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0 15:35:3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医疗健康市场前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领域:制药
事件:进军医疗器械领域
作为带领广药集团走出低谷、重回荣耀的商业奇才,2014年,李楚源再次带领广药走进另一个新兴而又陌生的产业。
2014年10月,李楚源与2006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乔治・斯穆特探讨了医疗器械等健康产业的前景。广药集团拟进军包括开发可穿戴式和可植入式医疗设备。
在李楚源看来,目前广药集团虽然有医疗器械类产品,但一来这些产品分散在集团下的各个企业,二来产品的数量还比较少。“广药拥有两千多个药品批文,但医疗器械的批文却只有十几二十个,仅占1%。”李楚源希望,在广药集团的下一个五年计划中,将加大医疗器械和诊断试剂的发展力度,成立一个新公司,专门做医疗器械和诊断试剂方面的产品。
这也许是李楚源带领广药集团的又一次创业。从李楚源临危受命广药集团的前身原白云山中药厂党委书记以来,“变则通,不变则亡”,不墨守陈规、时刻把握世界技术的潮流,似乎成为李楚源带给这个百年品牌的最大变化。
此次,李楚源显然希望将广药带入一个更新的领域――百年药企开始触“电”。
可穿戴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提出的创新技术,主要探索和创造能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进用户衣服或配件的设备的科学技术。可穿戴健康设备是把可穿戴技术应用于健康领域,对用于身体情况的检测、运动数据的统计及健康状况的改善的设备的统称。
据ABI公司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大约有3000万的无线可穿戴式健康传感器应用在医疗电子领域,比2011年增长了37%。同时,2012年中国可穿戴便携移动医疗设备市场销售规模达到4.2亿元,预计到2015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超过10亿元,到2017年,中国可穿戴便携移动医疗设备市场销售规模将接近50亿元。
新药吊起投资者胃口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开放时间早、国内企业水平大幅提高,成为风投们最看好的行业。如今新药研发已经成为风险司瞄准的又一猎物。
10多年前,国际风险投资基金开始青睐我国医药产业,但是主要集中在医疗器械、医疗服务、CRO(药品研发外包),药品行业尤其是新药研发根本无人问津。因此,在数次投融资会上,他们从不谈投资新药。然而这次,医疗产业的企业家们与数十家风险投资商们面对面交流,兰馨亚洲、IDGVC、中经合、KPCB、华登国际、启明创投基金、富达风险投资公司、德同中国投资基金、德丰杰龙脉创业投资等多家海外知名风险投资机构的领军人物表现出了相当浓厚的兴趣。
“我们专门成立了新药研发小组,观察中国药企、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的新药研况。”富达风险投资公司合伙人陈立实认为,目前国内新药研发有很多优势,中国的病人多、样本丰富,医学研究人员的薪水低、劳动力便宜、成本低等都是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不能相比的。
“而且,在监管政策上,较美国政府,中国政府的政策非常优惠。”据英特尔投资部中国区联席总监吴蓉晖介绍,某些治疗特殊疾病的药物,美国FDA要经过层层审批后,还只能进行部分临床试验。而国内政策对此管理得非常宽松,没有太多的限制。
河北以岭医药集团副总经理吴相君表示,该集团有一个成立了15年的研究院,而且每年坚持上市一个专利药。因此近两三年,不少风投到企业考察。“由于新药从研发至上市,一般需要7年至9年的时间,我们希望风投们能建立一个长期战略。”
深圳迈瑞在美国上市后市盈率超过100多倍,深受境外投资者追捧。而无锡药明康德这家从事CRO服务的研究性企业,一登陆纽交所,股票价格就翻了一倍。可我国新药研发由于专业性强、风险大、成功率低等原因,风投们几乎都不碰这块。这次会议上,风投们言语间表达出了对新药研发的高度关注。陈立实更是预言,“投资新药研发将成为未来的一个潮流,尤其是对具备自主资金的投资公司”。
不过,凯鹏华盈中国基金合伙人周志雄等人的观点比较温和。他们承认,新药研发肯定是收益最大的项目,但是在国内投资新药研发面临着一些问题。
“新药是一个比较专业的领域,对新药投资前的评估不太容易。”一位刚从美国回来的博士说。
周志雄同意这一观点,“新药专业性强、市场前景难预测、研究机构能力评价不易等问题,导致不少药学专家们都不愿意接受风投们考察企业的邀请。”
目前风投们有一种业内比较认可做法,即先考察这个新药是否在国际上市、国内推广的渠道有哪些;然后,再考察这个研究机构或企业过去是否有研发的经历和团队的情况;最后决定分阶段投资。“这样在某一阶段失败后,资金自动停止注入,也减少了风投们的损失。”
周志雄还反复强调,“新药的市场前景和销售渠道对风投们最关键”。他说,如果新药的研发机构、企业不能提供这些报告或数据,风投们对新药研发还是要再三考虑。
市场空白意味着巨大商机
据美国IrvingLevin公司的一份研究表明,2005年,国际资本向医药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风险投资呈上升趋势,风险投资达到73亿美元,较2004年增长5%。其中,生物制药领域吸引的风险投资数量最多,达到21亿美元;医疗器械和化学药物领域吸引的风险投资均为14亿美元,分列第二、第三位。分析师认为,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领域将持续风险投资的热点。
除了风险投资家对巨大市场的兴奋外,中国医疗健康企业本身也有着较强的资本需求,他们期望通过开拓资本通道,实现海外上市、并购等跨越式发展。
10月31日,世界三大体检中心之一的台湾美兆集团在北京宣布,3年内将在大陆建立30家连锁机构,朝构筑“1000万人的健康管理平台”的目标迈进。
已经有20年历史的美兆集团目前在全球拥有7家连锁机构。按照美兆的计划,除已经建成的北京美兆体检中心外,还将陆续在上海、沈阳、成都等城市陆续开设连锁机构,会员人数从目前的89万提高至800万以上,预计投资总额13至15亿元人民币。
支撑这一庞大扩张计划的背后,是美国中经合集团这一风险投资商,其目标是推动美兆集团3年后在纳斯达克上市。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中国的医疗健康支出已成为继食品、教育之后的第三大消费支出,但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总体规模还仅占到国内生产总值不到2%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中国医疗建康产业也因之成为中国最有投资价值的产业之一。
市场的空白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商机,目光敏锐的风投们自然不会放过这块大蛋糕,继高盛投资海王星辰、华登集团投资深圳迈瑞、IDGVC投资广州香雪制药和桑迪亚医药之后,目前,越来越多的国际风险投资基金开始准备大举投资中国的医疗健康产业,中国医疗健康产业也因之即将步入到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制药巨头首次在华设风投基金
外资药企在华投资形式也发生了里程碑的变化:全球制药巨头美国礼来公司近日宣布成立礼来亚洲风险投资基金,用于投资亚洲,特别是中国最具潜力的生命科学领域的新兴企业。据悉,这也是全球制药企业首次以风险投资的形式投资中国。
专利号:ZL200410093250.0等
项目应用前景:
辐射性浸害,尤其医疗辐射已成为社会公害!有的“不懂滥用”,有的“违法滥用”,有的“合法害人”!如今,用CT,PET“小病大治”,“重复检诊”,“多兵种会战”已司空见惯。全方位、多层面、高品质的“绿色医疗”是当前医疗市场极为短缺的产品,大多是空白点,亟待开发。本项目开发的系列产品正是针对市场需求,应运而生。项目集当代光电技术、数字图像技术、现代医学工程技术和多信息源智能融合分析技术为一体,建立了形态与功能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生理功能与心理功能相结合,声、光、电、磁、热五大技术并用与互补的医学新模式,填补了CT、X光、MRI等已有设备检诊“盲区”,又解决了这些设备对某些科目定量定性不足问题,是健康评估、疑难病症诊断和疾病早期发现的最佳选择。
项目产业化情况:
本项目中体检专用“MTD—数字影像扫描系统”已商品化,于2003年通过国际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正式推向市场,国内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陕西、湖北、黑龙江、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珠海等10多省市,近60家客户,仅上海市销售客户和合作点就有19家之多,率先占领了市场制高点。如上海体检行业龙头老大——上海国宾医疗中心(前后买3套,近期还提出升级更新)、位于陆家嘴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茂大厦、震旦大厦、华源国际医疗中心、新加坡投资的东外滩国际健康会馆及上海科技京城斯米克大厦中设置的专业体检机构。上海三甲医院的合作单位如中山医院国家心血管病实验中心(“心肌炎和心肌缺血动物、临床实验观察”),东方肝胆外科专科医院(“肝胆肿瘤MTD-CT双盲对照观察”,)东方医院功能检查中心、德国心脏中心(上海科技基金项目“心胸外科疾病多信息源融合分析动物临床实验观察”),411医院珈玛刀治疗中心,仁济医院PET-CT中心(“恶性肿瘤术前术后MTD-PET-CT临床对照评估”),九院(“肿瘤放疗化疗前后观察与评估”)及卫生部脉管炎病研究中心(“脉管炎病、痛风症临床实验观察”)等。20世纪90年代初起至今仅上海东方医院神经外科、功能检查科,江苏无锡肿瘤医院,杭州浙二医肿瘤研究所数年来取得临床病例就有20余万例(加上20世纪80年代北方普查病10余万例总计约40万例)。
活性炭有机溶剂废气高效吸附回收技术及其应用
发明人:傅太平
专利号:ZL03159300.3、ZL200710009203.7、ZL200520016518.0、ZL200810071717.X等
获奖情况:
2010年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银奖
2010年第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
2011年全国总工会职工技术成果奖三等奖
2011年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11年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银奖
项目简介:
在输血的安全性方面,目前我国在临床用血中,全血和冰冻血浆绝大多数均未经病毒灭活处理,极易传染疾病。在血液的储存与运输方面,血液的运输主要采用汽车和飞机运输,其中应急机动医院主要依赖野战贮运车进行运输,野战贮运血车可以满足全血、红细胞及血浆的运输。但由于运输过程中的颠簸震荡影响了血液储运效果,所以经过长途运输的血液,血浆K+、pH值、FHb常会超出正常范围,其有效成分的耗损将会达到80%。
项目技术介绍:
本项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9项专利。项目设备设计活性炭吸附、脱附、干燥连续循环工作的工艺流程,实现有机溶剂废气高效吸附回收。采用自主研发管道切换气动角阀,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在分离槽内增设曲线阶梯式闸板,实现长流道延迟式连续分离,提高分离了溶剂的纯度。通过本设备处理的有机溶剂回收率达95%,排放废气低于国家环保排放标准,应用企业还可实现很好经济效益。
在有机溶剂废气治理中,有的厂家采用大型单罐吸附处理,由于罐内活性炭吸附饱后,须转为脱附状态,吸附过程间断,废气达不到国家环保排放标准,回收效率低。有的厂家采用双罐轮作,一个吸附,另一个脱附,但是当单个罐体中活性炭吸附到75%左右时,容易出现吸附不彻底,废气穿透的现象,排放废气就会超过国家环保排放标准;而且双罐轮作也无法实现连续回收。
鉴于上述问题,本项目研究、设计出独特的三工位五罐新工艺,实现废气高效吸附连续回收。三个工位分别为吸附、脱附、干燥,设备运转时三工位,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实现连续循环运作。
项目产业化情况:
本项技术设备自2005年实施转化生产第一台有机溶剂废气高效吸附回收设备至今,己在上海、广东、河北、江苏、浙江和福建等地近百个单位安装使用。在推广应用时,既考虑环境污染的治理效果,又考虑了使用单位的经济效益。设备运行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检修方便,排放的废气低于国家标准,有机溶剂废气回收率高,而且造价低,投资少,回收快。目前市场上采用吸附回收方法处理废气主要应用本项目技术设备,已达70%以上。
项目市场前景:
“十二五”期间有机废气排放标准将上升为强制性标准,这一举措将有助于该设备的推广应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项目合作方式:
寻求融资或合作伙伴。
高性能陶瓷微珠的推广应用
发明人:杨金龙
发明人简介:
杨金龙,男,1966年5月9日出生。现任清华大学材料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学科规划与建设办公室副主任。主持的项目通过国家教育部和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的19项系列成果鉴定,达到国际领先和先进水平。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和二等奖4项,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1项。目前在国内外12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2项,申请专利12项。由Springer和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英文专著novel colloidal forming of ceramics一部。
专利号:ZL 02125221、ZL 00136834.6、ZL 03153699.9、ZL 200710086861.6
项目简介:
多项目发明一种新型的无模具胶态成球普适性方法和装备,建成年产:5000吨0.1—0.3mm陶瓷微珠生产线,解决了挑选连体球的难题,开发氧化铝、氧化锆、硅酸锆、氮化硅等一系列高性能陶瓷微珠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采用胶态注射成型制备的陶瓷笔珠坯体,陶瓷球珠球形度高,微观结构致密,成品率高,成本大大降低;开发了一种远红外陶瓷微珠,这种微珠能够发射波长为8Um-14Um的远红外线。
技术先进性: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2.095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2-0-01
党的十明确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健康是促进人民群众全面发展的必然条件,并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疾病为主,完善国民健康的政策。2012年8月公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提出,到2020年为止,主要健康及其相关指标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中包括“国民主要健康指标进一步改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等目标。同时,该文件还强调,要以“预防为主”,实现医学模式的根本转变,以公共政策、科技进步,着力解决长期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
