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数字金融的意义

数字金融的意义范文

发布时间:2024-03-25 15:36:3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数字金融的意义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数字金融的意义

篇1

当今,在数字智能化发展的大趋势下,供应链金融的变化越来越明显,通过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商业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供应链金融以数字驱动为基础,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与此同时,供应链金融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实现信息流、物流、商流等的交融,由此来消除信息不对称的难题,以及融资难、难融资的现象,同时实现整个产业生态圈的良性、高效发展。

1新时期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背景

从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截至2019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有36.4万户,而小型企业数量为32.1万户。全国65%以上的GDP、85%以上的就业人口都是由中小企业贡献的。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融资难问题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一大难题,如何推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问题。同时,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供给侧、产业端的优化日益凸显其重要性,而其中作为我国实体经济主力军的中小企业的活力及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一直没有得到完全的释放与激活。供应链金融作为新型的融资模式,是以供应链管理概念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真实交易为发展基础,为生产、采购、销售等多个环节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以满足供应链上各企业的融资需求,推动供应链的高质量发展。相比于传统的贷款模式,供应链金融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帮助,对核心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以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为研究内容,对供应链上所有企业进行全面的信用审计,从而降低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限制。

2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存在的问题

2.1融资模式问题

供应链金融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诉求问题,通过供应链上各企业间的关系,将存货、购货单等作为抵押物,为供应链上核心企业提供相应的担保和授信,并向金融机构进行融资,由于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交易和合作关系,融资风险也相应减少。所以对于供应链上的各企业而言,形成了“1+N”的融资模式,其中,1表示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N是处于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该种融资模式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确保供应链上资金的稳定性,提高资金的流转速度及效率,但对于核心企业而言,在融资过程中自身所承担的风险较大,所以核心企业的意愿性并不强。因此,核心企业更倾向于构建自有融资平台,为有融资需求的企业、资金方、金融机构搭建桥梁,通过自有融资平台连接各方,从中赚取息差,不仅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核心企业也能从中获取一定的收入。该种操作方式由于存在息差的问题,导致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仍旧居高不下,所以中小企业融资贵的问题仍然存在,并没有解决中小企业的实际融资问题。有效管理链条中的信息流、资金流等,能从根本上加快供应链中各环节的运转,并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由此不断呈现出物流企业作为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发展趋势,物流企业在实际经营中,自身发挥着强大的优势,物流企业掌握着处于供应链上各企业的物流信息,以及其业务交易情况,可通过交易信息判断抵押物的真实价值,如采购单、存货等信息,而围绕物流企业这个核心所建立的供应链模式因此诞生,在供应链中,物流企业掌握着物流链条中的大量信息数据,所以能够很好地把控中小企业的征信问题,由此降低供应链上的融资风险。通过引入物流相关数据信息,实现成本风险降低的目的,但在实际过程中,物流企业是担保的一方,这在无形中加大了物流企业的风险,对于其能否成为核心企业的意愿也明显减退。如果其转为提供服务方,则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其融资面临着成本高的问题。

2.2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

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存在,在此问题背后,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短、资金量少、经营风险高、抵押物少或者无抵押物等这些问题使得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不愿意贷款,也不敢尝试贷款或提供低额高价的金融服务。

2.3金融机构的问题

在供应链金融中,金融机构也存在着自身的问题,由于其为高风险行业,在交易中必须能够掌握现金流、风险及交易信息。但在实际情况下,对于银行机构而言,在供应链中对链上产品和相关信息的真实性的获取有一定的难度,如果通过第三方平台来获取信息,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而中小企业给出的信息数据的可信度不高,也导致产生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传统模式下,供应链金融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这使得金融机构在办理供应链金融业务时积极性不高,金融活水难以精准滴灌到链条上的中小微企业。

