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社交媒体营销存在的问题

社交媒体营销存在的问题范文

发布时间:2024-03-13 16:06:2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社交媒体营销存在的问题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社交媒体营销存在的问题

篇1

是什么阻碍着社会化媒体的进一步发展,让现有的社会化媒体市场出现混战的局面?众趣市场总监张雪玲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在运营的很多案例中,他们发现目前关于社会化营销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同时也注意到很多企业已经迷失在了社交网络中,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方向。这体现在:企业一味追求粉丝,最终产生了很多虚假的粉丝;一个Campaign接一个Campaign,但是品牌影响力不见真正提高;粉丝不少,但是活跃度低,不利益诱惑不活跃;买了很多大号转发,但是没有销售转化;消费者主动沟通,但是品牌视而不见;有很多粉丝,但是没有他们的数据,也不了解他们的特点、喜好,没法深度挖掘。上述做法虽然取得了短时间的效果,但是毕竟不是长久的生存之道,在后面的发展中,企业也觉得举步维艰。

同样一直对营销深入研究的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沈浩给我们从另一方面剖析了存在的问题。社会化营销不同于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不是单向度传播,强调互动和参与;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认清社会化媒体营销调性,特别是微博的传播机制,采用传统的思维和营销模式;没有认清关系的特性,也没有掌握很好的社会化媒体传播的测量工具,效果测量比较欠缺;社会化营销的调性决定了社会化营销更多是客户关系管理和品牌美誉度等口碑层面,并非是产生直接的销售,不能过度追求直接的ROI。

知微的CEO于霄,则把这些问题总结为下面三点:①投入少。人员、资金、关注度的投入,均不足。②底线低。滥用僵尸粉、机器水军,欺骗消费者、恶性竞争。③转型慢。思维停留在传统媒体时代的营销模式,不注重与用户的互动。

看来,社会化媒体管理的主要问题在于只注重直接的营销效果,而忽略了营销本质的东西。

探究原因

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找到原因是关键。从源头出发以本治标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锐意恒动CEO沈栋梁在接受《广告主》采访时说,现在很多企业对社会化营销的认知过于简单粗暴,认为建立官方账号就是进行了社交营销,其实只是构建了一个个人媒体。还有很多企业热衷于在官博上有奖转发,当时可能反响很好,但是过后就烟消云散,社交营销关键是与消费者建立联系,与之互动,而不是靠打鸡血般的爆发式营销。

张雪玲给出的解释是一些企业对社交网络的战略不清,还是按照传统媒体的打法在做,缺乏管理工具,缺乏管理流程,缺乏管理团队;不负责任的服务提供商制造虚假的KPI;只关注狭义的营销,没有协同客服、创新、调研方面的价值;只是把社会化媒体当做了一次次营销活动的阵地,没有从企业内部将社会化媒体营销管理作为战略来布局。

开发了微博应用“皮皮精灵”的深圳指掌时代CEO周桥则认为,社交产品的发展过程是把弱关系融入空间强关系的社交媒体中的过程。在这个融入过程中难免面临很多矛盾,如何在点对点的关系传播中融入营销的内容则更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过程。在社交网络中,不仅能发现精准的需求,还能进行互动。在这种模式中,我们会应用到关系,在这个关系网络里谁帮你,谁帮你传播,很重要。而且社交新媒体涉及的环节更多,、媒介、受众等都是我们需要去考虑的环节。如果在这些环节中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就会对整个社会化营销产生影响。

解决问题

不管是什么问题,我们最后的落脚点都在解决问题上。

众趣建议企业站在媒体管理的角度,从整个社会化运营的流程出发,内容的组织、管理,用专业工具做支撑,去判断和指导内容的规划;大规模一对一的互动是实现社会化沟通价值的重要手段;对于庞大数量的粉丝,需要功能强大的SCRM去管理,而粉丝的价值也在于形成强关系的KOL家族;对于品牌影响力的拓展,APP的互动是增长粉丝和增加曝光非常有利的方法。这也是众趣希望通过研发综合管理系统帮助企业去实现的价值。

篇2

企业做好社交媒体营销前,最好梳理下自我的认知,弄清楚什么是社交媒体营销,我同样不想用已有的官方定义来阐述,我自己认为要理解“社交媒体营销”要重点抓住社交媒体,理解社交网络是什么?在社交网络上的营销又与其它营销区别在哪里?它的核心是“人”,而且是在虚拟网络中的“人”,在社交网络中的人与现实中的人处在两种不同的环境,它们的行为习惯有明显的变化,特别是自我潜意识的行为更容易在社交网络中流露出来。比如我们会轻易的转发一条微博并骂上几句“傻逼,二货”,但你不会在现实中公众场合随意骂脏话。社交网络降低了人的道德约束感及犯错成本。

社交网络与线下的沙龙一样,都是人的聚集和交互对话,但网络开放又使它比线下沙龙更开放,信息能一对多,多对多的传播,而且信息传播成本很低。这里的核心的就是基于“人”的自媒体,信息传播是在人际间交互,而线下的信息往往是在媒体与媒体间传播,如报纸杂志电视、路牌墙体广告等,人在这些传播环节中的介入很弱。所以社交网络是基于人的营销,信息是在人际间传播。现实中一个人不会天天像做广告一样传播信息,除非他是销售,促销员,更多时候我们会用自己的感受和评价这样社会化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态度。这种方式同样适用于社交网络,我们更容易相信他人的评价和口碑,而不是某一个广告。所以社交网络中企业也要学会用社会化的语言,而不是纯粹广告内容来传播。理解人,社交网络才能,把握社交媒体营销。

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同:优质的产品+服务

我们讲过社交媒体营销的核心是人,那么这个人首先是消费者,产品服务的购买者。我们希望它们可以关注企业的社交媒体账号或者自己通过社交媒体来传播企业信息,那么前提一定是消费者的认同,对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实用价值和体验上都比较好,它们才会传播正面口碑。所以企业好的产品和服务是做好社交媒体营销的关键第一步,如果你的产品和服务不能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同认可,那么你将离失败不远。没人去宣传一个糟糕的产品服务,即使有,也会是负面的信息。希望在社交媒体营销中获得成功的企业一定要有绝大部分消费者认同的优质产品或服务。没有完美的产品,但有更好的服务,通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来弥补一些用户对产品的瑕疵负面印象,那么你的企业能够做到吗?

我近期就遇到了两家企业a和b,a的产品和服务经常受到消费者微博微信的投诉,但是他们人员告诉我他们这些产品基本上都是一次买卖,并且投诉的一些质量问题是本身存在的,但是他们也没有通过服务区完善弥补,而是躲避推脱,我相信如果不改a在未来不久一定会失败。b就完全不一样,产品本身就不错,而且在售前售中后都有人员耐心的服务,他们承认一些不足,并且愿意接受意见并反馈公司改进,那么我看到仍然有很多人通过微博来表扬感谢他们,这样的企业我相信它就能够在社交媒体上容易获得成功。所以第一是让消费者认同,产品加服务要好。

篇3

秘籍一:关注趋势而非数量。

针对现在微博,微信平台上所存在的刷粉现象,企业在要求运营管理者予以反馈时,不应当只关注表面存在的粉丝数量,而要要求运营管理者提供一段时间内(比如:一周)的粉丝数量上的变化趋势,防止出现刷粉的现象,即粉丝数的暴涨和暴跌等等。通过对于趋势图的分析,来关注公司的社交媒体平台上粉丝数量群的变化。

秘籍二:找出活跃的粉丝群。

在做社媒营销的时候,企业必须思考到一个问题,即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么一个社交媒体?官方社交媒体账号的粉丝增长目的,是寄希望于通过粉丝自媒体的力量,来带动线上线下的良好的口碑传播,即在企业顺风顺水时,将企业的美誉度广为流传;在企业遭遇危机时,能以冷静的心态,从第三方的角度,为企业客观地说话。

因此,为了找到这一群会带来口碑效益的粉丝群,企业必须花功夫去找到它目标受众中的活跃粉丝群。这要求运营管理者与粉丝之间进行互动,将每周收到的粉丝留言,建议予以反馈,一方面不仅从粉丝的角度上帮助企业明白他们的核心客户究竟需要什么,从而对自己的产品服务,营销策划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另一方面,这个数据本身就是直观的表现社交媒体的影响力度,毕竟用钱“刷粉”是买不到活跃而有质量的粉丝的。

