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范文

发布时间:2024-03-12 16:17:4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篇1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教师要更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指标,不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不按考试成绩进行分数排名。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在这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我们教师应努力充分发掘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而不能仅看到它对高考的价值。

二、调整教学方法

良好的教学方法能让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为了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我们不能再采用传统“灌输式”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不能一个人唱“独角戏”。传统的“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已和当今的课改理念格格不入。在考试时让学生把一个问题回答出来简单,但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却很不容易。所以,掌握一套良好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例如,问题导学法、交流展示法、合作探究法、精讲点拨法、迁移运用法、情境导入法等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1 问题导学法。问题导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问题导入要学习的内容,不直接向学生转述知识,而是组织、引导学生自学求知。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职能由传统教学中的“授”转变为“导”;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由传统教学中的“接受”转变为“自学”,从而发挥和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必须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问题必须符合课标要求;第二,问题难度系数要适中,不能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要考虑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合作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共同进行探讨、合作以获取知识的方法。用合作探究法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是整节课的讨论,也可以是几分钟的讨论;既可以是全班性的讨论,也可以分小组讨论。教师应视教学需要,适当安排。在采用合作探究法教学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讨论的问题应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好是社会、日常生活中有讨论、钻研价值的热点问题。②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发表见解,注意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讨论的主题和争论的焦点上,引导讨论向纵深发展,使关键问题得到圆满解决。③在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做好讨论小结,简要概括讨论情况,以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纠正学生错误的、片面的认识。

篇2

作为政治教师,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情感体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思想政治课学习中来,刺激思考,自觉地接受德育。教师不应作过多的说教,而是根据教学要求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充满爱的气氛和富有情感色彩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和熏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备课时要注意备情感,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情感的内容。上课时必须饱含丰富的情感,让学生在爱的情境中,受到情感上的陶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进行教育,使他们感到亲切,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当学生与教师的感情产生共鸣时,就是教育的最好契机。情感的渗透还可以延续到课后,教师应该与学生多交朋友,经常与学生交流感情,以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并寻找恰当的机会,结合课文内容,在师生情感交融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教育。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寓德育于活动之中

当代中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他们已不再满足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渴望走向社会,深入生活。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适于社会实践的因素,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实践、体验的机会。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已涉及到不少当代的社会生活、政治经济等领域。我们可以根据思想政治课的内容,通过少年法庭、听取讲座、采取警校共建的形式进行法制教育;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调查、参观、访问,搜集材料,探究经济问题、政治现象,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达成共识;还可以同政教处、团委等部门联系开展志愿者活动、献爱心活动、手拉手活动、社区服务活动;或者与班主任联系开展阅读书刊、办板报、组织兴趣小组及各种竞赛等活动。在动态的活动中接受教育,使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德育的主渠道作用。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德育的直观形象性

利用多媒体教学是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创设富有感染力的、真实的道德情境,促进学生的切身体验,往往能做到声情并茂,增强德育的效果。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广泛采集相关信息和资料,开发、设计出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色彩鲜艳、动感丰富、并配备美妙音乐的具有个性化的课件,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有关的录像片段,或下载的相应歌曲,或用时事新闻和其他社会生活资料佐证、充实教学内容,使干巴巴的照本宣科变成多感官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材“活”起来,使课堂也“活”起来。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容易引起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深刻、久远的印象,成为引发道德行为的动力。

篇3

首先,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应永远成为学生崇尚的偶像。教师自然就是教学内容的率先实践者、领悟者,必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完善的人格。如果政治课教师的师德形象差,学生会因鄙视政治课教师的人格而对政治课的科学性和可信度产生怀疑,从而也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德育功能的发挥。相反,如果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形象高尚、作风严谨,学生就会由敬佩老师的人格而坚信思想政治课的科学性,认识到学好政治课也能够像老师一样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从而充分地发挥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育人功能。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应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严格要求自己,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对学生要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生活上体贴入微,学习上关怀备至,政治上高度负责,耐心教育引导,才能在育人过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育人的表率作用。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楷模,是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只有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他的教育才有威力,才能在学生的思想深处,打下深深的烙印。很难设想,一个出言不逊、懒散成性的政治课教师能教出勤奋上进的好学生来。可见“身教”重于“言教”。具有表率作用的爱心,才能育出新时代绚丽的花朵。

总之,政治课教师必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努力使自己成为政治思想过硬、道德情操高尚、专业特长优秀、奋发向上的、有理想、守纪律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并用自己的赤诚爱心,去关心、去呵护、去精心培育、耐心施教,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篇4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003-01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在德育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学德育大纲》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系统的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途径中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本质上是一门道德课程。

在学校教育中,思想政治课以课堂教学为基本形式,是学校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主要途径,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主要是通过课程教学得以实现的,因此,对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的思考与探索,有助于我们改进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校实现德育的整体目标。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现状

1.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现状

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对德育课程的注意力正在逐渐的转移;学生对德育课程的期望正在逐渐的减弱;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主渠道地位正在逐渐的丧失。

2.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现状

通过和很多老师的谈话了解到,在很多学校,政治课仍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校仍然没有把它当作德育主课程和主渠道来抓。还有就是,现行的思想政治课在教学模式上,教师总是离不开“灌输——考试”的基本模式,学生也难以摆脱“识记——应试”的被动学习局面,失去了政治课应有的德育效能。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缺失的成因分析

