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腹部手术的护理

腹部手术的护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4-03-11 15:55:1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腹部手术的护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腹部手术的护理

篇1

【中图分类号】R241.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1-066-02

全身麻醉及手术的刺激使全麻腹部术后患者易引起呼吸、循环、内分泌等系统生理功能的改变,如何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是全体外科护士共同的护理目标。影响全麻腹部手术术后康复的因素有许多,近几年来,此方面有大量报道。在此笔者对几个影响患者康复的不可忽略的因素综述如下:

1 术前禁食

术前禁食是为了避免麻醉期间胃内容物反流及误吸而导致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对于全麻腹部手术尤其重要。传统的禁食时间为术前12小时禁食、禁饮,然而在临床上,许多因素如灌肠等肠道准备的过早进行,使患者空腹等待手术时间大大延长,极易产生饥饿感,增加焦虑感及不适感,降低机体抵抗力,不仅影响患者的睡眠,还容易导致麻醉诱导期间低血压的发生,影响到患者的愈后。 产生反流和误吸的主要因素是饱胃及胃排空延迟。而影响胃排空主要因素是胃内容物的量,其次是胃内容物的种类,固体排空较慢,液体较快,而脂肪类则延迟胃排空。因此除了术前必须禁食外,还应考虑到不同种类食物应有不同的禁食时间。研究表明,饮水能稀释胃酸,降低胃液PH值,又能刺激胃排空。因此,择期手术病人,如不存在胃排空延迟因素(如肠梗阻等),可从午夜开始禁食,术前3小时禁饮,急诊手术视情况而定。

2 术后低体温

通常医护人员只注意患者体温是否升高,而对术后体温在350C以下常未予重视。实际上,持续过低体温对人体是有害的,它能引起凝血病,导致出血增加;使代谢率降低,机体氧供减少,导致酸中毒;免疫功能损害尤其是中性白细胞的氧化杀伤作用降低,使机体对伤口感染的抵抗力降低,从而导致伤口感染率的增加;此外还可对心肝肾各脏器功能造成损害,严重的常可致死。引起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原因主要有:(1)麻醉剂对体温调节有抑制作用。麻醉抑制了血管收缩、寒颤和非寒颤产热机制。(2)大量输液输血。成人每输注1升环境温度下液体或1单位(200ml)冷藏血可降温0.250C。(3)低温环境。(4)体腔开放。手术中切口暴露时间过长,水份蒸发。[2]由于全麻腹部手术多为大手术,手术时间较长,以上引起低温的因素常同时存在,因此围手术期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如(1)术中加强覆盖,避免不必要的暴露;术后用温暖毛毯遮盖皮肤。必要时可使用压力气体加温盖被。(2)保持温暖环境。(3)及时给氧(注意要湿化)。(4)加强体温监测,对低温者,采用能测量350C以下的体温计,测直肠体温。(5)对静脉输注的液体或血液加温。研究表明,将液体加温至370C,就可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3 术后高血压

机体对手术创伤和疼痛等刺激的应激发应,可引起术后高血压。腹部术后高血压发生率虽然没有心脏手术高,但高血压对已有心脑损伤的病人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左心衰、心肌梗塞、高血压脑病或脑出血,并且还可能引起血管吻合口及创面出血。

一般随着刺激因素的消除,体内儿茶酚胺、醛固酮的代谢排出,术后高血压很快恢复正常。但如果刺激因素持续存在,如术后焦虑、疼痛、缺氧、寒颤不能解除,可导致血压持续不降。因此,应加强对术后血压的监测和应激原的管理

护理措施有:(1)严密监测术后血压。(2)及时给予降压处理,一般首选硝酸甘油。(3)及时除去应激因素。针对患者的焦虑心理,护士要作好心理疏导;积极缓解伤口疼痛;及时给氧;对麻醉清醒后5-7小时仍不能自行排尿的患者应给予积极诱导或留置导尿,以免因尿潴留引路高血压。(4)控制输液量和速度。

4 术后疼痛

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常感到伤口疼痛,24小时内疼痛明显,2-3天内逐渐减轻。伤口持续疼痛除影响患者休息和睡眠外,还影响许多方面,如:(1)影响腹部手术术后呼吸功能恢复(尤以上腹部手术最为显著)。手术后伤口疼痛常迫使腹部手术患者由正常的周期性深呼吸改为浅快呼吸,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等指标均趋下降;PaO2和SaO2降低,呈限制性通气障碍;功能残气量的减少,导致肺泡通气不足,咳嗽乏力,肺内分泌物潴留,可引起肺炎和肺不张等并发症。(2)可能增加切口感染率。机体抗感染的主要防御反应是中性粒细胞的氧化杀伤;Akca研究显示,手术切口感染与组织氧分压高度有关;而术后疼痛可降低皮下组织氧分压,术后疼痛控制差的患者组织氧张力明显下降。因此,术后应积极有效的镇痛。对于全麻腹部术后,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镇痛办法是使用镇痛泵。镇痛方法有:连续恒量静脉注射镇痛术(CCIA)、连续恒量硬膜外注射镇痛术(CCEA)、病人静脉自控镇痛术(PAIA)、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术(PCEA)。使用镇痛泵术后一般镇痛效果都比较好,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尿潴留、搔痒、低血压、呼吸抑制等,故在临床使用中监测呼吸及血压,同时作好宣教工作,使患者能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篇2

腹部手术有很多,常见的由疝气手术、胃穿孔手术、阑尾炎手术、肝脾手术等,而患者大多数在手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究其原因多为人体在恢复损伤组织时所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若疼痛未得到及时处理就会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其不仅损害患者身体,还会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甚至会引起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对患者术后疼痛采取措施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其直接影响着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笔者为评价腹部手术后出现的疼痛对机体的影响性及其护理措施,选取了我院收治的60例实施腹部手术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现对其进行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0年9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60例患者资料,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3~63岁,平均年龄为(35±3.5)岁。麻醉方法:全麻患者44例,腰硬联合或者硬麻患者17例。手术类型:直肠手术9例、阑尾炎手术18例、胃穿孔修补术4例、妇科手术15例、疝气修补手术11例、肝脾手术3例。患者均在手术后2~5 h出现疼痛感。

1.2 评估 手术后出现疼痛会使患者身体出现一些应激性反应,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以及心率紊乱等。对于有心脏病史的患者还有可能诱导心脏病发生;因为的因素,患者手术后会出现恶心、呕吐情况,而疼痛会使这种症状加重,患者若疼痛剧烈还有可能会出现心脏骤停、大汗淋淋等现象;手术后患者会因为一些复杂因素情绪会波动比较大,而术后疼痛会对其产生诱导效果,再加上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差,他们常会在手术后出现焦虑、烦躁、痛苦、易怒、不安等情绪;肢体移动、深呼吸、咳嗽等都会牵扯伤口使疼痛加重,这就导致患者不敢进行咳嗽、咳痰、深呼吸,为肺部感染造就了机会;术后患者多喜欢卧床休息,而下床活动会加剧疼痛,患者更不愿意活动,减弱了肠蠕动功能,减缓肠功能的恢复,甚至会发生肠粘连等并发症。

1.3 护理措施

1.3.1 健康教育[1] 将疼痛以及止痛药的相关知识信息告知患者,让其了解只有清楚患者的疼痛程度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为患者提供人体平面解剖图,让其指出疼痛部位,而护理人员要将其记录清楚。对患者疼痛部位进行程度评估:没有疼痛为0分,轻度疼痛为1~3;中度疼痛为4~6;重度疼痛为7~10,当疼痛在10分以上则为疼痛无法忍受。

1.3.2 基础护理 定时对患者进行检查,观察敷料颜色、有无渗出物,伤口是否红肿、潮湿,每日要更换敷料,确保患者的伤口干燥、清洁,避免感染。将引流管固定好,避免打折、弯曲,而引流管在固定时要按照其走势,从而可以避免患者在翻身时牵拉引流管而引起疼痛;患者翻身时护理人员要进行协助,将软枕置于患者背后及其膝下,使患者保持舒适的姿势;指导患者进行侧身起床,提高肌肉的松弛度,使张力减少,使疼痛程度降低。要保持病房的温度、湿度以及空气清新。同时也可以让患者听音乐或者看书以此来转移注意力,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度。

