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环境污染问题研究

环境污染问题研究范文

发布时间:2024-03-22 14:51:5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环境污染问题研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环境污染问题研究

篇1

中图分类号X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2-0195-01

我们生活的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伟大的造物者用了46亿年的时间,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有花有草,有山有水,蓝天白云,四季分明的世界。但是,在工业革命以后的短短几百年里,地球却以惊人的速度毁灭着。人口极具增长,日益发达的工业化的背后是无限的破坏地球资源。当《2012》等各种世界末日题材的影片充斥着我们荧屏时,我们才猛然发现:科技的进步,带给我们发达和方便的同时,也加大了我们的生存负担。这其中,环境污染是最为普遍因而也是最为严重的负担,而在环境污染中,化学污染又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环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在这其中,大气污染、跟水污染、放射性污染等是跟化学发展密不可分的。

1化学与大气污染

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它的恒定组成部分为氧、氮和氩、氖、氦、氪、氙等稀有气体,可变组成部分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它们在空气中的含量随地球上的位置和温度不同在很小限度的范围内会微有变动。此外空气中还有微量的氢、臭氧、氧化二氮、甲烷以及或多或少的尘埃。由于自然界各种变化相互影响,空气中的氮和氧相对恒定。这是正常的大气。被污染的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粒子状污染物含量显著增多。对地球上的生物造成很大的影响和伤害。

大气污染的影响有很多,按照受害对象可以简单分为对人类和动物的影响、对植物的影响、对全球性气候的影响。

1.1对人类的影响

人类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达15-20立方米。缺少了空气人类将无法生存,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另外,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很高时,会造成急性污染中毒,或使病状恶化,甚至在几天内夺去几千人的生命。

1.2对植物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对植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当污染物浓度很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急性危害,使植物叶表面产生伤斑,或者直接使叶枯萎脱落;当污染物浓度不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慢性危害,使植物叶片褪绿,或者表面上看不见什么危害症状,但植物的生理机能已受到了影响,造成植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坏。

1.3大气污染对全球的天气和气候有显著影响

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增加大气降水量、酸雨、温室效应等很多问题跟大气的污染有着直接的联系。而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将严重改变地球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各种生存危机:水供需矛盾加剧;天灾威胁加重;岛国命运堪忧;夏天热浪滚滚;生物链被打乱;传染疾病肆虐。笼罩着我们的大气,一旦污染,势必将关系到我们的方方面面。

2化学与水污染

河流、湖泊等水体被污染后,对人体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危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 饮用污染的水和食用污水中的生物,能使人中毒,甚至死亡。例如,1956年,日本熊本县的水俣湾地区出现了一些病因不明的患者。患者有痉挛、麻痹、运动失调、语言和听力发生障碍等症状,最后因无法治疗而痛苦地死去,人们称这种怪病为水俣病。科学家们后来研究清楚了这种病是由当地含Hg的工业废水造成的。② 被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污染了的水体,能够引起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以及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疾病。③ 一些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砷(As)、铬(Cr)、苯胺等污染水体后,可以在水体中的悬浮物、底泥和水生生物体内蓄积。长期饮用这样的污水,容易诱发癌症。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数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据环境部门监测,全国城镇每天至少有1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日趋加剧的水污染,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3化学与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对生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放射性损伤有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如果人在短时间内受到大剂量的X射线、γ射线和中子的全身照射,就会产生急性损伤。轻者有脱毛、感染等症状。当剂量更大时,出现腹泻、呕吐等肠胃损伤。在极高的剂量照射下,发生中枢神经损伤至直死亡。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有:原子能工业排放的放射性废物,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以及医疗、科研排出的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废气、废渣等。

从这些污染中我们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的环境污染与工业都是离不开的。工业发展,作为一把双刃剑,在发展经济,带来收益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环境污染。工业生产中排出大量废水、废气、废渣,并产生强大噪音,使空气、水、土壤受到污染,造成城市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环境质量的恶化。各类工业排放的“三废”有害成分和数量不同,对城市环境影响也不同。废气污染以化工和金属制品工业最为严重;废水污染以化工、纤维与钢铁工业影响最大;废渣则以高炉为最多,每吨产品排除出渣300-400kg,体积则为铁的3倍。