1.外在的因素

(1)受应试教育残余思想的影响,学校对思想政治课的地位重视不够;(2)受当前错误认识的干扰,对思想政治课失去了信心;(3)不良的社会风气使学生的道德认识出现偏差。不良的社会风气与中学生不成熟的分辨能力相结合,使一些学生的人生价值错位,道德认识产生偏差,也使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受到很大的影响。

2.内在因素

(1)政治课德育目标的理性化与学生思想的实际严重脱节。思想政治课理性化的德育目标很难被不同的现实个体普遍接受,使政治课的德育目标往往流于形式;(2)政治课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与当时的社会现实严重脱节,政治课教学变成了空洞的说教。理论脱离实际,使政治课失去了说服力;(3)政治课的正面说教与纪律的约束相分离,大大的影响了政治课的德育效果。思向政治课教育与评价的分离,使政治课的德育工作苍白无力,政治教师只能说说而已,并不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四、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强化的途径和方法

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要强化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使中学思想政治课在德育创新中走出困境,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德育教育中应有的作用,也必须从多方面入手:

1.教师方面: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关键。

首先,政治课教师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自己的思想会影响一代人的思想,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其次,政治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不断学习基本原理,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正确理解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并能理论联系实际传授给学生,增加可信度。另外,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掌握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利用其它学科的知识来充实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发挥德育的整体效应。

再次,要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师的示范性是很强的。所以,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师一定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

2.教学方面:改革和优化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是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主要途径。

首先,教学内容方面要充分发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内容,确定好德育的目标,变传统教学为创新性教学;教学过程方面要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寓思想性、教育性于知识的传授之中,课堂教学在本质上的德育功能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其次,要重视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篇5

在讲“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时,为让学生体会我国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教师可以先在课前布置学生去劳动局、人才市场等地方收集有关本地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形成具体数据,再结合课本漫画中的情景,让学生评析每一个观点的合理与不合理之处,让学生谈看法、举实例。或者让学生设计择业应聘模拟活动方式等实践活动,从中体会到:一方面,我国就业形势不乐观,就业压力大;另一方面,企业找不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人才,存在“技工荒”。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明白:应该结合实际重新审视自己的就业目标,正确评价自己所具有的实际能力、水平及自己的潜能,调整定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使自己适合既定的工作。从而也提升了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在感悟热点材料的过程中提升道德修养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与高考的功利性是分不开的,绝大多数学校、教师和学生仍然是以高考为目标来对待思想政治课,致使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的知识传授与思想道德教育相脱节。为了高考,学生对四本必修课教材达到了滚瓜烂熟的程度。例如,在讲货币的产生及其职能时,学生懂得要正确对待金钱;在讲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时,学生知道要诚信经营;在讲中华民族精神时,学生知道应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进行哲学教学时,学生也知道要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样,强化德育功能有切实的依据和扎实的基础。但为什么还是不断的出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的现象?一句话: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

篇6

一、结合学生自身实际,进行感恩教育

学习中,学生对一些常见的道理往往孰视无睹,或者不屑一顾或当成教条记住,不能理解其深刻内涵,更难以将之内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与空洞的道理说教相比,如果将学生自身的实际引入课堂来分析讨论,效果可以更好。例如初二《人不能选择父母》一课教学中,事先调查了学生对父母的看法,结果很多学生认为父母只会管头管脚,难以沟通或认为父母根本不管自己只顾自己玩乐。个别学生甚至说自己的父母对自己不是打就是骂。针对学生这种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几个活动,有意识的进行感恩教育。活动一,算一算:父母为我花了多少财力和精力?学生通过量化数字,看到了父母的无怨付出,平常理所当然的想法有了明显的动摇和改变。大家得出一个共同结论:养一个孩子真不容易啊!活动二,想一想:我们为父母做过什么?面对这个问题许多学生都陷入沉思,或抓头搔耳,少数能说一说的都是扫地、洗碗之类的琐事。此时教师启发学生得出一个结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不求回报的,是最无私的。活动三,写一写:给父母的一封感谢信(要求给父母看并让父母签名),通过这个活动将学生平时讲不出口的话,现在想对父母说的话,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让学生领悟到要感恩父母。事后初二一班的一名父母离异的学生感动的对我说:“老师,谢谢你!”

二、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国情教育

对初中生进行国情教育,只讲道理的话学生会一知半解甚至不屑一听。结合本地实际效果就不一样。初二《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一课中我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了国情教育。活动一,调查本校每月电、水的用量和本镇河道污染情况。学生调查后发现学校水、电用量惊人,每月水电费竟在1.3万左右,本镇河道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学生们对这种情况都担心起来。活动二,比一比:我国水、土地、森林等资源总量在世界的排名及人均占有量排名。通过比较学生们了解到了我国是一资源大国又是一个资源小国,我国的资源形势严峻,人口形势严峻,必须节约资源控制人口数量,理解了国家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活动三,做一做:面对本地资源环境的国情提出你的建议。学生们从政府和公民个人两个角度纷纷踊跃发言,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了许多自己的想法。学生深深的体会到国家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理解了国家的方针政策。通过实践调查等活动,将原来认为好像很遥远的事实,拉到了学生身边。

