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口腔医学技术的前景

口腔医学技术的前景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7:5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口腔医学技术的前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口腔医学技术的前景

篇1

快速原型技术是根据计算机上构造的三维模型,采用“分层制造、逐层增加”的加工原理,在短时间制造出实体零件、产品样品或磨具等,集中体现了计算机的辅助设计、数控、激光加工等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应用。快速原型技术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迅速,一般用于机械制造,但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在口腔医学上的应用由小荷初角逐渐展露光芒。

1快速原型技术

1.1快速原型技术的原理快速原型技术是采用离散/堆积成型的原理,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采用三维CAD模型,按照一定厚度将模型进行分层,这样就三维数字模型就可以被转化成厚度很薄的二维平面模型。为了使之具有自动化,再将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产生数控代码,在数控系统控制下以平面加工的方式连续加工出每个薄层,同时使之粘接而形成的。实际上就是基于“生长”或“添加”材料原理一层一层的离散叠加,从底到顶层完成零件的制作过程。

该技术方法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逆向工程技术、分层制作技术、材料去除成形、材料增加成型技术以及他们的集合的总称。

快速原型技术的工作原理可以用几个步骤概括,为切片、扫描、进给和后处理。

1.2快速原型技术的分类及特点快速原型技术的方法有很多种类,应用比较好的有立体光固化成型法(SLA)、分层实体制造法(LOM)、选择性激光烧结法(SLS)、熔融沉积成型(FDM)等。

立体光固化成型法(SLA)是通过计算机控制激光束,使液槽中的光敏树脂在激光的照射下能够快速的固化,形成了一层与截面相同的轮廓;接着工作台下降,当降到第二层切面,重复上述过程,就形成了第二层截面;不断重复以上过程就可完成整个的零件。这种方法获得的零件精度和表面质量都比较好。

分层实体制造法(LOM)由热压辊将薄型的材料加热联接,再通过CO2激光束裁成想要的层的形状。这种方法只能制作小模型,但其简单。

选择性激光烧结法(SLS)通过计算机控制,用激光扫描材料粉末,被扫描到的粉末就会融化,进而凝固在一起。该方法制作的零件精度高,强度也比较高。

这些方法都有其特有的优点及适用范围,作为快速原型技术其共性是:快速性,加工周期短,成本低,原料丰富,所用到的材料不限,可以制作各种形状的零件,包括复杂零件,集成化高,可自动化实现等。

这些优点使它不限于制造零件,还可以用在医学上,尤其在口腔医学领域,可以治疗颌骨的缺损等疾病。

2口腔医学中的快速原型技术

由于各种疾病的出现,以及地震、风暴等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人类的健康也正遭到了威胁,对器官的损失和缺失的治疗也变的严峻,随着各种技术的进步,有些传统的方法已经变得不适合社会的发展,寻找新方法成为各国面临的问题。

X射线的发现为人类提供了方便,可以通过观察体内的结构发现身体的问题,医生们凭借影像学可以对病人做出病情评估和制定相应的救治计划。但是以前的影像学只能得到二维平面图,缺乏立体感,对于一些疾病的判断和治疗也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

通过快速原型技术并结合一些影像学如CT扫描,就可以构建三维立体实体模型,为器官损伤提供了可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降低了手术的风险,同时也减少了病人的痛苦。

近年来,快速原型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口腔医学领域也突出了其特有的优点。下面将针对一些口腔医学中的问题进行简单的介绍。

2.1口腔修复现在有很多人牙齿会出现问题,牙齿处理不好不仅影响美观,更重要的是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利用快速原型技术可制作患者的牙冠、牙槽骨等的三维模型,再由模型设计、制作和安装义齿。

2.2口腔种植术颌骨的形态比较特殊,根据其功能的要求,颌骨面部骨性缺损的修复成为颌面外科历来的难题,而快速原型技术能够精确的制作解剖模型,这有利于颌骨缺损修复技术的发展。在颌骨缺损的治疗中,首先利用CT获取模型的三维数字模型,再利用逆向软件绘制出该数字模型,最后导入到快速成型设备中形成一个修复体。

2.3口腔矫正为了追求美观,很多人开始对牙齿、脸部进行整容或矫正,这又带动了一种技术的发展。白玉兴等人研发了一种无托槽隐形正畸矫正系统,它可以对数字化的三维牙颌骨模型进行测量,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合理的诊断结果,再将得到的数据输入到快速原型技术设备中,就可以制造的模型,再把最终的模型通过空气压缩磨机的处理就得到了一种透明的隐形矫正器。

2.4唇腭裂的修复现在许多刚出生的小孩会出现唇腭裂现象,传统的手术方法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如:①通过影像学获得数据,医生凭借经验确定手术方案,这样的方式不够精确;②手术之后不能预测其效果。

通过快速原型技术,可以用逆向工程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CT扫描或得断层数据图,根据图可以创建三维立体模型,最后,将得到的模型导入到虚拟现实软件,进行虚拟现场手术动画,这样得到的手术可以预测结果。

2.5制作口腔颌面赝复体先天性的耳廓全缺损的发病率也很高,仅次于唇腭裂。正是由于这些疾病的出现,也促使了医学的进步。焦婷等人运用CT以及快速原型技术成功的制作了义耳,这对于耳廓缺损有非常重要的利用价值。他们用多排螺旋CT扫描非缺陷侧耳部,获得完整的CT图像,再将其导入到软件中,将扫面获得的图像与缺损耳朵对应,获得相应的耳朵表面及组织形态。

3总结

综上所述,快速原型技术在口腔医学中显示了其独特的魅力,为口腔学的发展做了不少贡献,但是,目前该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譬如,加工设备比较昂贵,一般的医疗机构还无法承受,而且目前的市民平均水平也无法接受。但相信通过努力这都不会再是问题,将来的医学发展前景会更好。

篇2

【专业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统计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寄生虫学、医学遗传学、实验动物学、科技论文写作、文献检索、电镜技术、检体诊断、实验诊断、医学影像学、外科总论、中医学、眼科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牙体解剖生理学、牙合学、口腔材料学、口腔生理学、口腔生物化学、口腔微生物学、核医学、医学心理学、急救医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预防口腔医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儿童口腔医学、腔黏膜病学、口腔正畸学、口腔种植学、口腔专业外语……好吧,其实我就是想跟你说:课程真的很多!

【报考须知】1.口腔医学是非常注重手部操作技巧的学科,对手指力量和手指灵活性要求特别高。除了理论学习,还经常会几个人为一组进行雕刻蜡牙,在仿头模上练习钻牙洞、制作假牙等具有口腔医学专业特色的训练。想想把0.7毫米的钢丝弯成小指甲壳大的扭曲的形状,再想想用蜡块雕刻复杂的牙齿的形状,很小的突起都要还原……好多男生不得不通过刺绣来训练手部的灵活性。如果从小就笨手笨脚的同学,建议谨慎选择。

2.口腔医学在所有医学类专业中,算是最清洁干净的,相对没有那么多的医疗类污染。工作虽然相对辛苦,但除了外科,其他科室都没有夜班,这对医生来说,简直是太美妙了!对动手能力强、喜欢实践、喜欢与人交往的同学来说,口腔医学是很不错的选择。

3.口腔医学可能没有临床医学那么“恐怖”,但还是要做头颅面的解剖实验,动物实验也是要做的,胆小者慎入。

【就业前景】1.口腔医学一直都是一个比较“吃香”的专业,可以说你只要考上了这个专业,只要你不是天天抱着电脑打游戏的主儿,基本毕业出来都不会出现找不到工作的情况。当然,前提是你不介意整天在别人嘴里倒腾。

2.口腔科医生的就业领域较宽,既可在大医院从事口腔科工作,也可开设私人诊所,还能在美容院从事相关的面部整容、美容工作。口腔医学是医学专业中最容易自主创业的专业,开个牙科诊所什么的,还是比较滋润的。

3.综合来讲,口腔医学是一个稳定长久的专业,且收入将伴随着技术的熟练而上升。总之,这是越来越吃香的职业,无论是工作还是工资。

【院校推荐】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前身是华西医科大学,是我国现代口腔医学高等教育发源地。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临床医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口腔内科学、口腔正畸学为省重点学科,口腔修复学、口腔内科学是国家级精品课程。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前身是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始建于1960年,是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的第一个口腔系。口腔医学院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一所集教学、科研和医疗于一体的高等医学院校,拥有口腔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口腔医学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设有教育部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临床医学为教育部重点学科,口腔基础医学为教育部重点培育学科,拥有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和六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分别是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牙体牙髓病科、牙周病科、口腔正畸科和口腔黏膜病科)。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始建于1941年,长期以来承担着向社会提供口腔医疗保健服务和口腔教学、医学研究的重任。拥有诸多国内外著名的口腔医学专家,为我国口腔界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成为我国重要的口腔医学研究基地之一,是我国口腔医学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学院拥有国际一流的教学平台,率先引进国外先进教学设备,建设了多媒体仿头模实验室,并在省内建成11个口腔医学临床实习基地。口腔颌面外科为亚洲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培养试点基地、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

链接:有趣的牙科历史

篇3

1.前言

在近代口腔医学发展的过程中,口腔粘接学是最具成效且发展最为迅速的一项新技术。口腔粘接将口腔医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物理化学以及高分子化学有机的加以结合,以现代化的技术与理论逐步将传统滞后的修复方法取代,充分发挥当前口腔治疗所具备的审美魅力与神奇效果。在口腔固定修复的治疗过程中,如果修复能够得到与口腔硬组织的良好粘接,那么就会对临床口腔的修复治疗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有效的口腔粘接有助于减少对牙体的切削,进而更好的保存牙体健康组织,所以,研究口腔粘接固定修复中的临床问题及处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口腔粘接固定修复的概况

要想保证口腔粘接材料有效且安全的应用,那么就必须加强材料的性能。当前,需要进一步提高与完善现有的技术、材料,使其性能与美观修复、临床治疗的需求更加切合。近些年以来,随着现代人对口腔保健医疗需求的迅速增加,口腔材料的需求必然会随之越来越大,所以,粘接材料仍会占据首要的口腔材料研究地位。与此同时,口腔材料的功能性、生物化的研制也开始深入,富有现代化气息的新材料不断涌现,这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口腔医学的不断发展。