3数字智能时代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建议

数字智能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供应链中大量的信息数据被收集,通过利用先进的技术,分析这些数据信息,可以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偿贷能力,以确定风险程度,从而对风险进行合理定价。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了很大缓解,实现了去除中间链条的目的,环节越少,效率越高,而由此产生的成本也有所降低。另外,随着金融资产交易所互联网化程度不断加深,供应链金融资产的流通变得更加高效,资金的利用率得到了明显提升,由此从根本上降低了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投入成本。当下,随着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4.0时代已经悄然来临,数字智能金融时代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必然,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取代了传统的人工处理数据的工作,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可确保数据分析的精准度,而在传统手工操作计算中,无法判断数据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数据深层次的挖掘,并对供应链中的交易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体现中小企业的实际价值,通过对中小企业经营数据的剖析,可以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清晰注释,提高企业报表的分析效果和编制质量。另外,在金融科技不断自我优化成长和加速迭代的过程中,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效果显著,在供应链和产业链上的各企业交易信息,能够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追溯和还原,使交易变得有迹可循,从而有效避免企业骗贷风险,将风险指数降到最低,同时优化整个供应链信用体系。区块链中可信任的多中心体系,能够很好地去除中介化,大幅增加信用指数,由此形成全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激发中小企业的生机和活力,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强劲推动力。具体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1)构建供应链自身发展的物联网体系,并使其与互联网体系进行融合,对供应链上各流程环节的数据进行清晰的记录,以便于掌握整个供应链情况,更有助于对企业资质进行评价,同时也为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的应用提供数据基础。与此同时,从物联网技术层面而言,其使用范围较广,在供应链仓储管理及实际运输方面通过利用物联网的传感定位技术,可实现对货物的控制,提高交易的真实度。从人工智能技术层面而言,通过利用该技术并加载传感器,可积极更新客户画像,对客户进行精准定位,并为其匹配相应的额度。通过应用区块链自身的特性,各个节点业务数据的可信度得到了最大的保障,而且信用变得可溯源,金融机构信用评估的可操作性也更强,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任关系也更为稳固,由此中小企业便可获得相应的融资。(2)积极完善中小企业数据库体系,数据库体系中应包含企业的各项数据信息,为构建企业资质评价体系提供数据支撑,另外,要一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信用体系,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导致的风险,由此实现企业融资中降成本的目的。(3)凭借人工智能技术手段和大量的数据,构建供应链上各企业的知识图谱、链上企业的知识图谱,清晰明确供应链上各企业的上下游关系、合作关系等,以各企业自身建立的数据征信为出发点,通过企业间的上下游关系,对供应链各企业的精准画像进行优化,最终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根据企业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开展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和相关服务。(4)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对金融资产交易的清晰记录。在此过程中,在供应链内部建立区块链体系是先决条件,接着要将区块链体系融入互联网金融资产交易中,由此来记录金融资产的相关交易事项,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现资金利用率的最大化,同时激发供应链的生机和活力,不断引入外部资源,完善供应链体系,提高自身的运行效率。(5)金融机构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供应链中各企业的风险水平进行测评,对其还贷能力进行评估,降低融资风险,提高融资效率,平衡供应链内部风险。综上所述,在数字智能时代下,供应链从以往的对核心企业进行关注,逐渐对链上各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等进行关注转变,这是供应链金融未来发展态势,同时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这也是新的尝试。总之,对供应链中关键信息内容掌握得越清晰,越有利于企业实现快速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力。

4结语

在供应链金融链条中,协同合作、实现共赢是其内在关系,尤其是在竞争白热化的时期,企业之间只有联合协作、共同进退、共同发展,才能推动整个产业的进步。在以数字为驱动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下,处于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更应促进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高速运转,由此实现数字化链条的发展,提升整体效率,同时构建共生、互利、共赢、和谐、良性的供应链体系。

参考文献

[1]黄彦琳.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业务在商业银行的探索[J].现代金融导刊,2022(3):47-52.

[2]孙国茂,邢之光.普惠金融框架下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研究:基于微商零售生态圈理念[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78-89.

[3]宋华,韩思齐,刘文诣.数字技术如何构建供应链金融网络信任关系[J].管理世界,2022(3):182-200.

[4]徐志鹏,张锐,张歆彦.物资一体化管理赋能数字供应链经济创新应用:中建五局安装武汉华星光电项目的实践探索[J].施工企业管理,2022(3):100-103.

[5]王伟姣,陈姗姗.供应链金融文献综述:理论发展与未来趋势[J].信息与管理研究,2022(1):67-80.

[6]高明华.“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理论框架与案例分析[J].商场现代化,2022(4):180-182.

[7]史浩,戴小红,郁国培.数字贸易产业链、生态链金融服务体系构建:从供应链金融到区块链金融[J].时代经贸,2021(12):36-41.

[8]窦彦红.普洛斯金融:数字供应链金融助力产业链、供应链健康发展[J].中国储运,2021(12):38.

[9]张晓慧.探析以数字供应链金融助力区域经济转型[J].产业创新研究,2021(21):37-39.

[10]李孟军,乔静静,安志勇.数字经济下“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探讨[J].质量与市场,2021(20):145-147.

