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二历史知识

高二历史知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7:5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二历史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二历史知识

篇1

这段时间,我认真回顾了这三个月来的工作情况,觉得来到一保工作是我的幸运,我一直非常珍惜这份工作,这几个月以来领导对我的关心和细心教导,同事们对我的帮助让我感激不尽。在一保的工作中,让我学到很多东西,无论是从专业技能还是做人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感谢领导对我的关心和培养,对于我此刻的离开我只能表示深深的歉意。非常感激一保给予了我这样的工作和锻炼机会。我离职的原因,是因为我家不在武汉,再工资太低无法保障自己的生活,刚好此时有个机会,我想打算试试看,所以我决定离职,请您们支持。

请您谅解我做出的决定,我很遗憾不能为一保辉煌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只有衷心祝愿一保的业绩一路飙升!希望幼儿园领导们及各位同事工作顺利!

怎样写好离职报告

敬的领导、经理:

您们好!

我很遗憾自己在这个时候向公司提出离职。

来到公司差不多一年了,在这很感谢各位领导的教导和照顾,尤其是经理您!是您给了我一个又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让我在踏进社会后第一次有了归属的感觉。经理您一直对我的栽培与信任,我在这只能说,我令您失望了!离开公司的这刻,我衷心向您说声谢谢!

人生数十年,弹指一挥间,我已去其四分一?三分一?或者更少也说不定。一枯一荣,皆有定数。一年来可能还绑不住我年轻火热的心吧?或许这真是对的,由此我开始了思索,认真的思考。我想只有重新再跑到社会上去遭遇挫折,在不断打拼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定位,才是我人生的下一步选择。不论以后的成功与否,我头始终一直往前看的。

离开公司,离开曾经一起共事的同事,很舍不得,舍不得领导们的关心,舍不得经理的和善和信任,舍不得同事之间的那片真诚和友善。也祝愿公司在往后的发展中更上一层楼,事业蒸蒸日上!

以上所述,因个人原因,现正式向公司提出辞呈,希望领导给予批准,谢谢。

离职申请书

xx:您好!

首先,非常感谢您这一年来对我的信任和关照。

这段时间,我认真回顾了这一年来的工作情况,觉得来xx工作是我的幸运,我一直非常珍惜这份工作,这一年多来公司领导对我的关心和教导,同事们对我的帮助让我感激不尽。在公司工作的一年多时间中,我学到很多东西,无论是从专业技能还是做人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感谢公司领导对我的关心和培养,对于我此刻的离开我只能表示深深的歉意。非常感激公司给予了我这样的工作和锻炼机会。但同时,我发觉自己从事xx行业的兴趣也减退了,我不希望自己带着这种情绪工作,对不起您也对不起我自己。真得该改行了,刚好此时有个机会,我打算试试看,所以我决定离职,请您支持。

请您谅解我做出的决定,也原谅我采取的暂别方式,我希望我们能再有共事的机会。我会在上交离职报告后1-2周后离开公司,以便完成工作交接。

在短短的一年时间我们公司已经发生了巨大可喜的变化,我很遗憾不能为公司辉煌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只有衷心祝愿公司的业绩一路飙升!公司领导及各位同事工作顺利!

篇2

1 临床资料

本组5例,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28-52岁,均为闭合性损伤,损伤部位,十二指肠降部4例,降部并水平部1例,合并胰腺损伤2例,空肠损伤2例,肾脏1例,均有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合并有腹腔脏器损伤时可有腹膜刺激征,休克等,本组有3例排除胸外伤,腰背部出现皮下气肿,捻发感等十二指肠损伤的特征性临床表现.

本组受伤到手术的时间5小时至15天,采用Cogbill改良憩室化在简化手术。手术操作;1)十二指肠破裂处清创修补,2)距幽门3-5厘米处的胃壁用可吸收线作全层间断贯穿交锁缝合,暂时阻断胃十二指肠通路。3)距Treitz韧带20厘米和30厘米处.分别行空肠造瘘置管,近端导管逆行插入十二指肠破口附近,作十二指肠减压引流管,远端导管插入空肠上段作空肠营养管,肠壁插管处分别作双荷包固定,再与腹膜缝合固定,自右侧腹壁引出,4)胃造瘘.5)必要时加做胆总管引流,6)十二指肠修补处附近置双套管引流一根.

本组治愈5例.合并肠外瘘1例,胰外瘘1例.经换药后治愈.未发现远期并发症.

篇3

教学管理是高职高专学校日常工作的核心,教务管理则是教学管理的最关键的组成部分,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正常运行的关键性环节。随着我国高职高专的发展和二级院系管理的强化,加强教务二级管理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在传统的单一的教务管理模式中,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往往要面对数以万计的学生和成千上百的教师,大负荷的工作量很容易影响工作效率,造成管理不顺畅,无法顺应高职高专改革的趋势。高职高专院校如何完善与学分制相适应的二级教务管理,合理安排教学工作,是当前高职高专进行教务管理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高职高专实施教务二级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院系二级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教学管理模式。它以管理重心下移、管理权限下放,加大二级院系办学自为特点,旨在激发院系各教学部门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在机构设置上,学校一级设有机关职能部门的教务处,在二级院系设有分管教学的院负责人及教学秘书和教务员、管理员。目前国内一些高职院校都有把教学与科研管理权下放的趋势。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众化,只有真正做到教务的二级管理,作为教学和科研实体的二级学院才能发挥原本的潜力和特色,不仅能缩短行政审批的时间, 能够突出各种专业在教学中的特色发展,重视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差异性,从而强化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

二、现行高职高专院校二级教务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1.各级教务管理职责划分不明确

在教务管理由学院一级管理向“校—院系”二级管理的改革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管理权限下放不够彻底,职责划分不明确,责、权、利不相适应等现象。学院与二级院系的管理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没有完全理顺,权力分配仍旧是以学校的“集权”占主导,而二级院系缺乏日常教学事务的决策权,自十分有限,影响实际教学工作开展的进度和效率。

2.教务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定

由于对教务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务管理队伍的配备上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二级院系教务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定。二级院系的教务管理工作具有双重性,既有管理的性质, 又有服务的功能。院系部门的教学秘书及教务员的工作量巨大,既要为师生服务,又要对领导负责,协调好与学校其他系别和教学部门的关系。而现存的许多学校的教务管理人员地位和待遇不高,编制没有落实,甚至是临时聘任人员,导致许多人缺乏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不能安心于所在岗位,最终造成教务管理人员流失率高,队伍不稳定。

3.教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

教务管理的信息化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务管理改革的趋势。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管理手段引入日常教务工作和活动,可以提高教务管理的工作进度和工作效率,从而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由于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系统性、复杂性以及所需资金投入的局限性,相较于本科高校,高职高专院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起步较晚,发展速度也较慢,总体信息化较为落后。比如一些基础数据不仅不能在校内甚至在教务管理部门内部都不能得到有效的共享;由于在上下两级教务管理部门的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大多数教务管理工作者只能应付日常的事务性管理工作和信息处理工作。

