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31:2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农村地理教学的现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1.师资力量严重欠缺
(1)地理教师结构极不合理。农村初中地理教师有半路出家,有其它学科兼职,更有退居二线的教师。他们多是边学边教、边教边学,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混日子。对他们而言,上课一本教材,一只粉笔,一块黑板足矣。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农村初中学校人人都可以从事地理教学。不少教师也曾这样认为,但转科从事地理教学实践后,才深感真正教好地理很难,敷衍了事极其容易。而地理专业教师少之又少,甚至缺乏,既使有,也多是得过且过,毫无进取心。
(2)地理教师质量普遍不高。主要体现在: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不能领悟新课程理念,不重视教改又不愿学习,而且自我感觉良好。事实上他们根本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式。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不得当,在教学过程中,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施教学,仍然采取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初中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压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虽然教师滔滔不绝,似乎也很劳累,但是让学生被动学习,不但使他们没有学习激情,还会产生厌学情绪。部分教师自身知识不够,虽然专业知识及教学方法欠缺,但又不愿加强学习,不看有关专业方面书籍,更不愿上网搜集教学资源,丰富自已的专业知识,吸收其它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他们几乎不使用多媒体教学。
2.地理学科不受重视
(1)可有可无的学科地位难以引起关注。农村初中地理学科在当地人的心目中,可有可无,被称为“豆芽科”中的“豆芽科”,其地位与音体美比较都远远不如。而教育部门只在口头上重视地理学科,要求地理教师,而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地理学科,教师不愿教,学生无心学。
(2)结业考试不能激发学习动力。目前社会上虽大力宣扬需要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尽可能学好各科知识。而实际上,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甚至班主任,都认为学生地理学得好与差,都无所谓。究其原因是地理在初中阶段只要求结业,不列为中考科目,即使学生结业成绩不及格而要求参加补考,也是留于形式,学生又怎能学好地理?
(3)对地理教师考核等严重挫伤积极性。许多学校在考核及奖惩等方面都向升学科目倾斜,而非升学科目的地理,教师教得好与坏,学生考得好与差,都不太关心。农村初中多数教师不愿从事地理教学,是因为他们认为,一旦选择地理教学,学生成绩不好,教师考核难看,职称难进,升学奖无缘等。
3.学习地理氛围低落
(1)农村初中学生地理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小学开设了正规的自然课程;有的小学把自然当成了“豆芽科”,教学流于形式;有的小学甚至没有开设自然课程。在这种情况下,真正对地理感兴趣的学生少之又少,多数学生的地理基础几乎为零。而到了中学阶段,地理学科知识难度进一步加大,他们本身就无学习热情,因此,就更没心思学习。毕竟,学生只有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才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反之亦然。
(2)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较多。由于平时缺乏父母的学习督促,很多学生学习习惯差,主科都不愿意学何况地理。再加上他们由于缺乏必要的父爱或母爱,因而性格内向,本身又见识少,知识面狭窄而导致理解力、接受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等较差。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缺乏父母管教的留守儿童根本就没有学习动力。这严重阻碍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3)初中地理教材内容多而杂。初中地理教材内容包括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以及地球地图等,既有自然地理,也有人文地理,虽然黑体文字较少,但活动设计众多,且灵活度高,而学校安排课时又少,并且经常被语数外等主科占用。学生因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训练时间,导致他们对地理学科认识不够,学习方法欠妥,进而学习效果差。
(4)多数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由于受“金钱万能论”和“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无论教师怎么大讲道理,学生总是听而不闻。他们到初中的目的,就是混大一些好出去打工,这也是一些家长经常给孩子灌输的观点。这样的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他们怎会有学习地理的热情?
二、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孟子曰:“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作为地理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这是为师之基础。一所学校,只要有一批专业知识过硬,业务能力强的地理教师队伍,学生才能真正融入到地理学科中。
(1) 更新教师结构。学校应按照国家课程设置和开齐_足课程的要求,合理设置专任教师岗位。现有学科相对富余的教师,可选拔中青年教师进行转学培训,使他们经过一系列培训后,能基本胜任转学科后的教师工作。城乡应经常开展教育对口帮扶,建立以示范学校为重点的校对校、一对一的帮扶机制。同时,教育部门应该尽可能的补充专业地理教师到农村初中任教。
(2)提升教师质量。对于半途从事地理教学的教师,要求他们加强专业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并经常为他们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从而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对于兼职地理教师,应当坚决清除,毕竟一个教师的知识以及精力有限,能够教好一门学科至关重要;对于退居二线的老教师,尽量少任课时,这样既照顾他们,又对地理学科影响不大;对于地理专业教师,应严格要求,并让他们在搞好地理教学的同时,引领其他非地理专业教师。
2.充分重视地理学科
地理是文理结合的独特学科,综合性强,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其教育价值不容置疑。“地理学科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种生产力。地理科学的发展对社会进步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必须承认“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的公民所必须。”
(1)认识地理学科重要性。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社会、家长,都应该真正把地理学科作为公民所必须的课程,而不是口头上做做样子,雷声大,雨点小。上行下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用心地去学习地理,也才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其实学好地理大有用处。目前,许多地区把地理也列入了升学科目,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改进教师考核制度。地理教师与其它科目教师只是分工不同,各司其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样有所付出,有付出就有所得。学校在考核以及晋级或获得升学奖等方面应该享有与其它学科教师同等待遇。这样才能激发地理教师的教学热情。
3.激发地理学习热情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充分说明兴趣在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陈景润正是对“1+2”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摘取了数论皇冠上的明珠。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教师讲得多么精彩,如果学生不感兴趣,听而不闻,效果不言而喻。
(1)提升地理学科重要地位。地理既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小学、初中、高中都安排了课时,那么从小学起学校就应该满足必须的课时,并且要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随便哪科都能占用地理课时,即使不被占用也是流于形式,甚至就是自习课。只有学生一开始就认为这是一门对自己适用且必修的课程,才能从根本上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热情。
(2)关注留守儿童思想动态。作为一名教师,应随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与家长沟通,并采取相应措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好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从而逐渐地让他们从被动的学变为自觉的学。
(3)创设丰富多彩地理课堂。尽量使多而杂内容变得简洁明了。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学科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如可以利用多媒体、简笔画、动作表演、分组活动、游戏、周边野外考查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端正学生地理学习态度。研究表明:学习态度影响着学习的效率,还决定着学或是不学。作为地理教师应让学生明白,学好地理,无论是现在,还是今后,都非常适用。地理学科虽然不是主科,教师仍像主科一样严格要求学生,只要教师在教学中严谨,学生学习态度就会端正。当然,教师不失时机引导学生,多给学生讲些浅显道理,不要急于求成,会让学生逐渐端正地理学习态度。
作为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任重而道远,只要发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在充分认识其现状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加强专业学习,坚持不懈进取,勇于创新,农村初中地理教学必将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文海山.农村初中地理教育面R的困境及对策[J]. 四川教育学院院报,2006.