秘籍三:从线上联合到线下。

篇4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4.023

1引言

随着4G网络、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基于用户需求应运而生的社交网络平台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社交平台中的微博、贴吧、QQ、微信为例,研究社交网络平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能够受到用户青睐的原因以及平台存在的问题,探索未来新型社交网络平台应具备的特性以及功能。

从理论层面上,本研究将用户对现有社交网络平台的看法作为研究核心,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推测未来社交网络平台的发展方向;从实践层面上,研究结果为构建出适应时展需求的社交网络平台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定量与定性分析法进行研究。本文的创新之处为:以往研究中缺乏对时下社交网络平台预测的研究,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对软件特性的分析,探索能够将用户需求精准链接的新型社交网络平台。

2国内外文献综述

2.1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社交网络平台的研究,主要涉及社交网络平台自身功能特点和不足,以及在传播力和影响力方面的研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营销的重要作用。

国外对社交网络平台的研究更前沿一些,Heidi Cohen指出社交媒体营销已不再是昙花一现,强调社交媒体平台对网络营销的重要性,其中Facebook是必备网站之一,97%的营销人员认为社交媒体平台是一个事实的业务。而Bidemi Oladele觉得社交网络的日益普及正逐渐改变传统销售模式。“谁控制了消息”是许多营销领域专家所关注的焦点。

相比国内的研究有些落后。刘忠园指出用户使用社交网络的动机有信息动机、社交动机、娱乐动机、便捷性动机、归属利他动机,认为要调整功能布局,满足用户的最大需求。李彦娜研究在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社交网络的用户行为影响因素,为社交媒体的开发商对平台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2.2研究述评

通过阅读文献,发现国内外对社交网络平台的研究涉及面虽广,包括新时代下社交平台在营销中的重要地位、用户使用平台的动机以及社交平台对用户的影响等。但是,却忽略了用户作为平台的使用者对于社交网络平台的影响力。

本文研究特点在于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探索当下热门社交网络平台得以持续发展原因以及自身存在的局限性,预测未来新型社交网络平台的走向。相信这对社交网络平台未来的发展意义深远。

3数据来源

本文中的数据主要来源于问卷调查,纸质问卷主要在山西大学、迎泽公园、家乐福超市和柳巷等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废卷6份),其中学生179份,社会人士121份。网络问卷共71分。最后回收问卷371份,其中有效问卷365份,有效率为98.38%。本次调查设计的问卷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包括QQ、微信、微博和贴吧这四个社交网络平台的使用情况,以及用户对未来社交网络平台的期待。

4结果分析

4.1平台利用现状

根据调查微信是用户使用最频繁的,占比42.6%,腾讯借助原有QQ的优势,创新社交网络互动方式是微信得以成功的关键,这很值得开发商和运营商借鉴。QQ使用频繁率排行第二,占比35.6%,它能够在长时间里都深受用户喜爱将是我们要重点探索的,微博和贴吧在用户中使用频繁程度较低,这也是我们的研究重点。

图1行业平台交叉分布图从图1可知,使用QQ最多的是学生,使用微信的人群相对平均。由此可见微信是大众主要的交流平台。相对来说可能有QQ作为竞争对手,学生中使用微信的人少一些。微博满足了政府单位当下政务公开的需求,因而对其格外青睐。频繁使用贴吧的是自由职业者和政府单位,各占三分之一,而贴吧的娱乐性、兴趣性可能是他们青睐的原因。

4.2平台具备的功能

图2行业功能交叉分布图由图2可知,最看重共享账号的是学生群体和企业职员,这类群体可能比较看重方便快捷。企业职员对于实名认证很看重,他们可能希望在了解对方的情况下进行社交活动。最希望按游览习惯过滤信息的是政府单位,此外他们对用户反馈和实名认证的功能没有过多的期待,可见他们对社交平台的依赖性较小。

4.3平台的发展方向

5结论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度保护隐私,不易被骚扰的微信是用户首选。可见互联网时代下,用户保护隐私的意识更强。然而,微商泛滥却是其一大弊端,当广告铺天盖地而来时,用户也只能屏蔽好友。强大的聊天功能使QQ成为用户的不二选择,但是它在安全问题方面有待改善。尽管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微博能第一时间为用户获取最新资讯,但微博上有些信息的真实性有待商榷,这需要大众素质的提高以及用户冷静客观地看待问题。虽然贴吧可以帮用户解决问题,但是多数用户在遇到问题时首选的是百度而不是贴吧,因而贴吧应该在其他的优势上下功夫来吸引更多的用户。

能够根据用户的浏览习惯智能过滤信息是目前用户的迫切需求,未来的社交网络平台应在满足此功能的基础上在人性化和实用性两方面多下功夫。

对未来社交网络平台的预测:在所包含的功能更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保护用户的隐私;高效的反馈机制;能根据个人喜好添加不同元素,做大众平台的小众软件;在发挥平台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又能不失特色。参考文献

[1]HeidiqCohen.SocialaMediabPlatformsa2014bAndaBeyond[J/OL].http:///social-media-platforms-2014-research/20160527.

[2]Bidemi Oladele.The Emergence of Social Networks on the Web as New Marketing Tools[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篇5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45-0027-02

1 社交网络及病毒营销的内涵

1.1 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是指旨在为人们建立社会流网络提供帮助的互联网应用平台[1]。它是通过人际关系交流所建立的信息流通服务。从内涵角度而言,相比于信息交流,社交网络更注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建立。随着当前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使用QQ、微信、微博进行交流。这些互联网交流工具通过信息的传播,将各自的社交圈不断扩大,最终形成复杂的社交网络平台。

1.2 病毒营销

病毒营销是以互联网传播为基础的口碑营销。传播者通过对信息的包装、再处理,以互联网作为工具,在用户间进行口碑营销,达到信息迅速扩散的目的。区别于传统营销方式中用户只能被动接收推销信息,病毒营销主要以用户之间对品牌的主动讨论为方式为传播手

段[2]。相比于过去专家点评,人们对亲朋好友间推荐更为信任,因此通过包装的信息以病毒营销为手段进行传播,能收到比以往传统营销方式更好的传播效果。

2 社交网络平台现状和病毒营销发展的特点

2.1 社交网络平台现状

社交网络平台是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才逐渐形成的网络服务。于其他网络服务相比,国内外目前对社交网络平台的理论性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有关的文献,主要通过社交网络的理论技术、开放应用、发展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3]。然而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社交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社交网络平台,不断扩大交际面与信息交互。社交网络平台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2.2 病毒营销特点

病毒营销的概念与1997年被正式提出,此后不断的有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到目前,病毒营销的理论研究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病毒营销,是营销策略中的一种。它鼓励用户主动将信息传播给其他人,并以信息的影响为增长动力,使信息以惊人的速度不断传播。病毒营销的特点主要分为传播渠道和信息受众两个方面。其中传播渠道包括的特点包括:1)大众化传播。病毒营销能如同病毒一样,以“感染”的方式,在人群中极快的传播开来;2)互动性强。病毒营销能增加用户参与的积极性,在人们相互间的分享中加速信息扩散;3)成本低廉。相较于传统营销方式,病毒营销只需要以很小的代价就能得到不俗的传播效果;4)便携性高。便利的传播渠道,能够提高用户在信息传播中的主动性。传播渠道越便捷,营销效果越好。在信息受众群体方面,病毒传播表现出来的特点在于:1)个体性。信息传播者能为用户需要,量身定制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做到精确的“点对点”传播;2)自主性。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逐渐摆脱传统电视、电台等传播媒体,从以往被动的接收信息,转变为以互联网信息搜索为主的选择信息,从而表现出更强的自主性;3)参与性。互联网平台中,人人都是参与者。这为信息的传播和分享提供了便利。从社交网络平台的发展现状及病毒营销的内在特点不难看出,二者极为契合。社交网络为病毒营销提供了质优价廉的传播渠道。

3 病毒营销存在的问题

病毒营销爆炸式的传播速度是一把双刃剑,主要表现在:1)竞争对手的恶意攻击。基于社交网络平台的病毒营销传播成本低,传播速度快,这就为竞争对手进行造谣,抹黑提供了便利[4]。目前我国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网络用户实名制尚处于起步阶段,造成了难以对恶意造谣者进行惩处。2)用户的恐慌心理加强;用户的恐慌心理主要表现在一旦负面信息形成并开始传播,无论信息是否真实可信,后期对信息的相关解释,辟谣在短时间内都难以消除其已经带来的影响。3)用户的负面反馈信息影响巨大。由于病毒营销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用户的任何负面评价都容易在传播过程中被不断夸大,并被更多人所接受分享。因此负面信息所带来的影响也远远超过传统传播媒体。这对企业的危机公关能力无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4 病毒营销发展对策

