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建筑设计的功能

建筑设计的功能范文

发布时间:2024-03-14 16:43:1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建筑设计的功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建筑设计的功能

篇1

当前,我国建筑建设的数量与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的建筑设计水平取得了质的提升,涌现出了一大批建筑设计人才。建筑类型很多,风格也各异,各种类型和功能的建筑项目,会以不同的建筑形式来表达其个性特征。但在建筑设计中,对主要影响因素还是必须加以考虑,这样才能实现建筑功能质量的不断提升,才能进一步满足民众对建筑方方面面的需求。

1 建筑设计的功能与特征探讨

建筑是为人们生活提供活动场所而建造的房屋,不同的建筑其功能与千差万别,而不同功能要求又使得建筑形成了不同建筑空间。从某种意义而言,建筑是通过大量建筑材料的运用,用一定技术手段建造起来的生存空间,是将建筑设想转变成为物质现实的基础工程技术,是建筑设计精华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既要体现出设计师高超的设计手段,又需要满足人们对建筑的需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首先,建筑设计应当满足建筑安全使用的功能。不同建筑结构具有不同受力特征,普通砖混建筑、墙是受力结构,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墙体受力情况,不要在墙体受力薄弱处开门、窗洞口。

其次,建筑设计要对环境特征加以考虑。建筑既是整个规划群体中一个分体,也整个城市规划有机部分,建筑设计者所设计出的建筑,在内外空间组合及建筑风格等方面要充分考虑单体与群体配合。考虑建筑与周围地形、绿化环境相一致,使建筑与室外环境有机结合在一起,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也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建筑精品工程。

2 建筑设计过程必须考虑与结构设计相结合的问题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是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两个最重要的环节,对整个建筑物的外观效果、结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者之间相互协调、互相制约。在建筑设计中,一些建筑师要求结构必须服从建筑,一切以建筑为先导,而把结构值于从属地位,这往往会给某些建筑工程带来严重的质量隐患与不安全因素。

过份强调建筑设计创作的美观、新颖,强调创作的最大自由度,容易给结构设计带来巨大的困难,作为建筑物本身必须承受起巨大的自重荷载和活载、水平风力、地震力、扭矩力等。如果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及构思时,不以基本的结构技术原理和受力特征为依据的话,就可能导致建筑结构失稳现象的发生。比如将建筑物截面设计成为三角形,其抗弯矩力和抗侧能力比圆形截面、矩形、多边形截面要小得多。此外,部分建筑师缺乏对结构力学方面的基本常识,在设计过程中,如果忽视力学的基本规律也有可能对建筑造成安全隐患。如:在需抗震设防的地区,将高层电梯设置在大楼的某一侧,没有使之与整个建筑物的刚度中心重合。由于电梯筒的刚度很大,这样则使得刚度中心与荷载中心不能尽可能接近,即造成结构偏正,这样就会产生扭转,产生破坏。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任何一个建筑设计方案,都会对具体的结构设计产生影响,而有限的结构设计技术水平又制约着建筑设计层次。因此,在做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师应具备有一定的结构方面基础,能与结构设计适当结合,相互调协,相互配合,并彼此渗透使二者相统一,只有才能创作出真正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

3 建筑设计还要满足建筑的经济目标

建筑设计的目标是一个多元化的目标体系,包含有功能目标、技术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生态目标、环境目标等。在这些目标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平衡发展的基本关系。建筑设计的经济合理性是建筑设计中应遵守的一项基本原则,同时也是建筑设计中要同时达到的目标之一,即经济目标。由于建设可用资源的有限性,这就要求我们对建设投资进行合理的分配和高效利用,同时建立可持续发展观。因此,建筑设计工作者要根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人民生活的现状等因素,确定建筑的合理投入和建造所要达到的建设标准,以求在建筑设计中做到以最小的投入去获取最大的经济和使用效益。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善于把技术问题语经济指标相结合,通过经济分析和经济比较以及效果评价等手段,来正确认识和处理先进技术与经济合理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师只要把控工程造价控制的观念渗透到设计过程中去,并能实事求是的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大胆运用先进技术,实现建筑设计的经济目标是可期的。