[11]金晓龙.从1+N到1+N~(2):供应链金融进入数字时代[N].经济观察报,2021-10-18(15).

[12]林仁志.科创企业数字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分析:以高新技术园区中小企业为例[J].黑龙江金融,2021(9):78-80.

[13]袁闽川,官伟民.高效+智能:抓好数字供应链金融,破解金融普惠难题[J].现代商业银行,2021(15):40-43.

篇2

一、前言

尽管民营企业一直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但是民营企业的发展速度仍然很迅猛,这说明民营企业自有一套克服问题、保证发展的替代机制。通过研究发现,在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中,众多的高管中总会有聘请的、具有金融背景的人员,这样一来,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就形成了金融关联。这种金融关联可以有效地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

二、金融关联与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金融资源都流入了国有企业,如银行贷款,而且在股票市场上,大部分的上市公司都是国有企业,这种现状使得民营企业出现融资困难的问题,而且也很难获得正规金融体系的外部融资。本文认为,民营企业在受到融资约束的情况下,金融关联可以在三方面对其产生影响:

第一,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当中,非常重视关系文化传统,而且中国人相信,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管理者如果有良好的社会网络和关系,那么企业的经营就成功了一半。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关系是一种可以调动和获得资源的资源。实际上,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并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会与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都产生联系,在民营企业中,聘请具有金融背景的人员来担任公司的高管,从而使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建立起金融关联。金融关联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与金融机构等形成有效的关系网络,进而起到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问题。

第二,从信任的角度来看,关系和声誉机制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亲戚、朋友、生意伙伴之间的关系和声誉机制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合作的持续性。对于企业来说,良好的声誉能够赢得银行的信任,增加融资的可能性,并且能够降低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债务契约履约成本。民营企业实行金融关联,等于为自身建立了隐形的声誉,使得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信心大增。同时,金融关联在民营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改善了民营企业与外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缓解了融资难的问题。

第三,在民营企业中,出现融资约束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专业的金融人才,导致设计出来的融资方案缺乏科学性。而实行金融关联之后,具有金融知识的高管就属于金融专业的人才,这样一来,设计出来的融资方案就是量身为民营企业定制的,也对缓解融资约束有利。

通过以上的结论,可以做出这样的假设:民营企业的金融关联程度越高,则融资约束越弱。

三、金融关联同民营企业融资约束之间的关系研究

(一)研究样本以及数据来源

在本文中,研究样本对象为上市的民营企业,但是在选择具体的民营企业类型时,排除了下面几种类型:其一,买壳上市的民营企业,在这个类型的民营企业中,高管可能已经建立了政治关联和金融关联,而且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形成稳定的管理层。其二,金融和保险类民营企业。其三,极端值样本类的民营企业,极端值样本主要表现在两方面:数据、信息披露不详细,相关的财务数据在1%和99%分数位之外。排除了这三种类型的样本之后,总共选取了250家民营公司,获得了800个样本观测值。

本文的数据来源均具有可查性,金融关联的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年报,财务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和色诺芬CCER金融数据库。

(二)检验模型及相关变量

在上文中,提出了相关的假设,为了验证假设,构造出了下面的检验模型:

I=C+β1CF+β2FIN+β3FIN×CF+β4CONTROLS+β5YEAR+β6INDUSTRY+δ

在这个模型中,涉及的变量有很多,其含义分别是I:当年资本支出水平;CF:当年经营性现金净流量;FIN:金融关联程度;CONTROLS:其他控制变量;YEAR:年度控制变量;INDUSTRY:行为控制变量。

(三)研究结果

通过检验模型对样本对象数据的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在我国,47.8%的民营企业都存在着金融关联现象,而且关联程度各不相同;在民营企业的高管人数中,具有金融知识的高管人数占总人数平均比重为5%,而这其中,所占比例值最高可达40%;在金融关联的多种形式中,最多的是证券公司关联和银行关联,二者占据总样本的比重分别是29.9%、22.3%;在民营企业中,至少都会有一名金融高管,多时则会达到5~6人。

在利用检验模型来检验上述假设时,采用的方法为OLS回归方法。通过对当面经营性现金数据分析可知:CF系数为正值,说明在我国的民营企业中,融资约束问题是非常严重的;FIN×CF系数为负值,说明在我国的民营企业中,金融关联越强,则融资约束越弱。由此,证实了上面的假设,也说明金融关联能够有效地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

