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11 15:55:1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公司信息化建设调研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我县信息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做强“硬”件,打造信息化应用平台。硬件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入资金64万元,购买了120台新电脑、加上原有电脑,基本上做到了民警人手一台,打印机和扫描仪以及复印机等全部配发到每个执法单位,数字证书的拥有率和使用率达到95%。筹措资金200余万元建立了城市电子监控中心,在县城主要街道和重点部位按装了摄像头,最大限度的加强社会面的控制;投资20万元,建立了覆盖全城的350兆无线集群通讯系统。投资15万元,建立了高标准的电视电话会议室。
(二)“软件”硬做,实现网上无纸化办公。网上办公有利之处,就是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最大限度的提高办事效率。我局以打造优质、高效、快捷的“__公安信息港” 局域网为依托,建立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公文传输系统”,开通了“违法犯罪人员信息库”、“被盗抢车辆信息查询”、“公民身份核查系统”、“在逃人员查询系统”、“dna查询系统”等14大系统的查询功能。创设了“全国、全省、全市网络”导航功能。建立了“办案智能系统”,实现从案件报警登记、案件立案、审批、报捕、的网上办案,真正实现了无纸化办公。通过‘精细化管理系统”的建立,进行日清的录入审核工作,将各项绩效指标量化到民警个人,实现了综合考评由考单位,到考个人的转变。通过进一步健全了全县人口管理系统、治安管理系统,刑事案件信息系统、暂住人口系统、出租房屋管理系统、旅馆业管理系统、民爆物品管理、枪支管理系统,最大限度的实现全局信息网上共享。
(三)做实基层基础工作,推进信息化建设。一是注重民警信息化素质的提高。“信息化”建设,设备建设是其一,“人”的素质提高亦是重点。我们要求民警要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标准:一要求民警掌握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理论知识,懂得计算机的一般工作原理,对工作中出现的小故障能及时解决。二要求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一名民警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的水平高低并非单纯取决于他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的熟练程度,更重要的是在运用这些手段开展工作时不出差错。只有在业务知识上胸有成竹,才能在信息化工作中少失误,不失误。三要求掌握必要的工作技能。一网计算机要会正确开关机,要学会如何存储、读取文件,懂得熟练运用网络和各种软件进行查询、传输等工作。要学会打字,对日常办公办公软件做到灵活应用。二是做好各类信息的日常采集、录入。主要采取业务部门指导考核把关,基层一线单位专人负责信息的采集和录入,实行月考核,评比的办法,加强各类信息的日常采集、录入工作,确保各类信息及时、准确、有效。我们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人口管理、治安管理,刑事案件信息、暂住人口、出租房屋管理、旅馆业管理、民爆物品、枪支管理系统,并对以上系统进行了清理整顿,特别是今年我局对全县人口信息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理校对,对出错人口信息进行了纠错,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四)开展跨界跨省区域合作,积极打造大信息格局。我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每年在外打工的人员就达30余万,其中以在广东、广西邻近地域打工作居多,我局以精诚团结、通力协作、共同打击犯罪”为基本原则,通过打造大信息格局,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谋求“双赢、多赢”良性互动互助,共创平安和谐美好的睦邻友好大治安环境。20__年12月16日至17日,在我县莲花大酒店成功举行了湘桂两省(区)三市十四县(区)一监三届九次治安协作会议,湖南__、广西桂林、贺州市公安局主管刑侦工作的副局长、刑侦支队长,__、道县、江永、江华、东安、全州、灌阳、恭城、平乐、富川、昭平、钟山、八步、平桂、钟山监狱等15个联防县(区、监)公安局局长、主管刑侦工作的副局长、刑侦大队长参加会议。通过开展区域合作效果显著。20__年10月4日,在广东警方提供的信息下,我局民警经过艰辛努力,成功侦破广东省中山市“20__927” 广东省铁将军防盗有限公司财务室盗窃保险柜220万现金人民币被盗案,追回赃款近70万元,__籍7名犯罪嫌疑人全部移交给广东中山警方押回审理。20__年11月10日,成功抓获冷水镇百美村村民成阿勇、沙锋成功破获广东东莞东莞市东城区鳌峙塘工业园基二横路宏达模具厂门口杀人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目前一些民警思想上还未真正改变,对警务改革的浪潮认识不足,对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特别是全面加强公安信息化应用工作重要意义的认知上存在误区,认为信息化离个人还很远,习惯满足于一张纸、一只笔的传统办案模式。个别部门领导对此项工作未能予以足够重视,思想观念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信息基层基础工作不扎实。没有在思想上真正受到触动.
(二)民警素质不高,离公安信息化建设要求差距大。实现公安工作信息
化,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广大民警能否正确应用信息化手段完成各项工作。目前民警的科技素质离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存在“不能用、不愿用、不会用”现象。一是民警在日常的工作中仍固守于传统的思想模式,视野较为狭窄,对科技手段的应用还不够重视,运用科技手段侦察破案还不多,习惯用传统模式办案。二是在计算机的操作应用上,虽然已经对民警进行了培训,但一部分民警计算机的操作应用仍不熟练,对计算机的应用较吃力。
(三)基层基础工作较薄弱.信息化是建立在坚实的基层基础工作上的。目前存在基层基础信息采集录入不够全。面不够宽,信息不准确的现象。对公安常规业务和日常工作如接处警登记、案件受理等信息录入较好,对社会信息、高危人群信息、二手车交易市场和车辆维修点信息等采集不够。特别是具有时效性检查的项目如每月重点单位、重点行业、公共娱乐场所治安检查、监管对象考察等信息录入明显不足,同时,信息录入还存在“不准、不全、不快”不够规范的问题,有些信息用词不当、描述不清楚,有些信息缺项漏项、内容不完整。
(四)高科技技术人才极度缺乏。信息化建设必须以人才为先导,必须有专业的信息人才作为支撑,目前我局信息化专业人才极度缺乏,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只有4人,还只是大专院校毕业生,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少,新软件开发与应用还不能很好的启动,信息化还处于低水平。
(五)情报信息分析研判工作缺乏系统性。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情报信息分析研判队伍,,仅依靠基层所队的内勤在运作,治安、国保、经侦、禁毒等部门之间缺乏信息沟通交流,信息研判存在各自为战的现状,信息流动性少、资源共享少,形成了“信息孤岛”。同时,由于基层信息员队伍力量不足,大多数是个别民警兼职抓信息,在警力不足,任务繁重的情形下,对情报信息无法进行深层次的研判,导致研判工作效果不明显。
三、几点建议和思考
(一)加强教育,更新观念。当前,要针对一些民警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到位的问题,狠抓思想认识的提高。要通过教育使全体民警思想来一次大洗礼。心灵上有一次大触动,要使“革命”二字的意义深入每一个民警的心中,要使民警明白警务信息化革命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个人必须适应时展的要求。要在全警思想中树立“不懂信息化应用的领导丧失指挥权,不懂信息化应用的民警丧失工作岗位”的理念,切实增强广大民警的危机意识,从而提高民警学习信息应用技能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
企业信息化建设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大量的科学的数据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为业务人员和基础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企业运转状态提供了简便、快捷的方式和手段。然而信息化建设投入之大、风险高,见效慢等特殊性,使得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发展缓慢。下面我通过分析企业信息化现状,剖析信息系统的结构,分解信息系统的功能,通过的方法将现有成熟的信息系统功能,拓展到其他生产和管理中去,实现信息化建设的推广和运用。
一、企业信息化现状
1.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问题。一个信息化项目从调研、设计、开发、测试、实施、培训等到完全实现信息化项目的实际需求并运行正常,往往经历的时间很长,投入的资金较大,风险较高。所以很多企业虽然很重视信息化建设,但在实际投入上还是有一定的顾虑,不会轻易投入大量的资金去投入信息化项目建设。
2.企业信息化建设技术问题。企业信息化建设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缺失问题,懂得信息技术的人员不明白企业的真实业务流程和管理体制,懂得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体制的人员不太了解信息技术,不能完成信息系统建设。
3.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发风险问题。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由于企业和软件公司都缺乏熟悉企业特点、业务流程、管理特色又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懂设计、会管理的综合性人才,使得很难整理出一份详尽的项目调研报告,设计出符合企业实际的需求方案,即使信息化项目前期都符合要求,在开发过程中也有可能由于技术、应用或实现方法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信息化项目最终失败。
二、深入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分解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产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已无法脱离信息技术的支撑,离开信息化技术,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都可能陷入困境,更谈不上健康快速发展了。所以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信息系统的管理也在逐步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支撑之一。但由于信息化建设投入大,风险高,见效慢的特点,使得很多企业只是在主要业务或特殊业务实施了信息系统管理。下面我将举例说明利用企业使用的信息系统,拓展信息系统使用范围,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1.深入分析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我们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比较成熟的项目材料进行从新捋顺,找出当时的调研报告,需求分析,业务流程、设计方案等相关材料,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尽可能的捋出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共性问题和标准的业务和管理流程。开滦国际物流公司通过对综合物流信息系统的贸易子系统调研报告、需求分析、业务流程设计等相关材料的分析研究。总结和优化出系统的业务流程:
