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

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4-03-19 15:03:2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

篇1

有人认为,政治教学工作是一门再简单不过的课程,没有什么深奥的难题,教师简单一讲,学生课下背背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岂不让学生成了背书机器,起不到教学效果,思想政治教学这一基石没有充分体现。其实,政治教学有很高的艺术性,面对活生生的教育对象,如果你没有对生活的认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确而又认真的职业观,是不可能胜任此项工作的。很多学校不重视这门课程,没有专职的教师,把它作为次要的课程来教,结果培养出“知识优秀,品格低下”的学生,他们成了一个个的做题高手,却逐步养成偏激、固执、脆弱、冷漠的性格,不利于国家人才的培养。“学校教育,德育为首”政治教学决不容忽视。

10多年来的教学工作,使我越来越感受到教学工作很强的艺术性,越来越感到自己知识的浅薄、狭窄,压力感、紧迫感时时撞击着自己,一个称职的政治课教师需要对每一节课“精雕细琢”。

二、注重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有创新才有进步,创新运用于教学,能提高教学质量,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1、 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体现教学新理念,创新教育就是以人为本,以学习为中心,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A以学生为本,首先发展学生的个性,因为有个性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创造性。政治教学中,对于一个问题,二十个学生会有二十种认识,二十种答案,谁对谁错,只要有道理,能体现出的、积极的、向上,观点都应给予肯定,这就是对人类历史和人类社会的政治,文化的个性认识,由此可以形成伟大的民族精神和进步的时代精神。

学生个性的发展,很容易使学生与老师进行心灵对话,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搞好师生关系,老师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

B以学生为本,注重榜样的作用

中学生处在人生的关键路口,他们敏感,稚嫩,性感丰富,可塑性极强,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他们需要精神鼓励与支持,这就需要了解一些伟人们的成长的过程也经历。

再者,运用所学知识激发创新意识,如通过初三政治课的学习,知道在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三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哪一个国家率先使用,它就会成为当时的经济强国。这就是创新带来的效益,再如我国的封建社会,创造发明达到了最高峰,中国的科技文化曾长期在世界上独领,为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使中国一度成为当时世界强国。教学中引导学生,重视先导们的创新精神及其过程从而得到启迪和创造欲的激发。今天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使我们的国家蒸蒸日上,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样,同学们的思维更广阔了,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思想认识提高了,就会有正确的行动,因为人的行动是爱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的,有什么样的思想道德意识,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通过榜样教育,同学们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把自己培养成“四有”人才,随时接受祖国的挑选。

2、 教学开放,制定教学新策略

政治教学,仅仅靠课堂上学习一些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如初二政治,是对同学们进行法制教育,掌握一些法律知识,这些知识与同学们的生活非常密切,每一个人每时每刻都与法律打交道,爱法律保护,也爱法律约束,如果单纯的讲,同学们听起来枯燥无味,这可以进行开放教学。教学内容可由教材向教材以外的方面程度拓宽,教学形式可由教学对象、内容、环境的不同而变化,如在进行第三课第二节,“规范经济行为。打击经济犯罪”这一节教学进,事先让几位同学准备一个节目进行表演:厂家制假、商家售假、消费者受害。由此可以设计几个问题:①列举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违法行为?②你遇到这种情况时,你怎么做?③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为什么?

用这样的形式,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的、开放主动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推动学生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而积累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再如,教师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学生成知识的“传播者”,而老师则与学生合作者,咨询者。如在学习初三政治第二课第一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节内容时,可由学生上台讲解,他们通过阅读教材,结合历史课的学习,再加上自己的知识与觉悟,讲解“百年悲怆”这个问题,这位“老师”满怀悲愤之情,把中国如何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讲行如同大家在观看一部历史影片一样,感染力极强,这样同学们不公掌握了知识,而且受到了良好的爱国教育激起了大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三、关心时事,提高教学效果

理论性、政策性、实践性集政治教学于一体。这对政治教师要求较高,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高度的政治觉悟,鲜明的政治态度,政治教师不但要熟悉教学大纲,而且要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社会动态,世界发展格局。用事实向学生证明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日益提高,社会主义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就要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让学生树立远大而崇高的理想,发奋学习,立志成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为教师,首先培养自己学习时事政治的兴趣,时政问题,也是同学们最感谢兴趣的问题。作为一名女性,我喜爱电视剧,但作为一名政治课教师,我更喜爱新闻节目。“新闻联播”是我每晚的必修课。了解的多,就有利于教学。例如“伊拉克战争”期间,我国的“非典”时期,除了备课、上课,完成教学工作外,我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以及自己的见解每次课前5分钟,一定向同学们“播报”学生们兴趣很大,紧接着上政治课的兴趣也高涨起来,甚至有时课外活动时间,还来找老师为他们上政治课。政治课成为同学们乐于接受的课程,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同学们的爱憎分明,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还可以对这些事件进行评论,人人成了评论家,观察员,学生们的思想素质大大提高了。

四、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健全的人格

广大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时期,存在向好,向坏两个方面发展的可能,绝大多数青少年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培养下成了有用人才,但也有极少数人,因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思想政治教学应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我们要了解一下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心胸开朗,乐于交往

②情绪健全,情感丰富

篇2

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将会影响他们今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尤其重要。可是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方式陈旧,存在不少弊端。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有责任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长时间以来,高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思想政治课“枯燥无味”,大部分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状况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尽可能地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的具体做法是:

1.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把思想政治课教学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以生活中的实际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这样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通过组织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改形势下,讨论教学法已被广泛地使用,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启发,培养合作精神,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以小组形式让他们把讨论的思想整合,形成自己的观点。

3.通过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理念强调开放性与实践性的教学,我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与创造性。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科学的教学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种种反应,并根据其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兴奋又紧张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达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目的。由此可见,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根据自己所教教材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发挥出来,这是教学的关键所在。我的具体做法是:

1.转变观念,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

在教学中,我充分相信、尊重学生,树立学生是教学的能动参与者的意识,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

2.改变教学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克服了传统教法的束缚,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善于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活动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学做”结合的方法,在实践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4.关注社会时事

