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19 14:52:4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生物学科学研究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学物理教学重视使学生了解、掌握一些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不仅对学生毕业后的学习和创造性的工作有益,而且对学好中学知识也有好处。因为学生的学习方法,实际就是在教师指导下探索、研究客观事物的方法。方法对,就学得好而快;方法不对,就要走弯路。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涉及的自然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实验、抽象、理想化、比较、类比、假说、模型、数学方法等。我在此仅就其中一些从教学、教材角度谈些想法。
一、观察
“观察”通常是指人们考察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事物,即在人们不对客观事物施加影响的情况下,对事物进行研究。在物理学的发展中,观察方法是很重要的,如牛顿力学是从观察天体运动中总结出来的,观察宇宙射线仍是研究高能粒子的重要方法。
学生的观察兴趣,最初是出于好奇,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遇到新鲜东西、新奇现象舍不得走,要看个究竟,这种出于好奇的观察兴趣是不稳定的,只满足于表面了解。物理课应该把出于好奇的观察提高到有目的的观察。所谓有目的的观察,不只是有明确具体的观察对象和要求,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懂得观察是人类研究客观世界规律的和种基本方法,而且在观察中注意分析、比较,寻找各有关因素之间的联系。
教师应该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素养。首先,观察要有客观性,对于观察中感知的各种资料,实事求是地对待。其次,观察要抓住主要的东西,抓住跟观察目的有关的方面,要有步骤、有次序,尽可能细致。科学的观察都要有详细的记录。物理教学中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的观察,最好也要求记录,培养记录的习惯和能力。记录要求真实、简明、具体,字数不要多,几十个字、一百多字或者列个表格填上数据就够了。
总之,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成为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的有心人,防止形成漫不经心、视而不见的草率作风。
二、实验
“实验”是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条件下研究自然规律。
中学物理中的实验,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中学的探索性实验,涉及的参数都不多,实验时一般是依次改变其中之一来考查它的影响,最后概括出反映各参数关系的规律。演示时学生了解这样的考查步骤,在观察中他们的思维便会处于更积极的状态,同时也懂得这种用实验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物理学史上不少著名的实验,如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实验等,限于设备,目前一般中学不能演示,但在课本里还是写上了。课本这样做,除了考虑到它们是重要规律、理论基础,并且有助于发展思维,还考虑到可以使学生从这些具体实例中领会物理实验的一般方法。例如,每个实验都包括提出实验任务,确定实验方法并研究如何实现,对得到的实验资料进行逻辑加工得出结论等阶段;实验的每个阶段都跟理论紧密交织着,都要用已有的理论来指导;科学仪器能帮助人们克服感觉器官的局限,使感性认识更加客观、精细、准确,因而科学仪器的设计、使用对实验的成功起重要(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为了确定一条物理规律,教师通常只提出一个实验,因而可能使学生误认为一个实验就可以发现一条规律。教师应该向学生指出:任何一位实验科学家,在得出他最后的科学结论之前,都是采用过多种方法,做过几十次、几百次的实验,处理过浩繁的观测资料,经受过多次的失败和挫折;任何一项实验发现在得到公认之前,至少要为另一位研究者所重复证实;而事实常常是一个题目同时有许多人在独立研究,相继得到同样结论,或是一项实验发现一经发表,立即有许多人重复这个实验加以检验。在科学研究中,实验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虽然从总体来看,实验是理论的基础),在中学的学生实验中也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手脑并用,把实验跟理论紧密结合起来。这不仅只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结果跟所学理论的关系,懂得实验设计所论据的物理原理,而且实验过程中的每一项操作都应该联系已有知识考虑应该怎样作,而不是不动脑子机械地照书上写的去做,或者盲目地去试。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还可以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考虑误差的来源和减小办法。为了防止学生只动后不动脑,课本从初中第一册后半本起,在学生实验中学再具体列出实验步骤,而把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综合起来叙述,要求学生预习,自己安排实验步骤。
三、类比、假说、模型
“类比”是根据两个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推论它们在其它方面也可能相同。“类比”与“比喻”不同。“比喻”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它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方法,目的在于使人们对所要说的事物获得生动鲜明而深刻的印象。“类比”是一种重要的逻辑推理方法,目的在于使人们认识新的事物。人们总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认识新事物,即把新事物与熟悉的事物加以比较,当发现新事物的某些属性跟熟悉的某事物的某些属性桢或相似,就往往用类比的方法,推测它们的另外某些属性也相同或相似。
惠更斯根据光也像声波那样能发生反射、折射,而推论光也是一种波动,提出了光的波动论。德布罗意根据光的波粒二象性而推论微观粒子也具有波动性,提出了物质波的概念。这些都是物理学史上应用类比方法提出假说的实例。
在物理课中,把电场拿来跟重力场类比,把电流拿来跟水流类比,是常用的教学方法。
在物理学研究中,常常把假说、理论形成物理模型来加以探讨。一个好的物理模型,不但便于直观、形象地想象、假说,而且可以简化从已知事实预见新事实的过程。
除了上面谈到的这些研究方法外,数学方法也是中学物理课中应使学生得到训练的重要方法。因涉及的问题比较多,需要专门讨论。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建立宽容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教师这些备课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备课这个环节上。我认为,使这些目标实现的一个有效做法就是在备课环节中引入学生的活动,即让学生参与到备课环节中来。
将学生引入备课环节的具体做法及好处:
一、教材中的材料由学生来引入,解释和补充
例如在《从生物圈到细胞》一节的教学中,关于病毒的结构、生活习性、繁殖和与人类关系等情况,我指导班里的学习小组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分析整理成小文章,再在课堂上请他们给同学介绍。这样做让他们从刚刚一接触生物这门学科,就逐步学会收集资料,分析整理信息,并养成小组内部分工合作,交流统筹的好习惯。再如在讲完了《酶的特性》后,要介绍酶与生活的关系,我也采用相同的方式。这可以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充,而且,在课堂展示成果的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建立了自信心。
二、实验的准备由学生来参与完成
例如在《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这个实验中,因为是学期初,要对很多显微镜进行安装和调试,我邀请了班里的学习小组成员和我共同完成,学生同时也就把显微镜的结构弄清楚了。做《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个实验时,我把生物材料拿到年级组,利用课间,让感兴趣的同学和我一起来准备,学生对这些很常见的生物材料充满热情,都跃跃欲试。再如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中洋葱根尖的培养,观察植物向光性实验的整个过程我都是把实验引入到教室,由小组成员承担完成。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让他们养成处处留心,时时留心的好习惯。事实上,必修三本教程中涉及的各个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绝大部分都是在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完成准备的。这一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都喜欢参与到生物实验的准备中来,也喜欢生物这门学科。
三、了解学生的实际,改变教学方法
在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一节的教学中,我认为这一节的教材内容较细且多,学生在这一节的学习中主要的困难不是理解而是记忆。怎么样在教学中突破这个学生学习的难点呢?我和我所带3个班级的部分学生分别进行了交流,最终达成共识:采取教师设计学案,学生自学的方法。大致过程是教师将本节的主要内容设计成表格,提前一天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认真钻研教材,完成表格相关内容,第二天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参考自己填写的内容,谈谈对细胞中糖类和脂质的认识。
这一节课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1.课堂非常踊跃,几乎80%的学生参与了课堂内容的发言。2.关于教材中对糖类和脂质的介绍能很好的进行总结,个别同学说的不准确的地方,其他同学能及时修正。3.下课时大部分同学能对本节内容进行记忆:学生自己阅读的过程是第一遍记忆,同学讨论,教师补充的过程是强化记忆,在习题训练时又可以达到巩固的作用,这节课保证让学生“吃饱”、“吃好”又“易消化”,我认为很成功。这种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的方法在必修二、三的部分章节中曾几次用到,如在必修二《人类遗传病》一节的教学中,我大胆尝试请学生编写教案,制作课件,承担讲课任务。所有这些尝试的前提都是教师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和老师与学生的充分交流,对学生状态的充分了解分不开。
