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12 16:17:4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建筑工程与设计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持续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城市化水平日益加深,城市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为建筑工程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发展机遇。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一部分新型先进的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现浇梁混凝土构件施工技术作为一门对专业性要求较高的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效果得到有效提升,为人们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因此,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加强对现浇梁混凝土构件施工技术的应用显得十分必要。
一、施工图设计在现浇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性
现浇混凝土施工是需要周期和时间,工程很可能要经过季节、气候的变化这样会对混凝土构件的质量与寿命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屋面混凝土构件在施工后经过太阳暴晒或急冻等,梁、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虽然事后经过处理但仍会对混凝土构件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
1、设计人员在做施工图设计时考虑在屋面混凝土浇筑成型后不久,应该做屋面保温材料的施工。为了确保屋面混凝土构件的质量施工单位可以与监理工程师或业主单位在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督下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
2、施工图设计的强电、弱电等管线敷设也会对施工质量,结构安全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一些大跨度综合楼工程尤为明显。水电专业的设计人员未必对建筑结构都能了解,故施工图纸中的强、弱电设计也会对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产生影响。
3、施工图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与施工相互矛盾也会对工程质量与安全产生影响。施工与规范相互矛盾时会使梁截面变小,钢筋的保护层过大。建筑完工后因建筑物的内力变形,结构变形,温度变形而产生裂缝或结构断裂,从而对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产生影响。
4、施工图设计人员存在着施工经验不足,导致项目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已经埋下了隐患。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大部分工程以框架结构、框剪结构、钢结构等为主,尤其目前最多框架,框剪结构屋面结构封顶后,由于施工需要周期和施工过程致使屋面混凝土结构会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受风吹雨淋,冻融循环等外部环境的洗礼,在二次结构还没完工时,屋面混凝土结构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或断裂,尽管最后经过处理,但笔者认为对工程质量和结构仍会产生影响。设计人员应在前期施工图设计时应该提出相关预防措施。
二、现浇梁板混凝土构件施工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及意义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于自身工作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为了能够充分满足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建筑施工单位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而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水泥,粗骨料,细骨料水,外加剂等材料。混凝土在施工中对于材料应用的要求较高,这也对施工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施工单位要想保证项目的施工进度,就需要加强对钢筋混凝土施工的重视,而在施工过程中,现浇梁板混凝土施工工艺显得尤为重要。现浇梁板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工艺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工程项目自身的稳定性耐久性及安全性,而由于在实际使用中,工程项目对于现浇梁板混凝土施工有着较高的使用要求,因此,项目各责任主体需要加强对混凝土工程的设计、施工工序及原材料等提高重视,对建筑工程项目整体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三、现浇梁板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有效应用
1、准备工作
目前,在现阶段建筑工程项目实际的施工中,现浇梁板混凝土施工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项目的施工质量。而现浇梁板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前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最为首要的任务就是需要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按照严格的工程标准规范,科学的配置好浇筑所使用的混凝土,并且在进行配置的过程中需要确保主料以及辅料的充分融合,保持在均匀的状态,为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模板及支撑的重视。模板及支撑是混凝土施工能够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前需要加强对支撑的检测,确保支撑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及平衡性能够承受住施工荷载,为现浇梁板混凝土构件施工质量提供保证。
2、模板支撑施工是混凝土工程的重要工作
在M行现浇梁板模板技术的应用时,需要做好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勘测工作,在全面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之后,科学的设计好施工方案,并做好各个施工环节具体问题的设计。同时,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建筑支撑间距大小横杆剪刀撑的设置,确保间距布局的合理性及精确性,以便于能够为后续施工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进行水平拉杆安装设计工作时需要由专业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一般而言在大多数的施工中都使用设置地杆的方式。此外,在进行结构梁板安装时,施工人员需要做好实地测量工作,加强对梁板高度及宽度的测量并预留出一定的距离,为后续的施工留下充足的空间。在进行现浇梁板混凝土浇筑前,模板支设特别重要。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的调整好梁支撑的标高,测量好梁底模板的距离并采用水平拉线的方法,正确的寻找到梁的位置并按要求起拱。
3、模板拆除工作对混凝土质量的意义
现浇梁板模板作为建筑工程项目混凝土浇筑中作为常用的一种工具,当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后,施工单位还需要组织专门的人员做好模板的拆除工作。在进行实际的拆除作业时,施工人员需要混凝土成型构件进行保护及保养,加强对混凝土凝结强度的检验,科学的控制好模板拆除的时间,只有当混凝土凝结达到特定强度数值后才能进行模板拆除作业。同时,在现浇梁板模板拆除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使用特定的脱模剂,增强模板拆除的效率,确保模板拆除之后的完整性,而且在具体拆除时,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先拆除主模板再拆除侧模板,防止模板拆除顺序的失误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4、结束语
1建筑工程设计中加强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在建筑工程设计和现场施工以及竣工验收等工作中,工程造价涵盖了所有的环节,对整个工程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建筑施工企业包括一些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对于现场施工和竣工环节的工程造价管理比较重视,但是对于前期决策和设计中的造价往往重视不够甚至严重缺失。并且在建筑工程实际管理中,出现工程造价过大的情况,往往会简单地归咎于施工管理过粗、费用支出过高、价格上涨过快等原因,却没有考虑到施工设计阶段对于工程造价评估预测不足所导致的。在建筑工程初始设计环节因为只是规划设计图纸,尚未进行工程实际施工,对于工程造价还可以采取措施及时加以修正和改进,一旦进入现场施工环节修改工程造价设计就比较复杂。一般对工程设计期间的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重视程度不够,经常在后期在考虑到造价的问题,所以经常会出现工程设计不细致、工程概算不合理、实际执行不严格等情况,甚至工程造价经常在实际施工的时候严重地超出了工程设计概算,影响了工程成本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对于现场施工环节的工程造价管理往往投入更多精力,虽然这也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形式,但实际上这些成本费用支出在工程设计阶段就已经规划好了,只要严格遵照执行就可以保证工程造价的科学有效控制。如果在工程设计阶段没有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编制的不科学不合理,即使在现场施工的时候再怎么下功夫,也几乎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对建筑工程造价实行全程控制,初步设计环节是重点,在该阶段如果不控制好工程造价,就会在现场施工以及竣工验收环节没有科学的参照,会在实际施工的时候造成严重的资金损失浪费情况,甚至会出现人为降低成本费用支出或者偷工减料而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建筑施工项目决策一旦确定,就应当在工程设计阶段加强工程造价的科学控制,因为在工程设计环节尚未结束,并且图纸等资料未进行交底的时候控制好工程造价,可以为后面的工程施工和验收等环节打好提前量,也可以为技术人员安排、机械设备配置、施工材料采购、工艺流程选择等内容进行科学规划,以便将工程造价控制纳入到施工管理的全过程。
2加强工程设计环节工程造价控制的措施
2.1确保工程施工可行性。目前在建筑工程项目未实施之前,往往要编制可研报告,评估工程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也就是提前加强工程造价的科学控制,防止在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随意增加工程成本,造成资金的浪费以及影响工程建设质量。该环节通常涵盖了工程管理的所有环节,在规划设计方案中保留科学合理的内容,剔除或者修订不完善的部分,以便工程造价在实际执行中不发生严重的偏差。2.2提升工程设计效能。建筑工程设计与造价控制,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内容,需要设计人员把握整体建筑工程的特点,对不同的施工阶段进行不同的设计与造价控制,并且由于工程造价控制是加强工程成本支出管理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建筑工程乃至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有效保证,所以工程造价控制应当纳入到工程建设的所有环节特别是在工程设计中就应当重点予以考虑,提升工程设计的整体效能,防止在实际施工的时候由于设计原因造成成本费用支出的过大,给建筑工程施工带来损失。2.3增强工程设计水平。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的时候往往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不过在投入使用以后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所以,在建筑工程初步设计以及现场操作的时候,一般都要考虑工程质量满足使用寿命等质量需求,这就需要在工程设计的时候就要保证工程的质量要求与规范要求,为以后的每一个环节做好造价控制的提前准备工作,防止随意增加工程造价支出。2.4改进施工图纸质量。施工图纸是工程设计最重要的“产品”,也是加强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手段。在工程设计阶段一定要保证施工图纸的质量,并且要到施工现场进行考察,同时要考虑到施工环节发生的不可预见因素,对工程进行科学地规划设计,及时改进图纸中部完善的地方,确保工程造价控制在图纸中及时准确完整地体现出现,增强其科学性。2.5健全工程设计机制。由于建筑工程设计同工程造价具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所以加强工程造价控制,减少成本费用支出,在初步设计阶段就应当健全工程设计以及现场施工管理的各项机制和制度,以使工程管理中有章可循、有制可依,确保工程造价控制有所依托和参照,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资金的严重损失浪费行为。
3结束语