现在的学生课下聊天是津津乐道,可是上政治课时却无精打采。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运用生动事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选择青少年关心的国家大事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个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要想使学生在一节课上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以及高度的注意力,是不容易做到的。因此,需要政治教师从学生的思维能力入手,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因不受时空条件的限制,能够把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欣赏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高中思想政治课理论抽象复杂,如果只靠教师讲解,学生很难掌握。多媒体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结合教学实际,采用图文并茂的画面,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我的具体做法是:

1.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多媒体教学的使用,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根据教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体会、总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试听”教学的巨大作用。

2.分散重点、难点内容

因为高中政治课内容抽象、理论性较强,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手段分散教材中的重难点,增强学生的直观性。

高中学生学好思想政治课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结合政治课的特点与学生实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实现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落实与发展。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要积极转变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可行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使自己的教学模式更加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培养21世纪的有用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3

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自身的问题来看,课程已经不能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仍需要加强针对性、主动性,时代感等方面下功夫。目标设置与实施依然缺乏递进层次,部分内容存在繁、难、偏、旧的问题,教学偏重书本知识和知识的传授,偏重课堂教学,导致死记硬背、急功近利的学习方式。教材忽视学生的生活关切,忽视学生的参与活动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忽视社会实践环节,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些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新教材不完善,其精神实质难以准确把握

1 内容过多,课时较少。旧教材中每本政治课本的教学时间是一学年,新教材教学只有一学期。尽管删除一部分,压缩了一部分,但又新增了一部分。一些框目篇幅较长,按教参规定的时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如《经济生活》的第一课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第二课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第五课第一框《公司的经营》等等,要完成教学任务是紧上加紧。

2 关于探究活动。新课程编写体现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充分结合。这要求教师的日常教学要注意课本理论与学生的直接生活体验相结合。课本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活动,几乎每一框题都是情景导入、情景分析和情景回归这三项内容,把知识和生活捆绑在一起来呈现。意在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体验中探求和发现知识,并运用发现的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但是我认为有以下两点不足:

(1)有些探究活动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如有关企业兼并的探究活动我们的学生对其没有感性认识。而“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这一目的探究活动是有关“牛蒡”的,离学生生活较远。

(2)有些框目探究活动的量太大,如果课堂上全用,课时不允许,而且学生活动太多容易冲淡对知识结构的总体把握,只能有选择地解决一部分,其余作为课后探究。

(二)教师对新教材的适应状况不乐观

有很多的老师第一次接触新教材,没有经验,心里没有底,不知道怎么教,认为旧教材比新教材好用,原因是新教材的体系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深度,广度都不好掌握,而且与高考相背离。还有部分老师认为新教材内容编排不合理,而旧教材知识条理清晰,授课容易,学生容易把握。

(三)教师教育观念没有转变

很多老师认为所谓课程改革就是教材改变而已,对于整个课改的理念还是知之甚少。由于教育理念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所以在实际中,教师还是沿用旧模式进行教学,用旧的思维、旧的方式去适应新的大纲、新的教材。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需要不断完善

(一)不断加强教材的完善,提高教材编写的质量

教研室应不断地完善教材,提高教材编写的质量,总结自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的经验和不足,贯彻新课程改革与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精神,高中课标提到“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因此,应当继续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并且,应对许多文字、尤其是探究活动的表述、探究问题的设问方式进行调整,力求使得教材的呈现方式更加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更加有利于中学生理解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

(二)积极进行高考改革研究工作

为使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工作稳妥、卓有成效地顺利进行,各级教研部门应在命题研究上正在认真领会高考改革方案,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试题设计增加应用和能力型题目,使得高考形式与评价方式与课改思想能够同步。学校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做好高考改革的有关准备工作。例如,现在政治的高考题目多了很多开放性的题目,不局限了书本的死记硬背,而是体现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不断的完善自我,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篇4

关键词:罗杰斯 人本主义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

key word:Luojiesi Humanism education Thought politics theory class

作者简介:王卫兵,河南郑州文化路95号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院办

卡尔・R・罗杰斯是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的人本主义理论思想。罗杰斯的教育思想是其人本主义理论在教育领域的直接尝试,主要体现在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意义学习和非指导性教学。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于改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概述

人本主义教育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认为学习者具有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潜能。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具体体现为“以学生为中心”和“非指导性”教学两方面。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强调自主学习。能对行为起到重要影响的唯一学习是自我发现、自我挖掘的学习。[1]鉴于传统教育学生不参与对教学目标、教学课程以及学习方式的选择的现实,罗杰斯认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抹杀了学生选择的自由,教育不能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性因材施教。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能够成为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重视有意义的学习。罗杰斯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是学生个人能够参与的学习,学习内容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 通过运用一定的方法对课程目标、内容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学生知道这种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有意义的学习。

(二)“非指导性”教学

“非指导性”教学强调教学指导的间接性、非命令性,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性的学习。教师的职能是提供学习资源,创造良好学习氛围。罗杰斯指出,“非指导性”教育强调个人尊严、个人选择以及责任的意义和创造的乐趣,它是建立在民主和个人权利的哲学。

“非指导性”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还重视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培养,教师要在教学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需要拥有真情实感,对学生要珍视、接受、信任并且理解和认同。教师营造出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学会适应和改变,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现状分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理论和现实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出现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接受度不高的现象。通过随机对河南农业大学三百名大学生调查,60%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太感兴趣,仅有35.8%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感兴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接受度不高的现状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没有贴近学生的心理思想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方式以及手段都制约着学生的接受程度。

教育是一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边活动,教育者要激发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使其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的影响。[2]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主动适应学生的要求,创新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三、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启发意义

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论和“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一种新的改革理念,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不断完善与科学发展。

(一)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情感

罗杰斯认为课程目标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认知需要,另外还要重视其人格特征、情感、态度等因素。只有多角度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情感,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尊重受教育者的独立性与主体性,激发受教育者内在的学习积极性。[3]要结合大学生的自身特点,设计符合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提高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尊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心体验,不断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让大学生切身体会到思想政治理论的价值与魅力,真正喜欢上思想政治理论课。

