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传统文化培训感悟

传统文化培训感悟范文

发布时间:2024-03-21 15:06:1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传统文化培训感悟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传统文化培训感悟

篇1

一、成立 “学习传统文化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学校办公室内,其职责是:制订学习传统文化的内容、评价考核方案、内外宣传等。学生科负责检查、评比、总结、反馈。

1、完善全员德育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德育管理职责;

2、负责全校教职工月度德育工作评价考核;

3、加强对全体教职传统文化和礼仪的培训,(本学期第五周前完成礼仪培训)并定期通过演讲、征文、考核等方式强化传统文化学习效果;

4、统筹全校环境建设,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

二、开展“五个一”德育系列活动,将传统文化教育推向深入

这“五个一”是:“每天一个分享,每周一次感悟,每月一次成果展示,每学期一次专题文艺表演,每学年评选一次感动校园十大人物。”

1、每天一个分享的做法是:利用早读时间,各班安排一名同学向全班分享自己学习传统文化的做法、心得体会等,全班同学轮流分享。由本班分享逐步过渡到交叉分享,并挑选分享得好的同学在本部出操时向全专业部师生分享。分部分享的讲稿统一交学生科存档并在学期结束后进行展评。

2、每周一次感悟的做法是:每周的班会课,班主任都要安排一部分时间,提前定好针对传统文化的主题,由学生对自己或本班同学的行为作一次深刻的感悟。学生科在学期初收集和公布相关的主题,并收集好的感悟期末统一展评,作为班主任工作考评的一项内容。

3、每月一次成果展示的做法是:各班在指定位置设立成果展示栏,展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成果,如优秀学生照片、心得体会等。学生科制定学习、纪律、礼仪、孝心、文体等方面标兵的评选细则,各班每月评选一次,并把获选者的照片放在班级成果展示栏上,整学期各个月结评选果综合评出学校标兵。

4、每学期一次专题文艺汇演的做法是:鼓励各班,开展多形式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如诗朗诵、小品、大合唱等。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艺汇演或比赛,向社会展示我校师生的良好风貌。

5、每学年评选一次“感动校园十大人物”的做法是:每学年结束后评选一次“感动校园十大人物”,并举办专题的颁奖晚会大张旗鼓予以表彰。这些人可以是老师、学生也可以是职工、教官、门卫,内容包括勤奋好学、埋头苦干、爱校如家、科研兴校、为校争光、孝敬父母、自强不息等方方面面。另外还要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和宣传栏等媒体广泛宣传,增强榜样力量。

三、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强化规范管理

1、通过教师带头、值日教师示范、劳动班学生在校门口及宿舍区门口设礼仪岗监督的办法,在全校推行整套校园标准礼仪。前5周为制订和骨干培训阶段,6-8周为全员培训阶段,9-10周为评比展示阶段,11周为全面实施阶段。

2、逐步推行宿舍军事化管理。学生科加强检查督促,全体班主任配合教官队,规范宿舍管理,以女生楼和其中一幢男生楼为突破口,推行宿舍区军事化管理,为全面军事化管理开好头。

3、加大学生干部的培训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为学生干部提供更多的培训、锻炼机会,积极发挥学生干部的协助管理作用,加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4、组建学生义工队伍。加大对学生社团干部的培训,组建学生义工队伍。学生科、实训科共同挑选社团和兴趣小组中的优秀学生,加以培训、引导,尝试组建学生义工队伍,承担学校部分工作(如维修、清洁、服务学生等),营造奉献、互助、和谐的校园氛围。

5、鼓励各专业部通过“一部一特色”活动,开展“东莞联合”模式试验。如自动化部开展引进太极拳的早操改革及为师生维修电器的义工活动;经管部实施宿舍军事化管理和开展为学生修补校服的义工活动;汽车部开展为师生洗车的义工活动;机械部组建公物维修义工队;大专三会与中专团学会对接,带领中专生开展自主管理等。

6、每天行礼规范。

一、早读前行礼

主持:班长

1、班长:“请大家轻身起立,请大家端身正义,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背诵《弟子规》总叙:”

全体学生:“背诵《弟子规》总叙…”

2、班长:“请向父母问好:”

全体学生:“父母好!”

班长:“行礼:”

全体学生:行鞠躬礼(面向黑板)。

3、班长:“请向老师问好:”

全体学生:“老师好!”

班长:“行礼:”

全体学生:行鞠躬礼(面向老师);教师还礼。

班长:“礼成,请大家轻身就坐。”

二、晚自习结束前行礼

主持:班长

1、班长:“请大家轻身起立,请大家端身正义,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请向父母致谢:”

全体学生:“谢谢父母!”

班长:“行礼:”

全体学生:行鞠躬礼。(面向黑板)

2、班长:“请向老师致谢:”

全体学生:“谢谢老师!”

班长:“行礼:”

全体学生:行鞠躬礼(面向老师);教师还礼。

班长:“礼成,请大家轻身就坐。”

鞠躬行礼的要领

(1)行礼时,立正站好,保持身体端正;男性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女性双手叠放于腹前。

篇2

二、以兴趣引领学习,以活动打造体系

经典不乏枯燥,将经典融进现代生活,并用通俗的形式加以阐释,经典才易于青少年所接受,才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充分发挥文化馆的职能,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以“演绎经典”、建立特色辅导基地、开设国学艺术辅导培训和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等内容,构成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几年来,为社会培训各类师资330人,创建特色教育基地22个,创编、辅导经典短剧多部,建立“乐学园”国学艺术普及班,亲子诵读沙龙,明德读书会等分支项目。每年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的各类培训辅导、讲座、演出、比赛等活动百场以上。“演绎经典”活动,是结合全区中小学经典诵读工程,广泛开展演绎经典活动,提倡自编自演、师导生演,先后推出“弟子规”“三字经”“道德颂”“红色少年”等十余部文化短剧在全区上演。实小西校区特色基地大型诵读节目“少年中国说”,荣获2012年“中华诵”全国诵读经典大赛一等奖;“小丑娃”舞蹈基地红色经典舞蹈《草原英雄小姐妹》《映山红》《闪闪的红星》等作品多次参加唐山、丰南等地的大型演出活动。传统文化辅导基地,是联合优秀社会文艺团体、文化志愿者所建立。目前建立以经典诵读、舞蹈、民族器乐、民间剪纸等为特色的传统文化辅导基地22个,分布在庠瑞国学馆、柳树圈小学、稻地小学、西葛中学、尖字沽小学、小丑娃舞蹈学校、爱尚舞学校、育才民乐团。“乐学园”国学艺术培训班,是文化馆开设的假期国学艺术普及班,培训内容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配合多彩的艺术课程,既解除假期家长无暇管教孩子的忧虑,又让孩子们学有所得,乐在其中。培训班里设立中华经典诵读、心性静定训练、少儿瑜伽、书法、合唱表演练习、手工绘画制作、少儿故事讲读表演、经典电影赏析等多项课程,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明德”读书会,是在亲子经典诵读沙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公益性学习团体,由社会各界传统文化爱好者组成。在“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主题下,通过阅读共同的书籍,分享心得,讨论观点,体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自身修养,进而扩大生命空间。“明德”读书会每周六早7点在户外开展诵读活动。