完善病毒营销传播,建设健康,有序的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渠道,离不开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

4.1 完善对社交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建设

目前我国社交网络仍处于发展阶段,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法律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等问题[5]。完善我国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增加造谣者违法成本,加大惩处力度,减少恶意攻击、造谣等不正当竞争事件的发生。具体方法有:进一步落实网络实名制,让网络用户对信息的传播负责;健全信用体系,降低虚假信息散步者的个人信用额度,从而令造谣者不敢越雷池一步;加强网络信息的监管,及时阻止,减少虚假,不真实信息的传播。

4.2 增强网络主流媒体公信力

面对真假难辨的网络信息,用户通常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思想。这就为日后对虚假网络信息的辟谣带来了巨大的难度。举例来说,数年前的海南香蕉“蕉癌”事件,对海南香蕉的销售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虽然各大媒体在第一时间对“蕉癌”进行辟谣,但并没有发挥足够的效果,致使当年香蕉种植户蒙受了难以估量的损失。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主流媒体公信力的丢失,群众对所谓专家辟谣的信任度日益下降。因此,增强网络主流媒体公信力,在当前互联网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具体途径包括:1)加大对好人好事的宣传,传播社会正能量;2)定期在网络开展专家讲座,为群众传播正确的信息;3)公正、客观、准确对社会事件进行报道;4)加大自身的品牌建设,在用户中树立良好口碑。

4.3 企业加大对产品质量的监管,完善危机公关

机制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日益加剧,竞争对手利用病毒营销在社交网络平台进行恶意抹黑的情况确实存在,但我们必须注意到,这类情况相对来说还是处于少数,大部分对企业以及产品的差评还是来自于用户体验。所以首先,企业自身始终应当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将用户体验作为首要考虑的问题。一味地开展病毒营销,忽视产品本身质量,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为企业带来收益,但从长远来看,这对企业未来的健康发展百害而无一利。其次,面对来自用户的负面评价时,应当及时,有效地运用危机公关机制,第一时间直面用户所提出的问题,并积极予以回应和答复,而不是一再的拖延,踢皮球,考验的消费者耐心底线。完善的危机公关机制,不仅能使企业摆脱困境,还能极大推动企业良好形象的建立。

5 结论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社交网络平台及病毒营销势必将进入新的层面。作为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病毒营销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应当注意的是,我国的病毒营销目前还处于较低水平,相应的制度还远未健全。本文对未来病毒营销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对社交网络平台的病毒营销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舒,王轲远.社交网络平台上的病毒营销传播[J].现代经济信息,2013,8:190-191.

[2]李],初凤荣.社交网络时代的市场营销模式探索[J].北方经贸,2014,5:71-72.

篇6

那么邮件主究竟该如何提升电子邮件的营销价值,看看webpower全服务团队以及S-mail平台提出了四大营销建议。

目标对象准确目标一定要精确

与其花大量时间找预客户的邮寄地址和电子邮件地址,在并不了解目标对象做什么的情况下盲目发送大量营销邮件,不如在开展邮件营销之前,尽可能地缩小预客户范围,研究可能的预客户,将其缩小成“很可能”、“极可能”的客户,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不是你的猜测,而是他们直接对你说的需求)。毕竟邮件营销的目标对象越准确,效果就越好,这样才能真正的拉动您的销售。

另外,电子邮件用户列表的增长非常重要,而找到理想的消费者,将为用户列表带来更大价值。因此邮件主使用各类的网络媒体去做以品牌信息为主题的讨论是非常有效的。此举可以吸引用户回到品牌属性页,从而搜集这些真正对自己品牌感兴趣人群的信息,优化邮件用户列表。

处处要以用户为中心

确定好客户之后,如何让邮件引起他们的关注就成为下一个问题。决定大多数客户是否看邮件的因素就在于邮件的标题,毕竟用户最初也只能看到标题。所以邮件的标题就要以用户为中心,让用户一看就知道该邮件不是抄送给所有人的广告,而是专为他所发的。

至于最吸引预客户的注意的标题,一般为两类:其一是标题内容中含有用户的名字;其二是标题内容直接点出邮件是为客户存在的棘手问题而给出的解决方案。

此外,用户的反馈正在成为很多品牌营销活动的一部分。所以邮件主应当注重用户发表的具体反馈内容,进而提升反馈效果。例如要求用户为产品或服务排名,借助咨询产品或服务的具体问题,引导其发表对产品和服务的反馈意见。这种反馈信息有利于促进其他用户完成交易,因此也有助于达到更好的电子邮件营销效果。

充分利用社交渠道

如果有用户在社交媒体渠道分享和讨论邮件主的品牌,那么邮件主必须跟踪并分析他们的讨论。具体方法是分享社交媒体到客户服务团队,从而能及时地听到和回复用户讨论的内容。这个方法可以运用到多个渠道,包括电子邮件和社交媒体渠道。

此外,调查显示,客户乐于从有过同类交易情况的人那里得到推荐。所以邮件主可以利用社交网络的特性,在社交媒体注册页面,展示出已订阅电子邮件的用户的朋友和追随者,进而扩大影响力和受关注度。此外,邮件主还可以在登陆页面展示出已经认可产品和服务的用户的关联者。这些关联者的推荐有助于用户订阅电子邮件和实现最终的购买。

除了社交媒体,品牌代言人也是营销一大方式。“推荐朋友链接”已经被证实是在邮件营销活动ROI中作用最差的操作之一。所以邮件主应当去除这个链接,而就邮件用户列表有无社交媒体进行细分,并就是否运用各类媒体渠道分享自己的内容,对这些用户列表进行更进一步的优化。然后针对这些邮件用户列表,进行高关联性的内容发送,从而锁定这些“品牌代言人”,利用内容做病毒式传播。

篇7

例如,在互联网上,很多人会为谁是真球迷、谁是伪球迷争论不休。而利用社交大数据分析则能够帮助球迷解决这一问题。利用社交大数据分析并结合个人性格分析模型,可以把不同球星的典型球迷画像清晰地勾勒出来。不仅是球迷的兴趣爱好,连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都刻画得十分详细。事实上,在本届世界杯期间,与球迷画像进行对比,鉴定自己的真球迷含金量已经成为腾讯网上球迷众多热门话题之一。

其实,社交大数据分析不仅体现在体育方面。在很多传统行业中,社交大数据分析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产生了全新的商业价值。

客户细分和精准营销

这也是目前社交大数据分析应用最为广泛的场景之一。通过社交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在海量的社交媒体数据中,准确发现客户或潜在客户,并通过对其社交网络语言以及行为的大数据分析,清晰掌握不同客户的特点和潜在需求。“不仅能够了解客户的性别、年龄、收入,而且连性格特点、行为习惯、潜在购买需求都可以被准确勾画出来,基于此,企业可以制定更加精准的营销策略。”IBM大中华区全球咨询服务部高级经理郭树勇说道。

实现精准的客户化产品设计

基于语义分析技术的社交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社交网络上人们语言表达的意思,从而让企业实时发现客户对产品与服务的态度及意见,帮助企业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调整策略或实现产品与服务的优化。

“某全球跨国饮料集团利用IBM社交大数据分析工具,成功实现对社交媒体的有效监测,不需要任何调研,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消费者对自身营销效果的全面、真实评价,洞察竞争对手态势。通过捕捉大众性产品的用户反馈和评价,绘制出一个生动的细分用户群像,就可以精准地进行产品功能设计和改进。”郭树勇说。

打造创新商业模式

篇8

一、“车友圈”服务产品概述及特征

汽车之家车友圈是一个以汽车服务为主题,解决用户关于购车,选车,用车,养车等疑难问题,以及为汽车厂商提供定制化服务的移动社交平台。

(一)精准定向潜在目标客户

“车友圈”服务产品基于汽车之家垂直网站掌握的大量用户的资料,隐去那些用户隐私的信息,剩余的公开信息中就有大量可用的价值,汽车厂商可以通过用户注册时填写的信息,关注的圈子和在车友圈和分享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可以判断一个用户的购车阶段、收入水平、地域信息、非车需求等相关信息。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也日渐成为用户的使用习惯,移动互联网额可以轻松分析用户人群的位置信息,为以后的营销带来极大的机遇,车友圈的出现迎合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步伐,主要以移动终端的轻互动为特色,随时随地了解车友动态和向汽车厂商或车友们提问,第一时间为用户解决难题。