类似这样的业务流程将成为我们拓展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第一手资料。
2.分解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我们将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架构进行分析,按照功能进行流程设计。我们还以开滦国际物流公司综合物流信息系统中贸易子系统为例,贸易子系统的业务和管理流程为:
我们通过分解开滦国际物流公司综合物流信息系统贸易子系统可以得到诸如:收货管理、发货管理、票据管理、收付款管理等模块功能。我们通过对这些模块的二次开发和修改,使其能够拥有独立的功能和衔接的接口。
3.按照新项目的功能要求和已有的功能模块,进行新项目的方案实施。我们通过分解信息系统功能可以得到充足的功能模块,将调试好的模块进行整理,作为我们用于开发和实施新项目的内在资源。新项目的需求确定以后,我们按照需求和已掌握的功能模块进行方案设计。一个新项目就像盖一座大楼,我们的各类功能模块就像是盖大楼用的砖和钢筋,我们通过自己的技术水平将砖和钢筋有效结合起来,盖好大楼。开滦国际物流公司就通过此方法引用贸易子系统中收货完成了库存的采购、利用发货完成了库存支领,利用票据管理完成了库存的结算,最终成功的完成了库存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施。
4.利用信息技术和数据库知识完成特殊业务需求。一个项目从需求调研到最终的实施使用,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或多或少的都有些小遗憾,存在一些细节的功能没有实现,但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数据库知识,将所需要的数据进行重新整理、关联、计算,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三、利用信息化成果,拓展信息化建设的优势。
1.节约大量资金。让软件公司给定制开发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少说也得几十万,动辄上百万。即使项目成功实施运行,后期的维护和培训费用也是很大一笔开支。利用信息化成果,拓展开发实施的项目,成本很低,除了需要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学习费用外,其他几乎不产生费用。
2.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由于软件公司不了解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情况,如果开发一个新项目,前期的需求调研,需求确认、方案讨论等涉及到很多部门和人员,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后续的实施及培训也牵涉很大精力。利用信息化成果,拓展开发实施的项目,由于开发实施的人员就是企业的员工,对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相当了解,没有必要大范围的调研,实施和培训也不会牵涉很大精力。
3.降低新项目的实施风险。由于新项目是利用信息化成果,拓展开发实施的项目,是企业内部人员编制完成的,对于企业的特点、员工的操作习惯,管理架构等都可以考虑的更全面。设计和开发出的系统更利用员工的使用和企业的管理。
4.有益于新项目的维护和数据安全。利用信息化成果,拓展开发实施的项目不涉及企业外部人员的介入,不仅降低了企业内部数据外泄的风险,保障了数据安全,也使得企业内部人员完全掌握了新项目的设计方案和程序代码,能够根据业务需求和功能要求随时进行维护,满足新需求。
一、实施背景
(一)推进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执行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
2009年4月,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文件,提出了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并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推行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会计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推进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提升集团自身财务水平的需要。
集团所属各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等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都是独立运行,数据独自存放,而作为集团总部只能通过报表的层层上报和汇总获得相关数据,通过这种漫长、繁琐的过程获得财务信息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集团管理决策的需要,难以满足集团对下属公司的统一管理、监督和控制。因此,迫切需要建设集团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提升集团财务管理水平。只有推行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才能打破信息孤岛,为解决信息失真问题提供技术保障。
二、实施历程
公司将集中式会计核算作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第一步,历时10个多月顺利完成了核算系统的建设。实施的具体工作包括项目调研和系统选型、硬件设备和网络环境的布置、财务流程的梳理、会计政策的统一、项目培训和并行运行等工作。
(一)项目调研和系统选型
系统选型是整个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基石,我们在同行业调研及子公司现有软件综合评比的基础上,确定了选用的软件品牌和第一阶段的实施范围包括:总账、现金管理、网络报表、合并报表、固定资产、存货核算等。
(二)硬件设备和网络环境的布置
集中式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是架构于网络上的管理软件,系统的运行完全依赖于计算机和网络环境。经过前期调研成果和技术专家的反复讨论,确定设备和网络环境的部署方案。
1.服务器架设方案
经过多次协商,基于系统安全性和项目经济性的考虑,最终确定采用双数据服务器,单应用服务器,异地数据备份的方案。
2.硬件及网络配置标准
针对系统前期调研中了解的一些突出问题和情况,基于系统运行高效性和各方职责明确性等方面考虑,按照“谁定标、谁负责,谁使用、谁采购”的原则,由软件供应商出具《硬件及网络配置建议方案》,由集团各单位按照此方案的要求自行采购和维护。
(三)统一会计政策,制定配套措施
为了保证系统实施的效果,结合各子公司的核算特点,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规范、整合集团财务信息资源。一是搭建数据高度一致的财务信息管理平台。二是制定统一的会计政策和报表系统。三是制定《系统操作手册》和《系统运行管理制度》,明确部门、岗位的职责分工,系统操作管理程序和安全管理措施等,进一步规范财务会计工作流程。
(四)系统分阶段实施简图
系统的具体实施主要分四个阶段:实施准备阶段,实施建设阶段,切换运行阶段和项目验收阶段。
三、几点体会
经过7个多月的项目实施历程,3个月的新旧系统并行运行和近1年的独立运行,我们获得了宝贵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实施经验,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年轻的业务骨干。会计核算项目实施的成功,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提升了进一步深化项目实施的信心。
(一)集中式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关键点。
1.财务管理信息化理念的转变——注重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分
企业集团的财务信息系统建设与以前单个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现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单个企业的会计电算化是以实现代替手工记账为目标的,可以理解为仅仅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更换。而企业集团的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涉及很多方面内容,包括业务流程重组问题,编码标准化问题,会计政策、管理权限的分配问题等。其更加注重解决企业之间的关系,实质是一次集团财务的梳理和提升。
2.准确把握自身的特点和需求
虽然目前社会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软件,但由于集团产业链的各环节之间存在行业性差异和业务性差异,集团内部各部门、单位的信息实现程度存在差异,人员年龄、受教育程度等综合素质存在差异,并不能过分的依赖软件的通用模式,必须结合自身行业属性、业务特点和财务特性等情况,分析内部系统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并据此建立立项建设。
3.加强项目培训,打造核心团队
由于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软件产品更新换代,而“管理”的升级,特别是财务流程的梳理和再造,必将导致财务日常操作模式的大幅调整,因此做好项目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是财务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的重要保证。
笔者对此的体会:一是要开展以知识转移为目标的关键用户培训,打造一支经验丰富、沟通能力强、整体素质好的项目核心团队。二是要开展以提高整体素质为目标的全员用户培训,保证操作层所有人员具备日常操作的能力。
(二)集中式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价值初步体现
1.梳理集团财务流程,统一会计核算管理。通过财务流程的梳理和规范,进一步优化内部财务流程,建立了统一的会计信息平台,规范会计核算,实现资源共享。
2.提高报表效率和质量。财务信息系统运行一年以来,合并报表披露周期由原5-7天时间缩短为2天。同时,系统实现了自动对帐、自动生成合并报表,避免人工计算编制的失误错漏,使报表的质量大为提高。
3.方便各级管理层的监管。通过集团总部二级公司三级公司的穿透式监控,财务监督实现了从事后的选择性检查过渡到事中的全覆盖监控。
4.财务文化衍生的重要载体。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推进,以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功能、权限设计来体现和落实集团的管理意志,进一步形成和完善集团财务文化的塑造和延伸。
大唐是2002年12月29日在原国家电力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而成的特大型发电企业集团,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授权投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试点。虽然早在成立之初就开始了信息化建设之路,还有吃“三只螃蟹”的故事,但是大唐的信息化水平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段距离。
