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对茶文化的看法

对茶文化的看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4-03-09 17:19:0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对茶文化的看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对茶文化的看法

篇1

茶文化是一项经典文化,也是国内民族生活所凝结的一项结晶。它不仅能够具有较强的民族性,还能够将宽广的地域性和历史发展性实现有效的结合,让文化在此进行有效的传播和传承。为此,当对茶文化进行研究时,需要对其所具有的深刻含义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掌握。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进行茶文化学习和理解时,对其所呈现的内在含义和精神引申功能实现更全面的了解,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实现更为健康的成长,将整体的教育水平实现一定层面的推动。可以说,茶文化在当前高校进行德育工作时,呈现一定的渗透作用和引导意义,能够为学生提供较强的精神意义。

1茶文化科学分析

当前茶文化主要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广义的茶文化,第二部分是狭义的茶文化。古人对茶文化进行明确的定义,就是指人们在历史发展和创作过程中,所具有的和茶相关的物质财富,以及精神生活中体现的财富这二者的总和。这是当前在进行茶文化研究时,学者认为的广义含义。狭义茶文化主要是指和饮茶具有关联性的文化。中国在历史传承中,就将茶文化不同阶段的发展和不同民族的精神文化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说茶文化在整个民族发展中,从始至终都体现这一项重要的作用。在原始初期,茶文化所呈现的内涵是以物质载体来进行文化意义的展示。茶具,茶艺以及对人们进行茶艺展示等,这些都是一种茶文化的表现[1]。可以说在精神上,讲茶文化就是不断对人们所呈现的道德和品质进行传播和颂扬。随着时代优质发展,茶文化基于当前发展制度的差异出现一定创新,也是茶文化在和物质载体实现意识形态体现时的一种创新表现。所以,当前一部分学者认为,茶文化是由三个部分进行结构的构成,主要是茶制度,茶精神以及茶载体。

2高职开展德育教育中茶文化所具有的作用

2.1引导学生树立高尚价值观

茶文化不仅仅是对精神的一种体现,它还包含更多的礼仪意识。同时在茶文化发展中,还渗透着更多的道德有着较强的精神引申作用。在高职学校,对学生进行茶文化渗透,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茶文化所具有精神层面的意义,还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对礼仪和品质进行一定的梳理。这样能够在科学层面上,形成有效的价值观,有着一定存在意义。所以说高职开展德育教育时,茶文化具有引导学生树立高尚价值观的作用。茶本身是具有很强的道德品质,人们加在茶本身所需要得到思想和综合发展进行有效结合,并对一些周边国家所呈现的茶文化进行补充。茶圣陆羽在他著作中,就论述了他对茶文化道德看法,也就是对茶德看法[2]。他认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饮茶不仅是一项修养的体现,也是一项呈现道德意识的表现,只有拥有茶修养的人,才能够对我国传统精神和文化所呈现的道德精神进行一定的继承和有效弘扬。从这一点可以看,茶文化所具有的茶德思想,为当前国内进行文化教育和品质修养时教学目标是一致的,也是对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品质进行一定的展示和传播。对茶文化凝集的思想进行丰富探索,能够让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道德内涵实现深厚的展示。这也在一定层面上鼓励高职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将茶德思想进行有效引入。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思想行为等方面受到一定的教育,同时能够让他们在实现茶文化学习中,对国内优秀文化进行更好的分析和了解。高职学校的学生在这一时间正在对自身的观念进行有效的梳理,通过茶德能够让他们对意识观念形成科学的看法,以便让他们实现更好的观念培养。当前高职学生在进行学习和实习中,会因为一些外界的影响而出现焦虑或是恐惧等心理因素,这些因素对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茶德思想能够让这些负面思想得到一定的解决。学生通过茶文化的学习,能够对自身内涵进行有效提升,对内在自己进行审视,改变自己对原来事物的认识态度,以此让自己的心态实现更好的发展。

2.2提升学生对奉献意识的理解

茶文化中体现出一种茶人,通常来说茶人是依靠茶为生的人。随着时代对茶文化的高度传播,很多和茶叶有关的人物也被称为茶人。茶德不单单是这些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品质,同时也在某些层面对茶人所具有的精神和道德展示。当前茶人精神所具有的含义主要分成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用茶代人。对那些没有私心,无私奉献的人进行高度赞扬。茶树能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下进行生长,恶劣土地所具有的土壤条件十分差,但是茶树依然可以对土壤汲取一些养分,进而实现生根发芽。哪怕气温再高或是气温再低,茶树都能够在其所生长的环境中进行生根,然后实现更好地成长。同时,茶叶也延续茶树所具有的奉献精神,将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和艺术奉献给人们,让人们能够享受自然所具有的神奇作用。第二个方面是,用茶对自己的志向进行表达。这里主要是对世间所具有的财富进行摒弃的意境。现在对茶人进行研究时,主要是希望利用茶树以及茶叶所呈现的品质,来映衬自己的道德思想,表现出自己对人们所追逐财富抱有不同的志向。他们更加重视自身奉献,而轻视财富所带来的利益。通过这两个方面研究可以知道,茶人精神不仅仅是乐于奉献和摒弃财富的展示,同时还具有克服生存困难,顽强生长的精神。对茶人所具有的精神进行发扬,不仅能够指引当前高职学生不贪恋世间的财富,远离一些负面生活的影响。同时还能够让他们通过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和努力,为人类进步做出一定的贡献。因为当代高职学生不仅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同时也是中国实现更伟大发展的中坚力量,只有将这些精神贯彻到德育教育中,才能够让高职学生实现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精神的继承,让他们能够领悟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尺度,为社会发展提供健康的动力。

3茶文化对高职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呈现必要性分析

茶文化不是最近几年流行的,而是经过几千年民族文化传承而留下来的。所以说,茶文化具有很强的发展性。茶文化在一定层面也对民族气节进行真实体现,是一个具有较为广阔的教育资源。在某些层面讲,它和当前高职对学生进行德育,是具有相符合性的。高职学校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发展,以更高的姿态进行社会实践,必须要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他们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领悟,以此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展成正确性质的观念,具有高尚节操和道德修养。当前经济呈现全面成熟发展,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带来多元文化和观念的冲突。学生们在这一环境中心智日渐成熟,在对价值观念进行树立时,就会受到一些负面影响。如果不能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体验,只会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一定的误区,为整体民族传承起到一定的制约性。为此,需要利用茶文化所具有的高尚精神,对高职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以此实现更好的人才教育。

4提升高中学校开展德育教育中茶文化策略分析

4.1创新茶文化的教学方式

茶文化是范围广阔的文化宝藏,如果在课程中,以传统方法对茶文化进行一定的传达,这样不但不能够让茶文化所具有的思想进行全面展示。同时,也会让课堂出现呆板现象,让学生产生对茶文化学习的呈现一定的抵触性。为此,高职需要在对茶文化进行学习时,要利用新型教学方式对学生开展茶文化传播。能够让学生通过自主领悟的方式,对茶文化呈现的内涵进行了解和学习。

4.2吸取茶文化精髓

茶文化有着较强的历史发展性,为此高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茶文化德育教育时,必须要吸取茶文化的精髓。要筛选茶文化所具有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对其实现有效学习,让学生能够对自身的价值体系实现不断完善。此外,茶文化还能够对高职学生进行道德修养呈现促进作用[3]。高职学校在对茶文化进行讲解时,需要对其精髓进行筛选,保证茶文化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具有很强的关键作用。这里需要注意,利用茶文化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需要阶段性发展的工作,不能是一时间就能完成的。所以,在进行茶文化教育活动时,必须要按照一定步骤开展,让茶文化实现更好的教育功能。

4.3借助网络媒介提升教育所具有的实效性

当前网络媒介是学生进行信息了解的一项主要途径,高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可以借助网络媒介提升茶文化所具有的时效性。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茶文化学习形成关注点,能够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体会到茶文化所具有的价值内涵。当前高职学校可以利用微信平台,QQ平台或是朋友圈的方式,对茶文化所具有的意义进行传播,能够让学生对茶文化进行有效的掌握和学习,提升整体茶文化在高职学校开展德育教学时呈现的作用。

5结论

茶文化具有很强的教育工作,是开展德育教育一项宝贵资源。当前,在对高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可以用茶文化所具有的教育资源,对其开展有效的德育功能的引导。这样能够提升茶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具有的高尚意境和发展能力,让学生实现更好的德育发展,促进整体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开展茶文化德育教育的时候,要对教学方式开展创新,要吸取茶文化所具有的精髓。此外,要借助网络媒介提升教育所具有的实效性,实现更高质量的德育教育和引申。

参考文献

[1]张殿尉,刘佳杰.茶文化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中的渗透[J].福建茶叶,2016(6):205-206.

篇2

《建筑摄影》课程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摄影技巧和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但是目前的《建筑摄影》摄影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主要是传统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相脱离的教学模式。而将茶文化引入到《建筑摄影》课堂上就是需要提炼茶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将其充实到《建筑摄影》的课堂上,提高学生的摄影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

1传统的《建筑摄影》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

1.1传统《建筑摄影》教学中出现的困境

尽管各个学校的摄影专业对《建筑摄影》课程教学十分重视,在平时的教学中安排了大量的时间进行《建筑摄影》课程的教学活动,将《建筑摄影》的知识作为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主要通过讲述法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形式比较单一,对于很多专业性比较强的知识,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接受,缺少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关注,在测试中也以专业知识的测试为主,与其他课程的测试方式并没有大的区别,因此,学校的课堂教学不仅不能够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反而会使学生在功利作用下,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

1.2目前《建筑摄影》课程教改面临的问题

近些年各个高校已经认识到《建筑摄影》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很多高校的《建筑摄影》课程改革与实际的教学情况并不相符合,缺乏教学的时效性。很多改革措施要求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操作能力,但是很多学校的硬件设备并不能跟上高校的教学需求。因此,《建筑摄影》改革必须重视时效性,完成相关课程目标的要求,最终提高学生的摄影水平。

1.3今后《建筑摄影》课程教育面临的挑战

目前,学校的学生存在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而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学校也在转变人才培养的思路,将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进行了课程改革,但是现在的课程改革流于形式,并没有通过课程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今后的《建筑摄影》课程教学中要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2对将茶文化引入《建筑摄影》课堂的思考

茶在我国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在长江以南的地区有广泛的种植。我国古代很早以前就有饮茶的习惯,人们在饮茶活动中领略这个过程中的美好意境,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被称为茶文化。这种茶文化是中国人们对世界饮食文化的重要贡献,反映中国民族的文明和礼貌。而茶文化中的精神层面上的一些元素,是摄影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因此,将茶文化引入《建筑摄影》课堂十分必要。在引入之前需要从三个方面对茶文化引入《建筑摄影》课堂进行思考:

2.1茶文化的元素解构

茶文化在中华文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漫长的历史中对于我国人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的茶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都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为了很好地将茶文化融入到《建筑摄影》课堂中去需要对茶文化的元素进行解构。根据《建筑摄影》目前注重知识传输的情况,需要将茶文化中的隐性元素融入到教学之中,即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茶文化的精神层面,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气质和审美能力。但是茶文化具有极强的地域性,而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地区,很难理解某个地区性文化,因此为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需求状况,在《建筑摄影》教学中要注意提取中原地区的茶文化元素融入到教学之中,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2.2茶文化的进入《建筑摄影》课堂的途径

要想使茶文化在《建筑摄影》课堂发挥重要的作用,需要找到一个很好的途径与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得出了以下几个需要注意的事项:第一,要积极利用现有的教学模式,不宜于对整个教学情况做出过多的改变,以免为教师的备课过程增加大的负担,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将茶文化融入到《建筑摄影》课堂教学中去。第二,茶文化进入到《建筑摄影》课堂中要考虑到逻辑性,使整个的融合过程显得十分自然,不唐突,这易于被学生接受,给茶文化的传入创造有利的条件。第三,茶文化的引入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选取适当的内容,与教学板块需要的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三个方面是茶文化在融入到《建筑摄影》之中需要具备的要求,在坚持这三个方面要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进行适当的创新,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摄影技巧。