1.3.3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耐心、细致的与患者进行沟通,让患者感觉到自己被关心、尊重。在交流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平和,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可充当姐姐与其交流,对于老年患者要将自己转化为女儿的角色,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取得患者的信任,将患者的不良情绪消除,从而可以降低疼痛感,帮助病情恢复。

1.3.4 药物护理 当患者的疼痛程度大、疼痛原因清楚的切口疼痛时可给予患者预防用药。由于阿片类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中枢,所以给予患者阿片类药物要由于非阿片类药物。因此要遵医嘱确定该药量。临床常用的阿片类止疼药主要有芬太尼、杜冷丁、吗啡、强痛定等。对于中轻度疼痛的患者可给予安定、阿司匹林等。用药后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的情态变化和治疗效果。

2 结果

本次研究的60例患者在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后疼痛情况得到缓解,且本次研究的患者并未出现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60例患者中有57例患者对护理持满意态度,满意率为95.00%。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随着对临床手术患者疼痛基础理论的研究,人们对其发生机制和应对措施有了新的认识。继血压、呼吸、脉搏、体温之后,疼痛已成为临床护理中的重要生命体征之一,已引起临床的重视。如何减轻患者的疼痛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而严重的疼痛会降低患者的精神状态,使患者的情绪不稳定,影响病情的控制和发展。患者情绪越糟糕,其疼痛程度就会越重,越疼痛患者情绪就越不稳定,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2]。在护理此类患者时要准确评估其疼痛程度和临床体征,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而综合的护理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预后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使患者住院时间缩短[3]。本次研究中的60例患者在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后疼痛情况得到缓解,且本次研究的患者并未出现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60例患者中有57例患者对护理持满意态度,满意率为95.00%,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由此我们认为对腹部手术后的患者进行疼痛护理,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降低患者的痛苦,还能够有效抑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参 考 文 献

篇3

(一)术前护理

1.急救腹部损伤可合并多发症损伤,在急救时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重要情况,如心跳呼吸骤停、窒息、大出血、张力性气胸等;对已发生休克者应迅速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及时补液,必要时输血;对开放性腹部损伤,应妥善后再包扎,切勿现场还纳,以防污染腹腔。若有大量肠管脱出,应先将其还纳入腹腔,暂行包扎,以免肠管因伤口收缩受压缺血或肠系膜受牵拉引起或加重休克。

2.病情观察期间的护理及术前护理原则上可执行急性腹膜炎患者的术前护理措施,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严密观察:①注意生命征的变化,每15-30分钟测呼吸、脉搏和血压各1次;②动态检测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积和血红蛋白值;③加强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观察,以判断病情进展变化;④注意有无急性腹膜炎、失血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心理护理:绝对卧床休息,不随意搬运病人,在病情许可情况下宜取半卧位。如需作X线、B超等影像学检查,应有专人护送。

(3)注意问题:①腹腔内损伤未排除前必须禁饮食,禁忌灌肠;②诊断未明确者禁用吗啡、哌替啶等镇痛药物;③尽早输液和使用足量的抗生素;④一旦决定手术,应及时完成腹部急症手术前准备。

(二)术中处理和护理要求

1.麻醉选择单纯胃肠道损伤,一般无明显失血症状,情况较好,可选用连续硬膜外间隙阻滞,低血容量休克前期的病人,经输血、输液血压回升且趋于稳定者,仍可考虑选用硬膜外间隙阻带,但应严格控制麻醉平面,应用低浓度的局麻药,且加强术中的管理。对于病情危重或合并其他部位损伤者;则应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

2.手术处理要点

(1)切开腹膜时,谨防腹腔积血一涌而出,导致血压骤降意外,应缓慢放出并做好快速输血的准备。

(2)术中应先止血,然后再处理其他部位的损伤。有腹内出血者,要仔细探查实质性脏器;匆有脾碑,应仔细逐个探查空腹脏器,不可遗漏,必要时还应检查腹腔后脏器。

(3)术前有呼吸功能障碍又怀疑有胸部损伤者,应探查有无膈肌损伤,并注意有无创伤性膈疝。

(4)肝、脾、胰损伤者均应放置引流。而胃肠损伤者,如腹腔污染不严重,一般可不放引流。但十二指肠、结、直肠损伤一般应放引流物。

(5)无论实质性脏器,还是空腔脏器损伤,一定要清除干净腹腔内的积血及消化道流出的内容物,并用大量生理盐水和抗生素溶液彻底冲洗。应用抗生素液冲洗腹腔时,需包括针对需氧菌及厌氧菌两种细菌的冲洗液。甲硝唑液对厌氧菌效果好,价格亦便宜,如无甲硝唑,可用0.265%氯霉素溶液冲洗。

(6)加强循环和呼吸功能的管理,尤其是进行腹腔内广泛探查时。及时补充循环血容量。

3.术中护理配合要点

(1)根据需要迅速准备好手术用物、腹腔冲洗液、吸引装置及自体输血用物等。

(2)协助麻醉医师迅速准确地进行麻醉处理和监测装置的安放。术中密切注意手术步骤,及时传递所需物品,协助手术医师进行急诊止血处理。

(3)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预防再度发生休克。必要时进行加压输血,保证输血、输液径路通畅。开腹后发现实质性脏器损伤出血凶猛时,应加快输血。大量输注库血时应进行加温处理,并注意输血并发症的发生。

(4)开腹后有大量鲜血时,需将血收集在含有抗凝剂的瓶内,进行过滤或洗涤处理,准备自体输血。

(5)探查中如发现胸部和泌尿等脏器损伤时,应协助请专科医师进行会诊处理。

(6)手术时间长、切口大,腹腔脏器暴露广泛者,应备温腹腔冲洗液,并注意观察体温,以防止低体温的发生。

(7)随时调整灯光,使手术野清晰,便于止血和手术进行。

(三)手术后护理

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手术后护理,除可参照急性腹膜炎患者的术后护理外,在监护和观察方面尚需注意以下问题。

1.加强病情观察根据脏器损伤的严重程度和手术类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15min,30min或1-2小时记录1次呼吸、脉搏、血压和体温;定时检测血常规、血细胞比容、血清电解质的变化,根据检查情况,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

2.继续防治休克严重腹部外伤均伴有轻重不同的休克,重度休克患者虽经手术,但术后仍处于休克状态。严重肝外伤,胰腺外伤仍有可致休克的因素存在,故一般术后应保留中心静脉置管,除监测血压、脉搏外,同时应监测中心静脉压,以指导补液的量和速度;准确记录出入量,以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维持正常循环功能。

3.注意呼吸功能监测严重腹部外伤,尤其伴严重休克的病人,术后可出现ARDS,故术后需严密观察呼吸功能的改变,定时做血气分析,充分给氧。如果出现ARDS的早期征象,应及早给予机械辅助呼吸。

有合并多性发肋骨骨折时,术后患者因腹部切口及胸部肋骨骨折所致的疼痛,咳嗽常受限,容易发生肺不张,肺炎等并发症。应密切检查肺部体征,鼓励并协助患者咳嗽,必要时吸痰或行支气管镜吸痰;合理准确应用抗生素,以防肺炎发生。

4.注意肾功能的改变腹部外伤后,特别有出血性休克时,肾脏会受到一定的损害,尤其是严重腹部外伤伴有重度休克者,有发生急性肾功能障碍的危险,所以术后应密切注意尿量,争取保持每小时尿量在50ml以上。

5.肝破裂行肝修补或肝切除后,肝功能也暂时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术后要用保肝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要避免应用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

