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19 15:03:3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电子政务的核心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但是从目前的运营现状来看,尽管许多组织应用了知识管理软件,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在过去10年中,企业对知识管理的满意度一直徘徊在倒数5名之内。在我看来,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从信息到知识转换的环节中,缺少了一个环节。我管这个环节叫知识加工环节。
知识加工是对信息进行一种自动的、多维的、立体的、网状的切片。从认知学角度来讲,对一个事物进行多维、立体、网状的切片,本身就符合事物之间的联系。但是目前的现状事是从信息到知识,缺乏这个环节。在信息管理中,我们常提到的一句话,进去的是垃圾,出来的不可能是黄金。信息如果不经过加工就进入知识管理系统,自然也就很难创造价值。
在我的研究中,切片是8个较好,共包括背景面、保护面、职能面、浏览面、操作面、流转面、固化面、内容面。通过对信息进行切片,就能认知到信息之间的关联性。简言之,知识加工实际上是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知识加工的理论搞清了、流程理顺了,知识管理与业务系统就有了相互促进的可能。
比如说一个电子文件,在知识管理中,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面临一个鉴定的问题。背景信息就是保证真实性的一个手段。从软件来说,他要自动识别出她的操作系统,从硬件来说,可能是他CPU的ID号、一个局域网域的名称,等等。这些,在我看来,属于背景面。无论是叫信息或电子文件,都是信息的载体。
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政务信息的工具,即通过网络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集成优化,超越于各部门的分隔限制,将最优质的服务于管理提供社会大众。政府间电子政务(G2G)、政府商业机构电子政务(B2G)、政府与公民电子政务(C2G)是政府电子政务的主要形式。知识管理是一种指导思想,对电子政务的开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引领着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电子政务与知识管理思想的融合更能够促进政府电子政务的发展。
1知识管理下的电子政务信息整合体系概述
现如今出现的电子政务建设的问题有,各个部门的网络各自为政,结构布局多样,一个统一化的电子政务网络还未形成;政务部门网站首页建设有待提高,各个类型功能更新不及时;业务应用于社会需求有较大的差距,有些事关群众生活的各类型业务系统还未进行建设,各个部门政务系统不能实现互通和互联;信息资源开发滞后,虽城市网站发展速度加快,但是资源交换比较少,存在资源信息总体规模小和共享程度低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电子政务管理部门将获取的各类资源进行整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广泛传播与共享,发展知识管理型电子政务可以极大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化,加快电子政府的向前发展。信息资源整合要改变传统的电子政务模式,建立适合新时代的电子政务。在建立新模式的电子政务核心在于把知识管理放到电子政务的首要位置,将知识管理核心中的知识共享、技术挖掘等手段充分应用。信息资源体系利用知识管理的高效共享性也将进一步让电子政务体系越发完善,发挥电子政务在新时期的最大化作用。
2知识管理下的电子政务信息整合目标
知识管理下的电子政务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将知识管理的核心进行发挥可以提高政府间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性,更好的为社会提供服务,因此可以说知识管理是电子政务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从电子政务建设比较成功城市来看,有越发重视知识管理的趋势。电子政务信息整合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1)将电子政务统筹建设,把电子政务搭建在政务系统的底层。(2)实现行政电子政务的电子审批和阅览。(3)扩容数据库建设,不断增加数据库容量以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4)完善电子政务安全防范体系,确保电子政务系统可以安全运行。(5)制定电子政务制度与标准,以实现电子政务长效规范化运行。
3基于知识管理下的电子政务共享云平台模式
3.1分层共享模式的搭建
电子政务系统中实行统一的政务共享平台是电子分组和知识流程的综合表现,政府信息门户是最外在的表现,电子分组是政务信息门户中各类知识的逻辑展现。知识逻辑处理与有序的知识中心是知识处理逻辑和底层知识存储在电子分组中的实现。我们可以把这个信息共享模式分为数据层、应用层、表现层。在数据层主要是将政务信息资源库中的信息在规范的交换格式的支撑下实现异构数据汇集、多维数据加工、政务信息合成,现如今大部分采用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平台具有成本低和可靠性强的特征。在应用层将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有机统一。在政务内网内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办公,政务外网实现一网式的服务和一表式的服务。在表现层中政府要搭建政府信息门户网站、政府公务人员服务网、社会企业服务网相同一的GIP即通用信息门户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的底层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是构成有序政府知识的重心,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集中体现,支撑着整个应用层和表现层。应用层的一站式和一网式服务将是整个政务系统的发展方向。
3.2政务知识的分类逻辑
GIP应划分出企业、政府、公众三个不同的入口,企业入口可以进行行业划分,数据信息由法人单位提供。政府入口也可以按照行业进行划分,例如有研究机构、教育机构、社保机构等,这部分的数据有数据库提供支持,公众入口的可以按照年龄、职业、区域进行划分,为公民提供一个个性化和全方位的指导与服务。知识分类必须有关键词作为基础,因此在数据收集、知识挖掘、内容管理过程中要注重主题的应用。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示是整个信息资源库和资源交换的基础,在电子政务资源目录中发挥着基础和核心的作用。
3.3政务流程重组与政府知识中心建立
在政府电子政务实施的过程中要对知识管理为基础进行政府业务重新梳理,按照用户最便利的原则进行重组。对于政府知识中心的建立要规范标准,第一要建立规范的信息采集机制,对各部门收集的数据进行统一协调,对能够归并和共享的信息要及时处理,在后台应用软件上要走一条标准化的道路,让信息收集系统规范化运作。第二要制定统一的分类编码标准,让单位名称和网站信息采用统一标准名称,在检索栏中实现时间和类型字段的合成编码,方便信息检索。最后要采用与数据管理模式相对应的信息共享机制,可以采用内部集中管理和外包等形式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形成对政府决策有帮助的数据支撑,为政府提供最为优化的共享信息。
参考文献
[1]吴延卯.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中心的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03).
[2]尹霞,周明昱.云计算在省级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思路浅析[J].现代电信科技,2012(10).
