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大学思想教育

大学思想教育范文

发布时间:2024-03-11 11:57:5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大学思想教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大学思想教育

篇1

在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正面教育是最主要的做法,也是卓有成效的经验。但随着社会发展,学生组成的多样性、学生思想的多变性、学生教育的多维性、学生管理的多重性、社会环境的复杂性,要求我们不能再简单重复以往的单一做法,而必须从现代大学的角度,制订出符合现代大学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

一、学校的各级领导应该从战略高度认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用性

对于正在接受教育的新时期大学生,他们将是我国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生力军。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如何,都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会后继有人,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培养大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具有为祖国求学的拼搏奉献精神,是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也是高校工作的首要任务。在这一点上学校的各级领导特别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广大干部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肩头的责任,认识到新时期青年学生思想心理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把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确保学校稳定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认真对待。

二、加强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创新

1、应对教育理念的挑战,重视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加强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

随着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冲击,人们再度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为传统美德仍然是社会团结、幸福和发展的保证。这些传统美德既然是社会公认的,就必须通过教育深入到年轻一代的心灵,对他们的价值观、道德决定能力和行为能力进行指导和培养。因此,结合社会主义原则对高等院校的要求,结合法治精神的发展,强调进行全方位的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就成为培养新一代大学生的最基本内容。公民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3个方面: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和公民品性。道德教育则包括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国情教育、法制纪律教育等。只有强化了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高等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才是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才是合格的社会主义栋梁。

2、应对多元文化的挑战,重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多层次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

当今高校所面对的教育群体是一个具有不同年龄结构、知识背景和心理素质的多层次人员的组合,如何针对不同的教育个体更加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更好地协调解决不同教育个体所面临的学习问题,这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注意一般学生的共性,也要兼顾部分学生的特性,因材施教,体现教育和管理的个性化,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地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上,必须强调“大学的理想要靠每一位学生和教师来实践”,注重层次性与渗透性。

一是强调广泛采用正面教育,以发挥先入为主的德育功能;二是注重启发诱导,联系实际,进行课堂讨论,避免正面教育变成强迫灌输;三是把现场教学作为一种补充方式,如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义务服务、校园文化、校园环境建设、社团文化等,解决学生自我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3、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归根结底关键还在于人,特别是要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高素质的工作队伍。随着年龄的增长,高校的专兼职辅导员将陆续退出现职岗位,培养新生的后备力量已成为当务之急,这也是困阻学校思想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学校必须首先配备一支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学生政工干部队伍,建立起一套岗位培训机制。为了稳定这支队伍,学校还应尽可能地为他们的进修和深造创造条件,在其职务职称的评聘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并辅之以相应的激励竞争措施,不断地加强和充实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从根本上为改进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4、和谐社会理念要求重视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

构建和谐社会要发展,就要求所有劳动者各尽其能。因此,建设和谐社会,首先就要注重激发社会活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市场经济能够利用一切分散的知识资源的优势,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在这一社会中,一切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创造欲望都应该得到尊重,社会中个体的创造活动应该得到支持,创造的成果应该得到肯定和保护。总之,一个鼓励创造、通过不断的创造来提高社会运转效率的社会才有可能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达到和谐。

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注重在思想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本质上讲,创新意识是一种思想上求变、求新的意识和冲动。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精神不是看他已经占有了多少知识或资料,而是要看他是不是想去探知未知的事物和尝试新的东西。创新精神是可习得的。在大学教育中,大学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作用,培育着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鼓励大学生在不断学习新知识、尝试新方法的过程中逐渐养成求变求新的精神。只有这样,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主力军的大学生才能以积极和创新的姿态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三、结束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艰巨任务,需要我们付出百倍的努力和辛勤的工作。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密切配合,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教育的失败,都是实现我们社会和谐的障碍。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不断分析出现的新情况,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高等教育界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篇2

一、引言

军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一直是军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努力,思想教育工作达到了教学质量、学生素质提升等多方面的目的。但是,纵观当代军校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面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思想教育工作显现出一些陈旧、落后的严重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对于军校大学生的全面培养及我国军事事业的发展都将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二、当代军校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现状及目标

军校是为我国国防军事发展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军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达到普通高校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还要加强学生在军事国防方面的思想教育建设。因此,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实际水平就是军校教育的重要工作点,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军校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虽取得一定成绩,但远远未能达到当前国家对军校学生的基本要求。

(一)现状分析

当代中国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日新月异的中国。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不仅能够从网络中获取更多即时有效的信息与咨询,而且会遭受更多价值观扭曲的消极思想的侵袭。当代大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但他们毕竟生活阅历有限,知识理论还有待提升,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害。对于军校大学生来说,思想教育工作如果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发展,不仅影响自身素质的提升,更影响我国国防事业及军事事业的总体发展。当前我国军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就存在着教育队伍总体素质有待提升,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学内容陈旧、呆板、僵化等问题。某些教育内容无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紧密联系,学生感受不到思想教育及学习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难以有效主动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

(二)教育目标

首先,要努力实现思想教育工作与学生实际生活、学习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提升思想觉悟的重要性与积极性。其次,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让思想教育工作真正成为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推手。再次,要在思想教育工作当中凸显对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的重要作用。

三、军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质量提升的思考

军校大学生不仅具有普通大学生的一些特点,而且具有类似的优点和思想缺陷,在瞬息万变的现代化信息社会中感受着积极与消极混杂的海量信息。军校学生不仅要让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达到国家对普通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更要通过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学习水平,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所以面对如此艰巨的教学教育任务,军校教育工作者需要从加强教育针对性,避免空泛;加强教育的现实性,避免脱节;加强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培养,避免僵化呆板等各个方面努力提升。而要达到上述几个教育目的,首先就是需要提升自身素质,只有我们自己有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经验,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让他们实现自我提升。

(一)提升教育队伍总体素质

军校教育虽然不同于普通性质的高校教育,但是教育水平的高低及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样与教育队伍的总体素质紧密相关,尤其是在非常重要的思想教育工作方面。教学工作质量不仅与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息息相关,同时教师在课余时间里,在与学生私人接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言一行也会深深地影响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发展。近年来,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在国家倡导与社会呼吁之下有了明显提升,但是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而言,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军校思想教育队伍素质偏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因此首先就要整顿教师队伍、全面清查思想不合格的教育人员,加强专供军队思想教育工作的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同时还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科目老师的福利待遇,让他们安心本职工作,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更好地传授给学生。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提升教育队伍总体素质、清查思想不合格教师的工作中,工作范围不能只在思想教育科目的教师当中,更应该辐射到各科目、各院校的所有教育工作者,因为思想教育无处不在,不仅仅局限于思想教育的课堂,更应该关注整个学校教育工作队伍的总体素质提升。

