"零部件"都规范化和标准化并由企业来开发,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还可以形成和支持一个相当大的软件产业。

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并不一定非要政府投资不可,民众也是电子政务的一个"财源"。政府的职责是完成法律赋予政府的职能,不是信息系统的开发。因此,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政府的角色是准确地提出对信息系统的要求,实现对信息化的有效管理,系统开发的任务应该留给企业去做。如果每一个政府部门都建立一支队伍去搞本部门的系统开发,不但成果不能商品化,而且为内部人员非法修改系统和犯罪提供了机会。

分步发展

循序渐进

建设一个成熟的电子政务可能需要十几年甚至数十年时间,这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

起步阶段政府信息网上是电子政务发展起步阶段较为普遍的一种形式。大体上是通过网站与政府有关的各种静态信息,如法规、指南、手册、政府机构、组织、官员、通信联络等。

政府与用户单向互动在这个阶段,政府除了在网上与政府服务项目有关的动态信息之外,还向用户提供某种形式的服务。这个阶段的一个例子是用户可以从网站上下载政府的表格(如报税表)。美国政府规定,联邦政府的最重要的500种表格必须做到可以在网上下载。

政府与用户双向互动在这个发展阶段,政府与用户可以在网上完成双向的互动。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用户可以在网上取得报税表,在网上填完报税表,然后,从网上将报税表发送至国税局。在这个阶段,政府可以就公共工程项目,或某个重要活动的安排在网上征求民众的意见,民众也可以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向政府提出询问或建议。

网上事务处理援用上面举过的例子,如果国税局在网上收到企业或民众的报税表并审阅后,向报税人寄回退税支票;或者,在网上完成划账,将企业或民众的退税所得直接汇入企业或民众的账户。这样,民众或企业在网上就完成了整个报税过程的事务处理。到了这一步,可以说,电子政务在民众报税方面是趋于成熟了。

显然,这个阶段的实现必然导致政府运行方式的改变。原来政府与民众的"接口"是在办公室,现在则移到计算机屏幕上了。因此,需要调整原有的某些政府部门及某些人员;设立一些新的部门及新的岗位;重组政府的业务流程。如果一个部门说它已经实现了电子政务,而机构和运行方式却原封不动,那么,这个部门的信息化肯定是不成功的。

上面所举的的例子,只是政府数百个业务流中的一个。这数百个业务流的信息化不可能同时进行,只能按照轻重缓急,根据需要和可能,一批一批地开发。因此,建设一个成熟的电子政务可能需要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

确保安全

把握分寸

不能将安全问题绝对化,不是"越安全越好"。一个门需要几把锁,取决于门里放了什么东西。

不同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对于安全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不能将安全问题绝对化,不是"越安全越好"。一个门需要几把锁,取决于门里放了什么东西。显然,锁越多,"安全"的成本就越高,门的使用效率就越低。因此,必须根据实际的系统要求,实现"恰到好处"的安全。换言之,在设计系统安全措施的时候,必须根据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考虑安全、成本、效率三者的权重,并求得适度的平衡。

目前,国内有一种趋向,好像建一个系统就要搞一个独立于互联网的专网,理由是要确保系统的安全。专网太多,不仅将使电子政务的投资急剧增加,而且,也会造成极大的浪费。专网太多,还给政府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造成许多壁垒,降低了作为一个整体的政府信息系统的效率,给中央政府为了监控和决策而获取信息带来了很多困难,利少弊多。为了保证国家的核心机密,有必要建设若干个独立于互联网的专网。但是,进入这种专网的系统越少越好。因为,进入这种专网的系统越多,专网的安全就越没有保证。

因此,有必要加强电子政务安全的科学管理。什么系统需要专网,什么系统不需要专网;什么系统需要加密措施,什么系统不需要加密措施,应该通过系统的安全评估来回答。

安全评估应该从政治上、经济上、技术上回答系统中的信息究竟有多么重要,在安全上究竟受到哪些潜在的威胁,这些威胁有多么严重,如果信息或系统受到侵害将造成什么后果,才能确定系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安全措施。

突出政务

知难而上

"电子政务"中的关键字是"政务",而不是"电子"!如何克服形形的社会阻力是电子政务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电子政务的发展遇到两个主要的难点。

第一个难点是电子政务的一体化问题,即政府部门之间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及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问题。但是,由于职责的划分和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一个强势的中央政府的集中、统一的领导比较有利于国家信息系统的一体化、标准化和产业化。

篇4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政府面临的最新以及最重要的课题就是通过理解电子政务的经济内涵以推动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实现有机接轨,最终实现电子政务的经济延伸职能。

要把电子商务推进到更高的水平,不仅依赖于市场,而且依靠政府的促进,而促进的重要举措就是大力发展电子政务。

1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概述

电子政务就是政府部门运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以为公众服务为核心,改革政府的结构和运行,加强政府与外界的联系,通过给公众提供更方便的信息来源渠道来增加和维护其权利,并实现更有效的政府管理的过程。电子政务就是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机关或有关机构以电子的方式处理政府事务和进行公共管理。主要包括政府内部的电子政务、政府对于企业的电子政务以及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三大部门。

企业在进行商务活动时采用电子方式或以电子手段进行经济的活动就是电子商务。它是企业用于交易的一种新颖的方式。企业利用这种电子方式可以提高流通效率,加强自身与消费者、供应商、合作企业以及政府的联系和交流,更方便快捷地开展相应的经济活动。电子商务主要包括企业与客户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以及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

2 我国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协同发展现状

我国电子商务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区域发展不平

衡;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仍显滞后;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虚拟市场监管不力;电子商务税收缺乏相应的解决方法;物流配套体系仍需完善;电子商务人才缺乏。

目前我国在电子政务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存在体制。很多电子政务方面的体制不够完善,如建设、管理、预算以及运行等体制,由于不能够有效的落实组织机构,造成了职能配置以及运行方式不明确。

第二,没有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整个系统的垂直性连接较好,但是横线性的联系相对较差,出现了纵强横弱的特点,甚至很多有信息资源的部门不愿意跟其他部门分享信息,在这种体制下,就造成了各自为政的现象,背离了协同要求的系统性以及开放性。

第三,建设和应用发展不平衡,应用系统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效率低,由于没有统筹规划,目标不明确,技术标准不统一,造成了政府网站设置不规范,域名的关联度低,互联性差,内容上单调重复,给公众的查询和利用带来了诸多不便;第四,法律法规和标准化工作严重滞后,安全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将认证认可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结合起来,实现机构的电子作业,我们在未来会遇到以下几方面无法回避的问题:

第一,已经形成的用户习惯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由传统的机构认证认可业务转向网上作业,申请人一开始会排斥后者,还是习惯性地通过咨询机构联系相关认证机构,向有关机构递交申请、材料等等。网上作业的实现需要时间和技术的双向支持。