三、高职高专实施教务二级管理的策略

1.明确划分二级教务管理的职责

实施校院二级教务管理的关键在于科学地划分院系二级教务管理权限与职责。学校一级的管理权力有多少可以下放,各学校应当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改革之前,应当对部门进行准确的定位。在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时,必须本着职权统一原则,将职责与权力一同下放。权力和职责下放的同时,学校教务处要对下放的教务管理权力负责,并且进行有效的审核、监控和评估。二级学院的主要权责应该在对基本业务的控制权和审批权,而一旦在二级系别部门出现不可原谅的错误时,应随时取消他的受权资格,这样的管理更为创新而灵活。

2.创新与完善教务管理制度

教务管理制度的实际操作应该是人性化的弹性管理,应当不断地完善和创新。为加强院系两级之间的沟通,可以建立“院—系”教务管理人员例会制度,既实现了系自身的教务管理目标,又兼顾了全院的整体大局,减少了对文件理解的偏差,提高了彼此的工作效率;实施教务二级管理后,二级学院应充分拥有排课的权力,教务处把这项权力下放后,可以充分利用二级学院的有效资源进行排课。另外,比较适合二级院系管理的每周一次的例会制度就是常规而创新的,即针对学院和教务处交办的任务做出总结,落实安排本周及下周本部门的教学任务。此次教务会议,能够给相关人员及时的提醒,分工明确,合作而互助。

3.完善教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工作

教务管理人员特别是院系二级部门的教务员是教学管理工作中最基层的主体。完善教务二级管理,必须要重视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学院可以通过应制定和实施培训制度,对在岗的各级教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与进修,具体包括业务知识培训,素质拓展和岗位技能培训,使其增强自身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不断地提高工作能力;而作为管理方的学校管理层,必须为教务管理岗位提供灵活合理的岗位晋升制度和轮岗制度,在编制考核、职称评聘、薪酬待遇方面的发展加大重视,努力留住一些人才在教务岗位,形成稳定的队伍和团队。

4.加强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实现教务管理办公信息化和自动化成为必然的趋势。今后,为保证高职院校学分制的顺利推广和实施,就要搭建教务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教务管理网络化和信息化。二级院系教务管理部门主要依据学校教务处校内通知和文件,依托学校的信息平台,及时将通知文件与相关材料通过学院网站及时传达给领导和师生,从而大大缩短了信息传递的时间,避免漏掉重要通知,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在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各级教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术培训,提高其信息处理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水平;信息化作为长期重视的部门,必须专门设置岗位,招聘专业人才负责教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包括设备维修、保养、二次开发等,并注意维护网络安全和运行稳定。

目前在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已经逐步推广和深入二级教务管理模式的改革,我们应进一步推进教务管理机制创新,不断优化和完善适应新形势的二级教务管理模式,实现“点到线再到面”全方位改革和探索,切实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能,实现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良性运转。

篇4

很多知名企业都有与高校开展合作的传统。10月14日,2010年度“高通公司大中华区高校合作项目交流会”在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大报告厅召开,多项具有产业推进意义的前瞻性技术研发成果集体亮相,其中扩增实境(Augmented Reality)、基于立体相机的手势交互、视频中物体的检测与跟踪、微微蜂窝、可重构天线和无线医疗等无线及多媒体技术研发成果,既展现了对前瞻性技术的深入探讨,也充分展示了高校研发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潜能。

事实上,此次展示的十余项最新技术研发成果仅仅是高通校企联合研发项目的冰山一角。美国高通公司与中国高校开展联合研发项目至今已有12年历史:从最早与北京邮电大学联合成立研究中心,逐步扩大到与清华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八所高校及科研单位开展合作,仅2010年高通公司就支持了国内22个合作研发项目的开展与推进。多年的校企合作关系以及研究项目的不断扩展,为高校研发实力提升和科研成果产出带来了切实的推动作用。在高通公司的资助下,几所高校成立了独立的移动通信试验室,研究方向以针对CDMA系统的研发和3G技术演进为开端,方向涵盖无线通信的各个重要领域,并推动本地无线通信领域的基础研究;近年来,合作研究方向还进一步拓展到了多媒体项目,包括借助于立体摄像头的手势识别、视频中物体的检测与跟踪、基于立体视频的三维重建等。

高通独特的自由度极高的合作模式,给多所合作高校负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普遍认为这一新模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学习和推广”。其中,清华大学姚彦教授坦率地评价说,高校的强项是多学科综合视野和技术的结合用于前沿领域的研发和方向探索,而不是某项专门技术和产品的商业开发,相比于许多“甲方乙方关系”、“不出成果就罚款”的校企合作模式,高通公司不追求短期内特定技术或产品研发,而是鼓励和支持高校自由选择和申报研究项目,有利于高校科研团队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结出学术硕果,也有助于高校人才的培养。

篇5

2002年,ERP在我国进入普及应用阶段,相应地,各高校相继建立了ERP实验室,通过开设系统的逐级递进的管理信息化实训项目,使受训者对管理软件的总体架构、功能特点、数据流程及应用方式有了基本认识,初步掌握了信息化管理工具的使用方法,为我国信息化的普及培养了一大批后备人才,履行了高校人才培育的本位职能。那么,在“两化融合”的大势下,ERP之后下一个应用热点是什么,如何提升ERP的应用效能,如何让企业决策者真正体验到信息化所带来的方便与快捷,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1ERP与商业智能

1.1ERP的效能与潜能

企业通过应用ERP系统,完善了日常事务的标准化和流程化,实现了以下几项基本事务处理和业务管理功能: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建立了完备的基础数据,实现了企业内部资源与企业相关外部资源的整合。

ERP对原始数据做高效率的实时运算加工,产生大量的实时的目标数据,用目标数据进行业务的计划和控制是ERP的根本职能。ERP的计划和控制过程结束后,有大量的过程数据留存在系统内。从数据利用的观点看,ERP系统留存的数据除了“备查”、“跟踪”之外,没有被充分利用。ERP系统更大的潜力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而迅速增长的数据量甚至还成为系统的沉重负担。

从数据的全生命周期来看,ERP系统里的数据记载着企业的生命轨迹,隐含着企业的“秘密”。但是ERP没有手段来识别它。因此企业对ERP的巨大投资只回收了一部分,ERP系统积累的数据如一座未曾开发的金矿,而ERP本身没有发掘的手段,成为传统ERP的一大遗憾。

另外,ERP数据库缺少对历史数据的有效组织。ERP的数据主要是实时的,缺少对历史数据的积累和便于分析访问的有效结构。从分析处理过程来看,分析一般需要多表操作和较长的运行时间,若直接利用ERP业务系统的数据库中现有的数据进行决策的分析和推理,将影响ERP系统OLTP的效率,并造成繁忙的网络数据传输。在需要直接访问历史数据时更是困难。