篇3

一、传统文化是新时期企业员工管理的急切呼唤

(1)企业员工管理要更多体现民族文化品格。回顾20世纪70 年代《财富》杂志所排出的世界500强企业,可以发现大约三分之一的公司已经销声匿迹。究其原因,无不是不健康或不健全的企业管理文化造成这些企业无法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企业员工管理方面,老祖宗创造了很多智慧,我们完全有理由、有责任让中华传统文化瑰宝重现异彩,把背景性格各异个体凝聚成团结战斗群体,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2)企业员工管理道德教育头等重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道德”二字是几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纲领所在。“道”,即自然规律;“德”,即遵从;“道德”即遵从规律。企业文化的根源缺失正在于仅教人做事而没有教人做人,即教的是“术”而非“道”。偏离了“道”的企业只推崇商业模式,追求利益最大化,以致出现所有人都不愿出现的结局。这是当今业界最应该反思的。大道至简,朴素的传统文化蕴含了做人的哲学道理,道德教育才是企业文化灵魂所在。(3)企业员工管理问题需要传统文化去解决。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员工管理问题已经不能用现在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所解决,迫切需要传统文化的出现。例如:针对企业工作人员不诚信问题,可以利用《弟子规》作为教材开展教育,帮助他们清除心灵污垢,恢复人的本善之心,促进社会和谐。针对企业工作人员功利思想严重问题,可以利用《道德经》作为教材开展教育。

二、企业员工管理引入传统文化方法探析

(1)要组织好员工的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要坚持先教做人,再学做事,将传统文化作为职业培训重要内容。员工培训导入传统文化,一进厂就由专职教师讲授《弟子规》、《道德经》、《孝经》原文。其次,要开好分享会扩大学习效果。公司每月至少举办一次传统文化背诵比赛或力行传统文化感悟演讲会。再次,要拓展延伸涉猎相关内容。(2)要营造好员工学习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首先,以经典格言佳乐熏陶人。企业要从《弟子规》、《论语》等传统文化经典中,有针对性地摘选格言佳句,制成标语牌匾张贴悬挂在车间、宿舍、走廊、餐厅等工作生活场所,使员工们抬头可见、随时可读。室内外弥漫着《孝敬父母》、《感恩一切》等善音雅乐,用沁人心脾的旋律荡涤灵魂。其次,要定期举行“道德模范”推荐评选活动。再次,企业要经常组织员工参加社会爱心活动。(3)主要领导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己才能化人、上行自然下效。企业主要领导在塑造组织文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他们的个人魅力和言传身教就是一种无声号召和导向,会对广大员工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

三、吸收传统文化精髓进行企业员工管理的具体建议

(1)完善薪酬福利保障机制,把员工当家人。坚持职工利益优先原则,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与员工签订正规劳动合同。落实“五险一金”待遇,每月按时足额发放工资。改革薪资结构和薪酬分配制度,完善待遇保障机制和薪资激励机制,形成“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薪酬体系,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2)健全民主参与机制,视员工为主人。坚持把企业家倡导与员工主体地位紧密结合,把企业核心理念和员工价值取向渗透到管理制度之中,使员工自觉认同并落实到行动上,让企业文化真正体现员工共同的理想追求、统一的价值理念和自觉的行为习惯。完善工会、团支部、妇联、关工委、政工会、职代会等民主参与机制,让它们发挥企业与员工间连心桥作用,积极维护员工各项民利。(3)强化教育培训机制,助员工成能人。在新员工岗前培训中,除进行传统文化学习、军事化训练外,企业应派高管进行企业发展、企业文化、操作流程、品质管理等方面培训,让新员工更快更好地了解企业、融入企业。(4)注重人文关怀,塑员工做贤人。企业应视员工为家人,设置各种文化小组,如:美术、摄影、球类、健身等,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体活动,定期举办艺术节、运动会及各种评选活动,使之成为员工繁忙生产中的精神调节剂。

总之,传统文化的营养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企业员工管理中引入传统文化的思维、内容、方法不失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大胆尝试,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加强行业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已迫在眉睫。

参 考 文 献

篇4

:刚才您谈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是培养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需要,现在全国很多区域都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请问,肇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什么样的优势?

彭银祥:我们的优势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概括:

优势一:建立了政府强力推进的运作机制。2013年肇庆市工作会议和2014年《肇庆市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了要在全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任务,由市委市政府倡导这项工作,在全国应该是首例。

优势二:准备充分,试验先行。我市的课程决策至少经历了四年多的试验和准备。在多方听取意见,多次进行调研、咨询和评估的基础上,制定这个《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课程政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适用性。

优势三:教学内容更具导向性、系统性、可持续性。我市目前使用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既较好地体现了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又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以儒家经典“四书”和《礼记》为重点,兼及《道德经》和《周易》,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

:如此明显的优势,想必肇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一定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彭银祥:是的,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色日渐凸显。

首先是形成了立德树人“知行结合”的课程运作模式,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什么教”的问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全覆盖―扩面提质的基础上,制定全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知行合一”行动方案,推荐若干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拓宽德育渠道,通过“学典立德”内化学生的思想品质,通过知行合一外化学生的行为,达到“修身育人”的教育目标。

第二个方面是规范“学典立德”教学模式,解决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什么”“怎么教”的“落地”问题。课堂教学一方面强调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规范化要求,一方面突出经典教学对于学生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关注,总结出诵读经典―理解经典―拓展延伸(领悟和实践经典)―背诵经典这样一个基本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开设“孔子文化”“包公文化”“龙母文化”“端砚文化”“竹文化”“玉文化”“花文化”“红色文化”等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扩展了我市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多个抓手,其中课程是最基本的保证,肇庆是如何整合这方面资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教材的?

