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0:37:5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口腔医学技术的前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快速原型技术是根据计算机上构造的三维模型,采用“分层制造、逐层增加”的加工原理,在短时间制造出实体零件、产品样品或磨具等,集中体现了计算机的辅助设计、数控、激光加工等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应用。快速原型技术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迅速,一般用于机械制造,但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在口腔医学上的应用由小荷初角逐渐展露光芒。
1快速原型技术
1.1快速原型技术的原理快速原型技术是采用离散/堆积成型的原理,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采用三维CAD模型,按照一定厚度将模型进行分层,这样就三维数字模型就可以被转化成厚度很薄的二维平面模型。为了使之具有自动化,再将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产生数控代码,在数控系统控制下以平面加工的方式连续加工出每个薄层,同时使之粘接而形成的。实际上就是基于“生长”或“添加”材料原理一层一层的离散叠加,从底到顶层完成零件的制作过程。
该技术方法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逆向工程技术、分层制作技术、材料去除成形、材料增加成型技术以及他们的集合的总称。
快速原型技术的工作原理可以用几个步骤概括,为切片、扫描、进给和后处理。
1.2快速原型技术的分类及特点快速原型技术的方法有很多种类,应用比较好的有立体光固化成型法(SLA)、分层实体制造法(LOM)、选择性激光烧结法(SLS)、熔融沉积成型(FDM)等。
立体光固化成型法(SLA)是通过计算机控制激光束,使液槽中的光敏树脂在激光的照射下能够快速的固化,形成了一层与截面相同的轮廓;接着工作台下降,当降到第二层切面,重复上述过程,就形成了第二层截面;不断重复以上过程就可完成整个的零件。这种方法获得的零件精度和表面质量都比较好。
分层实体制造法(LOM)由热压辊将薄型的材料加热联接,再通过CO2激光束裁成想要的层的形状。这种方法只能制作小模型,但其简单。
选择性激光烧结法(SLS)通过计算机控制,用激光扫描材料粉末,被扫描到的粉末就会融化,进而凝固在一起。该方法制作的零件精度高,强度也比较高。
这些方法都有其特有的优点及适用范围,作为快速原型技术其共性是:快速性,加工周期短,成本低,原料丰富,所用到的材料不限,可以制作各种形状的零件,包括复杂零件,集成化高,可自动化实现等。
这些优点使它不限于制造零件,还可以用在医学上,尤其在口腔医学领域,可以治疗颌骨的缺损等疾病。
2口腔医学中的快速原型技术
由于各种疾病的出现,以及地震、风暴等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人类的健康也正遭到了威胁,对器官的损失和缺失的治疗也变的严峻,随着各种技术的进步,有些传统的方法已经变得不适合社会的发展,寻找新方法成为各国面临的问题。
X射线的发现为人类提供了方便,可以通过观察体内的结构发现身体的问题,医生们凭借影像学可以对病人做出病情评估和制定相应的救治计划。但是以前的影像学只能得到二维平面图,缺乏立体感,对于一些疾病的判断和治疗也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
通过快速原型技术并结合一些影像学如CT扫描,就可以构建三维立体实体模型,为器官损伤提供了可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降低了手术的风险,同时也减少了病人的痛苦。
近年来,快速原型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口腔医学领域也突出了其特有的优点。下面将针对一些口腔医学中的问题进行简单的介绍。
2.1口腔修复现在有很多人牙齿会出现问题,牙齿处理不好不仅影响美观,更重要的是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利用快速原型技术可制作患者的牙冠、牙槽骨等的三维模型,再由模型设计、制作和安装义齿。
2.2口腔种植术颌骨的形态比较特殊,根据其功能的要求,颌骨面部骨性缺损的修复成为颌面外科历来的难题,而快速原型技术能够精确的制作解剖模型,这有利于颌骨缺损修复技术的发展。在颌骨缺损的治疗中,首先利用CT获取模型的三维数字模型,再利用逆向软件绘制出该数字模型,最后导入到快速成型设备中形成一个修复体。
2.3口腔矫正为了追求美观,很多人开始对牙齿、脸部进行整容或矫正,这又带动了一种技术的发展。白玉兴等人研发了一种无托槽隐形正畸矫正系统,它可以对数字化的三维牙颌骨模型进行测量,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合理的诊断结果,再将得到的数据输入到快速原型技术设备中,就可以制造的模型,再把最终的模型通过空气压缩磨机的处理就得到了一种透明的隐形矫正器。