金融关联有不同的模式,银行关联和证券公司管理是其中最重要的两种模式,对于银行关联与证券公司关联与融资约束关系的验证,同样采取回归模型来检验。经过检验发展,在民营企业中,拥有银行与证券公司工作背景的高管人数越多,融资约束越弱。

金融关联和融资约束之间可能会存在内生性,为避免这一特性,本出了进一步的检验。在选取的250家上市民营企业中,有28家最开始是不存在金融关联的,通过对这28家上市民营公司分析可知:在未建立金融关联之前,这28家上市民营公司的融资约束为0.599,并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在建立了金融关联之后,融资约束减小到0.101,而且在进行显著性检验时没有通过10%。这说明,内生性并不会对本文提出的假设产生显著性的影响,所以检验结果具有稳健性。

四、结论

对于企业来说,融资是其发展的重要保证,外部融资会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发展。然而在我国,大部分的外部融资全都流入了国有民企中,民营企业的发展受到了融资约束的制约。在很大一部分民营企业中,都会有至少一名具有金融背景的高管,这就使得民营企业和金融机构建立起了金融关联,提升了民营企业的信誉。经过一系列的检验之后,得出了本文的结论:金融关联能够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而且金融关联越强,融资约束越弱。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自然流产,早期;绒毛;RECK;基质金属蛋白酶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suppressor gene RECK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 and MMP-2 in villi in patients with early spontaneous abortion (ESA).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RECK, mRNA and protei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9 and MMP-2 in villi of ESA patients (abortion group, n=20) and normal first trimester pregnant women (control group, n=20) was detected by semi-quantitative RT-PCR, Western blotting, respectively.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RECK and the expression of MMP-2, MMP-9 were analyzed by Pearson test. Results ①The expression of MMP-9 and MMP-2 mRN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villi of the abortion group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spontaneous abortion, first trimester; villi; RECK;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妊娠是成功的半同种异体移植现象,滋养层细胞对子宫蜕膜的侵入以及对子宫螺旋小动脉的 “血管重铸” 是孕卵着床后胎盘建成的关键步骤。研究表明,多种因素造成自然流产时伴有滋养细胞某些生物学行为的改变,尤其是滋养细胞侵袭力不足,螺旋小动脉不能转化为低阻力血管,胎盘局部缺血缺氧,这可能与早期自然流产(early spontaneous abortion,ESA)发生有关。Guo等[1]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抑制基因RECK(reversion-inducing-cysteine-rich protein with Kazal motifs)及MMP-2在正常早孕滋养细胞的侵袭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RECK在人类早期自然流产中的研究网上检索未见报道。本实验采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研究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RECK、MMP-2和MMP-9等基因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自然流产发生的关系。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自然流产患者20例为流产组,停经时间在12周以内,患者平均年龄(30.3±4.4)岁,平均孕周为(9.3±2.9)周。选择同期正常早孕自愿要求终止妊娠者共20例为对照组,平均年龄(29.6±4.3)岁,平均孕周为(7.9 ±2.5)周,术前B超证实胎儿发育正常,既往无不良妊娠史。2组平均年龄及流产时平均孕周无显著差异;均排除严重的内科疾病以及传染性疾病和生殖道感染,亦未发现生殖道畸形。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在无菌操作下采集离体绒毛组织,用PBS液冲洗后立即置于液氮中速冻后-80℃保存待用。

1.2.2 RT-PCR检测mRNA 用Trizol-离心柱法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检测上述标本中RECK、MMP-2和MMP-9的mRNA表达水平。引物按照参考文献[2]由上海英骏生物有限公司合成。

RECK引物:上游引物为5′-TGC-AAG-CAG-GCA-TCT-TCA-AA-3′, 下游引物为5′-ACC-GAG-CCC-ATT-TCA-TTT-CTG-3′,设β-actin作为内参照。PCR反应条件:94℃预变性3 min,94℃变性15 s,55~63℃退火和延伸30 s,36个循环后再72℃延伸5 min,补平PCR产物的延伸末端。

MMP-9引物:上游引物为5′-CCT-GGA-GAC-CTG-AGA-ACC-AAT-C-3′, 下游引物为5′-GAT -TTC-GAC-TCT-CCA-CGC-ATC-T-3′。PCR反应条件:94℃预变性3 min,94℃变性30 s,62℃退火和延伸45 s,36个循环后72℃延伸5 min,补平PCR产物的延伸末端。

MMP-2引物:上游引物为5′-CGC-TCA-GAT-CCG-TGG-TGA-GA-3′,下游引物为5′-TGT-CAC-GTG-GCG-TCA-CAG-T-3′。PCR反应条件同RECK。