工程设计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工程造价控制中非常关键,并且对于工程施工质量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初步设计环节就要充分考虑到影响工程造价的相关因素,科学合理地进行造价控制,减少在现场施工以及竣工验收等环节的随意支出行为,保证成本费用支出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作者:蒋俊东 单位:云南省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1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国建筑行业目前已经有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在建筑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建筑的使用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建筑中暖通工程的设计对于建筑的整体质量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也备受人们所关注。
1.1暖通工程中存在的能耗问题
能源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目前能源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不协调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对于能源使用需求的不断增加,能源的使用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能源的使用需求上也在进一步增加,而我国能源的增长依然相对较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建筑工程设计中暖通节能问题也成了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建筑工程的能源消耗在社会能源消耗上占据着非常大的比例,而发展节能建筑也是建筑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暖通空调设计方面,设计人员也需要更多的重视节能环保方案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也要按照我国对于节能环保的规定来做好设计中的每个环节。而我国目前在暖通空调工程设计中,采用了更多的不可再生资源,这样也难以真正的做到科学合理的节能环保,并且对于暖通工程设计的发展也会产生很大影响。
1.2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2.1暖通空调设计需要按照建筑节能的基本要求来进行,而人们对于建筑节能的认识相对较少,特别是在建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暖通工程设计的节能环保考虑的不够全面。很多暖通设计只是一味的考虑到建筑环境的舒适性,并没有按照规定的节能要求来进行设计。现如今,人们也普遍认为暖通空调在供暖、供冷的效果上越好就说明设计越好,这样与我们对于经济适用的要求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暖通空调在能源消耗上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如果室内外的温差过大,人们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就越差,这样人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会有所下降。
1.2.2暖通空调设计上缺乏科学的评价,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也没有按照规范的标准来进行设计,设计完成后,如果没有对暖通设计的经济性和实用性进行评价,那么暖通工程在应用后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能耗问题,这样也不利于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实现。
1.2.3对于暖通部分设计以及施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暖通部分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暖通系统的运行。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因为由于相关设计人员对于节能以及经济性等认识的不足而导致设计出来的建筑系统呈现出以下的一些缺陷:初期的投资比较大、运行的过程中对于能源的消耗也比较大等。这些缺陷导致相关的投入远远的超过了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使得能源等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浪费。除此之外,相关的设计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专业操作水平也是影响暖通设计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到目前为止,我国从事暖通相关设计与施工的人员大部分都是专业不对口的非专业人员,有的施工人员甚至都没有经过必要的培训就直接上岗操作了,这样就直接导致施工中如果出现方案性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调整,这样就给以后工程的正常运行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2对于建筑设计中暖通设计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的分析
在对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对于暖通部分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的时候,要根据相应的问题,具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解决措施的总结。
2.1对于暖通设计的投入费用以及责任意识方面的强化措施
建筑工程中暖通部分的设计对整个建筑工程的使用环境以及对能源的消耗都有很大影响,所以,对于暖通部分的设计也是十分重要的。基于上述对于暖通设计的重要性的描述,所以相关的设计人员就要对于暖通部分的设计进行必要的关注。此外,在对于暖通部分进行设计的相关人员还要不断的加大对于暖通设计的资金的投入和支持,在对暖通进行设计的方面也要不断的进行完善,这样可以激励相关的员工,使其更加努力的去工作,并且对暖通设计方面的创新也有很大的帮助。此外,还要强化相关设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认识到作为一个设计人员应当承担的责任。暖通设计中之所以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和设计者的责任意识也是分不开的,所以,一定要强化相关设计人员的责任心,使其能够认真务实的工作,不能够存在一丝的疏忽和错误,使其把设计方案的质量和自身的荣誉联系在一起,确保设计出来的方案能够保证暖通系统的质量,从而保证整个建筑设计的质量。
2.2对于建筑保温性能进行改善的措施
对于整个暖通系统而言,通过维护结构使其完成改善。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能够对结构的综合的传热系数产生影响,也可以通过这样的维护来决定整个暖通系统负荷的大小。所以,在对整个国家的建筑工程进行设计的时候,首先就是要保证维护结构的保温系数。通过对保温系数的维护来提高对于整个系统的控制水平,从而达到对整个室内热湿环境的相关参数的调整,要尽可能的通过调整相关的参数,来增强对于人体产生的舒适性。因为人体对于环境的冷热产生的感觉主要是因为这些环境的综合作用产生的结果,在以前的实践中,只是用对于空气的温度以及湿度进行控制的方法来进行暖通的控制。这些控制的方面显然是不完全的,所以,就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问题。因为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如果对于环境的调整和控制不够及时的话,那么就会对人体造成不适的感觉。因此,我们就要采用新的控制的方法来对环境的温度以及湿度进行控制,要采用新的技术以及方法和工艺,来对人体的舒适性进行调整。
3结束语
经过上面对于暖通系统的总结,可以看出,在暖通系统得到普遍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相关的解决措施也进行了相关的总结。基于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暖通设计的重要性,对于暖通设计做出合理的高效的设计方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经过对于实际中的情况进行的分析,高质量以及安全、高效的设计方案对于整个建筑设计以及暖通设计都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蓝桂英.关于暖通空调系统节能问题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0.
建筑工程管理系统在实际工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为工程招投与工程造价[1]。建筑工程管理系统能够为各个阶层的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提供大量的帮助,从而降低了整个工程体系的工作量,节约工作时间,因此,系统性能设计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的稳定性。同时,通过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各个环节的公平性与公开性,并且实时共享招投标信息,为招标提供更加安全、透明的服务。
1 建筑工程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1.1 权限需求分析
在建筑工程管理系统的多任务需求中,权限需求是首要的,文中针对磁卡权限以及信息管理权限的具体需求进行分析。
(1)磁卡权限需求。系统中磁卡的是用于信息存储与识别的最重要工具之一[2],因此,卡信息的管理权限成为系统权限分析的重点。一般地,磁卡信息的权限包括两部分:施工单位权限与建造师权限。对于施工单位而言,其权限的具体要求为磁卡操作,比如磁卡的发放、补充、续期、退还等。磁卡中主要包含施工单位的项目信息,并规定了其使用的限制日期(截止日期与延长日期)。当卡中的限制日期超出设定范围时,截止日期将置为无效状态,但卡中的项目信息不丢失,能够在规定范围内使用,此时,只有向相关部门进行续期,才能获取全部功能。当磁卡丢失时,卡内信息将自动屏蔽,施工单位与建造师的磁卡均将失效。
(2)信息管理权限需求。在建筑工程管理系统中,信息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其中,信息管理的主要任务为注册与备案。注册的主要功能为明确施工过程中的隶属机构及相互关系,通过机构的级别进行权限的约束;备案的主要功能为确定添加注册信息后执行施工,其不仅可以本系统中直接进行,也可以通过中间转换完成。
当管理员需要对施工单位隶属下的建造师进行信息查询时,需要根据权限条件进行,比如,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有权限进行注册信息的修改与注销操作,而其它机构无法执行。权限合理设定不但能够保证系统的安全性,而且能够提升建筑项目的工程效率。
1.2 数据库需求分析
对于大多数管理系统而言,数据库是关键的数学模型,支持对数据的各种处理与反馈功能[3]。在数据库中,管理员能够根据系统的约束条件进行需求数据的设定。良好的数据库设计具有较高的范式,既能够实现完整、高效、无冲突的数据交换,又易于维护。在建筑工程管理系统中,数据库的需求分析主要分三个方面:
(1)造价站的信息维护。造价站所包揽的信息较多,包括施工单位信息、招投标备案信息、竣工决算备案信息、中介机构信息以及建造师信息等。造价站对于数据库的功能要求较为严格,一些表单数据是保证系统稳定工作的前提,比如建设单位表、招投标备案表,竣工决算备案表、中介结构表等信息表单,对于建造师的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2)施工单位网络报名。在数据库中,施工单位的网络报名信息主要以表单数据规定,包括建造师表、施工单位信息表、施工单位卡信息表、建造师卡信息表、报名工程信息表等。建筑施工项目中的施工单位磁卡信息与建造师磁卡信息是网络报名是否符合条件的关键,在进行网络报名操作时,数据库将根据报名的条件判定其是否有效,当满足所有限制条件时,才能报名成功。
(3)系统管理。系统管理的权限要求主要为登陆操作,其主要内容包括用户表、组织机构表、菜单表、权限表、功能表和部门表等表单数据。不同权限的管理员具有不同的管理操作范围,从而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建筑工程管理系统设计
2.1 功能模块设计
在建筑工程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中,要求管理员能够执行相关隶属机构与部门的个人信息创建操作。针对建筑工程项目中不同的单位,系统管理员需要将相应的功能进行定义和指派,在功能模块中,下级人员的权限受限于上级机构,比如,高级的管理机构在管理模块的菜单中能够修改本单位中的个人功能信息,而个人只能够进行自身信息的定义以及密码修改能操作,这种方式的功能模块保证了系统的控制级别[4]。
权限的要求对于功能模块有着直接的影响,当管理员进行级别定义时,其控制能力主要体现在菜单的开放性。文中对于功能模块的定义采用树枝状结构,即高级别权限保持主体功能分类,低级别权限为具体的功能的子节点,根据系统的要求,逐步扩展树枝状的功能结构。建筑工程管理系统的使用者主要包括用户与管理员,其中,用户的所有权限由系统管理员定义,其对于系统使用的主要区别为功能的开放性,管理员代表着最高机构的意愿,其赋予的各种功能均有上级的部门监管,权限之间无法越级操作,下属机构不能够跨越或者违背上级机构的权限操作。
2.2 信息模块设计
在建筑工程管理系统中的信息模块中,用户能够基于实际工程条件添加或者修改机构信息,在信息模块中,需要添加的基本信息有:单位名称、单位地址、联系电话、联系人等,基本信息为必填信息。信息添加过程中单位名称不能重复,在进行信息查询时,用户可根据自身的卡信息查看本单位或机构的相关信息,比如招标、投标备案信息等。
在实际工程中,要求一些机构,执行信息任务。信息的主要内容有机构名称、地址、资质等级、法人等信息,用户能够采用多条件筛选的方式进行查询,比如,以机构名称、资质同时进行查询,能够获取双条件下的全部造价员信息,包括本机构下的其他相关信息。
在建筑工程接近完工时,管理员需要进行竣工信息的处理。在竣工信息中,需要添加的主要内容有:项目编号、工程项目名称、结构类型等。管理员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备案信息的相关操作,比如对工程项目进度的备案,这对于机构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3结语
文中通过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可知,对于施工单位而言,其权限的具体要求为磁卡操作,信息管理的主要任务为注册与备案,数据库中,管理员能够根据系统的约束条件进行需求数据的设定,包括造价站的信息维护、施工单位网络报名、系统管理等。在建筑工程管理系统中,功能模块与信息模块协调作用,完成系统主要功能。
参考文献
[1] 陈宁鹏. 工程招投标管理问题剖析[J]. 陕西建筑,2005(11):39-40.
