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6 15:01:2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中思想政治教案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二、案例教学准备与呈现的技巧
案例教学的准备主要分为客观条件准备和主观状态准备两个方面。在客观准备方面,课堂布局原则上应该是以小教室为主的,基于这个理念,可通过桌椅的调整来实现小课堂的目的,比如U字形,这样便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做好科学合理的多媒体课件,同时还可更加具体案例和教学内容准备展示用的实物。主观状态方面为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进入案例教学,要求教师熟悉案例、了解学生、充分预设,这样才能以积极的状态引导学生进入案例教学。案例的呈现要把握呈现时间和呈现方式两个方面。首先在呈现时间方面,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以及案例所要传达的知识来确定案例展现的时间,通常分为三个时段,课堂教学开始时段、课堂进行中且重点难点问题时段、课堂教学结束时段,用于总结课堂教学内容。案例呈现方式一般有书面呈现形式、事物呈现形式、多媒体呈现形式、角色扮演形式、语言形式等几种常用呈现形式。
三、提出问题与引导讨论的技巧
案例的使用目的是将抽象的问题具象化,并通过问题的方式准确地展现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准确的时间,并以准确的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案例教学中并吸收案例中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提出要掌握四个方面的技巧,明确问题的意图、紧扣教学的中心;问题之间要层层深入,具有积极的引导性,问题要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根据随时出现的新观点和新问题要及时引导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指导他们进行讨论和解决,最后将问题有序整合起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问题的提出要讲究吸引力的技巧,并且可采用逆向提问方式,向学生展示问题的双向性,问题的提出要展现主题。在提出问题之后,还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只有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并自主性解决问题才算是完成了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讨论时,要注重学生讨论问题的兴趣点,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点,能够使教学事半功倍;引导学生在进行问题讨论时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和问题的中心,避免在有限的课堂时段内跑题,进而偏离教学目的;营造自由、民主、公平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均衡发现。
案例分析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能力,发展智力而以典型事例说明,解释教材内容,启发诱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在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今天,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适应新教材的变化,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达到帮助教师教学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而案例分析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案例分析教学模式的作用
(一)提供掌握间接经验,尤其是抽象,概括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学生总是基于直接经验,感性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认识和掌握不能直接感知的抽象,概括的知识.案例分析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直观效果,使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建立在感性知识的基础上,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问题浅显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起着化难为易的作用.
(二)深化认识,促进学生理解事物的本质特点.学生对知识的领会是通过思维而实现的,但只有在丰富,典型,正确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领会事情的本质规律,当感性材料不足或不够典型时,学生通过思维也会理解不能直接感知事物的若干共同特点,但无法分清哪些是事物的本质特点,哪些只是事物的外在特点.教学经验证明,列举具有典型性的实例是促进学生理解事物本质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举例或是以古喻今,或是借物言志,或是以小比大,或是以影附形,具有比附性和生动形象性,因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活跃课堂的气氛.
(四)降低学习难度,提高记忆效果,由于恰当,典型的实例大都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不仅便于学生深化对事物的认识,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它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减轻学习的压力,降低学习的难度.也正是由于恰当,典型的实例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精力集中,因此也容易强化学生的记忆,利于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二,案例分析教学模式的种类
(一)增强直观效果,化难为易式.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的,而学生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必须以一定的感性材料为基础,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书本上的抽象知识而列举的典型实例,即为化难为易性举例.这是教学中最重要,最广泛的例证.设计运用这种例证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贴近学生的理解水平,以便学生以头脑中的直观形象为支柱,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例如在讲解初一《思想政治》上册,正确看待自己这一框题时,为了增强直观效果,加深学生的自我认识,利用课文中的一幅漫画,漫画中羊与长颈鹿同在一围栏杆内,栏杆外边有一棵高树,栏杆还开有一个门洞,长颈鹿对羊说:"我的个子高,能够吃到树上部的叶子,你可吃不到!"羊说:"我能穿过门洞,吃到栏杆外的草,你却吃不到!"我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羊和长颈鹿在自我认识和评价上违背了什么科学方法
2,违背这种科学方法的具体表现及危害是什么3,请你谈谈怎样才能正确认识自己4,这幅画给予我们什么启示
这种例证对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观点,原理很有帮助,也便于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的观察,分析其中蕴涵的道理,化难为易,提高学生分辨是非曲直的能力.
学习思想政治需要学生在深刻的理解后再进行记忆背诵,而记忆背诵的时间和效果往往成正比。学生只有充分理解所学知识,才能比较轻松有效地完成课业,提高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这就要求在思想政治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那么,如何将案例教学法有效地运用于思想政治教学中,是我们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1.启发学生思维创新。其实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最显而易见的优点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学生对案例有所了解之后,开动脑筋,找出案例中的知识点和注意点,并且展开想象,由本案例想到什么或者什么样的情况跟这个案例是类似的,同时进行分析理解。即根据一个案例展开想象,得出多种知识要点。
2.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很多时候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学生只是一味地听讲,自己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老师所讲的东西中,理解起来也是比较浪费时间的。可见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具体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这样一来,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更轻松化。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老师往往都是一板一眼地进行课堂知识的讲解,按照书本上的顺序逐次进行。教学没有趣味性,并且所讲的知识得不到延伸,一般情况下,在一些问题上,教师只是单方面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无意识地把教师的观点强加到学生身上或者把学生的思路带到教师的思维路线上,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但如果采用案例教学法,学生就可以和教师一起参与到案例的分析解释过程中,和老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此一来,整个课堂的学习就轻松多了。
二、注意案例教学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每种学习方法的有效运用其实都是伴随问题存在的,如果所选的方法使用不当,必然就会产生不好的影响,或者说总是有一些问题是需要我们在运用某种学习方法的时候需要注意的。那么,在案例教学的运用过程中需要关注到什么呢?