如今,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逐渐的影响到了所有的地球人,不论贫富,不分男女。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也在努力的寻找补救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然而,当初我们发展工业、发展经济是以消耗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我们就不得不暂缓经济的发展来发展环境。除去经济上的因素,我们还必须有严谨的法律和严格的执行力。这样,数管齐下,我们才能遏制环境污染带给我们的危害,拉住地球走向奔溃的脚步。

篇2

近年来,我国的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从而导致了畜禽粪尿及废水的污染负荷超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总和,成为城市郊区的污染大户…。养殖小区和养殖场的污染,不仅影响到农村经济,特别是畜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对农民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控制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我们必须对其进行调查和评价,并将其纳人环境保护规划中。因此,必须全面认识畜禽养殖污染的性质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

l我国畜禽养殖业概况

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市场需求,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增大,分布比较集中。国家环保总局最近公布的在全国进行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规模化养殖主要分布在广东、山东、河南河北和湖南等地。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大中型畜禽养殖场80%集中在人口比较集中、水系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诸多大城市周围。

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许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分布于居民区内,8%一10%的规模化养殖场距当地居民水源地的距离不超过50m,30%一4o%的规模化养殖场距离居民或水源地最近距离不超过150m。养殖场选址不当不仅构成了对周边地区的环境压力,还在许多地方造成了畜禽养殖场主与周围居民的环境纠纷。

过去一些地方将规模化畜禽养殖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人的重要途径加以鼓励,环境意识相对薄弱,污染治理严重滞后。我国长期以来又把环境工作重点放在工业污染防治上,对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畜禽场的宏观环境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全国90%的规模化养殖场未经过环境影响评价,60%的养殖场缺乏干湿分离这一最为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另外,养殖场环境污染投资力度明显不足,80%左右的规模化养殖场缺少必要的污染治理投资。

由于上述畜禽养殖点多面广,污染物排放量大,处理水平低下等原因,迅速发展的畜禽养殖业严重影响了城郊环境和居民健康。

2畜禽养殖业引致的环境问题

畜禽养殖业带来的污染物主要有畜禽养殖场有机废水、病原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中的抗生素、畜禽产品中的药物残留,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转基因生物污染。目前,畜禽粪便集中、量大,同时污染治理没有跟上,造成城市郊区环境污染。畜禽养殖业对水资源、土壤和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已相当严重。

2.1畜禽排泄物的污染

畜禽排泄污染物包括从畜禽体内排出的有害气体、粪便及其分解产生的臭气以及体表掉落的毛屑、绒毛(羽毛)等。1999年我国畜禽粪便产生量约为l9亿,是我国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2.4倍,河南、湖南和江西等地甚至超过4倍。中国畜禽粪便的总体土地负荷警戒值已经达到0.49(<0.4为宜),北京、上海、山东、河南、湖南和广东等地已经超过0.49,达到较严重的环境压力水平。畜禽场大量的粪便和垫料分解产生的H:S、NH等有害气体不仅影响人畜健康,而且污染大气、水和土壤环境。

2.1.1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畜禽排泄物迅速腐烂发酵,产生HS、NH3、胺、硫醇、苯酚、挥发性有机酸以及吲哚、粪臭素、乙醇、乙醛等上百种有毒有害物质。氮沉降是构成当前环境危害的重大因素,它可造成酸雨、水体富营养化,甚至导致同温层臭氧浓度的变化。据测算,在饲养100头母猪的猪场内,一年通过蛋白质给猪饲喂14氮,其中7.5t会随粪便排出而成污染物。1992年英国NH,排放量达630万t/a,其中畜禽养殖业占85%。由此可见,畜禽养殖业排放的氮最多,它已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2.1.2对水环境的污染

畜禽粪便淋溶性极强,若不及时处理,便通过径流污染地表水,进而通过土壤渗滤污染地下水。畜禽粪便和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N、P、K、ss及致病菌等污染物并有恶臭。

