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

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范文

发布时间:2024-03-11 14:48:4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

篇1

中图分类号:F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3—0026—03

1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与现状

1.1 运输线路不断延伸

伴随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不断加深,国家运输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1998年末,我国各种运输线路总长度已达297.5 万km,比1949年增长15.4倍。其中,铁路营业里程5.76万km,内河通航里程11万km ,公路里程127.85万km,民用航空航线里程150.6万km,管道运输从无到有,目前输油输气管道已达2.31万km,90%的原油已通过管道输送。

1.2 交通运输网布局大为改观

随着成渝、宝成、成昆、湘黔、襄渝、天兰、兰青、南昆等10多条铁路干线相继建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已基本形成。目前,西南、西北地区的铁路里程已占全国的24.0%;公路里程已占全国的30.0%,不仅实现了县县通公路,而且98.7%的乡镇和87.7%的行政村也已通公路。民航运输也逐步形成以北京为中心,连结全国138个城市的国内民用航空网。

1.3 交通运输网质量显著提高

在运输线路不断延伸的同时,线路质量也得到改善。铁路朝向重型化发展,在正式营业的线路上铺设50 kg以上重型钢轨的线路里程比重已由1949年的8.5%提高到1998年的91.1%。无缝钢轨线路里程达25 979 km,占铁路线路总里程的32.9%。建成通车的青藏铁路创造了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充分体现出我国铁路建设业的高层次、高水平。同时,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公路建设水平也不断提高,高等级公路的水准得到了质的提升。

此外,我国交通运输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改善,一批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新装备、新技术在交通产业得到了充分运用,提升了我国交通系统的层次水平,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有效保证了交通设施运行的效率和安全。

2 交通运输需求分析

为了定量地研究运输需求量受各影响因素影响的弹性大小,需引入运输需求函数的概念。运输需求函数是用函数形式表示运输需求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可记为:

Q=f(P,G,H,Y,A,Z,…)

式中:Q为运输需求量;P为运输服务价格;G为工农业生产的规模和速度;H为产品运输系数;Y为国民经济的产业和产品结构;A为生产和运输布局;Z为人口增长及其构成;“…”表示其他因素。

我们以客运需求为例,对其进行函数分析。经济发展水平,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来表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则显示了居民的消费水平。而运输服务价格等数据难以获取,经济体制,服务质量等因素难以量化。为简化计算过程,了解客运需求与这些因素的关系及其一般规律。我们选取人口,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这三个指标,计算其与旅客周转量之间的关系,即Z为人口,I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G为国内生产总值,Q为旅客周转量。假设旅客的需求均得到满足,那么旅客周转量就反映出了客运需求量。

如图1所示,为1990年~2005年关于我国人口,城镇居民收入等数据的柱状统计图。由图1可见,从1990年~2005年,人口,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都有了明显的增长。而为了更直观地展现各个影响因素与旅客周转量之间的关系,在此给出它们之间的散点图,如图2、图3、图4所示。

由图2可见,相关系数为0.9829,说明该函数能很好地拟合旅客周转量与人口之间的关系,两者的关系表达式为Q=3×10—36Z7.7753。

同样,如图3所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旅客周转量直接的相关系数达到0.9651,也有很高的拟合度。表达式为:Q=5364.2е0.0001I。

而国内生产总值与旅客周转量之间的关系表达式为:Q=6×10—12G3—2×10—6G2+0.2621G。

即可得到旅客周转量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口之间的关系。表达式为:

Q=f(Z,I,G,…)=f(3×10—36Z7.7753,5364.2е0.0001I,6×10—12G3—2×10—6G2+0.2621G,…)

通过该公式的推导,我们可以看出旅客周转量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口是正相关的。但由于Z,I,G这些影响因素间存在一定相关关系,因此还难以确定确切的表达式,来表征Q与这些变量的关系。但通过该公式,我们可以了解交通运输需求的大致规律,了解影响因素对需求量的影响程度。同时根据这一表达式,可以进行交通需求量的预测。

同理,通过该方法,也能得到货周量与各个影响因素的函数表达式。

3 交通运输供给分析

运输供给有赖于以下四个主要影响因素:技术因素、运营策略、政府机构的要求和限制、使用者行为。这四个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运输供给函数,它从使用者的角度描述了供给特征。

运输供给函数可表示为:

Q=f(P,b1,b2,…,bn)

其中,Q表示运输供给量,P为运输服务价格,b1,b2,…,bn为除运价以外的其他影响因素。由于技术因素,运营策略,政府机构的要求和限制,使用者行为这些指标难以量化。因此,此处不详细讨论公式的推导。

而在影响运输供给量的诸多因素中,运输价格对供给量的变动最为重要。因此,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绘制供给量同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此时,运输供给量函数简化为:

篇2

一、我国交通运输水平的发展现状

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生产水平和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得以了有了巨大的提高,但是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明显的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也就使得它在一定的程度拖了经济的发展的后腿。我国现行的交通运输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交通道路的设计不合理、交通运输工具的落后、交通运输的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在影响着我国的交通运输的发展,而我国的人口密集度随着地区的不同也有所变化,交通运输的压力也就有所不同。交通体系的不合理使得我国的交通体系落后,制约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

(一)交通运输的管理水平较低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照过去的水平是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交通运输的管理上,我们还比较缺乏相关的技术管理人才。在管理方面,我国的管理水平较低,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人才较为缺失,都是导致我国交通运输水平较低的影响原因之一。近年来,国际飞机事故频频发生,使得人们对飞机的使用信心出现了不足的现象,这也造成了飞机行业的发展的低迷。这使得国内的飞机行业也是有所影响,人们对于自身的安全性考虑可能会选择较为稳妥的方式出行。

(二)交通运输工具的落后

在交通运输方面,我国的交通工具还是较为落后的。随着经济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交通运输方式依旧以公路为主要的运输方式,而我国最为一个人口的大国,这就会造成交通密度的增大,交通运输的过程较为的不流畅,使得交通运输的流畅性得到了制约。

(三)对交通运输投入的资金不够

在建设道路的资金投入上,由于近几年的经济水平提高,建筑材料竞争行业的提高,导致建筑材料价格的不断攀升,这也就间接的给国家带来了资金方面的压力,不能将更多地资金投入到道路的建设当中去。

(四)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的不科学

在一些发达的区域经济压力较大,影响交通运输的流畅性,导致交通经常出现堵塞。在一些发展水平低的城市,虽然交通不那么拥挤,但是会出现交通水平很低,无法满足经济的迅速提高的要求。

(五)交通服务水平不高

由于资金的投入不到位,导致交通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都使得人们的服务享受度大大的下降,从而造成交通运输行业的经济效益下降。

二、针对我国交通运输中不足之处的相关对策

下面对所提出的解决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详述:

(一)提高运输的管理水平

交通运输行业要提高对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使工作人员对于工作不能够。其次要减少对交通运输行业过多收费行为,可以使得商户从中获取更高的利润,提高物流运输的流畅性。

(二)增加交通运输工具

在运输工具的种类上,可以提高铁路的运输轨道,增加铁路运输的水平,增加更多的高铁路线,提高交通的服务舒服度,在交通运输的过程中,对于先进工具的选择可以更好地提高交通运输的质量。

(三)增加对交通运输的资金投入

应该提高对于交通运输行业的资金通入力度,多增加道路的修建和铁路的铺设,提高交通运输的流畅性,提高人们对于交通运输的满意度,通过社会加大号召,使得对于道路的修建做出一些贡献。

(四)提高交通运输的水平

应该加大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对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使人们加大对交通运输的使用,从而提高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三、结 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运输业的短腿已经对经济产生了一些制约的作用。本应对经济发展产生辅助作用的交通运输,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我国的交通运输存在着管理水平低、交通运输资金的投入力度不够、服务质量不高,交通运输工具落后等问题逐渐的凸现出来,针对这些问题我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促使交通行业可以更好、更快、更稳的发展,使得交通发展对经济做出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仁坚. 中国经济导报[M].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2010.2.

[2]常海.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公路经济发展[J].{H}实践(思想理论版),2010,(04).

篇3

前言

交通运输是我国各项生产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当中的一个基础环节,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如果一个国家交通运输体系不完善,也会造成运输格局的分散、无序,甚至杂乱,对生产造成了阻碍,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此,交通运输建设与规划是重点,必须明确交通运输现状,提出合理的发展对策。

1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环境

1.1生产领域的运输环境

全球一体化趋势下使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机会越来越多,引进了更加先进的生产方式与理念,也产品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大批量集中生产使产品数量不断增加,也为交通运输带来了严峻挑战。要想使产品运输需求得到满足就需要依靠更加良好的运输环境。此外,很多产品在功能与技术上存在滞后性,也使交通服务量大大减少,为交通运输增加了不确定性。

1.2消费领域的交通运输环境

消费拉动内需,而要想将交通业内需拉大,就要从消费内需上人手,通过电商平台或者假日促销的方式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交通运输方面的产品内容。相关统计显示,网购、旅游以及假日出行已经成为了交通经济发展的一个契机。

2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2.1交通运输滞后于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总的来说,交通运输经济发展速度还是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以下几点:(1)交通运输管理水平较低。我国交通运输相比较于过去而言虽然已经有了@著的提升,但是相比较于一些发达国家而言,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在交通运输管理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技术管理人员,并且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从而使得我国交通管理水平较为低下。(2)交通运输设备落后。我国在交通运输过程中,运输设备方面还是较为落后的,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交通密度本身就比较大,在这种背景下,交通运输过程就会不够流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交通运输的流畅性。就交通设备而言,我国部分地区交通设备使用时间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的隐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我国交通运输管理水平以及交通运输设备落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交通运输滞后于经济发展。

2.2运网规模的增长趋势比不上交通运输工具的增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于交通运输工具的要求也就在不断的上升。但是,就我国目前发展来看,由于我国运网规模增长速度较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交通工具还在不断的增加,就很容易出现道路拥挤等问题,严重的话还有可能会造成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速度衔接不上的现象,从而就会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2.3城市运网结构不够合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生活以及生产都离不开交通运输行业,但是,我国大中小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城市运网结构不够合理、运输设备落后、交通管理技术落后等现象,而这些问题的产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其中城市运网结构不合理这一问题,就极有可能会造成城市道路拥挤现象严重等情况,从而就会对物流业的运输效率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交通运输产业如果发展较为缓慢的话,其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

2.4交通运输行业对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适应

就目前而言,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适应,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交通运输行业整体素质不够理想。因此,交通运输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对其经济体制进行改革,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从而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3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策略思考

3.1对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目标进行明确

交通运输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想更好地促进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首先就需要对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目标进行明确,然后才能按照相关目标进行相应的工作。因此,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确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并且制定相应的政策指导,加强并且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最大程度优化交通运输经济发展,从而才能切实使得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得到更好地发展。

3.2增加交通运输投资资金

资金投入不够也会制约交通运输的发展,从而就会对经济发展造成影响,这也是主要的因素。因此,要想更好地促进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还需要增加交通运输投资资金,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交通运输经济发展。为此,在发展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一定要加强对交通运输的管理,增加相应的资金投入,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吸收社会资金,以此来扩大交通运输投资资金,最大程度保证其资金的足够性。

3.3创新发展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系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科学技术这一领域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下,有很多的新技术以及新工艺涌现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我国要积极利用这些新技术,以此来改善我国交通运输工具,使其成为节能型交通运输工具,同时还能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开发新型能源,以此来促进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除此之外,对于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系统方面,我们可以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以此来对交通运输进行实时有效地控制,实现智能化交通运输,从而就能更加准确的作出相应的管理决策,避免出现交通拥挤等现象,进而就能保证交通的顺畅。

3.4控制行业成本

交通运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其主要的问题就是资金的限制,要想真正实现交通运输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对其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而要想做好这一点,首先就需要对交通运输行业成本控制能力进行适当的强化提升,然后就需要有关行业投入到成本控制当中,才能做好相应的成本控制工作。因此,要想更好地促进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就要建立起以成本控制为目标的财务管理以及相应的联动机制,其中,财务管理主要的任务就是对成本进行控制,从而就能更好地促进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

3.5开展个性化服务

交通运输经济也属于消费领域,所以交通运输经济发展也离不开消费者,对于消费者而言,其一定也想体会了相应的服务。因此,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可以适当的开展个性化服务,以此来更好的满足消费者,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但是,在开展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还需要把握好度,毕竟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就目前而言还是处在发展阶段,并没有过多资金去开展大规模的个性化服务。

4、结语

交通运输经济对于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各个部门需要重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业肩负着我国物资和人员的转移的重担,对于实现我国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战略,进而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篇4

我们都知道,通常情况下,一个地区所产生的交通量是与其经济总量成正比的,经济总量越大,交通量也就越大。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事实上,影响交通量的众多因素中,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交通量增长的主导因素,而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是影响其增长的具体因素。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同样的经济总量,对于不同的经济结构来说,所产生的交通量还是不同的。在研究高速公路出入通量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时,需要通过统计各地市从收费站上下高速公路的交通量,再结合当地的经济指标,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分析。

一、研究高速公路出入通量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而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整体中所占的比例也持续增加,如今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中的一个支柱产业。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的保障,可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而要研究高速公路出入通量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首先就要搞明白交通运输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

