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2 14:51:5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环境污染问题研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X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2-0195-01
我们生活的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伟大的造物者用了46亿年的时间,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有花有草,有山有水,蓝天白云,四季分明的世界。但是,在工业革命以后的短短几百年里,地球却以惊人的速度毁灭着。人口极具增长,日益发达的工业化的背后是无限的破坏地球资源。当《2012》等各种世界末日题材的影片充斥着我们荧屏时,我们才猛然发现:科技的进步,带给我们发达和方便的同时,也加大了我们的生存负担。这其中,环境污染是最为普遍因而也是最为严重的负担,而在环境污染中,化学污染又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环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在这其中,大气污染、跟水污染、放射性污染等是跟化学发展密不可分的。
1化学与大气污染
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它的恒定组成部分为氧、氮和氩、氖、氦、氪、氙等稀有气体,可变组成部分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它们在空气中的含量随地球上的位置和温度不同在很小限度的范围内会微有变动。此外空气中还有微量的氢、臭氧、氧化二氮、甲烷以及或多或少的尘埃。由于自然界各种变化相互影响,空气中的氮和氧相对恒定。这是正常的大气。被污染的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粒子状污染物含量显著增多。对地球上的生物造成很大的影响和伤害。
大气污染的影响有很多,按照受害对象可以简单分为对人类和动物的影响、对植物的影响、对全球性气候的影响。
1.1对人类的影响
人类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达15-20立方米。缺少了空气人类将无法生存,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另外,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很高时,会造成急性污染中毒,或使病状恶化,甚至在几天内夺去几千人的生命。
1.2对植物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对植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当污染物浓度很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急性危害,使植物叶表面产生伤斑,或者直接使叶枯萎脱落;当污染物浓度不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慢性危害,使植物叶片褪绿,或者表面上看不见什么危害症状,但植物的生理机能已受到了影响,造成植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坏。
1.3大气污染对全球的天气和气候有显著影响
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增加大气降水量、酸雨、温室效应等很多问题跟大气的污染有着直接的联系。而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将严重改变地球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各种生存危机:水供需矛盾加剧;天灾威胁加重;岛国命运堪忧;夏天热浪滚滚;生物链被打乱;传染疾病肆虐。笼罩着我们的大气,一旦污染,势必将关系到我们的方方面面。
2化学与水污染
河流、湖泊等水体被污染后,对人体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危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 饮用污染的水和食用污水中的生物,能使人中毒,甚至死亡。例如,1956年,日本熊本县的水俣湾地区出现了一些病因不明的患者。患者有痉挛、麻痹、运动失调、语言和听力发生障碍等症状,最后因无法治疗而痛苦地死去,人们称这种怪病为水俣病。科学家们后来研究清楚了这种病是由当地含Hg的工业废水造成的。② 被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污染了的水体,能够引起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以及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疾病。③ 一些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砷(As)、铬(Cr)、苯胺等污染水体后,可以在水体中的悬浮物、底泥和水生生物体内蓄积。长期饮用这样的污水,容易诱发癌症。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数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据环境部门监测,全国城镇每天至少有1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日趋加剧的水污染,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3化学与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对生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放射性损伤有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如果人在短时间内受到大剂量的X射线、γ射线和中子的全身照射,就会产生急性损伤。轻者有脱毛、感染等症状。当剂量更大时,出现腹泻、呕吐等肠胃损伤。在极高的剂量照射下,发生中枢神经损伤至直死亡。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有:原子能工业排放的放射性废物,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以及医疗、科研排出的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废气、废渣等。
从这些污染中我们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的环境污染与工业都是离不开的。工业发展,作为一把双刃剑,在发展经济,带来收益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环境污染。工业生产中排出大量废水、废气、废渣,并产生强大噪音,使空气、水、土壤受到污染,造成城市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环境质量的恶化。各类工业排放的“三废”有害成分和数量不同,对城市环境影响也不同。废气污染以化工和金属制品工业最为严重;废水污染以化工、纤维与钢铁工业影响最大;废渣则以高炉为最多,每吨产品排除出渣300-400kg,体积则为铁的3倍。
如今,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逐渐的影响到了所有的地球人,不论贫富,不分男女。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也在努力的寻找补救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然而,当初我们发展工业、发展经济是以消耗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我们就不得不暂缓经济的发展来发展环境。除去经济上的因素,我们还必须有严谨的法律和严格的执行力。这样,数管齐下,我们才能遏制环境污染带给我们的危害,拉住地球走向奔溃的脚步。
近年来,我国的畜禽养殖业发展迅猛,从而导致了畜禽粪尿及废水的污染负荷超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总和,成为城市郊区的污染大户…。养殖小区和养殖场的污染,不仅影响到农村经济,特别是畜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对农民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控制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我们必须对其进行调查和评价,并将其纳人环境保护规划中。因此,必须全面认识畜禽养殖污染的性质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
l我国畜禽养殖业概况
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市场需求,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增大,分布比较集中。国家环保总局最近公布的在全国进行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规模化养殖主要分布在广东、山东、河南河北和湖南等地。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大中型畜禽养殖场80%集中在人口比较集中、水系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诸多大城市周围。
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许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分布于居民区内,8%一10%的规模化养殖场距当地居民水源地的距离不超过50m,30%一4o%的规模化养殖场距离居民或水源地最近距离不超过150m。养殖场选址不当不仅构成了对周边地区的环境压力,还在许多地方造成了畜禽养殖场主与周围居民的环境纠纷。
过去一些地方将规模化畜禽养殖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人的重要途径加以鼓励,环境意识相对薄弱,污染治理严重滞后。我国长期以来又把环境工作重点放在工业污染防治上,对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畜禽场的宏观环境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全国90%的规模化养殖场未经过环境影响评价,60%的养殖场缺乏干湿分离这一最为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另外,养殖场环境污染投资力度明显不足,80%左右的规模化养殖场缺少必要的污染治理投资。
由于上述畜禽养殖点多面广,污染物排放量大,处理水平低下等原因,迅速发展的畜禽养殖业严重影响了城郊环境和居民健康。
2畜禽养殖业引致的环境问题
畜禽养殖业带来的污染物主要有畜禽养殖场有机废水、病原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中的抗生素、畜禽产品中的药物残留,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转基因生物污染。目前,畜禽粪便集中、量大,同时污染治理没有跟上,造成城市郊区环境污染。畜禽养殖业对水资源、土壤和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已相当严重。
2.1畜禽排泄物的污染
畜禽排泄污染物包括从畜禽体内排出的有害气体、粪便及其分解产生的臭气以及体表掉落的毛屑、绒毛(羽毛)等。1999年我国畜禽粪便产生量约为l9亿,是我国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2.4倍,河南、湖南和江西等地甚至超过4倍。中国畜禽粪便的总体土地负荷警戒值已经达到0.49(<0.4为宜),北京、上海、山东、河南、湖南和广东等地已经超过0.49,达到较严重的环境压力水平。畜禽场大量的粪便和垫料分解产生的H:S、NH等有害气体不仅影响人畜健康,而且污染大气、水和土壤环境。
2.1.1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畜禽排泄物迅速腐烂发酵,产生HS、NH3、胺、硫醇、苯酚、挥发性有机酸以及吲哚、粪臭素、乙醇、乙醛等上百种有毒有害物质。氮沉降是构成当前环境危害的重大因素,它可造成酸雨、水体富营养化,甚至导致同温层臭氧浓度的变化。据测算,在饲养100头母猪的猪场内,一年通过蛋白质给猪饲喂14氮,其中7.5t会随粪便排出而成污染物。1992年英国NH,排放量达630万t/a,其中畜禽养殖业占85%。由此可见,畜禽养殖业排放的氮最多,它已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2.1.2对水环境的污染
畜禽粪便淋溶性极强,若不及时处理,便通过径流污染地表水,进而通过土壤渗滤污染地下水。畜禽粪便和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N、P、K、ss及致病菌等污染物并有恶臭。