6.应激性溃疡的防治上消化道出血一般发生在术后2-7天,术后可给予静滴H2-受体拮抗剂;放置胃管,以了解胃液的颜色、酸度和测定潜血;口服或管喂硫糖铝,以保护胃粘膜。一旦证实有应激性溃疡发生,应立即进行积极的抢救,必要时再行手术治疗。

7.观察引流量及引流物的性质根据病人术后恢复的情况,决定拔除引流的时间。如引流出的量很少,可尽早拔除引流物,如引流量很多,可适当延长引流时间。如发现有消化道痰、胆瘘等情况,引流物可暂不能拔除。放置的引流物一定要通畅,真正起到引流的作用。空腔脏器损伤术后,胃肠减压管应放置到病人胃肠功能恢复后才拔除,一般3-5天。实质性脏器损伤术后,可适当提前拔除。

8.术后要继续应用适量的抗生素,在没有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时,应用广谱抗生素,待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结果报告后,可调整抗生素的类型及用量。

篇4

高龄患者腹部手术较年轻患者腹部手术的围手术期手术风险大,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大,极易导致意外情况发生,围手术期护理干预难度较大[1]。主要原因为高龄患者的机体老化,身体机能下降,各器官功能减退,且大多患者伴有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术前的心理承受能力、术后的恢复都较慢。所以,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至关重要。围手术期是指从患者入院准备手术至手术治疗完成患者出院的整个时间段[2]。本文旨在探讨分析高龄患者腹部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高龄腹部手术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患者年龄65岁-89岁,平均年龄为75±15.5岁。

其中行胆囊切除术患者22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患者28例,行肠道肿瘤切除术患者21例,行胃癌切除术患者19例,行肝脏肿瘤部分切除术患者10例。其中伴有高血压患者45例,伴有冠心病患者30例,伴有糖尿病患者20例,伴有慢性支气管炎患者21例,伴有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0例,伴有脑梗塞患者9例,伴有陈旧性的心肌梗死患者5例,伴有心房颤动患者6例,伴有病窦综合征患者2例。

1.2方法

1.2.1对高龄腹部手术患者术前给予心理、健康、安全三方面的护理干预。高龄患者由于年龄较大,心理认知和行为能力都较缓慢,对于住院手术存在恐惧心理,对于医院环境的陌生,加重了患者的恐惧心理。临床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表情和蔼,语言温柔,与患者谈心,向对待亲人一样对待患者,了解患者所需,尽可能的为患者解决。对患者讲解如何有效咳嗽、如何深呼吸、如何下肢活动预防血栓、如何在床上大小便、如何对伤口进行保护、如何对应疼痛。通过正面的宣导让高龄患者对于自身疾病有一定的了解,积极配合治疗,乐观面对疾病,从而减轻高龄患者的心理压力。高龄患者的机体老化,身体机能下降,各器官功能减退,且大多患者伴有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术前的心理承受能力、术后的恢复都较慢。临床医务人员应协助患者进行术前的各项检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检,对患者的血压、血糖、心电、心彩、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肺功能进行检测,对于其中伴有高血压患者45例,给予相关降压治疗。伴有冠心病患者30例,给予相应抗心绞痛治疗。伴有糖尿病患者20例,给予相应控制血糖治疗。伴有慢性支气管炎患者21例,给予相应抗生素消炎治疗。伴有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0例,给予相应抗心绞痛治疗。伴有脑梗塞患者9例,给予相应脑血管药物治疗。伴有陈旧性的心肌梗死患者5例,给予相应心血管药物治疗。伴有心房颤动患者6例,给予相应的抗房颤药物治疗。伴有病窦综合征患者2例,给予相应药物治疗。高龄患者因年龄较大,身体机能退化,活动能力减退,行为能力和反应能力迟缓动作迟缓,极易发生摔伤等意外伤害,脑梗塞患者伴有一定程度的吞咽困难。所以,针对高龄患者易发生摔伤、呼吸受阻等现象的发生,避免意外伤害对患者身体和生命所构成的威胁。在高龄患者入院后,临床医务人员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全面的及时的预防知识的宣讲,并协助患者家属做好整个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3]。

1.2.2对高龄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进行重点监护干预、伤口护理干预、输液护理干预、呼吸护理干预、防褥疮护理干预、活动护理干预。对高龄患者术后进行重点监护给予,主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各项指标。对患者的血压、血糖、心电、心彩、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肺功能进行检测。并对患者进行全天候的心电监护和氧气支持;对高龄患者术后伤口护理干预,患者术后大多伤口不同程度的疼痛,对于伴有高血压患者特别注意术后因疼痛和精神紧张诱发高血压和心律失常。临床医务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镇静止痛药物。如高龄患者对疼痛敏感度低,术后出现血压降低、表情木讷、情绪烦躁、大量出汗等发生休克的前期症状,应立即给予患者相应处理,避免休克的发生;对高龄患者术后输液护理干预,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根据患者的心脏、血压情况进行随度调节;对高龄患者术后呼吸护理干预,患者术后进行全天候吸氧,氧的流量为2-3L/min,对于伴有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的患者,氧的流量为4-6L/min,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大于95%时,给予低流量给氧。患者如果出现呼吸衰竭,立即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高龄患者术后,医务人员应协助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翻身拍背,以利于体内的痰液的排出;对高龄患者术后防褥疮护理干预,由于高龄患者机体表皮的血液循环较差,机体皮肤的灵敏度较低,且手术后因伤口疼痛不能翻身,机体表皮与床褥长时间接触导致发生褥疮,褥疮又使患者的病情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所以临床医务人员及家属应注意对褥疮的护理干预。临床医务人员应协助患者及家属白天每2-3小时翻身一次,夜里翻身1-2次;对高龄患者术后活动护理干预,临床医务人员协助高龄患者术后适当运动,避免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4]。

1.3焦虑、抑郁症状评价标准分别对患者在护理前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心理护理效果的评分。

1.4统计学方法本组HAMA和HAMD评分的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期间数据比较使用t检验,以χ±s作为计量单位,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均完成手术,安全渡过术后危险期,未发生因护理不当导致的并发症和意外事件。100例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抑郁、焦虑评分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结论

高龄患者的机体老化,身体机能下降,各器官功能减退,且大多患者伴有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心理承受能力和术后恢复都较慢,极易引起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术前对高龄腹部手术患者给予心理、健康、安全三方面的护理干预,术后对高龄腹部手术患者进行重点监护干预、伤口护理干预、输液护理干预、呼吸护理干预、防褥疮护理干预、活动护理干预。对于患者完成手术和安全渡过术后危险期及康复出院有重要意义[5]。

高龄患者腹部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于患者完成手术和安全渡过术后危险期及康复出院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卢继英.老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因素分析与护理[J].上海护理,2004,4(增刊):57-58.

[2]吴义琴,黄惠清,林韵娇.足底熨治疗法对腹部术后病人排气时间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2,16:192-193.