(一)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

交通运输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它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所在。毋庸置疑,在如今这个全流通的时代,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越来越重要。而我国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强,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显然不仅促进了我国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并为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通常情况下,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复杂,不仅相互影响,而且相互联系。所以为了促进交通运输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对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据此对交通运输业的未来发展作出规划,最终提高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一个国家的交通运输发展水平和其经济发展水平是有着密切关系的,这是因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可以推动城市化的进程,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又可以加大各城市间的交流,这样对交通运输系统的要求也就会增加。所以,如果没有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做支持,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本就不能够长久。

(三)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

近些年来我国一直在加大对交通运输业的投入,而国家的重视也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另外,由于交通运输发展与经济发展是相互影响的,所以我们不难做到使交通运输和当前经济发展相互吻合。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要想要得到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就要以一个高效安全而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做为保障。因为高效安全而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可以实现各个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如果交通运输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的话,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一个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可以逐步形成一个统一的市场竞争机制,为人才交流和知识传播提供有利条件,从而利于人们视野扩宽,对生产资料进行优化配置,加大不同地区的经济交流,最终也会促进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

二、研究高速公路出入通量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的思路

(一)思路详介

这里讲到的收费车型,是指高速公路在收取行驶车辆通行费时所划分的车型。在一般情况下,提到交通量时都是指由交调车型进行统计的交通量。交调车型就是公路交通情况调查统计中所采用的调查车型,即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所划分的车型。在研究高速公路出入通量与经济发展相关性时,可以通过人工进行分车型调查,从而获得收费车型和交调车型交通量对应的比例关系,由该比例可将统计的高速公路出入通量转换为交调车型交通量,接着再进行汇总,在汇总时,要分地市进行,将其所辖的收费站分进口和出口进行汇总,这样就可以得到各地市每年高速公路的交通量。这时候,就需要将该交通量和其经济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最终确定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

(二)思路简介

简单来说,研究高速公路出入通量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的思路即:先由各收费站得到各收费站交调车型交通量,再由各收费站交调车型交通量通过分市区的汇总,得到各市上下高速公路交通量,最后由各市上下高速公路交通量得到交通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过这里有几点是需要注意的:1、首先,各收费站交调车型交通量可以通过人工分车型调查得到收费车型与交调车型的转换系数后,再结合各收费站收费车型交通量得到。2、其次,交通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由各市上下高速公路交通量和该地市的经济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到的。

三、总结

影响交通量增长的因素有很多,但有两点是最重要的,一个是国民经济的发展现状,一个是经济总量与经济结构,前者是主导因素,后者为具体因素。所以,一个地区所产生的交通量是与其经济总量成正比的,经济总量越大,交通量也就越大。但是,即使是同样的经济总量,对于不同的经济结构来说,所产生的交通量还是不同的。因此在研究高速公路出入通量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时,需要通过统计各地市从收费站上下高速公路的交通量,再结合当地的经济指标来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具体分析。

[1]赵伟,周俊红.高速公路出入通量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 公路与汽运,2013,03:230-231

篇5

关键词: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现状;改进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地之间的人员和物资交流日趋紧密,道路交通运输作为一种重要的陆上交通形式,其水平的高低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是促进道路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一环,近些年来,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各地针对道路交通运输的运输服务项目的种类及多样化程度不断增加。道路交通运输业也从原先的野蛮式增长向着规范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为道路交通运输业规模的扩大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为更好地促进道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应当积极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从提升道路交通运输的规模和服务质量等多方面入手,促进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1.道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得道路交通运输的触角逐渐延伸到了我国各个城市,从而构建起了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道路交通运输网络仍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如道路交通运输网络结构不合理、布局不完善等,这些因素的存在极大地影响着道路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近些年来,我国加大了对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并通过构建高速交通运输网络以便使得各地之间的道路交通运输更为方便、快捷。随着道路建设的逐步完善,道路交通运输业也应当紧抓这一有利形势,积极推进道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通过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提升道路交通运输的结构和管理水平,确保道路运输的质量及安全性,以确保道路交通运输健康、稳定的发展。

2.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1)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对于制定道路运输产业发展政策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道路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对于道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分析。只有在做好各种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才能针对性的予以解决。现阶段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现状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与道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所制定的政策相关,其中政策的好坏对于道路交通运输产业发展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合理化,是道路交通运输产业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道路交通运输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做好道路交通运输政策制定的合理化必须要要对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现状进行正确的评定。通过对道路交通运输经济进行正确的评定可以对现阶段所实行的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政策中的不足进行有效的分析及解决,并可以对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此外,通过对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状况进行分析能够为调节市场运力及运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便于资源优化配置。

在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道路交通运输行业的基础性加以了解,并应积极加强对于道路交通运输市场规模化管理的能力,通过加强对于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为市场提供一个有序、有效的管理机制,为道路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还能积极促进道路运输单位的经营管理模式。道路交通运输市场管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这一市场中,道路运输单位是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主体,其经营管理的模式对其规模化、集约化以及网络化管理的实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对道路交通运输单位的经营方式进行动态的分析能够为经营单位的管理方式提供有效的帮助,从而进一步促进道路交通运输产业发展。此外,在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如何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优化改革一直是管理者所关注的重点。在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与道路交通运输市场之间的关系,通过积极调整和优化道路交通运输市场结构作为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结构调整和优化以实现道路交通运输市场规模的扩大,从而提升道路交通运输经济效益。

3.提升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举措分析

在加强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加强对于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通过不断地调整和完善用以构建起良好的道路交通运输网络。在实现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的同时,要构建更为完善的道路交通运输网络,并推进道路交通运输服务的扩展,积极推进道路交通运输组织经济管理的优化,而这一切所实现的基础则是要做好相应的基础设施的建设。随着国家战略的推进,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但是从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管理方面来说,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在骨干网络的建设上,应当更加重视对于国道主干线的建设,构建起以主干国道和高速公路为基础的纵贯东西、南北的运输大动脉,完成对于道路交通运输主干网的建设。在积极推进主干网络建设的同时也需要做好支线网络的改造,通过积极推进干线公路、支线公路的建设速度,提升道路交通运输的整体服务水平。在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积极引入和应用高新技术。通过对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理论模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现代化的运输技术对于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过程中积极引入高新技术的应用从而为道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保障。以计算机技术为例,将其应用于道路交通运输中,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将能极大地促进道路交通运输的升级。

在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道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业为提升其对于道路交通运输管理的水平需要通过使用计算机、电子数据交换以及GPS等的技术做好对于道路交通运输的管理强化,通过构建自动购票和异地结算业务,提升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水平。在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在充分考虑旅客出行便捷、舒适和安全性的同时合理地对道路交通运输车辆的运行班次进行安排,从而有效地提升相应的运输效率,积极提升道路交通运输产业的经济效益。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关键是要做好相应的宏观调控,在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结构优化的方式来提升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效率。结语道路交通运输是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人员和物资之间的交通运输的需求更为迫切。为实现道路交通运输的发展需要做好对于道路交通运输的经济管理,通过不断研究和改进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方式,优化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结构,为道路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力保障。