(二)互动性强、缩短与用户间的距离感

传统的营销模式使用户与企业之间产生距离感,车友圈产品的强互动性缩短了用户与企业之间的距离感,用户可以通过在车友圈轻互动的状态向车友们或汽车厂商提问,随时随地为用户解决难题,传统媒体投放的广告很难及时得到用户的真实反馈,即便是官方网络平台的反馈也都是单向的,在车友圈产品厂商能够更及时便利地与顾客互动沟通,从而建立并加强良好的客户关系,满足顾客被关注的需求心理,通过收集整理用户的资料以及对企业服务或产品需求的反馈意见,企业可以迅速做出符合用户心理能够让用户更满意的产品,并借助解决用户问题的契机提高企业的形象。

(三)利用大数据帮助企业进行舆论引导和市场信息

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及迅速发展,社交网络所收集的大数据也日益发挥了充分的作用,汽车厂商如果能够通过车友圈中的数据整理收集和分析处理,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首先,通过车友圈产品可以大大降低舆论引导的成本,用户对该产品有不满之处时,比如用车相关问题,或4S店服务相关问题,第一时间会来车友圈向网友们求助或者跟厂商协调反馈,不会像传统营销模式一样缺少反馈途径,从而对该产品失去信息,并且传播负面消息。如今,车友圈产品的出现在企业危机公关处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遍的认可。

二、“车友圈”服务产品的定位

(一)满足用户心理需求,增加幸福感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生活压力也随之而来,无论是学生还是上班族都在时间与空间上逐渐分离彼此,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越来越少,失去了许多与老朋友或者亲人沟通的机会,当社会关系网越来越低时,人们跟机器打交道越来越多,相应的孤独感就相应而生,继而幸福感就有所缺失,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的生理需求在能够得到满足之后便渴望情感的归属感和社会交往等更高层次的需求,而车友圈恰恰满足用户的愉悦和好友互动的心理需求,车友们对购车、用车、养车等话题如有疑问可随时随地向车友们或汽车厂商提问,第一时间为用户解决问题,满足用户情感的归属需求,能够让用户体会到被厂商重视,被尊重的心理需求。作为一种透明社交文化的的以汽车为圈子的车友圈产品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的关系网,拓展社交的宽度和广度,增加用户的幸福感和愉悦感,满足用户用车的相关需求。

(二)存在深厚的商业价值

我国汽车行业由传统营销方式转变为互联网营销模式的同时,随着我国网民对沟通的注重,通过汽车之家车友圈跟车友们和汽车厂商之间的沟通增加了用户强烈的团队归属感和认同感,这也是车友圈产品能够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车友圈的互动性强,便于对购车不同阶段的车友们进行交流和沟通,因此也更容易带来商业价值。超高的用户流量,真实的用户信息以及用户之间有对于车的共同爱好形成一个特定的社会关系,使得车友圈在人气和精准细分用户群上都有很大的优势,这些对汽车厂商来说也是很好的资源。在车友圈社交网络中,汽车厂商可以根据用户购车阶段和用车行为进行精准营销、口碑营销和植入式营销等模式相结合,形成更加精准有效的推广效果。

三、“车友圈”服务产品的网络营销现状

(一)汽车厂商对营销效果的质疑网络营销的创意、范围、效率都是有目共睹的,但也有些汽车厂商对平台的营销效果有所质疑,直接影响厂商投放的最终决策。基于原汽车之家论坛的数据,按照车系划分各个车系的用户或多或少,用户的活跃度、对营销活动感兴趣、转化成潜在购买者的用户又能有多少,营销活动带来的效果到底如何是汽车厂商的顾虑所在。入驻车友圈的厂商起初都会在主页做各种营销活动,但用户参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娱乐还是真正对产品感兴趣,活动对用户活跃度影响周期,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否能够真正实现品牌的宣传价值也是厂商质疑的问题。从车友圈营销活动中通常只能看到周期内用户的活跃度、点击量、品牌主页的访问量和粉丝的增长量等相关数据,那么如何衡量线上活动对于品牌知名度和销售数据影响力也是汽车厂商关注的问题之一。

(二)厂商自身以及营销合作中的问题

汽车厂商和车友圈平台的关系根据厂商不同,中间可能存在商的情况,合作方式分为自运营、代运营和合作运营。这些都是根据厂商情况而定,厂商自身的运营问题以及双方合作脱节都会导致营销效果削弱的问题。厂商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线上活动不能及时配合,没有专业的人员为用户解决问题,与用户沟通不及时,线下销售环节跟进不及时;对于车友圈平台的营销持观望态度,没有整体的规划和团队的支持;急于求成,忽视了对媒体长期经营的投入。双方合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沟通不充分导致厂商对车友圈品牌理解存在偏差,双方立场不同干扰营销策略的设计从而导致双方对营销效果理解的偏差。

四、“车友圈”服务产品社交网络营销策略及创新

(一)通过情感营销,建立用户与品牌之间的价值

交流链接情感营销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维持与用户之间的良好关系。通过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切实关心消费者利益,提高用户满意度,加强与用户之间的联系,据统计,一个满意的用户会影响8个潜在用户,其中至少有1个转化为自己的客户;而一个不满意的用户会影响25个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车友圈服务产品使品牌与用户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对于厂商而言,入驻车友圈的企业更像是朋友的身份出现在用户的面前,厂商可以从中找到符合自己脾气性格的“朋友”,在“朋友”面前建立自己的形象和性格,主动把握与朋友们之间的相处方式,以最舒服的方式挖掘用户的需求并通过在车友圈上的内容和互动策略影响企业在用户心目中的形象。

(二)企业员工、汽车厂商各部门全面融入

从关系营销的角度来看,车友圈营销不仅仅是简单地对用户的营销,也是对厂商内部的营销,社会化媒体的出现不仅改变了用户对企业的理解,也改变了企业对用户的理解,更重要是的对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其内部合作流程的改变,企业做好营销的前提是,企业各相关部门都需要给予相应的支持来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共同建立品牌形象,最终实现厂商在车友圈营销的目的,达到预期的营销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杨.SNS社交网络的“关系”营销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0.

[2]周春平.奔驰(中国)汽车公司社交媒体营销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篇9

一、引言

社交网络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形态以及媒体使用情况发生了改变。作为社交网络的代表Facebook,在2011年1月份,Facebook独立访问用户数量为1.53亿,相当于美国网民的72.2%, 它使网络在继Google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线上与线下相融合,一个‘关系’的时代。

国内外关于社交网络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研究社交网络的由来以及其社会问题、社交网络给社会化营销带来的机会等问题上。与媒体发展相伴随的是广告的发展。社交网络的发展必然带动了广告的发展。那么它到底对品牌的传播有着怎样的影响?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人人网的分析来找出答案。

(一)社交网络简介。

社交网络一般由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个人空间。主要放置个人的日志、照片、新鲜事等等。第二个层面是熟人空间,即好友关系加好友动态。第三个层次是陌生人空间,即传统意义上的社区网络,如论坛、圈子等。第四个层次是开放平台加各种应用,主要是以社会活动为主。通过这四个层面,可以发现社交网络的抓住了网络的本质―沟通。它把线下的社交搬到了线上。这一形式,使人们的生活形态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市场营销也随着媒体的分众化、消费者的碎片化,把目光渐渐的投向了社交网络。

相比传统媒体而言,社交网络的特点有:1.公征性。在信息碎片化的社会,传统的媒体很难抓住受众的注意力。社交网络能把喜欢同类事物的人聚在一起。在消费者“碎片化”的今天,它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精准营销。2. 能动参与性。传统的媒体的播放方式是少数对多数,把经过精心编制的内容传达给面目模糊的媒体大众,而社交网络是参与者自己把他感兴趣的内容通过社交网络的平台出去,并在他的朋友“圈子”里广泛分享。3. 无时空限制。传统媒体上的内容按时间段、地区播出,观看受到时空的限制。而社交网络则不受任何时空的限制。主动权在受众的手里。

与MySpace、天涯、猫扑社区网络等相比,社交网络的实名制与强大的互动性,给参与者创造了很轻松友好的空间与平台。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网络交友,而是以线下的真实身份,在网络上与新朋旧有联系。这点使得其社交网站显得可信度与好感度较高。