彭银祥:我市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化”问题。一是教育人群全覆盖,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整体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二是学科课程全覆盖,将教育内容融入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课程中去。三是教育环节全覆盖,形成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合力育人的良好局面。

首先来说教育人群的全覆盖。我市目前从有教材、有课时、有教师、有经费这“四有”上保障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落实。从幼儿园到高三,每班每周一节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安排专任教师上课,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分层设计: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使用蒙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七、八年级使用“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九年级至高二着重传统文化经典选读――《道德经》《礼记》,高三主要是“中华文化之源”――《易经》。这样的设计既体现出每部(篇)经典的独立精神,又能兼顾系列经典的整体关联,具备系统性和完整性,较好地遵循了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

再说说学科课程的全覆盖。我市各学校结合思品、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主要课程,利用课前五分钟、早午读、大课间和升旗礼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经典诵读活樱让学生做到“乐读”“美读”,从而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认同感,理解和传承中华文明和传世智慧,感悟民族精神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全方位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人格修养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最后来谈一谈教学环节的全覆盖。根据《方案》要求,我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由进校园到进课堂,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社团活动作延伸,校内外主题实践活动为拓展,县(市、区)主题活动为窗口,各中小学通过周末大讲堂、研究性学习、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初步理解和理性认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进而辐射社区和家庭,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的关键一环是教师,只有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才能更好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那么,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肇庆做了哪些工作?

彭银祥:我市坚持以人为本、研训结合的原则,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传统文化素养,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搭建多元学习平台,全面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能力:

专业指导引领。我们成立了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中心,制订全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目标、计划、方案,组织指导全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活动、教学研究、课题研究与实验工作,定期开展专项调研(督查),有力推进了传统文化教学的常态化开展。

强化教师培训。市教育局联合有关单位共同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班,组织各类学校分管领导、教师参加中华书局、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学艺术中心等专业机构举办的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班,培训教育教学骨干教师三千余人次。各县(市、区)和学校也纷纷组织传统文化专题培训,为老师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

注重教研提升。教育局定期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质课评选活动,努力通过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打造一批骨干教师,锤炼一批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学校也通过举办教学比赛和传统文化教研活动,以传经、教研的方式进行培训学习。

搭建展示平台。我们还开展了全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规划和教案共享活动,通过经典诵读展演、演讲比赛、教师素养比赛等活动,展现教师个人魅力, 引导教师创新发展,促进教师的自我肯定和专业成长。

健全激励机制。市教育局每两年评选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多方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教师的活力和创造力,真正打造出一支热爱传统文化、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

:学校任何一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家校合作。请您谈一谈,肇庆是如何搭建家校合作平台,发挥家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作用?

彭银祥:一方面强化家校互动。要求各学校通过“小手拉大手”形式,邀请家长参加学校举行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把《肇庆市中小学生传统美德行为指引》和低年级教材印发到学生手中,开展亲子诵读活动、传统美德“五个一”实践活动;通过评选“经典诵读家庭”“美德之家”等途径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借助家长会、校讯通等平台倡导家长通过言传身教,形成遵守公德、珍视亲情、勤俭持家的良好家风,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庭教育氛围。

另一方面创设交流平台。市教育局编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简讯》,开设肇庆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网站和新浪、网易博客平台,及时全市各地各校教育动态,报道各地各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学习心得,开辟“锦言录”专栏,反馈分享家长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观点和心得体会。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来,肇庆教育系统发生了哪些变化?

彭银祥:最明显的效果,就是学生精神面貌的改变。根据我们的访校记录和家长、学校反馈,课程实施以来,无论城区还是乡村的学生,都已经能熟读或背诵相关经典选段,学生通过诵读和吟诵,熟悉经典、领悟经典,培养了学习兴趣,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尊师行孝等行为有明显的改善,日常行为更趋规范,涌现出一批“美德少年”和“美德之星”。在公布的2015年“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测评中,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分以高于第二名15分的压倒性优势取得了广东省五个城市中第一名的好成绩,得到了测评组的高度评价。

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我市教师积极参与,深入研究,大胆创新,专业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成效显著。市教育局先后面向全市教师进行了“示范教案推荐”和“优秀课程规划与教案征集”,评选出25部优秀课程规划和203份优秀教案,并向全市推广使用。此外,在由国家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工作委员会等机构举办的“第四届全国传统文化进课堂教学研讨会”录像课、教学设计、论文评比中,我市教师获得三个项目的特等奖,有27名教师获得一等奖,获奖总人数达51人,获奖档次之高,覆盖面之广,令人瞩目。

全市各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通过学校教育辐射整个社会,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辐射到家庭和社区,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市教育局还接到家长表示赞扬和支持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电话,一对耄耋之年的退休大学教授,听说学校专门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还专程到学校听课。如今,传统文化经典亲子阅读、创建“书香家庭”、传统文化进社区等活动在肇庆蔚然成风。

:正所谓努力耕耘结硕果。四年播种,肇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了诸多可喜的成就和变化,但实施的过程中必定有苦有甜,请您谈谈这中间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彭银祥:确实如此,我想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认识是先导。同样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县区之间、学校之间、甚至校内班级之间,课程教学水平和质量一直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均衡现象。造成不均衡现象的根源,主要是管理层以及任课老师的思想认识差异。帮助全体教育工作者觉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推进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先导性问题。

篇5

2月18日上午,以“感恩文化、道德文化、品牌文化”为主题的“双星道德教育大讲堂”开堂。汪海首先给大家上了第一课,他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举办此次培训班的目的和意义:

1、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行补课充电。2、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一步净化双星小环境。3、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坚定双星走“文化强企”之路的信心。4、把双星特色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行接轨挂钩。5、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提高管理骨干素质。

双星集团此次邀请了吕明晰、刘有生、王秀芳、马益玲、谭凤涛、孙武汉、何沙洲、张秀玉等八位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有研究的专家、教授,他们从“孝道与幸福”、“伦理道德”、“双星文化与传统文化结合”及“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等各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双星企业文化进行了系统讲解和论述。

汪海随时进行点评。各位学者、教授和专家对中国企业界的“常青树”――汪海总裁思想家、企业家的风范深表敬佩,对双星“三大文化”给予高度评价。

双星集团党委副书记王增胜根据自己学习《弟子规》的情况,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同大家进行了分享。现场还进行了互动学习、交流心得:晚上分组讨论,写学习心得,并以板报的形式将学习体会进行展示。

22日上午,来自16个单位的22位学员代表就参加此次培训班的体会和认识进行了大会分享与交流。学员表示,这次思想教育培训班,是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感悟、内心的洗涤、思想的升华,是一次传统文化的再补课,也是战胜2013年的新动力。通过培训班,大家对“小孝与大孝”、“小家与大家”、“小道与大道”、“因与果”、“怨恨与宽容”、“抱怨与严己”、“欲望与幸福”、“尽职尽责与尽全职、尽全责”、“做人与做事”等九个方面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决心处理好这九种关系,把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双星企业文化,汇聚到热爱双星、发展名牌的思想认识上来!