参考文献

篇6

一、综合运输与综合运输体系

综合运输是指以国家公共交通网络及设施和运载工具为依托,以现代联合运输工程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便捷、安全、高效和经济为目标,通过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协调配合,组织实现在综合运输范围内完成客货运输过程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①。

从国家层面来看,一个国家综合运输体系构建的成功与否是国家对交通运输业发展战略的定位及整个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的具体体现,因为综合运输从本质上是体现主流价值观发展理念和与之相配合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及政策执行的结果。因此所谓综合运输体系是指体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一体化组合协调发展,布局分理,结构优化,系统完善,有效满足客货运输需求的安全、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有机整体。

二、国内外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现状

(一)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现状

与发达国家在各种运输方式已获得了比较充分地发展,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已基本完成,需求结构比较稳定的成熟发展阶段和情况下开始发展综合运输体系相比,由于工业化起步晚及战争等历史原因,我国现代交通的发展非常落后,特别是解放前,我国交通运输发展非常缓慢、底子薄,基础设施与运输工具非常落后、运输布局不合理,科学技术水平落后、运输网络覆盖面积小等问题,使得广大内地普遍处于十分闭塞的状态,交通运输严重不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出行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展,全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交通运输发展先后经历了铁路建设先行、沿海大建港与海运快速发展、公路与民航崛起三个大的发展时期,特别是“八五”、“九五”和“十五”的建设,基本建成了由各种运输方式组成的覆盖全国的运输网络,初步形成了我国的综合运输体系②。国家还采取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加快交通干线建设,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优势,全面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随着“十一五”、“十二五”建设的发展,各类运输方式发展不足的问题得到了改善,国家抓住了交通运输发展的机遇,逐步加快了各类交通运输方式路网结构完善和现代化进程,同时融入了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思想,在结构优化、节约资源等方面成效显著。

(二)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交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全面提高运输能力和行业运营效益的基础上,全国客货运周转量逐年增加,综合运输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得到了关注,但是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还存在许多的不足阻碍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各种运输方式仍然着力强化自系统发展,方式间的统筹协调不足;

2、尚未完全实现政企分开,无法最大程度的发挥市场的作用,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经营主体;

3、没有统一化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保障约束各类运输方式的发展,各部门的主动性差,综合运输服务系统制度不明确等。

三、综合运输体系发展中政府的作用

针对我国目前综合运输体系存在的问题,在市场化经营的主体下,只能通过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引导不同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方向,促进综合运输体系结构优化和整体效率的提高,因此政府对于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起到主导和保障的作用③。

(一)综合运输体系发展中政府的主导作用

社会主体市场经济体制下,综合运输体系的构建与发展需要政府在宏观层面上对交通发展理念整体性的选择,通过相关的规划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引导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使得交通运输按照政府的意志朝着综合运输体系所要求的“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分工协作、协调衔接、运输高效”的方向发展④。

1、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通过投资、财政税收、价格等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提供相应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输公共服务,保证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避免由于市场失灵带来的盲目性,协调指导各种运输方式间的衔接,以满足不同层次和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

2、在主要运输通道或运输走廊上不同运输方式的配置上发挥协调和指导作用。运输通道是交通运输网络的主骨架,承担着主要的客货运输量和交通流,政府要对运输通道上交通资源的配置应发挥先导作用,在保证不同功能的资源和设施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通过适当的比例配置多种运输方式的运输能力来最大程度的满足不同类型的运输需求,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综合运输体系发展中政府的保障作用

在运输市场活动中,需求方、供给方、中间方是运输市场行为主体;要确保市场运行畅通、保证公平竞争和公平交易、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政府以管理、监督、调控者的身份不参与市场主体的决策过程,而是对企业和市场所进行的管理和监督,主要的保障手段就是政府规制⑤。

交通运输业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属性,在市场运作的条件下,不免会产生垄断竞争的情况,政府要根据有关法律法令、规章制度,对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规范和制约,通过政府规制使市场的垄断得到有效控制、竞争机制得到最佳利用,从而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与提供运输产品时更好发挥其基础功能。同时政府要结合交通运输行业的特点,在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通过投资政策、价格政策和经营政策参与其中,使得运输的组合效率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保证交通运输市场运行有序化,保证综合运输体系的构建按照政府的规划合理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仁坚,郭小碚.综合运输体系构建的基本性问题与“十二五”建设发展[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陈钟.我国综合运输一体化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

[3]王庆云.交通运输市场化运作中政府的作用[J].综合运输,2003(7):4-6.

[4]公孙愚.论我国交通运输的市场化[J].宏观经济管理,2009(4):6-47.

篇7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逐渐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中,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同时也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变革。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网络型产业,它最基本的特征是网络效应,而交通运输业作为特殊的网络型产业,又有着与一般产业不同的网络效应,这种效应是促进交通运输产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力量,也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

1网络型产业与网络效应

网络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兴起的名词,主要指的是由节点及相互之间的作用而形成的结构,通常依靠节点之间的联系发挥作用。网络结构存在的产业范围比较广,在经济学中,网络主要指的是由相互促进的物品及其连接物品之间的工具所组成的具有某种能力的组织结构。随着科学家们对网络结构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具有这种结构特征的产业较多,为了方便总结规律,所以他们将具有这种结构的产业归结为网络型产业。而网络效应是网络型产业独有的特征,也被称为外部性特征,它主要是针对用户而言的,指得是随着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多,相关产业的服务水平和产业价值也会有所提升。为了方便研究,相关人员将网络效应根据作用对象的不同进行了分类,当某种产品需求增大时,只对本产品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称为直接网络效应,而当某种产品需求增大时,市场对互补产品需求也随着一块增大的称为间接网络效应。

2交通运输中的网络效应

交通运输行业主要是由交通枢纽和运输线路所组成,一般所跨范围较广,包含枢纽数量较多,所以它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网络型产业。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一直都是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通过对该行业的结构分析发现,在运输网络中所包含的工具和耐用物品较多,不同的组成成分之间具有相互依赖的关系,运输线路之间相互交错作用,共同构成了复杂的网状结构。交通运输产业由于其网络结构的复杂性,所以它有着与一般的网络型产业所不同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交通运输产业的主体有多个,而且彼此之间的影响较大,其中有一部分的设施设备是由国家组织兴建的,其服务由全社会所共享,所以交通运输产业要求不同成分之间的配合要更加密切,彼此之间的兼容性与互补性更加明显;另外,一般的网络型产业都是以价格来进行相关环节的连接,而交通运输产业由于主体的多样性导致不同环节的连接因素也较多,网络效应的内部化结构较为复杂。而且,交通运输的能力是有限的,需要采取措施提高运输效率,这对运输的供需双方都有要求,从而导致交通运输产业的网络化结构更加复杂。