(二)重视教学资源,实现教育教学方式多样化

罗杰斯把教学看作课程实施的关键,教师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但要开发课程的物质资源,而且还要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高校要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方法,重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在原有教师讲授法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环节。要大力挖掘校内外教育资源,重视教材、图书馆、专家学者等各种物质和人力资源的作用,真正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5

摘要:在各高职院校纷纷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大潮下,作为高职院校公共必修课之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应该紧跟高职教育改革的步伐,同步进行切实可行的探索与创新。本文试图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就如何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实效性提出一些可行性对策和建议,以期有益于课程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4.043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4—0091—02

收稿日期:2014—11—10

作者简介:谢艳霜(1982— ),女,广东番禺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教育大众化决定了高等教育的多样性,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性、灵活性、创新性的特点决定了其人才培养模式的独特性。在各高职院校纷纷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大潮下,作为高职院校公共必修课之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应该紧跟高职教育改革的步伐,同步进行切实可行的探索与创新,以开辟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路径,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可以归纳为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即培养目标的问题;二是“怎样培养人”,即培养方式和手段的问题。《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提出,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高职教育应该培养拥有“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所谓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是指掌握知识和技能,属于基本生存能力;方法能力是指学会学习和工作;社会能力是指学会共处和做人。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属于基本发展能力,是关键能力,因为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或者当职业发生变更的时候,这种能力依然存在,从而能重新获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高职教育的根本目标。

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实效性的对策和建议

人才培养目标是高职教育的总方针,人才培养模式更是整个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下,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承担着培养学生“社会能力”的重要任务,即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德素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共处,从而得以在社会上长期发展。众所周知,培养人的品格比培养人的技术更难,人的品格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曲折性,加之在大数据背景下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任重而道远”。笔者认为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归根结底还是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拟定“知识与能力共发展”的教学目标

笔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应该兼顾“知识”与“能力”的平衡发展。过分强调理论知识,会使课程偏向高深难懂;过分强调实践能力,既不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也容易导致喧宾夺主、哗众取宠。因而,科学地分配“知识”与“能力”在教学目标中的分量、准确定位课程教学目标至关重要。

作为一门课程,其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框架是必须要传授给学生的,不能因为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就直接将其忽略掉,教师要力求通过各种方式将理论讲透,使学生形成最基本的理论框架。在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之后,重点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要在基本社会情感和价值判断方面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更要教会学生如何面对和处理人生抉择和成长问题,让静态的道德知识化作动态的道德能力。最后,要结合高职教育培养优秀职业劳动人才的目标,将知识和能力内化为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岗位胜任力,即社会能力。

(二)要整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在教学中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笔者所在的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也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把教材各章节的内容划分为不同的专题,以专题为单位组织教学。每一个专题会配备一个实践项目,教师在新专题开讲之前会预先给学生布置任务,理论讲授完毕后会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项目成果,并制定相关的评选制度,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最后由教师结合理论知识进行点评,课后会要求每位学生对展示的成果作进一步完善,形成文字性材料。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无疑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刻板和局限性,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使学生能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之中。

总体来说,教学内容要做到“三个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推进,通过问题、案例讲道理,通过任务项目作驱动,以演讲、辩论、情景剧等方式,让学生感悟理论的魅力;通过参加各种社会服务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都是建立在专题式的理论教学基础之上的,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和升华理论,让教学不仅有理论框架,而且组织形式丰富多样,让学生在“学中做”,也在“做中学”。

(三)要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

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对此,笔者认为课程评价要实现“三个转化”:第一,从注重考核学习结果向注重考核学习过程转化;第二,从重视考查理论知识向重视考查素质与能力转化;第三,从单一的考查形式向灵活多样的考查形式转化。具体的做法就是取消以期末考试作为唯一评价的考核方式,将平时考核、作业成绩、任务完成情况以及自我评价和师生评价等多种考核方式按照一定的比例纳入到课程考核当中,通过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各项表现来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的最大优点就在于: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另一方面,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人的思想观念不可能一下子改变,更不可能只通过一张试卷体现出来,所以,对学生的考核必须“跟随”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体现学生的思想转变。

笔者认为,在平时成绩的考核中应该把“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师生的相互评价”纳入其中。让学生参与自我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律,通过比照评价标准,学会遵守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互相评价是为了发挥同学之间的监督作用,也可以使学生了解自身行为会对他人造成的影响。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育人手段。

高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也将继续,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时俱进地进行课程改革和创新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参考文献]

[1]赵丽生.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研究[J].山西高教研究,2002(4).

[2]徐挺,张碧辉.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再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3(7).

篇6

青少年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把当代中学生塑造好,既是祖国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在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中,在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中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方面,由于过于偏重理论灌输,没有把政治理论的灌输与人文修养的培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往往学得枯燥无味,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现行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改变了过去注重灌输的风格,包含了许多体现中华传统人文教育精髓的内容,这就为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理念提供了客观依据。我国传统儒家文化是充满智慧的文化,儒家教育思想与现代教学理念有很多契合点,其中,儒家丰富的人文教育思想是探索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渗透人文教育理念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当充分汲取其中的养分,为当下改进中学政治课教学增添新的力量。

一、儒家人文教育思想的精髓

儒家人文教育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是由德育、人生观教育、美育和生命教育这四大内容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是一座丰富的人文教育思想宝库。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儒家人文教育思想精髓体现在教育目标、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方面:

1.儒家人文教育目标:培树理想人格

儒家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教育促使人性的觉醒,启发人们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孔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这里,孔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个体接受教育的整个过程,在孔子看来,个体从青少年时代开始接受教育、积累知识,一直达到不迷惑,才开始悟透“天命”,而只有实现“知命”,才能务实地认识和面对人生,才可成为君子。孔子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是儒家所追求的君子人格形象的具体描绘。需要指出的是,在培树理想人格的过程中,儒家认为教育的成功在于让受教育者认识到接受教育对于自己所具有的现实生存意义,强调教育要在尊重受教育者的需求的基础上,用师法、礼义真正做到“化性起伪”,实现“养人之欲,给人之求”,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教育过程与教育目的的和谐统一。