地理教师都有同感,不少学生对地理学习缺乏动力,存在着一定的畏难情绪。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地理知识本身较为抽象,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初中生还没具备;另一方面,也许是与老师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学形式比较呆板有关,因此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一、农村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就教师方面来讲,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教师素质与新课标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第一是专职教师较少,由于长期受学科的偏见的影响,从事地理学科的教师很少,有的学校甚至连一名专职地理教师也没有,地理教学被边缘化,地理课往往用来照顾老教师,或者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来兼任。而这些教师本身就缺少专业知识,对学科的认识和研究程度不够,缺乏钻研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照本宣科,有的教师上课时将课文给学生阅读一遍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为了应试教学,让学生在书本上将往年出现考试的地方勾画一下,叫学生反复背诵,或者进行题海战术的训练。教师思想观念和素质制约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和素质教学的进行。第二是其他教师挤占地理课,为迎合应试教育追求升学要求,提高主要学科的应试成绩,教师们纷纷向地理教师要课,地理教师也乐于或者被迫让道。地理教学时间得不到保证,教学效果当然不会很好。学生们觉得地理教师都不重视,他们有何必认真?
其次是由于教师的态度而引发的课堂教学问题。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教师并没有把新“课标”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放在主要的工作精力上来。关心的也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注意到对自己的新教学要求和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都遵循着地理八股式的固定模式进行授课,教师和课本成为课堂上的权威,一节课下来,基本上以教师“灌”为主,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忽视了教与学的创造性,扼杀了学生的灵活性。多数教师仍靠一支粉笔,一本书支撑地理教学,课堂上连一些挂图、模型都没有,更不用说多媒体教学了。地理教学内容应密切实际,注重实践活动,可我校地理教师可能是无力组织,更可能是学校怕出安全事故,或许是其他原因,本校学生没有上过地理实践活动课。无一例外他们的地理课都在教室度过。因而上课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最后就学生来说,语数外等主要科目难度大,学习任务重,老师过于严格。学习时间长,超过7小时,学生完成课外作业时间需要1.5小时以上,许多学生无力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他们不堪重负,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在本身学习能力不足,学习任务难以完成时,选择放弃地理等学科容易理解。首先,考试是指挥棒,中考不考地理。其次多年以来,地理作为副科,早已深入人心。最后,学校,家长,地理教师轻视地理教学。受其影响,学生当然不太愿意学习地理。
二、搞好初中地理教学的一些建议
1.灵活的上课技巧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首先,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说,新课导入的用语,知识点之间过渡的用语,都离不开教师细心地进行艺术加工,从而以一种“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再比如说,课堂活动题的探究、思考,教师不能完全放开地让学生去实践,而应给以一定的指导,通过艺术化的指导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满探究的欲望,因好奇而积极思维,从而获取新知。
其次,要能给学生多一份自信。在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练习的评析等方面,教师要动足脑筋,从而把复杂问题以最简单化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即使那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也能兴趣十足地投入到课堂中来,就会因为感觉“自己行”而变得自信,因自信而更加喜欢地理课,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正确认识地理学科,培养学科兴趣
现代地理学从德国“洪堡时代”到现在,只有两百年,学科研究范畴却变化很大,无论在自然还是人文方面,处处都有地理学。它以各学科为基础,更在各学科之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研究诸地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它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维系着全社会的发展。“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生活中到处是地理知识”,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自然现象;再如“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五彩缤纷的生活方式有它特定的地理背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再到全球性的粮食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这些关系到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将在初中地理课上探讨。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在生活中能解决问题,解释困惑,这就是兴趣和动力的源泉。
3.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古语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1)自学导读,有目的的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先阅读课堂上将要学习的教材内容,做到整体把握教材内容框架。学生亦可针对疑难提出问题,有针对性的学习。
(2)图文结合,善用地图。地图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课堂上,教师运用地图教学,并且指导学生识图,将课文落实到图上,培养学生用图技能,使地图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
实验仪器严重短缺、陈旧;实验管理人员缺乏,实验室管理封闭;实验教学模式僵化;教师教育观念落后,甚至有的老师认为实验教学浪费时间、效率不高、难组织、嫌麻烦、怕准备,教师在黑板上讲天平调节,学生在练习本上连电路,用多媒体演示代替实物操作是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2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
2.1有利于概念的建立
通过观察具有本质特征的实验,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形成概念,是物理实验的作用之一,如力的概念建立,学生把力和收缩的肌肉紧紧相联系,通过实验,可把主观感觉引起的力的概念推广到没有生命的一般物体之间.用手托物体,可感受到压力,把物体放在桌上,桌面代替手;用力可把弹簧拉长,在弹簧下挂物体也可以把弹簧拉长,从而得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个科学的概念.2.2有利于规律的理解
实验能使物理现象简单化、明晰化,突出主要因素,便于理解物理规律.如学习重力的大小时,让学生清晰地观察随着弹簧测力计下所挂钩码个数的增加,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明显增加,归纳总结出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2.3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即使是一个不起眼的实验,也能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让学生渴望获得新知.如在大气压教学中,演示“覆杯实验”、“瓶子吞蛋实验”.又如在浮力教学中,演示“鸡蛋在盐水中的浮沉”,其中的奥秘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2.4有利于因材施教培优扶差
学生由于接受能力和思维敏捷程度上有差异,对问题的理解不同,而分组实验、小实验并不要求学生思考完全相同的问题,有利于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并且学习暂时困难的学生动手能力可能比较强,在实验中让他们容易获得成功体验,对学习暂时落后的同学先培养动手能力,然后鼓励他们把做过的、看到的说出来,并给予适当的表扬,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是有用的,通过努力会有所收获.笔者以此为契机,对他们进行学习思想、学习态度的疏导,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从思想上进行转化工作,积极引导,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进一步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将学习暂时落后的同学转化为学习中等生,使中等生、优等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解题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笔者的79班一名学生物理中考成绩满分.3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对策3.1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新课程把实验融入科学探究中,并强调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可见,物理实验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物理教师,对此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认真落实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3.2做好课堂演示实验
笔者曾经做过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问卷调查,八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程是物理,原因是物理老师上课时精彩的演示实验让他们很是喜欢,这说明物理教师要想上好物理课,让学生喜欢物理这门学科就要不怕麻烦做好课堂演示实验.教师在课前要准备充分,反复操作,直到熟练的地步.课堂上教师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时动作要准确、标准,例如在使用托盘天平时,取用砝码、移动游码必须用镊子而不能直接用手;电路的连接应先接线路后接电源,拆卸时要先断电源,后拆线路,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求教师在介绍实验仪器、阐述实验过程和总结实验结论时,语言必须准确、简练.演示实验不仅要现象清楚,而且还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投影放大、自制可见度大的仪器进行演示等都是常用的方法.