口腔粘接机理的研究及材料的研制今年哎相继取得突破性进展。口腔粘接材料采取的是酸蚀——树脂粘接技术,该技术提供了有着较高效能的牙本质以及牙釉质粘接系统为口腔的修复治疗,大幅度的提高了粘接强度。新技术以及新材料的持续推出,逐渐的成为口腔粘接技术得以发展的内驱力,新的酸蚀粘接技术结合高强度分子复合树脂技术的应用,不但使得传统修复方法和修复技术得到极大丰富,同时还有效的改善了现有的修复操作技术及修复原则,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随着粘接技术的持续更新以及粘接材料性能的迅速提高,粘接修复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水门汀对金属、牙本质、牙釉质的粘接以及复合树脂对金属、陶瓷、牙本质、牙釉质的粘接,已经成为常规性的口腔疾病修复治疗手段。现阶段,常用的口腔粘接材料仍然存在抗微渗漏性能不高、粘接强度较低和操作复杂等一系列欠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增强粘接材料的性能、强度、持久性,减少对牙体组织的刺激,避免微渗漏,加强操作简便性,拓展应用范围等。口腔粘接技术为现代口腔修复更安全且更美观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随着粘接材料与粘接理论的完善及开发,必然会在各个口腔医学领域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3.口腔粘结固定修复中的问题及其处理措方法

3.1术后牙齿敏感问题

就活髓牙而言,不管是间接型修复体的固定粘接,还是直接型树脂的修复,术后敏感是非常普遍的一个临床问题。现阶段,牙本质敏感症的发病机制尚且有待于明确,按照相关研究学者的流体动力学说可知,但凡是牙本质小管液体流动的影响因素,均会对引发牙本质敏感性。由于粘接修复术后敏感有着一定的未知性,即便是准确无误的操作也有术后敏感发生的可能性,有时在术前是不敏感的牙体组织,术后也可能有敏感发生,所以,应当将牙本质小管中液体的流动减少,并且要将牙髓的敏感性降低。

3.2着色、染色及继发龋问题

通常粘接剂所具备的封闭性以及修复材料边缘的适合性会极大的影响到粘接修复的效果。正是因为当前的修复材料与粘接系统应用在临床上会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因而普遍存在着微渗漏问题。牙体组织与粘接材料之间但凡出现微间隙,那么液体、细菌以及色素就会进入,导致修复体边缘着色或者染色,引发继发龋,进而造成修复失败。单纯的着色或者染色,尤其是对对前牙进行修复时,往往会明显的影响到美观性,并且修复体着色及边缘破会啊,常常会导致继发龋出现。所以,在粘接修复的过程中,继发龋是临床上相当常见的问题,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为:在粘结剂的选择上,如果面对的是有较高患龋风险的患者,则要有针对性的来对抗菌防龋型粘接剂加以选用;采取充填分层技术,减少聚合收缩,加强修复体边缘的切合性;正确判断修复体边缘完整与否,尤其注意观察内层发生继发龋与否。

3.3技术敏感性问题

所谓技术敏感性具体指的是在修复粘接中出现错误的风险状况。当前,可以将牙本质粘接系统划分成两类,即自酸蚀与全酸蚀。在技术敏感性方面,全酸蚀粘接系统要比自酸蚀粘接系统要高。全酸蚀粘接系统有着相对较多的操作步骤,在操作中任何小小的疏忽均可能会对粘接修复的效果产生影响。造成技术敏感性的具体原因就是临床医生的操作错误或者操作不当,解决技术敏感性问题的重点就是临床医生的各个步骤均应当到位精确,不管是选取哪一种粘接系统,都必须严格的根据生产厂家的操作说明书进行,比如合理的掌握酸蚀时间,防止酸蚀过度或者不足;酸蚀后,要注意使用气枪将多余水分去除,并且保持湿润的牙面状态;涂布粘接要维持10秒钟的静置,以此使粘接剂与底胶在牙本质基质中充分渗透,再使用气枪进行轻吹,将多余的溶剂去除。应当注意的是,将底胶过度的吹干,会造成粘接单体渗透不理想,这也会对粘接的最终效果带来影响,应当提起高度重视。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粘接修复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临床口腔修复治疗中,并且取得了尤为显著的成效,但是其中也难以避免的存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口腔医生应当全面的认识及熟练掌握粘接的概念、知识,并且严格的操作及合理的选择,以便于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口腔粘接技术的效应。

参考文献:

[1]黄翠,杜习金.口腔粘接固定修复中常见的临床问题及对策[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3(1).

篇4

【关键词】微CT; CT; 根管影像

Primary research of using Micro-CT in teeth root canal treatmeat

Ma Tiehua Ai Lin Yang Xin

【Abstract】 Objective: study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icroCT and CT and making a basis of using MicroCT in oral medicine in the future. Methods: scanning a mandible first molar, comparing the images in four levels, analysis the images of root canal. Results: To compare the images of CT and MicroCT, the images of MicroCT is more detailed. The boundary of root canal is distinctive and the root canal is also distinctive. We can see the images of root canal in the whole root. Conclusion: The images of MicroCT accord with actual conditions, so it can reflex the real clinical problem.

【Key words】 MicroCT; CT; images of root canal

【中图分类号】R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389-03

1973年,Hounsfield等[1]首次报告CT的临床应用,开创了临床诊断革命性的变化。目前医学CT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已由第1代CT的cm数量级,进展为第5代高分辨率CT的亚mm数量级,CT的空间分辨率已提高约两个数量级。空间分辨率达到1μm ~10μm的医学CT称为显微CT(Micro-CT,μ-CT),达到肉眼分辨水平的CT称为宏观CT(Macro-CT)。将Micro-CT应用于口腔治疗开始于本世纪初,但很快就显示出了在口腔细微结构成像的优势。Micro-CT技术的发展为口腔牙体牙髓治疗学、正畸学、修复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本实验尝试将Micro-CT技术应用于牙体牙髓病学研究,为进一步将Micro-CT 技术应用于口腔领域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材料

标本选自年轻女性(22岁)右侧下颌第一磨牙,去除周围牙槽骨,牙周膜,保持牙齿结构完整。

螺旋CT(PICKER公司,PQ6000型),由第十二医院放射科提供。

Micro-CT(Skyscan公司,比利时,图1,2),由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提供。

扫描数据

螺旋CT

对牙齿标本进行CT(Computer Tomography)断层扫描。

Micro-CT

对牙齿标本进行Micro-CT断层扫描,牙齿标本垂直于检查盘,牙体长轴与扫描平面平行,扫描时间隔0.9度一层,旋转360度。

Micro-CT 数据的处理

将所得到的400张断层影像输入Skyscan公司的专用软件Skyscan_1074,应用cone_rec程序,将数据转化为横向断层数据,每两个单位建立一层横向断层图像,间隔40μm(图3)。

影响显示清晰度分级

将根管影像的显影情况分为4级:Ⅰ级:根管可见,边界清晰;Ⅱ级:根管可见,边界较清;Ⅲ级:根管可见,边界模糊;Ⅳ级:根管不可见,边界模糊。

结果

螺旋CT共获164张断层影像,Micro-CT得到400张断层影像。比较螺旋CT与Micro-CT的图像结果可以看到,Micro-CT图像结果分层细密,边界清晰,根管显影清晰,从髓腔至根尖都有良好的根管影像(图4~图7,表1)。

表1 牙齿内部髓腔显影情况

2 讨论

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几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遗传学的发展,高精度微小标本成像技术也飞速发展并成为生物医学影像技术的重要家族。MicroCT(μCT)就是其中一种新技术。美国能源部橡树领国家实验室在实验室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MicroCT。不久就出现了多种商品化的MicroCT产品。从MicroCT的重大临床意义来看,把它看成新型医疗器械是有一定道理的。准确地说,它属于临床前影像设备。MicroCT的原理和CT相同,它采集空间距离很近的平行端面图像。对样本进行单个或者用数字方式对堆积的端面进行分析以及体积结构的重构,灰度等级可达4000。MicroCT良好的性质使医学的各个领域有了新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最先进的MicroCT扫描层厚已经可以达到1个μm左右,比普通的螺旋CT机的扫描厚度1mm减少了10倍,清晰度与超细结构的辨别也增强了很多。目前MicroCT主要用于物质结构的分析,微细结构的排列等方面。

MicroCT应用于医学研究最早在1998年,Peyrin等[2]利用MicroCT系统在不同分辨率(14,617和114μm)检测了10个健康女性的锥体(33~90岁不等)。不同图像的形态参数与空间分辨模拟的结构参数相一致。结果表明,MicroCT系统可以很好地提供骨小梁参数,114μm级别的同步辐射图像更好的显示了小梁表面的不规则、破裂及重建区。

对于口腔领域,MicroCT也是一个全新的应用设备。今年来,国外口腔医学的研究已开始采用MicroCT这种新兴的技术,Peter[3],Rhodes[4]最早应用MicroCT于根管治疗,得到的结果可以从三维的角度来分析根管的变化,对根管治疗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国内尚无此类研究,国内目前唯一的一个MicroCT机在清华大学的热能工程系,还没有应用于口腔医学研究。

MicroCT除了在生物医学有许多用途以外,在微电子学、地质地理、化合物、树脂、微型设备、食品、种子、木材、纸张、微型化石、立体图像等领域有广泛用途。

本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MicroCT分辨率高,在牙体组织成像方面远远优于普通螺旋CT,边界清晰,根管甚至侧副根管显影良好,可以为根管治疗的临床操作提供良好的依据,为根管治疗器械的发展提供保证。

当然,MicroCT也有一些本身的缺陷,首先扫描的物件不能太大,厚度太厚会导致能量吸收太多,图像质量降低。例如,GE医疗公司的产品eXplore MS MicroCT系统的对象直径最大为40mm,而eXplore RS MicroCT系统可以检查小动物的全身。其次,由于不同能量的非均匀吸收,MicroCT经常出现伪象,在中心区域出项较低的衰减。但比起常规CT已有较大的改善。鉴于现有技术的局限,显微CT的可视化图像处理还需要相当地努力[5,6]。

用MicroCT扫描的牙齿图像边界清晰,根管全长都可以显影,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因而能正确地反映所需要研究的临床问题。因此,MicroCT与口腔医学有机的结合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郭履灿等[7]指出MicroCT在我国医学科研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将会使现代医学的诊疗工作面目一新。

参考文献

[1] Hounsfield GH. Computerized transverse axial scanning(tomogra2phy). 1.Deseription of system. Br J Radiol,1973,46:1016-1022.

[2] Peyrin F, Slome M, Cloetens P, et al. Micro-CT examinations of trabecular bone samples at different resolutions:14,7 and 2 micronlevel. Technol Health Care, 1998,6:391-401.