未经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集中排放,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变黑发臭。水中N、P等营养物促使水体富营养化,或使地下水中的硝态氮或亚硝氮浓度增高,例如北京市集约化畜禽养殖废水中BOD含量每年为3O万t,为该市工业和生活污水中BOD含量(1O万的3倍;仅有不足3%的粪尿等废弃物在排放前经过无害化处理,绝大部分就近排入水渠汇入河道或渗入地下;一些养殖场距地面100m地下水中的氨、氮含量已超出正常值的2—3倍,严重危及养殖场周围地下水水体的质量和居民的健康,也影响了养殖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1.3对农田环境的污染

当前畜禽粪便主要的消耗途径是作为有机肥料直接还田。畜禽粪便中含有的N、P、K是作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但是如果不加限制地还田,反而起不到肥田的效应,作物会“疯长”,使产品质量下降,产量减少。对上海市郊207个乡和l5个农场关于使用畜禽粪便负荷量的调查表明,约有27.3%的使用地区,其负荷超出了农田环境的消化能力,对环境构成了污染威胁。

2.2畜禽场废物的污染

由于废物管理不科学,畜禽场中的洗刷用具、场地消毒和畜禽饮用后的污水,死的畜禽、孵化残余物(蛋壳、死胚、绒毛、胎粪)以及屠宰场的废物、污水、下水、废气等随意丢弃或排放,造成养殖场周围臭气弥漫,污水四溢,滋生大量蚊蝇和各种有害疾病,直接危及居民的健康,也造成畜禽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

2.3畜禽体和畜禽产品中残留的有毒化学物质

我国对于畜禽饲料的质量很难进行控制和检测。南方一些地区,经常用发霉的粮食喂养畜禽;一些农产品生长环境和水源受到严重污染的地区,饲料和饮水中的许多有害物质会残留在肉、奶、蛋中。其次,养殖场为预防某些传染病和疾病的发生,对畜禽进行疫苗的免疫和抗菌素的服用,这些药品的残留物会部分地存在于畜禽体组织内。这样畜产品中有害的和残留有毒化学物质可通过肉、奶、蛋转移到人体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控制畜禽养殖业污染的对策

要解决养殖业对环境的危害,单纯依靠终端治理方法,无论在经济上、土地上和技术上皆不堪承受。必须针对畜禽粪尿的特性,遵循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充分开发利用废弃物的肥力、能量资源,开拓一条资源开发和废弃物处置相结合的道路。

3.1加强立法与管理。增强养殖户的环保意识

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因此,最根本的是要提高养殖户的环境意识。同时应广泛宣传,切实做好畜禽养殖污染的整治工作,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养殖户解决实际问题。

另外,建章立制,严格按章办事是解决畜禽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针对禽场建设管理、禽畜粪便和污水的排放等方面规范畜禽养殖,合理布局,控制发展速度和饲养密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原则。

3.2通过营养调控降低禽畜排泄物的污染

为获得高生产性能而给畜禽提供过量营养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营养调控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地利用率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饲用酶制剂是一类高效、无毒副作用和环保型的饲料添加剂。在畜禽养殖中应用饲用酶制剂既能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又能减少畜禽排泄物中氮、磷的排泄量,保护水体和土壤免受污染。

3.3改善畜禽养殖业的饮水方式和粪便收集方式

采取清污分流和粪尿的干湿分离等措施,实现清洁养殖,可减少地下水的开采,改善畜禽养殖场的生产环境,减少畜禽的死淘率。同时可以减少对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养殖场还应给畜禽定下用水额度,如每头猪每天5kg水,尽量节省资源。建立粪便收集池,定点收集垃圾;设置畜禽废渣的储存设施和场所,采取对储存场所地面进行水泥硬化等措施,防止畜禽废渣渗漏、散落、溢流、雨水淋失、恶臭气味等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采用雨污分流、固液分离等污染防治措施,达到减量化的要求,做到达标排放或零排放。