篇5

【中图分类号】R7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5-01

00-02开腹手术目前仍然是妇产科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为了最大程度地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手术的风险,避免医疗纠纷,对腹部切口进行有效的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1临床资料

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我院妇产科共实施腹部切口手术128例,其中实施剖宫产术97例,子宫全切术15例,,异位妊娠16例,患者年龄21~57岁,平均40.2岁,患者住院时间为10~21天,切口均愈合出院。

2护理措施及实施计划

2.1术前护理

2.1.1饮食调节:对于实施腹部切口手术的患者,充分的饮食调节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对于需要择期手术的患者,更应根据患者具体的身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按照适宜能量、低脂肪、低膳食纤维、少量多餐的原则,加强术前营养。对营养不良的患者,应增加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以提高血浆蛋白水平,保证机体有充足的营养,促进伤口愈合,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对于患糖尿病的患者,需通过饮食控制和药物调整来控制血糖,待血糖稳定后再行手术;对于贫血的患者,应给予药物补充铁剂,积极纠正贫血;对消化道吸收功能较差、体质消瘦的患者,应注意通过营养补充改善一般状况后再行手术。

2.1.2健康指导: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和手术的必要性,叮嘱患者各种手术注意事项,掌握好手术时机,术前及时做好各种检查,皮肤要保持清洁,及早手术可有效地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指导患者学会有效咳嗽,向患者讲述咳嗽的重要作用及咳嗽时如何保护好伤口。

2.1.3心理护理:耐心倾听患者的疑虑,给予细致的解答,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的情绪,努力为患者创造心理安定的住院环境,让患者了解医院的技术水平、医疗设施,以热情和蔼、关心、同情的态度,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熟练清湛的操作技术,取得了患者的信任,以信赖的良好医患关系,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手术,防治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等一系列问题出现。

2.2术中护理:术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视具体情况可选用横切口及减张缝合,关腹时应保证满意的麻醉、动作轻柔避免腹壁组织的撕裂,选择适当的缝合材料,彻底止血,逐层确切缝合,做好切口的保护,预防感染。

2.3术后护理

2.3.1护理环境:

在病人进入病房之前为病人铺好麻醉床,病人的病房要进行紫外线的空气消毒,保证提供一个卫生安全的护理环境。保证病房的整洁,温度适宜,光线柔和,病房四周要保持安静的环境,保证病人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医务人员夜间巡视病房,讲话,走路声音要轻,体现工作的人性化。[1]

2.3.2血压,呼吸和脉搏的观察:

接收术后病人时,要及时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测病人的T、P、R一次,观察病人的一般身体情况。12小时之内每隔两小时测试一次血压,如有意外情况及时报告主治医师,遵医嘱继续测量,手术后三天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每四小时测量一次T、P、R,病人如有发热症状时,也应坚持测量。[1]

2.3.3出血和引流管的护理:

一般做腹部手术的病人在回病房时,腹部都插着很多的管子,输液管,尿管,胃管。在其中腹部的叫做引流管,必须妥善的稳固好病人的这个“生命管”。在术后48小时重点观察病人的出血情况并且要保证病人的引流管要通畅。体外的引流管要固定起来,以免病人无意识碰掉。因为病人身体上的管子很多,拔管的时间要标记在管子上,以免拔错管子引起不必要的伤害。观察尿量,尿管保留时间,要根据手术种类而定,如子宫全切术需24小时,附件切除术需12小时,拔出尿管后督促多饮水,8小时督促自解小便。[1]

2.3.4术后疼痛问题的护理:

手术后疼痛是手术病人存在的普遍问题,如护理不当,可能造成病人的焦虑不安,呼吸急促和恐惧,使病人的术后恢复,早期活动受到极大的影响,也很可能造成手术并发症的产生。一般麻醉作用消失以后病人就会感觉疼痛,在二十四小时之内疼痛最为剧烈,这个时候病人的咳嗽、翻身都会加剧伤口疼痛,此时要多巡视病人,及时的止痛处理,指导帮助病人正确的减轻疼痛,把双手横压在腹部伤口上,以免咳嗽、深呼吸的行为引起震动牵制伤口疼痛。固定好病人的各种管子,以免病人翻身时牵动管子引发伤口痛。一般24小时以后疼痛感会减轻,这时候可以指导病人家属正确的帮助病人翻身等轻微活动,鼓励病人有效咳嗽可以排出呼吸道的痰液,预防并发症的产生。亲属可用手按住病人腹部伤口,限制病人咳嗽时腹部的活动,如果病人咳嗽困难,在病人情况稳定的时候,6小时协助病人采取半卧位的姿势,翻身、拍背,使病人自然咳嗽帮助排出痰液。如果病人腹部疼痛不愿咳嗽则协助病人屈膝,双手按住病人伤口两侧,防止震动牵制伤口 。如病人疼痛剧烈且持续不断伴有反跳痛者,及时请医生处理。[2]

2.3.5术后饮食护理:

一般腹部手术在十二小时或者二十四小时之内禁止进食,直到三、四天后,等待排气后方可进食。这是为了防止病人产生胀气的原因。在禁食期间,用静脉输液的方式为病人提高营养。由于长时间不能饮水,为保证口腔湿润,病人可口含湿盐水纱布缓解。如若病人恢复较好没有其他禁忌的病症可进食,在医务人员的协助下进食流质食物,如蛋花汤,藕粉水,注意少量多次。待病人排气之后可进食粥类食物,循序渐进的进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病人更快的恢复,也有助于病人肠道健康。

2.3.6术后早期运动:

腹部手术以后,病人腹部疼痛,也担心腹部伤口的开裂而不愿进行翻身。要早期指导病人进行翻身,有利于加速伤口附近的血液循环,更快的促进伤口愈合,有利于病人肠道的蠕动,减少并发症的可能和褥疮的产生。要协助病人进行正确的翻身,左下肢弯曲,右下肢平放,借助病床床栏进行翻身,侧卧后,上身保持弯曲,下身可放置软枕。[3]

2.3.7康复教育:为防止患者放松对腹部切口的关注,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教育,讲解科学起坐的重要意义,以免引起腹部切口张力增强,有碍切口愈合,指导患者合理使用腹带,及时查看腹带松紧度,及时固定腹带。指导患者进行术后早期活动,促进胃肠功能与体力恢复,防止肠粘连,还可以采用热敷穴位等措施,促进患者术后尽早排气、排便;观察并记录大小便情况,注意保持大小便通畅,术后避免过早剧烈活动,防止腹内压增高引起切口裂开。

2.3.8防止术后并发症:

术后并发症也是妇产科腹部手术的重要注意事项,除了严格做好上面的护理工作外,还需要注意的是病人自身的清洁,病人的会要擦洗一日二次,保证外阴的清洁,预防遭受逆行感染。对敏感区域和免疫能力相对低的区域更要保持卫生。对于呼吸道的痰液,如果没有办法咳出,则要进行雾化和吸出。

3结论

通过对妇产科手术病人腹部切口采取科学的护理,在术前对患者进行饮食调节,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对切口进行的严密护理和康复指导,给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促进了切口愈合,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妇产科 腹部切口

目前仍然为妇产科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为了最大程度地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降低手术的风险,避免医疗纠纷,对腹部切口进行有效的护理是十分必要的。现将本院近年来针对妇产科腹部切口患者实施的护理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来自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本院妇产科共实施腹部切口手术487例,其中实施子宫肌瘤挖除187例,子宫全切术246例子宫次全切术40例,异位妊娠8例,宫颈癌根治术5例,卵巢癌根治术1例,患者年龄21~67岁,其中切口脂肪液化3例,患者住院时间为7~15 天,切口均愈合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饮食调节对于实施腹部切口手术的患者,充分的饮食调节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对于需要择期手术的患者,更应根据患者具体的身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按照适宜能量、低脂肪、低膳食纤维、少量多餐的原则,加强术前营养及支持治疗。对营养不良消瘦的患者,应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的摄人,以提高血浆蛋白水平,保证机体有充足的营养,促进伤口愈合,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对于患糖尿病的患者,需通过饮食控制和药物调整来控制血糖,待血糖稳定后再行手术;对于贫血的患者,应给予药物补充铁剂,积极纠正贫血;对消化道吸收功能较差、体质消瘦的患者,应注意通过营养补充改善一般状况后再行手术。

2.2 健康指导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和手术的必要性,叮嘱患者各种手术注意事项,建议患者在术前2周内戒烟,掌握好手术时机,术前及时做好各种检查,皮肤要保持清洁,备皮时间不超过术前24 h尽早手术可有效地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指导患者学会有效咳嗽向患者讲述咳嗽的重要作用及咳嗽时如何保护好伤口。

2.3 心理护理耐心倾听患者的疑虑,给予细致的解答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的情绪,努力为患者创造心理安定的住院环境,让患者了解医院的技术水平、医疗设施,以热情和蔼、关心、同情的态度,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熟练清湛的操作技术,取得了患者的信任,以信赖的良好医患关系,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手术,防治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等一系列问题出现。