四、学生参与教学模具的制作
学生参与了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有丝分裂和减数分离染色体变化模型等的建立,《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补充教学模具――说明生长素的实际作用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以下――是由学生制作完成,并由学生讲解。学生通过参与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具的制作而投入到教师的备课环节,学生非常乐于参与,也非常喜欢上生物课,而且对该知识点可以说记忆终生。
五、学生参与课件的制作过程
课件的制作也属于备课范畴。课件制作好了以后,可以请一部分同学做一个预览,对课件的出现顺序,动画设计、字体内容编排等,学生都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也是教师备课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学生参与备课环节的不足之处是:
1.部分学习小组工作效率比较低,导致个别分配的任务不能按时完成;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那些学习能力较弱、激情不高、动力不足的学生经常性的鼓劲加油,或者鞭策引导。2.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积累决定了教师要对学生参与备课环节做大量的准备引导工作,并用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筛选,工作量大。
以上这些都是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如何完善教师的教学思想,如何实施有效备课,改进备课方式方法,建构符合高中生物学新课程理念的有效备课理念,实施有效备课行动等等,这些问题还要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一、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但新课标实施以来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也相应地被提到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日常事务中来。笔者根据自己在初中物理学困生转化工作所取得的经验,结合初中物理新课标的特点,对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内部成因和转化策略进行阐述。
一个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总体上说有外部原因与内部原因。事实上,在形成学业不良的过程中有些因素可以单独起作用,也可交互作用。大多数学生的学业不良是由于各种不良因素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1]在这些因素中,由于学生个人的内部因素造成的成分也比较复杂。笔者现主要从初中物理学困生(学业不良的学生)形成的个人因素特点出发,谈谈初中物理学因生的内部成因:
(一)畏惧困难
根据笔者与所结对的初中物理学困生共同分析寻找学业不良形成的原因和时间时发现,许多初三的学困生是在刚入初二时对初中物理畏惧困难的情绪造成的。从初中物理新课标安排顺序来看,虽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课本是在原有教材基础上的一大飞跃性的大进步(首先体现出来的是合科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初中分科教学的很多弊端,减少学科界限),但是因为学科的特点而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从教材的编排上看,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所学习的是介绍性的有关物质结构的内容。这些内容一般仅要求学生对所教内容的认识、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都结合自然界中的实物(或模型)进行学习,以学生的形象思维作载体进行学习;进入初中三年级后,学生首先学习的是具体较高抽象思维的物理学抽象概念的内容,如密度、功、能、压强等。一向习惯于利用形象思维方式的初中学生,突然要求其具有抽象思维,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学生对这一转变过程的畏难情绪。
由于学习内容的改变,必然造成学习方法、策略的改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很顺利地得以转变。学习方法、策略一般容易转变的人是很容易适应不同学习环境和方法的人。在我们的学生当中,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做到这一点。所以,做不到这一点的学生,容易成为学困生。
(二)不喜欢动手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的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不同的,有些学生喜欢具有一定思辩的问题,有些学生则喜欢动手做实验。虽然说并不是所有的初中物理学困生都不喜欢做实验,但确实存在一部分学困生与不喜欢动手做实验有关。这些学生往往在上实验课时是旁观者,只看同组的其他同学动手做实验,而自己则对动手实验毫无兴趣。
学好初中物理,学会观察和实验是最关键和最基础的技能,这里的实验不但是教师在探究课上要求学生动手完成的实验,而且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怎样懂得发现问题、用实验解决问题。这就是科学实验探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三)独立学习能力差
我在教学就有遇到这样的学生,自己不能独立完成作业。这样的学生一般对自己不自信。初中物理的学困生一般就是这一类学生。独立完成一项作业,独立完成一个问题的思考、独立完成一个实验、独立回答一个完整的问题。这些对于一名学困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学困生缺少的就是这些方面的能力,他们在学习上总想有所依靠,完成作业时必须与同学坐在一起;即使偶尔能解决一个问题,但总是不自信,寻找答案或与别人核对答案后才放心;有一个问题时不敢单独提出来,原因是怕教师和同学笑话他
(四)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对于一名初中物理的学困生来说,由于长期的得不到在学习上的成功的体验,学困生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
(1)缺乏思维的毅力。
思维的品质中表明思维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在思考一个初中物理的问题时,思维的持久性品质对解决这一问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困生面对初中物理的一些问题普遍存在缺乏思维毅力的倾向,遇到一些稍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认真仔细地去思考的问题时,学困生往往显得很不耐烦。这样,很多学困生在面对一些稍难的题目或作业时,不是选择怎样去面对困难迎面而上,而是选择了逃避,有些学生为了应付教师的作业检查而去抄袭其他学生的作业。
(2)缺乏注意的稳定性。
心理学表明,每个人都具有一定限度的注意的稳定性,但是不同的人注意稳定性的强度是不同的,注意的稳定性也并不是一个人的先天,它是一个人后天在学习生活中"锻炼"的结果与产物。由于学困生在对待初中物理的一些问题时显得明显的不足,学困生对待一些问题总是"心不在焉"。
(3)学习态度差。
由于学生在学习时遇到一些问题,并然会引起一系列的学习不良反应:学生面对一些问题觉得无所谓、解题时马虎、书写潦草、作业完成后不检查等毛病。
(五)缺少好的学习方法与策略
学习需要一定的方法与策略。它是追求学习效率的学习者在特定的学习情景中为了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加工过程中所运用的学习方法技能,以及对整个学习活动及其有关因素进行监控的方法技能。[2]显然初中物理的学困生普遍缺乏的是无认知的能力、即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的能力。比如说面对初中物理的整个学习过程,学困生对学习计划、学习过程的监视、学习过程的调节等很缺乏。
另外,由于初二学生所学习的初中物理的学习内容是物质的基本性质等的介绍性内容,一般的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学习由于没有很好的学习方法作指导,学习过程中只重视对一些物理的概念、名称的"死记硬背",并把这种"死记硬背"带到以后的学习中来。针对初二学生来说,生物理学上的一个个概念与名称仅是文字上的抽象概念,没有实际上的现实意义。故此,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这些内容,当然记忆的长久性就无从谈起了。
二、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针对上述对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内部成因的分析,笔者采用了如下的转化策略:
(一)形象开路,抽象渐入:
从初中学生生理上的发展特点分析,初中学生已经逐渐地从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了,这种转化对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但是在转化初中物理的学困生时,我们要重视形象思维的训练,并作为学生学习初中物理概念、规律的基础,而抽象思维可在形象思维基础之上得以培训与提高。比如在学习光的折射规律时,学生对"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的理解时,学生对于这一规律的理解是非常表面化的、是对文字面上的一种感性认识,根本不能够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但是,若教师引导学生以形象化的思维理解这一规律,则这一规律显得简单:如可以做实验,不管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还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在水的这个角(不管是入射角还是折射角)总是小于空气中的角。通过实验后,让学生形成固定的有关这一实验概念的"表象",则学生在以后应用到这一问题时自然而然地会想起这一表象。再比如,当学生在学习"物体的沉浮条件时,对于物体的上浮、下沉还是漂浮是液体与物体(实心)密度的大小比较有关",学生很容易混淆这一关系。所以,对于这问题,单纯从文字或公式的理解是很难的,学生不容易记忆。但当我们从形象的具体例子出发,从类比的方法出发,这一问题就可得以解决:如我们可以举例子进行类比,把木块浸没于水中,木块上浮,(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可类推)其他同理。从上述的举例分析可以看出,以形象的思维去表达抽象的概念规律,是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培养抽象思维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二)勤奋作基,方法作径:
一类初中物理学困生是因为学生本身不努力、不勤奋造成的,而有些学困生很勤奋地学习,但是缺乏必要的方法而使自己成为了学困生。要想学好初中物理这门学科,勤奋与方法这两者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对于勤奋,不管是从一些伟人的事迹中还是从学生身边的例子中都能说明问题,这里勿需多言。但是一般的学困生都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下面简述之:
1.加强学习的计划性。
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可以促使学习目标的实现,可以磨练学习意志,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可以提高时间利用率。[3]指导学生制定一个科学的学习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2.加强预习、复习活动。
3.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元认知能力。
不管是对整个学习过程还是解决某一个简单问题的,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元认知能力。简而言之,元认知即是对认知的认知和监控。也就是说,人可以跳出一个系统来观察这个系统并且控制这一系统,通过元认知了解、检验、评估和调整自己的认知活动。[4]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若懂得怎样去反思、总结前一段时间的学习过程中的经验,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打算或吸取教训,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学习效率和水平将会有所提高。同样,解决了一道初中物理的一个问题后,学生若懂得怎样去反思、回顾这个问题的解法、思路及自己解题时存在的优势与不足,这样,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将不断提高。
4.加强学困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般说来,解决初中物理的问题有如下的步骤与方法:
(1)全面理清问题,通过较快速地浏览整个问题的整体框架大致了解问题的状况,但一定要明确提出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提出的目的性是什么。
(2)以问题为思维的中心,以问题中已知各数量关系为主线,理清已知问题中的各数量关系与问题存在的关系是什么。
(3)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类型,大致以什么方式回答。
(4)初中物理的问题一般很注重思维过程。面对一个问题,我们首先通过明确问题的目的性,通过逆向推理的方法进行解题。如下题的解题思路:
题目:一金属块挂在弹簧秤的下端,弹簧秤的读数是0.89牛;若把金属块全部浸入水中,弹簧秤读数是0.79牛,求金属块的密度。
解题思路:
①解决什么问题:求金属块的密度ρ金;
②逆向思维:求金属块的密度,只要求金属块的质量与体积;求金属块的质量,只要知道金属块受到的重力(已知在空气中金属块的重量);求金属块的体积,则只要求金属块浸没于水中排开水的体积;求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则只要求金属块浸没于水中受到的浮力(浮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的两次示数差表示)。
(5)克服思维定势。从总体上说,初中物理中哪一部分问题应用哪一知识去解答,在学生的思维中已经有一定的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对于一般的解题是有好处的,它可以减少学生思维的时间;但是思维定势也往往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了解题的"死胡同",故在解决一些问题时,有时要充分地利用思维定势的优势,有时则要克服。如上题中,求体积时并不能利用密度与质量的关系进行求解,则需要打破思维定势,利用浮力的知识。
(6)选择多种方法进行解题。每一个题目的解题都有一定的方法,且思路不同,这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形成这样的一种习惯:当以自己的方法完成解题时,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另外的解题方法。
(7)解决一定问题之后,培养学生总结问题,反思问题的能力。
(三)化整为零,化零为整
学习初中物理的过程就是"化整为零,化零为整"的过程。当学困生面对初中物理内容时,要把整体上的知识体系各个击破,从细处学习知识内容。但是,毕竟初中物理是一门有系统性的学科,这一学科中各知识点间存在必然的联系,通过理顺这一关系,学生对知识形成网络化。
(四)重视解疑,更重激疑
对于初中物理的学困生,学生的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问题是进行学困生转化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平时的学困生转化过程中,我们发现学困生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一般的学困生很难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确实,对于初中物理的学困生,平时的他(她)们很少把时间投入到思考一些初中物理的学习问题上来,即使有些学生平时有思考学科上的一些问题,但由于其在思考的过程中,他(她)们所获得的失败的消极体验机会比积极体验机会多得多,所以这给他(她)们下一次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形成一定的障碍,教师在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作是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问题。有问题的学生往往是对某一个方面经过认真思考的。通过点拨后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并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兴趣。
(五)倾情投入,师生共感: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教育系统工程,转化过程是一长期的过程。这过程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转化一名学困生,笔者认为教师在情感的投入方面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取得学困生的信任与支持。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并不仅仅是学业上的指导工作,更是对学生心理上支持、理解、信任工作。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家长等的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总是对学业优秀生比较重视,而对学困生则忽视了。长期受到这一意识的影响,学困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了一条不可逾越的心理鸿沟。学困生的心理相对教师来说是封闭的。这时要转化这名学困生,首先教师的一切行为必须取得学困生的信任与支持。
2.相信学困生具有可发展的潜力。
笔者认为,"真诚地相信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这一点是转化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工作的基础。从人的发展与学困生的形成原因等角度分析,这一点是不难理解的。超级秘书网
3.与学困生建立类似于"互惠互利"的"平等关系"。
转化学困生时,教师不要以高姿态对待学困生,不要以为对学困生学业上的帮扶工作是对学困生的"施舍"。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加入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来,使学困生感觉到教师与学困生的关系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平等关系":教师可以从学困生身上学到很多知识,同理,学困生也达到了被转化的目的。
4.教师是学困生学业上的指导者,又是精神上的支持者。
任何一个学困生,其总是回避着自己在学业上的后进,总是以自我封闭的形态出现在教师的面前。其实学困生在班集体中的心理压力是无形的,也是非常大的。教师在这里的角色并不仅仅是对学困生进行学业上的指导工作,更重要的是给学困生以精神上的支持,使学困生走出"自卑、自闭"的心理。
总之,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艰巨而富有挑战意义的工作,它需要更多的教师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这项工作来。笔者相信,一名好教师不但能使优秀生更加优秀,同样能使后进生不再后进了。
参与文献:
[关键词] 临床医学;实习;考核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3(c)-0142-02
The study of practice examination method for the five-year medical students
LIU Furong1 GENG Jinling1 WANG Mingsheng2 ZHANG Zhifu3 KAN Yongfeng4 SHENG Xiaobin5 LI Cuiping6