2.3茶文化进入《建筑摄影》课堂的评价

由于将茶文化引入《建筑摄影》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整个程序并不十分完善,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在教学完成之后,需要对引入后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茶文化引入《建筑摄影》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摄影水平和审美鉴赏能力,因此,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表现情况应该是评价的重点,在评价过程中需要采取一些办法来反映学生职业素质的隐性信息。

3茶文化功能分析

在《建筑摄影》教学中不仅需要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的教学,还需要在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身能力,包括学生的涵养、心性、耐心等方面,这些方面的素质是一个专业的摄影师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因此,在《建筑摄影》教学中也要注意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3.1增加涵养功能

学生的涵养是专业素质的重要方面,对于学生今后的就业是一个无形的帮助,在学校的教学中缺乏对于学生进行涵养的教育,而将茶文化引入到《建筑摄影》教学中,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涵养。茶文化作为文化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本身具有提高涵养的功能,通过饮茶、品茶等各种程序来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因此,将茶文化引入课堂十分必要。

3.2修养心

目前学生中的个性意识十分强烈,他们善于表现自己,希望自己的能力能够得到别人认可,竞争意识比较强烈。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学生由于受到网络快餐文化的影响比较严重,内心极其浮躁,对于很多事情缺乏耐心和毅力,这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而《建筑摄影》课程对于学生的心性的要求也比较高,这就使茶文化在《建筑摄影》课程中的融合出现了可能性。3.3培育耐心功能目前,学生在《建筑摄影》课程的学习中缺乏一定的耐心,很多学生觉得自己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一旦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就会出现为难情绪,最后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而茶文化具有培育学生耐心的功能,需要积极引入茶文化。

4对将茶文化引入《建筑摄影》课堂途径的探索

通过以上的阐述可以看出,将茶文化引入到《建筑摄影》课堂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茶文化引入课堂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解决。

4.1采取集体备课制订茶文化进入课堂模式

将茶文化引入到《建筑摄影》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之前各个学校并没有教学先例,所以,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来制订茶文化进入课堂的模式,组织摄影专业的教师组建教研组,对茶文化进入课堂的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使教师们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如茶文化如何在《建筑摄影》课堂上提高学生的涵养、心性和耐力。对教师的看法进行总结以促进茶文化在《建筑摄影》课堂上发挥其功能。最后,按照总结出来的模式进行试点教学,教师还需要开展观摩教学,通过观摩不断总结,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最终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4.2对摄影专业教师进行茶文化知识的培训

要使茶文化在《建筑摄影》课堂上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该专业的教师就应该具备相关的茶文化知识。这就需要学校安排一些专门的培训课程,由茶文化专业人员和具有茶文化知识的教师。对该专业教师进行茶文化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茶文化的知识、茶文化与《建筑摄影》的联系、茶文化与摄影专业的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对于这些内容的培训可以采用教师之间进行讨论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讲座的形式,最终使教师对茶文化和将其融入到课堂之中有充分的认识,从而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4.3应增强学生职业素质的软实力

与传统的《建筑摄影》关注学生专业知识不同,将茶文化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应该突出茶文化对于摄影专业学生软实力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的将茶文化融入到其中,提高学生对于《建筑摄影》课程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一个全新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建筑摄影知识的兴趣。为了更好的发挥茶文化的影响力,可以采用专题的形式进行知识的传授,以便于将茶文化知识与建筑摄影知识有效结合在一起,以增强学生职业素质的软实力。

4.4建立以学生为指导的教学评价机制

传统的《建筑摄影》课程评价都是通过相关人员进行评价的,这种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并不能够很好地反映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忽略了学生对于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感受,不利于日后的改进。所以要建立教学评价机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教学形式的看法,真正为教改深入提供借鉴和指导。总结摄影专业学生的内在品质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注意学生内在素质的培养,将茶文化融入到《建筑摄影》教学中,可以很好地将二者的优点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充分体会茶文化的巨大魅力,受到茶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促进学生的涵养、心性、耐心提高,使学生成为具备各方面综合素质的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毕雪微.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摄影基础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艺术教育,2014(4):174-176+183.

篇3

高职教学管理在高职教育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职教育由于起步的时间较晚,发展的速度较快,但是,在管理方面还不很成熟,所以,高职教育的教学管理一直都在不断的创新和探索。我国的茶文化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茶文化中有着许多人生哲理和管理理念,借鉴茶文化的思想,对高职教育教学管理进行创新实践,从中探索高职教学管理领域工作的难点和热点,对更好的发挥高职教育的功能,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我国茶文化的特点,提出了高职教育教学创新的一些观点。

1当代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和后工业化时代的全面来临,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与此相联系的,就是我国人才结构的变化,用人单位有选择人才的时候,由过去的重学历理论向着重技能实用方向发展,而高职教育也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培养社会实用型的技术人才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高职教育迅速增加,大量高职毕业生已经进入社会并成为工厂的骨干人才,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高职教育的实用性也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高职教育尽管目前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成就,但是也存在着很多不可回避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并研究解决。

1.1高职院校缺乏必要师资设施,教学效果不佳

高职院校大部分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设施不健全的问题。由于办学资金紧张,大部分高职院校硬件设施不够完善,用于教育的资金十分有限,在许多高职院校,存在着师资力量、实习基地、教材建设等不足问题,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等存在明显不足,同时,由于教育方法简单粗放,缺乏创新,致使师生关系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裂痕,制约了高职教育的能力培养,需要想方设法加以改进和完善。高职教育是我国近年来教育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培育了大量的职业技能人才,高职教育的短、平、快及其实用性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

1.2社会认知不统一,制约教学效果

社会上对于高职教育褒贬不一,认识上存在较大的偏差。由于人们过去一直崇拜高学历、研究型的人才,而对于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工厂实用型人才存在一定的偏见,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只有考取研究型的院校才是进入了正规的高校,而考取职业教育院校则是一种无奈,而社会上则对高职院校学生存在这样的认识,认为只有素质较低、学习能力差、不守纪律的学生才会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在这样的传统认识之下,高职教育院校一直受到了生源问题的困扰,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同样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特别是一些对员工素质要求较高的用人单位更是从潜意识中拒绝高职院校学生,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是当前整个社会培养过程中所急需的人才,但是由于当前学生教育过程中,其对职业教学的开展价值认知不到位,从而影响了高职院校经营管理效果。

1.3高职院校经营管理缺乏有效创新,文化内涵相对不足

对于高职院校经营管理活动开展来说,无论是文化内涵缺失,还是管理体系的完善度,其都需要系统化认知,通过对当前整个高职院校经营管理状况进行分析,不难看出,由于文化元素的缺失,从而大大影响了整个管理活动的实际效果,限制了整个高职院校管理活动开展的理想效果,相对于传统高职院校管理模式来看,当前学生来源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从而需要整个高职院校经营管理者优化自身经营理念内涵,进而影响了整个高职院校的经营效果,因此,想要实现最佳经营效果,就必须将文化理念和文化内涵系统化融入其中,从而实现整个高职院校经营管理的理想效果。

2我国传统茶文化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创新实践的融合

我国是茶文化大国,几千年的东方文明,缔造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茶文化。茶文化的精髓在于“和”、“静”、“怡”、“真”。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的有机结合。茶文化不但是迎亲送友、商旅交往、休闲怡情的有效方式,也蕴含着教学育人、修身养德的深刻道理。将茶文化融入到高职教育教学创新实践中,可以创新教学方式,更加有利于促进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

2.1结合茶文化理念内涵,实现师生关系良性互动

借鉴茶文化的“和”之道,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这里的“和”,指的不仅仅是教师之间要和,而且教师与学生之间更要和。“和”为君子相处之道,高职院校的学生都已臻成年,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处世交友之道,而大部分又仍处于叛逆期,思想方式比较特别,而一些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后,由于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个别人会感觉到低人一等,不愿意接受自己是职业院校学生这样的事实,思想上存在厌学情绪,对学校、老师产生反感情绪,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作为高职院校的老师,则应深刻理解我国茶文化之中的“和”字的深意,将自己融和到学生的群体当中,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站在他们的思维角度,来探寻其内心所思所想,以融和的态度和学生交朋友,设身处地的替学生着想。而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接受这样的师生关系,也会主动的和老师成为朋友,一旦形成了这样的师生关系,则学生会主动的向老师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则教学效果会迅速提升。

2.2结合茶文化理念,丰富学生内涵

借鉴茶文化中的“静”之道,用耐心来改变学生,用静心来培养学生,让其放弃浮躁,潜心学习,并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静是中国茶文化的灵魂,静讲究的是沉静,静心。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思维的活跃时期,内心浮躁,渴望表现,甚至在学生当中也会因思想浮躁而导致的学业进步时出现厌学、逃学等,或者沉迷于网络等虚幻世界,不愿接受现实社会的人或事,这是学生不够静心而招致的结果。而高职院校当中,个别老师也会因学生素质差异较大,而出现不够耐心,不够静心等现象,对于个别学生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或者因课堂秩序等原因产生急躁情绪,甚至影响到师生关系,这同样也是没有受到茶文化“静”之道的熏陶,内心不够沉静而出现的情况。笔者认为,在高职教育中,应当适当加入修心养性的内容,教育师生要平心静气地教学和学习,特别是对于学生急于求成的思想,要耐心向其灌输“欲速则不达”“日进有功”这样的人生道理,使其能够循序渐进,逐步达到教育效果,而对于老师而言,则更应平心静气地与学生沟通交流,用耐心来改变学生,教育学生,实现教育目的。

2.3茶文化理念能够为整个校园文化开展,实现最佳经营效果

借鉴茶文化中的“怡”之道,鼓励师生之间开展各种欢快愉悦的文体活动,活跃学校的文化生活,增加学校的吸引力。茶文化的“怡”之道,是和悦、愉快之意,意思是借茶为媒,交朋结友,不拘一格,追求欢乐愉快的生活感受。在传统的思维方式当中,师生之间应该是古板的、严肃的,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老师的尊严和威信,才能让学生信服,而事实上,这样的师生关系早已不适用于当今的高职教育,高职院校的学生思维十分活跃,有的学生尽管不善于念书,但是却有着其它方面的天分,而这种才华,只有在平常的文体活动中才能被发现,只有学生在真正快乐的环境当中,他们才愿意展现真实的自我,才能真正的愿意将学校当成家园,才能爱学习,爱老师,爱学校,而这种氛围的养成,则需要学校在日常生活当中,刻意安排师生之间开展有益于教学的踏青、歌舞、体育、表演之类的活动,给师生创建展示自我,能够带来欢乐的文体活动,使学校呈现出勃勃生机而非死气沉沉,这样,无形中会提升学校的吸引力,也会在社会上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改变全社会对于高职院校的不当看法。

2.4茶文化理念能够为高职教育开展提供良好基础和前提

借鉴茶文化中的“真”之道,建立真诚的师生友谊。“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其终极追求。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等道理,而高职院校的教育,也要讲“真”,即教学要真教,对学生要真诚,特别是师生之间,由于老师是面向学生的直接发言人,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也决定了学生对于学校的态度,只有真诚的对待学生,和他们交真心,育真才,才能获得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好感,才能提升他们对高职教育的看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职教育的效果。茶文化理念是当前高职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所欠缺的内容元素,而将茶文化理念融入到整个高职教育活动中,其必然能够实现理想的经营效果。

3结语

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高职教育要生存和发展,还有着相当多的需要改革创新的地方,必须不断的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优良传统来改革创新,用更加新颖的教学育人方式,培育出更加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职业技术人才。随着当前我们对传统茶文化理念的价值内涵认知日益成熟,如今在整个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创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元素,从而创新高职教育活动开展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丘丽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实践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6):247-249.

[2]张家宁.论文化导入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现实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8):179-182.

[3]刘友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5):32-36.