二、理论背景

(一)六度空间理论。

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1933-1984)想要描绘一个连结人与社区的人际联系网。做过一次连锁信实验,结果发现了“六度分隔”现象。简单地说:“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六度分隔”说明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弱纽带”,但是却发挥着非常强大的作用。

六度空间理论通过社交网络平台正在发挥它的强大功能。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从线下的生活搬上了线上的平台,使这种纽带呈几何的速度增长、加强。并且,由于这种平台的开放性与不受时空限制的特性,使产生并加强‘纽带’的交流成本缩小,使其方式更加多元化。

社交网络正是在这种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也赋予了社交网络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拥有强大而精准的用户数据库,可以知道用户的真实身份、交际圈子、兴趣爱好等内容。

(二)口碑营销。

赛斯•高汀在《紫牛》里提到‘喷嚏效应’。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式营销并非简单运用多重影小工具,在不同的接触点创造与消费者对话的机会。网络的‘圈子’的参与式营销是通过一个‘有意义’的营销创意(创意病毒),邀请或吸引某个网络圈子中的消费者加入创意体验中,那个容易被创意病毒多感染的“打喷嚏的人”,这时候就会主动在自己的圈子中推动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价值交流,让营销活动在消费者之间互相的营销、传递,进而吸引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圈子的参与。

由于社交网络的公征性与能动参与性,社交网络成为口碑营销首选的媒介平台。

三、对人人网广告的研究

通过对社交网络的综合比较,笔者选择以人人网为例,对社交网络广告进行分析。研究其广告对品牌的影响。人人网的目标用户:18-23岁大学生人群,注册用户:2200万(在校)3500万(累计)已开通国内3000所,海外1500所大学。是比较典型的社交网络。

通过对人人网网页的浏览分析,笔者总结了人人网广告的四种形式。1. 人人网互赠礼物。人人网的免费礼物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过年过节,或是弘扬爱国精神的礼物。另一种就是又特定的公司赞助的礼物。比如百事可乐,必胜客,卡尼尔赞助过校内的免费礼品。2. 人人网群组。人人网群组中点击推荐群组,右边会出现赞助商群3. 主题新鲜事。在这些分享中有很多都是广告的潜在形式,一种是直接让你产生兴趣前去购买或消费的。诸如像上海好玩的去处。但更多是做品牌的,如APPLE的透明的笔记本电脑的帖子。4. BANNER广告。与其他网站的广告形式并无太大的区别。

关于研究一个媒体平台对品牌的影响,主要应从两个指标来看:1.品牌的认知度 2.品牌的好感度。

笔者用在线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人人网用户进行了调查。分别对人人网用户的人人网使用情况、人人网用户对校内各种类型的广告的认知度以及好感度、对人人网上广告各种品牌的认知情况做了调查。

人人网的用户有84.31%是21-25岁的。每天都上人人网的占50.98%,每周上人人网的次数在3―6次的占17.65%。每次在人人网上花费的时间在30分钟至40分钟的占39.22%,少于30分钟的占45.10%。在上人人网的目的时,联系朋友的占92.16%,获取信息的占70.59%,分享信息的占62.75%,休闲娱乐的占49.02%。在问到人人网上的主要活动时,有80.39%的人是阅读与分享他人的日志、照片,有72.55%的人是浏览朋友的新鲜事,有58.82%的人是在人人上给朋友留言。

关于人人网广告的调查,有45.10%的人没留意过人人网上的广告,有25.49%的人留意过但并未点击过广告。在关于为什么会留意到人人网的广告时,27.45%的人是因为朋友的推荐,其比重最大。60.78%的人会关注朋友推荐的品牌,但不一定购买。

在问及什么样的广告更易引起兴趣时,有43.14%的人认为娱乐、游戏等类型的广告更易引起兴趣,39.22%的人认为公共服务信息更易引起兴趣。

另外,有70.59%的人认为人人网上的广告与其他网站的广告并无多大的区别。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看出,人人网用户的年龄比较集中,大多集中在20-25岁,人人网的使用频率较高。这些年轻人喜欢在人人上联系朋友,关注他人的动态,与自己圈子里的人联系比较紧密。他们喜欢公共服务信息、贴近自己生活的信息或者有娱乐传播价值的信息。对朋友或是推荐的广告信息信赖并且关注。对平常的网络广告形态持消极态度,不太关注。

人人网就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它主要是在满足用户进行人际沟通、体验归属感等心理需求。人人网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品牌的核心目标受众,他们的口碑宣传会数倍的放大营销效果,使品牌能与消费者发生一对一的互动,从而博得消费者的好感与忠诚度。

(一)问题与局限。

人人网上有70.59%的人认为人人网上的广告与其他网站的广告并无多大的差别。

笔者通过对二手资料的分析整理,认为人人网上的广告投放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1.互动的问题。

人人网上的广告大多数都是传统的banner广告,有很多都是通过点击进入其品牌的网站。这样的广告并没有很好的利用社交网络这样一个平台,而仅是选择它的精准目标受众。殊不知,没有与受众产生互动的,没有让受众主动去寻找信息的广告在web2.0时代是行不通的。

2.顺势的问题。

在社交网络上,每个人都是一个媒体。如果一条信息能够影响到一群受众的话,那么这条信息的传播就会呈几何的发展。在社交网络上,广告主应该很好的了解社交网络上的用户在想什么,在关注什么,然后去他们所关注的信息,而不是仅仅把自己门户的广告又投到人人网站上。

社交网络是一个前景十分广阔的平台。随着互联网的开放程度不断提升,社交网络的发展也逐渐与商业模式接轨。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更改变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方式。在这里,每个人都是媒体。在这里,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社交网络的发展就是品牌与个人沟通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陈刚.新媒体与广告,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休斯/Hughes,李芳龄,口碑营销/ Buzz marketing: get people to talk about your stuff,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3】马成, 事件营销/Event Marketing,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

【4】卓骏,网络营销/网络营销系列丛书/E-Marketing,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篇10

很早以前,就不断有人讲市场细分的问题,然而,中国还没有真正形成细分市场的营销体系。

多数市场细分不能视作小众。比如川菜,属于中国菜的细分市场,但不是小众。在四川省,它绝对是大众。

消费者数量少,也不能视为小众的标志,比如只在某个县消费的产品,数量不大,但在这个县里,它的市场占有率或许并不低。

越是高端产品,比如奢侈品,消费者越少,但高端也不一定是小众。在中国,奢侈品经常卖爆,就像中国满大街都是LV。更何况,中国有多少人买奢侈品是居于真实需要?恐怕更多的人是为了炫耀和标榜。

我认为,真正的“小众”,应该具有四个特点:

第一,消费者是高度分散的,而不是集中的。居于地理细分的市场,无论大小都不是小众。

第二,消费需求是稳定的,能够形成一系列关联性的小众消费,不是冲动消费或一次性消费。否则,无法开展营销活动。

第三,居于内心真实的需要,而不是用于自我表现的社会性消费。

第四,小众通常是高端的。

中国目前还处于大变革时期,对高端的需求严重受国外影响。最典型的特征是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两极化”:日常生活消费的低端化,高端炫耀性需求。

这种情况下,高端小众需求很不稳定,重复消费较少,属于偶发性消费。比如,中国人出国旅游时,有成批购买奢侈品的现象,不能据此推论中国普遍有钱,因为这属于偶发性消费。

谁愿意只做“小众”?