一个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的质量、成本、进度等环节的科学管理方法是密切相关的。建筑设计项目管理的基本工作是保证项目的合理性、适用性和经济性,重点放在程序控制、设计优化和投资控制上。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带来的技术和经济意义主要是:使建筑功能更为合理或得到提升,使结构安全度和抗震性能提高,减少和避免设计差错。节约建设造价,缩短建设工期,推广和利用新技术。设计就是有目的的创作行为,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理解为设计。建筑工程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人物,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文本题的方法,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作为备料、施工建造的依据,并使整个工程能够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顺利进行,是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
建筑工程的设计一般包括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要做的全部工作,分为建筑学、结构以及给水、排水、供暖、空气调节、电气、煤气、消防、防火、自动化控制管理等多个方面。设计管理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项目的成败,由于设计管理的疏忽会导致建设项目进度缓慢、工程停滞、成本盲目增加甚至产品质量严重受损。以往长期以来,在工程建设领域,工程设计和投资控制工作联系不够紧密是一种普遍现象。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都是设计人员根据设计委托进行现场调查,选择方案,进行设计,不同阶段向造价人员提供条件,进行估价或预算。
造价人员对工程工程概况,现场情况了解很少,无法将各种影响因素考虑全面。所以工作中既要克服片面强调节约,忽视技术,又要反对重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的现象。设计中成本控制认识不足,影响竞争能力。设计人员在设计中一般都比较注重设计产品安全实用,技术先进,强调设计的产值,而对设计产品的经济性不够重视,不抓设计中的经济指标和成本控制工作。设计管理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项目的成败,设计管理的疏忽会导致建设项目进度缓慢、工程停滞、成本盲目增加甚至产品质量严重受损。把设计管理引入到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来,由专业化的设计顾问公司和设计管理专家来对方案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有效管理,可以使工程项目管理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工程设计质量得以提高,避免因设计造成的浪费,从根本上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达到提高投资收益的最终目的。工程设计项目内部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也是设计单位的核心工作。
目前设计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只有不断学习、创建研究学习型组织,设计人员的素质才能得到整体提高。同时还要鼓励员工积极创新。设计完成后项目负责人还要关注整个工程设计产品的完整性,它包括方案阶段的设计模型或多媒体;扩初阶段除了满足工艺、使用功能要求外,还应满足甲方招标文件、设备订货的要求;施工图阶段要对各相关部门在评审中提出的意见逐条落实,特别是对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条款的执行情况必须重点检查,以确保施工图审查一次通过。在施工图交付甲方施工以后,项目负责人要主动组织各专业设计人员做好现场施工配合工作,以保证工程设计项目的质量总体得到控制。所以加强对项目负责人的管理是设计院人员素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住宅建筑工程中,暖通设备为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供燃气、供热及空调工程等,主要包含通风、采暖与空气调节这几个方面。在科技与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影响下,人们有效提升了控制建筑环境的能力;另外,人们的生活逐步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为满足生活活动对环境的要求,同样需要对住宅建筑环境展开能动控制。在这一背景的影响下,以建筑内外环境干扰因素为出发点,以改进住宅建筑内部的空气品质及热湿环境为重点的暖通技术也逐步发展并成熟起来。
1 住宅建筑工程暖通设计概述
1.1 建筑工程暖通设计的概念
暖通设计指的是建筑工程项目中所需的空调系统,该系统通常包含新风、排风,以及供暖制冷等系统的设计,因而在住宅建筑工程的规划与设计中,暖通设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住宅建筑设计中重要的分项之一,暖通空调的设计与使用都应当遵循建筑的具体功能以及投资者的实际需求来展开。
1.2 建筑工程暖通设备的设计特点
作为住宅分户中央型空调,暖通设备最大特点便是能够为住户提供适宜的室内环境。不同于只能解决环境冷暖问题的分体型家居空调,暖通空调还可有效解决空气处理这一过程。其中,空气处理过程的步骤具体如下:空气首先进来,在引进新风的同时,冷却处理空气,接着进行过滤处理,随后利用电子除尘器来对细小的颗粒灰尘进行捕捉,最后边通过加湿设备来使房间达到40%左右的舒适湿度。
2 住宅建筑围护结构的热量计算
在对住宅建筑暖通工程进行规划与设计时,通过自然通风或改进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等手段,可减小室内温度受到室外温度波动的影响,进而达到降低空调能耗的目的。其中,空调系统在夏季消耗的费用要远高于冬季的费用,这是因为在冬季,空调室内的压力要比大气压高,因而不需要将渗透冷风产生的热负荷计算进来。住宅建筑围护结构消耗的热量值便是在室内外空气存在温度差的情况下,热量将房间的门窗及地板等围护结构作为媒介由内向外传输的数值。当传热条件处于稳定状态下时,我们可根据以下公式来计算住宅建筑围护结构消耗的热量:
q=KF(tw-tn)a
在上式中,q指的是住宅建筑围护结构消耗的热量,单位为W;F为围护结构表面积,单位为m2;K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单位为W/(m2・℃);tw与tn分别是指冬季室内与室外的计算温度,单位均为℃;a为常数,指的是围护结构温差的修正系数。
其中,整个空调房间消耗的热量为其各部分围护结构消耗的热量总和,也即:
Q=∑q=∑=KF(tw-tn)a.
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围护结构耗热量是基于传热条件稳定的前提下。然而事实上,住宅建筑的实际情况及气象条件等因素都会对传热条件产生影响。考虑导致这些影响因素的存在,我们有必要来修正住宅建筑围护结构消耗的基本热量。将高度、风力、朝向等修正耗热量考虑在内,推出了以下计算公式:
Q=q(1+A%+B%)(1+C%)
在公式中,Q为围护结构的修正耗热量,A%、B%、C%分别指的是高度、风力、朝向的修正率。
针对高度修正,当房间高于4米时,每高出1米则附加2%;对于风力修正,由于本建筑的房间维持在正压,因而冷风的侵入量为0;对于朝向的修正,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围护结构朝向修正表(%)
朝向 东 西 南 北 西北 水平
修正值 -5 -5 -25 10 10 0
3 优化住宅建筑工程暖通规划与设计的措施
3.1 加大变频技术的使用力度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现代化设备的普及,使用变频技术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通过将变频技术应用在住宅建筑的暖通系统中,可使空调设备随着负荷的变化对水流量或风流量进行改变,通过调节自身的输出功率,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等目标。一方面,空调的变风系统利用末端装置来补偿室内的负荷,通过对风量的调整进行优化,进而确保室内温度适宜。变风量系统相比于定风量系统,可节约50%左右的能源。另外一方面,空调的变水量系统可通过对数量进行控制,实现温度的自动调节,消耗的电量也远小于定水流量系统。
3.2 确保热源系统选择的合理性
住宅建筑设计人员在对暖通设备进行挑选时,首要工作便是认真研究建筑物的具体情况,确保选择的热源系统符合要求。目前,热电站、热泵、吸收式热水机组等为我国使用比较广泛的几种热源。从利用能源的效率展开分析,热电站具备最高的运行效率,其次则为热泵。热泵应用的热源主要来源于自然中低品位的再生能源,可分为家用热泵空调器、商用热泵空调机组以及热泵冷热水机组等地源热泵,就土壤型展开分析,此种热泵的使用可节约超过30%的能源。另外,直燃型吸收式机组与燃气锅炉具备类似的供热效率,但相比于小型区域的锅炉,大型锅炉房具有更为明显的蓄冷系统。
3.3 有效降低热媒介消耗的能源
在环保意识不断深化的影响下,住宅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也通过应用节能设备,逐步形成了整体的节能体系。其中,作为暖通空调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热媒介质传输系统的材料及输送热能的方式均会影响到节能的效果。基于此,针对热媒介质的材料,我们就应选择直埋管等具有保温性能的材料,通过预制保温水流,从而有效降低传输热能时产生的损失。此外,还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测评,并采用平衡阀及智能管网等设备,促进管网流量的优化,在提升空调系统运行效率的基础上,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现代社会,人们对住宅暖通系统的运行方式也提出了舒适、健康、节能的要求。在此种形势下,为在节能减排的基础上,给人们创造出舒适的居住环境,建筑设计人员就需要加大对先进技术的学习及引进力度,做好暖通工程的规划与技术工作,使我国住宅建筑暖通设备朝着更为舒适、节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明岳.探讨居民住宅暖通设计及应注意的问题[J].山西建筑,2012 (34):165-166.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近年来,中国的发展和利用地下建筑的势头是非常繁忙的,地下建筑火灾已经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越来越多的地下建筑,面积不断扩大,如出现了大量的地下旅馆,餐厅,商场,集贸市场,网吧等地犹如雨后春笋,各种功能也越来越复杂。地下建筑已开发利用三种类型:
第一,原来的地下战备建设的防空洞,隧道。
第二,原有的地下建筑。
第三,在新的高层建筑的地下室。