2.儒家人文教育理念:因循自然

儒家人文教育思想中强调因循自然,实现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孟子说:“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在开展人文教育过程中,儒家强调教育者必须注重顺从事物的本然状态,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按照受教育者的本性来展开。这一点,在当下教育异化现象严重、教育者主体性日益失落的情况下,尤其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与反思。

3.儒家人文教育方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在因循自然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儒家人文教育发展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主要特征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体现在三个方面:

(1)注重启发教育

儒家人文教育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反对填鸭式教学。孔子非常善于调动学生求知欲,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孔子日:“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常常赞扬善于提问的学生,认为只有深入思考了才能问出有价值的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很有帮助。

(2)重视自我教育

儒家认为这是人文教育取得实效的最好方法。子日:“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自我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儒家认为,自省是最基本的作法。孔子日:“见贤思齐焉,看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而慎独则是自省的最高境界。

(3)强调因材施教

儒家人文教育思想从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特别强调教育要因材施教。孔子在教育过程中就善于结合每个人的特点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行为,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二、儒家人文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

丰富的儒家人文教育思想,对当下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启示在于:

1.加强人文教育,给学生以人性关怀

儒家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实践提示我们,教育的根本在于以文化滋润人的精神,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性关怀、在尊重人性的基础之上进行社会教化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必然要求。在中学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体现人性关怀,就要求我们从“分数就是一切”的当代教育异化中解脱出来,着重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与个性,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幸福观。

2.推进德性教育,促进人的完善社会化

中学政治课教学担负着普及基本社会政治知识、为塑造合格的现代公民奠定坚实基础的重任,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归根结底,二者统一为实现受教育者的社会化。因此,当下中学政治课教学,应当善于吸收、借鉴传统儒家人文教育的优秀经验,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重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突出良好品德的养成,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充分体现、积极探讨推进人的完善社会化的有效途径。

3.树立人本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儒家人文教育思想中强调了因循自然与以人为本的重要性。现代教育更应当做到循理而行。这就要求中学政治教师积极学习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把握中学生思想认识形成与发展规律,并以此作为教育基础。具体来说:

(1)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

在当下中学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牢固树立人本理念,就要从传统教学中过分重视基础知识的讲授的窠臼中解放出来,真正从受教育者的自身特点考虑展开教学。因此,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思想方法和能力,等等。

(2)积极开放政治课堂,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当代中学生需要面对的社会现实日益复杂多样,这就使得客观上为中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增加难度,然而,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当代中学生自身学习的潜力十分巨大,要充分肯定、相信学生,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提高学生的分辨是非能力和综合思考水平。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师善于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相联系,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同时要对不正确、偏激的观点给予指正和引导。

(3)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

篇7

2.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师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刻。第一,高校的领导、老师和学生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所以对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不够重视。领导指导力度不够,就会使老师对思想政治课的责任心不强和热情不够高涨;老师对思想政治课程的不重视,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1]这样发展下来,思想政治课虽然开展起来了,但实际整体教学流于形式。第二,学校领导和老师责任意识不清晰。学校领导认为自己是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监督者,老师则是实施者;而老师则认为只有学校领导良好的组织思想政治教学才能保证思政课时间教学的顺利进行。这就导致校领导和老师职责相互推脱,阻碍了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发展。第三,高校思想政治课都是以公共课开设,学生不够重视。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一般是以公共课程呈现在课堂上的,学生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的,没有真正意识到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没有硬性对学生的要求,使学生缺乏学校的积极性。

(2)相关制度的缺失,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缺乏保障。第一,在教学管理方面,全国高校普遍把思想政治课当做是公共课来开设,并没有把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当做重要工作管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都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而且对学生的要求也不高,这就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思政的积极性,影响到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实效性。[2]第二,在思政教学实施方面,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为主,缺乏社会实践,不能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第三,未建立严格的评估制度。评价的对象应该分为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和对老师的教学评价,对老师的评价一般都不太严格,部分老师连基本的教学任务都完成不了,思想政治实践活动基本上没有;对学生的评估要求也比较底,往往是组织一些视频教学让学生写心得体会,没有真正的社会实践。[3]这样的评估往往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反应学生的社会实践情况,从而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发展。

(3)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缺乏统一性和创新性。第一,思想政治课程是由相对单独的几门课程构成,它们之间有相互重叠的地方。在实际的组织实践教学时,由于各门课程之间缺乏统筹和组织安排,重复现象十分严重,导致思想政治课效率不高。第二,国家没有明确的硬性规定思政课的统一标准,所以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自由性很大,一般都是一位老师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既不能让学生形成开阔的视野,[4]又不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更不利于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第三,教学内容仍然是以传统模式为主,缺乏创新精神。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应与时代相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更新新的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最后,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思想政治老师缺乏,导致学生不能得到平等的教育。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学生人数在不断地增长,一个思想政治老师往往要带一百多个学生,老师精力有限不能兼顾每个学生,真正受到教育和实践的学生极少。

3.增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1)提高老师和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增加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比例。首先,要让学生和老师明白思想政治教育对学校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使他们各尽其责老师对学生负责,学生对自己负责,制定硬性的评估指标,激发老师教授思想政治课的激情和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5]其次,要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要增加实践课的课时,鼓励学生到社会上去实践,使思想政治知识能够有效的应用到社会实践活动,并指导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和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后,老师要多注重出课堂以外的实践活动,比如学校的社团实践活动、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支持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使课堂实践活动与课外实践活动有效的结合,来提高教学的质量,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2)完善相关的制度,确保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正常发展。首先,学校领导要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明白其在整个大学教育中重要性。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管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门,成立领导小组,使每个成员各尽其责,指导日常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工作,只有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才能保证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有效的开展。其次,在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开展实践活动,并且建立健全的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确保思想政治活动教学目的明确、方法得当。[6]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和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最后,建立严明的考核制度,以强制的手段激发学生和老师对思想政治课的投入,把老师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成果作为月末绩效考核,与经济利益相联系起来;把学生的思想政治社会实践成果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期末考试成绩考核。通过强制的手段来提高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质量。