1.单一无变化的教学。在乏味枯燥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急于寻找一些有趣有效的教学方法,于是很多人注意到并很青睐案例教学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要引进了案例教学法就可以使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如果想要达到预想的效果,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就要不断变化创新。最基本的,一个案例不可能反复连续使用,即使是这个案例可以多次使用,也应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同一案例使用一两次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多次使用就会大大降低教学效果,会让学生感到乏味。
2.专业教师不足。虽然案例教学法需要学生慢慢接受并适应,但也需要专业教师的传授。不能不说的是,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所以我们要培养专业的学科教师。也有一些教师思想比较老化,潜意识里并没有真正接受案例教学法,这样一来,在讲课的过程中就会大大影响教学质量。所以我们要培训出更多的专业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
3.案例教材不恰当。在很多政治案例教材中,普遍存在缺乏综合案例,把知识点局限化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找到或自己编排出合适的案例供学生们探讨学习。另外,也有的教师会在案例选取的时候不恰当选取,有时候不被学生喜爱或跟所讲内容无大关联等现象都是需要教师注意并改正的。
三、案例教学法的合理实施措施
1.精心挑选合适教材内容的案例。在授课之前,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精心挑选案例,这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前提。在挑选案例时在正面案例与反面案例间好好计较,认真分析,尽量做到所选的案例中反映出来的观点与教材内容相符合。案例选择必须有针对性、典型性、教育性和一定的趣味性,精确地找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一般来说,教师在找案例的时候可以选择在真实的生活实践中,从身边的人或事那里找到更为现实具象的案例。这一方法找来的案例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有较强的针对性,并且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2.组织讨论案例。在进行案例教学法的时候,其中关键的环节就是组织学生一起对案例进行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展开想象和思考,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同学之间相互纠正相互补充。这样一来,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释放出来,也创造出更多的灵感,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真正变成课堂教学中的小主人。
传统的以单向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虽然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中仍然广泛存在,并会长久的延续下去,但其不足之处正逐步显露出来。能否有效地将课堂上的知识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所重视。对于初中的思想政治课来说,如何将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与学生自身的学习生活,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是一个比较具有挑战性的课题。目前,案例式教学的方法在初中的课程中应用较少,许多情况还有待摸索和观察。
1开展案例式教学的意义
案例式教学,即通过向学生具体的列举案例和演示案例的方法,让学生对于案例中的情况有模拟式体验,拓展他们的思维半径,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理解力和分析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
1.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式教学注重的是对案例的模拟和重现,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产生认同感,并强迫他们设身处地的感受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教师举例,一艘渔船因暴风雨遇险,三名水手在救生艇中等待救援,在长达一个月的等待中他们耗尽了水和粮食,为了生存,两名身体强壮的水手将其中一名虚弱患病的水手杀死,并吃掉了他的尸体。最终他们成功的等到了救援船的到来。通过这样一个真实而残酷的案例,教师向学生抛出了一个严峻的道德问题,人类的道德底线究竟在哪里。什么样的做法更有利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等等。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有针对性的、有启发性的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在面临种种困境时如何做出适当的选择。讨论的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并尽量不限制学生的思维方向。这种方式将会有效的促进学生直接参与到对案例的讨论中来,促进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1.2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案例式教学能够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一种自然的、和谐的、平等的氛围,这既有利于学生开拓思路,也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融洽的讨论气氛,尤其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很难在学生中间引起共鸣。现在,即使是低年级学生,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他们需要有时间、有空间,有自由的、宽松的环境让他们表达想法。这正是案例式教学方法所擅长而传统教学法所欠缺的地方。通过激烈的讨论,不但让学生天马行空的思考问题,也让他们能够自圆其说的解决问题,最大限度的给他们挑战权威的空间,从而培养他们树立起一种健康的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1.3 有利于推动传统教育方式的改革
过去那种单向的传统的教育方式虽然有许多可取之处,但是作为一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足以应对时代的要求。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有越来越明确的迹象表明,学生们渴求一种更加平等的学习方式,既能够参与其中,又能够最大限度的获取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有想法、有勇气,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能够宽容的、客观的面对来自学生的提问和质疑。传统的教育方式不但压制了学生求知欲,从某种程度上说,也限制了教师的成长,养成了他们高压式的教育习惯。因此在引入新的案例式教学方法后,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适应。这种共同解决问题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有很好的应用,例如在面对一个具体的案例时,教师给出的答案往往是开放性的,需要师生双方共同讨论出一个最为合理的解决方案。这个时候教师未必比学生更聪明,或是不必故意显得比学生聪明,一个好的教师,一个好的教学体验,应是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2现阶段我国思想政治课中面临的现状
2.1教师对于案例式教学的认知程度不足
许多教师对于何谓案例式教学仍然存在认识不足的现象。有些教师以为,案例即是举例,在课堂上多举一些例子,多提问同学发言,就叫案例教学。虽然这样做也会对学生起到一些积极地作用,但是离真正意义上的“案例式”,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因为举例从根本上讲并没有摆脱单向度的传授知识,而案例则是试图透过案件举例的方法营造一种逼真的现场环境和自由的讨论空间。
2.2教师应更积极的创建有利于案例式教学的学习气氛
中国学生相对比较内向,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还不太擅长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在自己的观点与老师的意见相左的时候。作为教师,要解决这一困难,就要想方设法的为学生提供宽松的讨论环境,并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让案例式教学产生更加积极的作用。
