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11 14:48:4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F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3—0026—03
1 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与现状
1.1 运输线路不断延伸
伴随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不断加深,国家运输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1998年末,我国各种运输线路总长度已达297.5 万km,比1949年增长15.4倍。其中,铁路营业里程5.76万km,内河通航里程11万km ,公路里程127.85万km,民用航空航线里程150.6万km,管道运输从无到有,目前输油输气管道已达2.31万km,90%的原油已通过管道输送。
1.2 交通运输网布局大为改观
随着成渝、宝成、成昆、湘黔、襄渝、天兰、兰青、南昆等10多条铁路干线相继建成,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铁路网已基本形成。目前,西南、西北地区的铁路里程已占全国的24.0%;公路里程已占全国的30.0%,不仅实现了县县通公路,而且98.7%的乡镇和87.7%的行政村也已通公路。民航运输也逐步形成以北京为中心,连结全国138个城市的国内民用航空网。
1.3 交通运输网质量显著提高
在运输线路不断延伸的同时,线路质量也得到改善。铁路朝向重型化发展,在正式营业的线路上铺设50 kg以上重型钢轨的线路里程比重已由1949年的8.5%提高到1998年的91.1%。无缝钢轨线路里程达25 979 km,占铁路线路总里程的32.9%。建成通车的青藏铁路创造了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充分体现出我国铁路建设业的高层次、高水平。同时,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公路建设水平也不断提高,高等级公路的水准得到了质的提升。
此外,我国交通运输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改善,一批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新装备、新技术在交通产业得到了充分运用,提升了我国交通系统的层次水平,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有效保证了交通设施运行的效率和安全。
2 交通运输需求分析
为了定量地研究运输需求量受各影响因素影响的弹性大小,需引入运输需求函数的概念。运输需求函数是用函数形式表示运输需求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可记为:
Q=f(P,G,H,Y,A,Z,…)
式中:Q为运输需求量;P为运输服务价格;G为工农业生产的规模和速度;H为产品运输系数;Y为国民经济的产业和产品结构;A为生产和运输布局;Z为人口增长及其构成;“…”表示其他因素。
我们以客运需求为例,对其进行函数分析。经济发展水平,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来表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则显示了居民的消费水平。而运输服务价格等数据难以获取,经济体制,服务质量等因素难以量化。为简化计算过程,了解客运需求与这些因素的关系及其一般规律。我们选取人口,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这三个指标,计算其与旅客周转量之间的关系,即Z为人口,I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G为国内生产总值,Q为旅客周转量。假设旅客的需求均得到满足,那么旅客周转量就反映出了客运需求量。
如图1所示,为1990年~2005年关于我国人口,城镇居民收入等数据的柱状统计图。由图1可见,从1990年~2005年,人口,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都有了明显的增长。而为了更直观地展现各个影响因素与旅客周转量之间的关系,在此给出它们之间的散点图,如图2、图3、图4所示。
由图2可见,相关系数为0.9829,说明该函数能很好地拟合旅客周转量与人口之间的关系,两者的关系表达式为Q=3×10—36Z7.7753。
同样,如图3所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旅客周转量直接的相关系数达到0.9651,也有很高的拟合度。表达式为:Q=5364.2е0.0001I。
而国内生产总值与旅客周转量之间的关系表达式为:Q=6×10—12G3—2×10—6G2+0.2621G。
即可得到旅客周转量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口之间的关系。表达式为:
Q=f(Z,I,G,…)=f(3×10—36Z7.7753,5364.2е0.0001I,6×10—12G3—2×10—6G2+0.2621G,…)
通过该公式的推导,我们可以看出旅客周转量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口是正相关的。但由于Z,I,G这些影响因素间存在一定相关关系,因此还难以确定确切的表达式,来表征Q与这些变量的关系。但通过该公式,我们可以了解交通运输需求的大致规律,了解影响因素对需求量的影响程度。同时根据这一表达式,可以进行交通需求量的预测。
同理,通过该方法,也能得到货周量与各个影响因素的函数表达式。
3 交通运输供给分析
运输供给有赖于以下四个主要影响因素:技术因素、运营策略、政府机构的要求和限制、使用者行为。这四个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运输供给函数,它从使用者的角度描述了供给特征。
运输供给函数可表示为:
Q=f(P,b1,b2,…,bn)
其中,Q表示运输供给量,P为运输服务价格,b1,b2,…,bn为除运价以外的其他影响因素。由于技术因素,运营策略,政府机构的要求和限制,使用者行为这些指标难以量化。因此,此处不详细讨论公式的推导。
而在影响运输供给量的诸多因素中,运输价格对供给量的变动最为重要。因此,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绘制供给量同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此时,运输供给量函数简化为:
一、我国交通运输水平的发展现状
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生产水平和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得以了有了巨大的提高,但是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明显的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也就使得它在一定的程度拖了经济的发展的后腿。我国现行的交通运输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交通道路的设计不合理、交通运输工具的落后、交通运输的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在影响着我国的交通运输的发展,而我国的人口密集度随着地区的不同也有所变化,交通运输的压力也就有所不同。交通体系的不合理使得我国的交通体系落后,制约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
(一)交通运输的管理水平较低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照过去的水平是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交通运输的管理上,我们还比较缺乏相关的技术管理人才。在管理方面,我国的管理水平较低,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人才较为缺失,都是导致我国交通运输水平较低的影响原因之一。近年来,国际飞机事故频频发生,使得人们对飞机的使用信心出现了不足的现象,这也造成了飞机行业的发展的低迷。这使得国内的飞机行业也是有所影响,人们对于自身的安全性考虑可能会选择较为稳妥的方式出行。
(二)交通运输工具的落后
在交通运输方面,我国的交通工具还是较为落后的。随着经济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交通运输方式依旧以公路为主要的运输方式,而我国最为一个人口的大国,这就会造成交通密度的增大,交通运输的过程较为的不流畅,使得交通运输的流畅性得到了制约。
(三)对交通运输投入的资金不够
在建设道路的资金投入上,由于近几年的经济水平提高,建筑材料竞争行业的提高,导致建筑材料价格的不断攀升,这也就间接的给国家带来了资金方面的压力,不能将更多地资金投入到道路的建设当中去。
(四)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的不科学
在一些发达的区域经济压力较大,影响交通运输的流畅性,导致交通经常出现堵塞。在一些发展水平低的城市,虽然交通不那么拥挤,但是会出现交通水平很低,无法满足经济的迅速提高的要求。
(五)交通服务水平不高
由于资金的投入不到位,导致交通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都使得人们的服务享受度大大的下降,从而造成交通运输行业的经济效益下降。
二、针对我国交通运输中不足之处的相关对策
下面对所提出的解决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详述:
(一)提高运输的管理水平
交通运输行业要提高对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使工作人员对于工作不能够。其次要减少对交通运输行业过多收费行为,可以使得商户从中获取更高的利润,提高物流运输的流畅性。
(二)增加交通运输工具
在运输工具的种类上,可以提高铁路的运输轨道,增加铁路运输的水平,增加更多的高铁路线,提高交通的服务舒服度,在交通运输的过程中,对于先进工具的选择可以更好地提高交通运输的质量。
(三)增加对交通运输的资金投入
应该提高对于交通运输行业的资金通入力度,多增加道路的修建和铁路的铺设,提高交通运输的流畅性,提高人们对于交通运输的满意度,通过社会加大号召,使得对于道路的修建做出一些贡献。
(四)提高交通运输的水平
应该加大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对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使人们加大对交通运输的使用,从而提高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三、结 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运输业的短腿已经对经济产生了一些制约的作用。本应对经济发展产生辅助作用的交通运输,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我国的交通运输存在着管理水平低、交通运输资金的投入力度不够、服务质量不高,交通运输工具落后等问题逐渐的凸现出来,针对这些问题我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促使交通行业可以更好、更快、更稳的发展,使得交通发展对经济做出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仁坚. 中国经济导报[M].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2010.2.
[2]常海.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公路经济发展[J].{H}实践(思想理论版),2010,(04).
