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15 16:52:0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智慧教育与教育智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生态学视角下的智慧教育
从生态观的视角出发,我们认为,智慧教育是依托物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所打造的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是数字教育的高级发展阶段,旨在提升现有数字教育系统的智慧化水平,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主流业务的深度融合(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评价、智慧科研和智慧服务),促进教育利益相关者(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会公众等)的智慧养成与可持续发展。21世纪人类社会已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不仅能为教育战略目标的落实提供高效率的工具,其普及与渗透还会改变我们一些重大战略实施的生态环境,从而对这些战略落实提出了变革性的思路和挑战[10]。对于智慧教育而言,技术不再是无足轻重,其角色已经发生“质变”,跃升为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关键性物种。信息技术的合理导入和应用加速了整个教育系统的和谐运转和持续进化,带动着教育现代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智慧教育不是隔空建楼,而是对现有数字教育系统的升级改造。经过近十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我国的数字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教育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师生信息技术素养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然而,我国的数字教育仍面临一些瓶颈亟待突破,比如信息系统维护难、数据与资源共享难、管理效率低下、决策科学化水平不足、技术与教学整合层次较低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数字教育转型智慧教育提供了重要机遇。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更要“面向未来”,合理、有效、创新应用信息技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的创新型人才。智慧教育要教会学生21世纪生存技能[11],包括学习与创新技能(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创造与革新能力)、数字素养技能(信息素养、媒体素养、通信技术素养)和职业生活技能(灵活性与适应能力、主动性与自我导向、社交与跨文化交流能力、高效的生产力、责任感、领导力等)。
(二)智慧教育与相关概念辨析
信息化推动下的智慧教育与当前流行的数字教育、教育信息化以及教育现代化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智慧教育与数字教育
数字教育是信息化环境开展的基于各种数字技术的新型教育形态[12]。智慧教育是数字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严格意义上来说也属于数字教育的范畴,是数字教育的高级发展阶段。二者的关系不是非此即彼、互相替代,智慧教育是整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增强现实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增强型数字教育(Enhancede-Education)。智慧教育在发展目标、技术作用、应用的核心技术、建设模式、学习资源、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科研方式、管理模式、评价指导思想等方面与传统数字教育表现出诸多的不同(见下表),总体呈现智能化、融合化、泛在化、个性化与开放协同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2.智慧教育与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在国家及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教育领域(管理、教学、科研、服务)全面深入地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国内著名教育技术专家祝智庭教授认为“智慧教育是当代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是素质教育在信息时代、知识时代和数字时代的深化与提升”。智慧教育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重要发展战略和长期任务。教育信息化政策、制度、队伍与机制的全方位发展与完善,将为智慧教育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智慧教育的持续发展又将进一步体现教育信息化的战略优势,巩固教育信息化在整个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3.智慧教育与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13]。顾明远教授指出,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教育制度的现代化、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育设备和手段的现代化、教育方法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的现代化[14],呈现出教育的民主性和公平性、终身性和全时空性、生产性和社会性、个性性和创造性、多样性和差异性、信息化和创新性、国际性和开放性、科学性和法制性等基本特征[15]。智慧教育是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度发达的教育形态,具备公平性、终身性、创新性、开放性、个性化等多个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特征。智慧教育既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也是教育现代化追求的重要目标。智慧教育不仅仅体现在教育环境的智慧化上,还包括教与学的智慧化、教育管理的智慧化、教育科研的智慧化、教育服务的智慧化、教育评价的智慧化等多个方面,是信息化推动下的全方位教育变革。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智慧教育旨在培养大批具备21世纪技能、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现代智慧型人才。
三、智慧教育的特征分析
智慧教育是技术支持下的新型教育形态,与传统信息化教育相比,呈现出不同的教育特征和技术特征。
(一)教育特征
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看,智慧教育是技术推动下的和谐教育信息生态,其核心教育特征可以概括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全球教育资源无缝整合共享、无处不在的开放按需学习、绿色高效的教育管理、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分析与评价。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技术与管理的融合、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技术与科研的融合、技术与社会服务的融合、技术与校园生活的融合等等。其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应该是智慧教育的首要价值追求。课堂是教育改革的主阵地,学科教学是教育系统的核心业务。如果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学改革的“物理反应”,那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则是“整合”基础上的“化学反应”。智慧教育环境下电子书包、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将成为课堂教学的常规载具,BYOD(BringYourOwnDevice)运动将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推广普及。移动终端的引入使得课堂教学组织将变得更加灵活多样,不囿于“排排坐”的固定形式。支持各种学科教学的专用软件(如图形计算器、几何画板、ChemLab等)将越来越丰富,可以实现更高效率的学科知识传授与学科能力培养。智慧教育需要广大师生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合理、有效、创新应用技术促进课前、课中与课后教与学活动的全程设计、实施与评价。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消融”,教师和学生从关注技术逐步转变到关注教学活动本身,是智慧教育成功的重要标志和核心特征。
2.全球教育资源无缝整合共享
大踏步前进的科技正在创造一个新的、更小的、更平坦的世界,“地球村”正在从预言变成现实。智慧教育要培养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家公民,而是适应二十一世纪发展需要、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思维的世界公民。近年来,在世界知名大学的努力推动下,OER(OpenEducationalResource)运动和MOOCs(MassiveOpenOnlineCourses)运动席卷全球,优质教育资源迅速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智慧教育秉承“开放共享”理念,通过多种途径(自建、引进、购买、交换)实现全球优质教育资源的无缝整合与无障碍流通,使得世界各地的学生和社会公众可以随意获取任何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多媒体课件、视频课程、教学软件等)。全球优质教育资源的无缝整合与共享,是突破教育资源地域限制的“大智慧”,将有可能缩小世界教育鸿沟,提升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质量。
3.无处不在的开放、按需学习
智慧教育环境不是一个割裂的教育空间,而是通过网络将学校、家庭、社区、博物馆、图书馆、公园等各种场所连接起来的教育生态系统。学习需求无处不在、学习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的学习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学习不应该固定在教室和学校,而应回归社会和生活,发生在任何有学习需求的地方。智慧教育环境下的学习将走向泛在学习。泛在学习不是以某个个体(如传统学习中的教师)为核心的运转,而是点到点的、平面化的学习互联。“泛在”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即无处不在的学习资源、无处不在的学习服务和无处不在的学习伙伴[16],最终形成一个技术完全融入“学习”的和谐教育信息生态[17]。
4.绿色高效的教育管理
“绿色教育”强调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既是智慧教育的指导理念也是其重要特征。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为实现教育管理的智慧化、推动绿色教育发展提供了条件。云计算技术通过整合基础设施(IAAS)、研发平台(PAAS)、应用软件(SAAS)三种计算资源,可以实现管理数据的统一采集与集中存储,实现管理业务流程的统一运行与监控,有效避免“信息孤岛”,减少教育管理上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QRcode)、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等技术,将各种教育装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大数据技术全面采集各种教育数据,进行科学统计分析与数据挖掘处理,可以为教育决策(经费分配、学校布局等)提供数据支持,而科学的教育决策又将推动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均衡发展。办公自动化全面普及,将大幅度减少纸张浪费,实现教育领域的低碳环保。不仅仅学生的学业需要“减负”,教育的管理业务也需要“减负”,精简管理流程,废除或优化一些不合时宜的管理制度(如繁琐的公文审批、设备招标、经费报销等),不断提高教育管理业务系统的运行效率。
5.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分析与评价
智慧教育需要更具“智慧”的教育评价方式,“靠数据说话”是智慧教育评价的重要指导思想。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评价从“经验主义”走向“数据主义”提供了技术条件,可以实现各种教育管理与教学过程数据的全面采集、存储与分析,并通过可视化技术进行直观的呈现。智慧教育环境下包括中小学学业成就评价、体质健康评价、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发展评价等在内的各种教育评价与评估,将更具智慧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2013年9月1日教育部开始推行全国统一学籍,每个学生都分配一个能够跟随他自己一生的一个学籍号。“全国学生终身一人一号”的推行,为全国教育数据的统一采集提供了条件,学校不仅仅能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业成就进行评价,还可以通过学籍号持续跟踪学生毕业后的发展与学习情况,为教学质量评估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科学数据分析结果。
(二)技术特征
从技术的视角来看,智慧教育是一个集约化的信息系统工程,其核心技术特征可以概括为:情境感知、无缝连接、全向交互、智能管控、按需推送、可视化。
