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文化创意产业重要性

文化创意产业重要性范文

发布时间:2024-03-22 14:49:4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文化创意产业重要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文化创意产业重要性

篇1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5-0053-05

引言

文化创意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开始对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问题进行研究,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套较为系统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回顾前人文献,对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还不够系统,或偏定性分析或偏定量分析,而没有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较好地结合起来。因而,本文将德尔菲法运用在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研究中,得到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权重,从而构建一套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提供依据。

一、德尔菲法相关理论

(一)德尔菲法的基本概念

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又称专家意见法,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O.赫尔姆和N.达尔克首创,经过T.J.戈尔登和兰德公司进一步发展而成。1946年,美国兰德公司首次用这种方法应用于预测分析,此后该方法被迅速广泛采用[1]。

德尔菲法主要是凭借众多专家的专业知识、经验和主观判断而形成的一种群体决策行为,其核心是通过匿名方式进行几轮函询征求专家们的意见[2]。评价、预测领导小组对每一轮的意见进行汇总整理后,将其作为参考资料寄发给每位专家,供专家们分析判断,并提出新的论证意见。通过多次与专家交互的循环过程,使分散的意见逐次收敛在协调一致的结果上,这样不但发挥了信息反馈和信息控制的作用,同时将得到一个统一且可靠性较大的结论或方案[3]。由于该方法所具有匿名性、反馈性和统计性等特点,使得其更多地适用于缺少信息资料和历史数据,且又较多地受到其他因素影响的信息分析与预测,以及相关指标体系的建立之中。因此,本文将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并基于德尔菲法构建出文化创意产业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相关统计指标

1.专家积极系数K

专家积极系数是指专家对本研究的关心、合作程度,可采用专家咨询表的回收率表示。专家积极系数越高,说明专家对该研究的关心、重视程度越高。计算公式为:K = mi /m,其中,mi为实际参与评分的专家人数,即回收咨询表的份数,m 为全部参加评分专家人数,即发放咨询表的总份数。

2.专家权威程度CR

专家权威与否对此次评价的可靠性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对评价结果进行处理时,要考虑专家对影响因素评分的权威程度。CR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专家作出的判断依据Ca;另一个是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Cb,具体量化指标(见下页表1),计算公式为:CR = (Ca + Cb)/2

3.重要性均值Ci

重要性均值体现了专家评分的集中程度。影响因素重要性均值越大,说明该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就越高。计算公式为:Ci =Cij,其中,Ci为影响因素i 的重要性均值;Cij为专家j对影响因素i 的评分值;m 为全部参加评分专家人数。

4.满分频率Ki

满分频率是指对影响因素i给出满分的专家数m’,与对影响因素i 作出评价的专家总数mi之比,是描述因素重要性的指标。Ci取值在0~1之间,Ki作为Ci的补充指标,Ki越大,说明该因素的重要性贡献程度越大。计算公式为:Ki = m’/mi。

5.变异系数Vi

变异系数是表示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的重要指标。它表明专家们对影响因素相对重要性认识上的差异程度。Vi越小,说明专家们的协调程度越高。计算公式为:Vi = Si/Ci,其中,Ci为影响因素i 的重要性均值,Si为影响因素i 得分的标准差。

二、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专家问卷调查表的制定

专家问卷调查表是在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广泛参考国内外前人研究成果及咨询从事文化创意相关研究专家的基础上而制定的,初步构建了6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包括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产业要素、产业运作要素、政府政策和创新能力;二级指标包括人力资源、产业规模、创新潜力和创新成果等。拟定了第一轮专家问卷调查表以及专家调查表说明,对本次调查的目的和任务及调查表填写说明等进行了详尽介绍。要求专家判断这些指标的重要性,补充重要但指标体系中的没有出现的指标,合并存在内容和意思重叠的指标并提供指导意见。本研究问卷设计采用李克特5等级量表模式,专家要对每一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评价,按照不重要、不太重要、一般、比较重要、非常重要五个等级,分别赋值为1、2、3、4、5。

回收第一轮专家调查表,进行汇总并计算各指标的重要性均值,以此作为进入第二轮的依据。将第一轮统计结果、专家的意见和符合要求的指标反馈给专家,同时制定第二轮专家调查表,供专家对指标体系重新进行评价。回收第二轮专家调查表后,计算分析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

(二)专家问卷调查表执行过程及结果分析

1.执行过程

(1)专家选择

篇2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物质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也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全球变暖、资源的逐渐的匮乏、环境持续恶化、粮食短缺等等以及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导致人们的内心的焦虑与孤独感越来越突出对于包装设计来说,全新的社会现实情况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包装设计的发展与革新迎来了新的创新契机,当代的包装设计已不应再是以追求使用功能为主导的设计形态,如何满足消费者更多元的需求(心理需求、情感需求、更高层次的审美需求、绿色需求)同时兼顾创造性的和谐、环保、健康的包装形态,是当代包装设计所面临的一个最重要课题。本文力图通过对创意产业与包装设计的“交叉、融合”来探析创意产业对包装设计的创新性影响。创意产业是当前极具生命力的一种产业发展模式,是以创意为动力源出发点,以精神文化创造为落脚点,并从创意开始,一直延续到产品的后续开发、形成产业基本链条,在这里文化和创意因素具有重要地位。在创意产业备受关注的今天,我国却面临“制造大国却缺乏自主品牌”的尴尬,那么“创意”应该在整个包装设计课程教育当中应该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同时也应该引起教育者的足够重视。

1 创意产业的发展概况

创意产业主要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它通常包括广告、建筑艺术、手工艺品、时尚设计、电影与录像、交互式互动软件、表演艺术、出版业等等。此外,还包括旅游、博物馆和美术馆、遗产和体育等。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又因各方面条件的不同而各有侧重点。创意产业的概念是由英国政府提出。现在已经成为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的创意产业也于近几年开始如火如荼的发展,特别是在北京、深圳、上海等大型城市尤其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给予了很多资金投入和优惠政策。我国发展创意产业,强调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鼓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为了提升品牌形象,强化品牌附加值,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依赖广告传播与产品包装在这方面的巨大作用。由于产品同质化和品牌竞争的全球化,包装除了促销和帮助建立品牌形象之外,它更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增加和强化品牌的附加值。所以,中国发展创意产业就必然不能忽视包装设计的发展。以上海为例,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思路与重点是从产业发展出发,重点推进以研发设计(包括工业、服装、软件和广告设计等)、建筑设计、时尚消费设计为主的创意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发展5大创意产业: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艺术、时尚消费和咨询策划创意。包装设计也被包含其中。2006年11月在上海举行的题为“创意设计,创造生活”的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其活动内容中有4项直接关系包装设计的发展,它们是:2006APD亚洲包装设计展;和谐社会与包装设计论坛;亚洲百位包装设计师上海大聚会、“东方之星”包装设计展。从这一活动安排来看,包装设计作为商品生产和品牌宣传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创意产业大发展的今天受到了应有的关注和重视,是创意产业要推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2 包装设计的发展道路

在今天创意产业备受重视的机遇面前,我国的包装设计应该走出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呢?首先应该明确发展包装设计的目的。包装设计应以提高大众生活质量、方便人们生活和工作、美化视觉环境为目的:其次,要持有坚决立足本国文化,虚心借鉴学习国外先进包装技术和方法的自主、开放的态度:再次,以与其他相关学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手段:最后,包装设计要寻找产业链化的发展道路,融入到创意产业发展的大流中,为“中国制造”添上世界范围内发展的翅膀。包装设计要坚定地立足我国文化,虚心地借鉴学习国外先进的包装技术和方法。文化是最具有民族特色,也是最有吸引力的。法国现任总统希拉克就很喜欢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曾经孕育出了汉唐那样的盛世,不能不说明她有着独特的魅力。与中国现状相适应的现代的中华民族文化,是在我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新的更有活力和生命力的文化。今天要以这样的文化为基础设计我国的包装,创造有中国味道的包装设计。从日、韩等国创意产业的发展不难看出,民族的设计才是世界的设计。日本的包装设计获得成功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对继承传统和借鉴外来文化的关系问题,有一种端正而有简单实用的认识:一切为了利于推动销售。今天的日本在来自传统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日本特有的民族文化,并在此之上找到了日本民族化的气息和时尚语境,走出令人们赞叹的日本包装艺术风格的新道路。有些国内的包装设计师,就是从日本的包装设计中学习借鉴来做自己的设计项目。而这种做法只能使我国的包装设计一直活在日本设计的阴影里面。只有从我们中华民族的当代文化内寻找美、寻找能够打动中国人的设计,才能够形成中华民族特色的设计,才能够在世界设计界占领一席之地。

篇3

仿佛一夜之间,“创意产业”就成了新经济的一个热门词语。国家和地方政府都看到了创意产业的光明前景。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开始争打“创意”牌,动漫基地、影视基地纷纷涌现。可见,大力倡导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国家改革发展的重要政策,已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如何创意才能形成产业成为研究的课题?