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要明白“九种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概括来讲分为儒、道、佛三家。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传承五千多年而经久不衰?汪海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中国传统文化解决了人生之道。二是,中国传统文化解决了处事之道。三是,中国传统文化给人类提供了一把道德标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显著的特点。他说,中国传统文化既是一部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宏伟巨著,也是一本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做事的行为规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每个人都要很好的学习。

22日下午,汪海在总结讲话中,就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指出,要明白“九种关系”:

“小孝”与“大孝”的关系。中华文化,“孝”为基础,所谓“百行孝为先”,“孝”体现的是做人做事的基本标准,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素质和修养。“孝”不仅体现在对父母、对家庭上,对企业、对社会也有一个孝的问题。“小孝”是对家庭的孝,“大孝”是对企业的忠、对国家的忠、是利国利民;“小孝”是基础,是本分,“大孝”是归宿,是升华。

“小家”与“大家”的关系。“小家”是家庭,“大家”是企业、是国家。“大家”是“小家”的保障,“小家”是“大家”的元素;“大家”、“小家”互为依托,要正确对待和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对双星人来讲,要永远把双星这个“大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只有双星“大家”发展,都跟着名牌沾光、发财,个人的“小家”才可能幸福。

“小道”与“大道”的关系。“道德”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道”是一种精神、一种规律,“德”是“道”的载体,是“道”的体现。“德”积多了就是“道”。“小道”就是从每个方面、每个细节、每件小事上认认真真地把事情做好,“大道”就是人生之道、事业之道,就是积德、就是奉献、就是不断地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双星的“大道”就是将双星民族品牌做大做强。每个人要从做好每双鞋、每个件、每条轮胎、每件事的“小道”做起,从小事、细节做起,把产品干好,把各项工作做好,走出一条双星“金光大道”!

因果关系。世间万物,事出必有因,有因必有果。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因就会得什么果。双星人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意识,以“行善积德”为中心,加强诚信管理,种好“干好本职工作”的善因,收获“企业发展、个人发财”的善果。

怨恨与宽容的关系。怨恨只会影响问题的解决,加深矛盾,而宽容有益于问题的解决,增强团结。要发扬双星人团结协作的传统美德,既然都是“一家人”,就要“一条心”,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还要讲原则、有底线地相互支持。

篇6

在新世纪以前,大约20世纪末,我国就已经提出了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阶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全面提高,在音乐教学中也要渗透传统文化,使学生通过多渠道、多视角来开阔视野,习得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素养。

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基本现状

随着人们对于传统文化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民族自信心的恢复,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学习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中小学音乐课教学中,教师更加关注的还是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学习,以及音乐素养的培养,教学中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还是存在着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少对传统文化的生活体味

随着国际化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增强,很多学生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在生活中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不高。这种现象反映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首先是学生们爱看的动画片人物,对于米老鼠、白雪公主、奥特曼等,每一个学生都是耳熟能详;其次是西方的快餐食品可乐、汉堡、雪糕在中小学生中很受欢迎;再次是西方的很多节日,比如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万圣节等,其庆祝的隆重程度已经可以与中国的传统节日相比……这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对于中国的本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体验和感悟越来越少,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越来越淡。中国的国产动画片中宣扬了很多传统文化中的孝悌、谦让、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等优良传统,他们会让学生变得独立自主、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奋发图强;中国的传统食品如年糕、汤圆、粽子、早茶等融入了中国人的智慧和风俗;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更是包含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具有着任何西方节日都无法取代的意义和作用。生活中缺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欣赏和体会,导致了学生不会主动地去探究和感悟传统文化,而是融入到西方文化中,促进了西方文化的盛行。这些现象都反映出在少年儿童中文化传承的现实危机。

(二)缺少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

中小学大部分任教传统文化的老师都兼任其他学科,并没有专业的教师,由于教师的工作比较繁忙,因此,在没有考试压力的中华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抽出时间细致钻研传统文化课的教学。教师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来进行教学,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了学生接受到的知识。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五千年悠久灿烂的历史,只有通过深入地研究才可以掌握其精髓和内涵,并不是简单地阅读和诵读就可以理解和掌握的。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保证有一桶水,而且必须是活水。教师的专业水平会对学生的理解和认识起到直接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认识,理解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

二、传统文化在音乐教育的作用

(一)学校音乐教育对中国传统音乐的飄别和遗选作用

“指在原有文化要素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取舍、整合和再组合。教育对于音乐文化的改造主要通过对文化的选择、整理和批判来实现。”教师对学生进行音乐传统文化教学,并不是不加整理和思考的“照搬照抄”,而是要通过有效的选择和筛选来给学生呈现出最好的传统文化,使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可以受益匪浅。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育活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和探索,促进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提高,收到启发,从而获得传统音乐文化中最基本的内容与精华。

(二)学校音乐教育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创新作用

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的过程中,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要融入学情、教学内容、地方实际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创新的教学。创新是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原动力,而教育便是创新的催化剂。教师的创新需要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具有选择性、批判性和整理性,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去糟糠取精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

三、结束语

传统音乐文化教学与素质教育是相互推进、相互包含的,只有推进传统音乐文化教学才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实现素质教育势必会包含传统音乐文化的教学,他们是密不可分,彼此依赖的。教师要看到全球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不断地学习西方的文化知识,同时还要把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使其具有时代特色,从而必将使中国传统音乐越来越受到国家与世界的重视。

【参考文献】

[1]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山版社,2011.

