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数学计算能力训练

数学计算能力训练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7:4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数学计算能力训练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数学计算能力训练

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7-0090-01

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阶段,必须利用课堂,多方面训练,过好计算关。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数学计算能力是其他理科学习的基础,计算能力不过关,学习更高层次的理科课程时,就会收到致命的限制。因此,小学阶段的数学计算能力的训练至关重要。

一、加强思维训练

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

1.正确引导,教给思维方法

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稍为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此必须给学生提供思路,引导学生正确思维,教给思维方法。如在教第六册混合运算54+15÷5×3时,可引导学生复习混合运算顺序,然后叫学生结合例题思考,并用符号勾画出运算顺序,让学生说出:这道题里有几种运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学生沿着“先乘除后加减”的思路,按顺序、有条理的思考和回答问题。可引导学生这样说:这道题有加法、除法和乘法,先算15除以5的商,再乘以3的积,最后求54与积的和最终等于63。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2.重视操作,演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如第一册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配合直观操作,突出计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探求简便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简便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如:根据0和1在计算中的特征,在掌握简便算法的基础上可进行口算。例如109与98相乘积是多少?可引导学生探究:109×98=(100+10-1)×98=9800+980-98=10682。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重视估算,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如897扩大5倍大约得多少?要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积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准确判断,897接近900,用900×5等于4500,897小于900,如果积小于4500就应该是正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二、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根本

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大纲的要求,也是数学课堂的一项重要内容。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那么要培养哪些习惯呢?

1.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题。一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否通过分、合、转换、省略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

2.养成认真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整齐美观。

3.养成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首先要掌握好验算方法;其次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

三、加强课堂训练是途径

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训练时要注意:

1.重点突出。例如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要牢记加进位数和减退位数,难点是连续进位和退位;两三位数的乘法要练习第二、第三部分积的对位;小数的计算则注意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加、减、除法强调小数点对齐,注意用"0"占位;因此,在组织训练时必须明确为什么练,练什么,要求达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2

一、学生计算兴趣的激发

在小学计算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感受计算的乐趣,熟练掌握口算、笔算等计算方法及计算技巧是极为重要的。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式进行训练,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比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口算游戏、计算竞赛等方式将计算教学穿插于课堂教学中。在计算教学中,则可以进行限时口算或计算、自编计算简便方法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从而让学生养成计算的良好习惯,进而培养其计算能力。

二、加强计算训练

计算能力的提高并非朝夕之功,而是一个长期坚持计算训练的结果。因而,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力求在长期坚持的训练中,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所谓熟能生巧,就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而言,许多基本的计算方法已经学过了,教师就应该注重巩固训练,坚持每天一练。从基础——口算开始,每天坚持相应题量的口算题训练,然后转为难度稍大的笔算,并于笔算中应用简便方法来进行计算或者找出不同的计算方法。这样,在训练计算的过程中还训练了学生的简便方法的应用以及思维的拓展,可谓一举多得。

三、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是其计算能力提高的有效保障。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务必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并完成相关教学任务。尽量在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及技巧的的基础上进行计算训练,避免未掌握方法就计算,容易出错从而打击学生计算的积极性。并在计算过程中,独立思考完成后形成自觉检查、进行验算及及时改错的良好习惯。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书写格式,以此来充分训练学生的计算思路,从而有效提高其计算能力。

总之,小学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点,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通过多种方法来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切实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623.5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要求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答案准确、计算迅速、方式灵活和运用合理的基本要求。同时,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阶段的一项基本能力,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它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出以下方案。

一、 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计算教学充满兴趣,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计算能力。单纯的计算是枯燥而无味的,学生们不愿意去做,甚至对计算产生厌倦心理,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寻找恰当的方法来激发学生们的计算兴趣。把枯燥的数学计算变得丰富多彩,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的计算兴趣,可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图形结合、比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数学工具、小黑板视算以及限时口算和抢答等各式各样的形式进行训练;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将中外数学家的精典事例或者有趣的适宜小学生的故事穿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们的注意,激发学生们的计算兴趣。