关于创意产业,笔者的理解是:以创意为动力源与出发点,以文化为基本领域,以精神文化创造为落脚点的相关行业生产就是文化创意产业。对文化创意产业性的认识往往被漠视,即从构思创意开始,到蓝图规划、批量生产实现、宣传发行、售卖实现,一直到延续的后产品开发,构成创意产业的基本链条。

这里的逻辑思路是沿着产业构架是否完善来进行,但实际上忽略本体核心的偏差影响着创意产业的真正构成。我认为:产业追求文化方有创意,创意立足文化造就产业,文化注重创意才有产业。这里并没有否认作为产业的基本要素,但格外强调了文化和创意因素的重要性。在当今时代,论及文化产业,必须重视这一观念,即没有对于文化的追求便难以有思想的创意,也就容易偏离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点;而所谓的创意如果不是立足于文化,也难以造就现代价值的产业;文化如果只是守旧不注重创意,产业的规模更难以实现。实际上,时代要求创意产业的凸显,是因为经济发展规模和社会文化需要的推动,而作为国家倡导的创意经济的确已经到了需要深入研究的关口。北京2006年人均GDP达到6210美元以上(一则统计为6262美元),而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共有9类,它们的产值已经达到960多亿元,占全市GDP的14%。这一迅猛发展的背景促使我们寻找世界性的发展眼光,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恰逢其时。

然而,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类别的扩大化问题从一开始就不容忽视,目前到处谈论的“文化创意产业”,就出现了只注意霸占地盘和收编领域、一味要求产业目标而缺少对产业核心“创意”认知的偏差。与以往“文化是筐什么都装”的问题相近,丢弃了文化内核,有意无意拿着文化创意产业的筐,往其中随意套古旧传统的东西。

观念正确才有文化的创意产生

应当承认,文化创意产业才刚刚进入我们的视野,却已经得到了政府有利政策和大幅资金的支持,于是,理论跟进就显得极其必要,而如何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更是当务之急。文化创意产业同时成为许多企业逐利的目标,因此而暴露出了最为功利的产业要求的直露性。文化创意产业在某种程度上被大力提倡为创意经济的落脚点有一定合理性,在这里,产业的意识得到大大提升,但产业的结构性要求以及结构中的联系即产业链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没有产业链,产业意义难以成立。越来越多的学者形成基本共识,即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差异是明显的:文化创意产业应该以小博大,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产业,而具有强调观念意识造就文化产品高倍价值的功用。

所以,正因为“创意”本身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其自身的“观念性”价值最为重要,对于创意产业观念形态的研究应首当其冲。而抓住观念形态的特点,哪怕未必直接和企业的收益挂钩,却也是构成这一产业的基本前提。观念正确则有文化的创意产生,产业的目的才有可能实现。

以上所述,对文化创意产业不能不在观念意识上给予格外的强调,同时也不能不强调产业以创意为中心的文化构成意识。

需厘清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和包容面

文化创意产业目前成为国家大力支持的领域,其原因是生产达到一定阶段,考察发展问题的视野扩大,超越了产品物质存在和简单生产到产品化的阶段,期求“创意”的高端文化价值和“产业”链条及产品高速增长的阶段。因此,这里有三者即产业意义上的商界眼光、经济策略的迫切目标以及文化意味都隐含在其中。其中,对于创意艺术文化在内的主要产业对象,重视艺术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构成的意识,尤为重要。因为艺术是创意的集中体现。

在这一个意义上探究文化创意产业时,实际上突破了以往简单孤立的生产企业,以及单一的产品概念的认识,而站在包容新鲜创造观念对于文化产品的价值意义上。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泛滥化的思考,就包含了对于将几乎难以说清的产业都纳入文化创意产业的忧虑,以及对将缺乏精神产品意义的生产都纳入文化创意产业的担心。

篇4

(一)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文化产业近年来逐渐得到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的文化消费能力逐渐提高,对于文化需要也日益增加。文化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国外的一些文化创意产业逐渐形成一定的品牌,不同的文化需要不同的代表形象,文化创意品牌作为某种文化产业的形象之一,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外文化创意产业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文化品牌,同时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需要融合到市场经济中,文化创意品牌的形成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

(二)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文化需要逐渐增加,各国的文化资源作为软实力逐渐成为国家竞争的重要资源。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众多的竞争,不仅仅是国内的竞争,同时也包括国外的竞争。不同的区域有自己专属的文化,各地区的文化资源差异很大,如何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逐渐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文化创意品牌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代表,能够融合文化的精华,集中反映文化内涵。文化创意品牌作为一种品牌具有一定的优势,品牌的形成是一种文化凝聚力的体现,同时也是文化精华的集中。通过文化品牌的宣传和营销可以有效地提高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和形象,保障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有利于文化资源的发掘

文化品牌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文化资源作为支撑,当前文化资源相对丰富,但是一些地区并没有完全挖掘一些特色文化,通过创意品牌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文化产业的创新力,能够积极挖掘一些地区的文化资源,不断丰富文化资源,建立新的文化创意品牌,不断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电影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受到关注,除了美国的好莱坞这一品牌之外,我国也不断发展一些城市的电影文化,形成了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等等电影文化,通过文化品牌的形成促进地区的文化资源合理利用。

(四)促进经济的发展

文化与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品牌的建立有助于促进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创意品牌需要一定的营销策略,通过创意品牌的形成,可以带动周围的生产加工以及旅游文化发展,这不仅增加了周围城市的经济收入,同时还增加了周围地区的知名度。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逐渐寻求发展的新模式和新契机,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城市发展的新机遇。通过发展城市旅游业或者新的文化产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的经济效益和城市的竞争力。

二、文化创意品牌营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文化创意品牌的营销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当前的文化产业发展时间比较短,文化创意品牌营销工作并不十分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营销的水平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当前文化创意品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创意品牌营销工作重视不足

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营销工作息息相关,由于文化产业发展时间比较短,一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不十分完善,很多企业并没有充分重视营销工作,导致文化创意品牌的竞争力和知名度不高,难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当前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对于营销工作缺少长远的规划,缺少专业的营销人员,导致营销工作效果并不理想,文化创意品牌难以被消费者重视,影响整个文化创意品牌的发展。

(二)文化创意品牌营销缺少创新

文化创意品牌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新奇性,在营销的过程中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文化创意品牌逐渐增加,文化创意品牌的竞争逐渐激烈,文化创意品牌营销工作由于缺少创新,营销效果并不理想,难以促进文化创意品牌的发展。营销工作的效果直接影响文化创意品牌的发展,文化创意品牌如果自身缺少创新性,或者是营销工作中缺少创新性都难以促进文化创意品牌的发展。

三、文化创意品牌营销策略

在文化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文化创意品牌的营销工作逐渐受到重视。但是文化创意品牌的营销工作并不十分理想,一些企业对营销工作的重视不足或者是营销策略不完善,严重影响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营销效果,甚至影响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今后需要进一步完善文化创意品牌的发展,更好地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一)提升文化创意品牌的竞争力

文化产业的发展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如何更好地促进文化创意品牌的发展,提升文化创意品牌的竞争力逐渐受到关注。文化创意品牌的营销水平逐渐受到文化创意品牌自身的影响,如果文化创意品牌的竞争力比较高,可以有效地提高营销水平,如果文化创意品牌缺少竞争力将对营销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文化创意品牌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核心,应该不断推陈出新,结合当地文化资源的优势,创造出比较有特色的文化创意品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文化创意品牌的形成需要结合当地的文化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的文化产业,比如一些近郊的农村可以发展都市农业,为城市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但是需要充分体现当地的农村文化,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舒适与自由。

(二)丰富文化创意品牌的营销手段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文化创意品牌也逐渐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文化创意品牌营销的难度,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文化创意品牌营销的手段。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营销的手段,以往的电视营销以及电话营销,广告营销已经十分普遍,微博等网络营销方式逐渐广泛,文化创意品牌的营销可以充分借鉴一些网络营销手段,增加营销的范围,提高营销水平。文化创意品牌营销企业需要对本品牌的营销工作制定出相应的规划,对品牌进行战略分析,找准品牌的消费主体,通过网络的互动提高品牌营销效率。文化创意品牌除了运用广告,杂志等传统媒介之外还需要运用新兴的网络技术,为品牌树立良好的形象,尽快实现营销目标。在品牌营销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消费主体的感受,要贯彻“以人为本”的营销理念,重视消费主体的情感诉求以及品牌的亲和力,通过这种品牌精神的营销工作,使消费主体能够更好地了解本品牌的优势,提高其营销水平。

(三)提高文化创意品牌营销人员素质

文化创意品牌的营销工作中需要充分重视文化创意品牌意识的形成,提高营销人员的整体素质。文化创意品牌营销工作前需要对整个的市场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文化创意品牌的现状,进而分析和提出本品牌的优势,通过加强营销人员品牌营销工作的培训和教育,使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认识品牌营销工作的过程以及重要性。文化创意品牌营销工作中需要建立一定的营销目标,制定出一些突发状况的应急预案,使工作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保障品牌优势的重要性。品牌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在营销工作中建立奖惩制度,对于那些对文化创意品牌营销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有损于品牌形象的人员给予相应的惩罚,通过这一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保障创意品牌的营销工作。

篇5

二、文化创意品牌营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文化创意品牌的营销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当前的文化产业发展时间比较短,文化创意品牌营销工作并不十分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营销的水平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当前文化创意品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创意品牌营销工作重视不足

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营销工作息息相关,由于文化产业发展时间比较短,一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不十分完善,很多企业并没有充分重视营销工作,导致文化创意品牌的竞争力和知名度不高,难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当前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对于营销工作缺少长远的规划,缺少专业的营销人员,导致营销工作效果并不理想,文化创意品牌难以被消费者重视,影响整个文化创意品牌的发展。

(二)文化创意品牌营销缺少创新

文化创意品牌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新奇性,在营销的过程中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文化创意品牌逐渐增加,文化创意品牌的竞争逐渐激烈,文化创意品牌营销工作由于缺少创新,营销效果并不理想,难以促进文化创意品牌的发展。营销工作的效果直接影响文化创意品牌的发展,文化创意品牌如果自身缺少创新性,或者是营销工作中缺少创新性都难以促进文化创意品牌的发展。

三、文化创意品牌营销策略

在文化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文化创意品牌的营销工作逐渐受到重视。但是文化创意品牌的营销工作并不十分理想,一些企业对营销工作的重视不足或者是营销策略不完善,严重影响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营销效果,甚至影响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今后需要进一步完善文化创意品牌的发展,更好地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一)提升文化创意品牌的竞争力