未经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集中排放,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变黑发臭。水中N、P等营养物促使水体富营养化,或使地下水中的硝态氮或亚硝氮浓度增高,例如北京市集约化畜禽养殖废水中BOD含量每年为3O万t,为该市工业和生活污水中BOD含量(1O万的3倍;仅有不足3%的粪尿等废弃物在排放前经过无害化处理,绝大部分就近排入水渠汇入河道或渗入地下;一些养殖场距地面100m地下水中的氨、氮含量已超出正常值的2—3倍,严重危及养殖场周围地下水水体的质量和居民的健康,也影响了养殖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1.3对农田环境的污染
当前畜禽粪便主要的消耗途径是作为有机肥料直接还田。畜禽粪便中含有的N、P、K是作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但是如果不加限制地还田,反而起不到肥田的效应,作物会“疯长”,使产品质量下降,产量减少。对上海市郊207个乡和l5个农场关于使用畜禽粪便负荷量的调查表明,约有27.3%的使用地区,其负荷超出了农田环境的消化能力,对环境构成了污染威胁。
2.2畜禽场废物的污染
由于废物管理不科学,畜禽场中的洗刷用具、场地消毒和畜禽饮用后的污水,死的畜禽、孵化残余物(蛋壳、死胚、绒毛、胎粪)以及屠宰场的废物、污水、下水、废气等随意丢弃或排放,造成养殖场周围臭气弥漫,污水四溢,滋生大量蚊蝇和各种有害疾病,直接危及居民的健康,也造成畜禽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
2.3畜禽体和畜禽产品中残留的有毒化学物质
我国对于畜禽饲料的质量很难进行控制和检测。南方一些地区,经常用发霉的粮食喂养畜禽;一些农产品生长环境和水源受到严重污染的地区,饲料和饮水中的许多有害物质会残留在肉、奶、蛋中。其次,养殖场为预防某些传染病和疾病的发生,对畜禽进行疫苗的免疫和抗菌素的服用,这些药品的残留物会部分地存在于畜禽体组织内。这样畜产品中有害的和残留有毒化学物质可通过肉、奶、蛋转移到人体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控制畜禽养殖业污染的对策
要解决养殖业对环境的危害,单纯依靠终端治理方法,无论在经济上、土地上和技术上皆不堪承受。必须针对畜禽粪尿的特性,遵循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充分开发利用废弃物的肥力、能量资源,开拓一条资源开发和废弃物处置相结合的道路。
3.1加强立法与管理。增强养殖户的环保意识
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因此,最根本的是要提高养殖户的环境意识。同时应广泛宣传,切实做好畜禽养殖污染的整治工作,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养殖户解决实际问题。
另外,建章立制,严格按章办事是解决畜禽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针对禽场建设管理、禽畜粪便和污水的排放等方面规范畜禽养殖,合理布局,控制发展速度和饲养密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原则。
3.2通过营养调控降低禽畜排泄物的污染
为获得高生产性能而给畜禽提供过量营养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营养调控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地利用率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饲用酶制剂是一类高效、无毒副作用和环保型的饲料添加剂。在畜禽养殖中应用饲用酶制剂既能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又能减少畜禽排泄物中氮、磷的排泄量,保护水体和土壤免受污染。
3.3改善畜禽养殖业的饮水方式和粪便收集方式
采取清污分流和粪尿的干湿分离等措施,实现清洁养殖,可减少地下水的开采,改善畜禽养殖场的生产环境,减少畜禽的死淘率。同时可以减少对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养殖场还应给畜禽定下用水额度,如每头猪每天5kg水,尽量节省资源。建立粪便收集池,定点收集垃圾;设置畜禽废渣的储存设施和场所,采取对储存场所地面进行水泥硬化等措施,防止畜禽废渣渗漏、散落、溢流、雨水淋失、恶臭气味等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采用雨污分流、固液分离等污染防治措施,达到减量化的要求,做到达标排放或零排放。
3.4研制畜禽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
畜禽养殖业污染严重,治理工程利润低,风险大,因此不能像工业污水、生活污水防治那样,走单纯治理的路子。粪便绝对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贵资源,畜禽粪尿含有丰富的N、P、K成分,经合理处理后,可制成优质、高效的有机肥料,而且还可经厌氧发酵成沼气作为能量来加以利用,因此,资源化利用是治理畜禽污染的首要原则。畜禽养殖场应采取将畜禽废渣还田、生产沼气、制造有机肥料和制造再生饲料等方法进行综合利用。
应用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综合利用畜禽排泄物,通过厌氧发酵,走沼液、沼渣及沼气利用之路。在畜牧业高度发展的英国,畜禽粪便经过处理后,全部作为肥料,既避免了环境污染,又提高了土壤肥力。对于牲畜养殖场,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有两种基本工艺方案:一是高温堆肥;二是沼气发酵。
3.4.1高温堆肥。
粪尿厌氧发酵处理后,气体部分可提供能量,固体部分进行高温堆肥。许多有先见之明的养殖场已经走在前面,把畜禽粪便经过处理后卖给农户当肥料,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当前国内的堆肥发酵技术、粪肥还田实用技术等已经成熟,有的还超过国外。把污染物通过无害化处理,加工生产有机肥,这正是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大方向。通过对粪便高温烘干灭菌及高压膨化除臭,添加N、P、K及多种元素,制成适合小麦、玉米、蔬菜、瓜果和花卉等高效有机肥。
3.4.2沼气发酵
防治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沼气综合利用。推广沼气处理技术,利用沼气对畜禽粪便进行厌氧发酵,发酵产生的沼气成为廉价的燃料,用于燃料、仔猪舍保温等;沼渣、沼液则成了优质肥料,不但保护了环境,而且提高了经济效益。进行广泛的国际、国内沼气生产的技术、企业管理、项目开发、工程安装、系统设计及运行维护方面的经验等技术经济信息交流。许多实践与研究证明,猪、鸡粪厌氧发酵能使寄生虫卵灭活,减轻土壤污染与水污染,将沼渣与无机肥制成复合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TN及碱解氮、速效磷及土壤酶活性,使作物病害较少,降低农药使用量77.5%,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沼液含有17种氨基酸、多种活性酶及微量元素,可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此外,沼液养鱼,能提高鱼的成活率。超级秘书网
3.5畜禽废水的终端人工处理
近年来,由于由于我市私营企业发展壮大,大量的年轻农民涌入私营企业工作,在家从事农业的主要是老人和妇女,因此农业人口素质较低。传统的低水平的农业生产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效益,而且产生了一些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1. 传纺农业活动产生的生态环境污染。我市化肥使用比例失衡,施用的化肥一半以上都是氮肥。过分使用氮素必然增加了土壤中的其他养分消耗,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土壤肥力和性状,导致农业生产对化肥的依赖增强。化肥中未被作物吸收的氮、磷等营养元素转移到水体,造成了化肥损失和地表水及地下水污染,还造成土壤的酸化。氮肥施用过多会导致农药用量的增加,从而降低了农产品品质。农药药剂用量较大也极大地破坏了生物之间原有的平衡关系。部分农民还在使用像氧化乐果等高毒、高残毒、低成本的农药,不仅造成了当地环境污染,而且导致农产品中的有害农药高残留,直接威胁食品安全和市民健康。
大棚的普及导致地膜使用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多数的地膜成分为聚乙烯。这种材料在自然环境中光解和分解性都较差。特别是当土壤中残膜数量超过土壤的自然容量时,会降低土壤的水分传导、贮存以及毛细管的功能,进而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水肥吸收,最终导致作物的减产以及农产品品质的下降。大棚使用的塑料薄膜也会由于不注意回收清理而产生“白色污染”。
2. 养殖业的污染。我市农村大多养殖场无环境保护设施,畜禽粪便不能作出无害化处理,造成面源水体和地下水源污染, 极大影响了农民身体健康。此外,大多规模化养殖场没有按区域规划划分,废弃物排放不符合标准要求,畜禽圈舍内积粪积尿严重,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已成为我市农村新的污染源,在部分农村成了头号污染源。
水产养殖户大多健康观念淡薄,同时,水产饲料一般使用高蛋白高磷饲料,追求生长速度,还添加高剂量的促生药物,甚至违禁限用药物。这些饲料约80%溶化在水体中,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另外,由于追求水产品的快速生长,使水产鱼类的生长处于应激状态,导致死亡率增加,鱼类尸体进一步恶化了农村水质环境。
3. 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农村的生活垃圾也在不断增加。大量的垃圾仍沿江、沿路、沿村倾倒,生活垃圾成分复杂, 而且可利用率低。大部分农村地区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 也致使环境污染加重。
4. 乡镇企业的污染。我市乡镇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布局混乱、技术落后、资源和能源消耗高、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大多企业没有防治污染设施,产品粗加工企业多,污染较重的企业所占比重大,高科技、低污染企业比重小。乡镇企业量大面广、污染排放量大,污染物处理率低,致使乡镇局部地区污染严重,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
二、金华市新农村环境污染对策研究
1.建生态养殖场。对农村家庭散养户可以进行集中养殖,建立生态养殖场,采用“养殖-沼气-种植” 三位一体综合利用模式。建起净化沼气池,畜禽排泄物可转化为沼气,沼液可作为有机肥。这样能有效解决养殖场的污染问题,促进了农业生产良性循环,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
2.合理投放鱼饲料和药物,发展高效生态渔业。转变渔业发展方式,积极发展优质、高效、生态渔业,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渔业生态养殖中,注意投放饲料的颗粒大小,避免造成饲料大量浪费。同时,尽量避免粉状饲料。投料时应根据养殖鱼类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和饲料营养水平来确定每天的投料量,避免投料过剩而使其大量溶于水中,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其次, 农业部门要加强渔业病虫害及灾情监测和防治体系。通过渔业行业协会,指导养殖业主针对渔业病情疫情科学合理用药,减少污染。对于饮用水源必须禁止投放鱼饲料和药物,确保饮用水安全。当然,水产养殖可以和观赏休闲游相结合,从而提高渔业养殖的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X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a)-0086-02
煤炭作为我国当前重要的能源之一,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民日常生活的满足做出了重大贡献,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主要以煤炭为工业、生活能源的现状不会发生太大变化。而我们也知道,煤炭的开采过程总是伴随着一系列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的污染,森林资源与煤炭开采区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等。这些问题都是煤炭开采作为双刃剑所不可避免的。接下来笔者将综合分析我国目前煤炭开采中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据此提出具有可行性的防治措施。
1 煤炭开采中的环境污染及其特点