前言
交通运输是我国各项生产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当中的一个基础环节,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如果一个国家交通运输体系不完善,也会造成运输格局的分散、无序,甚至杂乱,对生产造成了阻碍,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此,交通运输建设与规划是重点,必须明确交通运输现状,提出合理的发展对策。
1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环境
1.1生产领域的运输环境
全球一体化趋势下使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机会越来越多,引进了更加先进的生产方式与理念,也产品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大批量集中生产使产品数量不断增加,也为交通运输带来了严峻挑战。要想使产品运输需求得到满足就需要依靠更加良好的运输环境。此外,很多产品在功能与技术上存在滞后性,也使交通服务量大大减少,为交通运输增加了不确定性。
1.2消费领域的交通运输环境
消费拉动内需,而要想将交通业内需拉大,就要从消费内需上人手,通过电商平台或者假日促销的方式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交通运输方面的产品内容。相关统计显示,网购、旅游以及假日出行已经成为了交通经济发展的一个契机。
2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2.1交通运输滞后于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总的来说,交通运输经济发展速度还是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以下几点:(1)交通运输管理水平较低。我国交通运输相比较于过去而言虽然已经有了@著的提升,但是相比较于一些发达国家而言,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在交通运输管理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技术管理人员,并且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从而使得我国交通管理水平较为低下。(2)交通运输设备落后。我国在交通运输过程中,运输设备方面还是较为落后的,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交通密度本身就比较大,在这种背景下,交通运输过程就会不够流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交通运输的流畅性。就交通设备而言,我国部分地区交通设备使用时间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的隐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我国交通运输管理水平以及交通运输设备落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交通运输滞后于经济发展。
2.2运网规模的增长趋势比不上交通运输工具的增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于交通运输工具的要求也就在不断的上升。但是,就我国目前发展来看,由于我国运网规模增长速度较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交通工具还在不断的增加,就很容易出现道路拥挤等问题,严重的话还有可能会造成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速度衔接不上的现象,从而就会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2.3城市运网结构不够合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生活以及生产都离不开交通运输行业,但是,我国大中小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城市运网结构不够合理、运输设备落后、交通管理技术落后等现象,而这些问题的产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其中城市运网结构不合理这一问题,就极有可能会造成城市道路拥挤现象严重等情况,从而就会对物流业的运输效率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交通运输产业如果发展较为缓慢的话,其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
2.4交通运输行业对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适应
就目前而言,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适应,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交通运输行业整体素质不够理想。因此,交通运输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对其经济体制进行改革,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从而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3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策略思考
3.1对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目标进行明确
交通运输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想更好地促进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首先就需要对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目标进行明确,然后才能按照相关目标进行相应的工作。因此,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确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并且制定相应的政策指导,加强并且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最大程度优化交通运输经济发展,从而才能切实使得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得到更好地发展。
3.2增加交通运输投资资金
资金投入不够也会制约交通运输的发展,从而就会对经济发展造成影响,这也是主要的因素。因此,要想更好地促进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还需要增加交通运输投资资金,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交通运输经济发展。为此,在发展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一定要加强对交通运输的管理,增加相应的资金投入,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吸收社会资金,以此来扩大交通运输投资资金,最大程度保证其资金的足够性。
3.3创新发展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系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科学技术这一领域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下,有很多的新技术以及新工艺涌现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我国要积极利用这些新技术,以此来改善我国交通运输工具,使其成为节能型交通运输工具,同时还能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开发新型能源,以此来促进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除此之外,对于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系统方面,我们可以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以此来对交通运输进行实时有效地控制,实现智能化交通运输,从而就能更加准确的作出相应的管理决策,避免出现交通拥挤等现象,进而就能保证交通的顺畅。
3.4控制行业成本
交通运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其主要的问题就是资金的限制,要想真正实现交通运输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对其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而要想做好这一点,首先就需要对交通运输行业成本控制能力进行适当的强化提升,然后就需要有关行业投入到成本控制当中,才能做好相应的成本控制工作。因此,要想更好地促进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就要建立起以成本控制为目标的财务管理以及相应的联动机制,其中,财务管理主要的任务就是对成本进行控制,从而就能更好地促进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
3.5开展个性化服务