4 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建筑的整体尺度

建筑设计时,不能只单单重视建筑本身的立面造型的创造,而应以人的尺度为参考系数,充分考虑人观察视点、视距、视角,和建筑使用亲近度,从宏观的城市环境到微观的材料质感的设计都要创造良好的尺度感。例如,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就必须对建筑的整体尺度加以考虑。整体尺度是指建筑各构成部分,如:裙房、主体和顶部等主要体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给人的感觉。整体尺度是设计师十分注重的,关于建筑的整体尺度的均衡理论有许多种,但都强调整体尺度均衡的重要性。因此,建筑物的整体尺度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在设计时要注意下面的两点:高层建筑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的裙房、主体和顶部,也有些建筑在设计中加入了活跃元,以使整栋建筑造型生动活跃起来。一个造型美的建筑是建立在很好地处理了这几个部分之间的尺度关系,而这三个部分尺度的确定,应有一个统一的尺度参考系(如把建筑的一层或几层的高度作为参考系),不能每一部分的尺度参考系都不同,这样易使整个建筑含糊、难以把握;建筑各部分细部尺度的划分是建立在整体尺度的基础上的,各个主要部分应有更细的划分,尺度具有等级性,才能使各个部分造型构成丰富。尺度等级最高部分为高层建筑的某一整个部分(裙房、主体和顶部),最低部分通常采用层高、开间的尺寸、窗户、阳台等这些为人们所熟知的尺寸,使人们观察该建筑时很容易把握该部分的尺度大小。

篇2

Abstract: The function of architecture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the other is the core issu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ory. Effec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most widely. In this paper,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points out that the key is not the answer, but in the generation behind the think architecture modeling causal relationship with logical thinking.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functional integrity of the facade design; func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的功能与造型是不可分割的,是骨与肉的关系,骨决定其形,肉丰满其状 ;二者相互依赖、相得益彰。具体到建筑设计上,功能是核心,造型需要简洁,同时对功能具有反作用。造型最好有二次可塑性或可变性,能符合使用者的身份、审美观及情趣。正如好的作品无需过多的文字来表达一样,好的建筑空间与心灵的默默交流已足够,就像欣赏国画的留白,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功能和造型的相互关系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最为广泛,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一观点的分析和研究,来实现在实际的创作中发挥追求真理、消除谬误的作用,同时,借助对功能和造型的讨论,增加对建筑的造型与功能关系的深层次认识。

一、功能完整性和创造性空间

当我们接到一份设计任务时,要从外观造型,使用功能,设计要求等有关方面着手,按照功能进行设计的原理是建筑学现代语言的普遍原则。“安全、实用、美观、经济”永远是每个建筑设计人员的工作宗旨。徒有美丽的外观,而内部使用功能不能满足要求或不能发挥其效益是不可取的。

现代建筑与古典建筑相比,更重视其内部空间的效果。简单来说,更加注意功能的划分,当内部功能适用时,不必考虑外部窗口的排列关系,在尺寸上可能有大的、有小的。所以说,功能完整性设计是指远远超越物质需要之上的人类全部心理及精神的需要。

所谓建筑的整体空间,是由点、线、面的某种组合而成立的单位空间作为要素构成的。因而可以说单位空间作为建筑的整体空间的构成是至关重要的。

建筑,作为一个单位空间相对来说是静止的空间,然而在做整体空间构成时便构成为动态的空间。筑师常用曲面和斜面来构成空间,其目的就是为了表达动态的空间效果。建筑不仅可以向上发展,而且可以向四周流动。

建筑空间有外、内空间之分,作建筑设计时必须将内、外空间有机融汇在一起,这样才能使整个建筑给人一种自由、舒适的感觉,使观者宛如喝一杯醇美、芳香的酒,实实在在的美的享受。

二、建筑单体立面设计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要求一般包括:反映建筑功能和建筑类型的特征、结合材料性能、结构、构造和施工技术的特点、适应社会经济条件、适应基地环境和建筑周围环境规划的要求、符合建筑美学原则。建筑造型设计中的美学原则,是指建筑构图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如统一、均衡、稳定、对比、韵律、比例和尺度等。建筑体型组合类型有单一体型和组合体型。单一体型指整幢建筑物基本上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简单的几何形体。组合体型指由若干个简单体形组合在一起的体型。组合体型又分为对称的组合、不对称的组合两种。对称式给人以比较严谨、庄重、匀称和稳定的感觉。非对称式的体型组合没有显著的轴线关系,布置比较灵活自由,有利于解决功能要求和技术要求,给人以生动、活泼的感觉。在建筑立面设计中,建筑立面是表示建筑物四周的外部形象,设计时要注重立面的比例尺度、立面虚实对比、立面线条、立面色彩与质感、立面重点和细部的处理。