(二)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当代大学生已经不同于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大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更多更新的前沿知识与技能,而且会受到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种消极思想的不断侵蚀。因此,在思想教育工作当中,我们如果仍然一味地照本宣科,就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及时消除那些不良思想的消极作用。所以必须针对当代大学生所存在的某些思想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首先要肯定军校大学生绝大多数人员都是具有强烈民主意识及大是大非观念的,他们对当前社会上那些假丑恶现象是深恶痛绝的,然后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又难免会受到诸如拜金主义、自由主义及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袭。思想教育工作要以肯定他们的主流思想为基础,再针对生活中容易让他们产生思想偏转的具体事件进行宣传教育,激发他们的思维创新兴趣、政治参与兴趣、知识探索兴趣,用理论的武器加强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加强团队合作重要性的宣讲与示范,逐渐消除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从而有效提升军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总体水平。

(三)增强教育的现实性

思想教育工作可以说自我国高校制度建立以来就已经出现。但是思想教育工作质量一直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在近年来更是出现了从学校到学生都轻视思想教育工作的消极局面。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不仅是教育工作队伍素质较低引起的,更由于某些教育内容无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契合引起的。课堂上如果无法反映当前我国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的真实情况,就不能让学生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变得空洞、乏味。所以必须让思想教育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习,通过各种丰富的教育形式和活动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思想教育对现实生活的积极影响,同时还要加强思想教育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让思想教育充满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以思想促技能,再以技能促思想,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知识、塑造完善的人格、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与学习的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教育的现实价值与作用。

(四)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工作目标,从小学到中学以及大学,创新能力培养都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但长期以来,创新能力培养都被固化在具体科目教学及技能教学内容当中。某些人似乎觉得思想教育工作与创新能力培养之间关系不大,这种认识非常错误。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之间相辅相成,而创新意识又不同于天马行空和随心所欲,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正确而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才有可能激发出正确的创新意识,因此思想教育工作在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军事院校,思想教育工作想要起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作用就要增强学生的民主意识,激发求知欲及提升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在遇到棘手问题的时候迅速稳定情绪,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事态发展的方向,从而更扎实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创新所学理论,实现对问题的顺利解决。

四、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最具特色的教育内容之一,不仅在学生阶段需要不断加强,而且伴随我们的一生。大学生是我国全面建设的希望和后备力量,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是每一个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的教育理念,而思想教育对于以培养国防军事人才为己任的军校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虽然当前的教育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不断改进教育方法、理念及手段,必定能够在未来取得更为突出的成绩,为祖国培养更多合格和优秀的国防军事后备人才。

篇3

21世纪,全球都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也融入到了生活的各方各面,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化的发展。现今社会的文化传播和交流已经不再是依靠纸笔的方式了,网络文化使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开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公开的信息交流平台。不同的文化,观念,在网络文化中产生碰撞,相互影响,最终相融合。但同时,网络文化的自由也造成了一定的问题,各种观念交错其中,很容易影响到人们的思维和观念,更是真假难分,好坏难辨。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思想教育机制的构建可以说十分重要。

1网络文化在高校的传播

现如今的网络,已经不再单单是一种使用工具,更是人们所生活的一种环境,对于大学生来说,网络更是必不可少的。现如今,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使用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向老师请教问题、搜索有用的资料、增大社交范围、了解时事处理学业内容等,其中通过互联网及性格中交流对于大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使用互联网进行交流有以下几种方式。1.1固网互联网交流互联网大大拓宽了大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同时也增强了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动性。大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只要有互联网,就可以在网络上及时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且信息量是巨大的,大学生可以多方面、多角度获取信息,并筛选出对自己来说有用的信息加以利用,而不再受到传统信息获取方式的限制。1.2移动互联网交流随着现在移动网络的发展,3G已经实现了普及,现如今4G也已经走入人们的生活,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使用手机上网。对于大学生来说,移动网络更是必不可少的,现如今许多信息都依靠于移动网络获得。同时手机搜索、手机新闻、手机娱乐也受到大学生们的青睐。1.3微博等社交网络交流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社交网络融入大学生们的生活,微博、微信、QQ、人人网等。大学生依靠社交软件实现和同学、朋友、老师的交流。微博更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社交网络,在微博上可以看到许多娱乐新闻,同时也能看到国际国内发生的一些时事。在这样并非实名制的网络环境中,大学生可以以虚拟的身份发表自己意见和见解,更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在这里看到其他人对于同一件事的不同看法,通过网络表达要求、传播理念、贡献意见。1.4有线电视媒体交流随着数字电视在我国的广泛推广,几乎每家每户都可以使用数字电视来观看电视节目,对于大学生来说,这种有线电视媒体交流更是十分熟悉。有线电视中有许多不同种类的节目、娱乐、新闻、体育、科学等,现今这些栏目更是越来越趋于多样化,丰富人们的生活,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进行选择,以获取对于自己来说的有用信息。

2思想教育的挑战

网络中融合着各色文化,严格意义上的筛选还不能够完全做到,对于大学生来说,正处于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阶段,思想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并且在很多时候不能分辨是非。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思想教育机制的构建十分重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信息对于大学生来说都是有益的,同样存在着大量的有毒信息和垃圾文化,会对大学生的思维产生侵蚀,但是就目前的网络管理来看,想要将这些有毒信息和垃圾文化进行有效筛选依旧十分困难,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产生了挑战。(1)价值取向多元化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提出挑战。大学生正处于建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期,网络上各种信息混杂,充斥着形形的观点和理论,大学生的思维观念还不完全成熟,很容易受到其他思想的干扰。(2)西方国家信息侵略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提出挑战。在网络文化传播的空间里,西方国家通过对政治、文化、教育资源的垄断,利用网络文化传播的特点,向其他国家输入一些价值观,其中不乏一些有毒文化,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DOI:10.16661/ki.1672-3791.2016.21.144网络文化传播中大学生思想教育机制的构建王涵(吉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00)摘要:当今世界网络文化发展迅速,多种文化在网络环境中相互碰撞,并相互影响并融合。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所以在这样的网络文化背景下,对于大学生进行有关于网络的思想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当今网络文化快速发展中,对于大学生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大学生更应该着眼于中国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面对网络文化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鉴吸收健康,先进的文化,在网络文化传播中使大学生完成思想教育机制的构建。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教育机制传播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7(c)-0144-02(3)工作手段滞后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提出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都是通过书面文字、讲座、面对面交流等形式进行,这样的形式可以起到有效作用,但同时,在现今信息时代,工作速度缓慢也是很大弊端,这样的工作手段滞后,不能快速对大学生起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3网络文化传播中大学生思想教育机制的构建

3.1建立网络文化传播的教育机制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中获取许多对于大学生来说十分有用信息,帮助大学生发展。再这样的网络环境中,学校、政府都应该基于大学生适当的给予,通过开展一些讲座等,推荐给大学生一些健康良好的途径或许有用信息,帮助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3.2建立网络文化传播的滤选机制在现在的网络环境中,国家应当建立适当的过滤选择机制,筛选出适合大学生浏览的网站,使大学生免于有毒文化垃圾文化对于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对网络环境的安全健康都进行限制。3.3建立网络文化传播的活动机制任何文化精神的传播都必须要找到相应的媒介形式才能够真正实现。不论这种媒介是什么,不论这种活动的方式是什么,简单来说,文化精神必须借助于特定的形式才能够进行。网络文化也是一样,可以自网络上举办有意义、适合于大学生的活动,使大学生可以正确使用网络,得到自身发展。3.4建立网络文化传播的保障机制在现如今快速发展的时代中,拥有良好的网络使用环境十分重要,这需要建立较为成熟的网络文化传播的保障机制。在大学生使用网络时,首先要保证言论的自由和人身的安全,使大学正确使用网络的同时,不会受到网络暴力的攻击,给予大学生真正适合于大学生的保障机制。