3对交通运输中网络效应研究的意义

在我国,每年由交通运输业所创造的利润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对经济产业结构的变革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交通运输业与物流等多行业都有联系,涉及的范围较广,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研究交通运输中的网络效应能够结合供需双方的需求,分析影响运输效率的因素,对于我们了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促进产业结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运输供应下的网络效应与运输行业的产业结构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作用,在不同的运输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网络效应,而网络效应的不同又会促使产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进一步影响实际的运输需求,所以不同的运输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运输产业的内部推动力,促使产业不断向前推进。通过了解运输要素之间的联系,分析供需双方的网络效应特点,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本质,总结发展经验,从而促进交通运输行业不断向前发展。交通运输业与经济产业之间的联系也十分密切,交通产业的发展不仅要追求高速度,还要注意与经济市场的适应性,其发展要能够符合市场的需求,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要努力推动经济体制的变革,从而促进经济稳定的增长。在制定交通运输规划时,不仅要了解产业发展现状,还要关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不利因素对交通运输过程的影响,加强各环节的配合和管理,不断优化市场资源,改善运输条件,从而保证运输的质量,减少运输成本,促使我国的交通运输产业取得长远的发展。同时利用交通运输中的网络效应协调供需双方的关系,使产业发展更能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促进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

4结语

交通运输产业是典型的网络型产业,具有明显的网络效应。通过对交通运输中网络效应问题的研究能够优化产业结构,协调不同运输要素之间的关系,同时对于科学制定运输方案、促进运输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交通运输中的网络效应问题的研究,了解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1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经济发展的速度之快,令世界感到震惊,但是,由于各行业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协调方面还不能较好的达到同步,这就导致一些行业的发展受到了外在因素的限制,影响其发展的速度。

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讲,可谓是相当重要。但是,根据调查发现,在交通运输企业中,存在着很多现实问题,限制着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明显下降,这无论是对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还是对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都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现状。

一、我国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现状

本文对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其中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交通运输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需要改进

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缺乏系统与全面性,在某些经济业务或者是具体的事务上面,相关的管理方法不够具体,尤其是,一些基层单位,经济业务相对简单,因为,管理经营的环境较少,在相关的管理制度上普遍存在着某些问题:财务人员、资料保管人员、业务的决策人员以及具体办事人员之间的关系复杂,相互牵连,彼此监督力度不够,有些工作人员既是出纳优势核查人员,还有的工作人员既是采购员又是保管员;针对一些重大的决策问题,决策者也是执行者,并且很多决策者根本就是刚愎自用,不能听取民主意见;对于企业的财产审查工作,本应该有严格的相关规则制度,但是,对于这些基层单位来讲,在实际的工作中,用的上的很少,致使清查的期限不明确、程序也是一片混乱,工作的随意性很大。

(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统一

在我国的交通运输企业中,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制度的具体内容、关键的流程等规定的内容都不是十分的明确,有些甚至只有相关的制度名称,其上面标注的内容和实际的工作完全无关,这样在进行管理的时候,无法做到“照章办事”。虽然交通系统内不同单位之间在生产组织、经营管理上有其不同特点,此单位采取的制度,彼单位不一定需要,但作为上级主管部门应有一个全面、统一的要求,使下级单位各取所需,再结合自己的特点增加或补充。

(三)系统内各部门之间管理不协调

由于各职能部门之间在资产管理上协调和衔接不够,出现资产管理和使用上的混乱,如一些基层站段经常发生设备已使用几年却没有收到相应的资产调拨账单,既使是设备到达时附有资料,却没有注明来源和部门,导致出现账外资产现象。

(四)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

我国有些交通企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很好地加以落实。如印单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人为捏造会计事实。对上级部门检查提出的问题,不是积极改正,反而强调客观理由,事后也没有改进,有关人员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理。这样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威慑力,失去了实际意义。

(五)内部控制中的财务管理混乱

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以及没有很好地执行,交通运输企业一些单位在财务管理上出现混乱甚至发生违法乱纪现象。

二、抓好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

针对以上我国交通运输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一些建议。

(一)完善我国交通运输企业的管理制度

一个企业要想长期的发展下去,就要有严格的规则制度进行管理,因此,在交通运输企业的一些基础单位,要建立起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做到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以及资料保管人员职能分离,制定出针对财务人员和监督人员的管理制度,杜绝他们之间进行相互偏袒,谋求非法利益的现象发生。决策者在进行重大事件决策的时候,必须进行民主讨论,不能擅自作出决定,否则,上级领导将会按照相关的管理条例进行处理,这样就可以很多程度上防止决策者因一己私利或者是考虑不周为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二)建立企业内部的统一管理制度

针对交通运输企业管理制度不统一的问题,其上级部门应该制定出统一的管理规则制度,并且,在其所属的所有下级企业中强制执行,严令禁止下属企业“各自为政”,导致在出现问题的时候,由于管理的制度不统一,推卸责任。另外,在推行统一的管理制度过程中,要做好下属各单位之间的协调工作,使他们在进行关联工作的时候,能够很好的进行沟通,并且按照统一的标准共同完成需要解决的事务。

(三)做好各职能部门的资产管理协调与衔接工作

交通运输企业中很多资源的购买和保管各方面的开支较大,所以某些设备不可能所有的部门都能够确保全部购置,所以各部门之间的借用或转让是十分常见的事情,所以,在设备的使用和借用之前,要有明确的书面证明材料,以便于事后的检查核实工作,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企业固定资产损失。

(四)增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力度

好的制度也需要有好的执行力,为了确保企业高效的运行,要在企业的执行力方面进行强化培训,让企业保持高度的执行力,以便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五)加强交通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企业财务制度方面的不完善,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与监督机制的功能发挥不出来,因此,要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和财务人员的监督工作,确保企业的核心机构合理高效的运营下去,为企业提供持续的发展动力,并有效杜绝企业内部现象的发生。

三、小结

企业要想高效的可持续发展下去,就要有相应的高效企业管理机制,我国交通运输企业要想真正的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建设,提高自身的企业竞争力,就要不断的进行探索,加强企业的管理工作效率,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一. 当前国内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环境研究

从实践中来看,当前国内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环境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生产领域的交通运输环境,另一种是消费领域的交通运输环境,全面认识这两种环境对实现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生产领域的交通运输环境。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经济依然没有完全复苏,国内生产领域中的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具有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国际出口市场的不断萎缩,导致大量的成品或半成品必然通过交通运输方式实现全国范围的相互流通。在该种现实条件下,国内的经济发展的开发度决定了生产领域的短期滞后性。由此可见,交通运输行业在当前的生产领域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尤其表现在业务量限制方面,进而导致该领域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特点。