1.2运用商业智能提升ERP应用价值

站在企业决策者的角度,要纵观全局,运筹帷幄,必须能够迅速找到反映企业真实运营情况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才能有效预测未来。企业管理者要从不同角度审视和管理业务,必须能够从纷繁复杂的业务数据中迅速找到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并获得各种统计结果和分析判断,而其中有些内容是ERP力所不及的。主要表现为:领导关注的指标不能一次性获得;关键指标获取的及时性、准确性无法保证;各指标间缺乏关联;无法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掌握企业运营状况。

商业智能(BI),指通过对数据的收集、管理、分析和转化,使数据成为可用的信息,从而获得必要的洞察力和理解力,更好地辅助决策和指导行动。它是能够帮助用户对自身业务经营做出正确明智决策的工具;利用企业积累的数据增进对业务情况的了解,帮助我们在业务管理及发展上做出及时、正确的判断,然后采用明智的行动。

ERP系统的建设离不开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但是等到系统搭建完成了,企业管理者却无法直接从ERP系统得到有价值的决策信息。只有为企业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辅助管理决策信息才能使ERP的应用价值得到更大提升,使ERP系统由现在的业务型ERP升级为管理型ERP,使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全面认识BQ商业智能

用友BQ商业智能平台是针对于企业报表以及各类统计分析遇到的诸多问题,经过多年发展,形成的新一代满足企业应用的BI系统。BQ是集企业多系统数据整合、报表中心、分析中心、控制中心于一体的全方位BI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对各类数据进行整合,根据不同人员的需要,将信息进行展示,灵活快速地响应企业管理变化,为企业建立一套完善的辅助决策分析体系。

2.1满足不同层级人员的信息需求

信息化过程中不同层级的人员所要获取的信息是不同的。决策层关注可以快速查看到反映企业经营的各类指标,及时做出决策;管理层通过关注部门的关键绩效指标来监控业务状况;信息部门的职能是快速响应各部门的信息化需求;而普通员工只需要查看个人相关信息即可。针对这些不同的需求,BQ中都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详见表1)。

2.2认知商业智能关键价值

2.2.1有效利用企业积累的数据

通过大量历史数据挖掘企业管理“金矿”,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更有价值的辅助决策依据,满足不同管理层的需要。

能呈现多年经营指标趋势。

能呈现多年不同指标的对比分析。

实现从指标向下逐级查询,直到明细数据。

2.2.2洞察企业存在的问题

通过高效的挖掘、钻取等手段追溯数据,及时发现漏洞和问题,快速调整战略决策,最大程度减小决策者决策偏差。

可根据条件定义示警方式,方便决策者及时发现问题。

通过多种数据分析手段如数据穿透、数据钻取、旋转以及切片方式洞悉问题数据。

通过多维报表,使用者能够按需设置多级交叉报表,最大程度满足了不同使用者的需要。

2.2.3直观反映,透视经营

建设企业全面决策分析平台,通过直观、丰富的展现形式,让企业决策者对企业经营状况一目了然,从中获取知识和洞察力,提升ERP系统的应用价值,提升绩效管理。

销售情况的变化、财务数据的变动都能通过图示化的方式呈现。

将ERP烦琐的业务逻辑处理的数据以适合管理者浏览的方式呈现。

高效的数据呈现,确保企业决策者决策更加及时、准确。

2.2.4实现多业务、多系统的数据整合

通过多种管理模型分析,以及多种数据分析方式,可以一站式、随时随地掌握所需信息,无需多业务切换,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没有业务系统局限性,能够提取不同业务系统中的数据。

能够同时提取不同业务系统中的数据。

通过一个平台能够掌握整个企业运营状况,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商业智能的关键价值参见图1。

3教学解决方案

3.1教学方案

3.1.1面向本科经管类专业开设商业智能通识性认知课

(1)课程目标。体验商业智能产品对于企业管理的关键价值,体验信息化给企业管理与决策带来的方便和快捷,认识信息化新的热点应用——商业智能。

(2)体验内容包括:

异构数据整合能力:能将企业基于不同数据库的多个业务系统进行整合,搭建起企业的数据中心。

复杂报表设计能力:报表设计简单灵活,及时满足不同业务需要。

生成文字报告能力:与Word无缝集成,利用预置的模板,根据设定的参数,生成专业分析报告。

多维数据查询能力:提供基于ERP系统的自助组合查询,满足不同管理层对于数据即时查询的需要。

完备的示警机制:实现对于关键数据的示警提醒,还能够将示警信息自动发至管理者邮箱。

构建企业分析模型:支持以更加直观、个性化的方式构建企业分析模型,为企业搭建数据分析平台。

进行数据深度挖掘、钻取:支持立体化管理模型的构建。通过某一个指标的变化,其他相关指标联动,体现各种指标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可以通过向下进行挖掘,钻取某个指标的构成情况,逐层分析,直至最明细的数据。

平台性特性满足各种变化的需要:从容应对业务变化和系统升级。

3.1.2作为目前学校开设的数据挖掘、商业智能等课程的实验课

目前,部分院校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经济与统计学等专业开设有数据挖掘、商业智能课程。分为本科层次和研究生(MBA)层次。

此类课程的教学偏重理论与技术综述,以及一些数据挖掘工具的介绍,缺乏一个系统的,与企业管理信息化紧密相关的综合管理平台作为实验课的支撑。BQ商业智能实验室可以极大地丰富课程内容,让学生建立对数据挖掘、商业智能的直观认识。

对于研究生(MBA)层次,课程设计需要从企业战略规划的高度出发,延伸到决策需要业务数据支撑,通过对面向事务ERP数据的提炼和分析,掌控运营。让学员充分体验到信息化的力量。

3.1.3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二次开发课程

因为在使用BQ的过程中,涉及多数据源处理、信息域构建、智能查询、多维报表、海量数据处理技术等二次开发工作,适合作为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专业的实验课。

篇6

那么,如何建构呢?如何保证建构的质量呢?我提出建构三原则:概念元原则、知识群原则、灵魂原则。所谓概念元,就是知识建构的最基本单元乃是概念,在建构的时候,首先将概念建构好。一个概念元,包含时间、原因、内容、影响、灵魂五个基本要素,灵魂是核心与统摄,时间是“眼睛”,因、容、果是“骨肉”,相互之间有逻辑推理关系,每一个都要准确和理解,达到闭目能推导而出的程度。知识群有一个内在的层次性,其中最基本的群即册章节结构,对每册、每章、每节、每条目的内容均应按照顺序娴熟的复述出来,否则这个结构便是不合格的建筑。然后是时段结构,因为历史是关于时间的科学,又因为历史的时间不但指时间的点,更是时间的段,依此考察历史的一些规律特征。时段知识群是教学中重要的整合环节,考题中很容易就此命题。最后是专题结构,专题有形式与灵魂两种类型。比如空间性专题、国别性专题、会议性专题等属于形式专题,它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为媒介组合一定的知识群。经济政治文化外交专题、图标专题、高分策略专题等属于灵魂性专题,它以一定的内在灵魂为主线归类知识。专题繁多,因此贵精不贵多,以方法论为导向,引导学生感悟。