篇4

茶文化复兴多年,我们已经累积丰富的泡茶、奉茶、品茶上的文化资源,我们已经可以在茶馆里生产出让客人满意的茶文化产品。这不是让客人自己泡茶,也不是配一位普通的服务人员从旁泡茶,而是有位经过培训,能够把各类茶泡得精准、能为客人搭配适切的茶食,又有足够的专业知识。而且一举一动符合茶道要求(如整洁、细心、知道客人需要怎样的茶汤)的泡茶师在客人面前为客人泡茶,客人围坐在他(她)的泡茶席上享受他(她)的服务。他(她)要有足够的能力让客人在30分钟、50分钟、90分钟等不同的停留时间里,全程享受他(她)提供的茶叶、茶汤、茶食、甘美的水、亲切的服务、茶道的氛围。客人是为喝茶而来,不是为聊天、谈事情而来。

篇5

2茶文化促进相关消费的实现

茶文化的魅力不仅仅在于不同品种的茶叶可以品味出不同的人生情感,还在于给现代高速和忙碌的社会提供一个停留的地点,一方宁静的天地。在我国古代,茶馆酒肆布满城市的大小街道,为人们提供一个休息、聊天的场所。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为了追求更舒适与优渥的生活,每天都在不停地奔波与劳碌,茶馆逐渐失去了其作用,很少有人歇下脚来看看自己的人生。近些年来,快节奏的生活给人们造成了许多的不良后果,越来越多的人倡导停下来,休息下,正视自己的生活。这就给了茶馆一个新的发展机会,在我国重庆,茶馆一直是老年人的最佳去处,而现在,随着人们对生活看法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学会了找一方安静的天地,细细品茶,感悟人生。因此近些年来我国茶馆的数量逐渐上升,茶文化再一次重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与此同时,一同发展的还有我国的传统茶艺。茶艺作为艺术欣赏的一种,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茶艺在我国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地位,被人们忽视,因此,茶馆的复兴也给茶艺的发展带来了一线生机。我国当前许多城市的茶馆都有相关的茶艺表演,通过茶文化的传播,向新一代的青少年传递着我国传统、古老的文化。

3茶文化推动品牌的产生

中国人爱茶,不仅与传统的茶文化有关,也与当代社会对茶的精心包装有关。茶本是作为一种十分普通的商业经济产品推向市场,但由于千百年来的历史积淀与名人渲染,茶就被赋予了更高更深的精神价值,所象征的对象也具有了一定的独特性。商人在对茶进行包装与生产时,重视茶的品牌,通过有效的品牌效应,使得茶被人们所熟知。并通过不同的分类标准,如茶水的色泽、口感、茶叶的新鲜、烘焙时间等,对茶进行了品种和等级的分类。如西湖龙井、安徽黄山毛峰,都是十分出名的茶叶,而黄山毛峰甚至在一度以50克8.5万的价格对外销售,不得不承认品牌的效应使得茶经济获得了巨大的收益。此外,还有些爱茶者偏爱去具有文化底蕴的特殊地点进行品茶,如上海湖心亭茶楼,湖心亭茶楼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当前是许多爱茶者进行品茶的地方,其每年的收入达到几千万元。这也是商家利用与茶文化有关的地点进行的品牌宣传与品牌效应,并取得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巨大收益。

篇6

关键词:

闽茶文化;产业园;功能分区;选址

市场经济风起云涌,一成不变的产业发展模式会成为阻碍企业发展壮大的隐患。在这种形势下,文化创意产业进入大众的视线。从字面上来看,文化创意产业指的是运用创意能力开发文化资源的产业模式。闽茶文化产业园属于福建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对于推动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1闽茶文化产业园概述

1.1闽茶文化

闽茶文化指的是我国福建地区的茶文化。福建地区不仅有着丰富的茶叶品种,同时还有着引人惊叹的品茶方式。当代历史资料就对福建地区的茶文化进行了记载,足以证明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在诸多品茶习俗中,斗茶习俗发源于唐代,但兴于宋代,给当地的饮茶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明清时期,福建地区茶叶出口到欧洲,从而促进了该地区茶产业的发展。闽茶文化在我国历史上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茶产业应该汲取茶文化的重要成分,从而促进自身发展。

1.2茶文化产业园概述

茶文化产业园是基于茶文化产业的经济园地。一般来说,茶文化产业园更加注重知识产权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和传统茶产业园相比,茶文化产业园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其不仅包括茶文化旅游业和茶文化休闲产业,同时还涉及到茶文化景观等多个方面。当然,茶文化产业园有多种划分方式。其既可以根据茶叶品种和功能属性进行划分,也能够按照文化主题和发展模式进行区分。茶文化产业园是茶文化发展的产物,要想推动茶文化产业园的发展,开发者就需要重视茶文化因素的作用。

2闽茶文化产业园的发展意义

闽茶文化产业园是茶文化产业的聚集区,虽然闽茶文化产业园还处于发展的初期,但是闽茶文化产业园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1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完善

在福建地区,茶文化产业往往因为组织机构上的问题,导致其所收到的规模效益较低。相比之下,茶文化产业园的发展则可以使茶文化产业能够更好地实现重组,这样就有利于大型企业的形成。此外,闽茶文化产业的经营方式较为单一,这种经营方式不足以应对市场风险。相比之下,茶文化产业园则可以使各个茶文化产业相互联合,有利于规模效益的形成。闽茶文化产业园有利于推动企业之间联动发展。换句话说,大型闽茶文化企业在带领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成为中小企业的榜样,这样中小企业就可以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发展。

2.2有利于产业布局的优化

茶文化产业园可以按照“产业聚集群”加以理解。在产业园内,各个茶文化企业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赖。茶文化产业集合在一起,不仅有利于加快资源的整合,同时还有利于生产力的提升。茶文化产业园的形成使得园区内的企业可以相互合作,通过取长补短来优化自身的产业布局。比如说,有的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很擅长,但是产品创意性的组织却是其短板,这样的企业就可以寻求创造力较强的企业合作,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3推动福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茶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茶文化产业园的发展可以给福建人增加更多的经济收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除此之外,茶文化产业园可以缓解社会就业问题,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构建。除此之外,茶文化产业园还将茶文化特色产业聚集起来,成为城市的特色景观。从这一层面出发,茶文化产业园可以改善城市人文环境,并在此基础上为当地文化旅游业带来新的旅游资源。

3闽茶文化产业园的问题分析

福建地区的茶文化产业园依托当地的茶文化产业实现自身的发展,调查统计,闽茶文化产业园在近年来给福建省带来较大的收益。但事实上,由于闽茶文化产业园是新生事物,其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这也在某种意义上阻碍了其更深层次的发展。闽茶文化产业园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四大主要问题,值得我们探究。其一,当地政府过分干涉产业园的发展。事实上,闽茶文化产业园是在福建政府的帮扶下形成的,所以产业园的发展自然会受到政府部门的干预。一定程度的政府干预可以规范产业园的发展,因此是可取的。但是,过多的政府干预则可能出现“政企不分”的现象,从而严重阻碍茶产业的发展。其二,茶文化产业园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由于茶文化产业园的发展前景较好,所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对该领域进行投资。投资者想通过投资茶文化产业园来推动茶文化产业的发展,事实上应该予以鼓励。但是,投资者的盲目投资行为不仅无法促进福建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可能会造成茶文化资源的严重浪费。由于市场空间是有限的,过多的茶文化产业只会引起恶性竞争的问题。其三,茶文化产业园的产业化水平较低。虽然茶文化产业园在发展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收益,但是其过低的产业化程度实在令人堪忧。很多茶文化产业只是徒有其表,产业园管理者全然忽视了茶文化的重要性,长此以往,茶文化产业必定难以为继。其四,茶文化产业园还存在定位错误的问题。茶文化产业园对于园区选址和定位有着较高的要求,很多商家往往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将资金投入进去,却由于种种因素而无法获得收益。俗话说:“天时地利人和。”选址就是“地利”因素,要是选址不好,产业园的发展情况可想而知。

4建造闽茶文化产业园的方式

闽茶文化产业园的发展对于福建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不可言喻。近年来,闽茶文化产业园在福建地区兴起,但是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产业园发展的潜在隐患。开发者在建造闽茶文化产业园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这些问题,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开发产业园。

4.1注重科学选址,增加开发潜力

选址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地址选择,其还涉及到诸多因素,比如交通和待开发资源等。对于茶文化产业园而言,开发者不仅应该考虑园区面积,同时其还应该注重茶区的交通便利性、资源可开发程度和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等。比如说,茶文化产业园的定位如果是演艺产业,那么开发者就应该将产业园设置在城市演艺产业聚集区,这样可以使茶文化产业园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不同的产业发展需要决定着产业群的选址,开发者需要在产业园建造前就注意选址的科学性。

4.2完善功能分区,提高生产效率

茶文化产业园是茶文化产业的集聚,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功能分区相当于产业园的骨骼,要是功能分区设置不当,就意味着产业园出现“骨骼错位”的问题,从而影响到茶文化企业的发展。很多开发者只是简简单单将所有企业聚集在一起,而不按照功能分区对其进行分类,这样就影响到了产业内部的工作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开发者对功能分区进行完善,将其分成生产区和营销区,从而可以使不同的产业之间实现更好的互动和合作。

4.3融合文化主题,增加园区特色

福建地区的茶文化产业园的数量虽多,但是其创意程度却不高。很多茶文化产业园对于入驻产业园的企业没有严格要求,这就使得各类企业出现在茶文化产业园内。虽然看上去一片欣欣向荣,但事实上茶文化产业园一旦运行起来,就会陷入创意缺失的境地。针对这一问题,茶文化产业园开发者应该在开发产业园的过程中融入文化主题因素,赋予产业园更加鲜明的特色。比如说,根据古人将茶作为婚姻聘礼的习俗,开发者可以按照婚庆主题进行产业园设计,并吸引那些与之相关的茶文化企业。根据婚庆主题,开发者可以聚集闽茶企业、茶包装设计企业和茶联开发企业等,使茶文化产业园的特色更加鲜明。再比如,开发者还可以以茶文化生态旅游为主题建造产业园。在这种情况下,开发者可以聚集茶文化生态旅游企业、茶馆设计公司以及茶事活动策划公司等,提升产业园的生态旅游特色。

4.4构建产业链条,优化合作机制

产业链条的构建是茶文化产业园建造过程中所需注意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今产业的发展在较大程度上受到产业链的影响,要是产业链存在问题,那么企业的发展就难以维系。同样,对于茶文化产业而言,开发者应该在园内建立一套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帮助企业实现更大程度的发展。除此之外,由于茶文化人才的缺乏,开发者还应该注重人才培养,这样才可以改变茶文化发展过程中动力不足的情况。通过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可以有效优化产业园各个产业之间的合作机制。

5结语

闽茶文化产业园对于福建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闽茶文化产业园的发展的同时还伴随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产业园发展的潜在隐患。开发者不仅应该注意产业园的选址和功能分区的优化,同时还应该在产业园的发展过程中融入文化主题因素。除此之外,开发者还应该重视产业链对于产业园发展的重要性。

作者:余瑛 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1]龚永新.茶文化产业的形成、发展与推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1):48-49.

[2]员旭彤,肖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茶叶试验荡地资观规划设计———探寻茶文化与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结合之路[D].陕西: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24(5):209.