2.4唇腭裂的修复现在许多刚出生的小孩会出现唇腭裂现象,传统的手术方法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如:①通过影像学获得数据,医生凭借经验确定手术方案,这样的方式不够精确;②手术之后不能预测其效果。
通过快速原型技术,可以用逆向工程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CT扫描或得断层数据图,根据图可以创建三维立体模型,最后,将得到的模型导入到虚拟现实软件,进行虚拟现场手术动画,这样得到的手术可以预测结果。
2.5制作口腔颌面赝复体先天性的耳廓全缺损的发病率也很高,仅次于唇腭裂。正是由于这些疾病的出现,也促使了医学的进步。焦婷等人运用CT以及快速原型技术成功的制作了义耳,这对于耳廓缺损有非常重要的利用价值。他们用多排螺旋CT扫描非缺陷侧耳部,获得完整的CT图像,再将其导入到软件中,将扫面获得的图像与缺损耳朵对应,获得相应的耳朵表面及组织形态。
3总结
综上所述,快速原型技术在口腔医学中显示了其独特的魅力,为口腔学的发展做了不少贡献,但是,目前该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譬如,加工设备比较昂贵,一般的医疗机构还无法承受,而且目前的市民平均水平也无法接受。但相信通过努力这都不会再是问题,将来的医学发展前景会更好。
【专业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统计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寄生虫学、医学遗传学、实验动物学、科技论文写作、文献检索、电镜技术、检体诊断、实验诊断、医学影像学、外科总论、中医学、眼科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牙体解剖生理学、牙合学、口腔材料学、口腔生理学、口腔生物化学、口腔微生物学、核医学、医学心理学、急救医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预防口腔医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儿童口腔医学、腔黏膜病学、口腔正畸学、口腔种植学、口腔专业外语……好吧,其实我就是想跟你说:课程真的很多!
【报考须知】1.口腔医学是非常注重手部操作技巧的学科,对手指力量和手指灵活性要求特别高。除了理论学习,还经常会几个人为一组进行雕刻蜡牙,在仿头模上练习钻牙洞、制作假牙等具有口腔医学专业特色的训练。想想把0.7毫米的钢丝弯成小指甲壳大的扭曲的形状,再想想用蜡块雕刻复杂的牙齿的形状,很小的突起都要还原……好多男生不得不通过刺绣来训练手部的灵活性。如果从小就笨手笨脚的同学,建议谨慎选择。
2.口腔医学在所有医学类专业中,算是最清洁干净的,相对没有那么多的医疗类污染。工作虽然相对辛苦,但除了外科,其他科室都没有夜班,这对医生来说,简直是太美妙了!对动手能力强、喜欢实践、喜欢与人交往的同学来说,口腔医学是很不错的选择。
3.口腔医学可能没有临床医学那么“恐怖”,但还是要做头颅面的解剖实验,动物实验也是要做的,胆小者慎入。
【就业前景】1.口腔医学一直都是一个比较“吃香”的专业,可以说你只要考上了这个专业,只要你不是天天抱着电脑打游戏的主儿,基本毕业出来都不会出现找不到工作的情况。当然,前提是你不介意整天在别人嘴里倒腾。
2.口腔科医生的就业领域较宽,既可在大医院从事口腔科工作,也可开设私人诊所,还能在美容院从事相关的面部整容、美容工作。口腔医学是医学专业中最容易自主创业的专业,开个牙科诊所什么的,还是比较滋润的。
3.综合来讲,口腔医学是一个稳定长久的专业,且收入将伴随着技术的熟练而上升。总之,这是越来越吃香的职业,无论是工作还是工资。
【院校推荐】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前身是华西医科大学,是我国现代口腔医学高等教育发源地。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临床医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口腔内科学、口腔正畸学为省重点学科,口腔修复学、口腔内科学是国家级精品课程。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前身是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始建于1960年,是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的第一个口腔系。口腔医学院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一所集教学、科研和医疗于一体的高等医学院校,拥有口腔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口腔医学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设有教育部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临床医学为教育部重点学科,口腔基础医学为教育部重点培育学科,拥有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和六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分别是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牙体牙髓病科、牙周病科、口腔正畸科和口腔黏膜病科)。