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低碳环保理念

低碳环保理念范文

发布时间:2024-03-18 18:35:2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低碳环保理念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低碳环保理念

篇1

北印度拉达克白莲学校(The Druk White Lotus School)提倡以传统价值合文化为本,把现代设计教育理念灌输给孩子。它体现在学校的设计与建设很注重与自然并肩,它的出色之处在于传统以木和石为材料的建筑,采纳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和建筑技术。而且,学校外墙使用的是从当地或者临近地域开采的花岗岩,内墙则使用当地的泥石块,这种材料具有一流的耐用性和隔音效果。教室面朝早晨的太阳,可以从分利用自然的光和热,因此学校在能源供应方面实现了自给自足。这一设计理念向人们逐渐追求的绿色生活迈进了一大步。

如今,人类已经开始摆脱“依靠铁与火来征服自然”的瓶颈。于是,古老的木材再一次进入了设计师的视野。众所周知,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大量吸收二氧化碳,而且木材属于有机材料,生长周期短,不但能多次利用,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迅速分解,重量轻便易于运输,堪称低碳经济各个环节的楷模。

如何能让木材融入当代设计主流,成为了众多以环保为己任的设计师们的新课题,其中颇具环保理念的创意设计建筑作品是这个名为“WISA WOODEN DESIGN HOTEL”的全木质酒店,以它的全木质开放结构最具特色。它采用了天然松木条,经过塑型,拼接构成了建筑的主体。弯曲修长的松木条从中庭一路延伸到直至酒店的两端。木头既可以建筑基本的构架,也用作墙面、天花板、地板的公共区域装饰。本来分割清晰的建筑格局,在可塑性极强木条的连接下融为一体。由于采用木条的扭转作为基本结构,形成独立的隔断,整个建筑中留有许多缝隙,既颠覆了人们心目中的传统建筑造型,让人耳目一新。清新的空气与灿烂的阳光直入进来,让人们与自然没有一丝距离。除了在轮空上的突破,设计者的环保理念更引人关注。相比钢筋混凝土,木材是是十分轻便的材料,不但易于造型,也方便搭建组装。搭建木材之间的缝隙,让采风通光都自然完成,从最大限度上减小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垂直花园”的设计更加让人们感受到人与自然独特相处的设计环保理念。它用柚木制成一个型隔的隔板,可用于室内外使用。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就是多个花架和层架,每个花架茂密的植物,赋予空间嫩绿无比,苍翠繁盛的感觉,让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更贴近大自然,给现代人独特的私人空间和片刻宁静的生活。

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上最具饮食文化的国家之一,他们使用的餐具常常精挑细选,以便搭配食材和佳肴。日本人进餐时喜欢用手感受原始材料的舒适,仿拟经手工打造的质感。现如今人们追寻的优质生活已经日趋普遍,人们希望生活的细节都能更丰富,更健康,更环保,因此设计师们以人文美学为本,结合低碳环保理念,设计了优雅的环保型餐具,尽管提供的是一次性用品,但产品的取材都是不损害生态的非木材物料――原生芦苇、竹浆、甘蔗渣,加以设计制造,可以持续使用,容易进行生物分解,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在我国,2010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世博会的主题,这是自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首次设定主题以来,世博会第一次出现“城市”主题。这一主题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和研究人类文明进步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紧紧抓住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的最热点问题,提倡低碳环保的设计生活理念。这一反映人类永恒追求的主题,富有创意,体现了中国・上海的城市特点。其已经将节能环保作为重要的理念贯穿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在世博园区内大规模运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园区内主题馆、中国馆、世博中心、演艺中心等主要场馆设施以及部分国家的自建馆,在屋顶和玻璃幕墙上都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总装机容量超过4.68兆瓦,每年能减排二氧化碳4 000吨。并且增加了太阳能的装机容量,让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成为世博会亮点。屋面最大的主题馆增加到了2.57兆瓦,世博中心装机达到1兆瓦。