1.情境感知
情境感知是智慧教育最基础的功能特征,依据情境感知数据自适应地为用户提供推送式服务。常用的情境感知技术包括GPS、RFID、QRCode以及各类传感器(如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光照等)。情境感知的对象包括两类,分别是外在的学习环境与人的内在学习状态,具体感知内容包括:(1)感知教与学活动实施的物理位置信息;(2)感知教与学活动发生、进行与结束的时间信息;(3)感知教与学活动场所的环境信息,如温度、湿度等;感知学习者的专业知识背景;(4)感知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如焦虑、烦躁、开心等;(5)感知学习者的知识背景、知识基础、知识缺陷等;(6)感知学习者的认知风格、学习风格等;(7)感知学习者的学习与交往需求。
2.无缝连接
泛在网络是智慧教育开展的基础,基于泛在网络的无缝连接是智慧教育的基本特征。无缝连接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系统集成:遵循技术标准,跨级、跨域教育服务平台之间实现数据共享、系统集成;(2)虚实融合:通过增强现实等技术实现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的无缝融合;(3)多终端访问:支持任何常用终端设备无缝连接到各种教育信息系统,无缝获取学习资源与服务;(4)无缝切换:学习者的多个学习终端之间实现数据同步、无缝切换,学习过程实现无缝迁移;(5)联接社群:为特定学习情景建立学习社群,为学习者有效联接和利用学习社群进行沟通和交流提供支持。
3.全向交互
教与学活动的本质是交互,智慧教育系统支持全方位的交互,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以及人与物之间的交互。全向交互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自然交互:通过语音、手势等更加自然的操作方式与媒体、系统进行交互;(2)深度互动: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随时、随地的互动交流,促使深层学习发生;(3)过程记录:自动记录教与学互动的全过程,为智慧教育管理与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4.智能管控
教育环境、资源、管理与服务的智能管理是智慧教育的核心特征。智能管控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智能控制:基于标准协议,实现信令互通,进而实现教育环境、教育资源、教育管理和教育服务等全过程的智能控制;(2)智能诊断:基于智能控制数据和结果,辅助管理者快速、准确诊断问题,及时、有效解决教育业务开展过程中、教育装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智能分析:在系统内各类数据的汇聚与处理的基础上,进行挖掘分析,为智慧教育系统的数据共享和业务流程升级改造提供科学决策依据;(4)智能调节:感知教室、会议室、图书馆等物理场所的环境,依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动态调节声、广、电、温度、湿度等环境指标;(5)智能调度:基于智能诊断、智能分析的结果,科学调度教育资源、调整教育机构布局、分配教育经费等。
5.按需推送
智能教育要达成“人人教、人人学”的美好愿望,教育资源可以按需获取和使用,教与学可以按需开展。按需推送是智慧教育的另一重要特征,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按需推送资源:根据用户的学习偏好和学习需求,个性化推送学习资源或信息;(2)按需推送活动:根据用户的现有基础、学习偏好以及学习目的,适应性推送学习活动;(3)按需推送服务:根据用户当时的学习状态和需求,适时推送学习服务(解决疑问、提供指导等);(4)按需推送工具:根据用户学习过程记录,适应性推送用户学习所需的各种认知工具;(5)按需推送人际资源:根据用户的兴趣、偏好、学习的内容等,适应性推送学伴、教师、学科专家等人际资源。
6.可视化
可视化是信息时代数据处理与显示的必然趋势。可视化是智慧教育观摩、巡视、监控的必备功能,也是智慧教育系统的重要特征,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可视化监控:通过视窗可以监看智慧教育应用系统的运行状态;(2)可视化呈现:通过图形界面,清晰、直观、全面的呈现各类教育统计数据;(3)可视化操作:提供具有良好体验的操作界面,以可视化的方式操作教育设备和应用系统。
从教育活动的专业特性上考察,道德教育需要为人师者具有教育智慧。道德教育直接指向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情理相融,知行合一,化规范为德性,化德性为德行,是道德学习的根本特性。为人师者能够基于教育理念,理解教育对象,细化教育目标,关注教育情境,把握教育时机,做到因人、因时、因境施教,便是教育智慧。在道德教育意义上,这种智慧的核心便是道德教育专业能力,包括:掌握价值(道德)教学的专门技巧,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微型课程,组织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培养学习者的道德实践能力,保持与各种教育力量的沟通和分享,等等。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1)06―0017―03
[作者简介]尹芳,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现代教育理论家怀特海在其著作《教育的目的》中指出,古代的学校热衷于智慧的传授,而今天的学校教育却将知识与智慧相对立,只致力于各种科目知识的简单灌输,而忽略学生智慧的启发,结果导致死板知识的泛滥以及大量书呆子的出现。现代学校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不仅要向学生传递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成为有智慧的人,启迪人的智慧应当成为学校教育的全部目的。而智慧教育所需要的第一资源便是拥有教育智慧的教师,智慧型教师的培养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教育智慧:基本意蕴
学术界对于教育智慧的界定说法不一。有些学者把教育智慧看作是教师所达到的一种教育艺术境界,在这种境界中,教师充分地运用自己的教育激情、个人智慧、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经验进行教育研究和实践探索;有些学者认为教育智慧表现为教师的一种综合能力,包括教育研究能力、教育经验总结能力、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教育实践能力;有些学者认为教育智慧是教师在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知识类型――实践知识;有些学者认为教育智慧就是教师所拥有的各种智慧的集合体,主要体现为在教育知识的整体认知和把握过程中所形成的知性智慧,在探索规律的理论思考中所形成的理性智慧,在个人实践和教育反思中所形成的实践智慧以及基于教育责任感、对学生的关爱、人际交往所形成的情感智慧;还有些学者认为教育智慧是教师对个人教育生活进行反思后而获得的一种理解和感悟。
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第一章)我们无需刻意地为教育智慧寻找一个确定的、统一的概念解释,因为教育智慧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系统,作为教育科学与教育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可以是教师追求的一种教育境界,或者是教师的一种教育态度,也可以表现为教师的一种教育技艺。概括而言,教师教育智慧主要有以下特点:(1)个体性,教育智慧是属于教师个体的,它充分展现了每一位教师独特的、充满个性化色彩的教育风格。(2)生成性,教育智慧无法直接传授,而是需要教师在获取知识、积累经验的过程中不断感悟与生成,进而建构起对教育世界的独到见解。(3)创造性,教育情境的多变性、教育内容的复杂性以及教育对象的个别差异性都要求教师能够具备创造性的智慧,而不是简单的重复、模仿。(4)情境性,智慧型教师必须随着瞬息万变的教育情境而不断调整自身的认识、策略等,从而引导整个教学流程顺利进行。(5)情感性,积极的教育情感为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缺乏对教育事业的激情、对学生的热情以及对教学工作的真情投入,教师的教育智慧只能是空中楼阁,难以维持下去。
二、教师自由:教育智慧产生的必要条件
正如自由主义哲学家哈耶克所说,人们的各种经验都是自由获得的,只有这样才会有新的知识出现以及人类认识的进步。有智慧的人一定是一个自由的主体,拥有教育智慧的教师也一定占有和享受着自由的心灵和环境。然而在历史上,关于“什么是自由”,学者也有着各自的理解和评价,不同语境中的自由赋予了教育智慧不同的内涵和意义。追求智慧的教师需要采取一种理性的态度,建构起自由与教育智慧的逻辑关系,并从中去体验教育职业的幸福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一)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与教师教育智慧
17世纪哲学家斯宾诺莎提出,人是一种理性的动物,人通过理性能力认识自然的必然性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之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也明确指出,人类的自由应当建立在对规律的理性认识基础之上,一个人越是有理性,他的思想和行为也就越自由。因此,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应建立在其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理性思考和把握基础之上。
1 领悟教育教学的真谛。现代解释学认为,理解是人世间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关系,理解不仅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想,同时还告诉我们该怎样存在。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一方面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另一方面也影响着教师对教育智慧的领悟。由于长期受西方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学校教育普遍强调模式化和标准化,按部就班是课堂教学的常规做法,教育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根据预先设计好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程序将知识直接传递给学生的过程,由此带来的结果是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性被扼杀,教师的理论视野和教学智慧被束缚。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使课堂教学有了一些改观,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确立也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素养得到了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仍然限制着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僵化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而阻碍了其教育智慧的生成。
理解产生智慧,对教育教学真谛的理解是教师教育智慧产生的基础,一方面教师要认识到教育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的精神交流和对话,教育过程不仅要进行文化的保存与传递,同时还要培养具有创造文化意识和能力的人;另一方面教师要明确教学是有双重性特征的,它既有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一面,又有多样性、灵活性、复杂性、生成性的一面,教师需要辩证统一地认识教育教学的意义、程序和规律特点,进而重构课堂教学的理论体系。
2 科学整合教师的角色。多元化的社会期望以及丰富多彩的学校教育活动要求现代教师的角色定位从单一化转向多样化,在学校教育中,除了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教师还需要扮演终身学习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实施者和管理者,学生健康心灵的培育者,学生模仿的榜样以及学生的朋友。这些角色反映了社会对教师理想状态和角色行为的向往,是对教师应该如何的期待。角色观念明确的教师具备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应该朝什么方向努力;能有效协调自我角色期望与对他人的角色期待,客观公正地对待他人;能真切体验到自尊、自强和自我价值实现所带来的成就感;能与学生和睦相处,共享共创。而在实际的教育情境中,不同的教育环境、价值取向、思维模式以及认知水平使不同教师对教师角色有着不同的理解,进而表现出多样化的角色行为,不少教师还因为角色模糊、角色冲突等问题而出现职业倦怠现象,教育智慧因此也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由此看来,充分理解教师的理想角色,科学定位自身角色是成为智慧型教师的先决条件。教师应树立理性的角色意识,用理想的教师角色约束自己,深刻认识不同角色的内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熟练运用角色技能,将多重角色有机整合,从而在成功扮演相应角色的经历中不断提升
个人素养和智慧。
(二)实践论意义上的自由与教师的教育智慧
马克思强调,人是自由的动物,人在自由自觉的劳动实践活动中认识和改造世界,并在此过程中发展个人的能力和创造力,进而实现自己的自由。人类所追求的真正自由正是“实践的自由”。站在实践论的角度,教师的自由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由的、主动的、创造性活动。这种自由实践使教师成为自己职业的主人,并且在创造精神生命的工作中感受快乐、传递快乐,教师个人的生命意义得以释放和发展,教师的教育智慧也在自由的教育实践中不断生成、提升和完善。