篇8

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的情感是在后天长期的认识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任何事物的认知过程都伴随有情感。新课程标准也将情感目标视为三维目标之一。由此可见,情感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的确有着不容忽视的实践意义。在思想政治课的具体教学中,教师更应深挖教材的情感因素,以情感人,进而唤醒学生积极的情感认同,激发学生情感的自调能力,以实现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完美结合。

那么,在我们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践意义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一、增强了思想政治课的生动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因此是一门颇具理论性和抽象性的学科。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一旦缺乏情感的倾注,只是一味地学习理论知识,势必会让学生对其感到枯燥、乏味、无聊,吸引力缺失,也就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失败。而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直接反映在他们对这门学科的情感上,而情感又是在设定的场景中产生。课堂中,教师声情并茂的讲授,生动形象的比喻;课后,通过与学生和睦友善的交谈,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等等,都能调动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总之,教师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情感,一方面给中学思想政治课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增强了这门课程的生动性;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浓浓的学习兴趣。

二、增强了思想政治课的目的性,从而提高了学生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来讲,集中的教学活动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品质,而这同时也是我们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教学目标。

我们说情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当学生听闻社会上那些正义之(士)事,敬佩之情就会油然而生;而当学生听闻社会上那些不雅之(士)事,肯定就会产生厌恶的情绪,面对这样两种对立的情境,作为一名合格的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当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利用情感教育的两面性,利用学生已有的判断能力,引导他们认识何为善、恶、美、丑,分析为何好的事物值得敬佩,而不好的事物应遭到鄙弃。在这种情感因素的引导下,学生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古人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只有以情感为载体,通过情感无声的润泽,思想政治课教学才能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去,内化为学生的认知和行为。情感教育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通过教师教学活动的情感实践锻炼,不断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认识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增强了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以往在“应试教育”下,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只集中在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输送”,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生活感到索然无味。情感教育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这样一种境况。现今,素质教育及新课改提倡新的理念。素质教育要求政治教师改变“教师才是知识唯一权威者及实施者”的腐朽观念,注重发掘学生的智慧与潜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情感参与的能力。再加上新课改强调学生“一体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共同发展。这都有利于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落实,从而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情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情感达到顶峰时,思维活动也处于最活跃的形态,在这种情形下,学生能超常发挥,提出很多新颖的、颇有创意的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政治课教师通过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倾注,将课堂回归到学生自我情感的参与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高效地达到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及情感发展任务的完美结合,最终实现思想政治课“知”“情”的统一。

情感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驱动力,在政治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情感教育也不仅仅只是教学方法一说,它更多地能让学生体验到中学思想政治课的魅力与精华所在。总之,政治教师通过采用各种方式,再结合思想政治课自身的特点,将情感教育紧密地渗透到思想政治课的具体教学中,以实现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潜移默化的作用。

篇9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8-0232-02

幼儿师范学校培养的对象是未来幼儿园教师,幼儿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思想政治课是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载体,承载着教育幼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树立良好的师德的重任。因此,加强幼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合格的幼儿园教师的关键环节。为了有效地做好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每一位幼儿师范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师都应关注和思考本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克服当前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一、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困境

当前,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教学观念和方法不科学、教材内容过于陈旧、学校对思想政治课程缺乏足够的重视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

1.幼师生自身缺乏学习兴趣。第一,幼师生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对思想政治课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幼师生的特点是毕业后就直接就业,他们的入学年龄一般在15岁左右,生理上发育基本成熟,但心理发展相对滞后。由于在初中时基本上以家庭和校园生活为主,很少接触社会,因此缺乏社会实践的锻炼,生活经验缺乏,思想比较单纯,容易受实用主义影响。因此,他们在对未来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时往往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只重视专业课和技能课的学习,而忽视了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第二,幼师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基础差。近年来,在高校普遍扩招和幼儿师范学校学生就业市场化的大环境下,为了保证生源,学校往往只顾及生源的数量,而无法顾及生源质量,造成生源质量整体下降。第三,由于幼师生没有升学的压力,因此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一味地依赖教师,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划到哪里;重点、难点也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在书本上标注下来的,开卷考试时直接翻看教材将理论抄上去。这种不良的学习习惯随着学生由初中生向幼师生身份的转变,自然被带入了幼师思想政治课学习之中,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

2.幼师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过于陈旧,且缺乏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有效衔接。思想政治课教材是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主要载体,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历经多次改版更新,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方面做了很大调整,基本上实现了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生活化。但对幼师思想政治课教材只是改版几次,内容并未更新,教材中不仅理论抽象、枯燥、滞后,教材内容及其所列举事例也相对陈旧,缺乏时代性和创新性,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不能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创新性和趣味性。另外,幼儿师范学校现在使用的思想政治课教材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缺乏有效的衔接。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上二者缺乏相互渗透、相互衔接,导致幼师生认识不到思想政治课程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也影响了幼师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3.学校对思想政治课程缺乏足够的重视。近年来幼儿师范学校普遍增设了与学前教育相关的许多专业性课程,为了挤出课时,学校把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文化课教学的课时从每周两节,减少为每周一节,使得思想政治课教学在时间上得不到保证,无法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有些幼儿师范学校开始采取“合格+特长”的培养方案,即文化课只要合格就可以,但专业技能课中至少要有一科特长并颁发特长证,如钢琴特长证、声乐特长证、舞蹈特长证、美术特长证等。这一培养方案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将来就业考虑,如果学生具备了某种专业特长优势,在就业竞争中就会处于优势地位,就业后也能凭借专业技能特长优势站稳岗位。然而这一方案使幼师生只重视专业技能课的学习和特长的培养,轻视了文化课特别是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这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

4.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有待转变。幼师思想政治教师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再加上学生和学校对思想政治课的不重视,在教学中往往缺乏积极性和创新精神。相当一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到位,在教学中还采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一味地照本宣科,不顾学生能否理解并接受所讲的内容;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只是被动、机械地接受,缺乏主动探究、思考;教师按预设好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一言堂唱独角戏,忽视了学生参与及其主体地位的发挥,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失去学习兴趣。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是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失误所致,适时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改进教学方法乃为当务之急。