三、从建筑功能本位来看

建筑空间总是要有具体功能使用要求的。建筑的样式和种类各不相同,这种差别的原因尽管有很多,但是功能还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所谓建筑造型指的是建筑内部空间和外部体形,同时外部体形又是内部空间的反映。因此,研究建筑造型与功能之间的联系,就必然要探求功能与空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筑是由基本的单位空间构成的。内部空间的大小、形状、比例关系都要适合一定的功能要求。建筑内部空间由于功能使用要求的不同而具有各自独特的造型。此外,建筑功能的合理性由房间之间的组合来决定。不同类型的建筑,其功能要求是不尽相同的,其内部空间的组合形式也不一样。这说明建筑功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空间形式,从而表现为造型追随功能这一基本特征。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使建筑设计为人们提供了物质空间环境。同样,建筑功能与人类社会也是有着密切联系的,看待建筑的功能要用发展的眼光。随着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自然对建筑功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建筑功能的发展和变化是内在的,主要表现在与空间造型之间的对立、统一,而这也成为促进建筑设计发展的主要因素。

从建筑的发展历史来看,功能作为主导地位确实对造型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但也不能否认空间造型的反作用。新的时要求新的空间造型,这种造型不仅适应了新功能的要求,反过来也促进了功能的发展。由此可见,建筑的功能和造型一起构成建筑发展的两个环节,由于它们的相互作用,才促使建筑向前发展。

四、从建筑造型来看

始于形式,终于形式,是建筑设计过程的特点。一个设计作品要靠形式来表达,但我们要反对形式主义。形式不是对功能来讲的,而应该是针对内容而言,造型和内容是不可分的。

新形式带来了新的功能。柏林爱乐音乐厅是很好的例子。我们知道虽然从音乐厅的设计来讲,鞋盒式最好,但柏林爱乐音乐厅从造型出发,把空间打散了,指挥席对面有座位,而且那里的票卖得最好。再比如,当前房地产商喜欢做飘窗,它的外立面好看,居室内可以坐,可以加靠垫,形成了新空间,而且是积极空间,和卧室的床等消极空间相比更容易发挥。

功能不是狭隘的概念。对建筑设计而言,固然有使用功能,它是物质存在,但同时它还有表意的功能,它在诉说着什么,传递着物质之外的某个东西。以悉尼歌剧院为例,从功能上讲,就我们学习的现代主义艺术来看,悉尼歌剧院可能是个糟糕的作品,但不可否认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悉尼歌剧院的空间造型已经超越了歌剧院本身,成为一个人造景观、一个旅游点、一个标志,人们来这里不一定是听歌剧,大多是看外观。

五、从建筑审美取向来看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居住和使用的建筑都必须同时满足物质功能和精神需求。由于设计作品的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并非所有的建筑都可以达到艺术创作的高度,但只要为人服务的建筑都不应该以此为借口而不考虑建筑本身最起码的精神需求。

我们常常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建筑,如:政治的解释、经济的解释、技术的解释等,还有像布鲁诺的空间论、陈伯冲的形式论那样的超越所有解释的解释,但我们同样希望给自己的设计作品以一个最恰当的解释。建筑,作为一种人类历史的产物,就必然要反映一定社会的文化意识形态。

由于历史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旧的建筑形式不仅满足不了新的功能要求,而且作为一种艺术形象也同样无法反映现代主义之后的时代精神。我国正处在大建设、大发展时期,也提出了创造中国特色的建筑风格的课题。近年来,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得到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但也应该看到我们遇到的很多困难。是什么原因造成新风格不能够达到发展的繁荣期?笔者分析,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客观方面,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建筑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还处在落后的阶