目前,由于我国煤炭开采技术不过关,现阶段我国的煤炭开采企业一直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但是,对于不同规模的煤炭开采企业来说,由于资源的开发程度不同,其导致的环境污染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距。煤炭开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污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在煤炭开采时,其矿井排风、贮煤场和露天矿爆破振动等都是暴漏在室外的,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很多烟尘污染。第二,选煤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尾煤、煤尘和噪声等污染。第三,煤场发放的烟气、烟尘和炉渣等污染。针对我国煤炭开采过程中存在的这些污染情况,我国煤炭开采中存在的污染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煤炭开采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等都比较大,因而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广泛。第二,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等污染对人群健康具有很大的影响。第三,煤炭开采的过程不仅会引起一些直接污染,甚至还会引起一些间接污染。第四,煤炭开采产生的污染因素比较复杂,因而对其进行控制比较难。第五,由于煤炭开采的周期比较长,因而煤炭开采带来的环境污染一般具有阶段性和延续性。因此,针对煤炭开采产生环境污染的特点,可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污染治理方法。
2 我国当前煤炭开采中存在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2.1 一系列的关乎土地的污染与破坏问题
在矿区进行煤炭开采产生的污染与破坏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土地。煤炭开采所带来的土地问题主要有煤炭开采区土壤污染问题、矿区地面塌陷问题以及矿区植被破坏而带来的土地沙漠化与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以上这些是煤炭开采所带来的直接土地问题,此外,煤炭开采后矿区的土地处理问题也非常突出。
矿区开采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煤炭开采后引致的土地塌陷问题。我们知道,煤炭是由远古时期的树木经过长时间的低下作用而形成的非可再生矿石资源。煤炭埋藏的地层通常比较深,因此进行煤炭开采就需要进行土地挖掘与深井作业,这就导致土地塌陷问题的产生。而随着土地塌陷问题的发生,煤矿在进行土地开采的同时,并未考虑到后期的土地填补问题,这也使得我国目前由煤炭开采而引发的土地塌陷问题较为严重。煤炭开采区土地塌陷会使得区域内的土壤中的原料与肥料成分降低,甚至会产生一定的有害成分,从而使得矿区内的植被成活率大大降低,进而引发一些列的水土流失等问题。此外,如果煤炭开采范围内有民居的话,土地塌陷也会给居民楼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情况严重的话,需要进行居民拆迁。这样的话,所造成的经济与财产损失将会是非常巨大的。因此,煤矿开采公司在开采前就需要对后期的土地填埋工作做一定的预估,尽量减少所带来的损失。
在矿区内进行煤炭开采,对矿区内整个土壤环境都进行了很大的改变,因此,煤矿开采带来的土壤肥力下降会引致矿区内植被成活率降低,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知道矿区煤炭开采本身就需要对矿区内可能影响煤炭开采的植被进行砍伐等处理,而煤炭开采后土壤问题的产生更加剧了矿区内的植被问题。矿区内植被数量减少,覆盖率降低会使得矿区内的土地沙漠化问题与水土流失问题加重。煤炭开采使得矿区内土壤中有害物质增加,如果后期矿区内进行作物种植或者植被恢复工作的话,也不会带来很好的成效。我们知道,植被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是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的底层生产者。矿区植被破坏会使得矿区内整个生态环境的平衡遭到破坏,这也很不符合我们所要追求的科学发展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的理念。
此外,矿区煤炭开采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垃圾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如污染土壤、污染水源,对环境的美感度带来威胁等。所以我们在关注煤炭开采所引发的问题时,也不应该忽视其本身产生的垃圾以及噪声等问题。
2.2 破坏矿区内的水资源系统
矿区煤炭的开采离不开水资源,而且煤炭开采层与水资源在地下的埋藏层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外,煤炭开采工作本身对水资源也有一定的需求。因此,在选择煤炭开采区域时除考虑区域内煤炭的储藏量、煤炭质量、埋藏深浅等问题外,还需要参考区域内水资源的状况。在进行煤炭开采时,井下的操作会对地下的储水层带来一定的污染。因为煤炭中所含有的一些污染物与化学元素会对水质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使得受到污染的水源不仅不能作为生活用水,甚至作为农业用水时也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非常的危害。在情况严重时,煤炭开采甚至会导致矿区内的水资源减少甚至消失。因为煤矿开采使得水资源的水位可能会大幅下降,而水资源水位的下降会使得难以开采,并且不能被人类生产生活很好地利用。
我们知道,水资源的补给主要有两种方式,分别是雨水补给、河流补给等地面补给与地下暗流补给两种方式,在矿区内进行煤炭开采时不仅会导致地下储水层的污染与破坏,使得地下水位下降,水质变差,而且地上水由于煤炭的开采也会遭到破坏,尤其是在以雨水为主要补给的地区,可能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由于矿区固体废弃物的堆积与开采带来的污水与废水得不到很好的处理,也会给水资源带来无法扭转的污染与破坏。对我国而言,煤炭储量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山、陕、蒙等北方地区,这些地区水资源的缺乏问题也较为严重。矿区煤炭开采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却也造成了当地水资源的浪费与破坏,矿区内水资源现状若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和改善,会对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极大的不便,带来很大的阻碍。
2.3 煤炭开采带来的其他环境污染问题
在矿区内进行煤炭开采活动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除笔者上文中提及的土壤污染问题、矿区地面塌陷问题以及矿区植被破坏而带来的土地沙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以及水体破坏、水资源枯竭等问题,还会带来一定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问题。
煤炭开采所造成的噪音污染问题主要是指由于煤炭开采所使用的机器设备、工具等在使用时所带来的噪音,这些噪音由于音量大、分贝高,而且煤炭开采是一个时间较长的工作,所以设备使用时间也会较长,这也就使得噪音污染的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力强,不仅对矿区内长期从事煤炭开采的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而且若是矿区附近有居民区,这样的噪音也会影响到居民区居民的正常工作与生活。由于我国当前的煤炭开采业并未关注到煤炭开采所带来的噪音污染,也并未采取一定的预防与治理措施,所以噪音污染已经成为较其他环境污染问题更为严重的问题。
煤炭开采还会带来较为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我们所熟知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不仅在客观上造成了很大的空气污染,而且更是已经极大威胁到旷工的人身安全。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所产生的扬尘问题,在煤炭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硫元素等会对矿区内小环境平衡带来破坏,硫的产生也会带来酸雨,对环境带来很大的破坏。对于矿区内的工作人员而言,长时间地在不满扬尘与颗粒物的空气环境中工作,会给他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
3 对于煤炭开采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对策分析
3.1 土地污染问题的解决对策
土地污染问题是煤炭开采过程中带来破坏最严重的问题,其所引发的引致问题也是最多的。对于这一问题,我们不仅要有针对性地解决,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目前落后的、粗放的煤炭开采方式为先进的、具有创新性的、集约型的方式。在进行煤炭开采前就需要对矿区内环境的保护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达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首先要尽可能保护矿区内的现有植被,不在矿区内乱砍滥伐,不在矿区内进行不必要的开坑作业,减少对现有土地的破坏;其次,对于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要进行妥善处理,在垃圾处理厂进行填埋,而不是随意堆砌在矿区内,不仅减少了对矿区内土壤得到污染,而且也减少了占地面积,更好地保护了原有的土壤层。
3.2 水资源问题的结局对策
我们知道,煤炭开采给水资源带来的污染和破坏是整个系统带的破坏,所以我们在进行问题治理时,也要从大局出发,着眼于整个水循环系统。在进行治理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导方针,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不仅要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做到节约水资源,对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还需要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污水处理措施,减少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对水资源带来的饿污染。此外,要真正做到保护矿区内的水资源,还需要在开采中严格监督与管理可能对水资源带来污染的环节,提高开采过程中的环境质量标准。
3.3 煤炭开采产生的大气污染防治
针对煤炭开采过程中出现的大气污染问题,一般需要采取以下几种防治措施,第一,提高煤炭开采过程中冼选加工能力。第二,加强煤炭开采过程中的防灭火技术。目前在煤炭开采过程中被广泛使用的防火方法主要包括挖掘熄灭法、表面封闭法、喷浆法、灌注法、深部注浆法和推平压实法等几种。第三,加强煤炭开采过程中瓦斯的抽放与利用。第四,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做好集中供热和煤电联营。第五,因此,加强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对其进行防治是解决煤炭开采中环境污染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3.4 其他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对策
矿区内的噪音污染问题也亟待解决。矿区内主要的噪音污染源是机器设备,因此在应对措施方面可以对开采机器进行降低噪音的处理,或者引进国外先进的机器,来治理解决这一问题。对于空气污染问题,需要我们改进开采的技术,大力发展开采环节清洁化作业,从开采施工的各个环节严格控制所产生的空气污染物的数量。矿区内由于煤炭资源较为丰富,所以在煤炭使用上也没有节制,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也带来了空气污染等问题。所以在进行矿区改造时,要减少不必要的煤炭使用情况。此外,也需要为矿区配备一定数量的大型的空气吸尘器,这不仅保证了矿区内空气污染问题的减少,也是对煤炭开采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重视与保障。
4 结语
煤炭开采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能源、提供保障的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而目前我国的粗放型经济模式在煤炭开采业表现也较为明显。我们实行科学发展观,追求当代人的幸福的同时,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破坏后代人资源为代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煤炭开采业在采取一系列解决措施之后,会真正成为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产业。
参考文献
[1] 蔡兆亮,胡恭任,张光伟,等.煤炭开采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主要内容及实例运用[J].中国矿业,2010(5):41-43.