文化产业的发展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如何更好地促进文化创意品牌的发展,提升文化创意品牌的竞争力逐渐受到关注。文化创意品牌的营销水平逐渐受到文化创意品牌自身的影响,如果文化创意品牌的竞争力比较高,可以有效地提高营销水平,如果文化创意品牌缺少竞争力将对营销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文化创意品牌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核心,应该不断推陈出新,结合当地文化资源的优势,创造出比较有特色的文化创意品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文化创意品牌的形成需要结合当地的文化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的文化产业,比如一些近郊的农村可以发展都市农业,为城市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但是需要充分体现当地的农村文化,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舒适与自由。

(二)丰富文化创意品牌的营销手段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文化创意品牌也逐渐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文化创意品牌营销的难度,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文化创意品牌营销的手段。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营销的手段,以往的电视营销以及电话营销,广告营销已经十分普遍,微博等网络营销方式逐渐广泛,文化创意品牌的营销可以充分借鉴一些网络营销手段,增加营销的范围,提高营销水平。文化创意品牌营销企业需要对本品牌的营销工作制定出相应的规划,对品牌进行战略分析,找准品牌的消费主体,通过网络的互动提高品牌营销效率。文化创意品牌除了运用广告,杂志等传统媒介之外还需要运用新兴的网络技术,为品牌树立良好的形象,尽快实现营销目标。在品牌营销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消费主体的感受,要贯彻“以人为本”的营销理念,重视消费主体的情感诉求以及品牌的亲和力,通过这种品牌精神的营销工作,使消费主体能够更好地了解本品牌的优势,提高其营销水平。

(三)提高文化创意品牌营销人员素质

文化创意品牌的营销工作中需要充分重视文化创意品牌意识的形成,提高营销人员的整体素质。文化创意品牌营销工作前需要对整个的市场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文化创意品牌的现状,进而分析和提出本品牌的优势,通过加强营销人员品牌营销工作的培训和教育,使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认识品牌营销工作的过程以及重要性。文化创意品牌营销工作中需要建立一定的营销目标,制定出一些突发状况的应急预案,使工作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保障品牌优势的重要性。品牌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在营销工作中建立奖惩制度,对于那些对文化创意品牌营销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有损于品牌形象的人员给予相应的惩罚,通过这一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保障创意品牌的营销工作。

篇6

中图分类号:U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6-0181-02

一、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蓬勃发展风靡全球,如今已成为一种主流经济模式,被各国家广为讨论、接受并实施。创意产业发展的先驱当属英国,其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阐述了创意产业的定义,即“所谓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物质上升到精神,文化的商品化、社会化由此凸显。发达国家早已认识到创意产业的重要性,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对新兴产业的扶持,使创意产业成为一项国家政策,从而代替传统经济进行经济的转型。这一政策实现了物质和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现代经济的人文化,使产业从以往的制造变为创造,从工业化变为艺术化,形成了“工业化制造”向“艺术化创造”的转变。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未来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创意产业都将会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创意产业将赋予文化一种力量,相对于政治经济的“硬力量”,文化可被视为一种“软力量”,它对经济社会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是持续不断的。

二、创意产业与汽车造型设计

汽车作为一种商品,首先向人们展示的就是它的外形,外形是否得到人们的认可将直接关系到这款车型甚至其品牌的命运。但近年来,在技术、效用等方面趋于一致的情况下,汽车在质量上的差距越来越小,所以要在技术上取得明显优势日益困难。设计是能将一种产品与另一种产品区分开的有效方法。设计的创造性能力是获得有效结果的要素,为获得先机就要设计先行,使汽车造型个性十足、与众不同,让消费者明显感到差异所在,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满足精神需求。

创意产业将引导汽车造型设计的潮流。因为,设计作为创意产业的核心,具有创造性,独特性,时尚性。在设计阶段,由设计所创造出的“概念产品”将引领消费趋势,引导企业发展。这些概念产品一旦被认可,便会成为独特的,超前的产品而走俏市场。设计将虚拟的创意、想象有形化,使其成为商品,满足、引导、创造人们的消费需求。正如概念汽车,展现了新颖、超前的构思及独特的魅力,反映出人们对于未来生活方式的向往,也是各大汽车品牌借以展示其科技实力和设计观念的最重要的方式。创意产业实现了汽车产品的多样化,使独特的设计风格成为品牌的符号。

创意产业确保了汽车造型设计的价值量。S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物质缺乏时代的结束,人们已不满足于对物质价值的需求,而是对精神价值的需求越来越高,产品的实用性已不是首要目标,产品的造型和包装的差异性、多样性成为决定价值量的主导因素,设计领域高级阶段中的汽车造型设计更是如此。其中,人类劳动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在体力劳动强度和熟练度趋于一致的情况下,设计作为复杂的人类脑力劳动,蕴含了更大的劳动量。在汽车的研发生产过程中,脑力劳动为汽车产品投入了更多的劳动量,其价值量也就增高。独特的设计理念赋予了汽车产品的不可复制性,使其成为“特殊产品”,供不应求,其市场价格与市场潜力自然不可估量。

创意产业是增加汽车产品附加值的有力手段。功能是造型的先决条件,不能脱离功能来进行造型设计。因此在不改变汽车产品的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对其外观造型进行艺术加工,便可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附加值,一是来源于文化价值含量,二是来源于艺术价值含量,三是来源于品牌价值含量。无论哪一种价值含量都需要通过设计手段来实现。创意产业针对汽车产品的造型、色彩进行“再创造”,将会吸引消费者的“额外”目光,因为产品的形式会引发人们意识到或自己没意识到的情绪反应,而正是这个反应反映出对形式的直接评价,以视觉为切入点,来提升感性认知。

创意产业完善、延伸汽车造型设计的产业价值链。由于对设计的投入不足,缺乏设计人才且设计能力有限,使得许多自主品牌还是依赖国外的核心技术,没有摆脱引进―模仿的模式。生产制造只是产业流程中的一小部分,品牌的研发和销售才是重中之重,要将产业链拓展延伸到“文化服务”。通过创意产业开发相关的衍生产品,利用设计手段去营销,将产品文化商品化,将文化作为一种资源来盘活,推广到汽车产业。

三、创意产业的创造性

(一)创意思维

在汽车产业中,创意是核心要求,文化是设计的内涵和本质。对于车身造型,人们常常凭借自己的固有经验模式来看待设计美学问题,只凭借直观感受去理解而忽视了对本质的认识,思维被束缚以致落入俗套而毫无新意。汽车造型设计发展速度之快,要想在动态的发展中赢得主动和先机,不仅要在质量、成本、加工工艺上下工夫,更要在设计思维、设计理念上进行创新。小到车身的一个倒角,大到腰线走势,每一次的改动创新,都是对车身造型的突破,并在视觉上给消费者带来全新感受。借助自然的力量,将仿生学引入汽车造型设计中,以设计来带动技术的发展,通过对物体表象的再创造,将车身造型的艺术价值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汽车造型设计的核心已不再是技术和方法,而是整合了知识和技能的创新思维。由此可见,创意产业的创造性给汽车造型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创意产品

汽车产业已从制造业向创意产业和服务业延伸,呈现出哑铃型趋势,研究开发和销售服务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推动着汽车产业的纵向发展。创意产业是智能化、人文化的高附加值产业,对汽车产业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将这些附加值渗透到汽车制造业之中,将推动汽车制造业向高附加值产业升级。

现在人们已不满足于汽车原本的造型和功能,为凸显个性及体验极限,掀起了改装车的风潮。改装车作为一种潮流,得到越来越多车主的认可。随着私家车拥有量的与日俱增,汽车改造需求也随之而生,影片《速度与激情》系列就是典型案例。在改装车展览会上,原作为交通工具的汽车,现已成檎故境抵鞔丛炝Φ钠教ā8骺畛敌头追鬃鞍缫圆煌的时尚元素,风格迥异,不禁让人感叹创作者的想象力,也让人感受到汽车文化的魅力。个性十足的改装车得到人们的青睐,是追求个性的体现,改装车已成为一种汽车文化。汽车改装不仅增添了汽车文化的魅力,还成为汽车产业经济的另一个增长点,是汽车相关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创意产业积极迎合人们对汽车的改装需求,将创意设计融入汽车造型设计和改装中。

汽车产业将文化商品化,通过艺术性的加工走上了荧幕,其价值被多形式地开发与利用。以汽车为题材的电影、动漫数不胜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变形金刚》。创意赋予汽车生命,使影片中出现的经典车型成为永恒。如此深度地发展汽车文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3部《变形金刚》影片累积票房近30亿美元。创造高端产业链,利用产品附加值来创造价值已在汽车产业中显现出重要性。除了汽车影视,汽车体育、汽车节目、汽车书刊甚至汽车服饰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宣传和强化汽车文化,将技术与文化融合为一体。

通过对衍生产品的开发,实现了产业的延伸,形成长线生产能力,扩大了产业规模。这显然不是一个短期行为,创意产品的高效性和持久性将有效地融合到下一创造周期,实现更大的价值互动。

四、结语

创意产业使汽车产业走向规模化,使汽车文化商品化。注重设计的创新性和创造性,发展规模化的生产与服务方式,将带动汽车产业链整体的发展。现代经济是人文化的经济,经济的竞争、产品的竞争慢慢走向文化的竞争、创意设计的竞争。人文精神已经充斥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中的每一个环节。中国已认识到创意产业的重要性,以经济发展为目标,以传播文化为导向,不断更新深层文化观念,从而一步步实现经济的转型。

参考文献:

[1]喻仲文.中国艺术创意产业的现状及其特征[J].设计艺术研究,2012(5).