关于吃“三只螃蟹”,大唐有三个故事。吃“第一只螃蟹”源于2003年的“非典”时期,由于每周一15:00时要召开生产安全例会,大唐决定建立基于Internet的软视频会议系统,但他们当时在全北京没找到一个基于集团模式的软视频会议系统,在当时严禁举行集体活动的情况下,十几家供应商“冒死”前来演示,他们选择了4家,系统匆匆上马。吃“第二只螃蟹”也是在2003年,当时基于互联网的虚拟专网技术刚刚登陆中国,大唐决定利用互联网构建集团公司的虚拟专网(即VPN),实现不同地区的互联,这也是当时大唐的无奈之举。在2004年,很多人认为搞信息化建设有风险,在当时看来,在信息化规划之前先做数据规划是一种反叛。但是经过激烈的辩论之后,大唐决定先启动数据规划系统,这是大唐吃的“第三只螃蟹”。
刚成立时,大唐电力分布在14个省、市、自治区,管控模式的差异导致区域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这势必给信息化建设造成困难。苏发在介绍大唐信息化的起步时说:“我们把开始信息化建设的第一年也就是2003叫组建年,要理顺管理关系,确定管理思路,我们起步的时候很艰难。”
由于对信息化建设的关注及投入,大唐的信息化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到2006年,大唐以湖南省公司为试点开始了财务及相关业务一体化项目,这也是为了实现统一管理平台,信息横向跨部门、纵向跨层级流动,加强财务及相关业务管理,进一步提升集团公司现代化管理水平。大唐在以湖南省公司为试点的项目中采用了IBM的Power Systems为代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这为该项目运行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增强信息化建设力度
历时7 载,大唐从2003年的可控装机容量2500万千瓦发展到目前的超过1亿千瓦,大唐和华能集团已经成了亚洲最大的两大发电集团。目前大唐在建和筹建的企业已经超过200多家,运营范围走出了国门。苏发介绍说,大唐以电为主业,覆盖到了上游和下游,到目前为止已经成为集煤、电、油、运为一体化多产业链的集团化企业。
业务的迅速发展凸显了信息化建设的不足,大唐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信息化系统建设迫在眉睫。在湖南省公司试点项目成功的基础之上,今年3月份,大唐与IBM达成新的合作,IBM为大唐包括广西的桂冠电力、河南分公司、大唐陕西公司、黑龙江公司和吉林公司等五个区域公司的ERP系统建设提供了35台IBM Power 570服务器,对EPR系统的数据中心提供硬件支撑。
信息化建设;实施流程
【中图分类号】F275
企业财务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之一。只有了解和掌握企业财务信息化发展趋势,才能有效构建基于提升企业管理能力、提高企业决策效率和效益的财务信息化,真正助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由于信息系统专业性很强,长期以来,一谈信息化,企业领导往往将其归为信息部门的事情,所以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信息部门领导挂帅,其他部门配合,导致实施和应用效果并不理想。随着企业管理层和基层业务部门逐步认识到信息系统不仅是企业的管理工具,更是企业之间竞争的平台;已经意识到业务和管理需求是信息化的核心,信息部门则变为配合角色,财务部门引导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始深入人心。在此背景下,株冶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路径如下:
一、硬件、软件等系统环境正常运行与经费保障是顺利推进信息化工作的前提条件
(一)系统环境运行正常,保证信息化的进度和效率
系统采用集中部署方式,金蝶财务主机统一安装在本部信息中心机房,主机系统采用两台高性能PC服务器和一台海量存储阵列构成的双机系统。驻外远程用户终端利用Internet网络,通过本部财务远程服务器认证后连入主机K3系统。主机系统采用Windows SERVER2008 R2 64位操作系统,以及SQL server2008数据库,主机中分别部署了21个金蝶K3账套。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安全性、维护性。
(二)经费保障,保证硬件、软件按时到位
株冶集团财务信息化改造总预算240余万元,包括硬件设备采购、机房升级改造、软件采购和数据库建设等多个项目。经费上的保障,保证了信息化的稳步实施。
二、领导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是顺利推进信息化工作的基本条件
(一)领导高度重视
公司成立以董事长为组长的财务信息化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以财务总监为组长的财务信息化工作小组。在实施过程中,总经理主持、召开多次信息化工作会议,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相关重大问题、突破信息化实施瓶颈。
(二)组织推进明确责任人
分别成立株冶实施项目小组和金蝶实施项目小组,明确各小组的项目经理人。由财务部牵头成立信息化专门实施小组,株冶和金蝶各派出人员组成多个2人小组,分别负责实施初始化及信息化实施的具体公司和单位,建立双方沟通协调机制,进一步明确分工、细化责任。
明确各信息化相关部门责任人、联络人、关键用户。信息化相关部门的部门长是信息化第一责任人,各部门或子公司等设立“关键用户”。各部门关键用户为各部门的业务骨干,能承担各部门的信息化“传帮带”的纽带作用,能够随时抽调接受培训与数据录入等工作,要求各部门充分保证上述成员用于公司信息化工作的有效时间,以利于公司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实施。联络人配合关键用户在部门责任人的领导下协调本部门的信息化工作。
关键时间节点责任人签字。将《株冶信息化实施计划》制作成大型进度表粘贴在信息化办公室墙壁上,双方实施小组成员在每一个关键节点上是否按时完成进度要签字确认,时刻提醒双方按进度完成任务。
(三)加强财务信息化舆论宣传
为配合信息化实施创造有利外部环境、鼓舞士气,公司宣传部门对财务信息化工作在《株冶人》报、《有色天地》上进行宣传报道,同时撰写了信息化建设简报。
三、前期调研充分,有利于提高信息化实施的效率和进度
给予株冶财务信息化调研的时间只有4天左右。株冶集团的业务比较复杂,许多具体细节问题调研时没有充分了解到,随着实施的不断深入,新问题越来越多,感觉流程越来越复杂。所以,调研要进一步增加深度、扩大样本范围,深入具体操作层面、了解每个具体的业务员的需求。如公司销售收入分解为出厂价、到岸价、打捆费、运杂费等;如果不深入详细了解,就会影响以后的实施进度。
在适用通用标准、通用流程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个性化开发。株冶的生产规模较大,采购、销售、仓管、质保等主流程都有自己的特色,有些不是标准、通用流程都可以解决的。比如硫酸销售模块,对质保、检斤、质保书打印系统的模块采取定向开发方式。
兼顾对公司原来单个老信息系统的整合、利用、替代,避免信息孤岛。通过本次信息化一期系统的升级改造,株冶将完善其金蝶财务软件的管理功能,并有效整合其原有销售、采购、质保等单独的信息管理系统,使得原有的财务、业务、质检等多个信息系统纳入统一管理平台,达到全流程供应链管理,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逐步完善株冶的IT信息网络管理,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前期信息化蓝图确认的时间最好长一点,信息化调研更深入一点,再细化一点更有利于后期的开发实施和进度掌控。
四、信息化管理相关制度的制定与有效执行是确保信息化持续稳定运行的制度保障
(一)制定信息化管理制度
公司已经制定信息化管理制度,包括各部门职责及权限、业务运行处理规定、系统用户权限及密码管理、罚则等,并将制定配套的实施细则,使各部门在实施过程中有法可依,按章办事。
(二)严格执行周例会、日短会制度
为保证实施各方的信息沟通,信息化工作组按照每周四召开一次周例会、每天召开一次短会的形式,保证双方加强交流和沟通,不断总结信息化实施经验,优化实施模式,提高实施效率。
(三)建立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制度
如系统初始化时候,采取课堂讲授与实际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分批完成信息化初始化培训工作,所有参培人员要求考试合格。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经常进行培训,对个别培训后没解决的问题,在信息化QQ交流群有专家进行在线解答,确保培训、沟通工作到位。
(四)实行工作任务书制度和奖惩考核制度
以“株冶财务信息化工作组”名义下达近20份《工作任务书》,确保对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任务进行布置、问题进行整改、进度进行控制、瓶颈进行突破,并对工作任务书完成情况进行奖励和考核,确保优化业务管理流程,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株冶信息化建设工作。
五、复合型人才是成功实施信息化建设的有力支持
企I不仅需要专业化的人员,同时也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在企业发展中,财务人员能否为企业创造价值,将会成为衡量财务人员价值的重要依据。财务人员如何转变核算角色,主动适应信息化发展,为企业实现价值创造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已经成为财务人员发展的必然趋势。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TU9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已经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给社会的各个领域带来了较大的变革,燃气企业也不例外,信息化逐步应用于企业的各个业务流程,各个燃气企业纷纷开展信息化建设,然而信息化建设多采用分期分批建设,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纲要,各信息系统之间数据不能共享,各个信息系统相对独立,造成日后的运行管理相当困难,信息化发展初期进行信息化规划及各系统间的整合相当必要。
1燃气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目前燃气公司主要的软件系统有GIS系统,SCADA系统、客服系统、工程项目投资管理系统,管网巡线系统、抢修接报隐患处理系统等,但各公司的发展水平不一。根据笔者对燃气公司信息化建设进行交流考察及信息化管理经验发现,目前各燃气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其他工程项目的建设模式极其相似,都是分期分批完成,主要依据企业业务对信息化建设依存程度逐步开发建设,大型的系统以外购为主,小型系统以自己研发为主,但信息化建设缺乏信息化整体规划,这样信息化建设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1)信息化建设未进行项目的规划,完全按照业务需求建设,缺乏一个大纲性的规划文件统领,发展的思路与方向不太明确;
(2)系统开发的主体单位不同,导致各个系统相对独立,系统之间的相互衔接及数据共享程度较差,各个业务系统都有各自的账号、密码、界面,数据相互独立,电脑桌面一大堆图标;
(3)业务系统使用者需要记住多个账号与密码,系统之间的数据不能相互交换或共享,基层使用人员往往需要将同一数据输入不同的系统,造成效率降低,使用人员应用信息化的积极性下降,觉得自己被“信息化”了;管理人员如需要相关的业务数据,必须到相应的系统中去查找导出,再进行相关数据的整理,缺乏对公司所有的业务数据的整合利用。
2信息化建设