β-actin引物:上游引物为5′-AGC-GAG-CAT-CCC-CCA-AAG-TT-3′, 下游引物为5′-GGG-CAC -GAA-GGC-TCA-TCA-TT-3′。PCR反应条件:94℃预变性3 min,94℃变性30 s,55℃退火30 s和72℃延伸45 s,28个循环,72℃延伸5 min,补平PCR产物的延伸末端。

PCR反应体系为20 μl,反应产物经含0.5 mg/L EB的2.5%琼脂凝胶电泳,于UVIpro凝胶图像分析系统下观察并摄像,用Image J软件扫描分析扩增条带,以目的基因条带的灰度值与β-actin条带灰度值的比值作为目的基因mRNA的相对含量。

1.2.3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蛋白质 上述绒毛标本按Trizol说明书操作抽提浓缩得到蛋白样本,用改良Lowry法测定蛋白浓度(g/L)。蛋白样本经SDS-PAGE电泳后(采用7%分离胶),半干法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 封闭液中室温下水平摇床封闭1 h,加入一抗(兔抗人MMP-2及RECK蛋白抗体为cell-singaling公司产品,羊抗人MMP-9蛋白抗体为美国Santa 公司产品,1∶500), 4℃过夜,弃去含有一抗的封闭液,硝酸纤维素膜置平皿加入适量TBST洗涤5 min,更换TBST重复洗3次,加入荧光二抗(鼠抗兔、兔抗羊,稀释度为1∶100), 37℃ 1 h后,弃去二抗,TBST洗涤5 min,重复3次。奥德赛系统上成像及Image J分析系统处理,以目的蛋白条带的灰度值与β-actin条带灰度值的比值作为目的蛋白的相对含量。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用±s表示,2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方法,P

2 结 果

2.1 2组绒毛组织中RECK、MMP-2及MMP-9的mRNA表达 流产组绒毛组织中RECK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P

2.2 2组绒毛组织中RECK、MMP-2及MMP-9蛋白表达 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流产组绒毛组织中RECK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

2.3 RECK与MMP-2、MMP-9之间的相关性 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RECK蛋白与MMP-2蛋白之间有明显的负相关性(r=-0.735,P

3 讨 论

ESA是人类最常见的异常妊娠,发生率占全部自然流产的80%以上[3]。且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成功的妊娠依靠绒毛外滋养细胞向母体子宫壁迁移,浸润螺旋动脉血管,使之转化为膨大松弛的血管,为胎儿发育提供氧和各种生长条件。绒毛外滋养细胞不能充分浸润、重铸螺旋动脉是自然流产、妊娠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等病理妊娠的发病相关因素。然而绒毛外滋养细胞的浸润调节机制仍不明确。

胎盘形成过程中, 绒毛外滋养细胞对子宫蜕膜的侵入以及对子宫螺旋小动脉的“血管重铸”是胎盘建成的关键环节。早期妊娠的胚胎组织与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十分相似,两者的浸润机制有很多共同之处,尤其表现为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ix,ECM)的降解和重建。但胚胎绒毛的侵袭性仅限于子宫内膜和肌层的浅1/3,且于妊娠10周左右达到高峰,于妊娠中期停止。这种高度可控的侵袭特性,受多种机制的严格调控。目前已证明滋养细胞侵袭过程包括ECM的降解和重铸,滋养细胞侵入子宫蜕膜的过程受滋养细胞自分泌和子宫旁分泌的精确调控,如MMPs、整合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等均参与这一调控过程, 其中滋养细胞自分泌的 MMP-2和MMP-9是滋养细胞侵袭中的关键酶,它主要降解Ⅳ胶原及其他ECM,如胶原Ⅰ、Ⅴ、Ⅶ、Ⅸ,纤维连接蛋白,层黏连蛋白及玻连蛋白[4]。Niu等[5]报道, 人早孕期内, 滋养细胞均有MMP-2和MMP-9的表达。实验表明,MMP-2在孕6~8周时的滋养细胞表达占优势, MMP-9则在孕9~12周时的滋养细胞表达占优势[6-7]。MMP和其组织抑制剂的比例协调维持着ECM降解和合成的动态平衡,二者相互制约、相互平衡,浸润与抗浸润之间的动态平衡随着妊娠的进展时期不同而处于既满足妊娠生理又不至于超出正常限度的范围。若这种平衡被打破,造成滋养细胞侵蚀过浅或过深,均可引起病理妊娠,前者如自然流产、先兆子疒间、子疒间、胎儿生长受限等,后者如滋养细胞疾病。