[2]汪明强,沈山.创意产业与国际艺术授权[J].文艺研究,2004(6).

[3]熊微.创意文化性――设计的概念和本质再探[J].中国陶瓷,2006(11).

[4]张革,李世忠.艺术设计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作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2(22):53.

[5]刘学文,王铁军,鲍枫.文化创意产业与中国设计教育[J].文艺争鸣,2012(10):145-147.

篇7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德国经济和技术部就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当作提升经济实力的重要政策,涵盖了工业设计、艺术品市场、音乐、图书、广告、建筑等11大产业的生产、服务和价值创造。2008年,德国文化创意产业共有23万个企业经营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接近一百万,年产值达到1320亿欧元,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文化和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经济力量。创意产业作为11种经济成分的综合体,因其惊人的高增加值和增长率成为2006年人们关注的焦点。随后,文化和创意产业在政治议事日程中被重视起来――反映在旨在推动欧洲经济增长的《里斯本进程》(Lisbon process)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公约》(UNESCO Convention on Cultural Diversity)中,德国于2007年2月签署了后者。2007年,在德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之初,德国联邦政府就将文化和创意产业设置为在柏林举行的欧洲文化部长非正式会谈的一项议题。

在德国,2004年创意产业实现了580亿欧元的总增加值(GVA),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6%。根据2006年度文化产业大会公布的数字显示,2004年的增加值比前一年增长4.4%,这是德国全部经济成分增长速度的3倍。

“生活每天都在继续、时尚每天都在改变。没有原创概念的产品是廉价的,没有创意的产品其市场竞争是惨烈的,没有设计的产品是没有生命力的。”在拥有140年历史的布料公司JakobSchlaepfer,设计师马汀先生道出了创意设计的价值,“我们专注于做布料,尽管过去很成功,但现在依然还得跟着时尚和潮流前进,还要不断地去创新、改进。”通过变换新材料和新设计,60个设计师一年能创造出2000种新产品,源源不断地为香奈尔等知名品牌供应布匹面料。也正因为有独特的创意设计,其布料产品的价格也自然不菲,最高达一万元人民币一米。 一年产生成千上万的创意设计和产品,设计师的创作灵感从何而来?在著名家具公司Vitra,记者得到了答案,倘佯于厂区诺大的家具博物馆中,架子上分门别类地摆放着从世界各地收集到的六万多种新旧家具,可以想得到的原材料、形状的家具,这里都一应俱全。单是椅子就有上千种,铁椅、木椅、塑料椅等等,这里竟然还藏有中国旧时的婴儿摇椅。如此丰富的藏品,成为创作的宝库,设计师们常从这里捕捉到一闪而过的创作灵感和创意火花。

篇8

一、引 言

2009年底,詹姆斯·卡梅隆再次以《阿凡达》骄人的票房,突破自己曾以《泰坦尼克号》创下且保持了12年之久全球票房第一的纪录。在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的角逐中,《阿凡达》获得三项大奖,“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和“最佳视觉效果”。该片提供2D、3D和IMAX-3D三种制式,在中国国内,不仅出现了连夜排队抢票的景象,在一些没有IMAX-3D制式影院的城市,甚至出现了组团去附近城市只为看到效果最佳的《阿凡达》的“壮举”。这样的疯狂和痴迷,从现实的角度,展现了新媒体艺术的绝佳魅力。

新媒体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形态、状态,二是增强了信息传送的互动性和即时性,三是实现了高科技、多技术、多媒介的融合。

而新媒体艺术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载体,以现代艺术为内容,以大众传播科学理论为纲领,将信息通过媒介的传播技术将科学与艺术的高度融合,应用到文化、艺术、商业、教育和管理领域,并且,以此对文化艺术本身和文化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二、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新媒体艺术元素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界定

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的生成主要来自以英国为首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文件,因此带上了浓重的地方色彩,各自的概念界定往往与其国家本身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和认知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具有全球普遍认同意义的概念目前还未产生。我国近年来的官方文件,包括《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中,仍未采纳“文化创意产业”这一说法,而是保留了过去的称谓“文化产业”。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教授、澳大利亚创意与创新重点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和项目主管、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知名文化创意产业学者约翰·哈特利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着力描述一方面在于创意艺术,这主要表现在个人才能上,另一方面在于文化产业即质量因数,这两方面的结合。它是近些年来在新知识经济范围内的信息通讯技术,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媒体技术的语境下,它们在理论和实践中提供城市消费者交互式运用的概念[1]。

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领域领军人物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元浦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当今全球化条件下,以新媒体传播方式为主导,以艺术文化消费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传播为支撑,以文化经济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的,国家、行业、技术领域交叉或创建的新型产业集群[2]。以上二位国内外著名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区别文化产业的认识中,都强调了新媒体技术和网络等新传播方式这类要素的创意地位。

而各国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也不尽相同。英国将其分为13类,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品交易、工艺品、时装设计、电子出版、时尚、互动休闲软件、影视、音乐、表演、电视广播。 美国依旧版权分为4类:核心版权产业、交叉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边缘支撑产业。联合国则分为传媒、卡通、电影、娱乐、网络游戏、旅游、文化、网络信息、音乐、戏剧艺术、艺术博物馆等。

(二)新媒体艺术的概念

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认为,连结性与互动性为新媒体艺术最明显的特征。它的表现形式包括:影像及互动装置、虚拟装置、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动画动漫、影视广告、网络游戏、数码艺术设计、数字插画、CG静帧、数字特效、DV、数码摄影等。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非常多,但共通点就是被大众所接受的途径以及作品的直接互动,通过人的触摸、空间移动、声、光、电等的效果,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中。新媒体艺术创作需要经过:联系、融入、互动、转化、展现这五个阶段。首先必须有人与装置之间的联系,并全身融入其中,而非仅仅在远距离观看,通过与系统和人产生互动,这将导致艺术作品与人的意识之间的转化,最后展现出全新的影像、关系、思维与效果。

将当代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相比较,其发展有着独特的时代背景。它已不再仅仅依赖个体艺术家的才华和灵感,而是依赖整个艺术创作体系、艺术传播过程及方式、艺术媒介手法与参与方式等的全面创新。图像时代、消费时代以及“数字化生存”是新媒体艺术发展的现实语境。

首先,图像成为人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资源,对许多人来讲,甚至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科技时代的图像主要集中于用声、光、电为载体的多媒体种,而不再集中于平面中的图像、文字等这类静态印刷物中。“当代艺术及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听觉的感官艺术文化,而不再是平面的印刷文化,这已经是不容小觑的事实。”[3]

其次,当今世界消费主义的盛行,使得商品的价值已不只是其使用价值,人们消费商品,也可能是为了满足内心需要的符号消费、仪式消费等,消费也成为艺术活动的基本方式。艺术经纪人出现后,处于艺术家和群众之间,他们了解并熟悉艺术家,懂得艺术欣赏,自身又赋有很强的营销能力,清楚明白市场需求,最重要的是他们富有经验,可以通过消费的方式把艺术推向大众。

再次,MIT著名教授尼葛洛庞帝笔下的“数字化生存”时代已经日渐成熟,科技的发展引起传媒形式的变化,艺术的多媒体化以数量越来越多、类型越来越新颖的大众文化产品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标志。通过媒介,文化艺术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效率更高。而且,媒介融入了艺术的创作的整个过程,真正可以成为艺术中的一部分。艺术传播与媒介技术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带来的语境的分离和重构,也让人们从根本上重新认识了艺术创作对生活的传统观念的反应。

(三)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现象

当今,数字媒体就像是文化艺术创意产业的发动机,它以IT 技术和CG技术为核心,极大地推动文化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影视、动漫动画游戏研发、广告、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开发与信息产业、建筑、工业、服装等一系列的艺术设计、系统仿真、图像分析、虚拟装置等领域,并涉及到科技、艺术、文化、教育、营销、经营管理等诸多领域[4]。

首先,分解文化创意产业,可以看到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分解为三组概念,即文化、创意和产业。第一,文化(包括艺术)传播借新技术革命下的新形态媒介,提高了传播效率,又增加了受众的审美感受,并通过“点击”、“复制”等形式,扩大了传播的接受范围和接受频次,增加了受众的“被卷入感”,从而,产生了新媒体艺术的最重要传播特点——交互性。第二,新媒体的使用使创作者的“创意”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因而,提高了作品“创意”的表现力。第三,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带来了受众的数量激增,创造了更多的文化消费需求,使文化具备成为一个产业,并保持盈利性的必要条件。

其次,考察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仍然可以看到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电影电视广告是新媒体艺术介入较快较多,也是进入大众视野最多的领域;动漫和软件开发业运用新媒体艺术的虚拟现实和交互性更多,并且发展主要依赖新媒体技术的个性;随着人们生活中电子产品的增多、闲暇时间的减少以及阅读习惯和获取信息习惯的改变,数字出版的兴起和发展正在日益增加与新媒体艺术的融合;而旅游会展业,在近年来更加注重新媒体艺术要素的融入,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上海2010年世博会中,新媒体、声光电的运用给观众带来了大量的美感体验。

转贴于

三、新媒体艺术之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复兴文化产业,保护文化遗产,提高文化商品的附加值

首先,与传统的文化产业相比,诞生于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化创意产业更加强调创意的重要性,创意是其核心,并表现出多样性而非同质化、分众消费等诸多特点。新媒体艺术开放、自由、复制成本低的特点,能够充分考虑到受众个体喜好以及内心需要的相异,在提高其自主选择权的同时,有利规避了文化产业过去成本高、风险大这一缺点,并通过技术含量和知识产权的技术保护,保障了文化商品的使用价值。