篇7

目前妇产科主要手术方式仍是开腹手术,但是开腹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是常见并发症。因为肥胖患者增多和手术中使用的高频电刀等使脂肪液化明显增加,所以对腹部切口进行有效的护理是十分必要的[1]。现将本院妇产科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712例腹部切口患者的护理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院妇产科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实施腹部切口手术712例,年龄19-65岁,平均43.12岁,手术类型:剖宫产术425例,异位妊娠32例,子宫次全切除术41例,子宫全切术209例,宫颈癌根治术2例,卵巢癌根冶术3例。其中4例为糖尿病患者,6例再次手术为纵切口,其余均为横切口,切口脂肪液化9例,切口裂开2例,但未出现切口化脓,患者住院时间为8-21天,均为切口愈合出院。

2 护理方法

2.1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要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疑虑,给予细致的解答和安慰;向患者介绍医院的技术水平,手术、麻醉安全度,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让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手术。用我们的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诚心给予患者人性化护理服务,获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同时对手术康复也起到促进作用。

2.2健康指导 术前及时做好各种检查,向患者进行术前宣教,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叮嘱患者手术注意事项,要防止感冒、咳嗽;指导患者学会有效咳嗽及咳嗽时双手轻压腹部两侧,减轻切口张力。术前保持皮肤清洁,备皮时间不超过术前24h。

2.3饮食指导,补充营养 对于实施腹部切口手术的患者,给予饮食指导,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利于保证机体充足的营养,增加机体组织修复能力和抵抗力,促进伤口的愈合。饮食以高蛋白、高纤维素、易消化、少量多餐为原则。手术前对于营养不良患者,应增加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以提高血浆蛋白水平;对于贫血患者,应给予补充铁剂,必要时输血,积极纠正贫血;对于糖尿病患者,需通过饮食控制和药物调整来控制血糖,待血糖<8mmol/L后再进行手术[2]。手术后饮食指导:术后禁食6h后进食流食,术后一日视病情,可进半流食,无不适者,肠气通后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转贴于

2.4疼痛护理 术后患者切口疼痛不能忍受,睡眠受到严重干扰时,会影响术后恢复。护士要主动关心病人,对患者的疼痛按主诉疼痛分级法(VRS)等级评定,根据疼痛的级别,选择药物和物理等措施,教会患者应对疼痛的技巧,如听音乐、深呼吸、放松术、分散注意力等。

2.5预防切口愈合不良,做好术后切口护理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视具体情况可采用横切口及减张缝合,关腹时应保证满意的麻醉,动作轻柔,选择适当的缝合材料,彻底止血、逐层确切缝合。术后护理人员要每日观察患者腹部切口情况,注意切口处有无渗血渗液,有无感染征兆,保持敷料清洁干燥。观察有无腹胀发生,切口张力是否增加,特别要加强对肥胖、营养不良、糖尿病、贫血患者的切口观察。术后行胃肠外营养,适当补充水、电解质、维生素,必要时补充血浆、蛋白质。同时做好饮食指导,补充营养,促进切口愈合。给予红外线照射切口,保持切口干燥,预防切口脂肪液化。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慎用广谱抗生素减少切口感染。一旦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裂开等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对症处理。

2.6康复指导 术后指导患者翻身、咳嗽、大便等腹压增高时注意保护切口,并指导患者合理使用腹带。指导协助患者早期进行活动,如定时给予翻身,床上活动肢体,扶助床上坐起,搀扶下地行走等,可以促进肠功能恢复,预防腹胀、肠粘连,增进食欲,避免或减少血栓形成,防止肺部感染。对患者讲解床上大小便,科学起坐的重要意义,以免引起切口张力增加,有碍切口愈合。观察记录大小便情况,注意保持大小便通畅。

3 护理结果

本组712例实施腹部切口手术患者,住院期间9例出现脂肪液化,2例切口裂开,经治疗护理后,均治愈出院。

4 总结

通过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采取了针对性有效的护理措施,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补充营养;心理护理康复指导,让患者掌握自我保护切口的方法,促进了切口愈合;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配合治疗和护理,使患者早日康复,避免了医疗纠纷。

篇8

【摘要】 目的 探讨腹部带蒂皮瓣包埋修复手部损伤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对28例手外伤及手部损伤应用腹部带蒂皮瓣包埋修复术的患者给予术前充分准备,术后及时止痛,上肢包扎固定并制动,严密观察皮瓣的血运情况,指导伤肢正确的功能锻炼。结果 皮瓣成活率高,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重视围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是皮瓣移植成功的有力保证,术后的康复训练是恢复功能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 带蒂皮瓣; 包埋; 围术期护理

在当今社会中,因机械、交通事故等造成手外伤致手部皮肤软组织严重缺损,游离皮瓣植皮无法修复者,为了保全患者完整的手指和功能,修复组织,防止骨外露,临床上常用腹部带蒂皮瓣包埋修复和恢复手的功能。此方法有操作简单、成活率高、风险小等优点,且有利于手的功能重建。笔者所在科自2009年3月~2010年11月共收治各种手外伤需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患者28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8例患者,男17例,女11例,年龄18~61岁,其中机器绞伤12例,砸伤9例,电锯伤7例,合并手部骨折26例。均行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27例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后患者手部软组织皮肤缺损皮瓣均成活,1例移植皮瓣坏死,进行再次带蒂皮瓣移植术后成活。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手外伤患者大多数是青壮年劳动力,受伤后普遍精神紧张,担心愈合后是否影响手部功能,害怕致残、截肢等,再加上伤口出血、疼痛使患者受到不良心理刺激,躯体上的痛苦与心理上的恐惧交织在一起,给患者造成重大的心理负担。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应主动关心患者,态度亲切和蔼,治疗操作准确娴熟,仔细耐心地回答患者的疑问,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评估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消除恐惧心理。

2.1.2 健康教育 向主管医生了解患者伤情,治疗方案及护理要求,与患者及家属说明病情的真实情况及早期清创和皮瓣移植治疗的重要性,取得家属及患者的配合,交代术前禁饮禁食时间,介绍手术的方式及手术时患者应如何配合,交代手术后患肢长时间固定带来的生活不便及手术的预后,让患者对大体的康复过程有初步的了解,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以良好的状态配合治疗。为防止血管痉挛,劝告患者绝对禁烟[1]。

2.2 术后护理

2.2.1 疼痛护理 疼痛可使机体释放5-羟色胺,使血管收缩,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血管腔闭塞或血栓形成,因此有必要减少患者的疼痛刺激,必要时可予术后留置镇痛泵或术后3 d内予每8 h肌内注射盐酸曲马多。要求室温保持在20 ℃~25 ℃为宜,湿度60%为宜,病房禁烟,定时通风,保持病房安静、整洁、舒适。

2.2.2 护理 皮瓣包埋术后的与固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患者术后需长时间固定制动,一般卧床1周,平卧是术后最佳卧位,应将患肢肘、腕部垫起,高于心脏水平10°~15°,以促进血液循环。造成皮瓣撕脱的原因有睡眠中不自觉的动作,说话时习惯动作,不注意滑倒等。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选择防滑、轻便、大小合适的鞋,避免因滑倒造成皮瓣撕脱。睡眠前检查固定姿势是否稳妥,夜间多巡视,防止患者在熟睡时不慎拉脱[2]。如抽出应急诊送手术室再次缝合。同时,应做好防痔疮护理。

2.2.3 皮瓣血运的观察与护理 (1)皮瓣转移术后,一般行局部包扎固定,留出观察窗观察血运皮瓣伤口渗血情况,伤口渗血多时及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防感染。(2)严密观察皮瓣血供,防止发生血管危象,确保皮瓣移植成活。血管危象一般发生在术后72 h内,且60%发生在24~48 h[3]。术后1周内要特别注意观察皮瓣色泽、温度、张力、毛细血管充盈反应并详细记录。一般术后24 h内每0.5小时观察1次,24~72 h每1~2小时观察1次,以循环良好、皮瓣红润、局部无肿胀、张力适中、与邻近皮温相差1 ℃~2 ℃、毛细血管充盈反应试验正常为佳。若皮瓣颜色苍白、青紫、肿胀、疼痛、毛细血管充盈试验反应迟钝,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寻找原因,对症处理,血管危象分为动脉血管危象和静脉血管危象。(3)冬天要注意皮瓣保温,因寒冷可引起血管痉挛,可用60 W烤灯距皮瓣30~50 cm持续或间断照射手术部位,保持局部温度达33 ℃~35 ℃,但应注意避免灼伤皮肤。