主题馆建筑设计项目负责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曾群告说:“以往很多太阳能建筑,太阳能仅仅是摆设,而主题馆的太阳能是光伏建筑一体化,不单是从艺术的角度将黑乎乎的太阳能组件和建筑的设计合二为一,而且光伏发电站产生的电力将并入城市电网,年发电量达到280万千瓦时,能解决4 000多户居民一年的用电问题。”此外,因为主题馆屋面大,达到6万平方米,能够使得太阳能组件安装成本控制下来,这是国内光伏建筑建设的一大突破。

城市最佳实践区是上海世博会的另一个亮点。全球多个国家的案例入选,而几乎所有案例都将节能环保低碳作为主题,典型如伦敦零碳馆。国内有四个案例入选,代表上海参加的“沪上生态家”便是其中之一。

沪上生态家的原型在闵行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内,是一栋四层楼高的生态示范办公楼。中空、天庭通风隔热,各办公室呈正方形围绕。。整个办公楼每一个房间都非常明亮,而且自然通风很好。地板下,还看得见太阳能热水循环系统盘绕,冬天用于地板取暖。屋顶,太阳能发电、小型风力发电设备一应俱全。

沪上生态家总设计师、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汪维解释说,这栋生态示范楼,利用了自然通风、智能控制、绿色建材、雨水收集等十大技术,是国内最早的示范生态建筑。中国每年大量的能耗中,40%是建筑能耗,要节约能源,就是要建造可持续建筑。低碳世博,其一是减少排放,其二就是节约能源。沪上生态家运用的新技术共达到30项,有30%是前瞻性技术,代表了未来二三十年生态住宅的发展趋势。

当今,产品与设计理念的出发点已经集结在――责任感和良知。每一位设计师都心怀着对大自然的美好愿望并努力工作,脚踏实地。低碳环保的理念才是幸福生活的关键所在。他们力图寻找、制造完美和谐的产品来服务,打造更加完善的人文自然环境,使我们的生存世界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美]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

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2]柳冠中. 工业设计学概论[M]. 黑龙江: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篇2

低碳生活就是在生活中尽量采用低能耗、低排放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生活理念,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近年来,建设“低碳城市”和“生态城市”的理念已融入各大城市的规划之中,以城市作为单元来实现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做法已越来越突出,但在倡导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低碳生态的理念不应局限于指导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区域范围内的小城镇与乡村应被视为一个整合单元来实现低碳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镇化过程的必由之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战略性选择。

一、川东区域介绍

川东地区指老四川东部,主要是指重庆、广安和达州及周边区域。这一区域属于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地理环境较为复杂,山峦纵横,水脉交错,河谷槽沟地貌突出。川东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区域,夏季湿热多雨,冬季阴冷潮湿,由于地形和大气环流双重影响,川东区域多为静风区,空气对流小,多雾,阴天较多,日照较少。山坡河谷植被较浓密,植物品种丰富,植被覆盖率高,具有非常优越的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川东地区在采取低碳、生态的方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实现保护与开发建设的共生共融的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二、构建低碳环保指标体系

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产业发展目标为导向,结合相关生态城市案例,创新性的引入绿色星级建筑比例、综合径流系数、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乡土植物比例、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等地块资源与环境开发控制指标,落实于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强制性要求和指导性要求中,用于规范和指导土地开发,引导生态指标等内容能以法定的方式最大程度落到实处,引导乡镇建设向绿色健康、资源节约、生态文明方向发展。

合理制定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规划根据乡镇气候特点、建筑使用功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潜力等因素,研究选择适宜的绿色建筑技术,制定绿色建筑技术体系,从而引导乡镇的绿色建筑健康、适宜发展。

乡镇建筑应达到国家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其中行政办公、文化设施等公共服务类建筑应设高星级,对于占用过多生态资源的用地应设高星级绿色建筑进行生态补偿。

三、基于低碳环保理念下的规划方法探索

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大环境下,延续“低碳、生态、绿色”的规划理念,以生态集约建设为目标。