RECK基因是1998年Takahashi等[8]从v-Ki-ras转染的大鼠成纤维细胞株NIH3T3细胞cDNA表达文库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新的转移抑制基因,是近年发现的新型MMPs抑制剂。RECK基因编码膜锚定糖蛋白,在人类多种正常组织中广泛表达,但在许多肿瘤源细胞系中低表达或未测及。RECK可以在转录后水平调节MMPs,包括调节MMP-2、MMP-9、MT1-MMP/MMP14,并抑制MMP-9酶原的分泌。膜锚定和可溶性RECK还可直接抑制MMP-2、-9、-14的催化活性[9]。研究表明,当在无内源性RECK基因表达的肿瘤细胞(如HT1080、B16)中,使RECK恢复表达时,这些肿瘤细胞的MMP分泌活化和侵袭转移能力明显被抑制。最近研究还表明,RECK表达高低与肿瘤远处转移及临床转移密切相关[10-11] 。然而RECK在人妊娠中的相关研究则较少。Guo等[1]研究发现胎盘组织中MMP-2活性表达变化与滋养细胞浸润活性呈正相关,而RECK表达变化与之呈负相关,MMP-2与RECK基因相互作用在滋养细胞浸润活性调控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另外,郭君红等[12]进一步用脂质体介导的的方法将RECK重组到人早孕绒毛外滋养细胞系TEV-1,结果RECK过表达可显著减少绒毛外滋养细胞的MMP-2活化及侵袭能力,二者相互制约、相互平衡可能在早孕滋养细胞侵蚀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研究直接检测早孕流产绒毛组织,并与正常早孕绒毛组织进行对照,结果发现,在正常早孕的绒毛组织中MMP-2和MMP-9所表达的mRNA及蛋白的量均明显高于自然流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正常早孕者绒毛组织的侵袭力强于自然流产者;MMPs的抑制物RECK的表达量在正常早孕组中明显低于自然流产组,表明在自然流产者中绒毛侵袭力相对较弱,而侵袭抑制性因素占优势。我们分析,这种滋养细胞的侵袭力不足造成胚胎与蜕膜组织黏附不牢固,植入子宫内膜过浅,螺旋小动脉不能转化为低阻力血管,导致胎盘局部缺血缺氧,可能与流产的发生相关。在人早孕绒毛外滋养细胞系TEV-1中的研究表明,RECK过度表达可显著减少绒毛外滋养细胞的MMP-2活化及侵袭能力,两者之间呈负相关[1]。本研究亦发现RECK表达与MMP-2、MMP-9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这可能与RECK在转录后水平调节MMP-2、MMP-9有关。据此,我们推测,RECK蛋白可能通过抑制明胶酶活化,从而抑制滋养细胞的侵袭能力,参与早孕滋养细胞浸润调控。目前对RECK基因调控明胶酶的具体分子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Guo J, Zou L. Correlation of RECK with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in regulation of trophoblast invasion of early pregnancy [J].J Huazhong Univ Sci Technolog Med Sci, 2006,26(6):738-40.

[2] Figueira RC, Gomes LR, Neto JS,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MMPs and their inhibitors in breast cancer tumor tissue specimens and in cell lines with different metastatic potential [J].BMC Cancer,2009,9:20.

[3] 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3-86.

[4] Isaka K, Usuda S, Ito H, et al. Expression and activity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 and 9 in human trophoblasts [J].Placenta,2003,24(1):53-64.

[5] Niu R, Okamoto T, Iwase K, et al.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 and -9, and their tissue inhibitors-1 and -2 in human placenta throughout gestation [J].Life Sci,2000,66(12): 1127-1137.

[6] Staun-Ram E, Goldman S, Gabarin D, et al. Expression and importance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 and 9 (MMP-2 and -9) in human trophoblast invasion [J].Reprod Biol Endocrinol,2004,2:59.

[7] Xu P, Wang YL, Zhu SJ, et al. Express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9, and -14, 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1, and matrix proteins in human placenta during the first trimester [J].Biol Reprod,2000,62(4):988-994.

[8] Takahashi C,Sheng Z,Horan TP,et al. Regulat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and inhibition of tumor invasion by the membrane-anchored glycoprotein RECK [J]. 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8,95(22):13221-13226.

[9] Oh J, Takahashi R,Kondo S, et al. The membrane-anchored MMP inhibitor RECK is a key regulator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integrity and angiogenesis [J].Cell, 2001,107(6):789-800.