4结语

当今社会网络文化发展迅速,大学生的发展更是离不开网络。对于大学生来说,思想教育体制的建设是正确使用网络的前提,有了良好的思想教育,大学生可以快捷在网络上获取信息得以发展,又避免获取垃圾信息有毒文化。

参考文献

[1]匡文波.网络传播学概论[M].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篇4

当前,“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学生中的主体。相对于“80后”大学生,他们的个性更加张扬,思想更加开放,独立性更强。做好“90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作出调整,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一、“90后”大学生普遍具有的思想特征

1.表面上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但实际上有很强的依赖性。在上大学前,很多学生很少有自己的私密空间。因此上大学后他们十分渴望独立,希望自己处理自己的事物。实际上他们又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在学习上、心理上和生活中往往不具备这种素质,还无法摆脱对父母及他人的依赖。

2.自我意识强,个性张扬,缺乏团队意识。“90后”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是家中的“皇帝”,在很多问题上自我意识很强,不懂得考虑他人的感受。每个人都强调个性突出,喜欢特立独行,标新立异,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3.自尊心强,但承受挫折能力差。“90后”大学生是在家长和亲人的赞扬声中成长起来的,自尊心很强。由于社会发展,生活质量提高,他们很少经历过困难和挫折,承受打击的能力弱,抗挫折能力差。

4.情感丰富,心态积极,但不善于控制自身情绪。“90后”大学生大多精力充沛,热情开朗,充满活力,情感丰富。作为一名大学生,他们有着一定的成功感和荣誉感,心态积极向上,他们更加关心社会热点,关注自身发展,很多情况下表现得不够成熟,容易出现行动草率甚至过激的行为。

5.乐于接受新事物,思想包容性强。“90后”大学生思想开放,处在信息量高速膨胀中的他们对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包容性。如他们乐于使用的“火星文”,熟练掌握的各种手机新功能,对性的认识等等。但是在这些过程中,他们也经常受到伤害。

二、“90后”大学生思想特征的成因分析

1.国家政策的影响。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90后”大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父母们将学习摆在了“90后”大学生生活中的第一位。只重视学习,而忽视了对他们性格、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也导致了他们自我意识强烈、唯我独尊意识的产生。

2.社会经济转型期的影响。“90后”大学生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成长在世纪之交,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的转型期,中国正经历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处于成长中的“90后”大学生正是其中受影响较大的群体。他们开始强调独立自主,强调个性,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意识,追求物质上的享受与攀比。

3.信息网络时代的影响。网络的普及与快速发展使各种信息得以快速而便捷的传播。网络上各种鱼龙混杂的信息使得处于青春期和成长期的“90后”大学生感觉到大开眼界。他们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也对网络变得依赖。有很多时候,他们把自己封闭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之中。从而失去了很多与人沟通,与人交流的机会。有的时候会因为沉溺于网游之中而不能自拔,影响身心发展,甚至影响到了学业。

三、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做好学生的心理普查工作,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状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评等方法开展心理普查工作,以便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情况和思想状况,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对每一个“90后”大学生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材施教,才能达到工作目的。要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宣传先进思想、优秀的大学生事迹、优秀校友事迹,引导学生摒弃错误思想,正确看待世界,感悟人生。

2.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倡人本教育思想。“以人为本”是指时时、处处、事事要把尊重人、依靠人、提高人、服务人、发展人放在首位【1】。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新时期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人本教育思想就是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学生人格个性,满足学生正当需求,激发学生潜能,实现学生价值,使学生得到全面自由发展【1】。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合理诉求,满足他们的个人发展的愿望,并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和鼓励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进步。要树立管理是为学生发展和成才服务的思想意识,挖掘学生的各方面的特长,实现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要求。

3.要引导学生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确定个人发展的中长期目标。“90后”大学生是在父母及中小学老师的全面安排下成长起来的。上大学后父母完全放手,老师也只是起到指导和引领作用,很多大学生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因此,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显得尤为重要,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和广泛认同。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是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期间做好从事这一职业的各项准备。有了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因此,我们要引导和帮助“90后”大学生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为之而不断努力,度过充实的大学生活。

4.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当今社会是一个强调合作、强调共赢的社会,每个人都生活、工作在一个团队之中,很多工作都需要大家协同配合来完成。而这正是目前学生中普遍欠缺的地方。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建立社团,多举办集体性活动,给学生提供锻炼和学习的机遇;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团活动,主动承担工作任务,在工作过程中学习、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会如何与人交流,如何获得他人支持,如何发挥集体的力量,如何组织好大家、动员好大家,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一项工作。

5.开展挫折教育,提高学生承受挫折、面对困难的能力。大学生挫折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有目的的运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在遇到学习工作、个人发展以及自我成才过程中的障碍、阻力以及失败等诸多挫折时,理性分析并科学应对挫折,增强其承受和战胜挫折的能力,以培养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完善的人格的优秀大学生【2】。“90后”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的时期,生活在父母溺爱的环境中,一直是在顺境中成长,在他们当中开展挫折教育具有很强的必要性,这对于他们完善人格,提升品质,提高承受困难挫折的能力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开展过程中,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依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引入家长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要注意循序渐进,注重系统性、经常性、自主性、全面性、渗透性;要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材施教,适时把握,使学生从中受益,形成抗挫折的稳定的心理品质。

篇5

2.新媒体技术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形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课本教学为主,内容陈旧枯燥,然而用新媒体技术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多种形式实现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大力宣传、深入讨论、追踪报道。

3.新媒体技术更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观念公安院校是培养公安干警的摇篮,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的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使微薄、微信等新媒体技术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手段是我们要解决的课题。

4.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教育者的一味灌输式开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新媒体打破了这种教师对知识垄断的局面,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将枯燥的理论以视频、图像的形式在微薄、微信中展示给学生极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二、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挑战

1.新媒体形式多样,传播的内容却缺乏规范性

新媒体技术在向学生提供有益信息的同时,也掺杂着大量消极信息,不规范的传播内容缺少监管,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是种考量[2]。2.2容易导致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脱节由于网络监管的不到位,大学生长时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都浪费在网络上,造成他们与周围同学的“隔阂”以至于难以融入集体,毕业后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2.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带来的消极影响

由于网络信息的拦截难度大导致了网络上的信息杂乱无章,严重损坏了大学生接受良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此外,由于大学生鉴别美丑、分辨是非的能力差,一些意志薄弱的大学生在这些不良信息的诱导下,极易误入迷途。

三、新媒体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1.构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体平台