3.3开放学生必做实验
《物理课程标准》为了便于实验教学与评估,明确提出了20个实验,包含基本操作类7个:
(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5)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6)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7)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测定性实验4个: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B-0026-02
乡土地理教学是指教师在常规教学内容完成后,结合本地地理知识,开展乡土地理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提升学生地理素养,加深乡土情感的地理教学。《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要有开展地理实验和地理调查分析的能力,使学生的地理知识从了解上升到运用层次,这也使乡土地理教育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实施新课程标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V西各地乡土地理教学的现状如何呢?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践,对广西高中乡土地理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为乡土地理教学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一、高中乡土地理教学调查本情况
本文作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对玉林市 12 所高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调查的学校包括自治区示范性高中、普通高中和农村高中,涵盖不同区域的学校,以全面了解不同学校乡土地理教学情况。教师的问卷主要涉及乡土地理课程的教学基本情况,总共向地理教师发放了 60 份问卷,并对部分地理教师进行了访谈。调查情况如表 1 所示:
其中自治区示范性高中问卷 120 份,回收 118 份,有效问卷 116 份。普通高中问卷180 份,回收 168 份,有效问卷 164 份。城区高中发放问卷 200 份,回收 195 份,有效问卷190 份。农村高中 100 份,回收 98 份,有效问卷 90 份。
二、高中乡土地理教学的现状分析
从调查的 12 所高中和 300 名学生的调查结果中分析可知,乡土地理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大多是在课堂上做简单介绍,未结合乡土地理特色进行教学。
(一)乡土地理教学流于形式。乡土地理学科的教学是增强学生家乡情感的有效手段。根据对 12 所高中教师进行调查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地理教师教学乡土地理的普及率普遍较低,从未教授过乡土地理知识的教师占比 52%,讲授家乡地理知识的占 23%,不确定和根本没有讲授的分别占 56% 和 21%。安排学生在暑假或寒假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活动的学校只有 3 所,全部都是示范性高中,从完成的调查报告来看,此类活动更多流于形式,少有地理老师能进行专业辅导。
(二)学生对乡土地理课程的理解程度和认知度不高。调查学生乡土地理教学的问卷旨在了解学生对乡土地理课程的理解程度和认知度。为了探讨不同层次学校(示范性高中和普通高中)和不同地理位置学生(城区高中和农村高中)之间的差异,我们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
表 3 和表 4 的数据从统计学角度分析可知,示范性高中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在乡土地理课程意识上存在明显的差异,示范性高中学生的课程意识高于普通高中学生;乡土地理课程的认知度,城区高中与农村高中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城区高中学生的认知度略高于农村高中学生。
在被调查的受访者中,占 34% 的学生认为,乡土地理与其他学科学习有关。占 32% 的学生认为乡土地理对他们的学习研究有帮助,这反映出学生对乡土地理的认知。只有占 25% 的学生认为乡土地理教学是他们了解家乡的渠道,占 46% 学生选择不知道,占 29% 的学生说完全不懂。占 31% 的学生认为学习乡土地理可以为家乡服务,但不确定的学生占比最大,达到 53%。上述数据反映出大多数学生并不清楚乡土地理教学的目的。
(三)教师乡土教学研究能力不足。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忽视乡土地理实践教学不利于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教师不仅要做知识传授者,更应该是研究者,教育者。对教师乡土地理教学的调查显示,52% 的老师认为自我知识储存有限,57% 的老师认为,实践乡土地理活动或引导学生进行研究的主要困难在于自身的研究能力不足,而认为开发乡土地理教学可能有助于其专业发展的教师占比 62%。很明显,虽然大多数教师认为乡土地理教学有助于他们的专业发展,但明显受到自身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限制。
三、结论与建议
(一)重视乡土地理教学。目前的教学模式使乡土地理教学处于边缘地位,教师、学生对教学意义的认识不高,对其作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乡土地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作为综合实践课程,乡土地理教学需要教师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综合多个环节的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实践知识,喜欢开展乡土地理的研究。教师在实践乡土地理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走出教室,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乡土地理教学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从教室里“走出来”,注重实践。实施过程必须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开展乡土地理观察,地理实验,调查和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践进行创新学习;综合运用专业统计工具进行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创造探究性学习、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认识和形成乡土地理知识的能力。
乡土地理教学需要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情境和社交能力。例如,进行课堂教学、户外实践或社会调查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创新乡土地理教学策略,探索适合本土的乡土地理教学方法。乡土地理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乡土地理教学应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创新乡土地理教学策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校不重视
地理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也是一门国家课程。由于中考不考,初三就不上地理课了。地理学科与中考科目的学科明显的不同,致使教师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2.教师不重视
由于社会和学校教学大环境的影响,地理教师对地理教学也不够重视,认为地理教学搞得再好,中考不考还是没用,从主观上就没有把地理教学重视起来,导致在实际的教学中以应付为主,作业少留甚至不留。
3.家长不重视
由于社会及学校等大环境的影响,家长对地理教学也不重视,甚至对孩子说不用学地理,学好了也没用,中考不考,浪费时间和精力,应该把时间和精力用在中考的科目上,学生在家写地理作业还要挨家长骂。
4.学生不重视
由于学校、教师、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不爱学地理,不愿意学地理,学生上地理课从来没有自主学习过,缺乏自主性、积极性,更有甚者在地理课上做数学、英语作业,留的地理作业有一半人不能完成,完成作业的多数是抄袭别人的……
二、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令人担忧的原因分析
1.没有转变思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仍然有很多的领导、教师、家长等没有转变观念,从上到下,从社会到家庭,看的还是中考升学率,评价机制仍然是应试教育的那一套。
2.中考不考地理
目前的教学现状是,中考仍然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指挥棒,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是围绕中考展开的,中考不考地理是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令人担忧的主要原因。
三、农村中学地理教学的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应在全社会加强素质教育,弱化应试教育,逐步取代应试教育。学校应强调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公民,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人才的认识。
2.改革评价机制
改革评价机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将评价机制落到实处,对教师的评价也应强调重过程、轻结果。
3.改变现行的中考制度
随着素质教育实施了多年,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的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地理学科没有纳入中考科目中去,地理学科没有收到应有的重视,一般都只重视语、数、外等学科,导致农村初中学校地理教学方法不当,效果不佳。
一、当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材处理不到位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根据教学需要做好教材处理是优化教学内容的关键所在。从过来的地理教材处理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一是照本宣科,完全按照教材从头到尾的讲一遍,没有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二是不注重学生对预习内容的准备。在新教材中新增了很多活动题材,需要学生在课前收集信息。但是,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却往往容易被教师忽略,从而就使新课程设置的教学目标难以达成。三是对教材缺乏正确有效的整合。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地方资源和生活资源等教材之外的资源,导致教学内容单一、枯燥,让学生学起来没有兴趣。很多学生只是应付式地记笔记,或是直接在教材上划横线、斜线,让学生死记硬背,在课后通过做大量的习题来达到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方式滞后