举几个例子看下。

1.这个部分,教材是比较庞杂凌乱的,学生往往搞不好。教师如果这样建构,也许会让学生眼前一亮:

:找到自己的阶级——找到自己的组织——找到自己的纲领——找到自己的武装——找到自己的道路——找到自己的领导核心——找到自己的理论体系——找到自己的指导思想——走向胜利。这个一系列的寻找,内含丰富:第一、中国的新民主义革命是外部移植培育的;第二、必须一个理论的中国化的过程;第三、这个所谓的救国方案与救国话剧的内在规律的自说自话的成分是多少?等等,都值得我们思考。

篇7

As is well known, we students are the future masters of the nation. She (It) needs us very much. If we do not make efforts to acquire knowledge, how can we render service to her (it)?

【译文】

篇8

一、实施“四个第二”工程的内涵

(一)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五年制的高职教育为高职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提供了充裕的时间。我校遵循“合格+特长”的原则,十分重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并采取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积极性。如推行“特长证书”制度,改革奖学金的发放办法,把有无特长作为发放奖学金的主要依据之一,把是否具有良好的个性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考评的重要方面。

学校还大力拓宽“第二课堂”的外延,将其分为文化艺术、智能技能扩展、专题讲座与学术报告、社会实践活动等四种类型,并加强对第二课堂的管理。

我们采取了三项具体措施:

一:将加强学生管理和培养职业技能相结合。

学校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办各种课外活动,如开设有关专题讲座,图书馆、计算机中心、实验实训室照常对学生开放,20多个学生社团组织也正常开展活动。这样做既加强了对学生双休日的管理工作,又为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供了时间保证。

二:把“第二课堂”作为高职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之成为第一课堂的延伸。

学校利用“第二课堂”来强化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车工、钳工等技能的训练,各课程助教小组制作教具和准备实验,协助教师批改和评比作业,“一帮一”做好后进生的转化等工作。有的课程组还成立了全校性的助教协会,如语文助教协会,设立了戏曲表演、播音朗诵、器乐演奏与赏析、书法美工、写作编辑等工作部,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助教活动。

三:把社会实践作为培养学生能力和特长的一个主要阵地。

我校利用寒暑假精心组织学生开展以“打工”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体验生活、磨炼意志和提高自身素质。今年暑假,我校99.3%的高职生参加了“打工”活动,平均天数为12.5天,人均获得报酬112.4元。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使他们认识到具有特长的高职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格毕业生。

(二)必须获得“第二证书”掌握更多的岗位技能

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专门机构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对被考核者进行的评价,因而更具权威和效力。我校明确规定,学生只有取得有关职业资格证书或岗位技能证书才能最后毕业。

鉴于纺织行业尚未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学校一方面发挥行业的牵动作用,与专家顾问委员会共同进行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调研分析制定专业岗位目标体系,争取得到行业认可;另一方面采取过渡办法,即要求学生用若干岗位技能证书替代职业资格证书,并要求各类技能鉴定尽可能与社会考试接轨,使之得到社会认可。

对一二年级学生,学校强化了计算机能力和英语水平的训练要求他们必须全部通过省计算机初级考试和省英语初级考试,并鼓励他们参加中级考试;对机电类专业学生,学校还要求他们通过钳工、车工和维修电工初级考试;对服装类专业学生则要通过样衣制作考试。

目前,我校高职生基本上都取得了两张以上的技能证书。随着年级的提高和专业课程的陆续开出,学校还设置了其他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第二证书”。学生多一份“第二证书”,多一项专业技能,今后就业就多增添一份“筹码”。

(三)倡导攻读“第二专业”,努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高职生毕业后必须通过竞争才能找到工作。为了扩大毕业生的择业面,增强其对社会的适应性,提高就业竞争力,我校为高职生开设了一些具有潜在社会需求的大专层次的“第二专业”。

例如,基础科开设英语专业提高班,以满足部分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的要求;机电科开设了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第二专业,有效地增强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我校现有的五个高职专业中四个专业为工程类,为了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高职生认识到在学习工程知识的同时,必须掌握必要的经济理论知识。为此,本学期经管科面向三年级学生开设了“财务与会计”、“国际贸易”和“市场营销”第二专业。

我校在开设第二专业时,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制定了实施性教学计划,有一定的课时保证;学生经严格考核,合格后才发放经学校统一印制的写实性第二专业证书,作为学生择业时的专业证明。

据统计,我校96级和97级高职生中,参加各类第二专业学习的共有156人,占总人数的32.6%。

(四)力争取得“第二学历”,积极拓宽就业渠道

能取得“第二学历”,意味着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增强了适应性,有助其广开就业渠道。在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生源中,部分高年级学生有较高的素质,自身也有提高学历层次的迫切愿望。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一个完整而又连通的职业教育体系。在这种情况下,让部分学有余力的高年级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前提下,攻读相关的本科专业,这既顺应了社会和行业经济发展对多种人才的需求,也有助于激发这部分高职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就业。

二、实施“四个第二”工程的思考

开展高职试点两年多来,我校在高职教育中实施“四个第二”工程已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探索。

(一)实施“四个第二”工程,必须得到社会和行业的积极配合

实施“四个第二”工程,其核心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如何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根据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要求,明确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并制定出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给高职生能力培养提供权威的目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迫切渴求行业的牵动和社会的支持,使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既有据可依,又得到社会的认可,使之在择业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要真正加强与社会和行业的合作,并发挥行业牵动的作用,就特别需要得到社会和行业中那些设备、技术和管理上一流的企业的支持,促使他们为高职教育提供良好的校外实训和实践条件;也需要充分发挥行业内知名专家、学者的作用,开展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调研分析;还需要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与企业集团共建社会急需专业,形成一批联系紧密的校外实训基地,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提供更广阔的社会实践空间。

(二)实施“四个第二”工程,应注意从生源素质出发,做到因材施教

由于受初中阶段应试教育的影响,五年制高职新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较差,人文素养与知识明显不足,导致他们对社会生活认识肤浅,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有的甚至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这些都会一定程度地影响并制约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为高职生做好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拾遗补缺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我校在低年级阶段引导学生通过参加“第二课堂”的活动和“第二专业”的学习,既加强了他们职业技能的训练,也有益于其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

(三)实施“四个第二”工程,必须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做到按需施教

实施“四个第二”工程的目的,主要是从拓宽服务面向的角度来提高高职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第一专业”与“第二专业”、“第一学历”与“第二学历”的关系。只有明确主次关系,才不会本末倒置。