3.4研制畜禽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

畜禽养殖业污染严重,治理工程利润低,风险大,因此不能像工业污水、生活污水防治那样,走单纯治理的路子。粪便绝对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贵资源,畜禽粪尿含有丰富的N、P、K成分,经合理处理后,可制成优质、高效的有机肥料,而且还可经厌氧发酵成沼气作为能量来加以利用,因此,资源化利用是治理畜禽污染的首要原则。畜禽养殖场应采取将畜禽废渣还田、生产沼气、制造有机肥料和制造再生饲料等方法进行综合利用。

应用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综合利用畜禽排泄物,通过厌氧发酵,走沼液、沼渣及沼气利用之路。在畜牧业高度发展的英国,畜禽粪便经过处理后,全部作为肥料,既避免了环境污染,又提高了土壤肥力。对于牲畜养殖场,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有两种基本工艺方案:一是高温堆肥;二是沼气发酵。

3.4.1高温堆肥。

粪尿厌氧发酵处理后,气体部分可提供能量,固体部分进行高温堆肥。许多有先见之明的养殖场已经走在前面,把畜禽粪便经过处理后卖给农户当肥料,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当前国内的堆肥发酵技术、粪肥还田实用技术等已经成熟,有的还超过国外。把污染物通过无害化处理,加工生产有机肥,这正是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大方向。通过对粪便高温烘干灭菌及高压膨化除臭,添加N、P、K及多种元素,制成适合小麦、玉米、蔬菜、瓜果和花卉等高效有机肥。

3.4.2沼气发酵

防治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沼气综合利用。推广沼气处理技术,利用沼气对畜禽粪便进行厌氧发酵,发酵产生的沼气成为廉价的燃料,用于燃料、仔猪舍保温等;沼渣、沼液则成了优质肥料,不但保护了环境,而且提高了经济效益。进行广泛的国际、国内沼气生产的技术、企业管理、项目开发、工程安装、系统设计及运行维护方面的经验等技术经济信息交流。许多实践与研究证明,猪、鸡粪厌氧发酵能使寄生虫卵灭活,减轻土壤污染与水污染,将沼渣与无机肥制成复合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TN及碱解氮、速效磷及土壤酶活性,使作物病害较少,降低农药使用量77.5%,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沼液含有17种氨基酸、多种活性酶及微量元素,可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此外,沼液养鱼,能提高鱼的成活率。超级秘书网

3.5畜禽废水的终端人工处理

篇3

近年来,由于由于我市私营企业发展壮大,大量的年轻农民涌入私营企业工作,在家从事农业的主要是老人和妇女,因此农业人口素质较低。传统的低水平的农业生产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效益,而且产生了一些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1. 传纺农业活动产生的生态环境污染。我市化肥使用比例失衡,施用的化肥一半以上都是氮肥。过分使用氮素必然增加了土壤中的其他养分消耗,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土壤肥力和性状,导致农业生产对化肥的依赖增强。化肥中未被作物吸收的氮、磷等营养元素转移到水体,造成了化肥损失和地表水及地下水污染,还造成土壤的酸化。氮肥施用过多会导致农药用量的增加,从而降低了农产品品质。农药药剂用量较大也极大地破坏了生物之间原有的平衡关系。部分农民还在使用像氧化乐果等高毒、高残毒、低成本的农药,不仅造成了当地环境污染,而且导致农产品中的有害农药高残留,直接威胁食品安全和市民健康。

大棚的普及导致地膜使用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多数的地膜成分为聚乙烯。这种材料在自然环境中光解和分解性都较差。特别是当土壤中残膜数量超过土壤的自然容量时,会降低土壤的水分传导、贮存以及毛细管的功能,进而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水肥吸收,最终导致作物的减产以及农产品品质的下降。大棚使用的塑料薄膜也会由于不注意回收清理而产生“白色污染”。

2. 养殖业的污染。我市农村大多养殖场无环境保护设施,畜禽粪便不能作出无害化处理,造成面源水体和地下水源污染, 极大影响了农民身体健康。此外,大多规模化养殖场没有按区域规划划分,废弃物排放不符合标准要求,畜禽圈舍内积粪积尿严重,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已成为我市农村新的污染源,在部分农村成了头号污染源。