1.Department of Science Research and Education, Shijingshan Teaching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Shijingshan Hospital, Beijing 100043, China; 2.Headquarter Office, Shijingshan Teaching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Shijingshan Hospital, Beijing 100043, China; 3.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Shijingshan Teaching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Shijingshan Hospital, Beijing 100043, China; 4.Department of Surgery, Shijingshan Teaching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Shijingshan Hospital, Beijing 100043, China; 5.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Shijingshan Teaching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Shijingshan Hospital, Beijing 100043, China; 6.Department of Paediatrics, Shijingshan Teaching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Shijingshan Hospital, Beijing 100043, China
[Abstract]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assessment method for the five-year medical students of clinical practice stage, and timely analysis, feedback, improvement are proceeded, then a complete system, evaluation content, evaluation rules and standards are formed,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of stu
临床实习是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医学生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的第一步,这一阶段既可加深实习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同时也是培养实习生独立思考、促进其向临床医生转化的阶段[1]。临床实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实习生的未来工作。
考核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学习、探查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管理部门督导教学的重要手段。出科考试则反映了实习生在所在科室实习期间应用该科专科知识、利用所掌握的技能诊治疾病的能力[2]。本文笔者对进入实习阶段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006级的39名学生的出科考核方法进行了研究,探索与教学目的和内容相匹配的考核方法,建立科学、有效的评分体系,以便促进教学工作开展,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兼具实用性与创新性的人才。
1 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实习出科考核主要实施方法
1.1 师资培训,学流程及考核原则
在学生进入毕业实习前,由学校老教师支教团的专家对我院各教研室(组)主任、教学干事、带教老师进行培训,学流程、考核原则,规范毕业实习阶段的教学管理,明确实习出科考核由过程考核(含日常考核、病历考核)和阶段考核(含五站式技能考核、理论考核)组成。
1.2 集体讨论,制订考核细则
在培训的基础上,科教科组织各专业科室主任、教学干事仔细研究考核原则,对照教学大纲,确定出科考核分为4个部分:日常考核占20分,病历书写占10分,五站式考核占40分,理论考核占30分。其中,日常考核、病历书写由各轮转科室指定专人考核打分,内科、外科大教研室汇总计算平均分;各科室病历书写份数有明确规定:内科16份,其中,心内科、呼吸科各4份,消化科、肾内科、内分泌及神经内科各2份;外科10份,其中,普外科、骨科各4份,泌尿外科或胸外科2份;妇产科4份,其中,妇科、产科各2份;儿科2份。五站式考核包括问诊、查体、辅助检查判读、病历书写、口试,按临床病例的实际处置流程考核学生的项目工作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病例选择实纲要求掌握的病种,病史、症状、体征等相对典型,每站考核细则由各科室指定专人编制,尽可能科学、合理设置得分点,由各科室主任把关,内、外、妇、儿各大组集体审定考核细则,组织专门考核小组,由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担任监考教师;理论考试由科教科统一组织,内、外、妇、儿按专业比例组卷,题型设置符合要求。
1.3 实习前学生告知,第一轮五站式考核前进行预考
关于实习、考核要求在学生实习前的动员会上详细告知学生,让其明确实习的重要性,积极参与临床工作,训练各项技能,用出科考核检验实习效果。在组织第一轮五站式出科考核前,内、外、妇、儿四个大科分别进行预考,确定考核流程顺利,考核细则无遗漏,考核准备工作到位等,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修正。
1.4 实施考核,分析成绩,进一步改进
在实施第一轮出科考核后,组织各教研室总结考试情况,分析学生成绩,查缺补漏。发现主要问题有:
1.4.1 平时考核评分标准掌握尺度不一,专业间存在差异,尤其对于考勤的把握,存在人情分现象。改进方法:及时召开教学干事会,确定考勤记录的严肃性,提示教师要公正、公平。
1.4.2 学生平时的病历书写上交不及时,个别老师修改、评阅病历拖拉,影响分数汇总。改进方法:分别向学生、教师告知,规定各自完成时间,逾期不交者无病历成绩、教师个人考核受影响等。
1.4.3 五站式考核确实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但实施起来工作量大,需科教科统一组织。存在问题有:①因为给出了具体病例,在辅助检查结果判读时因病例不同判读的内容不同,成绩公平性受影响。改进方法:辅助检查结果判读一站,设置公共项目,内科为心电图,外科为胸腹骨骼X线片,妇产科为胎心图,儿科为胸片及化验。②外科、儿科真实患者难以找到,用标准化病人代替,效果不真实。改进方法:在考核前对标准化病人进行培训, 力求做到模拟真实患者的程度。③病历书写内容较多,30 min完成时间紧张。改进方法:制订病历书写格式,给出必写内容,向学生宣教重视平时训练,提高书写速度等。
1.4.4 从成绩分析看,学生问诊技巧、查体手法及速度、辅助检查结果判读等存在问题较多。改进方法:与带教老师沟通,注意学生平时的技能训练,在日常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教会学生规范的操作;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实习中情况,解答实习中的困惑,给出建议,同时把学生反映的问题反馈给相关科室和教师,改进带教。
1.5 形成完整考核标准
在实习生三轮出科考核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完整、系统的考核内容、考核细则、评分标准,初步建立了各专业病例库、辅助检查资料库、理论考试题库,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 体会与思考
临床实习教学内容复杂,涉及面广,实践性强,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习生的临床技能。通过出科考核,可以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对专业、实践知识的掌握[3]。通过借鉴兄弟医院的成熟经验,在学校老教师支教团的指导下,我医院初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出科考核标准,这对于我院今后的实习阶段教学管理提供了详实的依据。通过完整出科考核标准的建立,笔者体会如下:①该出科考核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既有过程考核又有阶段考核,既有技能又有理论。我院根据教学大纲编制考核细则,内容完整,有相对量化指标,力求科学合理,更能反映学生的实习情况,达到了较好的成绩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价,使学生更加重视临床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同时,可以加强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4]。②该考核方法促进了医院师资队伍培养和教研室建设。在考核过程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的互动与反馈,对于提高教师教学素质和水平有积极意义[5],对于教研室管理有良好的规范作用。比如教研室要成立考核小组,建立严谨的考核质量管理制度,教师统一培训,统一评分标准,减少主观因素,考核内容统一按教学大纲、理论联系实际,加强题库建设,难易结合,既要完整翔实又要切合实际等,这些对于教师、教研室都是良性刺激,是师资培养、规范实习过程各环节教学管理的好机会。③该实习出科考核方法将继续在其他年级推广应用,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双方面的参与性、积极性,从而检验其科学性,收集反馈意见,不断评估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6]。
3 小结
我院通过对实习阶段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的出科考核方法进行研究和实践,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科学、规范的考核方法,并不断总结、分析、完善,可以很好的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评估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且今后将在培训标准化病人、强化反馈机制、融入沟通技能考核等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马春虎,温海青,纪正春.当前医学生临床技能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5,4:262-263.
[2]刘力松,樊洁,冯明,等.七年制内科实习多站技能考试的几点体会――病案引导的启发式教学[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9):2170-2171.
[3]温建明,高宇,冯建武,等.实习生出科考核管理软件的设计与体会[J].医院管理论坛,2010,27(3):62-64.
[4]李文辉,秦继勇,李康明,等.医科院校创新的毕业实习考核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82-83.