三、结合时事热点进行爱国主义、爱社会教育

爱祖国、爱社会是基本的道德要求。学生对这要求都知道,但当成口号的多,真正理解践行的少。初三《亲近社会》单元复习中引入了众人皆知的“5.12”汶川大地震来进行爱国爱社会教育。1.听一听发生汶川大地震后的感人事件。2.看一看中国政府在灾难后的快速反应和措施。3.想一想,我们从中看到了什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活生生的事例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让学生们深深体会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感悟到亲近社会、服务社会、乐于奉献的情感。此时爱祖国、爱社会不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思想政治》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学科,更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教材。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一定能更好地发挥其德育的功能。

篇7

行为上浪费和过度消费,叛逆,不服从管教;在情感方面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大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感受,物质虽富足,但幸福感单薄;在认知上,反应敏捷、能力强,大多拥有一技之长,但不爱学习;在意志上比较薄弱,他们很难将自己的行为同远大目标真正联系起来,往往决心很大,行动很差,甚至有些都没有理想和目标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自身因素。

1.社会因素。“90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对前几代优越许多,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在审美观和价值观方面也与前人有很大不同,因此,很容易走向道德偏差。

2.家庭因素。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90后”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除父母外,亲情观相对淡薄,更显得有些孤僻。巨大的压力使家长们把绝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也容易把孩子推向道德偏差。

3.自身因素。“90后”学生正处于心理和心智发展尚未成熟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纭复杂的社会,会产生不知所措的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引导,就会走向道德偏差。

二、道德内化过程中应注意的策略

1.一个中心

人既是道德产生的原因,也是道德存在的目的,同时,人还是道德的载体。所以,从道德与人的关系看,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现代德育的目标追求。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以本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核心作用,要以人为本,贴近学生生活。

2.两个基本点

(1)寓教育于情感中。首先,教师运用饱含真情的语言传授知识,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渲染方式,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升华,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当学生与教师的感情产生共鸣时,就是教育的最好契机。其次,教师要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亲身践行一系列道德准则,充分发扬教育者的表率作用,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情感的渗透还可以延续到课后,教师应该经常与学生交流感情,以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并寻找恰当的机会,结合德育要求,在师生情感交融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教育。

(2)寓教育于活动中。就是要让学生有机会参加更多的“活动”,在动态的教程中接受教育,使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这样就能更好地让道德内化。如,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组织活动,去调查、参观、访问等。我们曾组织学生到连云港汽车站体验“雷锋车”精神,在回校后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学生们感受很深,发自内心地表示要将“雷锋车”精神发扬光大。

3.三个手段

(1)加强“补课”,把课堂作为主阵地

这里的“补课”不是指学生补课,而是指作为教育者本身要补课,才能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德育内化。课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本身就是对学生德育要求。如果为了应付考试而忽略情感教育,那这课就是失败的。如果我们有心挖掘、拓宽,不仅能使课堂活起来,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德育内化。

(2)加强时政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

现在的“90后”学生通过网络能第一时间了解社会上、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对于时事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渴望了解国内外政治风云的变幻,渴望开阔眼界,渴望表达自己的观点,增长见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媒体上的典型道德案例,多弘扬生活中积极向上的、阳光的一面,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篇8

[作者简介]高金娣(1979- ),女,河南长垣人,中原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政法制教育。(河南 郑州 45000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9

网络发展日新月异,不断涌现出Email、BBS、ICQ、博客等新的互动平台。其中,Email以传递快速而著称,BBS的特色是开放性强、自由性强、容纳性强、互动性强,ICQ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时互动。但这些交流方式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难以满足众多网民的需求。于是,博客诞生了,这对于媒体时代来说是一个新的转折点。因为,博客被个体拥有,就意味着个体在博客中拥有了一定的自利,即知识生产和信息。此时的个体不仅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自主把自己置身于“公共领域”,乐于自己的知识和信息被更多的人分享。为了捍卫校园思想文化阵地,辅导员博客应运而生。辅导员博客于2006年3月在上海交大试点开展。由于其和Email等网络平台相比,具有教育渗透性和启发间接性等优势,所以一经出现就深受学生欢迎。如今,对于辅导员博客的效应大家已经有目共睹,全国出现了若干个极具影响力的优秀辅导员博客。许多辅导员也都被带动,纷纷跟进,建立了自己具有个性化设计的博客。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理论教育和社会教育在辅导员博客中被有机结合起来,传统“面对面”教育也被相应地拓宽到了“键对键”,成为辅导员从事思政教育工作的新工具。但是,辅导员博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如何被正确地认识其作用,如何被科学地建设,仍然是一个需要大家不断探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辅导员博客的界定

博客是一种网络交流工具,别名网络日志。由于博客是“个人日志”的链接,所以在时间维度上可以持续,可以回溯,表现为比较完整的线性个体。同时,由于博客是个人自主注册的空间,不依附于大型网站,所以突破了传统个人主页的诸多局限,是一种新兴的网络传播形式。所谓辅导员博客,是指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以真实的身份注册的、以日志为主要形式、内容注重原创、评述敏感事件、分享知识与经验,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目的,与博客的浏览者进行互动交流,以期引导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一种博客。