(1)先底后图、生态保护

从地形、水系、植被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形成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图,按照“先底后图”的绿色规划理念进行分析形成生态本底,再以此为基础进行建设用地布局,尽量减小村镇建设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影响,维持原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村镇建设区内生态系统本身要结构合理,生态稳定,使系统中的能流、物流畅通,达到结构良性、关系和谐、功能高效的目的。

(2)生态共生、功能复合

重视与周边生态环境共生,体现在对现状生态本底的尊重和生态环境的维系。加强与周边地区功能上的协调以及基础设施、生活配套设施的相互衔接,提倡规划区内功能的适度复合。村镇建设区与生态系统相契合,加强生态系统内的联系,使其具有连续性,并将游憩、观赏等功能加入生态系统内的山体、水系、绿地等空间载体中。

(3)山水廊道、组团生长

在满足发展需要和地质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保留现状的山体、水体等自然生态本底条件;建立与水环境相互渗透的廊道联系,使水体环境与人工环境相融合,建立基于水体景观要素的、与公共活动空间紧密联系的开敞空间系统,构筑山水生态廊道,形成组团发展的布局模式。各个村镇的发展历史、绿化基础、自然条件互不相同,在绿地面积、数量、空间格局等绿地指标和空间形态的规划设计上要从实际的需要和可能出发,因地制宜。

(4)低碳生态、整合多赢

整合绿色资源与道路、景观、建筑、人文、生态等各子系统,建立符合当地特征的生态技术体系,通过生态低碳技术的运用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创造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赢,发挥土地的最大价值。

四、运用符合地域特征的生态技术

先期对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进行评估诊断,并从规划层面控制对这些资源的消耗和破坏,合理引导资源的节约、高效利用,建设以土地集约高效开发、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村镇风貌突出等为特征的特色村镇,规划在能源、水资源和固体废弃物等方面提出以下做法:

(1)在能源利用方面:结合可再生能源转换系统性能特点,分析各建设用地可再生能源实际供应与能源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与特征,并从可再生能源的容量、品味、可靠性、稳定性、技术难度、经济性和环境条件等方面进行可再生能源资源评估,建立可再生能源工程实践利用优先级,建立工程应用可行性判定准则,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村镇可再生能源利用规划,并将可再生能源利用目标科学分解纳入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中。

(2)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大力开发雨水回收利用、中水回收利用等非常规水源,采用低影响开发的方式增加降雨径流的下渗量,涵养区域地下水,提高用水效率。

(3)在固体废弃物利用方面:根据固体废弃物不同区域种类不同的性质,建立“源头削减、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综合处理”的现代化城市垃圾处理系统,减少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量,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部分固废所储藏的剩余价值。

五、小结

在低碳环保村镇的规划建设中,应注重以下四方面:一是在科学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上,合理制定生态安全格局,明确开发建设中不可突破的刚性格局,严格控制;二是建立符合地域特征的低碳生态村镇解决方案,从生态指标体系到规划要素,再到规划方案和途径;三是制定符合低碳生态发展的用地复合功能,围绕主导产业、优化用地结构,降低能耗;四是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撑和强化符合地域特征的生态技术运用,特别是强化可再生能源、水资源利用等新型生态技术。

参考文献:

篇3

1 低碳环保理念下的城市规划设计综合框架概述

低碳理念指导下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是在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其研究内容相对较少,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方面:(1)理论框架研究。低碳城市规划设计是全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实践的内容,世界自然基金会对此创建了基本理论框架,即:增强城市的紧凑性,避免城市大规模发展,增强个人消费中低碳理念落实,降低对资源消耗,从而减少对碳的排放,加强对土地生态保护,维持良好碳汇能力,达到低碳城市的目标。在国内,对于低碳城市规划理论框架做出总结的是学者顾朝林,其框架内容包括五个方面:研究低碳城市规划的理论、数据以及技术支持;研究规划创新方法;研究城市专项低碳项目,比如低碳生活模式等;研究低碳城市规划指标体系、技术方法;研究低碳城市规划的相关之多、执行策略等等。(2)对象系统构成。对于低碳城市规划、设计的对象系统同,国外学者研究的较多大多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有效性,其中,乌纳・麦骨提出分布式能源利用理论,创建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设计模型,共包括七个方面内容,分别为土地使用、自然系统、环境管理以及建筑、交通、能源和治理系统。埃利奥特・艾伦则创建低碳邻里单元模型,提倡区域最优化、土地高密度混合应用、出行方式多样化、食物供给和基础设施高效率以及生产利用可再生能源等。