水产养殖户大多健康观念淡薄,同时,水产饲料一般使用高蛋白高磷饲料,追求生长速度,还添加高剂量的促生药物,甚至违禁限用药物。这些饲料约80%溶化在水体中,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另外,由于追求水产品的快速生长,使水产鱼类的生长处于应激状态,导致死亡率增加,鱼类尸体进一步恶化了农村水质环境。

3. 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农村的生活垃圾也在不断增加。大量的垃圾仍沿江、沿路、沿村倾倒,生活垃圾成分复杂, 而且可利用率低。大部分农村地区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 也致使环境污染加重。

4. 乡镇企业的污染。我市乡镇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布局混乱、技术落后、资源和能源消耗高、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大多企业没有防治污染设施,产品粗加工企业多,污染较重的企业所占比重大,高科技、低污染企业比重小。乡镇企业量大面广、污染排放量大,污染物处理率低,致使乡镇局部地区污染严重,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

二、金华市新农村环境污染对策研究

1.建生态养殖场。对农村家庭散养户可以进行集中养殖,建立生态养殖场,采用“养殖-沼气-种植” 三位一体综合利用模式。建起净化沼气池,畜禽排泄物可转化为沼气,沼液可作为有机肥。这样能有效解决养殖场的污染问题,促进了农业生产良性循环,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

2.合理投放鱼饲料和药物,发展高效生态渔业。转变渔业发展方式,积极发展优质、高效、生态渔业,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渔业生态养殖中,注意投放饲料的颗粒大小,避免造成饲料大量浪费。同时,尽量避免粉状饲料。投料时应根据养殖鱼类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和饲料营养水平来确定每天的投料量,避免投料过剩而使其大量溶于水中,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其次, 农业部门要加强渔业病虫害及灾情监测和防治体系。通过渔业行业协会,指导养殖业主针对渔业病情疫情科学合理用药,减少污染。对于饮用水源必须禁止投放鱼饲料和药物,确保饮用水安全。当然,水产养殖可以和观赏休闲游相结合,从而提高渔业养殖的经济效益。

篇4

中图分类号:X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a)-0086-02

煤炭作为我国当前重要的能源之一,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民日常生活的满足做出了重大贡献,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主要以煤炭为工业、生活能源的现状不会发生太大变化。而我们也知道,煤炭的开采过程总是伴随着一系列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的污染,森林资源与煤炭开采区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等。这些问题都是煤炭开采作为双刃剑所不可避免的。接下来笔者将综合分析我国目前煤炭开采中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据此提出具有可行性的防治措施。

1 煤炭开采中的环境污染及其特点

目前,由于我国煤炭开采技术不过关,现阶段我国的煤炭开采企业一直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但是,对于不同规模的煤炭开采企业来说,由于资源的开发程度不同,其导致的环境污染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距。煤炭开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污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在煤炭开采时,其矿井排风、贮煤场和露天矿爆破振动等都是暴漏在室外的,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很多烟尘污染。第二,选煤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尾煤、煤尘和噪声等污染。第三,煤场发放的烟气、烟尘和炉渣等污染。针对我国煤炭开采过程中存在的这些污染情况,我国煤炭开采中存在的污染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煤炭开采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等都比较大,因而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广泛。第二,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等污染对人群健康具有很大的影响。第三,煤炭开采的过程不仅会引起一些直接污染,甚至还会引起一些间接污染。第四,煤炭开采产生的污染因素比较复杂,因而对其进行控制比较难。第五,由于煤炭开采的周期比较长,因而煤炭开采带来的环境污染一般具有阶段性和延续性。因此,针对煤炭开采产生环境污染的特点,可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污染治理方法。

2 我国当前煤炭开采中存在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2.1 一系列的关乎土地的污染与破坏问题

在矿区进行煤炭开采产生的污染与破坏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土地。煤炭开采所带来的土地问题主要有煤炭开采区土壤污染问题、矿区地面塌陷问题以及矿区植被破坏而带来的土地沙漠化与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以上这些是煤炭开采所带来的直接土地问题,此外,煤炭开采后矿区的土地处理问题也非常突出。