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将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使其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所用。高校应充分利用好校园网、微薄、微信,开设党的建设、思政工作、学习园地、校园风采等板块,让大学生在网上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能开阔视野。我们更要做好新媒体的互动,不仅要通过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要通过网络获取大学生的反馈。创建专门的讨论区,积极鼓励大学生就社会动态和学校热点话题展开讨论,在讨论中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对症下药。开设微信和微薄平台,建立校园手机短信平台,创设校园手机报,定时推送积极向上、富有内涵的内容给全校师生,力求创建集知识性、实效性、互动性为一体的校园新媒体平台。

2.提升高校学生的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公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如何对错综复杂的信息进行解读,读取信息背后的真正含义,这就涉及媒介素养问题大学时期是学生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显得十分重要。

3.加强对新媒体的监控

新媒体在给我们提供便捷生活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利用新媒体散布暴力、享乐主义的不健康内容,影响大学生思想、心理的健康发展都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我们需要净化新媒体环境,宣扬健康向上的内容。制定网络监管的法律条文以打击利用网络非法传播信息和网络犯罪等行为。建立实名制上网方式,监管网民行为,建立网上自动报警系统,限制每天上网时间,防止学生通宵上网、逃课玩游戏等行为。

篇6

思想教育是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内容,而人格又是人的价值观念形成的稳定心理基础,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是能够指导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行为的教育手段,许多大学思想教育的实践表明,针对不同层次的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能采取公式化的教育方式,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惯例性的教育,同样能够对学生的校园生活及其他课程的学习提供思想基础。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必须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开展分层教学,依照学生知识体系及综合素质的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和管理。

一、从生活层次出发的大学生思想教育

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层面就是在生活方面的思想教育,意识源于生活,大学生在生活中的具体行为表现基本上是对于思想观念的反映。因此,从生活层次出发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尤为重要,它处于整个思想教育体系的重要位置。从浅层的生活领域出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大学生深层次的思想意识的构建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对此层次展开研究,把握其中运作的规律,对高等学校针对大学生实行有效的思想教育有很大的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行为举止非常容易受到生活变化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潮流兴起的事物不同,学生日常行为的活动方式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可能有些学生比较独立,喜欢表现得异于常人,倾向于与众不同,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也不同于一般人。也有另外的学生可能由于受到家庭的影响,而比较封闭,不能做到与同学之间和谐相处,而还有些自制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生活中表现得唯我独尊,比较难相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行为表现方式,表明学生的行为举止受到生活现象的影响比较大。因而,在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需要从生活层面出发。

从生活层面出发的学生思想教育,可以有许多教育主体。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部分,除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老师外,还有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辅导员、宿舍管理员、学生组织及其他涉及到学生日常生活的相关管理人员等。他们都能够参与到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来,对学生实行思想教育。一般而言,学生公寓是学生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生活场所,基本上除了上课外,很多学生的其余时间大部分都是在学生公寓中度过的。因而,它能够成为对学生展开思想教育的关键场所。而宿舍管理员是学生日常起居的重要负责人,他们的行为表现同样会对学生的认知产生影响。而对于学生社团来说,它是学生自发地愿意进行活动的场所,所以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社团内部可以开展一些针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活动。

二、从理性层次出发的大学生思想教育

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及行为举止造成影响的不仅在于日常生活的感性层面上,同样也会在认知的理性层次上体现。从理性层次出发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所关注的重要方面包括学生的情感认知、心理认知及思维结构方式等。它是在生活层面的思想教育的重要升级,它对大学生思想境界的提高、正确思想观念的树立及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都能产生很大的作用。从理性层次出发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体构成部分主要有学生辅导员、课程授课老师等与学生有较长时间接触,且能够产生影响的人员。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理性层次不同于生活层次,它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具体观察与深入了解后的教育方式,它要求教育人员能够明确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学生在生活中的具体需求,进而从这些方面出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三、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关键层次

除了生活层面及理性层面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外,最关键的教育层次的主体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老师。由于学生具体思维观念的形成并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它在从学生出生到现在,受到各方面的综合影响后形成的,所以它并不是非常容易改变的,甚至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并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完全符合社会现实。针对此种层面而言,则需要专业的思想教育老师去改善,以其丰富的理论支撑和事例表述让学生去信服。高等学校关键层次的思想教育主体主要是思想道德教育专业课程的老师,他们拥有强大的思想理论作为支撑,能够针对具体的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独具一格,让学生能够客观信任的观点,让学生透过现象看到事情的本质,明白错误思想观念对人巨大的负面影响,从而进行自我反省,让学生在思想教育中被感化,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去指导实践生活,对生活中的一些思维偏差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去客观分析,建立自身的生活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结束语: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是具有不同层次的教育方式。当以学生周围人群作为教育主体时,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生活层面的思想教育,在以具体老师、辅导员为教育主体时,则能够对学生展开更理性层次的思想教育,而当教育主体成为思想教育的老师时,便是针对思想教育关键层面的教学。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对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的课程,是对学生的行为方式的具体指导,因此必须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篇7

(一)不良思想正在日益侵袭着大学生的精神防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渐明朗,不良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极端现实主义等,正沿着文化经济交流渠道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使得目前高校所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事半功倍或收效甚微,由此导致我国大学生怯于承担责任,缺乏百折不挠的拼搏进取精神,无法承受失败的打击,因而荒废学业,丧失对自身与未来的信心等一系列不良后果。特别是在当前网络高度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在缺乏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引导下,更容易受到西方不良思潮的影响,在严重降低其未来发展潜力的同时,也使得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工作受到不利影响,产生的不良影响较为深远。

(二)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

思想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所涵盖的领域较为宽泛,因而需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不断对其内容进行探索与更新。然而,当前我国高校所开展的思想教育工作并没有实现上述目标,其向大学生灌输的内容仍然沿用着曾经的教材,内容陈旧且缺乏吸引力,使得大学生纷纷对其产生不耐烦等不良情绪,影响在校期间的教学效果。加之此类问题发生之后部分高校管理者简单的将其归结于“大学生”这个特定的群体,忽视了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滞后。因而,其所做出的结论过于武断,缺乏客观性及公平性,同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误导目前学术界专家学者所开展的研究。所以,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已经成为目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开展所不容回避的问题之一。

二、文化经济与思想教育工作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解析

(一)文化经济环境决定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的更新与完善

我国具有五千余年历史文明,在悠久而漫长的岁月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世界知名影响力的东方文化,成为世界文化之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手游所具有正面积极意义的文化影响力却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使得包含大学生群体在内的众多青年人沉溺于游戏之后,并没有透过表象来感受游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当文化经济诞生到逐步成为贸易中重要组成部分时,我国高校针对大学生所开展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保持着与经济发展同步的频率进行更新完善,方能够向社会输出更多优质人才。

(二)文化安全凸显出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步入到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后,世界各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扩大,思想文化的触角已经深入到我国各个角落。好莱坞的大片,在上映之初往往会引得大学生的追捧,而知名且价格昂贵的化妆品更是大学生消费的首要目标。因而,只有通过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正确引导大学生去面对西方思想文化,在接触新鲜事物过程中去伪存真,借鉴其先进优秀之处,摒弃糟粕内容,在不同之中寻求相同之处以实现和谐共进才是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所追求的真谛与目标。所以,在当前文化安全形势的严峻背景之下思想教育工作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正在逐步凸显。