一是教学手段落后。在偏远的农村学校,由于教学观念落后,加上地域条件的限制,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条件较差,师资力量薄弱,因此,这些地区学校所使用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陈旧,主要是粉笔、黑板、教材等,有的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很差,缺乏多媒体教学设备,有甚至连教学模型、挂图都没有。二是教学方式老套,大多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念、学生记的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单调乏味,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这就既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没有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率低下,难以有效地提升地理教学质量。
(三)教学评价不当
一是学校对地理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缺乏规范性。由于地理学科没有纳入初中毕业会考成绩,导致地理教师在教学评价、职称晋级等方面受歧视,难以享受到像语文教师、数学教师一样的公平待遇,严重影响了地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教师对学生评价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容易忽略学习过程中如帮助和激励学生,一旦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或表现不佳,动不动就横加指责,甚至是采取随意打骂等体罚学生身心的行为。由于教师评价缺乏鼓励性,加上评价方式粗暴,极容易挫伤初中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甚至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结果就会使教学评价的结果适得其反,甚至与教学评价的初衷相距甚远。三是考试评价方式单一。目前主要采用的是书面形式的期末考试和生物实验操作测试,仅仅以一次考试定乾坤。缺乏教学过程的评价体系,没有将学生的平时学习表现作为学生成绩的主要部分,导致地理考试评价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
二、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正确指导地理教学
农村人们的思想保守落后,认为地理只是“副课”。作为农村初中学校地理教师,应该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地理教学重要性。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与技能,能够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有效措施。同时,还要想方设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习的实际意义,充分感受到学习地理课程的实用价值,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改变家长及社会对地理学科学习的根本看法。
(二)引入农村资源,创新教学方式
对于教材中的学生活动内容,必须指导学生在课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根据教学需要,结合学校自身条件,将网络资源或地方地理教学资源有效地引入到教学中来,以增加教学内容,弥补教材资源的不足,拓宽学生视野,激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譬如可以将有趣的地理史料、逸闻趣事和农村丰富的地理资源引入到地理教学中来,让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地理,引导学生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地理现象。如通过学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让学生充分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对自己所在的家乡的地理情况进行分析,并要求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答常见的地理问题。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认识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评价方式,提供评价效果
一是提高地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学校对地理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必须与其他科目一视同仁,充分使其享受到公平的待遇,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二是多鼓励,少批评,用积极的评价激励学生。对于学生出现的不足或错误,要多引导、多点拨和多帮助和宽容,而不能够一味地批评指责。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活动。如组建地理行动小组,利用课余时间研究所在农村地区的地理问题,以此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三是建议进行改革地理考试。将学生的地理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大块,各占一定的比例分值,狠抓教学过程评价,从而达到提高农村初中地理实效性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即使是农村地区的办学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相对于城区教育而言,发展速度要相对滞后得多。从农村初中的地理教学现状来看,由于受农村地区条件的限制,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我们必须应该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然后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对地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都相对落后的西部农村地区,这种高要求与低能力的矛盾极为突出。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了解我国西部农村地理教师队伍现状,将有助于落实地理新课程在西部农村地理教学实施,同时,有利于解决其实施过程问题,以此推进地理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地区的有效实施。为此,了解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西部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队伍状况,通过对云南省部分农村乡镇中学开展调研,以期解决西部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队伍实施地理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现实实践意义。
一、研究调查情况
围绕西部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队伍基本状况的目标,对云南省建水、思茅、昭通、曲靖等乡镇中学师资状况进行调查。
调查采用问卷方式,内容涉及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教育背景、专业素养、教学状况等问题,调查对象为上述各地一线初中地理教师。共发放问卷102份,回收98份有效,即有效问卷率为96.07%。
二、西部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队伍现状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在西部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队伍状况并不容乐观,因此制约了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进。调查数据显示,西部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队伍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师资的年龄结构不合理
1.年龄结构是师资队伍现有和潜在实力的重要体现,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地理教师的创新能力、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调查显示,西部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不合理,年轻教师比例低于于老年教师,如20--29岁的年轻教师较少,只占16%,30--50岁的中青年教师占32%,而50岁以上的临近退休的教师占了较大比重,即52%。
2.说明地理教师的年龄结构不甚合理,人才梯队中明显缺乏年轻老师,这种年龄结构不利于农村学校地理教育的持续发展。
(二)师资的教龄与职称结构存在不足
从教龄来看,地理教师的教龄结构表现为“两头多、中间少”,即教龄在5年以下和20年以上的各占20.1%和38.5%,前者虽有朝气但经验不足,后者虽经验丰富但职业倦怠感也相对较重,而既有一定教学年限,又有充沛精力的中年教师相对较少为41.4%,教龄结构不尽理。另外,本专业出身的地理教师,教龄相对较短;而经验丰富的教师或者是非地理专业出身,或者是兼代其它学科。从职称来看,职称结构偏低,即地理教师的低级职称较多,而中高级职称过少,这与教师的教龄明显很不相称。同时,一些地理教师的职称多是通过其它学科长期的教学而取得,也就是说地理教师的职称与地理教学没有多少联系,这从他们教学地理科目的时间也反映出来,这些教师中,有58.1%的教师教授地理的时间为2--5年,有31%的教师教授地理的时间在两年以内,只有10.9%的教师教授地理的时间是6--10年,而没有一位教师教授地理在十年以上。
(三)地理教师学历水平低
学历结构是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调查显示,本科学历的地理教师仅占29%,而专科学历的地理教师比率却高达71%;地理专业的教师占29.2%,而非地理专业的教师占了70.8%。并且经了解高学历的教师大多都是通过函授等学习手段后期获得的,可见,初中地理教师学历结构不合理,专业对口的教师比例小,很大程度上限制着农村初中地理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教师非专业化现象突出
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地理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地理教学理论、地理教学技能等内容。一位地理教师,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素质,在教学中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不会有很好的学习效果。地理教师的专业思想也不坚定,这可从近86%的教师教授地理是因为“上级的安排”或者“教地理比较轻松”中明显的反映出来,而且绝大部分地理教师对自己地理教学的要求仅仅是“能应付过去就行”或者“混日子”,他们对个人专业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持有一种被动应付、得过且过的态度,没有高远的理想,缺乏专业提高和教学成功的心理预期,同时学校主要对他们的主科教学或主要工作进行评价,打击了教师对地理这一副科专业提高的积极性。据了解,一些长期工作在农村且为农村教育做出巨大贡献的教师,得到职称晋级的机会却依然很少,付出与获得很不相称,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缺失,对待教学和新课程也缺乏热情。
从对农村初中地理教师专业素质调查的情况来看,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偏低且缺乏提高专业素养的意识。初中地理课程多是由物理、化学、体育、计算机、英语等教师来上,绝大部分的地理教师都未受过正规的地理专业课的系统训练。调查数据显示,西部农村初中的地理课程,极少是由地理专业毕业的教师担当,而更多是由所占比例高达70.8%非地理专业的教师担任。
