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19 15:03:2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有人认为,政治教学工作是一门再简单不过的课程,没有什么深奥的难题,教师简单一讲,学生课下背背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岂不让学生成了背书机器,起不到教学效果,思想政治教学这一基石没有充分体现。其实,政治教学有很高的艺术性,面对活生生的教育对象,如果你没有对生活的认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确而又认真的职业观,是不可能胜任此项工作的。很多学校不重视这门课程,没有专职的教师,把它作为次要的课程来教,结果培养出“知识优秀,品格低下”的学生,他们成了一个个的做题高手,却逐步养成偏激、固执、脆弱、冷漠的性格,不利于国家人才的培养。“学校教育,德育为首”政治教学决不容忽视。
10多年来的教学工作,使我越来越感受到教学工作很强的艺术性,越来越感到自己知识的浅薄、狭窄,压力感、紧迫感时时撞击着自己,一个称职的政治课教师需要对每一节课“精雕细琢”。
二、注重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有创新才有进步,创新运用于教学,能提高教学质量,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1、 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体现教学新理念,创新教育就是以人为本,以学习为中心,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A以学生为本,首先发展学生的个性,因为有个性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创造性。政治教学中,对于一个问题,二十个学生会有二十种认识,二十种答案,谁对谁错,只要有道理,能体现出的、积极的、向上,观点都应给予肯定,这就是对人类历史和人类社会的政治,文化的个性认识,由此可以形成伟大的民族精神和进步的时代精神。
学生个性的发展,很容易使学生与老师进行心灵对话,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搞好师生关系,老师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
B以学生为本,注重榜样的作用
中学生处在人生的关键路口,他们敏感,稚嫩,性感丰富,可塑性极强,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他们需要精神鼓励与支持,这就需要了解一些伟人们的成长的过程也经历。
再者,运用所学知识激发创新意识,如通过初三政治课的学习,知道在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三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哪一个国家率先使用,它就会成为当时的经济强国。这就是创新带来的效益,再如我国的封建社会,创造发明达到了最高峰,中国的科技文化曾长期在世界上独领,为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使中国一度成为当时世界强国。教学中引导学生,重视先导们的创新精神及其过程从而得到启迪和创造欲的激发。今天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使我们的国家蒸蒸日上,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样,同学们的思维更广阔了,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思想认识提高了,就会有正确的行动,因为人的行动是爱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的,有什么样的思想道德意识,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通过榜样教育,同学们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把自己培养成“四有”人才,随时接受祖国的挑选。
2、 教学开放,制定教学新策略
政治教学,仅仅靠课堂上学习一些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如初二政治,是对同学们进行法制教育,掌握一些法律知识,这些知识与同学们的生活非常密切,每一个人每时每刻都与法律打交道,爱法律保护,也爱法律约束,如果单纯的讲,同学们听起来枯燥无味,这可以进行开放教学。教学内容可由教材向教材以外的方面程度拓宽,教学形式可由教学对象、内容、环境的不同而变化,如在进行第三课第二节,“规范经济行为。打击经济犯罪”这一节教学进,事先让几位同学准备一个节目进行表演:厂家制假、商家售假、消费者受害。由此可以设计几个问题:①列举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违法行为?②你遇到这种情况时,你怎么做?③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为什么?