其次,网上业务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它的保密性。互联网带来了便捷的同时也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我们的很多信息随时都可能被黑客盗取。针对这一点,认证机构需要投入开发相关的安全防护程序。并且,机构必须保证网上完成的认证的法律效力。这就对资料审查以及产品审核这一点做出了极高的要求,机构必须为其发放的认证资格负责。以上这几点,是我们在发展道路上直面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当然,在认证认可电子政务开展的同时,使得认证机构信息变得更为公开、透明,认证结果也可以实现查询。

3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3.1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区别。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主体不同、目的不同、核心不同和表现不同。电子政务的主体是政府,电子商务的主体是企业;通过电子的方式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质量、效率以及社会效益是电子政务的根本目的,而通过电子方式提高交易实务的效率以及交易主体的经济效益是电子商务的根本目的;电子政务的核心是服务,而电子商务的核心是贸易;电子政务表现为统一性,电子商务表现为多样性。

3.2 政府电子政务的示范作用,促进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根据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来看,因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较容易实现,企业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中的重中之重,应优先发展,其中还有就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是大宗的,通过引入电子商务能够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基础,也是B2B电子商务的前提条件。虽然企业网上采购有很多优势,比如:降低采购成本、获得采购主动权、提高采购效率、优化存货管理、保证采购质量。但是这种需求虽然大,却因为网上的商业信誉问题,不能快速发展起来。政府网上采购可为企业网上采购作出榜样,带动企业网上采购。政府的信誉度高,对买卖双方不存在不讲信誉的问题,加之政府采购多为财政性资金,资金上有保障,政府网上采购能为解决网络交易信誉问题带一个好头,以此促进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3.3 政府关系管理(GRM)与客户关系管理(CRM)。企业为了在市场销售中吸引顾客、留住顾客、不断升级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就要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与企业的客户之间的关系进行维护、管理和更新,这就是客户关系管理;虽然政府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差异很大,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就是对社会进行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政府要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也要采用信息技术提升对社会进行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这就是政府关系管理。

3.4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在技术和建构设计流程上,可以互相促进借鉴。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很多技术资源都是相通的,可以共用的。比如:CA认证应用技术、跨平台的信息交换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协同工作技术、传统OA与网上办公集成技术、标准化技术、海量存储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为了有利于其快速发展,在构建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利用对方资源以及相互借鉴来实现。

3.5 政府建立网上专业交易市场,可带动电子商务为经济建设和市场建设服务,是电子政务的重要方面。政府建立网上专业市场不仅具有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活动的双重性质,而且能为指导和管理电子商务积累经验。中小型企业、个体企业的资金与信息技术有限,需要政府为其建立起面向供需双方的专业化网上市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对于繁荣市场,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非常重要。由政府部门牵头组建的网上专业交易市场,既具有权威性,又可避免重复建设,还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前来参与,迅速形成规模和气候,产生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结束语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都在互联网环境下快速成长,也逐渐完善。电子政务的发展促进了电子商务市场成熟,电子商务市场的成熟也使电子政务得到更广泛的推广,二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电子商务没有电子政务的监管辅佐,就失去了它该有的安全可靠性;电子政务没有电子商务的促进,它也更难让社会大部分人群接受并推广使用。所以说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相互离不开。

参考文献:

[1]杨路明等著.电子政务[M].电子工业出版社.

[2]李琪主编,彭丽芳,魏修建副主编.电子商务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3]张李义著.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M].武汉大学出版社.

[4]郝卫东著.网络环境下的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建设[M].清华大学出版社.

[5]张海潘.软件工程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明日科技.ASP开发经验技巧宝典.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篇5

电子商务是企业以电子方式进行的各种商务活动或者以电子方式为手段的经济活动。它包含了四个部分。①企业与消费者的电子交易。②企业之间的电子交易。③企业与政府的电子交易。④消费者与消费者的电子交易。

2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协同发展的基础条件

2.1基础管理

在基础管理这种分层组织结构上。政府和企业面临的是同样的挑战:政府面对的是突发事件危机处理。企业响应快速多变的用户要求,同样需要增强组织的信息化灵敏度。政府提高办公和公共管理效率与企业提高商业管理效率,也都要求将信息化改造的重点放在业务管理流程的重组上。

2.2信息技术基础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都必须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开发技术等来实现其功能。电子政务要求不仅要实现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同时要实现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民众、企业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电子商务也要求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企业与其合作者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流。

2.3服务理念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都具有服务的直接性(减少中间环节的直接沟通)、高效性(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交互性(通过网络信息并得到反馈)和透明性(提高信息的透明度)等特点,同时都能降低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电子商务最终的归宿是生产者更直接贴近围绕消费者,为消费者服务,电子政务的目标也将是政府对群众的要求进行更快捷的反映,更直接地为人民服务。

3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协同发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3.1政府网上采购会诱导企业信息化并起示范作用,推动B2B电子商务的发展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B2B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中的重头戏,应优先发展,因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较容易实现,而且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是大宗的,通过引入电子商务能够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基础,也是B2B电子商务的前提条件。事实上,与传统的企业采购相比,企业网上采购可以降低采购成本,获得采购主动权,提高采购效率,优化存货管理,保证采购质量。应该说,企业网上采购需求很大,但这种需求目前在我国主要还是潜在的。政府网上采购可为企业网上采购作出榜样,带动企业网上采购。制约B2B发展的原因之一是信誉问题,在我国,传统商业信誉就比较缺乏,网上的商业信誉更难以确定。政府的信誉度高,对买卖双方不存在不讲信誉的问题,加之政府采购多为财政性资金,资金上有保障,政府网上采购能为解决网络交易信誉问题带一个好头。

3.2电子政务的发展能推进B2G、B2C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政务的发展必然会加快政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政府信息系统和政府信息网络的建设(含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政务系统、政府机关内部网络和政府专用信息网络的建设等。电子政务系统的完善和政府内部信息网络的建立及其与公共信息平台和因特网的互联,使政府不再游离在网络以外,企业就可以开展对政府的电子商务,B2G电子商务就会得到应用与发展。B2C电子商务,即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涉及面广,市场前景可观。从长远来看,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将会取得长足的进步,并将最终在电子商务领域占重要地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以及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一模式的电子商务在我国还只能占很小的比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家庭信息化程度低,加之对网上交易的信誉有怀疑。电子政务开展后,公众要得到政府的管理与服务,就必须进行家庭信息化建设,配备计算机和相关设备,通过电话线路或专线上网。由于接受政府的网上管理与服务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并不存在信誉问题,所以,公众愿意上网,乐意接受政府的电子化管理与服务,并逐渐形成网上行为的自觉性。当电子政务发展到一定程度,家庭上网较为普及、公众有网上行为的习惯后,也会产生网上采购行为。这样B2C电子商务就会全面展开并迅速发展。