大多数教师在进入地理教学岗位之后,他们并没有就地理专业知识做专门的研修或者相关的系统培训,本身的地理专业知识极为匮乏,他们难以根据地理学科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这很难保障教学质量。
(五)地理教学整合科技新技术手段水平不高
由于这些乡镇初中的地理教师基本上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地理专业培训,所以他们的地理教学技能也很不足,比如说,地图技能是地理学最为基本的一项技能,也是初中地理新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但是据了解不少地理教师上课仅要求学生勾勾重要文字,死记硬背图形。
接受调查的地理教师中,对反映最新研究成果的“3S技术”、“全球变化”和“数字地球”等知识不了解的居然占到了61.2%,听说过但不清楚的为38.8%,而且,超过86%的地理教师并不清楚这些反映当今时展特点的地理知识。
总的来说,这些乡镇中学地理教师严重匮乏,非地理专业教师比例大,学历水平普遍较低,年龄结构与教龄结构不合理,高职称教师数量少,地理教学态度与方法有待改善,专业素质偏低且提升意识不强,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地理教育发展。
三、提升西部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队伍素养的对策
1.加强专业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对自身的专业素养不足有清醒的认识,要不断加强专业和技能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以适应地理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趋势。西部农村山区贫困县,地理教师就是学生获取相应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地理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尤为重要。那么,农村初中地理教师该如何学习呢?这要根据农村初中的实际情况而定,主要有以下学习方式:一是通过地理教师的自学或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二是参加有关部门的各种短期或长期的地理教师职后培训,如地理教师的新课程培训、职称晋升培训等;三还可通过自学考试、函授等各种学历教育加强学习。此外,也可以结合国家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来学习。
2.开展教学研究,促进专业发展。
地理教师参加教学研究,是现代地理教育的召唤和必然要求。首先是地理教师跟上教育改革步伐的需要,地理教师只有通过各种教学研究来认识并适应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变化,才能走在地理教育改革的前列;其次是提高地理教育质量的需要,地理教育质量的提高不仅要靠地理教师的埋头教学,更要靠地理教师的教学研究;再者教学研究也是提高地理教师素养的必须途径。然而,就该区而言,其开展教学研究的条件不足,加之大多数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较低,很难开展教学研究。因此农村地理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素质和研究条件,选择适合于自身的教学研究方法和类型。比如,初步参加教学研究的农村地理教师可以从撰写教学经验与体会式文章入手,渐渐的地理教师更要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之上,注重对地理教学经验、体会进行研究和总结,从而逐步的提升撰写比较严密和规范的地理教研论文的水平。
3.结合农村实际,开展地理教学。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但是据调查农村初中乡土地理教育缺失,这使得不少学生认为地理课程远离个人生活。其实对于农村地区来说,无疑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尤其是素材性资源,如独特的地貌、气象气候、生物生态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古朴的建筑、淳朴的民俗民风、古老的民间传说、动植物的栽培养殖技术等社会资源。因此,在缺乏乡土地理教材的农村初中,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就地取材。比如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利用现有的新课程地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开展乡土地理教学,地理教师也可以结合本地特色,通过新教材开发乡土地理内容,使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与农村社会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独立学以致用的效果。
4.鼓励与支持地理教师加强学习和教学研究。
教育的得失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教育改革的关键。而所调查的老师中,都普遍存在着的地理教师教学水平低、专业素质差等现象。因此,要真正落实地理新课程,学校还应该鼓励地理教师参加各种学习,支持地理教师开展教学研究,通过地理教师的学习和教研提高其实施地理新课程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比如学校可以争取给地理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以促进他们提升学历、增强科研意识与能力等。此外,还可多开校内外交流会等,以形成互助共长的和谐校园氛围。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地理教育新课程实施现状不容乐观。农村初中地理教师整体素质偏低,这种现状存在的原因主要与地理学科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农村经济实力不足有关。可以说,由于受到农村初中地理教师的素质不高等因素的限制,农村初中地理新课程实施效果不明显。对此,应该提升地理教师素质,加大投入,建设并完善地理课改配套体系,从各方面保障地理新课程的实施;农村初中地理教师既要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要加强专业学习,开展地理教学研究,同时结合农村实际,开展地理教学,促进专业发展,切实做到学教研结合,从而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俗话说:“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地理教学活动不仅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学生素质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应当针对当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所存在的现实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措施。
一、当前农村初中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1.传统思想观念影响较大
在我国的农村,传统思想观念还是对教育教学有一定的影响。农村的家长和学生普遍认为,数学、语文、英语才是学生应当仔细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是考试最重要的部分,而地理只是“随意看看”的学科,使得在农村的教育当中,往往教师的教学水平比较落后,地理的教学课时非常少,也容易被“主力学科”侵占教学课时,以至于地理教学越发的薄弱。
2.学生性格内向,掌握地理知识较为浅薄
农村的生活条件有限,由于一些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的影响,很多农村的学生相对性格比较内向,也容易满足,这都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地理学习。由于性格内向,没有勇气向老师或者其他学生请教或者讨论,这就导致学生的视野越发狭窄,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教师难以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不能及时地了解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长此以往,不仅学生的成绩令人担忧,更容易让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3.师资力量低下,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农村教育中对地理教育的忽视,地理的师资力量也令人担忧。地理教师得不到学校的重视,对地理教师自我能力提升的教育和培训也比较少。事实上,地理师资力量当中往往存在着学历低下、青黄不接、教师老龄化等问题,这就导致教学水平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等结果。教师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现状直接制约着农村初中地理教育教学的发展。
二、优化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的探讨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要想走出第一步,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再只重视数学、语文、英语这三门学科,而是将地理放到与它们平等的地位上,改变以往应试教育的模式,给予地理学科应有的重视。在地理学科的认识度上,我们应当向家长和学生普及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应当明白地理学科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联系的一门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实用性。事实上,学习地理不仅能丰富中学生的知识,更能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培养学生对于社会生活的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入地理教学。有了兴趣的支持,学生才有学习的动力,才能支持他们孜孜不倦地进行追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学生多使用激励教学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准备一节地理课,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成为地理小老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由小组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学习代替传统的教学,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长此以往,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爱上学习,形成良性循环,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这一章节时,笔者使用的就是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在课上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向其他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学习资料,最后课堂评比出“最棒小老师”,并且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这种教学的优势在于拥有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在之后的考试中也证明,学生对于这一章节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达到了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3.挖掘多元教法,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教师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素质水平在一定意义上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从宏观角度来说,首先要纠正传统的“地理不重要”的思想,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地理师资方面的投资,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素养的教师。特别是在农村环境中,应当增加一些硬件投入,特别是多媒体的相关配备,这有利于教学更好地开展。