[3] Peters OA, Laib A. Effects of four Ni-Ti preparation techniques on root canal assessed by 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 International endodontic Journal, 2000,34:221-230.

[4] Rhodes JS, Pitt Ford TR, et al. A comparison of two nickel-titanium instrumentation techniques in teeth using microcoputed tomography. International endodontic Journal, 2000,33:279-285.

篇5

根管治疗是治疗牙髓病、根尖周病的最佳以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1]。牙髓腔的钙化导致器械通道受到阻碍, 无法达到满意的根管工作长度, 使得根管预备失效, 同时牙髓腔的消毒无法正常完成引起根管治疗的失败[2]。2013年1月~2014年6月本科对应用显微超声技术以及传统方法进行治疗磨牙不完全钙化根管的疗效进行了比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本科收治的112例磨牙不完全钙化根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6例。对照组中男34例, 女22例, 年龄27~69岁, 平均年龄(41.8±11.2)岁;根管不完全钙化部位:根管口处25例、根中1/3处18例、根尖1/3处13例;观察组中男31例, 女25例, 年龄25~72岁, 平均年龄(43.1±11.9)岁;根管不完全钙化部位:根管口处27例、根中1/3处19例、根尖1/3处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根管不完全钙化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行X线检查明确患牙根管的弯曲程度、根管的方向以及具体的钙化部位, 了解根管的钙化程度。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的治疗方法, 使用根管锉进行根管的扩通。观察组患者应用显微超声技术的治疗方法, 首先使用显微镜区分正常牙与钙化牙的颜色, 再利用超声根管工作尖清除已经存在的钙化组织, 暴露出根管口后用牙髓探针探查根管, 结合使用超声根管工作尖与C号码小锉相结合疏通根管。两组患者均详细的记录根管扩通时间, 最后两组患者均进行根管的消毒, 暂封后1周对根管进行填充处理。

1. 3 疗效判定标准[3] 成功:患牙的症状及体征消失、X线检查提示根管良好填充、患牙的咬功能已恢复正常、根尖周区无透射或明显的缩小、硬板较为完整。失败:患牙的症状及体征部分消失或者加重、患牙的咬合功能恢复欠佳或者咀嚼功能较差, 具有不适感觉、X线检查提示根尖透射区无变化或者出现增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根管口处扩通成功率为40.0%(10/25), 观察组患者为92.6%(25/2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根管出现钙化的主要原因在于龋病以及外伤引起的各种口腔疾病以及牙髓复合体出现的增龄性变化[4]。近年来根管发生不完全钙化的趋势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 已经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根管治疗的关键在于将根管进行彻底的清理并进行充填。不完全钙化根管治疗的难度相应的增加。传统的治疗方法利用根管锉进行根管扩通, 治疗术野不清晰以及发生根管偏移、侧穿和根折的几率显著的升高, 治疗的失败率明显的提高。显微超声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的克服传统治疗的种种弊端, 相关的文献报道[5], 根管显微镜为根管治疗提供了充足的光源, 将患处显著的放大, 能够清晰的显示根管内部及髓腔的结构、准确的了解治疗部位, 大大的降低治疗不确定性;同时超声产生的高频运动形成液体波, 将空穴效应、热效应等多种效应带入到根管的治疗中, 从而彻底的清除钙化物。本组研究中, 应用显微超声技术的观察组患者各部位的扩通成功率均显著的高于应用传统方法治疗的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磨牙不完全钙化根管应用显微超声技术治疗较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扩通成功率高、扩通时间少的技术优势, 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患者的就诊时间和痛苦, 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参考文献

[1] 杨丽华, 李萍, 尤欣.显微超声技术治疗老年钙化根管的应用.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4, 12(5):285-287.

[2] 贾方.显微超声技术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4, 30(1):151-154.

[3] 周艳, 秦念红, 朱丽红, 等.显微超声技术在根管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3, 29(5):698-701.

[4] 吴大明, 石炜, 梁睿贞, 等.显微超声技术处理疑难根管的临床疗效分析.口腔医学, 2012, 32(3):158-161.

篇6

1.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特点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及治疗个体化极强的学科,是非常注重临床实践经验的学科,它要求未来的口腔专业人才在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娴熟的临床技能及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人际沟通、技术管理能力和创新水平。我国目前的口腔医学教育发展很快但口腔卫生人力资源仍然匮乏,现有的教育质量和培养模式很难适应越来越高的社会需求,亟需建立更加有效的培养机制以适应口腔卫生保健实际需求和国际竞争的双重需要。

2.我国口腔医学事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口腔医生与人口的比例大约为1:40000,而国际公认的合理比例应为1:2000,人才匮乏及比例失衡的现状很严重。而且我国职业牙医师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更加重了口腔医疗资源的“贫富两极分化”。

此外,我国大部分口腔院校自建立以来一直沿袭前苏联20世纪50年代的教育模式,在学制、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与西方国家明显不同。虽然随着近年来国际交流合作的日益频繁,我国的口腔医学教育体制发生了很大改变,但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仍未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同时,我国目前的学制设置参差不齐,有专科的三年制到本科的五、六、七年制,获得硕士学位,也有七、八、九年制,获得博士学位。学位类型有临床型,也有科研型,考核机制及考核标准不统一,缺乏严格的淘汰机制,有的机构以发表文章数量和科研水平作为评价医生能力的主要标准,导致了“学历高,技术低”,“重科研、轻临床”,“文章多所以职称高”以及“大规模考研考博”等怪现象的出现,忽视了其作为临床医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培训。

我国大部分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的课程设置均为第一、二及第三学年上半年,完成约50门公共基础课和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第三学年下半年到第四学年进行口腔专业课程的学习,直至第五学年才安排学生进入口腔临床实习,而每个专业(包括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只有各约3个月的学习时间,学生无法真正完成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系统诊断和治疗,加上许多医院没有配备单独的学生诊室和专业临床带教老师,更有患者拒绝学生治疗的现象出现,导致学生仅有的1年临床实习最终也流于形式,无疾而终。

医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医疗服务所必需的优秀医生,以保障社区人民大众的健康,守护生命,造福人类。其检验的最终标准不应单单是他们知道什么,而是他们真正能做些什么。

如何结合我国现代口腔医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选择和更新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机制,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明确融通式、渗透式和突出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将成为我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3.对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的几点见解

3.1学制及课程设置改革建立“5+3”,“3+2”,“七年制”三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学制培养模式。“5+3”指完成五年制口腔本科医学教育,取得本科学位后,开始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科研能力培训,进而取得临床住院医师资格及硕士学位,以达到培养少而精的国际化医学拔尖创新人才的目的。“3+2”为通过三年制口腔医学专科教育取得大专学历的同时加上两年全科医生培训从而取得助理口腔医生资格,以满足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培养出大批面向乡镇卫生院、服务农村医疗的口腔医生。“七年制”指通过4年基础理论学习加上3年口腔临床专科培训以取得符合基层医院诊疗需求的临床型医学硕士,它有别于“5+3”模式,是因为这种模式更加注重人文、心理、法律、伦理、美学等有关口腔临床医生技术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能够成为优秀的临床口腔医学专家。至于博士培养应列入高级人才梯队的再培养计划,旨为国家培养高、精、尖的专业科研人才,而不应纳入医院业务绩效考核、职称评审标准之列。

至于课程设置,我们更倾向于增设社区医学、艺术与美学、循证医学、营养和保健品学、数字化口腔医学、社会心理学、人文社科和行为科学、医患沟通学等选修课的学习,同时加大实验课和临床实习课的比例,结合学制设置,由原来的1年延长到2年?3年,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案例,自我发现问题并动用所有网络信息资源查找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自觉思考、自觉学习及自觉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开展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招生的数量和规模上也应根据学制设置的改革做相应调整,杜绝盲目扩招,将学位培养、临床技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三大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真正一体化、合理化、标准化,最大程度地节约国家资源,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口腔专业人才。尝试借鉴悉尼大学从本科生中招收非医学专业优秀毕业生,进行4年?5年口腔医学再教育的招生体制,必将会成为我国教改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当然以部分优秀一类医学院校为试点做小范围尝试,是为稳妥之举。

3.2教学模式改革

“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千百年来我国传统教育传承至今、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即当今所谓的LBL教学法(LecturebasedLearning),仍为目前我国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模式。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学生不由自主变成了被动学习,在催生懒惰、倦怠心理的同时,确实有悖于当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美好目标。

于是,符合现代医学教育理念的PBL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CBL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TBL教学法(Team-basedLearning)等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PBL教学法,是指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的一种问题模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但这种开放探索性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收集整理所需资料,缺乏对知识整体的纵向把握,适合具有一定临床实习经历的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教育。

CBL教学法是指学生在一个可控环境中模拟医生,自主进行分析或决策的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模式。该方法具有问题相对集中、纵向挖掘知识、节奏易于掌控等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可弥补PBL的欠缺,在学生开始临床见习时实施效果很好,是一种理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但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要求较高,同时易受老师主观导向性的影响,使学生在理解和领悟上出现明显差异。

TBL教学法是2002年Michaelsen提出的一种以团队协作为基础,将小组学习和大组讲座相融合,提倡以个人测试、小组测试、应用性训练为主的一种新型阶段式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PBL和LBL的不足,既保证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技能和独立思考能力,是我国现阶段较为适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正像我们之前所说,教学改革不是可以全套照搬的标准化程序,必须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资源和可行性,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方能取得好的效果。所以,对于我国目前的口腔医学教育,我们更愿意根据学生群体的特点和学位设置类型进行相应的教学模式改革,在基础阶段以LBL和TBL教学法为主,在临床阶段逐渐采用PBL和CBL教学法,循序渐进、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悉尼大学牙科学院招收的均为4年制非医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他们设置的是大课(30%)、PBL课程(30%)、临床教学(30%)、实验课(10%)的教学模式,而其他三部分都是围绕PBL展开的。我去旁听他们授课时发现,学生对老师所讲内容知晓很多,而且兴趣颇浓,经常在听课过程中打断老师的讲解并进行提问,而且所问问题确实很有深度,同时不停用电脑记录并查找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我想这一定与他们所受的本科生基础素质教育和阶段性培养体制有密切联系。

3.3师资队伍建设

从以上各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不难看出,我国在实行医学教育改革的同时,对教师的角色定位和素质要求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教学内容,还应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英语功底,以及良好的组织技能和经验积累,要从理念到方法上完成“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角色转换。

作为学院,应该更新教育理念,制定适合本学科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培养模式,尽快提高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打造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使其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处于主导和决策地位,并始终保持敏锐的生命意识、科学意识、创新意识和终身发展意识,能随时洞察口腔医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和命题,要有身先士卒,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激情和勇气。