我推断:中国有小众,但短期内很难形成有价值的小众市场,而且更难形成小众营销。

不仅小众难以形成,连江南春的“分众传媒”,红火一阵子后,也很难持续。

社交类工具盛行后,有人认为迎来了小众营销的时代。比如以前的BBS、博客,以及现在的微博、微信,人们普遍都有这种预期,“三无”创业者们尤其蠢蠢欲动。

通常认为,这类社交媒体,往往是同类人的集群,应该成为最佳的小众营销的阵地。

然而,社交类媒体的商业化,至今没有形成气候,也许很长时间内也难以形成气候。即使那些“大V”(已经不是小众了),商业化的价值也没有形成,也是在不断尝试和摸索――它能否被受众接受,是新一轮营销考验,因为普遍还没有看到持续性。

确实有人利用社交媒体做营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那不是社交类媒体本身的价值,而是社交媒体制造话题,引爆传统媒体(大众媒体)的结果。所以,社交类媒体的营销,基本上都是剑指大众传媒,希望引起大众传媒的关注,形成二次传播、三次传播,最终实现大众传播。

目前,小众营销的难题在于:

第一,寻找小众客户的难度太大,因为真正的小众是分散的;

第二,因为小众消费的偶发性,跟踪原有客户的难度较大,较难形成持续黏性;

第三,因为小众的关联性消费较少,客户价值降低了。

篇11

社交网络营销能够体现现代网络客户的使用特点和实际需求,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先进技术发展的新型营销模式。不少企业则利用社交网络开展市场营销,除了能提高企业知名度及市场占有率,最重要是能克服传统营销模式低收效和高成本的缺点,帮助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1.社交网络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1.1基本特性

1)交流:传统媒体采取的是“播出”形式,由媒体向用户传播内容,社交网络的优势在于内容会以一种双向传播的方式流动于媒体和用户之间,进而形成一种交流。2)参与:社交网络模糊了媒体和受众之间的界限,可激发感兴趣的人进行主动地反馈和贡献。3)对话:传统媒体以“播出”的形式将内容传递给受众,而社交网络则通常被认为具有双向对话的特质。4)公开:多数社交网络鼓励民众反馈、评论和分享信息,以一种免费参与的方式实现交流零障碍。5)连通性:大部分社交网络通过链接融合多种媒体,因而具有强大的连通性。

1.2中国社交网络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之间的联网即互联网本质,早期的E-mail是网络社交的起点,解决了远程的邮件传输问题,也是互联网最普及的应用。BBS则进一步推动网络社交,实现了向所有人信息并发起实时讨论话题的功能,降低了点对点交流成本。博客和微信是E-mail和BBS的升级,前者体现了通过信息节点提供越来越强的个体意识,后者则提高了传输速度和并行处理能力,同时分散信息在时间维度上可以被聚合后成为信息节点的“性格”和“形象”。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34次调查报告得知,手机逐渐成为继台式电脑后的第一大上网终端。其中社交网站的用户规模超过国内网民数量的1/5。

2.社交网络下的市场营销优势分析

2.1投资少,见效快

目前我国社交网络市场营销由各大企业、个体企业及单独用户组成,其整体发展是因上述多元化、多领域的商家集合息息相关,为我国经济创造了巨大利润。企业利用各种社交网络平台如微信、百度贴吧、新浪微博等各种渠道以多媒体图频模式开展市场营销,不仅为产品提供了发展机遇,一定程度上也对客户形成吸引力。

2.2营销的直接性

生产企业通过直接销售模式了解消费者、客户需求及产品使用市场情况,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其适用性,增强竞争能力。社交网络时代下的市场营销能让企业同时面对多个消费群体,尤其有众多潜在的消费者存在于社交网络平台中,对这类群体直接宣传会形成比传统营销优质的效果,其可信度也较高。不同产品、企业及不同时期的销售方式应用范围不同,市场的活跃性越大,相对地会缩小产品范围,提高企业产品口碑和影响力,促使企业朝着良好的方向前进。

2.3信息掌控度高

一般市场信息动向都掌握在信息贯通的人手中,对于社交网络平台下的市场营销来说,该模式能让企业及时了解用户所面临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和消费者直接沟通交流,以对方的信息反馈作为基础,一定程度有利于企业及时更新和完善产品,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有效完善产品,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社交网络时代下的典型市场营销模式

3.1企业社交网络平台架构模式

建立有效的网络推广平台进行社交网络是开展产品市场营销活动的基础。这些平台的架构过程需合理分工并按照一定的步骤开展。企业可在自有网站上传播产品相关软性内容,虽然这些软性内容和产品关联并不大,但这些内容会在企业自有平台上,企业用户在转发或浏览的过程中必然会同步关注,有利于提高企业知名度,一定程度上会提高企业网站浏览量,企业网站上挂出的其他产品相关信息也会因此得到关注。社交网络中还有付费平台,其作用在于推广产品,同时还可通过新浪微博人气博主、高人气网页宣传该产品相关信息,提升信息曝光度。同时通过构建网络平台,其产品效能如果优越而满足用户需求,自然而然口碑传播会形成连续效应,利于企业产品推广。

3.2话题探索模式

内容传播一直是市场营销的重点问题,即如何找到适合的目标及谈论什么话题。在话题传播之前要先了解目标人群对哪方面话题的兴趣和关注度更大,有利于提高网络声量并进一步借助他人之手传播扩散内容,从而实现真正的传播效果。品牌如果借助新浪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进行产品销售,通常需经历“倾听用户——互动参与——营销整合——测量——评估”过程,具体营销方案也根据测量结果改善调整,优化营销。首先,倾听。消费者是品牌的第一目标群,企业应从不同渠道的社交网络上发起与品牌相关的话题,实时倾听消费者的需求,从旁观者的身份逐渐转变为参与者,淡化企业自身的商业目的,真正地在消费者的角度上观察当下用户感兴趣的话题内容。其次,参与。企业应积极和消费者对话、互动,找准时机营销,倾听消费者心声是产品营销的方式之一,不会让消费者产生抵触情绪,从双方对话中完善企业产品自身的特性。第三,整合。多种媒体组合成社交网络,整合即进一步总结倾听和参与的内容,之后根据企业传播目的制定话题营销方案并通过互联网付诸实施。第四,测量。设立测量目标要建立在网络分析和社交网络度量的基础上,通过监测、分析、评估等方式对整个营销效果进行追踪。整个话题探索中,测量是关键步骤,市场营销人员应在初期制订计划时及时与相关负责人沟通,针对不同传播话题记录确定测量要素及周期,有利于后期优化。最后,优化。网络信息瞬息变化,可以说社交网络话题探索拉扯的战线较长,要保持进取的心态探索。因此,社交网络营销策略成功的必要因素就在于不断循环“倾听—参与—整合—测量—优化”过程,以此保证不会脱离受众并及时准确抓住新鲜话题开展营销。

3.3内容分布及传播模式

在了解了话题探索模式的基础上,内容分布及传播模式则是研究该如何分类这些话题并通过健康有效的方式到社交网络平台上。总结内容分类及比例就可得知,行业内高质量信息内容(60%)+企业品牌产品咨询(30%)+引领行业或引导舆论讨论的话题(10%),称为金字塔模式,该模式是企业在社交平台宣传话题内容的基础上建立的。其中,60%的高质量行业内容即企业所在领域的专业知识。一般企业所在领域行业有较多的行业知识,可以为客户介绍部分企业主打产品及服务的知识,通过话题的方式形成定期系列分享给客户。此外,还能分享企业所在领域最新动态、前沿发展及统计数据内容,为用户增加企业专业感。需要企业多收集行业信息并提炼出有价值的动向发展,从而有利于树立专业企业形象。30%的品牌咨询按照比例分析还可分为用户提及企业品牌内容、企业品牌历史新闻发展以及与营销直接相关的内容。对此,企业需利用一些有效的互动方式鼓励用户多此类内容,提高用户忠诚度的同时刺激其给周围朋友圈推荐,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剩余10%的内容则是让企业对同行竞争对手的核心内容进行区别,其内容高于企业自身的产品营销则是站在行业领军者的角度引导市场进入更良性的循环,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3.4用户集聚模式

社交网络时代下的首次利益对于企业非常重要,即在建立企业品牌社交网络平台后聚集属于自己的用户群。当下用户聚集模式分为“拉进来”和“走出去”。所谓“拉进来”指利用传统市场渠道或企业的品牌力量使用户主动寻找企业社交网络平台,成为该企业的关注者,实时关注该企业社交平台的内容。“拉进来”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企业建立的社交网络平台要和企业主打品牌名称相符,便于用户用关联或搜索的方式找到该品牌的社交网络平台。一些灵活性强的企业会运用整合营销概念串联不同的渠道,运用企业市场媒体做社交网络新媒体推广,自然地将用户从线下引导至网络平台上,由此快速地组建用户群。企业可在社交平台上开展多种活动聚集用户并吸引新用户,运用有奖模式让现有客户对朋友介绍企业社交网络,当新用户对该品牌感兴趣时便会形成新一轮的用户聚集。

综上所述,在当下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和互联网的密切程度不断加深,尤其对于市场营销来说,社交网络的出现对其发展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上述四种社交网络市场营销模式的探索,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营销过程中的传播方式、途径、内容和宣传效果监测等问题,从而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知名度,有效实现营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作者:童文军 单位: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篇12