矿区开采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煤炭开采后引致的土地塌陷问题。我们知道,煤炭是由远古时期的树木经过长时间的低下作用而形成的非可再生矿石资源。煤炭埋藏的地层通常比较深,因此进行煤炭开采就需要进行土地挖掘与深井作业,这就导致土地塌陷问题的产生。而随着土地塌陷问题的发生,煤矿在进行土地开采的同时,并未考虑到后期的土地填补问题,这也使得我国目前由煤炭开采而引发的土地塌陷问题较为严重。煤炭开采区土地塌陷会使得区域内的土壤中的原料与肥料成分降低,甚至会产生一定的有害成分,从而使得矿区内的植被成活率大大降低,进而引发一些列的水土流失等问题。此外,如果煤炭开采范围内有民居的话,土地塌陷也会给居民楼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情况严重的话,需要进行居民拆迁。这样的话,所造成的经济与财产损失将会是非常巨大的。因此,煤矿开采公司在开采前就需要对后期的土地填埋工作做一定的预估,尽量减少所带来的损失。

在矿区内进行煤炭开采,对矿区内整个土壤环境都进行了很大的改变,因此,煤矿开采带来的土壤肥力下降会引致矿区内植被成活率降低,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知道矿区煤炭开采本身就需要对矿区内可能影响煤炭开采的植被进行砍伐等处理,而煤炭开采后土壤问题的产生更加剧了矿区内的植被问题。矿区内植被数量减少,覆盖率降低会使得矿区内的土地沙漠化问题与水土流失问题加重。煤炭开采使得矿区内土壤中有害物质增加,如果后期矿区内进行作物种植或者植被恢复工作的话,也不会带来很好的成效。我们知道,植被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是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的底层生产者。矿区植被破坏会使得矿区内整个生态环境的平衡遭到破坏,这也很不符合我们所要追求的科学发展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的理念。

此外,矿区煤炭开采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垃圾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如污染土壤、污染水源,对环境的美感度带来威胁等。所以我们在关注煤炭开采所引发的问题时,也不应该忽视其本身产生的垃圾以及噪声等问题。

2.2 破坏矿区内的水资源系统

矿区煤炭的开采离不开水资源,而且煤炭开采层与水资源在地下的埋藏层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外,煤炭开采工作本身对水资源也有一定的需求。因此,在选择煤炭开采区域时除考虑区域内煤炭的储藏量、煤炭质量、埋藏深浅等问题外,还需要参考区域内水资源的状况。在进行煤炭开采时,井下的操作会对地下的储水层带来一定的污染。因为煤炭中所含有的一些污染物与化学元素会对水质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使得受到污染的水源不仅不能作为生活用水,甚至作为农业用水时也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非常的危害。在情况严重时,煤炭开采甚至会导致矿区内的水资源减少甚至消失。因为煤矿开采使得水资源的水位可能会大幅下降,而水资源水位的下降会使得难以开采,并且不能被人类生产生活很好地利用。

我们知道,水资源的补给主要有两种方式,分别是雨水补给、河流补给等地面补给与地下暗流补给两种方式,在矿区内进行煤炭开采时不仅会导致地下储水层的污染与破坏,使得地下水位下降,水质变差,而且地上水由于煤炭的开采也会遭到破坏,尤其是在以雨水为主要补给的地区,可能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由于矿区固体废弃物的堆积与开采带来的污水与废水得不到很好的处理,也会给水资源带来无法扭转的污染与破坏。对我国而言,煤炭储量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山、陕、蒙等北方地区,这些地区水资源的缺乏问题也较为严重。矿区煤炭开采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却也造成了当地水资源的浪费与破坏,矿区内水资源现状若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和改善,会对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极大的不便,带来很大的阻碍。

2.3 煤炭开采带来的其他环境污染问题

在矿区内进行煤炭开采活动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除笔者上文中提及的土壤污染问题、矿区地面塌陷问题以及矿区植被破坏而带来的土地沙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以及水体破坏、水资源枯竭等问题,还会带来一定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问题。