篇9

脑海里,圣・安德鲁斯(St. Andrews)是高尔夫运动的故乡;圣・安德鲁斯老球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高尔夫球场;圣・安德鲁斯英国皇家古老俱乐部,是全球高尔夫运动的领导者、仲裁者,也是英国公开赛的拥有者。

对于热爱高尔夫的人来说,圣・安德鲁斯就像麦加一样神圣,是一生至少要“朝拜”一次的地方。

老球场,上天的恩赐

圣・安德鲁斯城里,人们一代又一代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早在1400年前,苏格兰人开始在北海沿岸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用果树枝制成的木杆,击打以皮革包裹羽毛制成的小球,至一个一定距离以外、预先指定的球洞里,而这块土地最终成为全世界最著名的高尔夫球场。拥有600多年历史的皇家老球场,不仅浓郁的苏格兰风情和迷人的海边风景让人陶醉,而且其世界锦标赛举办地的特殊性更是让全世界的高尔夫球迷向往。

在圣・安德鲁斯,包括老球场在内,共有六家联合球场,它们都属于公众所有,没有自己的会所和会员。皇家俱乐部虽然掌控着世界高尔夫运动的最终权力,但是它却没有自己的球场。

在当地人眼里,老球场是上天赐予他们的礼物,面对上天的恩赐,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一份,因此,老球场从一开始就不属于任何私人或商业机构,它属于每一个圣・安德鲁斯人。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老球场是一家慈善机构,所有的营业利润都用于老球场的维护以及新球场设施的开发与建设。

因为是公众球场,每个人都享有在老球场挥杆的权利和机会。每年4月和10月,高尔夫旺季到来的时候,老球场就会因慕名而来的人众多而将每天的打球机会改为抽签决定。因此,如果想确保获得打球机会,那么只能提前一年开始预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老球场,超过两年的预定是无效的。

每天下午两点后,老球场的出发台人声鼎沸。在这里,由专人对报名者进行抽签,同时为抽到的球手安排开球时间。每天下午四点以后,第二天的打球人员名单及开球时间将公布在球场会所、当地的高尔夫俱乐部和游客信息中心,供游客查询。

翠滴的天堂

作为五年球龄的高尔夫爱好者,很早以前,我就开始想象着,自己能够在那个世界顶级球手云集的老球场上,挥杆享受高尔夫带给生命的触动。

在圣・安德鲁斯,我受到了震撼,苏格兰漫天遍野的草地及翠滴的高尔夫球场,简直让人怀疑“天堂来到了人间”。

给我安排的场地是圣・安德鲁斯朱比利球场,原始的地貌与周边环境的完美结合,让人立刻感觉到了圣・安德鲁斯的与众不同。

对球场环境的不熟悉是我在国内最顾虑的事情之一,不过在出租汽车司机热情的介绍之下,我很快联系到了球童,同时作为专门人员,他不仅带我熟悉了环境,而且还告诉我很多技巧,几杆之后,我就开始了自由发挥,最终取得让我意想不到的好成绩。这让我心情愉悦,而且更兴奋的是,一场球下来之后,我的手中还多一份手册,详细介绍了每个洞的位置、长度等等,所有的打球信息一目了然。因此,在接下来的三场球里,不用人帮忙,我就可以真正融入圣・安德鲁斯,尽情体会高尔夫的真谛,同时夹杂着时空的过往,与圣・安德鲁斯展开无声的对话了。

虽然非常完美,但是高尔夫之旅依然存在一个非常大的遗憾,那就是我没有预定上闻名全球的圣・安德鲁斯老球场,只是去徒步转了一圈。

我去了它附近的两个老球场和一个新球场。新球场由皇家古老高尔夫俱乐部出资于189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个海边球场球道并不是特别宽,但是非常漂亮,全长约6500码,主要特点是果岭周围及球道两边的沙坑星罗棋布,非常具有挑战性。

为高尔夫而存在

在圣・安德鲁斯,带有高尔夫印记的形象及建筑无处不在,不仅圣・安德鲁斯老球场,专门的高尔夫博物馆让人感受到了高尔夫的存在,而在只有15000多人的小城市里,除了近7000名圣・安德鲁斯大学的学生以外,几乎所有的人都为高尔夫所存在。

在圣・安德鲁斯市中心由两条平行的、古老的、石板铺就的“马路”,马路两旁是各式各样的商铺,虽然大多是当地的特色小店,但是这中间大部分又是高尔夫用品店。

这些高尔夫用品店也和老球场一样,当年一起诞生,一起相辅相成,度过了近600年的时光岁月,而伴随着高尔夫开始风靡全球,这里的居民多半也以制造球杆、高尔夫球及其他球具为生。

篇10

在中国经济新一轮转型与大量技术型人才需求口较大的大环境下,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飞跃性的成长。可以说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不论从办学规模、在校生人数、教学资源、服务贡献上均已成为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

一、我国高职院校实行二级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在学校办学规模扩大的背景下,综合性大学的二级管理模式已被我国的高职院校广泛接受与学习,实践证明,二级管理模式是提高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效益和管理运行水平的有效方法。部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二级院系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学科及专业建设不断推进,校企结合日益紧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不断深化,教育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提升,为学校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作用,这都印证了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实行二级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距离把二级学院(系部)办成办学主体的方向仍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二级管理制度建设滞后,缺乏对二级管理构建的顶层设计;二是职能部门和院系责权不对等,职能部门责任下放过多,权力让渡不够,职能部门与院系在职能上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叠;三是职能部门服务意识不够,习惯于下达行政性指令;四是职能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协调,存在不同职能部门下达的指令有重叠交叉,导致二级分院重复工作的现象;五是院系的机构设置不够合理,不能满足成为办学主体的要求。

导致这些院校二级管理职能机构冗杂、管理效能偏低、权力过度集中、权责不清晰等等问题的根本成因绝大部分在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对此模式的相关理解并不透彻,运行实践的过程出现一定的偏差无法积极补救,严重降低了学校的管理效能,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能否顺利解决,对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能否充分有效的发挥促进作用有着较大影响。

二、高职院校实施二级管理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普遍是由原先的中等专业学校升格或合并而成,更多实施的是传统的学校一级管理模式,权力主要集中于校级领导,整个学校的管理重心不在基层,并不利于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的提升。为应对这一问题,高职院校需要对管理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革,具体而言就是实施二级管理,其必要性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需要通过实施二级管理提高运行效率。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快速,导致学校内外部的管理事务不断增多。传统的一级管理不仅运行效率低下而且方式单一,仅仅依靠学校层面管理机构主导的管理,也只能勉强满足日常教学管理的正常运行。以一级管理来推动高职院校取得进一步的发展,难以发挥制度和管理的优势。因此,从管理学中现代组织理论的角度出发,高职院校有必要进行二级管理的有益尝试。

