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讲解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讲解范文

发布时间:2024-03-26 17:18:5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讲解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讲解

篇1

发现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技巧,当然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有些现象对语文课堂教学有促进作用,而有些现象的出现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为了辨明哪些现象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需要及时加以解决,就需要教师首先对语文教学的特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笔者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有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1)教师的引导要与学生的独立思考结合起来。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教师要注意将对学生的引导与学生的独立思考结合起来。教师不能再像传统教学那样独霸课堂,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会很少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独立的思考,才能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2)基础知识教学与能力教学相结合。高中语文教材上的知识十分丰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因为高中英语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不管是学生在解决实际的语文问题的过程中还是在考试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应用能力,对基础知识进行灵活运用。(3)理论教学要与实际相结合。高中教材上的文章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很重要,而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对生活感悟的基础之上。

二、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1.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没有体现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对文章逐字逐句的讲解,学生伏案做笔记忙得不亦乐乎,表面看上去十分和谐的课堂实际上却存在明显的教学问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不加思考地将教师讲述的知识点记载于教材之上,课下再不假思索地对课堂上记的笔记进行死记硬背,实际上这就严重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这一现象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2.学生灵活运用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不强

语文是人类思想情感的凝结同时也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想要有效把握好语文这门学科,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就要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既要能够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又要能够对基础知识进行灵活运用。目前存在于高中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不强,虽然掌握了大量的基础知识也掌握了很多方法与技巧,但是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依然不能通过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加以解决,这既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同时也影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

3.语文教学受到教材的约束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千挑百选的精华,因此通过对教材知识的学习不管是学生的知识还是思想情感都能得到有效提升,然而教师的教学受到教材的约束也是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明显问题。教师把教材上的知识细化后对学生展开教学,对教材知识的讲解就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教师对教材知识进行扩展或者将与教学相关的知识引入课堂教学的时间就很有限,这会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局限于教材,影响了学生的语文视野。

三、应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机制

1.突出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最忌讳的就是教师直接将问题的答案告知学生,扼杀了学生的思考空间。不管是简单的问题还是比较复杂的问题,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寻找答案,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变得更加灵活,对问题的感知能力才会逐渐加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才能逐步得以提升。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得出的答案才能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语文课堂教学也变得更加有效。

2.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笔者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如果机械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点与学习技巧的教学,那么自然会影响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提升。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那么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将会得到逐步的提升。因此,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就要提高教师教学的灵活性。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空穴来风”这一成语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对这一成语的含义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同时还要举一个实际运用该成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随后教师还要要求学生亲自去使用这一成语,这就大大提升了学生对这一成语掌握的灵活性。

3.语文教学应该不拘泥于教材

篇2

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基本素质存在着普遍意义上的定位,即学习成绩较差,自我约束力不够。职业高中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学生毕业之后,就要步入社会中从事相应的工作。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文字解读能力,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但是重视技能而忽视语文知识的培养职业高中教育,需要对于语文教学实施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参照普通高中语文教学模式

目前职业高中在基础知识教育上,依然参照普通高中的教育模式,为的是希望更多的职业高中学生能够有机会步入大学进一步深造。语文是大学入学考试的主科,因此在职业高中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语文成绩格外重视。对于职业高于语文课程教育出现了向普通高中转移的态势,语文教师讲课会对于考试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反复强调,并加强了习题训练。由于职业高中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对于知识的理解也存在着局限性,那么对于知识的掌握也仅仅浮于表面而没有能力深入理解。

(二)忽视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

职业高中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职业高中学生的职业素养,使他们在毕业离开学校之后,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基本生存能力,以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然而从目前职业高中的语文课堂状况来看,学生并没有对于语文教学产生兴趣,虽然作为一门基础课程,能够培养学生对于文本的领悟力,但是,由于语文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不存在直接的关联,因此在职业高中学生来讲,语文的学习是可有可无的。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上依然固守着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教学创新意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不够重视,这就导致语文教师与学生之间并没有形成师生互动,没有达成语文教学和学习的一致性。另外,学生进入职业高中后,其知识起点低,因此对于知识的领悟力明显欠缺,加之升学压力小,多数学生更多地需要面对就业压力,就造成了重视专业技能而忽视了基础教育的现象。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其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二、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课堂实践

(一)职业高中语文教材的改革

职业高中的语文教材要体现基础知识教学,同时还要使其成为文化熏陶的载体。职业高中的学生学习语文是要提高对于语言的理解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文化道德修养。那么,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要通俗、直观而且还要具有感悟力。无论是文言文,还是诗歌,要选择可以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的篇章,还要有情节感染力,以吸引学生乐于阅读。《诗经》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的空中楼阁》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项链》的解读更会给人以深刻的反省。各种传世精品用精美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深入其中则更具有启发意义。鉴于此,在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对于语文教材内容要精心挑选,而且教材的形式也不可忽视,雅俗共赏而富于趣味的教材形式更具有趣味性,采用这种形式会令学生感到有兴趣。

(二)职业高中语文教法的改革

在进行语文教学中,可以辅助多媒体,将语文的教学转变成为文学欣赏课,将一些较为抽象的语言以画面的形式表达出来,以更为直观的、动态的图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讲解莎士比亚的名著《威尼斯商人》的时候,可以将一些油印的精彩图片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出来。通过让学生欣赏画面,对于相关文本的解读会产生一种冲动感,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的内容局限而将《威尼斯商人》的故事情节配合课件讲解出来。

三、实施语文教学改革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职业教育除了专业教育之外,更为注重道德情操的培养,因此在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改革中,就要充分地挖掘教材的内涵,将道德教育渗入其中。进入到职业高中阶段,学生的学生成绩会逐渐地被淡化,主要强调学生的技术能力,因此人格素质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对于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一般都会与确立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于语文阅读文章的解读,让学生从文章内容中更多感受到的是思想内涵和文学价值,从而实现对于自我身心的塑造。比如在古诗词的讲解上,将诗歌的庄严和词的媚气凸显出来,充分地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以及创作者的思想内涵,而弱化对于诗歌具体文本的解读。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下,感受到李白的浪漫、苏轼的奔放与豪迈,将中国的文学光彩充分地绽放出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美感,不知不觉地深入其中。

(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职业高中教育的特殊性在于,让学生能够更为适应社会的需要。职业高中学生在校园中生活和学习,与社会接触有限,语文教师就有必要将教学形式转向社会性,将各种与学生专业有关的社会信息融入到语文教学当中,将语文教学以本学科为基础,无限地延展,以培养学生能够将各个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另外,采用多媒体语文教学,可以不拘泥课堂教学,而采用网络教学的形式。在开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把语文教学大纲内容传送到校园网络空间当中,让学生提前查找相关信息。在培养学生搜索信息能力的同时,还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高中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将社会适应性融入其中,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教学是基础知识教学,但是在教学中,要将语文教学有所延伸,并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融通,以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综合驾驭能力。在语文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职业目标,并配合教学环境,使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形式更为生动。

参考文献:

[1]邓传洪.新课程标准下农村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课改探微,2012(01).