燃气企业如何进行信息化建设,才能解决以上的问题呢?笔者认为参照燃气工程项目建设程序完全可以解决,燃气工程项目必须经过项目的规划,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的立项等工作,才能进行项目的实施阶段;而项目的实施阶段,为了避免项目建设过程盲目发展,与规划方向相违背,每一个子项目必须经过公司内部项目立项审批,以保证与规划发展的方向一致,及时修订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存在的问题。信息化建设也应该如此,先期进行信息化建设规划,确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及总目标,再论证可行性,分期实施,实施过程监控发展方向与规划的一致性。
2.1信息化建设规划
规划的前提条件是调研,只有全面系统地了解基础资料才能做出好的规划成果,调研的深度决定规划成果的好坏。信息化的目的就是将繁琐的业务管理流程通过编程进行计算机管理,提高企业的业务流程的管理水平与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便于业务流程的监控管理,因此信息化建设与业务流程相关性极大,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必须先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系统地调研。根据笔者在燃气公司多年的工作经验,燃气公司的主要业务工作为管线的建设与运营管理,固定资产的采购与运行管理,费用与成本控制管理,预算管理等,具体业务流程简述如下:
(1)客户管线建设与运营管理,业务流程为客户提出需求,公司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客户需求的组织公司相关部门进行需求评审,满足需求则与客户进一步洽谈签订合同,合同签订后进行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选择,设备材料的选购,如项目较大则划分为若干个子项或分期实施,组织施工,施工过程监控项目的进度、投资进度、付款进度情况,施工完成后组织验收,验收通过则进行客户管线移交接收,同时进行项目的结算,接收部门对客户管线运行管理,资产管理,用户户内管道安装,户内点火通气,抄表收费,抢修接报隐患处理,最终为项目资产的报废,具体见客户管线建设与运营管理流程图。
(2)市政管线的建设与运行管理,业务流程为每年初提出配套市政管线建设需求,组织公司相关部门根据需求、总体规划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则列入市政管线年度投资建设计划上报管理层审批,审批通过后工程管理部门组织年度计划的实施,为了及时纠偏计划及符合整体项目的规划,子项目实施前进行项目内部立项,立项后工程管理部门进行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选择,设备材料的选购,子项目的施工,施工过程监控项目的进度、投资进度、付款进度情况,施工完成后提交验收,验收通过进行管线移交接收,项目结算,接收部门对市政管线运行管理,资产管理,运行过程抢修接报隐患处理,最终为项目资产的报废,具体见市政管线建设与运营管理流程图。
(3)固定资产的采购与运行管理,业务流程为提出固定资产年度需求计划,组织公司相关部门根据需求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则列入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需求部门按照计划进行单项申购,相关部门进行采购审批,验收进仓,移交使用,资产管理,运行过程中抢修接报隐患处理,最终为项目资产的报废,具体见固定资产采购与运营管理流程图。
二、调研目的
按照中央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工作部署,以问题为导向,紧密结合总局主题教育实施方案确定的12个主题,紧密结合手头正在推进的工作,紧密结合“找差距、抓落实”,调研信息化人才队伍、
三、调研对象及内容
此次调研主要采取座谈调研方式,围绕管理机制、网站建设、网络安全运维、人才队伍建设四项内容交流经验做法,探讨难点和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政务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及经验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是以经济分析预测、信息化产业研究、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和大数据应用为特色的国家级决策咨询机构和国家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主要目前在职人员570余人;内设8个正局级职能部门,3个直属机构,4家全资或控股公司。信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办公室)负责中心信息化建设,内设办公室、技术处、运维管理处、安全管理处、云平台管理处等六个处室,(100多人)在岗人员。
(一)信息化战略发展规划。一是综合管理部负责中心发展战略研究。二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负责面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上级部门开展信息化战略规划、顶层设计与制造业等产业的决策咨询。三是大数据发展部负责面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上级部门开展大数据决策支持服务,组织开展大数据发展战略与总体规划,推动数据共享开放。各部内设相关处室具体负责信息化各领域规划发展。
(二)网站建设。建设任务。二是公共技术服务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办公室)负责国家发展改革委政务信息化建设及技术支持,负责牵头协调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相关管理工作。经验做法:信优化,安全防护体系设计;三是采取基础设施+防护+认证平台形成统一安全防护平台。四是领导高
(三)网络安全及运维。个部门负责。一是信息与网络安全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电子认证办公室)承担政务部门委托的信息安全高端咨询、安全等保测评及评估、技术支撑、专项服务及相关管理工作,开展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的相关理论和应用研究工作,协调指导国家经济信息系统地方节点的信息安全工作,承办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电子认证办公室业务及相关管理工作。二是公共技术服务部负责政务外网、云计算平台等运维工作和网络安全工作。经验做法: 一是逐步将多平台、多系统应用向大平台应用转化。2017年后,信息中心逐步整合多个应用平台,形成一个网络平台、一个安全平台、一个运维平台,同时推进省级政务信息系统在国家级平台的迁移部署。二是统一设备品牌,形成应用集群,降低运维工作的复杂性。比如堡垒机设备由原来的5个厂家6种设备,经过使用比较,选择出功能最强、使用友好的一个品牌,在后来采购中实行单一品牌竞价采购,建立堡垒机集群。三是管理网与生产网分开时,能够立即启用,缩短业务中断时间,降低不良影响。六是繁琐辛苦的一线运维工作外包,信息中心自身运维人员在二线三线进行支持,解决运维人员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不高的问题。
五、政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现状及经验
国家信息中心自组建以来,以业务需求为导向,按照国家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规范用人,目前在职员
(一)人事党建。信息中心办公室负责中心文秘、人事、财务、行政后勤、离退休干部服务等工作;党委办公室主要负责组织开展中心的党群工作,承办中心重要党务和群工活动,完成中心党委、纪委交办的任务。
(二)经费管理。信息中心在内部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在编人员与外聘人员,创收与管理之间采取多元的管理机制和灵活有效的竞争办法。中心党委办公室、综合管理部是一类部门,由信息中心负责承担全部人员工资绩效福利等经费开支;大数据部、公共技术服务部是二类部门,中心承担部门人员的基本工资和相关社会保险,绩效奖金补贴等由部门通过自主开展业务活动收入解决,同时按照在岗人员数量需每年给予中
(三)人才引进及录用。一是国家信息中心每年有固定10-20个事业编制名额,通过招收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对口专业,专业化人才使用,解目前公共技术服务部29位聘用人员,主要是通过长期合作的乙方公司招聘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人事劳务关系和管理放在公司,中心支付相关劳务费用。
农村信息化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中实现普遍应用和推广的过程。2001年农业部启动了《"十五"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金农工程、“三电合一”工程、“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建设,成为全面快速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吉林省自2001年开始推进农村农业网络服务以来,历经十一年的建设,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引导下,建立了以吉林省农委农村经济信息中心为核心,配合有“一站通”、12316新农村语音热线、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吉林农网、“村通工程”为多元化服务形式的具有吉林省特色的农村农业信息服务平台。
一、吉林省农村基层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成就
(一)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备
近年来,吉林省通过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通电话等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广播、电视、电话(包括移动电话)、网络等渠道基本解决了农民获取信息难的问题。在网络平台建设方面,通过多年的努力,覆盖省地县乡的农业信息化网络已经初具规模。
通过选择GSM网、VSAT站、固定通信网等多种方式开展“村通工程”建设,及目前正在全省范围内积极探索利用的3G、物联网技术等信息手段,进一步推进了农村地区通信、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发展,为农业信息化提供基础设施条件。
(二)农业农村信息化项目发展迅速
2001年,随着吉林省农委农村经济信息中心成立,通过整合系统内、省内、国内和国际四类涉农信息资源,以及对农村电信基础设施的基本完善,建立了吉林省农村农业网络信息服务网,截止到2009年92%的乡镇建立了信息服务站,注册“一站通”的用户达2564个,居全国第二位。
“12316新农村热线”平台,汇集起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吉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吉林农业大学等多个农业科研院所、行政机构的480位权威专家,可同时接入360个电话,能够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生产、生活、医疗、娱乐、交易、农村劳动力转移、法律咨询、供求信息、市场行情查询与预测、远程教育等农村生产生活各方面、多学科的科技咨询信息服务,帮助农民增收。
2011年,吉林省新建标准化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点)500个,拟选择10个行政村建设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农业农村信息化终端样板。启动“农村吉林”乡镇网站建设,拟规划建设100个左右乡镇网站。