二、辅导员博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1.一体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比,教育信息的传播途径被认为是利用博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优势所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通过收音机就是通过电视,形式单一枯燥,被称作“灌输式”教育。因为欠缺感召力、说服力,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由于受地点、时间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大打折扣。而辅导员博客不仅快速、便捷、自由,同时集文字、声音、图片等多种感性媒介于一身,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受教育者的兴趣也被大大提高。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与抽象的理论在博客中被完美结合,充分调动了人的视觉、听觉及思维,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满了趣味性和生动性。

2.个人性和交互性相结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辅导员每天都会接触大量学生,奋斗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被称作学校管理部门和学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辅导员博客作为师生间交流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拘谨,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真正吐露自己的心声。如果交流和讨论的内容能被辅导员正确引导,就可以将教师的思想无形地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另外,辅导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博客访问和留言,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大大增强,真正实现了上下沟通流畅。

3.共享性和及时性相结合,推动了辅导员的专业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技巧需要不断地变动,对辅导员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辅导员专业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辅导员既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又要有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等知识。这就要求辅导员具有终身学习的信念,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积累方式。在推进辅导员专业化方面,辅导员博客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首先,博客的共享性可以为辅导员提供大量的学习空间。许多博客页面没有设置访问权限,网络用户可以自由进出,这样辅导员通过浏览博客,足不出户就能走进优秀教师、教育界权威的讲座和课堂,学习他们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某些问题的见解,实现与大师级人物的零距离交流,还可以自由便捷地发表自己的言论并倾听他人的观点,获得专业化引领。辅导员也可以在博客中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拿出来进行专题探讨,与多人进行跨越时空的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工作能力不断提升。其次,博客的及时性促使辅导员不断进行经验总结。博客作为一种记录个人行为、信息和思想的空间,不仅更新要频繁,信息流动要及时,还需要博文精彩、独特、有见解,这样才会提高学生的浏览率。因此,辅导员建设博客后,要善于思考、善于提炼、善于总结,上升到理论,不断形成并丰富自己的“信息资源库”。

三、完善辅导员博客德育载体的途径

1.丰富辅导员博客的德育教育信息。辅导员博客与其他博客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辅导员博客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被称作是辅导员博客的终极服务目标。作为一种德育载体,其效能取决于博文对德育内容的承载力。德育教育内容丰富多彩,仅从宏观上分类,可分为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所以,辅导员博客不仅要德育信息内容丰富,而且要结构合理。“学生事务、党团建设、校园文化、时政知识、成才励志、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栏目要设置在辅导员博客中,使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育得到延伸、校园文化建设得到拓展、党团相关知识得到更广泛的宣传。受辅导员博客博主自身的条件限制,其博客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博主要结合自己的条件优势设置博客内容,重点要突出,并且要有深度、有高度。另外,辅导员博客的博主可以通过链接的方式完善博客的信息结构,扩充信息容量。

2.针对学生思想变化及时撰写更新博文。辅导员博客被学生浏览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辅导员博客具有极强的教育性;二是在辅导员博客中,学生会被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所以,辅导员要保持自己的博客具有一定的浏览量,博文的内容和质量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要深入学生中去,及时掌握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动态,把具有倾向性或代表性的问题在博文中进行体现,并且分析要深刻,能触动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使学生获得多个角度的人生思考。作为辅导员博客,其博文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方针,及时给予学生政策上的引导,要具有启发性,能给予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引,引起大多数学生的共鸣。如果辅导员博客中的博文不坚持原创,仅仅靠转载,是绝对吸引不了学生的,更不用谈引导和教育学生了。

3.精心设置博客的表现形式。辅导员博客面对的是头脑中充满新观念、新事物的学生群体,他们的审美标准很高。因此,辅导员必须精心设计博客的外观,从视觉上吸引学生。辅导员可以结合个人风格,利用色彩、图片、音乐等各种因素,设定一个与博客内容相匹配的基调,让学生每一次进入博客都有一种新鲜感和收获感。要想吸引学生的眼球,博文内容要丰富,编辑形式要多样化,这样才能潜移默化的渗透学生的思想,达到舆论引导的目的。

4.要坚持主动引导和平等互动相结合。辅导员博客要根据舆论热点、社会焦点等问题,有意识地设置学生热衷的讨论话题,主动引导学生参与相关话题讨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宣扬社会主流思想。一般来讲,讨论话题越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学生的关注度就会越高。众多的学生参与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主参与德育教育的积极性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激发,促使更多的学生主动接受德育教育。辅导员要及时对各类博文的评论和留言进行回复,这是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教育的大好时机。要始终坚持主动引导和平等互动相结合,加大师生互动,从而提高辅导员博客德育载体的效能。

[参考文献]

[1]林强.关于建设辅导员博客的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3).

[2]王洪涛.论博客的特点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用的必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0(9).