3.3政府建立网上专业交易市场,可带动电子商务为经济建设和市场建设服务,是电子政务的重要方面

政府建立网上专业市场不仅具有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活动的双重性质,而且能为指导和管理电子商务积累经验。中小型企业、个体企业的资金与信息技术有限,需要政府为其建立起面向供需双方的专业化网上市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对于繁荣市场,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非常重要。由政府部门牵头组建的网上专业交易市场,既具有权威性,又可避免重复建设,还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前来参与,迅速形成规模和气候,产生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4电子商务要求政府管理电子化、网络化,而电子政务的开展又有利于政府对电子商务进行有效的监督

电子商务实现后,大部分商务活动都在网上进行,商务信息都在网上传递与交流,如果政府部门采用传统的方式对电子商务活动进行管理,肯定效率很低,甚至无法实现。政府对商品价格的调节就是如此。如果实现了电子政务,政府就可以通过网络访问企业的网页,获得企业产品质量、等级、产地及销售价格的真实信息,从而避免原来用书面或口头形式向政府报告时恶意更改造成的信息失真。可以在将各行业各企业的价格、产地、质量等信息收集齐全后,通过专门的价格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市场信息,并通过决策支持系统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促进商品流通、提高商品质量的方法,再根据价格中存在的问题,将处理结果转化为政府决策、电子命令,通过网络发送到各个需要调整价格的企业,并在网上监督其更改。如果实现了电子政务,政府还可面向消费者设立价格网,专门接收来自消费者对价格的意见,从而帮助政府更好地实现价格调控作用。

虚拟电子市场上同样存在不合理价格、假冒伪劣商品,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同样有矛盾。这就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过面向公众设立专门网站,以利于消费者检举质次价高的商品和企业。实施EDI报检后,用户坐在本公司的办公桌前,通过微机和电话进行报检商检部门接到报检数据后,经检务审查收费,然后自动进入计算机系统中,这样可加快商检报检的速度,缩短商品检验周期,既极大地方便报检部门,又能减少因重复录入而产生的错误。

4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协同发展的现实意义

实现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协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宏观上讲,实现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协同互动,有利于切实转变政府管理方式,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有利于加快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进而创造我国在新时期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微观上讲,实现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协同互动,政府与企业可以资源共享,进一步优化两者更深层次的整合,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政企办公交互信息的时间,改善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也提高了政府监控工作的能见度,企业也可以利用政企的这种互动关系,挖掘有利于自己的公共信息资源,延伸企业价值的增值链。从而实现国民经济在信息时代的超常规发展。

参考文献

[1]娄策群.论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关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3).

[2]强韶华等.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J].北方经贸,2003,(10).

篇6

(一)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

关于电子政务( electronic government(e-government))的概念,国内外没有形成统一的表述,叫法也各异,如政府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府、数字政府、政府信息化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政府的概念和内涵还在不断深化和拓展,但其基本的内涵是一样的。即“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利用网络通讯与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其内部和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无缝隙集成,在政府机构精简、工作流程优化、政府资源整合,政府部门重组后,通过政府网站大量频繁的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务按照设定的程序在网上实施,从而打破时间、空间及部门分割的制约,全方位的为社会及自身提供一体化的规范、高效、优质、透明、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和服务”。

根据上述界定、电子政务至少包括了三层含义:一、电子政务必须借助信息技术和数字网络技术,依赖于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的发展。二,电子政务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政府服务进行简单网上移植,而是要对其进行组织结构重组和业务流程再造。电子政务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对传统政府管理的重组、整合和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而是包括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在内的社会的全面创新。三,电子政务的目的是要大力利用网络通讯与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塑造一个更有效率、更精简、更公开、更透明的政府,为公众、企业和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最终构建政府、企业、公民和社会和谐互动的关系。电子政务堪称政府管理的革命。

(二)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之间的关系

电子政府和电子政务并不是同一个概念。电子政府构想集中于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电子政务。电子政务则同时包含了政府部门内部、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电子政务,不但其范围更广,而且内容也要比电子政府丰富得多。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电子政府最重要的内涵是运用信息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建构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得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取用政府的信息及服务,而不是传统的要经过层层关卡书面审核的作业方式。人们可以使用不同的形式、非特定的时间及地点,与政府进行沟通。

电子政府,实质上就是把工业化模型的大政府-特点是集中管理、分层结构、在物理经济中运行-变为新型的管理体系,以适应虚拟的、全球性的、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经济,同时也适应社会的根本转变。

电子政府名称直译自英文单词Electronic Government (简称 E-Government,有的还称Government Online即政府在线),原是指利用网络技术来构建一个“虚拟政府”,从而使民众能够随时随地地享受各类政府服务。

电子政府总的来说,更多地是放在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造政府服务的提供方式,即政府部门与民众之间的电子政务之上。

我们在探讨电子政府这一概念的时候,同样偏重于政府服务的电子化,而很少涉及几乎同等重要的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电子。这种倾向之所以出现,主要是 “政府”这个词本身就有实体的含义,而且政府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经常是与社会相对而言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更多地是从民众接受服务的角度来探讨电子政府,也就是很自然的结果。

二、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

(一)电子政务的发展概况

中国电子政务的提出源于1985年的“海内工程”,当时的建设目标为:在中央政府开展办公自动化建设,逐步实现决策与政府行政管理信息网络化,并为此项工程的实施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工作组,划拨了专门的编制与经费。

从总体来说,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初期发展和快速发展两个阶段。

初期发展又有两个小阶段。第一个小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所开展的办公自动化(OA)工程,建立了各种纵向和横向内部信息办公网络,为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技术奠定了基础。第二个小阶段是1993年底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这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

最近一两年来,电子政务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篇7

1.1现状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就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作了专章阐述,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2]。《国家电子政务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已经过多个部委和专家的评议,进入审批阶段。近年来,各大城市有关部门广泛采用网络、RFID和传感器、GPS监控、视频监控等技术在城市交通、市政市容管理、水务、环保、园林绿化、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实现了自动化的监测和管理,为全面建设智能城市、感知城市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尽管如此,我们必须承认“重电子、轻政务;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应用;重建设、轻管理;重新建,轻整合”,这是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一个痛点,其发展也处在“自发为主尚未规范、有所应用未成体系、监测类多智能化少”的阶段。

1.2发展趋势

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的缩影,是智慧地球在城市的体现形式。它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手段对感知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和分析,对公众服务、社会管理、产业运作等活动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化响应和智能化决策支持,构建起城市发展的智能环境。面对全球化的城市竞争,城市体系的发展及建构关系到国家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和模式选择。中国的城市要想在世界城市竞争中占据世界经济价值链的高端区位,需要创造合理的、统筹行政管理的、整合城市资源的、有内在顺畅沟通机制的智慧城市[3],首先就应从政务领域开始,原因有三:一是当前阶段在政务领域先行开展物联网的应用最为有利;二是在统一构架的公共平台之上推进物联网在政务领域的实施,对于改变政府各部门分散开发、孤立发展的局面十分必要;三是大力实施政务物联网对于政府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方面的提升十分必要。