篇3

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教学对情感的表达。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进行的阅读、写作都是最好的体验情感的过程,其中语文趣例在高中语文课堂情感体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要不断优化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验情感的氛围,促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快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老师要以快乐为主旨,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生动形象的例子;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感知知识获得的过程;以情感体验为指导建立语文课堂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艺术的熏陶魅力。

一、语文趣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1.语文趣例的应用可以烘托出课堂情感的教学气氛,优化课程设置。老师在应用语文趣例进行课程讲解时可以为学生营造相应的感情氛围。例如在讲解关汉卿的《窦娥冤》时,可以介绍相应的作品背景,使学生感受到当时社会的氛围,这样再进行课程讲解,就会使学生自觉地融入作品中,使学生更好地体验语文情感,进一步强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2.语文趣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获得的渠道,促进学生的情感升华。高中语文课堂情感体验是建立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知上,实现情感的表达目标。合理运用语文趣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基础知识,提高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有效进行情感交流,实现彼此沟通顺畅,促使自身情感的升华。

3.学生对语文趣例进行理解时可以更好地联系到生活实际,提升自身的情感感受。通过高中语文课堂开展语文趣例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生活,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更好地提高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更好地进行情感表达。

4.语文趣例可以更好地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情感的体验。高中语文教学体系的建立可以更好地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情感体验,语文课堂情感体验包含许多方面的内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语文趣例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更好地发挥语文趣例应用的实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5.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对语文趣例进行实际的应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情感,培养乐观的心理素质。语文趣例已经成为课堂导入的重要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可以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语文趣例的应用有很多手段,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对课文的内容进行细致分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先进的教学工具,讲解课程内容。

二、情景教学中对于语文趣例的应用

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语文趣例教学,有效进行语文课堂导入,将学生引领到教学情景中。情景教学可以将学生引入语文情感体验中,这是情景教学过程中运用最广泛的教学方式。学生积极的情感可以通过情景激发出来,在感性的基础上领略文章的内涵。否则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消极地对待学习,这对教学及学生的成长都产生不良的影响。在进行语文情景教学时,要注重对情景的设置中适当地应用语文趣例。

三、写作教学中对语文趣例的应用

1.语文写作过程是对学生综合知识的总结,是实践的重要过程,同时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应用语文趣例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语文趣例的应用可以使写作教学取得实质性的发展。例如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明确写作是一种书面形式的表达,学生在词汇的运用上会出现一些相应的错误,老师通过语文趣例的应用纠正学生写作方面的问题,使学生在趣味中增强高效写作能力。

2.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语文课堂情感体验教学已经成为指导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思想,关系到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语文趣例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影响高中语文课堂情感体验的效果。正确地运用语文趣例可以活跃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的兴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方式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例应用,不断优化教学架构,更新教学形式,使高中语文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四、结语

我们要深入细致地研究语文趣例教学,正确对待语文趣例带来的功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取得成功。不断发展教育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例子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更新教学方法,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经验,不断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36-01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学校关注到如何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这一问题,高中语文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拥有坚实的文化基础,对于培养高中生的高尚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意义非凡。本文深入探讨了高中语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如何将人文精神渗入高中语文教学中等问题。

一、高中语文课程中包含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指人类的一种自我关怀,具体体现为在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尊重,对人类遗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的珍视,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塑造的渴望。人文精神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性,其内在核心就是人。

人文精神教育可以引导人们怎样为人,却不能形成完整体系自成一派,所以,必然要以一门具体的学科当做媒介来向学生灌输人文精神,将二者融为一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就实现学科当中的人文教育。语文是人文教育的主要学科毋庸置疑,高中语文又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因此,在高中语文当中教授人文精神也是最佳良机。

二、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不可替代性

如今在枯燥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现状基础上,加入人文教育无疑会给如文课堂带来新的活力,既响应了时代的号召,也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加快了与世界文化接轨的步伐。我国的教育方针越来越倾向于培养人文精神,选在高中这个阶段,就是期盼着应试教育给学生造成的影响能够减弱,培养出全面复合型人才。所以,在高中语文课程中渗透人文教育是践行教育方针的榜样。特别是在课程改革后各界更加关注人文精神教育,在新课程标准影响教育内容不断深入后,语文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实施的步骤,都愈加贴合人文精神。

三、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人文精神。

1、采用人文教学的思想

首先,纠正高中语文教育传统理念的不正确之处,纠正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一味注重基础知识和答题技巧的思想。我们应把人文精神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相结合,两种理念取长补短,发挥人文精神对语文知识技能学习的辅助作用和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对人文精神培养的促进作用。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领路人,唯有教师自身真正的理解了人文精神的精髓才能引导学生走上人文精神语文基础知识共进的正确道路。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文化素质,人文素质,重新树立新型的人文教学理念,构建创新的知识结构,督促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

2、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良好学习的效果需要良好的学习氛围,人文精神渗透表现在可以帮助建立一个人文精神浓厚的教育环境,学生们身处充满人文精神的氛围当中,长久下去定会耳濡目染。教师要给学生们充足的沟通机会,以培养学生们的主动性和踊跃性,使之爱上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培养拥有正确的价值观的学生,才能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带来积极影响。

3、用一定量的课堂时间,教授人文知识

在以往的高中语文课堂上,几乎全是针对考试进行的应试教育,想要真正的培养学生的人文内涵,老师就必须改变原来的课程结构,利用一定课时进行彻底的人文教育,例如在讲解《长恨歌》时,我们不但要分析和背诵文章,更要深层次考虑当时的社会背景、思想意识,作者个人的遭遇等进行深入讲解,尽量从人文关怀角度让学生领悟文中的情感。