[3]叶芳芳.浅谈辅导员博客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有效运用——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

篇9

一、第二课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1.第二课堂

关于第二课堂的概念,现有以下几种结论:(1)第二课堂是指学校在教学计划之外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2)第二课堂也叫第二教育渠道,指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及其场所。也指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3)第二课堂是学生通过参加有组织的课余活动以达到陶冶情操、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教学形式,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笔者所在学校在综合各方面文献后,将第二课堂定义为:“第二课堂是指由学校、学院组织认可的,在常规课堂教学、实习、实验等第一课堂之外,有利于提高能力素质的各项教育、管理、服务、校园文化活动等,覆盖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网络等区域和空间。”

2.思想政治教育

综合分析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概念发现,“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外在体现和集中表露,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一定义得到了大多数研究者的认可。不论是哪一种见解,都深刻地说明了在高校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对学生的人格、心理以及思想都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3.第二课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造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弱化、实效性不强的主要原因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脱离实际,内容不贴近生活,方法不贴近学生。因此将第一课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将第二课堂建立在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之间,使之在时间与空间上更加开阔,打造可以承载更为丰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教育阵地。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1.导向功能

第一,第二课堂形式多样,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根据优势学科搭建服务平台,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第二,第二课堂的内容、方式和氛围都蕴含着教育目的,直接或间接地对大学生产生导向作用。在第二课堂这个开放的系统中,学生评价、理解和接受他人的思想,在各种思想激荡碰撞中不断调整自己,朝着社会主流目标靠近。

2.凝聚功能

在第二课堂开展的过程中,可以以班级为单位,或者是目标一致的同学组成的科研小组,可以是热衷公益的同学组成的志愿服务小队。第二课堂活动会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吸引的氛围,增强情感认知和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实施第二课堂教育,让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多的合作,让老师与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从而增强集体的凝聚力量。

3.转化功能

第二课堂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参与各种不同的活动,除了理论学习之外,还可以参与社会实践、实地参观、开展科技创新类活动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他们能接触社会,把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将理论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的行动,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报效社会。

4.开发功能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不受教学大纲和专业的限制,能超越专业的狭隘界限,突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核心,针对不同学科的内容,扩大学生视野,将学生成长成才具体化到各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在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能力、增强素质。

三、开展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

1.操作性不强,对第二课堂的实施支持力度不够

虽然现在大多数高校都在实行第二课堂的教育模式,但大多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论工作上,有时学生虽然有较高的兴趣开展各项实践活动,但是高校的硬件还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实践要求,这些问题都会影响第二课堂的实施。

2.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联系程度有待提高

目前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较多偏重于文体娱乐型活动,这样的活动易开展,时间短,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另一方面,有利于开阔学术视野、增强科技创新类的活动相对较少,教师和学生的认可程度和参与度均需提高。志愿者活动大多只是停留在体力劳动和募捐上;社会实践大多也只是一些调研,鲜少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

3.专业教师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较低

经过学校大力组织宣传,目前已有许多学生对参与科技创新类活动有很大的兴趣,但指导教师数量和指导水平成为大规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瓶颈。指导教师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开展活动,使学生在开展活动中会感到力不从心却又不知道该向谁请教,这就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也会严重影响高校科技创新的进程。

四、有效发挥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建议

1.以“中国梦”为引领

大学生是中国梦的实践者,其个人梦想的实现也影响着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实现。将“中国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大学生时,二者便形成了不可割裂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以“中国梦”统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将自身的成长需要与国家社会民族的发展目标有机结合,将会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新的道路和参考。

2.加强第二课堂内容的延续性和系统性

注重第二课堂的延续性,就是让第二课堂有固定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有稳定的活动团队和指导教师。特别对学生喜欢、乐于参与、具有时间积淀的教育内容要进行继承和扩大。注重第二课堂的系统性,是使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实现从“量变”到“质变”。让学生参与到第二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切身体会教学内容的前期策划、中期活动、后期总结的全过程,使学生完成从体验到感悟,从认知到领会。

3.加强实践类、科技创新类教育实施的实效性

在实施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时,要不断优化实践与科技创新的体系,增强学生对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的兴趣,使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更多地落实到让大学生能够动手动脑的实处上。加大对表现优异、成果突出的教师和学生的奖励力度,提升他们参与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的创造性。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好的平台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广泛深入地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实现不同年级、不同群体、不同个性的学生在能力素质“提增”上获得信心和动力,优势和特长得到发挥。

参考文献:

[1]蔡克勇,冯向东.大学第二课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1.

[2]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293.

[3]王国辉,陈明,等.高等教育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学分化研究[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19.

[4]李辽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综述[J].求实,2005(1).

篇10

随着网络在高校的逐渐普及,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了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内容。在此形势下,越来越多的辅导员开通了辅导员博客,以期通过博客加强师生沟通、增进相互了解、传播价值理念,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辅导员博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

一、辅导员博客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一)辅导员博客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

传统的高校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采取的是辅导员讲、学生听的单向沟通模式,学生是被动接受辅导员传达的信息,主动参与的机会较少,而且这种沟通模式的效果会因时间、学生人数的限制而大打折扣。而博客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交互性,辅导员可以通过博客将自己的想法、见解、想要传达的信息,以日志、图片、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学生也可以通过留言、回复等途径表达自己的想法,传统的师生关系在借助网络这一虚拟环境转换成平等的“网友”关系。辅导员与学生可以在博客中敞开心扉、自由交流,而不用太受时间、环境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这在无形之中拉近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隔阂。通过博客,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辅导员工作、生活情况以及心理感受,了解到辅导员是生活在学生周围、跟学生有许多共同的话题的“益友”,而不再是高高在上、板着脸训人的“严师”。同时,博客也为辅导员开辟了详细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新窗口,便于辅导员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并做好学生工作。