其次,消费领域的交通运输环境。从实践来看,对于当前我国交通运输业内需拉动问题而言,应当将重点放在消费领域,即假日经济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等,这些都是促进消费者获得交通运输产品与服务的重要内容。据调查显示,消费者在商务出行、旅游以及网购方面的消费正在稳步提升,因此当前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 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

从本质上来讲,交通运输业主要负责的任务是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人、货物在空间位置上的转移和调度,无论政治、经济,还是社会生产生活,都离不开交通运输。以下以2012年上半年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之现状为例,对当前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进行总结,

据统计数据显示,本文由收集整理2012年上半年我国公路、水路客货运输量与周转量都有了明显的增速,但较之于去年同期则有所减缓。形成规模的港口实现货物吞吐量超过47亿吨,同比增长7.2%,同时其增速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1个百分点;而规模以上的港口实现集装箱吞吐量超过8400万标箱,同比增长8.8%,而且其增速要比去年同期降低4.3个百分点。2012年上半年,我国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达5490亿元,此数据同比下降了6.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增速降低21.7%,其中投资规模也出现可幅收窄现象。上半年我国公路建设上投资达4733亿元,同比下降7.8个百分点;内河建设方面投资211亿元,同比增长33.1个百分点;沿海建设方面的投资为450亿元,同比增长4.9个百分点。公路交通运输业发展大大加快了国道运输干线的建设,但是农村公路交通运输条 件依然非常有限;港口集装箱和大型的散货泊位能力非常有限,尤其是主要港口航道依然有待进一步开发。从整体上来看,许多大、中城市的路网结构建设并不合理,现代化的快速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依然没有建成,交通结构相对比较单一,城市交通建设领域的大容量地铁及轻轨交通方式依然没有大的突破。

当前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经济发展资金比较紧张,尤其是固定资产领域的投资在不断的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银行信贷资金难以及时的落实,地方政府财政资金落实不到位;第二,航运业发展趋势不乐观,市场呈现出需求放缓、成本上涨、运力增加以及运价下降和亏损扩大等态势,以致于多数中小航运企业面临破产风险;第三,2012年上半年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整体上来看相对稳定,但是一些重大运输事故有增无减。从总体上来看,当前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迅速,同时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相对于中国的发展要求而言,供给仍然难以满足客观需求。

三. 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战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及其成因分析,笔者认为要实现交通经济的健康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从实践来看,可持续发展理论所研究的是当前人类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与可持续发展,而对于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而言,不仅要研究其与身体环境的关系,而且还要加强其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交通运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同时还要注意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相处。基于对当前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现状与供需矛盾分析研究,笔者认为未来中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应当坚持如下发展战略:

(一)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对交通运输系统实施全面战略性调整

从实践来看,交通运输具有能耗量大等特点,因此在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对能源进行合理的使用,对交通工具进行优化配置,从而降低其能源消耗,以保护环境。根据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应当对当前的交通运输结构进行优化,建立以低碳环保为主体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当前交通运输业主要分为交通、民航和铁路三个部门,让三者之间各自为政,很难实现统筹规划。各种运输经济发展特征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之路,打破传统的部门分割,实现交通运输经济发展体系的战略性调整。

比如,就运输占地而言,复线铁路通常与16车道公路的运输能力基本相同,但铁路所需用地宽度为15米左右,而公路则需要占地122米,由此可见,铁路的实际占地仅为当前公路建设占地的八分之一。上述指标,在各部门自行制定发展规划时不可能也没必要成为参考依据,但是如果按照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达到节约资源、能源、与自然协调的目标,在制定规划时,必然成为重要依据。

(二)提高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水平,走集约化道路

从实践来看,管理就是生产力,它主要是通过对交通运输经济过程的控制、生产环节以及工艺规律等进行研究,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组织策略,以保证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质量,并提高其管理效率。在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实践中,应当采用新的交通运输方式,以最少的能源耗损来满通运输经济发展之需求,从而实现交通运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可以通过运筹学对库存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哈桑降低其库存量,从而实现节约库存成本之目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交通运输线路及交通运输工具的合理选择,在保证运输生产资料安全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从而走上集约化道路。

(三)引进先进技术,构建智能化的现代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系统

篇10

在各类交通运输方式之中,公路运输现已成为在各区域间最为直接、高效的一种运输方式。公路建设同时作为基础建设当中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其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就展开相关的研究工作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与思考。据此,下文将以威海市环翠区交通局发展现状为例,展开具体的分析与探讨,并就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展开深入探究。

一、我区城乡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1.农村公路建管养一体化

在我区的农村公路建管养一体化中主要包括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围绕着全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整体规划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农村公路布局规划,将农村公路路网与城干路网所连接起来。以县道田大线为例,其北连世昌大道,南接省道S302,促使张村、羊亭两镇同市区连为一片,为促进城乡资源共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管理养护一体化的实施,依据建设要求,并在综合考虑当地现状环境的基础上,在孙家疃、张村两镇建立了市政、环卫、园林、交通四位一体的道路养护管理机制,促进了两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第三,实现了安保设施配套的一体化,2016年,全区投资730万元,对41条、79.4公里的农村公路增设防撞护栏、标志牌、道路标线、警示桩、路口减速带等防护设施,有力的保障农村居民出行的安全性。

2.城乡公交体系一体化

首先,在我区内除温泉、羊亭两镇外基本实现了公交一元制票价,并于2014年初,我区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公交“一元制”公交全覆盖。其次,相关的公套设施也实现了一体化,通过实际调研在各主要干道均设立了站棚、站牌等设施,促使农村居民也享有了与市区相同的服务。再次,依据群众需求与实际运营状况,对公交线路采取了优化布局与延长,在温泉、羊亭两镇60岁以上居民老人享受与市民同等待遇。此外,为改善出行环境,我区先后更换了37辆天然气环保公交车。

二、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1.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交通运输、水资源、电力能源以及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无论是各行各业在从事经济活动中所必须投入的生产要素,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助于促进市场运行效率的提升,交通、通信等设施促进了货物与服务流动性的提升。同时相关的基础设施服务成本的下降也将有助于全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促进社会财富水平的全面提升。

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工作在改善运输状况的同时,还可促进交易费用的减小,便捷的交通状况能够促使相关的企业或个人在进行物质、信息、商品以及人员的输送时将更加便捷、高效。交通运输与通讯技术的发展可极大的减少企业所需花费的仓储成本,进而促使企业能够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时针对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做出更加及时性的调整,提高其生产有效率。

2.带动沿线新兴产业发展

由于交通更加便捷,以及交通运输建设的不断加强将会带动大量和交通运输所密切关联的产业,例如物流乃至于部分专业化市场的兴起,并在交通沿线促进一大批新兴产业的发展。例如休闲旅游等产业,随着交通状况的改善,还可促进农家乐旅游的快速发展,为广大农户的经济增收提供了性的机遇。加强对基础通的建设力度,有助于促进旅游景区的建设与发展,对于推动当地旅游市场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繁荣意义重大。