2推进政务物联网应用功能及重点领域

2.1政务物联网应用功能

1)政务物联网平台功能构成:安全认证、编码与注册、协同管理、web服务管理、数据交换、目录服务等;2)政务物联网应用领域功能构成:实时采集、传输、编码解析、认证、识别设备管理、协议交换等。

2.2政务物联网重点领域

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最核心领域,主要包括公共安全、城市运行管理、生态环境、城市交通、农业、医疗卫生、文化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是城市居民幸福感的直接影响因素

1)公共安全领域:危险物品监控、垃圾监测处理、可燃物排放、有毒气体排放、医疗废物、疾病预防控制、自然灾害预警、水灾火警现场信息采集等;

2)城市运行管理领域:日常环卫作业、扫雪铲冰、垃圾渣土消纳、城市水、电、热力、燃气、户外广告牌匾、城市家具、棚亭阁、城市地井的有效监控;

3)生态环境领域:大气和土壤治理、森林和水资源保护、碳排放及空气质量、城市噪音监测、水质检测、热力能源、楼宇温度等;

4)城市交通领域:公交站牌电子化、流量预测分析、交通引导与信息提示、停车诱导服务、道路自动收费系统、桥梁道路健康状况、交通流、环境灾害、安全事故等全寿命监测评估;

5)农业领域: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测控制、动物健康监测、动物屠宰监测、土壤成分、水分、肥料检测等;

6)医疗卫生领域:电子病历、医疗监管、药品监管、医疗电子档案管理、血浆的采集监控、家庭远程控制、远程医疗、安全监控等;

7)文化领域:智能文化创意园、文化监管、网吧监控、文物、古树、文化古迹保护等。

3融合和创新过程中值得关注的动向

3.1加强“智慧政府”建设

“智慧政府”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政府办公、监管、服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形成高效、敏捷、便民的新型政府[4]。“智慧政府”先行,可以推动智慧化在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建设,如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银行等。

3.2建设基于Web2.0的电子政务Gov2.0

随着微博、社交网络等Web2.0技术的发展,政府机构应进一步加强其门户网站的互动功能,提供在线公共服务,使其成为转变政府职能的有力抓手的Gov2.0。政府门户网站应强化在线办事和公众参与,使其成为政府对外宣传的窗口、为民服务的窗口。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的2010年世界竞争力排名中,新加坡跃升两位超越多年排名第1的美国而夺冠,这就与其实施“智慧国2015”计划、政府决策全民参与紧密相关[5]。

3.3建设基础数据库和共享数据源

基础数据库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平台,为城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应整合各领域信息资源,建立和完善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人口、宏观经济、企业信息、政策法规等基础数据库,比较具有典型意义的如:税务的数据大集中、金融的数据大集中、政府灾备中心建设等,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分享机制,搭建全市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充分满足省本级、各市、县(区)、各基层单位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需求[6]。

3.4多功能移动智能终端助推电子政务应用移动化

所谓移动电子政务,是指基于无线网络和移动终端的电子政务模式。与传统电子政务相比,移动电子政务有很多优势。多功能移动智能终端可以使公务员随时、随地采集、获取、传输、处理信息,将深刻改变电子政务应用模式,促进电子政务应用创新。

3.5物联网和云计算的牵引效应

智慧城市需要以物联网为基石,以云计算为利器,使整体经济社会加快消除信息、技术、利益的“孤岛”与“壁垒”,更加物尽其用、更加协调融合、更加和谐发展。积极探索建设政务云,把分散的设备和资源通过网络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提供按需服务,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电子政务领域广泛应用,最终建成互联互通、充分整合、协同运作、创新发展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

3.6信息安全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保障

篇8

英国政府于 1994 年制定了《政府资讯服务计划》,1996 年制定了《直接政府计划》。1999 年以后,英国政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又先后拟定并了《政府现代化》白皮书、《21 世纪政府电子政务》和《电子政务协同框架》,提出:到 2008 年政府所有服务项目都要上网,建立起“虚拟政府”,实现 24 小时在线服务。英国随后又宣布要力争在 2005 年提前实现上述目标。2000 年 9 月英国政府推出了“英国线上计划(UK- Online)”,目标是在使用互联网方面英国要把自己打造成为世界第一的国家。同时向居民和企业提供电子化服务,必要时整合不同部门的服务,建立虚拟“公共办公室”,依靠电子政府建设使公共行政服务迈向千家万户。英国文化委员会、英国教育与技能部门分别制定了本部门的有关规章制度。如:英国文化委员会制定了机关工作人员“设备和系统使用标准”等有关规定,颁布了三十多条禁令,主要包括:不准使用别人的 ID或个人账号,不准把个人密码写在任何地方(只能记在自己脑子里),不准安装其他软件(只能使用机关统一安装的软件),不准使用互联网处理个人事务等。

英国 1994 年开始建设电子政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英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导思想是:建立“以公众为中心”的政府;加强跨部门合作,以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通过实施电子政务,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并改进服务方式。英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为:提供更多服务方式供民众选择;获取公众信任;提供全天候快捷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并快速回应公众的需求;使政府资源配置合理化,减少政府支出并简化系统;使信息公开制度化,提高国家竞争力与政府开放性;维护电子政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此,英国政府建立了电子政务评估体系。政府内阁办公室下设电子专员办公室,电子专员每月向首相汇报电子政务的整体发展情况;电子专员办公室每年向国家递交电子政务进展年度报告。

英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一大特点就是“平民化”。为实现全民上网目标,英国政府大力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公民在家庭、工作单位和社区都能上网。早在 2002 年底,英国所有中小学就已接入互联网,有效地推动了英国年轻一代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为使社会各阶层的人都能便捷上网,英国政府建立了“英国在线中心”,不仅为没有上网条件的人们提供上网服务,还为他们提供电脑技能培训和终身电子教育。这些中心遍布于商业街、大学、社区中心和公共图书馆等人群密集的场所。英国同时还建立了国家学习网,将学校、博物馆、档案馆和图书馆等许多机构连接到一起,向人们提供网上教育。日前,英国地方政府服务项目全部上网,中央政府绝大多数公共服务项目可以保障 24 小时在线。为进一步提高电子政务服务质量,英国政府 2007 年初关闭了 90%的政府网站,将原有政府各部门的网站由 951 个减至 26 个。英国政府在公布的《转变策略报告》中说,合并政府网站是因为人们需要通过便捷的方式查找信息,而不是花费大量时间搜索网站。

二、电子政务在欧盟的现状

欧洲电子政府发展趋势表明,电子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是以质量和效率为重点的,以更多的知识为基础,以用户为中心,采用分布式和网络化技术方式。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小型化和便携性等技术的实现,使电子政府能更好地为公民、客户和专业人士服务。欧盟电子政府在未来十年的远景定义是:政府将成为更好的在最广泛意义上的政府信息和通信技术工具。它是以公众为核心的电子政府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其中技术作为一种战略工具使用,以现代化结构、流程、规管架构、人力资源和提供更好的公共管理部门的文化为手段,最终提高政府和公众的价值。