关键词:电子政务 信息安全PKI
1综合电子政务平台概述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政府事务处理的信息流效率,对政府机构和职能进行优化,改善政府组织和公共管理能力。通常由核心网络、接人网络及访问网络三部分组成。建设内容一般包括: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政府门户网站、电子政务主站点、“一站式”行政审批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公文交换和信息报送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
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网络结构中,核心网络拥有重要的信息资源,并处理政府部门间的核心业务。政府部门间的数据交换流程是闭环的,即任何一个节点既是用户又是数据源。因此,核心网络节点之间的业务流程应该是高速、严密、安全的,并且有严格的审核机制。核心网络与接人网络形成上下级关系的协同工作平台,进行信息、数据的交换。它们之间的信息往来必须具备信任安全体系。政府核心网络面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对外宣传政府信息,与访问网络建立连接。
2综合电子政务平台的安全风险
2.1网络安全域的划分和控制问题
电子政务中的信息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因此它需要绝对的安全。但是同时电子政务现在很重要的发展方向是要为社会提供行政监管的渠道,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如社保医保、大量的公众咨询、投诉等等,它同时又需要一定程度的开放。因此如何合理地划分安全域显得非常重要。
2.2内部监控、审核问题
目前绝大部分单位都没有系统可以实时地对内部人员除个人隐私以外的各项具体操作进行监控和记录,更不用谈对一些非法操作进行屏蔽和阻断了。
2.3电子政务的信任体系问题
电子政务要做到比较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第三方认证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一定级别的第三方认证,才能说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信任体系。
2 .4数字签名(签发)问题
在电子政务中,要真正实行无纸化办公,很重要的一点是实现电子公文的流转,而在这之中,数字签名(签发)问题又是重中之重。
2.5电子政务的灾难响应和应急处理问题
很多单位在进行网络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作为系统核心部分一一数据库本身的安全问题,完全依赖干整个网络的防护能力,一旦网络的安全体系被穿破或者直接由内部人员利用内网用户的优势进行破坏,“数据”可以说无任何招架之力
3综合电子政务平台安全体系建设方案
3 .1技术保障体系
技术保障体系是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和基本理论的研究与开发,二是信息安全产品和系统构建综合防护系统。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加密技术、信息隐藏技术和信息认证技术。数据加密是把有意义的信息编码为伪随机性的乱码,以实现信息保护的目的。数字签名是指只有发送者才能产生的别人无法伪造的一段数字串,这段数字串同时也是对发送者信息真实性的证明。
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目前,主要的信息安全的产品和系统包括防病毒软件、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安全审计系统、物理隔离系统等。我们可采用屏蔽子网体系结构保证核心网络的安全。屏蔽子网体系结构通过添加额外的安全层到被屏蔽主机体系结构,即通过添加周边网络更进一步地把内部网络与Internet隔离开。在这种结构下,即使攻破了堡垒主机,也不能直接侵人内部网络,它将仍然必须通过内部路由器。
3.2运行管理体系
安全行政管理。电子政务的安全行政管理应包括建立安全组织机构、安全人事管理、制定和落实安全制度。
安全技术管理。电子政务的安全技术管理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硬件实体、软件系统、密钥。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对项目风险的识别、分析和应对过程。它包括对正面事件效果的最大化及对负面事件影响的最小化。
3.3社会服务体系
安全管理服务。目前,一些信息安全管理服务提供商(Managed Security Service Providers, MSSP)正在逐步形成,它们有的是专门从事安全管理服务达到增值目的的,有的是一些软件厂商为弥补其软件系统的不足而附加一些服务的,有的是一些从IT集成或咨询商发展而来提供信息安全咨询的。
安全测评服务。测评认证的实质是由一个中立的权威机构,通过科学、规范、公正的测试和评估向消费者、购买者即需方,证实生产者或供方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符合公开、客观和先进的标准。
应急响应服务。应急响应是计算机或网络系统遇到安全事件如黑客人侵、网络恶意攻击、病毒感染和破坏等时,所能够提供的紧急的响应和快速的救援与恢复服务。
3.4基础设施平台
1综合电子政务平台概述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政府事务处理的信息流效率,对政府机构和职能进行优化,改善政府组织和公共管理能力。通常由核心网络、接人网络及访问网络三部分组成。建设内容一般包括: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政府门户网站、电子政务主站点、“一站式”行政审批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公文交换和信息报送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
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网络结构中,核心网络拥有重要的信息资源,并处理政府部门间的核心业务。政府部门间的数据交换流程是闭环的,即任何一个节点既是用户又是数据源。因此,核心网络节点之间的业务流程应该是高速、严密、安全的,并且有严格的审核机制。核心网络与接人网络形成上下级关系的协同工作平台,进行信息、数据的交换。它们之间的信息往来必须具备信任安全体系。政府核心网络面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对外宣传政府信息,与访问网络建立连接。
2综合电子政务平台的安全风险
2.1网络安全域的划分和控制问题
电子政务中的信息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因此它需要绝对的安全。但是同时电子政务现在很重要的发展方向是要为社会提供行政监管的渠道,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如社保医保、大量的公众咨询、投诉等等,它同时又需要一定程度的开放。因此如何合理地划分安全域显得非常重要。
2.2内部监控、审核问题
目前绝大部分单位都没有系统可以实时地对内部人员除个人隐私以外的各项具体操作进行监控和记录,更不用谈对一些非法操作进行屏蔽和阻断了。
2.3电子政务的信任体系问题
电子政务要做到比较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第三方认证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一定级别的第三方认证,才能说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信任体系。
2 .4数字签名(签发)问题
在电子政务中,要真正实行无纸化办公,很重要的一点是实现电子公文的流转,而在这之中,数字签名(签发)问题又是重中之重。
2.5电子政务的灾难响应和应急处理问题
很多单位在进行网络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作为系统核心部分一一数据库本身的安全问题,完全依赖干整个网络的防护能力,一旦网络的安全体系被穿破或者直接由内部人员利用内网用户的优势进行破坏,“数据”可以说无任何招架之力
3综合电子政务平台安全体系建设方案
3 .1技术保障体系
技术保障体系是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和基本理论的研究与开发,二是信息安全产品和系统构建综合防护系统。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加密技术、信息隐藏技术和信息认证技术。数据加密是把有意义的信息编码为伪随机性的乱码,以实现信息保护的目的。数字签名是指只有发送者才能产生的别人无法伪造的一段数字串,这段数字串同时也是对发送者信息真实性的证明。
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目前,主要的信息安全的产品和系统包括防病毒软件、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安全审计系统、物理隔离系统等。我们可采用屏蔽子网体系结构保证核心网络的安全。屏蔽子网体系结构通过添加额外的安全层到被屏蔽主机体系结构,即通过添加周边网络更进一步地把内部网络与internet隔离开。在这种结构下,即使攻破了堡垒主机,也不能直接侵人内部网络,它将仍然必须通过内部路由器。
3.2运行管理体系
安全行政管理。电子政务的安全行政管理应包括建立安全组织机构、安全人事管理、制定和落实安全制度。
安全技术管理。电子政务的安全技术管理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硬件实体、软件系统、密钥。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对项目风险的识别、分析和应对过程。它包括对正面事件效果的最大化及对负面事件影响的最小化。
3.3社会服务体系
安全管理服务。目前,一些信息安全管理服务提供商(managed security service providers, mssp)正在逐步形成,它们有的是专门从事安全管理服务达到增值目的的,有的是一些软件厂商为弥补其软件系统的不足而附加一些服务的,有的是一些从it集成或咨询商发展而来提供信息安全咨询的。
安全测评服务。测评认证的实质是由一个中立的权威机构,通过科学、规范、公正的测试和评估向消费者、购买者即需方,证实生产者或供方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符合公开、客观和先进的标准。
应急响应服务。应急响应是计算机或网络系统遇到安全事件如黑客人侵、网络恶意攻击、病毒感染和破坏等时,所能够提供的紧急的响应和快速的救援与恢复服务。
3.4基础设施平台