3.盘活沿线资源,提升沿线土地价值

公路交通的建设,对于沿线的资源有着极其明显的“盘活”作用,对于相关的旅游及土地资源所带来的这种盘活效应将更加明显。依据区位理论效应,交通运输的建设会导致当地区域区位发生转变,同时区域的相对位置变化也将会导致土地价值受到波动。一般在交通改善前由于土地及旅游资源难以同其他要素相配套,会长期处在闲置状态下,而一旦进行了公路交通建设,便会使得这些资源被整合到更大的区域空间内,从而也就使得原本闲置的资源其市场价值显著提升。这对于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尤为重要。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性国民经济产业,公路运输发展同我国的实际经济发展情况密切相关。随着公路交通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将会促成在交通沿线形成更多的区域经济圈,并带动周边的经济发展。同时公路交通运输还可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带动沿线新兴产业发展、以及盘活沿线资源提升沿线土地价值等作用。只有切实做好公路与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方可将各个国民经济发展基点连结成一个整体,实现对信息、物质、人才等各种资源的充分整合,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篇11

一、前言

区域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是指在某一个区域内所有的铁路、公路、民航、港口水运、城市轨道交通以及管道运输等各种各样的交通方式,涉及面广,种类多,需要协调的部门和方面较多,这也是区域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发展的难处。

二、规划原则

先确立规划研究的原则,是开展规划研究的基础,区域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研究通常要遵循以下原则:

1.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原则

综合交通网是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平台,综合运输能力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并适度超前发展,充分发挥交通网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

2.促进各地区均衡发展的原则

交通经济带的发展是促进城市发展,实现不同地区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综合交通网络规模和结构要与区域开发战略一致,促进区域内经济均衡发展。

3.与城市化进程协调一致原则

综合交通网络要与城市化发展相互协调,交通网络规划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同时,要与城市带的运输需求一致。

4.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重点发展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高效率、适应我国能源结构的节约型运输方式,构筑相应的综合交通运输网。

5.既有交通网络的继承性优化原则

从区域发展角度考虑对于现有网络的完善,必要时要根据交通需求变化,建设新的运输通道和枢纽,提高网络效率。

6.一体化发展原则

依据区域城市发展的资源条件、地理位置、区位优势、产业结构特点及分布,在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按照相互协作、分工互补、取长补短、竞争合作的原则,合理投资、统筹规划、一体化建设、一体化运行,构筑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紧密的一体化综合交通网。

7.运输通道和多功能交通枢纽协调发展原则

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实现枢纽与运输通道的“点线协调”发展。

8.分步设施原则

规划要立足长远,但规划的实施必须要分步骤逐步进行,近期规划项目应具有可实施性。

三、社会经济现状及相关支撑规划

1.区位分析:以规划区域的人文地理、经济地位数据为基础,对规划区域的综合交通发展进行区位分析,梳理出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带动本地区和周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对国家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力。

2.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重点对区域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人口状况、产业结构、经济总量作一综合慨述,数据统一取自最新的国家统计数据。

3.相关支撑规划:规划区域城镇体系发展规划对规划区域内的各大行政区划的城镇体系发展规划进行介绍,以便总结出规划区域的相互关联、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发展布局。

4.规划区城经济发展规划,对规划区域内的各大行政区划的近期“五年”经济发展规划分别进行介绍,以便归纳出规划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和互动关系。

5.规划区域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专项发展规划,对规划区域内的各大行政区划制定的如铁路、公路、民航和水运等专项发展规划进行重点介绍,对形成区域内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重要的支撑。

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策略

1.基于经济发展的综合交通系统功能定位

区域城镇的社会经济发展是基于综合交通系统的建设推动与集成。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依托于相关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建设。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综合交通必须根据具体社会经济结构体系建立健全的运输系统,满足社会经济需求。区域综合交通多元化形成多样性的交通运输聚集效益,其中城市内部聚集、城市之间聚集、城市辐射区域聚集效益尤为凸显。区域交通系统产生对区域经济领域和毗邻地区都有着积极的扩散影响,对区域性经济增长,区域城市圈交通、经济发展产生推动。综合交通系统进一步有利于区域城市间人、物的流通,形成人流、物流产生信息流,促进资金流通,形成良好社会经济效益。同时区域交通担任交通衔接、联运和集散功能,区域交通系统将是构建国家交通网络的重要枢纽。

2.区域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发展策略

(一)强化区域交通网络建设,积极构建快速便捷的运输通道,建立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间的合理衔接,实现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二)衔接多元化综合交通网络,实现区域交通在中心城市内运输资源集散,形成中心城市辐射区域,利用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区域交通组织衔接,促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

(三)形成辐射区域范围的城际通道,打造公、铁、水、航复合型运输通道,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链生长,形成轴向扩散的经济走廊和产业梯度分布带。

(四)适应区域城市化发展规划进程,构建快速公交系统形成城市骨干交通网络,实现与城际区域交通、产业布局的协调发展,促进人居环境和城市特色的提升。

五、综合交通运输的综合分析

1.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分析要分别对规划区域内铁路、公路、港口水运、民航和管道运输网的现状应用最新统计数据进行阐述和分析,主要从规模及结构、空间布局等进行论述,并从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现代化的运输方式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运输通道和运输枢纽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面临形势。

2.综合交通运输发展需求预测要选取规划区域内客、货运量的发展演变数据,建立总量预测模型,结合逐步回归、弹性系数法等组合模型最终得出其区域需求总量预测结果。采用指数平滑法进一步做综合交通运输结构预测,通过计算结果,可以预测到不同年份交通量的发展趋势,从而比较出负荷度大、能力紧张、需要改善的交通走廊。

3.对区域经济圈联系对外主要陆路口岸、机场枢纽、内河及沿海港口进行区域国际通道现状分析,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规划思路及布局方案,重点工程及实施规划。

4.以规划区域为中心,对与国内其它地区联系的运输通道进行区域与国内其它区域通道现状分析,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规划思路及布局方案,重点工程及实施规划。

5.就规划区域内部已形成铁路、公路、水运(内河和海运)、航空和管道五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分别进行概述。找出区域内部通道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规划思路及布局方案,重点工程及实施规划。

6.区域综合运输枢纽衔接规划首先根据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布局和综合运输枢纽城市城乡总体规划,确定枢纽内部的次级枢纽;其次,在枢纽城市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基础上,根据次级枢纽布局及功能定位,完善枢纽间快速通道,有效连接主要经济中心、城市密集带和资源富集地;最后,加快建设完善枢纽港站设施和多式联运连接线,增强枢纽对周边地区交通积聚辐射能力。