1 关注教师的教学实践反思。在学校教育中,很多教师习惯于做“搬运工”的工作,常常打着借鉴的名义,把标准化、固定化的教学方案或者别人已有的教学设计原封不动地嫁接到自己的课堂中,教学过程中喜欢人为地控制或左右学生的思维活动,追求标准答案和共同目标的达成。这种机械化的教育教学方式不仅抑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也曲解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本质和教师的教学自由。
现象教育学的开创者之一范梅南教授曾指出:“智慧和机智是我们通过教学的实践――不仅仅是教学本身,所获得的。”实践反思是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源泉和基础。智慧型的教师往往拥有自觉的反思意识和较强的反思能力,他不仅懂得占有是什么的知识,更注重通过思考为什么、怎么办等深层次、理性的问题以挖掘隐藏在教育事实背后的原理或本质。作为一种理性智慧,教师的反思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应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反思的内容应涉及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教学方案、教育观念、教学过程、教育能力、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审视和分析,对其中的成就和问题进行反复琢磨,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另外,教师的实践反思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总结或回顾,而是教师与教育情境之间展开的一种对话,它要求教师以研究的眼光和心态面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自我追问或与他人对话,不断完善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将个人教育经验理性化,进而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2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机智。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教育者、学习者以及教育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教育教学过程中必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非预期性因素和突发状况,因此面对动态的、复杂的、多变的教育情境,教师需要具有洞悉他人内心世界的聪慧心灵,具备较好的分寸、尺度感和道德直觉,即教师需要一定的教育教学机智。可以说,教育教学机智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具有教育教学机智的教师通常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问题意识,能及时捕捉到教学情境中的信息变化和问题性事件,快速敏捷地做出教育判断,并能果断地采取恰到好处的教育措施从容有效地将教学引向。
当然,教师的教育教学机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对教师在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探索中所获得的教育经验进行概括、升华的结果,它要求教师能够透彻领悟教育工作的本质,深入研究教育对象,整体提高专业素养,不断积累并反思教学经验,以满腔的教育热情和丰富的人生智慧与学生进行心灵的畅谈,用自己淳朴的教育情怀、完整的教育实践、博雅的专业知识和自由的个性品质创造出独具魅力的教育智慧。
3 正确定位教师的科学研究。教师的工作是直接面向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的,身居一线的便利条件使其最易了解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与需求,能在教育实践中检验对策的有效性以建构起适合教育情境的教学理论,可以说教师具有开展教育研究的先天优势。多年的实践证明,教育科学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发展,同时也是教师教育智慧生成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受实用主义等思想的影响,当前教师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功利化倾向越来越突出,应引起高度关注。
教师的研究是直接指向教育实践、意在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研究只是一种是手段,并非我们追求的目的。教师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教育研究工作,摆脱功利化色彩,脚踏实地地立足于自身的教育实践,以教育问题为核心展开有价值、有意义的教育研究,并以研究来带动个人教育智慧的提升。学校也要创造一种宽松的研究氛围,引导教师明确教育科学研究的内涵与价值,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外在强迫或功利性任务对教师的负面影响,本着以研究促发展的理念科学认定和评价教师的教育研究,让教师在自由、和谐、公正的环境下不断提升教育智慧,从而创造性地、高质量地推进教学工作。
自由是智慧之门,教师的教育智慧离不开自由的滋养。只有在自由的教育氛围中,充分地占有和享受属于自己的各种自由,教师才能在“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教育人生境界中实现自我超越,不断孕育出属于自己的璀璨夺目的教育智慧。
注释:
①怀特海著,徐汝舟译.教育的目的[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52,66
②③张冬玲.教育智慧与教师成长[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④⑥石中英.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79,175
⑤邵长春.斯宾诺莎自由思想探析[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0
⑦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32―133
③李福岩.论马克思哲学实践论自由观[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⑨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74
⑩刁培萼,吴也显.智慧型教师素质探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教师教育智慧是近些年来教育界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无论是新课程改革还是教师专业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教育智慧。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的生存与发展。那么,究竟什么是教育智慧?教育智慧到底是以何种方式体现其神奇的魔力?教师又该如何生成教育智慧?这些将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一、教师教育智慧内涵的审视
1.教师教育智慧不仅仅局限于教育能力和诸要素的综合
已有的对教师教育智慧的界定有很多种阐述,有学者认为教师的教育智慧集中表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它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境及时做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魅力。[1] 也有学者认为教育智慧是教师的教育境界,包括教育理智、教育意识、教育能力、教育艺术、教育机智等要素,是教育感性与教育知性、教育理性与教育悟性的统一。[2]
前者把教师教育智慧归结为教师的一种能力,这种解释有一定的道理,但似乎混淆了智慧和能力的区别。能力主要体现在具体的实际活动中,是自身素质的一种体现和外化。而智慧具有缄默性,即通常无法用语言清晰地表述,它表达的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是面对复杂的场景时所展现的综合素养,具体可表现为敏捷的思维、明智的判断、正确的选择、机智的实践等方面,同时也是人追求真善美等生命价值的方式。换句话说,能力仅仅是智慧的一种表现方式。不管是教育智慧的内涵还是外延都要比“教育能力”的范畴广。
后者认为教师教育智慧是多要素的综合体。这一解释揭示了教师教育智慧内涵中所包含的部分要素,但未能完全诠释教师教育智慧整合性特征。教师教育智慧不仅应包含教育能力、教育理智、教育艺术等诸多要素,并且应当是各种要素的有机整合及灵活性、创造性运用。
2.教师教育智慧主要体现在落实两个“转化”
鉴于以上分析,教师教育智慧是教师追求并践行教育真、教育善、教育美的教育境界,是教师对教育和人生的真理性认识,表现在应对复杂教育情境的智慧型行动。教育的本体是教学成人。[3] 教学和成人是同一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教师教育智慧是实现课堂情景下从“教学”到“成人”的智慧型行动,这种智慧型行动具体又体现在教师善于机智地实现两个“转化”。
(1)促进学生知识向智慧转化。莫兰曾说,一个构造得宜的头脑胜过一个充满知识的头脑。在充满知识的头脑里,知识被堆积,但不具有一个给它们以意义的选择和组织的原则……相对而言,构造得宜的头脑同时拥有比知识更重要得多的提出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能够连接知识和给予它们以意义的组织原则。[4] 涂尔干也曾说,教育的任务不是给予学生更多的知识,而是在学生那里形成一种类似灵魂的聚焦的东西,使他不仅在童年而且要在今后的人生中朝着一个确定的方向前进。学会生活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把获得的知识转变为智慧并把智慧融入生活之中,而教师教育智慧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促使学生智慧向健全人格转化。只有优质的教育才能促进智慧的发展,才能培养出智慧的人。学生的知识向智慧的转化离不开教师的教育智慧,学生的智慧向健全人格的转化,也离不开教师的教育智慧。教师基于对教育和人生的真理性认识,通过集教育科学和教育艺术的灵活性、创造性运用,最终促使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教育智慧鲜明地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深切的人文关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拥有教育智慧的教师在教学中替代并超越了学生父母的角色,对学生的整个学习世界和生活世界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尽管课堂只是学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尽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对学生人格的影响也相对有限,但教师永远不能放弃提升教育智慧的努力。
二、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
正因为教师教育智慧是实现从“教学”到“成人”转化的桥梁,滋养教师的智慧品性,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教师教育智慧又是一个内涵构成丰富、彼此和谐互补的完整系统,倘若把教师教育智慧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对学生的爱是智慧之树滋生的土壤,为大树的生长提供着丰富的养分;广博的知识是大树发达的根系,固持着整棵株体并源源不断地为之输送水和无机盐;宝贵的实践经验是智慧之树的干,支撑着大树巍峨的身躯;勤奋的教学反思则是那茂盛的绿叶,通过光合作用为智慧之树提供生长的能量。
1.爱——教师教育智慧之树滋生的土壤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24-0008-04
数据已逐渐成为信息时代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产,但在另一面,各种网络终端激增生成的海量数据,在网络世界中表现出无序生成与泛滥的特征:体量浩大,非结构化,价值大密度低,人们期望找到一种能够更加“智慧”的方式处理这些数据。2008年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Smart Planet)的概念,采用新的信息处理技术把大量收集到、感知到的数据进行汇聚与分析,为人类生产、管理、消费等不同领域提供“智慧”,为人类社会实现所谓的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等。而作为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智慧教育”也同样成为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新愿景。
一、大平台大数据对教育信息系统的重构
实现智慧教育的前提是应用新思维、新技术,重构已有教育信息系统,推动教育数据的汇聚、存储与处理,形成教育大平台与大数据。国家教育信息化规划中提出来的“两平台”(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基于云计算理念的智慧校园建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教学实践,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同层次上为建设教育领域的大数据迈出了有历史意义的一步。
1.国家教育信息化“两平台”与大数据汇聚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是目前国家在建的两个教育大平台,其目标是汇聚教育管理、教学支持领域的海量信息,形成有效支持教育教学过程、教育管理的教育大数据。其中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采用资源征集、资源汇聚、资源共建、资源捐赠几种方式实现教育教学资源数据的汇聚;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采用学生和教师“一人一号”、学校“一校一码”的思路,全面准确地汇聚全国学生、教师和学校办学条件的动态数据。这些大数据成为我们观察、监测教育系统的“显微镜与仪表盘”,成为智能化教育分析与决策的基石。