2、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特色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自身拥有多维性、集成性、开放性、标准性与交互性的特色。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可以通过量种渠道以及情势被接受以及应用,其包含了糊口方面、就业方面、经济方面、教育方面、医疗方面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大到政府公文公告,小到网上审批与申报以及信息查询,政府的政务信息资源的种类繁多,并且服务于泛博民众、企业等多种种别的对于象以及群体。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包含了文字信息、声音信息、图象信息等多种类型的信息,这些信息内容较为丰厚,并且拥有较强的集成性与可应用性。开放性也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1个首要特色,其开放性的特色有助于现阶段廉政工作的有效展开。政府工作自身拥有较强的特殊性,其开放性的特色要遭到严格的节制,适量的对于信息进行公然以及限制应用。标准性需求也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1个首要特色,其信息资源与什物类型的信息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其对于于技术标准的需求较高,要提高管理进程的科学性,就必需不断地进行规范性以及标准性的建设工作,不断的提高总体技术水平。以往传统政务信息的活动主要是以单项活动为主要方式,信息的传递进程相对于固定。而现阶段的电子政务信息自身拥有较强的交互性特色,可以更好的接受社会公家的反馈,信息的传递实现了沟通以及交换,总体的传输效力更高。
3、晋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与同享效果的思路
一、引言
对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来说,其主要包括了电子中的直接信息资源(电子邮件、网站信息、电子公文、在线审批、注册等),这些信息资源是整个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整体。与此同时,在电子政务信息中的一些由于电子技术所形成的附加资源和以往实物材料电子化处理后的资源也被包括在内。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类型较多,在进行整合与共享操作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实际特点进行科学的操作,确保相关信息资源得以安全、高效、高质量的利用。
二、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特点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本身具有多维性、集成性、开放性、标准性与交互性的特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被接受和利用,其包括了生活方面、就业方面、经济方面、教育方面、医疗方面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大到政府公文公告,小到网上审批与申报和信息查询,政府的政务信息资源的种类繁多,并且服务于广大民众、企业等多种类别的对象和群体。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包括了文字信息、声音信息、图像信息等多种类型的信息,这些信息内容较为丰富,并且具有较强的集成性与可利用性。开放性也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一个重要特点,其开放性的特点有助于现阶段廉政工作的有效开展。政府工作本身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其开放性的特点要受到严格的控制,适当的对信息进行公开和限制利用。标准性需求也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一个重要特点,其信息资源与实物类型的信息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其对于技术标准的需求较高,要提高管理过程的科学性,就必须不断地进行规范性和标准性的建设工作,不断的提高整体技术水平。以往传统政务信息的流动主要是以单项流动为主要方式,信息的传递过程相对固定。而现阶段的电子政务信息本身具有较强的交互性特点,可以更好的接受社会公众的反馈,信息的传递实现了沟通和交流,整体的传输效率更高。
三、提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效果的思路
第一,对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科学的审批和控制。对于一些较为重大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和投资,要进行深入、具体的调研,并且结合信息化工作的需求和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统一的立项审批控制机制,让电子政务项目的立项更加科学,这也是后期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重要前置环节。
第二,从组织、技术与业务三方面入手,为信息资源的利用提供基础保障。部分地区和行业部门对于电子的开展缺乏一个科学的认识,整体思想意识相对保守,这对于电子政务的发展会造成一定的限制和影响。针对这种问题,相关管理者要与信息化专家小组进行合作,加强相关投入,在解决资金问题的基础上,利用专家小组对于业务和技术方面的问题给予全面解决。管理者要给电子的开展提供全面的保障,有效的减少后续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第三,政企携手。作为具有较强公益性特点的电子政务项目,很多企业不愿意在这个项目上投入太多的资金,而这一项目的投资回报相对较慢,整体经济效益不够明显,并且很容易出现一系列的错误性投资行为。对于这种情况,政府方面要加强引导,合理的调节企业利益,发挥牵头作用,实现交互性的投资和发展。
第四,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整合共享过程对于人才的专业素质需求较高,在信息资源管理人才队伍的构建上,要提高人才体系的综合素质水平和专业性,打造一支具有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优秀管理队伍,并且不断的完善人才队伍资源配置,增加相关的通信方面和系统工程方面的人才引入。
第五,完善整合和共享制度。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需要一套科学的制度作为保障。对于相关的机构设置、运行维护以及人力需求等方面,制度上要给予相关的保障。为了更好的提高整合共享效果,要适当的运用激励机制,促使各部门的信息平衡、对称。针对于信息资源方面所存在的安全风险,对有关法律法规也要进行完善,推进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四、结语
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因分置于各地方、各部门,表现为“物理上分散”的格局,资源整合和共享程度不足,为此国家出台了系列政策将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列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首要战略行动,同时制定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体系、交换体系标准,就是为了形成“逻辑上集中”的政务信息资源体系,支撑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但是在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工作的开展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不同的区域、部门、行业的差异性较大,有关政策与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作,我们要紧密的把握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实际特点,采取科学的思路来开展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颖鹏.关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2(03).
[2] 洪伟达.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概述及其与增值开发的关系[J].电子政务,2011(05).
[3] 李俊.浅议我国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化管理[J].电子制作,2014(06).
[4] 汪玉凯.电子政务建设的“矛盾”[J].计算机,2003(Z3).
[5] 许桂珍.实施电子政务建设之我见[J].图书馆论坛.2003(01).
[6] 王秋凤.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图书情报工作,2003(01).
[7] 蔡东宏.影响我国电子政务进程的症结与发展对策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3(06).
一、引言
电子商务是运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活动,是一种新兴的社会经济形态。电子商务以其独特的方式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了社会经营成本,从而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利用。
电子商务以其简单高效的贸易流程、低廉的交易成本、超越时空限制的经营方式和由此带来的巨大利润,成为各行业企业追逐的热点,显示出了极强的生命力。电子商务的开展将推动企业的变革,使企业由传统的职能导向型组织逐步转为业务流程导向型组织。这种以业务为导向的企业组织结构,又将反过来对企业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信息系统的信息处理数量要更大,速度要更快,效率要更高,对网络时代经济的变化要有充分的适应能力等等。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过程中,应充分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设与现有的业务流程相吻合的电子商务平台,这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降低企业流程再造的成本,最重要的是能让电子商务平台更好地融入企业现有的信息系统,以避免流程再造带来的不协调和混乱等问题。因此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的互动与整合,使二者在企业再造业务流程的过程中,成为一个互动的、开放的有机整体,实现技术与理念、内部与外部的动态融合,保证信息流的畅通无阻,成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关键,决定了企业再造的成功与否。
二、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互动与整合的必要性