[2] 梅明,李俊峰,周旋,等.煤炭开采对周边土壤环境的影响[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1(9):72-76.
[3] 董现峰.浅议煤炭开采与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3(S1):134-135.
建筑工程是一个国家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新建还是扩建或者是改建的工程,只要是建筑施工就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妥善处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不仅有利于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一 建设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的环境污染类型
由于建筑工程的工程量较大,同时其使用的材料也较多,因此在现场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很多无法控制的污染,对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在破坏环境的同时也给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进度。建筑工程施工中比较突出的环境污染类型及产生的原因如表一所示。
二 建筑施工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的防治措施
(1)噪声污染的具体防治措施?一是从声源处降低噪声,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工艺,如选用低噪声的振捣器、风机、电锯;改变垂直振打式为螺旋、油压、喷注式打桩机;以液压工具代替气压工具等。二是施工现场强噪声机械,如搅拌机、电锯、电刨、砂轮机等要设置封闭的机械棚,以减少强噪声的扩散。三是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特别要杜绝人为敲打、尖叫、野蛮装卸噪声等现象,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四是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对噪声进行限制,禁止夜间进行高噪声施工作业。
(2)空气污染的具体防治措施?一是施工现场垃圾要及时清运,适量洒水,减少扬尘。高层或多层施工垃圾,必须搭设封闭临时专用垃圾道或采用容器吊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洒造成扬尘。同时,对场地容易起尘的原材料进行遮盖。经过采取措施后,可以有效地减少70%的起尘量,从而大大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二是施工现场的搅拌设备,必须搭设封闭式围档及安装喷雾除尘装置。三是运输车辆不应装载过满,并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沿途抛洒,并及时清扫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和建筑材料,冲洗轮胎,定时洒水压尘,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扬尘。四是应首选商品混凝土,必须进行现场搅拌砂浆、混凝土时,应尽量做到不洒、不漏、不剩、不倒;混凝土搅拌应设置在棚内,搅拌时要有喷雾降尘措施;施工现场要设围栏或部分围栏,缩小施工扬尘扩散范围。施工期间产生的粉尘污染主要决定于施工作业方式、材料的堆放及风力等因素,其中受风力因素的影响最大。
(3)水污染的具体防治措施?一是凡需进行混凝土、砂浆等搅拌作业的现场,必须设置沉淀池。排放的废水要排人沉淀池内经两次沉淀后,方可排人市政污水管线或回收用于洒水降尘,未经处理的泥浆水,严禁直接排人城市排水设施和河流。二是施工现场临时食堂的污水排放控制,要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产生的污水经下水管道排放要经过隔油池,平时加强管理,定期掏油,防止污染。三是施工现场要设置专用的油漆和油料库,油库地面和墙面要做防渗漏的特殊处理,使用和保管要专人负责,防止油料的跑、冒、滴、漏、污染水体。四是施工现场建造集水池、沉砂池、排水沟等水处理构筑物,对施工期废污水应分类收集,按其不同的性质,作相应的处理后排放。
(4)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防治措施?一是尽量采取措施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例如尽量采用预制构件,减少施工阶段建筑垃圾的产生;尽可能准确地计算材料用量,以减少施工废料产生。二是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减少施工阶段建筑材料的浪费,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三是建筑企业应该派遣专门的人员对建筑施工和生活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管理,对施工现场进行及时的清理,各种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应该及时的运出施工和生活区域,对有用物品进行回收再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节省了建筑的材料成本。对于生活垃圾还应该进行匪类收集,并运往垃圾处理站进行处理,防治造成白色污染等。
三 结束语
减少建筑施工的污染,是当今建筑行业的一项重大任务,相关建筑单位和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建筑现场施工的环境管理,制定行之有效的现场施工管理方案,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美好生活作出更多的贡献。
一、沙滩环境现存问题分析
沙滩环境很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不可控制的自然因素,包括海浪,风海平面上升,砂砾运动的影响,富营养化严重。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视觉污染等多重污染使得沙滩环境质量严重下降,而其休闲旅游价值作为一种经济“赋予”价值,主要受到人们不同资源价值观的影响,除了沙滩本身所处的自然环境因素外,还有多种社会因素,包括游客制造的垃圾等,片面的追求经济效应,轻保护和维护,缺乏对沙滩环境的管理。
二、沙滩游客分析及产生的垃圾污染种类
作为一种自然公共休闲旅游资源,沙滩在吸引大量游客的同时,也具有非常明显的环境脆弱性。现在,到海滨沙滩游玩的游客有几类需求,一类是家庭式游玩,目的是放松休息,增进感情,享受海水,沙滩和阳光,主要在沙滩周边进行嬉水游泳,沙滩排球等一系列沙滩娱乐运动,更多的在海边进行家庭BBQ烧烤。产生的垃圾多为烧烤后所剩的垃圾,包括木棍,炭火,果皮等一系列。另一类是散客游玩,主要目的在于游览海滩风光,陶冶身心,结识新人群,相对于家庭游玩,游客大部分不进行海下运动,旅游目的多集中于观赏,游客会带零食从而产生各种塑料垃圾,饮料瓶等。最后一类是公司企业在沙滩进行大规模的公司活动,多为团队建设,放松休闲,增进员工的感情。满足了各种娱乐消遣。通常公司内会自己携带垃圾袋方便员工。
三、沙滩污染分析及解决措施
现有的对沙滩环境污染的挽救措施均属于一种“亡羊补牢”的行为,都是先污染,后治理的态度,这是一种不良的措施。从根源处去遏制才是正确的做法。
一个海滩对于城市来说的重要度不言而喻,但是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治理,最重要的是在一开始源头的管理。环境被污染,美丽的海岸成了人民的垃圾场,沙滩污染严重影响了沙滩的旅游环境,阻碍了滨海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沙滩污染也会有损城市形象,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海滩污染的污染源多种多样,其中一些“白色垃圾”,它的主要成分事聚乙烯,是一种长久耐腐的有机物,能深埋地下长久不腐蚀,这些污染给沙滩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污染的积累和迁移还会给当地环境和居民造成间接的影响,这些间接的环境效应危害比直接的危害更大。
人们有很多这样的经历,,炎炎酷暑和朋友到海边消暑纳凉,欢乐之余,有很多与沙滩美好景象不和谐的场景,不少游客在享受大海带来的欢乐同时,留下了不该留下的废弃物,废弃物在某个角度上看它好似废物,但从另外角度看,它可能还是一种原料,所以有人把固体废弃物叫做“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
如何将各式各样不同类型的废物加以利用,给它们找到一个合适的放置地点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我们所调查看到的,沙滩上的垃圾桶等此类垃圾回收放置装置很少,非常不方便,垃圾回收装置间隔很远或者根本找不到,导致部分游客在环保观念不是那么强烈的情况下,选择随地丢弃垃圾。所以,从源头解决沙滩垃圾环境问题应从此着手,废除先污染后治理的陈旧观念刻不容缓。并且,在以游客游玩观光为主的沙滩,使装置具有趣味性,审美性也是一大突破。让垃圾处理装置成为沙滩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人性化,更加的体现设计服务于生活的设计宗旨。
四、结束语
沙滩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沙滩旅游资源的破坏就意味着生态旅游活动的终结,我们只有深刻认识到沙滩环境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环境压力,正确把握沙滩环境的价值,采用科学的合理的方法,才能实现沙滩旅游的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沙滩的环境污染问题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国的煤矿瓦斯防治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大大地减少了煤矿瓦斯事故的发生。然而,我国的社会发展阶段与技术水平比起西方发达国家来,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煤矿瓦斯的防治与利用工作仍然不容小觑。我国的煤层具有高应力、高含气、强吸附、低渗透等特征,再加上我国的煤层容易发生变质变形,导致瓦斯的赋存形态多变,吸附性强,而且不仅是以游离态为主,还会以液态等其它形式出现,这就加大了瓦斯的防治工作的难度,在瓦斯防治过程中不仅要预防瓦斯爆炸,更应该回收利用瓦斯资源,尽可能地达到节能减排的互赢效果。为此,我们需要研究与分析煤矿瓦斯防治难度大,开采难度大,利用率偏低等情况,并且对碳排量大进行控制与约束。
一、煤矿瓦斯防治与利用
1、煤矿瓦斯的防治工作
由于开采量的日益增加,使得煤矿开采的深度也在逐步地延深,开采难度也随之增加,瓦斯的防治工作也越发困难,埋深越深,煤层构造越复杂,煤层变质变形程度越大,煤层吸附力越强,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加大了瓦斯的防治难度,使得煤矿开采过程中的不安全系数增加。我国的瓦斯预警系统还有待提高,振波频率还比较弱,这些问题都会影响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的判断。例如:煤层构造的变形(韧性变形),使得煤层中的孔隙变化,渗流困难,间接地影响瓦斯的通风透气问题,随之可能发生煤与瓦斯突出,造成瓦斯防治工作的高难度、高强度。
从以上分析的情况我们了解到,瓦斯的防治工作是煤矿安全开采的重中之重,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目前,我国煤矿生产过程中的瓦斯防治工作主要还是以加强矿井的通风能力为主,同时加强瓦斯突出预测和监测预警,除此之外,煤矿还可以采用先进的瓦斯抽采利用技术,尽可能地变危险为资源,逐步地把煤矿瓦斯突出的危险性降低。
2、煤与瓦斯共同利用
煤与瓦斯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那么我们在开采煤炭的过程中,巧妙地把二者结合起来,将它们共同利用起来,达到互利互赢。我们要建立瓦斯、煤层的资源管理库,运用先进的钻探开采技术,在地面钻井的过程中,同时考虑好瓦斯抽采的可行性以及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在此基础上把开采煤炭与抽采瓦斯合二为一,争取一井多用。在井下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确保井下工人的生命安全,然后把采煤和抽采瓦斯结合起来,最终实现煤和瓦斯的资源共同开发。在煤层和瓦斯赋存条件复杂的情况下,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那种情况容易,先开发利用那种资源。
3、煤与瓦斯的重大作用
瓦斯虽然容易爆炸,但加以利用,可以用于发电或民用,可以节约煤炭资源,既保护了煤矿的安全,又环保。瓦斯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清洁资源,还可以用在化工业、制造业、民用等,总而言之,瓦斯是可供我们利用的资源,不仅可以节能减排,还能保护我们的环境。
二、煤矿开采中环境污染问题研究
1、煤碳开采的碳排放量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现在的全球碳排放量快速增长,从而引起气候变暖,平均温度升高,这与煤矿的开采有着一定的关系,众所周知,煤矿开采的过程中会排出很多的伴生气体,其中甲烷是主要的成分,同时也含有部分二氧化碳,并且煤炭堆积时可能发生自燃,也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而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对全球的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2、煤矿生产可能导致的其它环境污染