其次,文化遗产作为地区人群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中国的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27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数量丰富。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共4项,另外,我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1175项。物质文化遗产易被破坏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易保留的特点决定了这两者都需要借助科学技术,而在继续承担文化艺术传播功能的过程中,同时使自身被保护和保留。新媒体艺术的虚拟现实功能以及数字化保存方式可以在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和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贡献巨大力量,从而促进了文化的流传。

再次,新媒体艺术本身就是一种高附加值的文化商品,它将过去一味依赖创作者才华和名气或者物品历史的文化商品的价值,转嫁到技术带来的高附加值中,以可感互动的体验增加艺术文化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含金量,可以更加有力推动文化经济的发展。新媒体是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技术手段,是提高创意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砝码。因此,融合新媒体技术与文化艺术要素的新媒体艺术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内容。

(二)实现文化创意产业推广体验经济与美学经济的载体

首先,新媒体艺术是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一种叫“体验经济”的重要载体。“体验经济”即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所谓体验,就是企业以服务为平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从而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行为。众所周知,商品是客观存在即有形的,服务是无形的,而创造出的体验是会给人留下记忆的。与以往不同的是,商品、服务对消费者来说都是外在的,但体验是主观存在,即内在的,存在于个人心中,是个人在身体、感情、意识上参与所获得的。没有两个人的体验感受是完全一样的,因为体验是来自每个人的感受与商品之间的互动所得的感情[5]。在这里,大致总结了5种体验,娱乐体验、教育体验、情绪体验、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等。新媒体艺术交互、虚拟的特点增加了受众的被卷入感,例如在四维影院中我们亲身体验到虚拟现实技术借助声音、音乐、光线、电子影像、机械互动装置、遥控器等多种媒体相结合,打造出幻真的虚拟世界。新媒体艺术带来的体验是借助数字技术,通过虚拟现实,使消费者得到沉浸感、交互性和构想性。

其次,新媒体艺术的低门槛对于美学经济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美学经济指“立足于美学价值,通过向潜在消费群体提供审美服务产品(或将审美要素大量渗透到商品中),以提升商品的文化附加价值,使消费者获得审美愉悦为目的而获得利润的经济形态”[6]。美学经济的题中之义是强调艺术生活化,通过将美附着在能够更多接触到人们生活中的实用物品或商业服务,来推广美的体验,实现审美教育和审美享受的普及,从而达到文化艺术的“平民主义”,即平民美学。新媒体艺术使艺术生活化,艺术生活化是文化成为产业的基础。文化创意产业以商业形态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更公平、更包容的文化语境的构建契机,就是在这样一种转向中将高雅,高端文化推向边缘、消解它的光环的同时,也将它们的泛化促使形成更加公平的艺术文化共享空间,以便大众容易接受、理解这些艺术文化层面的享受,这无疑可以使社会文化更快更好地整体进步。

四、结 语

新媒体艺术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多种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传播与文化创意产业是中国可以尽快步入世界前列的产业类型[7]。我国在推动文化传播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对新媒体艺术予以了多方面的支持和重视。2005年国务院出台《推进试点单位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的若干意见(试行)》,有力地推动了电视数字新媒体的发展。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规定,我国每个电视台每天必须播出超过10 分钟的动画片(省台要求30 分钟以上) ,其中60 %必须是国产片。国家火炬计划批复的全国唯一的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专业集聚区,成立于2005年12月31日,这是北京市首批认定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该基地还在2006年的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光荣地被评为“最具投资价值的创意基地”。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加强对新媒体艺术的研究投入以及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并寻找实现新媒体艺术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更多可能模式。

参考文献

[1] 金元浦.当代世界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其特征[J].电影艺术,2006(3).

[2] (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92.

[3] 肖永亮.数字媒体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地位[J].现代传播,2005(5).

[4] 田忠利,付琳,龚小凡.关于数字新媒体艺术发展的思考[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7(10).

[5] 金元浦.文化产业与体验经济[J].21世纪商业评论,2006(1).

[6] 金元浦.文化创意产业的高端融合[J].中关村,2010(11).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4-0266-02

引言

文化创意产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叫法,英国叫创意产业,美国叫版权产业或娱乐产业,日本叫感性产业或注意力经济、体验经济、休闲经济等,上海称创意产业,香港称文化与创意产业等。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创意产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汇聚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成为产业经济的重要发展趋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意产业所具备的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等特点,为优化城市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与自主创新提供了重要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各地为了更好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纷纷制定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就要深入挖掘文化创意资源,加快建设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着力引进和培育新兴文化创意企业,把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

据教育部统计,2009年国家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进步奖)高校所占比例为64.8%,2010年国家三大奖全国高校占总数的71.5%。其中由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项目呈上升趋势。艺术类高校积累了深厚的艺术文脉与创意资源,具有活跃的艺术创意氛围,在艺术和设计领域具有显著的学科与创意优势,长期以来为区域的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艺术类高校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1.深厚的人文传统底蕴、活跃的艺术氛围与良好的文化生态。人文艺术积淀与传统底蕴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为关键和基础的条件,艺术类高校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与传承,积累了深厚的艺术文脉与创意资源,同时以艺术类高校为中心,周边逐渐形成多个艺术创作库,具有活跃的艺术创意氛围,与艺术类高校形成无可取代的艺术与人文生态。

2.成本经济、得天独厚的创意空间资源与环境景观。长期的办学历程,为艺术类高校积累了丰硕的艺术成果,也孕育出别具一格的校园建筑与环境景观,这些建筑景观完全可以作为创意产业园区的现有资源,为园区的建设节省大量建设资金与时间。

3.人才、学科优势助推文化创意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艺术类高校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上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文化、创意、科技和知识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这些要素在高校的集结程度和活跃程度是其他社会组织无法比拟的。

高校拥有比较宽松的环境和人才、学科、科学技术优势,高校的教研和科研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和人才规划纲要相互衔接和融合,通过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学校、研究机构联手合作、协同创新,可以将文化创意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推进文化创意成果市场化、社会化和大众化,使文化内涵在产业化过程中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二、如何依托艺术类高校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艺术类高校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以艺术类教育和艺术类文化创意研究为教学核心;二是人才培养与毕业生就业以文化创意产业需求为导向。依托艺术类高校深厚的艺术人文积淀、良好的文化生态与活跃的文化创意氛围,充分利用艺术类高校现有的教学、科研与实验空间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与改造,形成涵盖影视动漫、绘画雕塑、建筑景观、艺术设计、工艺美术等多种业态的规模化产业集群,打造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业态多元、产业集聚、富有特色的创意产业基地,推动并提升市区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层次与水平。

1.创意产业集聚区。艺术类高校自身是文化创意产业资源的集聚地,高校教育实践活动渗透到了社会中多个角落,其中社区文化建设作用显著: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审美趣味、影响社区受众群体的消费选择、引领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趋向,这势必会为文化产业培养忠实的消费者。

充分利用艺术类高校涵盖研发设计、软件设计、建筑设计、咨询策划、文化传媒和时尚消费六大创意领域的学科优势,借助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吸纳多种业态的创意企业、机构与设计师工作室进驻创意产业园。推动信息、人才、渠道的多层次汇集,逐步完善策划、创意、设计、生产、营销推广的产业链条,在各种业态的交融、互补与多元整合中形成创意产业的集聚与辐射,引发创意产业的增值效应,创造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2.艺术体验观光区。整合艺术类高校的艺术资源优势,利用校区环境、空间与设施改造的机会,进一步传承并强化艺术类高校的艺术特色,营造艺术氛围浓厚的园区环境与整体形象,以独一无二的艺术游历与观光体验吸引并集聚人气,扩大影响与知名度。

3.艺术创意人才库。艺术类高校具有类型多样、布局齐全的专业学科体系,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培养并汇集了大量艺术创意精英人才,对创意企业与艺术设计人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创意产业园区力争通过独具特色的资源与空间优势,吸纳并汇集众多处于起步与发展中的创意企业与设计人才,为他们提供开放、多元艺术创意空间与场所,形成培育、集结与输送创意精英的人才基地。

整合教育资源,做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创意产业脱胎于文化产业,更突出强调个人的创造力,在文化创意产业的链条上,人才是最基础、最关键、最重要的因素。高校历来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服务文化创意产业方面,担当着为社会培养“创意阶层”的历史重任。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以实战的形式打造人才。

4.创意品牌孵化地。“原创性”与“创造力”是艺术类高校在艺术与设计领域长盛不衰的动力源泉,也是创意产业最为核心的智慧要素。充分利用创意产业园区在人才、学科、渠道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产业,为地方企业和产品注入创新和变革的活力,实施创意成果化、成果产品化、产品系列化、系列品牌化的新路径。持续不断地培育、转化并推出具备市场号召力与竞争力的创意品牌,成为最具活力的创意品牌孵化基地。

加大对优秀产品的推介力度。将金融、保险、市场机制与创意文化产业有机结合,可使高校、企业、机构共同参与,使文化创意产业相关资源由学术研究、发掘和宣传阶段向新兴地域经济品牌打造阶段过渡,顺利完成市场对接,为具有市场潜力的产品提供参加重大的文化活动的机会,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性,在满足特色地域文化塑造及公众审美的需要的同时,开辟创意文化产业的有效营销之路。

5.大型艺术展演活动。举行定期主题艺术活动,以高水平的艺术与设计展览、艺术品展示交易、艺术教育、艺术体验、艺术家工作室开放展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为广大市民奉上亮点频出、异彩纷呈的创意饕餮盛宴,在彰显精彩无限的艺术魅力的同时,注重艺术与生活的无缝对接,以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活动突出贴近市民、融汇都市、零距离互动的特色,使市民在热烈欢腾的节日氛围中感受到浓郁的艺术气息,提升艺术品位,尽情徜徉于艺术之旅,这是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文化创意之都的重要举措,也将成为地区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名片;同时举行频繁的不定期各类艺术活动,并积极与入园企业开展各类、各级别的展览、论坛等行业交流及促进活动,不断在全国乃至全球扩大创意产业园区及入园企业的影响力,以强劲的动力持续助推区域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结语

艺术类高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创新能源。文化创意产业催生了一大批新的艺术专业的诞生和艺术教育飞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人们从根本上认识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推动艺术教育的完善。大学文化是高层次的文化,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引领、示范、辐射的作用,它是优秀文化的传播中心、新文化的诞生地,是新文化消费与时尚文化的传播中心。艺术类高校拥有较为完善的文化设施,汇聚了庞大的创意人才队伍,为创意发展提供智力源,还活跃着众多的社团组织,这些均为创意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艺术类高校是一个智力密集、人才集中、科研力量雄厚的人才智力库,它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满足人们提升个人素质、工作技能等需求的重任,充分利用高等资源和人力资源,促使艺术类高校为当地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以极具优势的艺术类高校资源为依托,与相关市场、产业紧密联系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参考文献:

[1] 周易军.论高校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作用[J].北京教育,2012,(2):30-32.