这几年,信息化在国内很多行业内迅速发展,促进了一些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向电子商务企的发展和转化,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比如海尔、联想等。但总的来说,我国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问题仍然很多:普遍地,我国企业本身的信息化建设能力有限,特别是我国的大多数中小企业,他们的计算机和网络基础设施薄弱, 自己没有相关的专业人才,一些中小型企业根本无力自行开发电子商务系统, 单纯依靠专业网络公司, 所以企业当前的信息化程度还处在一个高期望, 低水平的状态。一些企业在管理上甚至还没有实现计算机的办公辅助,作业层次上仍用手工操作。一些企业虽然已构建了符合自己经营业务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自动处理业务,但是各子信息系统还没有实现整合,平行职能系统之间的管理仍需人为协调。
很多刚刚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有的企业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与新构建的电子商务系统没有良好地接合成整体,形成了互不相干的两大功能模块,信息在其间传播处理时,不仅效率的降低,而且很容易被扭曲、失真,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与意义。更是有部分盲目跟风的企业根本没有信息系统,而是依赖专业的网络公司,帮企业主页,建立企业形象,帮助宣传企业产品和服务,但是实质上却没有借助Internet开展经营活动进行商业交易,甚至长时间不更新网站信息,而成为有名无实的“死站”、“空站”,完全失去了开展电子商务的真正意义,这种所谓的“电子商务”只增加了企业运营的成本却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长此以往必定使企业经营者对电子商务失去兴趣和信心,减少相关的投入和关注,一旦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电子商务就不可能健康地发展。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在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管理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系统割裂开来,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设计,或是没有实现二者的集成与融合;
(2)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中的数据、信息没有进行整合,采购、销售、财务数据失去了一致性和完整性,导致在信息处理时混乱的产生,系统进行信息处理的自动化能力低下,更无法起到对企业经营生产作出科学合理的预测;
(3)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低,信息系统内的各种资源没有实现顺畅的传递和充分的共享,不仅增加了系统的建设成本,更是对资源的浪费;
(4)思想认识模糊,没有真正认识电子商务,没有充分认识到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抢占和发展网络市场的必要性,片面地认为电子商务仅仅是建立企业形象网站;
(5)电子商务在技术上缺乏有力支持,缺少相关专业人才,无力设计开发和维护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无法实现与客户的互动,将外部动态信息无阻地融入企业信息系统中,因此不能对市场环境保持敏感,科学分析客户需求,合理预测市场动态,更不能真正利用信息化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
总之,上述问题已使得现今许多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在网络经济的道路上困难重重。因此,实现电子商务与信息系统的互动与整合,不仅必要而且紧迫。
三、企业电子商务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
电子商务时现代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开放化发展的产物,而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一般主要作用于企业内部,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因此电子商务的开展将意味着对企业现有业务流程的再造和提升,意味着以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对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和优化,将电子商务系统和企业内部信息系统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外部环境互动的开放的系统。
电子商务系统是企业对外部市场环境的窗口,也是企业信息系统的窗口。企业通过电子商务系统这个窗口去了解市场,建立与客户的良好关系,了解顾客需求,将各种相关信息吸收进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中进行加工处理,以此为依据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安排生产经营活动,高效率地为顾客提供量身打造的优质产品或者服务。并及时将企业内部各种信息通过电子商务窗口在Internet上,形成与顾客、市场的积极互动,根据反馈实时调整自己的生产经营,形成经营生产与市场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企业内信息系统是电子商务的基础,而电子商务则是企业内信息系统的延伸,是连接企业内外信息系统的桥梁,是企业在网络市场上的窗口。
四、企业再造与电子商务与信息系统的整合的关系
开展电子商务必然对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提出挑战。电子商务具有开放性、低成本、高效率地特点,原有的业务流程无法满足电子商务的要求,因此,开展电子商务的第一步就是企业再造,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再造。
电子商务与信息系统的整合与企业业务流程的再造密不可分,它们不仅拥有着共同的动力源泉,也分享着相同的思想理念,那就是把以人为本,和以客户价值为导向融入到企业的业务流程中。这就要求,企业在再造时,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集成的方向必须由内向的自我管理型转为开放的联通运转型,充分挖掘,并且有效地利用顾客的信息,集合内外部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并且深入挖掘市场信息,对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科学合理地预测市场动向,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为导向改造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使企业的业务流程能够高效高质顺畅流转以符合市场竞争的需要。
同时企业经营者还要注意培养企业内积极良好的企业文化支持企业的电子商务运营,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关注客户需要和市场动向的敏感,鼓励他们参与事务处理和决策,将自己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连为一体,树立个人和企业息息相关,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观念。
五、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集成策略和方法
1.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整合模型
根据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的关系,以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企业业务流程的要求笔者给出了如图1所示的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整合模型图。
(1)企业的各信息系统的集成是基础
企业的生产经营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生产方而,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第二在生产输入方面,建立与供应商之间友好共赢的合作关系,疏通生产输入渠道;第三在生产输出方面,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供满足顾客需求的优质产品或服务,改善与客户关系,培养提高客户价值。针对这三方面经营活动,我们设计了ERP(企业资源计划),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等信息系统,无论ERP还是SCM或者CRM,任何一种管理信息系统都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更为有效的管理服务的。这些信息系统的功能既有重叠的地方又各有各的特点。SCM、CRM加强了对供应商、客户的管理,而ERP有效地解决了企业内部生产流程的协同整合问题,并对企业内的所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及高效地管理和利用。我们必须要建立一个口径一致,整合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三位一体”,发挥各子职能信息系统的优势互补,使企业生产,采购,销售流程的一体化流程,对企业、供应商、销售商以及终端客户的集成管理。
(2)以电子商务为手段
为了实现真正的信息共享,提高企业甚至整个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全方位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大势所趋。为了实现这个应用系统,必须以电子商务为手段。电子商务可以扩大企业信息流动的范围,进一步延伸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内涵,并且可以加速企业之间的沟通,简化交易环节。以ERP为核心的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两者相辅相成,更相得益彰。将企业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集成起来,电子商务在外部引导,信息系统在内部配合支持,不仅可以消除彼此的功能局限,还把企业和供应商与客户紧密的联系起来,也就是使企业和外部环境紧密联系起来,保持良好的互动。
2.整合策略
首先,企业内部各子信息系统集成为一个涵盖企业业务流程全过程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然后,在这个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支持下,将电子商务系统无缝地整合接入,构成运转顺畅,协调统一的信息系统,保障企业再造的业务流程得以顺利进行。