1文博机构文创网络传播

本章对文博机构文创网络传播中,传播模式、传播渠道、传播策略以及传播效果的研究文献进行详细的整合梳理。

1.1传播模式与传播渠道

在文博机构文创网络传播研究中,传播模式与传播渠道的研究于2016年开始受到关注,文博机构文化信息的传统传播方式与新媒体传播方式都是此领域研究人员的研究范围。尤其对于其文创产品在网络新媒体传播中的渠道研究是此领域研究热点。常丹《陕西历史博物馆信息传播研究》(2016)中,认为博物馆的传播与大众传播类似,其传播模式是在大众传播基础之上结合博物馆自身特点而进行的,常丹对博物馆信息传播的模式进行分析,得出单向直线、双向循与多向互动三种模式,并针对陕西历史博物馆自身传播活动,在传统背景与数字化背景下,分析了其具体的宣传、陈展、营销方法,包含基本陈列、博物馆网站、数字博物馆、博物馆文化衍生品四个方面[1]。张鲁《社交媒体时代的中国博物馆传播模式研究——以故宫博物院为例》(2016)中,认为博物馆单一的传播模式使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受到限制,具体问题体现在其单一的互动渠道与反馈渠道上,社交媒体具有其他拓展传播媒介所不具备的优势,能为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沟通提供了更多可能,他分析并研究了故宫博物院利用社交媒体与观众进行互动沟通实践的案例,并总结其运用社交媒体的策略,基于博物馆传播体系,建立了适用于社交媒体时代的博物馆传播模式“多重互动传播模式”[2]。梁又子《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网络传播研究》(2017)中,以我国11家博物馆文创产品示范单位为研究对象,参照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从传播内容、方式和效果三个层面系统的分析了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网络传播,认为国内文创网络传播的方式有微博、电商和微信三种,但各有其传播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且用户对文创产品线上线下的联动需求强烈,并针对博物馆文创网络传播中“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和“传播效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3]。

1.2传播策略与传播效果

在文博机构文创网络传播研究中,传播策略与传播效果的研究于2016年开始受到此领域研究人员关注,通过运用网络媒体对文博机构文化信息进行传播的策略以及对其文化信息传播效果的数据分析是此领域研究重点,尤其以文博机构文创产品如何运用网络新媒体进行传播策略和手段的分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黄林静《运用新媒体弘扬传统文化的传播学解读以“故宫淘宝为例”》(2016)中,认为新媒体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更多路径,传统文化焕发生机需转变观念,要把“传播”转变为“服务”,掌握传播对象的接收习惯与喜好,再结合自身特色用创造性的方法进行弘扬,新媒体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更多路径,她从传播学角度分别研究了新媒体环境下,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结构变化与传播中“信息”呈现的变化,且针对故宫博物院“故宫淘宝”宣传文本进行分析,通过其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宣传活动,整理其弘扬传统文化的策略[4]。张春《新媒介环境下的博物馆文创研究——以台北故宫博物院为例》(2016)中,基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数十年数位典藏计划,以台北故宫博物院在新媒介环境下的文创实践为研究对象,分别梳理了其在新媒介环境下的文创建置、文创展示与传播上的实践活动。最后从线上线下展示与传播、文创产业发展策略、文创产品品牌营销以及精神内核等多方面,总结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在新媒介环境中开发其文创所具有的生存优势,并以时间为线梳理出了2002年至2010年以来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数位化的具体情况表[5]。魏佳瑞《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化传播策略与效果研究》中,以故宫发展历程为起点,梳理了故宫的文化内涵,从传播学角度,结合全媒体传播特点,分别从“传播渠道”“传播主体”“文创产品”“传播理念”以及“数字传播技术”五个方面,对故宫文化传播策略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当时故宫的文化传播效果进行初步调查反馈,且以此为基础在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化传播效果,归纳其传播效果的优点和不足[6]。刘璨《海昏侯国遗址品牌的社会化媒体传播策略研究》(2017)中,研究了如何利用社会化媒体传播海昏侯国遗址品牌,对社会化媒体、品牌传播等概念进行界定,分析海昏侯国遗址品牌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并针对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提出一系列具体的策略建议,并总结了在社会化媒体传播中,同类文化旅游品牌应该遵循“明确传播方向”“传播内容贴合受终”“控制引导传播节奏”四大传播原则[7]。高德龙《互联网时代城市博物馆传播模式及策略研究》(2018)中,提出了“互联网时代城市博物馆的传播模式”,并以此模式为基础,分析了城市博物馆的传播特征与要素。结合制定的“互联网时代受众获取城市博物馆信息行为”问卷调查,分析了城市博物馆在其管理运营、文创产品网络销售以及城市文物布展与信息内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传播策略[8]。

2文博机构文创网络营销

本章对文博机构文创网络传播中,营销模式、营销渠道、营销策略的研究文献进行详细的整合梳理。

2.1营销模式与营销渠道

文博机构文创网络传播研究中,营销模式与营销渠道的研究于2014年开始受到相关研究者关注,对其文创产品的网络营销模式和网络营销渠道的分类是此领域研究重点,近年来以不同文博机构的文创产品网络营销模式为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是此领域的研究热点。殷符《中国民营博物馆体验式网络营销研究》(2014)中,探索了中国民营博物馆的营销对策,从体验式网络营销的角度出发,认为此种营销是符合消费者心理和消费需求的营销模式,可帮助中国民营博物馆节约成本、提升营销效果、扩大市场份额,探索并尝试解决中国民营博物馆体验式网络营销目标市场定位、体验平台互动性、营销方法和工具缺乏综合性的问题[9]。袁强亮《当代中国博物馆文创产品营销实践分析》(2017)中,分析了中国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营销现状和特征,对中国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网络营销进行了概述,将营销渠道分为“官方网站”“独立网站”以及“第三方平台”,并分别针对三类平台进行阐述。把台北故宫博物院独立网店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淘宝店文创产品的网络营销实践进行对比,认为中国博物馆文创产品在营销实践中需要提高文创产品的质量、制定合理的价格、实行方式多样的推广以及提升服务水平[10]。谷莉《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文创产品营销研究——以江苏省为例》(2017)中,认为博物馆文创产品网络营销的优势是开拓文创产品市场、传播博物馆文化信息。对江苏省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营销现状进行分析,列举了国内外著名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网络营销实例[11]。

2.2营销策略

篇13

关键词:

社交网络;市场营销;新模式

社交网络因为与社会关系密切,所以又称为社会性网络,它是由生活在社会关系网中的个人或者组织、企业等共同组成的、以网络为载体、以新媒体客户端为途径的一种社会结构形式。通过社交网络,人与人之间可以实现联系和沟通,并建立密切的关系。在传统的社会关系网中,任何两个人之间要发生联系,至少需要六个环节。但是在社会网络的帮助下,人与人之间发生联系的环节大大减少,速度也大大提升。原本彼此独立、毫无关系的个体,通过社交网络,能够形成密切的联系。值得一提的,在社交网络关系网中,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其对于事物的认知和态度以及感情等各不相同,但是,在社交网络的沟通过程中,个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开始彼此影响、彼此渗透,从而形成了更加复杂、更加多样化的社会关系。目前,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工具和助手,就社交而言,一系列新的媒体形式的出现和成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之间的沟通联系,如Facebook、微信、人人、QQ等,这些社交网站加强了人们之间的关系,为个体和组织提供了强大的社交服务功能,并引起了社交网络的变革。但是社交网路的成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电子邮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相比于纸质信件,电子邮件的成本要低得多,而且收发信件的速度非常快,所以,广大网民迅速接受了这一形式并广泛使用。接着,论坛(主要是BBS)的出现,使得社交网络的功能更加全面,网民不仅仅能够接收信息,还能够群发信息、转发信息,信息的接收和传播速度进一步提升。此后,博客的出现使得社交网络又一次实现了升级,在博客上,网民不仅仅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来收发信息,还能够充分地表达自我。Facebook、推特、Digg、微博、人人、微信等等一系列内外社交网络和客户端纷纷建成,它们各自拥有不同的特点,满足了不同人群的社交需求,所以在市场上平分秋色,各有千秋。