段。

六、从建筑技术手段来看

建筑的功能是先验的,具有含混而丰富的含义,严格意义上的功能建筑是不存在的,也根本不存在无功能的建筑。同时,造型本身具有自己的构成规律和法则,具有自觉的独立审美特征,即使功能性很强的建筑也不例外。在讨论功能和空间的关系时,我们已经具体地分析过一定的功能必须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空间造型。然而,能否获得某种造型的空间,还是要有合理的功能、科学的结构、真实的材料和精湛的技术作为保障。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段,我们所需要的空间造型就无法实现。由此可见,功能和空间造型的矛盾在某种意义上又表现为功能和技术的矛盾,这种矛盾关系又可以说是目的和手段或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矛盾。

在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中,内容居于主要的地位。具体到建筑设计本身,正如前面已经分析过的,功能作为建筑的首要目的,它的发展既带有自发性,又是与社会发展相联系的,因而成了最活跃的要素。正是功能的要求及其发展,才促进了建筑结构技术的不断发展。

建筑结构的发展不能说是被动消极的因素。当功能的要求由于结构的局限而无法完成功能所需要的特定形式空间时,新的技术手段就会出现,从而保证功能的需要,而这种新技术就会推动建筑设计的发展。

新材料和新技术方法要求在新基础上的统一,这必然导致对传统形式的否定,这种否定是发展的前提,我们应当以积极的态度来看待这种新技术的变化。

七、结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无论是在功能还是技术上,都必将打破传统形式,并大量吸取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经验。面对这一现实,势必出现一种以中西合璧为特点的折衷主义的建筑风格。这个阶段,可以说是一个过渡时期,也是东方文化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不可超越的历史阶段。作为建筑设计师,我们应满怀信心地创造出带有中国特色的、代表时代精神的建筑风格。

篇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4-8537(2006)06-0112-03

近年来,国内外的博物馆类建筑如雨后春笋,迅速增长起来。博物馆类建筑是具有很强标志性的建筑,大到一个国家的象征,小到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地标,它或者广纳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物华天宝,或者吸纳一个专业领域的文化精髓。而承载它的建筑,也成为一个特殊的文化载体,往往蕴藏了深刻的内涵,被赋予了更多的期待。

博物馆往往涵盖了展区、办公区、库藏区、接待休闲等部分,如何将各个部分有效地布局,使各功能区外部有良好的出入口位置,内部有合理的交通组织联系,是博物馆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由于投资规模、建筑面积、基地面积及基地覆盖率等因素的限制,中小型博物馆在这方面面临的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以中型博物馆为例(建筑面积在4000m2至10000m2之间),从基地中各功能区入口位置布局和馆内功能分区的组织方式两方面探讨博物馆功能分区。

博物馆各功能区出入口位置的设计

由于功能上的要求和交通疏散的必需,中型博物馆需要设置的出入口往往较多,如:展馆主入口、展馆次出入口、办公人员出入口、临时展厅独立出入口、会议报告厅独立出入口等。而制约基地中各功能区入口位置布局的决定因素也较多:基地周围主次干道的位置、基地周边环境条件、基地尺寸及基地内条件、建筑的朝向等等不一而足。一般来讲,博物馆往往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通常情况下,其主立面及主入口应首选面对基地附近主干道。这种情况也适用于大型博物馆,如南京博物院,河南博物院等。对于道路噪音的影响,多采用退红线、植树木或建筑构造上的减噪措施来降低。考虑到博物馆经营和展品的更新展出问题,中型博物馆多设有具有独立出入口的临时展厅。这类展厅由于经常需要重新布展、运送展品,所以必须设置在接近道路的位置。考虑到其独立性,因而将其出入口多设置在接近城市干道的位置。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及办公人员出入口一般与博物馆主入口保持一定距离,而且由于工作性质的特点,较多设在相对安静、隐蔽的位置。

宁波博物馆,所处基地条件较为复杂。基地东面是仪式广场和步行街,广场东侧是文化中心的主入口,基地南侧是城市主干道首南中路,基地西侧是12m宽的规划路,城市主干道惠风中路位于基地北侧。设计者将博物馆的主入口设在东面,使建筑的主立面与东侧的文化中心主立面形成一条建筑轴线,与仪式广场轴线垂直,使整个地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景观建筑群。博物馆的南面设有临时展厅及其独立出入口,直面交通便捷的首南中路,满足临时展厅展品时常更新与参观人流频繁的特点。博物馆的北侧规划为综合展区的停车场,由于其紧临主干道惠风东路,便于参观人员的机动车停靠和离开。博物馆的西侧设有办公区的出入口,使办公人流、货流与参观人流不相干扰。由于紧临规划路,出入交通也较方便。宁波博物馆紧密结合基地因素和自身特点,充分利用基地环境,各功能区入口布局处理较为合理。