篇7

关键词:

闽茶文化;产业园;功能分区;选址

市场经济风起云涌,一成不变的产业发展模式会成为阻碍企业发展壮大的隐患。在这种形势下,文化创意产业进入大众的视线。从字面上来看,文化创意产业指的是运用创意能力开发文化资源的产业模式。闽茶文化产业园属于福建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对于推动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1闽茶文化产业园概述

1.1闽茶文化

闽茶文化指的是我国福建地区的茶文化。福建地区不仅有着丰富的茶叶品种,同时还有着引人惊叹的品茶方式。当代历史资料就对福建地区的茶文化进行了记载,足以证明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在诸多品茶习俗中,斗茶习俗发源于唐代,但兴于宋代,给当地的饮茶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明清时期,福建地区茶叶出口到欧洲,从而促进了该地区茶产业的发展。闽茶文化在我国历史上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茶产业应该汲取茶文化的重要成分,从而促进自身发展。

1.2茶文化产业园概述

茶文化产业园是基于茶文化产业的经济园地。一般来说,茶文化产业园更加注重知识产权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和传统茶产业园相比,茶文化产业园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其不仅包括茶文化旅游业和茶文化休闲产业,同时还涉及到茶文化景观等多个方面。当然,茶文化产业园有多种划分方式。其既可以根据茶叶品种和功能属性进行划分,也能够按照文化主题和发展模式进行区分。茶文化产业园是茶文化发展的产物,要想推动茶文化产业园的发展,开发者就需要重视茶文化因素的作用。

2闽茶文化产业园的发展意义

闽茶文化产业园是茶文化产业的聚集区,虽然闽茶文化产业园还处于发展的初期,但是闽茶文化产业园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1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完善

在福建地区,茶文化产业往往因为组织机构上的问题,导致其所收到的规模效益较低。相比之下,茶文化产业园的发展则可以使茶文化产业能够更好地实现重组,这样就有利于大型企业的形成。此外,闽茶文化产业的经营方式较为单一,这种经营方式不足以应对市场风险。相比之下,茶文化产业园则可以使各个茶文化产业相互联合,有利于规模效益的形成。闽茶文化产业园有利于推动企业之间联动发展。换句话说,大型闽茶文化企业在带领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成为中小企业的榜样,这样中小企业就可以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发展。

2.2有利于产业布局的优化

茶文化产业园可以按照“产业聚集群”加以理解。在产业园内,各个茶文化企业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赖。茶文化产业集合在一起,不仅有利于加快资源的整合,同时还有利于生产力的提升。茶文化产业园的形成使得园区内的企业可以相互合作,通过取长补短来优化自身的产业布局。比如说,有的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很擅长,但是产品创意性的组织却是其短板,这样的企业就可以寻求创造力较强的企业合作,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3推动福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茶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茶文化产业园的发展可以给福建人增加更多的经济收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除此之外,茶文化产业园可以缓解社会就业问题,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构建。除此之外,茶文化产业园还将茶文化特色产业聚集起来,成为城市的特色景观。从这一层面出发,茶文化产业园可以改善城市人文环境,并在此基础上为当地文化旅游业带来新的旅游资源。

3闽茶文化产业园的问题分析

福建地区的茶文化产业园依托当地的茶文化产业实现自身的发展,调查统计,闽茶文化产业园在近年来给福建省带来较大的收益。但事实上,由于闽茶文化产业园是新生事物,其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这也在某种意义上阻碍了其更深层次的发展。闽茶文化产业园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四大主要问题,值得我们探究。其一,当地政府过分干涉产业园的发展。事实上,闽茶文化产业园是在福建政府的帮扶下形成的,所以产业园的发展自然会受到政府部门的干预。一定程度的政府干预可以规范产业园的发展,因此是可取的。但是,过多的政府干预则可能出现“政企不分”的现象,从而严重阻碍茶产业的发展。其二,茶文化产业园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由于茶文化产业园的发展前景较好,所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对该领域进行投资。投资者想通过投资茶文化产业园来推动茶文化产业的发展,事实上应该予以鼓励。但是,投资者的盲目投资行为不仅无法促进福建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可能会造成茶文化资源的严重浪费。由于市场空间是有限的,过多的茶文化产业只会引起恶性竞争的问题。其三,茶文化产业园的产业化水平较低。虽然茶文化产业园在发展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收益,但是其过低的产业化程度实在令人堪忧。很多茶文化产业只是徒有其表,产业园管理者全然忽视了茶文化的重要性,长此以往,茶文化产业必定难以为继。其四,茶文化产业园还存在定位错误的问题。茶文化产业园对于园区选址和定位有着较高的要求,很多商家往往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将资金投入进去,却由于种种因素而无法获得收益。俗话说:“天时地利人和。”选址就是“地利”因素,要是选址不好,产业园的发展情况可想而知。

4建造闽茶文化产业园的方式

闽茶文化产业园的发展对于福建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不可言喻。近年来,闽茶文化产业园在福建地区兴起,但是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产业园发展的潜在隐患。开发者在建造闽茶文化产业园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这些问题,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开发产业园。

4.1注重科学选址,增加开发潜力

选址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地址选择,其还涉及到诸多因素,比如交通和待开发资源等。对于茶文化产业园而言,开发者不仅应该考虑园区面积,同时其还应该注重茶区的交通便利性、资源可开发程度和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等。比如说,茶文化产业园的定位如果是演艺产业,那么开发者就应该将产业园设置在城市演艺产业聚集区,这样可以使茶文化产业园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不同的产业发展需要决定着产业群的选址,开发者需要在产业园建造前就注意选址的科学性。

4.2完善功能分区,提高生产效率

茶文化产业园是茶文化产业的集聚,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功能分区相当于产业园的骨骼,要是功能分区设置不当,就意味着产业园出现“骨骼错位”的问题,从而影响到茶文化企业的发展。很多开发者只是简简单单将所有企业聚集在一起,而不按照功能分区对其进行分类,这样就影响到了产业内部的工作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开发者对功能分区进行完善,将其分成生产区和营销区,从而可以使不同的产业之间实现更好的互动和合作。

4.3融合文化主题,增加园区特色

福建地区的茶文化产业园的数量虽多,但是其创意程度却不高。很多茶文化产业园对于入驻产业园的企业没有严格要求,这就使得各类企业出现在茶文化产业园内。虽然看上去一片欣欣向荣,但事实上茶文化产业园一旦运行起来,就会陷入创意缺失的境地。针对这一问题,茶文化产业园开发者应该在开发产业园的过程中融入文化主题因素,赋予产业园更加鲜明的特色。比如说,根据古人将茶作为婚姻聘礼的习俗,开发者可以按照婚庆主题进行产业园设计,并吸引那些与之相关的茶文化企业。根据婚庆主题,开发者可以聚集闽茶企业、茶包装设计企业和茶联开发企业等,使茶文化产业园的特色更加鲜明。再比如,开发者还可以以茶文化生态旅游为主题建造产业园。在这种情况下,开发者可以聚集茶文化生态旅游企业、茶馆设计公司以及茶事活动策划公司等,提升产业园的生态旅游特色。

4.4构建产业链条,优化合作机制

产业链条的构建是茶文化产业园建造过程中所需注意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今产业的发展在较大程度上受到产业链的影响,要是产业链存在问题,那么企业的发展就难以维系。同样,对于茶文化产业而言,开发者应该在园内建立一套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帮助企业实现更大程度的发展。除此之外,由于茶文化人才的缺乏,开发者还应该注重人才培养,这样才可以改变茶文化发展过程中动力不足的情况。通过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可以有效优化产业园各个产业之间的合作机制。

5结语

闽茶文化产业园对于福建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闽茶文化产业园的发展的同时还伴随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产业园发展的潜在隐患。开发者不仅应该注意产业园的选址和功能分区的优化,同时还应该在产业园的发展过程中融入文化主题因素。除此之外,开发者还应该重视产业链对于产业园发展的重要性。

作者:余瑛 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1]龚永新.茶文化产业的形成、发展与推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1):48-49.

[2]员旭彤,肖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茶叶试验荡地资观规划设计———探寻茶文化与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结合之路[D].陕西: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24(5):209.

篇8

文化旅游业是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方向。茶文化旅游业属于文化旅游业的一种,对于茶乡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简单来讲,茶文化旅游是茶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体,是一种新型旅游业。茶文化旅游业借助茶文化提升了旅游业的品质,同时也借助旅游业的形式给当地的茶文化交流创造了许多机会。由于茶叶节主要是针对茶叶经济贸易展开的,所以茶叶节中的文化内涵在某种意义上被人们所忽视。为了促进茶文化旅游的开展,茶叶节组织者应该更加注重提升茶叶节的文化意蕴,将茶叶节的发展与茶文化旅游相结合。

1茶叶节概述

茶叶节事实上是茶文化和茶业发展的产物,是茶叶行业的大型经贸活动,是茶企茶商贸易交流的平台。茶叶节的开展不仅针对茶商和茶企,其还为喜爱品茗的茶人提供了文化交流的机会。茶叶节的开展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茶文化和特色茶乡的推广,有利于提高茶乡及该地茶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这对茶产业快速的发展,茶乡经济的兴起有着较大的帮助。我国有着许多茶区,这些地区有着举办茶叶节的经验。比如说,凤庆县就曾经举办过21届的茶叶节。由于凤庆县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因此该地区举办的茶叶节也吸引了许多东南亚国家参展商的前来,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凤庆县茶叶的知名度,同时还使茶叶贸易变得更加频繁。除此之外,国内还有很多类似的重要展会,比如溧阳茶叶节等。国内茶叶节的活动形式多样,特点鲜明,且极具文化意蕴。此类大型茶叶节的举办促进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提升了当地的社会影响力。

2茶叶节开展过程中茶文化旅游开发的问题

茶文化旅游属于文化主题旅游,旅游者在茶区可以欣赏茶园风景,体会茶区文化百态。当然,旅游者参加茶文化旅游主要是为了欣赏茶文化的魅力。茶叶节是茶文化与现代经贸相互融合的产物,茶叶节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茶文化旅游的开展。茶叶节对于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帮助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够忽略开展茶叶节时茶文化旅游开发所存在的问题。要是对这些问题置之不理,就会使茶文化旅游开发受到阻碍,这对于茶区经济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

2.1茶叶节中的茶文化内容不突出

国内一些产茶区开展了茶叶节,当然目的主要是通过茶文化交流推动茶叶经济的发展。茶叶节与茶文化旅游相结合,有利于深化茶文化旅游的内涵。虽然茶叶节对于茶文化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很多地区在举办茶叶节时忽略了茶文化内容的导入,这对于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近年来,一些茶区举办的茶叶节主要只注重展会活动的形式,而不太注重推广和宣传茶文化。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茶文化旅游要素的茶叶节对游客的吸引力就会大大降低。游客的减少会给当地的茶文化旅游造成一定程度的打击。文化因素是茶文化旅游赖以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是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最本质的文化意蕴,就极有可能给茶文化旅游造成重创。

2.2茶叶节的文化价值取向不明显

茶叶节不仅仅是茶业产区的重大活动,同时也是当地实现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价值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这种理念下,人们也提出了很多观点,比如“文化兴旅”等。经济发展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就现阶段的社会实际出发,经济效益应该与文化效益齐头并进。就国内茶叶节相关资料记载分析,很多地区的茶叶节对经济价值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文化价值,事实上这种形式的茶叶节并不能对当地茶文化旅游业的开展起到任何帮助。事实证明,茶叶节不注重文化价值的导入,就会使当地茶品牌的美誉度大大降低,同时也会使游客的数量减少。

2.3茶叶节缺乏宣传力度

就有些地区的茶叶节情况来看,前来茶叶节参与文化经贸交流的茶叶展商主要为该地区的茶企。除此之外,很多地区的茶叶并没有登上其他地区茶叶节的舞台。这些因素都是对当前茶叶节缺乏宣传力度的有力证明。那么大家一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当前茶叶节的宣传力度缺乏?”茶叶节的宣传力度低,主要可以归为三方面的原因。其一,茶叶节组织单位的投入资金较少,使得茶叶节的规模较小,而投入和收效是成正比的,小规模自然也较难换来宣传度的大幅提升。其二,茶叶节中茶叶市场管理存在许多漏洞,这给茶叶节的举办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在某种意义上削弱了茶叶节的推广效果。第三,茶叶节通常作为展销活动开展,这就是茶叶节的参展对象,主要集中在茶叶参展商领域。很显然,参展商的人数较少,所起到的宣传作用也是有限的。

3茶叶节发展中的茶文化旅游开发

3.1注重茶叶节的文化价值

茶叶节是茶叶展商之间的经贸交流活动,很显然是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的。由于茶叶节对文化价值的忽视,导致很多地区开展的茶叶节活动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领域的不断发展,很多经济学家发现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对于很多行业是同等重要的。茶文化旅游业就属于这类行业。对茶叶节文化价值的不重视会使茶文化旅游的质量大大降低。该地应该在确保茶叶节经济社会效益的基础上,提升茶叶节的文化价值,确保茶叶节能够促进茶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当然,茶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茶区经济的兴起,同时还能够提升茶区知名度。