2010 年,欧洲公共行政通过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创新,通过提高公众的信任,提高电子政务效益的认识并通过提高技能和对所有用户的支持等手段使民众更容易获取到公共信息和服务。根据“欧盟 i2010 电子政务行动计划”,该计划目标为:加快电子政务建设,致力于包容性的电子政府的目标,以确保到 2010 年的所有公民,包括社会弱势群体,成为电子政府及欧洲公共部门的主要受益者;电子政府通过公共信息和服务,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创新,提供更方便的服务和获得越来越多的公共信任,提高认识电子政府的效益及提高所有支持用户的技能。电子政务涉及整个行政行为的范围和相连的政治进程,因为 ICT是一个有利的力量来提高公共行动的效益,质量和效率。地方电子政府的核心目标是公共管理现代化,提高公众的价值。在民主、社会、经济、环境和管理角色等方面创造公共价值。

在电子政府中,合作和知识,这两个互补的角度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以计算机为媒介,通过视频技术和改进使用多媒体工具,可以进行在线会议等活动。在需求方面,在电子政府知识管理的前景显著:几乎所有的管理任务,在本质上是信息,决策是一个公共的任务,任何机构和其特定领域的知识都是至关重要的资产。电子政府的目的是提高公众参与决策。欧盟多个国家设立了全球电子政府网站的品种,提供服务和不同层次的信息。

三、电子政务在韩国的现状

韩国政府于 2003 年建立了“31 蓝图议程”,其目的是实现三大目标,包括提供世界一流的电子政府服务,即加强后台操作的效率和透明度。通过完成 31 个任务,实现三大目标。“31 议程”分为四个对应的类别:以 14 议程改善公共服务,精简的行政处理和工作程序,建立电子政府的基础设施以及“1更新”的法律。具体来说,首先,韩国政府在 2004 年进行了 BPR 和 ISP,然后于 2005 年投入建设,最终在2006 年完成现有政府网络系统整合,通过全国宽带互联网电缆连接,实现了电子政府服务面向公众的功能。目前政府的各项服务平稳运行。现在,越来越多的韩国人已经能够习惯使用网上政府服务。例如,在 2003 年,通过网上政府所处理的事务只有 380,000 宗,而去年已攀升至1200 万例。这些努力为韩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联合国审查了 191 个会员国的筹备工作,韩国在 2004 年和 2005 年排名第五。根据联合国评估,韩国的一体化水平 2005 年达到 80%,仅次于新加坡(83%)。

韩国的法律综合信息服务和综合管理信息服务,与其他国家推行的电子政务系统方式不同。法律综合信息服务,起初面临警方,检方和法院三方的阻力。三方有不同的目标,容易产生利益冲突。尽管如此,政府还是成功地拿出了方案。同样在编制综合管理信息服务的过程中,政府克服了各种障碍,优化工作流程,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供给公众重大利益的行政信息共享,政府当局已更新了有关法律,成立了部级筹备委员会。此外,工作监测机构已全力投入,不断监测和升级系统。政府构思和执行了一系列措施,为用户提供友好服务。同时设置了联网政府的三个主要议题,即以知识为基础的政府和政府的参与、管理,努力创建具有开放性的电子政府。

四、电子政务在中国的发展

篇9

全球的电子政务都在以稳健的脚步根据每年的新需求不断完善,随着大部分国家的网络建设、基本功能和服务开始使用,全球的电子政务正步入成熟阶段。为了应对新的挑战而开拓新目标就是政府迈向下一个成熟阶段的第一步,这两个阶段之间的平均时间间隔大约是2到3年。

埃森哲指出,从进程来看,加拿大很明显处在先头主导地位,和紧随其后的新加坡、美国的差距在增大。加拿大在电子政务策略和目标更新方面做得非常好。

价值驱动受关注

随着政府都达到了一个成熟的电子政务阶段,他们开始重新评估自己提供的网络服务的前景。在电子政务方面领先的政府都强调,要尽早地通过为自己的用户带来高效的服务和增进内部效率,从而使电子政务项目的投入取得投资回报。而价值概念正在驱动着电子政务向更广阔的前景发展。

虽然增加效率能够让政府更有效地管理成本,但是这并不是启动电子政务的初衷,而是更深层次的好处。埃森哲认为,现在无条件地对电子政务的支持正在被日益增长的投资回报要求所取代。

根据调查显示,随着电子政务项目的成熟,很多政府管理人员都在考虑如何找到新的创意让他们的投资能够带来足够的价值。大部分政府管理人员都表示,电子政务的回报可以存在于公共形象的改进和更易于客户访问。顺畅的处理过程和更好的服务意味着电子政务绝对是一个“少花钱多办事”的有效手段。

埃森哲表示,虽然说电子政务在初期由于不停地投入并不能带来成本的节约,但是当网络渠道成为大多数人的首选之后,网络渠道可以提供各种服务,原来针对传统服务的资源就可以最终转向其他方面,从而实现节约成本的目标。

CRM尤显重要

在电子政务成熟阶段,在政府重新思考他们的策略开始关注价值提供的时候,他们必须还要树立一个良好的客户形象,因为客户关系管理能够让电子政务更大限度地发挥效率和作用。

今天各国政府实施的电子政务方案基本上都是为了让公民更好地得到服务和更好地互动,政府管理人员急迫地想让电子政务系统更易于访问,努力增加现实的和电话的电子政务访问接入点。而这种利用多渠道来提供服务的准则,就是CRM的核心所在,也只有充分利用各种CRM技术,才能真正提高电子政务的效率。

像美国、加拿大等一些电子政务发达国家的政府管理层,开始逐渐认识到私营企业中普遍接受CRM技术能够为政府部门带来更多的利益,因此他们现在更多地是通盘考虑CRM和电子政务,越来越多地引入CRM准则,作为重组围绕客户的意愿提供网络服务的手段。

埃森哲表示,从CRM的技术特性来看,它能够支持政府改善服务的理想,以公民的意愿为核心,更好地满足公民的要求并改善政府的形象。因此,CRM准则应该是一个好的电子政务的核心。

需要新的突破口

在很多国家政府的电子政务步入成熟阶段时,然后就停滞不前了,一些积极的国家政府会努力寻找新的突破口来激励自身电子政务的完善。

根据埃森哲的调查显示,现在大部分国家取得的进步主要集中在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数量上,而不是服务的质量上。很多国家的公众并不知道电子政务的服务,并且很少有人使用这种电子政务的服务。而且,现在政府已经不仅仅依靠简单地网络上的可用性来评估电子政务的成败,而是采用更有价值的手段,比如网络的使用情况来进行评估。