地下建筑比地面建筑的消防安全,存在更大的火灾危险性。相同的地面建筑,内部可燃物多材料,而且用火,用电频繁,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火灾。如在1992年,浙江省人防工程安全检查不完全统计,该省已开发利用的地下建筑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其中杭州市投入使用的七十多个,居浙江省发展之首。尤其是像宝石大型地下工程施工,这整个大面积在国家都是是数一数二的。与地面建设有区别的是地下建筑只存在内部空间,没有外部空间。所以在发生火灾时,大量的热量不能够透过窗户和别的空隙排出建筑并且吸收进新的空气以降低温度。因而,地下建筑火灾扑救难度大,比在地面上的建筑火灾疏散更困难,扑救难度更大,时间更长了,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从国内外多次火灾案例,也说明了这一点。如1987年11月18日,英国伦敦“皇十字”地铁车站火灾,死30人,伤10人;1988年9月巧日,南昌市福山地下贺易中心发生特大火灾,扑救了17个小时,直接经济损失148万余元;1987年4月14日,湖州市城南人防工程因违章存放电石而发生爆炸,死3人,伤4人,损失30万元。我国人防工程消防安全检查情况表明,目前国家地下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令人担忧,符合国家有关消防规范要求的仅占少数。存在的主要消防安全问题有:一是内部装饰使用了大量的可燃材料。大部分地下公共活动场所,尤其是对外营业的餐厅、歌舞厅、商城都采用大量的可燃材料进行装修,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杂,大大增加了地下建筑的火灾因素。二是安全疏散出口少、距离长,且无应急疏散的指示。一些地下公共娱乐场所只有一个安全出日。如某市一个地下歌舞厅,花了近二百万元作了装修,室内吊顶、墙壁采用木料装饰,地面铺设晴纶地毯,舞池周围均用了三夹板分隔包厢,占地2田多平方米,只有一个安全出口,且通向室外的长达100多米的走道上也没有设置安全疏散指示灯.三是没有防火分区。一些地下建筑不仅延伸距离长于1《X助米,且面积大于80以)平方米,加上内部又是由一个个小空间相连、没有防火分区;有的虽名义上作了一些防火分隔,但分隔物的耐火性能差,一旦着火,也很难控制火势的蔓延。四是电力线路敷设不规范,消防电源没有可靠保证。一些地下建筑的照明电源不落实,电线乱接乱拉,部份潮湿场所选用的电线及敷设方法不符合防火要求,极易发生电器火灾。五是防排烟设施不配套,自救能力十分薄弱。现使用的地下建筑大都仅有空气调节的通气系统,防排烟的功能.基本上没有。一些新开发的地下建筑,使用大量的塑料泡沫墙纸、墙布和晴纶、羊毛等装饰面料,火灾时的发烟量及毒性会明显增加,加之多数地下建筑没有设置和固定灭火系统,一且发生火灾很难扑救处理。
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地下建筑在设计、改造、施工中没有按照《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执行,没有严格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对此,对地下建筑进行消防安全设计十分有必要。
1、控制可燃装饰材料,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耐火性能。地下建筑从本身结构而言,具有较好的耐火性能,一般能够满足不低于二级耐火等级的要求,但人为的大量可燃物装饰直接影响了建筑物整体的耐火性能。
2、有阻火措施的,也应视为一个防火分区。
3、合理设置安全疏散出口及路线。首先要保证安全出口的数量、宽度.经常有人的场所,每个防火分区应有两个以上的安全出口.一些地下电影院虽有多个疏散门,但疏散出来的人员只有从一个走道通向室外,这是不妥的.其次,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要保证,并禁止在通道上设置镜子玻璃等,以免受热破裂伤人。三是要提高疏散路线的安全系数。路线应尽量短捷,设置避难通道的位置、避难引导系统以及事故的照明、疏散指示。
4、设置有效的防排烟设施。烟具有使人中毒、缺氧、高温灼伤、降低视线等危害,是火灾中致人死亡的主要因素,试验表明,木材在3的度时,其发烟量为较高。地下建筑中可燃物平均重量多达2(X)千克/平方米以上,而本身的排烟能力又很差,因此防排烟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在限制可燃材料数量的同时,严禁采用燃烧时发烟量大、毒性大、氧指数低的材料;二是要根据使用面积,设置独立的机械排烟系统或利用工程通风及空调系统进行排烟;三是要提高建筑筑的消防安全由此可见,内部可燃材料装修增多,合理设置安全疏散出口及路线。首先要保证安全出口的数量、宽度.经常有人的场所,每个防火分区应有两个以上的安全出口.一些地下电影院虽有多个疏散门,但疏散出来的人员只有从一个走道通向室外,这是不妥的.其次,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要保证,并禁止在通道上设置镜子玻璃等,以免受热破裂伤人。三是要提高疏散路线的安全系数。路线应尽量短捷,设置避难通道的位置、避难引导系统以及事故的照明、疏散指示。时.
5、严格防火防烟分区。除影剧院、丙类以下的库房其防火分区有特殊规定外,一般地下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使用面积不应超过中以)平方米,设有自动灭火系统的可扩大一倍。一些地下建筑内大空间连通几个小空间的,应视为一个防火分区.防火分区之间,分隔物耐火极限达不到要求或穿越防火分区的通风系统没结构、构造及设施的防排烟效果,准确计算排烟量。
6、提高地下建筑的自救能力。根据规范要求,使用面积大于3的平方米的商场、旅馆、医院等场所应设置室内消火栓,使用面积超过1平方米的应分别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般城区中的地下建筑消防给水可直接利用市政给水管网,但水压应满足建筑中最不利点,消火栓充实水柱不少于10米,否则要增设临时加压设备。室内消防用水流量计算应为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系统及水幕系统的流量之和.按每个10一15升/秒流量设置消防水泵接合器,火灾自动报替系统的选型应适应不同的场所,尤其要注意地下防潮的要求,一般宜选用离子感烟或光电感烟探测器。与此同时,还应根据地下建筑的使用性质和可嫩的类别,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规范》在不同部位配置轻便灭火器,以满足扑灭初起火灾的需要。
在二十一世纪的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过程中,随着土地资源的越来越少,城市建设者已经把目光转向地下空间开发,综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一大特色。但是一旦发生火灾,复杂的地下公共建筑,通风不畅,疏散困难,火灾扑救难度大,决定了火灾发生时很容易造成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消防安全系统并且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建筑火灾事故的发生,对地下建筑火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在地下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应用和制定方面发展的比较缓慢,现行规范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各类地下建筑的迅速发展。在目前形势下,我们的文献记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地下建筑实际需要的许多功能,地下建筑消防安全设计技术的发展和建立我们系统的性能化建筑消防安全设计规范,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建筑设计人员会采取更科学合理,并符合成本效益的消防安全战略,更有利的保证了地下工程施工和消防安全,从而更加有力的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自己的工作要求,作为建筑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认真学习建筑消防设计上的困难,研究更好的防火设计,因为地下建筑火灾的安全设计是最重要的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党的思想,而对人员的安全的漠视。吸取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努力的基础上的规范,良好的设计,设计人性化。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57文献标识码: A
一、合理的防水设计
住宅楼的防水工程建设中,防水工程遵循了“迎水面设防”、“以防为主,防排结合”的原则,并采用“多道设防”、“刚柔并济”、“节点密封”等措施,根据对住宅楼的环境和地理位置,因地制宜,利用各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以确保达到预期的防水效果。
防水工程的设计任务则是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全方位评价,在设计中体现出如何选择符合要求的高性能防水材料,并进行可靠、耐久、合理、经济的防水功能工程设计,通过合理设计实现防水工程的高质量及良好的综合效益,以满足该住宅楼的防水耐用年限。
二、防水材料的选型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市场上的防水材料种类繁多,但是从大体上都可以分为五个大类,即防水片材、防渗堵漏、密封材料、防水涂料及防水卷材等特种用途的防水材料。如果对每一大类再进行细分的话,如防水卷材又可以分为橡胶类、高分子类、沥青类;防水涂料又可以分为高分子类、复合类和水泥基类等等。每一种防水材料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我们必须根据防水工程的部位和其所处的环境、此建筑物设计防水的等级和功能需要,选用与之部位、环境、等级、功能需要相适应的防水材料,充分发挥每一类每一种防水材料的特性,获得最佳的防水效果。下面就根据此住宅楼的防水部位,进行一下研究和探讨。
1、住宅楼的地下室防水工程:
由于住宅楼的地下工程长期处于潮湿的状态,温差变化也较小,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和特点,我们在采取“刚柔并济”的多道设防的原则外,还选用了耐腐蚀性好、使用寿命长的柔性防水材料,如聚酯胎改性沥青卷材、玻纤胎等防水材料。
2、住宅楼的屋面防水工程:
住宅楼工程屋面部分由于其长期暴露在外,是阳光、雨雪可直接侵蚀到的部位,所以在季节、昼夜的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会使屋面板产生一定的伸缩。因此,我们在选用防水材料时,选用了抗老化性能力强和耐久性好的材料,并且该防水材料还具有一定的耐热度高、延伸性好的特点,如pvc防水卷材、聚酯胎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防水沥青油毡或三元乙丙防水材料等。而在屋面节点的防水材料的选用中,由于该住宅楼的屋面为钢结构屋面,屋面的双向跨度均比较大(约为200米),屋顶都设置了纵横交错的供排水设施和检修用的天沟,钢板连接的拼缝和螺栓节点比较多,经过我们反复的研究谈论,最终确定该住宅楼采用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单组分聚氨酯密封膏、丁基橡胶防水胶带等多种材料来对节点防水进行处理,最终使该住宅楼的屋面防水达到一个非常好是效果。