2.2.4 药物应用 术后药物辅助治疗,以抗感染、抗凝、抗痉挛。使用抗凝药物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皮肤黏膜及全身有无出血倾向。禁止在患肢行静脉穿刺输液,以防止血管壁炎性内膜增生和血管栓塞而导致皮瓣坏死。常规应用高效抗生素以防感染,因液体量大,药物影响凝血功能,应需严密观察。

2.2.5 饮食与生活护理 做好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创口隐蔽处的污垢常予生理盐水或酒精棉球擦拭。手部软组织缺损严重,渗出液多,蛋白丢失及分解代谢增加,使机体出现负氮平衡,负氮平衡程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严重影响患者的伤口愈合[4],因此,应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静脉补充氨基酸,避免进食酸、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

2.2.6 指导功能锻炼 患者术后即可行健肢及患肢手部制动情况下的功能锻炼,如患肢的肩关节活动,鼓励患者用健手吃饭及从事力所能及的生活活动,一般3~4周进行断蒂,断蒂前应做血运训练:用皮管夹、肠钳或橡皮筋阻断皮管一端血运,从术后10~14 d可开始皮管血运训练,每日3~4次,由3~5 min开始,逐渐延长时间,至阻断血运1~2 h皮管颜色良好、柔软、不肿胀时即可。本组有3例行断蒂并血运训练。断蒂后即可活动患肢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健指指关节,如患指无骨折及肌腱断裂,术后即可行指关节伸屈活动。

3 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患指皮瓣禁用热水袋保暖,注意防冻伤、刺伤及其他意外伤,因皮瓣本身无感觉,新的神经系统未建立,出院后嘱患者继续行功能锻炼,可按摩皮瓣,3~6个月后回医院行患指皮瓣整形术。

参考文献

[1] 张凤梅,陈维燕.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手皮肤缺损96例护理体会.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6(4):342-343.

[2] 孙琴映,胡珊莺.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脱套伤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1996,11(8):40.

篇9

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笔者对医院行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抽取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行腹部手术的患者52例,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为19岁至66岁,平均年龄为(42.19±3.21)岁,术后患者均伴随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状况。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疼痛状况、年龄等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根据患者的疼痛状况予以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疼痛状况的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所示:

1.2.1 心理护理

受到疼痛状况的影响,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的情绪,直接影响着临床治疗的效果。护理人员进行临床护理期间,应先加强对患者的沟通,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增加对术后疼痛的认识。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不仅能够改变缓解患者的恐惧情绪,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

1.2.2 一般护理

手术结束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了解其伤口恢复情况。患者卧床休息期间,辅助患者翻身期间动作应轻柔,避免牵扯到手术切口,导致患者出现术后疼痛症状。行手术治疗后,部分患者的免疫功能会有所下降,易导致患者出现咳嗽等症状。护理人员应教会患者正确咳嗽的方法,即咳嗽期间,可对手术切口部位轻微施加压力,能够减少咳嗽时对手术切口的牵扯。

1.2.3 疼痛护理

当患者出现腹部疼痛状况时,护理人员先结合其对疼痛耐受性进行分析,若患者的未出现剧烈疼痛感,可指导患者通过想象、暗示等方式调节情绪,转移注意力。教会患者正确呼吸的方法,缓解其肌肉紧张状态,使交感神经处于正常状态。对于耐受性较差或出现剧烈疼痛的患者,可适当予以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1.2.4 用药护理

采用镇痛药物进行临床治疗前,对患者的疼痛状况进行分析,明确疼痛诱因后,再予以患者镇痛药物进行治疗,若患者的疼痛诱因不明确,则可先予以少量的药物,避免出现药物滥用的现象。同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临床观察,了解其是否出现不良用药症状,并进行针对性处理。由于长期持续使用镇痛药物,容易增加患者对镇痛药物的依赖性。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疼痛患者的动态观察,把握用药时机和用药剂量。

1.4 临床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价。

1.5 评价标准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分级:0级:无疼痛感;1级:轻微疼痛,在患者耐受范围内。2级:中度疼痛,需要予以适量的镇痛药物。3级:剧烈疼痛,在服用镇痛药物的同时还需加强疼痛护理干预。

1.6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表示,并行t检验,P

2 结果

经一段时间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状况,观察组患者疼痛状况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术后疼痛是行腹部手术后常见的临床症状,手术创伤、术后引流等均会导致患者出现该症状[1],不仅会降低其生活的质量,还会对临床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患者的疼痛症状的护理干预。

笔者医院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期间,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缓解患者恐惧状况,鼓励其积极接受治疗[2]。辅助患者取舒适,帮助患者翻身,降低患者的不适感。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增加患者对疼痛的认识,使其掌握正确咳嗽的方式,减少对手术切口的牵扯。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时予以药物进行治疗,把握用药时间。用药治疗期间,应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若出现不良用药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针对性处理[3]。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加强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曾燕,韦喜艳.术前疼痛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02):67-68

篇10

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4月~2012年4月实施腰腹部的吸脂术女性68例,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37岁,体重56~78kg,平均65kg。腹围:脐和剑突连线的中点位置85~110cm,脐部88~115cm,下腹部最高的隆突点位置95~120cm。吸出的脂肪量为1 500~3 700ml,平均吸出量3 200ml。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方面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式:两组均行腰腹部吸脂术,术前30min给其口服或注射抗菌素。实施常规消毒,在其两侧的髂前上棘外上2.0cm处分别行0.5~1.0cm大小的切口。皮下注入稀释后的利多卡因(含肾上腺素)肿胀麻醉液,使局部皮肤发生肿胀,并且逐渐变硬。把抽吸管皮下(行反复拉锯式),以放射状扇形负压抽吸其腹壁深浅的两层脂肪。经两侧的切口实施交叉抽吸从而确保手术区平整,实施提捏实验加以判断手术的效果。保留住皮下0.5cm脂肪防止破坏皮肤相应的血液循环。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个组别被吸脂者满意度的调查对比:据结果可知,观察组被吸脂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随访一年的临床疗效评价对比(见表2):优良率80.6%,前者优良率明显高于后者,观察组的疗效评价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护理对策

3.1术前护理:对其实施心理护理,术前多数女性不仅有塑造良好体形的迫切需要,同时又惧怕手术,而且对于手术的期望过高,会存在一些不合实际的想法。应对其详细分析手术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可行性。询问其是否有过敏史及月经等信息,需禁服阿司匹林类抗凝药、血管扩张药和激素类药物以避免出血。注意其呼吸功能,对其胸式呼吸的占比评估,辅助实施胸式呼吸的训练。完成体重的测量并进行各项临床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病症。

3.2术中护理:配制肿胀液,严格行无菌操作,避免伤口发生感染和术后的并发症。建好静脉通道,保证输液的通畅,确保抽吸管通畅。密切关注其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以及脉搏等各项生命体征,观察是否出现麻醉中毒产生的早期表现。并且观察抽吸量及颜色。

3.3术后护理:脂肪组织容易产生感染,术后应使用抗生素。若产生感染,尽快找到原因。术后把无菌的棉垫均匀地平铺在其腰腹部的创面,弹力绷带和腹带以加压包扎。术后第3日拆除绷带之后,给其穿上弹力加压服,时间为3个月,避免皮肤不平整同时增加其塑性效果。注意其情绪的变化,要对其实施一定的心理疏导。对患者进行术后的健康指导,注意合理饮食,并且保证睡眠质量。