2012年开展的“金土地农村连锁互动网”打造成服务吉林省、面向全国的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平台。重点搭建四个平台,即农村商业信息化平台,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农村服务信息平台,提供农产品销售、外出务工等信息服务;农村金融服务平台,提供刷卡消费等金融服务;增值业务办理平台,增加公共电话等增值服务。通过信息化改造,推动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融合,促进金融服务下乡、信息服务下乡,增强农村信息产品的生命力。
(三)多元化力量参与农村基层信息化建设
随着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与深入发展,仅靠政府的力量单独支撑如此庞大的信息技术产业推广和改革,是艰难而难见成效的,因此,由中央与地方政府主导,融合企业、院校、基层农村组织、农民等多种力量,共同努力建设农业及农村信息化工程的多元化发展形势日渐形成。
农业部实施了“三电合一”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金农工程、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中央其他党政部门实施了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村村通电话工程、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项目。电信运营商、IT企业等开展了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与推广。2012年,吉林省政府联合中国电信建设“农村吉林”信息化平台,力争在三年内完成621个乡镇和部分县区街道办事处的门户网站建设。
二、吉林省农村基层信息化建设发展调研与问题分析
根据吉林省农村信息化的基本内容和吉林省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选取了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大屯镇进行调研分析,通过开展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长期困扰农村基层信息化建设中“最后一公里”难以接入的原因。
(一)调研对象基本情况介绍
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大屯镇位于镇赉县东南部,大屯镇人民政府地处黑龙江省、吉林省两省交界地,全镇幅员面积44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3155万亩,人均5.7亩;可利用草地面积2.8万亩,林地面积4.9万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达到6.2亿元,占GDP的比重50%,农民人均纯收入7300元。
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大屯镇属于典型的以农业传统种植为主,辅以畜牧业和林业生产的典型性吉林省农村的一般代表,故选取该镇为样本进行调研分析,基本可以代表和反映吉林省农村基层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本次调研的主要对象是镇内常住普通村民。男性受调研者占62.9%,女性占37.1%。年龄结构为:20―30岁的受访者占9.33%,30―40岁的受访者占18.26,40―50岁的受访者占26.20%,50―60岁的受访者占27.85%,60岁以上的受访者占18.36%。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占8.22%,初中占58.60%,高中(中专)占30.17%,大专(高职)占2.54%,本科及以上占0.47%。通过对受访者性别和年龄的两项指标进行分析,受访农民中中老年男性占多数,通过访谈了解到,目前较年轻的中青年男性和女性主要在上学或进城务工。
(二)综合调研数据分析
受调研者电脑使用情况为:会使用电脑且会使用电脑上网者为64.8%,家庭中有电脑并能够接入互联网的为17.9%,通过互联网查询或学习农业知识的占4.66%,通过互联网了解农产品交易销售行情的占9.92%,通过互联网进行农产品交易的仅有一位,占0.22%,通过访谈了解这位农户是通过在北京工作的哥哥代为进行交易。通过电脑进行农业种植生产管理的占0%。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得出,目前该镇的农民几乎没有使用电脑进行过农业生产种植管理,不仅反映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现状,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了农业生产的电子信息化管理目前在一般农民中无法投入使用。通过调查发现能够使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网上农业信息学习、查询、交易的农户比例极低,且该镇的普通农户仍以个体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结合这两种情况,反映了该镇的普通农民仍采用传统方式进行一般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这种方式简单粗放,农民抵御风险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的能力很低。
受调研者手机使用率为96.83%,家庭固定电话占有率为92.2%。通过手机或家庭固定电话了解到农业生产信息的占98.85%,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到,普通农户通过手机或固定电话与亲友或邻里相互交换农业生产销售信息,也有部分农户通过短信或直接致电等方式,向农业站了解农产品生产销售情况。这种信息取得方式简单落后,而且缺乏时效性。
受调研者对信息需求情况按被选次数的比重从多到少排序为:农产品销售行情、生产种植技术、医疗保障信息、教育信息、国家农业政策、社会保障信息、公共服务信息、农业气候数据。受调研者了解以上信息的主要渠道按被选次数的比重从多到少排序为:亲戚朋友、手机、固定电话、电视、政务公开信息、互联网。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农民对于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很大,获得信息的渠道仍以传统方式为主,但随着移动电话的普及,农民通过手机交流信息并通过手机短信获得信息的方式逐渐成为主流,而互联网的作用仍不明显。
综合以上分析,对目前农村基层信息化实现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综合服务亟需与资源严重分散的矛盾。通过调研分析,广大农民对于农业生产和社会各类基本民生信息的需求强烈,但许多信息不能综合分享,而综合之后的信息农民又不会使用或学习。其次,公共服务产品属性与政府支持能力有限的矛盾。第三,信息需求旺盛与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农民对各类信息的获得仍以传统简单的方式为主,导致信息使用效率低下。第四,社会综合信息丰富与农民使用效率低下的矛盾。由于基层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对于大量农业信息的管理和使用简单低下,不能主动和有效的地使用和学习各种信息知识。
三、吉林省农村基层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制约吉林省农村信息化进程的关键是农村信息服务接入软环境改善相对缓慢,政府行动对于改善农民信息服务接入环境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在国家财政投入约束下,对于实现吉林省农村基层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着力实施多元力量共建的公共服务带动战略
所谓公共服务带动战略,就是面向农村居民的需求,通过对政府涉农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带动农村信息化接入软环境改善,引领农村居民信息化生产生活方式,创造农村信息化服务的商业机会,从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农村信息化在实施公共服务带动战略时,由政府组织建立一个充分开放包括农村公共服务门户网站、农村信息通道和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在内的农村信息化公共平台。为了实现这种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多元力量的发展,即将企业和农民纳入到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中来,才能更有效地推动和提高信息化平台的使用效率。
2012年初吉林省政府与中国电信集团签署的《吉林省重点信息化项目合作推进协议》,建设“农村吉林”信息化平台。吉林省投入建设的“农村吉林”信息平台与传统的农村网站不同,既有独立的乡镇门户网站,又把各地的政务、商务、服务信息汇聚起来,通过3G智能手机浏览和信息,上网农户和乡镇企业通过3G智能机下载“农村吉林”客户端和登录,操作简捷,经济实用。而依托中国电信CDMA和3G产业链建立的手机平台,更容易为广大农民所接受和使用,而且,也拉低了一般农民接入互联网的平台,即登陆互联网已经不受固定电脑和上网线路的使用限制。以长春米沙子、松原陶赖昭等乡镇为先行试点,统一框架标准,为后续建设积累经验。
(二)通过政府投入和社会力量建立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
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是农村信息化建设初期的重要末端节点。大部分农户无法实现互联网接入,而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则成为村民实现上网的公共终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点承担了诸多的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在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点基础上通过局域网共享,免费或低价格向农户提供接入服务,是降低农民信息服务接入成本的有效方式。
同时,让社会力量充分参与到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的建设中来。通过企业或其他社会部门的赞助,可以解决固定设备的接入问题,降低建设成本。而且,可以通过村级信息服务站的建立,为参与建设的企业提供一个新的广告平台和直接入村的营销场所,从而使社会力量能够积极投入到村级信息服务站的建设中来。
(三)建立农村公共服务门户网站
包括对农村居民实现一站式公共服务的Web界面、开放式农村公共服务数据库共享标准、分布式共享数据库等。通过门户网站,农村居民用户能够获得一站式公共服务;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能够以多种方式信息和互动;广大社会化服务机构和商业机构能够十分便利地实现服务功能扩展。该网站的建设和维护,就是国家或省农村信息中心。农村公共服务门户网站建设的关键是党政部门如何实现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吉林省“农村吉林”平台建设从4月份正式启动和组建团队,截止7月底 40个县至少完成了1个乡镇门户网站建设,截至9月10日,中国电信吉林公司已完成115个乡镇门户网站建设,中国电信吉林公司将力争在三年内完成621个乡镇和部分县区街道办事处的门户网站建设,以此解决农村信息化建设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作者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文生.中国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与机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2]钮志勇,戚国强,王立舒,付鹏威.关于“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探讨与实践[J].农机化研究,2006年第8期:36-37.