篇8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2-0102-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规模与数量的不断扩大,中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新形势下为保持高等教育持续稳定发展,教育部在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加强教育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重要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优质的人才培养不仅取决于优质的客观硬件资源与被培养对象即学生本人,也取决于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采用的专业思想教育模式。分阶段专业思想教育模式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结合大学生阶段性思想、行为特点和发展需求,积极探索和推行的一种专业思想教育新模式和新思路。

一、专业思想教育的意义

在现有的高等教育理论体系中,专业通常是指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分门别类进行高深而专门知识的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1]。专业思想是指大学生对自己所学学科专业及今后所从事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所持有的一种理性认识、理解和态度,是一种从信念、情感到行为的稳定的综合心理品质,是专业教育和教学的根本点和出发点[2]。

专业思想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3],是影响大学生专业知识结构形成的重要因素。学生若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认识,易对所学专业产生悲观情绪,失去学习热情和动力,形成专业思想障碍。专业思想障碍存在于学生大学时期各个阶段,每个阶段导致学生专业思想障碍的原因也不相同。

专业思想教育不仅应该是新生入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而且应该是贯穿学生整个大学期间不同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事高等教育的每一位任课教师都应结合自己的岗位和所讲授课程,经常性地开展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教育和引导他们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二、专业思想教育障碍的原因

(一)高考填报志愿随意性大

高中阶段繁重的学习任务和考上好大学好专业的压力,使他们很少有时间去了解社会,了解自己的兴趣特点以及不同专业岗位具体要求,造成高考填报志愿时很大一部分学生依赖于中学老师或家长,主观意愿小,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为了不失去任何被录取的机会,不结合个人实际和兴趣特点的“一本”、“二本”随意填空和服从调剂的选择,使他们在进入大学后发现对所学专业并不感兴趣,感到前景渺茫。

(二)调剂生比例较大

专业思想障碍问题是部分大学新生尤其是调剂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高考填报志愿时,部分考生为了能到985、211高校等国内一流高校学习,同时又恐怕所填报专业报考人数多、竞争激烈而被淘汰,同意专业调剂,而忽视了对专业的了解和认识。进入大学后,这部分调剂生不是积极主动了解认识所学专业,而是一味强调自己所填报专业的重要性,对所学专业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入学后思想波动大,迷茫彷徨期长,甚至有个别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由于对所学专业的专业兴趣和认知程度低,抵触性大,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虽然经过入学初的专业思想教育和初步的调整适应,他们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喜欢程度有所提高,但仍存在对专业认识理解不清楚、对专业发展的要求与前景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对路等问题。

(三)负面交流多

新生刚入校时,与他们日常接触和交流较多的高年级学生是新生获得专业信息的主要渠道,而其中部分高年级学生并不十分清楚了解本专业或了解片面。不负责任的随意的有关对本专业认识和理解的言谈话语更容易导致新生产生专业思想障碍,影响低年级学生专业思想稳定。低年级学生所学课程主要是基础课,专业课教师、知名校友、高年级优秀学生与新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较少,获得关于专业正能量的信息少。这些都是造成部分学生产生专业思想障碍的原因。

三、分阶段专业思想教育模式的实施策略

分阶段专业思想教育模式不仅仅重视新生入学阶段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同时结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更注重全过程专业思想教育,使专业思想教育成为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期间不同阶段的一项重要思想教育内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保证途径之一。按照整个大学期间每个阶段学生学习、思想、行为特点,把分阶段专业思想教育模式按时间先后顺序设计成六大阶段。

(一)高考选报志愿时专业思想初步形成阶段

这一阶段重点在于加强多途径、多载体、多渠道的宣传力度和信息传播量,吸引考生积极主动报考。现场宣传是一种传统专业宣传途径,有较大局限性。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发展,网络宣传具有信息传播量大、互动性强、易检索、快捷直观等特点,备受青年学生喜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宣传载体。各学校院系应注重单位网页建设,开通微信、微博,百度贴吧等宣传板块,及时更新,热情为考生及其家长答疑解惑,成为考生和家长了解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途径,占领网络专业思想教育主阵地,使现场宣传与网络宣传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提高宣传效果。

(二)新生入学后专业思想初步稳定阶段

专业思想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稳定学生专业思想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专业思想教育一般是通过学校院(系)发展历史、教学资源配置、科研现状、人才培养、专业特色、科研成果、奖助体系、就业等介绍,引导学生爱校爱院(系),热爱所学专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专题报告和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等,让学生明白各专业要“培养什么样的专业人才、怎么培养的和被培养的学生该怎么做才能达到预期目标”,使专业思想教育从开始就深入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切实发挥实效。

(三)大学一年级专业热情培养阶段

大学一年级是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时期。专业思想教育的好坏影响大学生活适应期和过渡期长短。大学一年级课堂教育主要是公共基础课程类的通识教育,学生面对的教师主体是基础课教师,课程难度大,作业量多,学生感觉枯燥,与理想中的大学生活有较大差别,专业热情逐渐降低。这一时期须进一步加强专业思想教育,稳定其专业思想,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专业思想困惑。专业概论类课程是一年级学生了解专业发展和应用前景的重要课堂。专业概论类课程任课教师的深厚专业知识背景、广泛的实践应用经验、与学生面对面亲切交流的沟通能力等是吸引学生热爱所学专业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活,明确专业发展目标,激发和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热情。因此,大学一年级阶段应把专业概论类课程作为进行专业思想教育的主要课堂和途径,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专业综合素质。

(四)大学二年级专业素质培养阶段

按照不同学科专业的培养计划,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开始学习专业基础类课程。这一阶段需要加大任课教师与学生交流力度,引导学生了解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的关系,培养专业兴趣,逐步明确发展方向;鼓励学生参加学术报告会,培养学术兴趣,提高专业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课程相关的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类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创造力,增强学生专业自信心,努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创新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

(五)大学三年级专业能力提升阶段

随着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的深入学习,大学三年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逐渐提高,需要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自豪感。这一阶段可借助于任课教师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吸引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专业类科研生产建设项目的实地考察、实验、设计、施工、生产等活动中去,鼓励学生结合专业发展方向和职业发展规划提前进行岗位体验,有意识地弥补现有知识结构体系中欠缺的部分,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六)大学四年级职业素质养成阶段

踏入职场是每一个完成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必须面对的现实。培养他们拥有正确的就业观与良好的职业素质是他们专业思想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全面而深入的入职前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和就业培训,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掌握就业技巧、技能和生存能力,提高就业能力和综合竞争力。这一阶段需要院(系)全员动员,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信息帮助,当好他们的就业参谋;结合毕业生发展跟踪,邀请用人单位到高等学校作就业前辅导专题报告和举办招聘会等,使他们顺利步入职场。

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专业思想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分阶段专业思想教育模式结合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通过合理的分阶段设计思路和分阶段实施策略,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和引导,使专业思想教育与学生成长成才过程相一致、相衔接,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分阶段专业思想教育模式还需要在加强资源吸引、成果震撼、典型带动、人文关怀等方面积极探索有效的实现措施和途径。

参考文献:

[1]薛国仁,赵文华.专业: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的中介概念

[J].上海高教研究,1997,(4).