3、住宅楼中房屋的厕浴间防水工程:
住宅楼大部分户型为小户型,相对来说厕浴间的面积也不大,而且阴阳角较多,穿楼板各种管道也非常多,如果使用防水卷材或者片材进行施工则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在防水材料的选材上,一般选用防水涂料为宜,不仅施工简便快速,而且其涂层可形成整体的无缝涂膜,防水质量也可以得到保证,可以选用的材料有改性沥青涂料、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聚氨酯防水涂料等等。
4、住宅楼中螺栓连接处防水节点部分的防水工程:
住宅楼中的螺栓连接处的防水工程施工起来比较困难,如果选用一般的防水材料都不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该处也容易产生变形,所使用的螺栓很容易就能将做好的防水层穿破,导致渗漏现象的发生,起不到防水效果。因此住宅楼施工中,我们先用单组分聚氨酯密封膏将整个螺栓包裹住,并在施工中包裹成圆弧状。这样即使发生较大变形时,螺栓也不易将防水层损坏,同时在施工中,在保证防水涂膜的质量的同时,防水涂料施工也较为便利。
5、住宅楼接缝处防水节点的防水工程:
在整个住宅楼防水工程建设中,对于各个接缝处,我们先用30 厘米宽的丁基橡胶防水胶带沿接缝部位粘贴,然后再在密封胶带部位涂刷30厘米、1.5毫米厚的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等接缝处的防水涂料干燥成膜后,再铺设保温板,热合一层pvc防水卷材,这样就可以充分保证该住宅楼接缝处防水节点部分的防水质量。
而丁基橡胶防水胶带在此住宅楼中应用的比较多,它是有丁基橡胶与聚异丁烯共混而成,是一种无溶剂环保型密封粘接材料,它的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可靠的应用性能:它具有优异的粘接力,有气死密封性、防水性、耐低温性,是普通密封条无法比拟的。
一、后浇带的常见类型及其具体作用
(一)后浇带的常见类型
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较为常见的后浇带类型有以下几种:沉降后浇带、温度后浇带以及收缩后浇带等等。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设置后浇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释放约束应力,并通过混凝土填缝来控制残余的应力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后浇带包括基础及其上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当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便会将这个预留缝补齐,这样不但解决了建筑主体结构与群房之间的沉降差异,而且还可以使建筑结构中不存在永久性的变形缝。
(二)后浇带的作用
在建筑工程中,后浇带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其一,有效地解决了沉降差的问题。以高层建筑工程为例,其在设计之初通常都是将主体结构与裙房合并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这时便需要用后浇带将两者进行暂时的隔离,当主体结构基本完成后,再将主体与裙房连接位置的后浇带用混凝土浇灌,以此来使建筑结构的高低层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一般情况下,建筑设计人员会在设计的过程中,分别对这两个阶段的实际受力情况进行考虑,并对两者的强度进行校核,然后采用一些相关的调整措施进行施工和设计,这样便可以解决裙房与主体结构连接前后的受力问题;其二,有利于减小温度收缩的影响。混凝土在浇筑后很容易出现收缩裂缝,这样便会导致结构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一般施工完毕后的1-2个月左右,结构受温差作用是正常的。但是在结构变形受到约束时,温度应力便会随之出现,这样一来便会导致应力分布不均匀,最终会引起混凝土裂缝。而通过设置后浇带,可以使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自由收缩,进而大幅度减小收缩应力,这样能够使结构抗温度变化的能力显著提高,有利于防止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产生。
二、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的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后浇带设计方法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后浇带的设计有以下几种方法:
1.根据后浇带的具体作用进行设计。如果是为了解决建筑主体结构与裙房之间沉降差的问题而设置后浇带,可按照沉降后浇带的类型进行设计;如果是为了防止混凝土收缩裂缝而设置后浇带,则可按照收缩后浇带的类型进行设计;若是为了防止建筑结构因温度变化出现裂缝而设置后浇带,那么可按照伸缩后浇带的类型进行设计。
2.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和具体部位设计后浇带。设置后浇带的位置应当尽可能选在结构内力较小的位置处,通常情况下,该位置应设在梁板跨度1/3的部位上。
(二)设计后浇带时的注意事项
在设计后浇带时,应当对以下环节加以注意:其一,无论设计的是哪一种类型的后浇带都必须遵循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原则,这主要是因为混凝土本身存在开裂的可能,而后浇带的设置就是为了释放绝大部分的约束应力,以抗衡残余应力;其二,考虑沉降问题设计的后浇带应当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在施工中余留;其三,因施工原因需要设置后浇带时,应以实际工程情况来确定后浇带的预留位置;其四,不得在未浇筑混凝土前拆除模板或是支柱,以免引起梁板变形;其五,不可将后浇带位置上的梁板受力钢筋断开,除非跨度非常大时,可按规定要求进行断开,并在补齐混凝土之间将断开的钢筋进行焊接;其六,后浇带之间的间距应当合理,通常情况下,矩形建筑结构的后浇带间距应控制在40m以内,宽度应以700-1000mm为宜。此外,对于后浇带的保留时间也有具体的要求,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后浇带的保留时间必须结合设计合理地确定。
三、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的施工要点
(一)后浇带的浇筑时间
大量统计资料和实践经验显示,不同功能类型的后浇带,其封闭时间也各
不相同。
1.后浇温度带。实践经验显示,这种后浇带的保留时间应该超过60天。
2.后浇收缩带。这种功能的后浇带最佳的闭合时间是在后浇带相邻主体结构最后完成混凝土浇筑的结构施工完45天-60天后再进行封闭,从实践经验来看,这段时间里混凝土至少完成了60%的收缩量。
3.后浇沉降带。这种功能的后浇带在实践中大多在两侧结构单元沉降稳定性基本稳定后再实施封闭,从时间上来看,通常是在主体结构封顶之后,有时为了节约成本或有特殊的要求,可以先进行沉降数据的监测,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超前止水后浇带。
(二)断面形式
大量统计资料显示,后浇带接缝处的断面形式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平直缝、企口缝、阶梯缝、V形缝。在具体的工程施工中,应从工程的具体情况出发合理地选择。例如,如果工程实际,墙、板厚度小于30 cm,通常做成平直缝;如果工程实际,墙板厚度大于60 cm,通常做成企口缝;如果工程实际墙、板厚度处于30、60cm之间,通常做成上下对称坡口形或阶梯形。
(三)钢筋配置与防护
后浇带的钢筋配置应严格地按照图纸和相关标准执行,一定要注重加强浇带处的通长配筋,实践中对于通过后浇带的配筋实行双层的布置。对于后浇带内的配筋如何处理,应结合后浇带的类型考虑是断开还是贯通。实践经验表明,在施工缝面上用短插筋进行适当的预埋,并布置成梅花形有利于施工缝处的衔接,施工缝接触面施作完毕后,必须在其顶部和四周及时地给予保护。
(四)混凝土选料与浇筑
1.选料。混凝土的材质很重要,在材料的选择上应选用无收缩的混凝土,借此避免新、老混凝土出现接缝收缩开裂现象。配制的混凝土与先浇混凝土相比在强度上前者应比后者高出一个强度等级。
2.浇筑。后浇带的浇筑应通过建筑物的整个横截面,目的在于断开所有的墙、梁和楼板,促使后浇带的两边都能实现自由伸缩或沉降,处理上切忌采用藕断丝连、要断不断的形式,该形式容易集中应力破坏后浇带。浇筑过程中,拌和混凝土必须做到均匀,入模后振捣密实,加强浇筑后的养护。
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日益增多,后浇带的应用也会随之不断增多,为了能够使后浇带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设计人员应当充分考虑建筑工程的具体需要,并结合各方面的要求,合理设计后浇带。同时施工人员在对后浇带施工时,也要掌握施工要点,并控制好施工质量,这样才能确保后浇带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进而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东.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及处理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2).
[2]吴纪宁.富鸣.张厚仁.大体积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A].第七届全国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工程应用学术会议[C].2007(10).
【 abstract 】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rapidly to people all spheres of life penetration, in architecture, is depends upon the high tech technology means, to provide users with a reasonable investment, meet the increasing, to people's life empty the comfort and convenience, asked the security of working environment requirement, also fully embodies the "people-oriented" construction principle, this is in the ascendant intelligent building. This paper is intelligent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wo phases are detailed in this paper.