学院应加强教育资源配置、建设(留)学生教学网站、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定期举办各种学术讲座、为教师营造一个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平台。

3.4学生考核体制改革

以往,学校都以考试成绩、发表文章数量作为考核学生能力的主要标准,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医学教育的目的和初衷,因为任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不是靠简单的书本知识和因果关系能够解决的,更多的是需要医生扎实的基本功和解决临床突发、棘手、多变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考核过程中,应更注重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多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和技能水平。

3.5临床实习改革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反复强调“三基”培训,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在口腔医学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却忽视了“三早”,即“早期临床实践”,“早期科研训练”,“早期技能训练”在学生创新能力、心理素养、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方面的关键作用[4]。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尽早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还可以在早期接触社会、适应社会的过程中磨练意志,培养出强烈的归属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这才是医学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和升华。

应加大临床实习的时间和比例,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平台,将实验室教学、临床技能培训和综合实习三大模块有机结合,为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提供有力保障。在实习期间,因地制宜采取适合的带教方案,尽最大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操作、独立与患者沟通,训练其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应定期组织学生走上街头、走进社区,进行义诊和口腔卫生宣教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优秀的口腔临床工作者。

3.6加强学术交流

一直以来,我国的学术交流大多是在研究生、教师、教授的层面上进行,很少有本科生参与。应打破这种常规,设立学生专区,给有想法、有成就的年轻人展现和学习的舞台,让他们在与顶尖级的教授交流的同时开拓眼界,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为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人生方向打下坚实基础。

学院、医院、地区、不同专业、不同领域之间也应加强交流和合作,通过学术研讨会、互访、进修、公派等方式,提高本院学生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将先进的临床技术以最快最好的方式普及开来并使其尽可能向标准化靠拢,这也为医疗纠纷中法律证据的保存提供了一定的佐证和参考。

篇7

一、充分认识口腔材料学教学的重要性

口腔临床上所有治疗措施与方法的改进和提高,几乎都是由新教材和新器械引导的。基本模式是由新教材衍生出新技术,从而形成新疗法。因此,口腔学的发展是以口腔材料学的发展为支撑的。口腔医师和技工如果不学好口腔材料学,就难以掌握新技术、新疗法,就不是合格的医师和技工。口腔学教学更是离不开口腔材料学,因为很多口腔科研工作与口腔材料学密切相关。

口腔材料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口腔材料学中的理工科知识,了解口腔材料与口腔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为口腔疾病的防治提出理论依据和合理设计,并能在治疗中正确选择、使用口腔材料。只有让教师和学生意识到口腔材料学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

二、提高教师素质,适应口腔材料学教学的需要

教师应及时跟踪国内外牙科材料的发展趋势,了解各种新材料的临床应用前景,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新材料作为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密切注意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动向。在确定重点新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后,要对这些材料做深入的了解、学习,甚至研究。通过归纳、整理所收集的资料,筛选材料的组成、性能特点、用途、使用方法及应用选择等内容,作为备课和补充教材的基本内容。由于口腔材料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不断有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同时也有新的机制被发现或旧的理论被取代,教师应不断学习并将成熟的但可能超出教材的知识介绍给学生,使口腔材料学教学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口腔材料学的兴趣

应将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式教学转向启发诱导、师生双向交流及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可采取启发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思考、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将口腔材料学放在口腔修复专业课之后讲授,使学生对口腔材料学的一些名词、概念先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在原有见习、理论课、实验课基础上增加课堂讨论,由学生主持。结合临床编写思考题,如用口腔材料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塑料义齿要放在水中保存?为什么调拌超硬石膏时需水量比普通石膏少?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图片、实物和多媒体应用到口腔材料学教学中,同时结合临床讲授口腔材料学知识,使教学更加生动。

四、重视实验和临床操作在口腔材料学教学中的作用

在理论课后教师应安排一定的实验课,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口腔材料的能力。口腔材料学理论知识枯燥、抽象,通过增加2~3次实验课,可使学生对材料性能的记忆更深刻。同时,在口腔临床实习中教师也要让学生进行口腔材料学知识的复习,加深记忆和理解。通过临床实践,学生对口腔材料学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总结、交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发言。学生在学习和实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作一些总结性的讲解。或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课后查资料,下次交流时再进行讨论、回答,最后由教师总结归纳。这种问题式、讨论式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鼓励,弥补知识的空白,活跃思维,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也应在教学中不断补充、完善知识,提高带教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治清.口腔材料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张杰魁,陈治清.口腔材料学课程实验类型与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

篇8

【关键词】 相移法; 栅线投影; 相位解包裹; 牙冠模型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on the reappearance of 3D shape of dental crowns based on grating projection.Methods: Sinusoidal fringe images coded by computer were projected onto the model surface using display projector, and with fourstep phaseshifting technology, the display and measurement of 3D morphology of human teeth were achieved.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fourstep phaseshift method, a series of gratings constructed was project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object, deformed grating information was collected and stored as an image, and the phase collapsed in the range was obtained. Then, a series of graycoded light was projected on the same area and the periods were combined together to obtain the true, exact main value of the phase. Conclusion: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3D scan system can get satisfying results. It is proved that the digital optical approach is an alternative means for the study of stomatology.

[Key words] phaseshifting; grating projection; phase unwrapping; dental model

三维轮廓测量技术通过分析物体高度调制的图像,得到被测物体表面形状的三维信息,在医疗诊断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口腔生物力学是以力学作为手段来研究口腔生物学的问题,其内容涉及口腔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病理学及工程学等方面的知识。随着材料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根管治疗技术和固定修复技术日臻完善,这些技术的应用都离不开口腔生物力学的研究。口腔医学临床常用的石膏牙颌模型具有复杂的表面结构,对其形态的观察与测量分析涉及口腔医学多个领域,直接关系到对口腔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对治疗效果的分析评价[1]。一方面,实验类研究多采用光弹法[2],近几年又发展了数字光弹,但由于光弹实验难以细致刻划牙齿及修复体不同部位的材料特性,无法复制出复杂的几何构型,缺乏一定的真实性,加上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的限制更使得实验类分析难以有较大的突破;另一方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采用有限元法对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利用三维有限元建模比较困难,耗费大量的时间,同时,模型几何尺寸和材料性质均与实际情况有差别[3]。

随着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图像处理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光学式非接触测量技术也得到很大发展,尤其是三维轮廓测量技术由于具有快速、分辨率高、非接触和数据获取速度快等优点受到广泛的重视,目前用于牙冠形状三维测量方法有moire影像云纹方法、立体照相术。其中基于栅线投影的相位测量方法在人体测量、牙科模型研究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4]。本研究采用投影光栅法测量牙冠的三维形貌。相位测量技术主要分为傅立叶变换法和相移法,本研究采用四步相移法。相移法较傅立叶变换法计算量小,并且在被测物体陡峭度和抗静态噪声方面都有其优势。

临床上,对口腔相关组织的数据采集是口腔修复体CAD/CAM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用于以后修复体CAD/CAM系统光学印模的制取[5]。

1 方法原理

1.1 光栅投影法的基本原理

光栅投影图像法测量物体表面三维外形是一种非接触光学测量方法。它以测量投影到物体上变形光栅像的相位为基础,通过相位与高度的映射得到被测量物体的三维轮廓[6]。

用栅线投影对物体进行轮廓测量时,通常把已知的调制栅线(通常是正弦栅)投影到被测物体表面。投影场受物体三维形貌的调制而发生变形,通过采集到的变形光栅图像进行处理、标定[7],解调出代表物体高度信息的相位,再对相位进行展开就可以获得物体的三维形貌信息[8]。如图1所示,对物体上任意点A进行分析:在以参考平面为基准建立的坐标系中,当没有物体时,投影器投出的亮度信号将成像于A2点;当有物体存在时,投影器投出的与A2点亮度相同的信号将被成像于A1。因此,A1A2两点之间距离携带了高度信息,如果投影的是正弦(或余弦)栅线,则表现为所采集到图像中条纹位相变化与高度之间的关系[9]。

图1 光栅投影测量原理图示

Fig 1 Grating Projection measurement theory

1.2 四步相移法的基本原理

当一正弦光栅光场投射到三维物体表面时,将受到物体表面形状的调制而发生形变。如图1所示光路,在YZ平面上这一光场的数学表达式可表示为:

I(x,y,t)=Id(x,y)+Ia(x,y)cos[φ(x,y)+δ(t)]

(1)

其中Id(x,y)为直流光强分布;Ia(x,y)为条纹对比度;φ(x,y)均为未知,至少需要δ(t1),δ(t2),δ(t3)3幅干涉图才能求解出φ(x,y)。取δ1=δ(t1), I=1,2,..N,(N≥3)则原方程改写为:Ii(x,y)=Id(x,y)+Ia(x,y)cos[φ(x,y)+δi](2)

φ为相位,其中包含物体高度信息。为了消除干涉场的固定噪音和面阵探测器的非一致性的影响[10],实际应用中,我们取四步相移:即δ1=0,δ2=π2,δ3=π,δ4=3π2,

I1(x,y)=R(x,y){A(x,y)+B(x,y)cos[2πfx+φ(x,y)]}

I1(x,y)=R(x,y){A(x,y)+B(x,y)cos[2πfx+φ(x,y)+π/2])}

I1(x,y)=R(x,y){A(x,y)+B(x,y)cos[2πfx+φ(x,y)+π]}

I1(x,y)=R(x,y){A(x,y)+B(x,y)cos[2πfx+φ(x,y)+3π/2]}(3)

按照最小二乘原理可得:

φ(x,y)=arctanI4(x,y)-I2(x,y)I1(x,y)-I3(x,y)(4)

这样求得的φx,y是折叠在-π,π的相位主值[11],因此还需要通过解包裹相位(位相展开)之后,并进行标定才能得到实际的物高信息。

2 实验设备及实验过程

2.1 实验设备

光学测量系统:投影仪,CCD摄像机。牙冠石膏模型如图2。图像处理系统:计算机,UU软件。

图2 牙冠石膏模型

Fig 2 dental model

2.2 实验过程

(1) 制作电子光栅进行投影。在计算机中通过自编软件控制生成方向可变、周期可变、初相位可调的标准正弦光栅。

(2) 调节。按照原理图把试件调节到可以成像的位置。

(3) 采集图像进行处理。使用调节好的数字投影系统,将位相相差为 π 2的4幅光栅分别投影到参考面和被测物上,并用CCD采集图像,保存在计算机中,根据测量原理解调被测物相位,采用自编的UU软件,可实时采集相位图[12]。