[2]黄解军,袁艳斌.大学新生专业思想教育的思路及对策

篇9

当代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他们出生的年代正是人类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他们的学习、生活方式都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大学生具有先进的思想意识以及独立、创新的思维方式。他们迫切希望国家能够不断地发展和强大,争取早一步成为世界强国。但同时,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也缺乏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大学生时代感不断增强的同时,其责任意识却相对不足。

1.2进取心强,辨别能力低

现阶段很多大学生都具有较强的进取心,他们的思想比较进步,能参与社会活动并对其保持较高热情。他们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都能做到积极进取,但是他们的辨别能力却因文化的日趋多元而降低。他们对一些重大的问题缺乏正确的判断,对自我的认识不足。

1.3社会认同感强,实践能力弱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外交流的不断加强,大学生的思想也变得先进、开放。大多数大学生的思想和意识都能与社会主流意识相一致,他们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但是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相对薄弱。高校与社会的脱节、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得大学生成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侏儒。

1.4主体意识强,集体观念弱

当前许多大学生重视自我权利的保护,追求更为舒适的生活。他们在价值取向上明显地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转变。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大学生往往都比较关注自我,而忽略集体,缺乏大局意识。

2.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2.1多元化思想的影响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在世界范围内还存在着许多不安定因素。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文化渗透,试图利用文化思想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面对这样错综复杂的形势,高校应当肩负起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接班人的重任,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立足于国际环境,培养大学生的世界眼光和国际意识,使他们能够了解国家现状,能明辨是非善恶,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从而不断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2.2互联网的影响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日趋复杂多样,这便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要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着眼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应当注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3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时,应当合理地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当采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育中枯燥、死板以及形式化的教育方式和模式,要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当合理借鉴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改变传统教育中陈旧的教育观念,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力度,提高其成效。

2.4就业压力的影响

我国现阶段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当前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上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们的精神常常处于压抑状态,身心非常疲惫。社会的发展一方面给大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一方面也确实给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社会地位的差异、家庭环境的优劣、就读学校的排名、所学专业的冷热不均等都会使他们在社会转型过程当中产生诸多心理矛盾,从而容易产生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所以高校应当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与指导。

3.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对策

3.1努力完善素质教育

在高校的教育当中,要注重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高校应当把改革与发展作为思想教育工作的重心。近些年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在不断的探索中向前发展着。但随着时代的变化,高校的教育模式也要随之发生转变。高校在新时期要构建新的思想教育体系,把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作为基础和落脚点,把大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高校内部营造有利于思想教育的文化,使大学生能够时时刻刻受到文化的熏陶。通过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健全大学生的个人品质,培养大学生的礼仪礼节。同时,采取新的管理和教学手段,使大学生思想教育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

3.2努力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科技活动以及学术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也应当顺应时展的潮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把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个性教育、开放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

3.3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教育

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创造了巨大的机遇,尤其是近些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信息的交流与传播,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和方法。所以高校应当掌握和合理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改进传统的教育方式,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着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科技含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高校应当建立起专业和健全的校园网络系统,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供更宽广的平台,加强对高校学生的网络教育,减少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努力净化校园网络文化,利用网络来对大学生进行合理的思想教育,把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深入大学生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当中。

3.4高校要用求真务实的态度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

高校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质量和水平,采用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合理借鉴先进的学生管理经验,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引导和督促大学生进行理论学习。高校应当要努力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可以采用辅导员与大学生面对面的方式,通过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深入交流沟通,来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辅导员也可以深入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并不断对其进行指导,解决他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5高校应当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

篇10

2.农科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工作的长期性不够。就业思想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是需要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并分阶段进行的。就业思想教育需从学生的内在特点出发,结合社会环境,因材施教,这需要在不同年级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而我国农业院校一般在大四临近毕业才开展就业思想教育,突击性强且形式单一,削弱了思想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3.农科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方法单一。新时期农科大学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新问题,社会结构的调整、90后大学生的观念多样化要求就业思想教育需结合社会、校园环境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而针对农科大学生的就业思想教育仍然以灌输式、填鸭式为主,且集中在毕业前半年到一年,缺少对不同年级、不同特点学生的有针对性的系统化、灵活化教育方针和实践。单一的教育方法使就业思想教育流于形式,未能起到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的实际作用。

4.农科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工作者素质不高。农科大学生的就业思想教育工作一般由辅导员担任,高校辅导员多为留校的学生干部,人生阅历较浅,对企业环境不熟,对国家就业政策的学习理解不透彻,不能很好地解决与就业政策相关的实际问题。同时,在就业指导方面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培训,不能将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就业指导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工作中,在解决就业思想问题时缺乏理论指导,显得力不从心。总体来说,就业思想教育工作者综合素质不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应用能力急需提高。

二、改进农科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工作的对策

1.加强就业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1.1调整就业观念。随着我国高校教育向大众化发展,大学生就业也趋向大众化,尤其是在农业院校,买方市场的形成使一些大学生因自身期望不能实现或不能满足用人单位要求而待业,这种消极就业的观念严重影响了农科大学生自身价值的体现,需要学校结合新农村建设帮助大学生学农、爱农,积极调整就业观念。此外,农科大学生在就业区域的定位时,也多定位在沿海等一线发达城市,而人才吸纳能力强的传统产业已经开始向西部及内陆发展,况且结合农科专业的特殊性,农村是农科大学生发挥才能的主阵地,因此,就业思想教育应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社会环境,结合自身特点,调整就业观念,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1.2增强创新意识。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而创新意识和能力是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创新能力强,适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强,社会适应能力也就强。新农村发展需要掌握时代脉搏的农科新人,农业院校应注重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制定鼓励政策支持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在职业指导课程中多设定实践操作环节,创造更多机会使大学生得到锻炼。

2.丰富就业思想教育工作内容。

2.1加强就业政策及法制教育。加强农科大学生就业政策及法制教育,可以弥补农科大学生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为应对就业中的问题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农科大学生就业不积极一方面原因就是因为对就业政策不了解,加强就业政策教育可以使他们了解就业政策的内容、明确目前的就业环境,增强大学生就业自觉性和目的性。同时,对就业相关法律知识的欠缺,使很多大学生在签订合同、工资待遇等方面遇到问题时茫然,不知如何解决,加强《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教育可以帮助农科大学生弥补这方面知识的空缺,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

2.2加强心理素质及职业道德教育。农科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与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他们能否成功就业以及就业后的适应程度。一方面,自负、自卑、就业恐惧等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农科大学生的就业效率,使他们与好的就业机会失之交臂,因此高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可以帮助大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学会调整心理状态,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在思修课程及社会实践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农科大学生的奉献精神、敬业精神,教导他们做一名职业道德高尚的职业人。