[2]伍雍谊.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曹理.曹理音乐教育文集[C]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4]李玫.中国传统律学[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6]和云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篇7

来自台湾的一线教师段心怡女士和庄姆遗士,就台湾的国学教育从政治层面和学校学生家长的普通层面,给我们做了讲座。段心怡女士报告的主题是《传统文化教材课程设计理念》《如何提点出论孟思想的现代意义》。庄姆遗士的报告主题是《台湾的语文教学与儒家经典教育》《论语·论学课程设计》。

我觉得,学校作为传承与发展文化的载体,在引导和弘扬先进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文化建设是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经典能修正品行、健全人格,使每一个人成长为德行高尚、知识广博、行为优雅的现代中国人。为此,我们也积极响应,广泛开展"读经典"活动。读经典能更好植根于民族传统,掌握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感知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从而引导学生修身立人,明礼诚信,厚仁笃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积极营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书香社会。

一、教师悟领经典修身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教师真切感悟经典之美,品味与书为友的乐趣,激发热爱祖国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经典让教师体会以德明志、博学多才的内涵,使教师们多一些文化积淀,写起文章来如行云流水,说起话来字字珠玑。教师们只有深刻认识到容纳下纵横千年的文化的国学,才会在无论什么样的环境下淡定从容、高雅脱俗。国学,是最质朴的人生指南,是对世界的精辟认识,对为人处事的精准总结,日常行事的准则;学习国学,可以陶冶教师的情操,提升教师文化底蕴,实现教师的升华。

二、学生诵读经典促成长

篇8

五官之中,我们的眼睛可以休息,可以用美景,美画去滋养;我们的耳朵可以休息,可以用音乐去滋养;我们的嘴巴可以休息,可以用美食、美饮去滋养;我们的鼻子一刻也不能休息,我们需要用香去滋养。正如东西方文化在美术、音乐上形式的不同,东西方民族在香文化领域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西方香文化的表现形式为香水(通过香水调节个人气味场,以悦鼻),东方香文化的表现形式为熏香(通过熏香调节空间气味场,以悦鼻)。

在传统文化中,读书、抚琴、书画、品茗、练功、打坐、雅集、会议、祭祀、观戏,甚至密友私聊前都会点上一支香,以入宁神静气之境。香与生活密不可分。

凡朴香品牌,源自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不断吸取中国上千年的传统制作经验,与香文化学者张叶荣(莫非,《香学六论》作者),联合研发出一系列香品,传递平凡、朴质、静心的生活态度。中国传统文化大力复兴,随着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精神生活,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品香、用香,并对香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凡朴本着对传统香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倡导传统、自然的养生理念,推荐纯天然的精美香品,以大众提高生活品味,营造轻松愉悦的心情为重点,把传播发扬凡朴品牌理念,让更多的人认识香、热爱传统文化。

凡朴之人,愉悦从容,追寻原始的人生乐趣,寻找真实的自我,涤荡内心;凡朴之质,为最平凡的人生之态,不逐本求末,自在清心,轻松即好;凡朴之本,静乃始终,在馨悦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享从容静心的生活。

凡朴禅心,香学传人

莫非老师说:“香既不神秘,也不高大上,香如音乐和绘画一般丰富并美化着我们的生活。香如我们很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可以追求形式感,可以感悟到心灵的成长,但于我而言香更是一种凡朴的生活。香可以是一位知己,在我困顿或是激昂的时候给予我陪伴;香可以是一位挚友,提醒我,我应该在哪里;香可以是一部时空穿梭机,在一炷烟中,或是载我畅游书海,或是带我静消尘缘,入恍惚之间;香还是我的一俱拙琴,调配和合之间,轻抒所感所悟,只待知音与和。”

篇9

一、高中?Z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当前我国高中国学教育比重较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信息化蓬勃发展的现代社会,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攻坚阶段,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国人普遍对那些物质上的需求更加强烈,而国学文化便很少关注。主要是国学教育主要体现在人文思想与人文精神中,人们难以对国学文化像对物质无话那样触手可及,便使得高中的国学教育正逐渐减少。

(二)高中教学体系对国学教育的认识缺失

在传统的校园教育中,我国很多学校均秉承着“应试教育”的思想去发展教学任务,尤其是高中阶段,其作为学生重要的人声转折点。无论是家长、教师,乃至学生自身都认为国学教育对前程没有什么实际性的帮助,这便使得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逐渐丧失,学生对国学教育的钻研欲望亦不复存在[1]。

(三)高中国学教育研究被重拾

当前我国社会的物质财富逐渐丰富,人们的精神财富则越来越紧张。人们开始逐渐反思,在不断进行物质建设的过程中,人们的意识中丧失了许多宝贵且优秀的思想文化。例如,鉴定的文学信念和完备的初始原则等。为此,社会各界便再一次兴起了重拾国学文化教育的呼声,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国学文化的重视亦重新得到了贯彻。

二、优化高中国学教育质量的有效路径

(一)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国学教育的价值

首先,只有让教师和学生重视国学的魅力与价值才能够更好的让高中语文课堂对国学教育进行深刻贯彻。学校要周期性的对教师进行文化课怕培训,在文化课程培训的过程中重点对教师进行国学教育重要性的灌输。如此,让教师才会在语文教学中对国学文化进行深入的贯彻。例如,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将诗、词、歌、赋对学生进行讲解的同时,还可以将小说和戏剧进行一定的介绍。进而让学生在不同的文化中领悟到国学文化的魅力所在。其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思想[2]。作为每个中国人,我们都会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独到的审美意识。为此,教师在对传统的美好东西进行展示时,要让学生参与到对国学文化的鉴赏中去。例如,在学习班固的《苏武传》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分析与讲解,更要单独的将苏武的任务形象与忠君爱国的思想着重进行分析,进而让学生在文章学习的过程中还能体会到国学文化中古人的人格精神魅力。