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始建于1941年,长期以来承担着向社会提供口腔医疗保健服务和口腔教学、医学研究的重任。拥有诸多国内外著名的口腔医学专家,为我国口腔界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成为我国重要的口腔医学研究基地之一,是我国口腔医学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学院拥有国际一流的教学平台,率先引进国外先进教学设备,建设了多媒体仿头模实验室,并在省内建成11个口腔医学临床实习基地。口腔颌面外科为亚洲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培养试点基地、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
链接:有趣的牙科历史
1.前言
在近代口腔医学发展的过程中,口腔粘接学是最具成效且发展最为迅速的一项新技术。口腔粘接将口腔医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物理化学以及高分子化学有机的加以结合,以现代化的技术与理论逐步将传统滞后的修复方法取代,充分发挥当前口腔治疗所具备的审美魅力与神奇效果。在口腔固定修复的治疗过程中,如果修复能够得到与口腔硬组织的良好粘接,那么就会对临床口腔的修复治疗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有效的口腔粘接有助于减少对牙体的切削,进而更好的保存牙体健康组织,所以,研究口腔粘接固定修复中的临床问题及处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口腔粘接固定修复的概况
要想保证口腔粘接材料有效且安全的应用,那么就必须加强材料的性能。当前,需要进一步提高与完善现有的技术、材料,使其性能与美观修复、临床治疗的需求更加切合。近些年以来,随着现代人对口腔保健医疗需求的迅速增加,口腔材料的需求必然会随之越来越大,所以,粘接材料仍会占据首要的口腔材料研究地位。与此同时,口腔材料的功能性、生物化的研制也开始深入,富有现代化气息的新材料不断涌现,这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口腔医学的不断发展。
口腔粘接机理的研究及材料的研制今年哎相继取得突破性进展。口腔粘接材料采取的是酸蚀——树脂粘接技术,该技术提供了有着较高效能的牙本质以及牙釉质粘接系统为口腔的修复治疗,大幅度的提高了粘接强度。新技术以及新材料的持续推出,逐渐的成为口腔粘接技术得以发展的内驱力,新的酸蚀粘接技术结合高强度分子复合树脂技术的应用,不但使得传统修复方法和修复技术得到极大丰富,同时还有效的改善了现有的修复操作技术及修复原则,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随着粘接技术的持续更新以及粘接材料性能的迅速提高,粘接修复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水门汀对金属、牙本质、牙釉质的粘接以及复合树脂对金属、陶瓷、牙本质、牙釉质的粘接,已经成为常规性的口腔疾病修复治疗手段。现阶段,常用的口腔粘接材料仍然存在抗微渗漏性能不高、粘接强度较低和操作复杂等一系列欠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增强粘接材料的性能、强度、持久性,减少对牙体组织的刺激,避免微渗漏,加强操作简便性,拓展应用范围等。口腔粘接技术为现代口腔修复更安全且更美观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随着粘接材料与粘接理论的完善及开发,必然会在各个口腔医学领域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3.口腔粘结固定修复中的问题及其处理措方法
3.1术后牙齿敏感问题
就活髓牙而言,不管是间接型修复体的固定粘接,还是直接型树脂的修复,术后敏感是非常普遍的一个临床问题。现阶段,牙本质敏感症的发病机制尚且有待于明确,按照相关研究学者的流体动力学说可知,但凡是牙本质小管液体流动的影响因素,均会对引发牙本质敏感性。由于粘接修复术后敏感有着一定的未知性,即便是准确无误的操作也有术后敏感发生的可能性,有时在术前是不敏感的牙体组织,术后也可能有敏感发生,所以,应当将牙本质小管中液体的流动减少,并且要将牙髓的敏感性降低。
3.2着色、染色及继发龋问题