【 keywords 】 intelligent; Building construction; 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智能建筑简介
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智能建筑的发展,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步发展和充实的,现代建筑技术(Architecture)、现代计算机技术(Computer)、现代控制技术(Contro1)和现代通讯技术(Communication),即A+3C技术是智能建筑发展的技术基础。
智能建筑的组成智能建筑是指利用智能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有机地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其必须具备智能的三大要素:是办公、通讯和楼字控制自动化,而综合布线则是连接各自动化系统,并使其功能的以充分发挥的“神经网络”,又是智能建筑的“信息高速路”,也是智能建筑的最基础的组成部分。
二智能化建设的首要方案首先是系统设计及招标过程
系统设计方面。在智能建筑项目中,虽然一些有实力的设计院已经有了专门的智能化项目设计人员,但往往由于信息产品发展速度较快,设计人员的业务不能赶上厂商的推出速度,因此对智能化项目一般也要进行二次设计。既要熟悉不同厂商智能化产品的性能、配置,又能帮助业主选择最好的系统设计方案,维护业主的利益。招投标方面。检查智能化项目投标商提供的项目系统配置及设计方案图、施工图设计及工程项目预算,以便于监理协助业主组织投标、开标、评标活动,向业主提出中标商建议。由于系统集成商提供的是从技术到施工设计,产品供货,安装调试、验收,因此要求工程建设单位更要投入较大精力做好项目系统配置、设计方案图、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预算审查等。
三 智能化建筑设计的几个要点
随着智能建筑的迅速发展、网络技术与建筑业的结合,建筑智能化正被越来越多的建筑单位所接受。目前智能化设计是不可忽略,建筑工程设计是重要环节部分。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智能化子系统配置
列出本工程项目所需设计的所有智能化子系统名称,这要根据不同性质的工程,建筑单位不同的要求而设置不同的智能化子系统。这部分是设计的实质性内容,需要根据不同的子系统作详细介绍,该子系统是十分重要的,占全部智能化子系统设计的三分之一工作量,还要与水、电、暖等设备专业密切配合。其主要描述内容有:设计原则;本工程建筑机电设备设置情况,如冷暖空调机组;热源锅炉(热水器);油系统;通风设备;变配电设备;给排水设备;照明设备,包括公共照明、室外照明、泛光照明等;电梯、自动扶梯等;各机电设备的控制要求;分类列出各机电设备监控点数表,并介绍选用监控系统厂商、品牌及系统情况、产品性能的简单介绍。
(二) 通信网络系统
主要内容有语音信息点设置原则;各楼层不同功能用房的信息点设置一览表(可与计算机信息点同表);机房设置;机房设备选择虚拟交换机、程控交换机等;接入网。如果不与计算机网络系统同走综合布线系统,则要叙述垂直管线采用通信电缆,水平布线采用四芯通信线等,每楼层设置电话分线箱;管线敷设方式,垂直管线走弱电竖井,水平管线走吊顶。部分工程还有无线通信系统等。
(三)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从严格意义上讲,该系统并非智能化子系统,而仅是通信网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物理支撑。有的方案设计将该系统取代通信网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在目前的高层建筑中,特别是办公楼,布线系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按工作区、水平布线、垂直布线、楼层设备间、中心机房等几部分组成,有的工程还有各建筑单体之间的建筑群子系统。目前常用超5类布线,采用超5类的线缆和信息插座,部分工程采用6类线缆和模块呈上升趋势。垂直干线采用光纤,进户线一般采用6芯单模光纤。常见1000M到建筑单体,100M到楼层或桌面。
(四)闭路电视监控及防盗报警系统
这是属于安全防范体系的二个互相关联的子系统,需列出本工程监控点、防盗点的设置一览表,还要介绍选用主要设备的厂商、品牌、功能。目前监控一般采用硬盘录像技术。部分工程要求监控摄像与灯光照明联动。
除以上几种主要系统方案设计以外,对于其他方面的设计也不容忽略,如计算机网络系统,卫星有线电视、停车场管理系统,会议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及触摸式多媒体信息查询系统,管线敷设,电源、防雷、机房设置管线敷设、防雷、消防、接地等项目的设计。
四 智能化建筑的施工阶段
针对智能化工程施工的复杂性,来研究智能化工程建设统筹安排与智能化系统管理的客观规律。
(一)智能化施工应采用新技术、材料和工艺,必须要有内容详尽的施工组织设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编制出一分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灵活性、指导性的智能化的施工团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终使工程实施在时间上达到速度快和工期短,在质量上达到精度高和功能好,在经济上达到消耗少、成本低等特点。
(二)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包括施工流程图、工程实施各阶段相关单位、相关专业、相关人员及相关系统的划分、主要施工方法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工程防护方法和措施、各子系统调试方案、工程联调方案。该部分着重于工程实施的技术方案,针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应用到的新技术、新工艺及将会遇到的难点,提前做好规划和制定解决方案。为工程实施制定一个技术目标及保证措施。
(三)统筹安排及综合平衡
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搞好人力、物力、财力的统筹安排,保持合理的施工规模。施工中的任何平衡都是暂时的和相对的,平衡中必然存在不平衡的因素,不断地进行工程实施过程中各种条件的综合。进一步完善施工组织设计,保持施工的节奏性、均衡性和连续性。
结束语
综上浅述,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智能建筑会逐渐走向规范化和正规化,在质和量上有一个大的提升。智能化建筑这一高科技产物为建筑业开创了新的内涵,同时也使现代建筑业在领域的各个环节发挥人的聪明和创造力,为我国智能建筑事业的高速发展提供科学有序,规范健康的中国道路。
参考文献
[1] 张瑞武。智能建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工程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与施工要求
(一)节能
在建筑物高品质的室内环境设计中,暖通空调专业的设计人员要从节能环保角度主动参与建筑方案的设计,要与自动控制专业相互融通,改变过去的纯专业设计为跨专业的协同设计。 要密切关注最新的节能科研成果,要积极采用并推广节能新技术,要努力争取得到政府的支持,要与设备制造商保持密切联系,要对业主做好节能工作的思想工作,尽力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
(二)消声
现代社会对噪声污染控制很严格,而暖通空调系统运行时的噪声是最主要的噪声源之一。所以暖通空调系统的消声设计非常重要。一般来讲,空调系统的消声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空调机房不就近设在人群密集的地下,而设在裙房的地下设备用房内,最大程度地减少震动和噪声的影响。组合式空调器应选用双风机,降低风机的风压,降低风机的噪声水平。从地下空调机房到人群密集地之间应有一定长度的地下送回风风道,加大了自然衰减。同时排风系统上设阻抗复合式消声器,以隔断外界噪声。
(三)自净
在暖通空调设计中,设计一个良好的净化空调系统,保持良好的室内建筑环境和空气品质是优化建筑环境的关键所在。理想的净化空调系统,必须控制以上两项功能并达到规定的技术参数,才能满足一些特殊室内建筑环境和空气品质的要求。
二、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杜绝容易产生的设计问题
现如今在进行暖通空调的设计时,大多数的设计人员在确定负荷时都是用估算值来进行的,很少人会真正切人到房屋的实际情况中,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计算或者调整,这样的估算的话就会产生非常大的负荷,进而加大了能源的浪费。由于现阶段中国的新技术研制方案层出不穷,每一种技术都有其自己独特的优势或者缺点,因而在选择设计方案上,不同的人对于方案的看法也是有所不同的,那么其得到的相关设计数值也是不同的,同时一些设计人员为了赶进度,往往会忽视某些特殊的情况,造成了局部的损失过大,没有使设计方案进行平衡处理,造成部分负荷及风量的分配不均,进而引起各个房间冷热不均情况的发生,达不到应有的设计目标。有时相关人员在进行建筑工作时,选用的建筑材料不能够保证建筑物的热力状态,从而导致室内微气候条件与设计方案上的出入。
(二)可行性和可靠性设计问题
能够满足使用要求,这是方案可行性应考虑的主要问题。设计方案应符合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包括有关环境保护的要求;设计方案应能满足有关方面的要求(如供电、供气、供水、供热等),并应特别顾及这些条件的长期、变化情况。对于一些无法采用标准设备的特殊情况,对非标准设备应提出详细的参数要求,并且所提出的参数要求应合理可行。能否有足够的机房面积也是评判设计方案可行性必须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改造工程和建筑面积比较紧张的情况。对于一些要求全年保证室内空气参数的重要工程以及空调系统故障停机将产生严重损失的场所,应考虑系统中设备的工作可靠性和备份问题讲行系统工作可靠性分析。
(三)推广节能设计
当前,随着能源危机问题的逐步凸显,各行各业都十分关注本行业的节能问题,而暖通空调行业作为能耗大户,其节能问题就显的尤为重要。因此,在进行暖通空调方案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空调系统的节能性,在各方面条件得以满足的前提下,选用最为节能环保的设计方案,这样不仅有利于暖通空调行业的发展,还有利于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
三、暖通空调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一)做好施工之前的管理工作
首先,在焊接钢管之前,人工或者机械清除锈斑、污垢,当清理干净管内壁之后,封闭管口。在管道施工过程中,没有完全封闭的管口应及时封堵,避免污物流入。连接管道时,及时清理其中的麻丝、焊渣等杂物;
其次,在管网的最低位置,安装一个较大的排污阀,如果排污阀过小,排污效果相对变差,增加清洗的次数;如果没有将排污口设置在低处位置,就会造成排污不彻底,影响运行。安装管网时,适当增加旁通冲洗阀门以及临时过滤器,在连接设备之前进行通水试验,分段清洗设备,做好水系统循环的试运行工作,为后期施工做好准备。
(二)严格检验施工材料