(4) 解包裹。基于相位测量的三维传感都不可避免地要面临解包裹问题。基本原理:经过相位解调,可以得到(-π,π )上的位相分布,但这与实际情况是有差异的,因为实际的相位分布一般是连续的,形成这种2k π (k为整数)的原因在于反三角函数会产生卷绕相位现象,即包裹[7]。用于解调光栅图像中相位信息的方法有傅立叶变换法,时域卷积滤波法以及相移法和频移法等[13]。本研究采用 sine/cosine滤波法,既很好地保护了跳变位置附近的值,处理速度也比较快。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所求得的相主值φ一般都折叠在(-π,π )区间内,为了获得其真实相位值φ和φ(2k π +φ),必须进行解包裹处理[14]。当条纹图中含有噪声时去包裹过程比较困难,条纹图中噪声的分布一般有两种情况:大面积的噪声区和少数离散的噪声点,它们是传播相位误差的根源。

本研究利用上述检测系统对人体牙齿部位进行了测量研究。首先用投影仪投射出4幅相移平行光栅,受物体高度的调制光栅产生变形,光栅的畸变包含着人体部位形貌特征,通过解包裹处理就可提取该处形貌特征信息,为生物力学方面的观测应用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15]。图3为牙冠模型的三维图。

3 生物力学方面的应用价值

口腔医学临床上修复牙齿一般步骤为:(1)牙体预备和印模制印,将模膏置于基牙预备体上,待印模膏固化后取出。(2)取出的固化后模膏进行制模。在工作模型上反复核对,可以得出制模前牙齿形状再和牙齿全状图进行比对[16],得出将要制出的所缺牙齿的模型,但是采用传统的模膏得到的齿廓不太清晰,临床上需要进行重复的打磨,来确认患者的舒适度[17]。本研究采用的投影光栅光学法是一种简单、快捷、无接触的和无损坏的三维测量法,可以在临床上快速地再现物体三维形貌,比对修复体,完成患者全冠修复治疗。重建后图像清晰,有较高的分辨率,牙齿咬合面窝沟点隙可以清楚地辨认,本方法也可应用于口腔修复学上全冠、嵌体、固定及活动义齿的制作(CAD、CAM),CAD和CAM是口腔修复研究的热点,为设计符合解剖生理要求的全冠修复体三维数字化模型殆面形态提供了可靠的数据资料[18]。

4 结 论

本研究建立了基于数字云纹相移测量技术的三维测量系统,很好地将之应用在基于人体部位的生物体三维测量中,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扩大了应用范围。整个测量系统由投影仪、数字采集系统和一个参考平面组成。它是一种简单、快捷、无接触的和无损坏的三维测量,重建了模型的三维图形,重建后图像清晰,有较高的分辨率,牙齿咬合面窝沟点隙可以清楚地辨认,比起市场上其它光学三维测量方法,在同等精度条件下成本还低,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但也存在以下不足,值得进一步改进:

(1) 根据公式2对图像进行相移运算得到的相位主值分布含有较大的噪声,还不能直接进行解包裹运算。而且主值相位的跳变特性使得对其直接进行平滑滤波会导致跳变点附近区域失真。但对包裹位相逐点取正弦、余弦,则得到的两组数据阵列均为连续分布,再利用正、余弦取逆正切运算则又恢复为原包裹位相,即sine/cosine滤波。

(2) 图3得到的形貌图是滤波过程尽量使用小窗口滤波以减少对局部位相分布的破坏,更多的噪声可以在解包裹后再滤除。因为解包裹后的位相分布自身比取正、余弦的结果更加平滑,更有利于滤波。

(3) 相移法要求投影光栅必须是正弦型光栅,在实际中制作这种正弦光栅是十分困难的。图4是实验室改进的设备,可以获得更精确的正弦光栅。

参考文献

[1] 邹波,吕培军,王勇.一种新型三维牙颌模型激光扫描仪可靠性对比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2,18(6):293299.

[2] 陈罡,赵毅.一种应用于反向工程的结构光相位求解技术[J]. Die and Mould Technology,2004,(1):4446.

[3] 陈金龙,王和敏,孙晨光,等. 第十一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数字云纹相移技术及在生物力学中的应用[C].大连:[出版者不详],2005:608 614.

[4] 赵静,钟金钢.数字投影系统在三维轮廓术中的应用[J].光学技术,2002,28(6):555558.

[5] 杨福俊,云大真,于万明.投影栅相位法三维形貌自动检测应用中的问题[J].光电子.激光,2000,11(5):525528.

[6] 邹波,吕培军,叶少友,等.功能路径技术用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全冠殆面解剖形态的探讨[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1(10):106108.

[7] 李忠科,王勇,秦永元,等.牙模激光三维扫描仪结构与标定方法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4,(增刊):10961110.

[8] 张芬,王蕴珊.投影栅线法形貌测量中相位恢复和相位展开算法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

[9] 康新,何小元.基于正弦条纹投影的三维传感及其去包裹处理[J].光学学报,2001,21(12):14441447.

[10] FIORENTINO G. Missing teeth Part2: Congenitally missing teeth[J]. UK Vet Companion Animal,2009,14(2):106108.

[11] 王艳萍,吕晓旭.一种提高数字全息再现像质量的方法[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5,30(1):108110.

[12] 李刚,苏永霞.数字云纹相移技术及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咨询导报,2007:1112.

[13] 杨宝宽,王林.上颌牙列及方丝弓矫治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验证[J].口腔医学,2009,29(3):116118.

[14] WINDLEY Z, WELLER R. Twoand 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ic anatomy of the enamel, infundibulae and pulp of 126 equine cheek teeth [J]. Equine Veterinary Journal,2009,41(5):206208.

[15] MARYAN M, REZA A, ZOROOF I. Automatic teeth recognition in multislice CT images[J].电子情报通信学会技术研究报告,2007,107(461):118120.

篇9

中图分类号 R7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6-0158-03

doi:10.14033/ki.cfmr.2016.6.087

全瓷贴面修复技术是指应用粘结材料将薄层人工瓷固定在患者的患牙唇面,来弥补患者患牙缺损、变色等功能及美学缺陷,其本质是一种具有保存性的牙体修复方法,现阶段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实践应用发现,全瓷贴面与其他口腔修复材料比较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应用风险,影响着患者的牙体修复美学效果和成功率。这一应用现状提示临床应高度重视瓷贴面修复存在的应用缺陷,及时制定有效对策解决,使全瓷贴面修复技术获得更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1 全瓷贴面所具有的临床应用优势

较长一段时间的临床应用发现全瓷贴面与其他口腔修复材料比较所具有的临床应用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牙体磨除量少:应用发现采用全瓷贴面修复前牙,修复过程中磨除的牙体量明显少于全冠修复,可保留住患者大部分健康牙体组织[1]。(2)对牙髓产生的刺激小:全瓷贴面修复过程中,磨除的牙体组织集中在患牙的牙釉质层,修复过程中可避免穿髓,有效减少对患者牙髓的刺激,继而可以有效避免术后牙髓炎等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对相邻天然牙健康状况的影响。(3)美学缺陷小:全瓷贴面颜色、光泽均与天然牙相似,形态自然,贴面表面不易着色,对患者前牙美学产生的影响较小。(4)强度大、使用寿命长:临床应用发现全瓷贴面的摩擦性能明显优于树脂口腔修复材料,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口腔环境中对牙龈及相邻天然牙产生的刺激较小,边缘密合性好,使用寿命长。(5)修复费用少:全瓷贴面的修复费用与患者前牙的具体情况有关,但同一例患者采用全瓷贴面修复的费用明显少于采用烤瓷冠修复的费用。(6)患者痛苦小:全瓷贴面修复过程精细、术中痛苦小[2]。

2 全瓷贴面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

2.1 全瓷贴面修复的适应证

临床应用总结发现,全瓷贴面修复的适应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2.1.1 牙釉质钙化或发育不全 临床观察发现牙釉质钙化或发育不全的患者常伴有轻度牙体缺损及牙体颜色异常,而全瓷贴面的使用可遮盖上述缺陷,改善患者牙体美学效果。

2.1.2 变色牙 变色牙主要为氟斑牙和四环素牙,氟斑牙变色主要发生在牙体的釉质层,修复难度较低,应用全瓷贴面修复氟斑牙,可使暴露的牙体颜色接近天然牙的颜色,获得良好的美学效果。临床应用发现,全瓷贴面修复四环素牙时,根据修复需要,适当加厚瓷层或粘结层,合理应用不同颜色的粘结剂进行粘结,可获得理想的修复效果。

2.1.3 轻度牙体缺损 早期,临床多采用复合树脂和瓷冠修复轻度牙体缺损。但由于复合树脂修复轻度牙体缺损后,较易发生磨损和变色,远期修复效果欠佳,而瓷冠修复术轻度缺损牙体需要磨除的牙体量过多,故现阶段两者已基本被全瓷贴面修复所取代,采用全瓷贴面修复轻度牙体缺损时,可适当调整牙体切断的透明度,应用外染色技术恢复牙体美学[3]。

2.1.4 前牙间隙 全瓷贴面修复可关闭患者牙间隙。但采用全瓷贴面修复患者牙间隙时应注意两点问题,一是要预防修复过程中出现牙颈部黑三角,二是需要解决因关闭患者牙间隙形成的牙体过宽和长宽比例失调。

2.1.5 轻度错位、畸形牙 因轻度错位、畸形牙的体积和形态与对侧同名牙的体积和形态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在采用全瓷贴面进行修复前,应磨除一定量的牙体,为全瓷贴面修复提供足够的空间[4]。

2.2 全瓷贴面修复的技术要点

2.2.1 牙体预备 牙体预备是进行全瓷贴面修复的前提条件,可为全瓷贴面修复创造空间,有效避免全瓷贴面突出牙面和修复边缘悬突的形成,减少修复效果的美学缺陷。此外,牙体预备的同时去除倒凹,有利于修复过程中将全瓷贴面复位[5]。现阶段有临床研究将牙体预备分为六种类型,分别为切端加长型、切端加长伴舌侧肩抬型、小量预备型、最大量预备型、二次预备型和切端预备型。该种牙体预备分型方法的依据为牙体磨除量、预备牙形态、遮色要求等,分型过程较为复杂,不利于临床掌握。也有临床研究将牙体预备分为对接型、包绕型和开窗型[6]。总之,临床应根据患者的患牙特点,进行牙体预备和分型,以降低全瓷贴面修复的失败率。