2 低碳环保理念下城市规划设计策略

2.1 城市低碳产业规划

一般而言,城市低碳产业规划主要是由建O低碳产业园区以及产业结构升级两大内容构成。建设低碳产业园区,主要指得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原理,在园区中建立起一个复合型低碳生态系统,建设起不同的低碳产业园,以促进园区中的不同企业共同发展。

应当联系城市实际情况,建立起具有城市自身特色的低碳产业园区,所属企业最好是处于一个产业链,随后地方政府再借助于自然生态系统原理进行复合型低碳生态系统模拟,以此确保所建设产业园中各企业得以实现低碳发展。为了使得所建产业园引入更多好的企业以及保障它们发展,我们还需要对低碳产业园基础设施与交通结构进行建设。针对低碳产业园内部基础设施建设上,除要充分结合园区企业发展所需进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外,还需要本着低碳环保的理念加大园区内环境综合治理、废弃物循环利用以及广泛使用可再生能源,以此使得园区得以实现良好的低碳发展。

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上,地方政府应当以低碳环保作为指导原则,随后对本地区一些传统产业,尤其是针对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情况严重的产业进行升级。为此,地方政府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各地方政府要对本地区产业结构进行全面地摸底调查,随后在准确掌握相关情况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实施计划,并且为了确保该计划得以顺利开展,地方政府还应当从政策与财政上给予大力的支持。地方政府根据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计划,对本地区能耗及污染大的企业进行限期整改升级,例如通过给予这些企业相应财政扶持与税收减免等措施,鼓励它们引进一些高科技产品或新技术在限定时间内对自身生产进行改造。

2.2 引进节能交通、建筑

交通与建筑作为现代城市能耗最大的两个产业,占总能耗的70%以上。因此要大力推广绿色交通规划,构建将公共交通为核心的交通模式,倡导低能耗出行方式。针对对外交通规划来看,应推行将城际轨道交通为主、高速公路为辅的交通模式,逐步构建立体化交通网络,从而实现对交通的高效规划和控制目标。针对城市建筑规划,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本地气候条件的研究,制定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标准,逐步推广绿色建筑,取代传统建筑。在实践中,可以制定建筑节能政策、法规,制定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建设更多节能化建筑,延长建筑使用寿命的同时,能够建设符合低碳理念的建筑工程,为人们创建和谐、舒适的生存环境,从而促进低碳化城市持续发展。目前,从低碳城市规划层面来看,实现建筑节能、绿色化目标,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加大对低碳项目的扶持力度,促使城市能源供应能够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从而协调好高热值与无碳能源之间的关系,为低碳城市构建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3 结语

全球气候变暖,环境问题愈发突出,创建环保低碳新型城市环境成为城市发展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人们对低碳城市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规划与设计作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涉及内容较多,且覆盖范围较广,是环境污染防范的关键点。因此将低碳理念引入到实践工作中非常必要,这不仅能够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且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在生活中规范自身行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参考文献

[1] 杨月,孙超,苏芳.城市规划的低碳环保发展视野的研究[J].江西建材,2015(03):20-21.

[2] 张宁.浅析园林景观中低碳理念的应用[J].南方农业,2015(21):115-116.