4、配备齐全的硬件设备做为人文精神教育坚实后盾。

高中语文教学知识较为丰富且较之初中语文来讲更加深邃,因此,为了让学生更立体的感受人文精神的内涵,在教学中我们应竭尽所能准备硬件设备给学生运用。比如,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可以将诗歌以标准的朗读方式读给学生听,为学生表演提供道具,例如老师教授完《雷雨》内容后,可以让学生们以表演方式重回那个年代,即复习了知识又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了那时那物。

5、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全方位接受人文精神影响

多姿多彩的人文活动利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比如可以采取诗歌朗诵或者话剧表演的形式开展比赛,学生表演前定会身临其境的从文章主人公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深入的文学作品的内涵,深刻的感受文章作者的初衷,领会其中的人文精神。总之要在高中大力开展各种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活动,多角度的帮助学生体会人文精神的美。

6、采用人文评价制度

教学评价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于能够全方位掌握学生知识熟练程度和能力强弱,更有助于老师自我反省以求教学更加完美。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心理差别来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教师要用心挖掘学生们的潜能,对于好的方面要给与肯定和奖励,学生得到肯定后一定会带着愉快的情绪,更加努里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刻板,要学会灵活教学让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

总之,前文所讲的人文精神不止涉及精神层面,对物质方面构建也是有益无害。所以,身为一个千年古国身为一个文化大国,怎能在人文精神上败下阵来,怎能没有一个完善而优秀的人文价值体系作为软实力。完善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教育措施,是每个高中语文教师的责任。

篇5

随着高中语文专业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其中,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存在左右摇摆的现象,没有有效统一。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依存的,二者不可偏废,教师应该采取积极的教学策略,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高中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相互依存

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比小学、初中阶段更加成熟,以学生的认知能力来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都不断发展并渐趋完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知识”与“人文”两大任务要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文学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所以,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依存的,二者不可偏废。

首先,工具性离不开人文性的滋养。语文的工具性主要强调学生对文学词类、句式等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而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中,是无法脱离人文性的语言环境的。比如,在讲述文言文时,很多文言文词汇、句式与现在的白话文有很大的区别,如果脱离文章的语言环境,单纯进行字词、句式的解读,就很容易产生错误的理解,如文言文中“走”的意思在现代白话文中并不是走路的含义,而和“跑”的意思有些相似,所以在理解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语言环境。与此同时,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不能脱离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要正确地解读文章,就需要联系文本相关的写作背景、人文因素等,否则容易产生理解的偏差。

其次,人文性离不开工具性的承载和强化。语文的人文性是抽象的,它的内容隐含在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文本当中,学生是无法脱离语文的语言文字等的基础知识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的,必须在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基础上理解文本的人文性。比如,在理解文言文《过秦论》的思想内涵时,学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和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句式等的意义与用法之后,才知道文章的意思,进而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性与人文性。总之,语文的人文性不是空中楼阁,老师需要在不断加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对学生语文人文性的教育,促使他们形成高效的学习方式,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提高文学素养。

二、高中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的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达到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实质性、全方位的提高。那么,如何有效地将高中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呢?

首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在语文课堂的导入与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故事导入、问题导入、类比导入等课堂导入方法,以及多媒体教学、直观教学、故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讲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老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赤壁景色的纪录片,以及三国演义的影视片段,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在积极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积累丰富的人文素养,这样便有效地结合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加强学生的诵读教学。吟诵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并且感受人文的熏陶,拓宽自身文学的视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诵读教学,让学生通过初读感知、泛读断句、研读深思、感悟理解的诵读,熟练掌握文章的语文知识,并在诵读中不断感悟文章中的人文精神,陶冶情操,提升文学欣赏水平,最终达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最后,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就像一个个“容器”,老师不断往里面填塞知识,学生被动学习,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老师纯讲解无法有效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应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与老师、同学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思考,解决相关问题,提高人文素养,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两方面的特性,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而人文性则是语文学科的必备属性,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工具性离不开人文性的滋养,而人文性离不开工具性的承载和强化。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融合,主要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诵读教学,不断推动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篇6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117

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是学生、教师、家长的共同心愿,尤其语文作为高考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想要使高中学生取得优异的语文成绩,不仅需要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努力,而且需要学生掌握有效的应考方法,这样才能切实达到提升学生的应考能力的目的。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有助于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应考能力的方法,在此与大家分享,希望对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应考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不管在哪一环节的教学中,都要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重视。本人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的过程中发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应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积极的展开教学活动,还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对语文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往往应考能力也较好,而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往往也难以掌握有效的应考方法,鉴于此,本人提出高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时,要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引起重视。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在提倡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因此也积累了很多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与技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学习兴趣,在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多种有效的应考方式,为学生取得优异的语文成绩做好准备。

二、夯实基础知识

进入高中阶段虽然学生要学习的语文知识点变得更加复杂,难度更大,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基础知识依然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学生也只有有效的掌握了语文基础知识,才能为应考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应考能力的提升不是凭空而论的,应该建立在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这样学生才能通过有效应考方法与技巧的应用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当然,想要通过使学生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的角度提升学生的应考能力,需要学生将工夫下在平时。有些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时,由于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板块方面存在欠缺而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补救,这无疑与语文学习的规律不符合,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引起重视,在日常的学习中打好语文基础,将学生应考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

三、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复习策略

不管是大型的考试还是小型的考试,在考试之前教师总会给学生留出复习的时间,可见复习在学生考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时也要对复习环节引起重视。我们通常将学生能否取得优异的成绩定位于学生日常的学习,而没有对复习环节对学生考试产生的影响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很多教师只是让学生在复习环节对以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对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与技巧没有引起重视,因此学生也没有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与技巧。实际上教师不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与技巧,会对学生有效应考产生不良的影响,鉴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新时期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复习环节引起重视,并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与技巧。

(一)提升学生复习的计划性

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首先要指导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要有计划性。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语文知识点繁多,而学生在考试前进行复习的时间却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只有提升学生复习的计划性,学生的复习才能按部就班地进行,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才不至于慌乱,进而才能收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二)提升学生复习的策略性

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不仅要鼓励学生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而且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复习策略。例如: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对十分熟练的知识点该如何进行复习,对不理解的知识点该如何复习,最终使学生能够全面、有效的掌握知识点,避免出现知识盲区,为考试做好准备。

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要求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了更好的跟上现代教学的步骤,考试也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灵活应用能力,因此,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应考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的过程中,要对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引起重视。