[3]张向先,王有生,高玲.基于网络经济环境下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04年第12期:1416-1421.
[4]刘世洪.中国农村信息化测评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6.
国药集团于1999年12月21日由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发起并组建成立,以预防治疗和诊断护理等健康相关产品的分销、零售、研发及生产为主业。2002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06年7月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将其持有公司全部58.67%的股权以增资的方式投入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通过2007、2008年分配、转股方案的实施,注册资本为人民币47,880万元。目前年销售收入已突破2000亿元,世界500强排名第337名,拥有北京、上海、广州和西安四个全国性仓储物流枢纽,60余家二级公司、270余家三级子公司,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实现全国医药流通网络全覆盖,具有良好的终端配送网络、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信用保障。
近几年来,针对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国药集团深入各子公司调研、了解,在深入理解集团管控模式、业务运作模式以及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形成了集团信息化建设思路,并开展了以集团为主导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作为中国药品及医疗保健产品分销商,国药集团拥有并经营着中国大部分的药品分销网络。面对如此庞杂的企业组织架构,信息化必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而作为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信息部副主任曹国钧从2002年3月到国药集团北京总部后,到如今已经有十多年的信息化工作历程。这期间,国药集团从简单的OA、财务系统建设到后来的ERP、BI等系统的实施,信息化建设日趋完善。同时,凭借超前的设计理念和大胆的战略规划,国药集团完成了ERP在云端的部署,成为了云计算应用的先行者。
谈及国药集团的信息化工作,曹国钧说到,时间还得从2002年说起,那时候,国药集团刚组建不久,从事医药工程造价、财务分析工作,业余爱好计算机的他即被一纸调令调到了国药集团北京总部,开始负责集团的信息化工作。彼时,由于国药集团刚组建不久,整个集团的信息化工作也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在这段时间里,人力、财务、OA等公共系统逐渐入驻国药集团。与此同时,大量的规划性工作也逐步成型。虽然这段时间的信息化工作比较简单,国药集团在信息化方面并未发生质的变化,但却为后来的整体部署和规划奠定了基础。
国药集团整体信息化质的“飞跃”发生在2007年。那一年,曹国钧被派往国药集团旗下的国药控股公司主持信息化工作。“主要是由于国药控股发展的太快,现有的信息系统已无法满足业务管理以及未来上市的要求。而且整个集团的规模不断壮大,需要把各个平台做下整合与统一。” 曹国钧强调,“那段时间我们在国药控股做了很多事,2007年我们主要做的是信息化的规划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最终确定实施ERP系统,接下来就是具体实施了,直到2009年9月上市。这其中,以集团业务的发展为目的是我们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驱动因素。”随后两三年,国药控股集团的信息化工作重点主要放在了对于下属公司的信息系统的整合与系统的优化升级上面。而在这段时间,国药控股集团确定了把核心ERP平台搬到云端的想法。
把核心ERP搬到云端
“我觉得要不要实施云计算,对于企业而言规模大小很重要,企业要知道云计算能为自己带来什么价值和效益。中小企业部署SaaS平台是可以的,但是建私有云就没必要了,私有云比较适合那些大型企业。”面对如今各行各业的企业热火朝天进军云计算领域,曹国钧给出了他的再思考。而正是基于这样的再思考,同时结合国药集团整体规模与未来的战略目标,曹国钧和他的团队认为部署云计算就很有必要了。因为它真的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其实我们的理念还是比较超前的,我们在2010年上ERP的时候,就已经用到了云计算的理念和方法。现在,我们的ERP都是部署在云上面。”谈到云计算,曹国钧的自豪感溢于言表。对于目前云计算落地的现状,曹国钧也给出了他的看法,“事实上,国内很多企业都只是把一些非核心系统部署在云计算上面,比如OA等一些基础性系统,但国药以前就已经把ERP部署在云计算上了。”
如此超前大胆的集中部署云计算,国药集团其实也做了不少的前期测试与调研。据曹国钧介绍,国药集团2008年就已经开始实施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了,通过对硬件的统一管控,从而达到企业资源的可分配与可管理。尤其当ERP部署到虚拟机上面后,资源的有效分享与利用率大大提升了。这其中,前期做的相关基础性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此,曹国钧讲述了当初国药集团为解决网银UKey资源管理难题而做的多次尝试,其结果是成功的在一台服务器上完成多个银行UKey管理要求。
谈到后来零售ERP产品的选型与实施工作,曹国钧在国药控股工作时也是费尽心思,通过一番调研,最终招标选择了Oracle的ERP产品,由IBM主导实施,并于2010年底成功上线。在这当中,国药控股借助IBM X型服务器,在ERP实施中成功地应用到了云计算的理念和方法,并于后来将ERP搬到了云端。
成本下降 管理提升
年初,在厂生产规划会议上,确定整合主要生产车间的计算机监测、监控系统,要求信息中心金主任尽快拿出方案来,争取年内完成系统整合,作为实现奋斗目标的第一步。春节一过,金主任在本厂进行实地考察,开了近二十次调研会,相关单位填报了各种数据表格,多个不眠之夜,完成了厂领导所要求的建设方案初稿。
接着,通过正规渠道,向社会上信息化建设集成商了“佳维精细化工厂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公告”。公告一经发出,立即招来了十多家公司的响应,申请承建此项目。
金主任他们从这些公司中,选出了五家专业资质相当的公司。不到十天,各家公司通过实地勘察,相继提交了项目建设方案。信息中心分别听取了各公司的方案介绍。金主任亲自领着信息中心及厂相关单位人员组成的调研组,对所选定的五家公司,逐家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建设成果及承建单位服务质量等。信息中心再次分别与每家公司,进行了第二轮技术方案交流会。
两次技术交流会,使本次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方案更趋完善,加上实地调研所得资料,信息中心经反复比较,写出了相关报告,报告中认为这三家公司都具备建设本项目的能力,但各有千秋。
A公司技术力量强,所建成的项目用户反应良好,售后服务周到;B公司资历较长,技术沉淀较厚,所承建的项目众多,但近期有失误的记录,有时服务不到位;C公司成立较晚,人员较新,但目前正在上升阶段,用户反应良好。最后,信息中心建议厂领导采取议标的方式,选A公司作为承建方。
0概述
全球化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传统的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受到强有力的冲击。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谁能实现与新经济的成功对接,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推进信息化改造,已经成为众多建筑企业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措施。
与此同时,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庞大的组织机构、广阔的地域辐射常常造成人浮于事、决策缓慢、信息失真、经济效益低下,企业自身亟待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来完善和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许多人眼里,信息经济与建设公司所处的传统建筑业距离不小,但我们在经过仔细的调研和论证后认为:传统产业只有经过信息技术的整合、改造、提升,才能更具竞争力。为此,在1999年年末,中国长城铝业建设公司作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现代化的战略决策,并以应用为重点,全面启动信息化建设工程。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建设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合建设公司十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笔者认为,传统建筑业要成功实施信息化需抓住以下几点。
1 讲求实效 信息化要适合企业现状与发展
信息化建设必须高标准、高起点,但不能脱离企业现实;信息化建设要考虑企业的战略适宜度、应用适宜度、投资适宜度、资源匹配适宜度和组织、文化适宜度,不流于形式,不搞花架子。正是由于对信息化建设的正确把握,建设公司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从一开始就表现出理性与求实。
中国长城铝业建设公司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隶属中国长城铝业公司,现拥有有色冶炼一级总承包资质和多个专业承包资质,年完成产值能力在10亿元以上。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如何在建筑业这一传统产业中建立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如何优化产业结构,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公司在实践中不懈的探索着。
1.1要建立清晰的信息化思路
1999年,当时国内外信息化建设思路很多,但考虑到建设公司的业务属性和实际情况,经过深入的调研和讨论,公司很快形成了一致的建设思路,那就是:信息化和主业现代化相促并进,信息化以主业现代化为基础,主业现代化以信息化为动力,最终实现建筑业和信息产业的齐头并进。
1.2要确立前瞻性的信息化目标
建设公司企业信息化主要希望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
(1)管理方式系统化。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经营管理的监控、分析和决策支持,把企业内外资源充分统一管理起来,降低成本和损失。
(2)业务流程科学化。企业的具体业务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更加科学、系统、完善,更好地提供服务,并实现原来不能达到的功能。
(3)办公过程自动化。办公过程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弥补管理、业务流程的漏洞,增加沟通,减少浪费。
(4)营销服务网络化。借助Internet的强大力量,实现企业的公关、营销、客户服务过程网络化,提升营销策略的层次和服务的质量。这不仅仅是建立一个优秀的网站,还要通过网络开展一系列有计划的活动。
以上的“四化”并非独立实现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处在不同的发展规模、发展阶段,对信息化的实现要求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企业信息化应该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是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进行的,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1.3要选择合适的信息化建设模式