[2] 姜玮,何敏芝.艺术类高职教育服务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长效机制的研究[J].高教研究,2012,(2):46-48.

篇10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087

[中图分类号]C962;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4-0-02

因为创意自身价值的无限化,文化创意产业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大小的重要发展因素之一,它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大形势下涌现出来的又一朝阳产业。作为祖国西部大开发之一的,其地理位置优越、幅员辽阔、地广人稀、历史悠久、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战略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当前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从而进一步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力。文化产业创新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创新的重要保障,因此,人才的创新能力决定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质量,而人才队伍的建设决定着文化产业创意发展的价值与可持续性。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离不开创意人才,创意企业更需要人才的支撑。

1 内蒙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内蒙古在建设文化大区战略的持续推动下,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还需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尤其要在人才队伍建设上,需要大批的文化创意人才的支撑。“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兴文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内蒙古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是随之也出现了高技能人才短缺,特别是在创意设计、经营管理综合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机制及民族特色产业经营管理、规划设计方面的人才,不能满足文化产业大发展的需求。

1.1 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1.1 文化产业规模扩大,效益逐步显现

据2015年统计,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经营性文化企业规模日益壮大,单位数不断增多。2014年共有文化及相关产业单位59 516个。相关从业人员23.19万人。2014年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46亿元。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达到8.3%,拉动第三产业增长0.6%,实现营业收入641.7亿元,在全国仅略高于新疆和甘肃。

1.1.2 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意产业刚刚起步

内蒙古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文化服务业,其占到50%以上。其中广告业增加值总量位居第一。依次为广告、有线广播电视传输服务、其他电信(增值)服务、建筑设计服务等。地域性、民族性特色文化产业仅停留在简单经营,没能更好的设计、规划,通过创意实现更大增值。产业结构类同,且中小企业介入没有发展力。以旅游业为例,在草原文化旅游经营中,没能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等价值,更没有很好地结合现代高科技、网络技术及现代艺术。三十年前“吃肉、喝酒”,三十年后“喝酒、吃肉”,草原旅游形态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1.2 内蒙古人才总体现状

2015年底,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40万人左右,其中,党政人才(含参公单位)20.6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8万人;专业技术人才96万人(高级职称人员23万人,占24%);高技能人才56万人;农村牧区实用人才20万人;社会工作人才8万人;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近万人(主要是国家和自治区级人才选拔培养项目人选,如草原英才工程人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18万人;在人才总体数量不高、高层次人才缺少、人才结构不合理的局势下,文化产业人才更是短缺。内蒙古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人才仅3万人,与内蒙古经济总量和当前转型需要的发展极不相称。

以2014年自治区电影集团、新华发行集团、出版集团、广电网络集团四大直属文化企业集团为例,有在职员工7 246人。

从知识结构看,研究生学历占2.7%,本科学历占30.2%,专科及以下学历的占67%,高学历人才比例偏低。

从专业结构来看,取得高、中、初级职称的占29.3%,未取得职称的占26.3%,R等瞬哦游槎倘薄H瞬胖饕集中在经营管理、文化创意策划、文化市场营销、专业技术领域。

各地因产业类型的差异有所不同,随着现代传媒、文化创意、网络信息服务等文化产业的兴起,人才短缺问题将更突出,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2 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分析

弗罗里达经过长时期研究和考察各国文化产业后,认为文化产业人才集聚有三个条件:一是政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建立起适合文化企业成长的科研和经济体系,保证科研经费持续续增长,同时要有规模性文化产业金融投资体系;二是社会服务成熟,社会生产高效,消费群体稳定;三是有利于创意产生的社会环境、文化土壤和区位优势。在内蒙古,由于文化企业成长环境亟待优化,社会生产和服务不到位,文化体制改革成效不够突出,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环境不够优越,所以其文化产业引进人才能力不强、人才集聚缓慢。

2.1 对文化产业发展认识不足

长期依靠资源能源保持高速发展,甚至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期,依然依靠资源能源维持发展速度和基数,对文化产业在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2013年以来,内蒙古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专项资金扶持力度,计划以每年3亿元以上的财政拨付,扶持新兴优势产业和重大特色文化产业项目,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打造民族文化产品品牌。启动了包括6个大类、数百个子项目的民族文化建设研究工程。这些工程都为内蒙古文化产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科研平台。可是总体投资数目量非常小,还不到文化产业效益值的1%,因此,富有规模性、地域性的创意产业并没有实现预期。2015年扶持、支持的特色文化项目基本还是传统的服务业,与文化创意差距甚远,更没有对人才引进提出很好的措施。

2.2 有关文化产业人才指向性不强

在《关于实施“人才强区工程”的意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指导下,相继出台了《“草原英才”工程实施方案》《“草原英才”工程若干政策规定(试行)》《关于加强县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人才强区工程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人才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并搭建了特色产业高端人才聚集平台、呼包鄂“草原硅谷”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平台、京蒙人才交流合作平台,推进了系列培养工程,“111”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持续开展、“511”人才培养工程深入开展、新世纪“321”人才工程推等。但是,在各自工程和政策中各有侧重点,对文化产业人才并没有给予相应重视。仅制定了《全区宣传思想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了党政管理、社科理论、新闻宣传、出版传媒、文化艺术、文化产业、新媒体新业态、基层和少数民族等人才队伍的建设目标、任务和责任单位,没有把文化产业人才加以重视。在扶持的文化产业基地等66个文化产业项目里,重视了产业经营,却没能设计创意和经营管理给以指导及加强。

2.3 文化产业人才引进机制和培养机制不成熟

首先,政府主导力量不到位。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认知模糊。若不能有效调整经济结构,增加人力资源依赖型经济的比重,其将难以摆脱低水平发展困境,也难以改变文化产业人才匮乏状况。尤其在内蒙古文化产业党委宣传部指导,产业经营的相对独立性与政治的纯粹性有着一定程度的不关联,导致企业积极性不高,中小企业介入能力较弱,更使政府未积极引进人才、企业不去引进或不培养人才。

其次,自我培养能力较弱。尽管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财经大学旅游学院、包头师范学院等学校也设立了文化产业及相关专业,如,媒介经营管理、文化旅游、艺术设计、动漫设计及会展策划和管理等,也在7所大学建立了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等。但是,高校自身课程设计和教学偏离了实践,更多地停留在理论研讨和学习,还难以在短时期培养一批思维敏锐、创造力较强、懂设计又懂经营的文化产业人才。其所培养的人才多数从事传统型、低端服务型和资源依赖型产业的较多,从事创意型、科技型、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很少;不能做到跨专业、复合型、懂经营管理、创意策划、现代科技、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的综合培养。

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的文化创意产业凭借历史、人文与环境优势以及政府的有效扶持得到了较好发展,而随之也出现了高技能人才短缺、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及创意人才质量与民族特色产业需求不匹配等问题。目前,创意产业人才发展已成为限制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不能满足内蒙古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的需求。

3 结 语

内蒙古要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视角出发,充分挖掘文化资源的潜能,打造与产业快速发展相匹配的创意人才队伍。要把内蒙古建设成为国内具有自我文化优势的创意产业强区,就必须具有强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识和举措。

主要参考文献

[1]白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2]王光文.论内蒙古文化产业的人才队伍建设[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5(3).

[3]于海平,和.内蒙古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与发展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4(29).

[4]李茂民.文化创意产业与经济增长模式转变[J].经济研究导刊,2010(6).

[5]李靖靖,冯玉龙,常颖.从增长方式到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基于内蒙古经济发展特点及原因的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5).

[6]李世忠.文化创意产业概念探微[J].经济论坛,2008(11).

[7]黄健英,薛晓辉.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对蒙古族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初探[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8]简吉.乌力格尔艺术:草原文化传承中的思考[J].实践:思想理论版,2008(3).