翻开高考试卷及高中学生平时的考试试卷我们不难发现,试题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如果学生难以对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很难有效的解题。那么,高中语文教师该如何提升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呢?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的提升,也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需要教师将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去。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全面把握知识点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一些进行练习的机会,这样学生的应用能力就能够逐渐得到提升。除此之外,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应考能力,教师还要对学生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应用训练,例如教师可以结合高考题目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在实战演练过程中对知识点的灵活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篇7

在高中教育教学中语文作为重要的学科科目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高中语文学科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相应的基础知识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此,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教学中广大教师的重视。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具有优秀的品格,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意义

(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国传统文化本身内涵比较丰富,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为学生渗透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加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对学生价值的培养也有一定的作用。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丰富性,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了解民族文化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让学生学习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内容,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具有健全的人格品质,还能够让学生从多方面了解我国的文化历史。学生在学习高中知识的同时,能够了解到我国文化发展的伟大成就,并能够感受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取得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

二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一)忽略情感方面的教育

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给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一些古文、古诗词。更多的是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对传统文化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以便能够在思想上得到和古人产生一些共鸣,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其精髓[1]。但是在当前的高中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给学生渗透学习古文的一些方法,给学生讲解古诗文中的一些知识,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领悟古诗文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就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过分依赖工具书

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古典文学的学习途径,但是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不能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学习,大部分学生都是借助工具书进行学习,《高中文言文翻译》这些工具得到了学生的青睐,学生通过这些工具来学习古诗文,但是就缺少了自身的理解,这样学习古诗文的价值也就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也就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应注意的问题

(一)提高文化素养

在我国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多次政治以及意识形态上的冲击,越来越远离人们的生活。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渗透已经成为在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在人们的生活中要意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定的人文环境,以便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强化汉语的社会地位

在我国历史的发展中汉语一直是我国的母语,也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对母语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国人民的素质。但是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母语教学并没有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为此,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需要意识到母语教学的重要性,以便更好的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三)提升教师素质

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的角色不仅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引导者,更是传统文化教学中的实践者。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的素质,以此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以便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挖掘教材

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教材内容的学习都是经过选择编排成的,在教材中的每个学习内容都具有一定的文学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传承传统文化。为此,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要能够深入挖掘教材中所隐含的文化因素,在讲解过程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授,对文章的分析从思想、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的传统文化的渗透,更好的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韩愈的《师说》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总结出在学习内容传统文化中从师求学的内容,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到我国尊重教师的优良传统。又如在学习《鸿门宴》的相关知识时,教师要能够从历史背景进行讲解,以此了解其中人物和相关历史,体会其中表达的情感以及相应的民族精神。

(二)了解作者情况

要想更好的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要能够了解作者,对作者的生平进行了解,作者的作品一般都与生活的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作者会在作品中表达出一定的思想感情。例如在高中语文知识学习中学清照的诗词时,需要先对其的生活情况以及感情进行了解,以便更好的体会创作作品的内容[2]。李清照的作品一般包括前期和后期,在前期的作品中主要是反应李清照闺中的生活,主要是表现一些自然风景以及表达离别的思绪,后期的作品更多的表达自身对故乡的思乡之情,反应出自身生活的孤独。在高中语文知识学习中要能够从这个层面进行思考作品,从而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注重思维方式的应用

汉语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传授的主要手段,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对传统文化的渗透要能够意识到汉语思维的应用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学习传统文化的精髓,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六国论》的相关知识时文章在开头和结尾部分都体现了“弊在赂秦”这一核心思想,在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者在写作时是按照传统的写作思维进行写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让学生意识到这种思维方式以便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传统文化古典诗词的学习中有很多的对偶句式,这是在传统文化中表达技术平衡的一种思维方式,例如《前赤壁赋》、《滕王阁序》等。教师在讲解时要让学生意识到写作思维方式,从而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进行传统文化的拓展教学

在高中语文学过程中会学习到很多的古典诗词,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会接触到很少的一部分,学生本身在学习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接触也不多,所以学生也就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3]。为此,在高中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能够结合课文中的古典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五)利用课堂内外更好的教学

篇8

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高中语文教学,应在初中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而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1]这一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语法与阅读、写作有十分重要的关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语法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是不可忽视、不容大意的一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一、学习高中汉语语法知识的意义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文章不论从内容还是写作手法上都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3]在分析文章时,若语法知识匮乏,就难以正确把握一些长难句的深层内涵,无法深入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若进行写作,更是语无伦次,语意不通。[4]因此,学习高中汉语语法知识意义重大。

(一)语法知识是语言表达的基础

语法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语法知识是语言表达的基础。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格拉・布朗说:语言的最高境界不只是掌握语言形式,而是掌握语言形式以完成语言交际功能。而在日常交际中,我们经常能遇到学生表述问题语无伦次、不知所云的现象。学习语法知识,就可以指导学生在日常交际中准确、流畅、得体地表达。

(二)语法知识是病句解析的关键

近年来,病句判断题在各类考试中频繁出现,做这类题要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等句子成分,抓准题干,准确分析句意以及句子成分之间的搭配,这样才能找出句子的病因,正确解答,因此语法知识是病句解析的关键。

(三)语法知识是古文阅读的保障

文言文中的语法知识较多,很多学生总是难以准确把握所谓的宾语前置、名词的使动和意动用法、判断句、倒装句等,而对古文阅读望而却步。因此,语法知识是文言文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系统的语法知识是古文阅读的保障,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大意,更好地掌握作者的深刻思想。

二、延安中学汉语语法教学情况调查概况

(一)调查目的

汉语语法知识是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近年来,语文教育界有“淡化语法”的流行说法。为了切实了解汉语语法教与学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升语法知识在高中阶段的重要地位,实现高中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笔者特对延安中学汉语语法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延安中学高一、高二年级的100名高中学生,以及高一、高二年级的17位语文教师。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具说服力,这100名高中生分布在火箭班、实验班、普通班等不同层次的班级里,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三)调查方式

根据调查的需要,设计了两份问卷:一份是调查学生的“高中学生汉语语法学习情况调查问卷”,一份是调查语文教师的“高中语文教师汉语语法教学情况调查问卷”。本次调查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并与访谈对话法、个案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确保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合理性。