(二)辅导员博客可以提升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效率

目前,很多高校的辅导员配备远没有达到1∶200的标准,许多辅导员一个人负责几百名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工作内容涉及到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繁杂的事务牵扯了辅导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真正投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方面的精力有限,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化进程。而学分制的普及也导致学生自然班概念的弱化,导致“辅导员—学生干部—宣传栏及口头通知—学生”这一传统工作模式不能完全适应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而博客的即时传播功能则可以实现“辅导员—学生”的直接传达。通过博客,辅导员可以及时将各类管理规定、通知、文件等信息实时公布,学生上网就能浏览阅读,获取各类动态信息,有任何疑问均可直接留言咨询并得到回复、解决。如此,辅导员可以更高效地完成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使得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和科学。

(三)辅导员博客可以有效传承和借鉴学生工作的先进经验

为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传承和借鉴学生工作的先进经验,高校会不定期举行辅导员交流活动。传统的交流方式往往以座谈、开会、讨论的形式展开,这种形式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比较严重,而且一般仅限于高校内部之间交流,校际之间的交流则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先进学生工作经验的传播和借鉴。而博客的资源共享性和交流异步性特点则能克服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辅导员可以将自己的工作心得、经验和教训在博客上公布,其他辅导员便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合适的机会进行学习,有问题可以在线留言;并且这种沟通方式不受地点的限制,高校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通过博客而丰富起来。多渠道的沟通可以使先进的学生工作经验得到有效传承,避免年轻辅导员走弯路,大大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

二、如何提高辅导员博客的实践效果

(一)提高辅导员博客质量

辅导员博客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辅导员博客的教育引导效果。这就要求辅导员博客要有较高的质量,要把握教育艺术,将深刻的教育意义融入到博客之中。在网络信息泛滥的今天,只有内容新颖、立意明确的博客内容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能够主动浏览辅导员博客。要提高辅导员博客质量,应在“求短、求实;求新、求活”几个方面下功夫。

求短求实,就是要求辅导员博客内容力求简短精炼、直截了当,观点鲜明、重点突出。网络快餐时代,冗长的文章不仅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微博”能够短时间内广泛流传就是因为其内容精练、简短,符合当今时代人们的需求。因此辅导员在写博客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反应和接受效果,一些通知性内容简练,直接列出即可;而一些个人感悟则可在文采、意境方面下功夫,使之生动有趣、文笔优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求新求活,就是要求辅导员博客要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生动活泼、易于接受。一些名人的博客点击量比较多,就是因为他们的博客有很多新的观点和看法,能够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很多辅导员发现某些文章、资料质量比较高,觉得可以给学生看,则直接将其复制过来,殊不知,网上信息很多,学生可以从多渠道得到相同的信息,时间长了便会产生厌倦心理。因此,辅导员在写博客时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个性化,可以多发表一些点评类的内容,通过一些活灵活现的例子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思想。另外,博客内容要力求形式多样化,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提高博客的吸引力。

(二)建设博客开放性平台

提高辅导员博客实践效果,还要充分发挥博客的交互性功能,建设博客开放性平台。辅导员博客不能仅满足于被学生浏览,吸引学生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要利用这种自由平等交流的平台与学生交流思想,从而影响学生。辅导员要鼓励学生对博客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要同学生平等、耐心地交流;也可以在博客中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由、广泛地进行讨论。辅导员博客内容只有经过学生广泛的讨论和思考,才能在学生中产生一定的影响。辅导员本人也会在学生的不断探讨与辩论中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提高开展学生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同时也能在学生的言论中产生新的想法和感悟。

另外,建设博客开放性平台还要注意辅导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要经常去浏览其他辅导员的博客,吸取教训、借鉴经验、探讨问题,提高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

(三)建立完善辅导员博客考核激励机制

辅导员博客不仅是辅导员个人展示个性、抒发感想的舞台,更是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网络服务功能的前沿阵地。因此,建立和完善辅导员博客的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全面提高辅导员博客的质量和辅导员维护博客的积极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要完善辅导员博客的评价机制,形成学校评价、院系主管领导评价、学生评价、辅导员互评的全面、科学的评价机制。学校应将辅导员博客的运行情况作为工作考核的一部分,并适时进行评比表彰。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相关部门应该对辅导员博客系统备案,有关负责人应定期登陆辅导员博客,对其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对维护较好、运行正常、学生反响比较热烈的辅导员博客给予一定的嘉奖和鼓励;对形式单薄、内容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的辅导员博客予以提醒和改进。

另外,要完善辅导员博客激励机制。除对优秀辅导员博客在评价考核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嘉奖和鼓励外,调动辅导员主动建设维护好博客的积极性才是最关键的。很多辅导员因经验不足、技术有限等原因,导致博客质量不高,学生不感兴趣,进而又影响到辅导员维护博客的积极性,导致很多博客最后荒废,这是值得引起学校重视的。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对辅导员撰写博文进行指导,成立相关技术部门,提供必要的网络技术支持,从辅导员开始撰写博客开始便给予全方位的指导,保证质量,提高吸引力,增强辅导员主动维护博客的积极性。

总之,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者,积极探索博客这一新兴网络文化现象,精心打造优秀辅导员博客,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使辅导员博客成为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从而创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必将对网络时代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性和实效性产生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金华.博客在高校德育中的价值及应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2):19-21.