一、科学方法教育对初中生物的作用分析
在生物教育研究中,科学方法教育自始至终都是着重研究的课题,不管是从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角度还是当前的课程改革的时间来讲,做好生物科学方法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在教育不断改革的今天,非常有必要对中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这样可以使学生以最好的学习方式,主动接受最新的授课知识。例如,在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因素、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知道实验不是只有大科学家才能做,学生也可以做,而且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
在整个生物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于学生来说,在观察生物现象、形成生物认识、认识生物规律以及分析解决科学问题的过程中,所涉及的认知结构以及有关知识内容和科学方法基础的准备程度等都与科学方法教育有着极大的联系。
对于教师来说,科学的方法教育表现为教师教学设计时,能够对学生学习的内容了解,针对每个单元列出详细的科学方法目标,并且能在最好的时机将科学方法教育带到初中生物的教学之中。比如在学习植物的绿叶光照下可以制造有机物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先找出可以进行此实验的素材,如天竺葵,而其他植物如白薯叶也可以进行这个实验,而如果教师考虑使用菠菜叶的就不可以,原因是菠菜叶不可以积累淀粉,所以不能使用。所有的授课,都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才可以。
二、科学方法教育在生物教学实践的研究
苏教版教材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用科学方法教育把学生带到学习中,做学习的主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这是苏教版教材的教学根本任务。对此,在生物授课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优点,发展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要在课程中充分体现,根据学生的思想与认知程度,在课堂中设计问答、思考与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中,我国已将教学目标从过去的一维发展到三维。苏教版教材将科学方法教育带到了教学实践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此,将科学方法教育带到生物的教学实践中,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未来的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例如,对于“种子的萌发条件”这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种子萌发条件及其内部变化。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进行探究实验,得出结论。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现象。根据科学方法教育的理论,教师在设计思想的时候可以采取实验与讨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并且能够在课前实验,得出种子萌发所需的内部条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讨论观察的结果,引导学生的思考,并得出结论。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所学种子萌发这一课的方法、过程、结论,使科学方法教育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完全实践起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76-02
发散思维在生物教学中合理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中学生物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相应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发散思维是在教师合理引导性和教育下进行的,因此,教师要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还要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由的进行探索,提高自己对生物的认知能力,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从根本上促进中学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
1.发散思维的内涵及特点
1.1发散思维的内涵
发散思维是美国心理学家J.P.吉尔福特提出的,也称为扩散性思维。是指在考虑和解决问题中通过自己对问题的分析、判断,不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目的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在中学教育中非常重要,中学阶段也是学生思维能力比较活跃的阶段,教师通过对学生合理的引导和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想象,拓展自己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自己在学习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发散思维的特点
发散思维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流畅性。主要是指学生面对问题时能够流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受到其它因素的干扰,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探究。第二,变通性。发散思维与一般的思维有很大的不同,要求在对问题的思考中进行有效的变通,对问题举一反三,思考到一般人不能思考的领域。第三,独特性。发散思维与一般思维的区别就是发散思维在对问题思考中能够发现一般人发现不了的地方,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本质的思考。教师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对发散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教学探索
2.1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生物教学与一般科目教学的差别就在于生物教学的实验课程比较多,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课堂分析能力,而且要有动手能力,互相结合才能拓展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生物的思维动力。中学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参与实验,增加动手能力,这样学生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会积极的思考,从而能够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2加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中学生物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特别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师引导更加能够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对实验进行自主设计、自己动手,分析结果。教师只是对实验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引导,对学生的思考进行启发,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就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激发自己的思维能力,促进发散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异常现象和结果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分析,比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导致这些结果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些结果与日常生活有没有必然的联系等等。这些都能够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3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
专业的生物知识文化是教师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效果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教学专业知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心理学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用心理理论与教学相关方法来指导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受自身学习能力的影响,而且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教师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学生的心理素质,中学学生才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自己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思维在生物教学中合理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中学生物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相应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实际中教师要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加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要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还要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由的进行探索,提高自己对生物的认知能力,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从根本上促进中学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392-01
实验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培育初中的品质课堂,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生物实验课的有效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和验证所学到的基础知识,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不仅有利于当前的学习,也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参加各种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一定要上好生物实验课,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下面就实验教学的具体环节谈谈本人的看法。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与求知欲强,这样便会激发他们主动进行学习和探究。所以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育观念,转变传统法人教育方法,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能亲身实践。做实验是他们上生物课最高兴的事了。但是,课本实验虽然数量不少,内容和形式与学生的需求却有一定的距离,他们感觉好象是木偶一样被牵着走。这样的实验远远满足不了他们对生物的好奇心。因此,在实验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巡视和具体指导。在发现有共性问题时,可暂停全班实验,进行集体辅导。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操作有错误或要领没有掌握时,应该诱导启发学生自己纠正,不能包办代替。这样便会加深学生对实验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化了教学的量和质。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实验教学和一般的授课有不同的要求,而生物教材又往往受到地方性和季节性的限制,有些生理性实验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结果。因此,我们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实验情感,从而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
2.教师要充分做好实验课准备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和掌舵者,只有教师自身素质提高,为实验课的开端奠定良好的基础,方能是学生在课程中兴趣倍增、注意力集中、效率提高。那么教师该如何做好实验课的准备工作呢?首先,精心设计好实验教学程序。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程序时,应认真构思好学生观察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要尽可能考虑细致,尽可能多设置几个"为什么",以激发学生思维。其次,反复演练,做好示范操作。教师实验操作的基本功如何直接影响实验的效果。因此,每个实验教学前,教师应按课本的实验要求,认真做即便,使自己的实验操作规范、熟练。在演练中还要研究和摸索学生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实验成败的关键,做到心中有数。最后,适时地、科学地准备好实验材料。解决生物实验材料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采取替代材料。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初中的生物实验材料几乎都可以在当地找到合适的替代材料;二是分工合作获取材料,一些生物材料的培养需要较长时间,有些不易采集到,这些就需要教师之间分工合作,避免因个人的时间仓促或精力有限造成实验材料准备不足;三是发动学生采集和培养。发动学生参与采集和培养不但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获得对生物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的感性认识。
细胞生物学作为生物学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其考核环节一直为我国高校相关专业所重视。传统细胞生物学课程的考试环节主要以闭卷检测作为考核方式,以考试分数作为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成绩进行评定。这种考核方法难以有效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对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方法进行改革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改革的原则与思路
(一)考试方法改革原则
由于细胞生物学课程专业性及理论性较强,对该课程考试的改革应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作为切入点,根据学生的实际专业需求及个人能力的差异性对学生能力进行评价[1]。对专业成绩的评述不应单纯地以闭卷理论试卷成绩为最终成绩,应当综合评价学生日常课堂表现、实验课表现及课堂讨论等环节表现出的能力,并对成绩比例进行合理分配,具体考试方案由各专业教研部门自行确定。通过引入综述论文、课堂发言、实验课表现等环节的成绩评定,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考试方法改革思路
对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方法的改革,主要将考试成绩合理地划分为“闭卷理论考试(60%)+论文综述(10%)+实验课表现(20%)+日常课堂表现(10%)”四个部分。
1.对学生日常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学生的学习活动以课堂学习为主,因此对学生日常课堂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可以有效地反映学生细胞生物学课程的知识水平及能力基础。因此,将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成绩中的10%作为日常课堂表现的分值,主要对学生课堂参与程度、讨论问题积极性、师生互动与沟通、课堂出勤率等方面进行考察,从而有效地提高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质量。
2.对学生实验课表现进行考核
细胞生物学课程主要由理论课及实践课构成,实践课教学可以有效地对理论进行验证,是学生深化理论、接触生物学领域的重要途径。传统细胞生物学课程的考试主要侧重期末闭卷考试的考试成绩,对实验课考核重视程度不足,导致绝大多数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相应的重视。将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成绩中的20%作为实验课表现的分值,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实验操作的积极性。
3.设计论文综述环节进行考评
为了提升细胞生物学课程的考评的合理性,可以设计相应的论文综述环节,对学生整体知识结构的掌握能力进行考核。论文综述环节可以在考试周前一周至两周进行,由教师提前布置相应的论文论述主题,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撰写论文、制作幻灯片,在考核过程中由学生自主上台进行论文汇报,再由其他学生进行自主提问。在评分过程中,可以将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成绩中的10%作为论文综述环节的分值。
二、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一)加强相关教师的素质培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虽然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教师仍然处于主导者地位,教师的职业素质及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贯彻效果。因此,为了保证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改革的有效性,我国高校相关专业应当开展周期性培训,培养生物教师相应的职业素养,相关专业教研室应根据教学活动的推进对教师进行跟踪性的培训,积极开展教学前期培训、教学中期检测及教学末期总结,保证生物教师可以明确细胞生物学考试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并从考试改革入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贯彻落实相应的考核操作
在明确了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原则与思路之后,应当将相应的方案与思路落实到实践中,用实践检验理想化的方案,提高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合理性[2]。在实际考核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当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相应的考核流程,并对学生课堂表现、课堂出勤情况等评价因素进行了解。在实际考核过程中,可以打破传统单一性由教师评价学生的教学模式,引入相应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评价机制,尊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差异性,对学生成绩进行合理的评估。
(三)在考核过程中加强教师的协作
由于细胞生物学课程考核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及理论性,且考试改革涵盖面与考察面较为广泛,学生成绩考核工作难以由一个教师单独完成,因此应当以过程性目光看待细胞生物学课程考核工作,加强各环节教师的协作与沟通。在学生成绩评价过程中,由不同的教师负责学生日常表现统计、学生论文综述情况、学生试卷批阅等环节。在过程性评价中教师之间进行合理化分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成绩考核的合理性。
(四)引导学生注重日常学习过程
细胞生物学课程考核不仅具有检测教学成果的功能,还具备评价功及引导功能[3]。传统侧重期末考试成绩的考核模式对教学成果的评价较单一,很容易导致学生陷入学习时仅注重考点的学习误区。对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方法的改革对学生日常表现、实验课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的日常学习课程,尽可能地消除功利性的学习目的。
总而言之,细胞生物学不仅是一门集理论性、创造性为一体的学科,而且是临床医学及生物学的学科基础。在教学考核过程中,相关教师应当明确考试的评价功能及引导功能,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利用多种形式的综合性考核内容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评。
参考文献:
[1]窦晓兵,高佳,范春雷,胡林峰,钱颖,沃兴德.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经营管理者,2009,23:327.