(四)调查结果

1.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语法基础知识薄弱,无系统的语法知识体系

在被调查的高中生当中,竟有23%的学生不知道汉语语法,81%的学生接受到的汉语语法知识体系是零碎的,27%的学生学习语法知识没有依据,60%的学生依据现有课本学习汉语语法知识,甚至还有28%的学生在写作当中经常出现语病。由此可知,高中学生语法基础知识薄弱,没有系统的语法知识体系。

(2)语法认知水平高,但语法学习兴趣淡薄

在调查中了解到,有82%的学生认为语法知识对高中语文学习有帮助,8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语法训练。虽然高中生对汉语语法有如此高的认知水平,但是,在被问及“你希望语文老师用专门的时间讲授语法知识吗?”时,68%的学生都选择了“不希望”,而且63%的学生对汉语语法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18%的学生认为高中教材不要增开语法课。即使有62%的学生要求增开,也希望将其作为选修课。

(3)运用语法知识的自觉性较差,语法学习能力较低

86%的高中生表示理解汉语语法有困难,仅有4%的学生认为汉语语法很容易理解、掌握,可见高中生的语法学习能力较低。而且45%的学生说在考试中会遇到相关的语法题,却很少运用语法知识解答。69%的学生在做修改病句、文言文阅读题时都不会运用相关的语法知识,全靠语感或猜测。仅有7%的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语法知识解答相关题型。本来高中生所掌握的汉语语法知识就少,他们运用语法知识的自觉性如此差,自然直接影响他们的语法学习能力。

2.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1)语文教师自身语法素养低下

在被调查的17位语文教师中,只有一位教师的教龄是5年以下,但是在被问及“您对汉语语法知识掌握得如何”时,仅有5名教师是非常系统的了解,而且有12名语文教师对初中与高中汉语语法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是很了解,占了总人数的71%。这样的数据显示,语文教师自身语法素养低下。语文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如果其自身语法知识不够系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

(2)语文教师对语法的认识不足

虽然有71%的语文教师都觉得给学生讲解汉语语法知识意义很大,但是88%的语文教师认为近年来高考试题中汉语语法知识涉及的不多甚至不涉及。而事实上,在考试中很多题型都隐含着一定的语法知识,例如多音多义字之类的题涉及语素的知识,成语辨析题涉及短语性质和结构的知识,扩句与缩段涉及句子成分分析、句群结构分析等语法知识。如果语文教师对语法的认识不足,就不会在日常教学中讲解相关的语法知识,这样会使语法教学处于一种无序状态。[5]

(3)语文教师语法教学方法单一

在被调查的17名教师中,65%的教师说目前学生汉语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差,学生语法学习的现状不容乐观。但是遇到学生语法知识欠缺的问题时,76%的老师都是碰到相关问题时才会讲一些语法知识,只有18%的语文教师会系统地给学生讲解语法知识。而在讲解语法知识时,95%的教师都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讲,学生听,如此单一的教学方法,更加使得学生厌倦学习语法知识。

三、高中汉语语法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语法知识枯燥,师生均对其产生距离感

跟语音、词汇相比,语法具有更明显的抽象性、稳固性和民族性。[6]这是语法的三大性质,尤其是它的抽象性更加让人望而生畏,斯大林曾说:“语法从词和句的个别和具体的东西中抽象出来,把作为词的变化和用词造句的东西拿来,并且以此构成语法规则、语法规律。”[7]语法知识枯燥乏味的特点以及它自身的难度、深度、复杂度,使得教师和学生对其产生距离感,直接后果就是高中学生语法知识十分薄弱甚至一片空白。[8]

(二)教材忽略语法的编排,导致师生均不够重视

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中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知识,但不能脱离语言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讲授和操练,更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和定义。基于这样的要求,高中语文教材基本不直接涉及语法,甚至萎缩了汉语语法的内容。[9]是否在教材中讲解语法知识完全由教师掌握,语文教师因此对语法知识不够重视,很多教师也就不会系统、完整地讲授语法知识。

(三)功利性的教学目的使得教学不系统

近年来,考试大纲对语法知识没有明确要求。许多语文教师在采访中提及,语法知识在高考中不会直接考,即使涉及,他们在平时教学中给学生讲解的语法内容也足够使用。因此,大部分语文教师都不会系统地讲解语法知识,学生更不会系统地学习,这使得汉语语法慢慢退出教学课堂,“语法盲”在学生群体中越来越普遍。[10]

(四)初中语法基础薄弱,直接导致高中出现语法断层现象

很多高中语文教师表示,学生应该在初中学习系统的语法知识,高中阶段是对语法知识的补充和拔高阶段。然而,现状却是很多高中生在初中没有接受系统的语法知识,甚至根本没有学习,如此薄弱的语法基础导致在高中出现语法断层现象。就算有些教师欲给学生系统地讲解语法知识,出于时间和高考指挥棒的考虑,也是爱莫能助。

四、高中汉语语法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每册课本有计划编排语法知识,并开设专门的语法课进行语法教学

基于很多高中生的语法基础知识薄弱的现实,高中语文教材应该由浅入深在每一册语文课本中有序地编排语法知识,并且编排在必修课本中。在编排中,针对每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每册课本中所编排的语法知识要简要、活泼、完整,这样不仅能使语法知识通俗易懂,而且将散乱的语法知识进行系统展示,可以使学生掌握系统的语法知识,也可以使学生能更加清晰地把握汉语语法的特点,又可以防止学生对枯燥的语法知识产生厌烦心理。[11]同时,学校每周可开设一节语法课,进行强化讲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法素养。

(二)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汉语语法知识,进一步加强语法教学

1.在阅读中渗透汉语语法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课文大都是名家作品,是语法运用的典范之作,代表了汉语的语法规范。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复杂深奥的语句,难以准确理解句子的特殊含义。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有效的语法点,通过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教会学生抓句子主干、划分句子成分,分析句子结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句子的内涵。从而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全面理解文章内容,还可以让学生从中学习到语法知识。

2.在文言文中加强汉语语法

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分量是不言而喻的。[12]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文言文教学做了明确要求:使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虚词、文言实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特别注重在阅读中举一反三”。因此,语文教师在文言文中一定要加强汉语语法知识教学。语法知识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如果语法知识一片空白,会让文言文教学寸步难行。[13]教师可以在讲解文言文时结合语法知识,对文言文句子成分进行分析,对词语活用现象进行分析,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语法知识,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3.在作文中点拨汉语语法