2.2.2 全瓷贴面修复的粘结技术 粘结是全瓷贴面修复的关键步骤,在粘结的过程中发生的微小差错均会对修复效果产生影响,甚至导致修复失败。不同的粘结系统对粘结技术的要求也存在差异,因此临床医师应严格按照生产厂家提供的操作方法进行,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技术要点,一是瓷贴面的处理,使用37%的磷酸凝胶酸蚀瓷贴面的内表面15~20 s,酸蚀后使用蒸馏水加压清洗并进行干燥,干燥后涂抹硅烷偶联剂,这一过程中注意不要将瓷贴面与其他污物接触[7]。二是修复牙齿牙面的处理,牙釉质面使用37%的磷酸酸蚀后,使用蒸馏水清洗,干燥后涂抹前处理剂、牙釉质粘结剂,最后涂抹硅烷偶联剂,逐个对位后,用手指轻柔按压瓷贴面就位,这一过程中注意手指按压力量,避免按压力量过大导致瓷贴面破裂。三是粘结瓷贴面的光固化,粘结完成后需要进行隔湿处理,可通过排龈进行隔湿,使用赛璐璐条将修复牙齿隔离,瓷贴面就位后进行固化,每固化一个区域后将该区域内边缘溢出的多余固化粘结剂清除,并将排龈线小心取出,然后使用牙线清除修复牙齿相邻牙面的固化粘结剂,再次进行光照,以确保粘结瓷贴面彻底固化[8]。

3 全瓷贴面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潜在风险

全瓷贴面虽然在临床应用中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

3.1 修复牙釉质钙化或发育不全方面

全瓷贴面修复牙釉质钙化或牙釉质发育不全,潜在的风险主要为贴面厚度不均匀导致的牙体颜色不协调。因此,建议在全瓷贴面修复前使用树脂材料填充缺损牙体,遮盖牙体颜色较深和缺损的部分,消除上述应用缺陷[9]。也可在修复过程中直接粘结树脂纠正上述缺陷。

3.2 修复变色牙方面

全瓷贴面修复重度四环素牙时,因瓷贴面的厚度较薄,遮挡四环素牙体颜色的能力有限,修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遮挡不足、透色现象。发生该种现象后,多数临床医师采用遮色剂缓解这一问题。但遮色剂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遮色后导致患者牙体颜色过白,影响牙体美学效果等。

3.3 修复前牙间隙方面

全瓷贴面修复前牙间隙存在的潜在风险主要为牙颈部黑三角的出现和因关闭牙间隙出现的牙体长宽比例失调现象。对于上述潜在风险的发生,临床可加深修复牙体的透明度,通过视觉反射效果减轻牙颈部黑三角的对比度。牙体长宽比例失调可通过调整牙体远近中边缘嵴位置或加大牙体切外展隙来解决[10]。

3.4 修复轻度错位、畸形牙方面

全瓷贴面修复轻度错位、畸形牙时,根据患者牙体实际错位程度和畸形程度需要磨除一定量的牙体,为全瓷贴面的贴合对位提供空间。但部分轻度错位牙和牙体畸形患者,需要磨除大量牙体,才可获得良好的美学效果,且磨除牙体的过程中会对患者牙髓产生刺激,影响周围自然牙的健康[11]。对于这一潜在风险,建议临床在对该类患者进行全瓷贴面修复前,制作诊断蜡型,预测修复后的美学效果。必要时,可在修复前进行正畸手术,以确保修复后牙体及牙龈形态协调,美学效果良好。

3.5 其他方面

3.5.1 贴面边缘密合方面 全瓷贴面边缘密合方面潜在风险的发生群体主要为修复治疗前患有牙龈炎的患者。全瓷贴面修复前,如患者患有牙龈炎未治愈,会增加修复后发生微渗漏的概率,且会增加牙龈炎的治疗难度,最终导致修复失败[12]。若修复后发现贴面边缘有微渗漏,可立即使用复合树脂修补材料进行修复,渗漏严重的患者需重新进行全瓷贴面修复。

3.5.2 全瓷贴面修复后脱落 脱落为全瓷贴面修复后最易发生的潜在风险,临床研究发现全瓷贴面修复后发生脱落与患者牙体咬合关系、损失程度存在密切关系。牙体缺损后会对牙体固位结构产生影响,继而直接影响患者全瓷贴面远期修复效果[13]。牙体咬合力较大或咬合过早接触均会增加患者全瓷贴面修复后发生脱落的风险,因此,患者全瓷贴面修复前的牙体预备应尽量在釉质内进行,且进行全瓷贴面修复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操作,处理好粘结时的隔湿以及粘结后的抛光[14-15]。

3.5.3 全瓷贴面修复后折裂 临床观察发现存在咬合过紧、磨牙症及咬合关系异常的患者,全瓷贴面修复后易发生折裂,导致修复治疗失败[16]。对于该类患者,建议临床医师在进行修复治疗前,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慎重考虑患者是否可以接受全瓷贴面修复[17]。个别因其他因素影响,在修复后发生折裂的患者,可在消除影响因素后,在折裂局部及周围贴面材料上磨除一个薄层,如磨除的过程中患者暴露牙釉质,需要进行酸蚀处理,完成磨除后使用复合树脂修复材料进行修复,修复过程中可将适量调色剂与复合树脂修复材料混合使用,起到减少美学缺陷的作用[18]。

4 全瓷贴面在前牙美学区的应用前景

全瓷贴面修复作为一种保守性修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前牙美学修复。因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牙体组织,加之修复过程中痛苦小,大部分患者均可获得满意的美学修复效果[19]。虽然现阶段全瓷贴面修复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但多数情况下临床可以采取应对措施及时解决,有效降低患者的修复失败率。洪延青等[20]的研究,也证实了上述观点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故本文认为全瓷贴面修复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唐媛媛,夏荣,边华琴,等.紫外线对IPS e.max全瓷贴面粘结剂颜色稳定性影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7(10):1262-1264.

[2]齐峰,谢伟丽,李艳琳,等.三种粘结剂对全瓷贴面粘结剪切强度的对比研究[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0,11(1):37-39.

[3]杨苏琴,农晨.全瓷贴面修复的临床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238-239.

[4]赵三军,陈明.全瓷贴面临床规范化修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3,29(1):137-140.

[5]彭娟红,刘学恒,林玉婷,等.E-max和IPS-EMPRESSⅡ全瓷贴面对变色牙颜色改善的研究[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1,12(5):296-299.

[6]韩浩.全瓷贴面美容修复69例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2):265-267.

[7]刘峰,师晓蕊,李t,等.微创全瓷贴面修复临床应用初探[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2,47(10):614-617.

[8]高飞,骆小平,李宁,等.临床常用四种全瓷贴面材料光学性能的比较[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5,50(1):43-46.

[9]朱晓瑜,赵和平,魏谋达,等.邻面烤瓷贴面在前牙间隙修复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42(3):271-272.

[10]徐镔亭,李清,李蓉,等.试色糊剂和黏结剂对瓷贴面修复体颜色影响的一致性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1,29(2):142-145.

[11]聂廷洪,孙迎春,郑琳,等.瓷贴面厚度及试色糊剂对IPS e.max铸瓷贴面色彩效果的影响[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5,16(2):97-100.

[12]卫文娟.瓷贴面修复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0,37(5):604-607.

[13]刘晶莹,孟斌.试用meta分析研究牙体预备方法与瓷贴面成功率的关系[J].口腔医学研究,2012,28(6):605-608.

[14]刘晶莹,孟令强,刘晓明.不同牙体预备方法对瓷贴面成功率的影响[J].天津医药,2012,40(7):669-671.

[15]商维荣,高士军,袁文君,等.Panavia F遮色树脂黏结剂对Cerinate瓷贴面修复不同染色程度模拟四环素牙遮色效果研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25):4655-4657.

[16]赵莹,郑淑贤.上颌中切牙瓷贴面力学特性的正交实验[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2,28(5):597-600.

[17]彭蓓,季娟娟,杨杨,等.前牙铸瓷贴面修复的临床效果观察[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3):123-127.

[18]邓向东,关达荣,符镇南,等.两种瓷贴面修复上前牙切角缺损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z1):45-46.

篇10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指胆道的疾病如:结石、蛔虫、狭窄等引发的胰腺炎的急性发作。我国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占急性胰腺炎年发病患者数的60%左右。内科保守治疗约20%左右患者无效,死亡率高达10%。目前认为,对于怀疑或已经证实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或合并有胆管炎、黄疸和胆总管扩张,应在疼痛发作72小时内完成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ERCP可清除胆管结石,解除黄疸及胆道,从而迅速缓解病情并减少复发。

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是指由各种不同原因引起胰腺局限、节段性或弥漫性的慢性进行性炎症,导致胰腺形态和功能的变化。

慢性胰腺炎目前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治愈。对于慢性胰腺炎治疗的目的:1.解除胰腺梗阻或胆道梗阻;2.缓解胰性疼痛;3.消除假性胰腺囊肿;4.改善外分泌功能;5.防止内分泌功能进一步损害。而内镜下治疗方法如十二指肠及胰管括约肌切开、狭窄部位扩张、胰管内结石取出、胰管和胆管支架置入等,因安全性高、效果好、并发症少基本取代了以往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胰腺肿瘤

胰腺肿瘤内镜治疗主要是姑息性治疗,解除胰管或十二指肠等消化道梗阻,达到胆胰液引流、减轻黄疸和缓解疼痛、改善消化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期的目的。如胰腺癌患者80%~90%发生胆道梗阻,引起黄疸等症状。内镜下胆道支架植入就能减除梗阻、减轻黄疸起到改善消化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对于胰腺癌晚期疼痛,超声内镜下神经丛阻滞、瘤体内植入放射性粒子等方法可以明显缓解疼痛症状,这对肿瘤病人很有帮助。

十二指肠肿瘤

十二指肠肿瘤近50%病例伴有急、慢性胰腺炎等情况。具体临床表现为:1、复发性胰腺炎;2、胰性疼痛;3、梗阻性黄疸。过去对此病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目前国内对十二指肠肿瘤进行内镜下切除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胰腺假性囊肿