1 大健康产业前景分析
纵观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健康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将会继续保持较为高速的增长,同时,产业融合、产业形态交织,将会为未来5到10年健康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未来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是:一是产品形态的多样化、多元化,传统的健康产业仅仅是给病患提供诊疗、护理服务等服务,而未来的健康产业不仅限于此,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新兴的产业形态正在不断变化,养老、保健和中高端医疗器械等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业界形态在国内已初见雏形,并且聚集了足够强而大的产业技术力量和资本力量,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契机;三是新一代技术的出现会推动国内大健康产业的快速转型和发展,升级产业及产品形态。新一代技术未来会成为大健康产业重要的动力,为战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包括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很多医疗健康机构非常关心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互联网技术能提供实施智能安防,对医疗机构和健康机构重要区域实施监控自动化。养老(服务)是未来最有前景的产业之一,但养老产业的发展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修建养老机构场所,而是应当用新技术去构建虚拟技术,提升养老服务的专业化、远程化水平、信息化水平,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穿戴技术的应用能提供更加多的功能性产品,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提高老人幸福感。生物医药是健康产业最关注的,目前投资最多的产业。穿戴技术能通过对预防和观察的对象进行实时、分布、移动式的监护,极大提高数据和信息采集的效率和精度。通过云计算来集成不同地区的特定数据,并加以整合,运用大数据管理技术提高模型的效率,从而提高研发的速度,非常有助于生物医药的发展。
2 未来3~5年医疗健康市场走势分析
第一个趋势,中国医疗健康市场在全球的占有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并且重要性越来越强。在过去3~5年间,中国医疗健康市场可能只占全球市场不到2%的份额。过去的10年,以中国为主的“金砖四国”新兴市场,对全球医疗健康市场绝对值的贡献只有6%,截止到2008 年,“金砖四国”新兴市场的贡献达了近30%。预测在未来数年内,以中国为首的“金砖四国”在内的高速发展中国家仍然将以高速度增长,并且这样的增长率会增加相应的商机。
第二个趋势,中国成为全球医药、医械研发基地之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有很多在美国工作的中国健康产品制药专家开始回国,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医药研发中心会慢慢从西方发达国家向中国转移,中国就会成为与美国、欧洲研发并列的基地。
3 未来3年大健康产业市场预测分析
2013年8月28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提出把健康产业作为国家支柱型战略产业。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把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提升到“有效扩大就业、形成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的层面,显示了大健康产业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位置。而在美国,健康服务是美国第一大产业,截止到2009年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7.6%。我国的健康产业及其相关服务业刚刚起步,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随着全国城市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加速,未来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对市场放宽和相关支撑产业的培育,将有效快速的推动健康产业和相关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可见健康产业和相关服务业的前景非常广阔,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虽然健康产业是朝阳产业,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制约着健康产业健康发展的因素: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无法可依,无章可循;行政主体不到位,部门监管不力;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影响国人科学地接受现代医疗保健产品和服务,市场理性对待意识有待强化;医疗技术基础薄弱,产业个性化服务不足。大健康产业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方面的问题,逐个突破,稳步发展。
4 结 语
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热点,继蒸汽机引发“机械化时代”以及后来的“电气化时代”“计算机时代”和“信息网络时代”之后,当前已经到来是“健康保健时代”,而健康产业也将成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在整个健康产业遇到前所未有发展契机的背景下,产业出现了重要的转折点:一是大健康产业开始逐渐形成闭环,并且其商业模式开始凸显――整个行业从粗放式发展模式向精细化发展转变;二是以移动医疗、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开始渗透到产业的各个环节,支撑了上述两个方向上的转变,在服务健康行业的同时,壮大了医疗信息服务产业。
主要参考文献
目前,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健康产业是个越来越热门的产业了。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产品的总需求急剧增加,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倍受人们推崇。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涵盖医疗卫生、营养保健、健身休闲等健康服务功能的健康产业成为21世纪引导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
据互联网等资料统计,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健康产业相关股票的市值约占总市值的13%左右。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美国的医疗服务、医药生产、健康管理等健康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超过10%。在我国,健康产业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5%,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此,潜力巨大。