而教师自己,要不断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使用多元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比如,在教授七年级上册《人口与人种》时,教师可以把三大人种的特征和分布地区等变成歌谣或者顺口溜,这种有趣的方式能让学生提起兴趣,也能让他们尽快地记住这些名词,将教学灵活化、艺术化。
总之,教师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视当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出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的策略与方法,进而实现农村学生地理成绩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乡土,顾名思义就是指家乡、故乡,但也指地方。我国不同时期的地理教学对乡土的范围规定也是不同的。乡土可以是以一个省、市或地区为单位,也可以是以一个县、区或乡为单位。乡土地理教学是地理教学的一部分,可以讲述本省地理情况或者是本地区地理情况。
2.乡土地理教学原则
2.1经济性原则。
在实际乡土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在课前制作一些简单、直观、实用的教学工具,方便课堂教学。进行乡土地理教学,就必须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进入大自然和社会,亲身体会。这一实践性活动必然产生一些费用,就需要学校和学生一起承担,并秉承节约理念,做到低成本高效益,花较少的钱学更多的知识。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要充分考虑到时间和距离,不能过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路程上也不应太远,采取就近考察的方式。学生走出校园进行实践活动时,学校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安全,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平安出校,平安返校。
2.2选择性原则。
乡土地理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是一种行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乡土地理教学中要遵循选择性原则,不仅要选择具有乡土气息的,能和教材内容紧密结合的乡土地理知识,还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有探索性的地理知识。教师在选择时,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地理情况,满足学生的兴趣。
2.3引导性原则。
教师进行乡土地理教学时,忽略了对学生的引导。在新课程的倡导中,要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引导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乡土地理教学的魅力。学生有不清楚或不明白的地方,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改变知识的单项输出模式,改为教师和学生互动,共同学习的新模式。
2.4因地制宜原则。
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都不一样,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沿海和内陆。除了自然地理特征不一样,人文景观也不尽相同,少数民族地区和汉族地区、城市和乡村等。对于初中地理教学的乡土地理教学这一部分,教师所展现的乡土地理教学要有一定的侧重点,尽可能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展现所在地的风貌。教师选择的乡土地理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地理情况进行选择。如果学校在东北平原,那么就可以讨论东北的农业发展状况,东北平原盛产的作物、农业生产时间、当地的气候条件等等。
3.乡土地理的利用策略
3.1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很多的中学教师对于乡土地理教学仅限于课堂理论教学,并没有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实践学习乡土地理知识。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大力支持和引导,鼓励教师和学生走出校园,深入了解乡土地理知识,用实际行动去感受乡土地理的魅力。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方法。教师的专业素养特别重要,决定着乡土地理教学的范围、质量等。初中地理教师队伍中,大部分的教师虽然毕业于师范类院校,但不是地理专业,教师队伍的专业性比较低。农村地区的地理教育水平与城市相比较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教育部门要大力提高农村地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养,为初中地理教学配备高素养的教师团队。此外,教师队伍不固定,每学期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动,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师往往不是地理专业的教师来担任,有些地理教师甚至是年纪比较大的。学校要对地理这一门课引起重视,选择具有地理专业素养的教师来担任地理教师,改变任何教师都当地理教师的现状,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3.2改善地理教学条件。
城市的学校和农村的学习相比,不仅在师资力量上占有优势,还在教学硬件设备上占有优势。农村学校的硬件设备落后,已有的教学设备使用率低,教师受自身因素影响,不能很好的使用教学设备,造成教学设备的闲置和浪费。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然而多数的学校并没有配备多媒体设备,而是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地理教学工具,以此来弥补多媒体教学设备缺失的不足。
3.3完善现行考试制度。
初中地理并不像高中地理那样,它的要求比较低,只要求学生地理能通过会考。这个会考对于学生来说很简单,不与升学挂钩,所以学生和学校对地理并没有很大的重视。有些学校甚至出现减少地理课时的现象,把大量的学习时间留给数学、英语等主科。在追求中考升学率的大环境下,地理学科受到冷落,而乡土地理教学更本就是口头一说罢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学生在进入高中后,明显感觉到地理知识的匮乏,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上有一定难度,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些最基础的地理知识。由此可以看出,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初中地理考试制度,使初高中地理知识能很好的衔接。这样做既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还能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农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管理;方法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注重课堂参与性,让学生懂得学习地理、善于学习地理,并且能够将所学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推动学生综合发展。
一、从教育根源抓起
教师提升思想认知是新课程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可以通过服务和管理的融合,采取随机听课、教学评价、学校达标会考调研等形式,进行跟踪调研,实行多样化评价指导,进而提升教师在教学中的思想认知和教学行为,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端正的态度进而实现地理教育管理目标。
对教师专业水平进行严格要求,也是确保教学质量的保证。初中阶段,地理知识在思维逻辑上结构上较为缜密,地理知识较为抽象,特别是新教材的出现,留给了教师充足的发挥空间。针对这一问题,初中地理教育管理可以对教师进行全过程培训。即:参照农村教育发展形式,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帮助教师完成地理教材和多媒体技术的融合,使教师能够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实现图文并茂融合式教学模式;然后根据教学进度,对全市农村教师进行网络培训。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教师可以进行逐层分析,实现城乡学校资源共享,实现初中地理教育管理的全面落实。
二、寻求创新型管理方法
一直以来,我国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效率平平,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分散,使得初中地理教育管理的间断。针对这一问题,只有寻求创新型管理方法--科研增效。
相对于教研活动,科研活动优势更为显著。所以,可以参照农村地理教学情况,制定重点科研可以,提升教师专业教学水平为目标,鼓励农村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例如:以“初中地理海陆的变迁”为课题,分别设置不同的研究形式。例如:活动课教学研究、实践活动研究等,通过科学的方法深化研究设计管理,通过海陆的变迁,让学生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激发学生科学兴趣、研究板块构造学说,并能够让教师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形成特色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专业的课题研究,才能提升教师地理教学技能,进而在教学中有效的引导学生,实现农村地理教学的增值效应。相对于传统的教育管理方法,创新型管理方法更具有特色优势,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导向。不断的进行地理教学研究,将推动教师专业技能为研究对象,提升教学质量为热荩辉谔骄恐刑剿鞣⒄梗我想农村地理教师的专业技能将会得到大跨步式的提升,其教育管理效果将更为显著。
三、管理好课堂双主体