如在加深同学们计算能力时,运用小故事: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一只癞蛤蟆爬过来安慰道:"这井壁太高了吧,随遇而安吧,我在这里生活了好几年了,慢慢就习惯了。"蜗牛想"外面的世界多美好,我决不能像癞哈蟆那样生活在这个又黑又冷的井底!"于是问癞蛤蟆这口井有多深,癞哈蟆道"这口井有10米深,你如此弱小,又背着重重的壳,怎么能爬上去呢?"蜗牛不语,它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它顺着井壁往上爬,到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此时,请问同学们,蜗牛什么时候能爬上去?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道"两天,明天傍晚就能爬上去。"蜗牛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它晚上睡了一觉后,惊奇地发现自己滑了两米,于是它咬了咬牙,开始继续往上爬,问它几天能爬出来?同学们开始了激烈的讨论。在这一真实的情境中,学生精力高度集中,兴趣高涨,有效地培养了它们的计算能力。

二、 重视口算能力与笔算能力的培养

1、 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训练不仅应从乘法口诀、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加法以及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等几方面来展开阶段性训练。更应注重从学生、家长、老师三方面来进行培养。首先是学生方面。口算训练是长期而枯燥的一项工作,应注意提高学生对口算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口算训练的重视程度应该得到有效加强。其次是家长方面。本着架起沟通的桥梁,共担教育责任的教育理念,家长可在平时的家庭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口算训练,如每天对孩子进行5道口算题的训练,日积月累,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最后是老师方面。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长期坚持口算能力的培养。如教学中利用每节课开始的前三分钟进行10道题的口算训练。

2、 重视笔算能力的培养

笔算教学是计算教学的基础。笔算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占据大半内容,计算题在综合考试中都占到80%的份额。计算能力的高低,会影响学生整个数学学习的水平。对于笔算教学我认为应当重视以下两点:一是重视笔算算理的教学。新课改以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出了重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等要求,而忽略了心理学中"第一印象"的现实。学生在自学中产生的错误笔算算理很难得以纠正。因此,教师应该提供具体的生活事例,让学生明确算理后,再进行反复的强化训练,达到笔算的有效教学。二是重视笔算的多样化和最优化的有效整合。笔算教学同样也应该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思维的训练。当学生掌握基本的笔算算法后,引导学生探索出适合自己的算法和最恰当的算法,并熟练掌握。

3. 学习汇总、总结教训

小学学生由于年龄特征,计算中经常出现一些错误。如:退位减,前一位退了1,可计算时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时,又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写的错误较多,这些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关系。因此,数学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计算中遇到的问题,并深入分析其中计算错误的原因,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学中,还应注意因人、因题重点分析错题原因。对于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要集中讲解;对于只有少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做错了的题,教师则应多花一些时间对他们进行单独辅导。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对自己经常出现的错误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专门准备一个本子,用来记录做错的题,教师要经常和学生一起把一些作业中出现的错题汇集起来,集体讨论产生错误的原因和纠正的方法,最后再把这些错题出成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再次巩固。这样不能仅帮助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还能预防此类错误再次发生。从而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总之,计算能力是小学生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基础,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需要我们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口算与笔算能力、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形成一定的计算基本技能,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而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篇4

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计算能力、计算速度、计算正确率都与学生口算能力有关系。加强学生口算教学和练习,能让学生在四则混合运算中能又快又好计算,也能确保准确率。笔算的基础是口算,笔算是由若干口算按照法则计算得出来的结果。在计算中一旦口算出现错误,笔算的结果也随之出错。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加强日常口算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20以内的加减法、乘除法的计算结果能脱口而出,根据不同年级的数学学习计算内容,要求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数值,从而在实际计算中能准确、快速、灵活地计算。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口算能力,能有效提高中年级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计算能力水平。

2、培养估算意识

估算是对计算结果的粗略估计,能帮助学生及时的找出解题中的偏差,重新进行思考、演算,有效地提高计算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估算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准确率。通过估算,一旦发现明显的错误,能够及时更正,降低错误率。从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强化学生计算过程中的估算意识,估算能力和计算能力在训练中不断强化。不断进行估算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掌握估算的原理和方法,看到题目能明确计算答案的大概范围,降低错误率,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训练了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数学计算学习的兴趣