健康产业不仅包括与人身体健康有关的医药、医疗产业活动,还包括围绕医药、医疗活动有关的边缘性产业。健康产业的内容包括两项。一项是制造经营活动,一项是服务活动。在制造经营方面,包括如医药、保健品、食品饮料、医疗器械、中药材、医用材料等产品的生产经营。在服务活动中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休闲健身、营养保健、咨询服务等领域的服务。
我国的健康产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产业,包括医疗规模和总容量都在不断扩大。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对健康的向往,世界各国功能食品的市场年均以10%的速度递增,远远超出了一般食品年增2%的发展速度。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仅保健产品一项,到2010年的年销售额将由现在的500多亿元提升到2000亿元。健康产业早已被国际经济学界确定为“无限广阔的兆亿产业”。健康产业是一个充满阳光、散发着青春气息、饱含绿色、孕育生机的蓬勃发展的产业,以其巨大的商机和市场前景吸引着众多的商家和投资者跻身其中。
二、发展趋势
现在,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来自职场的压力、竞争的压力都比较大,亚健康人群越来越庞大,大家对健康的关注程度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虽然在国内做健康产业比较艰难,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保健产业,但是健康产业的确具有吸引力,也存在许多新机遇。有资料显示:未来10年,中国健康产品的消费额将在目前的基础上以几何级增长,将形成全球引人注目的一个兆亿价值的市场。
银发市场 供给不足
目前,中国的银发市场仅仅处于被关注的初期。首先是供应跟不上需求。记者曾去买老年人用的手机,发现款式非常少,而且价格相对于几年前不降反升,这表明这款手机的销量很小,规模效应并未出现。
年轻人的各种品牌服饰随处可见,但很难找到专营老年服装的商店。商场偶见老年服装,也被挤在了不显眼的角落。
老年旅游、意外伤害保险、养老机构等“银发”产业也都面临尴尬。自“北京最火养老院排队要等100年”的消息见报后,各地都在计算入住本地公办养老院要等多久,结果发现,在广州进公办养老院要等14年,入住青岛公办养老院须排25年……
受高风险、低回报和专业从业人员短缺三大因素影响,很多投资者虽有涉足“银发产业”的想法,但真正敢做、做得好的却屈指可数。
在老龄化加剧的同时,养老产业却并未与之形成“链接”。据此前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对苏沪等13个省市调查表明,我国老龄产业虽已涉及养老服务、医疗保健、旅游、教育、房地产等领域,但多数为中小规模企业,实力不强,没有形成产业链,相关行业与大投资者远未进入。
其实,这并非全部,在养老问题凸显的大城市如上海已经出现了连锁经营的养老院,而且模式还有所创新,属于连锁经营的观光养老院,某地的顾客可以去另外一个地方观光养老,而另一个地方的顾客也可以去此地观光养老。
但在大部分地区,养老产业还是未开发的处女地。
老年人购买力不可小觑
老年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有统计显示,预计到2015年,中国老年人年购买力将扩展至4112美元。“银发消费”有可能真正将成为“生财宝地”。
就像婴幼儿或儿童市场一样,买方有的时候不是老年人自己,而是子女或者儿媳、女婿。这些人群的购买力不容小觑。
其次,大城市的老年人本身的购买力也很强。日本养老专家鞠川阳子认为,从日本经验来看,40岁以下的人群由于拥有大量负债,往往处于负资产,而个人资产高峰发生在60岁到69岁。
“在日本,2004年以后60岁以上的人群掌握着全国个人资产的一半。今天中国大城市的情况和日本非常类似,因为40岁以下有房贷、车贷,包括大学教育金贷款。而老年人才是最富有的人群。”鞠川阳子称。
据鞠川阳子提供的数据,2010年中国仅退休金一项就达8383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增加为28145亿元,2030年为73219亿元。
“并且,退休金只是老人收入的一部分,一些老人还可能二次就业取得回报,或者从子女那里拿到赡养费。城市60到65岁的人口中,有45%的还在业。”鞠川阳子称。
联合国的一项调查也称,老年人的人均消费比年轻人高18%,在有的国家甚至是年轻人的三倍。在日本老年消费市场占国内消费的24%,美国和法国的老年消费市场占本国消费的20%。
如何开发银发市场?
业内专家把养老产业分成本位产业、相关产业和衍生产业三个层次。
本位产业包括老年房地产、老年护理服务业、老年服饰、老年食品、老年医疗等。这是最急需解决的,也是会最先发展起来的。
相关产业包括:养老设施和机构供应链上的专业家具、专业设施、专业易耗品等;老年护理服务业供应链上的护理人员的培训、劳务派遣、老年护理专业用品、治疗和康复器械等;来自于老年人深层需求的娱乐、学习、旅游、医疗保健、营养保健、心理咨询等。
衍生产业包括:老年储蓄投资理财产品、老年地产的倒按揭等金融产品,寿险产品的证券化产品、长期护理保险产品、老年融资等资本市场。
但老年市场是个复杂多样的市场,投资者必须深入研究。从发达国家经验看,中老年消费最多的是健康、消闲用品,占银色消费市场的42%,其次是饮食、住宅、时尚、教育用品。
戴维在之前的一项调查中得出结论,人口老化将使得人们对医疗服务设施及服务明显增加,对保健药品的支出也会大幅增加。这也是目前中国的很多投资者正在布局的领域。
刘冬姣: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是目前我国三种基本的养老模式。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以及“421”型家庭、“空巢”家庭的增多,家庭养老负担加剧,让赡养者疲惫不堪;随着老龄人口的膨胀,机构养老也不能满足众多老龄人口的需求;社区居家养老配套设施滞后,不能高效、全面满足老人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的需求。
而养老社区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上述三种基本养老模式的不足,缓解供给不足的养老市场,更有助于弥补传统养老模式的缺陷,提高老年人的养老水平,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家庭压力和社会压力。
《保险中介》:对当前险企投资养老社区建设这一市场现象,您如何评价?
刘冬姣:2008年颁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保险企业投资医疗、养老实体。2010年9月保监会发文允许保险资金进入不动产投资。随着国家政策对保险资金运用的放开,保险资金开始瞄准养老地产、看好养老社区建设。
从保险公司产业链来看,养老社区向上可衔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护理保险等产品,寿险公司在参与养老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现有产品。同时,养老社区可带动下游的老年医学、护理服务、老年大学等产业,能够极大地延伸和扩展寿险产业链,使关联产业整合互动,相互推进。
寿险公司上游的稳步经营为养老社区提供资金和客户来源;下游养老社区的稳健运营有利于上游养老金计划的实施,为寿险产品设计提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精算数据,如此循环,保证了养老社区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可以将寿险产业链延长20-30年。
《保险中介》:投资养老社区对险企还有哪些影响?