篇10

    在我国古代,档案也是图书,有着共同的起点:结绳—刻契—甲骨文—铜器铭文—简册—刻版印刷。档案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它能重现人、物、事的历史原貌,具有最可靠的凭证性和科学研究价值。档案的核心价值是“证史”,档案机构最重要的使命是为子孙后代保存“社会记忆”。电子政务的建设给档案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一是实行政务公开,提高决策和服务水平需要档案信息;二是借助电子政务平台,档案的现代价值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将得到更好的发挥。

    2电子政务是电子档案的源头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电子档案,是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政府机关和社会组织产生的电子文件经整理归档后的档案。电子档案是电子文件的延伸又是数字档案馆的有机组成部分。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必将成为未来档案馆的馆藏主体。电子政务是电子档案管理的源头,电子档案管理是电子政务的效率所在。电子档案管理应遵循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检索、编研、统计、利用等原则。电子档案的建设,将较好地解决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管理问题,使档案信息资源在电子政务建设中进一步发挥作用。也是政府加快信息化进程,推进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途径。电子政务的实现,必将推动档案资料的电子化,也只有实现电子档案的科学管理,才能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

    3档案馆是政府信息公开的行为主体

篇11

(一)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缺乏统一规划

通常我们在评说我国电子政务初具规模时,大多数可能指的是硬件设施上和软件系统平台的建立,而在实践中,电子政务工作的开展仍然遗留了较大的空白。也就是说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在技术支持和硬件设施上已经做到与电子政务发展相匹配,但是在真正处理政务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轻政务”的误区,很多政府部门在建立电子政务过程中,忽视了其发展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将政务统一到信息网络平台上,而不是停留在形式上。要将透明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到广受监督的电子平台上去,结合当地政府的基础设施和实际需求,将电子政务的核心切实地发挥到位。

(二)“唯上”意识浓厚,缺乏公众服务需求分析

自2005 年以来,无论是政策措施还是建设实践都是围绕着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所展开的,这就使得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容易对政策导向和工作重心产生“一切以网络建设为中心”的误区,从而导致了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存在“重网络建设、轻内容服务”现象。许多部门在建设电子政府网站时,仅仅是为了满足上级的要求,根据上级有关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硬件标准的规定进行建设。而这种以满足上级要求为出发点的电子政务建设势必会忽视对公众服务需求的分析,造成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进入“一切以网络建设为中心”的误区,产生“重网络建设、轻内容服务”的现象,忽视了公众的服务需求。

(三)创新意识淡薄,传统政务流程没有改进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就可通过电子政务办理的政务来说,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同质性明显,大多数地区所谓的电子政务仅仅是将传统的政务直接搬到网上而已,没有对政务流程进行改革,也并未从如何发挥电子政务优化重组政务流程以提高政务办理效率的作用去制订建设扶持政策。从而导致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各自为政”的局面。

二、新加坡电子政务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具有丰富的电子政务建设经验,我们通过对新加坡电子政务的成果和取得成功的因素进行总结和探讨,希望这些经验能够给我国发展电子政务带来有益的启示。

(一)新加坡电子政务的成功之路

在新加坡,可追溯的最早的电子政务建设发展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新加坡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而后新加坡电子政务的成功也为推动新加坡经济腾飞并一跃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国际性的金融贸易中心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迄今为止,新加坡电子政务已经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创新,经历了五个历史建设阶段,其已经建成了独具特色的电子政务办公体制。

1.行政事务计算机化阶段

新加坡立足于运用信息技术有效改善新加坡政府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能力的目的,制订了国家计算机计划和民事服务计算机化计划,于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了建设电子政务的探索。在此发展目标下,新加坡政府采取“从微小处开始,快速扩大应用范围(Start small,Scale fast)”的战略方针,从推广计算机的应用、推行无纸化办公等细节做起,为电子政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全国性 IT 计划阶段

在国家计算机规划阶段的推动之下,新加坡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促使新加坡的经济结构由过去的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和科技密集型,政府与各行各业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往来越来越多。所以新加坡于 1986- 1991 年制订了国家信息技术计划,旨在建设并推广“一站式”服务的政府电子政务模式,为其电子政务电子化服务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切实保障。

3.智慧岛规划阶段

随着新加坡“一站式”服务电子政务模式的不断完善和日趋成熟,新加坡电子政务水平逐步位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此基础上,新加坡政府没有停止对电子政务建立健全的创新步伐,而是基于长远发展的眼光,经过七年的探索,于1999年正式制定并推行了“2000 年信息技术———智能岛规划”,力图将信息产业打造成推动国家经济增长、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引擎,以确保新加坡“成为全球信息技术的核心之一”,这一远景目标在千禧年顺利实现。

4.信息通信

21世纪规划阶段如果说新加坡“智慧岛规划”是其实现“成为全球信息技术核心之一”这一远大目标的准备阶段,那么2000年至2006年则是该目标具体实施和逐步达成的阶段。为此,新加坡采取了“信息通信 21 世纪规划”,从建设信息通信产业枢纽、提升信息通信人力资本、创造有利企业和消费者运用信息通信技术的环境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政府、企业和国民对电子政务创新应用的开发和使用。使得新加坡电子政务国际影响力得到巨大提升。

5.连接新加坡规划阶段

新加坡在确立了亚太地区电子政务建设领先地位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成为国际信息化强国和全球信息技术枢纽,又于2003年实施了“连接新加坡计划”,分别通过信息通信产业的创新和互通合作以及数字交换两大举措使新加坡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得到了质的飞跃。

(二)新加坡电子政务的成功经验

根据新加坡资讯通信管理局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新加坡国内90%以上的企业和 80%以上的个人采用电子政务的方式办理政府业务,并且其中超过 80%的企业和个人认为国家电子政务具有较好的服务质量。而新加坡电子政务之所以能获得如此成功,主要归功于如下三大特征:

1.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广电子政务

(1)建立管理机构,为电子政务提供组织保证不仅组建了电子政务法定委员会,主要为电子政务的开展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和宏观政策扶持,并在1999 年又成立了信息与通信发展管理局(IDA)。

(2)“决策慢、行动快”的特色治理体系在 IDA的带领下,由财政部作为新加坡的电子政务的拥有者,由信息与通信发展管理局(IDA)作为电子政务的管理者,建成一整套能够促进新加坡电子政务发展的特色治理体系。

2.以用户为中心,注重对外服务

新加坡政府将电子政务建设视为与国家兴衰紧密相关的服务性产业,因而新加坡电子政务建设特别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注重对外服务。主要表现为“为公民服务,为商家服务,为政府工作人员服务”三方面。

3.重组行政流程,打造“众多机构,一个政府”

通过行政流程的重组,依照“众多机构,一个政府”的基本思路,已经在政府服务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为公众提供无缝服务。这种体系基于用户群的需求,将政府分布开的服务网站综合协调到一致的政府服务平台上,开发出一系列集成的政府服务项目,不仅更好地协调了政府各部门的网络办公,也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政府服务程序,从而使得新加坡政府实现“多个部门、一个政府”的健全的电子政务系统,使公众或者用户群可以更方便地在政府电子政务平台上获得需要的信息和服务。