2.云计算理念下的“智慧校园”建设
传统的数字校园建设导致大量的信息孤岛与数字鸿沟,云计算为新时期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新思路。“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建设、分散使用”的建设方式,将更有利于教育信息资源的收集、存储、共享与应用,有利于形成区域性的教育大数据。基于教育云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对传统的校园网络系统进行重新整合与优化,将促进学校教育系统的深刻变革。应用云计算技术开发的教育信息服务平台,有助于将越来越庞大复杂的教育管理、教务教学、课改教研、教育资源、安全管理等应用,抽象为简单、个性化、智慧型、支持多终端且具有良好用户体验的应用,让每一个用户都可以通过个人电脑、移动终端、数字电视等设备访问所关注的教育服务,最终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开展的数字化学习。
3.基于开放资源与网络自组织的社会化课程学习
近年来大量涌现的网络自组织学习模式、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社会化学习模式,以更大范围的开放、深度协作为基础,聚合了大量的非结构化教育数据,如开放教育课程资源、网络学习过程数据等等,突破了以学校传统课程体系为核心、以LMS(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为基础的网络课程模式。社会化深度协作的开放式教育平台,实现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范围的教育资源分享与教育合作,是大数据时代的课程教学大平台。
二、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的智慧教育教学
教育信息化语境中的“智慧教育”最早是受“智慧地球”概念的启发而延伸过来的。IBM公司倡导的“智慧地球”是应用物联网、移动通讯、智能分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世界更全面地互联互通,改变政府、企业和人类的生产、协作与管理方式,让所有事物、流程、运行方式都实现更深入的智能化,最终让人类能够更透彻地感应和度量世界的本质和变化。智慧教育的本意也是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今天依然停留在工业时代的“教学工厂”式学校教育,提升教育系统的效率和智能化程度,为信息社会培养适应时展的人才。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同国家、不同研究团体也将赋予智慧教育不同的内涵,它最终将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一种形态,是未来教育的常态。
1.智慧教育的发展愿景
最早倡导智慧教育概念的是IBM公司,IBM公司认为未来智慧教育的内涵是[1]:(1)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而设计;关注个性化学习与发展;(2)实时统计与分析:对教学、教育资源的科学分配、集中管理、实时监测;“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进展与技能水平的实施评估和考量;针对不同角色的实时的统计分析,支持管理方(教育局)、服务方(学校、第三方教育机构)、公众等多视角多层次的统计分析;(3)集成管理:对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的集成化操作和处理;对教育辅助设施的智能化管理;对优秀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流程和规范的快速复制和推广;对个人和群体教育信息的完整性记录和管理;(4)多样化的互动式体验: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和方式;无地域和时间限制的公众在线学习;互动式的、体验式的教学模式;(5)共享资源:高度集成的资源共享;随处随时可得的优质资源。
韩国政府发展智慧教育(SMART Education)的目标是培养在21世纪社会中能够引领国际社会,具有创造力和个性的全球化人力资源。韩国认为SMART Education=Intelligent Customized Teaching & Learning[2],即智慧教育是智能化的、可定制的个性化教与学。SMART的内涵包括:Self-directed(自我导向);Motivated with fun(通过兴趣激发学习动机);Adaptive based on level(支持分层适应式教学);Resource Free(丰富的免费教学资源);Technology embedded(技术融入)。
台湾学者张奕华则把SMART Education中的SMART阐释为[3]:Student-centered approach(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Motivate students to learn(通过多元取向引起学生学习动机)、Accessing online education(无处不在的学习机会)、Resource availability and diversity(丰富的学习资源)、Technology support and service(技术支持与服务)。
由此可见,智慧教育发展的愿景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下,尊重每位学习者的个性化与多元化发展需要,创建智能化的教育环境,推动信息时代的教与学变革,以最有效的方式促进学习者的知识建构与智慧发展。
2.学习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途径
基于大数据的数据挖掘与学习分析技术是实现智慧教育的两大基石。根据Johnson等学者对学习分析技术(Learning Analytics)的定义,学习分析指的是对学生生成的海量数据进行解释和分析,以评估学生学业进展,预测未来表现,并发现潜在问题。数据可以来自学生的显性或隐性学习行为,如完成作业、参加考试、参与课外活动、论坛发帖等。目前学习分析技术已引起全球教育界的关注,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2012年10月的《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提升教与学:议题简述》(Enhanc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rough Educational Data Mining and Learning Analytics: An Issue Brief)一文,提出应用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技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一些基本途径,明确了学习过程领域问题的解决途径[4]:学习者知识模型(学习者的前序知识、高层次思维掌握情况如何);学习者行为建模(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是否是主动、有意义的);学习者学习体验建模(学习者对学习体验满意吗?);学习者学习档案(学习者喜欢加入什么样的学习小组?);知识领域建模(如何保证学习内容符合学习者认知层次?如何建立这些学习内容的学习路径?);学习要素和设计原则分析(哪些要素能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哪些设计最符合学习者?);趋势分析(哪些方面发生变化了?如何发生变化的?);适应性和个性化分析(如对学习者的下一步建议等)。
3.可汗学院的学习分析技术
广受全球关注的可汗学院的成功有三个因素:微课堂式的授课课件、颠覆性的教学流程(由传统的教学过程优化为技术支持的“先学后教”)、学习分析技术的应用。可汗学院平台提供了强大的学习分析功能,其教学活动分为学业成就(Accomplishments)、重要统计(Vital Statistics)、社区(Community)三个部分,每次进入学习页面都提示“建议的下一个学习活动”。系统随时监测各学习者的行为,如教师发现某个环节或知识点的教学视频被学生们反复浏览和点击时,要意识到这可能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学习难点,或者自己的讲解有问题,需要据此调整教学。可汗学院为应用学习分析技术促进教学提供了一个典型、成功的案例。
三、智慧教育的发展路径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产生了没有?如果要让这种“革命性”影响发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路径是什么?“翻转课堂”、MOOC等新型教学模式让人们看到了希望,但如何让工业时代的学校教育模式真正适应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使其发展成为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模式,还需要教育界不断探索,在制定清晰的发展路径的基础上,进行广泛深入的实践。
1.以促进智慧学习(Smart Learning)为核心
美国教育部在《美国教育技术发展计划2010》(简称NETP2010)中,提出了以“应用技术推动学生的学习”作为促进美国教育系统变革的路径,其关键是以使用技术帮助学生改善学习为起点,让学生掌握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与生存方式,从而促使传统教学做出改变,继而促使课程、教师、学校、政策等要素做出相应的变化[5]。这一路径基本包括[6]:(1)建立面向21世纪的学习模型。重新审视信息时代的学习目标,人们需要学什么和怎么学,21世纪需要怎样的学习,信息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其最终目标是将21世纪的技术引入到有意义学习中,推动和鼓励每个年龄段的学生取得成就,让所有学习者在校内外都享有参与式的学习体验,使其成为全球性网络社会中积极的、富有创造力的、有知识、有道德的参与者;(2)用技术支持学习评价。其目标是各级教育系统将充分利用技术的力量来测量各要素,尤其是学生的21世纪技能和复杂思维能力,并使用评价所得的数据来促进教育系统的持续改进。(3)应用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及课堂教学方式变革。技术可以为教师团队提供各种支持,包括教学资源的获取、教师间的协调、师生的互动等,帮助学校发展具有在线教学技能的师资力量。NETP2010提出了一个连接课堂教学、社区学习、资源环境的“联结”教学模型,通过网络虚拟环境和在线社区来连接教学、教师与学习者,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4)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为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有效教学,通过整合新一代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开放教育资源等,为师生提供随时随地的支持服务。(5)不断测量和改进教育系统,提高学校的生产力。用技术重构教育系统的基本过程与结构,从衡量“在座位上的学习时间”转移到衡量“学习效率”,充分利用技术来改善学习结果。这种由“转变学习方式”驱动的发展路线,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变革模式,它对推动我国智慧教育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借鉴价值。
2.基于云计算的信息化建设模式
基于云计算、传感技术、物联网和海量信息处理等新技术的教育系统让教育信息化进入了全新发展的阶段。利用云计算对传统的教育信息系统、校园网络系统进行整合与优化,建构教育云服务平台,形成新一代的数字校园系统、智慧校园系统,实现对教育信息系统的重构,聚合更大范围的教育资源,建立可流动、可获取、可应用的大规模非结构化教育数据,形成教育大数据,以支持教育教学的智能决策、实施、评价等全过程。在教育云时代,数字校园不再孤立,所有的教师、学生都能随时随地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教育大数据将有助于推动教育评估、教育决策,创新教育实践,为教育教学过程的智能化支持提供了巨大机遇。
3.大数据支持的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借助海量开放教育资源、大平台(如国家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学生不再局限于在课堂上进行学习,云平台的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无墙的课堂。各种新型的课程教学方式,将突破学校教学时空的局限,推动学校的教学模式由封闭走向开放。在课程教学组织方式上,从结构化良好的封闭式课堂教学逐步发展到半开放的混合式课程、完全开放的社会化课程教学,教学时空、师生关系进一步多元化。如翻转课堂拓宽了课堂的教学时空,构建了一个“半开放式”的教学系统;MOOC课程则是完全依赖于网络的社会化学习,是基于自组织的深度协作式、开放式教学。在课程评价方式上,借助于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技术,对学生的知识建构与复杂能力评估,将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加个性化、有效的支持,实现“智慧化”学习。这些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丰富了智慧教育的内涵和实践。
四、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创新以变革工业时代的“教学工厂”,构建适应信息时代人才培养需要的教育模式为根本目标,智慧教育将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是人文、科技与教育的高度融合,也将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未来。
参考文献:
[1]IBM.Education for a Smarter Planet The Future of Learning[EB/OL].http:///smarterplanet/us/en/education_technology/ideas/.
[2]SunghoHwon, PPT: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Korea, Issues&Challenges, 2012.
[3]张奕华.智慧教育与智慧学校理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3,(6):15-17.