无论采取施工单位采购材料还是甲方提供材料的办法,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对材料的型号、规格、数量、质量等进行全面检查,如果采购材料在质量方面存在问题,一律禁止进场;必须确保材料符合国家技术标准与设计要求。
另外,各种阀门在暖通管道工程系统施工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暖通工程中使用的器材,尤其是大的管件、管材、散热器等,均需符合国家的出厂质量合格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验收各种材料、器材、配件的进场,检查三证,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规范要求,做好严密性与强度试验,一切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对于不合格的产品,一律不得进场,更不能随意使用。
(三)注重控制设备的噪声
在暖通空调系统中加入新型弹簧阻尼减震系统,并在风机与管道连接位置采取软连接,利用弹簧吊钩将风机盘固定,减少由于暖通空调系统安装不当而产生的各种噪音。在空调设备所在的机房中,加强吸音处理,在房间中使用效果较好的隔音材料,做好围护工作;或者可以在墙壁中直接粘贴隔音材料,避免设备噪音的大肆传播;在机房吊顶材质以及机房墙壁外表,采取粗糙的平面吸音板,减少由设备产生的噪音,同时也可利用吸音效果较好的机房门窗材料,也可减少一定的噪音污染。
(四)避免出现管道滴漏
首先做好管道的保温材料检查工作,确保施工之前做好图纸交接工作,落实各项监督检查职能,减少管道和保温套管的配置不合理问题,加强管道与保温管的契合,尤其要控制阀门、弯头的接口位置;
其次,在通过墙体的冷冻管部分,加设保温保护,确保墙壁与管道保温层的严密性;
再次,做好风机盘管中滴水部分的清理工作,保护好设备运行。
(五)冷却塔的安装
在正式安装暖通空调系统之前,检查设备是否符合施工规范,按照设计规范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冷却塔的平稳安装非常重要,做好地脚螺栓的固定工作,正确布置冷却塔中喷嘴和出水管的位置与方向,均匀出水。安装冷却塔时,应该远离密集尘垢区或者酸性气体过多的场地:应该在安装冷却塔的位置留有一定空间,连接配管和机房主机,保持冷却塔安装位置的水平,并将基础和水盘支架连接紧靠、牢固。
另外,在安装冷却塔过程中,风口以及周围的障碍物必须保持一定高度、距离,减少出现风量不足或者回风问题;冷却塔在组装过程中,不能采取电焊或者气焊塔顶的方式,避免出现火灾,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果必须采取这2种方法,也要严格遵循消防规则,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随时预备灭火器材,保证施工安全;配管的大小应该按照冷却塔体的接管尺寸进行配接,将回水总管的水平高度尺寸,处于水盘盛水、水塔的最低点,可保证冬季排水需要。
四、结语
综上,暖通空调工程设计与施工是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中要细心、认真、严谨,按国家规范处理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进而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加强专业技能,不断提高解决问题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终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所谓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时可能会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建筑物基础底板、墙、梁结构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在选择后浇带的浇筑时间上,宜选择气温较低情况下用浇筑水泥或水泥中掺微量铝粉的混凝土,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造成薄弱部位。目前,后浇带技术在建筑施工中运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在实际施工时,由于现行的建筑设计和施工规范中对后浇带的做法和要求都不尽相同,在设计图纸上也无法将后浇带的办法与要求具体说明,这就使得企业在施工时无法领会设计者的意图,无法将后浇带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所以说,在建筑项目施工时,一定要对后浇带的施工进行探讨,并总结出最佳的方案,这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一、对后浇带设计的原则
在对后浇带进行设计时,一定要经过精密的计算,其平面要布置在结构内力较小的部位,在形体变化的交界处,可以设计后浇带,如果后浇带的是楼面,而且比较长的话,就要将降低温度、收缩应力做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在设计后浇带时,后浇带的宽度主要是为了方便施工,在实际的项目施工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后浇带的宽度,不能盲目的选取。对于施工单位而言,在施工图纸的设计中如果设计了后浇带,那么就必须在图纸中明确指出后浇带的平面布置、后浇带的类型和缝宽、后浇带的接缝形式、后浇带处的钢筋处理、后浇带处后浇砼的强度等级以及具体的浇注时间等等这一系列有关后浇带的具体项目,这样才不至于在施工时对后浇带盲目施工。
二、后浇带的主要功能
在温度较低的季节,很多混凝土结构建成之后,随着季节的变迁,温度会慢慢升高,而一旦温度升高,混凝土结构的内部就会产生温度的应力,这股力量会一直向外部伸展,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发生龟裂,出现裂痕。所以后浇带技术能缓解这种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混凝土结构的伸收缩。对以后的混凝土结构发生的裂痕进行预测,进而对裂缝进行预留,最后进行混凝土结构的建筑,这样就能对整栋建筑物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后浇带的设置不仅能对混凝土结构的裂痕起到保护作用,在解决因基础设计和裙房结构组成整体的问题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由于重力的作用,高层建筑与裙房的地基可能会发生沉降,这时就要利用后浇带将这两个部分分开,在后浇带浇筑时,要通过沉降与整体结构进行计算,以此来确定后浇带浇筑的时间,其顺序一般都是先对主楼进行施工,再对裙房进行施工,最后进行后浇带的浇筑。
三、后浇带种类的归类于设置后浇带时的做法
在后浇带的作用方面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沉降后浇带,第二种是伸缩后浇带,第三种是收缩后浇带,第四种是温度后浇带。在后浇带的缝宽选择上,一般要结合墙板的实际厚度;对后浇带内钢筋的处理上,如果是沉降后浇带,就要将钢筋贯通,如果是伸缩后浇带,应该将钢筋断开。对于梁板结构而已,如果不断开钢筋,将梁筋贯通,附近的砼收缩就会受到一定的约束,这样就会产生开裂,使得就够对温度变化的抵抗能力降低。在进行后浇带内的后浇砼时,要保证砼的强度和原来的砼一致甚至是提高一个等级,可以采用普通水泥和掺入具有膨胀作用的外加剂一起进行拌制。在后浇带后浇砼的灌注时间上,要根据后浇带不同的类型来确定,不同的后浇带类型,所对应的浇注砼收缩完成时间也将不同。
在设置后浇带时,要注意间距之间的合理性,必须按照图纸的要求进行设置后浇带,必要的时候可以按照实际的情况对间距进行适当的调整。一般来说矩形建筑物后浇带的间距都在30m~40m之间,根据不同地区当地的气候条件会有所不同,但一定不能超过这个数值的范围。施工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结构的整体性,一般来说是不允许将起受力作用的钢筋切割开来的,这也是从施工安全的角度来考虑,但如果必须要切割开,例如后浇带的跨度实在是太大,为了避免楼板两端受力过大而形成自然的下垂变形,所以在后浇带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对切割开的钢筋进行必要的焊接。后浇带的宽度应当在700mm~1000mm之间。在后浇带的位置选择上,混凝土构件受力最小的部位一般是最佳的选择,例如梁和板的反弯点,这样就巧妙的避免了建筑构建自身的压力,所以说剪力墙的中部最好是不要设置后浇带的。为了避免因受力集中引起的结构变形,避免后浇带浇筑后出现裂缝,后浇带的断面最好与混凝土结构的断面保持一致,在有防水要求的部位设置后浇带,应考虑止水带构造。
四、后浇带施工时的技术要点
后浇带通常是按照一般的施工缝的施工要求来处理的,在接缝处加设护栏将其表面覆盖以防止后来的施工对接缝处造成污染;在后浇砼施工之前,清理原表面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要将地下室的底板清理干净,并且在浇砼之前要对接缝处原砼刷一道高标号的砂浆;在进行施工时要进行认真的配比,必要的情况要掺入一些减水剂,在浇砼浇筑时最好向后浇带的施工缝部位慢慢推进,并要加强对施工缝接缝处的捣实,进而使其接缝处更加紧密结合。
一般来说,都会留设后浇带,由于留设了后浇带,致使该区域的结构处于悬臂受力状态,往往没有那么快的完成后浇砼浇注并达到应有的强度,这时便不能将底模板与支架随便拆卸。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单独架设后浇带跨区域的底模板支架。在留设后浇带接缝断面时,其主要的难度就在于接缝处钢筋纵横交错,这就导致后浇带的接缝断面很难保证应有的形状,管理人员必须要要加强对此部位的技术管理与验收,在具体操作的时候使用有良好技术与经验的工人进行操作。最后,要严格控制后浇砼的浇筑时间,这样才不至于让后浇带后浇砼浇注时间和施工的进度产生矛盾,保证了建筑构建的整体质量。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 不同类型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不同:伸缩后浇带视先浇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情况而定,一般为施工后60d;沉降后浇带宜在建筑物基本完成沉降后进行。
进行后浇带施工时要选择合适的浇筑温度,这样才能使新老砼完美结合。这符合热力学的收缩和膨胀的最佳结合点。一般来说最佳温度大概是10摄氏度左右。为了防止砼出现干裂,后浇带砼在浇筑完毕后最好要在两天之后早上或傍晚选择适当的时间完工。
五、结束语
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应该对建筑工程后浇带的设计和施工和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尽量做好后浇带的设计和施工,进而保证结构的质量。其次,后浇带的施工是一种细活,这不同于结构梁和柱的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结构部件的质量合格,现场的施工监督员一定要对后浇带进行督促和检查,以免发生偷工减料和省略步骤的行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吴纪宁,富鸣.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探讨[j].江苏建筑.2001(1).