交通运输经济也属于消费领域,所以交通运输经济发展也离不开消费者,对于消费者而言,其一定也想体会了相应的服务。因此,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可以适当的开展个性化服务,以此来更好的满足消费者,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但是,在开展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还需要把握好度,毕竟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就目前而言还是处在发展阶段,并没有过多资金去开展大规模的个性化服务。
4、结语
交通运输经济对于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各个部门需要重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业肩负着我国物资和人员的转移的重担,对于实现我国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战略,进而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通常情况下,一个地区所产生的交通量是与其经济总量成正比的,经济总量越大,交通量也就越大。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事实上,影响交通量的众多因素中,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交通量增长的主导因素,而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是影响其增长的具体因素。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同样的经济总量,对于不同的经济结构来说,所产生的交通量还是不同的。在研究高速公路出入通量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时,需要通过统计各地市从收费站上下高速公路的交通量,再结合当地的经济指标,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分析。
一、研究高速公路出入通量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而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整体中所占的比例也持续增加,如今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中的一个支柱产业。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的保障,可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而要研究高速公路出入通量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首先就要搞明白交通运输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
(一)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
交通运输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它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所在。毋庸置疑,在如今这个全流通的时代,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越来越重要。而我国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强,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显然不仅促进了我国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并为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通常情况下,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复杂,不仅相互影响,而且相互联系。所以为了促进交通运输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对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据此对交通运输业的未来发展作出规划,最终提高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一个国家的交通运输发展水平和其经济发展水平是有着密切关系的,这是因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可以推动城市化的进程,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又可以加大各城市间的交流,这样对交通运输系统的要求也就会增加。所以,如果没有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做支持,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本就不能够长久。
(三)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
近些年来我国一直在加大对交通运输业的投入,而国家的重视也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另外,由于交通运输发展与经济发展是相互影响的,所以我们不难做到使交通运输和当前经济发展相互吻合。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要想要得到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就要以一个高效安全而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做为保障。因为高效安全而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可以实现各个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如果交通运输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的话,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一个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可以逐步形成一个统一的市场竞争机制,为人才交流和知识传播提供有利条件,从而利于人们视野扩宽,对生产资料进行优化配置,加大不同地区的经济交流,最终也会促进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
二、研究高速公路出入通量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的思路
(一)思路详介
这里讲到的收费车型,是指高速公路在收取行驶车辆通行费时所划分的车型。在一般情况下,提到交通量时都是指由交调车型进行统计的交通量。交调车型就是公路交通情况调查统计中所采用的调查车型,即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所划分的车型。在研究高速公路出入通量与经济发展相关性时,可以通过人工进行分车型调查,从而获得收费车型和交调车型交通量对应的比例关系,由该比例可将统计的高速公路出入通量转换为交调车型交通量,接着再进行汇总,在汇总时,要分地市进行,将其所辖的收费站分进口和出口进行汇总,这样就可以得到各地市每年高速公路的交通量。这时候,就需要将该交通量和其经济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最终确定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
(二)思路简介
简单来说,研究高速公路出入通量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的思路即:先由各收费站得到各收费站交调车型交通量,再由各收费站交调车型交通量通过分市区的汇总,得到各市上下高速公路交通量,最后由各市上下高速公路交通量得到交通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过这里有几点是需要注意的:1、首先,各收费站交调车型交通量可以通过人工分车型调查得到收费车型与交调车型的转换系数后,再结合各收费站收费车型交通量得到。2、其次,交通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由各市上下高速公路交通量和该地市的经济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到的。
三、总结
影响交通量增长的因素有很多,但有两点是最重要的,一个是国民经济的发展现状,一个是经济总量与经济结构,前者是主导因素,后者为具体因素。所以,一个地区所产生的交通量是与其经济总量成正比的,经济总量越大,交通量也就越大。但是,即使是同样的经济总量,对于不同的经济结构来说,所产生的交通量还是不同的。因此在研究高速公路出入通量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时,需要通过统计各地市从收费站上下高速公路的交通量,再结合当地的经济指标来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具体分析。
[1]赵伟,周俊红.高速公路出入通量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 公路与汽运,2013,03:230-231