根据农村地理教师的教学和专业特点,实行双主体教学形式,即:地理教学中师生关系平等是一种合作形式,注重主体教学形式,进而抓住课堂教学管理。双主体在不同的教材中有着不同的效果体现。在某一个区域地理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某个区域为例,进而掌握了解区域的重要方法,让学生能够根据方法的掌握而主动学习区域地理知识;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区域地理进行定位--定性--定向,探索出一条学习规律。在“不同区域差异”教学时,师生双主体通过研究、分析总结出不同的方法。在学习自然地理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私利概念、规律的产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地理的神奇魅力,树立正确地理观念和学习态度。在学习人文地理时,师生结合共同研究人地关系的发展,进而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另一方面,师生主体效果在不同的课堂状态下有着不同的特点。初中地理课堂分诶:新知识学习、知识复习、知识评讲;根据教学理念,在新知识学习下,以教师为主体影响主要表现在“示标”“定标”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主要利用沟通交流、课堂练习等教学目标中、在知识复习过程中,根据不同学习理论知识,师生双主体影响下充分展现整合练习、应用练习等不同教学环节中。讲评主要是对习题知识的讲评,将提升学生学以致用能力为目标,充分体现双主体形式,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的管理。
结语:
总而言之,教学管理方法渗透在教学中,相互监督相互发展,进而改变农村地理教学现状,弥补其不足,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分别从: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地理课堂教学管理中注重实用性、管理好课堂双主体,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初中地理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2.乡土地理教学原则
2.1经济性原则。
在实际乡土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在课前制作一些简单、直观、实用的教学工具,方便课堂教学。进行乡土地理教学,就必须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进入大自然和社会,亲身体会。这一实践性活动必然产生一些费用,就需要学校和学生一起承担,并秉承节约理念,做到低成本高效益,花较少的钱学更多的知识。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要充分考虑到时间和距离,不能过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路程上也不应太远,采取就近考察的方式。学生走出校园进行实践活动时,学校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安全,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平安出校,平安返校。
2.2选择性原则。
乡土地理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是一种行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乡土地理教学中要遵循选择性原则,不仅要选择具有乡土气息的,能和教材内容紧密结合的乡土地理知识,还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有探索性的地理知识。教师在选择时,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地理情况,满足学生的兴趣。
2.3引导性原则。
教师进行乡土地理教学时,忽略了对学生的引导。在新课程的倡导中,要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引导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乡土地理教学的魅力。学生有不清楚或不明白的地方,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改变知识的单项输出模式,改为教师和学生互动,共同学习的新模式。
2.4因地制宜原则。
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都不一样,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沿海和内陆。除了自然地理特征不一样,人文景观也不尽相同,少数民族地区和汉族地区、城市和乡村等。对于初中地理教学的乡土地理教学这一部分,教师所展现的乡土地理教学要有一定的侧重点,尽可能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展现所在地的风貌。教师选择的乡土地理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地理情况进行选择。如果学校在东北平原,那么就可以讨论东北的农业发展状况,东北平原盛产的作物、农业生产时间、当地的气候条件等等。
3.乡土地理的利用策略
3.1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很多的中学教师对于乡土地理教学仅限于课堂理论教学,并没有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实践学习乡土地理知识。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大力支持和引导,鼓励教师和学生走出校园,深入了解乡土地理知识,用实际行动去感受乡土地理的魅力。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方法。教师的专业素养特别重要,决定着乡土地理教学的范围、质量等。初中地理教师队伍中,大部分的教师虽然毕业于师范类院校,但不是地理专业,教师队伍的专业性比较低。农村地区的地理教育水平与城市相比较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教育部门要大力提高农村地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养,为初中地理教学配备高素养的教师团队。此外,教师队伍不固定,每学期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动,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师往往不是地理专业的教师来担任,有些地理教师甚至是年纪比较大的。学校要对地理这一门课引起重视,选择具有地理专业素养的教师来担任地理教师,改变任何教师都当地理教师的现状,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3.2改善地理教学条件。
城市的学校和农村的学习相比,不仅在师资力量上占有优势,还在教学硬件设备上占有优势。农村学校的硬件设备落后,已有的教学设备使用率低,教师受自身因素影响,不能很好的使用教学设备,造成教学设备的闲置和浪费。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然而多数的学校并没有配备多媒体设备,而是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地理教学工具,以此来弥补多媒体教学设备缺失的不足。
3.3完善现行考试制度。
初中地理并不像高中地理那样,它的要求比较低,只要求学生地理能通过会考。这个会考对于学生来说很简单,不与升学挂钩,所以学生和学校对地理并没有很大的重视。有些学校甚至出现减少地理课时的现象,把大量的学习时间留给数学、英语等主科。在追求中考升学率的大环境下,地理学科受到冷落,而乡土地理教学更本就是口头一说罢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学生在进入高中后,明显感觉到地理知识的匮乏,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上有一定难度,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些最基础的地理知识。由此可以看出,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初中地理考试制度,使初高中地理知识能很好的衔接。这样做既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还能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中学里,特别是像我们这些贫困山村的学校,严重缺乏教具及其他相关的辅助教学设备的地理课,要如何才能打破这种局限,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呢?随着近几年中考政策的改变,地理经历了非中考科目――中考科目――非中考科目――中考科目的艰辛历程。
农村中学地理课地位的低下,又直接影响到乡村居民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这与提高全民素质的教育宗旨相差甚远。即使有的升入高中,也明显暴露出对地理知识的贫乏,甚至连地理基本常识都不会,导致初高中知识不能很好地衔接,高中教师在教学时还要花时间、精力去帮助补习初中的一些知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增加了报告中学习的难度,也使部分学生对地理“望而却步”。
这样的问题亟待解决,笔者就此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正确的对待地理学科
地理,是一门科学性地理学科,所学知识是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知识,不是“副科”。教师的思想要转变,并且通过地理教学过程改变学生对地理的看法。我认为:学科知识的传授重在于教师,要想改变现状,必须有建立一支稳定的、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地理教师队伍,地理的教学才会有所保证,学生才有机会成为地理学习的主体。
首先是教师配置,能确保地理教学的正常开展,不少的乡村学校根本没有专门教地理的教师,平时不开课,只有中考前的最后一学期才上课。八年级、九年级的期末考试,试卷发下去之后,教师就把答案写在黑板上,学生直接抄在试卷上,分数是直接写在试卷上的。分数只是应付检查,但这种行为让学生形成了地理不用学的假象,一直会影响到高中学习地理的态度。
此外,地理教师要增强责任心。现在许多乡镇一级的地理教师非常不稳定,每个学期都可能发生变动,常常是一些不能胜任某些科目时临时负责地理教学;还有的一些教师的工作量不够,增加几节地理课凑数;有的是没有地理专业教师,临时抓一些“老弱病残”的教师,给予适当的照顾。每到学年结束,教师对下学期教什么,心中没底,在假期不能做一些准备,开学仓促上马。因此,教师也就不可能把精力放在地理教学上,不愿意下功夫,有的乡镇学校虽固定几个教师上课,但由于教师没有学过地理专业,地理教学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因此,在教学中经常出现一些科学性错误及不规范的语言,就不足为怪了。
教师的业务素质在教学工作中会得到不断的提高,同时还需要及时进行教研活动,教师之间的讨论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多角度理解知识,从简单的切口入手,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究地理原理。每周定时开展备课组活动和教研活动,充分发挥科研活动传、帮、带的作用,教师相互学习。地理教师的进步,源于教师的责任心。在地理教师缺乏的乡镇中学需要这样的地理教师,不计较所谓的学科地位,热爱地理教学,以自己的热诚带动学生,感染学生。这样,地理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才会逐渐提高。
二、先学后教:寻找生活中的地理,将地理融入生活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带着学习的心态,利用所学透彻地理解本课时的知识点,再尝试从学生的知识水平来理解,讲解的时候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授业,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接受。
地理的综合性学科特性,让不少教师摸不着头脑,大部分初登地理教师讲台的同仁们,认为地理就是一门文科性学科。上课的时候拿着厚厚讲稿上课,非常辛苦的写板书,写了一板又一板,并让学生抄写下来背,学生认真背下来之后,考试成绩并不理想。一学期下来,对地理的学习还是不得要领,逐渐萌生了厌烦情绪。