(二)革新并完善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育方法

篇10

二、开发流程

(1)调研论证,明确思路。我们通过闽南文化专题调查、德育专题理论研究、专家论证等方式,确定基于闽南文化精神的德育教学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然后,组建校本编写队伍,明确工作分工,编订德育教师工作手册,启动德育教师队伍培训。由于教师们此前对课程标准的认识还很肤浅,甚至对其体例、内容还很陌生,我们在制定《德育校本课程标准》之前,便先组织教师研究新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特别是对《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通过开展编写队伍的校本建设理论学习和编写工作培训,统一思想,提高大家的校本课程建设能力和水平。在此基础上,结合德育校本课程的特点与要求,确定了《德育校本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第一部分为前言,从总体上阐明德育校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分别阐明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类目标;第三部分为内容标准,分专题提出具体目标、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第四部分为实施建议,分别对教材编写、活动实施、活动评价以及课程资源开发提出比较翔实的要求与建议。这为整个德育校本开发活动提供了基本依据与准绳。(2)收集材料,编写课程。组织德育课程编写队伍,开展课程开发研讨会,划分任务,分类对闽南文化进行收集整理,初步形成典型案例文稿。我们还与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东南花都闽南文化展馆、泉州师范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收集并编写通俗易懂的闽南文化知识读本,归纳有关励志和创新的闽南文化精神的案例。针对当前中职学生的特点,我们尽量规避闽南文化知识中的学术性文稿,而主要以案例和活动内容为主融入德育教学中,并编写德育校本课程。德育校本课程简述如下:序言第一章闽南先贤:爱国与爱乡篇以郑成功、“开漳圣王”陈元光等闽南历史名人的实例,编写德育课程。第二章闽南印象:传统与现代之感悟篇围绕厦漳泉等典型闽南文化古迹编写闽南印象,突出传统文化感知与心灵的感悟。第三章闽南现代名人堂:励志与德行篇以中国近现代文学家林语堂的实例编写励志教育课程;以教育家、慈善家陈嘉庚的实例,编写德行教育课程,等等。第四章闽台同根同源:爱拼创业启示篇结合闽台人文和企业文化实例介绍,以创业就业为导向,启发学生的爱拼思想和创业激情。(3)设计学习情境与课堂活动。设计学习情境,重点突出德育课堂的活动化,依据编写的闽南文化内容和所体现的精神品质,通过活动的形式展现出来。以闽南文化为基础,创新教学方式,开展以闽南文化精神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比如:开展以闽南印象为主题的情景活动,如海报设计比赛、闽南语歌曲习唱、闽南文化历史讲堂。实地考察漳州历史古街、漳州文庙、漳台宗亲文化族谱对接馆、林语堂纪念馆、闽南文化展示馆等风景名胜古迹,品尝漳州的特色小吃,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感知闽南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编写要突出具体实例配合德育活动,加入学生参与的情景教学环节,创新德育课程。(4)闽台互动交流,突显特色。我们还积极开辟闽台文化沟通渠道,与台湾高校、出版社、研究机构、台资企业建立联系,收集台湾地区的闽南文化读本、案例,对校本课程进行修改和扩充。针对闽南区域闽台合作优势和丰富的台资企业资源,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特点,对校本课程中的企业管理模式进行修改和完善。在校本课程中增加台资企业文化,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有关学习阶段、顶岗实习和就业阶段的知识,进一步提升校本课程的深度和实践性。(5)修改和完善。我们确立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分步实施、逐渐完善的原则。我们先在低年级新生中进行试点,先指定有经验的教师根据德育读本中的内容和活动方案进行操作,摸索出经验后,再给其他教师上观摩课,课后大家交流研讨,对校本课程中的不足之处加以修改完善。在活动模式基本定型后,予以全面推广,广泛运用。我们还把校本课程交给有关专家、教师、家长乃至社会有关人士去阅读,请他们提出修改意见。通过具体教学实践和专家评估,寻找校本课程的不足,适时组织教师对受教育学生进行跟踪调研,对校本课程进行完善。通过不断总结德育校本课程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在校本课程中及时加入对德育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成果。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确立课题、总结经验、指导实践、完善校本,形成我校自身的德育特色。

篇11

中国古典舞是祖国的瑰宝,起源于中国古代宫廷舞蹈,舞姿与身法是中国古典舞的精髓。中国古典舞是我国传统舞蹈艺术的创新与传承,不仅有传统舞蹈的古典优雅,还传达着当代舞蹈的热情,能极大程度的体现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本文主要就中国古典舞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一、当前中国古典舞教学存在的弊端

目前中国古典舞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口传身授法”模式,教师主要先将中国古典舞的动作规范进行讲述,再将动作要领进行示范。这种“口传身授法”的中国古典舞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满足学校的需求,且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一)忽视舞蹈情感的教学

目前中国古典舞的教学的重点主要是培训舞者的舞蹈技能,而忽视了对舞者舞蹈情感的教育等。舞蹈情感是直接影响到舞者发挥中国古典舞的内涵。舞蹈情感教学包括舞蹈作品理论的学习以及舞蹈所要传达精神的学习。正是由于缺乏舞蹈情感的教学,导致很多学生只知道动作要领,舞蹈表现得僵硬、没有神采,不能将舞蹈的精髓传达出来。因此,中国古典舞的教学应注重学生舞蹈情感的培养。

(二)教学的方式比较单一

当前中国古典舞教学的方式比较单一,教师除了动作的讲解与示范,几乎没有其他的教学辅助手段。单一的动作的讲解与示范,往往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降,就算学生勉强听,最终也会觉得内容枯燥乏味而导致教学的效率大大的降低。这种机械的单一教学模式,还会抹杀学生的创新性,学生只能单方面的接受,并没有真正参与中国古典舞的舞蹈教学,这是造成中国古典舞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舞蹈教学课后缺乏相应的指导

很多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仅仅是课堂,然而仅仅通过课堂的学习根本不能使学生真正将中国古典舞的本领学到家。有些学生希望课后进行复习,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课后指导,很多学生课后只能通过记忆进行复习。学生这种记忆式的复习,容易将一些重要的动作要领忘记,这样在下一节舞蹈课的学习时就会受到影响。舞蹈教学课后缺乏相应的指导,不仅会影响到学生舞蹈的学习,还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进度。因此,在中国古典舞的教学中有必要加强课后的舞蹈指导。

(四)教学中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力

教师在进行中国古典舞的教学时,往往会忽略学生的创新性,仅仅是将该教的动作要领进行示范,对于学生提出的想法也不重视,不重视学生对舞蹈作品的感悟。学生对舞蹈作品的感悟往往是舞蹈创新的沉淀,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没有注意引导学生对舞蹈的感悟,往往会扼杀学生的创新力。而创新性正是中国古典舞所倡导的,因此,在进行中国古典舞的教学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中国古典舞教学模式的创新性探究

当前中国古典舞的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将中国古典舞的舞蹈动作要领进行有效教学,但是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严重制约了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等手段,提高中国古典舞的教学效果。

(一)将舞蹈情感教学融入到舞蹈的教学

情感的表达是舞蹈的目的所在,因此,教师在进行舞蹈动作教学的同时,要融入舞蹈情感的教学。在教学舞蹈动作前,可以将舞蹈作品与学生分享,一起交流作品的艺术情感,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舞蹈作品的了解。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舞蹈作品的魅力。学生对舞蹈作品情感的把握是其表演舞蹈作品的精华所在。