3.创新就业思想工作途径。

篇11

随着二十世纪末的网络在我国的应用和普及使得90后大学生较早的就接受到互联网的相关知识,掌握了网络有关的专业知识技能,并且在网络上吸收到了许多平时很难搜集到的知识。对于90后大学生来说,网络已经成为了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因为网络的便捷性培养了大学生对于知识的好奇,而且常常在网络中获得问题的答案。但是,在互联网中掺杂着不同的文化、知识、价值观等,良莠不齐,而这就容易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对于当前90后对于网络的过分依赖应该辩证的来看。

2.思想独立,但是心理脆弱

很多人认为,90后大学生是整个社会的焦点,但是大多数90后大学生的内心却十分脆弱。很多人内心较为空虚,追求独立、自由、渴望有成人感。“90后”大学生大多数都是是独生子女,在家庭当中是整个家族的希望和核心,长辈的一味溺爱造就了90后大部分青年人目中无人、较为冲动的性格。依赖心理严重,缺乏独立性、社会经验的和生活阅历。面对多元社会的巨变和冲击没有足够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缺乏自我调解能力,心灵脆弱,容易走向极端,缺乏安全感,难以轻易对人敞开心扉。

3.实践能力较为突出

90后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较为突出,因为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众多,老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并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积极参加各项课外实践活动,亲自实践动手,才能够吸收更多课堂以外的知识。不论是何种类型的课外实践活动,到处都能看到90后大学生活跃在课堂外的身影。因此,大多数90后大学生对实践性课程的学习热情较高,实践动手能力也较为突出。

二、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特点和规律

1.思想教育管理途径的网络媒体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越来越成熟,而在当前,90后大学生基本上都会具有信息意识。但是大学生们的网络信息行为并不完全令人赞许,有些学生过分依赖于网络,而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料的来源出处以及可信程度都有待进一步了解。因此,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者,首先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巨大意义,同时,要利用好网络这一便捷的交流渠道,利用网络加强与90后大学生的交流沟通,在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的基础上,对其网络信息交流行为加以引导,使得大学生们能够独立分析当前网络信息大潮下资料资源的好坏,合理的利用互联网资源来生活,学习。

2.思想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变

90后大学生主张个性张扬,不喜欢受管教约束,这一普遍特性对于传统的古板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旧的说教方式可能不能够很好地使90后大学生自觉的接受教育。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采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学生比较乐于接受的方式,将教育内容要求无声无息的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达到使得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接受,还能够得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同。不仅如此,还可以减少学生对思想教育的反感。隐性教育法是指受教育者在不自觉的情况下,由于受到环境影响而自主接受教育的一种方法,当大学生对于思想教育产生反感心理时,运用隐形教学方法得到的效果很好。一般来说,可以利用组织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地方,使学生处于文化熏陶中,从而能够达到教育目的。

3.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制度更加规范有序

90后大学生一般都是叛逆心理很重的一类人群,需要思想教育的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严密完整的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结合90后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并定期巩固教育成果。所以,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相应的规章制度,组织大学生们学习规章制度的主要细则,以此来作为判别是非的依据。同时,还要辅以各种道德规范的教育,逐步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篇12

作者简介:于淼(1982-),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建筑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4.7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166-02

90后大学生既是当前大学的新生力量,也是主导力量,他们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完全不同于“70后”和“80后”大学生。因此,充分研究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针对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开拓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创新大学思想教育的新方法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教育方法的创新和改变,对提高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及思想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一)学生自身价值观的明显变化

这种变化的产生,主要和90后大学生生活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90后大学生出生于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相对比较成熟的时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物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精神层面的文化冲击,东西方文化的相互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多种选择,都对他们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前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价值观多元化,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统一的价值标准和泾渭分明的是非观念。物质环境的提升,使90后大学生有一种“唯利是图”的趋势,大多数都认可“金钱至上”的价值观,认为没有钱办不成的事。价值观的现实化和功利化,导致90后大学生普遍认为,人生的价值就在于事业的成功,事业成功的标准就在于“挣多少钱”。他们往往看不起身边的普通劳动者,盲目崇拜“精英”,迷信“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嗤之以鼻。他们没有明确的大是大非的观念,潜意识里觉得“有钱即可摆平一切”。

(二)追求独立,依赖性强

90后大学生的另一大特点就是独立性与依赖性相结合。90后大学生多数都是家中的独生子,从小生活在“众星捧月”的环境下,养成了说一不二、唯我独尊的个性,在他们眼中自我的重要性被无限放大,自我的独立意识明显增强,他们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甘于被限制、被忽视。“90后”过早地接触电视、电脑,信息面和知识面相较“70后”和“80后”的同年龄段人群要广得多,这使得他们更喜欢表达属于自己的思想、看法和态度,喜欢挑战权威,反对传统的高调说教。

另一方面,由于生活上长期被家长照顾,90后大学生普遍生活能力很差,甚至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上过分依赖家长,不善于协调日常生活,使他们进入大学之后,很难适应大学生活,无法达到大学的日常管理标准。在信息和知识的获取上,过分依赖网络,有问题先“百度”,面对书本,却很难独立学习,面对大学的教学方式,也很难适应,不会自我学习。长期沉迷于网络,使90后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上都或多或少的出现问题,而极强的自我意识又使他们意识不到自身的问题,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反而更加依赖网络,做生活的“鸵鸟”,形成恶性循环。现在网络上信息量大,监控制度不健全,信息质量良莠不齐,难以区分,使一些90后大学生思想上出现偏激、脱离现实的现象,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也产生负面影响,直接影响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二、针对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创新举措

(一)注重网络教育的巨大影响

针对90后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牢牢掌握网络思想教育的主动权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就是要建设好校园网站,以校园网作为网络思想教育的第一阵地。要增强校园网站的服务功能,为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提供便利,多在校园网站上宣传学校的正面信息,及时添加和更新学校新闻、学生的集体活动、有关大学生的时事政策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使校园网站成为学生在校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与此同时在校园网站增加“党政宣传”、“思政园地”等模块,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前90后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随时随地都在上网了解信息,状态。QQ空间、新浪微博、人人网是当代大学生活动的主要虚拟社区,他们在其中分享、讨论各种热门话题、视频、新闻,在这些网站上可以迅速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直观地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大学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该在这些网站上和学生建立联系,积极拓展与90后大学生交流的思想空间,从中发现他们的兴趣点,与他们建立由点到面的思想连接。比如在微博上比较流行的“淘宝体”、“杜甫很忙”、“包公冷笑话系列”等等,施教者如果善加利用,可以迅速瓦解现在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心理,引起他们的关注,这时再分享、讨论一些宣扬正确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视频、文章、公益微博,就能够起到正面导向90后大学生的思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以亲和民主的教育方式施教,尊重教育对象

“90后”是最近媒体非常关注,也是很受非议的群体。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施教者,首先要先尊重教育对象,不受媒体舆论的影响,正确看待和客观评价90后大学生。保持宽容的态度,从心理上既接受他们的优点,又能接受他们的缺点,愿意在平等的基础上,以朋辈的身份去帮助他们、欣赏他们、尊重他们,只有真正的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去,才能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思维习惯,才能真正找到思想教育的突破点。