2.3在有些具体情况下,案例式教学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学习效率较低
虽然案例式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活泼的教育模式,易于被学生接受,也有利于教学计划的开展。但是根据中国现阶段的国情,许多具体情况仍需具体分析。例如有些案例对于我国初中学生来说,可能一时还无法接受,教师也不便在课堂上讲解的过于细致或是进行逼真的模拟演练。另外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有些需要在课后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因受现阶段中国教育体制的影响也无法得到有效开展。因为种种教育方式不能互相匹配,导致案例式教学的真正优势得不到全面的发挥,也因此从某种角度看,这种教育方式的实际效率可能比传统模式要低。
3案例式教学的几点小建议
3.1案例的选择要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为了让案例式教学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优势,在案例选择上就要非常注意。首先必须保证案例的生活化。对于初中生来说,过于严肃的、学术的案例不利于他们的理解和接受,在课堂上也很难形成愉快的、自然的讨论环境。一个好的案例选择,应该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并具备一定的时效性,它很可能已经是学生课余话题的一部分,或是近一阶段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这样的案例一旦提出,会很快激发学生的讨论欲望,也因此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2案例选择尽量生动、有趣
喜欢听故事是人类的天性,尤其是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一个好故事的引用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方便学生记忆的同时更有利于他们在课后进行反复的思考和讨论。思想政治课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有枯燥和死板的口碑,而案例式教育恰好能弥补这一点不足。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加强案例本身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可以主动的用语言将案例丰满起来,增强其画面感和真实性。
案例式教学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目前在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教育中已得到了积极有效的推广。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它的方式更加灵活,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更为多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是由于受目前我国教育体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有些教育机构中案例式教育方法无法得到有效开展。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并树立他们的信心,坚定他们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中案例式教学必要性的认识。扬长避短、实事求是,让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学阶段的得更进一步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教学要求
1、认识人生活在社会中必须与他人交往,理解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理解交往礼仪的原则,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
3、了解基本的交往技能,初步掌握人际交流与沟通的技巧。
教学重点
1、在交往中完善自我。
2、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教学难点
1、由“内圈”向“外圈”发展。
2、交往讲艺术。
教学方法
探讨式学习法、启发式、自主式、案例分析法
教学时数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交往伴一生
教学目标
1、懂得人生离不开交往。
2、认识如何在交往中完善自我。
教学重点
认识人生活在社会中必须与他人交往。
教学难点
理解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阅读《孟杰的故事》。
二、引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板书: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一、人生离不开交往
2、学生看P32图,思考:我们在学生活中能离开交往吗?结合实际说说。然后讨
论:一个人,如果离开社会交往,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
3、举列说明离开交往危害人的健康成长的真实案例。如“狼孩”的故事。
4、归纳: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学会交往,广交朋友,对中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5、完成P34“填一填”
6、各自发表看法,互相交流心得。
7、板书:二、在交往中完善自我
8、说一说:文中两幅图中你喜欢哪边的情景?图中人物分别是什么样的心情?
9、共同归纳:通过交往,我们能够实现心灵的沟通,找到感情的寄托,更可以摆脱孤寂,保持心情愉快。
10、阅读《雁南的故事》,讨论:雁南的变化得益于什么?雁南在元旦联欢活动中获得了什么?
11、各小组发言。然后归纳:在交往中不断完善自我。
12、朗读萧伯纳的名言。然后完成P35填空。学生互相交流各自做法。
13、师生共同归纳:交往中我们的朋友会帮助我们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交往对我们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但要谨慎择友,多交益友。
14、参加“人在旅途”模拟活动。活动后请想想:
A、蒙住眼睛被人搀扶着走过障碍物时,心里有些什么感受?
B、当自己处在孤立无助的境地时,心里有什么想法?
C、想想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是否有过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
四、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什么?学生归纳总结。
五、作业。熟读课文,认识人生离不开交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教学要求
1、朋友圈的范围,“内圈”和“外圈”的不同。
2、懂得内圈向外圈发展的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朋友圈的范围,“内圈”和“外圈”的不同
教学难点
懂得内圈如何向外圈发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板书,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一、交往的“内圈”和“外圈”
2、看图4幅,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交往对象有哪些?交往范围有多大?
归纳:从范围看:家庭邻里学校社区社会
从亲近看:知心朋友一般朋友点头之交
3、阅读材料,了解内外圈的区别。认识青少年时期朋友圈的范围、性质。主要属于“内圈”,应当广朋友。
试想一想,自己的交往范围有什么变化: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将来:
二、由“内圈”向“外圈”发展
1、看组图,阅读材料:交往能力是衡量现代人能否适应开放社会的标准之一,。近期,专家们在对北京市一些初中、职校学生的抽样调查中发现,被调查者中80%的学生的朋友圈子在4人左右;近70%的学生其朋友大朋友大多来自一个班级;只有30%的学生朋友圈超越了班级甚至学校的范围。然后讨论:
自己的交往圈有多大?我们可通过哪些方式扩大交往范围?
2、阅读小鹏和小亮的故事,然后思考并讨论:
小鹏和小亮分别通过什么方式扩大和自己的交往范围?自己准备通过哪些方式扩大交往范围?
学生回答,共同归纳:A、参加公益或社会活动,是最好的方式;B、正确使用互联网。
三、小结: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该懂得多交朋友,谨慎择友,而且要不断扩大范围,通过朋友的帮助让我们成长起来。
四、作业: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文明交往礼为先
教学要求
1、了解文明交往的前提
2、认识交往的原则
教学重点
了解文明交往的前提
教学难点
理解交往的原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板书:文明交往礼为先一、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1、阅读材料,然后思考并讨论:
小男孩的举动为什么会让李医生的心情舒畅了好几天?
对后一位患者的行为作何评价?
对比李医生的两次经历,对我们的日常交往有什么启发?