博物馆馆内功能分区的组织

中型博物馆多是一个涵盖了展区(含临时展区)、会议厅、办公区、库藏区、接待休闲等部分的综合体,其中库藏区多设于地下层,接待休闲多分散设于展区中,临时展区与多媒体会议厅等多设于展区的较低层,以便于设独立出入口。所以,博物馆的主要功能分区可以简化为展区部分和办公区部分(包括文物维护等部门)。根据馆中办公区与展区空间关系的不同,博物馆功能分区的布局方式大致可分为嵌入式、并联式、独立式。这三种布局方式各有长处与不足,在设计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考虑,灵活扬弃。

1.嵌入式

所谓嵌入式是指博物馆的办公部分位于博物馆的某一层或某几层的部分平面上,与整个展区融嵌在一起。这类布局主要适用于甲方对办公区要求的面积相对于主展区较小,或者办公区与展区各部分联系较多,当然,基地条件有限也是使用这种形式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类布局的不足是,各层平面各不相同,给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带来一定难度,另外,办公区的位置多放在不佳位置或层面。

德国法兰克福现代美术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9000m2,地下1层,地上3层,主要收藏了1950年代以来的现代美术作品。建筑是一个包含了展区、办公区(含工作区)、图书馆、藏品区、讲演厅等的综合体。馆址基地位于城市旧城中心市政广场附近,基地是一块由市中心引出的放射道路所界定的不等边三角形,面积仅为2140m2。设计师汉斯・霍莱因根据基地的特点,将博物馆设计成为三角体。建筑几乎占满了三角形用地。博物馆顺应地形,其形态上与相邻建筑可以形成较为完整而连续的街道界面。布局上是以三角形尖顶的角平分线为轴线,大体呈对称结构。大部分楼层的功能用房是矩形或其他的规则形式。中央是一个等边三角形大厅,它统合了整个布局结构体系。建筑内部布局较为复杂。在地下层主要设有馆藏区、工作室及讲演厅,地上一层设有展区主入口、临时展厅、展厅及办公人员入口。地上二层及三层为展区。图书馆、办公人员及馆长办公室等设在地上一层与二层之间的夹层,而该层其它部位为留空,满足一层展区的层高需要。该方案在有限的基地条件下,借助主入口门厅及休闲卡座层高不高的特点,将办公区等辅助部分巧妙地采用嵌入式的处理方法,嵌入一层展区与二层展区之间的部分夹层,既保证了办公、图书等区域对上下层展区的服务与管理.又较好地满足了办公等区域对采光的需要,同时.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出入口.确实是难得的一种处理方式。不足之处是,夹层与地下一层馆藏区域的联系在空间上被阻隔了。

2.并联式

与嵌入式相对,所谓并联式,是指博物馆的办公部分与展区部分在空间和平面上划分明确,相对独立,自成体系。这类布局有利于办公区和展区的管理与独立使用。由于办公区与展区层高的不同,对建筑设计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并联式中型博物馆的办公区部分地上以两层居多。

建成于2004年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古生物博物馆由设计大师齐康主持设计。该建筑用地面积6272m2,总建筑面积8523m2(地下室面积:2050m2)。博物馆所在基地为三角形,紧临城市主干道。该设计紧密结合基地条件及方案要求,将展览区和办公区采用并联式布局,使两者在功能上保持相对独立,在造型了浑然一体。建筑南端为博物

馆的最高点,该处通高17m,用来摆放15m高的恐龙标本模型,与其相通的展览区其它区域的层高为5.1m~5.3m,而办公区层高为3.6m。这样的布局方式,非常有利于使展览区屋顶形成一条优雅的屋面曲线。整个建筑的造型从外观上看仿若一座隐喻的恐龙昂首立于主干道旁。该作品采用并联式布局,有效地利用了展览区和办公区的层高差值,形成了切合博物馆主题的建筑造型,是建筑造型与内部功能合理结合的佳作。