4 讨论

临床上,腰腹部的吸脂术是较为欢迎的一类美容整形手术,其有安全和失血较少以及组织的损伤较轻等特点,并且麻醉作用的时间较长等[1]。吸脂整形主要是以吸取身体内多余的脂肪组织从而达到女性瘦身减肥的目的[2]。临床上,常见可实施吸脂的部位涉及到全身各个方面,此手术一般无明显痛苦,具有定位精准和安全科学以及塑身紧致和永不反弹的优良特点[3]。而腰腹部即使以运动加以减肥的效果也是比较微小的,这种情况实施吸脂术可以取得很好效果,吸脂效果也非常好。手术中使用肿胀灌注的技术,从而让被抽吸的脂肪不仅有一定的量,而且不会给身体产生负面影响,术后实施精细缝合之后几乎看不到手术痕迹,手术位置皮肤柔软和平整以及没有瘢痕,手术效果较为满意。术后第3日拆除绷带之后,穿上弹力加压服,时间3个月,避免皮肤不平整同时增加其塑形效果。通过对我院实施腰腹部的吸脂术女性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研究,得出观察组被吸脂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一年后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龚涛.真空负压吸脂术与振动吸脂术对比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0(12):128-129.

篇11

1.1 一般资料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手部外伤皮肤缺损患者共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18~62岁。本组全部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

1.2带蒂皮瓣移植的病情程度其中18例患者患指外露;8例清创缝合后皮肤坏死,造成皮肤缺损。入院后确诊为手部外伤皮肤缺损。

2结果

26例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手术死亡,无并发切口感染。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对突如其来的创伤,患者一时不知所措,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护士应以高度的同情心积极与患者沟通,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等个体情况,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和心理安慰,消除紧张情绪,使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

3.1.2术前准备术前完善各种检查准备工作:心电图、血标本、皮试等,术前禁食水,做好胃肠道、皮肤准备,要特别注意保护供皮区的皮肤,协助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训练,以适应术后卧床。

3.2术后护理

3.2.1病室要求室温保持20℃~25℃,湿度50%~60%。安排单人病房,减少探视,以利病人休息。病房内禁止吸烟,反复强调不可主动或被动吸烟,因香烟中的尼古丁既容易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又可促进血小板凝集,易造成吻合血管痉挛与栓塞,所以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病人及家属配合。

3.2.2心理护理术后由于切口疼痛、强迫等原因,患者易出现焦虑、烦躁等不安情绪,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导致末梢循环血管收缩、血运差,影响皮瓣成活。护士应及时掌握患者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支持,及时镇静止痛,以利切口愈合。

3.2.3护理术后保持正确,不良易导致皮瓣蒂部扭转、受压、折叠,而影响皮瓣供血,一般采取平卧屈膝位,以减少腹部张力,肘部垫高与腹部同一水平,以使患肢制动。防止夜间患者熟睡后,会不自主的移动患肢,应以6 cm宽胶布或石膏绷带束缚肢体,术后40 h可适当下床活动,以不影响皮瓣血运为宜。

3.2.4烤灯照射的护理术后给予40~60 W的远红外烤灯照射患处保暖1周,照射距离40~60 cm,利用红外线刺激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预防患者无意识活动患肢,灯距太近,局部过于干燥或烫伤皮瓣,影响皮瓣成活;灯距太远,保温不够,易引起皮瓣血管痉挛。

3.2.5皮瓣的观察与护理①时间。术后6~8 h观察局部伤口情况、皮瓣血液循环,记录皮瓣色泽、温度、肿胀程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术后2 d内观察记录,1次/h,术后3 d内观察记录,1次/2 h,术后4 d~1周观察记录,

1次/4 h,术后第2周观察记录,3次/d。②色泽。皮瓣复温后,色泽较健侧稍红,观察色泽变化时应该避免在强光下进行,以免出现偏差而导致误诊。③皮温。正常皮瓣温度31℃~35℃,皮温与健侧相同或相差1℃,说明皮瓣存活良好;如果皮瓣组织与健侧皮温相差大于3℃,表示静脉回流不畅,要及时报告医生。④毛细血管反应。用棉签轻压皮瓣,正常情况下皮瓣受压处苍白,移去棉签后2~3 s 转红润。如超过5 s或反应不明显,表示有血运障碍。⑤肿胀。一般皮瓣组织有轻度肿胀,这是术后创伤所致的正常组织反应,术后48 h达高峰,以后逐渐减退。但是局部水肿伴有其他征象者,是将出现静脉回流障碍的先兆,应立即报告医生。

3.2.6断蒂训练此类皮肤属寄生皮瓣,3~4周后,即断蒂前须做皮瓣蒂部血流阻断试验,以判断该皮瓣蒂部是否能成活,在进行阻断的同时可刺激周围毛细血管迅速增生。断蒂的指征:连续阻断1 h,皮瓣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充盈均无改变。术后3周开始做皮管训练,可用橡皮筋阻断法,观察皮瓣温度、弹性及毛细血管充盈情况, 2次/d,10~15 min/次,2 d后延长为50~60 min,如皮瓣无发黑、发白,用针头刺皮瓣出血活跃,1周后即可断蒂。

3.2.7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预防泌尿系感染,嘱患者多饮水,留置尿管者消毒2次/d。预防坠积性肺炎,指导患者深呼吸、主动有效咳嗽、排痰。防止便秘,指导患者多食水果、清淡饮食,按时排便,必要时给予缓泻剂。防止压疮,每2 h翻身,按摩受压皮肤。

4 健康指导

告知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对肢体恢复的重要性,取得病人的配合和理解。锻炼的整个过程循序渐进,原则上以感到疲劳,能忍受为度。在患肢固定良好的情况下,指导患者做耸肩、健指及腕部的屈伸活动。断蒂后鼓励患者练习肩关节旋转、外伸、上举、肘关节屈伸、前臂旋前、旋后、手指屈伸等活动,促进患指功能的恢复。

篇12

外科手术患者在进行腹部切口手术之后很容易出现切口感染。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的常见感染之一,主要是指指术后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切口局部组织炎性反应。其后果是切口延迟愈合、裂开等,严重者引起全身性感染、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我院选取2011年6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536例实施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和分析外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临床护理措施。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2011年6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536例实施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发生腹部切口感染的作为实验组,将为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78例患者,男患者38例,女患者40例;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68岁,平均年龄43岁;胃部切除术7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8例,肠破裂修补术8例、直肠癌根治术8例、结肠癌根治术8例、剖腹探查术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例、脾破裂切除术7例、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7例,肝癌切除术5例,其他2例。对照组458例患者,男患者235例,女患者223例;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年龄42岁;胃部切除术5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38例,肠破裂修补术42例、直肠癌根治术33例、结肠癌根治术29例、剖腹探查术3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5例、脾破裂切除术48例、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45例,肝癌切除术42例,其他30例。两组在手术室环境、手术医师、麻醉方式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在体重指数(BMI,kg/m2)、年龄、备皮时间、切口长度、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病、营养不良、糖尿病等)、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等方面的差异。

1.2 方法

我院选取2011年6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536例实施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78例患者采用综合常规护理方法,在术前做好备皮工作和营养支持,并在术前1h静脉滴注抗生素,及进纠正贫血、蛋白质缺乏和电解质失调;术中无菌操作;术后及时冲洗患者的腹腔切口,予以营养与补液,及时换药。

1.2.1 手术时间方面

患者手术时间大于2小时容易发生术后感染,因为随着手术的时间的增加,手术中所用器械感染的几率随之增加,患者腹部切口的汗腺的细菌也逐渐增加,同时容易造成患者创面的扩大以及局部血肿。本次研究中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因此医护人员应有效的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例如可以完善手术的准备措施、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1.2.2 用药方面