[2]程孝科.谈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施工后浇带的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1).
[3]刘占宗.析混凝土结构后浇带设计和施工[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7).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总用地面积约为19 770 m2 ,总建筑面积约32 116 m2 ,工程主楼高为19层,辅楼4 ~5 层,设1 层地下室。工程桩采用φ800和φ1 000钻孔灌注桩。本工程基坑较深,大范围挖深为6. 85 m,局部电梯井坑部位深度8. 45 m。地下室平面呈矩形布置,周长327 m,如图一所示。
图1基坑平面图
根据该工程地块地质勘察报告,对基坑开挖范围有影响的土层除上部己填的约60 cm塘渣、粉质黏土、淤泥外,其下为较厚的淤泥质黏土。
各土层作为基坑支护设计的主要物理学性质指标如表1。根据地区经验,对表中c、φ值作了调整。
表1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注: * 表示为经验估值。
2 基坑支护方案
本工程基坑深6. 85 m,根据地质勘察报告知场地土质分布不均匀,且起伏较大,而基坑周边环境相对尚可。根据施工安排,场地东、南、西三侧相对狭窄。基坑开挖面积较大(约4 700 m2 ,包括放坡约5 350 m2) ,土方量约38 000 m3 ,且大部分土方均需外运。
根据本工程上述特点,结合基坑周边的环境和相同基坑开挖工程的实践经验,我们在设计方案中考虑几种方案:
(1)采用复合土钉墙支护的围护方案。这是比较经济的方案,但是本工程现场地面2 m以下为厚层淤泥黏土,且本工程挖深度(为6. 85 m)相对较深,所以周边环境采用该方案的围护必须比常规的要加强。复合土钉墙的方案并不能有效地控制土移,且土钉淤泥质土中的效果不明显。故设计不考虑该方案。
(2)采用钻孔桩支护加内支撑和水泥搅拌桩止水方案比较适合地下室开挖,但该方案较常规工程量偏大,故先不考虑该方案。
(3)采用SMW工法的围护方案。有以下特点:①能同时挡土和止水,占用施工场地小; ②施工速度较快; ③无振动、无噪声、无泥浆污染; ④型钢可拔出回收再用。
为此,我们对方案(2)和方案(3)均进行设计计算,对综合经济、工期与社会效益做了对比,发现该工程采用SMW工法较之钻孔排桩方法节约25%的造价,符合国家倡导的节能、环保要求,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我们选用SMW 工法的围护方案。
3 SMW工法的设计及计算
本基坑支护设计主要采用了SMW 工法与型钢立柱加钢管支撑的结构形式,支撑面标高为- 0. 300 m。自然地面标高为- 0. 500 m。自然地面至支护钢管支撑梁顶面的深度2. 500 m,支护立柱桩采用桩径700钻孔灌注桩(图2) 。四周压顶梁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900 ×500,强度等级为C25。钢管支撑截面ZC1为φ630钢管,壁厚10 mm; ZC2为φ426钢管,壁厚9 mm;水平ZC3为φ377钢管,壁厚7 mm。
图2支撑的结构形式
4 施工情况
(1)本工程基坑支护设计方案中考虑按后浇带进行了分段施工,由西向东分为1~8轴、8~16轴、16 ~ 22 轴三个施工段, 出土由东侧坡进行;- 3. 500 m以上土方开挖,先开挖掉有支撑梁部的土方,再进行混凝土压顶梁和钢管支撑梁施工。①分段、分层开挖土方至四周压顶梁底标高- 3. 500 m处,作好60厚C15混凝土护坡。②按照压顶梁位置进行模板、钢筋施工,浇筑压顶梁混凝土。③当压顶梁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80% ,进行下道工序施工。④钢管支撑梁施工后挖除支撑梁下土方。
(2) - 3. 500 m以上的土方采取以11 轴为分界线分作两段分块放坡开挖,开挖时应设标高控制点,尽量把挖深标高控制准确。开挖时可根据场地土质情况采取1∶1放坡。
(3) - 3. 500 m以下的土方开挖,应采取保护钢管支撑梁的措施,严禁挖土机和运土车在坑边碰撞支撑梁。
(4)在基坑底板施工完成后,拆除二次支撑梁。地下室顶板浇筑完毕,拆除基坑支撑梁进行了防水验收和外衬护墙回土填后,方可拆除SMW 支护体中的H型钢。
5 施工方法
5. 1施工顺序
放线SMW工法施工压顶梁土方分段开挖至- 3. 500 m施工混凝土护坡分段浇筑压顶混凝土养护钢管支撑梁施工挖- 3. 500 m以下土方分施工段浇筑地下室底板增加斜撑后拆除支撑浇筑墙板顶板和防水施工拔除SMW工法型钢全部回填四周土方。
5. 2施工方法
(1)测量放线:按照工程的己知控制轴线,放出基坑边线,在边线的控制点用4 ×4角钢作好标志。并按照设计要求做好监测点的埋设和开挖前的初始值测读。
(2) SMW工法施工:该工法因为具有速度快和占用施工场地小的特点。为加快围护进度与保证质量,工法桩以11轴为分区线。配合压顶梁及护坡施工,分为两段。从A/ 11 轴顺时针方向进行施工,工法桩控制好钻具下沉及提升速度,同时要求桩位偏差值在30 mm以内,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 ,在搅拌成桩时,下行钻进时灌入70% ~80%的水泥浆,其余在钻上升时灌入。
(3) - 3. 500 m压顶梁处土方开挖:根据SMW工法桩的进度,当完成11 轴线以西,开始该压顶梁处地槽土方开挖(图3) ,开挖时按着梁的灰线进行开挖,因- 3. 500 m以下为淤泥,地槽、压顶梁土方采取分段施工,压顶梁- 3. 500 m以上护坡施工。
图3 SMW工法平面图
(4)压顶梁施工: 采取边挖土、边铺混凝土垫层,边浇筑压顶梁,同时,人工修整好土方后进行了护坡钢筋网绑扎,随后进行60厚C15混凝土浇筑。①压顶梁钢筋绑扎与钢管支撑预埋件留设,按设计及规范要求,钢管支撑梁预埋件留设位置,按照图纸要求引测至顶梁上,保证平面几何尺寸,加强测量复核工作。②浇注混凝土压顶梁时先检查钢筋横板梁面尺寸是否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混凝土采用C25商品混凝土掺入早强剂,按顺序浇捣。③养护混凝土浇筑完终凝后即可进行浇水养护,混凝土强度要达到设计值。混凝土强度以同条件养护下的试块试压结果为判断依据。
(5)钢管支撑梁施工:待压顶梁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80%进行钢管支撑梁施工,在钢管支撑梁位置进行沟槽开挖,土方开挖按组织方案施工,进行钢管支撑梁定位、焊接。为使钢管支撑梁安装后保持整个支撑成为不变体系,根据轴力值在施焊前进行焊接试拉。焊缝应四周满焊,与压顶梁预埋件的焊接节点见图4。钢管支撑梁全部安装完毕后,对压顶梁进行了保护,运输道路再回填,以保证钢管支撑梁不易压断及撞击混凝土压顶梁。
(6) - 3. 500 m以下土方开挖,根据后浇带位置分为一个施工段。
(7)钢管支撑在地下室墙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用人工气焊切割钢管支撑。
(8)拔除SMW工法中的型钢:等做好地下室工程的防水试验合格后,拔除SMW 工法的型钢。型
钢拔除采用专业机具进行,拔除过程中应避免碰撞地下室结构。同时,对于在周边人员的安全和结构等要有专人负责指挥。
6 基坑监测情况
6. 1监测内容
根据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环境特点、地基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和围护设计方案要求,监测内容如下:
(1)深层土体水平位移观测:在基坑靠近围护结构的位置共设置11个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孔,测斜孔深度为15 m;
(2)支撑轴力观测:在基坑支撑体系的水平角撑主撑布设9组轴力监测点,在斜抛撑布设6组轴力监测点,主要观测支撑体系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支撑应力随时间和工况的变化情况;
(3)围护结构顶及道路中人行道水平垂直位移观测:在基坑四周大道靠近基坑的人行道上及围护结构顶设若干个观测点,以监测其随基坑开挖的变化情况。
6. 2监测工期频率及警戒值
(1)监测工期:从开挖前一周进场埋设测点,至斜抛撑拆除且监测数据稳定或结构做到±0. 00。
(2)监测频率:按围护设计方案,根据挖土的进展速度及基坑的变形情况来定。基坑开挖阶段每天监测一次,在基坑开挖接近坑底时如遇超警戒值或变化速度较快的异常情况应增加观测次数,必要时每天两次或更多。拆撑期间加密监测频率。
(3)监测警戒值:土体测斜孔最大水平位移和沉降警戒值为50 mm,水平位移和沉降速率警戒值一般取大于3 mm /d。
通过监测发现:水平位移随着挖土施工进度增长较快,日平均变化率约为+ 1. 0 mm,特别是CX4、CX7、CX11等孔在开挖三角土期间日增量的最大测量值为10 mm,水平位移总量超过设计警戒值,但水平位移速率一直未超过。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其周边荷载较大,期间重车行走较多,这就增加了总的水平位移量。支撑轴力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监测一直相对稳定,未超过设计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