作文是一个学生对语文知识掌握程度的综合体现,学生对语法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水平都会反映在他的作文之中。[14]除去写作的其他要求,写作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语句通顺。但是在学生实际的写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用词不当、句子歧义、缺少主语、指代不明等语法错误。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可以对学生所犯的语法错误进行归纳总结,选取典型的语法错误,将其作为语法教学的材料进行讲解。在作文评讲中讲授语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是自己或者同伴出现的问题,所以印象也就比较深刻,同时也可以消除语法学习的枯燥感。[15]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而且可使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语法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

4.在各类题中讲解汉语语法

高中生的学习目的很明确――为了高考。因此,语文教师在讲解试题时,不仅要分析考点,讲解做题技巧,也要分析每一道题所涉及的语法知识,然后针对每一类题,给学生讲解如何用汉语语法知识解题。例如病句分析题中出现的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六类病句,多是语法上的错误,老师要给学生逐一分析、讲解;再如语言应用中的仿句、对联、段意概括等题型,都必须找句子主干,通过语法分析才能正确解答,等等。

(三)教师提高自身语法素养,改进语法教学方法

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师“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语法感,也就是说,能在语法方面发现问题”。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自己首先要系统地学习语法知识,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语法系统,有较深厚的汉语语法分析功底,对一些常见的语法现象能够正确分析。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语法素养,也要运用合理、恰当的方法讲授语法知识。由于语法自身的特点,教师必须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运用各种教具,才能研究教法,抓住关键,深入浅出,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学生克服畏难心理,转变学习语法的态度

学生面对枯燥乏味且复杂难懂的语法,难免会有厌烦之感,甚至心生畏惧。教师在讲解语法知识时,首先要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使其明确语法知识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语法的动力,转变学习语法的态度,进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从而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法教学不仅不应该淡化,而且应该得到加强。学生必须认识到语法知识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语法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师生应该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学好汉语语法知识。

注释:

[1][6]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第1-71页。

[2]袁丽:《高中语文该废弃语法教学吗》,课外语文,2013年,第12期。

[3][5]张玉萍:《关于高中语文语法教学方法的几点看法》,课外语文,2013年,第6期。

[4]陈丽:《认清现状,抓好衔接――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思考》,中学语文,2012年,第27期,第182-183页。

[7]斯大林:《和语言学问题》,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1年版,第17页。

[8]樊小琴:《关于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几点看法》,学理论,2010年,第31期。

[9]谢灏:《高中语文的语法教学》,广东教育・教研,2007年,第2期。

[10]李玲:《随文教学法在文言文语法知识教学中的运用》,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第3期,第23-24页。

[11]陈文柱:《高中语文教材应重现语法知识体系》,求知导刊,2014年10月15日。

[12]胡金兰:《语法在高中语文教与学中的作用浅析》,文理导航,2013年7月10日。

[13]苏玉迎:《论初高中语文语法教学的链接》,备课心得,2014年,第7期。

篇9

一、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心,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定的课堂氛围。轻松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学习时没有压力,课堂教学活动应该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也是如此,例如,文言文的教学。文言文本身就很晦涩、难懂,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吃不消,这时可能就会紧张、不安,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对接下来的知识的学习。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学工作者就要努力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学习效率会提高,学习效果也比紧张、压抑的学习环境好很多。轻松的氛围不至于对学生有太多的约束,从而使学生的身心等得到放松,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下,教师与学生是朋友的关系,教师应该主动培养这种气氛的同时,放下教师的架子,给学生平易近人的感觉,减少师生之间的隔阂。这样的话,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二、摒弃灌输观念,培养学生的自觉认知

高中语文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背诵了,而是学生的知识从陌生到了解,进而从了解到掌握,再从掌握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过程。可以说高中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但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却恰恰忽略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与过程性,许多高中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仅仅是简单的灌输,并不做过多的解释与讲解,而将大部分时间用在例题讲解、习题演练等环节上,搞题海战术。殊不知,理解才是做题的根本,只有真正掌握知识内涵,在学习中遇到相关题目时,才能“对症下药”。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在于教学工作者的“教”,还在于学生的“学”,所以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仅要对课标要求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讲解和梳理,还要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去

“悟”,让学生真正明白课本的内涵,培养学生对语文教材的自觉认知能力和领悟能力,从而将对教材的理解运用到具体的问题当

中去。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衡量中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在的教学,更不适用于数学概念的教学。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一节课是45分钟,教师一般都将课堂时间分为几个部分,即教师引入、学生理解、例题解析、习题演练等。以往,大多数教学工作者往往只注重例题解析和习题演练等学习环节,忽略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是否透彻。将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例题解析上,固然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从短期效果来看,由于学生大量的时间都在例题解析上,在本堂课接下来的习题演练中,效果肯定很好。但是,由于对教材并没有真正的吃透,过几天之后,大脑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记忆就遗忘了许多,这个时候,再举一反三地做与概念相关的习题的话,恐怕就会力不从心了。因此,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消化”概念,让学生去“悟”其中的真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学习的顺利开展打好

基础。

四、开展合作学习

高中语文教学其实就是鼓励学生全员参与的课堂实践活动,我们熟知的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杜郎口模式”基本上是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学习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质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际。但是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育模式更多的是注重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而忽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近年来,许多教育学家呼吁“把课堂交给学生”,就是要呼吁学校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参与、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在语文课堂实践中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可使学生在共同学习、相互交流中更好地了解彼此,能彼此认识到对方的存在,这有助于增强高中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共同完成一个目标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精神风貌,同时享受合作的乐趣。只有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享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够发现自己对于小组的价值,那么就产生了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久而久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而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赵生录.高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1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它要求语文课堂教学从学习主体方面进行彻底的改革,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学习主体,这个变化几乎预示着新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来临。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应该注重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使学生通过语文教学获得较强的语文学习能力,良好的语言感觉以及思维探究能力等,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进,我国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得不承认目前国内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继续深化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是十分迫切的。

一、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要积极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普遍沿用的还是过去那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在课堂上依旧沿用过去那种以教师单向性讲授为主的方式"学生依然处于被动听课,被动学习的状态。这种传统教学模式过于注重课本知识的讲授"但却忽略了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主体地位"完全主导课堂教学"学生被动式地听课,学习效率较低,此外,教师对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理解就是使用新的教材"但还是沿用旧的教学方法"这种只改变模式,没有改变实质的的教学模式很难切实推动新课程标准目标的实现。

