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11 14:48:4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小学环保教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同学们,少先队员们:
早上好!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森林日,3月22日是世界水日,3月22日所在的周为中国水周,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
XX年3月22日是第xx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三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的XX年“世界水日”主题是“关注水质、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XX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
菲比学校在放暑假前有一个聚餐会,叫百乐餐。就是每位参加聚餐的朋友自带一个菜,大家一起分担责任,分享美食。菲比出门前就把自己平时用的碗筷装到袋子里,准备带到学校用,还特意跟我说:“妈妈,不要用一次性的筷子了。”我说:“为什么呢?是因为很多不法厂家,为了漂白那些木头,用了大量的化学制剂。长期使用一次性筷子,会给身体带来潜在威胁。筷子有毒是吗?”我想听听菲比有什么高论,故意反问她。菲比貌似还听不明白我说什么,沉思了片刻,指着后院的大树跟我说:“妈妈,一次性筷子是用树木做的吧?”我点点头:“是的呀。”“小松鼠、小鸟、猫头鹰都生活在树上,大树是它们的家,要是把大树都砍光了,它们该住在哪里呢?”菲比的眼神流露出一丝伤感!
当天的聚餐会上,孩子们都用自己带来的餐具吃东西。可以想象一下,全校那么多师生和家长,如果每人用一个一次性的纸碟或刀叉,那么一个聚餐会下来,得制造多少垃圾!环保首先就要做到减少制造垃圾。菲比喝完软包装的果汁后,会把包装盒丢到统一的回收箱里,孩子们已经养成很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平时菲比的教室里都会摆放两个桶,一个是孩子们丢纸张或是包装盒的,另一个是装普通垃圾的。等到吃饭时,还有另一个灰色的小桶,用来装孩子们吃剩的食物。这些有机食物垃圾会被再利用成为堆肥或土壤。
有趣的有机园艺种植课
加拿大环保园林局给菲比学校布置了一个种植任务。三月份的时候,老师与孩子们在学校里利用食物再造堆肥,种下了13颗土豆;到了六月份时,再去收获。在动手挖土豆前,老师让孩子们猜一下能收获多少个土豆?好多孩子都猜是30多个,也有孩子说是3个。老师扮做夸张惊讶的表情大呼:“难道土豆全都烂掉了吗?”惹得孩子们哈哈大笑。开始动手挖土豆了,孩子们一个个都不怕脏,不怕累,像土拨鼠一样刨起土来。每挖一个土豆,孩子们都兴奋得尖叫。一个,两个,三个……孩子们最后一共挖出了108个土豆。最后家长帮忙把这些土豆做成土豆泥,让孩子们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
孩子们通过种植任务,探究了植物的生长过程,体验植物如何从土壤里汲取养分,了解了太阳与水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这一切都激发了孩子对大自然的兴趣,教给孩子们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感受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
培养环保意识的手工课
在菲比的教室里,布置了很多孩子们用废旧物品做成的小手工。最特别的是墙上有一棵成人个头高的大树。这是一棵会随四季变化的“魔法树”。当你仔细一看,会发现树杆是用黄褐色的厚纸皮做的。树杆底部深入土地的树根,是用一条条白色卫生纸做的。冬天的时候,你会看到光秃秃的树。春天的时候,你会发现树上贴满了绿叶和花朵。夏天的时候,大树结满了果实。秋天的时候,满树都是火红的加拿大枫叶。其实每一片叶子和每一朵花都是孩子们用废纸亲手做的。一棵用废纸做的树,除了环保之外,还教会了孩子们认识四季的变化,树的生长结构和各部分的名称。
在教学中,教师应融合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理解和应用,借此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在数学实践课中,我们依据学生渴望对课本以外知识的吸收与理解,组织了“搜索绿色世界”活动。这个活动是利用学生每个学期的社会实践时间,组织“绿色环保小队”去搜索绿色世界,通过调查、总结、反馈以后,使学生惊奇地发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不自觉地在制造着污染,破坏环境,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统计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浅薄所造成的损失与危害,教育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约资源,减少垃圾,防止废弃物污染环境。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环保的理解。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环境关系有关的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的能力。最好的方法是在小学数学中引进生活中的实例,教师通过呈现和处理数据,特别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内容,能够更加尖锐地反映环境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解决环境问题的紧迫性。
二、利用教材渗透环保
由于小学生无论在生理或心理方面都处在逐步发展阶段,他们的思维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的认识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具体直观的感知。所以新编小学数学教材图文并茂,有80%以上的插图都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准确地把握插图中环境教育因素,能使学生更易理解、接受。如:一年级小朋友从进学校第一天第一堂数学课,就要受到良好的环境教育。在“准备课”第2页上就看到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1座大桥、2只蝴蝶、3幢楼房、4只彩球、5位小朋友、6朵白云、7棵松树、8个字(请您爱护花草树木)、9只小鸟、10朵鲜花……在学生练习数数的同时,教师要教育学生爱护我们周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爱护公共设施,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杂物等,使我们生活的环境多姿多彩,生气勃勃。第一册第10页和第17页的“校园一角”插图,让学生知道美好的校园环境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营造,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校舍、操场、游泳池……是我们每个小朋友义不容辞的责任。结合熊猫、羚羊、松鼠、企鹅、白鹭、猴子等动物的插图,使学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地球上不能只有人类,野生动物灭绝之时,就是我们人类灭亡之日,所以我们要爱护身边的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同时知道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东北虎、亚洲象、中华鲟等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它们濒临绝迹。
三、利用实践渗透环保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环保,关注环保,参与环保。在教学中,我还注意融合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努力创造环保教育氛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理解和应用,据此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教学“统计表”后,我让学生利用自己家里的每月水、电、煤气费的数据制成统计表,从节约资源、能源这个角度启发学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我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搜集资料,让学生根据实际调查的有关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制成统计表,并根据所绘制的表说出有关问题,分析有关问题。