在第2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本刊本期隆重推出通讯《摇响侗家孩子心灵的铃铛》。这篇通讯向我们展示了通道县第一完小校长蒙兰凤26年如一日用责任与智慧编织教育理想的动人风采。
26年来,蒙兰凤扎根偏远侗乡,靠一双大拇指竖起侗家孩子的自信,用自己春风般的真诚与宽容,轻拂孩子们稚嫩的心灵;用自己春雨般的赏识与鼓励,浸润孩子们自信的幼苗。为了让侗乡的孩子们快乐学习、享受学习,她靠一只小板凳,带领学生到莺飞草长的大自然中亲身体会,在群星璀璨的夜空下细心观察,在思维碰撞的课堂里飞扬激情。从蒙兰凤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不难梳理出这样的真谛:教育需要责任,教育更需要智慧。因为教师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千差万别、所面临的教育情境千姿百态、所面向的教育内容千变万化,教师作为特殊形式的艺术家,必须根据具体的对象、情境和内容因人而宜、因地而宜、因时而宜,创造出适宜的教育方法。这需要每一个教师用自己的责任和智慧去工作。
教育需要强化责任。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首先是一个极富爱心的教师,因为没有爱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蒙兰凤26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成功的教育在于一种充满爱心和智慧的教诲,在于用理性智慧让学生逐步成长,以至成人成才。蒙兰凤的学生们是幸福的,他们在她的宽容、热爱、尊重、理解、信任和情感的感召下,一些丧失信心的孩子消除了自卑感,增强了自信心,在一个健康、自由、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教育从来就拒绝威慑,也从来就拒绝简单生硬的批评训斥。如果我们广大教师都像蒙兰凤那样,多用“大拇指”赞许,不用“食指”指责;多用肯定的目光,不用游离的眼神;多与学生打成一片,不和学生“楚河汉界”,我们就能把深埋在泥土中的学生的自信与阳光挖掘出来,最大限度地发掘每一位学生的自信与潜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幸福地健康地成长。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还应是事业心极强的教师,需要废寝忘食,需要诲人不倦,需要坚强的定力,把根深深地扎在教育教学的沃土上。蒙兰凤26年的执着与坚守,诠释着一个人民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价值和意义。
教育呼唤有智慧的教师。我们常说,教育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科学,教师的教育智慧无疑是教育科学与教育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是教师长期学习、实践、反思的结果,是教师多方面素质个性化的综合体现。那么,教师的智慧从何而来?蒙兰凤的切身体会告诉我们,除了真爱,除了责任,学习与历练必不可少。教育是一种“学习”的职业,一个教人学习的人,如果自己不爱学习,是难以取信于人的。古诗有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博览群书,才会有教育教学智慧的源头活水。于是,蒙兰凤读孔子,读陶行知,读于漪,读魏书生,读苏霍姆林斯基,读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专著,读云技术,读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的主要框架,读现代教育评价,也读于丹……蒙兰凤用切身的体会启示我们,读书多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精神必然充实,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当然,要成为一个有智慧的教师,仅仅博览群书是不够的,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离开了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实践,教师的发展与智慧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动的教育教学实践才是教师成为智慧型教师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用责任与智慧引领教育行为,用责任与智慧编织教育理想,这是每一个教师的毕生追求,也是新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赋予广大教师的神圣使命。
先说一个真实的实例,我曾经上过一堂公开课,课上自认为发挥的很好,课后教研员与其他骨干教师一起评课,也都认为环节齐全,教学步骤设计合理,由浅入深,教师思路清晰,专业水平高云云。我也沾沾自喜,认为上了一堂好课,我随便找了班里一个孩子,问他:这节课你学的怎么样啊?孩子的回答出人意料:老师,我没听懂。当时我内心一颤,万没想到是这种答案。我的课设计的这么好,每个环节紧紧相扣,重难点讲解清晰,你怎么能不会?我开始反思,开始深度的剖析自己的课,我得出结论——没有分层教学。孩子的理解能力有差别,有的孩子听一遍就会,有的孩子看一遍书就会,有的孩子自己探索就能会。那么完整的课堂流程下来,还学不会的同学怎么办?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的调控,实现的方法便是分层教学——应对不同理解能力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而课堂时间有限,学生这么多,如何实现面面俱到,达到分层教学呢?通过这次培训,我得到了答案,那就是微课!
微课如何做?如何运用到教学当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刚一接触,的确头大。但是钟绍春教授的报告,逐渐让我理出了头绪。从国际大环境看,信息化的普及已经掀起人类历史上第四次工业革命,任何事物脱离信息,都变得滞后。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已迫在眉睫。教育信息化如何做,如何去迎接信息化时代的各种挑战,如何改造我们的教育、改造我们的课堂?"智慧教育"应运而生了,他为我们在一线上懵懂、困惑、不知所措的教师们,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标准。在"智慧课堂"的教育模型下,学生将认同学习内容,主动、个性化、尽可能以探究方式学习,最终培养智慧的人。
为期四天的培训,无论是从理念上还是技术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专家现场讲解,边学边做边指导,少走了弯路,直奔主题。在这点上,真心感谢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团队给我们提供的帮助!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个人认为微课制作的思路大抵如下:
一、 课堂知识还原生活
课本上的知识本就来源于生活,我们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学生不愿意学,不想学的状况呢?归根结底,孩子们没有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把知识还原到生活中,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使孩子们产生共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愿意学,真心想要学会。以这种饱满的热情去接受新知,必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任务驱使,引领学生,发挥孩子的主动性
让课堂上的每个孩子都要有相应程度的提升,但是学生兴趣、认知水平、知识水平分类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的每个环节,都布置相应的任务。任务驱动,目标明确,让孩子们自主学习。
三、 知识的获取的多样性
知识的获取,无非三种方式:一是教师讲授,二是学生看书学会,三是小组合作探究。有的孩子听一遍就会,有的孩子看一遍书就会,有的孩子自己探索就能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但是无论哪种情况的孩子,都尽可能通过探究方式获得新知,做不了的尝试读懂,实在不行就听讲。并让其在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微课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每个环节布置完任务,给孩子们提供三种可供选择的微视频,一个是引导孩子看书自学的,一个是讲授式的,一个是提示孩子小组探究的。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微视频,而且可以随意的暂停或是重复看。教师真正实现主导作用,完全发挥孩子们自主探究的主体作用。孩子们自主探索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才是困扰自己的最关键的问题,教师再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的辅导,孩子们带着问题去听课,效果会特别棒!先学后教,翻转课堂;以学定教,事半功倍,效率格外高。
四、 知识的评测、提升与拓展
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各不相同,但是目的是一样的:不单单是知识的获取,而是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学科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要设置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和相应的学习内容进行个性化提升。
智慧教育对我国教育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2012年末我国正式启动智慧教育试点工作,国内先进城市明确提出智慧城市理念。教育对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是国之根本。随着我国交通、物流、医疗、能源等各个领域智慧化不断深入,教育领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革命压力与挑战。诚然,纵观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智慧教育发展相对落后,这也是制约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一大阻碍。如果提高我国教育智慧化发展,构建符合我国教育发展的智慧教育体系框架是我国教育领域需重点面对的问题。
一、智慧教育体系架构
智慧教育主要依托于物联网、大数据、云技术、无线技术等一代信息技术所创造的信息化教育系统,也是实现数字化教育的重要手段,旨在通过当今的数字教育系统来提高智慧教育水平,实现教育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智慧教育体系架构主要包含以下几点方面:
(一)智慧云中心
构建智慧云中心是实现智慧教育的核心任务。智慧云中心需要提供统一身份认证、统一门户、统一数据中心、统一接口等服务支持,需要整合现有的软硬件资源,为高校提供网络安全、资源储存、数据计算等服务,进而实现通用教育集中化管理及信息资源合理分配。通过整合现有的教育软件系统,推动教育应用系统的集成与贯通,构建统一数据环境、智能信息平_,为广大教育者、受教育者提供信息化教育服务。构建智慧云中心要有合理的定位、超前的规划,保障教学资源、信息、人力、物力、财力等数据库都能够融入到系统平台中,进而保障系统教育信息应用能够顺利展开。
(二)构建智慧环境
良好的智慧环境是实施智慧教育的保障与基础,需要依托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技术等,进而完善智慧教育环境。智慧环境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学校的智慧校园和终身学习的智慧城区。其中:①智慧校园:主要包括智慧教室、智慧图书馆、智慧备课室、智慧实验室等。对学校现有的硬件设备进行改造与完善,提高校园网络的性能,以RFID技术和传感技术为基础,建立智慧型教育装备;②智慧城区:主要是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构建教育平台,进而实现网络远程教育和微教育,进而构建线上智慧学习环境,其中包括(线上)智慧美术馆、智慧博物馆、智慧公园、智慧教育等,为广大群众实现终身学习提供良好条件。
(三)智慧内容库
学习资源是实现智慧教育的基础,也是智慧教育的主体,其主要包含三大层面:①学习资源库:学习资源库是一切线上知识基地,包括教学案例、电子试卷、多媒体课件、研究专题、参考文献等。学习资源库要以实际应用为向导,要紧紧围绕课程内容,通过多方渠道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学习资源库内容;②开放课程库:开放课程库要坚持开放性理念,建构有效、合理、可行的课程资源分享模式。构建开放性教育平台,提高学习平台的开放性,以便于社会广大人民公开访问,并实现大规模访问在线课程;③管理信息库:管理信息在智慧内容库中有着重要地位,也是保障信息库平稳运行的保障。通过管理信息库能够有效提高管理库中内容,例如更新信息内容、剔除陈旧内容、内容排版等。
二、智慧教育体系关键支撑技术
(一)提高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的感知性――物联网
通过物联网技术能够有效为校园学习、课外学习、教育管理提供有力支持,不断优化教育环境、丰富教育资源、创新学习方式、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质量。以智慧教室为例,随着智慧教育不断发展,如今一些国内厂商纷纷研制出了智慧教室优化方案,并且中小学推广使用。物联网技术在现如今发展极为迅猛,是实现线上、线下双重教育的关键性技术。
(二)加强教育管理、校园决策的智慧性――大数据
随着信息化教育不断发展,一些教育数据、科研数据、管理数据会不断堆积。大量的数据沉淀势必会对信息化教育产生一定影响。近些年来,我国一些高校已经逐渐构建立起大数据辅助教学的管理模式。以划动示范大学为例,通过信息系统能够有效观测到学生的餐饮消费数据,如果数据低于警戒值系统就会自动发送短信慰问,询问学生是否经济过于困难。同时,大数据技术还能够为学生、教师提供自由发表言论的空间与机会,特别是当今移动技术高速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智能手机中的微信、微博、QQ、论坛等社交工具提供师生交流渠道,并且通过数据平台把握师生群体的探讨动向,并根据师生讨论重点进行深层剖析,明确教育改革方向。同时,教育机构也能够集中布局,调整教育经费,通过全面采集教育分布数据、学生相关数据等,制定科学的评估模型,进而实施下一阶段的教育布局与资源分配。
(三)拓展教育资源与教育服务的共享性――云计算
在教育领域中,云计算相比物联网技术更为成熟。现如今,云计算已经在教育领域广泛普及。2012年12月我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已经正式开通线上运行。在智慧教育中,云计算技术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共享层面上,能够有效推动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进程,缓解信息孤岛、重复投资现象。与此同时,通过云计算技术能够有效构建云学习环境,学生通过利用PC端、移动端时时刻刻享受线上学习服务。
结束语