(1)集成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以ERP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应将制造,销售,采购,财务等涉及整个企业价值链的众多环节都被纳入管理范围。随着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本身很难区分绝对的优劣,产品同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现代企业的竞争转变为企业间供应链的竞争,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广泛应用,ERP必须向前方和后方进行延伸,实现ERP与SCM的整合,以及ERP与CRM的整合。
a.供应链管理(SCM)强调对供应链所涉及的各个环节的组织和集成。SCM整合了从供应商的原材料供应、企业生产制造到等整个供应链的需求汁划、生产计划和销售网络计划,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协同起来,使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协调合作,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链条上各环节的运营成本,实现了事物处理、业务应用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再集成。
Internet为SCM提供了一个开放、高效、低成本的垒球性网络平台,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将极大地丰富SCM的功能,扩大了SCM的协作范围,为企业打通了世界范围内与合作伙伴沟通交流的渠道。ERP作为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平台则是SCM的基石,如果没有高效的生产、商务、物流系统,SCM就成为了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然而没有SCM,企业便只能从局部提高自己的运营能力,但却无法站在全局的角度对经营管理提供决策的科学决策。SCM对供应链上所有企业进行管理,但不能全面地对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进行监控管理。ERP可以弥补SCM对企业内部管理无力的问题,SCM也将增强ERP对企业之间的协调和对企业外部的物流和信息流集成和优化。随着企业竞争优势从企业内部转移到整个供应链体系,企业为了获得自己所在的供应链所带来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把ERP与SCM集成为无缝的整体,再运用电子商务平台把企业与供应商连接起来,实现上下游企业的协同,一方采购,一方销售,以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进行商务交易。
b.客户关系管理(CRM)是ERP发展的又一方向。CRM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的客户关系管理不仅仅是建立并维护和客户的良好关系,实现销售自动化,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和客户的良好关系,深入挖掘关键客户的需求,据此科学预测市场需求帮助企业管理者优化商业决策,调整生产计划。CRM凭借和客户的良好关系,和对客户的深入了解,对销售业务给予战术和策略支持,并且提供各种业务的分析报告,注重设计、组织和评估相关的营销活动,努力提高销售活动的自动化。CRM以电子商务系统中的客服中心建立与客户的互动和联系,电子商务作为企业和终端客户间的交流中介,为系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客户服务,把客户服务等客户反馈功能模块和销售、营销模块结合起来,并向ERP提供最直接数据资料,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加剧的环境下,整合市场需求信息和客户需求数据,实现企业生产计划和销售的高效统一,为企业提供更多的销售机会。
2.电子商务系统与信息系统的整合
第一,电子商务系统与企业信息平台的整合需要以业务流程重组相配合,在实现两者整合时,应优先考虑采购、生产计划、市场营销、库存、财务等与物流、资金流密切相关的模块,电子商务企业门户网站必须既是基于先进技术的企业管理门户,又是网络时代管理理念下的技术集成。一个良好的电子商务网站必须要集合所有网站管理、网上销售、网上采购和网上资金流转以及客户服务等所有模块,构成一个整合系统。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就是电子商务系统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集成的切合点。企业通过电子商务网站将从外部获得的市场信息,并且将其实时传递到内部,经过转化处理成为企业生产经营规划的依据。如果整个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都能达到高效一致的运转水平,企业就可以用信息代替库存,达到零库存的营运水平。在进行系统整合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以下问题:
(1)传统销售模式和网上销售模式都必须能够为市场需求和供给分析提供数字依据;
(2)两种模式可以共享现有的和未来的数据库;
(3)两种模式下的资金收入与支出都应该反映到财务分析中去。
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机统一,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准确性,避免电子商务系统与原有业务流程的冲突。
第二,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围绕电子商务进行相应的企业组织创新和企业各部门进行优化重组。企业必须不断对现有运营模式进行改造和重组,必要时企业经营管理者要不畏风险,有魄力地进行改革,变更职能工作部门设置,调整人员配备和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构筑全新企业经营理念。同时,企业经营模式的任何改变必将对电子商务体系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推动电子商务结构的不断发展完善,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这样的企业重组形成了与电子商务优化的良性循环,相互推动促进彼此的协同发展,最终也将推动企业整体的积极发展。
第三,确保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的无缝整合,转变传统观念也至关重要。管理信息平台与电子商务的集成,势必牵动全局,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是企业深层次的变革,在传统的业务组织方面将有很大的转变,需要整个企业协调运作才能成功实现。这必然会影响企业现行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将会引起许多人利益的再分配,因而必然会遇到许多阻力。这就要求企业高层管理者,全力推动企业上下各层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者及员工转变观念,接受先进的管理理念,要求企业的所有员工必须在思想意识上有正确的认识,以便在有机组织中充分发挥每个的主观能动性与潜能,提高企业对市场动态变化的响应速度。
第四,实现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的整合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他们既要懂商业管理还要有信息系统知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这样,企业电子商务的开展才能有成功的保障,对整合的过程以及技术上才能有清楚的认识,并且提供技术支持和监督。因此,企业必须重视高级人才,注意培养和引入复合型人才。
六、结束语
现今企业纷纷通过开展电子商务带动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以适应当今时代变化,在这一改革过程中,企业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的互动与整合至为关键。因此,企业在再造时应该具有历史的和系统的眼光,将电子商务与信息系统在共同的理念下通过改造业务流程互相融合,应充分依据实际情况,建设与实际业务流程相吻合的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充分适应网络时代的经济变化。
参考文献:
[1]毛玉萃:浅谈电子商务与企业内信息系统的整合.〔J〕.管理信息系统,2001,(5)
[2]邹钢:企业门户:电子商务与管理信息系统的结合点.〔J〕. 企业经济,2001,(9)
[3]施放:流程导向――组织发展新趋势〔J〕. 企业经济,2001,(5)
[4]孙健: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J〕. 经济管理,2000,(12)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以亚马逊在线书店()和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企业,以惊人的成长速度,成为国内外电子商务的典范。究竟这些网络企业如何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呢?本文试图从核心竞争力方面加以研究,从不同电子商务企业中找到共性,以期对我国的电子商务企业有所启发。
1典型电子商务企业:亚马逊和阿里巴巴
作为开创先河的网络企业,阿里巴巴和亚马逊自建立以来就成了众多网站的模仿对象和竞争对手。面对激烈竞争的局面,两家企业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成长,并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1995年7月,美国人贝佐斯创办了世界第一个电子商务企业——亚马逊在线书店,直接面向顾客销售图书等商品。经过10余年的发展,亚马逊在线书店已成为世界上销售量最大的书店。2007年,亚马逊销售额达148.4亿美元,同比增长39%,成为世界电子商务的一面旗帜。
1999年3月,中国人马云以50万元人民币创办阿里巴巴,为企业电子商务交易提供服务。经过飞速发展,2007年阿里巴巴全年总营业收入达到2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5%;利润1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2%;国内市场份额上升至57.3%。
亚马逊是B2C(BusinesstoConsumer)类型的电子商务企业,即企业和个人间的电子商务;阿里巴巴是B2B(BusinesstoBusiness)类型的电子商务企业,即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两者尽管类型不同,但都获得了巨大成功,原因何在?两者的成功有深层次的共性吗?