煤矿开采也会造成粉尘污染,煤炭堆积场所周边粉尘污染严重,乌烟瘴气。煤炭开采过程中还会造成废水污染,这些矿井水(部分含有毒物质)流到周边农田,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农田减产甚至绝收,渗入地下,会影响地下水的水质,不慎饮用的话,严重者可能会造成中毒等情况。另外,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污染也是相当严重的,主要是各种大型设备发出的各种噪声。因此,在煤矿开采和气体排放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前期的预防工作,也要合理地利用排出的有效资源,从而保护我们的社会生存环境的良好。
三、结论
我国的煤层赋存条件较差,煤质条件及成煤作用复杂多变,并且煤矿的开采逐步地从浅部向深部延深,瓦斯的防治和利用的难度越来越大,但瓦斯也是一种资源,也能变废为宝。为此,我们需要不断地研发新的煤与瓦斯同采技术,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尽量使得瓦斯被采出并利用,让煤碳伴生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另外,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碳排放及环境污染的问题,提前做好各方面的预防工作,尽可能地把影响降到最低,不让家园被破坏,做到能源节约,资源利用,环境良好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陈富勇,李小诗,梁英.构造煤中煤层气扩散―渗流特征及其机理[J].地学前缘,2010年01期
Abstract: i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xcessive and not scientific chemical fertilizers, can make a large fertilizer into the environment, soil, air, and water quality to cause harm, and fertilizer containing harmful material will be in the plants accumulation, threatening the survival of mankind and health. According to these, this paper, from the current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basic pres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caused by the fertilization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fertilizer aspect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ims to control and reduce fertilization po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fertilizer utilization ratio, reducing fertilizer waste, keep the countrysid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uarante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realizing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fertilizer; Environment; Harm; Prevention and control
中图分类号:B82-0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化学肥料的使用,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但随之而发生的环境问题,也为世界许多科学家所重视。对世界农业来说,禁止使用化肥是不可能的,问题在于如何认识它,掌握它,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增产增效的作用,控制其污染环境危害人类的一面。因此,科学施肥显得更为重要,这也是广大土壤农化工作者、环境科学工作者共同的任务。
一、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1、化肥对大气的污染
一是化肥对大气的污染是因化肥本身易分解挥发及施用方法不合理造成的气态损失。常用的氮肥如尿素、硫酸铵、氯化铵和硫酸氢铵等铵态氮肥,在施用于农田的过程中,会发生氨的气态损失;施用后直接从土壤表面挥发成氨气、氮氧化物气体进入大气中;很大一部分有机、无机氮形态的硝酸盐进入土壤后,在土壤微生物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亚硝酸盐,同时转化成二氧化氮进入大气。此外,化肥在贮运过程中的分解和风蚀也会造成污染物进入大气。氨肥分解产生挥发的氨气是一种刺激性气体,会严重刺激人体的眼、鼻、喉及上呼吸道黏膜,可导致气管、支气管发生病变,使人体健康受到严重伤害。高浓度的氨也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二是破坏大气臭氧层。氮肥施入土中后,有一部分可能经过反硝化作用,形成了氮气和氧化亚氮,从土壤中逸散出来,进入大气。氧化亚氮到达臭氧层后,与臭氧发生作用,生成一氧化氮,使臭氧减少。由于臭氧层遭受破坏而不能阻止紫外线透过大气层,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如使人类皮肤癌患者增多等。
2、化肥对土壤的污染
一是增加土壤重金属和有毒元素 。重金属是化肥对土壤产生污染的主要污染物质,进入土壤后不仅不能被微生物降解,而且可以通过食物链不断在生物体内富集,甚至可以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最终在人体内积累危害人体健康。土壤环境一旦遭受重金属污染就难以彻底消除。产生污染的重金属主要有 Zn、Ni、Cu、Co 和 Cr。从化肥的原料开采到加工生产,总是给化肥带进一些重金属元素或有毒物质,其中以磷肥为主,我国目前施用的化肥中,磷肥约占 20%,磷肥的生产原料为磷矿石,它含有大量有害元素 F和 As,同时磷矿石加工过程还会带进其他重金属,如 Cd、Hg、As、F,特别是 Cd。另外,利用废酸生产的磷肥中还会带有三氯乙醛,对作物会造成毒害。所以对用重金属含量高的磷矿石制造的磷肥要慎重使用,以免导致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积累。
二是导致营养失调,造成土壤硝酸盐累积 。目前我国施用的化肥以氮肥为主,而磷肥、钾肥和复合肥较少,长期这样施用会造成土壤营养失调,加剧土壤 P、K 的耗竭,导致硝态氮累积。硝酸根本身无毒,但若未被作物充分同化可使其含量迅速增加,摄入人体后被微生物还原为亚硝酸根,使血液的载氧能力下降,诱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严重时可使人窒息死亡。同时,硝酸根还可以在体内转变成强致癌物质亚硝胺,诱发各种消化系统癌变,危害人体健康。
三是促进土壤酸化。长期施用化肥还会加速土壤酸化 。这一方面与氮肥在土壤中的硝化作用产生硝酸盐过程相关,当氨态氮肥和许多有机氮肥转变成硝酸盐时,释放出H+,导致土壤酸化;另一方面,一些生理酸性肥料,比如磷酸钙、硫酸铵、氯化铵在植物吸收肥料中的养分离子后土壤中 H+,增多,许多耕地土壤的酸化与生理性肥料长期施用有关。同时,长期施用 KCl 因作物选择吸收所造成的生理酸性的影响,能使缓冲性小的中性土壤逐渐变酸。同样酸性土壤施用KCl 后,K+会将土壤胶体上的 H+、Al3+交换下来,致使土壤溶液中 H+、Al3+浓度迅速升高。此外,氮肥在通气不良的条件下,可进行反硝化作用,以氨气、氮气的形式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氨气、氮气可经过氧化与水解作用转化成硝酸,降落到土壤中引起土壤酸化。化肥施用促进土壤酸化现象在酸性土壤中最为严重。土壤酸化后可加速 Ca、Mg 从耕作层淋溶,从而降低盐基饱和度和土壤肥力。
中图分类号:F8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2)02-0110-04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事故频发,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00~2008年间全国共发生环境污染及破坏事故12642次,年均直接经济损失达1200亿元,这其中绝大部分损失由受害者、政府和社会承担,污染者实际支付的赔偿数额少之又少,造成了“企业违法污染获利,环境损害社会买单”的尴尬局面。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以企业发生污染事故对第三者造成损害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为标的,贯彻“谁污染谁付费”原则,目标是将企业的赔偿责任合理、有效地社会化。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可转嫁投保企业的环境侵权责任风险而使其集中精力从事生产及经营活动,可保护受害人的环境利益使其较为迅速地获得赔偿,可减少政府的环境治理负担。因此,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通过合理分散环境风险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一、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责任保险市场发展还不完善,2008年责任保险保费仅占整个财产保险保费的3.3%(美国这一比例为50%),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在我国发展更是举步维艰。早在1991年,我国就先后在大连、沈阳、长春、吉林等地开展过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试点,保险费率按行业划分从2.2%到8%不等,远高于一般险种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的费率;在承保范围上,规定只承保突发性污染事故造成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将企业累积、渐进的污染事故所致损害列为除外责任。由于保险费率过高,承保范围过窄,加之采取自愿保险的方式,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选择不投保。从赔付率上看,大连市1991~1995年的年均赔付率只有5.7%,沈阳市1993~1995年连续三年零赔付率,与责任险40%的平均赔付率相去甚远。过低的赔付率造成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投保数量逐年下降。
为加快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2008年2月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保监会联合了《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两部门将以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易发生污染事故的石油化工企业以及危险废物处置企业等,特别是近年来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业、行业为对象进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试点,并确立了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时间表:在“十一五”期间,初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完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二、发展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建议
(一)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法律基础
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不够健全,在现有的环境法律规定中只有污染者承担责任、无过错归责等简单的规定,可以援引的环境污染赔偿责任条款仅仅散见于《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83)、《民法通则》(1986)、《环境保护法》(1989)、《水污染防治法》(1996)、《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等法律法规中。由于缺乏系统的、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加之执法不够严格,企业即使造成了污染也往往能够逃脱或部分逃脱赔偿责任。建立健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离不开完善的法律制度的保护。我国应全面评估现有的有关环境污染赔偿的法律法规,坚持污染者付费的原则,贯彻严格责任制度,并以此为基础完善我国的环境污染责任立法,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在法律法规上进行明确、系统的规定,同时更要制订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具体的实施细则,在风险识别与评估、损失界定、责任认定、事故处理和保险金赔付等方面加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操作性。
(二)明确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投保方式