要让学生对数学计算产生兴趣,这样才会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探究、实践。教师在实际数学计算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式向学生们展示数学的趣味性、奥妙性、重要性,激发学生产生对学习计算得兴趣,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成主动的学习。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的设计数学计算游戏,通过游戏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利用小黑板、教学卡片等教学工具让学生听着算、看着算,也可以通过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游戏中,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4、坚定数学计算学习的意志

如果能让学生持之以恒的进行计算训练,肯定会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要坚定学生学习数学计算的意志,培养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根据教学内容,每天让学生进行适度适量的口算训练,发现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更正。每天坚持练习,能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坚定学生学习计算的意志,也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多小学生只喜欢做一些比较简单的计算题,稍微复杂点的就不喜欢做或者干脆不做,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及时的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思维障碍点,不断的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排除对复杂的数学计算题目的排斥心理。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培养,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通过适度训练、增加趣味性、长期坚持等方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5、养成良好的学习、计算习惯

只有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计算习惯,才能保证计算的准确率,切实地让学生学会学习,拥有学习计算能力。很多学生的计算错误不是不会做,而是他们粗心大意、字迹潦草等不良学习习惯造成的。要改正学生学习中的不良习惯,确保形成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听课,认真思考,独立的、及时的完成作业,要有检查验算、有错必改的良好习惯。计算题目过程中,仔细审题,认准数字,认真书写,认真检查计算过程,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教师在日常的板书、批改作业时,要以身作则,坚持不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计算习惯。

篇5

可以说,明确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要求是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也是一线数学教师必须掌握的内容。总结来看,现阶段,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整数的加减乘除法是一切数学计算的基本,对于相关的口算法则要求学生达到滚瓜烂熟的程度;二是基本的口算法则之外,对于万以内的、一位数的加减乘除法也要熟练掌握;三是对于多位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要求学生能够进行计算,不要求达到背诵的程度。所以,在对小学生实际进行计算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在明确上述要求的基础上做到有效教学,对于不同要求的计算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不同程度的训练,确保其能够更快更好地达到期望的效果。

二、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程度

小学数学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力度,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白,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切不可急于求成,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做有步骤、有重点,有计划、长期的训练。例如,一万以内的计算,对学生训练的重点就是进位计算和退位计算,并要求学生能够牢牢地记忆减退位数和加进位数的原则和连续退位、连续进位的原则;对于两三位数的乘法计算,重点训练学生注意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积的对位;对于数学中的简便运算法则,要让学生重点练习运算法则的性质和定律。总之,在实际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提高。

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程度。可以说,口算训练是学生进行笔算、简便运算的基础,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部分,所以,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口算的训练程度,让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口算方法。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口算基础,分层次地开展有效的训练和指导,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够一够就能达到的学习目标,长此以往,就能让学生的计算口算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养成是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有效性的关键和保障性措施,因此,需要一线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好学生计算习惯的养成工作。一是引导学生养成校对的习惯,不仅要对从演算纸上誊写到计算纸上的正确性,还要校对自己算的是否正确,是否有疏漏的地方;二是引导学生养成审题的好习惯,正确的审题是计算正确的前提,所以要求学生首先要审好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其次要审好题目中的关系,明确运算顺序,此外,要分析运算法则和计算数据的特点;三是要引导学生养成书写规范和独立计算的习惯。即在演算纸上要做到完整、字迹清楚、不涂改、不粘贴,并保持作业的整齐美观。

篇6

1 从口算训练入手,利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口算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每个学生都应具备较强的口算能力。因此,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每天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以卡片、PPT 课件、听算、小黑板视算等形式出示,然后任意抽一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然后由我计时,看该组学生答完十道题一共用了多少时间。于是我一个星期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学生答对的人数最多,并且答十道题用的时间最少,哪组就为本星期的口算优胜组,并给予优胜组奖励。这样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学生们的积极性相当高,口算的兴趣非常高,口算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效果非常好。

2 笔算是关键,利用每周十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笔算是计算的关键,小学阶段大部分数学题都要求学生通过列竖式的方法进行笔算,因此,这一内容是学生们特别容易出错的,在计算时也特别粗心,因此要通过不断反复练习来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