二、克服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学困境的出路

由于当前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上述困境已经引起了广大幼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注意,他们也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诸多颇有见地的解决措施。总之,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效果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而要克服当前的困境则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不断改革,大胆创新。在这里,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体会,认为克服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困境至少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幼师生要转变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识到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重要性。目前,幼师生普遍存在思想政治课成绩偏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政治课学习基础差的现状,这需要在观念上对幼师学生进行积极引导。思想政治课程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的主要载体,是一个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师生所必修的课程之一。学生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将来用自身所学去影响和教育幼儿,使自己能够胜任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幼师生要改变过去在学习上一味依赖老师,教材等老师讲,难点靠老师讲,作业要老师讲――“等”“靠”“要”的不良学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养成课前预习、课上参与、课下练习的一体化学习习惯。

2.幼儿师范学校要重视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德育的重要作用,积极组织教师编写适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材。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阵地,学校要高度重视幼师思想政治课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针对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过于陈旧,缺乏与学前教育专业有效衔接的现状,学校应从学生实际、学校实际和学前教育实际出发,组织思想政治教师编写适合本校实际的思想政治校本教材。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校本教材,自然会增加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此外,要发挥校园文化载体的作用,将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渗透力、影响力、持久力和吸引力,使思想政治课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机融入校园。如尽量利用校园文化的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如利用学校的外在环境,花草树木、雕塑、校训、校徽等,来教育和引导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3.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针对幼师生心理发展不成熟,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差的特点,教师在教学目标确定上要更新观念,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敢于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取舍,保留基本的常识,舍弃脱离学前教育和学生实际的内容,化繁为简的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确立上,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态度的转变和价值观的养成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课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让学生多思考、理解,少死记硬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培养他们对学习的持久热情。在教学实践中要化解难点,突破重点,使学生真正享受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主体性。在整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尝试把教材内容分为几个专题,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讲座中尽量多讲一些具体的案例,少讲一些抽象的理论;多一些师生的交流互动,少一些机械的灌输;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感召力。

4.积极鼓励学生将思想政治课理论学习转化为行为实践,提升幼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幼师生通过见习、实习活动和参加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在与社会接触中不断增加对思想政治课内容的理解,才能进一步认识自我,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学校和教师应努力为幼师生创造实践机会,让他们投入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去磨炼、去体验。如学校组织的寒暑假的“三下乡”、社会团体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这些都要扩大参与面和融入实践教育,使每个幼师生在参与中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展现自己的能力,思考和寻求人生真谛。特别是要让幼师生真正地深入并了解社会,让他们把握国情、民情、校情,从而改变以前那些脱离实际的想法,树立开拓创新意识、艰苦创业意识、竞争意识,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觉悟,在社会实践中磨炼意识和积累经验,从而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侯忠伟.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实效性摭谈[J].中国西部科技,2010(33).

[2]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教育评论,2006(6).

篇10

思想政治课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充分发挥和不断强化思想政治课的功能,关系到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德育首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大计。因而,如何正确认识和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的问题,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强化德育意识

(1)要实现教育观念的变革。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德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德育在现实中被削弱的危险性,从而把升学教育转移到公民素质上来,摆脱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的束缚,切实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结束“口头上重视,思想上轻视,行动上忽视”的现象。

(2)要正确地认识传授知识与德育辩证统一的关系。传授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是德育的基础,而德育则是传授基础知识的目的和归宿。如若离开知识教育的传授去讲德育,或若离开德育进行知识教育,都只能把政治课引向歧途。

(3)应充分认识到政治课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重要性。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西方敌对势力竭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妄图实现其“不战而胜”的图谋,攻心为上,潜移默化,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同我们争夺青少年的斗争将是长期的、激烈的。因此,“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一个十分严峻的紧迫的重要课题,它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关系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顺利进行。

二、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增强思想政治课教育性,发挥其德育功能的关键。所以,在教学中应该从自己的教育对象出发,努力做到从备课、讲课、作业和考核等各环节都紧密联系学生实际,避免无的放矢。

(1)备课要摸清学生的思想。这是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性,发挥其德育功能的前提。对学生的思想情况,必须了然在胸,讲起来才有针对性。

(2)讲课要针对学生的思想现状。这是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学生思想问题,提高其思想觉悟的中心环节,是真理与谬论直接交锋的战场。教师应在讲清概念、原理的同时,针对学生的模糊认识,进行有的放矢的思想教育。

(3)作业和考试要结合学生思想。思想政治课的作业不能停留在填概念、背原理的水平,而应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考试要进行改革,使其发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的教学作用,逐步实现从知识、能力、觉悟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推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发展,深化对学生思想的教育。

三、要增强教学信度

教学实践表明:教育者所施加的一切影响,必须经过受教育者的思考认可,方能付诸行动。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做到入耳入心,而信度的增强,也就成为强化德育功能的关键了。如何增强信度呢?

(1)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增强信度的前提。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2)坚持疏导原则,这是增强信度的有效途径。疏导就是如同大禹治水采用疏通河道一样,应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坚持疏导:一要摆事实,即要善于公开地肯定那些现有的事实,而不是肯定那些感觉到的似是而非的“事实”。二是要抓住“热点”,引入教学,这是增强时效性的重要手段。这就需要教师做把握学生思想脉搏的有心人,以有效的途径去捕捉学生中间的“热点”问题。

四、要变革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促使教学方式的变革是实现和强化德育功能的主要手段。

(1)要讲究“灌输艺术”唤起兴趣,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也是实现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入口处”。这就要求教师熔现实生活、教材内容、学生思想状况于一炉,熔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生动活泼地教学。

(2)实现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确立开放式教学。就是在教学内容上不局限于教材,要把教学与沸腾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形式上,可力求把课外阅读、影视广播、社会实践、撰写小论文、时政讲座、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等纳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采取各种方式,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深入实际。同时,要使德育寓于所有学科之中形成合力,协同作战,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3)要加强思想政治课教育科研、努力探索教学最优化,以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使教育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把每个教师引入研究的幸福之路。”教育科研是教学改革的先导,是教育质量提高的“母机”,是实现德育功能的动力。为此,有关部门应组织人力,对确有成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论证、提高、推广。要在本职岗位潜心研究,不断实践总结,努力探索出一条使所有学生都喜欢、主动学习的新路子,实现教学最优化。

(4)思想政治课要与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社会、家庭对学生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将形成合力,促进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德育意识,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法,配合社会、家庭进行教育,不断增强教学信度,使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李宏勋,马燕.必须强化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J].中学政治,

1992(6).