学生回答,然后归纳:讲文明、有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是与人友好交往的必备素养。语言文明能使交往和谐,为人际关系增色;态度亲和能增添交往的魅力,也是文明礼貌的重要内容。
2、朗读“礼貌用语”。
二、交往礼仪三原则
1、阅读萧伯纳的故事,讨论:这个故事对我们的日常交往有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平等侍人是交往礼仪的重要原则。
学生阅读《山谷的回答》,思考:这则故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师生共同归纳:尊重他人是交往礼仪的另一条重要原则。
2、阅读小材料《三国演义》,分析:周瑜不抱成见,宽容地对待程普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总结发言,归纳: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交往礼仪的重要原则之一。
3、完成P46填空,然后互相交流。
一、初中学生与政治教育
初中生相比小学生而言,无论在生理,还是在心理特点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随着其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不断发育成长,加上其接触外界事物信息量的不断增多,所以,初中生阶段,学生个体将逐步形成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一阶段属于“意识形态的雏形”阶段,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因此,要加大政治教育的力度,通过政治教育积极帮助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和意识形态。
二、初中政治教育的影响因素
在实践政治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会产生各种关于教学和学生的抱怨,“现代的中学生越来越难教”“政治教育工作不好开展,难度较大”等等抱怨,这主要是由于影响初中政治教育的因素发生了改变,给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阻碍。作者对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多元化社会思想意识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思想意识形态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在这些思想意识形态中,有消极的思想,也有积极的思想,这些极大的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氛围,在社会上产生了一些不良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间接的也影响了初中生的思维和意识。
2.政治教育教学水平有待于提高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国很多中学在政治课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对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教育教学方式较为传统、政治课教学枯燥无味、说教形式主义较重,课时较少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初中政治教育的开展。
3.学生自我意识叛逆性较强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家庭的过分溺爱,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以及自身等因素,一些初中生的自我个体意识较浓或形成了亚健康的心理状态,使得这部分学生往往为人处世总以自我为中心,处理事情极端化,身上的各种不良习气较多,对于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浓,认为政治教育往往只是说教,甚至产生很强烈的抗拒心理。
三、关于提高政治教育的几点建议
要真正的发挥政治教育的魅力,更好地实现教育传道育人的目的,引导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者认为在初中生中开展政治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结合初中生特点,科学制定教案
在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政治课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实际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影响政治教育的因素等,结合实际,科学的制定自我的政治教育教学教案,使得教学计划、教案更加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避免简单枯燥乏味。
2.利用信息技术的力量,注入新鲜活力
传统的政治教育往往给初中生的感觉就是满堂灌,枯燥无味,调动不起学生的兴趣,因此,课堂教育教学的效果不佳,如何更好提高政治课课堂教学质量,作者认为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力量,为政治课程注入新鲜的活力,如:人教版初中政治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这一单元主要讲解的是认清基本国情,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三方面的内容,因此,讲解这一课程中,如果光靠课程讲读的话,往往容易形成学生听得“空”,教师上得“累”的状况,因此,作者认为在此章讲解之时,可以充分利用PPT、制作简单的FLASH、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关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影像资料等,通过这些声响音频的作用,让学生更感性的认识我国的国情,往往将会达到更好的实际效果。
3.政治教育与社区教育相互结合
政治教育与社区教育相互结合有利于政治教育教学目的的实现,利用社区的各种力量,让初中生能够感触到身边实际情况和状况,对于初中生政治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将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人教版初中政治九年级全一册第三单元第八课《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在一课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社区的力量,组织初中生走出课堂,走入社区,共同参与到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之中,如:组织学生铲除街道社区电线杆上的“牛皮癣”、帮助社区除草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渐感悟感知,通过实践参与,逐渐领悟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质和真谛。
结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初中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更多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如何在新形势下,不断提高初中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激发和调动广大初中学生愿意学习,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政治教育工作者一直思考的课题,本文结合初中生的特点、政治教育影响因素等,并提出了几点相关建议,即结合初中生特点,科学制定教案,利用多媒体网络力量,注入新鲜活力,将政治教育与社区教育相互结合,对于提高政治教育的质量,更好发挥政治教育的作用等都具有一定实践参考价值和意义。
1.错误的教学方法――灌输法
初中政治的教学内容秉持着一贯的特性,即稳定性和单一性。在课堂中,基本的教学模式往往是讲台上教师滔滔不绝地就课本内容发表着长篇大论,而学生只能作为接受者疲于记录冗长的课堂笔记。在这样压抑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做到了对书本、教案负责,而没有对学生负责,一味地灌输知识给学生,往往剥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由,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心理上的沉重负担。就拿初一的政治课程来做一个例子:初一的政治课程在完成书本教学之余,更为重要的作用在于关心处在发育生长期的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即引导中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努力完善自我,以逐步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
初中是人一生中思想成熟的关键时期,而初中思想政治课正是担任着引领者这样一个重要的角色。初一思想政治课肩负着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炼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的重任。所以,初一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尤其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实效性。然而,令我们遗憾的是不少学校灌输式的教育不仅没有很好地完成政治课本应起到的效果,而且令学生的自我精神和主动性减弱,甚至严重影响到了学生创新意识和积极创新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灌输式教育是初中政治课堂中的一大问题。
2.错误的教育倾向――理论、结论远重于实践、过程
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这是古人早在千年以前就提出的明理,而它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却是寸步难行。初中政治课堂中灌输式的教育方式直接导致了这一问题。教学的目的是终生受用,所以给予学生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才是正确的做法,尤其是在政治教学这一与社会、人生息息相关的科目。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只有在经历自身的亲身实践后才会变得饱满、生动,只有浸润在丰富的社会经验中才显得深刻、立体;与此同时,学生也得以在实践过程中养成积极的求知态度,激发探索、创新的欲望,培养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单一、枯燥的课本知识难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更加容易引发初中生对于政治这门课的厌倦感,但是在教学中穿插更多的实践,更加重视学习的过程则可以有力缓解这一现象。