我凭自己的教学得失来看,地理的教学要与生活相融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如:七年级上学期的经纬网知识,这是让众多教师头痛,也是让学生对地理产生恐惧心理的知识。讲解这些知识的季节刚好是秋季,到处都是橘子。笔者将橘子带进课堂,首先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利用橘瓣形象的讲解经线,并在完整的橘皮画上纬线,经纬线的特点就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还可以重现生活场景,讲解地理原理。如:骑自行车上坡时,同学们会怎样?走“S”形!等高线地形图中公路选线的原理即基于此。
在新课程教学中还需融入我们身边的地理――乡土地理,这在中考范围中也有体现,可以带一些当地的植被、土壤到教室,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记忆中找到本土的地理现象,与地理知识相结合。
三、利用学习地理的基本工具――地图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4-0141-02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成为其核心理念,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开拓学生主动积极思维成为这次改革的突出特点。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行中,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特长,为学生创造各自优势走上不同成才之路。这次改革不断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促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变化的潮流。
一、地理教学方法的含义
地理教学方法是教和学的辩证统一,是地理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途径、措施和方法[1]。因此,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地理教师需积极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摒弃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引入现代信息教学工具,促进教学角色转变,促使主体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变重教材知识传授为重学生能力培养和学习潜力的开发[2],最终实现地理教学中教和学的完美结合。
二、中学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一)地理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由于在初中阶段地理仅作为一门副科进行教学,学校整体层面没有重视,地理教学课程安排课时量少,基本上都是2节/周,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地理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学生也未认真对待,长期以往极大地影响初中地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教学活动的开展,导致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下降。同时,由于当前大部分地区还采用应试教育式教学,“考试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极大地影响着学校、家长、学生对地理这门课的重视。为了提高成绩和升学率,语文、数学、外语等主干课程占据学生大量时间,导致学生无暇顾及地理这门课程。此外,地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般处于只讲知识的层面,未能关注学生地理品德、行为素养等的培养。
(二)当前教学模式未能满足新课改的需要
随着多年素质教育的推进与新课程改革的演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都发了较大改善。但是,这种改变主要出现在中东部地区及西部大中型城市,中西部地区农村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教师主导的“填鸭式”、“满堂灌”传统教学方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课堂教学还处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3]。这种被动接收知识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思维开发有极大地限制,使学生出现厌听、厌学现象,难以保证教学效果,长期以往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三)地理教师综合地理信息素养较低
信息素养或称为信息能力、信息素质,是一种涵盖面较广的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的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是思想意识、文化积淀和心智能力、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综合能力。在中学,有一部分地理老师并未有地理专业的背景,没有坚实的专业基础,计算机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弱。这与新课程改革条件下对地理教师夯实的地理知识、跨学科知识等的要求差距较大。
(四)地理教学中无法很好地应用信息化教学工具
中东部地区及大中城市将现代化教学工具较好的应用于地理教学活动中。但是,中西部地区地理教学水平层次相对较低,地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严重不足,教师普遍缺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很多农村地理教师很少接触计算机,对计算的基本功能还没有全面摸清,更谈不上用投影、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仪器投入教学。除了教师因素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即硬件设施如计算机等大部分都是高一级地区淘汰转移过去的,学校现代化教学设施量少且陈旧,无法满足地理教学活动的需求。
三、新课程背景下提升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各级教育部门应充分重视地理教育
针对当前地理教育不受重视的现状,各级教育部门、学校要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抓住机遇,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将应试教育彻底转变为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能动性、发散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品德;均衡各学科教学时间,尤其是地理教学,在现有地理教学课时的基础上应略有增加。只有在教育部门、学校、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才能积极稳妥地推进地理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二)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体系中,教育教学理念、观念的转变是关键,以学生为中心是核心。充分重视教育教学的每一个过程及细节,从纯粹灌输“死”知识向“活”思维转变,教学主体以教师为主向学生为主转变,由单学科知识向跨学科知识体系转变,师生关系由之前的“上下级”指令型向平等互助型转变,通过角色转变,使得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真正体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起到引导、互助、交流等作用,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自己获取知识的满足感与自豪感。当地理课教学不是围绕教师反复陈述“死”的地理而是为学生现实及未来的生命质量发挥直接价值时,地理教学自身也焕发了新生。
同时,地理教师需创新教学模式,如“学导学案”等教学模式的出现,是一种引导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范围之广可以看出其效果是相当出色的,其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通过培训等形式提升地理老师信息素养能力
地理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不断创新教学内容的能力,而且要全面充实与地理教学有关的多学科知识。指导学生基于多学科进行地理核心问题的研究,深化地理教学的主题[2]。地理教师应通过“国培计划”、在线自主学习、进修等形式来提高自身素质,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基本操作,利用庞大网络功能搜集相关地理信息和了解地理学的最新变化,使自己能够在一个领先的高度上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活动[4],紧密联系地区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地理素质教育的质量。
(四)充分实现现代教学媒体、软件与课堂教学的结合
应用现代教学媒体成为迅速摄取、传播和探究时空形象信息的高效能手段。可以形象、直观、生动地揭示地理现象和规律,可用作先进的教学工具来提高地理教育质量水平[5]。随着地理教学研究的深入,有些问题难以用图表表示,缺少动态感,学生也难以想象和理解。如地球自转、公转,太阳高度角、黄赤交角等必须借助现代教学媒体,制作成动画,进行生动、直观的演示,才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宇宙的奥秘;又如,利用谷歌地球来形象展示GPS的定位功能,利用ArcGIS将栅格图像数字化等。总之,新课程改革下,地理教学需要将现代教学媒体、软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激发学生对现代地理教学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传统地理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构成了挑战。地理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探索地理教学新模式与新思路,学习教学技能、教学软件,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信息技术和学习资源的综合整理来实现中学地理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自发学习,培养其学习自主性与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不断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艳艳.地理教学方法初探[J].快乐阅读,2012,(9):57-58.
[2] 王新民.新课改下中学地理教学探索[J].南方论刊,2011,(12):107-108.
[3] 许以全.中学地理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科技资讯,2011,(6):199.
[4] 安迎花.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7):190.
[5] 张立祖.现代教学媒体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5.
Research on the geography teaching strategies based on new curriculum reform
CHEN 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