智慧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发展的一大趋势,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逐渐向教育领域渗透,改变了传统教育领域的运作模式与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必须要面对智慧教育带来的挑战、抓住智慧教育带来的机遇,充分分析智慧教育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扩大智慧教育的应用范围与服务范围,进而保障我国教育领域能够平稳发展。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校园的信息化建设也在不断的推进,朝着“智慧校园”的方向不断迈进。“智慧校园”及“智能化教学环境”的建设符合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的指导方针。如何才能进一步加快智能化教学环境的建设,已经成为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智慧校园一般是指通过应用互联网、物联网、社会性软件等新技术,将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事务以及各类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高效整合,从而实现智慧化管理和服务的新型信息化校园建设模式。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智慧教学平台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1 智慧校园教育平台的总体框架设计
智慧校园教育平台为学生、老师、家长多方交流提供了便利环境。本系统分服务器端设计和客户端设计。
客户端提供多角色登录:学生、老师、家长、企业等多种角色。学生登录本系统在线学习和测试,根据答题的数量及正确率得到相应的积分,根据积分进行等级划分,鼓励每个学生从学渣变成学霸。本系统还为学生提供错题集,学习中有新的成绩、新的突破时,除积分外还会得到来自家长的奖励。通过本平台随时与老师或者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教师登录本系统进行问题的解答,系统自动统计学生答题时的出错情况,绘制曲线图形,教师可以方便的查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根据知识的掌握进一步改进教学。家长登录本系统查看孩子的学习状况及为孩子的每一次进步给予鼓励设置。企业登录本系统可以方便的查找到学霸的信息,及时发现人才。本系统也提供了企业的用人需求、用人要求和用人标准的,让学生的学习更有目标感。
服务器端设计主要是服务于教师的使用。移动端更新试题不便利,所以把大量试题的更新、试题的修改的工作移植于PC机处理。服务器端实现试题管理、用户管理、错题管理。
2 智慧校园教育平台服务器端的设计和实现
本系统使用PC机作为服务器端,Android作为客户端。客户端通过HTTP连接服务器,实现网络的通信功能。服务器端具体工作步骤如下:
(1)设计连接数据库的类,通过Class.forName("com.mysql.jdbc.Driver");加载MySql数据库驱动,实现数据库的连接。
(2)在WebRoot中设计.jsp页面,完成数据库数据的维护。具体分为用户管理、试题管理、错题管理。
(3)分别为用户管理、试题管理、错题管理设计相应的类,使用gson完成传递数据的封装。
(4)设计的相应客户端请求的服务器端HttpServlet子类。当接收到客户端发出的请求建立连接,服务器端响应请求并生成结果回发信息,客户端解析回发响应报文并恢复页面。
3 智慧校园教育平台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客户端完成分角色功能实现,分为学生操作、教师操作、家长操作、企业操作。具体客户端设计步骤如下:
3.1 设计连接服务器的类
创建URL,URL url=new URL("IP地址:端口号/服务器名/..");通过HttpURLConnection conn=(HttpURLConnection) url.openConnection();连接服务器。利用Google提供的gson将一个list集合写成Gson形式的字符串Gson gson=new Gson();
3.2 登录、注册模块的设计
未注册过的用户需要注册后才能登。登录界面显示登录信息输入框,在登录按钮的Click事件设置监听,连接服务器,发出连接请求并把用户名和密码及身份信息传递给服务器端,等待服务器的反馈。
3.3 学生操作模块的设计
以学生身份登录后,界面下方显示学习模块、测试模块、错题集、在线交流和我的信息模块的选择提示。学习模块采用音频视频及文字的表现形式。
学习和测试提供了提供了离线和在线两种方式。与服务器的连接,获取服务器资源使用了线程机制。new Thread(new Runnable() {public void run() {Operaton operaton=new Operaton();String result=operaton.login("Login", name, pw);message.obj=result;}}).start();
在线学习和测试能够及时查看教师每天更新的试题信息,方便与教师同步。生成的错题便于记录,又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还便于做对比分析。
3.4 教师、家长、企业操作模块设计
客户端的教师、家长、企业模块都分别设有信息的浏览,数据的查询,奖励的设置功能。教师、家长、企业通过本平台可以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本平台进行交流。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可以设置奖励或任务。
4 结束语
“以人为本”是现代学校的重要理念之一,如何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是建设成败的关键。把学习类的软件平台和社交性的软件平台进行有效的整合,就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可以进行分享、互助、讨论的平台。通过交流、关注让教育平台有效的促进信息化建设,真正发挥其智能化。
参考文献
[1]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2011-2020年)发展规划》解读[J].山西电教,2012(3):21-29.
[2]熊频,胡小勇.面向智慧校园的学习环境建设研究:案例与策略掳[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4-67.
“教育智慧的产生,源于对学生的爱。有了爱,就会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苦苦思索,自然会有智慧,做教育时产生的奇思妙想也会不绝如缕”。
一、学校班级教育智慧的实践:
(一)从降低德育重心、确保学生安全做起
安全教育是学校稳定、发展的前提,关注生命、关爱生命也是我们全体教师的职责。利用报告会、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和手抄报等形式向学生宣传,确保学生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运动安全,物品安全,用电、用水安全和心理健康安全等,特别是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和防溺水安全教育。
(二)规范常规管理,进一步加强班风学风建设
1.以抓常规管理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提升。学校推行和落实《文明班级考核制度》,通过考核,把班主任的思想统一到学校工作高度上来,加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要在细、严、实上做文章,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要密切关注,帮助他们尽快改正错误,争取进步。
良好的教学常规工作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当学生有违反纪律或不文明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班集体教育教学活动宣告失败,也会直接影响到班集体。因此,要扎实有效地加强对学生校规校纪的落实。使每个学生具有自我约束并形成习惯,保证良好班风的形成。班主任张雅琴老师所带班级实行“规范化”管理值得学习。
2.关爱学生,走近学生。“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好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学生,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走进学生心灵,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班主任工作可以是通过活动观察、了解班风和学风,了解学生存在的差异与学习层次,掌握班情、学情,尤其是特别需要关注的学生。班主任房永梅老师走进了学生心灵,使学生与房永梅老师形影不离。
(三)抓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班主任教育智慧
1.进一步抓好队伍建设。学校通过每月班主任工作例会,总结本月的德育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布置下个月各项工作,提高班主任例会质量。强化班主任工作考核,重点考核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具班级常规考核做到“一周一公布,一月一考核”。考评结果存档,作为年终评优评先的主要参考依据。
进一步做好班主任培训工作。通过每学期主办的班主任工作的培训、讲座,从班主任工作的理论、案例和工作实际等方面来提高班主任工作管理水平;做好班主任的外出培训工作。
2.发挥班主任的引领示范作用。开展 “以老带新” 班主任结对活动:在自愿的基础上,确立“对子”关系,使新班主任在老班主任的指导下尽快成长;同时,从以下四个方面(如何召开主题班会;如何进行日常班级管理;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秀生的培养工作;如何与家长沟通,发挥“家校合力”作用)开展工作,多学习、多请教,真正起到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四)进一步发挥教育功能,形成德育教育格局
1.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通过主题班会、报告会、专题知识讲座、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运动会、“12.9红歌比赛”、文艺汇演、民族节日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展示特长,弘扬个性。
2.增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长效性。以一月一主题、升国旗、主题班会、主题队会活动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形成强大的教育氛围。利用板报、橱窗、宣传栏、校园广播、家校平台、校园网等宣传阵地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普等知识的宣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校德育工作体现出“有布置、有落实;勤检查、多沟通;勤通报、多服务”,促使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总之,教育智慧是通过班主任在处理琐碎的工作过程中生发出来的。只要我们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加上好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就一定能把班级管理得更加出色。
二、对班级工作教育智慧实践的反思:
没有人能够轻轻松松成为优秀班主任。但是请相信:每个教师有成为班主任的可能,每个班主任也都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不懈的努力,让自己更加优秀。
1.作为班主任倾心学生、用心育人。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研究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最好的途径是通过活动观察。真情投入,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方沃土。为了优化班级管理,营造一个个温馨、和谐的家庭,创设优化的管理环境,把学生从受教育者转化成一个自我教育者,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引导学生创建一个文明守纪、团结互助、勤学上进,有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学生就会对班主任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
2.确立班主任工作长效机制。通过班主任工作的管理目标,完善班主任工作的量化考核方案,做好班主任的培训工作,不断地巩固班主任工作的成果,确保在校生无重大违纪和违法犯罪现象;同时,结合不同的学段,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有效化解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使学生自主健康和谐地成长。
3.教育智慧体现在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激励机制。对学生的评价必须讲究策略。作为班主任把握“激励胜于批评”的原则,让学生“在鼓励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班主任胡爱玲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激励机制值得班主任学习和借鉴。
4.德育智慧实践者对角色的认知。作为班主任,能得到孩子们的喜爱。这就意味着,你必须在班级事务中妥善处理;有很多的“鸡毛蒜皮”的小事,落在孩子心里,就是天大的事。作为班主任在管理上一定要管理规范和民主,这个班集体才能朝着健康的方向不断发展,不断前行。
作为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好班干部。通过培养学生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增强他们为班集体服务的意识。
作为班主任,要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信任、赏识、鼓励他们,做学生最值得信任的班主任;同时,也要用自己的耐心和智慧,赢得学生的理解与尊重,信任与爱戴,成为学生人生中成人、成长道路上的“人梯”。
参考文献:
[1]陈 宇著《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1年6月第1版.
[2]谢世腰、王力主编 《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4月第2版.
父母是子女天然的老师。言传身教,多方面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看到一对父母带着孩子在一个星级酒店吃饭。服务生细致而优雅的服务让孩子吃得很开心,对妈妈说下次还要来,并且学着服务生的样子给爸爸端水喝,说:“我是服务生,请喝茶。”父亲一把抱起孩子,怜爱地说:“我的宝宝怎么能当服务生呢,应该让他们为我们服务。”可孩子倔强地说:“我就想当服务生嘛!”