篇11

下面我将分析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德育功能弱化的具体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复杂化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发展阶段。在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无序性。②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对广大高中生带来消极的影响,形成不良的社会示范效应,也大大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课德育功能的效果。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缺陷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高中生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道德修养是通过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来实现的。因此,教材内容是否科学合理,能让学生心甘情愿地去认可书本知识并自觉实践,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发挥。但经过七年的教学实践和与学生的交流,我发现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有些内容过于理论化,例如,必修2《政治生活》、必修3《文化生活》的第三、四单元和必修4《哲学生活》的第一单元尤为明显,学生没有相关的生活体验,很难理解教材中的观念;有些内容超越了学生思维能力阶段,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教材中的某些事例已经过时,有些论断也失去了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学校对思想政治课的不重视制约了德育功能的发挥

一些学校认为思想政治课是副课。在师资力量、课时安排等方面都把思想政治课放在次要的位置。思想政治课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本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重要环节。但学校出于安全、为语数外科目让路等各方面因素,对此并不理解,更不支持,认为思想政治课只要在教室里上课,讲解知识点就可以了,外出社会实践完全没有必要,反而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思想政治课只能局限在课堂中,影响了德育功能的发挥。

另外,学校对思想政治课的轻视也往往造成思想政治课教师心理上的失落感,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思想政治教学评价机制单一化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的应试观,极大地改变了思想政治课的性质与方向。在很多学生眼中,思想政治课只是自己叩开大学殿堂的一块敲门砖而已,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的学习价值。③德育本来是塑造学生的思想品质的、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但思想政治课却有意识地把它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立起来,高分成为学生心目中最耀眼的光环。

五、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因素

1.思想政治课教师重视知识传授,轻道德教育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向学生传授及社会科学常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价值观转化的教育工作者。因此,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重要职责。但事实上,大多数思想政治课教师只关心学生考试成绩,至于学生的思想问题、道德问题与己无关。

2.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化,说教味过重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式的选择不仅受制于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学生主体的思维方式和道德批判能力。高中思想政治课主要集中在政治课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采取强制灌输的方式,很少通过与学生发生真实的价值交流来引导和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常常是以权威者的身份向学生灌输思想观念,不能给学生提供针对性的疑惑解答。这种无视学生自愿的“不道德的道德教育”④方法,不仅让学生反感,而且不被信服。

基于以上原因分析,我们也很清楚地明白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德育功能为什么会弱化,这绝对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单方面的问题,而是学校、社会等众多因素导致的结果。要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还需要从各个方面努力,尽可能在高中阶段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条路任重道远。作为一名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的普通教师,我也要尽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提高自己课堂的德育功能。

注释:

①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82).

②吴少荣,丽湛,贺军.高中政治教育新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8-19.

③田建国.树立以人为本德育新理念[J].理论与学习,2004(07).

④杨孝如.道德的道德教育:学校德育的伦理回归[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02).

参考文献:

篇12

思想政治课是对技校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常识教育、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课程。它是技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也是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手段的丰富和多元化,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也让原来枯燥的政治课堂变得生动和丰富多彩。但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及后续学生的调查反馈中发现,在少了老师的说教和灌输大道理、多了丰富绚丽的画面材料同时,思想政治课教学好像又缺少了什么;在学生爱上政治课的同时,却又发觉他们的思想离我们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更远了。

学校教育,德育为首。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之一,思想政治课曾经处在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其德育功能正在弱化,当前,思想政治课学科价值弱化和缺失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认识定位不足

我国历来对德育教育十分重视,各级各类的学校都普遍的开设了思想政治课,但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使德育教育没有发挥其全部功效。我们错把德育、智育、体育的划分当作学校分工依据。把道德教学与学科教学相提并论,贬低了学校德育的价值和地位。把德育内容仅限制在一套固定的课程里安排一门独立的课程实施,德育教学不免流于宗教式的说教或劝诫,沦为道德灌输。在思想政治课老师的选择上,不是让德高望重、具备一定素养、专业的人担任,而是随便任用,特别在技校,哪个老师课不够就可以随便安排几节政治课,导致政治课教师队伍存在人员不够稳定、工作不够专业、心理不够健康等问题,教育水平有限,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在顺应课改要求一味追求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时候,却忽略了政治课的学科价值,很多教研活动如听课、评课等都更多地注重或倾向于表面形式化的东西:如师生互动、探究、多媒体的运用上,这些客观因素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德育教育只停留在口头上,为了教学质量的量化指标,没有真正落实到思想政治课堂的主阵地上来,这是造成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缺失的重要原因。

2、价值冲突导致的不信任

在客观因素造成的德育功弱能化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关注来自学生内心的价值冲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的视野向世界延伸。社会价值的多元化趋向,来自社会、现实、人生的种种冲突交织在一起,由此产生的困惑和思考,使课堂上所建立起来的价值观、人生观又显得如此脆弱:比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大力倡导诚信的时候,社会上群体诚信的缺失又让学生充满了对课堂和教师的怀疑。这种怀疑的目光背后,是学生对我们政治课教师的不信任。