第二,办学质量要求不断提高,需要通过实施二级管理提高管理水平。要衡量一所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高低,不仅看规模大小,更重要的是看它的人才培养、办学质量、产教融合等,人才培养具体包括学科特色,专业优势等等,而学科特色及专业优势形成的前提离不开专业的管理,传统的一级管理模式,办学自只能通过学校职能管理部门行使,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区别化管理难以实施,更谈不上形成特色和优势。因此,为了能够打造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激发二级教学单位的活力,高职院校有必要实施二级管理。

第三,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发展,需要通过实施二级管理建立学科合作平台。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使得市场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大,通过实施二级管理,拓宽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口径,丰富专业门类和专业技能培训,增加各院系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科专业资源的整合,也有利于高职院校产学研创新合作体制的形成,体现高职院校的职业化办学属性与特色。

第四,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动力的持续,需要二级管理体制的驱动。高职院校能否抓住国家新一轮的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壮大期,全面提升综合竞争能力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洞悉社会经济与技术的发展情况,做出与之相适应的决策改革;二是管理层要武装优秀的管理理念,同时要善于依靠办学思路创新、管理实践创新等方法,全面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三、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模式改革的方向

面对日益变革发展的外部环境与内部发展动力的诉求,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模式的改革应将重点放在这几个关键词上:权力让渡、分工协调、加强管理。

第一,通过实施二级管理模式使学校的管理重心下移,立足基层,提高管理效能。通过明确校、院系二级的管理职权,赋予院系一定的自,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学校发展的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之间的矛盾,实现行政与教学科研的分家。一方面学校层面的行政部门将一些权力通过集中的方式进行管理,主要行使目标确定、监控考核、政策研究、宏观调控、对外联络等性质管理职能;另一方面通过适度的授权,将专业教学的调整与设置权、科研项目的管理权、教职员工的聘任权等下放给院系,使二级教学单位具有一定的自主用人权、自主管理权和自主配置院系资源权等权力。这样的二级管理模式将有利于学校和二级院系在权责划分上更加明晰,职能定位上更加明确,大大减少组织管理的幅度和层次,降低管理成本,使两级组织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并整合,提高学校整体的管理效率。

第二,通过实施二级管理,增强院系综合实力,促进专业学科整合。在二级管理体制下,院系各司其职、权责明晰、职权并重。院系根据学校二级管理模式的要求,相应的内部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社会服务、内部财务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并完善,同时,院系拥有办学与管理自,这使得院系能够更加机动灵活地应为外部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内部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学生发展与就业的实际需要。为高职院校在专业群范围内实现合理配置与利用校内资源,使校内资源效益最大化,开创校企合作、产学融合的新局面,增强服务地方的社会服务功能,从而提高二级院系和学校的整体综合实力和办学活力。

第三,通过实施二级管理,通过绩效管理提高院校的管理水平。基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以二级管理作为开展绩效管理的良好前提,通过评价考核等手段确保在管理活动不发生偏移,按照既定的要求和计划进行,为高职院校发展战略的实现提供前提条件,提升绩效管理水平的同时增强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将现代企业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思想引入高校管理之中,使用科学而规范的方法,包括目标管理法、关键绩效指标法、平衡计分卡等方法。结合具体情况,合理设置参数,为绩效考核和评价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减少绩效考核工作的阻力。

有关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问题复杂而棘手,对于办学历史不长的众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而言,二级管理体制建立和运行离不开理念上的认同,制度上的保证,资源配置的优化,更需要凝结全体管理人员心血和精力,学校各个组织机构的协调配合,同时需要长年累月、循序渐进的完善和改革,只有这样才更能发挥二级管理的优势作用,增强学校的实力,集中精力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何玉梅,徐莉.高职院校建立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探析[J].科教导刊, 2013(34):26-27.

[2]峤嵘.国外高效管理机构设置的启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1): 111-113.

篇11

我国高职教育的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1]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学科。目前,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主要在实习阶段。由于儿科科室特殊,对护士的技术要求高。家属普遍心疼孩子,希望熟练者对自己的孩子实施护理操作。科室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护患纠纷,也会减少给实习生提供动手的机会。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上实践课时能尽量规范操作,熟练实践技能。在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仍采用在校期间进行填鸭式的教育。面对全新的高等教育改革,探索一条既适合儿科护理特色又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是个重点问题。[2]目前,大部分高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还达不到精英教育。学生人数多,师资相对不足,一个老师同时要辅导几十个学生。再加上条件有限,实训仪器设备不足。高职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上课玩手机、听音乐,甚至睡觉的现象时有发生。任课老师难以面面俱到,这给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大压力,同时影响了学生的实训质量。如何在学校现有的条件下,提高实训质量呢?只能通过创新学习方法、教学方式弥补。现在探讨出一些可行的方法。

1.招式学习法:老师示教时,学生跟随老师的动作一招一式地进行现场模仿。这就好比学武术一样,教练示教时,徒弟跟随师傅的动作一招一式地模仿。刚开始,通过比划,只要求把一套动作完整地记下来。比如讲“婴儿抚触技术”,一个班56个同学,分成7组,一组8个同学。实验室一共17个抚触模型,老师示教一个,平均每组2个。通常情况下是8个同学中有模型的两个跟着老师做,其他同学可能就在看。学习不自觉的同学可能思想开小差,没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就形成了有人干、有人看、有人玩的局面。要求同学们用招式学习法后,不管有没有模型的同学,都要求跟着招式模仿,而且示教完后,会随机抽查一个同学上来,把模仿的招式再展示给同学们看一遍。这样集中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减少了上课玩手机、听音乐,甚至睡觉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学习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实验设备相对不足的问题。

2.情景矫正辅导法:通常情况下,教师在示教完之后,学生自己分组练习操作,老师在旁边辅导。学生人数多,老师不可能面面俱到。有时候辅导某个学生时,其他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就不能顾及。针对这个问题,可以用情景矫正辅导法解决。同组的同学,当一个同学在进行操作训练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机拍摄下她操作的整个过程,然后交换操作、拍摄。然后,老师将规范操作重新演示一遍,或用多媒体将课前准备好的规范操作的视频回放。各小组搭档的同学,一起回放自己的操作视频,小组成员对照老师的规范操作一起评议纠正该同学操作错误的地方。最后,纠正错误后重新练习操作,老师指导。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师资力量相对不足的问题。

现于2012级护理学院10个班中随机抽取128个同学,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4个同学,实验组采用招式学习法和情景矫正法辅导,对照组采用传统学习法和传统辅导法。两组同学儿科护理实训课老师为同一人。学期末,调查两组同学的实训技能考核成绩和对教师实训教学满意程度,结果如下:

1.两组学生的技能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两组学生对教师实训教学的满意度比较见表2,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学生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表2 两组学生对教师实训教学的满意度比较