(二)将现代舞与中国古典舞的教学相结合

现代舞与中国古典舞最大的不同就是其强调的是气息,而中国古典舞强调的是身韵。将中国古典舞的教学与现代舞相结合,不仅可以满足现代观众的多元化需求,更能将现代舞的气息运用、大胆创新的精华贯通于中国古典舞的身韵。中国古典舞结合现代舞的气息、创新性,更能迸发出优美的舞蹈作品展现给观众。

(三)合理安排身韵训练

身韵是中国古典舞练习的重点,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合理安排学生身韵的训练。由于身韵训练的复杂性,对学生的培训应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师在进行低年级学生的教学时,应该注重强调身韵的重要性,并培训一些单元素训练;在进行中年级学生的教学时,应注意培养学生身韵与基训的练习;在高年级教学时,应加大身韵的难度与技巧练习。在进行中国古典舞教学时,循序渐进的进行身韵的训练,有利于学生舞姿和技巧的练习。而舞姿与身韵又是中国古典舞的精髓。合理安排身韵训练,有利于提高中国古典舞的教学效果。

(四)使用中国古典舞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中国古典舞是祖国的文化瑰宝,能极大程度的体现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因此,在进行中国古典舞的教学时,不仅要注意动作要领的传授,更要注重舞蹈文化的传授。使用中国古典舞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可以让学生更加感性的了解中国古典舞的文化蕴涵。中国古典舞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是指借助图片、视频、音频等辅助设备进行教学。通过中国古典舞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学生能够将抽象的舞蹈情感形象化。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舞蹈视频教学,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到舞蹈作品的风俗文化内涵,更加容易把握舞蹈作品的情感。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中国古典舞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进行课后舞蹈的复习,跟上教学的进度,从而有效的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结语

中国古典舞是我国传统舞蹈艺术的创新与传承,舞姿与身法是中国古典舞的精髓。中国古典舞不仅有传统舞蹈的古典优雅,还传达着当代舞蹈的热情,能极大程度的体现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在进行中国古典舞的教学时,不仅要注意动作要领的传授,更要注重舞蹈文化的传授。教师可以通过将舞蹈情感教学融入到舞蹈的教学、将现代舞与中国古典舞的教学相结合、使用中国古典舞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等教学方式的创新手段,提高中国古典舞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勤.中国古典舞教学模式的发展探究[J].舞蹈教学研究,2013(8):305~306

[2]张蕊.多学科视野中的中国古典舞教学[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4):167~168

篇12

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完成多方面素质教育的活动,无论是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还是道德素质、审美素质,都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完美的体现。

因此,在人才培养教育中,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强其综合素质,语文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学也是素质教育理论的精髓和最典范的体现者。要利用和发挥好传统文化教学的巨大作用,推进教育全面深入开展。

传统文化教育我们主要分为文学欣赏课、经典诗文配乐朗诵比赛和名著推荐会等活动形式开展。

1)讲授法

“文学欣赏”课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通过图文并茂的PPT课件演示,对作家作品进行赏析,展现中国传统文化。

2)舞台表演

“经典诗文配乐朗诵”是以表演的方式为主,学生自选文学作品,并将其演绎出来,形式可以是朗诵、影视配音、舞台剧等,也可加入书法、古筝、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才艺的同时,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与热爱。

3)座谈会

“读书推荐会”是座谈会的形式,让学生选择好书,做成PPT形式,向同学讲解剧情和感悟,通过好书推荐,鼓励大家读人生有益之书,做健康向上之人。

活动过程中我们紧扣“素质和能力培养”这一主题。以“兴趣”为切入点,使学生大胆尝试、大胆编排,促进创造力的发展。这些朗诵比赛活动,同时也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扩大了同学们的视野,提升了学生文化素质。

当今企业对人才的整体要求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一个有着较高文化素养,并且充满了民族自豪感的人,何愁不会在岗位有着充足的干劲和热情?

去年,我们大庆技师学院开始承担了油田定向生的培训工作,这是一群有着高中甚至大学学历的学生,有着较高的文化基础,有着年轻人的朝气蓬勃和热情。目前他们在校期间只是学习与岗位对口的专业课,没有开设语文课程,然而对国学文化的喜爱者是大有人在的,应他们的要求,在学工部和基础部语文组的积极筹备下,现在每周开设一次文学欣赏课,让民族文化丰厚的资源,给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深受学生的好评。

为了让文学经典深入人心,激发学生读经典、爱文学的热情,基础部语文教研室主办,学生工作部协办,开展了“油田定向生配乐诗文比赛”的活动。平日里那些貌似懒散、不用功苦读的80、90后,对这个经典诵读比赛确是劲头十足,热情高涨,经过几次指导和练习之后,如今台上的他们早已是挥洒自如,魅力绽放――听,那铿锵有力的《道德经》诵读、那慷慨激昂的《海燕》之声、那美妙如天籁的《葬花吟》、还有那向极限挑战的《老人与海》……

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学员们对文学的热爱,以及他们自身深厚的功底,如果将这种热情加以引导和培养,这将是未来工作岗位上一颗耀眼新星,走向工作岗位后,在企业举办的各项活动中,他们都能够展现自我非凡的一面,正是这次比赛的平台,让他们更爱文学,也更加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增强了自信。

在我们职业类院校,教师不仅承载着教授知识、操练技能的任务,同时,也肩负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的责任。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师应该从学生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出发,为他们创造开朗、活泼、进取、向上的心境,建立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而培养真正的品德、智力、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就需要进行适时、适当的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其中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传统文化教育。

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提高道德情操和文学素养

“文学欣赏课”是情感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我们用优美的语言和课件,向同学们展现那些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那些积淀着智慧的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的经典美文,那些浓缩着丰富情感、蕴涵着优美意象的诗词曲赋,就像灿烂的星河,熠熠生辉。

2)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打造健康人格

人格健康者能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有效地运用到能获得成功的工作和事业上。他们在学习、工作中被强烈的创造动机和热情所推动,并能和他们的能力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使他们勇于创造,善于创造,而且具有健康人格的人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展友谊。

我们组织的“配乐诗文朗诵比赛”就是让学生们结合文学欣赏课的感悟,在所了解的经典名著中挑选自己喜欢的篇章或段落,并配上合适的音乐或视频来朗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聪明才智、团结协作、创作热情都被激发出来,这对于培养全面素质、打造健康人格,起到重要作用。

3)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树立正确人生观

篇13

一、中职学校开展《弟子规》课程的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所决定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要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初高中阶段要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同时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