胰腺假性囊肿是急慢性胰腺炎的并发症之一。40%~60%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恢复后可形成胰腺假性囊肿,慢性胰腺炎患者发生率在20%~40%。胰液聚积在胰腺内部或胰腺周围,被纤维组织包裹,内无上皮,故称之为假性囊肿。它除了引起慢性胰腺炎的一般临床表现外,还会导致胆管和上消化道阻塞,如果继发感染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胰腺假性囊肿如果保守治疗效果差,囊肿无明显消退或继续增大,或有胆管和上消化道阻塞表现,或继发感染、出血、囊肿破裂的情况下,必须进行内镜下干预治疗。如果囊肿不成熟、囊肿内出血、怀疑恶变时不能进行内镜下治疗。

依据囊肿是否与主胰管相通,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1.囊肿与主胰管相通时采用支架引流方法;2.囊肿与主胰管不相通时采用经胃十二指肠壁引流术或囊肿胃造瘘术。

篇11

1影像学技术在口腔种植的应用

医学影像新技术层出不穷,从开始的X线、B超、CT、MRI、PET,再到后来的医学图像三维重建可视化,其中,X线和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技术(conebeamcomputertomography,CBCT)在口腔临床应用广泛。X线片空间分辨率高于CT、价格便宜、放射剂量少、使用安全,但是其仅能显示局部解剖结构的二维平面图像,且常出现变形和失真。CBCT与X线片相比,可从三维角度显示颌骨解剖结构,弥补了二维平片的缺陷,但有金属伪影等失真现象。目前在口腔种植术前,均建议拍摄CBCT以评估患者牙槽骨骨量和质量,极大提高了口腔种植成功率和准确率。Michele等[3]对离体下颌骨分别进行CT和CBCT扫描发现,相对于CT扫描,CBCT放射剂量较小且成本较低,可以获得临床可接受的颌骨重建精度以及骨质密度评估精度,但其影像学重建精度低于CT扫描。Lílian等[4]研究了100例患者的CBCT后发现,CBCT可以精确重建包括下颌下腺窝深度、骨质深度与厚度、皮质骨厚度、下颌神经管等下颌骨解剖标志,对临床医生进行牙种植术有重要指导意义。Maryam等[5]通过研究157例患者的曲面断层片与CBCT发现,与平面的曲面断层相比,CBCT不仅能全面观察上颌磨牙根尖与上颌窦底的毗邻关系,对于上颌磨牙根尖周炎引起的上颌窦病变的诊断也明显高于曲面断层片。

2可视化技术在口腔种植的应用进展

种植义齿因固位支持效果理想、美观舒适、对邻牙无伤害等优点,逐渐成为牙列缺损和缺失患者口腔修复的首选方法[6]。然而,种植体植入的角度和位置常受手术视野、骨内神经、颌骨生理或病理性吸收等条件限制,因此可能出现诸多手术和修复并发症[7]。所以科学精确的术前规划十分重要,目前应用于口腔种植的三维可视化技术主要为:3D打印种植导板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基于VisualizationToolkit(VTK)软件平台的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

2.13D打印种植导板技术

2.1.1种植导板的定义

3D打印技术是以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design,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manufacturing,CAM)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数控技术以及新材料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计算机三维数字成像技术和多层次连续打印技术制造实体模型的方法[8]。种植导板由导管与定位板组成,其中导管的位置和角度记录了术前设计的种植置、角度、深度信息,导管可将这些信息转移到手术中,使种植体植入到准确位置。导板通过与骨、牙齿或牙槽嵴表面贴合起定位作用,根据种植导板支持组织不同可分为黏膜支持式、骨支持式、牙支持式和混合支持式[9-11]。

2.1.2种植导板的特点

随着口腔种植学的飞速发展以及患者要求的提高,数字化种植技术成为当前口腔种植学研究的热点。以CAD/CAM技术制作的快速成型种植导板,可根据数字化重建患者颌骨解剖信息,为不同患者制定全面、科学、精确的种植术前规划。利用CBCT对患者口腔进行数字化影像扫描定位后,将数据导入相应软件,实现影像信息向数字化信息的转化,系统全方位的将患者牙齿、牙周组织、牙神经、牙槽骨等逼真地呈现在医生和患者面前[12-15]。医生根据颌骨的三维解剖结构和咬合关系设计种植体的最佳植入方案,包括种植体的位置、角度、数目、深度,将设计方案数据输入到医学专用快速成形机直接制作导板[11,16]。

2.1.3种植导板的研究进展

种植导板精确性的评价是通过把种植后的三维影像与术前模拟种植的三维影像进行配准,测量实际种植体的位置与模拟种植体的位置偏差值(颈部、底端、角度)来进行的。风险评估显示,种植体头部的偏差极限值对于种植体成功与否尤为重要,当水平偏差达1.86mm或垂直偏差达2.7mm可能会对种植体周围解剖结构造成损害[17]。目前国内外对种植导板精确性评价的研究较多,结果各有不同。Vermeulen等[18]在体外模型上分别研究了徒手种植和种植导板引导单牙缺失牙种植的精度,结果发现:导板种植在种植体颈部平均偏差为0.42mm,底端平均偏差为0.57mm,平均角度偏差为2.19°,均远高于徒手种植精度。Alzoubi等[19]通过对比种植导板引导下即刻种植与延期种植的精度发现,二者在颈部偏差和角度偏差无统计学差异,平均偏差分别是0.85mm和0.88mm,3.49°和4.29°,在种植体底端,即刻种植精度高于延期种植精度,平均偏差分别是1.10mm和1.59mm。Yolanda等[20]通过统计1602篇关于种植导板精度研究的文献,Meta分析显示:与牙支持式导板相比,骨支持式导板角度偏移较大,颈部偏差和顶端偏差二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回顾性研究发现:黏膜支持式导板在颈部偏差、底端偏差和角度偏差均大于骨支持式导板,与牙支持式导板相比二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国内种植导板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目前发展迅速。梁烨等[21]研究结果显示种植体颈部偏差(0.805±0.567)mm,底端偏差(0.957±0.518)mm,角度偏差3.124°±1.582°。徐良伟等[22]研究显示:牙支持式导板颈部平均偏差为1.56mm,底端平均偏差1.78mm,深度平均偏差1.1mm,角度平均偏差2.96°;黏膜支撑导板颈部平均偏差1.71mm,底端平均偏差1.9mm,深度平均深度偏差1.09mm,角度平均偏差3.19°。由于实验条件和方法不同,国内外的研究对导板精确度的评价有所不同,原因分析如下:①导板固位方法不同:Yolanda等[20]研究发现牙支持式种植导板在种植体颈部、底端、角度的精确性都大于骨支持式;②实验条件不同:体内研究中,导板的精度与患者、唾液、血液等息息相关,而在体外研究中,每个研究者模拟的环境有所差异;③术前、术后配准方法不同:目前多数种植体精确性评价多借助于第三方软件,如比利时的Mimics软件、SimPlant软件等,研究者对不同配准软件的选择以及研究者本身测量的误差,是造成不同研究者数据差异的主要原因。

2.1.4种植导板的局限

首先,应用数字化导板在术中视野较小,且只能按照预定的手术方案进行备洞,并不能根据实际临床情况及时调整钻针深度、尺寸和方向,尚存在损伤重要解剖结构的风险。其次,种植导板、钻针以及其他附件的高度叠加要求患者需要良好的开口度,尤其在后牙区,患者不适宜的开口度可能不适用于种植导板。再次,种植导板制作精密,其与黏膜、钻针间隙极小,术中的温度控制是一项很大的挑战。最后,如果术前种植规划系统科学性及准确性不足,种植导板在术中易引起诸多并发症,特别是不翻瓣种植术式下,种植导板可能产生更高的穿孔率。

2.2虚拟现实技术

2.2.1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义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是一种多元信息融合的新型人机交互设备,参与者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通道来感知计算机模拟的虚拟世界。参与者可以通过人机交互传感设备沉浸于该三维模拟环境中,计算机也可以对参与者的输入作出实时响应,并分别反馈到参与者的五官感知通道[23]。目前,虚拟现实技术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2.2.2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

VR是具有交互性、沉浸性及构想性三种基本特征的高级人机交互设备。目前,VR技术在口腔种植学的应用主要是数字虚拟口腔、种植仿真模拟教学等方面,并实现了视觉模拟和力觉反馈模拟。VR技术在术前模拟、术中导航、植体定位等方面为医生提供了客观精确的方案。对于存在解剖缺陷患者,如颌骨骨量不足、上颌窦底过低、下颌神经管距离较小等,VR技术允许医师在生成的数字化模型上进行上颌窦提升术等精细虚拟种植手术,以确定提升高度、植骨数量以及下颌神经管解剖位置。

2.2.3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进展

关于口腔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国内外学者做了诸多研究和探索。Elby等[24]通过对目前医疗市场上投入使用虚拟现实设备的综述,强调了虚拟现实技术在现代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作用,其不仅可以完美模拟真实口腔环境,也可以模拟真实口腔操作手感。Corrêa等[25]研究开发出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虚拟现实设备,通过对训练者进针角度、深度、力度等多方面考核,认为该虚拟现实设备完全可以作为高效的学习方法投入使用。国内学者[26-28]对口腔数字化模型的建立也做了诸多研究和探索,最终建立了可精确显示牙体、牙槽骨及牙周组织的三维立体模型,实现了三维方向的全方位观察。

2.2.4虚拟现实技术的局限

尽管VR技术在医学应用前景较好,但是目前VR技术仍主要应用于医学前期训练、医学教学等方面,其与口腔临床的实际结合仍然需要继续探索和研究。

2.3基于VTK平台三维可视化系统

VisualizationToolkit(VTK)软件是一种广泛应用在医学图像处理领域的开源工具包,其封装了丰富的计算机图形学、图形图像处理、可视化方面的算法,能够以类库的形式给开发工作以直接支持[29]。以VTK为平台,整合患者颌面部CBCT相关图像,可设计出可视化的视觉显示界面,实现患者颌面部的三维重建,可对患者进行科学全面的种植术前规划。李芳等[30]基于VTK的平台,研究了三维模型坐标转换,并采用针刺取点法,通过直接拾取三维空间点完成了人机交互定位操作。并将该系统应用于虚拟牙种植系统,成功实现了种植体的全功能定位。VTK平台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充分利用CBCT提供的图像信息,可以重建包括上颌窦、下颌神经管等重要解剖结构,医生在术前可对颌骨进行深入观察、测量和分析,以确定最佳植入部位。VTK平台的三维可视化技术优势可概括为:①手术部位全方位的可视化;②种植体植入部位定位精确化;③术前直观手术模拟;④种植导板实现种植方案精确转移;⑤种植手术微创化。基于VTK平台环境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国内外已有多篇文献报道相关研究进展,但多数仍处于临床实验阶段,尚未全面投入临床使用。