刘冬姣:不仅如此,寿险公司在养老社区的运营过程中,对于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老人可以采取反向抵押等方式,一方面可以帮助退休老人盘活存量资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支付能力,增加客户来源,支持以房养老,进而提升养老社区持续经营能力。
与此同时,在养老社区的运营过程中,通过日常与老人的交流,保险公司能有针对性地收集大量有潜在购买能力的老年人的健康信息和服务需求,这些宝贵的信息能为保险产品的设计提供第一手资料。
总之,寿险公司参与养老社区建设,能够掌握和控制从源头到下游的每一步经营活动的过程,不断修改与完善保险产品,不断挖掘新的客户群,推进老年医学、护理服务的发展,最终使得养老社区健康有序的运营。
《保险中介》:您觉得险企投资建设养老社区市场前景如何?
刘冬姣:我们先看一组数据:民政部2011年6月16日的《2010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报告》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7765万人,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1883万人,占总人口的8.9%。预计到2015年,老年人口预计将达到2.13亿,约占总人口的15%;2020年达到2.43亿,约占总人口的18%。
然而截至2010年底,全国各类收养性社会服务机构仅10.1万个,床位349.6万张,每千人口平均拥有社会服务机构床位只有2.61张,仅供收养274.7万人。很明显,养老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为投资养老社区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保险中介》:当前险企投资养老社区存在哪些问题呢?
刘冬姣:对于我国的养老产业支持政策,目前仍然停留在研究阶段,政策缺乏使得养老地产从拿地到开发都处于摸索期。由于养老地产回收期长,一方面,加大了投资开发的风险,市场前景也不容易预测;另一方面,由于养老地产开发周期长加之所需要的资本大,在当前信贷紧缩的情况下很难去的银行的融资。这两方面因素的存在阻挡了一些有意愿参与养老社区建设的保险公司。
此外,养老社区在我国刚刚起步,对于养老社区的投资门槛及过程监管都还不健全,一些有实力的寿险公司还处于观望状态。与此同时,在监管不健全的情况下,不排除一些公司打着兴建养老社区的幌子实质上进行圈地从事纯商业地产,因为这些少数投机商的存在,扰乱了养老产业的秩序,使得真正想进军养老地产行业企业拿地和审批更加困难。
《保险中介》:鉴于此,监管层在出台险企投资养老社区相关政策时应注意些什么?
刘冬姣:目前,国内养老产业的发展尚属起步阶段,国家对养老社区的规划、设计、配套和物业服务等尚无统一标准。与此同时,保险资金进入养老社区建设,涉及金融创新、投资、保险与养老等多个产业链的整合。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应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寿险公司也应充分利用目前投资养老社区的有利政策环境,找准时机投资。
一方面,政府尽快出台“养老社区建设管理试行办法”,规范养老社区建设。政府应该高度重视政府对养老地产的规划、引导、鼓励与监管,抓住机遇,应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出台养老社区建设管理试行办法,明确界定养老社区的功能与建设标准,规范养老社区的选址、建筑设计、社区布局、配套设施、物业服务等,完善保险资金进入养老产业市场的环境。
另一方面,养老地产与普通的商业用地产相比比较特殊,虽然其也是商业化运作,但若拿地成本和普通地产一样,大大提高了养老社区的成本,加之养老社区回收期长,大多在10年以上,对于开发商来讲,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应的针对养老地产的土地支持政策,如拿地优惠,加以清晰的政策引导。
《保险中介》:对有意投资养老社区的险企,您有何建议?
刘冬姣:个人认为险企有三个方面要努力:第一是加大养老社区的宣传力度。在建设养老社区的前期,通过媒体广告、平面广告等多种渠道加以宣传和讲解;并可通过沙盘等模型向老人们介绍养老社区与普通住宅在建筑构件以及小区设施上的差别;在养老社区建成后,可以采取与普通楼盘一样的营销措施,可带领老人实地考察。
第二是充分利用交叉销售,“险社”联动。养老社区是寿险公司产业链的产物,位于产业链下游,对于寿险公司来说,有不同的保险产品,员工在进行寿险产品营销时,可以交叉销售养老社区,一方面收集潜在客户,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大众对养老社区的要求和需求;同时,对于有意向入住养老社区的老人来说,也可以像其讲解其他寿险产品,将老人的家人朋友视为潜在的购买客户。
疏通千百年的障碍
孙同学是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在读博士,目前所研究的项目即属于可穿戴设备的一种。孙同学说:“我们的研究项目是想最终通过可穿戴设备帮助聋人把手语翻译成文字或语音,从而实现聋人和正常人的沟通。主要方法是通过3D传感器捕捉到的手部动作数据连接后台的智能学习系统来完成。”
另外,据孙同学介绍,已经有人在着手研发适合盲人使用的设备,如果这一类的项目可以研发成功,千百年来残障人士的沟通及其他方面的障碍都可以被清扫一空。世界对于他们而言永远有一个缺口,可穿戴设备是否能够弥补这一缺陷?