通常粘接剂所具备的封闭性以及修复材料边缘的适合性会极大的影响到粘接修复的效果。正是因为当前的修复材料与粘接系统应用在临床上会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因而普遍存在着微渗漏问题。牙体组织与粘接材料之间但凡出现微间隙,那么液体、细菌以及色素就会进入,导致修复体边缘着色或者染色,引发继发龋,进而造成修复失败。单纯的着色或者染色,尤其是对对前牙进行修复时,往往会明显的影响到美观性,并且修复体着色及边缘破会啊,常常会导致继发龋出现。所以,在粘接修复的过程中,继发龋是临床上相当常见的问题,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为:在粘结剂的选择上,如果面对的是有较高患龋风险的患者,则要有针对性的来对抗菌防龋型粘接剂加以选用;采取充填分层技术,减少聚合收缩,加强修复体边缘的切合性;正确判断修复体边缘完整与否,尤其注意观察内层发生继发龋与否。
3.3技术敏感性问题
所谓技术敏感性具体指的是在修复粘接中出现错误的风险状况。当前,可以将牙本质粘接系统划分成两类,即自酸蚀与全酸蚀。在技术敏感性方面,全酸蚀粘接系统要比自酸蚀粘接系统要高。全酸蚀粘接系统有着相对较多的操作步骤,在操作中任何小小的疏忽均可能会对粘接修复的效果产生影响。造成技术敏感性的具体原因就是临床医生的操作错误或者操作不当,解决技术敏感性问题的重点就是临床医生的各个步骤均应当到位精确,不管是选取哪一种粘接系统,都必须严格的根据生产厂家的操作说明书进行,比如合理的掌握酸蚀时间,防止酸蚀过度或者不足;酸蚀后,要注意使用气枪将多余水分去除,并且保持湿润的牙面状态;涂布粘接要维持10秒钟的静置,以此使粘接剂与底胶在牙本质基质中充分渗透,再使用气枪进行轻吹,将多余的溶剂去除。应当注意的是,将底胶过度的吹干,会造成粘接单体渗透不理想,这也会对粘接的最终效果带来影响,应当提起高度重视。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粘接修复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临床口腔修复治疗中,并且取得了尤为显著的成效,但是其中也难以避免的存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口腔医生应当全面的认识及熟练掌握粘接的概念、知识,并且严格的操作及合理的选择,以便于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口腔粘接技术的效应。
参考文献:
[1]黄翠,杜习金.口腔粘接固定修复中常见的临床问题及对策[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3(1).
【关键词】微CT; CT; 根管影像
Primary research of using Micro-CT in teeth root canal treatmeat
Ma Tiehua Ai Lin Yang Xin
【Abstract】 Objective: study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icroCT and CT and making a basis of using MicroCT in oral medicine in the future. Methods: scanning a mandible first molar, comparing the images in four levels, analysis the images of root canal. Results: To compare the images of CT and MicroCT, the images of MicroCT is more detailed. The boundary of root canal is distinctive and the root canal is also distinctive. We can see the images of root canal in the whole root. Conclusion: The images of MicroCT accord with actual conditions, so it can reflex the real clinical problem.
【Key words】 MicroCT; CT; images of root canal
【中图分类号】R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389-03
1973年,Hounsfield等[1]首次报告CT的临床应用,开创了临床诊断革命性的变化。目前医学CT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已由第1代CT的cm数量级,进展为第5代高分辨率CT的亚mm数量级,CT的空间分辨率已提高约两个数量级。空间分辨率达到1μm ~10μm的医学CT称为显微CT(Micro-CT,μ-CT),达到肉眼分辨水平的CT称为宏观CT(Macro-CT)。将Micro-CT应用于口腔治疗开始于本世纪初,但很快就显示出了在口腔细微结构成像的优势。Micro-CT技术的发展为口腔牙体牙髓治疗学、正畸学、修复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本实验尝试将Micro-CT技术应用于牙体牙髓病学研究,为进一步将Micro-CT 技术应用于口腔领域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材料
标本选自年轻女性(22岁)右侧下颌第一磨牙,去除周围牙槽骨,牙周膜,保持牙齿结构完整。