综合交通枢纽是在综合交通网络节点上形成的客货流转换中心,按照其所处的区位、功能和作用,衔接的交通运输线路的数量,吸引和辐射的服务范围大小,以及承担的客货运量和增长潜力,一般综合交通可分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地方性综合交通枢纽三个层次。

在三个层次的综合交通枢纽上制定重点综布局方案,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支持重点综合运输枢纽布局方案的落实。

六、结束语

通过以上详细的分析以及探讨,我们不难看出区域综合交通运输规划体系在整个城市交通运输中的作用,不仅能缓解城市拥堵压力,还可以方便人们的出行。

参考文献

[1]赵慧娟.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评价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1(9):55-57

篇12

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的现状

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相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落后。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每年GDP的增长速度都处在世界前列,然而对于我国交通运输经济来说,虽然发展势头也比较强劲,但是增长速度相对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来说仍比较缓慢。这和我国的国情有一定的关系,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运输行业还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交通运输网规模较小,运输设备不够先进,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交通运输管理水平比较落后等,这也导致了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而且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的运输数量和运输设备的使用次数却比发达国家大很多,庞大的市场需求和交通运输行业的供应之间的矛盾是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也阻碍了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交通工具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交通路网的发展速度。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的人们已不满足于温饱问题了,而是追求更加便捷的生活,很多家庭都有经济实力经常出去旅游,这就使交通运输工具的需求越来越大。现在很多家庭为了生活的方便,都购置了汽车,有的家庭甚至有几辆车,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出行和自驾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带动了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却是交通运输网的发展规模远远没有达到交通工具的增长规模,导致了很多时候车辆在道路上行驶都很拥堵,尤其是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免费的四个假期在高速公路上的拥堵已经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出行。交通路网的发展速度跟不上经济的发展,这是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的一大顽疾。

城市交通运输网络规划不合理。从目前我国城市的发展来说,城市的交通运输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城市的交通运输网络规划不合理,不管城市规模大小都存在此类问题。一些城区特别是老旧城区的停车规划不合理,城市车辆越来越多,但是停车位却很少,这在一些旧小区更加明显。城市交通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也比较落后,交通运输设备陈旧,很多城市的公交车还在超负荷运转,而发达地区的公交系统已经更换为电力系统汽车。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有限的城市空间导致的交通运输发展缓慢是一个矛盾,并且这个矛盾会随着城市交通运输设备的增多越来越明显。目前很多城市都出现堵车现象,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不便,而且妨碍了物流的速度,影响了运输工作的高速运行,制约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

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战略

鉴于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存在的以上问题,迫切需要一定的办法解决制约交通经济发展的瓶颈。同时也要明确未来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改进现有的管理方式。

要树立明确的交通运输发展目标。对于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来说,首先就要明确一个发展的目标。没有发展目标和规划就会让发展偏离轨道,没有了方向。因此,要想促进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按照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规划,规划人员要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收集与交通运输有关的数据,必要时可以开听证会,咨询群众的意见,然后把各方的意见综合起来,制定符合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发展目标。就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来说,最适合的发展战略就是要综合各部门的力量进行调控、交通运输相关部门联合管理,分层进行路网建设。在此基础上,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政策,采取一定的手段,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同时也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地方特色采取不同的策略。

篇13

2.交通运输管理中常见问题分析

2.1人均道路面积偏低

过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只注重于建筑结构建设方面,而忽略了国家的道路建设,结果造成我国人均道路面积偏低,远远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城市道路的需求量变得越来越多,对道路建设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的人均道路面积。但相对于国外一些国家而言,我国的人均道路面积还处于偏低现状,大部分城市道路仍存在着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这也成了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2.2运输任务重和服务水平不高

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多,从中给交通运输行业带来了十分繁重的任务,特别是在载人方面,我国许多地区在运输方面都表现出来一定的难度和存在着一些不足。事实上,无论我国在运输车辆的增加方面,还是在运输次数的提高方面,还是不能满足载人方面的需求,要解决这方面的运输需求仍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任务。另外,由于运输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服务意识,加上基础服务水平不高,这也是引发交通运输中问题的原因。

2.3协调发展问题

从我国交通总体规划上看,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在进行交通运输规划过程中,缺乏全局的规划理念,如没有全面地考虑到各种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协调性和系统性,这大大降低了交通运输业工作的效率。与此同时,交通运输的发展大多靠政府的支持和投资,而缺乏多元化的投资,这显然很难满通运输的长期发展,交通问题也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3.交通运输管理的有效对策

3.1优化城市交通运输网络结构

城市交通业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交通运输网络的发展不仅可以缓解城市交通严重的拥堵问题,而且能够融合城市各区的道路,从中提高道路交通容量。要完善城市交通运输网络,需要优化城市交通结构,而城市交通结构的优化既可以改善路网结构不合理现状,又可以解决车辆通行的难题。城市交通运输网络的完善,主要是针对不同等级的道路,按照道路功能进行分工,从而使得道路网络的功能体系更加明确,以实现交通运输业的经济效益目标。

3.2加强交通运输工作的管理与服务

在交通运输中,做好交通运输管理与服务方面工作是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运输管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交通运输服务与管理工作相互之间的联系。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主要划分企业单位和行政事业单位两种。两种单位由于性质不同,使得其工作的理念也有所差别。企业单位的工作理念主要是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而交通运输企业的工作方式不仅注重经济利益,而且更多是为了分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理念主要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以促进交通运输工作的服务体系的完善,提高交通运输工作的管理工作的效率。

3.3加强客运站场建设力度,完善客运站的基础设施

加强客运站场的建设力度是完善交通运输体系的基础条件,客运站场选址的合理性,对整个城市交通运输体系的运行效率影响较大。目前而言,我国的客运站场的建设力度还需要加强与完善,特别是在基础设施配套方面,乡村客运站场需要考虑到其密度和服务水平。不仅仅要完善运输硬件设施,而且要提高运输安全管理水平,同时还要配备较好的运输设备,旨在为人们提供安全可靠的运输服务。

3.4做好城市交通运输规划工作

合理的交通运输规划,不仅能够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还可以促进当地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因此,在交通运输规划过程中,需要根据城市的规划、发展现状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以减少城市建设资金的支出。另外,还要从城市远期的发展进行交通运输规划,以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5运用高新运输管理技术

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的改善,往往需要运用高新运输管理技术。例如,立体停车场的广泛运用,有效缓解了城市地区停车难的问题;多层立体空间的利用,主要分为地上、地下、空中几种空间,这使得城市交通运输与城市功能得到很好的对接;城市智能化管理系统的运用,城市智能化管理系统包括智能化的交通指挥调度系统和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其中交通运输中央监控单元可以通过无线电引导车辆最佳行驶路线,从中避免车辆发生堵塞现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