3展望

篇12

1概述

最早的"微创"概念是由Payne[2]医师在1985年提出,目前较为完善的微创手术方法包括内镜外科手术、介入超声技术、腔镜外科手术、介入放射技术及微创外科技术等常见的5种基本技术[3]。

传统的拔牙技术通常是利用凿子、钳子、锤子等器械进行,常常会引起如舌侧骨板骨折、出血水肿,下牙槽神经损伤、甚至下颌骨骨折等严重并发症,不仅如此,很多患者在拔牙后都会对手术期间敲击所产生的震动产生长期的心理恐惧。微创拔牙刀是由专业牙医发明和设计的,目的是使牙科手术尽可能的减少伤害,通过使用标准的拔牙器械,应用微创的手术技巧,使整个拔牙过程将牙周组织受到的损伤降至最低,愈合更快。

2微创拔牙器械

2.1微创拔牙刀(luxator) 具有薄而锋利的工作端。在切除牙齿时,工作端易于伸入牙周间隙,切断牙周韧带并可挤压牙槽骨,避免了锤凿增隙,从而能够保护牙槽骨的完整性,减少发生根折的危险,具有牙周组织损伤小,拔牙创口愈合快等特点。

2.2超声骨刀(piezosurgery) 超声骨刀是利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通过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经高频超声震荡,从而将手术中需要切割的骨组织彻底破坏。是基于微创外科手术对精确性和安全性的需要而出现的,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损伤神经、血管和软组织[4]。超声骨刀的临床优势[5]:①利用超声切骨,使用时刀头不会高速旋转,无旁振,能够有效保护神经和血管;②能够提供40℃的冷超声模式,实现低温切割,无热损伤发生;③超声止血功能;④骨渣吸引功能,使得术野清晰。超声骨刀缺点是切割速度较慢,临床费用较高。王海鑫[6]通过对180例水平低位阻生智齿的患者,采用超声骨刀与传统的锤凿劈冠法,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发现使用超声骨刀微创拔除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手术方法。

2.3残根拔除专用器械(easy X-tractor) 包括配套的根管螺丝、扳手以及动力系统。工作原理是首先预备根管,然后将螺丝拧入根管,以邻牙为支点,拔除残根。优点是对牙槽窝的影响最小,缺点是操作相对复杂,易损伤邻牙,成本较高,适应证狭窄。

2.4 45°仰角冲击式气动手机(impact air handpiece) 临床上常用于下颌阻生智齿的拔除。该机头较短粗、力量大、机头与机柄角度为钝角,能提供多方向切割,更适合应用于阻生齿的小切口和少量去骨。对牙齿进行分割,具有省力、振动小,创伤小[7]的特点。优点:①改良的喷水系统,不会产生雾化气体的作用,使手术视野更加清楚;②减少牙体残屑、骨碎片进入咽部,避免术后皮下气肿等并发症;③避免了锤凿震动对颞下颌关节产生损伤;④缩短了手术时间;⑤消除患者对锤、凿的恐惧心理。常见并发症为术后疼痛、肿胀以及张口受限。

2.5水激光 水激光是利用激光能量激发高速喷射的雾化水颗粒,使之吸收激光能量,从而快速清洁地去除组织。特点是不产热,不震荡,患者切除牙齿过程中舒适度较高,是理想的切割骨的工具。水激光的临床应用文献较少。

3临床应用

传统拔牙技术与微创拔牙技术比较的效果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指标: 拔牙时间的长短、术中疼痛评价、患者畏惧率评价、张口受限程度、颌面部肿胀程度、有无创口感染及愈合情况、术后出血、颞下颌关节区疼痛等。张东星[8]通过利用微创拔牙技术,对218例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患者术中疼痛、畏惧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微创拔除法术中无痛成功率男、女平均为96.25% ,男、女患者术中畏惧率为8.26%,认为微创拔牙技术具有临床推广意义。徐其章等[9]在对195例患者,共计201颗牙齿,利用微创拔牙技术,比较患者术后感染、肿胀、术中、术后疼痛以及张口受限等,认为微创拔牙技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黄新生等[10]则证实,微创拔牙技术在正畸拔牙效果方面同样优于传统拔牙技术。阻生牙拔出为口腔外科最常见,操作过程相当复杂的手术。传统拔牙术具有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感染机会大、患者恐惧、痛苦程度大等缺点。周华杰[11]通过利用高速涡轮方法对50例患者牙冠进行去除,同时对比传统拔牙术的时间、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变化、心率、疼痛程度、抑郁剂焦虑情况进行比较,认为高速涡轮钻法具有出血较少,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不适,消除抑郁和焦虑心理的优点。

而肖平等[12]认为利用微创拔牙刀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方面,微创拔牙刀避免了牙龈撕裂以及邻牙损伤等相应的不良反应,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13-15]。熊才华等[16]通过微创拔牙技术对学龄期儿童骨埋伏多生牙进行拔除,证实微创拔牙技术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患儿的牙科畏惧情绪,是拔除学龄期儿童骨埋伏多生牙的好方法。

4发展前景

随着先进技术和器械的研制成功,微创拔牙技术已经受到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逐渐认识。微创拔牙技术不仅仅是简化了拔牙的过程,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更加能够大大的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和痛苦,使得临床口腔医生的工作更加能够为广大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秦瑞峰,胡开进.微创拔牙技术的应用[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0,3(10):592-596.

[2]Payne SR,Ford TF,Wickham JE.Endoscopic management of upper urinary tract stones[J].Br J Surg,1985,72(10):822-824.

[3]王永光.微创医学的发展思路[J].微创医学,2007,2(1):82-83.

[4]杜芳,孙钦峰.超声骨刀在口腔领域中的应用[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8,35(3):268-270.

[5]Pavlíková G,Foltan R,Horka M,et al. Piezosurgery i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2011,40(5):451-457.

[6]王海鑫.使用超声骨刀拔除员愿园例下颌低位阻生智齿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2011,24(10):96.

[7]胡开进.口腔外科小手术操作指南[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西安公司,2009:28-76.

[8]张东星.微创拔除218 例下颌阻生齿临床观察[J].基础医学论坛,2011,15:28-29.

[9]徐其章,许伟,王占基,等.微创拔牙201颗临床总结[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1,21(6):430-431.

[10]黄新生,乔玉香,徐静,等.微创技术在正畸牙拔除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2):3849-3852.

[11]周华杰,毛晶晶.微创拔牙与普通拔牙法拔阻生牙对患者心理影响比较研究[J].临床研究,2013,3(9):197-198.

[12]肖平,卢向阳,余尚龙,等.微创法与锤凿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2,10(1):25-28.

[13]Babbush CA. A new atraumatic system for tooth removaland immediate implant restoration [J]. Implant Dent, 2007,16(2): 139- 145.

篇13

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口腔健康关注也不断增高。人们不断寻求有助于口腔修复、口腔矫正的办法,进而增加了市场对口腔工艺技术人员的需求。众多高职院校为培养专业人才,现已开设了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的口腔工艺技术专业,但是当前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师资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口腔工艺技术教学工作的健康运行,有必要针对性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1.口腔工艺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使用性质极强的学科分支,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1学生对学科知识不明确

在学生刚进入校园时,没有了解该学科的学习目标和市场就业目标不了解,很多学生并不是自愿选择该学科。通常情况下,学生家长单纯认为该学科等同于口腔医学,学生学习该科学完成学业后就是从医人员,严重误导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从专业教学目标来看,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一般在义齿加企业从事义齿加工的工作。许多学生在进入学校学习一阵子后才清楚该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发展前景。

1.2课程设置不科学

现有的高职课程设置倾向于理论教学,重视书本理论知识,而非学生技术实践能力,安排的课程也比较少,在进行口腔工艺技术教学过程中也缺少相匹配的教学设备,在实际教学中只能按部就班讲解口腔修复等知识,无法在课堂上展示口腔修复、口腔矫正过程,因此,无法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

1.3学校师资力量不充足

现阶段,不少学校的教授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老师都毕业于口腔医学专业,专业学习口腔工艺技术或者拥有丰富口腔工艺技术的老师寥寥无几,从而影响了专业教学质量。此外,很多口腔工艺技术老师拥有高学历,但是在口腔工艺技术课程实际教学中却缺少实践经验,无法达到教学效果。

2.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教学改革途径

基于多年教学经验,笔者立足当前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反思。为改善当前口腔工艺技术教学情况,有必要对陈旧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整体口腔修复水平。

首先,耐心指导学生对口腔工艺技术专业进行了解,加强对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学习兴趣。学校及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耐心将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相关的知识及临床应用教授给学生,让学生明确了解学习该专业的目的和要求,并对自己接下来的学习有更为明确的目标。此外,要转变教学理念,变强制性教学为引导教学,引导学生认识专业、认识口腔修复先进技术,从了解学科着手,渐渐喜欢上口腔技术,并且愿意主动进行学习,从而为营造良好的口腔工艺技术课堂学习氛围。

其次,优化教学方法和模式,增加教学的实践性。缺乏教学新意和教学实践性是高职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随着社会对职业教学要求的提高,高职学校要严肃对待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改革问题,不但要从口腔工艺技术课程设计改革做起,还要根据专业需求采取“校企合作”模式,引企入校系统地展开口腔工艺技术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教材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提高专业意识的同时,也锻炼专业动手能力,深入学生内部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通过不同途径进行师生沟通,为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最后,完善师资建设,打造专业化师资团队。与众多学校稀有专业一样,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教学师资资源匮乏,教学经验不充足,而优秀的口腔工艺技术专业老师更是少之又少。对此,学校应该加强老师的专业知识培养,为该专业的老师多提供口腔技术培训机会,促使口腔工艺技术专业老师的教学质量大大提高。其次,应创新师资建设理念,尽力打造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师团队,从传统教师团队构建升级为“双师型”教师团队,选拔些教学能力出色的老师到社会上企业进行研修和培训。

3.总结

基于本文的研究,笔者认为社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对口腔健康的认识,也提高了口腔工艺技术的重要性。高职学院应该从当前社会需求出发,扭转专业教学观念,提高专业课程认识,扩展专业就业渠道,对自身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教学工作和课程设置进行改进,通过教学实践改革推进职校教学工作,为现代社会发展输送更专业、更全面、更稀缺的行业尖端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蒲小猛,郭艳玲,王琳,罗亚莉,马晓丽,牟星,张树文,严耀刚,孙婷.基于口腔修复工艺专业教学改革的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精品课程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2012(19).

[2]邱大石,管勇丽.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实施双元制教学模式调查报告[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