篇11

国外文化产业服务平台的建设与运营充分体现了引导功能与市场主导作用相结合在文化产业平台建设中给政策、给方向、给优惠,行业组织和机构在运营中负责协调、沟通,文化创意企业、金融机构、评估组织、创司、咨询公司、科研院所、法律事务所等都以市场主体的方式,参与到文化产业服务平台的运营。这种面向市场功能、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了各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市场化的运作也促进了平台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因此,职能与市场功能的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对于平台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2国外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平台的发展及成效

1)提供政策,拓宽发展空间。首先,强调文化产品面向大众,鼓励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积极参加,并为广大民众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机会,同时也在培养潜在的消费市场;第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特别是对那些优秀的、具有创造性的文化艺术门类提供帮助,采用多种投融资方式,大大提高文化项目孵化和市场化率,并且提高对文化产业经济价值的认识,积极鼓励文化产业的发展;第三,强调文化产业必须成为教育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创意教育先行,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新一代高科技产业、高职业技能的基础。2)保障运行,强化服务功能。为保障文化产业服务平台的运行,不断拓展服务内容,涵盖了文化项目的孵化与推广、教育及技能培训、企业融资与投资、财税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等。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主导型国家,在吸收英美国家的经验后,强化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职能,明确发展目标、具体的实施规划和计划,在组织管理、人才培养、奖金支持、生产经营等方面逐步加强机制建设,对文化产品的研究、制作、经营、出口实施系统支持,形成强有力的文化产业发展服务平台与体系。3)整合资源,提高平台效率。从、市场、企业三个角度出发,对文化产业的人、财、物进行资源整合、共享、优化,使之成为一个科学、有效的系统,从而加速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壮大。英国通过10年左右的建设,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日趋完善,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十年来英国整体经济增长70%,而文化产业增长93%,文化产业的出口值高达103亿英磅,并保持约15%的年增长率,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金融业。从2000年开始,日、韩等国用了近5年的时间逐步完成了文化产业服务平台的建设,大大推动了国内影视、音乐、动漫、游戏等的发展。

2国内文化产业服务平台发展现状

2.1发展现状

国内文化产业经过数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规模。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青岛等地方成为推动文化产业服务平台建设的主力,积极创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链,优化资源组合,发展集约经营,形成规模优势,提升研发生产能力和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7]。2006年10月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建立了文化产业信息互动平台,推出了文化产品及服务的交易。2011年,北京建立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决策支撑与公共服务平台,综合了决策支撑、创意培训、创意咨询、创意成果分享与交易、成果推广等功能。服务内容从政策、产业导向、市场行情、人才资源、合作交流等拓展到项目评估、咨询服务、知识产权、集聚区建设、购买服务、品牌构建、产业孵化、创投基金等,并在财税、保险、信贷、担保、人员培训等方面,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励自主创新。此外,设立文化产业研究机构,加强对文化产业的跟踪和研究,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逐步建立和完善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引进、认证制度。

2.2存在的不足

国内文化产业服务平台有了快速的发展,但在具体的服务与管理方面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距离和不足的方面,这些不足随着产业的发展而日益突出。首先,国内文化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着贪大求全的思想,看重硬件投入,而知识产权、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软件投入相对较少,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其次,由于缺乏统一的服务平台,导致许多文化产业集聚区的管理不能明确的定位和规划,缺乏内部协作和交流互动,不但造成了重复投资与建设,而且不利于文化产品的展示、推广、交流和交易。

3发展国内文化产业服务平台的重要性

3.1发展国内文化产业服务平台的意义

首先,推动文化传承与资源开发。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文化内涵与形式的多样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文化产业服务平台的建立,可以促进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与发展。其次,促进文化传播与功能升级。文化产业服务平台有助于不断挖掘和创新与时俱进的文化产品和形式,并通过国际交流实现文化及产品的输出,促进全球化文化产业的交互式发展。并且通过与制造服务、金融服务、社区服务、交易服务等平台进行对接,提高平台应用的广度与深度,促进服务功能延伸与优化。第三,满足文化创新与消费需求。文化产业服务平台的建设,有利于从国际化的角度系统的规划产业服务的功能与内容,创造能够满足国际化发展的文化产业服务平台与体系,促进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创新,培育与激发文化消费需求。

篇12

本文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财税政策研究”(201610378055)研究成果;指导老师:罗鸣令

中图分类号:F812.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1日

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历史经验表明,作为较早提倡创意产业的英国,创意产业对其整个国民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和分类,各国有不同的表述,但表达方式都是相似的社会和经济现象,其中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创造力是核心,这强调创意结果和文化内容的重要性;二是注重创新人才的主体地位,着重科学技术与文化的结合;三是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个主题或文化元素的重要性,依赖于开发和营销知识产权的技术,将创意以工业化形式形成产业。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资源,在某些领域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在产业方面的形式开展和文化宣传工作尚不充分;其次是文化产业科学和技术能力不足,发展还不完善。在相关报告中显示2005~2014年我国文化创意及相关产业的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1.3%,2014年全国文化创意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23,940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比同期GDP增速高3.9%,占GDP的比重为3.76%,比上年提高0.13%。这些数据显示,我国文化创意及相关产业在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一些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相比,美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占GDP比重达到25%、日本为20%左右、韩国高于15%,我国显然落后很多。

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主要集中在京津翼、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中西部区域文化创意产业仍未发展起来。同时,我国创意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量总体不足、人才结构上存在不平衡,即主要集中东部地区,农村的文化创意产业发挥空间不多等。这些都是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不足之处。

二、财税政策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作用机理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不同于传统产业的特点,在某些方面表现了明显的市场“失灵”,这就要求政府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介入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部分文化创意产品有公共产品性质。具有非竞争性的文化创意产业,如广告、公共产品等艺术作品展览,以及具有非排他性的文化产品,是以整个社会为对象,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可以免费获得并难以排除任何一个受益者,如雕塑、广场街道制品厂等,使得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文化创意产业不愿意免费的提供,从而产生“搭便车”的问题。这类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文化创意产业、产品需要通过财政政策手段来提供,例如通过财政补贴等降低企业成本,促进社会供需平衡。

(二)部分文化创意产品有正外部性特征。优秀的影视、书籍等文化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促进和谐社会关系等作用,这大于其本身市场价值的作用。如果完全交由市场运作这类文化创意产品,却不能达到理想的供需平衡状态,为了使整个社会的文化产品供应与社会需求理想程度一致,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奖励等财税政策,鼓励相关文化产业的创意产品生产,以促进经济总发展和社会的总福利。

(三)文化创意产业存在风险,市场资金供给不足。文化创意市场需求难以衡量,交易价值更加难以评定,这导致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不确定性以及高风险,面对这些,文化创意企业市场融资难度大,尤其是占大半文创企业的中小企业难以存活,导致许多优秀创意项目终止。因此,加大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等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而且能为中小企业提供便利,从而带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促进和激励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三、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已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和支柱性产业,其中离不开财税政策的大力支持。尽管如此,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现行的财税政策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有待完善。

(一)财政政策具有广泛性,缺乏针对性。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财政政策基本上是在指导性文件或者一系列规划中提出的,没有专门性的财政政策性文件,且财税政策没有明确侧重的引导性,对于一些高端和新型的文化创意产业显得较为苍白,对我国长远的发展战略以及国际化定位产生约束。

(二)财政投入力度不够,方式单一,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目前,中央、地方财政对文化产业发展设立了专项资金并累计投入了几百亿资金,虽然大力促进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但由于目前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文化企业项目补贴和奖励,没有专门的配套措施与相应政策,在资金分配上受益者大多数为大中型国有文化企业,中小型文化企业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其难以生存。尤其产业发展中投融资、创意人才培养及信息咨询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资金问题难以找到渠道解决。在投入资金量的对比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没有产生相应的经济价值,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三)财政投入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些年,中央、地方财政都加大了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财政投入,加紧建设农村文化事业、企业,但实际上中西部文化基础设施与东部差距大,农村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少,财政资金的投入比例远不如城市,在财政支持力度上中央没有偏向中西部地区与农村。这进一步扩大了东中西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拉大了城l区域差距。

(四)税收政策体系不健全,政策落实不到位。目前,我国涉及文化创意企业的主要税收政策包括《关于继续实施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关于继续实施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等,其中类似“对从事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的文化企业,按规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相关政策,难以有文化企业能够真正享受到优惠,这往往是其他相关产业税收政策的重复说明。针对动漫企业、文化产品出口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大多只有影视、出版、动漫等行业能够享有,没有在实际上额外优惠文化创意企业,真正地减轻企业税负。

(五)税收政策缺少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税收负担重。我国的中小微文化创意企业普遍存在技术成本高、税收负担重等问题,而针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由于缺乏实际考量而无法达到改善其经营状况的政策目标,因此税收优惠政策对中小微企业发展起到的作用仍十分有限。此外,在“营改增”过程中,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被核定为一般纳税人,导致企业税率不降反升,税负加重,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四、发达国家的财税政策借鉴

(一)英国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财税政策。较先提出“创意产业”并且以财税政策来促进本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是英国。在英国积极的创意产业财税政策支持下,成为了拉动英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英国政府对于非营利性文化产业是采用财政直接拨款,依靠中介机构运营的方式来支持。政府还拨款成立了两个创意产业发展的专业性组织,提供了企业间信息、技术交流平台。英国的非文化部门,如国防部、外交部等都会支持文化事业的基础建设。针对中小型创意企业,英国政府制定了财政投融资体系。对于传统文化行业实现减税或免税、对于个人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捐赠实现“抵换所得方案”,以及游戏行业退税政策等,都极大地促进了英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了英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韩国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财税政策。韩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是韩国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这离不开韩国政府的财政税收政策的支持。韩国的金融支持模式主要是政府财政政策保证和强有力的资金支持。首先,韩国首先设立了专门机构,负责国家文化政策方向、发展计划、资金运营以及具体扶持工作;其次,韩国政府直接向文化创意产业直接投入资金,设立专项基金以及鼓励文化创新的各种奖励。再动员社会,官民融资方式运作文化事业的投资组合,发展电影、电视等方面事业。同时,采取税收优惠政策,积极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例如对游戏、动漫产业提供低息贷款、减免税负政策,投资影视等文化项目的企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等。这些做法都极大发挥了政府的作用,为韩国文化企业减轻多种阻力,促进整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整体经济实力。