[2]肖明珠,毛建文,李红枝.医学细胞生物学考试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5:172-173.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大力提倡导学,就是强调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初中物理是小学科学的延伸和提高,是自然科学的新起点,而且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创设课堂情境,营造宽松学习氛围
任何学科的教学,要想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都离不开好的课堂环境,对于内容比较抽象、枯燥的物理课来说,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尤显重要。课堂情境的创设者是教师,一堂课上得好与坏,与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步骤、方法以及创设的课堂情境有很大的联系。在创设教学情境中,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求知、求动、求趣、求异、求新的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出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情境。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很快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且牢固记忆。
如讲“平面镜成像”一节中,笔者演示了一个“猜牌”小魔术,学生的求知得渴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在揭示魔术的秘密是“平面镜”后,学生立刻对平面镜成像很感兴趣,于是很愿意去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并能取得了较好实验效果。
二、融洽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内心迫切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鼓励,耻于在众人面前出丑,怕没把握答错问题招致教师和学生的奚落和耻笑,这就导致了初中课堂上学生不愿甚至害怕课上发言。教师应该了解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爱护和尊重学生,多和他们接触,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乐于和教师交流。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办法消除学生的紧张和焦虑,创设放松、愉悦的氛围,对于胆怯不敢发言的学生多给予鼓励,对于基础差的学生降低问题的难度,预留更多的思考时间,另外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争论的时间,用教师的鼓励和同学的善意鼓励更多的学生敢于质疑和提问。
如,在《电阻》一课的教学中,学习了铜是电的良导体后,有学生低声问为什么他家的铜丝不导电,引起大家一片笑声。此时我平息了学生的笑闹,引导他们对于不同的意见要用事实根据来说话,不能进行奚落和嘲笑。然后,让学生证明这个学生所带的铜丝为什么不导电,最终找到原因是铜丝的表面有层透明的油漆,起到绝缘的作用。并且要及时的给予这个提问同学以鼓励,告诉人家“今天知识的获得是人胆提问的同学带来的全班学生都要向这个同学学习。”这样既解释了学生的疑惑,又尊重了学生的不同意见,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提出问题的勇气。
三、培养质疑能力,调动学生探究兴趣
仅仅敢问远远不够,关键是要有问题可问,尤其是能问出有价值的问题。现在的学生,习惯了应试教育“师问生答”式的教学,再加上知识、能力的准备不足。特别是反思能力与发现矛盾的能力尚处在发展初期,对问题往往不能问到关键之处。为此教师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质疑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会问”。
首先,可从生产、生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比如学习摩擦力后,展示生活中所用的自行车、老虎钳等用具,让他们观察思考,引导他们提出“哪些地方应用了摩擦,哪些地方防止了摩擦,如果没有摩擦,我们的世界会怎样”等等问题。其次,由于物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初中物理涉及到声学、光学、力学、热学、电学五大板快,在生活应用中这五大板块知识交错穿插、相互联系,而应用中又与地理、生物、化学、数学、语文等知识有关联。
因此在物理课堂上应教会学生打开思路、大胆创新、多方面思考、学会提问。如在初步学了电能这一知识点后,我向学生展示了用电热水壶加热水的场景,让学生就电热水壶的结构和使用过程的具体情况,提出若干个与物理有关的问题,所提问题可以涉及力学、热学、电学等各个部分,并针对所提的问题做出简答。再次,从教材内容本身的不明确之处、 “矛盾”之处寻找问题。有很多探究活动只给予了探究过程,并没有结论,此时就可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大胆的去设想。在物理教学中经常性地通过此类开放性问题的探究,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更有效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且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之更深刻地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
四、紧密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或生产,尤其是初中物理所涉及到的知识,大多都能在生活中找到直观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采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素材,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观察中去探究和认识物理现象和规律。将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引入课堂,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悉心观察发现问题,在充满困惑和矛盾的好奇中,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探究物理知识和规律。同时,教师要努力改变传统课堂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解决了问题完成教学任务的状况。每次课堂教学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余地,在课堂末尾也要注意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产生问题,让学生课下思考、探究和讨论,这是强化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如在做完“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后,在课堂末尾,让学生提出几个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学生
的问题自然五花八门,教师要从中选择具有物理和实际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课下进行思考和探究,并在第二节课上进行讨论。
如“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为什么要利用玻璃片当平面镜?还有没有其他确定虚像位置的方法”等等。教师还要随时引导学生注意社会上和现代技术及生活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事物,不断发现和提出具有物理意义的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逐步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提出问题,从而进入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习惯,不断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一、调剂要求:
1.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
2.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调入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及我校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
3.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且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可授不同学科门类学位的可跨门类在对应专业所属一级学科范围内进行调剂)。
4.考生初试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初试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相同(考生初试统考科目涵盖调入专业所有统考科目的,视为相同)。
二、心理健康测评
复试前对拟参加复试考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心理健康测试账号及流程将会在钉钉群,请按照钉钉群通知要求完成测试。
三、资格审查材料提交(清单及格式见附件1)
请按钉钉群通知,按照“系统提交材料清单”要求,将资格审查材料打包上传至网盘收集地址(压缩包命名:调剂专业+姓名):pan.yzu.edu.cn/collection/6a332c8aeb9deebeea68675e3bd46670(扬州大学物理学院2021调剂材料)
四、复试时间
3月23日(周二)下午2:30开始
五、联系方式
1.为方便联络、通知考生,我院在“钉钉”平台上建立了群组:“扬州大学物理学院2021调剂”,请在接收到复试通知后立即搜索群号33579542加入(请使用真实姓名+准考证号进行验证)。
2.咨询电话:0514-87975542 薛老师
网盘提交材料清单(请尽量提交清晰的扫描版本)
材料序号
材料名称
材料注意事项
材料格式
材料1
《考生诚信承诺书》
必传材料:本人签字后提交;
JPG/PDF
材料2
《扬州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思想品德考核表》
必传材料:考核部门加盖公章;
JPG/PDF
材料3
本人准考证原件
必传材料:可登陆研招网打印;
JPG/PDF
材料4
本人手持身份证照片
必传材料:本人手持身份证拍照;
JPG/PDF
材料5
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
必传材料:身份证国徽面、肖像面;
JPG/PDF
材料6
本科成绩
需加盖教务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公章
JPG/PDF
材料7
学生证原件