煤炭开采所造成的噪音污染问题主要是指由于煤炭开采所使用的机器设备、工具等在使用时所带来的噪音,这些噪音由于音量大、分贝高,而且煤炭开采是一个时间较长的工作,所以设备使用时间也会较长,这也就使得噪音污染的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力强,不仅对矿区内长期从事煤炭开采的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而且若是矿区附近有居民区,这样的噪音也会影响到居民区居民的正常工作与生活。由于我国当前的煤炭开采业并未关注到煤炭开采所带来的噪音污染,也并未采取一定的预防与治理措施,所以噪音污染已经成为较其他环境污染问题更为严重的问题。

煤炭开采还会带来较为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我们所熟知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不仅在客观上造成了很大的空气污染,而且更是已经极大威胁到旷工的人身安全。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所产生的扬尘问题,在煤炭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硫元素等会对矿区内小环境平衡带来破坏,硫的产生也会带来酸雨,对环境带来很大的破坏。对于矿区内的工作人员而言,长时间地在不满扬尘与颗粒物的空气环境中工作,会给他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

3 对于煤炭开采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对策分析

3.1 土地污染问题的解决对策

土地污染问题是煤炭开采过程中带来破坏最严重的问题,其所引发的引致问题也是最多的。对于这一问题,我们不仅要有针对性地解决,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目前落后的、粗放的煤炭开采方式为先进的、具有创新性的、集约型的方式。在进行煤炭开采前就需要对矿区内环境的保护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达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首先要尽可能保护矿区内的现有植被,不在矿区内乱砍滥伐,不在矿区内进行不必要的开坑作业,减少对现有土地的破坏;其次,对于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要进行妥善处理,在垃圾处理厂进行填埋,而不是随意堆砌在矿区内,不仅减少了对矿区内土壤得到污染,而且也减少了占地面积,更好地保护了原有的土壤层。

3.2 水资源问题的结局对策

我们知道,煤炭开采给水资源带来的污染和破坏是整个系统带的破坏,所以我们在进行问题治理时,也要从大局出发,着眼于整个水循环系统。在进行治理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导方针,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不仅要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做到节约水资源,对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还需要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污水处理措施,减少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对水资源带来的饿污染。此外,要真正做到保护矿区内的水资源,还需要在开采中严格监督与管理可能对水资源带来污染的环节,提高开采过程中的环境质量标准。

3.3 煤炭开采产生的大气污染防治

针对煤炭开采过程中出现的大气污染问题,一般需要采取以下几种防治措施,第一,提高煤炭开采过程中冼选加工能力。第二,加强煤炭开采过程中的防灭火技术。目前在煤炭开采过程中被广泛使用的防火方法主要包括挖掘熄灭法、表面封闭法、喷浆法、灌注法、深部注浆法和推平压实法等几种。第三,加强煤炭开采过程中瓦斯的抽放与利用。第四,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做好集中供热和煤电联营。第五,因此,加强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对其进行防治是解决煤炭开采中环境污染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3.4 其他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对策

矿区内的噪音污染问题也亟待解决。矿区内主要的噪音污染源是机器设备,因此在应对措施方面可以对开采机器进行降低噪音的处理,或者引进国外先进的机器,来治理解决这一问题。对于空气污染问题,需要我们改进开采的技术,大力发展开采环节清洁化作业,从开采施工的各个环节严格控制所产生的空气污染物的数量。矿区内由于煤炭资源较为丰富,所以在煤炭使用上也没有节制,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也带来了空气污染等问题。所以在进行矿区改造时,要减少不必要的煤炭使用情况。此外,也需要为矿区配备一定数量的大型的空气吸尘器,这不仅保证了矿区内空气污染问题的减少,也是对煤炭开采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重视与保障。

4 结语

煤炭开采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能源、提供保障的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而目前我国的粗放型经济模式在煤炭开采业表现也较为明显。我们实行科学发展观,追求当代人的幸福的同时,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破坏后代人资源为代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煤炭开采业在采取一系列解决措施之后,会真正成为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产业。

参考文献

[1] 蔡兆亮,胡恭任,张光伟,等.煤炭开采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主要内容及实例运用[J].中国矿业,2010(5):41-43.