用这样的形式,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的、开放主动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推动学生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而积累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再如,教师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学生成知识的“传播者”,而老师则与学生合作者,咨询者。如在学习初三政治第二课第一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节内容时,可由学生上台讲解,他们通过阅读教材,结合历史课的学习,再加上自己的知识与觉悟,讲解“百年悲怆”这个问题,这位“老师”满怀悲愤之情,把中国如何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讲行如同大家在观看一部历史影片一样,感染力极强,这样同学们不公掌握了知识,而且受到了良好的爱国教育激起了大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三、关心时事,提高教学效果
理论性、政策性、实践性集政治教学于一体。这对政治教师要求较高,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高度的政治觉悟,鲜明的政治态度,政治教师不但要熟悉教学大纲,而且要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社会动态,世界发展格局。用事实向学生证明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日益提高,社会主义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就要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让学生树立远大而崇高的理想,发奋学习,立志成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为教师,首先培养自己学习时事政治的兴趣,时政问题,也是同学们最感谢兴趣的问题。作为一名女性,我喜爱电视剧,但作为一名政治课教师,我更喜爱新闻节目。“新闻联播”是我每晚的必修课。了解的多,就有利于教学。例如“伊拉克战争”期间,我国的“非典”时期,除了备课、上课,完成教学工作外,我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以及自己的见解每次课前5分钟,一定向同学们“播报”学生们兴趣很大,紧接着上政治课的兴趣也高涨起来,甚至有时课外活动时间,还来找老师为他们上政治课。政治课成为同学们乐于接受的课程,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同学们的爱憎分明,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还可以对这些事件进行评论,人人成了评论家,观察员,学生们的思想素质大大提高了。
四、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健全的人格
广大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时期,存在向好,向坏两个方面发展的可能,绝大多数青少年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培养下成了有用人才,但也有极少数人,因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思想政治教学应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我们要了解一下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心胸开朗,乐于交往
②情绪健全,情感丰富
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将会影响他们今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尤其重要。可是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方式陈旧,存在不少弊端。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有责任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长时间以来,高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思想政治课“枯燥无味”,大部分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状况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尽可能地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的具体做法是:
1.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把思想政治课教学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以生活中的实际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这样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通过组织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改形势下,讨论教学法已被广泛地使用,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启发,培养合作精神,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以小组形式让他们把讨论的思想整合,形成自己的观点。
3.通过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理念强调开放性与实践性的教学,我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与创造性。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科学的教学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种种反应,并根据其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兴奋又紧张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达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目的。由此可见,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根据自己所教教材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发挥出来,这是教学的关键所在。我的具体做法是:
1.转变观念,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
在教学中,我充分相信、尊重学生,树立学生是教学的能动参与者的意识,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
2.改变教学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克服了传统教法的束缚,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善于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活动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学做”结合的方法,在实践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4.关注社会时事
现在的学生课下聊天是津津乐道,可是上政治课时却无精打采。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运用生动事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选择青少年关心的国家大事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个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要想使学生在一节课上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以及高度的注意力,是不容易做到的。因此,需要政治教师从学生的思维能力入手,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因不受时空条件的限制,能够把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欣赏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高中思想政治课理论抽象复杂,如果只靠教师讲解,学生很难掌握。多媒体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结合教学实际,采用图文并茂的画面,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我的具体做法是:
1.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多媒体教学的使用,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根据教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体会、总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试听”教学的巨大作用。
2.分散重点、难点内容
因为高中政治课内容抽象、理论性较强,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手段分散教材中的重难点,增强学生的直观性。
高中学生学好思想政治课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结合政治课的特点与学生实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实现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落实与发展。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要积极转变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可行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使自己的教学模式更加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培养21世纪的有用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自身的问题来看,课程已经不能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仍需要加强针对性、主动性,时代感等方面下功夫。目标设置与实施依然缺乏递进层次,部分内容存在繁、难、偏、旧的问题,教学偏重书本知识和知识的传授,偏重课堂教学,导致死记硬背、急功近利的学习方式。教材忽视学生的生活关切,忽视学生的参与活动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忽视社会实践环节,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些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新教材不完善,其精神实质难以准确把握