3.2注重茶区特色品牌开发

对于很多企业来讲,品牌优势对于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很多企业直接将品牌开发作为公司头等大事,因此品牌优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茶区的核心竞争力事实上就是该地的茶叶,要是茶叶的质量都不过关,或者茶叶毫无口碑,那么该地的茶文化旅游也是很难开展起来的。也就是说,茶叶是茶文化旅游开展的基础所在。茶区应该重视特色茶叶品牌的开发与打造,并学会利用品牌优势提升茶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品牌优势与产业链的形成是相关联的,茶区管理人员应该借此积极打造特色茶叶品牌,通过推广和宣传有效提升茶叶品牌的口碑。

3.3多层次开发茶区茶文化

事实上,茶文化旅游资源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高层次茶文化资源、中层次茶文化资源和低层次茶文化资源。其中,高层次茶文化资源主要指的是茶艺表演,比如采茶戏。中层次的茶文化资源主要包含茶文化习俗和茶道等。相比之下,低层次茶文化资源主要集中于物质范畴,比如茶具和茶园等。传统的茶文化开发模式主要集中于中低层次的茶文化资源开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茶业产业链的发展。开发者应该注重茶文化的多层次开发,在开发中低层次茶文化资源的同时还应该兼顾高层次茶文化资源,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茶文化旅游的市场竞争力。

3.4注重茶文化氛围的营造

茶文化氛围的营造对于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帮助。而茶文化氛围的营造工作主要可以分为两点。第一,将茶区的生态环境优势与茶文化相结合,塑造出适应茶人与游客所推崇的茶文化旅游环境。当然,开发者在营造茶文化氛围时不仅应该考虑自然生态环境,同时还应该在环境中导入文化因素。第二,注重茶文化旅游空间休闲功能的开发,使游客更好的感受传统茶文化的魅力所在。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氛围的营造需要充分考虑茶文化要素,确保游客能够在游览的过程中体会“天人合一”的乐趣。

3.5有效结合其他旅游形式

认为,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就茶文化旅游领域而言,茶文化旅游与其它旅游形式事实上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他们属于与旅游业,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我们在茶乡地区发展茶文化旅游时不应该限制自己的思维模式,而应该有效结合茶文化旅游形式与其他旅游形式。比如说,要是该茶区有着夏日清幽的特点,那么就可以考虑在该地茶文化旅游的基础上增加避暑旅游。要是茶乡地区还涉及到其他方面的特产,比如我国景德镇地区具有丰富的茶文化和陶瓷文化,那么开发者就可以将茶文化旅游与陶瓷文化旅游结合起来。旅游形式的结合对于茶文化旅游是十分有利的。

3.6增强茶叶节的宣传力度

茶叶节存在宣传力度低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茶区经济和茶文化旅游的发展。针对该问题,开发者有必要增强茶叶节的宣传力度。首先,茶叶节组织者应该增加资金投入,延长茶叶节的举办时间,不断丰富茶叶节的内涵。其次,还应该注重解决茶叶市场管理漏洞,给茶叶节的开展扫除障碍。再次,还应该将茶叶节与茶文化旅游相结合,通过茶叶节提升茶文化旅游的档次,并通过游客推广和宣来提升传该地的茶文化和茶叶品牌。

4结语

综上所述,茶叶节开展过程中茶文化旅游开发存在许多问题,茶区管理者应该注重茶叶节的文化价值和茶区特色品牌开发,同时也应该注重茶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增强茶叶节的宣传力度,这有利于当地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照华.茶文化的概念、内容和传播[J].茶叶科学技术,2000(2):39-40.

[2]陈铭华.茶文化是促进文化交流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J].农业考古,2002(4):53-55.

[3]余青,吴必虎,殷平等中国城市节事活动开发与管理态势[J].地理研究,2004(6)845-855.

篇9

茶文化蕴含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承载着我国长久发展形成的文化基因,是我国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传承和保护茶文化,是当代社会管理者和教育者思考的问题。而借助教育这一重要的渠道,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促进茶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融入,不但可解决文化传承发展的问题,还能充实校园文化内涵,利于茶文化在学生群体中传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审美观念、文化传承意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茶文化教育和校园文化的内在关联

我国作为茶文化发源地,在悠久的制茶和种茶过程中,通过与其他文化内涵的相互融合,形成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茶文化体系。而这种以茶叶这种物质为载体的文化类型,有着物质和精神层面上双重意义。在物质层面,茶叶作为一种保健食品,通过饮茶和品茶促进茶多酚的吸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人体疾病的产生,并加快新陈代谢,促进人体机能的恢复。而在精神层面,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长久发展中没有被其他文化所取代,反而吸收各类文化优秀要素,形成更为完善的文化内涵。茶文化倡导的仁爱、宁静、淡泊等思想,可净化人的心灵,给人以温暖和舒适的感受,促进人更加主动的修身养性。可见,茶文化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象征。从这一角度来看,茶文化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而言,校园文化使学校在长久发展中形成特有的精神风貌,可真实反映着学校办学理念,还可展示着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修养水平。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背景下,各大院校开始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而距离学生较为久远的传统文化内涵,难以符合当代教育的理念,无法满足学生认知上的需求。为此,以更加贴合学生现实生活的茶文化为特色,将茶文化引入到校园文化中,可利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维、品质、思想等,使学生了解茶文化内涵的同时,缓解精神压力,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修缮身心,促进自身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的提升。

2茶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1茶文化引导健康价值观,利于增强学生道德修养

随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网络信息传播平台的构建,为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入侵带来机会,而对于大学生而言,由于自身辨别力不足,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出现错误思想观念,挑战学生的品质和文化素养,也影响校园文化的建设。面对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校园精神文明的发展,平衡学生的心态,提升学生整体的文化素养。借助茶文化教育这一渠道,向学生介绍茶文化的概念、内涵、特色,以及对人身体和生活的促进作用。并向学生展示茶艺、茶诗、茶道涉及到的礼仪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可通过茶文化倡导的价值观念,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意识,同时将茶文化中蕴含的“仁、爱、真,怡”等精神,上升到哲理的高度,使茶文化形成更高的文化层次,对学生理想和目标进行深刻的启迪。另外,面对当前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厚,学生对校园文化理解不深刻等现状,高校以茶文化为载体,开展与茶文化相关的茶事活动,不但可改变以往校园文化内容单一刻板,还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发展观念,并受到传统文化深刻的影响,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2.2茶文化具备的美学功能,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新时代下的育人工作,除关注学生知识水平和技能之外,还需要了解学生的精神状态,确保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热情,这需要高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手段,将更多具有艺术美感的文化和艺术活动带到学生面前,使学生有着较强的审美能力,并在美的熏陶下实现人与内心的相互和谐。茶文化作为一种怡情文化,在长久发展中茶文化与艺术的联系日益密切,在高校校园中开展茶文化相关的活动,对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趣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首先,古代茶相关的书画和诗歌,为世人描绘一个清幽淡雅的世界。而茶艺表演所形成的优美律动和独特造型,可为人们展示着肢体美和艺术美,可大大的提升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对于提高学生审美品味有着积极的意义。其次,在饮茶和品茶活动中,在茶文化营造的宁静悠远的环境里,深刻体悟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并使茶营造的意境美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潜移默化的使学生性格更为稳定,思想也得到陶冶。最后,茶叶自身具备的养生功能,可使学生了解到自然世界的淳朴,逐渐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不但利于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还能够促进艺术美和环境美的传播,在塑造良好校园环境,提升学生思想境界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3茶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知识,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主要以传递正确的思想和观念,向学生展示学校办学风采为主。虽然大多数高校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但是以理论为主的文化内涵,学生难以在其中获得深刻的感受,使得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郁,使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引导力不足。而面对新的发展目标,高校需要借助校园文化这一宣传渠道,不但进一步充实校园文化内涵,还增加校园文化的生动性,以更加符合学生审美需要的内容,来增加学生传播文化的自主性,促进良好校园文化风气的形成。鉴于此,茶文化这种有着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特性的文化形态,可借助茶德、茶道、茶艺、茶礼仪等更生动具象的内容,向学生展示校园文化的特色,并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主动承担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要责任,推动我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

3茶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的策略分析

3.1以茶文化教育为导向增设校园特色文化课程,促进茶文化传播

以茶文化教育为导向,增设校园特色文化课程,需要秉持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理念,立足学生需求确定课程主题,围绕学生发展实际选择课程内容,组织多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其中,一同研发校园特色文化课程,进而保证校园特色文化课程开设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在具体实践中,相关学校首先可通过成立专门的茶文化教育课程研发小组,利用线上线下混合调查模式、面对面交流访谈等形式,深入调查学生学习诉求、家长期望以及学校与地方可利用的茶文化教育资源,围绕多方主体合理定位查文化教育课程。同时,校园特色茶文化课程的开发,应当以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茶文化素养等综合能力为主,将当地茶企业、茶园、茶馆以及茶文化研究机构等作为资源依托,为校园特色文化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实施提供支持与保障。其次,为构建以茶文化教育为导向的校园特色文化课程,还需要结合地方茶文化特色与学校办学特色,积极设定茶文化传统、茶艺知识、茶联创作等专项板块,完善茶历史、茶分类、茶文化、茶健康等几类主题内容。应从提升学生查文化素养与能力的角度出发,丰富课程活动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程实习、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多组织学生开展校园茶文化演讲、茶礼仪演绎、茶文化小品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主学习。除此之外,还需要聘请专职研究员每年在校内对全体教师进行专项培训,为其传授专业的茶文化知识与实践技能。并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带领教师参观学习茶馆、茶厂、茶园等地,引导其通过观摩学习、调查研究,逐渐形成良好的茶文化素养与知识储备,为校园特色文化课程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3.2以茶文化教育为引领构建多方协作育人机制,创设茶文化氛围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全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个人修养、文化水平与审美趣味,还可有效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使之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更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早一步实现“中国梦”。虽然学校担任着传播和推广茶文化,开展茶文化教育工作的职责重任,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需要获得全社会关注和重视的。尤其是在文化多元发展背景下,茶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更是重中之重。面对这一发展形势,政府部门作为延续茶文化传播工作的主力军,更是要注重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加大茶文化宣传教育力度,重点关注茶文化教育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有效开展,努力为茶文化教育进校园文化提供良好外部环境。基于此,政府部门应发挥自身引领和带动作用,协同教育部门积极出台相应政策、制度与帮扶措施,为学校校园文化融入茶文化教育提供充足的资金、政策、制度支持与保障,带动学校积极开展茶文化教育。同时,媒体作为弘扬茶文化,为社会公众普及茶文化历史与专业知识的重要载体,应重视发挥自身作用与优势,积极参与到茶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工作进程中。通过发挥传统主流媒体公信力与影响力优势,利用电视新闻传播,制作茶与青春主题栏目,研发茶文化视频节目等多种途径,对茶文化教育的优势、价值及作用等加以宣传普及。还可通过联手地方学校一同举办茶知识讲座活动,协同茶企业与茶馆举办多样化的校园饮茶活动,通过邀请学生参与制茶、泡茶、饮茶等活动,为学生赠送优质茶叶,让更多人了解茶、喜欢茶,从而达到宣传普及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应当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在茶文化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比如旅游专业学生可研究茶园旅游专业课题;外语专业学生可研究中国茶文化向海外传播专业课题;历史专业学生课研究茶文化起源与民俗等课题。并将课题成果上传至校园网站,供其他学生观看、点评、讨论,既有利于发挥学生在茶文化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又有利于营造浓厚的校园茶文化氛围,达到最佳效果。

3.3以茶文化教育为核心开设相关学生社团活动,传播茶文化知识

学生社团是开展茶文化教育,丰富校园文化体系,传播茶文化知识的关键手段之一,对于达到茶文化教育目的具有一定帮助。因为社团通常是基于学生共同兴趣、爱好及目标而自发成立的组织,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组建茶文化社团,可为学生进一步了解茶文化提供平台和契机。因此,学校应围绕茶文化教育开设相关学生社团组织,将志趣相同的学生组织在一起,成立茶文化社团,定期开展茶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相互切磋茶艺,交流彼此对茶的看法和心得,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社交能力,为学生今后人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具体实践中,学校应加强此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大资金支持购入先进的设备设施与信息技术,优化茶文化社团软硬件环境,满足茶文化社团线上线下交流、学习、互动等切实需求。同时,还应当定期邀请专业茶艺师到社团内开展茶艺培训、专题演讲、茶艺座谈会等活动,为每位社团成员传授专业的茶道礼仪、茶道精神与相关手法。当学校在重大节日中举办节庆活动或接待活动时,便可鼓励茶文化社团自发组建茶艺队进行专业表演,不仅有利于烘托节庆气氛,为学生了解茶文化并对外展示茶文化提供契机,还可宣传学校形象,提高学校知名度。除此之外,还可鼓励茶文化社团定期在校园内组织开展校园征文、手抄报、茶文化知识竞赛、茶文化教育主题班会等活动,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有利于促进茶文化知识的普及,营造浓郁的校园茶文化氛围。