三、新加坡电子政务给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启示

当前的新加坡电子政务已经建设发展成为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的全方位高度在线服务系统,成为目前国际上相当成熟的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典范,其成功的经验已经成为当前各个电子政务发展国家的借鉴。本文针对我国现存问题,借鉴新加坡发展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必须制订宏观发展规划并给予大力扶持

政府对电子政务存在有效的领导和合理的管制义务,这部分工作内容使得电子政务得到了健康有序的发展,是服务型政府建立并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在这个基础上,政府必须制定宏观发展规划,展开一系列全方位的变革和创新。同时,需要由政府主导,并且大力支持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统一行动,通过设立专职机构来明确政府的服务职能。因此我国政府必须加大扶持力度并且要不断根据建设发展情况制订阶段性的宏观发展规划,以实现统筹规划、强化管理,建立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管理组织保障体系,进而建立强有力的业务协作机制,以公共服务为中心来设计电子政务系统,将电子内网、电子外网、交互系统和应用系统建设统筹规划,构建一体化的电子政务整体解决方案,积极推进政府与ICT业者、商家和民众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开辟属于各个利益相关方的新天地。

(二)以用户为中心,大力推进门户网站的建设

我国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并且政府的服务网站都是立足于当前中国政府的组织结构以及整个政务过程来设计。由于缺乏核心的互动交流和网上办公服务,我国的电子政务体统发展建设以及网站建设都是立足于政府需求。其实,合格健全的政府的电子政务虽然在性质上是辅助政府工作的,但是必须以公众和用户为服务核心,通常其形式和内容,甚至政府的管理应该是依据用户的需求来改进和完善的。当前世界各国的电子政务建设都在向这个方向发展,相对成熟的电子政务系统已经变成以政府各部门职能来划分为以公民为中心来建设发展,形成“横纵结合”的电子政务门户网站。以新加坡的电子政务系统为例,其也是通过重组行政机构来设置“众多机构,一个政府”的服务形式,公民通过一个门户网站进入政府的所有部门,再通过部门寻找所有的服务项目。不仅简化了多政府部门联合办公的程序,同时也大大方便了公民对网站的使用,缩减政府办事的流程和公民与政府的过多的无谓的接触,这样,既可以大幅度提高办事效率,方便用户,又可以大大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此外,各级政府机关在建设门户网站时,应当紧紧围绕“服务”这个核心进行改进,通过出台可行的发展规划和建设实施标准来大力推进门户网站“一站式”在线服务的建设,为公众提供“7×24”不间断的在线服务,进而打破政府服务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提高电子政务资源配置的效率。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运行管理机制,为建设公共服务型门户网站提供制度化、法制化、常态化的保障体系。

篇12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很多国家都在积极的发展着电子政务,并且电子政务是国家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起步相对较晚,但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却是非常的迅速,在整体上,我国的电子政务取得了重要进展。早在几年前,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就提出需要建设全国行政首脑机关办公决策服务系统的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并且,计划在全国政府推行办公自动化。我国政府从1999年起,开始在全国普遍实行政府上网等工程,并且,通过政府的网站向全社会政府信息, 到2001年中期,国务院又开始制定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这个是对我国的政府信息化的一个强有力的指导思想、方针以及政策。

下面笔者试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与趋势作一个分析:

1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

1.1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

在2003年联合国对成员国电子政务评测中,中国排名第74位,居中上水平,截止到2004年初,我国中央和国家机关在互联网上已经建立站点52个。

总的来说,我国的政府信息化进程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推进阶段、发展阶段。

(1)起步阶段:1992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室的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全国政府行政首脑机关办公决策服务系统的通知》,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开始开展办公自动化(OA)工程,建立了各种纵向和横向的内部信息办公网络,标志着我国电子政务的起步。

(2)推进阶段:1993年底,为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度公路的潮流,中国正式启动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起步工程,这是我国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是我国政府信息化的雏形。

(3)发展阶段:1999年1月,40多个部委的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政府上网工程》,其目标是在1999年实现60%以上的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上网,在2000年实现80%以上的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上网。2002年12月10日,由中科院、中国贸促会、中国科协联合主办的《2002中国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又为我国电子政务提速助力。当前这个阶段,政府机关已经普遍上网,同时,其内容也在不断增加,不断推出新的服务,从以前的简单介绍到现在设立各种交流渠道,招商引资,电子政务加入了更多的内涵,并仍然在继续发展。而2004年,信息化已经开始发挥其在各领域应用服务方面的优势,电子政务也被公众认为从激情走向了务实。

1.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征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与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同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电子政务起点比较低。这是因为我国总体上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而西方国家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早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就完成了。

(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各地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则是在中央政府的“推动”和需求的“拉动”下从一些行业管理部门开始的。

(3)我国电子政务的目标和出发点更具多样性。由于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政府对经济特别是对企业的管理方式要进行彻底的改变,这些变化,必然影响到政府政务的活动,因此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促进的变革。

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

2003年底,联合国了对成员国电子政务的测评结果。结果显示,中国在191个成员国中排名第74位。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作简要叙述:

2.1电子政务基础建设现状

(1)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受到热切和广泛地关注。

(2)旅游、经济开发区等重要城市网站点击率明显高于一般地区。

(3)东西差距明显,欠发达地区政府上网工程进展缓慢,群众关注率不高。

2.2电子政务市场商机无限,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电子政务领域可谓商机无限,在中国向全面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非常明显,电子政务领域尤其如此。权威人士分析,未来几年内,我国各级政府投资电子政务的总金额预计将达到2000至2500亿元人民币。另外,在第三届中国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上,业界专家认为当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投入的资金应该在400亿元左右,这将吸引众多的IT企业群雄争霸。因此可以预计未来几年内,我国电子政务市场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2.3电子政务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

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工作在摸索中前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业务水平不高,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健康发展。尤其是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更是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严重脱节。2001年8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成立,这标志着我国真正开始了电子政务的立法阶段。2002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和公开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将电子政务建设纳入了一个全新的整体规划、发展阶段,为今后正式立法奠定了基础。2011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该法将直接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下一步,我国在近期内将会陆续推出包括《电子政务法》、《电子交易法》、《电子签章法》、《电子投票法》等相关法律,以构筑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框架。

2.4地区建设蓬勃发展

北京、广东等一些发达省市继续加大电子政务建设投入并积极开展电子政务技术培训,从人员上保证了电子政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内蒙古、青海等省也加快了前进步伐,他们在积极借鉴发达省市电子政务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本地实际出发,通过自身拥有的稀缺资源换取资金来源,与广大企业开展公私合作以及吸收民间投资等途径解决自身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和技术等困难,不断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