3 增强简算意识,提高计算的灵活性

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简算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发现事物规律,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敏锐性、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发展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是学生进行简算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五条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4 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强化估算意识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294-02

1 当前高中数学计算能力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分析

教学中,正确计算是学生学习数学时必须具备和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如果计算能力不过关,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效果和成绩,不仅对现在的学习不利,而且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目前,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广,但是高中生的计算能力却没有随着科技的进步而有所发展,反而高中生计算能力的状况是每况愈下,不少学生连简单的运算都过不了关,造成成绩不理想,甚至数学基础好的学生运算结果也常出差错。近几年来,数学高考很特别重视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高考的成败。因此,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

2 采取多种措施,提高高中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2.1 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计算能力的意义和重要性。计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石,高中生掌握了计算,就会觉得高中的数学不是很难学。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许多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方法,却往往还会计算错误,计算的准确率很低,尤其是一些计算粗心的学生经常在考试的时候出现一些别人都不错而唯独他错的情况,这就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高中教学中的许多内容都涉及数与式的运算,如果学生的计算比较差,就很难学好高中数学,告诉学生计算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做好计算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学好计算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重要的作用。

2.2 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计算是枯燥乏味的,要培养学生在计算方面的兴趣,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采用多种计算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从而提高计算能力。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的内容,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富有生机。多媒体、卡片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学具、教具等,对学生进行视算、听算、抢算、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等方式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厌计算转变为爱计算和乐计算,逐渐形成一种持久的计算兴趣。

2.3 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探索新的知识,将枯燥乏味的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比如,在教学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时,给学生出一道有关抽奖的问题。这样做,可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不自觉的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并能灵活利用有关定律、法则,找出解题规律,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强。

2.4 让学生熟记并能熟练运用一些常用数据、公式和法则。熟记常用数据,提高计算速度。在四则运算中,如果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有助于学生计算能力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要求,也有助于较好地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实践证明熟记这些常用的数据,这基础知识一旦被学生熟记并理解了,学生运用起来也就得心应手,可以很快地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就能从根本上提高计算能力。

2.5 重视口算、估算能力的培养。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口算教学,口算是笔算、估算及简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笔算能力也一定较好。教师精心编制一定数量的,涉及面广的口算练习题,采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反复练习,把口算训练穿插于整个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口算训练经常化、长期化,逐步提高学生数学计算的快捷性;其次要重视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估算能力是一个人计算能力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具备良好的估算能力:一能帮助我们预知计算结果;二可以提高数学分析能力;三可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四能检查结果是否基本正确。

2.6 加强练习,使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加强练习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任何能力都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出来的,提高计算能力也必须加强练习、严格训练。加强训练就是要按照规律进行多练、巧练、反复练。特别是运算的准确性,不是靠认真就能提高的,只能依靠刻苦的训练才能实现。有的学生认为平时运算出错不是大问题,考试时注意就行了,这是大错而特错的,必须认真对待,同时,教师在教学时涉及到计算时,要指导学生自己算,而不是帮学生算出答案。

2.7 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学生审题习惯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动手去做;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数字、运算符号写的潦草,抄错数和符号;有的没有验算的习惯,题目算完便了事。因此出现了同一次练习中,同样性质的题目,有的可能算对了,有的可能错的现象。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

2.8 教师还应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应该贯彻在整个高中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只要认真钻研,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学生学习心理学编写组.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8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而计算能力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

就目前而言,作为数学基础的计算能力,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独立计算能力越来越被师生所忽视。要迅速有效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必须加强计算教学,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的计算既准确又迅速,从而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熟练程度并使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我认为,应从一下几方面入手:

1 前提——牢固基础知识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有时候看错或写错数字,有时候用错公式,忘了进位或退位等等。很多家长和老师认为孩子不认真,粗心大意。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实质很大程度上是孩子在有关计算方面能力的欠缺。比如运算法则、运算性质、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基础知识没有掌握,或者不能够合理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所造成。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够急于求成,而是要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查漏补缺,扫清障碍,为进一步学好计算做好基础工作。

如在算理教学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感悟知识的形成。法则教学可以进行尝试探究,总结定律,计算公式可以探索推敲等等,学生通过自己体验,经历过程对这些基础知识必然印象深刻,从而牢固掌握。