(二)太注重活跃课堂氛围,忽视课本知识的讲解

为了有效适应新的课程标准,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刻意追求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教师非常积极地组织课堂讨论以及其他课外教学活动,以此来加强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语文课堂的氛围。从表面来看"这是一种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新的教学模式"它的确也改变了过去那种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但是教师常常引用一些与课文知识没有多大联系的内容,导致学生难以从中吸取有用的东西,如果持续下去,虽然课堂氛围可能会比较好,但是学生实际能够掌握的基础知识并不牢靠,甚至有时还会出现一些不应该犯的低级语法错误,教师片面地认为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就是保持良好的课堂氛围,过于重视课堂上师生的互动,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提升其文学素养。

(三)多媒体技术的不合理运用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这种使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十分新颖的教学方法对过去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一次巨大的冲击,而有的学校则认为多媒体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并且在课堂上完全依赖于多媒体教学,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对的,多媒体教学只能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它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高中语文的某些课文是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拓展学生对课本知识的了解和认识的,另一方面多媒体集视听语言于一体的知识传播方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某些课文内容,却不是能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的,如高中语文中的文言文,古代诗词等。这些课文非常注重通过朗诵来提升学生的语感和理解,因此在讲解这类课文时多媒体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而不能发挥其优势特点。

二、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措施

(一)转变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思维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要深化高中语文教学改革,首先必须转变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语文教师要切实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要改变过去在课堂上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积极发挥其引导功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多进行自主学习"要完成这种教学理念的转变,就需要加强对语文教师的职业培训,通过特定的教育培训课程来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和能力,转变其教学思维和观念。使之能够跟上现代社会发展的潮流"。教师只有真正理解了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将新课程标准贯彻到日常的课程教学之中。

(二)更新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选择正确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构建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进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培养其自主探究和思维的能力,高中语文教学在这个原则基础上进行改革,以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建立师生平等,互动的良好对话关系,从而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新课程标准并不是一味地活跃课堂气氛就能做到的,课堂过度的活跃,其实是不利于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要顺应新课程标准的规定,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帮助学生获得丰厚的语文知识的积累,提升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

(三)设置合理的课堂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能力,了解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的种类,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启发学生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新的学习方法。同时教师还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分配,除了要完成特定的课本知识内容的讲解外,还要积极拓展课外知识的教学,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帮助其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他们写作的思想性。

参考文献

篇11

有人说: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强调学生的全面、整体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通过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强化学生的作文技巧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

 

一、当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时期,对其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意义重大。然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第一,作文教学以考试为中心。高考是检验学生成绩的“尺子”,教师开展作文教学时,不会考虑学生的感受,而是一味的将如何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作为标准,给学生灌输固定的思维模式,写作的形式也十分的固定,一般为议论文。这就使得学生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写作,而是一切以成绩为目的,锻炼不出写作的能力;

 

第二,作文课堂没有教学大纲。一般来讲,教师认为作文的写作套路是固定的,至于如何下笔,如何在作文中取得高分,完全取决于学生的思维力和语文功底,是无法教会的,所以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不会进行详细的讲解,而是让学生阅读范文或是背诵写作纲领,或是有的段落,使得学生完全没有时间去理解吸收如何行文,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

 

第三,作文课堂的教学安排不合理。由于教师对作文错误的认知,教师很少拿出大块的时间进行文段练习,学生没有机会进行练习,而是将时间浪费在了枯燥的背诵中。这样一来,高中作文教学一直处于低效率中,学生难以在短暂的时间内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二、新课标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改革对策

 

1.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高中作文教学课堂的形式十分的有限。教师指定背诵的内容和背诵的时间,学生进行被动的学习,或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思维指定作文写作的纲领,让学生进行记忆,以后的作文写作便按照这个纲领进行书写。学生在作文课堂中就是接受教师各种指令,进行背诵的角色。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思想带来了极大的压制。学生常常会出现背诵的内容无法使用,想表达的内容找不到合适的词句。因此,在高中作文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应该变授课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不同能力,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育。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是不同的,只有做到因材施教,才可以做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需求。作文题目的选择应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学生按照作文的题目抒发自己真实的内心情感。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接触的事物进行深入的分析。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感受加以引导,便可以实现教学目的。

 

2.激发学生的作文写作兴趣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作文写作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存在着不足,对作文没有足够的重视。很多的学生认为,高中作文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只需要在考场上按部就班的书写就可以完成,取得一定的分数,学习的精力应主要放在其他的内容上。然而,作文绝不是如此的监简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写作正确认识,否则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需要引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进行主观的表达,将娱乐性和学习性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具备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习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作业必须进行认真的修改,对学生用心的部分进行鼓励,对学生表达不足的地方进行指点,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和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为作文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重视阅读,强化基础知识培养

 

写作水平与学生的知识储备是分不开。积累的素材多而广泛,使得学生在写作的有东西可写,反之就会陷入物无话可说的境地。高中语文的阅读量总体来讲是非常丰富的。首先,教材中提高了大量的精美文章以及各种选段,另外,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也会提高大量的资源进行辅助血学习。学生不必为没有素材而发愁。广泛的阅读并不是不进行重复阅读,阅读也不是走马观花,看热闹,而是从中找到学习的关键点进行深入的学习,将对自己有启发性,可以利用的部分进行记忆,从而丰富自己的头脑。阅读和笔记是不分家的,只有将阅读中的收获积累起来,才可以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4.小组合作学习,实现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合作性教学是现阶段采用最广泛,影响性十分强的教育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育模式有着很大的不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人。合作性的教学法将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进行了充分的开发, 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得学生思维活活跃,接受他人观点的能力更快。在合作性教学活动中,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和自己的兴趣,确定讨论的话题进而展开叙述,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聆听到同学的思想,自己的观点也可以表达出来,对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有着很好的锻炼。

 

5.重视写作技巧的训练

 

高中语文写作是锻炼学生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对学生的综合考察比较强。学生需要不断的进行自主的锻炼,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水平。教师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写作的要点和痛点,为学生的写作指引方向,而不是漫无目的的指导,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是作文教学的中心,一切都是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服务。当教师开展作文教学时,一定鼓励学生进行内心真实的表达,将学生的困惑找出来,把写作中的关键问题进行集中性的处理,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篇12

新课程改革是对陈旧教学模式的一场革命,在课堂改革的大潮中,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强化学习研究,在工作中寻找到有效的突破点,抓住重点环节,对以往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完善之处改革创新,促进语文教学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让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得到全面体现。