[2] 梅明,李俊峰,周旋,等.煤炭开采对周边土壤环境的影响[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1(9):72-76.

[3] 董现峰.浅议煤炭开采与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3(S1):134-135.

篇5

建筑工程是一个国家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新建还是扩建或者是改建的工程,只要是建筑施工就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妥善处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不仅有利于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一 建设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的环境污染类型

由于建筑工程的工程量较大,同时其使用的材料也较多,因此在现场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很多无法控制的污染,对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在破坏环境的同时也给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进度。建筑工程施工中比较突出的环境污染类型及产生的原因如表一所示。

二 建筑施工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的防治措施

(1)噪声污染的具体防治措施?一是从声源处降低噪声,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工艺,如选用低噪声的振捣器、风机、电锯;改变垂直振打式为螺旋、油压、喷注式打桩机;以液压工具代替气压工具等。二是施工现场强噪声机械,如搅拌机、电锯、电刨、砂轮机等要设置封闭的机械棚,以减少强噪声的扩散。三是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特别要杜绝人为敲打、尖叫、野蛮装卸噪声等现象,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四是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对噪声进行限制,禁止夜间进行高噪声施工作业。

(2)空气污染的具体防治措施?一是施工现场垃圾要及时清运,适量洒水,减少扬尘。高层或多层施工垃圾,必须搭设封闭临时专用垃圾道或采用容器吊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洒造成扬尘。同时,对场地容易起尘的原材料进行遮盖。经过采取措施后,可以有效地减少70%的起尘量,从而大大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二是施工现场的搅拌设备,必须搭设封闭式围档及安装喷雾除尘装置。三是运输车辆不应装载过满,并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沿途抛洒,并及时清扫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和建筑材料,冲洗轮胎,定时洒水压尘,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扬尘。四是应首选商品混凝土,必须进行现场搅拌砂浆、混凝土时,应尽量做到不洒、不漏、不剩、不倒;混凝土搅拌应设置在棚内,搅拌时要有喷雾降尘措施;施工现场要设围栏或部分围栏,缩小施工扬尘扩散范围。施工期间产生的粉尘污染主要决定于施工作业方式、材料的堆放及风力等因素,其中受风力因素的影响最大。

(3)水污染的具体防治措施?一是凡需进行混凝土、砂浆等搅拌作业的现场,必须设置沉淀池。排放的废水要排人沉淀池内经两次沉淀后,方可排人市政污水管线或回收用于洒水降尘,未经处理的泥浆水,严禁直接排人城市排水设施和河流。二是施工现场临时食堂的污水排放控制,要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产生的污水经下水管道排放要经过隔油池,平时加强管理,定期掏油,防止污染。三是施工现场要设置专用的油漆和油料库,油库地面和墙面要做防渗漏的特殊处理,使用和保管要专人负责,防止油料的跑、冒、滴、漏、污染水体。四是施工现场建造集水池、沉砂池、排水沟等水处理构筑物,对施工期废污水应分类收集,按其不同的性质,作相应的处理后排放。

(4)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防治措施?一是尽量采取措施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例如尽量采用预制构件,减少施工阶段建筑垃圾的产生;尽可能准确地计算材料用量,以减少施工废料产生。二是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减少施工阶段建筑材料的浪费,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三是建筑企业应该派遣专门的人员对建筑施工和生活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管理,对施工现场进行及时的清理,各种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应该及时的运出施工和生活区域,对有用物品进行回收再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节省了建筑的材料成本。对于生活垃圾还应该进行匪类收集,并运往垃圾处理站进行处理,防治造成白色污染等。

三 结束语

减少建筑施工的污染,是当今建筑行业的一项重大任务,相关建筑单位和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建筑现场施工的环境管理,制定行之有效的现场施工管理方案,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美好生活作出更多的贡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