2 关键——培养计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在计算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要让他们爱上计算,乐于去计算。只有这样,我们的计算教学才是成功的。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富有生机。

如:可以借用多媒体、卡片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学具、教具等,对学生进行视算、听算、抢算、游戏中计算、计算竞赛、自编计算等方式训练,充分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厌计算转变为爱计算和乐计算,逐渐形成一种持久的计算兴趣。

3 保障——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而在做计算题时,往往有的学生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不好的习惯造成错误。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也很重要。

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养成计算时精力集中,认真演算,仔细抄写,自觉检查、自觉估算和验算的习惯。另外,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帮助学生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减少出错的机会,能很好的提高计算准确性。

4 法宝——要加强练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说明了练习的必要性。只有在掌握了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加强练习,才能够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才能够悟出计算的诀窍,从而全面提升计算的能力。当然,应该讲究训练策略和训练方法的多样性,以免造成学生的枯燥情绪。

例如:训练内容要有层次:基本训练(目的是掌握法则、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计算公式等);针对性训练(目的是纠正学生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特殊训练(目的是通过强化记忆牢记常用计算数值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如: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乘积、分母是2、4、5、8、10的最简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训练的方法要多样,如:竞赛式,可以提高速度;游戏式,可以提高兴趣等。训练的手段要多种:如:借用多媒体;借用简单的教具和学具(自制计算卡片、计数器、扑克牌等)。

5 捷径——加强口算训练

口算是计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首先课堂教学应避免呆板与单一。可以多种形式进行口算的训练。比如:低年级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开火车”、“找朋友”、“找门牌号”、“送信”、“对口令”、“夺红旗”、“闯关”等;中年级可以采用口算板、口算表、卡片、幻灯片或游戏进行训练;高年级训练的方式可以是指名答、抢答、齐答、听算、视算等;如果用以上不同形式的训练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坚持每节课前适当的进行口算训练,我相信一定能够很快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6 鼓励学生把口算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是提高学生口算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

我们要鼓励学生把计算知识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学有所用,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获得愉悦,这样,会促使学生更加重视计算,重视数学,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知道:计算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最广泛,教师可以取得家长的配合,经常让学生有意识的参与购物、坐车、旅游等费用的计算,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口算应用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真是一举双得。

篇9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320-01

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是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之一。数学中无论是解决问题,还是统计、空间图形,都离不开计算,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的品质。对于每个人来说,在小学阶段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以下谈一点本人多年教学中积累的经验。

一、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从而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计算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对于小学生,比起好玩的游戏,卡通漫画和好看的电视来说,数学真可以算得上是乏味到家。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入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比较小数大小”的教学中,教师以游戏《机灵的小数点》出示,让学生在玩乐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知道小数点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借用多媒体、卡片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学具、教具等对学生进行视算、听算、抢算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厌计算转变为爱计算和乐计算,逐渐形成一种持久的计算兴趣。

二、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学生要想获得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重视对学生意志的培养。培养学生坚强意志,主要做法是在日常学习中加强计算训练。首先,要坚持引导学生每天口算训练。口算时笔算的基础,比如“789x687”涉及到了9次乘法口算以及7次加法口算,学生只有掌握了口算能力才能提高笔算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安排一些口算练习题,让学生通过日常的口算训练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比如在每节课结束后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计算题卡片,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其次,要每周举行一次计算题训练,主要用于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在小学阶段,学生在进行计算时往往会通过列竖式的方法,一旦这一过程出现错误将会影响学生的计算效率和准确率,因此必须通过日常训练以及每周的联系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反复训练。通过这种长期的训练,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计算能力。很多小学生喜欢做比较简单的计算题,而面对复杂的计算题时往往会愁眉苦脸,计算正确率也随之下降。很多学生在进行计算时总希望能够尽快将问题解决,所以一旦遇到数字较大或者繁琐的计算时,就会不自觉地产生排斥心理,丧失解题的信心。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中的困难,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比如教师可以举办“巧算比赛”、“趣味解题”等活动,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帮助学生树立解决难题的自信,培养学生的坚强意识。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生在计算时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由于某些知识不理解,学生在计算时并不意识到是错误的。一种是基本口算不熟练,造成计算失误。另一种错误是由于学习习惯不好,例如抄错、看错题目,计算过程不符合要求,没有验算的习惯等等。因此,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平常练习要严格要求,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首先,要求学生在书写方面养成工整、认真、格式规范、细致的良好习惯,有效地避免因为书写马虎所导致的出错。其次,要培养学生审题、分析的习惯。要求学生能够在做题时根据题目的要求分析出数量关系并正确列出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以提高学生在解题时的准确性。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们经常容易看错计算数据和运算符号,忽视对题目的周密观察和分析,也容易使得计算变得繁冗,影响正确率。最后,还要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验算有很多种方法,其中,由逆运算来进行检验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由于采用了逆向思维,所以能够有效地凸现计算过程中的疏漏,很容易检测出计算中的错误,使得计算的正确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四、变换形式、培养思维的流畅性