国际上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投保方式主要有两种:强制保险和自愿保险。强制保险又称法定保险,是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一定范围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参加的一种保险,代表国家有美国、德国和瑞典;自愿保险是投保人和保险公司在自愿原则基础上通过签订保险合同而建立保险关系的一种保险,代表国家有英国和法国。从发达国家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发展历程可看出,采取强制保险的投保方式是历史的必然。从我国目前的国情看,我国企业保险意识淡薄,对事故发生心存侥幸,如果采取环境污染责任自愿保险的方式则可以预见将出现企业投保积极性不高、投保率很低的结果,这就违背了通过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分散排污企业环境风险、保护第三者环境利益的初衷;若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自身特点看,环境污染责任潜伏期长、致损原因复杂、受害人数多、赔偿数额巨大,保险公司出于利润考虑往往没有足够的承保能力或没有强烈的意愿来开办此险种,造成企业即使有投保意愿也可能遭遇投保无门的尴尬境地。因此,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看,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均宜采取强制保险的方式,即实行强制投保与强制供给相结合的方式。当然,推行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也不宜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应在充分考虑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视企业潜在的污染频率、污染程度以及企业已经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而区别对待,对污染高的行业推行强制保险,对于污染较低的行业及已经采取积极措施促进环境保护的企业应该在政府的规划和引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其纳入到自愿保险的范围,待时机成熟再全面推进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
(三)确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机构、方式与范围
1.组建承保机构。国际上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承保机构的组建有三种模式:美国式的专门承保机构、意大利式的联合承保集团和英国式的非专门承保机构。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经济实力差距很大,在这种情况下组建一个专门承保机构来对全国范围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进行统一的承保和理赔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来说都是不现实的。另外,环境污染事故致损原因复杂、影响广泛、赔偿金额巨大,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等种种限制也无力独自承担环境污染责任的巨灾损失。因此,美国式的专门承保机构和英国式的非专门承保机构都不适合我国的国情。考虑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特点和我国保险业的现状,我国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宜采取政府和保险公司合作的方式,并可以借鉴意大利的成功实践,由政府出面促使国内保险业组成联合承保集团。联保集团具体负责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理赔和资金运用等经营事项。政府则负责规划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经营目标和指导方针,并可以考虑将政策性保险的因素融入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中,如为参加联保集团的保险
公司提供税收优惠和资金支持等,尽可能降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费使企业能够承受,从而有利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顺利推广。
2.承保方式的选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可采取两种方式承保:期内发生制和期内索赔制。采用期内发生制的承保方式,保险公司对发生在保险期限内的保险事故负责,而不管被保险人是否在保险期限内提出索赔,这实际上将保险期限向后延长了,因此,期内发生制又称为“长尾巴责任”。由于环境责任事故的发生、发现到受害人提出索赔可能间隔很长时间,因而在期内发生制的承保方式下,保险公司可能在保险期限结束后很长时间仍要为几十年前的保单负责。与期内发生制正好相反,采用期内索赔制的承保方式保险公司只对保险期限内提出的索赔负责,而不管引起索赔的保险事故是否发生在保险期限内,这实际上将保险期限前置了。采用这种承保方式会将很多年前的事故包括到保单中来,为控制索赔过多的风险,保险公司在这种承保方式中往往加入“追溯期”条款,即规定了保险事故发生的期限。期内发生制和期内索赔制在责任保险领域各有适用性。鉴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事故往往带有渐进性质,污染事故发生后损害往往历经很长时间才被发现,因此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宜确立期内索赔制为基础的承保方式。期内索赔制解决了保险公司在期内发生制中面临的“长尾巴责任”,有利于保险公司经营稳定,目前已被广泛采用。
3.界定承保范围。环境污染事故按照承保范围分可以分为突发和渐发两种。受害人在突发的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立即就可以知悉受到了人身侵害,而渐发的环境污染事故则不然,其造成的人身侵害受害人可能事隔多年才能发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在问世之初只承保突发的环境污染事故而将渐发的环境污染事故列为除外责任。虽然渐发的污染事故从损害事实到损害结果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不符合可保风险“偶然性和意外性”的要求,但如果考虑到渐发的污染事故何时发生、怎样发生以及损失程度高低都是不确定的,可以认为渐发的污染事故在这个意义上符合可保风险的特征。因此,将渐发的污染事故纳入承保范围符合国际惯例也符合保险原则,更符合投保人的需要。我国在界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范围上具体可以采取两步走的战略,即先承保突发的环境污染事故,待积累足够的承保经验后再将承保范围扩大到渐发的环境污染事故。
(四)规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逆选择与道德风险
一、对大气中有害物质的监测
1、颗粒状物质的监测在大气污染物中有许多颗粒状的物质,这些颗粒状的物质较多,它的成分非常复杂、具有多变性和危害性,有的本身具有毒性,有的是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运载体、催化剂或者能产生有害的反应。在某种情况下,存在于大气巾的颗粒状物质与附着在它身体上的气态或者蒸气态物质产生反应,会产生更大、更多的毒性。因此,要对大气中的颗粒物质进行必要的监测。对大气中颗粒物质所进行的监测主要包括:对总悬浮颗粒物进行测定、对可吸人颗粒物的浓度地行监测,对粒度分布的监测,对降尘量进行监测,对颗粒的化学组分进行监测。
2、二氧化硫的监测大气中有很多含硫污染物,比如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化氢、硫酸以及酸盐等。他们的来源主要是通过煤与石油燃料的燃烧产生的,在硫矿石的冶炼等化工产品中会生产与排放较多的废气。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最严重,它的分布较广、影响较大,所以,在对硫氧化物的监测中主要是对S02的监测。对二氧化硫进行监测主要是“对甲醛缓冲溶液吸收一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四氯汞钾溶液吸收一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钍试剂分光光度法”、“电导法”、“紫外荧光法”、“火焰光度法”、“定电位电”、“库仑滴定法”等解法。运用“甲醛缓冲溶液一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对二氧化硫进行监测:甲醛缓冲溶液对二氧化硫进行吸收以后,逐渐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化合物,也就是羟甲基磺酸加成。
在这种样品的溶液中滴人氢氧化钠以后生成一种化合物,它会释放出二氧化硫,并且与副玫瑰苯胺、甲醛发生反应,开成一种紫红色的化合物,再利用分光光度计在577nm处进行监测。
3、氮氧化物的监测石化燃料高温燃烧和化肥等生产排放的废气使氮氧化物被排在大气中,除此之外还包括汽车的尾气造成的氮氧化物污染。
二、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对策
1、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环境污染物监测中的应用利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进行监测时,主要是借助于这些具有特异性的亲和反应,通过对平衡状态时抗原一抗体复合物进行监测,对待测物的分析进行监测。让免疫化学反应发生在传感器的表面,它具有很强的功能,较高的灵敏度,它可以在很短时间对物质做出监测。它与常规的免疫分析仪器不同,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技术的花费较小,能够实现仪器化,对现场监测比较适合。因为有以上特点,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要满足对痕量污染物的定量监测,它主要上应用于毒素、有机农药、病源微生物等方面的监测,并被广泛应用。
大量的研究显示,电流型免疫传感器的广泛应用主要通过一定的竞争机制,对电子传递的途径加以改善,并与流动分析相结合,可以提高小分子半抗原灵敏度的监测。对它更加重要的应用研究还有环境雌激素,包括孕酮、雌二醇等。
同上面的监测目标一样,工业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比如多氯联苯的分布较广、危害较大的特点。在2003年,K.A.Faehnrich对免疫电极监测多环芳烃进行了一次分析,得出了,在不同的免疫反应过程中对灵敏度会产生影响,对实际水样进行测量时,可以看出达到了确良0.8ng/mI 的精度。
2、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的在线监测方法通过传感器来测量与监测所需的参数,再借助网络将它发送到控制中心,用来实现监测的目的,它主要是通过公共有线电话网、移动电话网来完成任务。PSTN在布线上有许多困难、所需的费用很高,所以它的应用范围非常有限,而利用移动电话网对数据进行传输时可以解决布线的困难与缺点对于大范围的测量,会出现成本太大并且数据采集的精度太小。此外,因为有太大的能耗,所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要及时地对电池进行更换,这种监测主要是应用于危险区域及大面积监测区域,在应用时的特点是不方便。它主要是由低功耗微小的网络节点,自己以自发组织方式构成,再通过比较密集的节点进行布置,大家通过协作可以感知、监测和采集网络分布区域内的各种微观环境信息,我们还可以对这些信息做进一步的处理,在根本上可以取得详细、准确的信息。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国内外的研究成为了热点,并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如在Intel研究中心的伯克利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主要是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对岛上鸟类活动进行必要的分析,这一系统主要是对将传感器所获取的温度、所获取的湿度及气压等环境信息会通过多跳路由的方法,可以将各信号,通过各种方式将其发送到监测管理中心,通过对这些比较有效的信息做进一步的监测,使其达到不打扰野生动植物的正常生活情况,并可以对其环境进行监视。
[中图分类号] X50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3-211-2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对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会有更高的要求,能源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必将使我国的环境保护面临更加沉重的压力。由能源开发利用导致的能源环境问题既是我国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影响我国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之一。法律作为现代社会权威、有效的社会调整方式,在此问题的解决上理应发挥重要作用。
1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1)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与利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油田勘探开采过程中的井喷事故、采油废水、钻井废水、洗井废水、采出水回注的污水排放;气田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地层水,含有硫、卤素以及锂、钾、溴、铯等元素,其主要危害是使土壤盐渍化;油气田开采过程中的硫化氢排放;炼油废水、废气(含二氧化硫、硫化氢、氮氧化物、烃类、一氧化碳和颗粒物)、废渣(催化剂、吸附剂反应后产物)排放;海上采油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石油因井喷、漏油、海上采油平台倾覆、油轮事故等原因泄入海洋,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在交通运输业,机动车尾气等造成大气污染,排放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铅等污染物等。