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的《弟子规》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是清代康熙年间李毓秀编写的一部传统蒙学读物。虽仅有1 080个字,但语言流畅、通俗易懂,内涵丰富、贴近生活,其中包含了为人子弟待人接物、明理守信、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礼仪和规范,其中很多内容值得我们结合时代加以继承和发扬。《弟子规》总序中就提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的总纲,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精髓。教育一直倡导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职业教育的目标不仅是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本领,而且重要的是要对受教育者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弟子规》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塑造高尚的人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德才兼备的高技能型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把《弟子规》这样的读物纳入到中职学校的课程之中是尤为必要的。

(二)中职生特点所决定

1.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中职生没有选择升入高中继续学习,大部分是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在学业上缺少有效监督和引导,外加网络、游戏外部刺激,导致其学习目标和动力不足,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较低,特别是对数、语、外等文化课程,出现抵触心理。但大部分中职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选择中职学校也都抱着想尽快学到一技之长,自食其力的想法。

2.自我意识较强,自控能力较差。大部分中职生因没有了升学压力,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关注自我存在上,他们越来越把自己与成年人等同看待,渴望摆脱束缚,反对干涉,想要独立,有时会顶撞家长和老师。由于其缺少对事情的理性分析和相应的处事方法,在面对矛盾和困惑时,他们会出现焦虑和浮躁,甚至是情绪波动或行为上的失控,难以自控。

3. 消极心理凸显,处事方法欠缺。中职生大部分在学习上底子薄、基础差,与同龄高中生比较,往往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影响其学习状态。但这类学生又渴望被老师、家长和同学肯定,自我保护意识较强,较为敏感,在周围人面前总是想装出一副强者的模样,但一旦受到挫折就可能会一蹶不振。此外,部分学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缺乏处事交往礼仪,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不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不会为对方着想,有时较为自私。

4. 个性张扬,没有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中职生身上体现出一些另类气息,表现在发型、着装和言谈举止上。他们崇尚享受在前,吃苦在后,不懂得尊敬师长,友爱兄弟,不懂感恩。

二、《弟子规》德育思想对中职学生的教育意义

(一)重伦理亲情的德育思想有助于学生感恩意识和责任感的形成

“百善孝为先”,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将“孝”作为人之根本,《弟子规》开篇就提到“孝悌”二字,以“孝”“悌”作为德育思想的基础和核心,以亲情维系的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上存在的许多问题多与家庭息息相关,如老年人赡养,离婚率升高,家庭意识淡化等。《弟子规》中就详细阐述了子女如何孝敬父母、长辈,如何友爱兄弟姐妹,这其中包含了对长辈、兄长的“爱”与“敬”,对长辈的感恩。而儒家所倡导的五种人伦关系在《弟子规》中也有所体现,这将有助于学生感恩意识和责任感的形成。

(二)重诚信和谐的德育思想有助于学生良好人H关系的构建

诚信是儒家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当今社会普遍存在失信现象,食品造假、学术造假屡见不鲜,人与人交往也不乏失信存在。“人无信不立”,很多学生个性鲜明,缺少谦虚、忍让的品格,有时容易冲动,导致与人交往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良后果。《弟子规》中就包含了与人交往的法则,教会人们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真诚相待,能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清楚一个人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成功的基础。

(三)重谨言慎行的德育思想有助于学生行为准则的确立

“孝悌”是为人之本,而谨言慎行也是弟子不可缺少的品质。《弟子规》“谨”这部分内容中就详细阐述了为人应该有的道德规范。言语得当,态度谦恭,贵在慎行。希望弟子能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从仪容仪表、待人接物、言语行为做起,建立良好的行为准则。

(四)重学习实践并重的德育思想有助于学生完善的人格塑造

《弟子规》中提到“有余力,则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真理。”这是探讨德育教育与文化知识学习之间的关系。暨弟子在学习了“孝、悌、谨、信、爱众、亲仁”之后,还要注重力行,并通过学习和实践并重,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完善人格,这也是最为重要的事。

三、中职学校《弟子规》教学方法初探

(一)提高教师国学修养,以身立教

教师平时要通过相关书籍、网络平台、集中培训、考察交流等形式加强自身知识积累,提高国学修养。可定期举办教师读书交流会,分享心得感悟,从传统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继承优秀的传统教育方法,同时也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开发适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材,力求教材内容层次化、系统化、多样化。此外,教师也要言传身教,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做到“不令而行”。这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创新教学方法

课堂上,教师不应局限于一味地讲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要多联系实际,用真诚、爱心和耐心引导和打动学生。教师可联系学生所学专业,根据各专业特点展开教学。学生愿意听故事,教师就可以把道理蕴藏在故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在课前,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由学生分享《弟子规》中的经典故事,使学生在聆听和讨论中感悟其内涵。教学中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弟子规》中所包含的传统礼仪知识,并结合现实生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礼仪行为的训练,让学生动起来,不断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

(三)以生活实践为辅助,达到知行合一

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在德育教育中也是如此,中职学生学习《弟子规》重在践行,学生从《弟子规》中获取的养分要通过实践内化为道德认识,做到知行统一,才能达到道德修养的目标。

将课堂延伸到课外,结合《弟子规》中的经典内容,_展主题实践活动,使活动生活化、趣味化、体验化,提升教育效果。如利用母亲节、教师节、感恩节、中秋节等节日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由学生组织策划,让学生从活动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组织开展爱心志愿活动,如开展学习雷锋系列活动,为老人送温暖活动等,让学生通过活动,拓展学习阵地,纠正不良行为,学会知恩、感恩,与人为善。

(四)树立榜样,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通过生活实践教育和《弟子规》相关竞赛活动的开展,结合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反馈,评选出优秀学生、文明学生,进行表彰,并在全校范围内宣传学生事迹,为身边同学树立学习榜样,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其次,把践行《弟子规》作为常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可制作操行量化评价表,从学生人生目标、行为习惯、社会责任、集体观念、学习态度、生活作风、适应能力、思想素质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践行《弟子规》情况进行评价,并在班级范围内公布,使学生对照榜样,慢慢纠正自身不良品行习惯。

《弟子规》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中的德育思想对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中职学校教师要汲取《弟子规》中的营养,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修养,成为德技双优的有为青年。

参考文献:

[1][清]李毓秀(著),贾存仁(修订).弟子规[M] .北京:中华书局,2005.

[2]钱文忠.钱文忠解读《弟子规.[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3]钟茂森,细读《弟子规》[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