计算是眼、脑、手、耳、口等多种感觉器官同时并用、协调的动作,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很好的训练形式。因此,在设计计算练习时,要根据儿童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形式多样化,采用多种方法,使他们的心理始终保持着渴求与积极状态,确保思维活动的持久与流畅。总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应该贯彻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只要认真钻研,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更重要的在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和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打好基础。它有明确的目标和统一的基本要求,做到既要注重个性化学习优势的发挥,又要体现统一的训练意志,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篇10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092-01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很重要,贯穿于小学各个阶段,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个极其普通的课题,但意义重大。在尽量缩小城市与农村教育差距的当今,仍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农村学生学前教育得不到普及,家庭教育跟不上城市,缺乏同学之间的交流能力,数学活动机会少,社交能力差,个人能力特长得不到体现,相当部分班级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运算能力得不到整体提高。本人从事农村小学数学教育,对此深有感触,浅谈个人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策略。

一、 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单调乏味的计算练习很容易使学生觉得厌倦心烦,为了使学生能够精神饱满的投入练习,老师可以在设计计算练习时多变换花样。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小组开火车,同桌竞赛;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另外,还可以适当穿插一些有趣的数学知识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注重笔算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笔算是计算的关键,小学阶段大部分数学题都要求学生通过列竖式的方法进行笔算,因此,这一内容是学生们特别容易出错的,在计算时也特别粗心,因此,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班里开展利用每周一次的时间训练学生的笔算能力。这样的训练方式备受学生们喜欢,也非常期待这样的笔算训练,几次的训练结果让我很明显地感觉到,学生们的笔算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正确率也提高了很多,由此证明,学生们的这种笔算训练是非常有效,也是切实可行的。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俗话说,好的习惯受益终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学生由于没有良好的习惯使计算题错误占大多数。有的学生是因为计算时粗心大意,把数字写错了;有的学生把运算符号写错了,书写也不规范;还有的没有验算习惯,题目算完了事。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想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狠抓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

1、指导学生“看”。指导学生做每一道题时,首先要看清楚题中的每一个“运算符号”;其次要看清楚题中的每一个“数字”。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所以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看清楚每一个“运算符号”和每一个“数字”是提高做题正确率的首要前提。

2、指导学生“算”。“算”是动手操作,是一步一步地计算出最终结果的过程。计算时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格式符合规定、边算边想、边算边查等学习习惯的养成。当然,在计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估算、心算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估算不像笔算那样精确,但能够得出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估算可以减少计算中的低级错误,培养良好的检查习惯。另外,还要让学生注意辨清一些容易混淆的心算题。在这里,教师可以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从而提高心算速度,而且还会促进解题的灵活性。

3、指导学生“检”。检查和验算不仅是保障计算正确的有效措施,而且是一种促进学生理解计算过程和计算技能的手段。小学生由于意志力弱,注意力易分散,不能自觉坚持检查,常敷衍了事大概看看;或验算时,直接照抄前面算式中的数,往往不能达到检验的目的;或者说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检查和验算。因此,在教学中多教给学生一些验算的方法,