2电子商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以亚马逊和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企业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它们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强大的、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和超越的能力,这就是核心竞争力。比较这两个企业可以发现,核心竞争力的构成离不开以下要素:
2.1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就是指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人们依据一定的技术原理和社会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应用研究和生产发展的技术开发活动。技术创新是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企业核心竞争力反过来又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利于企业长久地保持竞争优势。
亚马逊抛开传统的商业模式,将自己的经营完全建立在互联网上,这在技术上是一个创新。这种技术具备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给企业带来了新的业务机会和利润增长点。在日常运营中,亚马逊也不断创新,比如购物车技术、支付技术、订单查询技术、用户跟踪技术等,在改进顾客购物流程的同时极大方便了客户,吸引了广大客户群。阿里巴巴在技术上也做到了创新,比如交易平台的创新,沟通工具的创新,赢利方式的创新等,这在构成阿里巴巴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为阿里巴巴赢得了竞争优势。[2.2成本领先
企业通过在内部加强成本控制,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和广告等领域内把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利用电子商务降低成本,可以达到规模经济。传统经济中的企业,要想进入一个全新行业,将要面临诸多问题,特别是进入壁垒的制约,如资金壁垒、技术壁垒、信息壁垒、政策壁垒等。电子商务的出现,使任何企业和个人都可以开展网上贸易,轻松进入这个行业,传统意义上的进入壁垒变得不再明显。但是,网络企业想要赢利却要受到规模经济的限制。一般说来,规模经济越显著,行业中原有达到规模经济标准的企业具有的优势越大,新企业就越难赢利。亚马逊和阿里巴巴,其成功都离不开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领先优势。2007年12月亚马逊的访问量达到5962.4万人次,2007年全年阿里巴巴的注册用户达到2760万个,如此大的规模有效降低了企业的单位成本。
2.3发掘新市场
传统营销中的“二八定律”认为,企业80%的销售额(或赢利)来自于20%的产品,因此将销售这些热门产品视为企业事半功倍的捷径。这种商业运作模式直到电子商务出现才有不同。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这个新兴媒体,因为拥有庞大的空间,所提供的信息或展示的商品可以比其他传统媒体大许多,消费者也可以借用网络检索技术轻易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或物品。因此许多冷门或需求量很小的商品,或者小企业,都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展示。
美国《连线》杂志总编辑克里斯安德森注意到了这种现象,2004年10月提出了足以颠覆传统商业模式的长尾(LongTail)理论: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可以和那些少数热销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
亚马逊销售的大部分图书都不是传统书店认定为热门的图书。据统计,亚马逊在2004年销售的图书中,有57%的品种是传统书店中没有的图书。阿里巴巴的目标客户群体集中在众多的中小企业身上。早期的电子商务基本上是为全球顶尖15%的大企业服务,但马云却放弃了15%的大企业,而将85%的中小企业的进出口信息汇集起来,为它们提供服务。
2.4业务外包
根据价值链理论,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实际上来自企业价值链的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战略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企业应专注于核心业务,同时将一些传统上由企业内部人员负责的非核心业务以外加工方式外包给专业的、高效的服务提供商,以充分利用公司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电子商务的交易环节中,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的活动都可以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而最难以实现的环节就是物流。网络企业应专注于发展本企业擅长的网上业务,同时把不擅长的环节,如物流等,将其外包出去,交给第三方企业来完成。
亚马逊在物流外包问题上做了多方面的尝试,比如采用第三方物流、建立配送中心、库存控制、提高效率等。阿里巴巴也采用诸如和中国邮政建立第三方物流联盟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些措施极大降低了亚马逊和阿里巴巴的物流成本,从而提高了企业利润。
2.5营销创新
网络企业的营销方式就是网络营销。这种市场的全球性带来的是更大范围成交的可能性,更广域的价格和质量的可比性。而越是可比性强,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电子商务企业应当在激烈竞争中创造一种优势,再争取一批现实客户,再获取一些潜在商机。
随后电子商务发展到近五六年的时间,其又适应了市场对它功能创新的要求就是实现交易。此时大家感觉到交易很不方便,特别是过剩经济大的背景下,供需间的关系变化了,交易很不方便。因此电子商务产生了功能创新即由信息平台发展到一个新的平台的阶段,我称为“交易平台”。通过这样的平台,可以很方便的实现大家的交易需求而不仅仅是提供信息,最典型的是阿里巴巴。在这此前的时期,有很多这样的“信息平台”,但终因为没有创新适应市场的新需求而被淘汰,而阿里巴巴则脱颖而出。因此,第二阶段我称其为“交易平台”。
随着第二阶段“交易平台”的迅速发展,新的问题和障碍又出现了,即交易不能落地。此时的电子商务解决了商流的问题却没有解决物流的问题,当然也解决不了流通中高成本的问题。至此,大家对电子商务的发展形成了一致的意见,即电子商务一定要有物流体系的支撑。因此,我认为电子商务发展的第三阶段就是“物流平台”。我们把时间尺度放大一些,从历史演进过程去看电子商务的发展,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电子商务是一个充满无穷创新的新兴产物,所以说在座的每一位做电子商务的代表,一定要把握住电子商务持续性创新的特点,特别是功能性创新。把握住了经济发展在每一阶段对电子商务功能性创新的要求,就可以在电子商务领域中形成自己的竞争力,现阶段是做好物流平台,今后还会出新的要求。
第二是转型。电子商务发展到今天,要由单纯的电子商务转变为一种平台经济的发展,在华东地区特别是在上海,这种转型是非常明显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在电子商务在发展到具有物流平台支撑时,电子商务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可以说电子商务正在被平台经济所代替。这不仅仅是概念的问题,而是两者出现了内容上的区别。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大家所从事的电子商务只是以电子商务的服务商身份去提供一个平台和实现一种交易,很多的电子商务平台对会员的免责条件太多了,这不是我负的责任,那也不是我负的责任,最后只是解决了一些技术层面的问题。大家考虑的核心还停留在如何实现线上线下的衔接,移动平台的衔接,这些是电子商务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转变了。当电子商务转变到平台经济的层面时,其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因为平台经济上所要实现的是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全程组织,包括商品的交易、商品的物流、费用的支付以及信用担保等。此时的电子商务不再仅仅是一个平台,而是要组织商品流通的全过程,而让平台上的商家用户们去解决商品的流通过程是不对的。
平台经济概念的转变也意味着电子商务的创新又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利用电子商务的创新能力,实现电子商务自身商品的市场流通模式的创新,这给电商们提出非常严峻的挑战,也是非常重大的利好机遇。
一、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与档案信息资源合作共建的理论依据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决定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与档案信息资源合作开发的可行性。
1 两者在内容上的重合性。档案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政府部门是档案信息的重要形成者,政务信息资源是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来源,经过鉴定具有保存价值的政务信息就会转化为档案信息。因此,为了避免两者的重复建设,实施两者的合作共建战略是必然选择。
2 两者都面临着信息数字化处理的共同问题。信息数字化在政府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和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这个共同任务面前。实行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与档案信息资源的合作开发必将为国家和社会的信息化建设节约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并且,两者的信息组织和信息管理方式有着共通之处。
二、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与档案信息资源合作共建的现实条件
1 近年来,我国政府信息化与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就为两者实施合作共建提供了一定的硬件基础,自从1999年我国开展“政府上网工程”以来,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与政府信息化工作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相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迈得稍显缓慢,但仍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2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与档案信息化建设共同存在的问题要求两者实施合作共建战略。我国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发展很不平衡,与主要先进国家的差距还很大,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难度较大。因此,实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与档案信息资源的合作共建战略,是加快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三、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与档案信息资源合作共建的实施及相关配套改革