仅限应届生提交(含学生证个人信息页及学籍注册页);
JPG/PDF
材料8
毕业证书原件
往届生提交;
JPG/PDF
材料9
学位证书原件
往届生提交;
JPG/PDF
材料10
大学英语四级证书
同等学力考生须提交(其他考生自愿提交英语等级证书材料);
JPG/PDF
材料11
简历
不超过2页;
JPG/PDF
材料12
毕业论文摘要
无;
JPG/PDF
材料13
科研创作成果
论文仅限首页、专利仅限授权页或申请页,合成一个PDF文件;
JPG/PDF
材料14
扬州大学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复试承诺书
仅限非全日制考生填写(本人和人事部门签字);
JPG/PDF
材料15
成绩证明(自考成绩单)
仅限成教应届或自考、网络教育且未获取毕业证书考生提交;
JPG/PDF
材料16
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应届本科毕业生、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生提供;
JPG/PDF
材料17
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非应届本科毕业生提供;
JPG/PDF
材料18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报告
仅限境外学历考生提交;
JPG/PDF
材料19
初试加分证明材料
仅限符合加分政策考生提交;
JPG/PDF
材料20
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证明材料;
仅限士兵计划考生提交(入伍批准书、退出现役证)。
1 引 言
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低浓度特定DNA序列的超灵敏检测在临床诊断、基因突变检测等生物学研究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4]。与荧光法[5]、石英晶体微天平法[6]、比色法[7]等众多的DNA检测方法相比,电化学发光法因其方法简单、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好而得到了广泛应用[8~10]。
目标放大和信号放大是提高DNA检测灵敏度的两种常用方法。传统的目标放大方法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11]、依赖核酸序列的扩增技术(NASBA)[12]等因高的放大效率、灵敏的检测效果而被广泛应用[13]。然而这些方法一般都需要特殊的设备或昂贵的检测仪器,存在耗时、易污染、成本高、操作不便等缺点[14]。相比之下,通过目标物提高检测灵敏度的信号放大技术,快速、简便,已成为超灵敏检测DNA的研究热点之一[15~18]。切刻内切酶信号放大是近年来逐渐采用的低浓度核酸的检测方法[19]。探针DNA与目标DNA结合成双链时,形成切刻内切酶的识别位点,内切酶对探针DNA进行剪切,使得目标DNA被释放出来,并进行循环利用,实现检测信号的放大[20~24]。
电化学发光法不仅具有化学发光分析的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和仪器简单等优点,而且电化学分析控制性强,选择性好[25]。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兴的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光学性质,如高稳定性、不易分解、荧光寿命长等[26],已被作为生物传感器的标记物和信号探针[27]。近年来,利用量子点高效及稳定的电化学发光性能研制的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备受关注[28~31]。然而,将量子点优异的电化学发光性能与切刻内切酶的特异性相结合,进行目标物测定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
本研究基于切刻内切酶的信号放大和量子点高效的电化学发光性能,建立了超灵敏检测DNA的方法。通过自组装方式将捕获DNA(cDNA)固定在电极表面,靶DAN分子(tDNA)与其特异性杂交形成双链,利用切刻内切酶对形成的双链中的cDNA进行识别和切割,释放出tDNA序列,参与下一轮的杂交和酶切。本传感器制作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MPIE 型电致化学发光分析系统(西安瑞迈分析仪器有限公司),采用三电极系统:工作电极为金电极(直径2 mm),参比电极为Ag/AgCl(饱和KCl)电极,对电极为铂丝电极。PGSTAT128N Autolab 电化学工作站(瑞士万通有限公司);UV2400P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F7000 荧光仪(日本日立公司)。
氯化镉(CdCl2・2.5H2O)、碲粉(Te)、硼氢化钠(NaBH4)、巯基乙酸(TGA)、巯基乙醇(MCH)、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化二亚胺(EDC)购于上海Aladdin公司;切刻内切酶Nt.BstNBI(New England Biolabs有限公司);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DNA序列均购自于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使用时用TE缓冲液(10 mmol/L TrisHCl, 1 mmol/L EDTA, 100 mmol/L NaCl, pH 8.0)进行配制和稀释,碱基序列如表1所示。
2.2 水溶性量子点的制备
CdTe水溶性量子点合成方式参考文献[32]的方法并稍做改进。将250 mL 0.0025 mol/L CdCl2溶液倒入三口烧瓶中,磁力搅拌,通氮气除氧15 min,接着加入100 μL TGA,并用NaOH调节至pH≈10,继续通氮气10 min,封口。
量取3 mL二次蒸馏水倒入另一个50 mL 三口烧瓶中,同样通氮气除氧。称取0.36 g NaBH4和0.144 g Te粉加入水中,在65℃水浴和磁力搅拌下反应,直到黑色Te粉完全消失,得到紫色透明的NaHTe溶液。将得到的溶液倒入上述含有CdCl2溶液的三口烧瓶中,95℃水浴中搅拌回流2 h,得颜色透明的CdTe水溶性量子点。
2.3 电化学发光DNA生物传感器的制备
将金电极用0.05 μm Al2O3抛光至镜面,分别置于50% (V/V) HNO3、无水乙醇、水中超声清洗后,浸入含有1 μmol/L cDNA溶液中过夜,cDNA通过SAu键自组装在电极表面。将修饰电极浸入到巯基乙醇溶液中,避光孵育1 h,封闭其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分别用0.1 mol/L PBS缓冲液和0.5 mol/L NaCl溶液清洗,制得电化学发光DNA生物传感器。
15 Hu Y H, Xu X Q, Liu Q H, Wang L, Lin Z Y, Chen G N. Anal. Chem., 2014, 86(17): 8785-8790
16 Lin C S, Chen Y Y, Cai Z X, Luo F, Wang Y R, Chen X. Electrochim. Acta, 2014, 147: 785-790
17 Chen J H, Zhang J, Guo Y, Li J, Fu F F, Yang H H, Chen G N. Chem. Commun., 2011, 47(28): 8004-8006
18 Zhou F L, Li B X. Anal. Chem., 2015, 87(14): 7156-7162
19 Kiesling T, Cox K, Davidson E A, Dretchen K, Grater G, Hibbard S, Lasken R S, Leshin J, Skowronski E, Danielsen M. Nucleic Acids Res., 2007, 35(18): e117
20 Zou B J, Cao X M, Wu H P, Song Q X, Wang J P, Kajiyama T, Kambara H, Zhou G H. Biosens. Bioelectron., 2015, 66: 50-54
21 Zhang K, Wang K, Zhu X, Zhang J, Xu L, Huang B, Xie M. Chem. Commun., 2014, 50(2): 180-182
22 Xu W, Xue X J, Li T H, Zeng H Q, Liu X G. Angew. Chem. Int. Edit., 2009, 48(37): 6849-6852
23 Luo F K, Xiang G M, Pu X Y, Yu J C, Chen M, Chen G H. Sensors, 2015, 15(2): 2629-2643
24 Li N, Gao Z F, Kang B H, Li N B, Luo H Q. RSC Adv., 2015, 5(26): 20020-20024
25 Blackburn G F, Shah H P, Kenten J H, Leland J, Kamin R A, Link J, Peterman J, Powell M J, Shah A, Talley D B. Clin. Chem., 1991, 37(9): 1534-1539
26 Michalet X, Pinaud F F, Bentolila L A, Tsay J M, Doose S, Li J J, Sundaresan G, Wu A M, Gambhir S S, Weiss S. Science, 2005, 307(5709): 538-544
27 Huang H P, Zhu J J. Biosens. Bioelectron., 2009, 25(4): 927-930
28 Hai H, Yang F, Li J P. RSC Adv., 2013, 3(32): 13144
29 Hai H, Yang F, Li J P. Microchimica Acta, 2014, 181: 893-901
30 WEI XiaoPing, YANG Feng, DING Fan, LI JianPing. Chinese J. Anal. Chem., 2014, 42(7): 942-947
魏小平, 杨 峰, 丁 [, 李建平. 分析化学, 2014, 42(7): 942-947
31 HAI Hong, YANG Feng, LI JianPing. Chinese J. Anal. Chem., 2012, 40(6): 841-846
海 洪, 杨 峰, 李建平. 分析化学, 2012, 40(6): 841-846
32 Yu W W, Qu L H, Guo W Z, Peng X G. Chem. Mater., 2003, 15(14): 2854-2860
33 Jie G F, Liu B, Pan H C, Zhu J J, Chen H Y. Anal. Chem., 2007, 79(15): 5574-5581
34 Herne T M, Tarlov M J. J. Am. Chem. Soc., 1997, 119(38): 8916-8920
35 Hu R, Liu T, Zhang X B, Huan S Y, Wu C C,Fu T, Tan W H. Anal. Chem., 2014, 86(10): 5009-5016
课程改革十数年之后,随着国家相关文件的颁发,“核心素养”成为另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高中生物教学在核心素养的观照之下,对学生的培养也有了新的理解与追求。高中生物教学内容具有自然科学的一般性质,同时又具有显著的生物学特征,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形成什么样的学科素养,值得每一个高中生物教师认真研究。
一、基于核心素养理解高中生物教学