(三)美国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财税政策。美国是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其文化创意产业创造的价值在美国和世界经济中都具有绝对的影响力。因此,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财税支持模式对我国财税政策改革有极大的借鉴意义。美国的文化企业可以说离不开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财政资金支持政策。美国政府没有设立专门的文化部,没有直接干预具体的市场运作,但是从联邦到各州、地方对文化机构有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资助体系,调配有限的资金给予值得支持的文化项目;其次,美国部分地方政府为引导鼓励个人和企业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制定了一系列财税支持政策,其中对于非营利性文化机构的税收优惠十分明显,例如捐赠免税政策、税收抵免、征收非相关性营业税等,这些优惠政策既满足了美国公益性机构的需要,也保证了一定的济效益,促进了美国的文化事业。

五、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我国在已有的财税体制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为良好,但对比国际上文化创意产业发达的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为此,我们应立足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情,汲取各国优秀经验,致力于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进而提高国际竞争力。

(一)调整财政投入结构,适当加大资金支持。在文化产业不同的发展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不同,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期最需要的是足够的资金投入,注意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预算安排上达到合理比例。目前,财政资金投入应注重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领域,提高中西部地区的文化资源的开发以及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修建力度,向中小企业倾斜,增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国民素质建设,提高对非营利性文化产业的支出等,总体上要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强文化产业资金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保障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供给服务长效机制,尤其是硬性的技术支持。同时,加强政府财政补贴、资助作用,发展社会资金投资文化创意产业。

(二)建立多种文化产业投入模式,加强中央地方事权划分。我国主要依靠中央地方财政直接投入方式支持文化创意产业,但政府的支持不能满足文化创意产业的全部资金需求,财政直接投入更倾向于公共文化基础建设、传统文化保护等方面,因此政府需要通过财政资金引导,建立多渠道、多结构的文化产业融投资机制。鼓励宣扬个人、企业、社会各界的文化事业,提倡社会捐赠、民间投资,设立专业化、规范化的文化发展基金、科学化资金建设机制,推动全社会参与模式。同时,地方政府应明确职责,与中央的财政政策形成合理划分、财权匹配的财政政策,加强职责统一,避免文化创意产业资金浪费或者分配不均现象。

(三)完善税收制度改革,加强税收优惠力度,扩大受惠面。在2016年,我国全面实行“营改增”税收改革方案,这对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解决了部分文化创意产业的重复计税问题,另一方面降低了部分文化创意产业的税收负担,但由于是改革的新时期,政府更应该加强监管,以免造成混乱。同时,应该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增值税低税率的改革机制,综合利用税收减免、加速折旧、投资抵免等手段,加强税收优惠力度,降低企业负担。对于文化创意企业,税收优惠不仅仅是大型或国有文化企业,对于中小型以及微型企业,政府应该制定符合其生产的相关税收政策,例如提高其增值税起征点、实行税利返还政策对创意产业的主导行业和重要产品提供资金支持等,增加中小微企业的活力,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

(四)制定配套的相关政策措施。文化创意产业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除了相应的财税政策外,政府以及社会还应有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或体制,例如法律法规上,加强社会知识产权保护共识,推进知识产权立法,完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等;在人才机制上,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应注重共同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大对创意人才培养的投入,加快落实人才引进与保留政策,建立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周攀.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厦门:集美大学,2014.

[2]荔小珂.促进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北京:首都经贸大学,2012.

[3]柳光强.完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J].财政研究,2012.2.

篇13

关键词 文化创意 融资 困境 建议

一、 无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一)概要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的开发与运用为主体的朝阳产业。具有生产过程的不确定性,核心产品价值难以评估。在历年来政策引导和产业规划的推动下,无锡全市共形成文化创意产业企业4600 多家,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园区)23个。总体呈现出文化创意产业中“少量大企业,大量小企业”的显著特点。以动漫网游、创意设计、影视传媒等为重点,每年保持45.22%的增长率,占GDP比重约为6%,无锡文化创意产值在长三角甚至全国城市中保持着较高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

(二)从融资角度看发展前景

在产业基础得到基本夯实的同时,无锡市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加快载体建设,提升城市原创能力。从融资角度来讲,为保证创意企业有良好的成长机制,需推进融资平台建设,实现 “银企合作”,使文化创意企业获得授信。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体系亟待建立,为众多创意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2011年,无锡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将达到1100亿元。在创意产业调整与提升的趋势下,融资的绿色通道亟须打通。未来,无锡文化创意产业将随着市场中资金融通量增加而做大做强,企业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体系完善中发展壮大。

(三)融资对于创意企业的重要性

无锡创意企业融资问题的严峻性也折射出这一环节的重要性。资金是文化创意企业起步的基础条件,融资则是文化创意能够成为产业的首要环节。从创意产业的特征来看,融资难问题是与生俱来的。创意产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难以引起资本的亲睐,客观因素也使得创意企业在融资方面处于边缘状态。为数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缺乏强大、优质、持续的资本合作,金融供给跟不上快速发展的金融需求。通过整合资源来形成社会资本向创意产业的流动,解决创意企业融资难问题刻不容缓。

二、文化创意产业融资的特征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前景巨大,但因为有形资产少、无形资产多、抵押担保品不足等特点,长期以来在金融机构的融资被忽视。尽管政融资已纳入政府的产业规划,但是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成本高等制约企业健康发展和成长的障碍因素仍困扰着无锡文化创意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

资本和文化创意是不可分的,只有资本的充分保障,文化创意产业才能快速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知识产权的交易和运营。文化创意企业融资同样要遵循资本的增殖性、趋利性和流动性,体现出高风险、高收益和高时效特征。虽然无锡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领军城市,但政策体制的不完善、企业经营的不成熟、金融支持欠缺,导致创意企业在资金获取方式单一、运作效率较低。

三、无锡文化创意企业融资困境现状及成因

(一)企业主体

无锡与日俱增的创意企业中,大企业及国有企业在行业中占比极小,市场中的主体是融资条件先天不足的中小型企业。文化创意企业在融资上采取银行贷款、风险投资和上市融资三大渠道,但是每一个渠道都有自己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如2011年8月,无锡新区IPARK园区某动漫公司先后试图通过这三种途径获得新的动漫项目研发启动资金,均未果,上市更无从谈起。

目前,创意企业大都没有建立现代公司管理制度,会计制度不规范,导致难以取得融资方的信任。且生产的大部分产品为无形产品,存在着不稳定性、流动性、侵犯知识产权成本低等特点,其价值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而资产价值难以评估。

(二)政策层面

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引导和产业规划是基础性、宏观的,为企业提供融资的具体帮助远远不够。就无锡情况来看,财政投入捉襟见肘。与融资相关的税收、金融、出口、工商、知识产权、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政策未能形成协同互通。政策在促进文化创意产品与社会上的各类资金相结合上的导向不明显,引进民间资本和国外资金不足。同时对创意企业所赖以需要的资本市场监管不力,导致直接融资的功能不能有效发挥。目前政府在产业规划及产业链打造上对融资平台建设尚未给予足够重视,政府提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的承诺尚未兑现。

(三)金融环境

使趋于规创意企业所能提供的无形资产使其在申请贷款时,无法给予银行债权保障。包括无锡在内,国内城市目前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无形资产评价体制。文化创意企业信贷需求小、频率高且银行不能收回贷款的几率较高,他们被迫选择自筹、私募等非正规且成本较高的渠道。由于创意生产各环节和市场需求存在一系列的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与创意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特征设计信贷或者风投方案还在探索中。目前的金融环境说明文化创意产品的价值发现机制及无形资产评估机制尽快建立,也说明企业、政府、银行等协作方需加强沟通与合作,打造适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交易的新金融环境。

四、改进创意企业融资的建议

(一)企业自身努力

企业应当增强规范经营理念和现代化公司治理的意识,规范企业财务制度。保证自身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保证自由知识产权的绝对持有和不受侵犯。积极配合信用评级,坚持政府出台文化创意产业融资政策的指向。凸显创意产品价值,充分综合利用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与融资平台的优势,使融资担保得到落实。融资后,保证资金利用效率,优先将融入的资金用在启动资金、发展资金和设备技术升级改造资金上。风险的可控性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还可采用、集群化互助、联保联贷、购买商业保险来转嫁融资风险。

(二)政府职能转变

无锡各级政府在发挥对创意企业融资的公共服务职能时,应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对本市文化创意企业在融资方面的需求进行调研分析。由文化、财政、税务、广电、经信等部门联合制定专门的投融资政策。加大政府投资和政策性补贴力度,利用专项基金对有突出潜力的文化创意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政府应着力拓宽文化创意企业的融资渠道、改善金融市场环境,促进资金供给方与需求方在互惠合作的前提下降低融资成本。可适当放宽社会资本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准入,实现多元化融资。在融资平台建设上,采用政策驱动,无锡可借鉴北京、上海等地以开展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的版权交易平台模式,发挥市场在融资上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三)金融大力支持

银行在业务拓展中必然不会错过欣欣向荣的文化创意产业,因此传统的以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体的信贷市场应当对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各类企业有所倾斜。对文化创意企业及其产品的了解是加强银企合作的保障,逐步开发出适合文化创意企业的融资产品和信贷模式。在支持创意企业融资的同时拓展自身业务,积累经验为把握风险和进行信用评级做准备。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7家国内金融机构在2010年与无锡文广新局签署三项投融资合作协议,“银政合作”为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量体裁衣”,即是综合授信、投融资合作的开端。金融机构和企业都加强主动性,实现融资和双方发展共赢局面。还应该实现金融创新,支持和发展政策性贷款、风险投资、天使投资,鼓励企业优化股权,上规模企业向上市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