四、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

总的来说,学生做错的题目具有共同性,且还存在着普遍性。因此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时,要有意识地纠正学生的这些错误,对于一些已经扎根于他们脑海的错题,教师应该要善于发现其中的规律,及时收集学生的错题,有针对性和预见性地进行错题训练。同时,教师还可以专门用一节课来对学生进行训练,通过集体式的诊断,让学生加深印象,从而达到不仅治标而且还治本的目的。同时,教师还要努力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所产生的不良影响,通过进行题型类似且易错的试题对比练习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比较分析、鉴别能力。

对于学生纠错题型的练习,教师可以如此设计步骤和设置相应的要求:首先让学生判断对错,然后找出题目中的错别处,再分析题目错误的原因,接着独立自主地根据教师教导的方法进行改正,最后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总结,以备下次出现相同类型的题目。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作业中错误率最高的题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行评价和改正,再结合自己的错题进行总结。

总之,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兴趣,加强口算训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计算的积极性,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才有所提高。

篇11

口算能力是现代生活中比较常用的一种计算形式,它指的是不借助纸笔而进行直接的心算或是口头计算而得出结果。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来看,口算能力贯穿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之中,但这种能力训练的最佳阶段却是小学低年级阶段。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数学能力教学包括笔算、估算和简便的计算,同时,口算涵盖于其中,作为一种隐性的能力要求,共同构筑成小学数学基本能力的体系。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师善加引导而让学生具备基本的四则运算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形成一种基础的数学思维,提高其计算准确率和速度。新课标的小学数学教学相关要求中也明确指出对于小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混合运算中达成一种能力平衡。本文且以一些低年级小学生口算能力培养的实例进行分析,以供广大专业人士借鉴和参考。

一、直观性方法进行口算训练

小学生尚处于儿童阶段,其思维模式仍旧停留于一种印象思维,因此,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必由之路便是引导学生通过直接感受实物而逐步建构起表象的理解模式,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最初的印象,并在不断的重复之中加深印象,最终形成一种思维体系。故而在进行学生口算能力训练过程中可以采用直观教学方法进行训练。例如,在进行《丰收的果园》这一单元的教学时,对于十以内的计算,教师可以采用小木棒进行模拟。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些数字,让他们根据教师所展示的数字而数出相应数量的小木棒,同时让同桌的学生进行小木棒数量的相加,从而得出他们的结果。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数自己的手指来巩固十以内数字的概念印象。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数字的直观性印象,还利用实物进行相应的口算训练,进而强化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数形结合促进数字思维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口算训练不单是为了让学生快速地得出计算结果,同时还希望学生能够通过相应练习的训练而提高对于题目的理解能力和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在练习中强化算理,如此才能做到举一反三,真正掌握口算能力。现代化的小学数学教学善于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将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掌握基本能力。如,在进行《元、角、分》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建立起一个货币金额的计算概念,还应该在其中贯穿相应的计算训练。例如引进商店交易,小朋友买文具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强化数字概念,领略到数学知识的生活性,在练习中熟练运用元、角、分的十进制计算,并且灵活运用于多种相关练习。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携带一些硬币,两两之间进行组合计算,通过实际动手来加深知识印象。通过实际操作来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十进制的算理,并且逐渐培养20以上,甚至数值更大的口算能力。

三、形式多样化激发口算能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尽管尚未形成系统的思维体系,但其思维形象力较强,因此,若是单纯地理解计算规律而不通过重复和练习是无法真正使之掌握基础技能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形式的丰富和多元化,强化趣味性,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1.坚持阶段性训练

口算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做到口算能力熟练有序,就要保证一定量的练习和阶段性的训练。比如,在进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对当前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还要对之前学过的知识内容进行测验,保证学生在原有知识能力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摄入,同时,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时长以5分钟以内为合适。另外,还可以要求学生将口算练习过程中的错题记录下来,提醒自己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2.口算抢答

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较强,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心理进行课堂教学。如,在进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训练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将一些口算题写在卡片上,并在课堂上出示卡片,让学生快速抢答,答题正确次数最多的学生奖励一个小礼物。如此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还保证了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得到口算能力的训练。

总而言之,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还要将其贯穿于小学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之中,因此,口算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结合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训练来强化学生的能力,使小学生的口算能力训练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特点,有层次地进行学生能力的发掘和深化。另外,教师还要根据不同阶段的训练需要而选择一些典型的计算题,让学生在训练和练习当中巩固能力,进一步加深对数字的敏感程度,自觉运用一些基本的运算定律进行口算,从而促进自身计算能力的有效提升。