我知道,是酒店那位漂亮而文雅的小姐给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孩子是爱美的,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美高于一切,绝没有世俗的尊卑之分。然而,我们在成人之后,也就随带了中国几千年的积习和传统:人有等级之说,业有尊卑之分。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一贯要求就是要有鸿鹄之志,岂能学燕雀飞于低檐。
身为家长,不但容易要求多于鼓励,而且更易狭隘地界定成功。身为教师,我们有时也会同样有着职业的尊卑心理作怪。同样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说他们将来的志愿是当小丑。中国的某些老师斥之为:胸无大志,孺子不可教也!外国的老师则会说: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或孩子都能在某一方面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只是我们忘记了在生活中,只要热爱工作就会带来愉悦,学习不仅仅需要智慧,还需要有温情。孩子是纯色的,他们不能成为家长和老师们梦想的调色板。我们的教育更应是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找一个岗位,演一种角色,学一样本领,体验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二、给儿童成长以等待的时间
在一次公开课上,执教的老师提了许多问题,学生们回答得很好,听课的老师们都流露出满意的表情。临近下课的时候,老师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他请了一位比较胖的男生起来回答问题。男生站了起来,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了,连听课的老师都有点着急起来,可执教的老师依然微笑着在等那位男生回答,两分钟过去了,那位男生终于说话了,而且回答得很好,原来他有点口吃。下课后,有些听课者就问这位老师:如果没有这位男生耽误了一点时间,这堂课的反响会更好。为什么不另外选择其他的同学呢?那位执教的老师温和地笑着说:“如果我不给那位男生回答的机会,可能以后他就会失去了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意见的勇气,而这比我的公开课要重要得多。”显然,在那些听课的教师中,至少那些有此困惑的老师们还没有这个意识:多给孩子鼓励有时胜于暂时的结果,等待往往会带给我们成长的奇迹。
某电视台曾经做过一个访谈节目,主题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钢琴也过了十级,然而她的性格却越来越孤僻,甚至于不再和父母说话,有一天,她突然要退学。她的父母很不理解为什么给她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去学习,她却不感激他们。他们哪里想到,是他们自己一手造就了孩子今天的心理疾病。他们只是想到孩子的学习、练琴,想到在亲友面前显示自己教育的成绩,他们惟独没有想到孩子的心理需要和年龄需要。因为我们常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在规定着孩子的路线。我们急于求成却忘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卢梭在《爱弥儿―――论教育》中说:“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
三、给儿童成长以“生态、生命、生活”的关怀
“生态、生命、生活”的教育意识已经在教育界形成共识。关注生态,关注生命,关注我们的生活,不仅在通识教育中广为重视,也要在儿童教育中广为实践。教育家陶行知说:“不仅重视儿童的近期发展,而且重视儿童的终生发展。”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理论。即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生态意识,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成为我们在实践活动中的教育目标之一。我们提倡回归德育的“生活世界”,着眼于学生的“生活世界”,意在让品德培养回归学生生活,回归真实世界,用自己的亲历去感悟,在知行结合中,获得自我教育与发展。
一个留学归来的学生谈及学校学习与社会适应的矛盾问题时感慨:“积累了一大堆知识,但在真实的困难面前,没有智慧”。可能很多已经走上社会的人都有相似的感受。而另一位毕业多年的学生也许给出了这个问题的一个答案,他说,我在学校学的知识几乎都忘记得差不多了,但总留下那么一点东西,我说不出属于哪类知识,它是一种精神加上一种方法,我每次在遇到问题时都用上了,几乎解决我所有的难题。精神就是母校的治学精神,方法就是解物理题的方法。这就是教育目标梦寐以求要达到的智慧。智慧需要知识,但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知识只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它是智慧的外在表现,而智慧才是知识的内在核心。作为教育目标的智慧既是新时代的社会需求,也是人自身的发展体现。
二、智慧教育观中的探究学习
我们可以将智慧看成是一种生活方式,教育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生活方式或改变其生活方式。教育要促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自然地将教育情境中形成的才能展现出来。当然,这种展现不是复制,而是发展,甚至是拓展与创新。美国生物学家、教育家施瓦布在20世纪中期提出了探究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他反对把科学知识当作绝对的真理教给学生,强调科学是一个寻求证据、对自然现象不断加以解释的过程。
一个大学教师,从大学学习到工作后在学校的教学,这个教师不断地吸收知识,也在不断积累教学的经验,然而,我们用了多少时间思考:“本学科或者某一个教育问题如何启迪学生的智慧呢?”可能更多的教师忙于知识的传授,而不是智慧的启迪。智慧的培养与知识的接受很不相同,知识的接受可以忽视体验与反思,而智慧的培养却必定需要学习者亲身体验与深刻的反思。笔者研究生课程中有一门“误差理论”,属于主课,它选用的是英语教材。老师用英语授课,并告诉我们,只有前两章他来讲,后面的章节由同学轮着上来讲,然后大家讨论,他答疑和小结,作业是要交的,而且一样要求用英语来完成,最后,他列出了需要读的参考书目录,有英语也有中文的。接下的日子唯有认命了,先试试看吧。前两章内容由于有老师讲过,内容是理解的,把不认识的单词翻译后读下去不太困难,原来理科教材的句子都较短,语法并不难,数学公式推导占了相当的篇幅,图像也是我们早已能够理解的知识,有这些做基础,再加上中文的参考书,我们连看带猜,能够理解得百分之七八十。比较要命的是物理概念,那个句子可是要准确翻译才不至于理解错误的,大概不得,我们只有分工合作,一起讨论交流,找参考书,但就是中文参考书的解释也常让我们不满意,众人智慧得出的解释更贴却教科书,这让我们很有成就感,也比较自信起来了。每章内容学完后由同学上台讲课,最后老师做小结,回答我们的问题,指出读书翻译中的一些错误,还有被我们忽略了的知识点,概念的来龙去脉,该学科的最新进展,相关的最有权威的杂志……。他娓娓道来,是那样的恰到好处,我们概念理解深刻了,知识掌握了,视野开阔了,学习的独立意识、探究精神建立起来了。两节课中,属于老师讲的只有短短的15分钟,但那是最有价值也最精彩的部分。这门课程所学的内容、教我的老师,还有所用的方法至今还记忆犹新。教育背景中学生的体验和反思是让他们掌握得到真理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教师在探究教学中的作用――开启智慧之门
1.善待学生在探究中的错误
传统教育是“永远正确”的教育,是消灭错误、鄙视错误的教育,这种教育让学生在错误面前得到的是紧张、羞愧,而不是理性的分析与反思。关于科学探究中的错误,大发明家爱迪生所说的一段话很耐人寻味,他说:“失败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的方法是什么。”科学的历程正是在无数的失败与对成功的批判中发展的。教育背景中学生的失败是让他们掌握得到真理方法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要善待学生在探究中的错误,要指导学生去发现错误,并以此引导他们掌握验证的方法与对错误的坦诚态度。
2.正确估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探究能力
探究学习不仅需要一定的知识为基础,而且要求学习者具备应用知识的能力。所以,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前,教师要做充分的准备,特别需要了解以下几点:(1)即将进行的探究学习需要的知识基础是什么?(2)目前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够达到什么水平?还缺少哪些?(3)学生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掌握那些知识?(4)不同基础的学生可能存在的差异是什么?而能力的形成更是需要一个过程,这一点大多数教师都有亲身体会,不论是培养学生解数学题的能力,还是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或者是语文教师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探究能力也是如此,应当尽可能早地进行这种能力的培养,最好从幼儿园、小学就开始。
3.引导学生利用和开发学习资源
探究学习中,要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走进图书馆、走进实验室、走进网络世界,亲身经历对自然或社会的探究,收集第一手的资料,与在图书馆、网络或资源库的第二手资料结合起来。
一、智慧生长:教育现场的核心目的
严瑾认为,智慧生长是教育现场的核心目的,只要你衷情于教育现场,那么智慧就会被发现,就会引导我们去创造。
是生活经历给予严瑾智慧的启迪。她永远忘不了,自己当年高中毕业后,没有受过专业的师范教育,就来到江苏省南京市拉萨路小学(以下简称“拉小”)当了代课教师。她永远忘不了,30年来,在拉小的校园里,在老校长周荣华的带领下,尤其是跟着周校长追求智慧教育的那15年,她沐浴在智慧的阳光里,受到了最为严格也最为生动的专业训练。她的专业训练不是在书斋里和书本上,而是在学校的现场,在教育的情境中。
当她的思考越来越深刻,那内心深处的智慧绿芽已冒头萌发,迅速生长起来。于是,她也越来越敏慧,越来越活跃,越来越成熟。犹如当年辫子上的花蝴蝶,如今已成了头发上的一只小发卡,那小发卡像是在智慧的枝头上缀满了美丽的花朵。
这一切的一切都悄然发生在拉小的校园里。严瑾相信这样一个法则:坚守、倾情于教育现场,教育现场一定会给你一个深深的回报一一智慧的心灵。其实,这既是智慧教育的一个法则,又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法则。
严瑾的思考还不止于此。她继续思考:教育现场在哪里?教育现场的特性又是什么?课堂当然是教育现场,此外课程研究、开发的那个地方,管理和教育发生的场所当然也应该是……进而,她做了这样的概括:教育现场既是教育的田野,也是教育的时空。进而,她又做了这样的抽象:教育现场首先具有实践性,只要教育实践发生,教育现场必然诞生:其次,教育现场具有存在性,只有在教育现场,学生才会拥有生命的存在感和生命充实的体验:再次,教育现场具有综合性,在现场发生的一切都是整合的状态和特性:最后,教育现场应当由“我们”组成,它往往是复数。这样的认知和把握当然是智慧的,那么现场的发现与创造就是必然的,智慧生长这一核心目的的实现也就是必然的。
二、“百步”团队:教育现场的核心力量
严瑾始终认为,校长的核心使命是锻造一支优秀的团队,团队的灵魂不是校长,而是坚定的信念。
她反复说,我做的一切,都是和团队一起做的,一切的成绩和荣誉不应是我个人的,而应属于学校,属于这个亲如兄弟姐妹的团队,领头人的真正作用在于创设一个善学习、有能力、会创造的团队。她还认为,现场不只是一个空间概念,还是一个文化概念,只有团队在,才会有真正的教育现场,因此,衷情于教育现场便是衷情于团队。
严瑾和她的团队常常在校园内的五子树下交谈、讨论,于是不少的憧憬和梦想油然而生。五子树五枝同根,向上生长。春去秋来,孩子们在树下戏石、游戏:日月穿梭,老师们在树下小憩、倾谈。往往就在这个时候,大家心里总是升起一种情怀,以及由这种情怀所带来的悄悄的感动。在拉小,团队是由情怀建立起来并自然维系着的。这样的情怀又离不开团队建设和发展的理念:抱团、合作、共同生长。说到底,这样的情怀核心就是一个字:爱。抑或说是四个字:真诚的爱。是拉小人对教育的热爱,对学校的挚爱,对孩子的博爱,是培育起无限的情怀形成的文化回忆。这一切,都在五子树下这一现场滋生、发育、强大。严瑾内心的想法是:没有爱,哪来的智慧?没有情怀,哪来的团队的力量?