关键词: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现状;改进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地之间的人员和物资交流日趋紧密,道路交通运输作为一种重要的陆上交通形式,其水平的高低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是促进道路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一环,近些年来,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各地针对道路交通运输的运输服务项目的种类及多样化程度不断增加。道路交通运输业也从原先的野蛮式增长向着规范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为道路交通运输业规模的扩大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为更好地促进道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应当积极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从提升道路交通运输的规模和服务质量等多方面入手,促进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1.道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得道路交通运输的触角逐渐延伸到了我国各个城市,从而构建起了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道路交通运输网络仍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如道路交通运输网络结构不合理、布局不完善等,这些因素的存在极大地影响着道路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近些年来,我国加大了对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并通过构建高速交通运输网络以便使得各地之间的道路交通运输更为方便、快捷。随着道路建设的逐步完善,道路交通运输业也应当紧抓这一有利形势,积极推进道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通过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提升道路交通运输的结构和管理水平,确保道路运输的质量及安全性,以确保道路交通运输健康、稳定的发展。
2.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1)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对于制定道路运输产业发展政策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道路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对于道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分析。只有在做好各种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才能针对性的予以解决。现阶段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现状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与道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所制定的政策相关,其中政策的好坏对于道路交通运输产业发展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合理化,是道路交通运输产业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道路交通运输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做好道路交通运输政策制定的合理化必须要要对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现状进行正确的评定。通过对道路交通运输经济进行正确的评定可以对现阶段所实行的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政策中的不足进行有效的分析及解决,并可以对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此外,通过对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状况进行分析能够为调节市场运力及运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便于资源优化配置。
在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道路交通运输行业的基础性加以了解,并应积极加强对于道路交通运输市场规模化管理的能力,通过加强对于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为市场提供一个有序、有效的管理机制,为道路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还能积极促进道路运输单位的经营管理模式。道路交通运输市场管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这一市场中,道路运输单位是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主体,其经营管理的模式对其规模化、集约化以及网络化管理的实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对道路交通运输单位的经营方式进行动态的分析能够为经营单位的管理方式提供有效的帮助,从而进一步促进道路交通运输产业发展。此外,在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如何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优化改革一直是管理者所关注的重点。在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与道路交通运输市场之间的关系,通过积极调整和优化道路交通运输市场结构作为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结构调整和优化以实现道路交通运输市场规模的扩大,从而提升道路交通运输经济效益。
3.提升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举措分析
在加强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加强对于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通过不断地调整和完善用以构建起良好的道路交通运输网络。在实现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的同时,要构建更为完善的道路交通运输网络,并推进道路交通运输服务的扩展,积极推进道路交通运输组织经济管理的优化,而这一切所实现的基础则是要做好相应的基础设施的建设。随着国家战略的推进,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但是从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管理方面来说,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在骨干网络的建设上,应当更加重视对于国道主干线的建设,构建起以主干国道和高速公路为基础的纵贯东西、南北的运输大动脉,完成对于道路交通运输主干网的建设。在积极推进主干网络建设的同时也需要做好支线网络的改造,通过积极推进干线公路、支线公路的建设速度,提升道路交通运输的整体服务水平。在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积极引入和应用高新技术。通过对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理论模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现代化的运输技术对于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过程中积极引入高新技术的应用从而为道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保障。以计算机技术为例,将其应用于道路交通运输中,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将能极大地促进道路交通运输的升级。
在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过程中,道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业为提升其对于道路交通运输管理的水平需要通过使用计算机、电子数据交换以及GPS等的技术做好对于道路交通运输的管理强化,通过构建自动购票和异地结算业务,提升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水平。在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在充分考虑旅客出行便捷、舒适和安全性的同时合理地对道路交通运输车辆的运行班次进行安排,从而有效地提升相应的运输效率,积极提升道路交通运输产业的经济效益。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关键是要做好相应的宏观调控,在做好道路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结构优化的方式来提升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效率。结语道路交通运输是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人员和物资之间的交通运输的需求更为迫切。为实现道路交通运输的发展需要做好对于道路交通运输的经济管理,通过不断研究和改进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方式,优化道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结构,为道路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力保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