3.不合理的教学安排――教材无法合理利用
应新课标要求进行整改的初中政治教材较之过去,不但做到了深入浅出的讲解知识要点,更是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地域特色在课本中添加许多图片、图表、故事、名言、时事新闻等等,真是为学生做了很大的改善。可是,往往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如此内容精彩的教科书却无法物尽其用。学校及学生多数更为重视三门主课,故初中政治往往会课时不够,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通常的应对措施便是删减课本内容,只挑着重要的讲,同时还有不断涌现的国家国际时事政治需要教师的提点和讲解,而学生课后一般也不会去翻阅政治课本,如此情况便造成了教材的不合理利用。
二、对于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1.教学方式的转变是相关应对措施中最为重要的一条
改变原来的单方面接受式学习,创建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方式。所以,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首先就应明确这堂课我们学什么而非教什么。如此一来,在教学中就不至于出现整个教学过程完全按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思路,带着学生往一个预定的“坑”里跳的现象了。出发点找准了,就能摒弃诸如“讲课之前,我们先……”“这个问题谁来回答一下”“这段材料谁来给我读一读”等与新课程格格不入的言语。其次,应明确这堂课我们应怎么学而非怎么教。新课程倡导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告别灌输式教学,并广泛运用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
2.重视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所谓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针对性,是指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符合时代的要求并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具有很强时效性的课程,随着政治论坛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也在不断进行着更替交错。国家早已颁布了新课标,也在不断加大教材的改革力度,力争做到教材内容更贴近实际,语言叙述更简单易懂。但是教师同时也要更加努力,使得自己的课堂更为灵活且有针对性。
3.灵活地运用教科书
初中政治课的教科书是在国家遵循既定的教育方针和教学目的指导下编写的。这些课本不仅仅是教师用于初中政治课堂的第一手材料,并且还是学生学习政治课程的直接源泉。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合理灵活地运用课本是教师必须重视且做到的一件事。对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措施。第一,避轻就重。要避免将所有的知识要点生硬地拼凑在一起进行概括式的讲解,同时更要避免讲述偏离课堂学习的主题或者延伸到其他学科的知识讲解上去。第二,重组教材。政治是一门时代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师要努力地适应政治课自身的这一特性,在课本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删选,并且可以结合时事进行课本的拓展。
总之,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笔者以为有问题也是好事,说明我们正在发现问题,还有机会向更好的方向去改进。只要不断努力,各种问题都会得到很好的解决,教学效果也会更进一步。
初中的学生刚刚完成小学教育,对世界充满好奇,容易接受很多好的和不好的思想,这时候的学习思想政治课才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在这个时候对政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最大程度的提高政治课堂的有效性,学号政治课,就能更好的分辨什么是应该接受的,而什么是应该抵制的。
一、课前老师的备案工作
无论我们做什么工作前期的准备工作都是工作能否做好的重要保障。首先备案要备什么案,找到属于本次政治课的大量材料,合理整理利用,然后在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析,找到学生学习的重要点、兴趣点,从而在源头上提高政治课堂的有效性。
具体应做到:
1.亲近学生、了解学生
和学生教朋友的老师是被所有学生都喜爱的老师,他会更亲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他能了解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更快速地掌握学生近期的学习状况,这样才能做出更加适合学生教学的备案。有一句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在课堂中能勾起学生的兴趣,才会让学生认真的听讲,那么在备案中多收集一些有意义的、有趣味的、有关联的知识例子,让备案显得有趣味,有助于备案的完善。
2.配置教案
教案中的知识已经准备好了,怎么配置也是要运用教室自己的智慧的地方,我提倡教思结合的方法,老师的教案应该有教授的部分,也应该有让学生思考探究的部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师在配置教案的时候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去配置去,才能配置出合理的、适宜的教案。
3.综合老师的智慧
从哲学角度讲,一个人的智慧和精力是有限度的,在教学工作中因为老师自身的学习认识和自己的教学经历的影响,不同的老师都有自己在教学中独立的思考,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如果老师在备案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别的老师备案的优点,加入自己的备案中,完善自己的备案,正所谓在交流中进步,就是这个道理。
二、老师的课堂授课
1.上课后让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
在上思想政治课或其他课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往往不能集中注意力,等到课上了一半以后才能进入高效的的学习状态,本来一节课就短短的40分钟,非常浪费时间,所以老师在上课后应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老师即使在课堂中讲的再好,如不了学生的“法耳”,那无异于对牛弹琴,一个好老师有可能他讲的课程不是最好的,但他教的学生一定很不错,他会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自己或是为了自己的兴趣,学生只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了,才会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才会费精力去理解记忆书本上的知识,这就为什么有的老师会说辛辛苦苦讲一节课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3.有效讲授
一个老师的智慧也体现在它对教材的熟悉与运用上,聪明的老师往往能把教材当成自己的手臂,还能不断扩展,运用自如,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教学不是刻板的教,而是要灵活的教,充实、趣味的政治课,才会被学生接受。
课堂上一个好老师的讲课我认为是一门艺术,就像一个画家在宣纸上画下满意的作品。我认为一个老师的引导能力是决定学生认真听讲的重要因素,当课上遇到一个重要的知识的时候,老师不要急于去讲授,二是用一个例子、一个故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时自然而然的讲到这个知识,同时学生也有兴趣去理解这个知识了。
4.课堂上要给学生以空间
有些老师在教授课程中,只是一味的、自顾自的传授知识,学生就像一个看戏的,没有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没有了学生之间的讨论,也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往往这场戏就会演砸,因为这样的课堂学生学习的的效率是非常低的。只有老师在讲授知识中,多提问学生,看看学生的理解情况,不会的话,在讲一边,还有在讲完一个知识以后,留个学生讨论和思考的时间,要老师认识到课堂上不是老师一人的表演,而是老师与学生的合作,老师可以在课堂是留给学生探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解答。
5.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
现代化的技术方便了老师的教学,在课上还可以放一些社会问题的研究、讨论视频,这样能增加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兴趣和提高接受能力。
三、课下组织学生的兴趣活动
课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有时候课上也会因为各种限制,不能完成充分的完成政治课程的教学,从而推到下一节课,这样就会影响教学的进度,所以为了提高政治课堂的有效性,利用一些刻下的时间也是很有必要的。老师可以在下课的时候留一个或几个课题,让学生课下自己查资料和一起讨论,还可以组织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可以接受在课下学习,这样就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时间,不会让学生在课下忘了学习,提高了学生下一节课的兴趣。
四、结语
初中是学生思想素质成长的重要阶段,政治课程的学习就显得特别重要,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智慧的老师会在政治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自主、更加自信的学习,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政治课堂中的有效性提高上去很重要。
【参考文献】
[1]苏娅.略谈高中政治课堂提问的“是”与“非”[J].新课程(教研版),2010.6