3.独立式

独立式与并联式相似,同样具有独立的办公区和展区。两者不同之处是并联式博物馆在外部看是一个整体,内部分区明确,相对独立。独立式博物馆从外部看更近似于是两个或几个建筑组团,它们之间或以坡道相通,或以连廊相连。办公区与展区之间多为半通透的空间,可以与坡道或连廊结合,设置绿地、水景等室外休闲设施。几个不同区域组团还可围合成庭院式休闲场地,便于人流疏散和视觉缓冲。独立式博物馆由于组团设置的原因,往往需要大面积的基地作保障,所以这类博物馆多适用于基地面积充分的情况。

篇4

1引言

在当前经济大潮的背景下,已经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不断完善,不仅推动了建筑行业的攀升,而且对于建筑工程的规范设计也提出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彰显舒适和人性化设计理念,更要强调低碳节能,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由此看来,建筑工程节能设计的研究越来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建筑工程节能设计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不断迈进,人们渐渐感知到了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负面效应。而经济长远发展的最大阻碍,实际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盲目发展。对此,可持续发展理念随之产生,自然的相互协调更是发展中的关键。建筑工程节能设计的出发点,是使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通过节能设计,第一,可以缓解资源紧缺的局面。从我国现行发展情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现大幅攀升,不过这种成就却是以过度使用资源造就的,现如今资源短缺问题十分棘手。而建筑行业的高耗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使资源紧缺,但通过节能设计,可以减弱能源消耗,缓解趋于紧张的能源局面;第二,可以为建筑行业增添发展活力。建筑工程节能设计的开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要求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专业功底。随着节能设计的不断深入,可以使节能材料的利用率得到大幅提升,还可以提升建筑节能设计水平,有利于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3建筑工程设计中的节能设计

3.1工程概况

江西坤巽古建设计院有限公司承接的某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是高层房屋建筑的一种,有地面24层和地下1层,是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体现。为了适应节能设计发展要求,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引入了节能设计理念不仅使房屋建筑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还兼顾了可持续发展观与绿色建设理念,从房屋的各方面进行节能设计预案。

3.2节能设计

(1)建筑朝向选择:建筑的朝向关系着对自然光照的利用,和建筑整体的通风,有直接关系。在此项工程中,由于属于高层建筑,应该注意与周围各建筑物间的距离,不要有互相遮挡的状况。设计人员在选择建筑物朝向时,要仔细分析建筑物所处地域情况,例如,在我国北方地区,建筑通常设计成南北向来保证光照和室内温度的稳定。但南方地区气候条件等不同于北方,若要良好的通风就需要根据当地主导自然条件进行设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合理的设计施工,可以大大减少能源消耗,使建筑节能真正实现。(2)墙体节能设计:墙体的节能设计内涵尤为丰富:一方面,保温隔热层施工良好的基础,依靠墙体本身的设计,承重墙的厚度,结构受力的计算与墙体的平整与牢固程度;另一方面,为避免房屋顶棚的四角结露或排水不畅,作为外墙与屋面的交接区域的檐沟设计必须合理;三,为保持室内温度舒适与恒定,要采取必要手段如,保温砂浆、保温板等减少采暖或者制冷对于电能的消耗程度。在设计方案过程中,要保证设计方案的完整和可行程度,配合图表和文字进行详解规划,为施工保驾护航,提高成功的可能性。(3)门窗节能设计:建筑的外观质量与节能效果,与门窗的规划设计有关。门窗设计的合理程度会造成不同的结果,室内温度的稳定依靠合理的设计,建筑能耗的增加则是不合理的门窗设计导致的。北方地区,冬严寒,夏酷暑,要是门窗设计不合理,热量的损失不可估计。单层玻璃,传统建筑采用较多,拥有密闭性差,保温性差,消耗资源量大等多种弊端。所以,门窗的设计拥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一,减少和消除热量流通和提升门窗的密封性能的渠道有赖于对门窗进行合理选择,例如搭配节能效果较好的中空玻璃、双层玻璃。第二,既能降低能源消耗,又能保证通风良好和采光。需要严格依照相关规定进行设计,而且其中窗墙比的设计尤为重要。(4)遮阳系统设计:在建筑布局设计中遮阳系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包含综合式、水平式和水平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情况,我们要有不同的原则。一方面是各个地域,条件不同,也就是拥有着不同的温度差异性,日照时间的长短与光照程度。此工程所在的江西,夏季日照强度大,冬季光照严重不足,雨热不同期,基于此,是典型的季风性气侯。所以,设计目标有四,第一,要加强夏季的遮阳功能,来最大程度进行遮阳,第二,冬季能够进行保温,并且将影响光照程度最小化。第三,对布局精心规划,减少剧烈太阳辐射的影响,就应该使建筑尽量避免东西向设计,并且是遮阳系统充分发挥作用。第四,充分落实节能理念,不同地区,遮阳系统节能效果也大大不同,一般来说,效果更好的莫属外遮阳系统,但我们要顾及很多方面的因素,坚持绿色节能理念,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5)地面节能设计:虽然很醒目,但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就是地面节能设计,地面节能设计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如果要进行地面节能设计,就要按照标准进行严格设计,地面节能设计的良好的基础有赖于做好地面基层的处理工作。需谨记的地面节能设计要求有三:第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材料选择,例如,阻燃性能以及导热系数,地面材料的抗压强度。第二,要特别注意施工过程中的隐蔽工程,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及时进行验收,例如粘结强度,封闭处的材料厚度等。第三,要有合理的语言,文字,数字,图表的表达,方便践行检查和验收。