一、社交网络的时代特征及其对市场营销的影响

(一)社交网络的时代特征

目前,社会各界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交网路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如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企图从这些领域弄清楚社交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价值。经过长期的研究,各领域的专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但是,无论专家研究的领域如何,过程如何,都无法绕开社交网络的基本特征这一课题。本文在整合前人观点的基础上,从时代的角度对社交网络的特征进行了总结归纳:首先,社交网络通过其多种多样的应用途径,为人们创造了一个自由虚拟的空间,在这一空间中,人们能够自由地接受信息,并且添加个人信息。相比于传统的社交网络,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社交网络不仅仅在接收和传播信息时,速度更加快捷,方式更加便利,更容易让人们获得各个节点的资源;其次,社交网络泯灭了社会个体的阶级差别、性别差异等,形成一种平等的社交关系。在社交网络中,个体与个体之间因为性别、学历、国别、收入等差异而形成的隔阂减少了。无论背景如何,每一个个体都是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进行交流沟通,没有了外在因素的影响,人与人之间更容易建立起稳定的人际关系。最后,社交网络的成熟不仅仅能够让人们快捷、迅速地获得各个节点上的资源状况信息,更能够让资源信息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共享。例如一个酒店的成功销售创意,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过社交网络传遍全球,为全球的酒店行业所采用。

(二)社交网络对市场营销的影响

所谓的市场营销是指企业对自己产品进行宣传和销售的过程。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企业和客户、企业和企业、客户和客户、员工和消费者、产品与产品等都需要通过社交网络才能够发生联系,都是社交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企业利用社交网络进行市场营销的目的就是建立企业的品牌形象、发展客户网和维护客户的忠诚度。社交网络就是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时的主要手段和途径。但是社交网络所能够提供的资源和功能对所有企业来说都是一样的,它允许每一个参与市场营销的企业都以平等的身份来参加竞争,这就给竞争能力不强的企业提供了较多的契机。同时,一些竞争能力较强,却没有网络市场营销人才的企业就有可能失去大量的客户和市场。所以说,社交网络对于市场营销的影响是双面性的,这就需要企业采取一定的营销策略,来取得网络市场营销的制高点。

二、社交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市场营销分析

(一)市场营销的基本状况

社交网络环境是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形成的,所以网络环境在互联网开始发展之初就已经形成了。在社交网络环境的成熟过程中,很多具有长远目光的企业已经开始注意到了社交网络环境对于企业市场营销的积极作用,并投入了诸多的人力物力来发展社交网络市场营销活动。例如自从淘宝销售平台建立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天猫商城中建立网上旗舰店,它与实体店相配合,将价格和质量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这就是企业市场营销利用社交网络获得成功的典型案例;再如微信时代到来之后,二维码的出现使得信息的接收和传递更加便捷,所以很多企业在商品包装上都会加上二维码,消费者只需扫一扫就能够了解商品的全部信息。一些企业也会运用二维码来开展网络抽奖、赢大礼等活动,以引起消费者对于企业产品的兴趣。除此之外,微信、淘宝、京东等社交网站所形成的媒体环境能够给企业提供更多的产品信息平台和空间,使得消费者能够直接与企业发生联系,省略掉了中间商的环节,让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也让消费者获得更多的实惠。

(二)企业在社交网络市场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利用社交网络的确提高了销售额,增加了利润,刺激了市场,达到了市场营销的目的。但是,纵观所有企业的社交网络市场营销活动,我们能够发现这两个问题:首先,企业的产品处于不断地更新换代之中,每当企业新的产品的同时,企业都会设计不同的营销活动方案,而不会固守之前的营销策略。这就使得社交网络市场营销的连贯性不强,有的营销活动在进行一段时间后就会停止,使得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印象不能持续加深。很多产品在营销活动停止之后就会淡出消费者的视野,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形象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展示和树立。例如很多企业都会参加公益活动,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款项会有一部分用来支持山区儿童的学业,或者购买商品就意味着资助贫困儿童等,用激发消费者的同情心的方式来刺激消费者购买商品,但是这种营销方式往往不能持久,宣传力度不够,对于资助的方式和对象宣传不够明确,再加上营销方式雷同,所以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很难被刺激出来;其次,企业对于社交网络的应用主要局限在产品宣传上,没有关注到社交网络对消费者的心理的影响,这就使得企业的营销活动缺乏针对性,效果不明显。例如很多文化产业都会采用开办动漫节的形式来宣传自己的产品,但是动漫节所针对的人群主要是青少年,青少年的消费能力较低,所以对于高端产品和限量产品的购买能力不足,企业往往投入较多,却收获较少。

三、社交网络背景下的市场营销新模式探索

(一)多级商的营销模式

在社交网络时代,企业进行网络市场营销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销售员工的能力问题,销售员工能够较好地使用网络市场营销环境,为企业创造利润。企业应该看到,社交网络所能够提供给企业市场营销的,并不仅仅是销售平台和销售空间那样简单。在推特开始兴盛的时候,就已经有人在推特平台上出售自己多余无用的东西,但是这种销售是建立在双方信任的基础上。在现代,一些大型的商品销售网站,像天猫、京东、当当等社交网络平台的销售速度更快,销售双方的满意度也更高,例如在2015年的“双11”活动中,天猫在短短两分钟内就创下了10亿元的销售记录,这不可谓不是社交网络市场营销的一个奇迹。目前,社交网络市场营销方式已经出现在微博和微信之中,零售商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和移动手机等设备,来宣传自己的产品。由于买卖双方已经建立了较好的信任关系,所以零售商的销售活动就可以利用较小的代价获得较大的收益,而且消费者对于商品的满意度也较高。这主要是因为零售商利用微信或者微博来开展营销活动,就可以节省租用店面的费用,也不用聘请专门人员来宣传商品,更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拉拢客户,这就使得零售商的成本投入相对较低,利润自然就能提高。但是,对于大型企业来说,零售商的市场营销方式显然不适用,首先大型企业是不可能有足够的精力来经营朋友圈,建立信任;其次大型企业也不可能针对特殊的人群来进行销售。所以,大型企业就需要招聘或者培养专门的人才,来专门从事社交网络市场营销活动。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效果也不一定明显。所以,大型企业可以利用多级商的营销模式,即将企业内部的营销人员和营销团队划分为“分销商”,将对企业产品有兴趣的客户和潜在的客户或者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零售商作为“商”,利用社交网络的强大功能实现产品的多级营销,将产品的影响扩散至每一个人的生活圈内,从而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产品的销售量。

(二)多个社交网络联合的营销模式

在社交网络环境中,企业所面临的市场营销挑战,主要来自市场环境、竞争对手、企业自身。企业要想游刃有余地应对这些挑战,就有必要将单一的社交网络应用扩展成多个社交网络应用。例如阿里巴巴,它原来是一个提供销售平台的企业,但是随着社交网络的成熟,阿里巴巴在淘宝、天猫等平台上,都有相关的信息链接。消费者在浏览淘宝、天猫等社交网络的同时,就能够看到阿里巴巴的销售信息,这就形成了一个多社交网络联合的销售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不仅仅阿里巴巴的销售额度有所提高,而且天猫等销售网站的利润也有所提高。不仅如此,淘宝、天猫等商品信息的相关链接也出现在QQ空间、QQ聊天页面上,使得消费者在浏览朋友圈信息和聊天的过程中,也能够关注到商品信息。如果商品信息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力,那么消费者很有可能将注意力转向商品购买上,从而完成一笔商品交易。所以,企业要想在社交网络时代做大做强,就必须将社交网络进行连接,利用社交网络的优势来发展更多的客户。企业需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了解社交软件的主要适用人群,并安排专门的销售团队,来负责某一社交软件的销售事宜;其次,将社交软件上的销售情况进行集中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并推广正面的销售经验;最后,对于不同的社交软件的销售情况进行针对性管理,销售员的任务量、工资等都应该以社交软件的实际环境为标准进行制定,以此来保证企业营销管理的公平。

(三)多渠道整合的整体营销模式

在日益多样化的社交网络环境中,要想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需要恰当合理地安排多种营销方式和营销渠道,形成统一的整体营销模式。这不仅要求企业要进行新媒体的营销方式及其组合,也要熟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营销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在推广搜索引擎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的页面,进行商品信息链接植入,利用一切机会来宣传企业的品牌,加大商品的曝光率,充分发挥社交网络环境中各种社交软件和平台的销售功能,在整合的基础上,来实现销售效果最优化。此外,在进行社交网络销售平台和软件整合的同时,也要将营销的思路扩展到传统媒体身上,例如电视、报纸等在人们生活中依然占有一席之地的媒体形式,也可以成为企业广告投放和广告植入的对象。通过这些方式,企业能够建立立体式、全方位的市场营销模式,保证企业市场营销的顺利进行。

作者:韩旭 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韦伯.社交网络营销:构建您的专有数字化营销网络[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2]唐文.分析社交网络背景下的市场营销模式[J].现代经济信息,201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