一、教学案例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教学案例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教师在选择教案的同时要想到是否合适于本班学生,还有考虑到所选教案是否与教学内容相关,能否把青少年自身的问题密切关联在一起。有针对性的案例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在其中受到教育。例如《防患于未然》这节课中,引用了一个初中生的例子,让学生接受的更容易,也能知道其中想要明白的教育。教育学生要提高道德水平和增强法制观念,预防和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
2.时效性原则
青少年愿意接受新鲜的事物,对于“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在他们眼里都是杜绝的,所以要注意选择时效性强的案件进行分析。如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课程中可以选择“三鹿奶粉”案件进行分析,来强化知识。
3.方向性原则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叛逆的时期,正在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非曲直还不能自己完全的判断的时期,因此初中政治教育要多选择正面的案例进行分析,反面案例起到辅助作用,起到警醒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4.实践性原则
初中政治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法律意识。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学生逐步能为案例的主角,正确面对案例事件。在一些课程中要让学生自己制定有关自己的计划,让自己支配自己的时间。
三、初中政治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法
1.明确教学目的,精选教学教案
教学案例课的教案在选择上直接关乎到教学质量的好坏,以及学生明白的程度,教师在选择教案时可以遵循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直接引用教材中的经典案例。八年级上册的各种经典案例,如《教师伴我成长》中的案例,就是一位同学老说话和老师之间的矛盾产生,通^案例可以让学生自己反思,自己换位思考,在我们现实中这样的事件不少发生,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更好的解决问题呢,引导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就能为处理师生关系提供帮助。所以教师平时要注意案例的积累,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游刃有余。在教学的学习和生活中就要注意教案的积累,看电视,看手机以及上网的时候通过仔细聆听,寻找适合教学的案例。案例可以是多样的,文字的,声音的,图片的,都可以很好的运用到教学中,能更好的提高时效性原则,带动孩子更好的理解现在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自己平时收集案例,更好的把自己当主角,带进案例中,能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加强自己的观念意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吸收多方的观点,让学生团结一致,理解团结的重要性。如果此环节有老师的加入,要对个同学的表现以及现有状态进行分析,解释,让他们更有信心的去理解,逐步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多方面看待问题的习惯。例如九年级中的《计划生育》,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在对一个孩子,两个孩子的利弊问题上进行有力的讨论,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散,养成多方位看问题。自己动手编制案例。有些教学案例比较复杂,不易于学生掌握,理解。老师可以自己动手制作教学教案,根据自己课堂的需求,在真实的例子上进行改编于适用于本班的教案,但在改动的同时要注意案例的正确性以及科学性。
2.把握时机,呈现教案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教案一定要与实际紧密结合,有逻辑性和科学性,脱离实际理论的教案一定会导致课堂的失败,学生对课程对教师也会失去兴趣。案例的呈现要把握好时间,合适的时间将教案呈现出来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讲完课后,还可以在课程当中,要让学生们理解,明白教师想要表达的内容,总之要从理论出发,一切根据实际需要而定。老师呈现教案也有很多种方式,以讲故事的方式,提前让一位学生准备好,等到上课的时候再让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述清楚;教师可以将教案以纸的方式发给学生,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资源,将教学内容以图片、声音、视频等方式加以呈现,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更清楚的明白案例;以及多元素的方式,符合本班学生的方法都是好的呈现方式。
3.评价交流,总结经验
在学校对案例的讨论要及时进行交流,以便学生们更好的掌握正确的观点。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进行分组辩论,小组讨论,也可以直接说自己的分析结果,还可以分角色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要做好交流笔记,在课本中做好记号,以便自己认真学习。老师要在交流之后给予学生正确的总结,对学生正确的评论给予赞扬和肯定,也及时对回答不足或错误的学生给予建议以及鼓励。教师的作用就是对学生引导以及总结,要正确的引导孩子的方向,不吝啬自己的夸奖以及帮助,正确的带动孩子的积极性。
教学教案的使用更好的贴近了生活,可很好的贴近了新课改的要求,是现在初中学习政治的好方法之一,同时这样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对老师的要求,要求老师要更具体,更深入的研究课本。生动的教案教学更有利于带动学生的兴趣,调节课堂的气氛,教师要全面的了解学生,在生活中多多收集有关的教学教案,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有利于学生的吸收。教师要多优化课堂教学,多种方式教学,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一、PAD课堂简介
对分课堂(PAD)是由普林斯顿心理学博士、复旦心理系学科带头人张新学教授提出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该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传统课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的,基于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三个环节,亦可简称PAD课堂。其理念在于将课堂一分为二,一半由老师讲解,另一半分配给学生讨论[1]。对分课堂作为一种原创性的教学模式,集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于一身,教师与学生承担的角色随着教学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强调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跟随者[2-5],为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新思路。
二、初中政治教学现状
课堂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使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地方。对分课堂的一大特点在于对学生的考核侧重于过程性评价,体现了对学习主体差异性的尊重和保护。中学政治教学较为抽象,学生学习兴趣缺乏,往往通过填鸭式的教与学,目的在通过考试或者在会考当中完成任务[6]。没有过程性的评价,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能自我评估,无法提起学习兴趣,不但压力无法减轻,反而会成为累赘。传统政治教学包括老师课堂讲授和学生课后学习两个分离的过程,师生交互很少,学生被动接受,主动性低,难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三、构建高效课堂途径
1.师生角色的转化和创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提倡教师对课程进行精要掣领式的讲授,分析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学生内化过程中,教师是“评委”,在讨论环节,教师是“组织引导者”,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学生消化教师讲授的主题,掌握重点难点。在内化过程中,学生是“问题的发现者”,学生利用各种资源环境,深入分析课程知识体系,对课程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碰撞者”,通过主题讨论、沟通,形成有机的知识体系。
2.考核体系的改革。考核成绩从单一的考试改变为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从机制上强制实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的自我参与和自主学习。鼓励教师从事教研,自主设计教案和学案,每个教师的学案及教案设计要发挥自己的专长,从而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建优质高效的课堂。
3.做好教学过程的监控和实施。面对能力不同、特点各异、思想张扬、认知缺乏的初中生来说,课堂的讨论和发言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所在。教师如若不能很好的监控教学过程,在实施授课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断片”,讨论话题无人问津、教学秩序混乱不堪,对高效课堂的构建起消极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监控中的作用和角色尤为重要,要反复演练和琢磨,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数。
四、教学实践
1.框架讲授,作业布置。框架讲授是在课程开始之前,对课程内容进行提炼形成框架,设置问题要依据框架,避免将内容讲透。以“青春的情绪”为例,可将框架设置为“图片视频展示—引出问题“情绪的基本类型”—故事精讲—头脑风暴—特点归纳”,讲授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启发法、案例法、讲授法、情境法等多种方法。