1 内容过多,课时较少。旧教材中每本政治课本的教学时间是一学年,新教材教学只有一学期。尽管删除一部分,压缩了一部分,但又新增了一部分。一些框目篇幅较长,按教参规定的时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如《经济生活》的第一课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第二课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第五课第一框《公司的经营》等等,要完成教学任务是紧上加紧。
2 关于探究活动。新课程编写体现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充分结合。这要求教师的日常教学要注意课本理论与学生的直接生活体验相结合。课本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活动,几乎每一框题都是情景导入、情景分析和情景回归这三项内容,把知识和生活捆绑在一起来呈现。意在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体验中探求和发现知识,并运用发现的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但是我认为有以下两点不足:
(1)有些探究活动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如有关企业兼并的探究活动我们的学生对其没有感性认识。而“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这一目的探究活动是有关“牛蒡”的,离学生生活较远。
(2)有些框目探究活动的量太大,如果课堂上全用,课时不允许,而且学生活动太多容易冲淡对知识结构的总体把握,只能有选择地解决一部分,其余作为课后探究。
(二)教师对新教材的适应状况不乐观
有很多的老师第一次接触新教材,没有经验,心里没有底,不知道怎么教,认为旧教材比新教材好用,原因是新教材的体系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深度,广度都不好掌握,而且与高考相背离。还有部分老师认为新教材内容编排不合理,而旧教材知识条理清晰,授课容易,学生容易把握。
(三)教师教育观念没有转变
很多老师认为所谓课程改革就是教材改变而已,对于整个课改的理念还是知之甚少。由于教育理念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所以在实际中,教师还是沿用旧模式进行教学,用旧的思维、旧的方式去适应新的大纲、新的教材。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需要不断完善
(一)不断加强教材的完善,提高教材编写的质量
教研室应不断地完善教材,提高教材编写的质量,总结自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的经验和不足,贯彻新课程改革与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精神,高中课标提到“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因此,应当继续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并且,应对许多文字、尤其是探究活动的表述、探究问题的设问方式进行调整,力求使得教材的呈现方式更加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更加有利于中学生理解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
(二)积极进行高考改革研究工作
为使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工作稳妥、卓有成效地顺利进行,各级教研部门应在命题研究上正在认真领会高考改革方案,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试题设计增加应用和能力型题目,使得高考形式与评价方式与课改思想能够同步。学校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做好高考改革的有关准备工作。例如,现在政治的高考题目多了很多开放性的题目,不局限了书本的死记硬背,而是体现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不断的完善自我,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卡尔·r·罗杰斯是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的人本主义理论思想。罗杰斯的教育思想是其人本主义理论在教育领域的直接尝试,主要体现在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意义学习和非指导性教学。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于改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概述
人本主义教育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认为学习者具有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潜能。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具体体现为“以学生为中心”和“非指导性”教学两方面。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强调自主学习。能对行为起到重要影响的唯一学习是自我发现、自我挖掘的学习。[1]鉴于传统教育学生不参与对教学目标、教学课程以及学习方式的选择的现实,罗杰斯认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抹杀了学生选择的自由,教育不能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性因材施教。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能够成为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重视有意义的学习。罗杰斯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是学生个人能够参与的学习,学习内容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 通过运用一定的方法对课程目标、内容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学生知道这种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有意义的学习。
(二)“非指导性”教学
“非指导性”教学强调教学指导的间接性、非命令性,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性的学习。教师的职能是提供学习资源,创造良好学习氛围。罗杰斯指出,“非指导性”教育强调个人尊严、个人选择以及责任的意义和创造的乐趣,它是建立在民主和个人权利的哲学。
“非指导性”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还重视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培养,教师要在教学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需要拥有真情实感,对学生要珍视、接受、信任并且理解和认同。教师营造出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学会适应和改变,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现状分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理论和现实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出现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接受度不高的现象。通过随机对河南农业大学三百名大学生调查,60%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太感兴趣,仅有35.8%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感兴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接受度不高的现状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没有贴近学生的心理思想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方式以及手段都制约着学生的接受程度。
教育是一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边活动,教育者要激发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使其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的影响。[2]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主动适应学生的要求,创新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三、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启发意义
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论和“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一种新的改革理念,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不断完善与科学发展。
(一)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情感
罗杰斯认为课程目标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认知需要,另外还要重视其人格特征、情感、态度等因素。只有多角度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情感,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尊重受教育者的独立性与主体性,激发受教育者内在的学习积极性。[3]要结合大学生的自身特点,设计符合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提高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尊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心体验,不断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让大学生切身体会到思想政治理论的价值与魅力,真正喜欢上思想政治理论课。