在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初期,要完全实现这一愿望恐怕还不太实际,孙同学说:“目前来看,这一类设备成本还比较高,但相信随着可穿戴相关技术普及,成本有望降到很低。服务残障人士,也是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另外,如果可以有非常精确、有效的产品帮助病人检测身体状况和持续治疗的话,那就太有意义啦!”对于未来,我们还是有理由期待的。
期待一锤定音的产品打开市场
对于还处在概念阶段的可穿戴设备来说,一锤定音的产品具有莫大的意义。孙同学说自己最早注意到可穿戴设备是由于对Google Glass比较感兴趣,到如今,也一直比较关注Google Glass的各方面消息,包括负面消息。“其实Google Glass刚一出现就遇到了很多负面的问题,例如拉斯维加斯的赌场已经竖起了不得戴Google Glass进入的牌子,又例如一些在Google Glass上的应用程序打起了游戏的念头。这些都给这个领域带来了新的挑战,”他接着说:“现在可穿戴设备方面的产品很多、很杂乱,还停留在概念层面,并没有完全打开市场。我个人认为,可穿戴设备将来应该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但是需要一个一锤定音的产品打开市场,Google Glass非常有希望成为这个产品。正如iPhone作为革命性产品打开整个智能手机市场一样,之后的其它产品也会顺势找到自己的落脚点。”
对于香港和内地市场,孙同学的感受是:“香港这边科技方面比较被动,但是就我所知一些产品已经卖得不错,比如Jawbone Up我多次在店里问,都被告知售完。大陆市场来讲,一些产品还不错,但总的来说还是局限于以用户界面和应用场景为产品的噱头。可穿戴设备其实还可以在很多别的领域发挥作用,例如医疗,但是检测精度和大家对其的信任度,将成为该领域发展的瓶颈。比如一些身体健康参数,如果是运动场景的设备,那么有一点误差问题不大,因为大家多是为了好玩。但在医疗领域,一点误差就可能带来巨大的问题。即便是没有误差,让普通人或者医生来相信一个全新事物的测量结果也需要时间、需要权威机构的介入。”
全世界有600万人在境外接受医疗服务。2012年,世界国际医疗旅游产业市场规模近1000亿美元。
要推进国际医疗旅游产业,必须依据国情。
近年来,欧盟在用于发展旅游业的近7800万欧元中,很大部分用于医疗保健旅游项目。拉美国家因其在整形美容方面低廉的医疗费用,占据一席之地。中东国家在医疗技术与成本方面更胜一筹,由国际医疗旅游的主要客源地,实现向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转变。亚太国家更是希望成为区域乃至全球的国际医疗旅游中心。
然而,中国医疗旅游行业却仍停留在起始阶段。如何使边缘化的国际医疗旅游产业实现中心化,成为中国目前面临的严峻考验。
中国真正具有国际能力的医院甚少,对需要提供高端医疗健康服务的国内中产阶级和国外高端顾客,难以满足其需求。
根据SWOT战略分析,中国在国际医疗旅游上应采取SO战略,充分发挥杠杆效应。通过内部优势S,即国际医疗旅游成本低廉、旅游资源丰富、医疗水平较高、中医疗养的传统优势及其辐射面广阔,撬动外部机会O,即广阔的市场前景、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以及世界城市建设。
需要强调的是,推展国际医疗旅游服务与为国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间并无冲突。据世界旅游组织的资料显示,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从业人员,就可间接为社会提供近5个就业机会。国际医疗旅游将成为具有强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具有就业容量大、创汇多、连带性强等特点。
当下,政府层面应成为中国国际医疗旅游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推手。
近年来,向病人传递医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个人电脑、移动设备数量的增长,病人与医疗服务提供者沟通的渠道日益增多,患者有了更为广泛的选择。回顾NHS Direct服务方式的演变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一趋势,从最初的电话服务到强大的网上服务,而近期NHS又不计预算削减的计划而推出了自己的移动应用程序,该程序的推出将可以确保NHS能够与使用任何移动设备或渠道的用户保持连接。移动电话和全球性移动通信网络的普及,为使用移动技术支持医疗服务提供了关键的基础。
移动医疗拥有广阔市场前景
在英国,移动医疗战略显然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NHS Direct近期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使用移动设备对网站进行访问的移动用户由过去一年的每月3000人增至155000人。移动设备已经以极快的速度成为消费者的必需品,并为医患双方都带来了明显的好处,从这一点来看,目前医疗服务提供者尚没有张开双臂迎接移动医疗战略的现实令人感到惊讶。
近期,NHS Direct的首席运营官Ronnette Lucraft女士就NHS引进移动应用程序的必要性做了公开发言,表示快捷、方便以及易于患者访问是主要原因。同时移动应用程序为公共场所中在某些敏感问题上需要帮助的患者提供了自由裁量权。以上因素解释了移动应用程序目前正在医疗领域得以推广的原因,但它们还不能完全揭示出医疗服务提供者将会如何受益于移动医疗战略。
移动医疗显著促进成本节约
从根本上说,医疗服务提供者采用移动应用程序的关键诱因是节约成本。每个医疗服务提供者的战略核心都在于如何不断以更低的成本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当患者在需要帮助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有效自我支持,服务成本就会进一步降低。将移动应用程序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将有助于优化信息服务以在可能的情况下减少人员拜访,最终可以降低组织资源的负担。
据E-Health Insider 2011年6月的报道,过去一年NHS Direct通过降低对医疗专业人士的不恰当的访问大约为NHS增值4400万英镑。但是,呼叫中心的成本仍然非常昂贵,NHS的每一个电话将花费英国纳税人多少钱多年以来一直有不同的计算数字,最高达到每个电话25英镑,这几乎等同于直接访问一个家庭医生(GP)的费用。因此,尽管NHS Direct已经为NHS节约了大量资金,但如何尽量减少病人的电话仍然是医疗服务提供者所关注的主要焦点之一,而移动应用程序在有效降低电话量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些因素对NHS Direct实施其移动应用程序计划无疑起到了推进作用。而程序后第一个星期便成为iTune store免费软件列表中下载最多的软件,这一成功也表明医疗应用程序符合英国广大人口的强大需求。
医疗服务提供者通过移动应用程序降低成本的另一项显著优势是自动提醒功能。以失约为例,早在2005年Sunday Telegraph就曾报道,每年由于失约造成的NHS成本消耗高达5.75亿英镑。通过移动应用程序的自动提醒功能,将可以提高效率并有效降低成本,这将为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移动医疗战略增值。
战略计划必须符合未来需求
虽然在移动应用程序上的投资可以立即降低医疗服务提供者的成本,但移动医疗战略的核心价值更在于它为长期业务结构带来的收益。这是因为移动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普及预防保健知识、鼓励自救,并提供诊断信息以减少呼叫中心的业务量。从长远来看,移动应用程序和移动医疗战略的实施将会推动患者改变医疗保健的观念,更好地管理自身健康,因此可以减少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负担,支持成本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医疗服务提供者必须避免落入观念上的陷阱,不能简单的认为移动医疗战略仅仅是某个单一移动平台上一个移动应用程序的一次性。无论是私人企业还是公共组织都有可能走入某种误区,采用只需配合一台设备的移动战略,而限制其与iPhone应用程序组合的投资――考略到移动通信市场中制造商、运营商等等日益分散的状态,这样做意味着很大风险。虽然最初看来,为某一单一设备开发一个单一的程序似乎是一个更为便宜的选择,但这其实是一种短视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案无法适应当前的需求,不能满足使用各种移动设备的所有患者。目前移动和便携设备领域的种类繁多的产品结构意味着不同爱好的患者分布于多种不同移动平台上,其访问医疗健康信息的方式与途径也有所不同。此外,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医疗服务提供者无法猜测出在未来某一时刻哪条渠道将很快成为流行趋势。这种现实情况要求医疗服务提供者必须能建设一个灵活的、无所不包的移动战略,否则就意味着失败。