2.分组实践,自主学习。将全班学生用对分易教学软件进行随机分组,每5人一组,设定一个小组长,依小组布置自主学习作业。内化讲授的框架内容侧重重难点,由实践“观”理论,由理论“观”实践。这里的实践既覆盖教师讲授的实践,也覆盖学生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实践。布置的问题和作业具有开放性、层次性和梯度性,使其在学习政治理论课程的过程中结合社会、学习和生活实际。
新课标颁布之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者都认真探究并实施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笔者拥有多年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经验,加之对新课标的学习,提出了两点对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效果的粗见。
一原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不足之处
1.部分内容脱离实际或者指导缺位
旧课程标准强调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新课标实施之前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往往过于注重对于某些理论的宣讲与阐释,这些理论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与初中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现象,思想政治课离学生的生活较远,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旧课程标准强调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而实际上,思想品德应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是生活性、实践性的课程,单纯的“思想性”教学很难使学生领悟真正要传达的思想。比如,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育中,要教导学生精神风貌健康向上,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而在当前社会环境中,社会的复杂性已经远远超出了课本上所能描绘的一切,总有些环境或者突发事件是课程中无法全面涉及的,如果学生单纯地按照课程中要求的行为去行动,面对这样的情形,学生的指导依据就会缺位。所以,旧课程标准下初中思想政治课程单纯的“理论性”、“思想性”教学,部分地与实际相脱离或者缺位,严重影响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
2.教学方式陈旧
新课标实施之前,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陈旧也是该课程的主要弊端之一。一般情况下,课堂教学往往采用教师教授的方式,教学互动性不强。课堂上多数时间掌控在教师手中,教师不停地书写板书,学生边听边记,主要的教学途径是教师的教案——课堂板书——学生笔记——学生课后的复习背诵——下堂课教师检查记忆情况,这一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这种封闭、单向、机械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新课标下提高教学效果的举措
1.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中融入人文性教育
新课标将旧课标下的“理论性”、“思想性”教学进行了发扬和拓展,强调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实践性”和“生活化”。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当前初中学生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初中思想政治教师要结合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例如当前的初中生,特别是学习成绩中后的学生,往往会沉溺于网路和游戏,整体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一共性问题,作为德育的主要教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师可对学生实施差异化教学。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必要补充,提高思想道德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中,笔者结合实际,对学生分阶段开展生命教育、生活教育,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加强自我防范教育,预防违法犯罪;教育学生学会感恩与分享,培养团队精神,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履行责任,要具备大爱精神,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理智面对学习压力,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创新精神,通过案例教学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对于生命、生活的思考,使得学生在健全心智和提高全面素质的基础上,完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目标。
2.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模式陈旧直接导致了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不佳。新课标实施后,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应用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借助多渠道,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构建主义学习方式探讨。在教学中,笔者强调思想品德课实践性,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信息化时代,要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鼓励和引导学生对热点事件、热点节目的解读与关注,让学生运用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构建主义的学习模式,在求知、探知和用知中都充满学习的乐趣。
现代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媒介发生了质的变化。多媒体教学在现代教学中已经基本达到普及,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及目标,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手段,以探究的方式教学和情感体验的教学法都值得尝试。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另一个有效途径是必须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初中思想政治教师要充分认识和重视这一点,既要重视群体教学的有效性,要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别教育。对学生的个别教育也应促进集体的巩固和发展,把群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新课标实施后,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无论从内容还是从模式上都要有所调整,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加强对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为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进行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一、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曾有学生这样评论政治知识:听之无味,学之无趣,上课不学,下课不记,考前突击,考过抛弃……虽然是带有调侃的意味,但是也充分说明了学生对于初中政治科目的不重视。新课改指出,当前的思想品德教育缺乏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针对性的缺乏是指未能从学生成长、发展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真实的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问题和需要出发,而更多地是基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考虑和成人世界的品德要求出发,来设计学生思想品德课程。与之相关,缺乏针对性必然使得这种教育远离真实教育情景中的学生,学生的主动性自然得不到充分有效地发挥。所以只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学就会变得简单的多。在笔者看来,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改变学生对政治课程的传统理解,让他们认识到政治不是他们想象中的枯燥无味,而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连的,比如初中生的情感控制,比如法律基本常识,比如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比如时事政治,要使他们认识到政治课对他们成长的重要作用,从深层次体会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在教学方式上,这就需要老师利用合适的方法和巧妙的语言向学生传达这一信息,即不引起学生的反感,有能达到预期效果。例如,老师们可以结合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融合思想政治的课程知识,将知识与现实相结合,从而改变学生一贯认为思想政治课枯燥乏味的印象。还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设置多种教学情境,比如在学习法律知识的时候在课堂上设立“小法庭”,让大家对某一事件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评判、讨论,教师再根据大家的意见就可以看出学生碎玉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相互之间的辩论也会让学生之间对于学习过的知识有一个新的理解,更可以改变政治教学原本呆板的教学模式,可谓一举多得!