信息化建设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其中硬件建设部分建设公司当时已具备较成熟的条件,但当时针对建筑业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国内却凤毛麟角。一方面,很少有能从建筑业全局管理出发,为建筑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软件企业,大部分从事建筑业软件开发的企业仅能提供项目管理、预算管理等局部管理的工具软件。另一方面,委托高校开发也存在很大的风险,由于高等院校的开发主体主要是在职教师和在读学生,缺乏足够的社会实践和商业服务意识,后期维护与系统升级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权衡当时的情况,为了建立适合自身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建设公司最终不得不选择了自主开发,虽然自主开发相对周期较长,困难较多,风险较大。
在建立了清晰的思路,确立了明确的目标,选择了合适的建设模之后,1999年开始,建设公司开始为信息化建设准备,铺设了近20公里的光缆局域网,并大举引进IT人才,着手软件开发。通过一年多磨练,建设公司打造出一支精通业务、熟悉管理的软件开发团队,为了给公司信息化提供稳定的技术支持,并实现建设成果的产业化目标,2001年年初,建设公司投资成立了河南长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对内推进公司信息化,对外开发IT市场。
2 转变观念确保信息化建设顺利推进
企业信息化不单是技术问题,更大程度上,它是对全体员工思想观念的再造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如果这个过程不到位,信息化就只是一个计算机系统而达不到信息化管理,就不可能起到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对国企而言,领导的态度和工作作风是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为了确保信息化顺利推进,建设公司的领导层自始至终积极参与,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解决工程推进中各种各样的困难。有了领导的清晰思路和积极参与,建设公司的信息化推进相当顺利,从前期策划到建立内部局域网到推出资源管理平台第一版,仅仅用了不到半年时间。
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只有领导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更新思想,转变广大员工观念,加强员工的信息化意识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建设公司本着以提高员工素质为根本的原则,对员工实施全方位信息技术培训。几年来,建设公司组织信息化相关培训上千人次,公司所有管理人员都系统学习了相关信息技术。公司还在局域网系统上建立了网上教室、网上图书馆等多个学习板块,供员工学习。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员工对于信息化建设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局域网系统已成为大家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和良好的沟通渠道,关注信息化、促进信息化发展开始成为大家的自觉,而合理化建议板块、热点讨论区已经成为大家关注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平台。可以说,一个学习性的组织,一个信息化建设的良性循环已在建设公司初步形成。
3 流程重组,改变传统管理模式
公司传统的信息交流表现为上下级之间的垂直交流形式,信息系统却允许信息的横向交流或越级进行,缩短了等级链的长度和矩阵链的规模,高层管理者不再依赖中层管理部门就可获得大量的信息和评价,企业的管理层次减少,人员的职能重新分配,特别是中层领导干部的职能重新定向。
因此,信息系统的能力不仅仅在于它使传统的工作方法更有效率,更在于它使企业打破了传统的工作规则,并创造新的工作方式,这正是企业流程重组的核心内容。信息化既是企业流程重组的出发点,也是企业流程重组的目标。
长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针对建设公司从事建筑远程作业,距离总部较远的特点开发出的建筑业资源管理系统,以纯WEB技术实现了资源的远程处理和工作的远程调度。建筑业资源管理系统以分析和管理已有的资源为出发点,运用一定的公式和规则来解决问题和辅助决策。建筑业资源管理系统包括了办公自动化模块、业务管理模块、企业数据资源管理模块、信息资源管理模块、工作流程管理模块、消息,督办管理模块和客户资源管理模块七大子系统。它在资源管理上实现了最小冗余和最大共享,系统虽然按照模块划分,但是每个模块中的应用程序并不限定在某个部门使用,也就是说,建筑业资源管理系统是面向工作流的,而工作流可以因企业、因时间而异。这样,公司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就必须实行业务流程重组。
资源管理系统的引入使我们认识到,管理系统带给公司的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它不仅仅是一套管理软件,更多的是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的结晶和体现,是信息时代企业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的有力工具。如果这种管理思想与公司现有管理机构、管理体制不能很好的融为一体,那么,就必须对公司的业务流程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造。只有在优化经营过程、强化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化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其综合经济效益。
企业信息化不是自动化,它需要相应的管理体制与之配合,所谓“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更重要的是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体制的引进和改革。为了真正发挥技术的优越性,就必须对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进行合理的、有计划的调整,否则,再好的管理系统也发挥不出来作用。为此,建设公司借助中铝公司重组上市的契机,对公司的机构进行了重构,将以前的十几个科室并为六部一室,并对公司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理顺。通过一系列的整合,公司初步形成了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物流为主线,以成本控制为目标的工程管理体系。经过信息化的流程重组,我公司开始焕发出强劲的生命力。1998年,建设公司年产值不足1000万,而到了2001年,经过彻底的信息化建设和大刀阔斧的业务流程重组,当年完成产值4.2亿元,公司效益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2002年,建设公司成功晋升有色冶炼国家一级总承包资质。2004年,我公司成功进入山东、山西、贵州等市场,成功承揽冰岛国际工程,建筑业产值达到4.8亿。2005-2007年,我公司产值一直维持在5到8个亿,而国际市场产值占到了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 。这样的业绩成为长铝公司的典范。
4 以应用为重点,信息化体系必须为工程建设服务
建筑企业管理的重点在项目管理,难点也在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持。
2000年,我公司承接了中州铝厂2#悬浮焙烧炉安装工程,项目部启用资源管理系统在现场实时采集数据,现场数据经过资源管理系统的过滤,加工整理后,通过因特网提供给公司总部决策层,公司总部根据这些实时数据制定网络施工图和网络进度图,并随时根据网络采集回来的数据进行校正。以前需要一年半才能完成的工程,由于信息系统地采用和广大员工的努力,我公司9个月就拿了下来。2001年3月,中州铝厂2#悬浮焙烧炉一次点火成功,并且所有设备运行良好,被生产方称为样板工程。焙烧炉安装工程创出了国内同类建设项目工期最短、投入最少,一次试车成功,达产达标最快的记录。建筑业资源管理系统成功的经历了第一次实践考验。
2003年,我公司再次承接了中州铝厂3号焙烧炉,公司在应用资源管理平台的基础上,推出了进度控制系统和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系统,工程的进度、质量成为中州分公司各项工程施工的典范。8月20日该工程带料试车一次成功,8月23日达1350T/D设计产量,25日超过设计产量,达到1400T/D。该工程的实际建设工期仅有8个多月,可以说我公司再次刷新了由自己创下的同类工程建设记录。
目前,我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深入到企业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大力发展互联网在采购、项目管理、客户服务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很好体现。公司的资源管理系统已经过了多次升级,其内涵扩展到《项目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备租赁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等多个方面,与其他管理系统共同构建成建设公司的《资源管理平台》,建设公司信息系统构建初具规模。该系统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配置和优化企业内外资源,使企业的运作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使企业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结果,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信息化咨询是对企业进行一次全方位的系统改造,主要涉及企业管理模式设计、业务流程重组、信息化解决方案设计与管理软件系统的实施应用。企业信息化咨询服务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管理规划过程,每个咨询公司的信息系统规划都有自己特殊的行业知识背景、成功案例经验、有效的工具和丰富的知识库。任何公司的信息系统规划方法都不是完全相同的。
1 总体调研
通过对企业高层领导、各业务管理部门、各职能部门、各下属企业管理人员的调研,对企业的战略、业务、管理、组织和人员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使信息化规划能符合企业实际,使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支撑企业未来发展需要。
(1)与企业高层、相关管理部门和项目组一起工作,明晰企业的战略,为企业IT建设指明方向。
(2)与企业高层、相关管理部门和项目组一起工作,进行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现状描述,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模式,以便具体确定什么样的信息系统能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
(3)了解国内外最佳业务实践,和IT如何支持业务的行业标杆。
(4)了解企业IT现状。
2 需求分析
分别从业务(业务模式和运作模式)和IT(IT现状与趋势)两条线索进行分析,IT战略与架构制定准备素材。对调研情况整理、归纳和分析,使用不同的方法对企业业务模式和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比较国内外最佳业务实践,寻找差距,明确用户需求。