3.4以茶文化教育为目标积极搭建宣传教育平台,加大茶文化融入

以茶文化教育为目标,积极搭建专业的宣传教育平台,首先可通过围绕学生个性特点、文化知识水平与学习需求的个体差异情况,结合各专业教学内容和目标,积极开设茶文化选修课程,丰富学生茶文化知识,为完善学生茶文化知识储备提供支持与保障。比如,在茶文化传播背景下,我国教育部门已有50多所学校开设茶道课程,并适当融入了专业学科知识,深受学生欢迎。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茶文化概论》、《中国茶文化》等课程。此类课程传授的内容,主要以中国茶叶分布和种类,教会学生如何鉴别不同茶叶,掌握茶叶外观、味道与品茶技巧等为主。还有少数课程以培养学生个人修养、文化水平与道德素质为目的,开发了专门的茶礼知识内容,将儒家理念和理学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礼仪、修养,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的目的。另外,为了保证这些课程内容的高效传授,学校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互联网平台中搭建专门的茶文化教育平台,开发教育教学、教学资源库、教学监督管理、聊天室、反馈系统等功能。监督线上茶文化教学效果与进展,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茶文化的学习兴趣,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茶文化教育当中。最后,还可通过在校园网站中开发独立的茶文化传播板块,定期发送茶文化相关文章,来实现茶文化教育目的。

篇10

目前,茶叶已经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饮品,在国外,人们也非常喜欢喝茶,不过其喝茶的方式和中国不太一样。在英国,茶叶消费衍生出了早茶、下午茶等品类,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很深的影响。在不同的国家,茶文化在众多的当代文学作品中出现,很多时候作者希望借助茶文化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茶文化的形象成为了作者的精神寄托,读者也可以借助这些文学作品来更好地理解别人。

1老舍《茶馆》中的茶文化形象解读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老舍在其文学作品中蕴含着老北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职院校的学生如果想要深入的了解老北京人的生活习俗、价值观以及社会面貌,需要认真地品读老舍先生的《茶馆》。老北京人茶余饭后最喜欢的去处莫过于茶馆,人们去茶馆主要目的也不是喝茶,人们去茶馆是为了找到同伴,与人沟通聊天,闲话家常,这就和四川、重庆等地的人在茶余饭后喜欢搓麻将一样,在一定的文化氛围内,这只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在这种既定的生活方式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在老北京,茶馆一直都扮演中重要的角色,而且茶馆的种类也非常多、非常明确,不同的茶馆聚集的都是不同的人,例如有专供商人的茶馆,专供戏子说书等艺人的茶馆,还有文人墨客的茶馆,自然也有达官显贵的茶馆。从这些都可以看出来,在老北京,几乎人人都喜欢喝茶,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细分种类的茶馆,茶馆就像饭馆一样,对这个地区来说,是不能或缺的。不过,不同的人从老舍《茶馆》中读出来的可能不一样。首先我们从老舍《茶馆》中读出来茶馆是普通人闲话家常最常去的场所。特别是其中有很多人们拉家常的场景,人们会在茶馆里说东家这里做得不好,说西家准备给儿子娶亲,说南家的女儿嫁得不好,说北家夫妻俩整天吵架等等。因此,老舍的《茶馆》中的大部分人物都是我们生活周围人的缩影,我们日常见的大部分人都能在老舍的《茶馆》中找到原型。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人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很重要。其次,老舍的《茶馆》还是一个鱼龙混杂,三教九流都会去的地方,茶馆对于北京人来说似乎是平等的,在同一个茶馆中没有贵贱,比如经常打架的混混,擅长调教纠纷的“闲人”黄胖子,还有非法之徒黄麻子,被拐卖的妇女康顺,逍遥法外的庞太监,民间情报“特工”宋恩子和宋祥子等,当然最多的还是普通善良的底层市民,这些人每天都集中到这个小小的地方彼此间产生一些故事,这也正是大部分北京城每天都在发生的故事。小说作品给予我们一面认识社会的镜子,是一个社会现象的浓缩体,作者将社会上存在的形形的人物塑造成小说中的人物,我们从他们身上能找到我们周围人的影子,但是绝对找不到相同的人,因为他们都是抽象的产物,是不同人的集合体,是一个民族的共性,就好比鲁迅先生笔下的闰土、孔乙己一样。

2周作人《喝茶》中的茶文化形象解读

近代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弟弟周作人的《喝茶》是其代表作。在一定程度上,《喝茶》算是近代中国茶道精神的集合,周作人先生在《喝茶》一书中花了大部分笔墨谈论自己对茶的感情,茶思、茶情,这些情感都是真挚的,但是这很多情感也是别人同样拥有的,只是周作人用惊人的笔触表达出来了。周作人先生很喜欢一边喝茶一边思考,喝茶对于周作人而言就像是思考的催化剂,或许周作人先生写作的时候也需要茶水来刺激。这种边喝茶边思考的生活是缓慢的生活,其核心思想和道家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周作人在《喝茶》中也系统性地介绍了中国茶叶的历史,还对比了中日之间茶文化的差异性。当然,喝茶对周作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艺术性,周作人借助《喝茶》表达了这种思想,周作人先生的喝茶其实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是一种行为艺术。茶叶对于他来说主要不是用来解渴,其主要欣赏茶叶的颜色和闻茶的气味。这有着传统士大夫情节,带有儒家的君子之风。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周作人的《喝茶》中所有的艺术形象其实都是作者自己,作者借助自己的文学作品将自己心中所有关于茶的所思所想统统表达出来。我们所认识的《喝茶》的茶文化形象,真是周作人的茶文化形象。

3雷庭招《吃碗茶》中的茶文化形象解读

华裔人群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体,在高职院校当代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如果希望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冲突性,华裔人群的作品值得去读一读。知名美籍华裔作家雷庭或许是华人的缘故,所以接触到了很多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其在自己的代表作《吃碗茶》中蕴含了丰富的茶文化。当然又因为其在美国生活多年,自然接触到许多的美国文化,在作品中也直接地体现了很多美国文化,因此,其文学作品《吃碗茶》中有很多中西方文化碰撞、冲突的东西存在,其作品表现的茶文化既不是纯粹的西方的茶文化,也不是中国的茶文化,其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茶文化。《吃碗茶》的故事主要发生在美国的唐人街,唐人街中主要住的就是华人,而故事的起源就是唐人街的一个茶馆,主人公的婚姻开始也是因为茶。中西方的文化交融通过茶来展开,华人身上最重要的中华文化传统烙印也是茶。作者通过茶文化表达了生活的美好,人们之间的纽带也是因为茶叶。此外,作者也用茶文化来刻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很多关于茶的暗示,这种暗示的茶文化意境也是来自于中国,茶叶代表的高洁、清醒、典雅都用来衬托人物的情感世界。在《吃碗茶》小说的最后,茶文化成为了解决中西方文化冲突的解药。因为中国人不理解美国人,美国人也不理解中国人,但是中国人和美国人都理解茶叶,虽然理解的内容不一样,但是,在茶文化的认知上,中国和美国之间存在诸多的共同点,因此,茶文化也成为了中西方文化的“同”,在文化冲突中扮演者剂的角色。

4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中的茶文化形象解读

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其代表作《呼啸山庄》的开篇就用茶来布置场景,呼啸山庄的壁炉上放着三个俗气不堪的茶罐……在后续的写作中,作者不时地都会提到茶罐、茶叶、喝茶等,茶叶是贯穿全文的一大线索。而在《呼啸山庄》中,作者主要介绍的是英式茶文化,这也让中国的读者可以切身地感受到独立于中国茶文化之外的英国茶文化,普通人的确从中能读出很多差异。例如,英国人的茶文化礼仪、如何泡茶、如何饮茶、饮茶的时刻等等都和中国人有极大的不同。人们也从中看到一些“怪异”的茶俗,比如,在英国,有人会用盆来喝茶,有人会热衷喝冷茶,还有人喜欢煮茶并在其中加入牛奶,英国人待客喝茶也会集中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之间,这和中国人一般喜欢在清早及傍晚喝茶的习惯不太一样。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当我们看到别人的习俗觉得非常怪异的时候,事实上别人看我们的习俗也会觉得非常怪异,文学作品给了我们一种渠道去了解别样的生活世界,这样才能让我们每个人懂得如何去尊重别人的喜欢以及习俗。

5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看到,在当代文学作品中,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无论是中国人、欧美人还是华裔,在这些作家的文学作品中,茶文化的表现是非常丰富的。高职院校的当代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这些丰富的文学作品是学生了解外面世界和外国文化的镜子,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过去的钥匙,老舍和周树人的时代已经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通过他们的作品,通过他们作品中人们饮茶的习俗,我们可以窥探到那个时候国人的心理世界,这也让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自己的文化。

参考文献

[1]谢瑶.“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文学作品的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J].福建茶叶,2017,(02):360-361.

[2]张云岗,陈志新.茶文物语———论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J].福建茶叶,2016,(12):386-387.

[3]黄金花.英国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解读[J].文学教育(下),2016,(12):140-141.

[4]罗丽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J].福建茶叶,2016,(11):316-317.

[5]季佩璇.由《傲慢与偏见》看英国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J].福建茶叶,2016,(08):364-365.

[6]卓如,程瑞,赵生飞,董广钧.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中价值导向作用的教学途径探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6):132-133.

[7]罗菁.从文学作品中挖掘历史教学素材———以鲁迅的作品突破教学难点[J].学周刊,2015,(25):138.

[8]油小丽.英美文学教学中文化语用信息的作用———以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为例[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5,(02):194-196.

篇11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茶不但对经济起了很好的作用,是一大文化产业,而且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并逐渐形成了灿烂夺目的茶文化,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的一颗明珠。

一、何谓茶文化

要了解茶文化,就得先了解茶叶发展的现状。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也是最早开始饮茶的国家。茶是中国的国饮,饮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国与国间隔绝状态的打破,经济与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茶叶传到了世界各地,各国人民竞相饮茶,虽然饮茶方式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饮茶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茶叶在当今国际经济一体化中对全世界人民的日常生活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茶叶也成为了当今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当今世界主要产茶国是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印尼、肯尼亚、土耳其等国,这几个国家茶园面积之和就占了世界茶园面积80%以上,而每年世界产茶量的80%又在亚洲,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产茶国。

事实上,茶经济发展到相当程度之后,才有茶文化的形成。唐宋时期是中国茶业史上第一个兴盛期,茶业经济兴旺繁荣,茶文化迅速形成、发展、成熟,唐宋时期茶文化奠定了我国茶文化的基础。近些年来,中国重新掀起了茶文化热。人们认识到,中国茶文化不仅内涵丰富,具有精神熏陶、礼仪社交、艺术欣赏等价值,而且承载了中国悠久历史,是两千年来中国茶业发展的积淀。当今中国,对茶文化的关注达到空前高度,各地也都在纷纷挖掘中国古代茶文化的深刻内涵,特别是产茶区将本地茶业发展与茶文化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产品文化价值,增强产品竞争力。王玲先生在《中国茶文化》一书中提出:“茶不仅是以其历史悠久,文人爱好,诗人吟咏而与文化‘结亲’,而且它本身就存在从形式到内容,从物态到精神,从人与物的直接关系到茶为人际关系的媒介,这样一整套道道地地的‘文化’。”因此,中国茶文化,可以界定为以茶业经济活动为基础,又与美学、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民俗、养生等纯精神领域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博大精深的特殊文化。中国茶文化包括茶专著、茶诗、茶词、茶歌、茶赋、茶字画、茶文学、茶艺、茶道、茶礼、茶俗、茶业(包括茶经济与文化)与社会不同阶层经济文化生活相碰撞而出现的茶馆文化等内容,除此之外,风靡当今现代社会的各种各样新式茶饮品也为传统茶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茶文化本身就具有经济与文化两方面的内容,因此,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不仅是茶文化自身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充与完善的体现,而且是茶经济活动在社会各个阶层中不断推广,在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相结合,不断促进茶经济发展的过程。