二、课堂教学要采取生动有趣的导入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好比是一个故事的开头。如果故事的开头能动听、能悬念叠出,就很容易吸引听众、引人入胜。一节课,导入得好与否,直接会影响到该节课的整体质量。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使学生感受到政治课不是那么一成不变,不是那么枯燥无味。这样,一节课有了很好的烘托和前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营造整堂课良好学习气氛的效果。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我采用了趣味引进导入新课程的方法,比如,在讲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时,我的引入是这样的:假设你买彩票中了五百万,这时你会想到做什么呢?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纷纷发言说买吃的、买衣服、存一部分、买股票等等,然后我就顺着学生的思路讲了储蓄这部分知识,收到的效果非常好。好的开头是成功了一半。相信在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到“教师—学生”的互动教学活动中,这样,活跃了课堂,活跃了气氛,活跃了学生思维,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了新课标的主旨与要求,把曾经让学生和老师都头疼的政治课上活上好上得妙趣横生。
三、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它通过抽象的观点、深刻的道理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因此,要学好政治,难度较大。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内容于一体,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性、增加学生的可选择性,又能体现因材施教原则。使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生动,从而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给传统的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增强了政治课教学的趣味性、实效性。例如:近几年高中会考政治科目是开卷测试,试题一般都是通过最新的时政热点,要求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加以分析说明。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收集各类新闻报道中的焦点问题,收集互联网上争论较多的热点问题,让他们主动与他人讨论这些问题,借用他人的人生阅历,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培养他们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加以讲解点拨,可以促进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从了解事物现象到认识事物本质,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而且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视野。同时,通过网络及时把一些热点现实材料下载给学生,让学生分析、讨论,达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统一。既提高了政治课的时效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也要注重课后整改,提升教学的理论性
我们在每上完一节课后,静心沉思,总会有些成败和得失,抑或有所感悟。如果能及时地记下精彩的瞬间或疏漏之处,写下一失一得之见,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案,作为今后完善教案、改进教学、探索规律的依据,则可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课后整改,重在及时,贵在坚持。课堂上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进发出“智慧的火花”,这种“灵感”、“顿悟”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去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在记录了一定时期后,还要及时地进行归纳整理,要学会“反刍”,且能从“点点滴滴的小收获”中悟出教育理论的“大道理”来,从而使第一手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高度,并从教学理论上进行验证,形成从“实践——理论——实践”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课后整改,不仅有利于拓宽自身的专业视野,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把已有的教学经验理论化、系统化,而且还有利于开创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多媒体介入到政治课教学中,可以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历史与现实的限制,激活学生的兴趣,降低学习难度,缩短学生的认识过程,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发展,由计算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以其特有的图文声像同步、三维动画演示、模拟实物形成过程等特点,深受广大教师的青睐。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把握其使用时机,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此,笔者拟就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提高教学效果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书本是船,兴趣是帆。兴趣是一个学生学习态度是否端正的关键因素,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程源源不竭的源动力,兴趣是扎实开展学生活动的思想基础,兴趣是学生积极思维,发挥想象力、创作力的催化剂。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而课堂教学是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场所。
从几学年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来看,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关系到学习效果的好坏,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采用“一言堂”式的“填鸭式”教学,大部分学生是在被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这一总过程,教师只顾自己讲,不顾学生的参与情况、理解和接受情况,缺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缺乏学生参与意识。
而现在多媒体的应用却让那些书本上枯燥的文字通过画面、声音,色彩的展示、传递信息,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最终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代气息
思想政治课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学科,也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与此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而多媒体教学可灵活及时地运用各种信息,具有传授知识新、快、全等特点,我们把这种特点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就能使思想政治教学与国内外形势、当前的社会热点以及时代聚焦点有机结合起来,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反映时代的脉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接受了最新的信息,也能够逐渐地培养起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重难点
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是在教案中注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直观地看到这一点。如果能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创造气氛,再现有关场面,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
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供的教学信息,不受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微观的限制,根据教学需要,可把教学内容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这有利于帮助教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再者就是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可以视听并用,变静为动,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更好地突破重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促使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
政治课中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表面上看似乎教师的负担减轻了,其实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要制作一课比较成功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必须深入理解教材和教学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以及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综合编排有关材料,甚至动画画面的制作、录像的剪辑、音乐的选择等等都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师通过自制课件,在教学实践中增长了才干,提高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五、教师自身思想道德水平,会直接表现于教师的言行中
从而作用于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当教师思想道德水平高时,那么自然会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得到学生的信服,从而心甘情愿地跟随着教师的引导努力学习,反之亦然;其次,教师的教学水平会直接作用于教学实践,影响教学结果。我们要知道,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仅体现在其对教学内容的讲解上,还体现在教师根据学生个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组织“因材施教”上。学生作为学习个体,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在学习成果上,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好,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在学习动机上,有的是因为学习而学习,有的则是因为知道自己要什么而学习;在学习方法上,有的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有的则灵活运用其它记忆法,这种种的不同组成了一个班级,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要求教师以学生为基础,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从而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
总之,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是我国21世纪教育改革中的一种重要模式,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改善传统的手工业性质的政治课教学方式,告别粉笔、黑板,走向视听形声结合的现代化的高效率政治课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时代和社会的迫切要求。因此,每位教师应该积极、踊跃地投入其中,根据政治课教学的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教学中充分做到合时宜,使其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