(二)重视教学资源,实现教育教学方式多样化
罗杰斯把教学看作课程实施的关键,教师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但要开发课程的物质资源,而且还要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高校要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方法,重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在原有教师讲授法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环节。要大力挖掘校内外教育资源,重视教材、图书馆、专家学者等各种物质和人力资源的作用,真正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摘要:在各高职院校纷纷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大潮下,作为高职院校公共必修课之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应该紧跟高职教育改革的步伐,同步进行切实可行的探索与创新。本文试图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就如何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实效性提出一些可行性对策和建议,以期有益于课程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4.043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4—0091—02
收稿日期:2014—11—10
作者简介:谢艳霜(1982— ),女,广东番禺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教育大众化决定了高等教育的多样性,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性、灵活性、创新性的特点决定了其人才培养模式的独特性。在各高职院校纷纷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大潮下,作为高职院校公共必修课之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应该紧跟高职教育改革的步伐,同步进行切实可行的探索与创新,以开辟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路径,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可以归纳为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即培养目标的问题;二是“怎样培养人”,即培养方式和手段的问题。《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提出,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高职教育应该培养拥有“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所谓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是指掌握知识和技能,属于基本生存能力;方法能力是指学会学习和工作;社会能力是指学会共处和做人。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属于基本发展能力,是关键能力,因为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或者当职业发生变更的时候,这种能力依然存在,从而能重新获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高职教育的根本目标。
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实效性的对策和建议
人才培养目标是高职教育的总方针,人才培养模式更是整个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下,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承担着培养学生“社会能力”的重要任务,即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德素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共处,从而得以在社会上长期发展。众所周知,培养人的品格比培养人的技术更难,人的品格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曲折性,加之在大数据背景下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任重而道远”。笔者认为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归根结底还是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拟定“知识与能力共发展”的教学目标
笔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应该兼顾“知识”与“能力”的平衡发展。过分强调理论知识,会使课程偏向高深难懂;过分强调实践能力,既不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也容易导致喧宾夺主、哗众取宠。因而,科学地分配“知识”与“能力”在教学目标中的分量、准确定位课程教学目标至关重要。
作为一门课程,其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框架是必须要传授给学生的,不能因为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就直接将其忽略掉,教师要力求通过各种方式将理论讲透,使学生形成最基本的理论框架。在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之后,重点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要在基本社会情感和价值判断方面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更要教会学生如何面对和处理人生抉择和成长问题,让静态的道德知识化作动态的道德能力。最后,要结合高职教育培养优秀职业劳动人才的目标,将知识和能力内化为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岗位胜任力,即社会能力。
(二)要整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在教学中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笔者所在的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也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把教材各章节的内容划分为不同的专题,以专题为单位组织教学。每一个专题会配备一个实践项目,教师在新专题开讲之前会预先给学生布置任务,理论讲授完毕后会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项目成果,并制定相关的评选制度,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最后由教师结合理论知识进行点评,课后会要求每位学生对展示的成果作进一步完善,形成文字性材料。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无疑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刻板和局限性,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使学生能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之中。
总体来说,教学内容要做到“三个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推进,通过问题、案例讲道理,通过任务项目作驱动,以演讲、辩论、情景剧等方式,让学生感悟理论的魅力;通过参加各种社会服务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都是建立在专题式的理论教学基础之上的,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和升华理论,让教学不仅有理论框架,而且组织形式丰富多样,让学生在“学中做”,也在“做中学”。
(三)要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
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对此,笔者认为课程评价要实现“三个转化”:第一,从注重考核学习结果向注重考核学习过程转化;第二,从重视考查理论知识向重视考查素质与能力转化;第三,从单一的考查形式向灵活多样的考查形式转化。具体的做法就是取消以期末考试作为唯一评价的考核方式,将平时考核、作业成绩、任务完成情况以及自我评价和师生评价等多种考核方式按照一定的比例纳入到课程考核当中,通过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各项表现来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的最大优点就在于: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另一方面,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人的思想观念不可能一下子改变,更不可能只通过一张试卷体现出来,所以,对学生的考核必须“跟随”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体现学生的思想转变。
笔者认为,在平时成绩的考核中应该把“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师生的相互评价”纳入其中。让学生参与自我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律,通过比照评价标准,学会遵守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互相评价是为了发挥同学之间的监督作用,也可以使学生了解自身行为会对他人造成的影响。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育人手段。
高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也将继续,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时俱进地进行课程改革和创新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
参考文献]
[1]赵丽生.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研究[J].山西高教研究,2002(4).
[2]徐挺,张碧辉.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再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