富兰克林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在学生人数多、实验仪器设备和师资力量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采用招式学习法和情景矫正辅导法,让学生全员参与,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儿科护理操作技能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学生技能考核的成绩和对教师实训教学的满意度,又减轻了教学管理的压力。

篇12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7-0123-02

在高职音乐专业课程体系中,《视唱练耳》、《基本乐理》作为基础技能训练和基础理论知识课程,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显着的作用,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联系密切。但教学实践中二者往往“分而治之”,独立教学。各自为政的教学模式,割裂了它们作为音乐基本学科的内在联系。

一、教学现状

在高职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常是作为一门单独课程进行分开教学,单独行课,而往往忽略二者内在联系,教学进度不能同步,教学内容没有形成有效互动,在教学实践中暴露出一些不利于专业学习的矛盾。

1、是基础乐理课程教学理论脱离实际。作为一门纯理论课程。基本乐理在教学实践中存在内容较枯燥,教学方法陈旧,由于“分而治之”现状,基础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脱节,没有形成有效互动,在基本乐理内容讲解上只是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学生难懂易忘。

2、是基础乐理教学滞后于视唱练耳等其他专业课程,极大地影响了其他专业课程教学进度与质量。作为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课程,视唱教学从简单节奏到复杂节奏,从无升无降的调到有多升多降的调:练耳训练则从单音到音程、从原位到转位和弦。从单声部到多声部的练习已成为一种模式化教学。随着学习时间的增长、练习难度加大视唱练耳教学也变得枯燥无味。

二、整合必要性

(一)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整合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本乐理教学本身纯理论性、抽象性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从而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在音乐实践过程中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视唱练耳主要是唱和听的实践练习,离不开基本乐理的理论基础,没有理论基础的视唱练耳实践练习难以提高。将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有效整合。利用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互通、互补的特点,讲用结合,边讲边用,既避免了基本乐理只讲不用,又避免了视唱练耳只练不讲的弊端,通过应用练习加深理解、牢固掌握基本乐理知识,用所学知识指导视唱练耳实践活动,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教学多元性。

(二)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整合教学,可以提高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与视唱练耳学习的质量。在练唱每一首视唱曲前,根据乐理学习的进度从曲子的表情术语、速度术语、力度记号、谱号、调号、调式、节奏类型、装饰音记号等进行分析讲解,理解所学术语、记号含义。便于学生学以致用。例如:在讲解力度及其音乐表现作用时,可以选用几个不同风格的小练习曲,或者选择一个音高节奏相同的片段。由学生选择不同的力度进行视唱练习。通过两者整合的教学,做到实践有理论指导。理论通过实践检验和巩固,从而互相促进、相互提高,从根本上提高两者的教学质量。

三、整合措施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视唱练耳》、《基本乐理》课程整合前提是要明确两者的课程教学目标。《视唱练耳》课程不仅是乐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它主要通过听、唱、说、写、弹等方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发展音乐记忆和培养创造能力。其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提高音乐素质。包括训练音乐感知力、音乐鉴赏力,提高理解音乐力。二是发展音乐记忆。音乐记忆是音乐学习者必备的重要能力,良好的音乐记忆力,有助于任何音乐课程的学习。三是培养创造意识。能根据听、唱、说、写、弹等方式将乐谱演绎成音乐,或将音乐还原为乐谱,这就需要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理解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创造意识。

《基本乐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提高本课程领域的理论和提供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能力和素养。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掌握基础的音乐理论。认识和了解与音乐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丰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及知识面。丰富自身的理论修养。二是培养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础音乐理论的基础上,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技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专业化成长。三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热爱音乐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本课程教学的价值与意义。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热爱音乐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

(二)树立全面、综合化的教学思维

全面、综合化的教学思维,就是打破原有孤立的将各门课程割裂的思维,将现“视唱练耳”、“基本乐理”甚至部分基础和声内容整合为一门课程,将舞蹈律动、民族曲调、形体表演等艺术学科要素在教学中使之与音乐听唱能力的训练相结合,同时融合合唱指挥、键盘和声、即兴伴奏、器乐、音乐教学法等专业课程相关内容在教学上的连接,建立相互渗透和相互支持的关系使这门课程,将乐理、和声、视唱、听音、记谱融为一体进行教学。这样便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基础音乐理论”课树立全面、综合化的教学思维。

在教学中,将部分乐理的谱例、合唱谱例运用于视唱练习。将部分声乐作品、和声练习选作听音内容,还可以将学生的乐理试题或者和声习作选作记谱内容。这样各教学内容环环相扣,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拓展教学形式、丰富教学手段

1、强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研究在传统视唱练耳及基本乐理教学中,课堂的教与学基本以教师为主。在视唱教学课堂上,学生视谱即唱,课堂音响来源多为钢琴音色,通过钢琴作为辅助工具听音记谱。同样,基本乐理的教学课堂也是老师表演的舞台。学生不能自主发表个人的想法。事实上,乐理视唱练耳教学采用单一钢琴音色及纯听觉技术训练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学中利用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提高视唱练耳与乐理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引进国内外所使用的各种视唱练耳软件EarMaster Pro4.0、Ear Dower3.0、Eocnre4.5.3、Auralia等进行运用,探索适合高职视唱练耳和基本乐理教学的运用多媒体软件教学途径和方式。将各种音色、各种节奏、各种风格音乐引人课堂,改变单一的钢琴教学工具和音响,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与当代音乐文化接轨。

篇13

关键词: 教务管理;高职院校;民办

Key word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vocational colleges;run by local people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8-0198-02

0引言

教务管理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教学机制正常运转的枢纽,科学的教务管理有利于高效益办学。随着民办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招生规模日益扩大,教务管理作为院校管理的核心工作亦日趋繁杂,二级教务部门的正常运作越来越关系到院校一级教务管理的有效性和稳定性[1],而目前的二级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着教务管理模式改革不完善、教务制度建设滞后、高素质教务管理人员缺乏等问题,因此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教务管理水平,提高教务管理质量,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是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人员面临的新课题。

本文以某民办高职院校为案例,研究了传统的教务管理模式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弊端,探讨了实践中的新型“院―系”二级教务管理模式,通过研究分析,对新型“院―系”二级教务管理模式提出了改革设想,以期优化教务管理模式,完善教务管理制度,不断推进教务管理工作改革与创新,为民办高职院校教务管理提供参考。

1民办高职院校教务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随着民办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招生规模日益扩大,专业设置多样化等因素,某民办高职院校甚至出现了学生人数将近3000人的超大规模系,显然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单一、直线型教务管理模式不再适应新的形势,以致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很好的划分“院―系”二级教务管理组织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和弊端。集中表现在:

1.1 学院教务处管理权限过于集中传统的单一、直线型教务管理模式导致教务管理的权限过于集中,教务处包揽了全校所有系部的教务管理工作[2],一方面使其无法履行自己应有宏观管理职责,造成管理渠道堵塞,工作效率不高,运行不畅,负面影响极大,不利于教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系部在教务管理中没有任何自,导致系部教务管理工作者只需完成简单的上传下达任务即可,无法实现对教师的量化绩效考核制度,阻碍了激励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开拓进取,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目标。

1.2 执行力欠缺,时效性差教学管理不仅要讲质量,还要讲效率。由于学院教务处管理权限过于集中,系部教务管理工作者在教务管理中没有任何自,对教务处制定的教务管理制度和下发的教务工作安排通知,只是不加消化的简单落实,很少结合本系部的具体情况来加以分析和对待,导致系部不能及时、准确解决问题,更不能高质、高效的完成任务,甚至出现脱节现象。

1.3 缺乏创新性由于长久以来形成的工作认识和习惯,导致系部在制定政策时,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不能结合各系部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探求解决教务管理问题的最佳途径。例如各系部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只是按照学院教务处的模板进行填鸭式的填报,缺乏结合系部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删减,不同系部、不同专业是清一色的培养方案,无法体现专业特色。

2民办高职院校二级教务管理模式的实践

某民办高职院校近三年来学院由4000余人的规模急剧上升至10000余人的规模,原有的系由1000余人剧增至3000人,由一个系分成两个系,再由两个系分成四个系,但是目前仍有一个系学生人数将近3000人,其它三个系学生规模也将近2000人,因此形成了超大规模的系,足以与二级学院媲美。在此情况下,原有的单一、直线型教务管理模式不再适应变新形势,因此,要求通过简政放权、明确分工,下移教务管理工作的重心,把原属于学院教务处的一部分决策权下移,实现管理职能下放的分级管理,形成学院教务处负责宏观管理,系负责微观管理的“院―系”二级教务管理模式。

通过构建“院―系”二级教务管理模式,学院教务处可以从琐碎的日常教务管理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调查研究、宏观管理以及宏观监督上,促使学校教务工作的管理更具全局性和前瞻性。某民办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2008年开始,逐步地尝试“院―系”二级教务管理模式,通过将近3年的改革,在考务管理、课表编排、超工作量酬金核算、专业建设、精品课建设、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2.1 建立高效的教务管理协作机制从2008年9月开始,学院教务处进行了改革,建立“院―系”教务管理人员例会制度,加强院系两级之间的沟通,在教务管理各个环节中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充分发挥整体优势,既实现了系自身的教务管理目标,又兼顾了全院的整体大局,减少了对文件理解的偏差,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2.2 进行考务制度改革传统的教务管理模式中,考务工作全部由学院教务处统一安排,全部实行一张试卷制度,因此,系部不能结合课程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地考试改革,不能充分体现课程特色,无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新型的“院―系”二级教务管理模式下,尝试了部分课程由系部自行组织考核,结合各专业课程自身的特点,考核形式多样化,如过程(阶段)考核、操作考核、小组讨论、演讲等,从而真正做到了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以人才培养目标,知识、素质和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为指导,改变过去课程成绩评定方式单一的状况,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使课程成绩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效果,构建“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突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2.3 课表编排权限下放系部传统的教务管理模式中,系部只需落实每学期的教学任务,而课表编排工作则由学院教务处负责,由于工作量大,任务重,再加上学院教务处对系部各位教师的情况了解不多,导致每学期教师对课表编排意见很大,经常发生调、停课事件,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2009年开始尝试课表编排权限下放系部,对全院范围内统一安排的公共课,由公共教学部先行编排,对于专业类的课程,则在公共课编排完后由各系自行组织编排和管理,包括上课时间、地点、上课节数等。因为系部教务管理工作者完全熟悉本系部教师情况,特别是可以结合聘请的高职称教师、企业行业专业人士的实际情况,一次地编排出比较合理的课表,大大减少了调、停课事件,教师的怨言也大大减少了,保证了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

2.4 教师超工作量酬金核算权限下放系部传统的教务管理模式中,教师超工作量酬金核算全部由学院教务处包揽,一是任务重,不能及时、准确计算出教师的超工作量酬金,甚至经常出现教师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超工作量酬金是如何核算出来的;二是由于由学院教务处统一核算,教学效果好的与差的酬金一样,未能进行区别对待,不能充分体现优劳优酬原则,从而无法激励教师;三是由于很多上课之外的工作无法在超工作量中体现。鉴于上述原因,现正在筹划实施教师超工作量酬金核算权限下放系部,学院教务处只对系部进行量化考核,具体实施由系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核算,因此系部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水平提高,提高教学质量。

3二级教务管理模式的改革设想

虽然进行了将近三年的二级教务管理模式的改革尝试,但由于教务管理工作者长期受传统的教务管理模式的影响,容易形成惯性思维,对建立健全新型的二级教务管理模式不能一步到位,需要进行长期的优化完善。

3.1 进一步建立分级管理理念,完善二级教务管理模式在实践二级教务管理模式中,积极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实现管理机构的系统化和层级化,不断优化完善教务管理模式,改变以前“管”的观念,转变为“引导”[3],发挥好学院教务处协调、督导、服务等职能,逐步形成目标管理、过程监督、分级负责、权力下放、反馈调控的二级教务管理模式。

3.2 切实加强教务管理工作者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应制定培训晋升制度,对在岗的教务管理工作者进行培训,通过短训班或进修方式,邀请专家开设专题讲座、召开专题教务管理研讨会,进行岗位培训、素质拓展和业务培训,加强对教务管理工作者的知识更新, 不断提高工作能力,特别是要加强“高校教学与教务管理”、“管理心理学”、“运筹学”等方面的知识培训[4]。

3.3 注重培养换位思考的意识,树立服务意识在实践二级教务管理模式中,院系两级教务管理工作者应学会换位思考,始终树立为教师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的意识,一起推动教学的过程管理。

3.4 具有敏锐的创新意识,创新二级教务管理模式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教务管理工作者必须勇于接受新事物,具有敏锐的创新意识,要善于在管理工作中提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目标,大胆开拓新领域[5]。在具体的工作中透过学习与实践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理论,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促进学院教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走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二级教务管理模式发展之路。

3.5 二级教务管理模式改革从“点到线再到面”进行全方位创新目前二级教务管理模式改革实现了点的突破,我们应进一步推进教务管理创新,实现“点到线再到面”全方位创新,建立适应新形势的“考务管理、课表编排、超工作量酬金核算、专业建设、精品课建设、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监控、学籍管理、成绩管理、教学研究、学生重修、学生技能竞赛”等全方位创新的二级教务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4结语

民办院校应该结合自身特点,积极采取措施推进民办高职院校二级教务管理机制的建设,不断优化完善适应新形势的二级教务管理模式,切实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能,实现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良性运转,进而确保完成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叶斌,李婷菲.高职院校二级教务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0(4).

[2]张永莉.高校教务分层管理工作模式的现状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