在患者的围手术期,为减少患者的切口感染,医护人员应合理应用抗生素。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最佳时间应是在手术开始前的30min,也可与麻醉前用药一起给病人一次适量的抗生素。手术时间过长可术中再给一次抗生素,抗生素应用3 d后停药。医护人员应注意术后不可长期大剂量滥用抗生素,否则不仅不会降低感染率,反而有促进耐药菌株形成的危险,并可能延误诊断和治疗时机,给病人及家属赞成不必要的伤害和经济压力。

1.2.3 营养护理

术前应保证患者的营养,必要时对患者进行输血、输注蛋白甚至给予静脉营养支持。在围手术期加强患者营养,饮食合理,保证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供给。按照食欲情况,鼓励少量多餐,如果不能进食,可静脉给予营养,如输血、白蛋白、脂肪乳等以纠正患者营养状况,要素饮食可经鼻饲管或用软质的硅胶管,由滴瓶24h内缓慢滴注,保证病人所需的热量及营养。对于术后并发感染的患者,由于高分解代谢,每日会丧失氨量30g,蛋白质的严重不足,且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所以这类病人需同时补充铁、锌、铜、维生素A、B12、叶酸和吡哆醇等。

1.2.4 日常护理

在夏季使用腹带,会导致切口处温度潮湿、增高、易污染,是细菌更衣增生,因此医护人员应注意腹带松紧,可适当增加换药次数,保持敷料干燥。医护人员应定期清洗空调及空气净化机滤网,注意病室通风换气及温、湿度调节。加强对患者卫生宣教及护理,指导被褥及着装厚薄适度、宽松。

1.3 诊断标准

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中心诊断标准,

1.4.数据处理

全部数据分析采用SPSSl3.0软件包进行处理。根据数据的性质采用t检验或x2检验;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

2 结果

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平均年龄、备皮时间、BMI、是否应用抗生素、手术时间以及是否为侵入性手术等方面,可发现手术时间过长、备皮时间过长、入侵性的手术可增加伤口感染几率,同时污染越严重的切口术后感染可能性越大,如表1.

3 讨论

手术切口感染,除与进行手术的医生的技术熟练程度以及在手术过程中无菌正确运用有关外,还与患者的切口部位、手术时间、患者的健康状况、有重要关系。因此医护人员应及时预防,可通过合理用药、日常护理、营养护理等方面并有效的控制切口感染,有效的降低患者感染的几率,同时保证手术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篇13

【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8-0-02

The application of nurse of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after abdominal surgery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er the effective methods of nursecare of early postoperative enteral nutrition for abdominal surgery.Methods: 45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ho received larger abdominal surgery was as theobservational group.40 45 patients were as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same time.the observational group received early postoperative enteral nutrition.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o compare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exhaust and defecate ofand biochemical index of nutrition.Results: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exhaust and defecate in the observational group were earli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postoperative biochemical index of nutrition in the observation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abdominal surgery; enteral nutrition; parenteral nutrition; nurse

腹部大手术的患者多存在程度不同的的营养不良,术后早期的肠内营养(EN)是一种简便、安全及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能早日恢复正常的肠道通畅性,防止肠源性感染,提高免疫力,避免肠功能衰竭,有效纠正代谢紊乱,但是也存在各种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如何加强护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肠内营养护理工作的重点。安全有效的EN与肠外营养(PN)相比,更符合生理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1,2]。总结我院45例腹部大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腹部较大手术患者45例为观察组,其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26-77岁,平均52.3413.36岁;其中胃癌根治术1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胆肠吻合术15例,结直肠癌术12例,给予早期肠内营养。以同期收治的腹部较大手术患者4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9-74岁,平均56.28±11.35岁;其中胃癌根治术1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胆肠吻合术14例,结直肠癌术11例,给予完全胃肠外营养。2组患者男女比例、平均年龄及腹部手术方式比较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营养方法

观察组给予EN,术中留置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术后第1天开始经滴入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氯化钠250-500ml,第2天给予肠内营养液“能全力”500ml,第3天给予能全力1000ml。对照组给予静脉输入葡萄糖、脂肪乳、乐凡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营养支持疗程均为5-7d。

1.3 肠内营养的护理

①心理护理:向患者详细介绍肠内营养的优点,消除患者负面心理。介绍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恶心、呕吐、腹胀及腹泻等,让患者有心理准备。输注护理过程中要经常询问患者有无不适,给予安慰和鼓励,提高安全感。②肠内营养液的配置:肠内营养液为营养均衡的能全力,含有多种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利于各种营养素的吸收,促进小肠及结肠黏膜细胞的生长。③:输注营养液时患者取半坐卧位,抬高床头30-450以减少返流和误吸的可能。④肠内营养液的温度:温度过低可引起肠道痉挛,导致呃逆、腹痛、腹胀及腹泻等;温度过高可损伤肠道黏膜。温度一般控制在37℃左右。⑤营养管的护理:保持营养管放置深度,稳妥固定,防止牵拉、扭曲和脱出。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更换肠内营养输注管道。保持营养管通畅,以防堵塞。每次输注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在输注营养液时,应定时冲管。输注完毕后用无菌纱布包裹,保持营养管外端清洁。⑥皮肤的护理:营养管腹壁外端敷料定期更换,注意固定缝线有无松动,皮肤有无感染、渗液等情况。如有感染,要及时处理。⑦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监测生命体征、血糖变化,注意有无腹胀、腹痛、腹泻及呕吐等症状。注意排气、排便的时间及大便性质和量。如果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及腹泻等症状时,首先调整营养液的浓度、温度及滴速,做大便常规检查或培养。如果没有改善,寻找是否营养液被污染、低蛋白血症及肠炎等因素,并相应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统计学处理由SPSS 14.0软件完成,P

2 结果

2.1 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2组患者排气及排便恢复情况见下表1。可见观察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排气及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营养相关生化指标比较

2组患者血白蛋白(ALB)及前白蛋白(PA)术后1周的情况见下表2,可见观察组ALB、P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观察组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实施EN后,有9例患者出现腹胀、恶心、呕吐不良反应,3例出现腹泻。经过调整滴速、控制输入量后,消化道症状均缓解。

3 讨论

传统认为腹部手术后要待胃肠功能恢复后,才能实施EN。但目前研究表明,EN可以促进肠道功能的早日恢复[3]。术后肠道功能虽受到一定抑制,小肠术后几个小时后就能恢复肠道蠕动,其功能足以摄入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4],同时也能减少腹部大手术后并发症。对患者早期恢复有重要意义。EN的优点体现在:肠腔内的营养物质维持肠黏膜上皮细胞的生长,保持肠黏膜细胞的正常结构;减少肠道菌群易位,降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刺激胃肠道激素的分泌,促进胆囊收缩、胃肠蠕动,减少肝胆并发症的发生;增加内脏的血流,维持正常的肠道代谢;操作不复杂,并发症少,费用低;避免了静脉炎、导管源性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加强肠内营养护理是保证早期肠内营养顺利实施、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首先应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做好心理护理[5]。其次在整个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肠道相关症状。随时检查并妥善固定营养管,保持通畅。准确记录24h出入量,注意大便性质和量。定期冲洗营养管,预防管道的阻塞[6]。遵守肠内营养液使用时“浓度由低到高、速度由慢到快、输注量由少到多”的原则,保持营养液温度[7]。能全力是含有纤维素的肠内营养制剂,可直接使用,有效补充各种营养素,减轻护理工作量。定期监测各项生化及营养指标,以评价效果并及时调整。本次研究中,通过对腹部大手术患者的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见观察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排气及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观察组ALB、P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肠内营养对消化道手术患者作用明显,其不仅改善了患者营养状况,还促进肠道功能的早日恢复,明显优于胃肠外营养,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秦环龙,吴肇汉.肠内营养在外科临床中的应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0,7(2):119.

[2]罗洪.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5):38.

[3]秦环龙,杨俊.外科手术后肠内营养的时机、途径和制剂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1):79-80.

[4]保红平,杨浩雷,高瑞岗,等.腹部外科手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07,6(1):32-34.

[5]许勤,丁亚萍,方小萍.护理程序在肠内营养鼻肠管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0):43-4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