二、现代茶文化的功能

伴随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社会在很多方面己经表现出和传统社会非常不同的特征,这一点在茶的领域也不难找到。我们有理由认为影响茶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诸多因素都发生了变化,茶文化的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出现了各个领域的现代化特征,即使观念层面也在与新的价值取向冲撞的过程中出现自我改造,这一时期的茶文化应该和以往社会征相对稳定的茶文化有所区别。其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经济功能。首先表现在能提高茶产品的文化含量,增加其附加值。文化附加值,是产品实体之外的附加因素,它利用大众的某种文化心理,借助与之契合的人、事、物,给自己的产品定性定位,从而提高产品的价值,增加产品的文化色彩。产品是暂时的,文化是永恒的。茶虽然是一种饮料,但由于文化底蕴的存在,其产品附加值要大于其他同类产品,如在福建举行的乌龙茶茶王赛评出的“茶王”拍卖时,100克茶叶可卖到几万元乃至十几万元的价钱。茶是一种物质产品,但茶文化的存在,使人们在消费茶叶的同时感觉是在消费一种文化,得到心灵的满足、美感的享受,因而愿意付出更多的金钱购买。其次表现在其促销功能。茶叶是一种消费品,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类的需要按其强度不同可依次排列为五个等级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当人们的基本生理需要都尚未得到满足时,是不会注意消费的文化品位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心理需求所占的比重就会大大提高。人们注重的不再仅仅是商品的物质价值和价格,更多注重的是商品的文化价值。茶文化的存在使茶在实用功能上增加了心理功能,它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或者能体现消费者的个人身份和地位,因而能促进茶叶的消费。

2.社会功能。在传统农业社会中,精英阶层的价值观念与教养训练常强调内在修养与自我抑制,以减少与他人或外物的冲突。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相当强调“虚静”(收敛内聚)。因此在农业社会的茶文化中,饮茶的过程又被赋予完善内在人格,修身养性的功能。传统的茶文化精神体现的是茶“冲淡闲洁,韵高致静”的特征。生活在现代工业社会的人,重视外在的行动与作为,尤胜于内在的沉思与冥想。他们讲求快速行动,以把握时机和追求效率。现代都市的茶艺馆接待的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是商务人员,他们选择茶艺馆也主要是作为商务洽谈的场所。与以往相比,人们喝茶而进行冥想思考的频率降低了,即使喝茶也可能是有目的的外在行动。再有,在传统社会中,强调维护家族内部和谐和与他人维持和谐良好的关系。这一点应用于茶文化的社会功能就表现为民众生活的以茶敬客、以茶敦亲,不少流传下来的茶俗就是将茶作为和睦亲友的载体。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社会取向相对弱化,个人取向逐步增强,家族和他人对个体的影响降低,人们喝茶用以亲睦亲友的目的让位于喝茶以保健、益智、休闲,参与茶文化活动以放松娱乐。

3.审美功能。中国的审美观点认为,味觉具有审美感知功能,甚至美感能够源于味觉。中国人的味觉发达,酒文化、茶文化、烹饪艺术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中国人对美的认知总是同生活必然联系起来,美的把握离不开人的“知觉”、“顿悟”、“神会”,认识美、领略美不独依靠个别器官,更重要的是依赖五官的协调整合和通感。中国人的这种审美习惯不仅促成茶叶的自然口味演化为文化口味,而且造就了中国人对茶的评价讲究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多重因素综合的习惯。中国人的这种审美习惯的养成有其生物基础,也有数千年历史延续的积淀,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即使在现代社会,人们认识茶叶也仍会从潜意识里服从感官直觉、想象,会不自然地接受古代关于茶的品质、茶与人生、茶与宇宙观念的很多看法,而且这一现象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如果一体两面地看待这个问题,那么它的好处就在于为现代人自然地继承传统茶文化的优秀部分提供了可能,而不在于它可能从某种程度上妨碍人们接受用理性、客观、实践检验的方式认识茶叶和茶文化。

三、结语

现代社会依靠高科技和信息,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物质财富将越来越多,生活也将更加富裕。茶文化所具有的历史性、时代性的文化因素及合理因素,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在发挥其自身的积极功能。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会名流和知名人士乐意参加;茶文化也是大众文化,民众广为参与。茶文化不仅覆盖全民,影响到整个社会,而且跨越国界,广交天下宾朋,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

茶文化;审美观;传统文化

【基金项目】

本文为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陕西文化产业现状与对策研究”(编号:2013JK0183)和西安科技大学培育基金项目“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探析研究”(编号:201156)成果。

中国是茶的故乡,在我国饮茶的文化源远流长,在长时间的饮茶活动进行下,茶文化便在其中诞生出来。茶文化从文学角度分析就是雅的文化,其主要分类包括茶道、茶艺、茶学和茶精神,我国茶文化诞生年生在汉代,在历史的影响下,茶文化盛行在唐代,唐代以后茶文化开始分布在各个阶层各个区域,不同的区域都诞生出了特色的茶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方面,茶文化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近千年的历史发展历程中,茶文化汲取各家之长,在原茶文化基础上融合了儒道的思想理念,进行有机的结合,最后形成了我国特色的采茶、做茶、泡茶、饮茶的茶文化,在我国茶文化中还有个重要的精气神那就是敬茶,在中国传统茶人眼中,茶不仅仅是一种植物饮料,茶更是上天赐给人间的礼物,因此茶人从心底尊敬茶感谢茶,就是这种敬茶的理念给我国茶文化提供了发展环境。

一、中国茶文化的审美内涵及其外在表现

中国人对于茶的品尝是最苛刻的,同时也是最完美的,在中国茶人的眼中茶要通过色、香、味、形全方面去发现茶所具有的内在美感。茶的美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色泽,清幽怡人的芳香,优雅多姿的形态展现给世人的,人们对茶的品尝过程中,要把自己的身心情感融入到品尝过程中,用口舌的味蕾和心灵的感触同时去和茶交流,体会茶带来肉体的清爽和精神的纯净,当人们开始用心灵去认识茶的美时,人们对茶的美就已经不再局限在外在美而是已经升华到去感触茶的精神的高级饮茶层次。对茶的欣赏要先从茶的形之美,在古人的诗词中,我们可以发现关于茶形的描述无不是美的,古人用琼蕊、兰蕊来形容茶芽蓓蕾初放的美,用旗、鹰爪、雀舌来形容茶的芽叶动态的美,古人使用最优美的词藻来描述茶的形之美,在欣赏这些关于茶的诗词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茶的外在形态美,茶的形象仿佛在眼前活灵活现,给我们带来了美感上的享受;每种茶都有独有的香味,或清新优雅、或浓郁深沉,随着茶的冲泡时间不同,同一种茶也出现不同的芳香,在对茶那种超脱尘俗的香味品尝过程中,人们会获得心灵的宁静,在饮茶的过程人们能得到超脱世俗、远离凡尘的清净感觉,茶的香味是对感官的影响,但是人们心灵上会为了产生共鸣,使得感官的享受转化为全身的愉悦,从而把茶的外在美升华到了精神美,品茶也是品人生,在长久的品茶过程中,人们品茶的心情不同对饮茶时产生的感觉也不同,在尘埃落定之时,手执一杯清茗欲求茶香品出的却是人生的味道,人们借助茶香来慰藉自己的心灵,人情冷暖、世事沧桑不知觉间便依附在了清茶之上,茶味因此也超脱了味觉上的感触,逐渐对品茶人的心情和精神产生了影响。

二、中国茶文化的品茗之美

茶一旦从饮上升到品的层次,便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植物饮料了,而是成为了人文美感的境界,中国人对于品茶的诸多因素要求是苛刻的,想要泡一壶好茶,沏茶的水的品质要用最上乘的山泉水,茶具要用绍兴产的紫砂壶,环境要在山水交汇的美景中,当这些要素都符合了,一壶好茶才可以符合品茶人苛刻的要求,简单的饮茶,可以在任何情况下进行,而品茗则需要各种因素、条件、心情共同影响,品茗求的不是肉体上的舒畅,它追求的是更高的关于茶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品茗使茶脱离了简单的解渴作用,上升到了一种对心灵探究寻味的过程,同时品茗也是认为对于生活进行反省思考的途径,品茗之时也加深对生活的领悟,品茗者注重的是修身养性,因此品茗者对于环境的要求很高,在品茗时,不仅品茗人要做到精神上神怡闲适、无牵无挂、无欲无求,并且环境还要清幽雅静,只有同时达到这两个标准才可以真正超越俗我,使飘逸、空灵、洒脱的心灵与自然之景融合在一起,到达精神最高的要求,在这个品茗过程,心灵、人格、境界都会得到相应的提升,总之品茗要做到自然环境的清幽雅致和品茗者的内心精神状态有机融合在一起,只有两者结合得最完美,才可以品尝出醇厚的茶香。雅致的茶具也是品茗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简单的器具也可以体现出文人对于茶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历史上泡茶的茶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国茶具有着自己不断演变的过程,不同历史阶段的茶具都有着自己那个时代的审美特征,是那个时代饮茶方式、品饮艺术和审美情趣的反映,但是不变的主题就是无论茶具怎么发展演变,茶具都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的载体,在茶文化方面占着重要的分量,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古人对于泡茶用水则是到了万中挑一的境界,首先烹茶用水要达到清澈纯净,透明无色的标准,水清才可以显出茶色,茶水通透便可以在饮茶的同时欣赏到茶水中摇曳多姿的茶叶,如此这般才能感受到清幽的雅静,在取水清澈的基础上还要做到取活水烹茶,古人有诗句说到:“泉不活者,食之有害。”一滩不动的死水与古代文人心中的自由理念背道而驰,只有持续运动的活水才可以因为运动保持水质的清新,这样的水才可以激发茶的清香,使饮茶变得更加清新怡人,人的心灵得到最好的净化。

三、韵味高远的茶道之美

中国茶文化从诞生发展到今天,其形式还有喝茶的内涵都在不断改变完善,茶文化在理论和实践上无不是得到巨大的提高进步,但是无论外在形式怎么改变,茶文化的核心与精神中心一直都是茶道,广义上茶道是指茶文化的精神内涵,是茶文化活动最具哲理性、道德性、规范性的部分,狭义上茶道是专指茶艺中追求的精神底蕴、文化、审美理念,无论广义还是狭义,茶道都是茶文化在精神方面体现的重要部分,中国茶道最重要的是其的精神内涵,所以在人们眼中茶文化显得旨意高远,中国茶道的四谛和静怡真: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观念,是整个茶道的灵魂所在;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要方法;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人的心灵感受;真才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无论哪种看法,“和”都是茶道文化的思想核心,“和”是对心灵的最高要求,一个字包含了中国所有茶道思想和内在精神,它不仅影响着茶文化的每个环节,更深层次体现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敬”主要体现出了中国人对于茶文化的严谨的态度,在饮茶过程中饮茶人之间互相谦敬是茶道精神的重要部分,它是我国传统礼仪的基本要求,茶道精神寓意深刻,旨意高远,其是指导茶文化发展的精神内涵,茶道的美是深远的,潜移默化的,在无形之间,我们的精神境界便会受到茶道的影响,使我们的气质在不知不觉间得到提升和完善。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中国茶文化也推广到了网络媒体、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新的时代对于茶文化有着更高的要求,茶文化的精神价值在这样的物质社会变得愈发重要,中国茶文化内容丰富,历史悠久,在物欲横流、心理浮躁的现代社会,茶文化以自己特有的内在气质滋养我们,让我们缓解压力,平静内心,让我们在社会上前进。