严瑾和她的团队又常常在一条细细短短的小溪旁徘徊、交流、思考,不少的想象在那里酝酿和产生。这条小溪就在校园的最里面,源^处镌刻着“智慧若水”四个字。小溪水,带给拉小教师的是积极的思维状态以及对教育本质深深的思考,是思想的深度以及由此带来的尊严,是思想的张力以及因此而产生的自我超越的动力。严瑾内心的想法是:没有思想,哪来真正的团队?哪来团队的深刻性?小溪水,这一生动的现场,让拉小的团队成了有思想的苇草,在教育的此岸与彼岸开出了思想的花朵。
严瑾和她的团队每天每日都在百步坡上来来回回,上上下下。百步坡,只有近百步的小山坡,是拉小人每天必经的道路,在他们心里有着极其重要而崇高的地位。穿行百步坡,成了拉小孩子和教师们每天的必修课。因为百步坡象征着一种精神:向上、攀登、突破、超越。路在坡上,理想在星空:一切开始于坡下,突破与超越在坡顶。在严瑾和她的团队看来,这是拉小发展中一次新的,是精神上的新。拉小团队的形成和壮大,不仅有情怀,也不仅有思想,还有这样的精神:永远向上,不会停步:永远攀登,不畏艰难:永远超越,永不满足。百步坡成了拉小校园中最为动人的生活现场,成了一个崇高、伟大的教育情境。严瑾是这么认为的:没有精神,没有理想,哪来的力量?又哪来的团队?
五子树、小溪水、百步坡,不大、不长、不高,严瑾和拉小人却将它们视作现场中的文化符号,这一符号渐渐成了拉小教育哲学的隐喻。符号、隐喻里,存着无限的情怀,无穷的智慧,无极的思想,无上的精神。正是这些情怀、智慧、思想和精神,铸造了拉小教师团队的灵魂:坚定的信念。所以,严瑾面对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中诸多的困惑和困难,没有皱过眉头,脸上始终满溢着灿烂的笑容:她的团队这么忙,这么累,这么辛苦,却从来没有倦怠,内心始终充溢着愉悦和幸福。这不是信念是什么?团队是教育现场的核心力量,往深处说,这是信念的力量。严瑾有,她的团队也有。
三、儿童发展:教育现场的核心主题
严瑾认为,不断地认识和发现儿童是教育研究的第一课题,让儿童学会创造,这是教育现场中最为伟大的发现。
拉小一直重视教育科学研究,从老校长周荣华开始,直到今天,研究成了拉小的传统,从未间断。严瑾继承了这一传统,准确地说,她一直生活在这一传统中。接m研究,深化研究,是顺理成章、十分自然的事:相反,她认为假若不研究,倒是十分不正常的。拉小有个研究的总课题:智慧教育。这么多年来,拉小对于智慧教育的研究不但没有停止,反而越来越深入。
何为智慧教育?严瑾思考最多的是智慧教育落地的载体――课程与教学。但她认为,目光只聚焦于课程与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应通过课程、教学这一组透镜,透视到课程、教学深处的儿童,让儿童永远成为课程、教学的核心,让儿童的身影永远在课程与教学中闪现、闪耀。在拉小,智慧教育就是要让儿童回到原本的核心位置上去,这需要重新并不断地认识与发现儿童。
于是,拉小的课程发生了重大转型,即让课程成为儿童自己的课程,这一课程的总名称叫“智慧园”,其中有一朵最为耀眼的花叫“晓小课程”。例如:“开学第一周”是拉小一年级的试验课程――晓小课程的一部分。这一试验在拉小已经实践、研究了三年,贯串整个一年级的学习。有媒体将这一试验的特点概括为“拼音慢节奏,数学玩中学,绘本来加盟,习惯伴我长”……晓小课程的实施紧紧围绕拉小精心筛选的16个习惯展开,学校还编写了校本读物《大嘴呱呱》。开学第一周的最后一天是孩子们最期待的,家长也受邀来到课堂和孩子一起上课,除了分享一周的收获,还需要与孩子合作完成“人生第一本书”:用一张A3纸,跟着视频一起动手折成书,上有专属LOGO和天马行空的绘画,以及家长对孩子一周生活的感言……
无须多作解释,晓小课程是儿童自己的课程,儿童参与到课程开发中去,因而是儿童自己在创造课程。这一事实又一次证明了:儿童的潜能巨大,但是需要被承认、尊重和发现,需要给予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展现,并在展现中发展。严瑾说:“晓小课程也转变了教师对专业追求的认识。拉小一年级教师们在研究中构建,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在反思中提升,逐渐让自己成为一名会编教材、会讲绘本、会做研究的优秀教师。”
拉小的思想更解放,课堂更开放:让孩子们自己当家做主,自己上课,自己规划、设计、实施、评价课程。9月10日,教师节到了,孩子们说,让我们的老师休息,今天一天的课我们自己上。他们自己上语文,上数学,上英语,上音乐,上体育……自己开班会,组织实践活动,自己布置作业,总结、评价一天的进步……何止是这一天呢?一学期,一学年,整整六年,拉小的孩子都是在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校里有小校长、小大队辅导员、小班主任……他们干得有声有色,风生水起。这一切,都使严瑾建立并进一步增强了教育信念:儿童是应该被发现的,儿童是必须被发现的,儿童是可以被发现的,关键是让自己心里真正有儿童。因此,发现儿童实质是发现自己,让儿童学会创造的实质是教师学会创造。冰心写过《只拣儿童多处行》,是的,只有儿童在,现场才是“活”的现场:只要儿童在,春天就在。拉小就是这样的教育现场,就有这样的春天。
四、“大家一起学”:教育现场的核心行动
严瑾认为,“大家一起学”既是教育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行动,一种方法系统,其目的是构建学习共同体。
教育现场,在本体上应是学习现场,是学会学习的现场。遗憾的是,至今学习几乎还是一个“黑洞”,人们是怎么学习的,儿童是怎么学习的,仍然不是非常明了。严瑾和她的团队想让这个“黑洞”敞亮起来,C明起来,他们在大量的文献研究、实践反思、前瞻未来的基础上,设定了一个突破口:“大家一起学”。
首先,对“大家一起学”的内涵特征进行阐述。“大家”,指以儿童为核心的教师、家长以及其他社会资源,是一个个“我”的集合:“一起学”,指围绕着儿童的学习,所有参与者都在学习中,强调“我们”的协同:“大家一起学”,最终是通过“我们”一起的学习,促进每一个“我”的智慧生长,求得每一个“我”的融入式发展。
其次,“大家一起学”是一个结构,处在结构上位的是目标和理念。严瑾将目标定位于“三慧”,即慧学、慧玩、慧生活。其中慧学是核心与基础,慧玩是儿童的天性,慧学与慧玩的相遇与结合,提升了学习的境界,提升了玩的品质。无论是慧学还是慧玩,最终都是为了“慧生活”,“三慧”串起了“大家一起学”的目标链。处在结构上位的,还有“大家一起学”的理念。对此,严瑾用“包容、共生、卓越”三个词来阐释。
再次,把“大家一起学”置于整个学校课程体系中。严瑾带领团队寻找到并形成了“大家一起学”融入课程体系的几种方式:植入式、延伸式、镶嵌式、节庆式等,将“大家一起学”落实在课程中。此外,他们又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活动性学程”。其一,教学活动在本质上是学习活动:其二,学习活动需要设计,用系列化、结构化的学习活动编织整个教学过程:其三,学习活动必须体现活动性,即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性:其四,这样的学习活动形成了学习进程。他们又形成了不同的“活动性学程”的实施路径:发现学程、表现学程、现场工作学程、互惠学程,以及讨论式学程、探究式学程、表现式学程、跨界式学程等样态。
最后,“大家一起学”最终目的是建构学习共同体。严瑾这么判断:“就这样,‘大家一起学’的教学现场成为每一位学习者生长于其中的洋溢着勃勃生机的公共学习场域。”我的领悟是,今天在课堂里学会了“大家一起学”,明天到了新的学习空间,以至于今后的工作、生活中,都会自觉地“大家一起学”。犹如心理学家所言,今天学会了合作,明天就拥有了竞争力。
拉小教师发展中有一个个驿站,这些驿站推动教师一步一个脚印、一环扣一环、一站接一站地向前,慢慢地就会发生腾跃。我似乎看到,严瑾正带着她的团队又站到了一个新的驿站,准备新的出发。每次出发,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次新的百步坡上的攀登,将会抵达下一个驿站:而每一次抵达,又是一次新的出发。无论是出发还是抵达,无论是抵达还是出发,严瑾永远在教育现场有新的发现和新的创造。这就是一一严瑾的智慧。
[专家点评]
在与严瑾校长的接触和交往中,她有两件事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其一,她与老校长薪火相传,身上葆有“百步向上”的气质,永远给人一种“黎明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