1.前言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正式的引入了体育舞蹈,由于体育舞蹈本身所体现的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强烈的时代信息,所以得到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称赞和追求。一股学习、欣赏、提高体育舞蹈的热潮在全国各大城市兴起。近年来,体育舞蹈课在我国高校的开设正是适应了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从各校开设体育舞蹈课以来学生报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对这门新的体育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作为培养跨世纪人才基地的高等院校,怎样看待这一新兴体育项目的发展和现状,怎样进一步认识到它作为一门新兴的体育课在高校开设的重要意义,以及怎样在教学中完善这一教学科目,从而提高体育舞蹈课的教学质量,都是有待研究和探讨的新课题。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云南师范大学体育舞蹈专业30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体育舞蹈的发展和市场前景进行研究。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需要,查阅了近几年来有关的体育舞蹈发展方面的文件和研究成果,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获取了本文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
2.2.2 访谈法。根据研究的内容和目的,针对本研究涉及的问题,对几位体育舞蹈专家进行访谈,了解到体育舞蹈在体育学院开展良好,市场前景也有相当大的潜力,但是在一些方面还是需要改进。
2.2.3 逻辑分析法。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对云南师范大学体育舞蹈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针对其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分析,提出今后有利于体育舞蹈发展的一些建议。
3.体育舞蹈的历史和发展
3.1 体育舞蹈的历史
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舞。于上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建立了宽广的群众基础,参与人群不断扩大。在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的过程中,体育舞蹈运动的影响也日益增强,随着我国体育舞蹈项目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选手水平也越来越高,频频在国际体育舞蹈赛事中亮相。但是,我们也应当理性地看到,我国的体育舞蹈发展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世界高水平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需要我们整体审视中国体育舞蹈发展历程,对于我们继续探索中国体育舞蹈运动发展之路,向体育舞蹈强国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 体育舞蹈发展的意义
体育舞蹈这种融舞蹈艺术于体育健身为一体的高雅文体活动,对于陶冶学生性情、提高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因为在进行这项活动时,在礼节、衣着、举止、仪态等方面对练习者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些要求有益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体育舞蹈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这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参加体育舞蹈锻炼不仅有利于健身和人们的思想感情交流,而且可以使人不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4.体育舞蹈的价值
4.1 体育舞蹈的锻炼价值。体育舞蹈是一项有节律的身体运动,其负荷量可变性强,学生可以有选择地通过各关节肌群活动和身体的各种形态动作,编织出千变万化的舞步和姿态,在音乐声中,不知不觉得到了身体锻炼和精神享受。体育舞蹈基本动作的练习,对培养人体正确姿势,纠正人们在工作中,特别是学生在学习中易出现的含胸低头,驼背弯腰等现象,以及养成举止大方.形成高雅气质和风度都至关重要。
4.2 体育舞蹈的审美价值。体育舞蹈创造了异常美妙的审美情趣,不同的乐曲、不同的舞步,表现不同的特色,不同的风格,洋滋着青春活力。使人产生强烈的感受和情绪激奋,使人在舞中获得美的享受。体育舞蹈独具的审美特性在学校教育中也有着特殊的美育功能。
5.体育舞蹈的市场前景
体育舞蹈的经济价值是通过健身价值转化而来的价值。参加体育舞蹈活动,能够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从而能够提高生产劳动的能力,为社会增加财富,这是一种无法计量的经济价值。另外,人民健康水平提高,也能为国家节约一笔数额相当可观的医疗保健费。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健康投资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使得体育舞蹈也成为时尚健身消费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体育舞蹈消费市场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为社会提供服务、创造价值,具有广阔的经济发展前途。
6.结论与建议
体育舞蹈教学是我国实施体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其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关系到我国创新性体育人才的培养。本文通过对体育舞蹈的一些相关资料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总结出了其主要特点以及目前一些影响体育舞蹈教学因素,并对体育舞蹈教学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从而为今后体育舞蹈运动的发展和深化体育舞蹈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不断优化体育舞蹈的师资队伍。针对体育舞蹈专业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尽快的建立一支政治思想好、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专业教师队伍,是该门课程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各高校有关主管部门应以多种形式,开放各种渠道,加强对该课程教师的在职培训,以不断优化体育舞蹈的师资队伍。
2)努力改善教学环境。各高校的体育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转变观念,加大对体育舞蹈运动的扶持力度,增加投入,改善教学设施,增加教学设备,逐步改善教学条件,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跟上时代步伐。应设立专项的基金,用于舞蹈课程设施的建设,如舞蹈教室的修建、音响设备的添置等。为体育舞蹈课程教学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保证。