(1)战略:将企业战略和IT战略进行整合,以便使IT战略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
(2)业务模式:对调研的企业现状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找出关键业务流程,并建立企业业务模式和运营模型。
(3)数据:对现有的企业数据以及数据管理和数据安全处理等进行分析,以发现任何潜在问题和改进机会。
(4)信息系统:对现有的信息系统或正在开发的信息系统进行评估,了解这些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信息系统如何支持业务流程,以及发现任何潜在问题和改进机会。
(5)基础设施:了解和评估企业目前已有的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对未来的发展做出预测和评估。
(6)行业标杆:了解行业内IT支持的最佳业务实践,以便进行差异分析。
(7)评估企业当前信息系统的应用与行业内先进水平的差距,判断企业采用信息系统的机会,即提出需求。
3 方案设计
根据企业信息技术整体战略和主要业务需求,规划企业未来的信息系统架构蓝图,明确信息系统与企业的业务需求联系。企业的许多改进机会,例如改善原有的工作流程,组织结构和职责分配,报表结构等,往往都可以在设计新系统时同时考虑。方案设计阶段是整个咨询工作的核心环节。
(1)通过指出并具体分析企业面临的挑战、机遇和关键问题,确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2)通过指出并具体分析企业面临的挑战、机遇和关键问题,确定业务流程调整地机会,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BPR调整的机会。
(3)设计企业信息系统应用的总体框架。
(4)设计各应用系统功能结构。
(5)设计企业总体基础环境的技术架构,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发展的需要。
(6)制定企业信息化的安全体系。
4 实施计划
对规划方案中的应用系统的实施进行优先级排序,明确信息系统规划的整体实施时间、步骤和各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同时对企业信息化过程进行投资分析;并制定信息技术管理模式。
(1)考虑企业业务现状问题,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同时,结合信息系统建设的客观规律,制定各信息化系统建设计划。
(2)对企业未来信息系统的投资按实施计划进行初步估算,并进行风险—效益分析。
(3)设计和确定IT基础设施及规范、基础实施实施策略和计划。
(4)结合企业未来的组织结构和实施建设的策略,设计和确定实施信息系统以及维护信息的IT组织结构,IT组织结构是实施和维护未来信息系统的保证。
(5)同企业高层及项目组确定未来信息管理模式及实施策略。
(6)制定应急方案。
企业信息化作为推动和实现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必由之路,近年来已为中国许多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普遍认同,并成为他们的战略选择。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竞争白热化和信息技术应用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的命脉和核心竞争力,搞不搞信息化,已经不是企业的发展问题,而是生存问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企业做出信息化的战略选择,自然是明智之举,是“做了正确的事情”。但在这种纷繁复杂的企业信息化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把事情做正确”,把自己的信息化战略落到实处,取得成功,还必须有一套科学、有效的战术策略做保证。
参考文献
[1]倪明.管理咨询公司信息化咨询服务能力的评价模型[J].图书情报工作,2007(01).
[2]刘建军.咨询在企业信息化中的作用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8).
[3]武玲玲,刘晓松.浅谈信息化咨询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2006(11).
作者简介:李培(1984.10-)女,汉族,本科,助理工程师,国网河南郏县供电公司,市场营销部副主任,主要从事电力市场营销管理工作
信息化建设主要指的是在企业的日常生产与经营活动中引入计算机管理平台,从而逐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当前,我国很多地方的县级供电企业在班组管理工作中逐渐构建出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电力营销、财务管理及文件处理为一体的信息系统,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供电企业班组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1.1信息化观念较为陈旧落后
现如今,我国有部分地方的供电企业在班组管理中依然坚持“安全生产第一”的发展理念,该类企业往往过度注重安全生产活动,而忽视了企业的营销及其他方面业务的开展。虽然有很多地方的供电企业班组管理工作都逐渐强化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但其重视程度依然无法与安全生产相比。依据现有的统计表明,在我国所有的供电企业班组建设与管理工作中,有超过58%的供电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力度投入方面较为缺乏,其中用于投入信息技术研发及引进设备的资金更是缺少。
1.2缺乏专业统一的信息系统开发标准
当前,我国不同的网省公司在班组管理模式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有时候即使是在同一家供电企业的内部,各个城市地区之间的班组管理模式也会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造成不同的专业应用系统缺乏统一的标准,并且开发出来的软件也并未能完全适用于企业的班组管理实际工作情况。
1.3班组管理的信息化人才稀缺
在对供电企业班组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培养方面,由于多数的企业都过度重视营销及生产等方面的人才培养,而忽视了通信、网络以及计算机等人才的培养。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信息技术人才缺乏对企业班组管理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认为自身的发展空间十分狭隘。在信息管理机制体制建设方面,由于未能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及健全的考核评价制度,造成供电企业班组建设中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1]
1.4班组管理信息化建设安全性较低
供电企业班组管理工作中,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就是局域网,网络安全与畅通是企业班组进行信息化建设所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任何一次的局域网停运,都可能造成企业班组管理各项工作陷入停顿状态,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供电企业班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措施
2.1加大资金投入,更新老化陈旧的设备
在日常的班组建设与管理工作中,要想逐步提升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就应当保证信息系统得以正常平稳运行,对于一些使用年限较久的计算机设备应当及时更新。企业可以适当加大对班组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使其能够分拨出一部分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从而提高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强化基础硬件设备条件。
2.2统一规划与开展信息化建设
供电企业可以通过强化企业网络建设力度,逐步夯实信息化建设基础,将通信与网络的覆盖层面触及班组管理的方方面面。除此之外,还应当对班组成员开展全面的信息技术知识教育及技能培训,通过强化有效管理、提升资源整合以及推行标准化技术等手段,实现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全面转变信息化建设理念,构建高效、全面、统一的网络服务平台。[2]
2.3强化局域网络维护与监管力度
供电企业班组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主要是组建网络而完成的。当前,供电企业班组管理工作中内部局域网相继完成建设,因而加强网络的日常监管与维护显得尤为重要。局域网信息传递的主要渠道就是通过网络拓扑结构进行的。其中,拓扑结构包括星型拓扑结构、树形拓扑结构及环形拓扑结构,不同的拓扑结构能够进行组合,从而构建出局域网运行的基础架构。局域网拓扑结构与线路连接之间的差异,需要借助集线器和集中器等特殊设备,从而使网络软件能够满足特定应用的需求。[3]而对这些设备进行监管与维护是保证信息化建设效率与水平的关键所在。为此,企业班组的信息化人才应当对网线、配线架、路由器、交换机及服务器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对于一些超限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当进行及时的更换。当网络出现故障或异兆时,应当采取科学的紧急维修措施,通过分析与检查确定故障部位或故障设备,从而及时解决问题。[4]
2.4大力培养班组信息化人才
供电企业在班组管理过程中,应当通过增加激励方式、设置平等待遇的方式培养出一批专业化的信息技术人才。将业务管理与信息化建设放在相同的地位同步建设。在班组日常管理工作中,可以举办或组织实施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专业竞赛、岗位练兵等活动,为从事班组管理信息岗位的工作人员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和发展的空间。[5]此外,企业还应当加强对班组员工在信息化知识方面的教育与学习,营造出和谐良好的学习环境。更为重要的是,供电企业应当注重对班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尤其要培养出一批既懂得信息技术管理又懂得班组管理的人员,从而使得企业班组管理水平得到更大的进步。
3结语
随着我国供电企业的不断发展,社会民众对于供电企业的服务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就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当前新时期环境下,供电企业只有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速度,加快信息化建设效率,才能有效提升班组管理工作水平,才能促进班组管理人员的全面发展,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卢银花,巫绍基.供电企业班组管理信息平台建设调研报告[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92-93.
[2]李红兵.试论如何加强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班组建设[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25):149-150.
[3]刘海珠,秦燕英.班组活企业兴———国网长春供电公司班组建设工作走笔[J].中国职工教育,2014(13):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