篇11

一、关注生活,激发兴趣

构建性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要将正式的知识与自己日常的直觉经验联系起来。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都是从他们的环境、家庭和社会中,直接地现成地吸取经验,从而获得大部分的教育,学生的生活经历成了教育的起点,学生的生活成了教育的背景,学生的生活本身和学生的经验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动力”。

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在具体知识的呈现中充分做到“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鲜活的题材中。一方面,教师要借助学生所熟悉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事例、材料,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理论,建构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例举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所学的理论、观点。

二、正视生活,提升认识

当代中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敢于怀疑和否定,但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不强,有些学生的思想认识较偏激;同时,当代中学生所获得的信息量和获取信息的途径都比过去多,他们所看到、听到的一些社会现实问题,尤其是一些社会消极面的东西,有时比老师还多,有些事情可能就发生在他们的身边。现实生活中这些消极的东西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尽管如此,政治课的教学不仅不能回避这些现实问题,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正视现实,明辨是非,扬善抑恶。在教学中,如果仅仅靠一些简单的理论说教,而不是通过真实的具体实例的分析,不但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从感情上真正接受,反而使学生感到“政治书上写的是一套,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又是另一套,不可信。”

为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面对现实,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正视生活,选用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而不是人云亦云,从思辨中感悟真諦,提升认识。用事实去教育学生,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周围的世界,分清事物的主流和支流。通过教学中的生生交流、师生沟通,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敢说、愿说真话、实话,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也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更具针对性,让学生在事实面前感悟真理,达到共识,提高认识,真正帮助学生解开思想上的疙瘩,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提高其可信度。

三、回归生活,运用知识

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不仅仅应该掌握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应能够对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具有合理的认识和判断,对自然问题、社会事件和人生问题具有自己的见解,成为有主见的人。同时,正如同志所指出的,“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可见,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观点去解释现实问题;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观点去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现思想政治课的价值与魅力。

为此,教师要将政治课堂引向生活,教学要回归生活,在适当的情况下,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观察、收集素材,在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中寻找教育的源泉。同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和确立观察、探究的课题。一方面,学生在亲历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具体的生活实际,更深刻地认识实际问题,而且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着“学有所用”的快乐;另一方面,学生不仅能在“做中学”,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在实践活动中,学会了与人交往、合作,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并且产生了良好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增强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总之,中学思想政治课要转变“课堂等于教室,学习资源仅仅限于书本”的观念,要随时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所关注的话题,把沸腾的、变幻的生活及时纳入课程和课堂中,将问题引伸到课外,把教学空间拓展到自然界、社会生活领域中,在教学中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为此,广大政治教师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多关心生活,多从自己的周围世界寻找事例、材料,并善于收集和积累素材,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为课堂教学服务,让生活在课堂中再现,让课堂在生活中生动,使思想政治课真正成为开放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生学习的乐园。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B-0080-02

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敦促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它担负着培养社会人才、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和道德品质的重要任务。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一方面,很多学校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认为思想政治课是基础课,对该课程往往不够重视,不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究其原因,一是教材更新速度慢,教学内容严重滞后、脱离实际、空洞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学生缺乏对思想政治课的正确认识,认为就读中职学校就是要学习专业知识,忽视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三是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传统、形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四是部分学生自我观念膨胀,缺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助人为乐等道德情操,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等思想严重,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他们不愿意接受思想政治课的正面教育。因此,要使中职思想政治课课堂“活起来”,可以从思想、内容、方法、形式等方面着手。

一、思想“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中职思想政治课课堂“活”起来,首要的任务就是让思想“活”起来。这里所说的思想主要是指教育领导者的思想、任课教师的思想以及学生的思想。首先,教育领导者的思想要“活”,要重视思想政治课,将其放在与专业课同等重要的位置。其次,任课教师的思想要“活”,一是要重新认识自己的课程,不要认为思想政治课只是“副科”,对学生的影响不大,教学上马虎了事;二是要重新认识自己的学生,大部分中职生的自主性和个性都比较强,教师要对学生的存在问题进行及时的、正确的引导。最后,学生的思想要“活”,这是最重要的。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对学习有着巨大的内驱动作用。要让学生喜欢思想政治课,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课对他们今后就业、创业乃至人生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要通过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能指引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地自我完善。

二、内容“活”,体现实用性

对中职学生来说,实用性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因此,思想政治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体现其实用性。要让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活”起来,就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教材内容。要对教材进行选择,除了必修课程之外,尽量选用对学生今后发展有直接影响的教材,凸显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同时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筛选,尽量选用一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内容,强调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2.时政内容。要把时事政治的内容引入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并非陈旧的理论,而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服务于现实的生活技能。

3.专业内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联系,对不同的专业选用不同的教学内容,体现思想政治课服务于专业的特性。

三、方法“活”,增强课堂效果

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教育方法的艺术吸引力和情感震撼力。教无定法,选择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而定。

1.情境教学法。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经常涉及一些情境和案例,对于这些内容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载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思想政治课的教材理论性较强,中职学生要想学好思想政治课难度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具体的教学情境当中去,一边感受一边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美妙动听的音乐加强听觉效果,用直观的影片、动画加强视觉效果,用引人入胜的典故、寓言、故事来加强理解效果。可见,情境教学法可以使思想政治教学课堂变得活跃起来,能有效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2.自主探究法。自主探究法是指学生根据生活情景提出问题,并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研究与探索,从而获得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先提出探究要求和问题,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然后,学生通过自学、分组学习、讨论等方法找出问题的答案;最后,教师精讲释疑。自主探究法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3.讨论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明辨是非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使用讨论教学法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首先,提出要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寻找问题的答案;其次,引导学生就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指出不足。讨论教学法能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使原本刻板教条的思想政治课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利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让学生针对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达到教育教学目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简言之,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中职思想政治课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就是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把真实事例尤其是发生在校园内、广大学生都熟知的事件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思考、分析和判断的案例,使学生通过自我研究和探讨的方式,找出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身边发生的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所学知识,而且能够让学生从案例中明辨是非,提高其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较好地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目标。