篇4

区块链设计的初衷是为了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货币的基础技术,以便于在未知网络中与未验证实体进行交易。为什么说区块链是下一代互联网?因为上一代互联网解决了信息传播和信息去中心化的问题,而区块链则进一步解决了有价值信息的传播和去中心化问题。

在到目前为止的这一代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中,一直没有解决网络信任问题,这就导致必须通过中介机构传递和中转有价值的信息,比如通过银行来传递交易与中转资金信息、通过Uber来传递打车需求和中转支付信息、通过阿里巴巴来传递和中转货物买卖信息等。

但是区块链却通过算法的精巧设计,去掉了人为的中介担保过程,以点对点的方式让在线支付能够直接由一方发起并支付给另外一方,中间不需要通过任何的金融机构或中介机构。这个过程也适用于其它任何有价值的信息传递,而且整个过程不可篡改。

简单来说,区块链让互联网上完全陌生的两方,可以不用建立信任关系而直接点对点交换有价值的信息,而全网信任是由底层技术保证的。所谓区块,就是把比特信息加上时间戳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信息块,再把信息块互相链接起来形成一个链条、彼此互相验证。任何节点可以随时加入或离开这个链条,整个链条每隔一段时间就更新一次,修改信息通过全网广播到所有节点,所有节点通过算法达成共识后认可并存储修改的内容到各自的数据库里,全链共享一个大的分布式数据库(即共享账本),每个节点的小数据库通过某种方式存储全链信息或部分信息,而这个数据库对链内成员是透明的实时可见(图1、图2)。

因此,如果要篡改区块链上某个信息块,就必须在更新间隔的时间内完成对全链的连锁修改,而且区块链里还有完整的加密措施,所以这几乎是不可能完全的任务。此外,这些底层技术也不是对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根本性变革,而是在现有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加上“区块”标准、算法层、加密层、共享分布式数据库和交易机制等以及必须的软硬件等。按照比特币创始人的设想,这个系统本身需要的基础设施其实非常少。

区块链对金融行业的意义和影响

区块链对于金融行业和社会金融基础设施来说有着巨大的影响,尤其是通过社会金融体系的变革来颠覆现有的商业体系和商业模式。区块链具有超越金融服务,深刻影响整个数字世界并成为网络交易技术基础的巨大潜力。它还可能极大地改变多边商业网络,从而大幅降低成本和风险并革新业务模式,因此银行和风投一直热衷于对该领域进行投资。

对于欧美市场来说,区块链更多的意义在“金融+互联网”。欧美金融体系已经发展多年,其中美国具有世界上最发达、最多样化的金融市场。自18世纪80年代起步,200多年来美国现代银行业数量经历了由少到多而又到少的过程。根据美国联邦政府的有关统计,美国银行数量在1921年达到历史峰值31000余家后开始衰减,其中很大原因是中小银行的兼并、并购与倒闭。

由于美国为私人银行制,出现了大量的中小银行,各家银行都有自己的IT系统。而且美国各级联邦政府、州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对金融业的管制和监管差异巨大,出台了多种非常复杂的条例,导致美国各银行的IT系统负担沉重。而且美国各银行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信用卡等消费金融业务的竞争为IT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区块链在很大程度建立了一个虚拟的超级银行,把各家银行的IT都连入了这个超级的共享账本,极大减轻了跨银行业务和银行对银行业务的成本、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因为区块链推行统一的数据结构和数据标准,同时通过程序和算法自动维护整个分布式共享账本里的数据,极大降低了各银行的人工成本,因此欧美对于区块链的热情十分高涨。

对于中国来说,由于金融业整体处于国家监管状态,银行主体为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而非私有银行,因此就中美两国的金融体系来说,区块链并未像在美国金融市场那样引起广泛关注。但中国金融业的从业者其实一直在关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当区块链技术从金融领域扩展到其它行业时,就是“互联网+金融”的场景。

区块链从本质上来说必须要有多方参与才能构成区块链,一家企业或一个人是无法形成区块链的。因此,区块链实际上就是产业链,这才是区块链的真正意义所在。把一个产业上下游的企业都纳入到一个区块链中,再加入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其中,就能形成一个产业互联网,而且是基于一个全行业共享账本的产业互联网。在区块链基础之上的产业互联网,将彻底打破本产业内企业的边界,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也才能创造出真正创新的金融产品。