作者:王雪莉 许芳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篇13

品中国茶,更品中国茶文化

世博未到,茶已飘香,去年12月,由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上海市茶叶学会、“中国世博十大名茶”招管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签约仪式暨世博茶经济论坛”在上海隆重举行,“中国世博十大名茶”招管会根据16家由当地政府和茶企业报名的传统历史名茶中,按照联合国馆的“硬指标”和招管会制定的严格规定,评选出10款“中国世博十大名茶・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专用茶”;它们分别是:安溪皴观音、西湖龙井、都匀毛尖、祁门红茶(润思)、六安瓜片(一笑堂)、湖南黑茶、武夷岩茶(大红袍)、茉莉花茶(张一元)、天目湖白茶和太姥银针。这次评选不仅是将中国茶文化元素与世博会进行一场完美的融合,更是能通过中国茶文化的魅力让国际社会更进一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除此之外,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组委会和上海市面市茶叶学会等更是联合评选出上海百家优质茶馆作为世博会指定接待单位,为世博游客提供“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的品尝地点,对于这些茶馆来说,立处上海正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不仅能够近距离感受到世博会所带来的巨大商机,更大一部分还承担着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世博会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文化交流的盛会,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极为重要一部分的茶文化,更是在各种不同经营模式的茶馆中,被演绎出丰富多样的形态。为了能在世博会上更好地展示中国茶品牌,传播中国茶文化,各大茶馆也是相应推出各种措施,要让中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通过世博会的窗口,得到更好的传播。传承和发展。

告诉外宾 什么是中国茶

从去年4月开始。中国茶界有识之士就不断地大声疾呼中国茶要抱团合作、要联合出征世博会。终于, “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的集体亮相作为一个伟大的创举。意味着十大“茗”星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登上世界舞台“中心”――联合国馆与世界进行对话,具有5000年历史的中国茶文化终于跨上了一个更高的历史舞台。

在中国茶叶国家队组建之前,不论是茶企还是茶馆,各名茶都有自己生产、营销的一套机制,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中国茶坛各自为政、各立山头的不利因素,地方保护主义的体制,加上各地对传统名茶的培育采取所谓产区“地域保护”的宗旨。故而像中国茶品牌的整合始终没有出现过新的气象,于是,将整合后的中国世博十大名茶集体“打包”成“中国茶”的概念,是在特殊组合的形式下,达到完成共同目标的目的。

南香茶业的老板说: “不是说中国7万家茶企都抵不过一个立顿么?如果我们再各自为政,那将永远也无法与立顿抗衡。世博会是给我们一个重新整合资源的机会,虽然我们现在已经通过了世博特许零售商的申请,但是我们所有销售的特许商品,不管是品质还是包装,都希望传达的是,这是优质的中国茶。而说到对企业的影响力,我们相信,得到世博会的认可,将会使我们企业的品牌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于是。在南香茶业,我们能看到有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许商品的专柜,有已经做好系列培训的销售顾问,而每款产品,也像老板所说,品质则更上乘,包装也更高档。最重要的是,不仅在门店,同样的商品在世博园区内销售,仍旧是“中国茶”这个品牌的完美代表。

持相同看法的还有上海秋萍茶宴馆的负责人刘秋萍女士,她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中国茶叶协会的常务理事,客人会经常看到她出现在店里,有时是跟自己的朋友聊天,有时是向客人介绍店内丰富的收藏。还有时仅仅只是坐着,静静品自己面前那一杯绿茗。当我们聊到关于世博会对中国茶的影响时,她就像弥勒佛一样乐呵呵地笑开了: “我们每个人都觉得世博会是中国茶推向世界的一个良好契机。那对于我来说,作为中国茶叶协会的常务理事。我更希望能通过这个机会,将所有的资源达到完美的整合。我常说,各大茶馆以及各款名茶都像是散落在各处的珍珠,而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做这样一根线,将这些珍珠都串起来,串成一条美丽的珍珠项链,这才能体现这些珍珠的最大价值。到时候,即使这串项链是戴在别人身上,仅仅是远远地欣赏,我都觉得足够了。”

而作为秋萍茶宴馆的女主人,她又从另一个身份努力经营着中国茶文化,秉承着“无论怎样先要做好自己”的理念,她开创了中国首家茶宴菜馆并经营得风生水起。刘秋萍在和我们聊天的过程中,旁边一位男士会时不时插上几句话,发表下自己的观点,让我们觉得他似乎是刘秋萍的同事,而谈话结束后他竟自我介绍说自己仅是这里的常客,久了就和秋萍成了很好的朋友。他说他喜欢这里的环境,喜欢秋萍的经营理念,所以几乎每次宴请都会选择这里。随着他的描述,我们才开始慢慢打量这个地方:这里确实很特别――简洁的明清风格装饰带着浓郁纯朴的江南乡情,茶香和着隐隐约约的江南丝竹声令人感觉耳目一新、心境悠然,平添几分心醉。绿瓦顶、红立柱、花窗格的仿古轩廊、大红的宫灯、随处可见的字画、瓷器、古董和奇石,处处无不突显出非凡的文化品位。秋萍说: “餐馆旨在营造出幽静的氛围,没有喧哗与杂闹,在这里用餐,不敬酒,只敬茶。”

这里堪称中华一绝的茶宴更是给客人带来一场全新的饮食体验,茶是淡淡的君子。远腥膻,避荤腻,在菜中留下浅浅的色泽、隐隐的清香,同时又不喧宾夺主。茶菜的精髓在于丰厚的中国饮食文化中植入了茶文化的思想理念,不同的菜性加上不同的茶性,两者在秋萍茶宴馆有了完美的结合。秋萍茶宴馆还推出了一席经典古诗宴:从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到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坡的“长江绕廊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到杜甫的“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千年古诗化成美味佳肴,深厚的文化底蕴让饮食真正成为一种艺术。而秋萍茶宴馆所展示的一切,用秋萍的话说: “这只是希望客人能更全面地了解茶文化,了解中国文化,世博期间,会有很多外国客人来到这里,我们希望通过秋萍茶宴馆的各项服务。让客人知道什么才是中国茶。”

一杯好茶是中国人的待客之道

每家茶馆都有着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宣传之道,而对于世博期间的茶馆来说,接待外宾将成为不可或缺地需要考虑的一个环节,而这也将是在与客人的互动中,近距离接触国际市场推广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契机,服务的方式与质量将成为中国茶文化推广的成功之本。

说到接待外宾。琦泰茶博物馆算是很有发言权,位于城隍庙东华美钻地下1楼的琦泰茶博物馆,算是非常隐蔽且极难寻找。但其负责人王建祥对此却不以为然。由于琦泰茶博物馆自经营之日起就定位清晰,主要消费群属于来沪外宾,并由于琦泰与各大国际旅行社有长期合作关系。所以客流量完全不在经营考虑范围之内,这更能为经营者留出足够的精力打造优质的服务团队。王建祥说: “我们这里的导购顾问至少都是大专以上文凭,且熟练掌握日、韩、英三国语

言,在琦泰茶博物馆。客人从进门的邢一刻就能感受到我们热情舒适的服务,我们会先带领客人参观博物馆内的藏品,为客人介绍中国茶的发展历史、中国茶与日本茶和英国茶等茶品之间的关系、各藏品背后的故事和价值等,在客人对中国茶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为他们泡茶。我们会根据不同国家的客人推荐更适合他们饮食习惯的茶品,例如日本客人我们经常为他们泡铁观音。欧美客人则多以花茶为主。英国客人则会对祁门红茶和滇红更感兴趣。在泡茶时还需要讲茶,所以我们茶艺师的全面素质要非常的高,不仅会各种茶品的冲泡方法、语言能力,还要具备临场应变和察言观色的能力。所以一般从培训学校毕业后要至少3个月才能讲茶。讲茶结束我们会带领客人到购物大厅,导购人员会根据客人的需求介绍更适合他们的产品。这一系列的过程,我们都要求有品质上乘的服务支撑。”

谈话问王建祥还带领我们参观了整个茶博物馆。这里藏品丰富,购物环境也很舒适。聊到世博期间的经营,王建祥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说:“虽然我们平时就以接待外宾为主,经验已非常丰富,但是世博会会带来非常大的客流量,通过旅行社的初步估计,要达到15万人次以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加服务人员,现在我们的预备服务人员正在接受培训,到时候可以正常上岗。除此之外,我们还将针对商品结构进行一些调整。例如针对学生参观团,购买能力不强的,我们就在茶文化的宣传上下足工夫,力求让他们了解更多中国历史和中国茶文化;针对购买能力高的中年人,我们会多增加些品质好、档次高的礼品,这样他们可以带回去送给同事、朋友或上司;而针对中老年人,我们的导购人员也会针对他们的身体状况推荐更适合他们的健康茶饮。只有形式多样,才能获得更多客人的认可。”问到如何看待这次世博会对中国茶的认可,王建祥更是兴致勃勃地打开手机给我们看他拍的照片,原来,安溪铁观音被第一个授予“中国世博十大名茶”称号的时候,他就即刻将这个荣誉时刻记录了下来。他说: “奥运会的时候我就期待中国茶能有所推广,但是奥运会时间太短。开幕式上只短暂地出现了几秒钟,之后我就开始盼望世博会能给中国茶带来新的机会,开心的是我们安溪铁观音能够位居十大名茶首位,到时候还可以在联合国馆展示茶品以及表演铁观音茶艺。世博真的给了中国茶一个很好的宣传机会,将会极大程度上推动茶品的宣传。”一直到我们离开,那股兴奋之情还一直停留在他的脸上。

同样一直在做外国人生意的还有地处衡山路的唐韵茶坊。唐韵茶坊的董事长唐恒祥是个比较内向的人,看到我们先是招呼了好多瓜子玉米等茶点,说“边吃边聊边吃边聊”,到头来却―个劲在吃。后来他说: “我其实是个不喜欢说只喜欢做的人,我希望的是,我的想法能在做的过程中让大家都看到。”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衡山路这个酒吧一条街上仍能十年如一日,甚至越做越好的茶坊。唐恒祥坚持的是: “所有最好的地方都要有我们中国的东西。”所以,他选择在衡山路开店,并得意地看着外国人来这里感受中国茶文化。他说: “我非常喜欢看外国人喝茶,他们很认真,会很仔细地去寻找你告诉他的那种感觉。”说着便拿起桌上的杯子模仿起外国人喝茶来,滑稽的神情逗得我们都开怀大笑。原来唐董并不是不苟言笑的人么!聊着聊着慢慢地热络了,说起唐韵茶坊准备如何迎接世博,唐董说: “人们都说中国茶文化,中国茶文化,其实说白了,茶就是生活,我们拿《红楼梦》举例,里面的人物饭前要喝茶,饭后要喝茶,待客要喝茶,吟诗也要喝茶,当茶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的时候,茶是平凡的。但茶又很高雅,在妙玉那,茶就上升到了精神追求的层面,它又显得极为高贵且有层次。再说到茶禅一味,你又能在茶身上得到哲学思想的升华。我说那么多,其实总结下来,我的意思是,一个茶馆,能够循茶理、顺茶性,不生搬硬套所谓的茶文化,通过理解按照茶的精神再展示出来。即使只能做到沧海一粟,那也就已经足够了。所以平时的一点一滴我们都在努力做到最好,世博期间我们更会在环境上重新装修一番,提高品质。品饮上也会通过更新潮一些的方式进行改进。既坚守传统,又不失时尚。更会配合中国世博会十大名茶,配合国际茶文化节,作为分会场,做好自己该做的那一部分。”

品中国茶更品中国茶文化

4月15日。由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政府、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上海市茶叶学会等发起举办的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将在闸北区隆重举行,本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的主题为“中国茶喝彩世博”,活动围绕“世博会与中国茶”图片展、世博与茶文化等内容展开。

回顾过去,中国茶与世博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5年。1912年2月,为庆贺巴拿马运河开通,美国宣布于1915年2月在旧金山市举办第13届世博会“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包括坦洋工夫、祁门红茶、太平猴魁在内的21种中国茶与贵州的“茅台”酒获得了金奖。此外,还有一些中国茶叶也获得了其它的奖项。那一年,中国茶成为了世博会上一颗最闪耀的新星。而2010年的今天,我们却可以在上海以举办一年一度茶文化节的形式喝彩世博,这不能不说是经济进步。中国茶地位上升的一个标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