四、形式“活”,强化学习效果

要强化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效果,除了强调效率以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第二课堂活动,让思想政治课的形式“活”起来,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思想政治课内容的实用性,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1.节假日、纪念日活动。教师可以根据节假日、纪念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利用清明节开展“孝文化”教育,端午节开展民族文化教育,国庆节、“九・一八”等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2.各类竞赛活动。教师可根据教学的进度和目标开展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做到学以致用,在竞赛中学会合作,并享受成功的喜悦。

3.时政评论(或辩论)活动。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培养和提升学生政治敏感性和观察力,教师可以根据社会热点尤其是学校发生的事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开展辩论活动,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去了解社会、明辨是非,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4.各类模拟训练。学校要组织各类模拟训练,增强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应对能力。如对毕业班的学生开展模拟招聘会;对营销专业的学生开展模拟商品展销会、模拟新品展销会;对会计专业开展模拟银行等。

5.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中职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技能应用,它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学校可以与社区、街道、村委会等合力,为学生提供社会调查或实践活动的便利条件,如对机电、电子等专业可以开设社区家电维修服务中心,学生能通过为群众服务的过程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同时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作用,激发学习的兴趣并加强团结自主学习。

总之,思想政治课就是人育和德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应从思想、内容、方法和形式四个方面让思想政治课课课堂“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真正实现其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张金荣.情境教学法在“经济法律法规”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 (1)

[2]黄伟平.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探究[J].广西教育,2013 (8)

篇13

一、报告背景

当前,有人把大学和学院甚至包含了高职高专都称作大学。其实,大学和学院以及高职高专之间是有区别的。大学与高职高专所设专业的区别,主要在于两者学习的课程内容是不同的,高职高专的教学侧重于职业技术技能方面,因此,高职高专学生所学的专业要比大学更加实用一些,而大学主要是培养社会研究型人才,这就决定大学很难培养比较实用的人才,其根源就在于大学所设置的课程和实践是脱节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随着应用型人才和理论型人才的区别需求,高职高专的思想政治教育更侧重与实践相结合,而普通大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更侧重理论研究,通过对当前高职高专与普通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展开调查,为高职高专与普通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异同进行分析奠定基础。

二、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为了对高职高专与普通大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情况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增加本次问卷的可信度,所以本次问卷针对不同的高职院校与普通大学的不同专业的学生发放了相关问卷。本次调查选取了云南的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曲靖师范学院、昆明理工大、德宏职业学院的9个不同专业的23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高职高专和普通大学对于思想政治课方面的认识以及两者在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调查。其中有效问卷是207份,有效率为90%,通过对本次问卷的统计分析,在207份有效问卷中,男生所占的比例为51.7%,女生所占比例为48.3%,本次问卷调查的问题主要是对高职高专与普通大学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与实践教学的教学情况、效果以及影响的相关看法,对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相关建议等问题的分析,本次问卷主要采用开放式提问。

三、高职高专与普通大学学生对思政课态度的现状调查

高职高专的学生和普通大学的学生要了解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相关情况,其主要的渠道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课堂教学。文章针对高职高专的学生和普通大学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态度进行了相关的调查,从表1的调查的结果来看,两者对待思想政治课的一个态度基本上保持一致,更详细的说,普通大学的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的对待态度上要比高职高专的学生稍微好点,但是态度相差并不大。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并记笔记的比例很小,高职高专的占7.3%,普通大学所占比例为7.5%,高职高专学生不积极主动的占38.2%,普通大学学生不积极主动的占38%,而高职高专学生中看情况而定的高达52.8%,普通大学学生中看情况而定的也高达52.7%,也就是说,在这些学生中,只有在感兴趣的时候听一会课程,不感兴趣的时候就看课外书籍、玩手机、睡觉或者做其他事情。表2中所示,高职高专和普通大学的同学对教学方式的选择基本是一致,但他们的侧重点则有所不同,例如,在选择“专题报告”的比例中,高职高专学生所选比例为25.2%,而普通大学的学生所选比例则为23.5%,传统理论推演教学授课高职高专比例为13.8%,普通大学比例为17.8%,主题班会高职高专比例为12.5%,普通大学比例为15.6%,主题演讲高职高专所占比例24%,普通大学所占比例为28%,主题讨论高职高专为27.2%,普通大学为35.2%,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普通大学的学生更喜欢用讨论和理论研究方式开展思政理论课教学,而高职高专的学生在选择方式中,社会实践占据78.1%,普通大学为68%,虽然二者所占的比例都很高,但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所占比例更大,可能是与专业需求有关,高职高专学生更倾向于实践课程。当然,学生的选择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的调查中,大部分都集中在演讲、看视频、辩论、社会实践等,从相关的调查可以看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授课的时候需要更多的采用一些更具多样化的手段来进行授课,然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识。从这些可以看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工作现状其实并不乐观,在教学中要更多的采用实践教学形式来增强思政教学的有效性。从表3可以看出,高职高专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可度比普通大学的要差些,觉得效果好的仅占6.3%,普通大学达到9.8%。觉得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一般的比例中,高职高专所占比例是76.1%,普通大学所占比例为75.1%,认为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不大,高职高专所占比例是17.9%,普通大学所占比例是15.1%,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当前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并不满意,在“您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对各系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何影响”的调查中,高职高专的各项调查比例明显弱于普通大学。

四、结束语

通过对高职高专和普通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当前高职高专与普通大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高职高专思想政治课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第二,普通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第三,高职高专与普通大学开设思政理论课的目的,对于学生来说都缺乏正确的认识。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转变教学理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树立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统一的观念。

第二,构建实践教学新模式。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开展实践教学。

第三,改革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改变过去的重书本轻实践,重讲解轻参与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体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