科学合理的目标是引导我们迈向成功的灯塔。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总目标中指出:小学1~6年级的环境教育目标是:欣赏自然的美,尊重生物生存的权利;认同公民的环境权利和义务,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保护环境的行动,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敢于批评;搜集身边有关环境的信息,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简单的环境问题;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技术产品及其环境影响……由此可知,小学阶段的环境教育应注重感知、体验,从学生熟知的环保素材着手,挖掘其蕴含的环保教育价值,培养学生朴素的、根深蒂固的环保意识。
二、挖掘教材内容,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方面都处在逐步发展阶段,他们的思维方式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步过渡,他们认知活动大多依赖于具体直观的表象。所以2011新课标版的小学数学课本图文并茂,图中蕴含着丰富的环保教知识。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提炼课本插图中的环境教育因素,能很好地达成环保教育目标。如苏教版三(下)练习一第4题:张叔叔去年养了38箱蜜蜂,平均每箱蜜蜂产蜂蜜45千克。张叔叔去年一共收获多少千克蜜蜂?一望无垠的黄色的油菜花海中一排木头蜂箱,美丽而和谐。在练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的同时,教育学生要爱护我们周围的一草一木、小虫小鸟,不滥用化肥农药。人类爱护植物、昆虫,也能得到丰富、甜美的回报。虽然《课标》中没有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要求,但它们已内在显示了环境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抓住这样的题目,渗透环境保护意识,集腋成裘,能让环保理念在孩子们的心田生根发芽。
三、提供鲜活信息,备足环保教育素材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信息的数量和传递的速度也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教科书在编写的时候由于编写的周期和容量的限制,对小学生有积极影响的信息不可能全面地编写在里面,也不能做到信息及时的更新,因此,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时代性及时地、自觉地、有目的地进行环保内容的适量补充,要做到搜集的信息保持新颖性、信息之间联系的密切性。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阅读书刊报纸、网站、微博微信,等等,时刻留意有关数据,以便在数学教学中得心应手地提供相关环境教育的数据,如:假如要去8公里以外的某个地方,乘坐火车可比乘坐汽车减少1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洗同样一辆车,用桶盛水擦洗只是用水龙头冲洗用水量的1/8;根据欧盟统计局2014年2月上旬公布的资料,瑞典绿色能源占比52.6%,最高;最后一位卢森堡绿色能源占比4.5%,一半成员国达到或超过欧盟平均水平;世界上接近─半的药物直接从植物中提取或以植物为原料,另一半的药物是模仿天然植物合成,如此等等。教师根据学生当堂课的学习内容,用这些数据设计相关习题,将学科知识教育与环境教育合二为一,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四、开展实践活动,让理念变成行动
环境保护是关系人类生死存亡的大事。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人的整个受教育过程中,小学六年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阶段,而小学教育中,数学又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有效渗透环保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一环。那么,如何让环保教育在小学数学课中得到有效渗透?笔者认为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深挖数学教材中的环保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找出数学知识中隐含的环保问题,将数学和环保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去思考、去研究。如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是《美丽的校园》,我们可让学生看着这一幅画,说一说上面都有什么。当学生说到校园里有8个垃圾桶时,就问:“为什么学校要放8个垃圾桶呢?”通过讨论,他们知道了主要是为了便于垃圾的分类。然后再给学生讲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的好处,并且让学生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把装易拉罐的垃圾桶放在操场边上,把废纸桶放在教学楼前等等。这样不但净化了校园的环境,而且有利于能源的再利用。这样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因素,找出数学问题中隐含的环境问题,将数学和环保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二、抓住教育时机渗透环保教育
保护环境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利国利民的大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国民工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要求渗透一点简单的环保知识,增强一点环抱意识。但由于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比较少、比较分散、比较隐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深挖数学教材中的环保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在千变万化的教育情况中善于观察,抓住瞬间即逝的时机,抓住典型,及时向学生进行教育。例如,笔者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让学生每人准备好一张纸圆,进行动手操作实验来开展教学。整一堂课学生积极、活跃、兴致勃勃的,教学任务顺利地实现了。但是,意想不到的发生了:有的学生很随意地把纸圆往垃圾箱处一扔,扔在哪儿,就不管了;更有甚者,干脆就仍在课桌下。此时,教师如视而不见,见而不闻,这样就失去了教育的时机;相反,学生还误把错误当正确,长此以往,反而助长了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三、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进行环保教育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的环境,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不管是介绍环境知识,还是做出环境保护的决策,都离不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因此,教师应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有意识的创设环境教育的情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