(2)煤炭的开发利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煤炭在开采过程中会造成矿山生态环境的破坏,对生物栖息环境造成影响,此外还产生地表的破坏,引起岩层的移动、矿井酸性排水、煤矸石堆积、煤层甲烷排放等。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烟尘和汞等污染物,是造成大气污染和酸雨的主要原因,煤炭燃烧同时也排放温室气体,造成全球性环境问题。
(3)水电开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水电是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但其对生态环境和水环境仍有多方面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截流造成污染物质扩散能力减弱,水体自净能力受影响;淹没土地、地面设施和古迹,影响自然景观;泥沙淤积会使上游河道截面缩小,河床抬高,下游河岸被冲刷,引起河道变化;改变地下水的流量和方向,使下游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壤盐碱化,甚至形成沼泽,导致环境卫生条件恶化而引起疾病流行;建设过程采挖石料和填土,破坏自然环境。
(4)核能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核能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阶段:核燃料生产和辐射后燃料的处理。由于人类无论何时何地都处于各种来源的天然放射性辐射之中,通常燃料生产过程的放射性污染较轻,一般不构成严重危害。
(5)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影响的不利影响。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整体上较传统化石能源来说,更加清洁安全,但是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仍然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
2我国能源环境问题法律规制的现状与缺陷
为了有效地控制能源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解决能源环境问题,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加强对能源活动的管理。
2.1能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的一般法律规制现状及其缺陷。
(1)法律规制的现状。环境立法。通过相关环境立法,我国已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能源环境的基本法律制度体系。电力立法。电力是由一次能源转化来的优质二次能源,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能源。电力行业是环境污染的重要产生源泉,作为规范电力建设、生产、供应和使用活动的电力立法,其中也必然涉及环境保护的规定。
(2)法律规制的缺陷。一些实践中与能源行业密切相关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如总量控制、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等还有待进一步法制化,为其施行提供更多的法律支撑。我国在能源立法的问题能源环境问题的法律规制上还做的远远不够,其根源在于我国能源立法的极度弱化。仅仅依靠环境立法中的一些普适性规定是远远不够的。
2.2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法律规制现状及其缺陷
(1)法律规制的现状。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石油天然气法,也没有系统规范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的环境保护的专门法规,相关规定散见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中。
(2)法律规制的缺陷。其缺陷主要包括:立法不健全,空白较多;现行规定过时,亟待修改;多头管理,执法不力。
2.3煤炭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的法律规制现状及其缺陷
(1)法律规制的现状。我国《煤炭法》第十一条确立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应当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原则。目前煤炭开发利用中的环境保护并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有关立法散见于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中。
(2)法律规制的缺陷。以上法律规定对减少煤炭勘探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燃煤污染尤其是二氧化硫污染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体系上与具体制度上还存在着很多缺陷。
2.4水电开发中的环境问题法律规制现状及其缺陷
(1)法律规制的现状。水电开发对保证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减少污染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对立与协调成为非常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水电是利用水能进行发电,因而属于可再生能源。
(2)法律规制的缺陷。我国针对水电开发环境保护的立法还处于严重缺位的状态。就最为关键和重要的管理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而言,现行的立法技术性规范居多,缺乏明确的监管、程序、责任追究等规定,导致该制度的执行在实践中遇到很大的困难。
2.5核能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法律规制现状及其缺陷
(1)法律规制的现状。核能开发利用中的环境保护主要是放射性物质环境污染的防治问题。
(2)法律规制的缺陷。期主要问题是:立法空白;现行立法文件的问题。
2.6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法律规制现状及其缺陷
(1)法律规制的现状。可再生能源相对传统化石能源来说属于清洁能源,但是其开发利用仍可能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
(2)法律规制的缺陷。加强开发利用的管制仍然很有必要。根据前面对法律规制的现状分析,我国目前在这一领域的主要问题就是立法空白较多,生物能、海洋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开发都缺乏必要的专门规定,有可能导致开发的混乱和无序,污染和破坏环境。
3我国能源环境问题法律规制的完善
3.1完善相关环境及能源立法,加强能源环境问题的一般法律规制
(1)完善有关环境立法。我国有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在法规体系建设上,应制定国家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国家环境政策法》,并通过制定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及完善现有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构建比较完善的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并重的法律框架。
(2)完善有关能源立法。能源是环境问题中最难解决的问题,而环境则是能源问题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只有实现能源法与环境法更紧密的结合,才能有效解决能源环境问题。因此,未来我国应对其予以足够的重视,加强完善相关立法。
3.2完善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中环境问题的法律规制
加强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对我国能源安全具有决定性的战略意义,相应地我们也应更加关注其开发利用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完善立法,提高执法水平。
3.3完善煤炭开发利用中环境问题的法律规制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主体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急速增长,煤炭高强度开发,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大幅增加,已经成为我国环境问题的重中之重。
3.4完善水电开发中环境问题的法律规制
从世界范围看,促进水电发展都是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一部分。在我国的现实国情下,水电建设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事业,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大支撑作用。在水电开发中切实保护生态环境,通过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水电建设的健康发展,特别是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建立与生态环境友好的水电工程建设体系,是实现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正确途径。
3.5完善核能开发利用中环境问题的法律规制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097-02
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这一年的1月,4次雾霾过程笼罩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500个大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WHO的空气质量标准。长期以来,企业只关注经济效益,而没有将其对环境资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纳入现行会计体系。为引导上市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法律法规,明确必须对化工等13类重污染的“双高”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严格的环境核查、监控,上市公司特别是重污染行业的上市公司应向所有投资者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企业环境信息。化工行业作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主力军,如何有效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不仅是响应政府号召、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更是政府部门监管、企业持续发展和学者探索思考的重大公共问题。
一、样本资料
经百度搜索截至2014年12月31日,我国境内上市的化工行业公司共计175家。剔除ST和*ST公司及2014年新上市的公司,笔者抽取45家在沪市上市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表1)。手工查阅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样本公司2014年度报告及社会责任报告。
二、化工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披露内容片面,信息少且缺乏可比性。原国家环保总局第35号令《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第十九条列明了企业公开环境信息的九个基本内容项目。66.7%的公司披露了“企业环境保护方针、年度环境保护目标及成效”,也只是在董事会报告里笼统地进行了描述。仅有24.4%的公司报告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其他方面的内容披露程度更低,仅有两家披露了“企业年度资源消耗总量”。分析样本得出,绝大多数企业在披露环境信息的时候都是在董事会报告中的“企业存在风险”里提及企业面临的环保风险,没有涉及关键的环境成本、环境收益和环保投资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而且,披露环境信息的方式单一,内容不全面,缺乏固定的模式和规范的格式。大多数企业都是根据自己的主观认识和偏好来选择披露的环境信息,从而导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环境信息缺乏可比性。另外还有22.2%的样本企业中的企业对环保信息只字未提。
2.披露的定量内容少,同时缺乏货币性信息。通过样本分析看,企业在选择披露定量的环境信息时主要集中在“政府环保补助”,48.9%的企业披露,“绿化费”、“排污费”等环保费有44.4%的企业披露,“环保在建工程”21.5%的企业选择披露等项目上。企业主要是以文字描述环境信息情况,且大多数是泛泛而谈,没有详细的可计量的数据分析。另外,对那些目前难以用历史成本计量并货币化的环境信息不做任何披露。