篇4

中图分类号:X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2

当前越来越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加速了环境的污染,而新世纪人类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建筑业的高能耗也随着新型经济的发展而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士所重视。当前人类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原材料使用的合理与否以及能耗的高低,甚至在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提出了的双重要求。人类已经越来越重视低碳经济和能耗降低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可见,要使建筑业的发展根基更加稳固的关键就在于能耗降低的速度,以及降低开发过程中对人类造成的隐形伤害。

一、低碳建筑概述

生产、建造、运输和施工的建筑材料,拆除和建设运行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建筑物达到最低的能源消耗和最少的二氧化碳排放,这些建筑就是所谓的低碳建筑。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低碳建筑以生态和绿色建筑为根基也应运而生了,确切的说,生态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内容又从属于低碳建筑的内容,而后者的评判标准更侧重于定量衡量,其目标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减少。实际上,所谓低碳建筑的本质就是对节能建筑的拓展。但是节能建筑与低碳建筑在理念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以前瞻性的增良节能为基本理念,而后者则是将存量减排作为历史标准的理念。对终端能源利用率的提高是当前实现降低能耗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

低碳住宅是低碳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低碳住宅,我们可以理解为“低碳+住宅”,从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理解其含义,通俗来讲就是低碳的住宅,也就是说住宅建筑达到了绿色低碳的标准。

二、低碳建筑设计的可行性

当前各国建筑学专家学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筑业过高的能耗、污染以及碳排放量等。每天,大量建设中和需要拆除的建筑物,这些项目和工程就要求建筑工人妥善处理废弃的材料,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恶化的问题。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来处理“建筑垃圾”,减少能源的消耗,最终在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较好的成果,尤其是对环境的改善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低碳环保视域下科学设计建筑物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低碳建筑设计理念

1.达到节约能源和资源的目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节能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且大量的新技术和新式节能仪器也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不断的涌现出来,同样的,为了更好的降低建筑能耗,控制能耗量,人们也在建筑规划中充分的利用了这些新兴的技术和技能仪器设备。在建筑物的节能、采光、通风等方面,设计师们为了达到建筑物的相关具体要求,也将自然因素与科学技术相结合,最终实现了这一目标。

节能技术与材料在建筑中的运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低碳建筑物的设计,像优化建筑结构、降低自然资源的损耗、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物构造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不同地区间气候因素的不同之处,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来规避缺点,利用优点,使节能设计与气候条件相吻合。

2.满足健康与舒适的要求

建筑物内部的温度、湿度、控制质量等因素对居住在其中的人类健康和舒适度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必须严格要求和控制。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人们对建筑外环境与内环境的要求,达到居住的舒适性和健康的目的。

四、基于具体建筑项目探讨低碳设计

1.项目概况

该项目与园博苑、大学城为邻,是这一规划区内的中心位置。工程占地总面积20.37hm2,建筑面积59338m2,有高达2.5的容积率和高达55.5%的绿地率。其中的园博苑景区位于东面,湿地公园位于西南面,目前都还在建设和规划当中,这为生态住宅区的规划建设创造了良好的自然人文环境。

2.选址

山水城市的构建要充分利用自然的生态环境。当前,设计者要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低碳建筑设计的根本理念和宗旨,研究人与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联,以建筑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为指导,使人类生活的环境与生态环境相融合,这对于人类生活环境与质量的提升和建筑物使用性能的提高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光照。住宅的地基选址首选是冬冷夏凉的北方地区,山坡选择避风向阳的一面,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冬天“霜冻效应”的发生几率,并且有利于采暖,从而达到使建筑物节能的目的。建筑物如果是朝向范围选择好的话,可以最大限度的获得阳光和视野。这一基地的选择在采光上不受四周建筑物的遮挡和环境的影响,可以充分满足日照与热能。

(2)通风。对于冬冷夏热的气候条件来讲,当地建筑物既要在冬季满足保湿保温等基本要求,还要满足夏季的降温隔热等需求,这在通风方面,对建筑物的可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围护结构和保温性、热能等不受强风的影响。在东南风居多的夏天,要使来自南面的水汽在自然流通状态下实现建筑物保湿降温的目的。而西北风居多的冬天,来自西北方向的寒风能有效的被山坡阻挡,使建筑物避开了主流风,冷风渗透不到室内,从而实现保温和降低采暖压力的目的。