3、德育教育缺乏实效性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现实的社会现象,以及学生对此产生的大量思想问题。所以思想政治课既要解决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又要解决各种社会意识的影响和学生情感习惯、信念等方面产生的对无产阶级理论信与不信的矛盾。但我们目前的思想政治课教育一贯强调大节的灌输而忽视小德的培养,如高调宣传爱国主义,但如何做到爱护公物,不乱扔垃圾,不在公众场合高声喧哗等个人私德却强调很少。同时,因为课堂教学形式单一、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造成了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差、思想政治课中宣扬的观念及英雄人物很难走进学生心中等问题。

4、资源缺乏必要整和

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都面临着学生生存能力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要求的问题。传统课程上存在多学科并立、分裂、结构单一化、封闭化而内容上学科之间重叠、交叉的弊病。教育内容扩大化、多样性与教学时间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学校教育五天制与家庭社会教育两天制的不合理格局,极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道德建设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配合,从来不可能只孤立地存在于学校课堂教学之中。而目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却存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严重脱节的现象,没有建立一定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交流的长效机制,影响了德育资源合力的形成和发挥,造成了5+2=0的现象。

思想政治课德育价值的弱化和缺失,是我们面临和要正视的问题,只有真正发挥学校育人的作用,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才能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技能人才人。可见,立足思想政治课的学科价值和追求,是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如何做到这一点,个人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认识和定位,把德育功能贯穿落实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

不要让思想政治学科沦为一般学科化、边缘化,不要忘记,它是育人的首要和主要阵地,而我们的评价机制也应该体现这一点。这同时要求我们的政治课教师要有坚定的立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始终不渝的学科价值追求。他们应当是学生的楷模和榜样,以自己良好的言行去影响学生,让思想政治课融入教师人格的魅力,更富于感染力,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2)转变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社会实践。

多媒体的运用、教学方法.手段的丰富和更新,是新课改下的一大转变,但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这些层面上,要让思想政治课回归社会和实践,理论联系实践并运用于实践,才是我们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体现。因此,关注社会和现实,开展有益的活动,投身社会,让我们的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理性地分析和思考,从而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树立生活中的典型榜样,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不仅需要高高在上的英雄榜样,更需要普通人的典型,名人伟人公众人物自有他轰轰烈烈的事迹和价值,而生活中小人物不平凡的事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我们的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事例。很多学校和教师只看到成绩优秀的典型,而忽略那些励志向上,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典型,因此,无论是学校或是政治教师,应当善于挖掘身边的典型、学生当中的典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这种典型和榜样的力量所在。技校学生本身目标不明确,对前途感到渺茫,学习缺少动力,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把那些在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技能人才的事迹如李斌、许振超等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未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共鸣,我们的思想政治课堂才有榜样,才有生命力和张力。

(4)关注学生心理,促进德育功能的升华。

当前,违法犯罪趋低龄化案件触目惊心,在责问暴力电视、电影、黑网吧等社会问题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回避责任,应当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仅是教师的角色,也应当是心理辅导师,这是素质教育要求,是新时期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要求。除了课堂上心理教育的渗透外,思想政治课教师还应该更多地关注接近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同时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倾注对学生真诚的爱,才能及时预防和制止悲剧的发生。

当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真正赢得学生信任和尊重,当我们的思想政治课真正引起学生的重视,我们思想政治课的学科追求和学科价值才会更加充盈和高尚,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价值才会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篇13

在阶级社会,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社会制度不同,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式也不一样。我国人民民主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从根本上说,中学各门学科都与我国社会制度存在着联系,但是,由于各门学科的内容和特点不同,其与社会制度联系的程度和方式也不一样。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思想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与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存在着十分特殊的联系。

通过政治课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从理论和现实看增强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必要性

政治课学科功能是三方面的统一,但各方面的地位并不一样。德育始终是政治思想教育课的主要功能。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改革大开放时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整个社会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

另一方面,由于旧体制尚未彻底打破,新体制尚未完全建立,整个社会还存在着各种矛盾。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和改进政治课的德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在孰是孰非问题上作出正确的抉择,激发他们为中华腾飞而不断进取的强烈愿望,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增强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也是为每一个学生前途高度负责的具体表现。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朝气蓬勃有活力,思维活跃敢于创新。

三、总结经验,立足改革,开创政治课教学的新局面

目前,我们面临的德育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一方面,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人民对思想政治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要适应当前的国内外形势的要求,在政治课教学改革上迈出更大的步伐。

另一方面,由于新考试制度的实行,通过高考来维护政治课特殊地位的“护身符”不复存在,在“应试教育”尚未真正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今天,新考试制度无疑会助长“领导不重视政治课,学生不爱学政治课”的现象,给政治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极大压力,使政治课教学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如何适应新考试制度的要求,使政治课教学走出当前的困境,是摆在广大政治教师面前的又一个艰巨任务。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知识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特别重要,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他们成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栋梁之才。

那么,什么是情感呢 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它的内涵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包括着人们极其多样的心理生活领域,我们称之为情感领域。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领域的过程。

对于政治这门学科教学而言,没有人的情感的注入,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对政治课学习的热情和追求,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政治课教学有其枯燥乏味的一面,如果不注意情感的投入和趣味性的导入,就会使学生丧失学好的信心,毫不夸张地说,情感是政治课教学的剂,催化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