核心素养的宏观理解是这样的,所谓核心素养,应时指学生在学习中应当形成的具有最基本作用的素养,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及态度的综合性体现。由这样的阐述可以看出,核心素养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维目标有相通的地方。因此理解核心素养,可以基于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来进行。同时,核心素养本身又是一个极具引领意义的概念,其可以统领当前生物教学的主要内容与方向。
在核心素养的观照之下,高中生物教学应当具有这样的三点基本理解:
其一,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具有科学素养的重要意旨。生物学科的研究过程中,大量运用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因而生物学科具有科学素养的意旨就是一种最基本的理解,这就意味着在教学中要向学生传递最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如概念描述的精确途径,实验设计的科学方法运用,生物学科结论描述的简洁准确等,这些既是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也应当是生物学科素养的基本要求。
第二,以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引领教学是以生为本的重要体现。以生为本是一个宏观理念,其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基本落实,在于学科素养的引领。也就是说,当在课堂上关注核心素养并以之成为课堂教学的引领时,以生为本的理念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比如我们讲“生态系统”,需要从生物与环境的依存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种群的变化具有动态性等方面来进行,如果忽视了核心素养的引领,那本知识就可能是一个机械记忆的知识,反之就可能成为活的知识,学生在知识构建过程中就会充分具有主体地位,从而实现以生为本。
其三,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引领学生面向生命活动的本质。生物学科的特质就在于其是面向生命活动的,其是寻求生命本质的。这种规律的寻求需要核心素养来作为牵引,而在牵引的过程中核心素养又会得到提升,这是一个相得益彰的过程。
有了这样的理论理解,那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学思路就会更加明晰。
二、基于核心素养实施高中生物教学
需要明确的是,高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这样的几个基本组成部分:一是学生的生命与生物学观;二是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科学探究的兴趣与能力;三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态度与价值观;四是生物学研究中表现出来的实践精神与行动能力。因此,具体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尽可能地以这四者为核心。
比如说对于生物学科的认识,显然不能完全局限于当前的考试要求去实施教学,因橹识导向的升学评价其实并不能体现生物学的全部本质。笔者以为,高中生物教学需要在学生原有基础上,真正从面向生命活动的角度去实施教学,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生物体活动过程中的生命的特质基础是什么;构成生物的细胞又是怎样完成生殖、发育、终结的;植物以及动物具有什么样的生物结构,在它们的生命活动中是怎样进行遗传的,为什么又会发生变异;什么是生物的多样性,历史上对生物多样性有过什么样的观点,当下最流行的观点又是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与讨论,往往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围绕生物本质形成认知。
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与其说是具体的任务完成,不如说是核心素养指引下的知识拓展与能力形成,如果进入这样的状态,那高中生物课堂该是多么的优美!
三、基于核心素养反思高中生物教学
在研究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的时候,笔者发现高中生物教师的日常教学又多了一个反思的视角。通常情况下,反思生物教学的视角就是教学的有效性,而这种有效又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的,这样的反思不可避免地将学生以及教师自身的成长引入了一个相对狭隘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生物核心素养带来的启发是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的。比如说,传统的生物知识结构是基于教材上的概念形成的,那是一个网络结构,却不一定是学生认知当中的真正有效的结构,相反如果以学科素养来引导,那就可以形成以进化思想、系统论为核心,以细胞、新陈代谢、稳态与调节、生态系统、生物进化、遗传与变异为枝干的认知系统,这一系统不仅能够包括原有的知识系统,同时还能够将生物学科的主要内容较完整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总之,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当前高中生物教学最先进的理论,其应当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发挥引领性作用,以更好地保证学生知识的构建与教师自身的成长。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概念衔接 重要概念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生物学概念是建立在生物学事实基础上,概括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基本规律本质特征的科学表述。它抽象生物学原理,将学习过程中对生命科学的认知通过分析、归纳与综合等复杂的思维加工,与原有的认知产生联系,建构起更完整更全面的新知识。
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首要的知识具体目标要求就是“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而2011年版《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则将“重要概念”做为课程标准非常重要的内容,列出每一个主题的重要概念。在中学阶段,对概念的学习是生物教学中最重心的内容之一。
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方面的基础知识”,“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高中阶段的学习应该是建立在初中学习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与深入。
1 当前生物概念学习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中学生物教学中,由于高初中学校的彼此独立,且由于九年级缺失生物学习,导致初、高中阶段的学习缺乏必要的沟通与联系,学生的学习因为人为的隔裂,而具有普遍性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中学阶段生物概念的学习缺乏全局性
初高中阶段的学习缺乏全局与发展的规划,缺乏统一性。初中教师对高中的课程标准与教学要求一无所知,在教学中,忽略了部分将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重大影响的内容,导致学生基础薄弱,进入高中后,无法立即适应高中学习。而事实上,高中所有的学习是建立于初中学习基础上的一种发展,无论是从能力提升还是知识建构方面,都与初中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联。
1.2 重复的概念学习增加了学生负担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新知识纳入补充原有知识,通过积累的方式,建立新定义与原有定义之间关联,从而完善与发展原有概念。教师研究初、高中概念学习之间的联系,了解初中课程标准与教材结构框架,调查分析学生的知识背景,找到并激活知识体系中与新定义学习相联系的原有定义,融合新知识与旧认知,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
如果初中教学不能关注到学习的延续性,而高中的教学不能较好的衔接初中学习,将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负担加重。
2 初高中重要概念的知识联系
笔者在研究初、高中阶段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基础上,对初、高中一些重要的概念的衔接问题进行研究,期待能因此增进初、高中教学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学习,深化对生物概念的理解。
通过对初、高中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研究,整理出关联性极强的部分概念,这些概念均是生物学学习中重要的主干知识,在初中学习中有所涉及,在高中学习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具体概念衔接点如下。
2.1 必修1初高中重要概念联系(表1)
2.2 必修2初高中重要概念联系(表2)
2.3 必修3初高中重要概念联系(表3)
3 初高中概念学习中能力的衔接
在对概念的学习中,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达成都至关重要。笔者将中学阶段生物学科的重要概念对能力的要求进行整理与归纳,试图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对生物学科学习的内涵有更明确的认识。
3.1 实验探究能力的衔接
初中的实验侧重于基本操作的学习,而高中很多实验的原理或者结论得出都建立于初中阶段的学习,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设计思路与初中检测淀粉的原理类似;有些实验则是初中学习的延续与深入,如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胞结构的观察。而有些实验在初高中学习阶段各有侧重,如对光合作用的学习。而有些实验则由初中的演示实验发展为高中的学生实验,体现出高中阶段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的进一步提高。
初中阶段对学生实验步骤往往有较详细的指导,而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要求更高。
3.2 科学研究方法学习的衔接
初中教材中无论是学生探究还是观察、调查与收集资料,都在逐步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而高中教材中对于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更为深入,例如教材中对变量控制,对模型建构等方法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不仅是对初中学习的总结与复习,事实上也是初中学习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