(3)遮阳。夏季的太阳辐射也是一个很显著的问题,遮阳则是最佳途径。首先,建筑主体一般与落叶乔木的主干齐平,这样,在夏季事业繁茂的树木可以遮挡住大量的阳光,从而有效地为建筑物遮阳,使建筑物内部的温度降低,而冬季,阳光会因为乔木树叶的凋落而大量的射进屋内,是建筑物室内温度升高,降低了室内采暖的能量消耗。其次,可调式百叶窗的利用,将百叶窗安装在建筑物的双层玻璃中间,人类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节,并且百叶窗的闭合也可以达到热散失的目的。

3.建筑物设计

(1)体型设计。构建低碳建筑的观念,降低采暖降温等的能源消耗,加强空气流通等也可以通过建筑物的平面和体型等形式的设计来实现。根据建筑物的层数、外形以及所处地域的不同来对建筑物做不同的设计。建筑物的设计要以室内与建筑一体化为宗旨,建筑材料选择性能高、消耗少、经久耐用的材料,从而降低各项资源的消耗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污染。

(2)建筑体围护结构设计。加大围护构造的导热系数是当前保温的主要途径,降低热辐射通过围护结构传达到室内则是隔热的主要目标。复合墙节能术的利用主要是为了加强围护结构的绝热性能,主要的操作方法是内部蓄热层和外部绝热层的使用,延迟墙体蓄热能力,使热量经过围护结构从室外传达到室内,减小昼夜的温度差距。

保温和太阳的热是窗户与墙体的面积比例设计需要考虑的两个主要因素,窗户面积过大会加大采暖的能量消耗,而窗户面积过小又会影响采光与光照,因此,建筑物的窗户面积要充分考虑到室内采光、室内空间视野、空间结构布局以及室内环境的舒适度等问题,达到建筑外形与开窗图形的协调统一。吸热的中空玻璃和导热性能低的型材多被使用在住宅上,这也可以减少室内能量消耗,减少热量的散失。对圆柱体建筑而言,门斗的设计、旋转楼梯的采用、双道门及热风幕机等的采用,可以有效的隔离室内外冷人空气的对流,并且不妨碍人员进出,达到稳定室内温度的效果,并且对有害气体、灰尘、昆虫、异味等都可以起到隔离的效果,实施内外环境过度自然。

(3)屋顶结构设计。建筑物顶部种植草坪,不仅可以扩大绿化面积,达到立体绿化的效果,还具备防晒防水的性能,对于有蓄水性能的屋顶,可以使太阳的热辐射在水的蒸发蓄热过程中被消耗掉,从而降低热量到屋内的传达,进而是室内温度得到降低和控制,并且屋面板的裂缝减少,为了避免屋顶的绿色植物和蓄水滋生蚊虫,可以将浅水植物和鱼类养殖其中。

(4)建筑体表面涂料颜色设计。建筑物饰面外表的粉刷要采用平滑和浅色的材料来达到防热的目的,材料的选择以长波发射率大和短波吸收率小为主要标准,具体材料的吸热系数见下表1.从表中的数据得出,本建筑物外墙选用的涂料颜色大大的降低了建筑物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从而极大的降低了夏季室内的温度,减少了空调制冷的能源耗费。环境学主张,建筑物的白色墙体会因环境光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认识建筑物与周围环境更加协调统一,融合度更高。

(5)节能技术的选用。将建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技术相结合,达到一体化的目标,使建筑构件功能多元化,也就是使其节能环保使用效果达到人类满意的结果。当前建筑已经越来越多的开始将光伏、可再生能源等充分利用其中,实现了光热建筑的一体化,但就当前中国的建筑情况来看,风能技术太多,太阳能比其更适用于当前的新建筑,对于已经建造好的建筑,也可以改造成太阳能建筑,但是当前的空调制冷等方面对热能的利用技术还不够成熟。当前对热能使用的主要途径有太阳能除湿式制冷和太阳能热水器。当然,太阳能使用的推广起初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像太阳能的集热器、吸收式制冷、吸附式制冷等。但是太阳能集热器面积较大,占地多,是当前建筑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热能系统的重要成员,并且与四周环境协调一致。