篇5

AFI通过号召各国签署《玛雅宣言》并对普惠金融发展目标进行承诺来推动各国制定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并为此成立了相应的工作组。截至2014年9月,已经有54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或相关部门签署了《玛雅宣言》。截至2015年5月,在普惠金融联盟的成员国中,已经有31个国家制定了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另外还有27个国家正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之中。

普惠金融国家战略的意义

罗伯特・希勒在《金融与好的社会》中说,不合理的金融结构将部分人群排斥在金融体系之外,使得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平衡进一步恶化,而这种不平衡会影响到社会公平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不会自动解决公平问题,政府需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普惠金融就是一个有力的抓手。

实际上,发展普惠金融的目的就是要去解决金融领域的“市场失灵”现象。从宏观管理的角度来说,制定普惠金融发展战略旨在扭转金融结构的失衡,从而改善社会经济结构。应当认识到,发展普惠金融是个系统性工程,政府应当统筹全局,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政府需要推出符合本国国情的各项普惠金融发展措施并使这些措施能够相互配合,需要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并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需要动员国内各个部门和机构去落实发展普惠金融的措施,需要根据相关措施的效果进行反馈和修正。因此,政府需要有明确的、统一的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制定普惠金融国家发展战略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明确的战略有利于凝聚共识、明确方向、落实措施,从而实现目标。发展普惠金融,实现全球层面和国家层面上的既定目标,需要统一各方面的认识。其次,认清实际情况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是实现普惠金融发展目标的基本条件;制定战略的过程就是认识的过程、分析的过程和解决方案的过程。此外,从动态的视角来看,制定战略还有利于更好地应对在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普惠金融发展理论和实践在变,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在变,各国的实际情况也在变;各国需要应对发展普惠金融中遇到的各种新形势和新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制定和修正战略就更为必要了。再次,战略可以影响普惠金融的发展效果。查看各个国家普惠金融的资料和数据,可以看到即使是各方面条件较为类似的发展中国家,普惠金融在国内发展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各国不同的发展战略对于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有着直接影响。根据世界银行的调查,制定并实施普惠金融发展战略的国家,其普惠金融的发展程度要比其他国家更好。

推进数字化普惠金融

数字化普惠金融(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on,DFI)就是以数字化方式提供的普惠金融,它是对普惠金融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发展。世界银行下属的扶贫咨询专家组(CGAP)认为,数字化普惠金融可以定义为“以数字方式获得和使用正规金融服务,这类服务应当符合客户的需要,并以负责任的方式以及客户可负担、服务提供商可持续的价格来提供”。

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数字化普惠金融能够在提高金融可得性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全球普惠金融合作伙伴组织(GPFI)指出,“作为近十年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伟大创新――数字金融,包括移动支付、网上银行、P2P、在线保险、众筹等,成功地提高了低收入人群、老人、年轻人、妇女、农民、中小企业和其他被金融排斥的人群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正在飞速地寻找向未被服务的人群提供数字金融服务的C会,数字金融的创新可以使金融服务的范围涵盖偏远地区的人群,同时可以减少成本,一方面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商业可持续性,另一方面降低金融服务的价格,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服务。”

具体来说,数字化普惠金融有几类表现形式:一是银行提供一种“基本”或“简化”的移动交易账户,通过载体或终端(移动设备、互联网设备或其他设备)进行支付、转账或储蓄。二是移动网络运营商或者其他非银行机构建立依托银行结算体系的数字化交易平台,并通过载体或终端(移动设备、互联网设备或其他设备)来实现支付、转账或储蓄。三是与上述两种实现形式相关联的其他金融服务,如保险、借贷甚至证券业务。

按照GPFI的观点,数字化普惠金融具备四个重要特点:

第一,数字化普惠金融需要有数字化的交易平台。金融消费者可以使用某种形式的终端,通过特定网络或数字通信网络,与具备支付结算功能的银行或非银行机构取得连接,并接收和传送交易数据,获得相应的金融服务。

第二,数字化普惠金融需要有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手机、POS机、个人电脑等可以传输交易数据的工具。

第三,数字化普惠金融需要有商。商负责将金融消费者的交易数据转换为对支付结算系统的指令,实现资金的收付,如使用POS机的商户,搭建交易平台、应用手机软件的机构等,这里的商户和机构就是商。

第四,数字化普惠金融可以提供支付结算以外的附加金融服务。依托数字化交易平台,所有社会群体,包括被金融体系排斥在外或未能获得足够金融服务的人群可以获得进一步的金融服务;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往往也依靠数字化的手段来定位目标客户和管理风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