笔者认为,两者合作共建就是将政府的技术、资金优势与档案部门的信息整理、管理优势充分地结合起来,依托电子政务系统与数字档案馆。建立一个综合性信息资源联合开发管理体系,实施共同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服务工作。从而有效地完成一系列的大型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
1 提高信息服务意识。为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电子政务要推动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由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可见,思想意识的更新与思维方式的变革问题,是电子政务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发展的重要前提。
2 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标准化建设水平。这要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是由国家制订统一规划,从政务信息化的全局出发,打破条块分割。防止重复建设。使各级各地区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信息资源建设,充分发挥整体优势与整合效益。其二是制订行业内与跨行业的信息标准化体系,以实现资源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因此。只有切实加强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与标准化建设,才能引导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交通电子政务实施过程的两大矛盾的解决,依赖于安全、稳定、可靠的交通运输电子政务平台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对于电子政务平台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信息安全保障问题,我国早在2003年9月颁发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建立等级保护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2004年11月,公安部等国家四部委联合推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测评准则和实施指南,为政务领域进一步建立政务信息系统风险管理体系提供了技术基础和指导。交通运输部也于2008年12月颁布的《交通运输电子政务网络及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技术指南》中对交通电子政务平台的安全保障体系作了详细的技术规范。
随着交通政府机构的信息安全基础建设日趋完善,建立一套信息安全管理平台,既满足电子政务平台的开放性和可访问性,又保证电子政务平台的安全性,也日益迫切。交通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充分构建:
1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及其基本要求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基于PKI体系而开发的为多个应用系统提供统一认证、访问控制、应用审计和远程接入的应用安全网关系统,它可以将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基础设施(主机、网络设备和安全设备等)中分散且海量的安全信息进行样式化、汇总、过滤和关联分析,形成基于基础设施与域的统一等级的威胁与风险管理,并依托安全知识库和工作流程驱动,对威胁与风险进行响应和处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密性。主要体现在谁能拥有信息,如何保证秘密和敏感信息仅为授权者享有。
2)完整性。主要体现在拥有的信息是否正确以及如何保证信息从真实的信源发往真实的信宿,传输、存储、处理中未被删改、增添、替换。
3)可用性。主要体现在信息和信息系统是否能够使用以及如何保证信息和信息系统随时可为授权者提供服务而不被非授权者滥用。
4)可控性。主要体现在是否能够监控管理信息和系统以及如何保证信息和信息系统的授权认证和监控管理。
5)不可否认性。主要体现在信息行为人为信息行为承担责任,保证信息行为人不能否认其信息行为。
总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基本要求主要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得以实现。技术层面在实现信息资源的公开性、共享性和可访问性的同时,通过主机安全、网络安全、物理安全、数据安全和应用安全等技术要素保障信息的安全性。管理层面则可通过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以及系统运营管理等规范化机制得以保障信息的安全性。
2交通电子政务平台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
交通电子政务平台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应该由组织体系、技术体系、运营体系、策略体系和保障对象体系等共同组成。
2.1安全组织体系。政府高度重视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的同时,坚持把“积极防御,综合防范”放在优先位置,首先要求成立专门的信息安全领导小组。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可由交通主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主管信息安全工作,下设信息安全工作组,各管理部门负责人、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2安全技术体系。交通电子政务平台的安全技术体系可搭建专业的安全管理运营中心,并从基础设施安全和应用安全两个方面去搭建安全技术支撑体系。
2.3安全运营体系。交通电子政务的安全运营体系一般可由安全体系推广与落实、项目建设的安全管理、安全风险管理与控制和日常安全运行与维护四个部分组成。安全运营体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体系,在交通电子政务平台的整个过程中,正常的运作流程,其信息流遵循自上而下的流程,即交通上级部门根据电子政务平台信息安全需求的目标、规划和控制要求做计划,下级交通部门根据计划进行执行、检查和改进。而若交通电子政务平台其安全性出现威胁,影响正常的运作流程时,此时信息流则遵循自下而上的逆向过程,下级交通部门向上级部门报送安全事件,上级部门根据其安全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和改进。
中图分类号: TN91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6)09?0138?05
Abstract: A large number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closely relating to the enterprise′s daily operation was developed after years of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China′s power enterprises. This part software resources are applied to various departments, which results in repeated information and declined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efficient, and leads to some problem for updating the power enterprise information resource. And then the normal business handling will encounter the obstruction, which can′t meet the objective needs of the current energy market. The application of current EA technology can better join and integrate the current information system data and application, and develop the utility of IT system and application system to the maximum extent, so the enterprise′s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is promoted.
Keywords: EA; power enterprise; information resource;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1 相关理论知识
1.1 EA的概念
企业架构(Enterprise Architecture,EA)从某个层面来讲,它涵盖了企业里面众多的要素、各要素的变化规律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EA从本质上说,它是一个不断向前改革和发展的概念,现目前,许多IT厂商、国家的行政单位等都用不同的方式对企业架构的概念进行了诠释,在本文的探究范畴里面,需要对电力企业现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而企业架构就是整合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论。
1.2 EA的架构
EA的架构究其本质而言是指根据特定的方式描述诸多要素之间的分布情况和具体的联系。按照当前主流的结构层次分类方法,从下到上分为四个架构,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最下层的三个层次被统称为IT架构,具体而言是指引导IT投资方向和目标以及辅助决策的IT框架,是构建完整信息系统的框架。另外,最底层包含软件、系统网络、具体设施和技术内容以及这些元素彼此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倒数第二层的组织层次涵盖了系统整体、服务内容、生产技术以及这些要素彼此之间具有的相互联系:数据架构涵盖了数据信息、管理系统、整体目标、风险系数和隐私以及这些要素彼此之间存在的具体联系。
业务架构究其本质而言是指把主体的战略规划具体落实到运作的各个细节中,业务战略从某个角度来讲它划定了业务整体的框架,它涉及到业务的运营机制、具体流程、分布情况等内容。
2 电力企业信息资源整合需求分析
2.1 电力企业信息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网络总体构架体现了层次性,网络的建设、组织和管理也按层次型结构建设和管理。其相应的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