篇12

数学计算能力大致涵义有以下三个表现特征。

1.数学意识。即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进而达到用数理逻辑的观点来科学地看待世界,人的数学意识的高低强弱无时无刻不反映出来。

2.数学语言。数学语言作为一种科学语言,它是数学的载体,具有通用、简捷、准确的数学语言是人类共同交流的工具之一。

3.数学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抽象、概括、归纳与推理等形式化的思维以及直觉、猜想、想象等非形式化的思维,都是数学思维方法、方式与策略的重要体现,数学直觉思维、数学逻辑思维、数学辩证思维都是人的高级思维形式。

二、严格教学要求是前提。

教学大纲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对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因此,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三、讲清算理是关键。

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

四、思维训练是核心。

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如何加强思维训练呢?

1.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稍为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此必须给学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

2.加强直观,重视操作,演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3.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重视估算,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如693扩大8倍大约得多少693×8应等于5544。要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积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准确判断,693接近700,用700×8等于5600,693小于于700,积小于5600是正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五、培养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根本。

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大纲的要求,也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千万不要用"一时粗心"来原谅学生计算中出现的差错。那么要培养哪些习惯呢?

1.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校对,做到不错不漏。

2.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题。一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否通过分、合、转换、省略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

3.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整齐美观。

4.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首先要掌握好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其次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再次要求学生切实掌握用估算来检验答案的正确程度。

六、加强训练是途径。

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训练时要注意:

1.突出重点。如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要牢记加进位数和减退位数,难点是连续进位和退位;两三位数的乘法要练习第二、第三部分积的对位;小数的计算则注意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加、减、除法强调小数点对齐,注意用0占位;简便运算则重点练习运用定律、性质和凑整。

2.打好基础。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根据各年级对计算的要求,围绕重点,组织一系列的有效训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练。

篇13

小学生处于思维和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的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学生数学探究能力以及计算能力的培养。然而,以往的数学教学使学生被成绩所绑架,缺乏对数学知识的探索,造成学生学习上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尝试教学法在教学中实施的基本步骤

1.编写有效的尝试题

教师可通过编写有效的尝试题,为学生提供基本的目标,方便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探索。如教学“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计算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出示“7+8=?”这一尝试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2.组织学生自学课本

在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之后,教师就要组织学生进行课本自学,为学生进一步探索积累必要的知识基础。这里要注意的是,学生的自学能力较低,需要教师慢慢去培养,因此教师在初期要多引导学生学习。

3.学生尝试练习

如学习“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后,可让学生自主探索,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便于后继的知识反馈。如一些学生根据父母教的数手指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发现没有口算的同学快,就会产生疑惑。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心算。在此阶段,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答疑解惑,共同探究。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和计算方法的传授。

二、尝试教学法在计算教学中的运用

1.基本计算训练

常见的计算教学训练,包括口算训练、心算训练、笔算训练等。口算训练能提高学生的数据表达能力,心算训练能检测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笔算训练主要考察学生的数字记录与数据运算两项能力。然而,无论是数据表达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数字记录能力,还是数据运算能力,都对学生的计算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地组织学生进行计算训练。如可设计“1+5=?“”9-4=?”等简易的10以内整数的加减法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旨在激活学生的计算思维。

2.导入计算新课

在学生学习10以内整数的加减法后,教师可以此为导入,提高教学难度,引入新的计算内容,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等。这样可使学生形成思维的连贯性,提高计算能力。

3.进行计算新课

在学生明确新课主题之后,教师就要接着开始新课的讲授,不要在此环节耽误过多的时间。由于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如果耽搁时间过长,就有可能导致学生遗忘新课的主题,不利于计算教学的进行。

4.巩固计算练习

一个好的课堂总结,对学生构建计算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结束新课教学之后,教师可进行课堂总结,并组织学生进行一轮提高式的计算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如布置“9+12-15=?”等新旧知识联系紧密的作业,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三、尝试教学法在计算教学中的主要作用

1.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尝试教学法往往通过尝试题,有效地突出计算教学的重点,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明确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学习思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