依照目前的市场前景来看,体育舞蹈必将发展的越来越好,为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可以预料,这个新的运动项目将会继续健康科学地发展,并为我国体育舞蹈事业发挥积极的作用。
指导老师:周龙慧
参考文献:
[1] 张清澍,陈瑞璋,伏宇军.体育舞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2
[2]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6
[3] 陈彩香.试论我国体育的社会化、市场化及职业化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8
市场地位行业领先
近十年来,零售药店由于其经济性、便利性及专业性等特点,逐渐成为药品销售的主要渠道之一。根据中国药品零售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零售药店市场规模从2005年的790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57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89%。
近年来,零售药店行业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势头,由于拥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市场前景广阔。首先,国家日益重视对于医疗健康领域的支出,通过扩大医保覆盖面、加大预防控制宣传等形式增强普通群众的健康意识,提高自我诊疗能力,为零售药店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随着医药改革的继续深化以及医药分家政策的进一步贯彻,长期来看零售药店市场仍会保持稳定增长,并在零售终端获得可观的市场份额。另外,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长,普通消费者的健康意识及支付能力也不断提高。最后,由于环境变化、人口老龄化、疾病发病率增长的客观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于药品及其他健康相关商品的需求。
受益于行业成长前景广阔和自身竞争优势突出,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均保持了持续较快的增长。2012-201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84163万元、332129万元和394287万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2503万元、 16072万元和20238万元。
公司品牌“老百姓”是中国驰名商标。由中国药品零售发展研究中心主导评选的“中国药品零售企业竞争力百强”排行榜中,公司2010年以来连续三年蝉联品牌力冠军及连续五年蝉联全国综合竞争力第一名。自2008年以来,公司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中国连锁百强”中连年位列零售药店行业上榜企业的第二名,显示了行业领先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
营销网络优势明显
公司是国内零售药店行业“平价超市药店”模式的先行者。按照经营区域及销售收入统计,本公司均为全国规模领先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少数拥有全国性直营药品零售网络的企业之一。
自设立以来,公司重点选择沿京广线和沪昆线进行营销网络的布局拓展。截至2014年12月末,本公司零售连锁网络遍布15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并且在湖南、陕西、浙江、广西、天津、湖北和安徽7个省级市场占据市场领先地位。
公司覆盖的15个省级区域约拥有全国人口的65%,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的78%,对药品及健康商品有极大的需求。公司在这些关键市场完成网络布局不但占领市场先机,形成先发优势,也得以充分利用便捷的物流体系降低成本、支持网络的进一步延伸。
降压零号增长确定
降压零号上市30多年来凭借突出的性价比,在海内赢得了较高的知名度。该品种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的批文共有两个,另一家为上海黄河制药有限公司,该公司至今未有该产品上市。因此可以认为降压零号是基本药物独家品种。
2004年宣布的由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开展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患病人数为1.6亿人。目前降压零号在全国有500多万人使用。随着医改的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降压零号的使用人群将进一步扩大。
我们保守预计降压零号未来两年有望取得25-30%的增长。 健康知识-疾病资讯-性病治疗防备-关爱健康-关爱生命
大输液包装升级加速进行
我们认为大输液行业集中度将加速提升,龙头企业将浴火重生。在大输液行业包装材料升级换代的过程中,小型的输液企业由于跟不上产业升级的步伐而逐渐被淘汰,大输液行业集中度得到提高。输液生产企业由高峰时期的五百家左右降低到现在的叁佰多家。目前,年产能超过5000万瓶(袋)的输液企业也只有20余家。我们认为大输液行业的洗牌将会加速,龙头企业虽然也将经历利润水平降低的苦痛,但是大战之后小企业的淘汰将会为大输液行业迎来新生。
公司大输液包装结构的升级加速进行。前三季度塑瓶增长25%,塑袋增长28%,玻瓶下降10%。玻瓶销售支出3亿元、软袋2.2亿元、塑瓶4亿元。公司走在大输液行业产品包装结构升级的前沿。
塑瓶大输液目前存在降价压力。前三季度塑瓶毛利率降低了一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塑瓶的生产成本已经低于玻瓶而价格仍远高于玻瓶。包装结构的转型仍有利于提升公司大输液的盈利能力。
公司大输液业务扩张迅速。目前,公司已经实现了全国范围的布局,东北有在建的辽宁新民大输液基地,华北有北京大输液生产基地,西北有陕西西京双鹤大输液基地,华东有安徽双鹤大输液基地,华中有湖北的滨湖双鹤大输液基地,华南有新收编的佛山双鹤大输液基地。各大输液项目达产后年产能将达10亿瓶(袋)。09年新增大输液产能1.85亿瓶(袋)。10年辽宁新民8000万的塑瓶项目将投产,滨湖双鹤的塑瓶生产线也将投产。
公司在大输液行业的竞争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我们认为公司在大输液的竞争中将胜出,未来将会成为大输液行业的寡头之一。
降糖药仍是公司重点发展方向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近年来增长迅猛。据国际糖尿病联盟估计我国2007年糖尿病患病人数约为3980万2025年将达到5930万;我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每年增长120万人。糖尿病患者的增多直接导致糖尿病药物市场容量的扩大。
公司的降糖药主打产品为糖适平,属于第二代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格列喹酮”。2007年格列喹酮占据了磺脲类口服降糖药18.20%的市场份额。公司的糖适平几乎垄断了格列喹酮的市场,占据了格列喹酮市场95%的份额。该产品近年来增长相对缓慢,2008年的销售支出仍旧维持在2亿元左右的水平,保持个位数的增长。
除糖适平外公司目前在降糖药领域主要还有两个产品,卜可(二甲双胍缓释片)和吡格列酮片。缓释二甲双胍片与糖适平合用可以形成协同作用增强降糖效果。吡格列酮是噻唑烷二酮类口服降糖药,是近年来新上市的一类产品,属于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是目前降糖药中的热点品种。
近期,公司与韩国LG生命签署具有排他性的授权经营代号为LC15-0444(DPP-Ⅳ抑制剂)的产品合作意向书。该产品已经完成二期临床,预计2013年可以上市,市场前景广阔。我们认为公司在降糖药领域拥有丰厚而合理的产品组合,并且糖适平已经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一旦公司在降糖药领域的销售取突破,该领域取得放量增长的可能性较大。
新产品带来生气
公司的一君、盈源、儿泻康贴膜等新产品保持高速增长。新产品匹伐他汀发展空间巨大。前三季度一君同比增长400%,支出规模达到2000万元;儿泻康贴膜同比增长55%,支出规模达到800万元;盈源同比增长74%,支出规模达到29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