一、注重实现学生基础知识与能力发展全面提高

在新课程改革中,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具有明确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全面掌握,而且要在语文教学之中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体现高中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效益性。课程标准对阅读、写作、表达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在阅读教学方面提出,结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文本阅读能够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选题立意、间架结构、语言润色、表现手法等方面作深入分析,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熟悉基础语法知识和各种修辞手法,并能够熟练运用,等等。实际上,许多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并没有完全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在开展阅读分析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在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中所用时间过多,对于学生的启发引导做得不够,尤其是没有能够抓住重点章节、重点字词,引导学生以此为切入点,全面感悟和深刻理解文章内容。这些都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忽视教学工具性的表现。教师应当在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各种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对学生开展指导点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高效学习。

二、注重实现主观情感体验与思想引领全面深化

文章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情感体验的书面反映与再现,和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教材的思想情感、意境与学生的思想发展、情感体验紧密结合起来,强化对学生的思想的教育,尤其是对学生人生理念的渗透。比如: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教学中,我充分体现人文性目标,要求学生课前进行提前预习,在此基础上设计三个探究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一是分析“有了三天光明”的海伦・凯勒,为什么首先要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二是讨论如何理解作者在能见到光明的第三天,最后一眼要看的是喜剧,欣赏人类精神世界的喜剧的泛音?海伦・凯勒最突出的精神品质是什么?三是文章中多次提到了“有视力的人”对诸多“奇观”的“忽略”,如何理解其中所要表达的感情?怎样认识海伦・凯勒心中的“奇观”?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阅读原文,联系实际,比较海伦的生活遭遇,以受到的启发写读后感,强化学生对生活幸福指数的感悟。教师要逐层深入地探究分析活动,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思想引领成效。

三、注重实现教学自主学习与思维引导全面交互

许多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都将讲解作为最主要的手段,认为只有讲全讲透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样的课才算满意的课。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并没有完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对于学生的学习参与欲望考虑得不够充分,很容易造成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低下,在学习中难以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良性互动的局面,对于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和创造能力培养产生消极作用。针对这样的现象,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注重改革创新,突破这一瓶颈。各种教学改革的模式为突破这一瓶颈提供了范例,其中自主学习模式是得到广泛认可的作用方式。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中,按照学习小组为单位,分成6―8人的学习小组,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作用,让后进生在小组里学习到优秀生的思维方式,让优秀生对小组里中下层的学生发挥更为直接的帮教作用,让一个个团队在学习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要引起注意的是,教师在运用这种模式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既要让学生自由地开展学习,又要做好启发引导和调节控制,对学生的难点问题予以帮助,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调控,让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教师的有效控制之下,保障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取得最优成效。

四、注重实现教师讲解传授与指导帮助全面促进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潜心研究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扮演的角色,尤其是要改变许多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充当教学活动主角的模式,从教师满堂灌输的主体地位中走出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转变自己的角色,充当学生学习活动的启发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点拨指导,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技巧予以指点,并帮助他们学习解决重难点问题,通过教学中有效的双边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变得积极起来,让学生在相互协作的学习中增强思维分析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得到全面体现。另外,教师还要重视对后进生的帮扶工作,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安排时间对学生进行学习薄弱环节的分析和辅导,还要引导其他学生与后进生开展帮扶活动,整合语文学习的各种有利资源,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篇13

一、高三语文复习课普遍存在的问题

语文作为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培养以及品德素质的形成均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语文同时也是高考的重点考试科目之一,在达成情感教育目标以外,也要致力于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高考成绩。然而,高三语文复习课堂的现状却令人堪忧。首先,经过前两年的语文学习积累,学生需复习的语文知识已经形成一个“点多、线长、面广”的体系,繁重的复习任务使得学生在复习课上出现倦怠、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影响复习的质量和效率;其次,由于高三语文复习内容较为稳定,无更多新鲜知识的讲解和教学,教师既没有形成“复习教学创新”的理念,也没有在课堂上采取更多教学策略,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另外,高三阶段的教师和学生都较易在“分数”与“知识”两者的把控中失衡,过于重视“高分套路”教学以及极端追求新知识,在高三语文复习阶段均属于不明智的行为。以上现象在当前高三语文复习课上较为普遍,在降低语文课堂活力的同时,也对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教学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二、提高高三语文复习课活力的有效应对之策

针对以上总结的几方面问题,笔者经过思考和分析,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几方面提高高三语文复习课活力的有效应对策略,具体如下。

1.“重体验,轻任务”,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

高三语文复习课堂内容一般包括语文基础知识巩固、古代文言诗词识记、阅读理解能力锻炼以及写作技巧和能力培养等;且每个部分均包括大量的分支知识体系,学生在复习时容易产生期望效能降低的现象。对此,教师可在复习课堂上走“重体验,轻任务”的教学风格,通过灵活转换复习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教师在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时,可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提升课堂活力。例如,为提高学生“词语字形辨别”类题目的答题准确率,教师可在复习课前先使学生在10分钟内快速浏览已经学过的100个常考易错字形,如“玷污”“娇生惯养”“严厉”等;将学生分为若干竞赛小组,每一回合均由一名学生代表参加;利用投影仪等教学设备重现100个常考易错字形,平均每回合20个字形;计算每组学生完成100个字形辨认任务的时间,并对其正确率进行总结。该竞赛式的复习方法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课堂活动掌控能力,可在提高学生对零散基础知识的记忆水平基础上提升课堂活力。

2.着眼于教学创新,先提质,再提量

“题海战术”是多年来高考备战过程中永不褪色的战略之一,但“提量”策略的盲目实施极易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应走出传统的“高三教学模式”,重新着眼于教学创新,做到保证复习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理性应用“题海战术”。

同样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在阅读理解的复习教学课程中,教师可对短文阅读的方法、思考框架、答题思路等模式进行创新。在高考现代文阅读理解部分中,通常要求学生先进行问题的初步浏览,并在文中做好问题的定位标记,然后阅读文章,分析问题。而在复习课上,教师可采用“术业有专攻”策略,在多篇现代文阅读中提取相似段落,并针对段落进行常考题型设计,使学生通过快速段落阅读进行答题,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思路建构答题的准确性。在确保学生段落阅读答题质量的基础上,再合理实施“题海战术”,从而达到复习目的。

3.合理避开“套路教学”,重回素质教育正轨

友情链接