3.披露信息局限于传统财务会计之中。从样本企业来看,企业都将传统的财务会计用于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如将政府的环保补助计入营业外收入,将排污费、绿化费计入管理费用,将环保设备计入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这些会计处理都是在业务发生时作为财务会计问题进行的传统常规处理,反映的都是历史的、静态的数据。外部信息使用者无法从这些信息中判断企业的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不能突出体现环境信息的重要性。
4.披露的信息缺乏鉴证和审核,可靠性差。目前在现行的审计制度下,没有强制性地对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审计,也没有专门的部门和机构对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进行鉴证和审核,同样本文提供的样本公司也没有进行必要的鉴证和审核。上市公司为了树立和维护大企业形象则倾向于披露对其有利的信息,而对其发生的环境负面信息很可能进行隐匿。因此,目前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不一定真实,可靠性难以保证。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1.环保法律法规不完善,披露无硬性规定。目前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已出台的有《环境保护法》、《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但缺乏像《企业会计准则》一样的技术指南,如《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准则》,企业在披露信息的时候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在披露的内容上也是选择容易获取的信息,而信息披露更应该关注的定量的、预测性的信息选择不披露。而且披露的方式和形式各企业之间不统一,有的企业是在董事会报告里,有的企业是在会计报表附注或者社会责任报告里。
2.环境会计信息缺乏规范合理的审计程序。对于重污染企业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现阶段我国没有提出统一的要求和标准,以至于目前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呈多样性。另外,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年报的时候也没有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强制性审计,使得目前上司公司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受到质疑。
3.信息使用者缺乏对环境会计披露的需求。从样本公司分析看,一些大型企业较为重视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如澄星股份,有较为规范的信息披露,但绝大多数企业没有重视和较为规范地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这与信息使用者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低有关。作为企业的投资者或债权人更关注的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作为重要的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本应承担起监督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责任,但较多地方企业作为当地政府的纳税大户,加之我国地方政府部门“唯GDP论”执政理念的作祟,所以政府部门为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完全发挥监督、规范企业合法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政府责任。
四、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策建议
1.健全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法律法规及准则。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必须以环保领域相关法规为基础,环境会计法律法规必须与相关环保法规相适应。我国己初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构成了我国环境会计的基础,但是相关环保法规的内容较为宏观,可操作性不强,急需在环保法规中增加环境会计的相关规定。同时,还应着手逐步建立监督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范围、内容、标准,使企业在执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法律氛围。会计准则是会计工作的标准和准绳,制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准则对于规范和推广环境会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006年财政部相继了38个具体的会计准则,可惜的是没有关于环境会计的专门的具体准则。在制定环境会计准则时,要充分考虑重污染行业企业的特殊性,在统一的环境会计准则的规范下,制定重污染行业相关法规中制定具体措施。
2.实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制度化。目前现行相关准则只是针对上市公司拟上市发行股票和配股期间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行为,上市公司在没有强制性规定下,不可能自愿主动地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应尽快出台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南,明确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范围、内容和形式。环境会计信息的内容应该包括企业财务状况方面的环境会计信息、企业的环境绩效、与环境问题相关的会计政策与会计制度和公司的环境政策与环境管理系统。在披露形式上,货币和非货币形式有机结合,以货币形式为主,将每个会计要素分为环境要素和非环境要素,采用货币形式计量。对于环保认证荣誉、环保计划措施等以文字进行描述的,文字表达要严谨、准确,使相关人员和公众对环保法规的执行情况和环保质量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3.加大处罚力度,强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审计。从样本分析结果来看,有22.2%的样本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是“零披露”,这源自于违规成本低,所以政府应当加大对这些企业的处罚力度。另外应由注册会计师或政府审计机关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专项审计,这能充分起到强化监督的作用,从而有利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断完善。在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施审计时,审计范围应包括企业的环境资产信息、环境负债信息、环境成本费用支出信息、环境收益信息、环境绩效信息、环境质量状况信息、环境保护信息以及环境会计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等信息,在审查时还应注意,披露的信息不仅仅包含强制性披露的信息,还应当包含自愿性披露的信息,并审核信息是否真实、可靠。
4.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环境会计涵盖会计、生态学、环境学等多种学科,专业性很强,要通过在校教育和相关知识培训,不断更新会计人员的学科知识,更好地参与环境会计管理工作;同时,增加企业内环境技术员工与会计人员的沟通交流,共同探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途径。另外,强化企业人员的环保意识,更加重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自上而下地重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从而实现环境会计信息真正的披露。另一方面,会计人员还要不断加强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会计人员要把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逐步转化为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形成内在的精神力量,在遇到对企业不利的重大环境会计事项时,应坚守职业操守,努力做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与真实可靠性。
参考文献:
沧州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
当地企业的污染排放。由于沧州地区位于京津附近,近年来为了优先发展经济,吸纳一批具有一定污染危害的企业,使得当地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变得较为严重,尤其是著名的“红水”事件,揭示出当地农村极为严峻的环境污染现状。例如,近年来,在环保部门公布的几十家导致地下水污染的企业中,河北省总共有6家企业上榜,而沧州就有两家。由于工业废水的污染范围广,危害层度高,使得沧州很多农村地区的村庄成为“癌症村”。同时,在流经沧州地区的河流,由于受到污染,水产养殖业中的鱼虾出现大量死亡,甚至对于渤海口地区的鱼虾产生灭绝性危害。
农村生产中的环境污染。沧州地区的农业发展一直比较迅速,素有京津地区“菜篮子”的美誉。同时,沧州也是河北地区比较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之一。但是,由于农民在农作物种植的过程中,不懂得相应的科学技术,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不仅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农产品中含有大量农药残留,以及过剩的农药进入水源和土壤,对于当地农村的自然环境、人体健康也都构成极为严重的危害。当然还有一些其他污染问题,危害也是比较严重。例如,沧州作为河北重要的棉花生产地区,在棉花种植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白色地膜,从而产生较为严重的白色污染,影响土壤的质量。
不合理的生活习惯。由于沧州地区的农村在环保宣传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再加上农村地区不合理的生活习惯,导致很多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以及污水任意堆积和排放。这样尤其在夏季,气候燥热,垃圾和污水不仅导致大量蚊虫滋生,而且散发出阵阵臭气,对于农村地区的环境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
缺乏有效的法制保障。对于沧州农村地区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一方面由于农民处于弱势地位,对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不能寻找有效的法律救助途径解决;另一方面尽管我国目前在宪法和相关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面已经逐渐完善。但是这些法律法规主要集中解决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而对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一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存在大量的法律漏洞,使得很多污染企I和环境破坏行为得不到有效的惩处,这样就使得沧州农村地区的环保问题尤为突出。
沧州农村地区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防治对策
加强宣传教育,促进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沧州地区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从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人手,进行积极的宣传教育,改善过去的不良生活习惯,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沧州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解决。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方面就是通过宣传教育,让农村地区的居民改变过去的不良生活习惯,妥善处理日常的生活垃圾和污水排放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对于农村地区的环保设施基础加大投入,建立完善的垃圾和污水管理方式,从而有效降低生活垃圾以及污水对于农村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促进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