4.建筑材料的设计与选择

生产、运输建筑材料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能耗问题是我们选择建材时要充分考虑的因素之一,例如对环境的污染、污染物排放量等。在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减少建筑材料的总使用量,多使用环保型建材、多选用当地建筑材料以及可回收、可再利用、可再生等3R建材、多使用环保型建材、排放污染物比较少的建材等。

(1)选用低碳材料。在建筑的整个周期过程中,所使用的建材对资源和能源的耗费量小,CO2排放较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比较小,可以重复利用,可回收再生,安全可靠,这类建材就是通畅所讲的低碳型建材。所以低碳建筑的选材要多选择这类低碳的建筑材料。如果建筑过程中需要使用木、竹、石、钢等材质的建材,那么在建筑项目结束之后,可以对这些材料做回收再利用,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原料消耗和资源耗费,所以我们在设计低碳住宅建筑时,可以大量普及使用3R建材,这可以使低碳型住宅建筑与建材形成完美的结合,是住宅建筑的形象从原来的传统模式发生全新的变化。

(2)采取就地取材。运输建筑材料所产生的能耗在整个建筑过程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设计低碳建筑住宅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包括对运输成本和能耗的降低,其中“因才施工”和“就地取材”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五、结语

总体来讲,低碳不是以CO2的排放量为评判标准,它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对未来的期望和新型的方式。建筑业能耗和排放的降低与否与传统的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否有直接关系,要使经济取得良好的发展,生态模式的平衡起着关键性作用,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健康发展为前提。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环境良性循环随着低碳建筑的普及而发展起来,人类舒适、环保、安全的居住环境多来自自然,同时也对社会科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英华.浅析建筑设计与环保节能[J].法制与社会,2009(31).

[2]王欣.浅谈低碳环保概念下住宅建筑的设计理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7).

篇5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due to China's large population, the relative shortage of resources of the country, the city is China's population is more intensive, all kinds of social economic activity is highly concentrated, s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refore in the cit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oday, city planning management direction gradually towards a low 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uthor's practical experience on how to promote the city planning the direc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truction of low carbon city was briefly analyzed.Key words: city planning; low carbon; connotation; measures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其为城市发展提供依据,同时为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和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指导,科学和有效的城市规划管理,对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建设合理化进程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应当从自身的职责出发,不断完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效率,促进城市建设工作稳步、有序的进行,提升城市品质,进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环保城市就是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秉承低碳原则,建立起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发展的良性循环社会,因此这就要求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利用资源,减少对空间资源的浪费,在增加绿化的基础上采取其他相应的措施, 实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化,达到环保理念的要求。下面本文就从三个方面简单的论述低碳环保理念下的城市规划相关问题。

一、 低碳环保背景下城市规划的内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城市问题相继出现,尤其是环境破坏现象严重更加制约了城市规划步伐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低碳环保城市就是要以低碳经济的发展为前提基础,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经济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办法提高生活质量和环境水平,实现城市规划的良性发展。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是要充分的强调以低碳环保理念为指导,在政策规划的推动下实现环保理念的普及推广,再辅以低碳环保技术的支持实现城市规划的环保性。低碳环保城市规划涉及到多个方面,其中包括低碳空间的分布、低碳交通模式的制定、低碳环保能源的应用和产业的建设、低碳环保建筑的施工、 绿化的覆盖率以及低碳环保生活质量等多个方面,这些就是低碳环保背景下城市规划的内涵所在,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 这些因素都需要包含在内,以实现环保城市建设的目标。

二、 低碳环保背景下城市规划的措施

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建设,必须要从整体上把握好规划的总体布局,能够从决策源头以及宏观层面上保证低碳环保的规划发展,再加以具体的规划措施,这样才能够保证城市规划实现低碳环保的要求,满足人们日益追求的高质量的环保生活要求。下面本文就从四个方面简单的论述相关的措施。