4结语

总的来看,在国家大力提倡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建筑工程节能设计关注度随之提升,成为了一个发展常态,我们要予以相关的重视。与此同时,政府部门更应该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大力宣传此方面的知识,使社会的节能意识得以提高。并且优惠政策的落实,更能推动节能设计快速发展,使经济实现稳步快速攀升,并取得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果,马帅.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问题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3):50.

[2]张志平.房屋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设计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4):110.

[3]于佳欢.浅谈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1):235.

篇5

随着当前各种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建筑过程中的不断应用,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也逐步的出现了智能化的应用古城,是现代建筑物的电气发展是经过电气化阶段、自动化阶段和当今的智能化阶段。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达成的产物,是通过对建筑物中的各个结构、设备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选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为指导进行高效、舒适和便利的人性化设计过程。办公楼作为当前建筑中的主要形式,是采用先进的电子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各种其他科学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化建筑产物,其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其质量效果,更要注重其各种美观和设计的需求。

一、智能建筑的起源

智能建筑的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是当前建筑行业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不断应用而产生的综合产物,是对建筑物中各个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CRT图形显示技术。是通过这四种技术综合应用在智能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机体要素与影响过程。在当前的办公建筑设计过程中,采用一个计算机综合网络对建筑物内的各个设施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过程。智能办公建筑系统工程是弱电系统中的一种,是弱电系统工程的延伸和反战过程。是通过采用综合性的弱电工程对建筑物的各个设计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的过程。建筑物使用功能现代化的需求和相关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共同促进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智能化建筑正逐渐普及并为人们所接受。

二、智能办公建筑的设计综述

办公建筑主要是针对各个企业单位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场所,从我国古代就有所谓的办公建筑,古代的办公建筑主要是指衙门等一些政府办公机构,在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办公建筑逐步的出现。办公建筑中的各种要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在当前,智能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通常是由建筑师依照建设方的设计要求进行设计。通过对建筑内部各个成分和设备进行智能化的管理过程来实现建筑中的适用性和快捷性,为工作人员提供快捷的操作过程与操作流程。是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为一体的智能化设计流程,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以下:

1、智能建筑对项目策划及建筑设计的影响

(1)首先,设计师要确定办公建筑智能化的标准,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对各种设备进行严格的控制要求,避免由当前实际变动带来的建筑影响和智能化设计的不利因素。从规模上看,一般要结合当前的实际规模和实际情况来进行智能设计,使得智能建筑会更经济、实用。

(2)智能建筑的主要目标是创造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是降低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过程,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环境的影响因素。

(3)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柱网排布和层高的确定。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等结构形式可以提供灵活多变的环境,在管线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种种对管线具有影响和制约因素的特点,要做到管线的合理的排布。

(4)智能建筑内还要求行之有效的布线,在建筑设备的设计过程中要从设备的各个性能和地块的主题进行全方位的思考设计,要注重噪音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智能设施还要能根据气候、季节、光照变化自动调节建筑内的各项控制指标,以达到使用的最佳处境。

(5)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智能建筑内的变化、发展及新增项目的可能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