螺旋CT(PICKER公司,PQ6000型),由第十二医院放射科提供。
Micro-CT(Skyscan公司,比利时,图1,2),由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提供。
扫描数据
螺旋CT
对牙齿标本进行CT(Computer Tomography)断层扫描。
Micro-CT
对牙齿标本进行Micro-CT断层扫描,牙齿标本垂直于检查盘,牙体长轴与扫描平面平行,扫描时间隔0.9度一层,旋转360度。
Micro-CT 数据的处理
将所得到的400张断层影像输入Skyscan公司的专用软件Skyscan_1074,应用cone_rec程序,将数据转化为横向断层数据,每两个单位建立一层横向断层图像,间隔40μm(图3)。
影响显示清晰度分级
将根管影像的显影情况分为4级:Ⅰ级:根管可见,边界清晰;Ⅱ级:根管可见,边界较清;Ⅲ级:根管可见,边界模糊;Ⅳ级:根管不可见,边界模糊。
结果
螺旋CT共获164张断层影像,Micro-CT得到400张断层影像。比较螺旋CT与Micro-CT的图像结果可以看到,Micro-CT图像结果分层细密,边界清晰,根管显影清晰,从髓腔至根尖都有良好的根管影像(图4~图7,表1)。
表1 牙齿内部髓腔显影情况
2 讨论
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几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遗传学的发展,高精度微小标本成像技术也飞速发展并成为生物医学影像技术的重要家族。MicroCT(μCT)就是其中一种新技术。美国能源部橡树领国家实验室在实验室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MicroCT。不久就出现了多种商品化的MicroCT产品。从MicroCT的重大临床意义来看,把它看成新型医疗器械是有一定道理的。准确地说,它属于临床前影像设备。MicroCT的原理和CT相同,它采集空间距离很近的平行端面图像。对样本进行单个或者用数字方式对堆积的端面进行分析以及体积结构的重构,灰度等级可达4000。MicroCT良好的性质使医学的各个领域有了新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最先进的MicroCT扫描层厚已经可以达到1个μm左右,比普通的螺旋CT机的扫描厚度1mm减少了10倍,清晰度与超细结构的辨别也增强了很多。目前MicroCT主要用于物质结构的分析,微细结构的排列等方面。
MicroCT应用于医学研究最早在1998年,Peyrin等[2]利用MicroCT系统在不同分辨率(14,617和114μm)检测了10个健康女性的锥体(33~90岁不等)。不同图像的形态参数与空间分辨模拟的结构参数相一致。结果表明,MicroCT系统可以很好地提供骨小梁参数,114μm级别的同步辐射图像更好的显示了小梁表面的不规则、破裂及重建区。
对于口腔领域,MicroCT也是一个全新的应用设备。今年来,国外口腔医学的研究已开始采用MicroCT这种新兴的技术,Peter[3],Rhodes[4]最早应用MicroCT于根管治疗,得到的结果可以从三维的角度来分析根管的变化,对根管治疗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国内尚无此类研究,国内目前唯一的一个MicroCT机在清华大学的热能工程系,还没有应用于口腔医学研究。
MicroCT除了在生物医学有许多用途以外,在微电子学、地质地理、化合物、树脂、微型设备、食品、种子、木材、纸张、微型化石、立体图像等领域有广泛用途。
本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MicroCT分辨率高,在牙体组织成像方面远远优于普通螺旋CT,边界清晰,根管甚至侧副根管显影良好,可以为根管治疗的临床操作提供良好的依据,为根管治疗器械的发展提供保证。
当然,MicroCT也有一些本身的缺陷,首先扫描的物件不能太大,厚度太厚会导致能量吸收太多,图像质量降低。例如,GE医疗公司的产品eXplore MS MicroCT系统的对象直径最大为40mm,而eXplore RS MicroCT系统可以检查小动物的全身。其次,由于不同能量的非均匀吸收,MicroCT经常出现伪象,在中心区域出项较低的衰减。但比起常规CT已有较大的改善。鉴于现有技术的局限,显微CT的可视化图像处理还需要相当地努力[5,6]。
用MicroCT扫描的牙齿图像边界清晰,根管全长都可以显影,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因而能正确地反映所需要研究的临床问题。因此,MicroCT与口腔医学有机的结合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郭履灿等[7]指出MicroCT在我国医学科研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将会使现代医学的诊疗工作面目一新。
参考文献
[1] Hounsfield GH. Computerized transverse axial scanning(tomogra2phy). 1.Deseription of system. Br J Radiol,1973,46:1016-1022.