以低碳环保要求为依据进行城市空间布局规划

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城市空间的总体布局,从总体上把握好城市的规划目标和规划进展,其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增加绿色植物的覆盖率。在提高土地利用率方面,要想实现低碳发展,必须要大力推动复合化土地的利用,要优先发展非土地依赖型产业,降低土地的浪费程度,降低交通用地等工业用地的比重,以此来实现低碳的城市规划目标,在此基础上要加大生态用地的比重,要依托城市的自然环境 (如地理、 水文、 植被等因素) 进行合理规划。在空间整体布局时, 可以采取分散式的组团格局, 用这种格局适当的配置人口, 减少人口过多给环境造成的压力, 这样能够从另一方面实现低碳环保要求下的城市规划总体布局要求。

(二) 加强城市社区低碳环保生活建设

低碳环保生活指的是城市和社区的居民在生活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用此种方式来降低二氧化碳等废弃物的排放量,保证空气的质量。为此在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过程中一定要加强低碳生活的建设。例如加强宣传,帮助居民明白低碳环保生活对生活质量提高的重大作用,让市民自觉的约束自身的行为;或者充分利用政府的力量,鼓励居民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减少生活垃圾的排放,实现对能源的节俭利用等。居民的低碳环保生活建设也是城市规划中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相关规划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三) 大力发展低碳环保产业

城市产业结构决定着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是衡量该城市国民经济整体情况的重要因素,所以往往有些城市在规划的过程中不顾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大力发展能源消耗大的工业,这样的规划建设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帮助城市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从长远的规划发展来看,却得不偿失,因此说在今后的城市规划过程中,一定要大力发展低碳环保产业,推动城市的产业实现低碳环保化。例如推动生产方式的创新,工业建设以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型经济为主,改变传统工业的发展模式,发展新兴产业、实现高技术发展,在增加附加值的同时又能够实现低碳环保式发展,这样的方式在城市工业规划过程中要格外关注。同时还需要注意,加强低碳环保建筑的建设也是不能忽视的环节,如利用技术提高建筑的通风和采光,选用更环保更低碳节能的制冷保温材料等,这些都是城市规划建设中不能够忽视的。

(四) 城市规划中注意交通规划建设

城市规划过程中不能忽视的一个因素就是交通的规划建设,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动脉系统, 那么如何做到交通规划既符合城市的发展需求,又能够满足低碳环保的需要呢?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道路交通的实用性规划建设,即道路交通的流通量,要充分考察当地不同时段的交通流通量,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建立起高效的城市交通运输体系,减少不必要的干道交通建设,这样能够实现资源的节约,达到低碳环保的目标。除此之外,在规划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城市今后的发展承载力,在规划中尽可能的有效预测今后的城市发展交通布局,合理规划交通建设。还需要注意的是,要提倡居民环保出行,鼓励居民公交出行,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实现低碳出行。

三、 低碳环保背景下城市规划的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环境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不仅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同时对于人们的生活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加强低碳环保理念的宣传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能够减缓城市化进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力,能将城市规划的方向引向低碳环保;其次低碳环保的城市规划能够实现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和环保性发展,也是将来城市抢占发展制高点的一个跳板,能够帮助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最后,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也能够符合我国生态社会的发展需要, 和“两型社会” 相协调。从上面三点可以看出,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对于我国城市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结束语

一个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依赖于城市规划,并且以城市规划作为指导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城市要想合理发展,就必须行科学的规划,充分了解城市自身的性质和特色,分析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只有在科学城市规划方案的指导下,才能逐渐实现一座城市的最终发展目标。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就是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秉承低碳原则,建立起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发展的良性循环社会,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建设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它是我国长期发展的一个目标,同时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本文从低碳环保背景下城市规划的内涵、规划措施以及规划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使得低碳环保的城市规划理念深入人心,并能够对今后城市规划的发展建设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董琦甄峰低碳城市理念对城市规划的引导分析城市发展研究, 2010 年第 08 期

[2]赵文静低碳理念下的城市规划措施研究,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年第 6 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