当然,为了融入学生群体当中,也不能一味的迁就学生,要把握教师的原则。大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做人的道理,感受到大学对人格的熏陶,这就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完善自身,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先做一个让学生尊重的人。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让学生尊敬、信服教师的为人,才能信服教师传授的知识、道理。教师不经意间的一个行为,往往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教育效果可能比一堂真正的思想教育课有影响的多。要掌握民主的教育方式,教育者就必须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掌握教学艺术,保持年轻的心态,乐于吸收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受学生尊敬,让学生信服,这样才能搭建稳固的师生沟通平台,让思想教育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心田。

(三)不空谈大道理,实践之中出真知

由于接触网络较早的原因,90后大学生接触各类知识的时间也要早很多,这使他们比较自负。同时,90后大学生普遍都较强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识,个性张扬有主见,这都让他们比较反感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轻易不接受长辈的观点。以往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管理上命令式的沟通,在他们这一代学生中很难引起共鸣,也无法取得好的效果。

90后大学生多数被家长保护得很好,对很多问题的分析都来自于网络和对亲人的观察,没有实践经验。要想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内心接受正确的思想教育,就要把他们带到社会中去,在实践中出真知。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不断的进行社会实践,将实践与书本教育相结合,才能让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扎根到90后大学生的头脑中去,才能真正让90后大学生了解社会,热爱祖国,才能培养他们的社会奉献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90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应该和专业课程的实习、各种劳动实践、社会服务实践、就业与创业实践,以及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贯穿于活动的始终,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指导,在实践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总结,这样才能达到实践活动的真正意义,切实培养他们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的团队精神、集体意识、奉献意识和责任意识。

90后大学生是被家长寄予很高期望的一代,是被媒体放大问题、过分苛责的一代,但他们绝不是垮掉的一代。作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执行者,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适时地改变工作方法,创新工作举措,使90后大学生更快的步入正确的轨道中,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篇13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2―0008―02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和科技水平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伴随而来的除了全面的繁荣,也随之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环境复杂,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高等教育公平与公正等等问题都让理想与现实之间有了冷酷的对比。时代已经改变,旧时代的大幕已经悄然降下,在新时代的舞台上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开始我们的演出,新的舞台对于我们的演员到底提出了怎样的要求,这个问题很是值得我们寻味一番。

新时代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

一、坚持用科学的精神引导大学生继续奋斗

现代社会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科学基本的精神就是求真求是。如果仔细地思考就业的难题,究其原因无过于现在的大学生太多,超过了市场所需要的数目。然而,目前所谓的人才的过剩只不过是一种表面的现象,其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的大学生本身的质量问题。随着大学生“批量生产”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准逐步下降。社会并不缺少这样的人,相反,对于真正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社会和企业是从来不会吝啬自己的橄榄枝的。人才是企业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这一点是再清楚不过的了。所以,在外界就业难的讯息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学校应该引导学生不要慌乱,冷静分析问题,认认真真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自信从容地面对,踏踏实实地努力,用完备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用诚实守信的高尚品德来修炼自己的人格,“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必能在自己未来的道路上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新形势下的严峻挑战未必就不是一种另外意义上的机遇。只是这个舞台对我们的要求更加高了而已。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进行教育

为了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经济和教育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受到各种外来事物的干扰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烈。大学生们因为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其价值观更容易受到别样思潮和歪风邪气的干扰。因此,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在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就更加需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来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风尚,统一思想,艰苦奋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工作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同样需要科学发展观的引领和指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大学生和大学生思想教育而言都有着非凡的意义,也可以说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它从一个很高的位置高屋建瓴般地指导着大学生各项工作的进行。社会主义不仅是一种国家和社会的组织方式,从更深意义来讲它也是一种意识形态,而这种意识形态在本质上的表现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这些优秀的思想在这个体系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因此它必然成为指导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思想。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这一特殊的地位决定了其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在他们发展的过程中,科学知识的掌握十分重要,但是思想品质的培养更加重要。“德,才之帅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是新时代下的大学生在社会中立足的关键品质,同时也是自己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当始终秉持的良好道德情操。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的时候,也要注意坚持全面协调的基本原则。全面是说要从整体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真理,而不是片面地进行解读。科学发展观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包含了科技、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思政老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仅是在传授,也是在学习和分享,因为是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基础指导思想,是每个人都应当追求和掌握的;协调是说要动用一切能够动用的资源来为大学生的思想建设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常组织大学生讨论或者参加实践活动,并且做到各个方面的协调统一。

三、培养大学生们仰望天空的情怀和脚踏实地的品质

当今时代,社会为青年人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大学生毕业后的高房价、高物价等不利讯息不得不使深处象牙塔中的他们开始焦虑,理想在这种焦虑中慢慢地被磨灭也是常有的事情。在这关键的时刻,学校一定要担负起大学生精神层面的引导,这是至关重要的。要激励大学生培养博大的心胸和“百舸争流”的勇气,要有一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志向。同时,理想的实现又离不开自己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著名的道格拉斯使用飞行定律指出:“当设计图纸的质量等机时,飞机就能起飞了”。要教育我们的当代大学生既要有制造飞机的梦想和勇气,又要有坐下来踏踏实实画图纸的品质和耐心。仰望星空是一种对于未知对于知识的追求,而脚踏实地是对于实现这种追求所必须付出的努力和汗水。

四、鼓励当代大学生到祖国的西部和基层工作,为祖国的事业挥洒自己的青春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别性较大,西部地区的发展由于人才的缺乏,较之东部沿海地区有着很大程度上的落后。当代大学生在城市里的就业机会较少,就业压力大。“就业难”的舆论对于社会起了极其消极的影响。西部地区人才的缺乏和东部沿海人才的过剩产生了一个很大的反差。然而,由于西部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艰苦,大学生们大多宁愿放弃西部大好的就业机会而不愿到此就业,这主要是思想上对于西部地区的错误认识和对艰苦环境的望而却步。然而,正因为西部地区一穷二白,才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青年们就应该挺身而出,这正是当代大学生所应该具有的优良品质。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工作时,要全面了解国家政策,积极引导大学生为国家的事业服务,在为国家的事业献策献计、努力工作的同时,个人的社会价值也能够实现。并且也只有当把自己的个人理想与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理想结合到一起的时候,才能最终得到双赢的局面。

五、培养当代大学的创新精神

重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新时代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新的要求。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他不仅体现在对于新的科学理念对于新的技术要求,更是代表着当代大学生的一种精神面貌。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决定了我们的大学生对于创新精神的缺乏。从小到大的小学和中学教育,以成绩为核心的教育评价体系使得学生对于课本知识了如指掌,而跳出课本便手足无措,至于创新更是无从谈起。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同时也是响应时代的号召,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积极参与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项目的实践与研究,面对学术的问题大胆怀疑,并且在此基础上小心求证。实践出真知,要鼓励大学生们积极参加科技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增长见闻,丰富学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而且能够逐步培养出创新的精神,这种精神面貌也是当代大学生本应具有的,更是这个时代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张超.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思想教育工作[J].消费导刊,2010(07).

[2]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报告[Z].20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