[2] Peyrin F, Slome M, Cloetens P, et al. Micro-CT examinations of trabecular bone samples at different resolutions:14,7 and 2 micronlevel. Technol Health Care, 1998,6:391-401.
[3] Peters OA, Laib A. Effects of four Ni-Ti preparation techniques on root canal assessed by 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 International endodontic Journal, 2000,34:221-230.
[4] Rhodes JS, Pitt Ford TR, et al. A comparison of two nickel-titanium instrumentation techniques in teeth using microcoputed tomography. International endodontic Journal, 2000,33:279-285.
根管治疗是治疗牙髓病、根尖周病的最佳以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1]。牙髓腔的钙化导致器械通道受到阻碍, 无法达到满意的根管工作长度, 使得根管预备失效, 同时牙髓腔的消毒无法正常完成引起根管治疗的失败[2]。2013年1月~2014年6月本科对应用显微超声技术以及传统方法进行治疗磨牙不完全钙化根管的疗效进行了比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本科收治的112例磨牙不完全钙化根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6例。对照组中男34例, 女22例, 年龄27~69岁, 平均年龄(41.8±11.2)岁;根管不完全钙化部位:根管口处25例、根中1/3处18例、根尖1/3处13例;观察组中男31例, 女25例, 年龄25~72岁, 平均年龄(43.1±11.9)岁;根管不完全钙化部位:根管口处27例、根中1/3处19例、根尖1/3处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根管不完全钙化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行X线检查明确患牙根管的弯曲程度、根管的方向以及具体的钙化部位, 了解根管的钙化程度。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的治疗方法, 使用根管锉进行根管的扩通。观察组患者应用显微超声技术的治疗方法, 首先使用显微镜区分正常牙与钙化牙的颜色, 再利用超声根管工作尖清除已经存在的钙化组织, 暴露出根管口后用牙髓探针探查根管, 结合使用超声根管工作尖与C号码小锉相结合疏通根管。两组患者均详细的记录根管扩通时间, 最后两组患者均进行根管的消毒, 暂封后1周对根管进行填充处理。
1. 3 疗效判定标准[3] 成功:患牙的症状及体征消失、X线检查提示根管良好填充、患牙的咬功能已恢复正常、根尖周区无透射或明显的缩小、硬板较为完整。失败:患牙的症状及体征部分消失或者加重、患牙的咬合功能恢复欠佳或者咀嚼功能较差, 具有不适感觉、X线检查提示根尖透射区无变化或者出现增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根管口处扩通成功率为40.0%(10/25), 观察组患者为92.6%(25/2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根管出现钙化的主要原因在于龋病以及外伤引起的各种口腔疾病以及牙髓复合体出现的增龄性变化[4]。近年来根管发生不完全钙化的趋势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 已经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根管治疗的关键在于将根管进行彻底的清理并进行充填。不完全钙化根管治疗的难度相应的增加。传统的治疗方法利用根管锉进行根管扩通, 治疗术野不清晰以及发生根管偏移、侧穿和根折的几率显著的升高, 治疗的失败率明显的提高。显微超声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的克服传统治疗的种种弊端, 相关的文献报道[5], 根管显微镜为根管治疗提供了充足的光源, 将患处显著的放大, 能够清晰的显示根管内部及髓腔的结构、准确的了解治疗部位, 大大的降低治疗不确定性;同时超声产生的高频运动形成液体波, 将空穴效应、热效应等多种效应带入到根管的治疗中, 从而彻底的清除钙化物。本组研究中, 应用显微超声技术的观察组患者各部位的扩通成功率均显著的高于应用传统方法治疗的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磨牙不完全钙化根管应用显微超声技术治疗较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扩通成功率高、扩通时间少的技术优势, 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患者的就诊时间和痛苦, 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参考文献
[1] 杨丽华, 李萍, 尤欣.显微超声技术治疗老年钙化根管的应用.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4, 12(5):285-287.
[2] 贾方.显微超声技术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4, 30(1):151-154.
[3] 周艳, 秦念红, 朱丽红, 等.显微超声技术在根管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3, 29(5):698-701.
[4] 吴大明, 石炜, 梁睿贞, 等.显微超声技术处理疑难根管的临床疗效分析.口腔医学, 2012, 32(3):15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