电力企业目前使用的软硬件基础设施统计如表1所示。虽然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发展在最近几年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这部分信息系统通常情况下是按照某个主体的客观需求而展开相应设计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方向绝大部分都偏向于本企业自身的信息资源,却没有形成良好的信息互动。此类信息系统尽管囊括了所有层面的信息资源,然而从本质上讲,它却造就了众多的信息孤岛,如此就为创设数据仓库等其他应用形成困难。
以现阶段五个比较知名的发电企业的信息系统为分析对象,绝大部分企业所应用的信息系统各不相同,因为信息编码没有一个整齐划一的标准,这就导致企业信息系统的信息沟通面临一定的阻碍。形成这种情况有多个方面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进行良好的整体规划,许多企业尽管进行了整体规划,然而它们是利用当前的数据资源而展开规划工作的,因此它们也并未从众多层面认真探究规划工作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从EA的层面对企业众多的信息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就一定要以企业的既有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不仅要分析企业信息化发展进程中潜藏的诸多问题,并且还要研究企业在改革和进步的过程中对信息化的客观需求,做好企业信息化规划。
2.2 适用于电力企业的EA框架选择
目前主流的EA框架包括:Zachillan框架、FEA框架和TOGAF框架三种,具体介绍如下:
(1) Zachman框架。在Zachman框架中有6个描述企业日常经营业务的视角和6个角色的角度。针对此框架而言,单元格的总量一共为36个,单元格是角色和描述焦点的交汇。
(2) FEA框架。此类框架是由美国提出的“联邦政府组织架构”(Federal Enteprise Architecture,FEA)。框架中由绩效参考模型、技术参考模型等5个子模型组建而成。
(3) TOGAF框架。TOGAF框架就是以ISO/IECl4252为基础开发的美国防部信息管理技术架构框架TAFIM演变而来,最早的版本中包含IT架构,加入业务架构后成为了很多企业架构的首选。它是一类具有帮助发展、整体运作等功能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企业创设机构的整体架构,其拓扑结构如图3所示。
它可以最大化的反映出TOGAF对信息规划的突出作用,并且它把企业架构实现的整个过程系统性的划分为八个环节,其主要步骤包括:架构远景;业务架构;信息系统架构;技术架构;问题解决;迁移方案;落实方案;架构变更管理与监控。
2.3 三种框架的比较与分析
通过等级排列的方法,从12个方面利用4级评分的方法对三种框架展开了详细的对比。分类完整性:更好地通过此类框架对所有架构和相关元素展开系统性分类;过程完整性:指导用户创设企业架构;参考模型指导性:指导用户创设参考模型;实践指导性:把框架方法论融入到企业里面,以此创设一类具有较高价值的文化;成熟度模型:评价企业架构具有价值时体现的指导意义;业务聚焦:通过技术的推广促使业务的价值得到提升,业务价值不但可以指成本费用的缩减,同时也能够体现在盈利的增加;治理指导:在创设有价值的EA治理模型的整个过程中能够起到多大的帮助作用;参与指导:指导企业展开自治参与;信息有效性:指通过此类方法获取的低成本信息的总量和价值;时间价值性:指通过此类方法制定合理的方案,实施应用带来业务价值的时间周期。
表2描述和解释了这三种企业架构框架的原理和组织内涵,结合国内电力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本研究认为TOGAF框架以其高结构完整性和高实用性更加适用于电力企业这种具备长远发展规划的企业。
3 基于EA的电力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策略
3.1 业务架构
3.1.1 业务价值链
在本文中业务架构系统性地描述了企业内部所有业务的整体结构和彼此之间所具有的联系。电力企业的业务架构是根据产品的生产一直到产品的出售这条线路,其相应的供应链可系统的划分为发电、输电、配电和电能销售这几个部分,其中第一个环节的关键任务是生产电能,完成此类项目的企业绝大部分都是水利发电厂和热电厂;输电是进行电能运输的渠道;配电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完成电能产品的配送;电能销售是指电力公司营销部对电能的出售。
电力企业的产品是其生产的能源和为客户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服务,能源是其他所有行业必需的产品,同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类必需品。所以说电力企业生产的是一类特殊的“社会产品”。相应的电力业务价值链如图4所示。
3.1.2 业务模型
电力企业业务模型可系统的划分为如下几个内容:
电网规划:一方面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电网设备的老化,供电企业需要对电网进行改造、扩建以满足用户的需要。根据原有电网结构、历年的电网运行信息、经济发展速度需要,对电网改造、扩建进行总体规划、计划。
工程管理:电网改造、扩建进行总体规划、计划后,经过可行性分析确立项目、工程。工程提交到设计部门进行设计,设计部门可以在GIS系统上完成设计,生成设计书(包括电气主接线图、平面图、电系图、工程设备清单等),工程设计后流转经预算、审批、计划安排、工程实施,竣工验收等过程,在GIS系统上产生的设计版本数据在流转各过程中加入相关信息,工程向运行部门进行交接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信息资源的交接,该部门可在这个基础上对设备台帐信息进行完善,工程在投入实际运作之后,版本里面涵盖的各类数据能够演变为GIS系统所需的数据资源。
物资管理:开展物资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是对既有物资进行良好的供、管、用,电力工程的完成需要大量的物资,而进行物资供应的方式又纷繁复杂,如此就为物资的整体管理形成一定的阻碍。物资管理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增加物资管理的实际效率,以此推动电力的发展,它的核心任务包括物资的招投标、物资的出售等。
设备数据维护:电网稳定运作的前提是对电网专门设立一个档案,档案的内容包括设备空间信息、检修、试验标准等。
设备运行管理:运行管理主要是工作人员按照工作流程对设备进行巡查,对设备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和处理,以此使电力设备能够长期稳定的运作。其中主要涵盖电网设备的巡视、缺陷检查等。
调度运行管理:电网设备的运行情况和电能的调度一定要按照调度部门的安排进行相应的操作,调度运行管理的本质目的是为了通过最佳的方式在全网分配电能,合理的满足负荷需求,对各种突况进行及时的处理,具体如图5所示。
一、制造业电子商务与erp整合的重要性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企业从电子商务中得到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如何管理好这些海量信息,以及再利用好这些海量信息,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使得以企业信息化身份出现的erp,自然而然的与电子商务联系到了一起。但企业传统的erp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为:
1.电子商务与erp被分裂开来,没有统一规划和统一设计。企业这种分离使用erp和电子商务的状况已经开始遭遇发展瓶颈。企业在电子商务中积累的越来越多的市场信息处于游离状态;由于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残酷性,企业现有的响应速度不能为自己赢得更多订单。而最为关键的是,企业这种状况使其在电子商务运用上,始终处在一个低级阶段,不能往更高层次发展。
2.两个系统下的采购数据、销售数据和财务数据没有进行合并,使数据失去一致性和完整性。
3.软件资源、硬件资源和数据资源没有充分共享,造成建设成本过高和存储空间浪费。
4.把电子商务片面理解成电子商店或仅仅建立一个网站。
5.erp直接采用市场上的商品软件,而电子商务则自己开发,不能实现两者的会话与集成。
关于两者的关系,人们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共识,用erp为电子商务作后台管理支撑,是电子商务脱离浅层运用,得以全面开展和深入运行的坚实基础,所以研究电子商务环境下erp的变革和整合显得尤为重要。WWW.133229.COm
二、erp与电子商务的整合方案
对于erp与电子商务整合的解决方案,业界的普遍共识:在实现两者融合时,erp方面应优先考虑采购、生产计划、市场营销、销售、库存、财务等与物流、资金流密切相关的模块,电子商务方面应考虑网站管理模块、网上销售模块、网上采购模块和网上资金收付模块,把两者的这些模块集成到一起,构成一个新的应用系统,可以称之为融合系统,融合系统要为今后模块的扩充留有接口。
1.基于internet的erp。基于internet环境和java技术平台促使了新一代erp的产生,即网上的企业资源计划(ierp)。ierp的开发基于browser/server模式,它由客户端、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组成。其中,客户端仅安装浏览器,应用程序安装在应用服务器上,web服务器负责向外信息,数据库服务器负责对数据的存取。internet应用不仅可以改善供应链中各部分间的沟通,提高供应链效率,更重要的是internet将会改变供应链的结构,对现有的销售及服务体系进行重组。internet还能使为每个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成为现实,甚至包括提供网上的自助式服务。从长远看, internet与erp结合的深度将从眼下在网上管理业务数据,发展到将来直接开办网上业务。
2.智能erp——irp (intelligent resource planning)的发展。电子商务时代所带来的巨大信息量是人力处理所不能完成的,管理系统中必须加入一定的智能化处理功能,才能协助人们有效地完成各项管理工作。目前,erp正朝向具备商业智能(bi)的信息系统方向发展,以便使决策者能在更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信息,即时回应市场的变化。由于商业智能(bi)技术,可以整合历史信息数据,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对数据展开深层次的分析、处理,为决策者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提高决策效率和水平。目前,商业智能在财务系统方面的应用已经比较深入,而与物流供应链、erp等方面的结合也正得到迅猛的发展。
三、新一代erp是制造业电子商务与erp整合的趋势
目前,关于未来erp的说法甚多,如eerp、后erp、ierp、erpii等等。这些说法都是人们站在不同角度对erp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的描述。本文以“新一代erp”来表述未来erp。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间协同性在网络化信息时代,制造业的竞争焦点已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转化为跨企业的生产体系间的竞争。企业正在把基于内部功能最优化的垂直一体化组织转变为更灵活的以核心能力为基础的实体组织,并努力使企业在供应链和价值网络中找到最佳定位。这种定位的不仅相关于所从事b2b和b2c电子商务,还参与协同商务过程。新一代erp能支持这种扩展型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间协同经营与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