3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

未来几年,笔者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3.1信息安全得到加强

从政府层面来看,电子政务安全体系框架正在研究制定,电子签名法已经推出,信息公开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前期研究工作也在进行当中;从用户层面来看,电子政务建设的用户从规划、实施等方面都已对信息安全进行了充分考虑,并且信息安全方面的费用在整个信息化建设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从厂商层面来看,国内外安全厂商在整个IT行业中发展速度较快,厂商数量和厂商规模都在迅速增长。可以预计,未来几年信息安全市场将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将会更加完善。

3.2信息中心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

未来几年,多数信息中心将不再具体承担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任务,而转向政府信息化规划、招投标、工程管理、工程验收等方面。因此,未来的电子政务建设市场将进一步的透明,并且由于信息中心的转型,使专门从事电子政务系统集成、方案开发的厂商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

3.3国内厂商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央号召电子政务先行,以政府信息化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不仅找到了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而且还能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更重要的是,电子政务以财政投资为主,既要实现政府信息化的目标,还要担当起带动民族产业的责任。因此,电子政务建设使国内IT 厂商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具备了跻身世界IT厂商的条件。

参考文献

篇13

一、前言

电子政务的概念起源于美国,由英文Egovernment翻译而来,现在为世界各国采用。它是指政府部门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实现政府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以实现政务工作的高效、公开和准确。在我国,大力推进和发展电子政务有其社会和时代背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政府行政与时俱进,WTO要求政府转变职能,推进电子政务是引导政务电子化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中蕴含着巨大市场和商机,这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二、省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对电子政务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具体表现在:一是少数地方或部门不够重视电子政务建设。二是有为数不少的公务员是被动地接受电子政务,有的甚至产生抵触、消极情绪。三是不少公众对依靠电子政务解决问题不太关心。我们从调查问卷中得知,各省的多数政府门户网站点击率低、用户对其认知度不高。现在大多数中年人上网主要是浏览新闻、股票,而真正上网人群的主体则多是大、中学生等年轻人,然而他们又很少上政府门户网站,他们的主要兴趣是聊天、娱乐、发邮件等,对电子政务的需求相对较弱,对依靠电子政务解决问题不太关心;由于各省各级政府门户网站(特别是市、县、区)可供社会公众选择的电子政务服务项目目前还十分有限,电子政务为社会公众能带来的便利与快捷还不太明显,因此,他们对电子政务的优势还没有多大体会,自然不会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二)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不足

据了解各省市州、县(市、区)不少政府机构在实施电子政务发展计划时,不免都会遇到资金和技术这两大瓶颈。主要表现在:一是电子政务建设所需资金缺乏。二是信息化技术及管理所需的技术人才短缺。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各省电子政务建设的瓶颈,特别是县(市、区),现有的人员大都是“半路出家”,对信息技术知识掌握得不深不透不全面,既懂信息化理论知识又掌握信息技术手段的人才缺乏。

(三)政府门户网站的服务不能满足需要

各省许多政府网站还停留在新闻信息转载及本辖区领导活动报导等这些浅层次的应用,大多数政府网站没有提供在线业务办理功能。二是政府网站在线服务能力较差。在线办事应是政府网站服务企业和公众的核心内容,但是各级政府网站的网上服务指数较低。政府门户网站上设立的网上服务只是形式,实际业务处理却是在网络以外进行,不能利用“协同政务”方式提供“一站式”的网上公共服务,与公众的需要有较大差距。

(四)电子政务的安全防范工作薄弱

在电子政务建设中,虽然各部门均强调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但各省电子政务建设中仍存在对电子政务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和防范措施不力的现象[4]。主要表现在:一是安全意识淡薄。二是对网络硬件平台存在安全隐患认识不足。目前我国主要的网络硬件依赖进口,自己不具备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产品的源头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三是对软件平台存在安全隐患了解不够。四是信息与网络安全防范措施不力。

三、加快各省电子政务建设的建议

“十二五”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各省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更好地为公众提供透明、方便、快捷的电子政务的服务,各省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发展,应在如下几方面加大力度。

(一)提高素质,增强电子政务的意识与应用技能

要使各省电子政务意识与应用技能得到加强,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人手:①加强宣传,提高全民信息化认识。必须在各省范围内强化宣传,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电子政务”的良好氛围;②强化培训,抓好电子政务干部队伍建设。应用培训是电子政务建设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要推广各省电子政务应用,必须建立一套政府公务员信息化培训机制,切实抓好对广大公务员信息化知识与应用技能的培训工作,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政务信息化应用的干部队伍。

(二)整合资源,构建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要整合资源,建设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防止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以较小的资金投人,取得较大的效益和有序发展,必须建设好统一的电子政务高速网络平台。

(1)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建设和整合统一综合平台。利用统一网络平台,促进各省各个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2)打破部门分割,整合政府信息资源。政务信息资源为政务公开、业务协同、辅助决策、公共服务等提供信息支持。目前各省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尚未建全,因此,打破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连通各个孤立的电子政务系统,把分散在各地各部门的政府信息资源整合起来,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是各省目前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任务。

(3)搞好部门数据基础,为数据整合提供保障。要搞好各省资源整合,向政府门户网站提供系统、全面的数据信息,必须建立健全各地、各部门自身的数据基础。我们应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进一步建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机制。因为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很多服务功能涉及多个地方、多个部门,这就要求各部门必须建好自己的数据基础,根据本部门的工作职能或核心业务,积极开展自身相应的数据资源的开发、收集、整理和应用工作,这样才有利于进行互联互通的数据基础的形成。各级政府要按照政务信息整合的要求,明确规定各部门的信息采集和更新的权利和责任,保证信息资源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

(三)综合防范,保障电子政务信息与网络安全

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是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重要工作。按照安全标准来衡量,必须强化各省电子政务信息与网络安全的政策法规建设与管理,采取有力措施,建立信息与网络安全的长效机制,从安全法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方面建设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在安全法律法规方面,要进一步健全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强化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法制管理,为电子政务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提供法律保障。在安全管理方面,从建立健全规范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负责安全管理的主要领导、主管部门、技术支持部门的职责,培养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和制定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保障政府门户网站正常安全运行。

四、结论

各省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级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应用和政务内外网及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建立“透明型、服务型、民主型”政府,迫切要求各省各级电子政务建设工作者,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电子政务建设,克服和解决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整合,提升各级政府部门协同程度和在线业务处理能力,使公众能真正享受到电子政务服务的便利。

参考文献:

[1]田景熙,洪琢.电子政务系统规划与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姬泊.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建设对策探讨[J].宿州学院学报,2007,(2).

[3]侯卫真,于丽娟.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陶书志,王少雨.我国电子政务立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信息导报,2008,(2).

[5]李燕英.电子政务立法问题探析[J].行政论坛,2009.

[6]刘邦凡.电子政务建设应遵循的法律制度[J].电子政务,200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